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9, 2011

爲何所有的信徒都該上這門課?

神學院都開生命塑造課程,而且是必修的課程。與其它神學課程不同,生命塑造課程是一門綜合應用的課程,關注全人的成長。關注的具體内容包括:内在生命的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和屬靈操練的各種方法等等。David Eckman博士在Western神學院教授這門課,不少修過他課的學生都感到很受益。艾博士還寫過好幾本很切合信徒靈命成長實際的書籍,其中有的我已經翻譯成中文,比如《天父心腸》那本書。

黎牧師曾經是艾博士的學生,曉得這門課的好處,所以他邀請我在他的教會用國語開這門主日學課程,下周開始上課。在我信主25年所見過的衆多教會主日學課堂裏,我從來沒有見過哪間教會開設這類高度綜合應用性質的課程。一般成人主日學開設最多的是聖經書卷課程,教師如果教得好就能夠啓發學員把知識化爲應用。另外一類課程是生活應用專題的課程,比如教養兒女或如何禱告等等,引用大量經文來支持所教導的内容,或許有點像專題研經。神學院裏的系統神學課程其實也有點像專題研經,只不過較少帶領學生研讀經文、較多介紹諸位神學家的研究結果、又加插了一些各家說法的歷史故事吧,---暫且容我這麽簡單化地描述它。

我想教會裏各類應用專題的主日學多少都是注重行爲表現,好像都不怎麽注重内心感覺,生命塑造課程卻用你明白的語言來關注内在的生命感受,探討障礙何在。爲此我認爲所有的教會都應該開生命塑造課程,所有的信徒都應該學習關注内在感受,而不僅僅是神學院的學生才學。你信主以後感覺和未信時相比有何不同?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疑問吧?也許祂為什麽不立即為你解決一些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我第一次聼艾博士講座的時候,他問大家一個非常實際的神學問題:你們中間誰感到上帝是喜歡你的?在座大多是華人面孔,大家面面相覷,可能即使感到上帝喜歡自己也不好炫耀吧,反正我沒有出聲。後來有個人回答講員“神愛我”。呵呵,標準答案!談什麽喜歡不喜歡,叫人怪不好意思的,個人感覺干嘛要讓別人知道?

我曾寫過一篇博客“談談與神的個人關係”,專談實際感覺,建議你讀一讀。因爲生命是給你感受的,不僅僅是頭腦中的知識。以下是Dr. Eckman寫的課程引言:

有一次我在加州Palo Alto的一家教會講演。休息時有一位从印度来看去很有學問的弟兄,對我說:“如果就像你所說的,基督徒的生命應該是充滿了感性,基督徒的情緒應該反映出他對信仰領悟的深度,那么相對于我們大多數人習以爲常的不动声色、不茍言笑的基督信仰,這倒是個根本性的變革”。我說这正是我的意見。

在接下來的講演中,我詳細解釋了我的回答。人們常用老式火車來描述信耶稣:神的話(事实)就如火車頭里的发动机,信心是燃料,感覺是车厢。基督徒生命中的感觉用車厢來代表,常被誤解為不重要,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對的。車厢當然要挂在车头上,而且遲早也要到達目的地,否則不是車頭与車厢脱鈎了,就是没有燃料了!基督徒的生命應該是充满感性的。当我们對真理有正确的了解,对所信的神有信心,又有神的靈在心里做主,无論環境如何,我们會覺得有把握,有盼望。

這份教材强調基督信仰有三大前設:明白神的作為是基督徒健康喜乐情緒的关鍵;基督信仰本應是充滿感性知識;健康積極的情感显示出父、子、聖靈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在祂的裡面。

接下去我們會一同開發基督信仰的感性源頭:三一的神。因着基督的死與復活,神的生命住在人心裏面。當我們願意從心裏接待神的兒子,信祂的名而成爲神的兒女,我們的属靈生命就因着個人与聖父、聖子、聖靈的關係有正确的理解釋而逐渐成長。

