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8, 2020

聖灰星期三的禱告詩詞

標題:我們曾來過的曠野。作者:Sarah Are。

    我不是頭一個。
    這是我在曠野醒來時告訴自己的--
    這曠野有浩瀚天空、焦慮心緒、路茫茫。
    我以前來過這裡,
    我們曾來過這裡,
    自從創世以來,就有曠野。

    起初有無盡的虛空,
    直到上帝用祂的畫筆將天空刷為金色。
    然後有伊甸園東邊的景致,
    就是我們到處展開自己故事的地方。

    好像一個孩童背記他們家的住址,
    你以為我學會了走出曠野之道。
    然而正如以色列百姓漫遊40多年,
    我恐怕也要花大半生在此遊逛。
    因為曠野是我開始成長之地,
    小徑裂縫、菊花生長。
    曠野是每一個未知之處,
    或是羞恥懼怕鑽進我家之時。
    曠野又是赤足踏過之處,
    熟知我們所餘下的歲月。

    所以你問,上帝在哪裡?

    上帝在浩瀚天空中,在我焦慮的心緒裡,
    上帝在小徑裂縫那新生命發現之處。
    當我意識到自己不是頭一個,上帝在這裡。
    願我們度過餘下歲月時,
    記住我們來過這裡--
    上帝和我、這不馴服的世界,
    上帝和以色列百姓、聚集的會眾,
    上帝的地平線、新世代的開端。

對於我來說,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文化大革命,算是最艱苦的曠野時期了。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壓抑和煎熬,父親受到「隔離審查」,人人需要把自己的心靈麻木一下。還好上帝保佑了我們一家人,也感謝母親,全家和睦相處,彼此支持。

後來有一段時期我們夫妻感情很差,好在我已經信基督,教會猶如路上許多的休息站,上帝幫我把兩個孩子帶大--那是一大段比較孤單的日子,我堅持下來,現在越走越亮了。

Tuesday, February 25, 2020

天堂和社會主義

很多基督徒似乎覺得基督信仰一定支持資本主義制度,我覺得有點稀奇。我不反對資本主義制度,但任何制度恐怕都不是天國的制度,特別是如果這個制度無限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和權益不平等。

今年有一位民主黨競選人聲稱自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因為有「社會主義」這個字,人們似乎自動聯想到爭取公有制的暴力革命運動,頓時驚恐起來。他們怎麼不聯想加拿大或北歐一些民主自由、但提供百姓很好福利的國家呢!

聽說最初的共產主義理念是來自聖經使徒行傳中所記的教會集體「凡物公用」,而社會主義聲稱是個「初級階段」。今天我看見一個人對比耶穌的教導,來論證民主制度下的「社會主義」其實沒什麼可怕,我記在這裡。

耶穌對於傳統的猶太教領袖怎樣做?與他們一起強調推行和遵守摩西律法制度嗎?恰恰相反。他花很多精力指出當時猶太領袖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他們不幫助窮乏人,反倒給他們很多重擔和難題。

然後耶穌故意和那些上流社會瞧不上眼的人一起吃飯,評論有錢人積攢錢財的陷阱。他雖然沒說積攢錢財是罪,但他借助一些比喻教導:貪愛錢財不顧其它,的確會引到滅亡。

如果耶穌今天在美國,看見三名首富掌控的錢財超過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很多大學生畢業後花半輩子時間還學生貸款,高昂的醫藥費用和因治不起而死的人,他會一言不發麼?

回顧使徒行傳和初代教會,那些跟隨耶穌的人把自己房產賣掉,把錢財拿來教會。他們還照顧生病的、年老的、窮寡婦和孤兒,沒有人積蓄錢財,很多人為了他們的信仰受逼迫。

基督徒的最高目標是進天堂與上帝同在吧?在天堂裡恐怕就很像社會主義的社會呢:每個人都住豪宅,每個人都不必擔心生病得不到醫治,沒有人比另外的人擁有得更多而趾高氣揚,各人的需要都得到滿足—無論你在哪裡出生,你的膚色如何,你的工作能力大小,你的天賦如何—你的需要會得到滿足。

美國那些擔心社會主義的基督徒朋友,你難道不同意嗎?你不指望天堂滿足你的這些基本需要嗎?或許你的天堂不同,但你可以想想這個問題:為甚麼在地上努力實現這些目標會讓你驚恐呢?

Sunday, February 23, 2020

不良的教會傳統

基督徒一般不會意識到自己教會宗派的傳統,我曾以為全世界的基督徒都用同一種思想、最正確的方式來辦教會。今天看見一個人列舉福音派教會的不良傳統,不禁要查看一下是否屬實。我把文章轉載在此。

一、把教會看作一棟建築物或一組樓房或某個地方,而不是看作一群信徒。這種觀念主導下,你很容易在「教會」表現得特別屬靈,而在其它地方就我行我素。

二、為作禮拜而作禮拜,無論有多枯燥都覺得應該忍受。說不定還有人相信教會的聚會不應該有樂趣呢,因為樂趣常和犯罪聯繫在一起。--你若持這樣的觀點,還指望吸引未信的人來教會嗎?

