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羅西書3章12節: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穿上憐憫、恩慈、謙卑、溫柔、忍耐的心。
我因為翻譯的任務,每天看Moen博士的原文默想日誌。今天看「恩慈」這個字chrestos。Moen指出,在馬太福音11章30節那裡,耶穌說祂的軛是「仁慈的」,就是這個字。當然,中文翻成「容易的」,華人的文化讓我們很容易明白,不給別人添重擔,給人下台階,讓人容易過關,正是「恩慈」的表現。
想一想,「恩慈」對於你來說是甚麼意思?是在爭辯的時候講溫和的話?是不計前嫌?是慷慨施予人?一點不錯,這些都是恩慈的表現。保羅說的「穿上憐憫、恩慈、謙卑、溫柔、忍耐」,正是有這些表現。
Moen說,也許chrestos這個字的意思,不止是我們平時想的施予,或其它令人愉快的行動。實際上,這個字描述出一個人內心的性情,而未必總是外在的行為。他說得也對,我們希望所有的行為都是發自內心。不過,我最近聽見一位心理學家講演,主張透過行為和姿勢來矯正某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似乎也有道理。
一個人能不能透過「假裝」仁慈而變得仁慈?我有些懷疑,一旦有機會,這人豈不是還是要暴露出他/她的不仁慈?不過我同意,假裝比起醜惡真相畢露,很多時候還是要好得多。換一個角度,假如某人有時善、有時惡,我倒希望這人能常常露出好的一面,逐漸糾正惡的一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