當我們不僅僅是知道,而且用心來體會三一的神,即父、子、聖靈之间是如何相互信任接納,且把我們所領會的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内在生命就要得造就。明白神對人的接納不仅是解决我们的情緒問题的妙方,還使我们能夠由困惑轉為穩健,理解聖父、聖子、聖靈之间的榮耀合作關係更是为我们開一條路,使我們能進到三一真神永愛的國度裏,模仿效法基督。唯有在神永愛的國度裏,我們的生命才能得長進,成爲合神心意的人。

如果你住在灣區,希望你讀了以上引言願意星期日下午1:15來參加這個主日學:基督之家第六家的網站把這個經歷神的慈愛的課程列爲“特別課程”,可是大家恐怕又不知道這課有什麽“特別”之處,所以我寫這篇博客來介紹一下。慣例上大家似乎沒有修這樣的課也照樣成長,但是信徒的生命不講求内在生命的感受和反應不足夠的。教這門課需要怎樣的資格和條件呢?這個嘛,凡是學了以後自己體驗到内在生命轉變的,應該都可以傳給別人和教導別人。與注重表現相比,注重内在感受是很獨特的嘗試,所以我有些緊張。不要以爲内在感受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它直接反映在你的待人接物和其它行爲上。除了屬靈知識,我們還有幾樣基本的人生技巧要學,不過,這絕對是聖靈的工作,我們只要忠心把自己樂意的心擺上。願神親自厚厚賞賜那飢渴慕義的人!

Monday, May 16, 2011

Upgrade My IE 7 browser to IE 9

我的互聯網IE 7瀏覽器問題越來越多,有些電子郵件的附件無法下載,有些網站的某些icon不顯示等等。近來有個我常用的郵件平臺網站警告我說,IE 7到七月份就不support了,每次登入都給我這個信息,催我upgrade,中文叫作升級?我還是寫英文好了。

所以我決定升級。查到我電腦的操作平臺版本是Windows Vista 32, push button to download IE 9, something doesn’t work, I need some other updates. Read the message, follow the instruction, from my computer’s control panel security center, I found out It is Service Pack 2 that I needed to update.

All right, go to Microsoft’s website, run the update, I can’t do it. I need have another “important update” updated first. Okay, it is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stuff, whatever it is for, I got to have it. Spent 10 minutes upgraded it, restarted my computer, ran Service Pack 2 update, then came back to my downloaded IE 9 excutable, ran it.

I spent about 2 hours on this stupid thing. I checked my update history, 12 items "successfully updated". They were either "important" or "recommended". While I have had 7 years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rainings(a gift from God indeed), what about those people who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computer technology?

I simply do not like it every time this smart thing told me what to do, -- upgrade your stuff to be better/faster etc, but actually it tended to break something after you get a newer version of something. Now one thing stop working -- I can't publish this blog without switching to FireFox browser! That's why I refused to upgrade my IE 7 to IE 8 for a year. Hey I am trapped, I got to keep it up.

Saturday, May 14, 2011

何以維持不健康的關係?

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包括:婚外戀、二奶/小三、婚前同居、賣淫、用曖昧關係賄賂、為錢財的不般配婚姻、互聯網色情,等等。很多心理比較健康的人可能不理解這些人何至如此墮落,竟然不以傷風敗俗爲羞恥。維持不健康的人際關係需要幾個條件同時存在,能夠打破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必須是上帝福音的果效。

條件一:從小習慣了某種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因而將遺棄和欺侮虐待當作正常現象。在美國有人對妓女作調查,發現其中85%在童年就被家人性侵犯,70%在賣淫的時候遭到強暴,65%被顧客毆打,可是89%的妓女都想要離開賣淫而且感到沒有辦法(Prostitution, trafficking, and traumatic Stress by Melissa Farley博士)。

條件二:人生沒有更高尚的目標追求。箴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意思就是這個: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一個公衆輿論來鼓勵衆人積極追求真的、善的、美的東西,民就墮落了。