三、把注意力放在外表,比如穿戴體面來敬拜神,而不是留意內心。穿戴幾個小時表敬虔,脫下衣服就依然如故,別人看起來不是很虛偽嗎?上帝其實更注重內心生活態度。

四、按儀式禱告,念認罪禱告詞啦,謝飯啦,而不是迫切為人代求,為自己、家人、社區、國家的需要求告主。

五、用聖經知識代替作主門徒。不是說瞭解和熟悉聖經不好,但精通聖經的法利賽人受到耶穌的批評。知識會使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所以知識必須轉化成順服主的行動,成為顧念社區和傳福音、彼此服事、奉獻自己、不斷成長、靠近上帝的心意。

六、過分高舉聖經,講道只教導聖經,不傳講上帝、耶穌、聖靈。但聖經是讓我們認識主耶穌的手段,是耶穌為我們死而復活,祂現在是我們的王。另外,有的牧師宣講聖經時假定聽眾都知道聖經典故,其實來訪者聽不明白。

七、把宣教看為到國外去執行的任務,而不看為每個信徒應有的生活方式。花$1000美元利用假期乘坐飛機去幫助從來不認識的人,而對街的鄰居、職場上的同事、或一起打球的人可能就不理會了。

八、將超越一切的基督信仰變成向某個政黨投票的政治集團。恐怕不少人以為作個好基督徒必定是共和黨人,這不是疏遠了所有不認同共和黨政治的人嗎?

九、選擇否定文化,而不是救贖文化。我們的文化中有好的東西,也有邪惡的東西。你希望伸手幫助社區改造換新,就不能用否定一切的態度。你不可能一邊論斷他們,同時又向他們表達出愛。

Friday, February 21, 2020

借鑒:北歐的教育方針

據說美國人都很羨慕北歐的生活模式。瑞典、丹麥、挪威、芬蘭,他們的經濟生產效率高,社會平等程度高,個人開心的程度也高。

進步人士說,這是因為他們的國家福利優厚。提倡自由的人士指出,這些國家在開放自由市場的每個層面上評分都很高。主張限制移民的人士看到,他們種族同一,只是最近才開始有移民進入。

不過,北歐國家在19世紀曾經窮得叮噹響,他們的經濟發展從1870年代才開始起飛,而福利國家更是後來才建立起來的。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說,北歐國家的興起是他們的教育方針成功,是美國人應該學習借鑒的。

在19世紀,北歐的精英做了一件美國人至今尚未做到的事。他們發覺若要國家昌盛繁榮,就必須設立一批真正的folk schools,就是人民學校,教育他們中間那些沒有文化知識的人,以終生學習作為社會結構的一部分。

他們看教育與我們不同。德文bildung描述了他們的教育方法,在英文裡連同等的觀念都沒有。--教育是一個人全面的品德、情操、智力、文明的轉化。人們若想能夠面對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並在其中做貢獻,他們的內在生命需要豐富。

現在美國人常常把上學讀書看為知識和技巧的傳遞,讓學生能閱讀、能計算、或能夠牢記一些生物事實。Bildung的目的卻是要幫助人了解複雜的社會體系,看到事物之間的關係,比如自己和社會的關係,家庭和住區內的人際關係。

有人寫過一本書《The Nordic Secret》,說Bildung是讓個人能夠長進,以致能夠出來對家庭、親友、其他社會公民、甚至全人類負起責任,在享受更大個人倫理和自由時,把托付給我們的產業承傳下去。

北歐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培養每個學生與國家的聯結感,因為在19世紀以前,大多數歐洲人看自己是本地人,而不是看自己屬於某國家。北歐的教材在學生心裡灌輸一種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民俗、產業的自豪感。

書中說,一個人年輕時若是心裡沒有一團火,長大成人就很難與人共事。培養歸屬感—歸屬於一個家庭、歸屬一個城鎮和一個國家非常重要,才能夠培養出願意分擔責任的熱忱。

北歐的教育工作者還努力培養學生的內在分辨力。他們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內心的各種力量--情感、慾望、創傷、理想。好像從外部自我觀察這些力量的互相作用,就能夠掌控而不是受制於這些力量—這實在是一項重要的人生技巧。

他們直覺地知道人們成長都要經過認識自己的各階段,從小時候盲從父母老師權威,到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尺度成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尺度,再看到自己是社會網絡中的一員,學習互相尊重與團結。

Bildung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從一個成長階段轉到另一階段時,克服那種不自在的感覺--改變視角永遠是件不容易的事。

這樣的教育努力似乎對文化有長遠的影響,從東到西,人們常開玩笑說他們的責任感在耳旁嘮叨,要他們做這做那。他們那裡是世界上腐敗事件發生得最稀少的地方,反倒獨特地意識到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高度的社會信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對彼此負責,社會制度發揮了功用。

相比之下,美國的社會信任幾十年來不斷下降。如果小孩子有進入好學校的特權,社會中就沒剩下多少彼此尊重了。如果那些學校沒有向孩子們灌輸愛自己國家的思想,彼此分擔責任的觀念就少了。

如果你的教育體制不幫助孩子們了解彼此良好關係的意義,甚至也不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他們就無法學會從別人的視角看問題。

如此對比北歐的bildung教育模式,你會發現美國的問題不是沒有訓練好人們的工作技巧,而是缺乏一個正確的活到老、學到老的教育模式,來幫助人們建立一個在複雜多元社會里興旺發展的能力和意識。

Tuesday, February 18, 2020

關於環境保護的測驗

本文譯自英國Robert Wilby所著Climate Change in Practice一書第二章的小組練習部分。大多數問題書中沒有提供直接的答案,你需要自己上網搜索資料和計算。我把我找到的答案和資料來源列在這裡,供你參考。

