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 2013

路得故事中的上帝恩典

今天參加了一個婦女的查經小組,查路得記,挺有意思,決定寫下來。

我們用的材料是從Thoughtful Christian網站取下來的,引言有一點寫作背景的介紹。說路得的故事雖然發生得很早,在士師秉政的年代,但是這卷書寫作的年代其實可能是被擄歸回之後。怎麽知道呢?一個重要證據是文字。路得記的希伯來文有些晚期字匯的特征,所以好像是被擄或歸回時期的作品。

假如路得記果然寫得很晚,和以斯拉同一時期,那寫作目的是什麽呢?說明大衛的家族,以便高舉大衛嗎?或許拿俄米的故事反映出回歸的以色列百姓,兩手空空投奔本族本鄉,得到上帝眷顧?都有可能。

不過,我們都記得以斯拉回歸時代的往事:以斯拉和尼希米清查所有娶了外邦女子的人,命令他們都要休妻和獻祭贖罪,連外邦妻子所生的子女都必須離棄,為保持“聖潔的種類”不和外邦人混雜。實在說,我每次讀那些書卷都不願意多想,以斯拉和尼希米是不是嚴格得過分了?所有的人後來都果然離棄了他們的外邦妻子嗎?

按照尼希米的法令和標準,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就不會出生,因為他的曾祖母路得不是猶太人,而是摩押人,是以色列的敵人!有人猜測這寫路得記的人目的之一就是婉轉對尼希米法令表示不贊同--不必那麽偏執嘛。這個故事完全可以用來提倡對外邦人開放、寬容的態度,誰說在外邦人中間找不到有信心的人呢?摩押女子路得就是一個例子。

在路得的故事裏,作者並沒有論斷以利米勒遷居外邦,或者提說他為兒子娶外邦媳婦的錯誤。雖然寡婦拿俄米覺得是上帝叫她受苦了,可上帝並沒有定罪,反倒因為路得的緣故,施恩賜福給她。這個故事總的來說不是定罪,而是恩典。婦女們甚至對拿俄米說,“你有這個兒媳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路得不僅沒有被種族和國界限制,能夠來投靠以色列的神,而且完全被接納為上帝的子民。

閱讀路得的故事給人一種太平世代的印象。人際關係良好不僅表現在拿俄米與兩個外邦兒媳婦關係好,還表現在鄉親之間傳講關於路得的美言,主仆之間的問候與融洽,鄰舍之間的鼓勵贊美,以及敬畏上帝和遵守律法的民風,和士師記所選擇記載的烏七八糟、各人自以為是的故事十分不同。我相信聖經中每個故事,每條教訓都表現了一個時代的一個側面,不能以偏蓋全。

路得所以願意遠離故土來敬拜拿俄米的神,原因一定包括她們平時關係不錯。我們所相信敬拜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大概會反映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上。相信一位慈愛的神使你有慈愛,而相信一位嚴厲的神使你對人施加壓力,是不是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