條件三: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用心保護珍惜。這是由不健康的家庭人際關係環境造成。我曾經遇到一位姐妹,她以前總是在明知不妙的情況下還繼續和人家發生肉體關係,說“我也不知道爲什麽”。原因其實很簡單,她腦子中從來沒有“被人佔便宜”這個觀念,因爲沒有價值感。她從小就不知道受疼愛、被顧惜是什麽滋味。我在前面一篇博客中說過,無價值感是很要命的一個弱點,特別是女孩子,常因此被人家鑽空子。

條件四:生活缺乏喜樂,恐怕是充滿了痛苦,失望之餘尋求其它樂趣或刺激。各樣的癮癖都這樣形成的,而不健康的關係可以是各種癮癖的其中一種。Dr. Eckman說成癮的公式就是:“痛苦+樂趣=成癮”。

怎樣幫助這些陷在不健康關係中的人呢?他們需要憐憫、理解,而不是光禿禿的指責、定罪。如果你願意聼他們的故事,而他們也願意講訴自己的童年故事的話,你就會發現他們很值得同情和幫助。你如果能夠幫助一個人建立“在基督裏”的價值感,這人就開始從根本上轉變待人處世的方式了。説來教會是有無窮無盡的機會向這些人伸出援手,來認識、愛惜、和幫助這些人的,因爲他們如果敞開心扉的話,就是充分承認自己缺乏的人。只是有一條,我們不能先定罪,乃要先愛他們。想想主耶穌是如何接納稅吏和妓女的吧,他們就都悔改來聼從他。“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詩篇130:3-4)。

Wednesday, May 11, 2011

價值感:彼此建立品行的關鍵

我近幾年來意識到,基督徒可能是為了謙卑起見,很少刻意彼此建立價值感。不僅沒有彼此建立,而且彼此教導說我們因爲有罪,所以“其實”是一文不值的。可惜心理學發現,人的自我價值感直接影響人的品行。心理研究人員訪談監獄裏的囚犯和因各式問題接受心理輔導的人,發現這些人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感到自己沒有什麽價值。也許你會覺得這麽謙卑是好事,可惜他們常常又是最愛懷疑的人,不容易相信自己能夠得到任何幫助來轉變。

中國人用一個名詞來描述自我價值感的表現,叫做“骨氣”。一個人的骨氣和社會地位和成就沒有什麽直接的聯係,你可能聼過“人窮志不窮”這類短語。有骨氣的意思就是,儘管在一定的壓力之下,這人拒絕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因爲他/她意識到自己的人格是高尚的。另外一個字“氣量”也表現出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我小時不止一次聼父親講過,那些犯罪作惡的人都是對自己、對社會沒有了盼望的人。換句話說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為社會、為別人做什麽有益的事,沒有任何生存的價值。爸爸是試圖解釋回答我們的疑問,爲什麽有的人會那麽壞。

我本人並沒有什麽機會和詐騙犯、殺人犯溝通,看看他們到底是什麽心理。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我逐漸知道爲什麽有好多朋友不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助人爲樂。或許我可以簡單地歸納說,他們不感到自己對那個等著幫助的人很重要,也不感到那些人對自己很重要。我們用世界的價值觀來衡量人,不是用神的價值觀來衡量人。

很多人不相信神認爲人有什麽價值。基督為人死?他們說那不代表人有任何價值---上帝拯救人就好像人把垃圾撿囘家一樣。對那些垃圾來説,到了神的家是莫大的恩典,其實對神來説垃圾還是垃圾,沒有價值。這叫做不信。當然他們相信自己回到了神的家,將來會“進天堂”,可是他們不接受上帝的價值觀,不肯建立一個新的“在基督裏”的自我價值感,因而從内心無法改變身份(身份就是自我觀),現在就開始與基督聯合、住在基督裏。他們的行爲轉變可能僅限於從不作禮拜到作禮拜,從不理睬上帝到有時好像是對祂説話、為事求祂。

