每年4月1日愚人節,西方有個風俗,就是很多人發表一些愚弄人的假消息,純粹為了開玩笑。
但是今年,根據《國際商務時報》的報導,瑞典和挪威的報界今年決意廢止愚人節,原因是自從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假消息橫行。
今天剛看到一則消息,俄羅斯雇用了1000人專門製造假新聞,特別是關於柯林頓夫人的假消息,來影響美國某些選區人民對參選者的印象。
川普總統當選之後,也連連指稱關於他的各種報導是假。而且他所指控的並不是甚麼無名小報,乃是一些口碑一向不錯的新聞社。更不要說各種社交平台的傳聞了,現在經常有人盲目轉發各種假消息。
鑑於這種情況,瑞典的一家新聞社總編表示,「雖然我們都非常喜歡往年的愚人節玩笑,但是今年假消息影響到媒體的信譽,所以今年我們不搞了。」據說另一家報社的總編也有話:「我們連愚人節也只報真消息」。
哈哈!謝謝川普。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Friday, March 31, 2017
Wednesday, March 29, 2017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歌評
山連著山,海連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海靠著山,山靠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紅日出山臨大海,照亮了人民解放的新時代,
看舊世界正在土崩瓦解,窮苦人出頭之日已經到來,已經到來。
帝國主義、反動派、妖魔鬼怪,怎抵得革命怒潮排山倒海。
哪怕它紙老虎張牙舞爪,戳穿它,敲碎它,把它消滅,把它消滅!
我們是山,我們是海,山搖地動怒潮澎湃,
窮苦人出頭之日已經到來,已經到來。
我們是山,我們是海,我們打碎的是腳鐐手銬,我們得到的是整個世界。
山連著山,海連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海靠著山,山靠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聯合起來!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想當年唱這首歌的時候,真是激情滿懷。那時國內的人與外面世界沒有來往,真的以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好像中國老百姓早年吃苦受壓的情形。現在回頭看,中國的「社會主義」太專制,怎麼可能成功地團結全世界的「無產者」呢?
這抽象的「無產者」概念並非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低收入/無收入人民,乃是指在國內那種「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民。很多來到資本主義國家的中國人,都有機會從無產者變成了小康階級的一員啦!這還不說,近年來有不少出國的中國人,都是先脫離了無產者身分才出國的。
誰是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呢?我們把干涉別國內政,或「搶奪」別國資源的行徑叫做帝國主義,所以美國還是要算帝國主義,只不過我們也搞不清,哪些資本家在外國買置了便宜的產業,以及那算不算「強霸」行為。據我所知,現在國內不少大佬也有本事出國投資,中國政府也有不少機會就其他國家的事務發表政見。但我們不是「帝國主義」,因為「帝國主義」現在已經成為專門化的名詞了--幾乎專指美國。
歌中用「張牙舞爪」來形容美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對世界的威攝力量,只是我們來到北美的中國人都發現,這「帝國主義」的人是很講正義的,至少出兵(作國際警察)的時候,都會提出人道主義方面的理由。美國掏腰包打了波斯灣戰爭,甚至引起本國的經濟危機之後,沒聽說中東的哪口油井歸了美國人管理!
「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用甚麼來戳穿、敲碎、消滅美帝「紙老虎」呢?只能靠搧動不明真相群眾的怒氣。我來到加拿大之後,其他的人告訴我,加拿大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真的,他們從富人手中抽很高的稅,辦教育和醫療保健,而低收入的人報稅時卻還回來200加元!--這是不是加拿大的無產者聯合起來爭取到的利益呢?有意思。其實「土崩瓦解」的不是美帝,倒是蘇聯(社會主義老大哥)!--現在去搞資本主義了。
本歌的作者瞿希賢,聽說在改革開放以後反思,堅決要求不再唱這首歌。顯然她看出來,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嘗試是失敗的。It didn't work!
海靠著山,山靠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紅日出山臨大海,照亮了人民解放的新時代,
看舊世界正在土崩瓦解,窮苦人出頭之日已經到來,已經到來。
帝國主義、反動派、妖魔鬼怪,怎抵得革命怒潮排山倒海。
哪怕它紙老虎張牙舞爪,戳穿它,敲碎它,把它消滅,把它消滅!
我們是山,我們是海,山搖地動怒潮澎湃,
窮苦人出頭之日已經到來,已經到來。
我們是山,我們是海,我們打碎的是腳鐐手銬,我們得到的是整個世界。
山連著山,海連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海靠著山,山靠著海,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聯合起來!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想當年唱這首歌的時候,真是激情滿懷。那時國內的人與外面世界沒有來往,真的以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好像中國老百姓早年吃苦受壓的情形。現在回頭看,中國的「社會主義」太專制,怎麼可能成功地團結全世界的「無產者」呢?
這抽象的「無產者」概念並非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低收入/無收入人民,乃是指在國內那種「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民。很多來到資本主義國家的中國人,都有機會從無產者變成了小康階級的一員啦!這還不說,近年來有不少出國的中國人,都是先脫離了無產者身分才出國的。
誰是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呢?我們把干涉別國內政,或「搶奪」別國資源的行徑叫做帝國主義,所以美國還是要算帝國主義,只不過我們也搞不清,哪些資本家在外國買置了便宜的產業,以及那算不算「強霸」行為。據我所知,現在國內不少大佬也有本事出國投資,中國政府也有不少機會就其他國家的事務發表政見。但我們不是「帝國主義」,因為「帝國主義」現在已經成為專門化的名詞了--幾乎專指美國。
歌中用「張牙舞爪」來形容美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對世界的威攝力量,只是我們來到北美的中國人都發現,這「帝國主義」的人是很講正義的,至少出兵(作國際警察)的時候,都會提出人道主義方面的理由。美國掏腰包打了波斯灣戰爭,甚至引起本國的經濟危機之後,沒聽說中東的哪口油井歸了美國人管理!