第一輪問題:熱身
1. 下列哪一種不屬於溫室氣體?(b) 氧氣
2. 自從1750年工業革命之前以來,全球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還有多少仍存留在大氣層中?(d) 40% cleantechnica.com/2013/06/20/global-carbon-emissions-sinks-since-1750/
3. 比較1750年和2014年,大氣層中CO2濃度的平均值分別是多少?(b) 280 and 398 ppm en.wikipedia.org/wiki/Carbon_dioxide_in_Earth%27s_atmosphere
4. 哪一種溫室氣體在低空大氣層中駐留的時間最久?(a) 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有20%在許多萬年後仍不消散 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2/jan/16/greenhouse-gases-remain-air
5. 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輻射熱比全人類對氣候的總影響強了多少倍?(a) 前者睡覺時40w/m2,活動時更多,後者總共大約1.6w/m2 www.giss.nasa.gov/research/features/200111_altscenario/, www.engineersedge.com/heat_transfer/thermal_energy_created_13777.htm

第二輪問題:過去、現在、未來
6. 自從1850年以來,地球大約升溫了多少?(c) 1.0攝氏度 www.forbes.com/sites/ uhenergy/2018/09/07/exactly-how-much-has-the-earth-warmed-and-does-it-matter
7. 1850年以來地表溫度最高的10年中,有幾年發生在1998年以後?(a) 9年 www.climatecentral.org/gallery/graphics/the-10-hottest-global-years-on-record
8. 為甚麼未來幾十年的氣候很難預測?(a) 未來的碳排放不知道是否會降下來 (b) 太陽黑子活動與火山爆發這些自然因素是變化的 (c) 科學預測模式不斷改進 www.climate-lab-book.ac.uk/2013/sources-of-uncertainty/
9. 為了避免氣候變化的"災難",歐盟國家說全球變暖要限制在幾度之內?(b) 巴黎協定目標2050年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
10. 2013年,哪個國家受氣候變化之災與其抗災能力的綜合指數最低?(c) 非洲的乍得綜合指數為25.7%是最低的,全球排名第180名 gain.nd.edu/our-work/country-index/rankings/

第三輪問題:碳足跡
11. 英聯邦平均每個公民在2012年的碳排放是多少?(c) 2012年英聯邦人口63.7百萬,碳排放474.1百萬噸,假定有些人不是公民,平均每個公民排放7.7噸。
12. 下述活動哪一樣排放最多的CO2?(b) 一家四口人乘飛機從倫敦到洛杉磯來回一趟排放11.5噸二氧化碳,高於駕駛汽車12,000英里排放4.8噸。www.greeneatz.com/foods-carbon-footprint.html
13. 節能燈泡比常規燈泡省了多少?(c) 二極發光管燈泡每瓦產生90-112流明的光,而傳統燈泡每瓦電只產生10-17流明的光。www.networx.com/article/which-light-bulbs-are-the-most-energy-ef
14. 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水處理和供應碳排放佔了他們碳排放總量的多少?(a) 2008年是10% 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 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91728/scho0708bofv-e-e.pdf
15. 一個玻璃瓶回收所節省的電能夠開多長時間的電視?(c) 2 hours thegreenteam.org/recycling-facts/

第四輪問題:降低碳排放
16. 將使用礦藏燃料電源改為可再生電源,英聯邦一個普通家庭每年可以節省多少碳排放?(d) 一個家庭一年平均碳排放20.2噸,其中10.4%是用電。http://ftp.iza.org/dp7204.pdf
17. 英聯邦電子部件保持工作狀態所需的碳排放,相當於多少飛機旅程?通訊數據的存儲供應花費越來越多的電力,2016年其碳排放已與航空業相當。www.independent.co.uk/environment/global-warming-data-centres-to-consume-three-times-as-much-energy-in-next-decade-experts-warn-a6830086.html
18. 住在英聯邦,下列活動哪一樣留下最多的碳足跡?(a) 休閒娛樂活動的碳排放最高,比取暖還高,包括駕駛去休閒中心,在加溫的游泳池游泳等等。預備和存儲食物的碳排放沒有取暖多,而上下班交通所用的碳排放最少,也許因他們的公交系統比較好。相比之下,美國人留下的碳足跡比他們多了幾乎一倍。www.independent .co.uk/environment/climate-change/your-carbon-footprint-revealed-climate-change-report-finds-we-each-produce-11-tons-of-carbon-a-year-427664.html
19. 英聯邦政府的2050年削減碳排放目標,相對於1990年是多少?(a) 2019年設下新法律目標:到2050年一切溫室氣體達到零碳排放。www.gov.uk/government/ news/uk-becomes-first-major-economy-to-pass-net-zero-emissions-law
20. 為了達到英聯邦的2050零排放目標,相當於需要建立多少個新的核電站?(a)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現有的15個核電站於1997高峰發揮期提供了26%的電。現在有47%的電力仍然靠礦石燃料,估計要再建30個。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power_in_the_United_Kingdom

正如一首詩歌所唱,這是天父的世界,讓我們好好保護,杜絕浪費。

Sunday, February 16, 2020

Fw: Ten Carbon Pricing Bills

碳收費立法是減少企業碳排放、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好辦法。本文作者 Bob Taylor 是退休的 PC(USA) 牧師,現為 Citizens Climate Lobby 的義工。本文原載於美國長老會宣教網站

Our denomination has for decades identified and directed ways Presbyterians can faithfully respond to the climate crisis. For years we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ies and reducing our carbon footprint. Also, we identified a mission responsibility through our investments in fossil fuel companies, and are attempting to use our influence as large shareholders to engage this industry’s leaders.

At the 2018 General Assembly commissioners identified a specific policy approach carbon pricing, which collects a steadily increasing tax from the polluting industry and uses the revenue to help with the transition to a clean energy future. The GA directed our mission agencies and congregations to advocate for this policy. Since then a groundswell of support for this policy approach from scientists, economists, politicians, business leaders and faith communities, has resulted in ten carbon pricing bills currently being considered by Congress.

