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9, 2013

美國第一位天主教女牧師

Smead was ordained a Roman Catholic Church priest
上週末在肯德基州,一位70歲的天主教姐妹,Rosemarie Smead被按立為牧師。別誤會,不是梵蒂岡的教宗授權。可這個姐妹不理睬教規,也不怕被革除。被訪談的時候,她就表示那教規是中世紀遺留下來的欺負婦女的棍棒。到現在為止,梵蒂岡反對按立女牧師,不過世界各地已經有150位女牧師被按立和牧會。在美國,Smead是第一位被按立的女牧師。除了按立女牧師,還有神父結婚和使用避孕工具的問題,這三項引起美國天主教會和梵蒂岡的嚴重分歧。根據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前不久的一次民意調查結果,70%的美國天主教徒相信婦女應該可以被按立為牧師(priest)。

不久前退位的本駕十六世還堅持婦女不可被按立牧師,警告決不寬容違反教規的教導。凡參與女牧師按立儀式的男牧師(神父)都遭到剝奪聖職。為此,Louisville地區的大主教Kurtz譴責天主教婦女牧師協會的Smead按立籌備委員會 ,說他們搞假按立(simulated ordination),要受到很嚴重的制裁,(將來在火湖中焚燒?)呼籲大家不要支持或參與。可是參加Smead按立儀式的共有200多人,很多人不肯告訴記者自己的姓名,以及屬於哪個教會,他們一一上前按手祝福。Smead牧師將要成立自己的教會,有一位平時不作禮拜,只在復活節和聖誕節去教會的姐妹告訴記者,她將會參加Smead牧師的教會。

天主教會聲稱她沒有權柄按立女牧師,理由是耶穌揀選的十二門徒都是男的,沒有女的。而反對教規的人則說那是當時的文化因素,不是規範性的原則,事實上耶穌有女門徒,初期教會也有女執事和女宣教士。現代的天主教女牧師運動始於2002年澳大利亞,有一位“獨立的”(independent)主教按立了七位女牧師。後來又有幾位女主教被按立,於是更多的女牧師被按立...你不用指望知道為她們按立的人姓甚名誰...

Thursday, April 25, 2013

保羅書信中的“得救”

以下是Luke Timothy Johnson教授歸納出來的。摘譯自他的The Paul of the Letters: A Catholic Perspective一文。

神的救贖在世界上帶來的轉變是很偉大的,任何一種解釋模型都難以完全說得清楚。保羅書信中從希臘羅馬和猶太人社會中提取了好幾種隱喻來說明得救。
  1. 用外交語言來說,遠離神的狀況叫做疏離,神的拯救行動用和好來表示,基督是一個使者,或中保,帶來了神和人之間的和好。
  2. 用經濟語言來說,遠離神的狀況叫作受奴役/轄制,而神的拯救行動用買贖來表示。基督的死是一個贖價,把信徒“買”回來,結果他們就得到自由。
  3. 用法庭語言來說,神是公正的法官,他對人的作為有忿怒或憐恤的回應,但他不是按照外表來審斷。人與神疏離的狀況叫做不義,無法,過犯,不信,或不順從,而基督因著信是那位義者。神的拯救行動的結果就是借著基督稱人為義,也就是讓人與神能夠修復關係的義。
  4. 用宗教語言來說,人與神隔絕的狀況叫做罪,而基督的工作就是為罪獻祭而死,以及用他的血立約,用贖罪/潔凈讓人可以進到神的面前,分別為聖或成為聖潔。
  5. 用家庭親屬語言來說,人本來是可以得神的基業,可卻淪為奴仆,失去了所應許的產業。基督是神所差遣的兒子,作為人的贖價,把人贖回,借著聖靈使他們重新得自由,成為神的兒女,有神兒子的形象。而神的兒子是“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的”。
沒有哪一個解釋模型是最重要,必須放在支配地位的。保羅使用這些模型來互相補充,大致地象征和表達上帝拯救的實際。實在說,保羅是混合使用這些解釋模型,甚至一個邏輯套在另一邏輯之外(例如請看羅五1-8)。

得救的題材在保羅書信的處理上有不同的時間維度。強調現在實際的是神已經治理世界,顯明在復活的耶穌和聖靈在信徒身上做工,這在他的書信中到處可見。保羅使用過去和現在時態來講論救贖,不住地重復“現在”這個字,來強調這新的創造(見羅三26、五9、八1、十三11、十六26)。神在世界上得勝有個“已然”的層面,保羅需要特別的強調,不然有的信徒就擔心已死的人是錯過了這個勝利。保羅告訴帖撒羅尼迦人,他們對將來有盼望,基礎就是神借著基督的復活已經勝過死亡(帖前四14,五9-10)。

保羅強有力地說明了得救的現時性。加拉太人經歷到得救的能力,哥林多、帖撒羅尼迦人、歌羅西人也經歷到了。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基督的受死和復活挫敗了壓抑人性的邪惡權勢,而那些已經得救的人從聖靈得著能力,生活在一個順服神的新生活裏。而且,他們因信可以得到新的恩賜、信心、盼望、愛心,以及聖靈能力的其它各樣彰顯。

