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2, 2025

關於「為義受迫害」的誤譯

馬太福音5章10節: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是耶穌所教導的「第八福」。後面跟著還做了說明,11-12節: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

不過,有一位名叫David Bivin的以色列聖經學者指出,這句話翻譯得不對,希臘原文dioko的意思是「追趕/追求」。凡懂希伯來文的人都知道,希伯來字radaf有雙意思:追求/追趕和迫害/逼迫(注意:逼迫也算一種追趕)。這很可能引起了誤譯,因為寫希臘聖經文稿的文士都懂希伯來文,可能也操希伯來式的希臘文。

Bivin博士還說,翻成「義」的那個希臘名詞dikaiosune,其實翻成「救恩」或「救贖」比較準確。所以,耶穌後面所說的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意思是求上帝的拯救--尋找失喪的人永遠是上帝優先考慮的價值。

所以,耶穌第八福的意思應該是「追求得救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我特別查看一下信望愛聖經資源網站,那節經句中的這個動詞的確是過去式的主動語態,所以不能理解成被動的「受到追趕/迫害」。

那麼,11-12節的說明呢?難道不是在解釋第10節中的迫害嗎?Bivin博士說,你如果看前後文,第10節中的主語和前面論八福一致--「他們有福...」,而11-12節則忽然轉為「人們迫害你們」,不僅話題改了,還讓人看到福音書的編輯痕跡。

馬太福音成書的年代是在耶穌復活之後。根據使徒行傳第1章,耶穌「受害以後,用許多確據向使徒顯明自己是活着的,在四十天之中向他們顯現,並講說上帝國的事」。那時,耶穌必然要預備這些使徒,因為他們將要面對世人的懷疑、嘲笑、敵意、忽視等等。

在11-12節中,耶穌講的辱罵、誹謗等等攻擊,並非追捕刑事犯罪那類的「迫害(persecution)」,他所應允的是作門徒若受了苦要得獎賞。你若以為尋找機會(鬧革命)受迫害或殉道,就有天上的不尋常大賞賜,恐怕是誤解了耶穌。耶穌希望你受人辱罵誹謗語言攻擊時的態度,是歡喜仰望上帝,而不是洩氣或起來針鋒相對甚至於殉道。

Monday, October 20, 2025

求主垂聽禱告的詩歌

星期天我們教會唱這首詩,感到意境很好,特意從油管找到放在這裡。



Lord, listen to your children praying.
Lord, send your Spirit in this place.
Lord, listen to your children praying,
Send us love; send us power; send us grace.

求看見主的慈愛/能夠分享祂的慈愛和恩典。
求主差遣聖靈來到這個聚會場所,聽你的兒女禱告。

也許很多時候,當我們求主的慈愛和恩典時,我們是為自己求。但我們應該也求分享主的慈愛和恩典的能力。我們求能力,常常是因為我們發現自己缺乏能力做很多善事、好事、謀求眾人益處的事。

但最近幾年,我也發現有人求的是能夠掌控別人,能夠有政治權力為自己的族裔、宗派求好處,甚至不惜以壓制其他人為代價。如果是那樣,我們應該反思和悔改。

Friday, October 17, 2025

關於「社會主義」的對話

這個(自由派)小夥子Parker與保守派聽眾有不少對話。下面是一段例子,我覺得挺有趣,因為很多美國人聽見「社會主義」就反對,但從來不知道真正的社會主義是甚麼。我把對話的大意寫在下面。

Parker:...等等,您說...是搞社會主義,您能定義甚麼是社會主義嗎?
Conservative:社會主義就是由政府來提供(一些)人的基本需要,拿賦稅人的錢。
P:那麼您相信我們應該有社保福利(來提供退休者的基本需要)嗎?
C: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應該有。P:那麼您是是社會主義者嘍?C:我不是。P:所以您同意搞一定程度上的社會主義?C:算是吧。但我不同意搞任何形式的(社會)福利--像德國搞的那種全面的社會主義。我家住一位德國交換學生,我和她交流很多--我不支持德國政府的做法。
P:我們等一下可以談德國。讓我們講社保,我不認為社保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生產與生產方式由工人階級(藉「集體所有制」)來掌管。而將財富重新分配來保障社會(生活)安全是自由派的思想,是資本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或許您可以說,他們常常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

C:所以,您不同意社會主義嗎?P:我不是社會主義者,我是個自由派。C:噢,但您不是同意提高徵稅?P:我同意提高向富人徵收的稅率。C:為甚麼?

P:讓那些政府計劃有資金啊,幫助有需要的人。比如全民健保和托兒服務,又比如新生兒父母有受薪的假期。C:這不是搞社會福利嗎?P:這些社會公益項目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這不是工人階級掌管生產(的結果),所以不是社會主義。
C:那麼請給我一個歷史例子,像您所說的社會主義。P:我還沒有看到一個社會主義(真正)實現到一定程度、值得提倡的例子。有些國家或許想要建立社會主義,但我認為他們都是國家資本主義。

(看來像中國、北朝鮮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在Parker眼裡都是假的。人或許可以奉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的名,去沒收資本家/地主財產歸公,美其名「集體所有」。)

C:所以,您不完全否定資本主義?P:我是自由派,提倡社會民主。我相信一個資本主義體制要有規章制度,要提供眾人社會安全保障。
C:那麼您怎樣衡量人們需要多少的社會安全保障?總有界限吧?
P:您問的是我支持哪些政策,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為需要的人做哪些事?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能夠擔負得起全民健保。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這樣做了,他們花在每個人身上的錢是美國的一半,而保健效果比我們好。我們辦全民托兒服務也會很容易,減輕很多收入不高的小康家庭經濟負擔--美國的托兒費太貴。

C:那您相信有人濫用我們現有的福利體系嗎?
P:有的,像川普這種人,就從我們的系統中鑽了不少空子。
C:我是說普通公民,不是說政府官員濫用。
P:川普是美國普通人中的一員--有錢有勢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會濫用我們的福利和補貼,因為我們的稅務體制有很多空子好鑽,而他們對政治的影響力也特別大--所以我們需要各種規章制度和反壟斷法律等等。
C:我想您是在迴避我的問題。P:不是迴避,是重新定向您的問題。
C:拿我們的食物補貼等等福利來說,的確幫助了很多需要的人。但有些人就會選擇不工作,坐在那裡等補助,免得錢賺多了就失去福利,那不是濫用福利體系嗎?
P:有沒有人這樣做,在獲取社會福利方面玩假呢?一定有,但屬於很小一部分。但我仍然主張讓所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福利,而不是砍掉幾百萬人的福利,只為避免極少數不該得的人占到便宜。我看共和黨人好像就是這樣的。
C:但是您怎麼知道玩假的人只佔很小的比例呢?您從哪裡知道的呢?P:您可以搜索Fraud rate for Medicaid,核實一下。