Of the ten bills, seven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House and three into the Senate. Four have bipartisan sponsorship, including the Energy Innovation and Carbon Dividend Act (HR 763) which has garnered the most House co-sponsors (75) and received our denomination’s support. Among these four the starting price varies from $15 to $44 per metric ton of CO2 equivalence; the annual increase ranges from about $2 to $15; and the uses for the revenue vary from having all or most of it rebated to citizens as a monthly dividend check, to smaller rebates with most going into reducing payroll taxes, support for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nfrastructure, or re-training of workers.

Some of these provisions will appeal to Republicans, others to Democrats. The hope is that these bills will provide common ground for developing a bipartisan national climate plan. Carbon pricing legislation should be at the center of any green new deal. Other government actions will also be needed, including eliminating subsidies for fossil fuels, phasing-out production of fossil fuels, encouraging non-carbon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training for fossil fuel workers, and additional support for low income communities.

Please contact your elected officials and encourage them to support carbon pricing bills as a way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There is so much you and your congregation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

Also, consider encouraging your senators to join the Senate Climate Solutions Caucus. On October 23, 2019 Senators Chris Coons (D-DE) and Mike Braun (R-IN) launched a new bipartisan climate caucus with these words, “Our caucus seeks to take the politics out of this important issue. Instead, members will commit to an honest dialogue, through which we can develop solutions that solidify American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promote American workers, and make meaningful progress on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Two weeks later six more Senators were added, including prominent Republicans Lindsay Graham, Mitt Romney, Marco Rubio, and Lisa Murkowski. The caucus will be kept small intentionally to facilitate discussion; and, any recommended actions will need to be unanimous. To be long-lasting and survive swings of party control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climate crisis must have strong bipartisan support. According to Luntz Global polling, 80% of American voters want Congress to put politics aside and reach a bipartisan solution.

Friday, February 14, 2020

年齡帶來的智慧

人活到五、六、七十歲是最佳的時期,積累了知識和經驗,除掉了天真和幼稚,不怎麼太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了,又有一定的財力和體力去做自己希望做的事。

今天我看見一個人撰文,寫下有10件事,他希望自己年輕時,有年長的基督徒告訴過他。他說的有道理,我在這裡記下來。

第一,你四十歲回首,是不惑之年。你只要活在當下,珍惜享受每一刻,因為時光不會倒轉。

第二,人生不易,要學會接受試煉、失望、苦難、以及接受無法估算的損失。

第三,基督徒會讓你傷心。上帝的百姓、跟隨主的人彼此攻擊甚至頭破血流。

第四,許多你目前認為十分有把握的事,日後可能會重新考慮--凡事不要太自大。

第五,你青少年和二十幾歲下的決心,會在三十歲以後受到嚴重挑戰。

第六,事情未必總是好像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要多聆聽各方面的故事和意見。

第七,你對別人的屬靈影響越大,你自己恐怕要準備越多地吃苦。眼目不要至看見服事主的榮耀。

第八,很多時候,分裂、衝突、攻擊、迫害的根源是嫉妒。當你看到不善的人,他們說話行事都是出於他們的「自我」。

第九,上帝對人做工,但轉變是個很緩慢的過程,因為知識不等於體驗。

第十,若有人論斷別人的目的或意圖,說別人如何邪惡,那只是暴露出他們自己的情形而已。

你認為如何?或許還有更多。留意與年輕人分享這些智慧吧!

Tuesday, February 11, 2020

轉發JAMA專家意見:新冠病毒

本文譯自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網刊登的最新文章Coronavirus Infections,作者是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美國衛生研究院、賓州大學的幾位冠狀病毒專家。我對他們的中文翻譯作了訂正,請點繫鏈接對照,歡迎病毒專業人員指正。

人類冠狀病毒(HCoV)長期以來是不受重視的病原體,因為在健康人群中只是引起“普通感冒”而已。然而在21世紀,兩種高度致病的HCoV —重度急性呼吸綜合症的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 吸綜合症的冠狀病毒(MERS-CoV)—從動物宿主中出現,引起全球流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令人咂舌。2019年12月,另一種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的HCoV病原體,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中國武漢識別出來,情勢演變迅速,目前尚不清楚這次疾病突發的最終範圍和影響。

冠狀病毒是大型帶包膜的正鏈RNA(核糖核酸)病毒。它可分為4類:α,β,δ 和 γ,其中 α和 β冠狀已知可以感染人類。1 有四種冠狀病毒(HCoV 229E、NL63、OC43、和HKU1)在全球流行,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至30%。冠狀病毒在生態上多種多樣,蝙蝠具有最多種類的冠狀病毒,表明蝙蝠是許多這類病毒的載體。2 人類牧養的牲畜可以作病毒的中間宿主,促進病毒的重組和變異,擴大基因的多樣性。病毒的表面刺圖(S)糖蛋白聯結宿主細胞受體,對感染至關重要,我們相信是限制宿主感染範圍的決定性因素。1

直到近年,人們不重視HCoV,因其在人體致病的表現型是輕度的。這情形於2002年變了,一種嚴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例在中國廣東地區傳播開來,引起世界的關注,因為疾病藉著國際旅行傳播到20多個國家。2 新的疾病被稱為重度急性呼吸綜合症(即SARS),是一種β冠狀病毒引起的,用SARS-CoV表示。由於早期病例都有活的野生動物市場接觸歷史,因此強烈懷疑該病毒是人畜共通傳染。3 最初以為SARS的動物載體是果子狸和貉,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病毒序列數據出現,人們達到共識,蝙蝠才是SARS-CoV的天然宿主。