然而,神的得勝尚未完全,新造尚未完全在人身上成就,我們仍然是神手中的尚未完成的工。面對冷酷的事實,我們必須有所保留地說,罪還繼續存在於教會的群體,死亡和疾病仍然勢力囂張,邪惡勢力仍然威脅。正如保羅提醒帖撒羅尼迦人的,神基本上已經得勝。所以,哥林多人的自高自大是不對的,仿佛他們已經飽足豐富了,已經自己作王了。耶穌復活是神得勝的“初熟果子”,在這得勝中他們可以參與聖靈的恩賜,可是他們的行為暴露出不成熟,仍屬肉體,他們必須成為屬靈的人才行,不能再像孩子,換句話,他們必須有生命的轉變,完全勝過罪惡和死亡,這尚待成就。保羅宣告說,“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恰恰是因為我們尚未完全經歷到神的治理。

關於將來得勝的問題,保羅的各書信有很突出的不同說法。其中三封信描繪了末日啟示的場景。帖前四13-18的期望是,所有活著和死的信徒不久將一起被提到雲中與主相遇,永遠與主同在;帖後發出警告,不要驚慌,在那日子以前必有一個不法的人/大罪人顯露出來等等;林前列出從耶穌復活到神子把國度交給父,成為萬物之主,其間必有的幾個階段(林前十五20-28)。腓立比書三20-21也提到等候一個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把我們的身體改變,好像他自己那榮耀的身體。

關於耶穌基督“從空中顯現”這樣的話在三封教牧書信中也有,論到等候“所盼望的福,以及偉大的神和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等等。主的顯現和信徒的歸宿之間的聯繫是,“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西三4)。提後二11-12則肯定,“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這些陳述句都把一個基督公开顯現和公眾參與的事件聯系在一起。

不過,保羅有時也講到神的兒女經過產痛之苦的“啟示”,卻不提“主再來”的事件。他也能夠使用強烈的柏拉圖措辭來談論個人離開身體“回到主”那裏,卻只字不提一個公開的末日顯現事件(林後五1-9)。同樣,保羅在提後四18說“主必救我進他的天國”。林後五10則是個徹頭徹尾的猶太人傳統的末世觀結論神要審判各人的行為,只是審判的角色換成了基督:“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類似的神審判人行為的話還出現在羅馬書二2-11及十四10。

Monday, April 22, 2013

書介:《讚賞的五種語言》

那位寫了《愛的五種語言》的作者Gary Chapman又寫了這一本《讚賞的五種語言》。我收到一份信望愛閱讀期刊,其中有一段摘錄,覺得很多人都想要知道如何讚賞別人,特別是讚賞別人的品格,乾脆轉發。書中寫的是職場環境,可是我們有十足的理由在教會裡、團契裡、小組裡操練!效法神吧,因為祂器重和讚賞人,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最實際的“愛”的語言。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盼望得到周圍人的肯定,而其內心深處,更加渴慕的是神的認同。當我們用肯定的言辭來激勵團隊,在基督裏贊賞別人的品格時,這個人身上就迸發出高度的工作熱情和深入的團契認同,團隊會獲得令人羨慕的聚合力、職場的高績效表現和深入溝通的願望。

在《贊賞的五種語言》中,介紹了“肯定品格”的重要性:

“我們都欣賞同事身上的好品格,包括堅韌、勇敢、謙卑、自律、憐憫、寬容、誠實、正直、耐心、仁慈、仁愛和無私。我們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具備某些優秀品格。問題是,你曾為這些美好的品格由衷贊美過他們嗎?

對於有些人來說,贊揚別人取得的成就容易,但很難開口贊揚別人的品格。品格是超越行為的,要看一個人內在的特質。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獨處時的行為看出他的品格。如果一個人誠實,即便自己受損失也會講真話。

品格沒有成就那麽引人注意,但是從長遠來看,員工的品格對企業發展更重要。如果我們忽視人們身上的優秀品格,我們就忽視了公司最大的資產。

如果你已很久沒有肯定過人們的品格,你需要靜下來思考:你在過去一年與他們的交往中,從他們身上看到哪些優秀品格?記下這些品格,然後組織好感謝他們的話語;例如,你可以這樣說:“約翰,你是一個誠信的人。我把財務交給你很放心,我感覺很踏實。”你也可以說:“金,你真是太有同情心了,我看到你是怎樣安慰那些遇到麻煩的人。你總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我真是佩服你。”組織好這些話語後,多讀幾遍,直到你能比較自在地說出來。然後,尋找機會針對他們的某一項品格贊賞他們。

對於有些人,這種方式能極大滿足他們被賞識的需要。有一位員工這樣說:“那是我為公司效力15年來最有意義的一天。那天,經理對我說:‘羅恩,我可能從來沒有對你說過:我很欣賞你。你是我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每當有同事忙得不可開交,你總會上去幫助他們。那並不是你分內的事,而這恰恰說明了你的品格……’當他那樣說的時候,我驚呆了,不知說什麽好,只是說了句‘謝謝’。那天晚上回家,我把經理的話告訴了妻子,她說:‘他說的沒錯,你也是我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