「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用甚麼來戳穿、敲碎、消滅美帝「紙老虎」呢?只能靠搧動不明真相群眾的怒氣。我來到加拿大之後,其他的人告訴我,加拿大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真的,他們從富人手中抽很高的稅,辦教育和醫療保健,而低收入的人報稅時卻還回來200加元!--這是不是加拿大的無產者聯合起來爭取到的利益呢?有意思。其實「土崩瓦解」的不是美帝,倒是蘇聯(社會主義老大哥)!--現在去搞資本主義了。
本歌的作者瞿希賢,聽說在改革開放以後反思,堅決要求不再唱這首歌。顯然她看出來,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嘗試是失敗的。It didn't work!
Monday, March 27, 2017
美國黑人神學中的福音
本文內容取自當代的宣教學研究的元老,Verkuyl 1978年寫的《現代宣教學導論》一書(上個月我曾記下書中對約拿書很棒的解釋和應用)。因他是荷蘭人,我相信他對美國種族問題的評估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下面這段解釋了黑人神學發展的過程,印在298-299頁,括號內的話是我添加的註解。
美國的黑人權力(至1978年)仍然沒有得到普遍的尊重。許多黑人住在貧民區,(缺乏教育)找不到工作。在很多方面,他們感到是被遺棄的人,因為這些人生存的每一刻,都無法確定自己真正人的尊嚴和價值在哪裡。
既然如此,黑人基督徒就越來越多地問:福音對於我們這樣的情境是甚麼意義?耶和華,出埃及記的神,帶領百姓離開埃及為奴之地。耶穌基督住在窮人當中,祂是被藐視、受壓迫人的神,親自謙卑降世,又從祂本族的人中被剪除,最後被釘十字架。然而,祂又勝過了墳墓,成為釋放人得自由的神。「這一切對我們(被藐視、受欺壓的黑人)有甚麼意義?」
那時,很多黑人靈歌和藍調都唱出了黑人對耶和華、摩西、耶穌基督無比深沉的獨特理解,好幾十年來已經成為(與福音共鳴的)「靈魂之聲」。此外,馬丁路德金和他的同仁忙著要推動這些音樂歌詞成為行動,他們發表文章,好像號角吹響,召人參與(一場要求平等的社會變革)。然而,當時在神學反思上有一塊空白,於是黑人神學興起,為填充這塊空白。
真正的黑人神學先驅是紐約協和神學院的一位黑人神學教授James Cone。他主張,神學就是人與神相遇引起的反思,神藉著耶穌基督向特定的人和群體,在特別的景況、地方、時機,作出特別的啟示。
所以(Verkuyl說),黑人神學就是北美的黑人神學家,針對他們族群受種族主義之苦的處境,為爭取解放與平等,修復他們人的價值,(對福音作的處境化處理)。他們在這過程中為黑人教會提供了啟發和洞見。黑人神學並沒有假裝是解釋福音的最高普世答案,乃承認是在一個特定情況下得到的一個「處境化的」答案。
James Cone教授(1969年出版)的《黑人神學與黑人權力》一書,是他一系列這類著作的第一本。他不斷地責備白人神學家,說他們致力於反駁不可知論、無神論,反對世俗化,(分析)西方社會的信徒流失等等,卻幾乎沒有任何福音信息給住在貧民區的貧窮、受藐視和壓迫的人。
黑人神學不僅反映出黑人的處境,還嘗試在讀聖經時找到對生活的解答。如此,對於白人神學家所忽略的許多豐富聖經信息,黑人神學都讀到了。比如罪不僅是個人的,還有體制上的;得自由不單是屬靈層面上的;悔改歸主有社會(轉變)的意義;和好關乎各族裔之間關係的醫治;活出基督的末世觀要求人參與此時此地的為公義而鬥爭等等。這些黑人神學所看到和強調的聖經主題,(在當時)都是前所未知的。
黑人神學的第三個特徵是小心含蓄地邀請白人神學家參與。不單單聆聽黑人神學的(上述)解經,更希望能夠參與這場鬥爭。白人往往允許他們服侍晚餐的黑奴為客人唱一首靈歌,但黑人神學家說的完全不是那一種白人參與。參與必須是實際的。黑人作家James Baldwin對他的白人讀者大聲疾呼:「只要一天黑人沒有真正的自由,你就不是(靈裡)自由的!」
黑人神學有意要冒犯那些(對奴役和不平等現象)無動於衷的白人,提出令人震驚的悔改歸主呼召。白人一度指責Cone等人,說他們把黑人描述得好像無罪,而一切邪惡和困難好像都是白人引起的。當然,這些指責是不對的,因為他們(沒有說黑人無罪),乃是說罪的根源是不公正的(社會)體系,因為白人濫用了權勢。在這些罪惡面前,你當然不能指控沒有權勢的人,只能指控那些有權勢的人。黑人神學要我們所有人睜開眼目,看到這些體系(所接納)的罪。
美國的黑人權力(至1978年)仍然沒有得到普遍的尊重。許多黑人住在貧民區,(缺乏教育)找不到工作。在很多方面,他們感到是被遺棄的人,因為這些人生存的每一刻,都無法確定自己真正人的尊嚴和價值在哪裡。
既然如此,黑人基督徒就越來越多地問:福音對於我們這樣的情境是甚麼意義?耶和華,出埃及記的神,帶領百姓離開埃及為奴之地。耶穌基督住在窮人當中,祂是被藐視、受壓迫人的神,親自謙卑降世,又從祂本族的人中被剪除,最後被釘十字架。然而,祂又勝過了墳墓,成為釋放人得自由的神。「這一切對我們(被藐視、受欺壓的黑人)有甚麼意義?」