你的自我價值感反映出你所相信的、向來別人對你的評價。從不健康家庭或人際關係環境出來的人自我價值感都很低。現在你需要轉變觀念,把上帝對你的評價當作最重要。下面是一組關於你的主觀感受的問卷,幫助你測試自己的自我價值感。請你為每個陳述句填寫一個分數:1=总是,2=很经常,3=经常,4=有时候,5=不常,6=偶尔,7=从不。这组问题主要取自艾克曼博士(Dr. David Eckman)的《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教材,我作了增改。
  1. ____我的朋友认真地听我说话。
  2. ____别人在意我的感受。
  3. ____我对别人提供重要的帮助。
  4. ____我记得别人不嫌麻烦帮助我的时候。
  5. ____我常默想基督为我受死的事实。
  6. ____别人关心我内心的感受。
  7. ____我注意保守自己有好的品质。
  8. ____当我所办的事不怎么样时,我不责怪自己。
  9. ____性吸引力是一项特别恩典和一桩乐事。
  10. ____我对别人不是一个负担。
  11. ____我注意照顾自己的健康,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2. ____我感到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人家的褒贬而上升或下降。

把你的總分加起來。假如你的分數在40分以内,那麽你的人際關係/與神的關係良好,人們按你的尊貴價值來對待你,積極地影響了你的自我價值感。假如你的分數在65分以上,那麽你的人際關係環境不好,或是你對於“愛”的觀念有誤解,因而與人的交往不當。很有把握地知道他人对你的情意非常重要,可是你也許已經陷在行爲表現的圈套裏,想用自己的表現來决定自我價值,表現不好時則感到自己很糟糕,这是不健康的價值觀,需要首先改變。

從以上問卷你可能已經了解在基督的教會中,信徒彼此之間應該如何來按照神的樣式互相建造。無價值感是一個很要命的弱點,不僅讓人無奈地放任和墮落,也讓人可以忍受極其屈辱的人際關係。比較健康的人遇到不良和危險事件會退後,甚至報告,而不健康的人卻以爲醜陋只要遮掩得住就是正常。我們應該致力於彼此幫助,消除無價值感在行爲方面帶來的損害。

如何讓別人感到他/她有價值的呢?這裡有一些建議:我們需要彼此聆聽,聽人家的意見就是尊重人家的人格;留意人家的情緒感受,在意人家的面子;對人家講的故事進入感同身受的境界,他/她才會感到有人與自己心心相連;任何事情出了差錯,首先不是責怪人,而是極力想辦法補救;肯定人家的好意,原諒人家的過犯,都必須是基於信任對方人格和價值;為弟兄姐妹個人的事付出時間和精力,是告訴他/她很重要的最佳方法;你在重要的事情上與誰合作,那人肯定在在你眼中看為有價值,寧願自己忙死都要單幹,是很不信任他人人格的做法,所以教會的領袖們,請多放手讓弟兄姐妹發揮熱情、參與服事吧,怕他們出錯過於培養、鍛煉他們,那絕不是天父上帝的方式。

另外一些能夠讓別人感到重要的事情,特別是教會領袖如果能注意去做,是很造就人的。比如表揚人家的好品格;人家表現不好的時候就安慰,而不是不作聲;聽見人家說自貶的話就糾正;個人有需要的時候也請人幫助;人家幫助了你要表達充分的感激,肯定那份幫助的重要性;照顧人家服事的人的飲食、起居、出入平安的細節。我發現有的領袖爲主廢寢忘食,手下的人也不好意思說我餓了,咱們午飯在哪裏吃?人際關係健康、有健康自我價值感的人會大大方方地告訴人說,我現在困了,渴了,等等,需要安排休息,也會在安排事工的時候留意這些生活細節。

還有一點很重要:對於缺點很明顯、犯錯誤比較多的弟兄姐妹,切記他們雖不好,主耶穌仍然為他們捨命,要救他們脫離諸多捆綁,很可能也要利用你來造就他們!