SARS的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偶爾有水狀腹瀉。2 在感染患者中,20%至30%需要使用呼吸機,10%死亡,老年人和有併發症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它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有了記錄,主要是在醫院裡。院內傳播的基本病毒學解釋是:SARS S 糖蛋白的主要受體是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2),它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而不是上呼吸道。受體如此分佈可能解釋了缺乏上呼吸道症狀的現象,而大量的病毒繁衍脫殼出現在晚期(≈10 天),患者已經住院。SARS 護理常需要進行插管這樣的氣霧輸送治療,這也許引起了醫院內感染。

感染社區的事件也確實有,發生了好幾起。例如,香港京華國際酒店特色鮮明的小型爆發,受感染的顧客借旅行將SARS病毒感染帶到其它國家。另一起爆發事件發生在淘大花園的住宅區,超過300名居民被感染,提供了SARS-CoV 有時可能會借空氣傳播的證據。4 現在過了 20 年,我們對 SARS-CoV 感染的相關因素(包括從自限動物到人類傳播,到人類超級傳播事件)仍然知之甚少。

最終SARS的流行是以傳統的公共衛生措施終結,但已有 8098 名患者受到感染,774人死亡。2 那次感染流行給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估計在300億至1000億美元之間。1 SARS-CoV病毒告訴我們,動物的冠狀病毒可以翻越物種屏障--這擴大了我們對病毒流行危險的認識。

2012年,另一種高度致病的β病毒出現在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是跳躍變異的病毒。研究人員從一名死於呼吸道衰竭的沙特男子痰液中,識別出MERS-CoV病毒,3 這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散傳播。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被遏制和消除的SARS-CoV不同,MERS發悶燒,特徵是零散的人畜共患傳染和有限的人類傳播鏈。MERS-CoV 病毒尚未引起持續的社區傳染,但有爆炸性的院內感染事件發生。在某些情況下,它與單個超級擴散相關,對醫療保健系統具有災難性的破壞。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稱,截至2019年11月,MERS-CoV共導致2494個感染病例,其中858例死亡,大部分在沙特阿拉伯。MERS-CoV病毒的自然宿主推測為蝙蝠,但人類傳染主要歸因於中間宿主,即單峰駱駝。

MERS與SARS具有許多共同的臨床特徵,比如嚴重的非典型肺炎。但也有明顯的重要差異:MERS患者具有明顯的胃腸道症狀,並經常出現急性腎衰竭。這可能是由於主要在下呼吸道的MERS-CoV S糖蛋白與胃腸道和腎臟中的DPP4相結合,引起症狀。3 MERS有50%到89%的患者需要呼吸機,死亡率為 36%。2

雖然MERS並未引起SARS那樣的國際恐慌,但這是第二次高度致病的人畜共患病冠狀病毒出現,表明該種病毒的威脅。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 SARS-CoV和MERS-CoV列入優先研究的病原體,希望能激發對抗冠狀病毒的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行動實有先見之明。2019年12月31日,中國當局報告了在中國武漢出現的一系列肺炎病例,其中大多數患者報告接觸過一個出售各種活體動物的野生和海鮮市場,他們懷疑另一種致病性的人畜共患冠狀病毒出現。2020年1月10日,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向公共數據庫發佈了一份完整的2019-nCoV基因組序列,分享了初期爆發病例的即時數據。初步分析表明,2019-nCoV與SARS-CoV具有一些胺基酸同源性,可能會利用ACE2作為感染受體--這對病毒流行的潛力預測有著重要影響。現在2019-nCoV病毒在迅速蔓延,目前病例計數已增加到數百人。武漢市一家醫院的15名醫療保健從業人員感染,證明了2019-nCoV病毒的人與人之間傳播,而其可能的持續流行嚴重程度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到目前為止,2019-nCoV死亡率低於SARS-CoV和MERS-CoV;然而,爆發的最終範圍和影響尚未可知。

根據既往的人畜共有冠狀病毒爆發的經驗,中國的公共衛生當局已啟動了備災和應對措施。武漢領導已經關閉並消毒了第一個確定的市場。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已開始在主要入境口岸對武漢的客人進行入境篩查。在中國其他城市、泰國、日本和韓國,衛生從業者及時識別出與旅行相關的病例,將其隔離和作進一步護理。美國確認首例與旅行相關的病例是1月21日,患者是一名曾到訪武漢的年輕中國男子。

此外,生物醫學研究人員正在以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為基礎,對2019-nCoV病毒進行對策研發。例如他們迅速調整病毒的診斷平台,來包括2019-nCoV,以便儘早識別和隔離病例。廣譜的抗病毒藥物,例如稱為remdesivir的一種RNA聚合酶抑制劑,以及lopinavir/ritonavir和β干擾素, 在動物試驗中表現出對抗MERS-CoV的希望,現正評估其對抗2019-nCoV的活性。5 並且我們正在沿著應對SARSCoV或MERS-CoV病毒的方法尋求開發疫苗。例如,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疫苗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使用了核酸疫苗平台的方法。6 在SARS流行期間,研究人員從獲取SARS-CoV基因組序列,到第一期臨床試驗,共花了20個月的時間,後來已在其它的病毒染病研究上將這時間段壓縮為3.25個月。對於2019-nCoV病毒,他們希望藉著使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疫苗技術,進一步加快速度。還有其他研究人員也正在採用相似的方式來構建病毒載體和亞基疫苗。