那時,很多黑人靈歌和藍調都唱出了黑人對耶和華、摩西、耶穌基督無比深沉的獨特理解,好幾十年來已經成為(與福音共鳴的)「靈魂之聲」。此外,馬丁路德金和他的同仁忙著要推動這些音樂歌詞成為行動,他們發表文章,好像號角吹響,召人參與(一場要求平等的社會變革)。然而,當時在神學反思上有一塊空白,於是黑人神學興起,為填充這塊空白。
真正的黑人神學先驅是紐約協和神學院的一位黑人神學教授James Cone。他主張,神學就是人與神相遇引起的反思,神藉著耶穌基督向特定的人和群體,在特別的景況、地方、時機,作出特別的啟示。
所以(Verkuyl說),黑人神學就是北美的黑人神學家,針對他們族群受種族主義之苦的處境,為爭取解放與平等,修復他們人的價值,(對福音作的處境化處理)。他們在這過程中為黑人教會提供了啟發和洞見。黑人神學並沒有假裝是解釋福音的最高普世答案,乃承認是在一個特定情況下得到的一個「處境化的」答案。
James Cone教授(1969年出版)的《黑人神學與黑人權力》一書,是他一系列這類著作的第一本。他不斷地責備白人神學家,說他們致力於反駁不可知論、無神論,反對世俗化,(分析)西方社會的信徒流失等等,卻幾乎沒有任何福音信息給住在貧民區的貧窮、受藐視和壓迫的人。
黑人神學不僅反映出黑人的處境,還嘗試在讀聖經時找到對生活的解答。如此,對於白人神學家所忽略的許多豐富聖經信息,黑人神學都讀到了。比如罪不僅是個人的,還有體制上的;得自由不單是屬靈層面上的;悔改歸主有社會(轉變)的意義;和好關乎各族裔之間關係的醫治;活出基督的末世觀要求人參與此時此地的為公義而鬥爭等等。這些黑人神學所看到和強調的聖經主題,(在當時)都是前所未知的。
黑人神學的第三個特徵是小心含蓄地邀請白人神學家參與。不單單聆聽黑人神學的(上述)解經,更希望能夠參與這場鬥爭。白人往往允許他們服侍晚餐的黑奴為客人唱一首靈歌,但黑人神學家說的完全不是那一種白人參與。參與必須是實際的。黑人作家James Baldwin對他的白人讀者大聲疾呼:「只要一天黑人沒有真正的自由,你就不是(靈裡)自由的!」
黑人神學有意要冒犯那些(對奴役和不平等現象)無動於衷的白人,提出令人震驚的悔改歸主呼召。白人一度指責Cone等人,說他們把黑人描述得好像無罪,而一切邪惡和困難好像都是白人引起的。當然,這些指責是不對的,因為他們(沒有說黑人無罪),乃是說罪的根源是不公正的(社會)體系,因為白人濫用了權勢。在這些罪惡面前,你當然不能指控沒有權勢的人,只能指控那些有權勢的人。黑人神學要我們所有人睜開眼目,看到這些體系(所接納)的罪。
Saturday, March 25, 2017
北美和中國教會的相似之處
Jackson Wu常常比較中美教會的文化。最近他寫了一篇文章,把美國的「後基督教」環境和中國大陸的「前基督教」環境作比較,指出一些相似的地方,引人思考。所以說中國是「前基督教」,是因為基督信仰雖有許多信眾,卻從來沒被承認為主流影響社會的信仰。
我在此翻成中文如下。
中國的基督徒缺少正式的政治權力
從憲法上看,人們有宗教自由,只要他們同意國家的觀點
中國信徒是社會中的少數派
中國信徒傾向於「當地化」,認同本地教會、有自己的本地聯絡網等等
越來越多的中國信徒看到,讓子女脫離公共的無神論教育很重要(但國內辦基督教學校是不合法的)
在道德倫理方面,中國文化是相對主義的,不接受絕對的是非觀念。所以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理由、關係、情境來定是非。
物質主義在中國橫行
基督徒傾向於避免太多捲入政治
中國信徒經常為他們的信仰面臨「軟迫害」,受到經濟上、法律上、和社會的制裁(而不是死亡或牢獄之災)
作一個忠信的基督徒可能有些工作不能做
中國教會和美國福音派的教會還有如下相同的特質:
一般比較重視信仰的純正性。雖然在教義上或實踐上,他們和其它地方的教會一樣,追求純正(但未必達到純正)
傳統上,中國人知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品德,而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教導技巧和知識
信徒看自己的信仰為一個長遠信仰傳統的一部份,需要保留。
我在此翻成中文如下。
Wednesday, March 22, 2017
互聯網遊戲中的川普
現在互聯網上有各種在線遊戲。今天看見一則報導,舊金山有個17歲高中女生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玩的人用一個小貓咪的爪子在川普的頭附近搗蛋抓他。據說川普的律師送來警告信,她就把網頁改了名字,Trump Scratch變成Kitten Feed(餵貓咪),免得侵犯大名鼎鼎的Trump專利招牌。
總統的臉皮夠薄的。網上這類對川普不恭敬的在線遊戲遠不止「餵貓咪」,包括StopTrump、Trump Simulator等等。經過這麼一報導,這些遊戲恐怕還更流行啦,川普的律師搞得過來嗎?
