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那麼聰明,怎麼國內科學家沒幾個人獲得諾貝爾獎什麼的呢?我相信他們有發明創造,沒有獲獎可能只是政治原因。不可否認,在某些體制下,獨立思考批判精神是不受鼓勵的,甚至大受侷限,尤其在文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思想常常需要突破一些政治和教條框框。
在國外,有個學會專門研究考證聖經手稿,我看到有段經典論述,被學者引用,來說明他們的研究宗旨:
A man who possesses common sense and the use of reason must not expect to learn from treatises or lectures on textual criticism anything that he could not, with leisure and industry, find out for himself. What lectures and treatises can do for him is to save him time and trouble by presenting to him immediately considerations which would in any case occur to him sooner or later.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獨立思考的人永遠利用常識和推理來從事經文鑒別研究工作,而不是盲目接受別人的觀點。別人的觀點論證一定是他也能夠推導出來的,而那些論證正是他做研究必須考慮的基礎,所以引用那些觀點節省了他自己應該花的功夫。
其實你讀新聞或別人的新聞評論還不是需要同樣的原則?親自查看誰在什麼場合說了什麼原話來作判斷,而不是盲信別人的意見和結論。--即使是我所尊敬的老前輩,也完全有可能說錯或誤導,管它是“聖經原稿無誤”或是什麼。
經文考證學專門檢查那些新的和老的手稿,彼此對照分析,看看那些文中的差異有什麼可能的來源—寫錯?聽錯?有意修訂?最初的“原稿”可能是什麼寫法?--自然有不同意見和理由,學者們不斷根據新發現的手稿為證據進行爭辯。
在這個尋索真理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不斷地試圖描述和解釋成千上萬手抄本中所看到的大量異文(variants),以及它們如何寫下、修訂、代代抄傳下來。這工作無法從維護某個教義的目標出發。
當然,學者們無法把幾千份手抄本全都擺在面前對照,而是把聖經發展不同階段和地區的類似抄本歸在一起,作為同一組聖經手稿來和其它時期的手稿進行對照分析和評估。--這叫作聖經的文學考證。
聖經的文學考證與傳統的字句考證屬於不同的研究領域,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是尋找聖經的文學發展來歷,後者是假定聖經有一份原稿,希望經過鑒別比較來恢復聖經的“原稿”。
文學考證顯然把文字考證的工作變複雜了,前設就不同嘛。所以有些作文學考證的學者根本就避開文字問題,他們把晚期權威的馬索拉版本的希伯來/亞蘭經文(MT)當作眾多聖經手稿中的一組。
照說,原則上猶太曠野死海古卷的發現不應該影響聖經的文字考證,但那裡的大量聖經手抄本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和界定字句考證、解經、和文學考證的交叉關係。藉著分析考證死海古卷的字句,學者們實際上創建了一套解經的數據工具,前提就是經文的權威本質已確定。
除了經文考證以外,其它學科領域,比如聖經的歷史、地理、經文的語言分析,都是基於文字的研究,學者們都必須以辨認、解釋、分析文字為基礎,可惜很多時候,這些學科都以馬索拉版本的聖經為重,因為現存的手稿都以此為解經重點。
本文內容取自聖經古卷學者、耶路撒冷大學希伯來聖經系的名譽教授Emanuel Tov博士的《希伯來聖經的經文考證》一書的引言開場部分。我打算把整篇引言逐步翻譯介紹給華人基督徒,所以此文未完,請有興趣者待續。您若有興趣,可閲讀看我的另一聖經考證博客站,或點擊右邊的Textual Criticism標籤。
(聲明:由於閲讀原著需要一些學術基礎,我在翻譯時為平信徒添加了有關的評論和解釋,因此不屬於正式的中文翻譯稿。你可以閲讀原著,檢查我的評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