我們相信,每個公司都有很多“羅恩”,等著有人肯定他們的品格。沒什麽比這樣的贊揚更讓他們感覺被賞識了。”
  • 在工作中,你感覺自己受賞識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你一定幹勁十足,否則,你不過是在維持生計而已。當然,除了義工之外,又有誰忙碌打拼不是為了掙錢呢?我們不但想掙錢,而且想掙很多。但令人吃驚的是,決定一個人工作滿意度的第一要素竟然不是薪水,而是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認可。
  • 如果你口渴難耐,很想喝水,有人卻給了你一把椅子。的確,坐下休息會兒也不錯,但你的嗓子還在冒煙。如果你累得只想攤在椅子上,但朋友卻給了你一包零食,你雖然飽了口福,但還是疲憊不堪。贊賞也同樣如此,如果你的表達方式並不是對方需要的,那你充其量就是做了一件好事,起不到感謝和激勵的作用。
  • 職業安全感對員工來說至關重要,他們需要相信自己的職位是穩定的。但是,沒有哪個雇主能夠保證這一點。雇主能做的是,讓員工感覺自己被人需要、受賞識,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最好辦法,就是向他們每一個人表達贊賞。
  • 人們對贊賞的渴望與其所處的職位沒有關系,不論你是老板、CEO、中層經理、還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一線服務人員,都有被人賞識的需要。同樣,人們對贊賞的渴望與所在的行業也沒有關係。銀行職員、建築工人、教師、財務顧問、商務助理、牧師、計算機程序員、社會工作者,也都有得到贊賞的需要。若能在工作中得到贊賞,人們會感覺工作變得更加愉快。
  • 只有在跟對方建立了友好、健康的關係時,肯定的言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你們之間有矛盾,或者你對對方的成績妒火中燒,你的表揚肯定是虛偽的。你的聲音(單調、低沈或帶有明顯的嘲諷意味)以及你的肢體語言(東張西望、繃著臉,和對方沒有眼神的交流)很快就會出賣你:“我說的話是言不由衷的。”如果你無法向同事表達真誠的贊賞,還不如保持沈默,等調整好心態再說也不遲。

Sunday, April 21, 2013

效法基督的愛:不自私

申命記六章4-5節翻譯成希臘文的時候,用了Agapao的愛字來命令我們愛祂: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絕對合一]的主,所以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我寫過一篇文章,說明這節經文中的翻譯成獨一的那個字其實不是數字一,而是形容詞一致。He is one不太到位,理解為He is [God of] one比較好。從亙古到永遠,耶和華是一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愛主的命令,它是神對自己子民的要求。這agapao的愛是含有深厚情感的。神如此要求他的兒女,因為祂對我們的愛是如此。我們的回應如果只是不帶情緒的正確行動,就成了奴隸式的機械服從,第一很難做到,第二把神的這條命令變成了律法主義的要求。

真正的愛是全然牽掛,好像一個母親牽掛她的孩子,她的心思、盼望、擔憂,不能全部地放下來。不牽掛的那種愛多少是降了級的愛。我的意思不是說不信任,有些牽掛可能是出於不信任。但即使完全放心,愛也帶著深切的盼望,希望對方得到這樣那樣的益處。盡管享受愛是很可羨慕的,真正健康的愛決不會以自我享受為中心。我們常常都是惦記著享受愛,而不太思考如何付出愛,那樣的愛是不能持久的。我們因為與神隔絕,以致失落了愛的藝術,又失落了信任的能力,就變成了太過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以弗所書五章1-2節: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所以你看,基督的愛是舍己的,他為我們的緣故作了馨香的供物和祭物。但是保羅在這裏談的是榜樣,基督是可以效法的:他獻為祭物是憑愛心行事,要把我們帶回父神的家。我們若想憑愛心行事,就要看自己是蒙上帝慈愛的兒女,相信自己的需要會得到供應,放棄爭鬥、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去留意幫助周圍的人。

愛不是頭腦中的知識─因為你可能全都知道,卻還是沒有愛。愛也不是信心─因為你可能會移山卻仍然沒有愛。agapao的愛要求一個人用他的情感、頭腦和意誌去交往。獨自一人不會有這的愛,可是當我們真正地愛別人時,就一定會投入情感,不僅是有行動,而且是整個心靈對他人的回應。若有過親身體會,你就知道神的愛不只是頭腦中的抽象意念或意志行動選擇。

總之,神對我們是牽掛的,祂不是一位遙不可及的神。祂滿懷興趣情感來與你交往,祂比你對你自己更有同情和慈悲的心。哥林多後書一章3節說: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他是賜各樣安慰的神。現在我們如何效法神呢?我們應該晝夜思考和觀察,如何體諒人,如何安慰等等。

希臘原文的新約裏用三個不同的字代表慈悲,一個意思是“我憐憫你”,另一個意思是“我要恩待原諒你”,而在此處所用的字卻是“恩惠慈愛”的意思,即父神不僅原諒了你,祂還用膀臂摟住你親切地說,“不要緊,我已經原諒了你。不必再內疚難過,我兒子為你而死了。不要絕望,不要懼怕,來受我安慰吧,孩子!你本人比你所做的錯事重要得多,我喜愛你,遠超乎喜愛你的完美”。這就是我們的神,想想你人生中每次受安慰的時候吧,神就是如此來安慰鼓勵人的,因為祂是發慈悲的父,和賜各樣安慰鼓勵的神。