話說回來,無論對甚麼人,更不要說對總統,這種嘲弄是不對的。但是這些遊戲反映出一個實際:川普的許多言行沒有贏得人們的敬重。
總統的臉皮夠薄的。網上這類對川普不恭敬的在線遊戲遠不止「餵貓咪」,包括StopTrump、Trump Simulator等等。經過這麼一報導,這些遊戲恐怕還更流行啦,川普的律師搞得過來嗎?
話說回來,無論對甚麼人,更不要說對總統,這種嘲弄是不對的。但是這些遊戲反映出一個實際:川普的許多言行沒有贏得人們的敬重。
Sunday, March 19, 2017
基督教宣教的三個紀元
本文中的「基督教」,不是指包括了東方正教會和羅馬大公教會在內的廣義基督教,乃是指路德改教之後產生的新教,或有人稱「更正教」。
上次我寫了一篇文章,記下改教之後的270年,雖然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雖然天主教的宣教學大發展,基督教卻忙於論戰天主教,埋頭於上帝主權的神學,忽略甚至攔阻「人為的」宣教工作,直到1792年,William Carey 發表了一篇宣教的文章。
從1792年到1910年,宣教學稱為Carey紀元。宣教歷史學家Ralph Winter指出,神的大使命可以分為兩個層次:教會使命(擴展教會和建造門徒)、和神國度使命(轉化世界和推進社會文明發展)。在Carey紀元(包含了兩次的大覺醒運動),基督教的宣教包含了這兩個層次。我們回顧中國的歷史,就知道宣教士傳福音和辦學府、辦報、辦醫院是並進的。
從1865年戴德生在中國建立內地會開始,是內地宣教紀元。這個紀元到1980年愛丁堡普世宣教會議結束。Winter教授指出,這個紀元的宣教特徵是只有教會使命,缺少了神國度使命。所傳的得救福音只強調個人轉變,進入天堂,不關注救援苦難和解決社會不公義的問題。搶救靈魂完成使命?抑或搶救靈魂還要加上救人、救社會、救自然環境?這兩種策略出現了不該有的人為張力!
順帶說一句:戴德生進入中國內陸尋找傳福音機會時,是裝備了一些醫學知識去服務中國人的,但他後來創辦的內地會沒有在宣教策略上強調服務人群。
第三個紀元其實從1935年就開始了,宣教士察覺到,即使是福音已經傳到的地方,仍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完全沒有聽聞福音。於是有聖經翻譯到不同的語言,建立專門的宣教事工來服事土著、勞工、成癮、無家可歸的人等等。愛丁堡普世宣教會議宣布福音必須進入所有的people group,所以原則上,教會不可能再忽略社會公義而傳福音。
我發現美國的許多教會,包括大多華人教會,恐怕還停留在宣教的第二個紀元。本文是學習《宣教心視野》課程的反思。
上次我寫了一篇文章,記下改教之後的270年,雖然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雖然天主教的宣教學大發展,基督教卻忙於論戰天主教,埋頭於上帝主權的神學,忽略甚至攔阻「人為的」宣教工作,直到1792年,William Carey 發表了一篇宣教的文章。
從1792年到1910年,宣教學稱為Carey紀元。宣教歷史學家Ralph Winter指出,神的大使命可以分為兩個層次:教會使命(擴展教會和建造門徒)、和神國度使命(轉化世界和推進社會文明發展)。在Carey紀元(包含了兩次的大覺醒運動),基督教的宣教包含了這兩個層次。我們回顧中國的歷史,就知道宣教士傳福音和辦學府、辦報、辦醫院是並進的。
從1865年戴德生在中國建立內地會開始,是內地宣教紀元。這個紀元到1980年愛丁堡普世宣教會議結束。Winter教授指出,這個紀元的宣教特徵是只有教會使命,缺少了神國度使命。所傳的得救福音只強調個人轉變,進入天堂,不關注救援苦難和解決社會不公義的問題。搶救靈魂完成使命?抑或搶救靈魂還要加上救人、救社會、救自然環境?這兩種策略出現了不該有的人為張力!
順帶說一句:戴德生進入中國內陸尋找傳福音機會時,是裝備了一些醫學知識去服務中國人的,但他後來創辦的內地會沒有在宣教策略上強調服務人群。
第三個紀元其實從1935年就開始了,宣教士察覺到,即使是福音已經傳到的地方,仍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完全沒有聽聞福音。於是有聖經翻譯到不同的語言,建立專門的宣教事工來服事土著、勞工、成癮、無家可歸的人等等。愛丁堡普世宣教會議宣布福音必須進入所有的people group,所以原則上,教會不可能再忽略社會公義而傳福音。
我發現美國的許多教會,包括大多華人教會,恐怕還停留在宣教的第二個紀元。本文是學習《宣教心視野》課程的反思。
Wednesday, March 15, 2017
聖Patrick's Day食品製作
聖徒Patrick是第五世紀的基督徒,3月17日紀念他逝世的日子。傳統說他是奉教宗差遣,到愛爾蘭傳道,建立了愛爾蘭教會的人。每年這一日,愛爾蘭的後裔喜歡穿綠衣服遊行,還喜歡種樹綠化環境來慶祝。
但我今年找到下面視頻,製作愛爾蘭的蘇打麵包,或許試一試?祝各位周末愉快!Happy St. Patrick's Day!