C:您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是美洲原住民Cherokee,享受醫療等等所有這些福利。我不同意所有的人都來利用有限資源,我親眼看到醫院過載,連一個小手術都排不上號。 P:那應是他們資金不足。如果我們看世界上其它一些國家,用一半的資金提供效果較好的全民醫療服務。
C:那些國家沒有資金不足的問題,Cherokee Nation也沒有資金不足問題。
P:是的,我們本來應該有更多的醫護、更多的服務設施,但在美國的昂貴系統下就變成資金不足。我相信全民醫療保健是比較好的體系。
C:但我想美國搞全國的保健系統恐怕會亂。我認為加拿大搞得也不好,我有個朋友從加拿大來到美國,只為做一個小小的選擇手術。

(她搞錯了,美國人很多跑去加拿大拿藥就醫,又便宜又快。選擇手術,比如整容,或許在加拿大要等很久,但其它必要的醫藥處置,比如斷骨傷筋,還是很快的。)

C:好吧,我不只是想說醫療保健,我主要想說,如果人們因為能夠利用這些福利就不工作或少工作,他們就選擇留在貧困狀況中,因為免費又不必工作。
P:所以您認為社會福利項目會導致更多的貧困?C:是的。
P:您有甚麼證據給我看嗎?C:我已經告訴您,我所住的郡是美國最貧困的。
P:不算您的傳聞/感覺,您有甚麼研究報告顯示得到Medicaid福利會提高貧困率嗎?因為歷史上,我們看到每個這類公益項目都大幅度減少了貧困。

C:好吧。讓我們來說說有錢。擁有產業,比如一個房屋、一塊土地算是富有嗎?
P:我們談論富有主要是講人,比如一個人年收入$40萬以上叫做有錢。我們想要讓$40萬以上那部分收入多繳一點稅。
C:但是您如果住在加州,$40萬可能還是每個月會花光。
P:等等,我住在加州,$40萬是很不錯的,除非你的生活方式過分奢侈。
C:對。但我想要說的是,擁有財產才算富有。您如果把賺到的錢全部花掉,去買必要的日用品,那就不是富有。
P:等等,您如果每個月花$40萬,那肯定不是全買必要的日用品。
C:但我是說您講的那些國家,福利項目降低了貧困,我是說那些人不擁有產業,他們過日子、付租金...
P:談到那些,抱歉我還是一直堅持,丹麥是個高福利的北歐國家。您如果比較各國民眾的財富中位數,丹麥幾乎是美國的一倍。美國我看到財富的中位數是$12萬4千,丹麥則超過了$20萬。

(應該指出,或許那些高福利國民拿回家的薪資不算太高,但他們的生活品質還是高,不用憂慮甚麼其它的缺乏,因為生活比較社會化,有安全保障--醫療、高等教育等等。我們在美國拿了比較高的薪資回家,但我們需要掏錢的地方很多,多賺的錢不能抵銷沒有社會安全網的匱乏,結果生活質量並不高。)

C:生活品質高,但未必自由。P:您是甚麼意思?很多國家的人民自由指數和經濟自由指數都超過美國。C:比如他們買食物的津貼花費有一定限制吧?要在哪裡買,只能花多少等等?
P:首先,沒有那樣的限制。其次,您那麼重視自由,就不應該支持一位破壞人們憲法第一修正案自由、違反人們第二和第四、第五、第十四修正案權利的總統--我只是給您一些具體的破壞人民自由的例子。
C:不同意。我們的國家(左右)兩邊都在為自由而鬥爭。你們反對右翼,因為你們反對(我們)有言論自由。
p:且慢,自由派如何反對了言論自由?
C:拜登當政時,Zuckerberg得到錢,要求他在臉書上禁止(右翼)發聲。
P:沒有吧?他應該不是從政府拿錢,那很荒唐。當我們說「受到壓力」,那是「您如果如此這般,我們就如何如何」,正像那位幽默脫口秀Jimmy Kimmel所遇到的,被川普政府取消節目。...川普發行政命令,誰燒美國國旗就坐牢一年,違反人們的言論表達自由。還有一個法庭裁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發言在美國屬於言論自由(不可亂扣支持恐怖主義帽子),因為有人說「解放巴勒斯坦」(川普的社交媒體要他噤聲),就被拘禁了104天並且沒有經過正當程序。

P:川普煽動J6國會山叛亂,推特決定封他的帳號,推特是私營公司,不是聯邦政府。私營公司想阻止誰在自己的平台上發言都是經營自由,不算限制言論自由。
C:那麼Kimmel的節目被Disney中斷,Disney是私營公司,不算限制言論自由?
P:Disney受到聯邦政府部門的壓力。川普任命的FCC主席Brendan Carr直接威脅Disney,說他們若不對Kimmel採取行動,FCC就要採取行動。

P:川普可以說是想要推翻美國。
C:不對,您如果聽川普的發言,他沒有想要推翻美國。
P:他說你們要fight like hell to take back the country from those that stole from you,然後又赦免那些打警察的暴亂人士,稱他們的行為是愛國。
C:您如果查一下民主黨領導人的言論,恐怕也有這類話。P:我嘗試了。

P:川普的司法部長(AG)Pam Bondi說,凡用仇恨語言煽動暴力的都該坐牢--所以按她的標準,川普應該坐牢。
C:我不同意Pam Bondi,那是剝奪人的言論自由。
P:所以您能夠明白,川普剝奪憲法第一修正案人的自由。
C:我看到雙方都剝奪這些自由。
P:您能給我舉個例子,說明賀錦麗的政策會剝奪人的自由嗎?
C:實話說,我不知道她的政策。P:一條政策都不知道,您怎麼能說她剝奪人的自由?C:我沒有說賀錦麗剝奪自由,我是說你們民主黨。

C:Covid大流行的時候,拜登禁止關於疫苗的謠言流傳,這和川普有多少區別?
P:拜登向社交媒體公司提出建議,制止關於疫苗的謠言流傳,他沒有提出若不照辦就要沒收營業執照之類的政策。這是最大的區別。

Wednesday, October 15, 2025

Gospel: A Collective Project

Matthew 3:13-17 (NLT)
Then Jesus went from Galilee to the Jordan River to be baptized by John. But John tried to talk him out of it. “I am the one who needs to be baptized by you,” he said, “so why are you coming to me?”