Saturday, April 20, 2013

基督是神的像:Icon

Icon這個字是從希臘文εικων來的,意思是肖像image或模樣figure。由於“偶像”也是這個字,很多基督徒很忌諱在敬拜神的時候面前有任何的icon,歷史上一直有些教父和教宗反對把耶穌的像當作聖像。不過,公元787年第七次基督教大公會議討論了聖像崇拜問題,指責聖像破壞運動為異端行為,正式宣佈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被當成神來崇拜。

保羅說,基督本是神的像(icon),只是不信的人心眼是瞎的(林後四4),他們聽見“耶穌基督是主”這個福音就否認。當然,保羅也說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效法基督的模樣(icon)的(請看羅八29),所以icon大概不是個畫像或某種固定不動的雕像。實際上保羅說每個人都是神的形象,林前十一7說男人是神的icon和榮耀,所以icon肯定不是某種固定的外表。

西一15: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icon),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

我們讀這句話,知道耶穌是神的準確代表,他向世人所展示的仁慈、饒恕、醫治、呼召,就代表了父神的完全心意。可惜好多人不信。他們可能會說,神掌管計劃一切,賜福降災,耶穌卻只能救那些父所揀選的人,他沒有辦法阻擋人做壞事的。且慢,父神能夠阻擋人做壞事嗎?說不定他能夠用智慧創造世界,運轉世界,卻無法阻擋惡人行惡?不可思議,聖經上並沒有明說。

我的意思是,假如我現在一心想要做某件事,比如去某地旅行,神能夠阻擋我嗎?他擋住一條路,我可以選擇另一條路,他今天、明天擋住了我,不可能永遠擋住我,我總能找到機會吧?又假如我不肯做某件好事,比如感謝和表揚某個我不喜歡的人,我一定可以找到理由不表揚、倒指錯,神能夠勉強我嗎?

從哲學上說,神無所不能,但是我們的生活經驗卻似乎證明了相反的事實,耶穌的生平也沒有制止很多惡事的發生。聖經上也許說了神的全能,可是舉的例子似乎都是自然界的,有沒有控制人的道德方面的例子呢?不要預先假定,還是找找看吧。如果找不到的話,哈哈,我們就可以把很多栽在父神頭上的罪名扔掉了,諸如祂允許希特勒殺害歐洲的600萬猶太人之類。昨天我觀看了前Fuller神學院Ray Anderson教授的訪談,關於透過耶穌來認識父神,他會同意這個說法。您看呢?

Thursday, April 18, 2013

轉發:怎樣幫助憂鬱症患者

聽說80%的憂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憂鬱症,直到神經崩潰,早些知道了反而好辦多了。下面這部份見證是一位憂鬱症病人的妻子寫的,最初發表在《生命季刊》,全文可讀王峙軍牧師的博客

說到怎麽幫助一個抑鬱症病人,我們首先要意識到,作為局外人,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所以,首先不要把我們的作用估計得太高。其次,雖然我們能夠給予的幫助非常有限,但是,我們可能造成的傷害卻是無限的。有一個給醫生的勸勉是:DO NO HARM。 就是說如果幫不上忙,起碼不要造成傷害。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會紮繃帶,就不要去碰別人的傷口。” 所以當你一片熱心要幫助一個抑鬱症病人的時候,首先要確定一個原則,就是你說的話,做的事至少不要造成傷害。我們在神面前要謙卑,因為我們有可能好心辦壞事。要在神面前求愛心、求智慧來幫助抑鬱症患者。

那什麽樣的言語或舉動可能造成傷害呢?第一,不接納的態度會造成傷害。有的親友會說抑鬱症患者是裝病,其實患者很清楚,自己大腦的反應和處理事情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大不如從前了。很多以前可以做的思考,現在不能了。剛才說的一句話,現在就記不住了。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親友的行為突然有變化,突然變得很消沈,似乎什麽都提不起精神來;或者你是一個老板,發現一個員工忽然表現很差。交給他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他弄不好,但他又不像在那裏偷懶。這時候你就要警覺了。 如果你說:“你怎麽這麽笨啊,這點事情你都搞不定。白讀了這麽多書。”你就是在傷害他。

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家人得了抑鬱症是很丟人的事,這是非常要不得的。這對患者的傷害非常大。並且這個心態是出於驕傲,是在神眼裏看為惡的。我們從神手裏接受福分,就不從神手裏接受苦難嗎?只要是神許可的,就該存順服的心接受。只要好好的照著神的方式去對待,最後你會發現,是有好處的,我和平南有生命經歷來見證這一點。