但我今年找到下面視頻,製作愛爾蘭的蘇打麵包,或許試一試?祝各位周末愉快!Happy St. Patrick's Day!
Sunday, March 12, 2017
政府扶貧的經濟益處
補助窮人是否會助長他們的懶惰?到底那些窮人和流浪者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為甚麼沒有去找份工作?他們為甚麼沒有親友接濟?我實在不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不敢亂加評論。我相信對於很多住在美國的華人來說,靠政府補貼來生活是不可思議的,甚至說不定是可恥的欺騙。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是民主黨柯林頓當政時期的財政部長Robert E. Rubin寫的,談補助窮人對美國經濟的好處,頓時耳目一新,要記下來分享,華人基督徒讀了說不定會多參與本地的扶貧。
Rubin是在作財政部長時被人問到這個問題的:你的工作和解決窮人的社會問題到底有甚麼關係?換句話,那些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食物券補貼計畫(SNAP或food stamps)等等,對低收入或無收入家庭的幫助,對美國的財政和經濟有甚麼直接的益處?
Rubin回答說,這些對貧困家庭的幫扶,是一種回報率很高的投資,能夠改進生產力,降低由於犯罪、營養和健康不良造成的社會成本。對於成年人來說,醫療補助和食物卷補貼幫助保持他們的身體狀況,可以參與勞動力大軍。
根據統計,美國有20%的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孩子依賴醫療補助和食物券計畫生活,因此你可以說,這些扶貧計畫是一種投資,大大減少了這些孩子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發育遲緩、日後心臟病和肥胖症的發病,調查報告說,領取這些補助使那些孩子高中畢業的機會增加了18%。
當然,很多貧困家庭都是運作不良的,單親或遺棄等等,政府為這些幼兒的家庭提供排解和幫助,受益者當然首先是孩子們。
從宏觀經濟來看,在經濟疲軟的時候,多一些低收入的人失去家庭收入,變成有資格領取聯邦福利,政府的扶貧計畫就自動擴大,發錢給更多的人。人們用這錢購買生活必需品,增加了生產需求,幫助經濟的恢復。
Rubin用這一切來說明,政府的扶貧計畫是經濟上不可缺少的環節。政府的計畫固然是納稅人的錢,減少稅收大家都高興,但是削減這些扶貧計畫卻未必對經濟有好處。理論上富人可以把節省的稅錢掏出來扶貧,可是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腰包裡多出來的錢一般都看不見,更不會自動想到捐給慈善機構。
這使我想到社會主義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加拿大就是個例子:強行徵收高稅辦福利,只要監督好官僚主義和管理不善的現象,「打富濟貧」的政治經濟有何不好?基督徒本該多講愛心,我們若處於富人或小康地位,應該怎樣對待納稅或幫扶窮困呢?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是民主黨柯林頓當政時期的財政部長Robert E. Rubin寫的,談補助窮人對美國經濟的好處,頓時耳目一新,要記下來分享,華人基督徒讀了說不定會多參與本地的扶貧。
Rubin是在作財政部長時被人問到這個問題的:你的工作和解決窮人的社會問題到底有甚麼關係?換句話,那些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食物券補貼計畫(SNAP或food stamps)等等,對低收入或無收入家庭的幫助,對美國的財政和經濟有甚麼直接的益處?
用食物券購物 |
根據統計,美國有20%的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孩子依賴醫療補助和食物券計畫生活,因此你可以說,這些扶貧計畫是一種投資,大大減少了這些孩子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發育遲緩、日後心臟病和肥胖症的發病,調查報告說,領取這些補助使那些孩子高中畢業的機會增加了18%。
當然,很多貧困家庭都是運作不良的,單親或遺棄等等,政府為這些幼兒的家庭提供排解和幫助,受益者當然首先是孩子們。
從宏觀經濟來看,在經濟疲軟的時候,多一些低收入的人失去家庭收入,變成有資格領取聯邦福利,政府的扶貧計畫就自動擴大,發錢給更多的人。人們用這錢購買生活必需品,增加了生產需求,幫助經濟的恢復。
Rubin用這一切來說明,政府的扶貧計畫是經濟上不可缺少的環節。政府的計畫固然是納稅人的錢,減少稅收大家都高興,但是削減這些扶貧計畫卻未必對經濟有好處。理論上富人可以把節省的稅錢掏出來扶貧,可是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腰包裡多出來的錢一般都看不見,更不會自動想到捐給慈善機構。
這使我想到社會主義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加拿大就是個例子:強行徵收高稅辦福利,只要監督好官僚主義和管理不善的現象,「打富濟貧」的政治經濟有何不好?基督徒本該多講愛心,我們若處於富人或小康地位,應該怎樣對待納稅或幫扶窮困呢?