But Jesus said, “It should be done, for we must carry out all that God requires.” So John agreed to baptize him.

After his baptism, as Jesus came up out of the water, the heavens were opened and he saw the Spirit of God descending like a dove and settling on him. And a voice from heaven said, “This is my dearly loved Son, who brings me great joy.”

Matthew 3:15: “It should be done, for we must carry out all that God requires.” This is the first sentence that Jesus said when he began his public ministry.

The Greek word “hemin” really meant to include the listeners. What does Jesus mean? John the Baptist, or even all who heard him, must do this baptism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y God’s required mission?

Yes. Jesus didn’t just talk about himself, or his own baptism, or his own plan to carry out God’s mission. He includes John the Baptist, and all who follows him, everybody has a part in this: to join Jesus’ project, to build the Kingdom of God, to write the story of our God’s experiences, to encourage one another, to strive to make God’s love and goodness shown to the world.

See, Jesus meant for all of us to be purpose-driven. He changed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You and me isn’t just an individual worshipper from far away, but a participant of His Kingdom. We are not to passively sit around, watching how God would do things in the world. We are to actively bring His values and passions to the world. Jesus clearly said it at His baptism, which is also our joint baptism and mission.

In Gospel, “we/us” is a major theme. Time and again, Bible would like us to remember, what a wonderful thing God had done for us in Christ, and how we all have related to Jesus—identify with him, be part of his body,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to seek unity in Christ. – Jesus died and resurrected for all of us.

Of course, we all committed to follow Jesus, didn’t we? One individual shouldn’t try to exclude another in Jesus. For God accepts each of us, and Jesus identifies with each of us. Oh, this is so hard.

It is hard to follow Jesus, for we tend to exclude those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urselves. We found all kinds of excuses to refuse others—different race, skin color, doctrines, social status, powers, position, language, lifestyles… We tend to separate ourselves from all those different people!

We have to remember, all different branches and denominations, we tend to defame, even vilify each other, for we didn’t pay attention to God’s value of unity. He prayed for all his disciples so hard.

Maybe as Jesus’ followers, we have to examine our own bias: To whom do I try to exclude as “they/them”? Maybe we all need to stand with Jesus in the Jordan River, hearing him said it again: “we must carry out all that God requires.”

Only then, God may show His face to the world, and say: This is my dearly loved Son, who brings me great joy. Dear God, help us!

This devotional is inspired from Skip Moen's Greek Biblical meditaion, I translated to Chinese 8 years ago.

Monday, October 13, 2025

擊敗通貨膨漲

根據美國商業《財富》雜誌的報導,美國的通貨膨漲並不像川普總統說的「已經擊敗」。因為過去四個月以來,有三個月通漲率是上升的,略高於一年前的水平。

去年賀錦麗競選總統失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民眾對當時的高通漲率不滿。不過川普總統,甚至美聯儲有些高度重視通漲的人,發言時都不提現在的通漲率。川普上個月底反而在聯合國大會上宣稱:「食品雜貨價格下降,抵押貸款利率下降,通漲已被擊敗。」

美聯儲今年9月下調基準利率一次。此前,美聯儲主席Jerome Powell在8月份一次備受矚目的講話中說:「通漲雖然仍然略高(高於2%目標),但已從疫情後的高點大幅回落,通漲上升的風險已減弱。」

然而,忽視甚至淡化通漲,將為白宮和美聯儲帶來巨大風險。調查顯示,許多美國人仍然認為高物價是他們財務上的一大負擔。美聯儲或許正在加大的賭注:下調利率,假定川普政府的關稅所導致得通漲只是暫時的。萬一事實證明這個假設是錯,--通漲惡化或高通漲比預期長--那麼美聯儲對抗通漲的信譽就會受到打擊。

美聯儲這種信譽對於它維持物價穩定的能力至關重要。如果美國人相信美聯儲能夠控制通漲,就不會要求大幅加薪等等--這些措施可能會引發通漲螺旋式上升,因為企業通常必須進一步提高產品價格以抵消比較高的勞動成本。

但Peterson國際經濟研究所院士Karen Dynan說,由於人們對疫情時期通漲的記憶猶新,加上關稅推高了進口商品的成本,消費者和企業可能會開始維持低通漲失去信心。她說:「如果事實證明,美聯儲確實未能維持低通漲,那麼他們的降息(預計還有更多降息)將被視為一個錯誤。」

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的關稅尚未像許多經濟學家稍早所預料的,推升通漲率。通膨率三年前曾高達9.1%,而現在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增2.9%,高於去年同期的2.6%,且高於美聯儲的2%目標。美國政府定於本週三發布9月通漲報告,然而數據可能會因現在的政府關門而推遲。

關稅已推高了許多進口商品的成本,包括家具、家電和玩具。整體而言,8月耐用產品的價格較去年同期平均上漲近2%。雖然漲幅不大,但近30年來,這類商品的價格大多是趨於下降的。

有些日常用品的價格漲幅仍高於疫情前:8月份食品雜貨價格年增2.7%,是2015年以來疫情期以外的最大漲幅。咖啡價格在過去一年平均飆升了將近21%,部分原因是川普對主要咖啡出口國巴西徵收了50%的進口稅,也因為氣候變遷引發乾旱,導致了咖啡豆減產。

根據9月16日至17日的會議紀要,大多數美聯儲官員仍擔心通漲過高。然而,他們選擇下調利率,是因為他們更擔心失業率上升。但有一些經濟學家擔心,持續加徵的關稅以及許多企業仍在採取相應措施提價,這些做法的後果可能遠不止將通漲暫時推高。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高級顧問Jason Furman說:「指望通漲推高只是暫時的,這簡直是一場豪賭...從前,(3%的通漲率)會被認為是相當高。」

就在兩週前,川普宣布對一系列產品徵收關稅,包括對藥品徵收100%的關稅,對廚櫃和洗手池徵收50%的關稅,以及對重型卡車徵收25%的關稅。前兩天,他威脅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大幅提高關稅」,以回應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

