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中心舉辦的“救恩要道”神學講座引起這個話題。你一定聽説這些不同的基督教學派之爭了,什麽加爾文主義,什麽亞米念主義,很複雜的不同神學體系。其實加爾文主義不等于加爾文本人的神學思想,而亞米念主義距離亞米紐斯本人的神學思想更是十萬八千里。預定論是加爾文主義的其中一條。不過後來的加爾文主義已經分爲好幾種了,預定論也有好幾種不同解釋,雙重預定論是極端的加爾文派所持守的解釋。我拿出教科書來,復習了一下神學歷史。對照兩位當代神學教授的著作:James Sawyer寫的Survivor’s Guide to Theology與Roger Olson寫的基督教神學思想史(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他們對改革以後的17世紀初葉的神學發展描述大致相同。下面是從這兩本書中摘出來的有關預定論來歷要點。
宗教改革的先驅路德、慈運理、和加爾文起來改革,都是反對中世紀天主教時期風行的研究神學的方法—經院哲學的方法,即用哲學推理方法來研究神(詳細請閲讀我的另外一篇博客“認識神主要不是用哲學途徑”)。他們發現經院主義的神學(scholasticism),不但導致對神的福音理解不正確,更帶來死氣沉沉的靈命。他們開始從經文意思出發去得到神學思想(另一篇博客:聖經神學與聖經教義詳述了其關係)。但是,這些宗教改革家的目標並非改變作神學的方法,他們只是要把自己的發現和體會與衆人分享,引起了改革。一下子抛棄既有作學問的方法和態度不容易,他們的追隨者仍然使用原來那一套:多多運用哲學和邏輯思維,來建構條理清楚的更正教教義。這個宗教改革后的傾向稱爲Protestant Scholasticism,我從網上搜索不到對這個詞組的中文翻譯,容我暫且翻譯為更正教哲學主義,--研究歸納路德神學思想的人是更正教學者,他們研究的結果大多以哲學主義為特徵(見Olson 456頁)。
路德和加爾文都承認神學中有些奧秘是人無法完全了解的,可是這些更正教學者卻去挖掘奧秘。他們不知不覺地效法阿奎那的方法,用提取經文、利用羅馬天主教的經典神學論説、使用邏輯推理和形而上學的推測,來建立更正教的正統教義系統,其中包括預定論。
保羅在羅馬書9-11章試圖回答一個初期教會的一個重大疑難問題:神揀選的是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現在祂顯然也揀選了不少外邦人,那麽亞伯拉罕那些沒有歸入基督的後裔怎樣—難道上帝廢棄了他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嗎?其中9章6-29節是抽出來用於支持預定論的主要經文。這段經文是一段精彩的交叉對偶結構,我忘記是參考了哪一本解經書,製作了這張幻燈片。這種對偶結構的中心部份通常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所以我們看出保羅要突出的是:人得救是神的主權恩典作為,外邦人和猶太人同樣,神要將祂豐盛的恩典彰顯在那蒙憐憫的人身上,預備他們得榮耀。
有些遇到難處的信徒把“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應用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不蒙憐憫,神特別地harsh。但這是錯誤的應用,因爲遇到難處的信徒也是神所揀選恩待的,我們讀聖經不能不看上下文的意思。
然而,加爾文的繼承人,哲學主義的學者Theodore Beza試圖從這段經文中探討神的普世救恩命定(decree)問題。根據神的能力和屬性,他希望從這段話了解神爲什麽沒有憐憫所有的人:神是主權命定一切的神,這是哲學前設。祂必然也命定亞當墮落,命定揀選一部份人得救、命定另一部份人淪喪,這是推論。接下來他由神的完美能力屬性知道,神的命定是瞬間同時完成的,並沒有先後次序,但邏輯上先命定什麽、後命定什麽,還是可以推測的。如此他建立了聼起來臭名昭著又恐怖的墮落前預定論:
1. 神注定揀選一些人得救,另一些人淪喪。
2. 神命定創造世界。
3. 神命定允許人類犯罪墮落。
4. 神注定透過基督的福音提供人得救的方法。
5. 神命定把救恩施加給所揀選的人。
加爾文把神的預定看為祂恩典救贖奧秘的一部份,而Beza則把神的預定作爲祂的能力知識屬性和主權的直接推論,以爲把神的奧秘揭示得一清二楚。問題是,神的愛跑到哪裏去了?中世紀的天主教經院主義的榮耀神學假定,神行做萬事的第一目的是榮耀他自己,以Beza爲首的更正教學者全面接受。但是另外一些人想加爾文大概不會接受這麽黑暗的神觀,他們修改邏輯次序,把揀選的預定放在人類犯罪墮落之後,叫作墮落後預定論。無論如何,雙重預定論者同意,人的犯罪墮落和一些人的不得救都是神所命定,並且祂沒有責任,因爲神超越人的律法和公道感,祂的所作所爲盡都正確,透過創造或救贖榮耀了自己。我再説一次:我們無法想象一位既是愛、又以自己的榮耀為中心的神!(詳見我的另外一篇博文:什麽是神的榮耀?。)
如此,加爾文的哲學主義跟隨者把加爾文神學思想縮減成幾條哲學推論,作爲尼西亞信經之外必需的改革宗正統教義。這些哲學推論還包括了“有限救贖論”--即基督只為信他的人死,不是為普天下人的罪死--與約一2:2明顯相抵觸的推論。這些被奉為正統的教義所描繪的神讓人感到祂是那麽粗暴嚴厲、難以捉摸,主權的神似乎很遙遠、隱藏、和冷漠。並且這些教義與信徒的日常敬虔操練生活似乎豪不相干!難怪後來有不少加爾文派的信徒不信其中一兩條。
但我們所信的並不應該是古希臘哲學為我們介紹的哲理神,而是聖經中為我們啓示出來、充滿了情感的希伯來神。一位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哲理神讓人感到不知如何去與祂建立關係,而阿爸天父、首生的神子基督、賜給我們的聖靈卻是一位讓人在與之相交的過程中認識不盡的神!
I read a book 〈認識預定論〉when taking System Theology, it made me think very hard. In the end I thought I might lean to Calvinism, but not quite. I decide I belong to Practical Trinitarianism. :)
ReplyDelete其实,不光加尔文主义是更正派哲学主义者,亚米念主义也同样是scholasticism。这些“主义”的共同特点是忽略神的情感,结果必然也忽略人的情感 -- emotion is missing from our theology。亚米念主义把其哲学推论与某种敬虔主义的传统结合起来了,敬虔本来应该出于情感,可是把情感忽略掉之后就剩下行为表现。神的旨意跳到我们的行为,变成了重担一付,because emotions are ignored。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