Friday, March 10, 2017
從「我們」看基督的心意
本文譯自Moen博士的2004年(1月6日)原文默想日誌。馬太福音三章15節: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Moen指出,這句話是耶穌開始公開服事主時,在眾人面前說的第一句話。Moen默想的重點就是「我們」那個字。
希臘字「我們」hemin是個表示包含了聽者在內的字。你看到了嗎?耶穌從一開始就宣告集體的語氣。祂不是說祂自己理當實現神的計畫,乃是說「我們」。如此,盡義務的人包括了施洗約翰,這就立即和我們其餘的人認同了。
在這個小小的希臘字中,耶穌改變了神人關係的一切。華理克牧師在他的《標竿人生》一書中寫道,「神的計劃不是圍繞著你(個人),乃是圍繞著我們(大家)」,正如耶穌在受洗那天所宣告的。
「我們」是新約聖經中最大的主題之一。聖經一次又一次地要我們紀念,神為我們眾人行了何等的事,耶穌和我們大家的關係如何,為甚麼基督的「身體」是為我們整個群體的益處。
跟隨基督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決心,沒有排斥別人的道理。因為耶穌的話顯明,神對我們全體都是完全接納和認同的。
跟隨耶穌的腳步何其困難!人與神的不同在於人喜歡排斥異己。有些人總是有各種理由推卻別人,種族、膚色、信條、地位、權勢、職位、語言、風格等等,都可以產生隔閡。
不要忘記,宗教因為彼此排斥,產生出最多的碎裂寶石,基督教的每個分支和教派都會互相詆毀。我們沒有理會主耶穌「合而為一」的心願和禱告。
我們若想要跟隨耶穌,就必須檢查自己的界限:我們把誰排斥在外?我們認為誰是「別人」?也許我們都需要站在約旦河中,與耶穌一同,聽見祂說,這關乎「我們」,讓我們盡諸般的義…
這對我們當代美國的基督徒是個很重要的提醒。太多的人把平等不可歧視的理念當作「政治正確」的口號而已,他們公開地表示厭煩,故意選一個不介意公開表示歧視的人作總統。但耶穌的愛是真實的,不是口號。耶穌不歧視任何人!
希臘字「我們」hemin是個表示包含了聽者在內的字。你看到了嗎?耶穌從一開始就宣告集體的語氣。祂不是說祂自己理當實現神的計畫,乃是說「我們」。如此,盡義務的人包括了施洗約翰,這就立即和我們其餘的人認同了。
在這個小小的希臘字中,耶穌改變了神人關係的一切。華理克牧師在他的《標竿人生》一書中寫道,「神的計劃不是圍繞著你(個人),乃是圍繞著我們(大家)」,正如耶穌在受洗那天所宣告的。
「我們」是新約聖經中最大的主題之一。聖經一次又一次地要我們紀念,神為我們眾人行了何等的事,耶穌和我們大家的關係如何,為甚麼基督的「身體」是為我們整個群體的益處。
跟隨基督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決心,沒有排斥別人的道理。因為耶穌的話顯明,神對我們全體都是完全接納和認同的。
跟隨耶穌的腳步何其困難!人與神的不同在於人喜歡排斥異己。有些人總是有各種理由推卻別人,種族、膚色、信條、地位、權勢、職位、語言、風格等等,都可以產生隔閡。
不要忘記,宗教因為彼此排斥,產生出最多的碎裂寶石,基督教的每個分支和教派都會互相詆毀。我們沒有理會主耶穌「合而為一」的心願和禱告。
我們若想要跟隨耶穌,就必須檢查自己的界限:我們把誰排斥在外?我們認為誰是「別人」?也許我們都需要站在約旦河中,與耶穌一同,聽見祂說,這關乎「我們」,讓我們盡諸般的義…
這對我們當代美國的基督徒是個很重要的提醒。太多的人把平等不可歧視的理念當作「政治正確」的口號而已,他們公開地表示厭煩,故意選一個不介意公開表示歧視的人作總統。但耶穌的愛是真實的,不是口號。耶穌不歧視任何人!
Thursday, March 9, 2017
四旬節默想十字架
四旬期第二周,我再次發現賴特博士寫的四旬靈修小品很豐富。他在默想耶穌十字架之死的意義,經文是馬太福音十六章,耶穌自己的話:
21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22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耶穌說他必須受苦、被殺、然後復活,後來果然這樣發生了,這顯然是神的計畫。但是,為甚麼耶穌必須被殺呢?神的意思是甚麼呢?接下去耶穌教導門徒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他。想必是號召效法,十字架代表了奉獻及自我犧牲的精神。
不過,賴特說現在你隨便問基督徒,耶穌為甚麼必須被殺?回答大概都歸成兩類。一類按照歷史回答:因為羅馬帝國怕他領導某種革命運動,或大祭司不喜歡他的教導,或法利賽人嫉妒和批判他等等。另一類給你神學上的理由:他為我們的罪過而死,他死了我們可以進天堂等等。
這兩類理由是否同時成立呢?如果同時成立,耶穌一定告訴過他的門徒。耶穌的確說他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是英文翻成ransom的那個字,完全可以是liberation或deliverance的意思。因為翻成「贖價」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贖價付給誰?付給撒旦或付給天父上帝都不對頭。
正如以色列百姓得到神的「救贖」,不是說神付了某種「贖價」給法老,這個字恐怕應該簡單理解為「拯救」,不須聯想到贖買奴隸的交易制度。所以,耶穌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對門徒說「我捨命是為了你們的罪得赦免」,或者談論門徒死後的歸宿。我的問題是:耶穌為甚麼自己不教導這些?有些奇怪。
賴特博士指出,耶穌受洗的時候從天上有聲音來,引用詩篇第二篇和以賽亞四十二章的話,讀來似乎耶穌明白自己的天命--除了受膏為王,還有受苦到死。或許,因為耶穌是聖子道成肉身,祂早就知道後來的那些救贖理論,然後計畫了自己的死,好成就那些救贖論?這些聽來似乎不像是個100%的人,乃像100%的神—祂來要藉著十字架之死,實現一場不尋常的新革命?