有些公司仍在提高價格來抵消關稅成本。鋼鐵和鋁進口關稅推高了金寶湯(Campbell Soups)使用的罐頭成本,以致公司執行長9月份揚言要實施「準確標價措施」(即標明關稅成本)。

美國National Tree Company是最大的人造聖誕樹銷售商,執行長Chris Butler說,他們將在今年聖誕季節將聖誕樹、花環和飾條的價格上調10%,以抵消關稅成本。該公司大約45%的聖誕樹產自中國,其餘則來自東南亞、墨西哥等國家。他說在美國生產這些東西,勞動力和房地產成本太高。

Butler預計今年人造聖誕樹和裝飾品的供應量會減少,這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整個行業的價格。因為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關稅達到145%後,他們的大部分生產都停了。在川普將關稅降至30%後,生產恢復了,但生產速度有所放緩。Butler已敦促供應商承擔部分關稅,但他們不會承擔全部。他說:「因此,我們不得不將部分漲價轉嫁給消費者。」

多位美聯儲決策人都意識到了這些風險。堪薩斯城美聯儲銀行行長Jeffrey Schmid說,因對央行失去信心而導致的高通漲比其它價格飆升(例如供應中斷)更難控制。他說「美聯儲必須維護其在通漲問題上的信譽。歷史表明,雖然沒有人喜歡通漲,但不是所有的應對通漲的代價都一樣。」

然而,川普新任命的Stephen Miran對通漲前景比較樂觀。他認為有其它的趨勢正在抵消關稅影響,比如租金成本的穩定下降,移民數量急遽下降,應該減少需求,從而降低未來的通漲壓力。

您認為怎樣?我的問題:焉知Miran所描述的「其它趨勢」不是蕭條/通縮現象呢?美聯儲的兩項使命--降低通漲和提高就業率--要求相反方向的利率調整。在失業率和通漲率同時飆升的時候,美聯儲實際處於兩難之間--降息擔心促進通漲,提息擔心增加失業。

Friday, October 10, 2025

今年的新冠疫苗

本文內容轉自USA Facts網站

As has been the case each year since 2022, updated COVID-19 vaccines were released leading into the fall season, and the shots should be broadly available to people age 6 months and up. For the first time, however, the vaccines are not approved for all age groups, and the vaccines are recommended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nly after a discussion with a health care provider. 有更新的Covid疫苗,但CDC要求你和醫生「討論」,而且並非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容易得到疫苗。

Experts emphasize that there has been no real change in the benefits or risks of the vaccines, which are quite safe and offer additional protection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Vaccination can benefit everyone bu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ose at higher risk of severe illness, including older people, very young children, pregnant people and those with certain other risk factors.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變,高危群組包括老人、幼兒、懷孕等等。

In the end, the CDC recommendation means that most people who want a vaccine — even if they do not meet the approval criteria — can get one, although doing so may be more difficult.

Here, we explain what’s different this year and walk through the complexities of getting vaccinated under the new rules. 在此解釋一下今年的新規定。

What happened this year that’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n previous years,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either approved or authorized COVID-19 vaccines for all ages 6 months and older, and the CDC also recommended the vaccines for all, while noting that vaccination is most important for higher-risk groups.

This August, the FDA approved the COVID-19 vaccines, but only for those age 65 and older or for those with a risk factor. At some point for each vaccine, according to FDA memos, the head of the vaccines division, an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had overruled career staff that had recommended approval for a broader population. 今年政府官員駁回了FDA專業人員的6個月以上全體接種建議。

The CDC’s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 voted on Sept. 19 to recommend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everyone 6 months of age and up, but only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a health care provider, or what’s known as share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The panel originally had been scheduled to vote on the COVID-19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in June. But that month,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ecretary Robert F. Kennedy Jr. dismissed the committee and installed new members of his choice. The CDC director, who had just been confirmed by the Senate, was fired in August, and other top officials resigned. Meanwhile, Kennedy has repeatedly made false or misleading claims about COVID-19 vaccines this year.
小肯尼迪部長解散專家委員會,反復散佈關於今年新冠疫苗的虛假誤導。

At its September meeting, ACIP did not complete its normal procedure of gathering and presenting the evidence behind its recommendations. Members made misleading and unfounded claims about vaccine safety, despite a lack of data showing new safety concerns. The CDC then did not announce that it had accepted ACIP’s recommendations until Oct. 6.

It’s worth noting that before Kennedy dismissed the prior advisory panel, the group was considering making age- and risk-based recommendations, given evidence that hospitalization rates in healthy older children and younger adults had declined from the early phase of the pandemic.

However, these recommendations would likely have been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the CDC ultimately made. Guidance that was being considered more decisively recommended the shots to very young children, older adults and other people at high risk of severe disease, rather than only recommending the shots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a health care provider.
被小肯尼迪解散的ACIP原本考慮將2歲以內嬰孩列在高危群組中。

Amid growing doubts about the vaccine guidance coming from the CDC, states and expert organizations have issued their own updated COVID-19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 some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agency’s 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ades. 各州和專家機構紛紛發佈自己的新冠疫苗建議。

What do experts say about who should get the vaccines?
There is broad agreement among experts that vaccination is most important for people age 65 and older, those who are pregnant, babies and toddlers from 6 through 23 months, and people with health conditions that put them at high risk of severe COVID-19.

This advice is backed by clear patterns in the recent data on hospitalization rates for COVID-19, Dr. Fiona Havers, an infectious disease physician and respiratory virus and vaccine policy expert, told us. Havers formerly led the CDC’s Respiratory Virus Hospitalization Surveillance Network team before resigning in June, citing the corruption of CDC processes under Kennedy.

People age 75 and older have the highest rate of hospitalization, Havers said, and those age 65 to 74 have “very high rates” of hospitalization. “At the other extreme, very young children, particularly children under 2, and especially those babies less than 6 months of age, have high hospitalization rates for COVID,” she said. Outside these extremes of age, she said, those still at highest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are those with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加強針能夠減少重症急診的需要。

The COVID-19 vaccines were originally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at preventing symptomatic disease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CDC and others have monitored vaccine effectiveness since then, finding consistently that additional doses add protection, on top of the immunity people already have from past vaccination and infection.
疫苗防止/減輕感染症狀,加強針增加免疫保護。

The 2024-2025 vaccines reduced the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and critical illness in adults age 65 and older, data presented at the September ACIP meeting showed, with the best and most lasting protection against critical illnes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more generally, the additional vaccine doses also lowered the rate of urgent care and emergency room visits.