雖然這次病毒染病爆發軌跡無法預測,我們仍需要從傳統的公共衛生策略角度出發,儘快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並及時制定和實施有效對策。曾被認為是相對良性的病毒類病原體引起了又一次人類疾病爆發,這次爆發突顯了應對新傳染病的長期挑戰,以及持續防備的重要性。

Sunday, February 9, 2020

氣候變化:自然與人為的因素

“天氣”描述大氣層的狀況—某時刻的氣壓、溫度、降雨、風速、雲霧、陽光、濕度等等。天氣每時每月改變,而氣候則是好幾十年的「平均天氣」。我們都觀察到一年四季天氣的變化。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越來越多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氣溫升高。乍看之下這好像會幫助我們避免另一全球冰河期的到來,實際上卻導致了地球過分升溫,生物面臨滅絕的危險。聯合國的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致力於提倡各國合作,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升溫的趨勢。

氣候既然不住地改變,有些年漸漸升溫,另一些年漸漸變寒,變數很多,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呢?本文是接續上一篇氣候環境變化學習的第二篇筆記。

你如果觀察幾千年的湖泊沉積物,就會知道浮游生物的豐富程度是常常改變的,因為每一種生物需要特定的環境才生存--有的需要水有一定鹽度,有的需要水有一定的酸度或一定的溫度,這些環境因素的改變和水位變化,帶來浮游生物群的種類和數量變化。這些都是氣候自然變化的證據。

我們還可以從樹的年輪、地貌、以及鎖入冰層與海洋沉積岩的同位素,看出自然氣候的變化。在沒有系統的氣溫/水溫測量時,我們仍然有文件檔案、船隻的航海日誌、甚至藝術繪畫,留給我們寶貴的古時氣候資料。

例如17th世紀留下眾多冰凍的泰晤士河繪畫,讓我們知道幾十年、上千年來的歐洲氣候,以及中世紀發生過的「小冰河期」、它的規模。這些和最近100多年比較,氣候變暖的證據是明顯的。

在地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周期中,了解厄爾尼諾現象(El Nino Events)很重要。這個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會循環升温和降溫的現象,即海洋氣象學中所謂「南方震盪」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其中的東太平洋升溫階段。

說明一下「南方震盪」現象:在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的地球赤道位置,海面溫度有個高溫低溫的循環交替。降溫階段稱為拉尼娜現象(La Nina Events),是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值,氣壓比西太平洋高造成的。而在升溫階段的厄爾尼諾現象中,情況剛好反過來,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值,以致氣壓比西太平洋低。

太平洋東部和西部的海面溫度和大氣壓差別,直接影響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將高壓海域的水氣輸送到低壓海域,引發太平洋兩岸的水災、旱災、風災,影響農業和經濟。從物理上,壓差越大,大氣環流越猛。每隔幾年,這樣的嚴峻氣候就要重來一次。

海洋氣象學家還觀察到,厄爾尼諾現象引起暖流衝擊北極的「北極震盪」。也就是大西洋颶風將暖空氣向北推進到北極,嚴重時使原本相對穩定的極地渦旋陡然分裂,導致寒流從北極南下,以至於暴風雪、龍捲風等等極端天氣沖擊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海洋和大氣層的能動量不斷循環交換,影響氣候。每次大西洋熱帶海域出現大量暖流,就會引起一定地區發生乾旱、另一些地區發生洪水。而當水溫下降時,情況就反過來,遭水災的地區遇乾旱等等。所以,大西洋熱帶海域的水溫是氣候預報的基礎之一。(IPCC報告說,93%碳排放引起的升溫被海洋吸收。)

科學家還觀察到,太陽的周期性黑子活動似乎影響太陽光輻射地球大氣層--第9到11世紀的北半球溫暖期,以及16世紀末開始的全球小冰河期,恰巧與太陽黑子活動的起伏有關聯。另外,火山爆發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硫也會遮擋地球的太陽輻射一段時期,引起地表降溫。比如菲律賓的Pinatubo火山1991年爆發,引起18個月以後全球平均溫度下降了大約0.5攝氏度。

在上述自然因素之外,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如何呢?目前的溫暖時期始於1974年,與過去的1000年比,溫度改變的情形是很獨特的,因為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層的成分改變了,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濃度增加越來越快,尤其是從1990年代開始,而全球升溫的幅度是相對應的。

除了煤碳石油化工電力工商業發展帶來的碳排放,另一個影響氣候的人類活動是改變地表:砍伐樹木、化肥種植莊稼和土壤退化,都釋放二氧化碳。根據測量估算,從1990到2005年,由土地使用導致的二氧化碳淨排放是每年1500 MtC(百萬噸)。相比之下,2008年燃燒礦石燃料一共釋放8700 MtC。

把自然植被改造成草牧場或農耕地促成大量的甲烷排放,其中不光是牛打嗝放屁,還有肥料中的一氧化二氮。甲烷氣體釋放出來的20年內,在大氣層中吸收和保存熱能,其損害環境的程度是二氧化碳的84倍!