耶穌基督到底為甚麼必須死?世世代代的教會領袖、哲學家試圖揣測這其中的奧秘,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督得勝救贖論」--基督藉著死勝過了黑暗邪惡的勢力。
還有一個救贖理論我稱為「代罰」,說犯罪必然受刑罰,耶穌替神的百姓,或替全世界,受了刑罰。代罰者怎會又是得勝者呢?可是早期教父似乎不追究其中的矛盾。直到十五、十六世紀,改教家們正式用獻祭來解釋耶穌的十字架之死。只不過論到獻祭,猶太人都知道,獻人祭是神絕對禁止的,而且按照律法,那些被殺的祭牲也談不上是替人受死。
賴特博士指出,祭牲不是在祭壇上、而是在聖殿外面被殺的;祭牲在哪裡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取血,用來潔淨祭司,潔淨聖殿的獻祭用具等等。另外還有素祭,所以你不能說被獻的是受懲罰。按照利未記,藉著按手把罪歸在身上的,只有贖罪日那隻最終放到曠野去的羊--牠不被殺!
當我們問,受難日那一天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我們有基督得勝的說法,我們有懲罰的理論,我們有獻祭的觀念,我們還有耶穌榜樣的想法。但只有一點是確定的:按照新約,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神將祂的愛傾注在我們身上,也要求我們同樣地彼此相愛。
一個人死後如何能夠確保進入天堂?這是個中世紀以後西方社會出現的問題。今天的社會有不同的問題,而聖經中關於神在基督耶穌裡的新創造,關於新天新地的主題,都和耶穌復活為王,和我們跟隨基督的人實現神的大使命,有更密切的關係。這是今天給我們有許多思考餘地的一個永恆話題。
21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22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耶穌說他必須受苦、被殺、然後復活,後來果然這樣發生了,這顯然是神的計畫。但是,為甚麼耶穌必須被殺呢?神的意思是甚麼呢?接下去耶穌教導門徒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他。想必是號召效法,十字架代表了奉獻及自我犧牲的精神。
不過,賴特說現在你隨便問基督徒,耶穌為甚麼必須被殺?回答大概都歸成兩類。一類按照歷史回答:因為羅馬帝國怕他領導某種革命運動,或大祭司不喜歡他的教導,或法利賽人嫉妒和批判他等等。另一類給你神學上的理由:他為我們的罪過而死,他死了我們可以進天堂等等。
這兩類理由是否同時成立呢?如果同時成立,耶穌一定告訴過他的門徒。耶穌的確說他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是英文翻成ransom的那個字,完全可以是liberation或deliverance的意思。因為翻成「贖價」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贖價付給誰?付給撒旦或付給天父上帝都不對頭。
正如以色列百姓得到神的「救贖」,不是說神付了某種「贖價」給法老,這個字恐怕應該簡單理解為「拯救」,不須聯想到贖買奴隸的交易制度。所以,耶穌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對門徒說「我捨命是為了你們的罪得赦免」,或者談論門徒死後的歸宿。我的問題是:耶穌為甚麼自己不教導這些?有些奇怪。
賴特博士指出,耶穌受洗的時候從天上有聲音來,引用詩篇第二篇和以賽亞四十二章的話,讀來似乎耶穌明白自己的天命--除了受膏為王,還有受苦到死。或許,因為耶穌是聖子道成肉身,祂早就知道後來的那些救贖理論,然後計畫了自己的死,好成就那些救贖論?這些聽來似乎不像是個100%的人,乃像100%的神—祂來要藉著十字架之死,實現一場不尋常的新革命?
耶穌基督到底為甚麼必須死?世世代代的教會領袖、哲學家試圖揣測這其中的奧秘,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督得勝救贖論」--基督藉著死勝過了黑暗邪惡的勢力。
還有一個救贖理論我稱為「代罰」,說犯罪必然受刑罰,耶穌替神的百姓,或替全世界,受了刑罰。代罰者怎會又是得勝者呢?可是早期教父似乎不追究其中的矛盾。直到十五、十六世紀,改教家們正式用獻祭來解釋耶穌的十字架之死。只不過論到獻祭,猶太人都知道,獻人祭是神絕對禁止的,而且按照律法,那些被殺的祭牲也談不上是替人受死。
賴特博士指出,祭牲不是在祭壇上、而是在聖殿外面被殺的;祭牲在哪裡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取血,用來潔淨祭司,潔淨聖殿的獻祭用具等等。另外還有素祭,所以你不能說被獻的是受懲罰。按照利未記,藉著按手把罪歸在身上的,只有贖罪日那隻最終放到曠野去的羊--牠不被殺!
當我們問,受難日那一天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我們有基督得勝的說法,我們有懲罰的理論,我們有獻祭的觀念,我們還有耶穌榜樣的想法。但只有一點是確定的:按照新約,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神將祂的愛傾注在我們身上,也要求我們同樣地彼此相愛。
一個人死後如何能夠確保進入天堂?這是個中世紀以後西方社會出現的問題。今天的社會有不同的問題,而聖經中關於神在基督耶穌裡的新創造,關於新天新地的主題,都和耶穌復活為王,和我們跟隨基督的人實現神的大使命,有更密切的關係。這是今天給我們有許多思考餘地的一個永恆話題。
Monday, March 6, 2017
怎樣的教會能夠吸引人委身?