Havers explained that vaccination during pregnancy is also “really important,” not only because pregnancy puts a person at risk of complications from COVID-19, but also because vaccination during pregnancy protects the baby. Babies under 6 months of age cannot yet be vaccinated against COVID-19.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hem is for the moms to be vaccinated during pregnancy,” she said.
孕婦接種能夠保護嬰孩。

The latest guidanc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states that it “continues to recommend that all pregnant and lactating individuals receive an updated COVID-19 vaccine or ‘booster.’”

Guidance issued in Augus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recommends vaccination for all children from 6 through 23 months and older children who fall into various high-risk groups or whose household members are at high risk. The guidance states that older kids without risk factors can get vaccinated if a “parent or guardian desires their protection from COVID-19.”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meanwhile, issued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and pregnant people that match the AAP and ACOG recommendations. AAFP also recommends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all adults, with an emphasis on its importance for people with high-risk conditions, those who have never gotten a COVID-19 vaccine, and people age 65 and older.

Dr. Margot Savoy, chief medical officer for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told Spotlight PA that it broadly recommended vaccination in adults because there are few who don’t either fall into a high-risk group or live with someone who does. “So why make it more complicated than it needs to be?”

New recommendations from states or coalitions of states often draw on guidance from these expert organizations. State recommendations vary in their details, such as how broadly they recommend the vaccines for younger adults, but generall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vaccination for the high-risk groups described above. As of a Sept. 24 review by the health policy research group KFF, 22 states “specifically identify non-federal entities as sources for their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either in addition to or instead of CDC/ACIP.”

But even if a person is not at high risk for severe disease or hospitalization, Havers explained, getting a vaccine can offer benefits. “You are likely to have milder disease if you are recently vaccinated and then you get COVID than if you hadn’t been vaccinated,” she said.
即使不屬於高危群組,接種的人感染新冠後症狀較輕。

If older children have been previously vaccinated and are not in a high-risk group, the choice to vaccinate “could be considered ‘low risk, low reward,’” an informational page on COVID-19 vaccinations from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states.

Havers said that “the best protection is going to be within the first couple of months after getting a vaccine.” Given that there has historically been a winter wave of COVID-19, “now is not a bad time to get” a vaccine, she said.

Wednesday, October 8, 2025

求自己益處的福音

Kahnke牧師說他要詳細解析那個查理柯克「追思/復興」大會的問題,這裡是他對柯克做屬靈指導的牧師Rob McCoy大會發言--可以用「賣假藥」來蓋括。Kahnke牧師對他這個版本福音的神學評論,我認為值得華人基督徒了解和思考。

聽說McCoy牧師在那個大會上宣講了「清楚的基本福音」,請注意他如何把福音字眼和政治聯繫起來:

耶穌來到世上尋找和拯救失落的人--就是你們所有的人。主愛你們,祂要拯救你們--祂要給你們一個新的生命。祂要用十字架上流出的寶血遮蓋你們眾多的罪。聖經上說,如果你心裡相信、口裡承認耶穌是主,你就得救回到父神的榮耀。看哪,查理把政治當作進入耶穌的入口匝道(on-ramp)。他知道若能夠讓你們所有人都在「自由」的溪流中划船,你們就會來到它的源頭,就是主。

你看出這個信息有甚麼問題沒有?很多人看不出來問題,他們很高興這樣的福音有幾百萬人從廣播中聽見了。這就是美國福音派教會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個「失落」問題,很嚴重。McCoy牧師解釋說說,人人都犯了罪,我們的罪讓我們與上帝隔絕了。我們無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罪要求流血獻祭,而耶穌為我們流了血獻了祭。耶穌這樣做了還不夠,我們每人還必須親自接受耶穌為我們所獻的祭,以祂為主,上帝就給我們一個「新的生命」,然後你要加入一個相信聖經的教會。

這最多算是基督教福音的一個版本,以尋求個人得救為主。至於這個信息為甚麼是世人的「好消息」,連解釋都沒有,那個所承諾的「新生命」有甚麼目標也沒說。McCoy牧師抽象地把新生命描述為「自由」,自由的定義是甚麼當然也沒說,似乎並不是耶穌或保羅所說的「不受罪惡綑綁」的自由(freedom),而是某些行為從文化上或政治上得到社會和法律保護的自由(liberty)。

很多福音派基督徒聲討和反對宗教上的混合主義,就是把其它宗教和基督教的觀念混在一起,卻不介意把基督信仰中屬靈的freedom和文化、政治上的liberty混在一起。他們把美國的愛國主義與福音運動的核心混在一起,結果混合主義在福音運動中根深蒂固--用liberty取代freedom是不對的。

查理相信讓所有人都在liberty的溪流中划船,他們就會找到liberty的源頭,然而liberty的源頭並不是耶穌。每個人、每個文化恐怕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把liberty定為不同的東西。(例如白人在三K黨時代擁有私刑處死黑人不受法律追究的liberty,而美國黑人希望追求的liberty剛好相反,他們爭取的是法律保護有色人種不受私刑威脅的liberty。)

創立Liberty大學的Jerry Falwell是福音派領袖之一,1980年代成立Moral Majority福音派政治遊說組織,他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和美國政治右翼連結起來,玩了欺騙把戲。讓我們把耶穌傳講的神國福音和McCoy所講的福音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路加福音4章,耶穌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於是他把書捲起來,交還給管理人,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後來,耶穌走遍加利利,醫治各種疾病--疼痛、鬼附、癲癇、癱瘓,名聲傳遍周圍各地--他說自己奉上帝差遣所傳的是「神國的福音」。

神國的好消息就是,藉著耶穌在世界上作王,上帝的治理正在闖入這個世界。耶穌來教導神國的樣式,無論我們爭辯的文化問題是甚麼,耶穌所抨擊的人並不是美國基督徒所抨擊的人。耶穌的確呼籲大家「悔改/回轉」,然而病得到醫治是神國大能的彰顯。

耶穌明明說到讓受束縛綑綁的人得釋放,為受壓迫的人發聲,讓飢餓的人得飽足,關照貧窮的人,然而大多數美國白人的福音派倒是極力主張,說這些都和政治無關--好像聖經裡有明確教導似的。Kahnke牧師半開玩笑地說,你若想說服福音派信徒起來為受壓迫的人發聲,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說服他們相信自己受了壓迫--政府怎麼膽敢要求我戴口罩?救命啊,我受到壓迫。