Saturday, May 7, 2011

母親節:女兒贈送的禮物

我孩子從學會寫字畫畫的時候開始,就每年從學校帶囘來一些作品。特別是母親節孩子們親手製作的卡片啦什麽的送給我,我都收藏多年捨不得丟掉。上星期在抽屜裏面看見這個小畫冊,是小女兒大概二、三年級的作品,又拿出來欣賞一遍,很有趣。

小畫冊的封面有貼上去的電腦打印標題:My Marvelous Mother--我那了不起的媽媽。一個小女孩站在那裏,頭部跑出來一連串從小到大的心形,最大的心形上用英文寫著“我愛我的媽媽”。老師讓孩子們用英文“母親”M-O-T-H-E-R這六個字母開頭,造出六個句子來表達對媽媽的情意,然後配上圖畫,以下是我女兒的創作。

M:My mom is very nice to me.(我媽媽對我很好。)她畵的是媽媽拿一顆糖果遞給她。媽媽從側面能看到嘴咧得很大在笑,小女孩伸出手來準備接那顆糖。媽媽腦後有一串越來越大的心形,最大的裏面寫明這是媽媽主動給的:I should give her one …

O:On my special day, she is even nicer.(在我特別的好日子,她對我更加好。)怎麽個更加好法呢?小女孩伸手不知道要什麽東西,媽媽嘴裏出來一個話泡,裏面寫著yes。哈哈,要什麽就給,這就是對她更好!其實小孩子千萬不能隨時要什麽就給什麽,那他/她總是不會快樂的。我的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給我照著她要的給她的時候。

T:Though at times I am bad, she still loves me.(雖然有時候我不乖,她仍然愛我。)太好啦,她這麽小就領悟到這一點。小女孩站在那裏,I am sorry不知是說出來還是自己想的,媽媽不在畫面上,只在旁邊有個話泡I still love you!如果她把媽媽畵出來,大概就不會是咧嘴大笑了。她很聰明,難畫的都不畫。

H:Home in the house, I feel safe and secure with her.(家在房子裏,我和她在一起感到很安全牢靠。)畫的是從街上看我們家的房子。那時我們還沒有換房頂和車庫的門,她很準確地把車庫門上的兩個藍色大菱形圖案,以及旁邊通往後院的半截木板幛子門畫出來。我有些驚奇,她那麽小就知道家和房子的區別!家絕對不等于房子,家是房子裏那幾個彼此親近關照的人!

E:Everyday she wakes me by the sound of her car starting very early.(每天很早她發動車輛的聲音讓我醒起。)我還記得她有一次跑出來和我擺手說再見!我的車子從車庫正在往後倒,看到她穿得那麽少站在那兒,怕她感冒,我趕緊把車窗放下來喊她快囘屋裏去。現在想起那幅情景仍然感到好溫馨。我那時上班很遠,所以都是早早地走就比較不塞車,晚上還可以早些下班。這孩子把紙一划兩半,一邊畵一個小女孩在床上坐起來,被子還蓋在腿上,另一邊畫一輛汽車,從前面看過去媽媽還繫了安全帶哩,咧著嘴笑,旁邊那個位置沒有人坐。別的畫都塗了顔色,這幅黑白畫卻只有我的臉上有顔色--想想對了,我們的車子是白色的!

R:Remember, I’ll always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請記得,無論在什麽情況下我總是愛你的。)一想到那幾年我先生和我關係挺緊張,兩個女兒實在好像小天使一樣和媽媽貼心,真是上帝的恩賜。我常常和孩子們一起為爸爸能知道神的愛禱告,她們得到不知多少安慰都是我所不能給的,實在感謝主耶穌的厚恩待我們家。上帝聼小孩子的禱告絲毫不含糊,我們平安地走過來,都是主的恩典!