本文不太是關於宣教,乃是關乎牧養信徒。比起不斷地勉勵人在生活中跟隨耶穌,甚至要以身作則,勸人歸主容易多啦。
有一位牧師Karl Vaters在《今日基督教》撰文,介紹經驗:如何讓人來到你的教會就感到興奮,願意委身你的教會,貢獻一份力量?因為這些日子,人們到處拜訪教會,走馬看花,留下來參與固定的聚會和查經不容易。我記得曾有牧師介紹關懷式的門徒培訓,今天看到這篇文章,觀點有類似的地方,在此再次記下來。
人們上教會不是為了星期天安排活動,不是為了維護某個宗派傳統,不是為了建堂或維護一個建築物。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可能希望在教會和耶穌有聯結、和弟兄姊妹有聯結,一起學道,一起操練做榮神益人的事業。
Vaters牧師說,人們上教會的目的有四個:敬拜耶穌;和神的兒女有聯結的關係;門徒培訓;服事有需要的人群。他講了一個七步曲,咱們都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步,清掉任何與耶穌無關的活動。我覺得教會管理的一些事情未必和耶穌有關,比如有人用咱們的場地辦音樂會、辦幼稚園等等。充分利用教會資源很好,或許也有外展的機會,吸引某些人到教會來?不過這類活動好像很難清理掉,至少我不會出頭。
第二步,強調人際關係,過於強調外表的輝煌和傳統。外人來到教會時感受到溫暖和接納嗎?弟兄姊妹遇到困難時會在教會求助嗎?人們之間有甚麼機會分享思想、感受、甚至才藝?
第三步,從教會領袖開始,各人放下架子,務必真誠。
第四步,發現每個人的恩召,利用天賦才能來彼此服事。
第五步,不要光發表演講,要多側耳聆聽,彼此回應。
第六步,學點新東西,增長見聞和知識。保健啦,讀書分享啦。
第七步,無論是學習,還是服事,要有所挑戰,有所用心,有所欣賞和讚美。
有一位牧師Karl Vaters在《今日基督教》撰文,介紹經驗:如何讓人來到你的教會就感到興奮,願意委身你的教會,貢獻一份力量?因為這些日子,人們到處拜訪教會,走馬看花,留下來參與固定的聚會和查經不容易。我記得曾有牧師介紹關懷式的門徒培訓,今天看到這篇文章,觀點有類似的地方,在此再次記下來。
人們上教會不是為了星期天安排活動,不是為了維護某個宗派傳統,不是為了建堂或維護一個建築物。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可能希望在教會和耶穌有聯結、和弟兄姊妹有聯結,一起學道,一起操練做榮神益人的事業。
Vaters牧師說,人們上教會的目的有四個:敬拜耶穌;和神的兒女有聯結的關係;門徒培訓;服事有需要的人群。他講了一個七步曲,咱們都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步,清掉任何與耶穌無關的活動。我覺得教會管理的一些事情未必和耶穌有關,比如有人用咱們的場地辦音樂會、辦幼稚園等等。充分利用教會資源很好,或許也有外展的機會,吸引某些人到教會來?不過這類活動好像很難清理掉,至少我不會出頭。
第二步,強調人際關係,過於強調外表的輝煌和傳統。外人來到教會時感受到溫暖和接納嗎?弟兄姊妹遇到困難時會在教會求助嗎?人們之間有甚麼機會分享思想、感受、甚至才藝?
第三步,從教會領袖開始,各人放下架子,務必真誠。
第四步,發現每個人的恩召,利用天賦才能來彼此服事。
第五步,不要光發表演講,要多側耳聆聽,彼此回應。
第六步,學點新東西,增長見聞和知識。保健啦,讀書分享啦。
第七步,無論是學習,還是服事,要有所挑戰,有所用心,有所欣賞和讚美。
Friday, March 3, 2017
向穆斯林傳福音:先消除隔閡
你如果認識普通的穆斯林同事或鄰居,恐怕就知道那些人一點都不壞。我讀電工程碩士時的指導教授就是一位埃及來的阿拉伯穆斯林,他曾經告訴我穆斯林的五大支柱,以及可蘭經為甚麼不翻成英文等等,我也告訴他聖經中的話...這位教授是非常友善、幽默、又認真的人,一位典型的受人敬重的教授。
下面是一位富勒神學院邀請的講員,這位博士相當了解穆斯林和基督徒。
他說,穆斯林有各種宗派,我們的問題是不分青紅皂白,以為所有的穆斯林都是危險的極端分子。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可能也不信任他們,所以沒有辦法和他們對話。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衝突主要不是神學方面的,主要是宗派政治。谷歌搜索看看,信不信由你,最強烈的反對ISIS的聲音是其他穆斯林。
下面是一位富勒神學院邀請的講員,這位博士相當了解穆斯林和基督徒。
他說,穆斯林有各種宗派,我們的問題是不分青紅皂白,以為所有的穆斯林都是危險的極端分子。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可能也不信任他們,所以沒有辦法和他們對話。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衝突主要不是神學方面的,主要是宗派政治。谷歌搜索看看,信不信由你,最強烈的反對ISIS的聲音是其他穆斯林。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