其實美國的福音派正在成為歷史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他們作為一個群組,正在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裡取得最大的政治權力。--為自己選一位總統,迎合他們受壓迫者的口味,成立工作小組,清除一切批評反對他們想法、做法的政策和人物。這群基督徒只求自己的山頭部落興旺。

這種尋求尋求自己益處的信仰,Kahnke牧師指出,就McCoy在柯克追思大會上所宣講的那個簡化的交易式個人得救福音的結果。不談耶穌所宣講的上帝國度,只談一個空洞沒有實質內涵的Liberty,他就為大會舞台上各種煽動詐騙的人打開歡迎的大門。他們進入這個上帝形狀的空洞,用這個Liberty所容許的各種憎惡不滿和任意妄為來填滿。

耶穌所談的freedom與真理是連在一起的:「你們必定認識真理,真理必定使你們自由。」然而這個福音派MAGA運動卻支持一名說謊超過美國歷史上任何一位政客的人物上台,全都是奉了Liberty的名。這個政治上的liberty其實是犯罪作惡的權利(例如說謊造謠的自由),而非政治上的freedom(例如言論和新聞報導自由);他們的liberty不是謀求公眾利益的自由,而是凌駕其他群體、敢於不顧他人利益(比如疾病大流行期間不戴口罩)的權利。

人們之所以能夠接受這種違背福音的態度,是因為他們所接受的福音僅僅介意死後進天堂,對今生在世的行為沒有效用,或有用的話也是幫助自己在世上富足有勢力之類的。

McCoy要求所有接受耶穌為主的人加入一個「相信聖經」的教會。他沒有定義怎樣的教會是相信聖經,怎樣的是不信,但從大會的煙花聲勢和Turning Point USA的宣傳總體看,大概是站在反同性戀、反墮胎優先的立場,甚至反公共衛生政策、敵視科學和教育,或降低稅率、維護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美國白人大概相信耶穌釘十字架為他們買下了這一切的經濟利益。

他們傳的福音總歸說來,是耶穌承諾給我們每個人有新的生命,我們現在生活在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死後進天堂,只要我們接受耶穌對我們的愛,並且拚命(為這一切的利益)戰鬥,打擊那些(不敬上帝的)左翼,不容他們破壞這個完美的國家。

順告,他們不認為政治左翼的基督徒也信福音,忘記那些中美洲來的有色人種絕大多數也敬拜同一位上帝,將那些希望享有同等權利的性別角色/性表達少數人群(即使他們從小禱告耶穌也不行)一律妖魔化。這種隨便到處樹敵的人生態度,與耶穌的言傳身教毫無共同之處。

Monday, October 6, 2025

不要小看兒童的智力

一名幼兒知道媽媽的包裡有水果零食,他怎麼拿到零食呢?把媽媽包裡的東西統統倒出來--所有的東西都掉在桌子上、椅子上、地上,於是一下子就找到自己要吃的東西。

兒童的思維方式傾向於非傳統式,顯得沒有次序。這給了著名的心理學家Jean Piaget靈感:他發現兒童藉經驗建構認知,要經歷四個階段,而在前面兩個階段,兒童還不會運用結構化的邏輯。

Piaget很了不起,他徹底改變了世界對兒童的看法。因為他指出,兒童來到這個世界時,沒有一個與成人一樣的概念模組,而是必須藉著經驗來建構各種概念。從未有人像他收集到如此豐富的兒童奇特行為記錄,以至於即使現在,研究人員還是無法在兒童身上複製這些行為。

Piaget的觀察很正確,然而在加州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Celeste Kidd的實驗室發現一些證據,顛覆了長期以來關於兒童邏輯能力局限性的假設。最近Kidd教授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描述了幼兒如何能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找到系統性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他在專家資訊網站做了簡介。

拿整理排序的能力為例。1960年代,要求一個4歲孩子將一些木棍從最短到最長排列,他通常無法排好順序。心理學家將孩子的這種排序低效率解釋為,兒童至少要到7歲才能運用系統性方法解決問題。

然而Kidd教授和同事們卻發現,增加排序所要求的難度和認知需求,實際上反而促使幼兒發現並使用算法來解決排序問題。心理學博士生Huiwen Alex Yang在團隊合作夥伴Bill Thompson的建議下,設計了一款電腦遊戲,要求兒童利用行動反饋的提示,推斷隱藏在牆後物品的高度順序。

遊戲要求孩子們透過點擊「兔子」的運動鞋來交換它們的位置,將「兔子」按從矮到高排序。只有當順序錯誤時,這些生物才會改變位置;否則它們會留在原地。由於孩子們只能看到兔子的鞋子,而看不到它們的身高,因此他們必須靠邏輯推理而不是直接觀察來完成任務。


楊教授對123名4至10歲的兒童進行了測試。發現兒童能夠獨立發現並使用至少兩種眾所周知的排序算法——選擇排序和搖動排序。這兩種算法通常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學習,然而在測試的兒童中,超過一半的兒童表現出結構算法的思維能力,最早的在4歲時就已經有。雖然年齡大些的兒童更有可能使用算法,但他們的發現與Piaget的觀點相悖。

Piaget認為兒童在7歲之前不具備「具體運作發展」(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of development)階段的邏輯能力。然而,兒童在前兩個階段雖傾向於用邏輯性較差的辦法解決問題,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在必要時做其它選擇。在上面遊戲中,需要排序的物品無法直接觀察,兒童不能靠著觀看嘗試結果來達成排序目標。

算法思維不僅在高等數學課堂中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重要。想像一下,你需要烤兩打餅乾,但你常用的食譜只做一打。你可以把所有步驟重複兩遍,中間甚至要清洗碗具,但你不會這樣做,因為效率太低。相反,你會把所有配料加倍,每個步驟只做一遍。算法思維能讓你找到一種系統化的方法,來解決減半或加倍數量的餅乾需求,提高烘焙效率--這是一項重要能力。

孩子們學習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行動和運作,我們現在知道,他們掌握這些能力的時間比心理學家們先前承認的要早得多--在他們接受正規教育之前。

這個發現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很重要。現在,幼兒照顧者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考慮,何時以及如何讓孩子有機會解決更抽象的問題和概念--我們可以更早開始培養這些能力,以支持他們更強的數學和計算能力。