第二個可能造成傷害的,就是驚慌的態度。如果你顯得比抑鬱症患者還著急緊張,那病人會非常痛苦。因為他自己已經很無助,很軟弱了。你想,他連正常的思維都很困難了,再看到你這麽驚慌,那他會覺得自己留著對你們也是一個拖累,還是走了算了。在一個人患抑鬱症受苦的時候,他正經歷一個慘烈的屬靈的爭戰。 這時候,死亡就對他那麽有誘惑力,他可能覺得死不僅是解脫,而且是很美的一件事情。這種狀態非常可怕。這完全是出於撒但的誘惑。這時候,病人的腦子裏會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比如說,內心的控告,你那時會覺得對不起很多人。控告弟兄的是誰啊?撒但。上帝已經說過,基督已經為他死了,你還有什麽權利去控告他?他的罪已經被洗清了。但這時候,病人就免不了受這樣的控告。另外,就是不停有聲音告訴病人,你是沒用的,是廢人。你活著是多余的。沒有人在乎你,你只是這世上的拖累。

第三點對病人有傷害的就是說教。你跟他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的是沒有幫助的。我所知道的,很多得抑鬱症的人,都還是挺聰明的,這是一個普遍的印象。當我跟教會裏一個醫生說平南得了躁郁症,她馬上說,哇,那是天才得的病呢。其實正是那種腦力活動很活躍,思維很敏捷的人,容易用腦過度。不太用腦子的人,倒是沒有太大機會得抑鬱症。所以,對抑鬱症病人,你不要去和他講什麽道理。道理他都明白,但他行不出來啊,因為他的確就是病了。你跟他說不要悲傷啊,要喜樂。可他腦子的傳遞素活動那麽低,他就是興奮不起來。所以千萬不要說教。

第四點對病人有傷害的就是問病人太多問題。比如你很關心地問他,看了醫生沒有?看了看了。吃了藥沒有?吃了吃了。好一點沒有啊?好一點沒有啊?他真的不知道好一點沒有。抑鬱症最初的兩三個星期,只會越來越壞,真的要好一點,是五六星期以後的事情了。你不停問:“今天感覺怎麽樣?怎麽還是不行啊?你不是吃了藥了嗎?這個醫生不好啊。” 這些都會給病人帶來壓力。對抑鬱症病人,不要總問他感覺怎麽樣。他感覺很不好,但他不想告訴你。說感覺很不好,你不是很失望嗎?他要說他感覺好一點了,似乎又是撒謊。所以他很有可能就不理你。因為你逼他太緊了,他就不想理你,就想躲著你。

總之,第一,你要接受他生病的現實,你一定要面對,他就是得了抑鬱症。你要告訴他,不要急,神在,我在。第二,你不要驚慌。即使驚慌,也不要把這樣的情緒傳染給病人。你先獨自去驚慌,等鎮定下來了,再去面對病人。你要對他說:“沒事的,生病總是難免的,我們一起來對付這件事情就好啦。神在,神的恩典夠我們用的。” 這是比較正確的態度。第三就是不要說教,千萬不要和他講道理啊,屬靈的道理也好,屬世的道理也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也好,都收起來。 第四就是不要問病人太多問題。一句話,就是勒住你的舌頭。我們人出於驕傲,都是好為人師的。 有的時候好為人師只是討人厭,但這個時候好為人師是會造成傷害的。如果這些都做到了,你起碼不會造成二次傷害。

Tuesday, April 16, 2013

從中國船上發現穿山甲肉說起

穿山甲是一種珍貴稀有的哺乳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馬來穿山甲和中國穿山甲列為瀕危物種,另外兩種也接近瀕危。在許多亞洲國家,穿山甲被認為是保護動物,自2002年以來,國際禁止穿山甲貿易。可是在中國,穿山甲的肉價值昂貴,每公斤賣到上百美元,因為有許多人相信,穿山甲的肉可以醫治多種疾病。

漁船擱淺查獲穿山甲
上周有一艘中國人的漁船在菲律賓西南的一個海洋公園撞到珊瑚礁擱淺了。結果被菲律賓的海岸警衛隊發現,船上載了十噸以上冷凍的穿山甲肉!菲律賓人說,中國人沒有許可證進入我們的海域,把我們的珊瑚礁撞壞已經夠糟的了,他們竟假裝漁人從事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悲哀!不消說,12名船員當即被捕,預備起訴的罪名除了偷獵,還有企圖賄賂。

中國人有保護環境的觀念嗎?也許有,可是大多數人恐怕覺得自己沒有責任。他們不知道所從事的是違法嗎?一定知道,可是這麽大的市場和高額利潤,使得冒險被抓也值得似的。這種事一兩人瞞天過海可搞不起來,乃需要強大的後盾:船上要有足夠好的冷凍設備,各種專門的技術顧問、設計、和操作…

中國的法制觀念特差,鉆法律空子的招法倒是層出不窮,為什麽呢?錯誤的價值觀風行,以獲利賺錢為榮,不以自私和破壞環境為恥。人們不再崇拜美德、正義、公平和高尚的理想,剩下來的就是迷信、墮落、頹廢、和享樂,甚至不惜欺騙和損害他人利益。有一次我曾問我大學的那些同學,中國的空氣什麽時候開始變得污染這麽嚴重?答曰近年來的私人汽車,因為中國汽油的質量很差。大家恐怕一致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責任,可惜政府官員們也不會覺得這環境是他自家的。

