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見人們解釋信主后,信徒的內心有新人和舊人彼此相爭,我們要作選擇,讓新人贏並且成長壯大,把自己的舊人釘十字架,越來越死得透。這幅新舊人打架的圖畫是聖經給的嗎?好像與合乎經訓的信徒自我觀不合。我今天特別查閱“舊人”的前後文,要看保羅是用它指什麼。
搜索中文“舊人”,一共只有三節經文含有這個短語,其中兩處明顯是指行為,在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歌羅西書用的是過去時態: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所以保羅是把人的行為比喻作衣服,舊人是沒有歸主時穿的,新人是信主以后穿的。看來這兩套衣服不是互相打架的關係。
在以弗所書是一個吩咐:如果你們聽過他(基督)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四21-24)。看來,穿哪套衣服是可常常選擇的,不然保羅就不必吩咐了。不過,他說了這舊人是怎麼來的,哈哈請注意,原罪論在這裡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駁斥: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不是生來的!
加爾文主義的“全然敗壞論”說,人的腐敗本性都“透過一般生育方法遺傳”給亞當夏娃的后裔。這宣言是17世紀的產物,當時遺傳學尚未發展,現在只好更正,但人生來敗壞、不能行善的教義卻已經在人們頭腦中生根,於是出現了信主后“新我”和“老我”相爭的說法。但全然敗壞論在聖經中是找不到根據的,在實際生活中也不能得到印証,因為凡行為科學觀察到的都是環境塑造人的行為。罪惡的環境塑造出各種不健康的人際關係,聖經上都稱之為“罪”。
保羅還在羅馬書六章提到舊人,目的是解釋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聯合:我們的舊人和基督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這裡的舊人已死的說法也是過去式:在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已經就歸入他的死了。這可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需要天天把自己釘十字架。只有不相信自己已經與基督聯合的人,才會感到上帝並不悅納自己,而自己應該死掉。在健康快樂的家庭裏,孩子再生病、再不好,也沒有一個父母希望他死掉。我相信神的家應該是這樣一個家。
至於那個“使罪身滅絕”,中文翻譯得不好,罪身在這句子結構裡是舊人的平行描述,我認為“使罪身滅絕”應該翻譯成“使舊人作廢”。“舊人”是我們看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保羅要基督徒改變自我觀,看自己為新人。新人才是基督徒真正的“自我”,但接受這點需要信心。只有相信自己已經是住在神家中的新人,才會選擇穿上新人的衣服吧。
你是相信自己的舊人不死呢?還是相信舊人已經和基督同釘十字架?這會影響你的行為。因為你的行為一般是和你的自我觀相稱的。與神兒子聯合成為新人的自我觀會幫助你成長,所以我們可以每天求父,讓祂來幫助我們相信自己是神家中尊貴有福的兒女!
舊人是舊的自我觀,即 identity。華人常把identity想成別人能夠看見的地位等等東西,即status。可是行為和性情是identity的表現,未必是得到status的結果。保羅要求信徒改變的是自我觀。相信彼此是貴人與相信自己對方都是小人,表現非常不同。不是貴人不做錯事,可是性情態度和小人不同。見身份應該是自我觀一文。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