Friday, May 6, 2011

關於追討罪孽

先知阿摩司傳給北國以色列的信息與其説是憤怒,不如說是悲哀。那時北國還算是太平盛世吧(耶羅波安二世和烏西雅時代),耶和華神卻給他們大潑冷水。

阿摩司書3章1-2節:以色列人哪,你們全家是我從埃及地領上來的,當聽耶和華攻擊你們的話: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因此,我必追討你們的一切罪孽。

這話乍讀有點可怕,上帝不刑罰別人,專門刑罰他的子民?

但是,中文翻譯成“追討”那個希伯來字paqad意思主要並非懲罰,可惜我們都想當然。不錯,前面一連列舉了八次鄰國各民“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這是耶和華說的”,其中七次提到“火燒”,自然給人印象是以色列也同樣。但仔細看,阿摩司這篇專給以色列的信息並非簡單的懲罰,他的主要目的是傳達耶和華神呼籲子民悔改的信息。

Paqad是個比較常用的字。它的主要意思是查看、造訪,比如約伯說“人算什麽,你竟看他為大,將他放在心上?你每早鑑查他,時刻試驗他”(伯7:18)。其次的意思是指派、囑咐,比如波斯王古列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造殿宇”(拉1:2)。檢閲、數點也是這個字,所以摩西大衛召集數點了多少次壯丁,統統都是paqad。當然這個字有時也是“責罰”,比如詩篇裏說“我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這個字翻譯成什麽要看上下文,可惜很多人會想,這話的賓語既然是罪孽嘛,當然是責罰,可你怎麽知道不是察看和作相關的囑咐呢?

我認爲有“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這個前提,本節經文應該理解為:神必定特別就罪孽的事教導、囑咐自己的百姓。沒有哪個父親管教別人家的小孩,我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打手心,主要是因爲我身為長女,常被他交代吩咐很多事情。我的二妹大概有屈指可數的幾次,我的小妹從來不曾挨打。現在回想起來,父親打手心與他對我們的期望成正比。(我的孩子小時候不聽話的時候我也打她們手心,現在想想打完手心應該立即抱起來哄的,有些懊悔…)

阿摩司在第4章一連五次,列舉神對百姓施加責罰的作爲,說“你們仍然不歸向我”(6-11節)。第5章作了一首挽歌來呼籲以色列人悔改,一連三次對以色列家說,你們要尋求耶和華就必存活(4節,6節,8節);接著又兩次說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14-15節);最後提到以色列民將公平和公義丟棄,他們的敬拜是何等的不蒙悅納:…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23-24節)。

神無所不知,阿摩司用了6章一整章預告不堪的後果。末後的毀滅事件是令人悲哀的,但首先悲哀的是耶和華這百姓的神。聼勸誡、回頭親近神的人有福了,硬著心腸的有禍了。

Wednesday, May 4, 2011

預備講章的起碼要求

本文摘譯自出名的講道家仲馬田(D. Martyn Lloyd-Jones)醫生的《Preaching & Preachers》一書。這還是四年前讀釋經講道那門課時,陳若愚院長指定我們閲讀的東西。我感到很有趣,因爲他描述得現象很常見的。