我們信耶穌的人如何?應該覺得這環境是上帝的嘍?我們作為天父兒女有責任身體力行或組織起來呼籲一下嘍?理論上是,可真落實起來,責任就得推到教會的牧師那裏去了吧?牧師不會覺得有責任,因他比別人有更多的忙碌和應對,過日子自身難保,社會體制沒有賦予我們一個說話的位置,百姓的發言權不知從何體現。我們也許覺得推動人權的事業不關自己什麽,等候上級權力機構(比如人民代表大會)有朝一日把權利發下來吧。咳,我們承襲的是封建文化,現在了解到資本主義是怎麽一回事,只有共產主義的新人無法培育出來。基督的新人也需要一個環境來培育,可我們都等著別人給我們一個好環境,不知怎樣用自己的雙手去一步步建立一個好環境。

前次曾有一人問我說,“我的生長環境讓我今天覺得自己沒有什麽價值,我該怎樣用信心進入神的家,並住在那裏呢”?我說,你需要一個環境。不如嘗試去尋找、認識、和關注其他自覺沒有價值的人(這樣的人肯定有一大批),你有機會學著做一個理解、接納、支持鼓勵、珍惜人家理想和感受的人,大家一起成長,彼此饒恕沒有做好的地方。有些人的人際關系技巧比另一些人好,互相留心效法一下,從彼此身上擡舉主,基督教會的功用和重要目標之一就達到了。我相信建立環境一定要從各人自身能做的範圍開始。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就沒有留意能夠為其他人做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在建立人際關係環境方面大有可為,只是我們必須相信上帝的能力在我們身上。禱告主,願他給我們智慧、公義、和機會,來改革我們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

Saturday, April 13, 2013

保持健康,戰勝癌症

這偏方也算是道聽途說吧,人家寄給我,我在網上找到:拿糖和醋泡大蒜三個月,據說能治療癌症。三個月聽起來好像forever,現在的人除非是迫不得已,都沒有耐心。不過,對於擔心癌症的人來說,這個方法肯定值得嘗試。據說對大腸癌、直腸癌、卵巢癌、淋巴癌、肝癌等等都有效哩,有不同的人作見證。

製作糖醋蒜汁:原料:1斤大蒜、1斤白米醋、冰糖1/4斤。製作方法:1、大蒜清洗晒乾后,去皮就直接放入玻璃瓶,醋注入後加入冰糖。2、瓶口先封上保鲜膜再盖上密封蓋。3、浸泡3個月以上即可。每晚空肚時喝一小酒杯就行。

製作提示:泡醋時切忌原料不能沾到水,否则易釀壞。(奇怪怎麼會怕水?醋本身就含98%的水。)浸泡初期蒜頭變淡綠色,是正常现象此乃醋分解萃取大蒜營養的過程,色澤會逐漸恢復不必担心。

李鼎衡,一位在圖書館做教導書法的志工,今年86歲,在一本由黃慶源編輯的長遠藝術畫集v.3第19頁的書中,他親自撰述了本人的抗癌經驗,我在(民国)95年(公元2006年) 11月6日拜訪他的時候,他說:當初他發現的大腸癌,有四顆像葡萄狀大小,他的一位爬山的友好叫陸啟誠先生的介紹他早、晚空腹時,各喝一小酒杯泡一個月的去皮大蒜加冰糖泡白米醋的糖醋蒜汁,沒有開刀,沒有化療,二個月後腫瘤就失落了,大蒜、白米醋與冰糖的比例為:1比1比0.25,到昔日已經十年,他還是如往常一樣的在喝,身體很健朗,他還告訴我,他的一位叫陳寶文的友好,是一位金石學家,罹患肝癌,有七公分大,榮總醫生告訴他說:四公分以下,我們會幫你治,七公分了,你就回家自行療養好了。結果他也是喝這個好的,到今日,也有廿年了。

去皮大蒜加冰糖泡白米醋的糖醋蒜汁,很多人都曉得,它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很有幫助,但是明確說出它們製作的比例,並且能治癒癌症患者的說法,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以及遇到了見証者,為了確立我記錄的無誤,經由李鼎衡先生的引介,我於95年11月20日與陸啟誠先生連繫上後,他很熱心的告訴我,美國伊利諾州大學的一位院長也是成功大學畢業的校友,直腸癌開刀後,也是這樣子喝了以後而沒有復發,還特地的回來與大家見面,一來謝恩,二來兼做此種療法的見証者,而經由陸先生告訴癌症患者用這個辦法治好的例子有:大腸癌、直腸癌、卵巢癌、淋巴癌、肝癌,此中又以對肝癌的成績最為明顯。假設有機會,陸先生說:企望有機會能用基金會的力量來推動此一療法,等待能協助更多的人。

後來有人問:李鼎衡先生喝大蒜醋的過程中,身體有無產生變化。這也是個有意義的問題,於是97年8月4日作者再訪李鼎衡先生以探個下場。李鼎衡先生說:沒有變化,全部正常。便是兩個月以後去檢查,癌細胞就沒了。其它他還告訴我一個實例:有一個好友的小孩,也是大腸癌,開刀以後,情況很不好,家人已經有心裡準備,要準備後事了,後來透過別人找到了他,想是死馬當活馬醫吧!他送了對方兩瓶大蒜醋(其它的本人泡),現在完全好了,夫妻兩人有來看過他。