另外,森林消亡、北極苔原融化,這些都降低了大地對溫室氣體的吸收和存儲能力,加重了地球溫室氣體積累的負荷。人類活動破壞了地表和海洋環境,也局限了自己改造治理的能力。有人估算,海洋三分之一的長期碳截存潛力已被歷史性的人為碳排放量占用了。

雖然城市用地只占了地表面積的3%,城市熱量嚴重影響周遭的氣溫,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建築地區在白天吸收和保留較多的太陽熱量,而在夜間的輻射冷卻速度卻比附近的鄉村慢。都市地區的風速比較小、對流散熱和水蒸氣揮發比較少,更不要說冷氣和暖氣調節、交通、燒煮、和工業活動,都大量增加熱量負荷。

隨著世界都市人口的急遽增加,大城市的市區迅速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熱點。如果說1970年代以前的科學家還擔心地球回到冰河期,覺得溫室氣體讓氣候變暖也不錯,那麼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意識到大氣層升溫失控的威脅了,他們急切地主張儘快把碳排放降下來,並設法把目前大氣層中過多的溫室氣體吸收掉。

Friday, February 7, 2020

關於忠實於舊約作者的原意

本文舉例說明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的一種觀點:Kaiser保守的「單一意思、單一指涉」理解,也就是說,新約作者在引用舊約經文時,忠實於作者原意了。另外兩種觀點是Bock謹慎的「單一意思、不同指涉」理解,和Enns開放的「更圓滿意思、目標一致」的理解。圍繞這三種觀點提出五方面的問題,具體說明請參考前一篇筆記

第一個問題,舊約作者是否寫出了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意思?Kaiser引用彼前1章10-12節的話:「關於這救恩,那些預言你們要得著這恩典的先知,曾經尋求過,詳細查考過。他們查考了自己裡面基督之靈,當他預言有關基督的苦難和此後的榮耀時,究竟指明的是什麼時候、或什麼樣的情況。他們蒙了啟示,知道所服事的這一切,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你們。如今,這些事藉著從天上派來的聖靈,通過那些向你們傳福音的人,傳講給了你們;對於這些事,天使們也渴望能詳細察看。」

Kaiser說,新約作者在此明明說舊約作者尋求考察過基督的聖靈啟示,了解基督要受苦難再得榮耀嘛,今天聖靈又藉著福音的使者傳講開來。 下面一段經文彼後1章19-21節也論到舊約先知確切的話語,說明他們是受聖靈感動說話,並沒說他們不明白:

「你們如果留心這些話語,把它當做照耀在暗處的燈,一直到天光破曉、晨星在你們心中升起,你們就做得很好了。你們首先要知道這一點:經上的一切預言都不是出於人自己的解釋;因為預言從來不是藉著人的意思傳來的,而是人受聖靈的感動說出從神而來的話。」

我們都知道約19章大祭司該亞法在議會中策劃殺害耶穌時說的話:「你們什麼都不懂!也不想一想,一個人替民眾死,免得全民族滅亡,這對你們是有益處的。」約翰接下去的說明:「他說這話不是出於自己,只因他是當年的大祭司,就預言了耶穌要替全民族而死;而且不僅是替猶太民族死,也是要把神的那些四散的兒女都召集合一。」這裡大祭司顯然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吧?但Kaiser說,約翰知道並領會了聖靈的啟示,寫下了大祭司自以為聰明的話。

關於新約作者是否尊重了舊約經文的語境,Kaiser認為是的。他舉約翰13章的例子,耶穌洗門徒的腳,作謙卑服侍的榜樣,然後引用詩篇41:9說是必然應驗:「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信賴、吃我飯的人也用腳踢我。」詩篇49篇是大衛的詩,描寫他兒子押沙龍或他的參謀亞希多弗背叛他的情形。耶穌預言猶大要背叛,語境類似,因為大衛預表了耶穌。

另外一個例子,是雅各長老在徒15章耶路撒冷大會引用阿摩司9章:「此後我要回來,重建大衛倒塌了的帳幕,重建它損壞之處,把它重新豎立起來,使餘下的人,就是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外族人,都尋求主,這是自古以來就顯明了這些事的主所說的。」

這裡雅各想要說明外邦人歸主是聖經的預言,可阿摩司書談論的是重新復興以色列百姓,似乎沒有談外邦人歸主。但Kaiser說,阿摩司和他的聽眾的確在盼望上帝的長遠計劃和應許—阿摩司不是提到以色列要得到「以東所剩餘的人」嗎?那指的就是外邦人,他的原意的確是要說外邦人歸主。

針對Kaiser的「單一意思、單一指涉」新舊約解經,思想開放的Enns不以為然。他認為經文可以有不同層次的意思,不必侷限在舊約作者的原意。他說Kaiser喜歡大量引用死海古卷發現之前的學者著作,而忽略甚至抵制後來的學術發展,這不健康。

Kaiser引用提後3:15-16來說明舊約經文的意思道出了耶穌基督:「這(舊約)聖經能使你(提摩太)因信基督耶穌(或譯為「因在基督耶穌裏的信」)有得救的智慧」等等。這話乍看以為是說讀舊約聖經能使人信耶穌,細看原來並不是這個意思。

Enns批評Kaiser,說他故意忽略保羅引用舊約的方法,有時很有創意,而並不是遵照舊約經文的原意。實際上,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拉比都時興使用類似的創意/寓意的解經法。

Kaiser舉的例子都很好,可是並不太說服人—比如你無法確定耶穌引用大衛的詩句時,確實考慮了大衛的歷史情境。我們何必堅持新約的寫作都是按舊約作者的意思?上帝有新的啟示嘛。

Tuesday, February 4, 2020

談談口罩防病

本文內容取自美國一家公共廣播電台的科學專欄寫手文章:Face Masks: What Doctors Say About Their Role In Containing Coronavirus

隨著武漢冠狀病毒的傳播,中國的官員都催促老百姓戴口罩以防病毒傳染—結果中國和亞洲各地紛紛報告口罩脫銷。可是戴口罩真的能防止病毒感染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搞清楚你說的是哪一種口罩。由於專家們尚無法確定這種新病毒的傳播途徑,美國的疾病控防中心(CDC)建議醫護保健工作人員把它當作能夠藉空氣傳播的病原體—也就是說病毒在空氣中以微粒或飛沫傳播。