怎樣著手預備你的講章呢?顯然,首先你必須看你的經文是什麽意思。這裏有一條金科玉律,也是一項絕對的要求:就是忠實。你必須對你要講的經文忠實。我的意思是,你不能從一段話中只是挑出一個你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來自己發揮,那是不忠實的。也許我給你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臺裏聽一位很出名的傳道人講道。他告訴我們,他要講的題目是“把你釘十字架的地方變成花園”,你馬上會想知道他的經文從哪里來呢?結果他很快就說,他的經文是在約翰福音19章“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就這句話。可是你看,講題是把你釘十字架的地方“變成”園子,經文裏沒有這個意思。不錯那裏有個園子,不過那個園子在耶穌釘十字架之前就在那裏了,不是釘十字架的事件把它産生出來的。但是,爲了給他自己一個機會,傳講人在病痛中能够、和應該如何回應所遇到的試煉,一個很催人泪下講章,他很粗暴無禮地處理這節經文。他說好人用美好的心靈接受患難,從不發牢騷有怨言,反而把他們釘十字架的地方變成了花園。之後的25分鐘到半小時,他列舉了一系列感人的例子供我們欣賞。我只有一句話評價他的做法—完全不忠實,沒有別的。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講叙利亞的乃縵。你還記得故事中他一度對于叫他去約旦河沐浴的命令小有微言吧?約旦河比起大馬色的兩條河亞罷拿和法珥法簡直小得可憐。可是這位老兄講道的題目却是“生活中重要與不重要的事”。這是又一個徹底誤用經文的例子。那段經文和它的上下文不是要說明“生活中重要與不重要的事”,而是要說明乃縵不謙卑下來就不能得醫治,我們所有的人都需順服神的方法才能得救。可是這個信息在他整篇信息裏提都沒有提到。他是如何冒犯經文的呢?從經文中抽取一個思想,隨便什麽你喜歡的,比如約旦河實際上比別的河流還小,然後把經文要表達的意境統統忽略。這不僅是理解膚淺,而且事實上是不誠實地濫用經文。

還有一個更要命的,我故意從倍受歡迎的傳道人舉例。這個人宣布他的講題是“我的福音”。他的經文是保羅的提摩太後書2章8節:“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他從死裏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他開始問道:“你們能說福音是‘我的’嗎”?接著說“當然,這也許不是我的福音,但它是你們的福音嗎?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不能說它是‘我的’福音呢”?接下來的是長篇大論的反對傳統主義、正統主義、系統神學、甚至任何神學的講論。只剩下個人經歷最重要—“我的福音”。最叫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保羅恰恰在那段經文裏指出福音不是他自己的,不是出于他個人的經歷,而是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他是大衛的後裔的事實。使徒保羅直接具體地反駁了這人所要論證的,而强調只有一個福音,就是他所傳的,--福音是基于道成肉身的神子耶穌基督,生爲大衛的後裔,他的肉身從墳墓裏復活這一歷史事實。這一切都被他徹底地忽略,事實上是完全否定了。最了不起的事是你有沒有某種個人經歷、你的生命改變了沒有?他抽取“我的福音”一詞,然後把整句經文連同上下文完全忽略。整篇講章實質上是反對福音的神學理念,反對給出心中盼望的真理緣由,高舉經驗而不管經驗的原因何在。這是又一個完全不忠實聖經,濫用經文、歪曲經文的例子。

Tuesday, May 3, 2011

使用憤怒的能量做有益的事情

憤怒是一股很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可以搞很大的破壞,也可以利用來做很有意義的事情,諸如促進他人或自己的成長,或改善某個不良的現狀。我曾經寫過一篇“不讓消極情緒掌控了你”的文章,縂的說來就是花精力用辨認和描述消極情緒的辦法來管理這些情緒。本文專門討論和解釋憤怒情緒,是我從艾克曼博士(Dr. Eckman)學來的,用中文寫出來。

生氣的時候描述自己說“我生氣了”固然很重要,但是聖經裏面有更詳細的教導,應該如何生氣: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从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縂要劳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给那缺少的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聼見的人得益处。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閙、毁谤,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26-32)

這段話開頭的那個“生氣”是個第二人稱眾數的祈使/命令語句,與不要犯罪是並列的。字面是“你們要生氣!但你們不要犯罪”!也就是說,生氣本身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你看連上帝都會生氣。問題在於生氣了怎麽辦?保羅指示說,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犯罪”。

憤怒生氣是一種反應的情緒,你感到受了傷害:或許是你感到沒有得到尊重和理解,或許是你感覺遭到排斥、不受接納,或許是為了某個原因人家對你有什麽誤會。總之你的感覺是一種想要立即做點什麽的衝動。人的大腦理性思考能力在憤怒的情況下是削弱的,所以犯錯誤得罪人(基督徒的話叫做犯罪)的機會比較大。