Tuesday, April 9, 2013

轉發:卡內基的人際關係30法則

卡內基就是Dale Carnegie,一位基督徒。他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農家,卻成為美國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大師。他的講演和培訓使無數人受益。以下是從他的書《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取出來的。你可以看出,做到這30條法則需要在內心培養出很積極的價值感和世界觀,願上帝的愛幫助你。

加強人際關係:建立和增加和諧與信任感,減少冷漠,產生你好我也好的雙贏效果!
    1.不要批評、指責、或抱怨。
    2.真誠地表揚、贊賞、和感謝旁人所付出的努力。
    3.激發別人的熱情和興趣。
    4.成為一個真正對他人有興趣的人。
    5.有真誠的笑容。
    6.請記得,在對話中提說對方姓名會給人格外的親切感。
    7.願意聆聽,鼓勵對方告訴你關於他們自己的事情。
    8.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9.真誠地讓別人了解他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

贏得合作: 贏得他人由衷的合作,避免要求別人來服從。
    10.避免爭吵。
    11.尊重別人的意見,不要全盤否定人家是錯。
    12.如果發現自己錯了,要立刻很痛快地承認。
    13.采用友好的方式討論重要的事情。
    14.先尋找對方能夠同意的出發點。
    15.讓對方充分發揮他的意見。
    16.讓對方感到這也是他自己的意見。
    17.盡量誠實地從對方立場來看事情。
    18.同情和體諒對方的意願,把他的要求綜合進來。
    19.訴求更高尚的理由和動機。
    20.說話不要太抽像籠統,要把你自己的意見具體描述/演示出來。
    21.不要過分堅持,留下挑戰就好。

領導力/影響力:學習正確地影響別人,避免指證他人而引起不必要的反感。
    22.提出不同見解之前要表示真誠地贊揚和感謝。
    23.指出人家所犯錯誤的時候不要針鋒相對,盡量用間接提到的方式。
    24.批評別人之前要先作自我檢討,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責任。
    25.請人做一件事的時候用問一個問題的方式,而不是發指示。
    26.給對方留面子。
    27.留意對方的任何進步,充分表揚和誠心肯定那些改進之處。
    28.給對方一個好的名譽,讓人有機會做到那個標準。
    29.多鼓勵,使錯誤看上去很容易糾正的樣子。
    30.對方願意按照你的建議來做時,你也要設法使他歡喜。

更多的卡內基人際關係法則介紹可讀無名小站的這一篇。要知道,我們與人相處的表現不單單是外在的,乃是十足地反映出我們的內在生命品質,因為所有的關係技巧若是沒有心理素質做基礎,就只能是暫時裝一裝樣子。願我們的生命能在上帝的愛中紮根建基,長出美麗可愛的枝葉和果子來,有益於週遭的人。

Saturday, April 6, 2013

關於信的神學爭議:屬格问题

在羅馬書有兩次提到“順服真道”,其實看希臘原文的字面就是屬格的“順服信心”:υπακοην πιστεως是單數名詞。其實搜索整部新約,這個詞組只在羅馬書出現,一次在卷首,一次在卷尾。林教授指出這是一個Inclusio,即我們所知道的開場亮題和結尾扣題的筆法,點出寫羅馬書的主題重點和目的:傳福音叫萬國的人相信和順服。

在第一章開頭保羅按信件格式注明寫信人和收信人,所以要描述他自己的傳福音職分。福音就是從死裏復活的耶穌成就了神給列祖的應許,顯明是神的兒子: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5-6節)。

十六章的最後一段話是保羅歸納描述所傳的耶穌福音:這奧祕如今顯明出來,而且按著永生神的命,藉眾先知的書指示萬國的民,使他們信服真道。願榮耀,因耶穌基督,歸與獨一全智的神,直到永遠。阿們(25-27節)!

誰把信心和行為相比,說行為是不重要的?那個“唯獨信心”只怕是誇張了。這“信服真道”在中文裏看不出來,英文有的翻譯成obedience to the faith,有的翻譯成obedience of faith,反正是顯明這短語有兩個部分:信心和順服。屬格的名詞信心其實意思很不容易拿捏的,既可當作主語的,又可當作賓語的。如果當作主語,順服就是從信心來的,即obedience of faith,可謂出於信心的順服。如果當作賓語,信心就是順服的對象,即obedience to the faith,理解成對信心的順服,或者對(神的)信實的順服,因為那個名詞信心又作信實講,比如保羅說,人的不信不能廢掉神的信實(羅三3)。從羅馬書兩處“信服真道”的上下文來看,倒是完全可能強調的是神的信實,所以也許作賓語的解釋才是保羅的原意。中文翻譯成“信服真道”,意思和信心的順服差不多,就是把屬格的信心當作主語的翻法,只是為了通順和清楚起見,加了“真道”二字。

另外幾處引起神學爭議的重要經文也涉及這屬格的翻譯。

羅馬書三章22節: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這裏的耶穌基督又是所有格。如果按照主語屬格來理解耶穌基督,就該翻譯成因耶穌基督的信,神的義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如果按照賓語屬格來理解呢?就是信耶穌基督。實在說,無論“神的義”是指什麽,“因信耶穌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從邏輯上和語法上是重復多餘或不正確的,小學語文老師一定為孩子們糾正過來。英文翻譯不大看得出來,因為不管是faith in Christ還是faith of Christ,與後面的動詞believe不是同一個字。可是各派的解經家在那裏爭辯得很熱烈,這麽重要的“因信稱義”教義,其中的“信”到底是基督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呢?咱們憑什麽能夠那麽確定,知道是我們自己對基督的信使我們稱義,而不是基督的信實使我們稱義?這句話的中文翻譯顯出來的毛病讓人可以推測,按主語的屬格來理解基督耶穌也許比較合理:神的義因著耶穌基督的信加給一切相信的人!

