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特博士翻譯新約,他翻的版本稱為國度版(The Kingdom New Testament),完全使用現代人的英語。我發現他的翻譯中常把「基督」翻成「彌賽亞(王)」,或逕自稱為the King,意思基督現在是我們所敬拜、所跟從的王。
那麼「在基督裡」呢?他翻成in the king,意思是在這位王的國度裡有份。如此,「耶穌基督的使徒」就成了「耶穌王(所差遣)的使徒」,「在基督裡」就是「在彌賽亞王(的國度)裡」。「主耶穌基督」的意思就是「主耶穌王」。保羅是耶穌王的使徒,他提筆寫信給眾教會說:願頌讚歸與神--祂就是我們的主--耶穌王的父!
所以,如果你對於耶穌「基督」這個頭銜的意思不明白,也許「耶穌王」就比較清楚,表示你相信耶穌在他的彌賽亞國度中已經復活作王了。真的,這是福音的重點。按照這個翻譯,以弗所書一章的開頭就是下面這樣的:
奉神旨意,作耶穌王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耶穌王(國度裡)有忠心的人。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王歸與你們!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王的父神!
賴特對以弗所書的背景介紹和評價非常高。他說這卷書相對於其他的保羅信件,就好像你乘坐巨大的倫敦摩天輪,緩慢升上泰晤士河畔的高空觀景,半小時看一圈下來,倫敦景致一收眼底,令人讚嘆。為甚麼呢?以弗所書既不是最長,又不是最完整的保羅信件,但你可以鳥瞰早期基督徒所面臨的一個又一個題材:上帝、世界、耶穌、教會、得救的方式、基督徒行為、婚姻、家庭、和屬靈爭戰。
一個熟悉倫敦的人,從高空視角看到的是不同景色、但更清楚的整體和各處。同樣,賴特說讀過保羅其他書信的內容之後,再來讀以弗所書,就會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看那些熟悉的內容,發覺到原來各部位在如此壯觀的整體中,有著獨特的色調和聯絡。這與我們所知道的新教傳統相比,說法很不相同。羅馬書和加拉太書列在保羅書信的各種題材中,很重要,但遠遠不是整個的系統,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給我們更好地看到福音全貌。
在以弗所書中,被揀選、得救贖很重要,但神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到此為止。神還有更大的目標,祂的計畫包括了整個宇宙。神先揀選和呼召我們都成為兒子,要在彌賽亞王的國裡塑造我們和引導我們,好讓我們參與神的大計畫。
賴特也介紹了學者們對以弗所書寫作背景的猜測及其理由:這卷書最初很可能不只是寫給以弗所人的,而是一封在各教會之間傳閱的書信,因為現存的抄本中最古老的幾份都沒有「在以弗所的」字樣,保羅只是「寫信給聖徒」。或許後來有一份保存在以弗所的抄本流傳下來,就成了以弗所書吧?保羅在這信中給讀者的問候並不像其他書信那樣,提名問候教會聽眾中他所認識的張三李四。
至於以弗所書的作者,有不少學者猜測不是保羅在世時寫的,而是他的門徒後來之作。賴特卻不以為然,誰說寫作風格不同就必定是不同的作者呢?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反覆強調,我們所敬拜的上帝就是主耶穌王,彌賽亞的父,祂不像外邦那些男神女神或偶像,代表某些能量勢力,乃是創造天地、又透過耶穌向人啟示自己的主。保羅在信首用了很長的一個句子,從第3節到14節,來描述天上這位耶穌彌賽亞王的父。但他要說的重點是:願頌讚歸與這位真神!--敬拜上帝是傳基督福音的最高目的。
賴特的大眾Everyone系列解經寫得很棒。
理論上說基督是王應該沒有爭議,但在實際生活中看祂是王,還是看祂是基督(個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卻是代表了很不相同的神觀,很不相同的要求和期望。美國的三K黨就是非常傳統的相信個人得救的基督徒組織哩,問題正出在缺乏基督的國度觀。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