如此,醫護保健人員和一位冠狀病毒患者接觸時應該戴重型保護的N95口罩。這種口罩在設計上要求人佩戴時緊貼口鼻周圍。若使用得當,它能夠擋住95%的空中微塵。

可是,佩戴N95的口罩是很嚴重的事。某大學有位醫生Schaffner說,使用這種口罩的醫護人員必須按美國法律要求,每年進行臉型口罩適合度的檢查,以確保各人的口罩是緊貼面孔佩戴,髒空氣不會進入口鼻。雖然N95口罩是一次性使用的,工作人員仍然必須展示他們知道如何正確戴上和摘下自己所用型號的口罩。

Schaffner醫生說,這種口罩「難戴」,是因為戴上不舒服,有些人覺得戴它太悶喘不上氣,但這是真正管用的微塵防護。雖然商店一般有賣N95口罩,保健部門沒有建議公眾戴它,除非你在工地施工的煙塵太大。...

相比之下,那些便宜的、薄薄的一次性使用的外科口罩,通常是藍色或綠色,戴上就比較舒適,有一定的防護作用。Schaffner 醫生說,外科口罩會擋住可見的唾沫、液滴等等,幫助你不把自己的飛沫傳給別人,但細小的微塵細菌病毒仍會鑽進口鼻。

研究證實,家屬照顧病兒時佩戴外科口罩的確降低感染率,但你必須遵守一個原則:和傳染病患者在一個房間時一刻也不要摘口罩--很多家屬做不到。

亞洲國家的人常常使用布口罩—用後洗了再用。傳染病學者MacIntyre說,這個做法恐怕不帶來益處。她的調查研究表明,布口罩不光找不到防病的證據,或許還有害處,因為洗滌不勤會帶來病原體在濕潤的口罩上孳生。

專家們還指出,如何摘下口罩也很重要。不管是N95,還是手術口罩,你如果摘下時觸摸到前面,就把自己感染了。--這是假設你的口罩起了作用,把病原體擋住了。

至於在公共場所或戶外戴口罩,Emory大學的傳染病學副教授Sexton說,除非你在疫情嚴重的地區,其它地方是不需要的。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需要去看醫生,那你戴上外科口罩是很好的,免得傳染給別人。不然的話,Sexton醫生說,不要忙著去買口罩。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比如護理患者的人為好。

有些傳染病專家還說,你如果習慣於揉自己的眼睛鼻子,那麼戴口罩也許不錯。病菌通常是這樣進入體內的:觸摸一個大家都摸的東西--比如門把手,有人打過嚏噴你不知道--然後你用手指去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就感染了。

不過新加坡大學的公共保建研究員Tam指出,由於戴口罩不舒服,說不定你會更多地摸自己的臉和口罩,把口罩上沾染的病毒抹在臉上,那反倒不好。大家都戴口罩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在疫情並不嚴重的地方,你若看見周圍很多人都戴口罩,會不會也挺震驚的呢?

有研究發現SARS病患的醫護人員戴外科口罩似乎起到了防護作用,但研究的方法值得切磋,因為護理SARS病患的人員還採用了其它的防護方法。

無論你在武漢還是在美國,所有的傳染病專家一致建議,勤洗手是防範感染的最可靠方法。另外是流感季節要打針預防流感。在美國,流感仍是最大的健康風險。

Sunday, February 2, 2020

總統彈劾案中的榮辱價值觀

都說東方的亞洲人講究榮辱和面子,聖經是古中東猶太人寫的,照樣充滿了榮辱價值觀,是西方神學不甚領悟的。有位弟兄潛心研究聖經和東方文化,指出這次美國總統彈劾事件中,看出榮辱價值觀驅動力的例子。我記下他的文章要點,全文請看Jackson Wu的「Honor and Shame in the Trump Impeachment」一文。

首先,烏克蘭新上任的總統Zelensky為甚麼那麼看重到訪白宮?面子!川普到底向Zelensky索賄了沒有?人家極其需要美國的軍事援助,更需要得到美國支持的政治姿態。可是Zelensky上台時,希望美國總統或副總統去參加就職典禮,川普硬是沒有給面子。

根據見證人,川普開列了兩個條件,不滿足條件就不能給烏克蘭總統面子:一是要Zelensky宣布調查一個人,或許可以影響美國的2020總統競選;二是要他調查2016年烏克蘭是否干涉了美國總統選舉,因為川普信了蘇聯人散布的陰謀論。Zelensky好為難,他看出川普的用意,不願捲入美國政治。

於是他希望能夠到訪白宮,在本國人和俄國人面前展現自己的地位,也讓俄國人不敢小瞧新總統,收斂囂張的侵略氣焰。可惜川普先生是小人一個,堅持他的私人條件和利益為首,不關心烏克蘭和美國的國家利益。

其次,川普為何非要Zelensky宣布調查不可?如果目的真的是為烏克蘭政府的反腐敗,那是不必宣布的。宣布了就會讓一個人物沒面子--2020年競選總統的拜登,因為他兒子在烏克蘭做生意被調查嘛。

川普喜歡被稱讚,在競選的節骨眼上讓競選對手沒面子,是達到被稱讚目的的一個手段。這讓美國的信譽遭到損失,信譽是個政治資本,虧掉很難賺取回來。你所應允的不兌現,日後誰還相信你的承諾?用國家資金和利益為自己謀私,這回人家可認識到美國人的腐敗了。

美國和烏克蘭的關係有些像商家和顧客的關係,烏克蘭的總統絕不敢不給川普面子。受到政治壓力屈服於川普的腐敗,怎麼可能對記者承認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