羅馬書三章25-26節: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這句話最後的耶穌也是屬格,也就是說,可以理解成信耶穌(賓語的屬格),也可以理解成耶穌的信(主語的屬格)!因為整句話的主旨是神要顯明他的義,所以保羅想說的並不排除是這個意思:神自己是公義的,也因為耶穌的信就稱我們為義。

看來我們所熟悉的羅馬書中文翻譯反映出改革後新教的傳統神學解經。這立場堅持,三22和三26必定是賓語的屬格,理由是系統神學上的,不是文脈或語法什麼的。

Wednesday, April 3, 2013

某些書信更能代表保羅神學?

各宗派的系統神學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怎樣歸納總結最為合理呢?以下是天主教的新約神學教授Luke Timothy Johnson對保羅神學的總結看法。

每一種對保羅的解釋(或系統框架)都涉及采用哪些經文資料,以及怎樣解讀這些經文的問題。比如,大多數想要描述保羅生平的學者會依賴使徒行傳和他的書信。的确,忽略使徒行傳、單單靠保羅書信所作出推斷,結果總是誇大,因為使徒行傳是了解保羅生平不可少的。對比起來,尋找保羅的“思想”就要忽略使徒行傳,因為使徒行傳是路加寫的,路加說的話不等於保羅的想法 。專心看保羅自己的寫作才是他思想的表達。

首先,這個系統解讀的過程難免要篩選經文,因為各處經文並非在每方面都表達一致的意見。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有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體裁,為了不同的目的而寫。十三卷列為正典的保羅書信在環境、修辭形式、寫作風格、和功用上是各式各樣的,而選擇也難免受到讀者前設與偏好的影響,讓你把直接經文解釋以外的一些相關因素引進來。你難免認為某些信件比另一些信件更加表現出保羅的思想,甚至更有啟發性是嗎?但基於這樣的選擇所建構起來的保羅,很容易不合理地排斥掉用其它選擇所建構起來的保羅。因為經文資源不同,每一種建構起來的保羅都應視為尚未完全,不該當作最終完成的架構。

其次,學者們需要對抽象的概念特別小心。“保羅的思想”或“保羅的神學”並不存在於他所寫的東西之外,我們只能透過具體信件的言辭來了解“保羅的思想”。你怎知保羅不會像其他作者一樣,可能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思想呢?他信件中所表達、所爭辯的內容差異性很大,恐怕正說明他並不是一個系統的思想家,他要針對教會和服事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作出不同的回應,於是必須在信件中使用不同的表達和辯論方式。保羅寫信並不是出於他的個人空想,我們的啟示觀恐怕需要修正一下。

第三,我與大多數從事社會和歷史鑒別研究的聖經學者不同。從19世紀末開始,越來越多人認為列在新約正典的13卷保羅書信中,只有7卷是保羅本人寫的,另外6卷多少有些爭議的書信包括:三封教牧書信、歌羅西書、以弗所書、和帖撒羅尼迦後書。這些大家認為是保羅逝世以後的某些保羅的門徒或“保羅派”寫的 。這種看法幾乎成了廣泛的共識,甚至承認所有13卷都為保羅所寫的人,也僅僅基於那幾封“沒有爭議”的書信而來論證他們的系統。没有争議的書卷即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腓立比書帖撒羅尼迦前書、以及腓利門書。

我認為排除掉保羅的6封有争議的信實際上很有問題 。就說那幾封沒有爭議的信吧,互相之間從風格上到主題上,差異並不小於另外那幾封所謂有爭議的信。其實保羅的文集可以分成好幾組,每一組信件之間都有很強的內證,把有爭議與沒有爭議的書卷聯繫起來,並與其它組的信件有很大的不同:(1)羅馬書/加拉太書;(2)帖撒羅尼迦前後書;(3)哥林多前後書;(4)腓利門書、歌羅西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5)提摩太前後書與提多書。被排除掉的6卷書信與另外7卷比起來只是差異的程度不同,而不是差異的種類有何特別。比如那兩卷帖撒羅尼迦書信,看前書與後書的風格和主題差異很大,可是保羅書信這些差異的緣由與其說是由不同的作者寫成,也很有可能是環境的改變、題材和用詞的不同所引起。信件本身,以及我們所知的保羅事奉的格調,最終都支持是由保羅的同工和代表所形成的“學派”而寫,即使不是保羅自己親筆寫,也是保羅還在世時親自“授權”或同意的作品。

Johnson教授說得不錯是嗎?前次他就指出Schreiner教授僅僅用保羅書信中的幾卷來論證新教的神學系統,不能證明是全面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