下次當你看到孩子們以不太方便的方式與世界互動時,請耐心。當你從咖啡館的地板上拾起物品時,請記住,這都是孩子們建立認知的一部分--評估效率是否高。那些看似沒有邏輯的孩子很快就會養成比較明顯的邏輯行為。

Friday, October 3, 2025

競選市長的社會主義者

「社會主義」在一般美國人看,就是政府為老百姓辦公益事項。(他們認為這些公益事項應該由私營公司辦,或靠捐款。可是大家都忘記,不賺錢的事私營公司不做。) Zohran Mamdani是住在紐約的一位年輕穆斯林,今年競選市長職位,在民主黨(多數派)初選中大大獲勝。許多人表示意外,因他自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

他的競選承諾是:凍結某些公寓的租金,提供免費的托兒服務,食品雜貨店統統由市政府接管,加蓋廉價住房,改革治安,並在2030年之前實現最低時薪$30美金。他打算向企業富豪徵稅以支付上述政府計畫--典型的社會主義公益政策,現在得到廣泛支持。

Mamdani在電視台接受The View節目的採訪。他回答問題機智誠懇,我把一些片段內容記在這裡。
一位節目主持人Sarah Haynes問:您競選紐約市長,不是競選以色列總理,可是您有些發言煽風點火,比如說以色列是個種族隔離的國家。...

(她恐怕不知道,南非曾在國際法庭(ICJ)控告以色列搞「極端形式的種族隔離」,一家駐以色列的人權組織、還有其他人權觀察機構、人權專家,都認同ICJ的裁決,以色列的政策是搞種族隔離。國際種族屠殺協會的專家們都同意,以色列在迦薩是搞種族滅絕--這件事實沒有國際爭議,說出來不是作煽動。連共和黨人也至少有一半承認以色列不對。)

Haynes:...既然紐約是以色列之外最大的猶太人口居住地,有那些把種族隔離視為道德紅線的選民,他們憑甚麼相信您的判斷?
Mamdani:非常感謝您問這個問題,給我機會澄清誤解。最首要的是:您說對了,我競選的是市長職位,重點放在我的政府管理,要確保這城裡每個人都付得起生活費,每個人都感到自己屬於這地方。此外,幾百萬紐約人(包括我自己)深深關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局勢。我清清楚楚地譴責哈瑪斯的10月7日惡行--那是恐怖的戰爭犯罪;我相信國際法的普遍有效性--同樣的信念讓我把以色列在迦薩的罪惡描述為「種族滅絕」。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以戰犯罪行還擊戰犯罪行--以色列軍人兩年來每個小時都在屠殺巴勒斯坦兒童,很多紐約人深感驚恐。而我作為市長不能阻止以色列,我只能表明我的價值觀和我的決心。這個價值觀就是堅決捍衛所有人和他們的人身安全與公平正義,無論是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或是所有其他人。

H:您必須承認有人與您意見不同--我就不同意您(比如說以色列搞種族滅絕)。
M:絕對正確。但您不同意我,不等於您不應該住在這裡,或不可與大家同慶一些好事。

另一位節目主持人Whoopi Goldberg問:你們為甚麼不從第一天就追蹤大型公司企業--亞馬遜、谷歌等等,要求他們納稅幫助市政府、幫助老百姓?我沒有聽見人提說這件事。(其實有人提,比如Bernie Sanders參議員,倡導增加企業稅收,引起很多人叫嚷反對。)

Goldberg:他們(大企業)來到我們這裡,說「我們給你們創造就業機會」,可是他們的僱員薪資太低,他們反對員工組織工會...你們為甚麼不把重點放在這些大公司?他們能夠為紐約做很多事情,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而他們納稅比其他人少很多。

M:(點頭)如果您競選市長,我一定選您。因為我看到這個國家的企業貪婪,是無法和民眾的巨大(經濟)不平等分開的。我們所建議的支出/營收,是凍結200萬紐約租客的租金上漲,改善公交系統並提供免費服務,成立公共托兒,工薪家庭不再每年花$2.5萬尋找托兒所,我們的資金要從提高企業稅率而來--在紐約做生意營利最大的那些公司,要和我們的鄰州新澤西一樣納11.5%的稅,這樣我們每年能有$50億稅收可以投資在紐約的中間和工薪階級,讓每人都付得起生活費。
H:您不會害這些公司遷離紐約?
M:不會。我們的稅收法影響所有在紐約做生意的公司,不管他們的總部設在哪裡。我相信他們會繼續來,因為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之一,大家都願意來。

節目主持人Sunny Hostin問:您現在可以說已成為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典型代表人物,共和黨人和川普總統對於您參加競選很興奮(因為污名化已成功),連你們紐約的民主黨國會領導人Schumer和Hakeem Jeffries都不願意表態支持。
M:我最興奮的是Hochul州長支持我,州裡的多數黨領袖Stewart-Cousins支持我,州總檢察長Letitia James支持我,更有紐約市的人民支持我。否則我今天不會有機會上你們的節目。
Hostin:Schumer和Jeffries都希望在明年選舉中,民主黨人能夠贏回多數席位,您認為他們為甚麼遲疑不表態支持您?
M:我說不上來他們頭腦中的想法和興趣。我能說的上來的是,紐約的狀況指示出全美國的潛在趨勢--我們聆聽那些離開民主黨的年輕人,他們對政治失去興趣。而我的競選建造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詢問他們的需要,而不是要求他們俯就。最支持我競選的三個年齡段都在35歲以下,這在紐約是前所未見的。美國各地的政治選舉都應該注意這一點。

(在對待以巴衝突的問題上,Mamdani和Jeffries有不同的意見:前者堅定支持巴勒斯坦解放,明確反對以色列在迦薩的屠殺,而後者得到支持以色列的AIPAC政治遊說團體很大捐助,但Mamdani沒有在這裡提說。)

Wednesday, October 1, 2025

那個「追思/復興」大會

Charlie Kirk被謀殺之後,共和黨的政客們為他搞了很隆重的「追思」大會--追捧得令人肉麻,還趁機宣傳了不少白人基督教國家主義的東西,但是背後有不少陰謀理論和猜測。

Patrick Kahnke牧師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植堂和擔任牧師20年。他深入思考信仰與政治交織的問題,出版書籍,開設油管頻道,和美國基督徒就此進行廣泛的交流。下面是Kahnke牧師對那個追思會的反應,我把主要內容記在下面。




Kirk的追悼會是美國2024年大選之後的一個最重要的政治集會。這個大會告訴我們關於現在宗教右翼的一切,我們應該知道。比較具體地說,就是宗教右翼背後那些強大、富有的勢力,在下面幾年中正在把美國推向甚麼方向。我正在製作幾個視頻,來詳細介紹會中幾個重要講演,然而今天我只回答一個很基本的問題--Kirk的追思會到底有甚麼問題?

