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Trinitarian Life這個詞組很難翻譯,因爲華人教會的圈子裏沒有聽見過這個説法。它的意思並非只是描述三一的神(聖父、聖子、聖靈)性情或關係如何(多數人似乎覺得那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它是描述信徒對神的性情的參與,因而活出一種不同質量的、彼此相通的關係。暫且容我先把它翻譯成“三一式的生命”。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His divine power has granted to us all things),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得與神的性情有份(彼得後書1章3-4節)。
脫離敗壞是動詞的過去主動分詞形式,表示發生在與神的性情有份之前。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好像脫掉一件衣服一樣,脫掉舊的自我觀及其帶來的行爲。而把舊的自我觀換掉是需要刻意努力的,艾克曼博士(Dr. David Eckman)說舊的自我觀好像緊緊箍在身上的套子,不容易除去。
基督徒生命表現的基礎在於神的樣式,因爲我們本是按著祂的樣式受造,我們得救也是為了重新再有三一神的榮耀樣式。基督徒的生命表現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也不應該是教會的傳統,更不能是別人對我們的期望。由於神是三一的(耶穌稱神為他的父,並且與父有心連心的密切聯結),所以我們也應該與神的這個性情有份。換句話說,我們跟隨基督的人在父子聖靈中有個情感上的模式可以效法,叫作三一式生命的模式。
以下的内容取自Pastor Ryan Mobley (Delta Church Springfield, IL) 的博客網站:http://transformissionary.blogspot.com。
三一生命的模式,按照約翰福音5章19-29節,可以描述如下。
1. 三一的生命是家園式的(Communal)。19節: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聖父聖子如何彼此相交,我們也要照樣做。我們在神的家裏被收納為兒子,聖靈幫助我們感受這份親情(羅馬書8章15-16節),所以教會的領袖應該致力於讓教會像個溫暖、安全的家庭,信徒彼此之間彼此敬重相助,好像父親、母親、姐妹、兄弟。
2. 三一的生命是彼此親愛的(loving)。20節:父喜愛子。愛應該是所有行事爲人後面的驅動力量。因爲神先愛了我們,也給了我們祂的愛,所以我們要學著享受天父的愛,並且彼此委身,為他人的事情做出犧牲,彼此有交待、對得起(accountability)。
3. 三一的生命是彼此敞開的(transparent)。20節:(聖父)將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給他(聖子)看。我們彼此之間能夠敞開到什麽程度呢?教會中可以無話不談、無感不發嗎?如果我們把不健康的防衛帶進了教會,就要意識到而學習突破自己過往的做法。聖父聖子以信任來運作,我們必須學會那種交托式的信任。首先相信自己在掌管一切的父神手裏受到眷顧,十分安全,其次學習信任主内其他的人。
4. 三一的生命是彼此補足的(complementary)。22-27節: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子與父平等,但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聖父是創造和救贖工作的第一發起者,聖子執行聖父的旨意。這就意味著我們無論職位、性別、屬靈狀況如何,也是彼此平等的,同有兒子的尊貴地位,卻有著不同的生命角色和任務,彼此補足。
5. 三一的生命是敬拜的(worship)。23節: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聖父聖子彼此榮耀(這裡的尊敬就是榮耀那個字),更何況我們!活著無論做什麽,都要榮耀主耶穌,如同榮耀那位天上我們眼不能見的聖父。恐怕我們也應該彼此榮耀、而不是彼此觀望甚至互相拆臺吧?
6. 三一的生命是永遠的(Eternal)。24-25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父),就有永生;…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父子聖靈的關係是永恒的,當我們信的時候,我們也跨入了一個永恒的關係,並且我們彼此之間也因爲基督而建立了永遠的關係。這品質的關係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三一神那樣的密切相通的divine關係。
總之,三一的神(聖父、聖子、聖靈)性情或關係如何,與我們的靈性進步大有關係。我們爲何感到需要彼此有緊密的聯結感?爲何一定要彼此敬重和成全?因爲我們所敬拜的神是這樣一位神!
The challenge is to "translate" the Trinitarian concept into language laypeople can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Chinese church in general finds it difficult to preach on this topic, I suspect partly because it is perceived to be abstract and it is hard to find "applications" for it.
ReplyDeleteThat's a wrong perceiption, it is to be corrected. Why we want to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ne another? Why we have to honor one another, because the God we worship is like that. Now in our damage and wounds, we found it hard to trust others, that's a situation precisely we need to be delivered from. A highly practical theology, but largely missed by Chinese churches, I guess. We are called to pursue trinitarian life, or participate that divine life.
On Easter Sunday as I listen to a sermon, it hit me that Christian faith is not about what you do,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ReplyDelete在教會的團契裏,好多人有疑問藏在心裏不問的。一個是面子,另一方面是習慣。其實他們並沒有比公開說自己不信的人信心更大,只是我們都沒有學會體諒、關心爲什麽人家無法信任。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