我有好幾點需要說明。我(在另外的節目中)已經說過,川普在最後的發表的是最為反福音的信息。因為他明確拒絕耶穌的話:I hate my opponents and I don't want the best of them。

我是一名退休的福音派教會牧師--在成為牧師之前,我的確相信過Kirk所信的一些東西。而現在我則傾向於對MAGA運動特別反對,特別是那個運動常常自稱為基督教運動,像這次(大型追思)集會所展示的。我很關心受這個(白人基督教國家主義)運動影響的人群,然而我現在主要批評這個運動的領導人。

我試圖揭示這個運動的危險,不僅對國家危險,更對認真信主而對這個運動著了魔的群眾危險。躲在MAGA運動後面的人現正大大肥己和抓權,而基督徒正在幫助他們。現在這些人有權力,正在把國家變成自己的提款機器,也把他們的家族地位固定在某種寡頭政治的架構中--他們沒有其它目標。

如果保守派基督教運動幫助到他們肥己和擴權,那麼他們會繼續利用這個方法。幾百萬基督徒給了他們所尋求的這個權力,於是他們所承諾的2025項目可以執行--儘快地把任何可能會攔阻他們的法律制度破壞掉,並正在逃脫罪責。

為甚麼呢?因為一般來說,基督徒群體仍然威脅到共和黨那些敢於不同意川普的當選官員。MAGA運動的領導人正在利用幾百萬基督徒的信仰,去推進非基督化的議程。回來說這個(政治)集會,很清楚的展現出這一點。

凡有眼的人都再次從這個集會中看見他們摘下了面具--MAGA運動親口告訴我們,他們眼中的信仰和政治是甚麼關係--一個政治驅動信仰的關係,而不是反過來。我過去聽見「政治是文化下游」的說法,意思是政治順應文化。通常這是真的,然而時代改變了,部分原因是社交媒體等等,部分原因是有川普煽動,而他讓很多願意放大他(虛假)信息的人發財得勢。我現在確信,論到MAGA運動,這個文化運動是政治的下游,我想越來越多的MAGA基督徒是被政治塑造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自稱「基督徒」的人真的到教會去,但讓我們假定他們每星期都去聽一次講道。如果他們所聽的道哪怕有一點像這個集會,那他們在教會連聽都沒有聽見耶穌的道。讓我們假定他們去的教會都是好教會,牧師與他們分享耶穌的信息,那就是每星期一小時。然後在其餘的日子裡,他們終日聽見川普或慫恿推動他或為他做宣傳的言論,甚至聽更糟的「新聞」頻道,川普的聲音不僅比耶穌的聲音大,而且不分晝夜。

基督徒受教導每天默想神的話,思考上帝的事,然而傳播MAGA信息的那些人,目標全都是要人對一些聳人聽聞的道聽塗說做出反應(點讚、評論或轉發),而不是默想和反思。他們用大量的擔心、憤怒和自以為義充灌給人,只摻了薄薄一點少得不能再少的福音信息,到了一個很不健康的地步。

跟隨MAGA的信徒只得到一點合成的扭曲福音,讓人可以對真正的福音產生免疫。仔細聽了那些大會講員,說實話,我覺得他們假裝要活出耶穌的道是很不在行的。這不是從他們的字裡行間聽出來,而是直截了當地反復說出他們的意圖。

比如講信仰和政治的關係,他們的觀點清清楚楚。不錯,他們談模模糊糊的「自由」,還有特定人群才聽得懂的「西方文明」,上百萬美國基督徒聽後沒有反彈,可見蒙蔽性很深。總之,Kirk的追思會的問題就在這裡:這個MAGA運動是個基於假福音的戰鬥口號,這個假福音拒絕耶穌的話(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MAGA運動擁抱權力過於耶穌的話,而兩者是互相牴觸的。

MAGA運動慶賀自己能夠邀來多少萬人聚在體育場,稱為一個「復興」。這很骯髒,復興一般是聖靈的超自然工作,而他們所做的是任何煽動宣傳都能做的事--只要稍微利用人心技巧,就再容易不過,不需要聖靈。我作為教會牧師,帶領敬拜和牧會多年,尚且需要學習促進會眾參與敬拜與操控會眾反應的區別。

比如我發現在某些時機下使用某些彈奏技巧,總會引起會眾的某些特別的感動,就感到不安。這件事讓我成為一名沉悶的帶領敬拜者,無法受雇於大型教會。所以,每次我看到教會用燈光和音響效果來激發人們的狂熱,就不安,更不要說在這樣一個大型國家舞台上,看到美國民族主義假福音的崇拜。

吸引同心同意的人來到一起並不難,大家共享一個悲劇時代的受害者心理,然後加些言辭激烈的煽動和大量燈光音響。幾乎從一開始,帶領的人就告訴大家「你們現在所經歷的是大復興,不要去注意鐵幕後面的法西斯分子」...抱歉,把這叫做復興真噁心。

我知道有人會希望我舉例說明,深入解釋一下,當我說「虛假的MAGA福音」時是甚麼意思。我接下去計劃發四個視頻,也就是用四個講員的發言作為例子,來做完整的說明。我已經下載了大會5個小時的全部講稿,看了看,比我想的還要糟糕。

我選的第一個人是Charlie Kirk的牧師Rob McCoy,他說Kirk把政治當作走向耶穌的入口匝道(on-ramp)。但是,政治是通向耶穌的最糟糕入口,因為政治需要利用人們的部落偏見去組成自己的團隊,而不會挑戰那些偏見。耶穌的福音要讓人廢除那些部落偏見,我會詳細解釋。

我還打算就川普的國防部長Pete Hegseth的演說製作一段視頻,他是一位人們實在需要了解的人物。我還打算專門說說Benny Johnson的發言--他講政府的權力,以及政府是上帝所設立的。當你聽見他說他要川普使用刀劍的力量來讓(左翼)美國人害怕,你會打寒戰。

最後我會專門談白宮政治顧問Stephen Miller那些講論,列舉他發言中的種種法西斯主義者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