其次,不可含怒到日落,意思你別慪氣太久,縂要想辦法疏導或化解。健康的家庭人際關係有個特徵,就是能夠息怒。這裡面有個信任的前提,原諒啊、鼓勵啊都是基於信任。我們把這些列爲“快樂技巧”,是因爲很多人不會,而它又是可以模仿和操練的。關於息怒我在“怎樣的家庭是健康的家庭”那篇文章裏有所描述。

第三,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就是説不要容邪惡的東西佔據心思。像損人利己啊,故意尋隙報復啊,被怒氣沖昏了頭腦就縱容邪惡,魔鬼一定借機搗亂。聖經上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其它的東西,因爲一生的果效都是從心發源的(箴4:23)。

第四,不要讓這件令你發怒的事情成爲做壞事的理由。這段經文擧了偷竊的例子,但原則是做應當做、值得做的事情。

第五,禁止說污穢的言語,意思乾脆不要有污穢人的念頭。胡亂發洩、說過頭話就好像把髒水潑在人身上,是藐視上帝所創造、所作工的人。很多用下流話駡人的人内心其實是連自己也看不上的,說到底是眼中無神。人從上帝面前失落以後就不知道自己的人格價值了,所以悔改和糾正錯誤的自我觀、世界觀,是改變語言習慣的關鍵。

第六,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要想做到這一點,前提是内心希望造就對方。很多時候人對自己孩子發怒的時候就忘記自己為他好、希望造就他的目的,反倒說出貶斥的話,無意中拆毀孩子的人格尊嚴。爲什麽呢?因爲從來沒有把自己看成造就、鼓勵的師尊,這是另一個錯誤的自我觀支配言行的例子。一個相信自己對人沒有價值、沒有貢獻的人是很難去想著說造就的話叫人得益處的。所以我們要悔改,相信神的價值觀尺度。用你的怒氣能量去動腦筋,耐心做點促進改善的事情!實話說,我寫這些博客後面的驅動力,有很大部分可以說就叫作“憤怒”---即對某些情形現狀不滿意的那股能量。

第七,不要讓神的聖靈擔憂。還記得聖靈會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嗎?我們如果充滿平安喜樂,聖靈哪裏還會有嘆息呢?我們如果有嘆息和掙扎,無論是為什麽,一定也是使聖靈擔憂的,因爲祂一直住在我們裏面陪伴著我們。願我們受了聖靈印記的人能夠在嘆息的時候記得體貼聖靈的意思。

第八,除掉心裏一切的苦毒、惱恨、譭謗、惡念,不要讓這些情緒積存起來。Take away from you可以理解為從你們之間除掉,也可以理解為從你們心裏面除掉,我認爲後者比較好。各人内心沒有這些惡毒的東西,衆人之間自然也就沒有這些表現了,反過來卻未必。保羅肯定不是請大家把惡毒藏起來,只是保持表面和氣而已。

最後,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這裡的“饒恕”那個字常常也翻譯為“開恩”,是白白給與犯錯的人、無需特別請求的那種恩惠。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大家的溝通和饒恕都需要基于信任,才能把事情擺在桌面上和和氣氣地商量,拿出建設性的意見,任何猜疑不信任都會攔阻我們以恩慈彼此相待。

此外,如果你能琢磨出自己爲什麽容易對某類事情生氣(爲什麽別人對同樣的事情未必你這個反應),肯定對自己的成長有好處。莫非有什麽借鑑和智慧剛好是在你的盲點上?祝你在主裏面進步!

Sunday, May 1, 2011

關於三一聖像(Trinity Icon)

在舊約關於神的顯現的記載中,特別是關於“耶和華的使者”的顯現,是很奇異的景象。在創世記18章,有三個“人”向亞伯拉罕顯現的事件,在基督教傳統中佔有很特殊的地位,日後成爲三一神的聖像來源。

創世記說這三個神秘人物來看望亞伯拉罕和撒拉,在一起談話。其實只是他們三人中的其中一人說話,另外二人並沒有說什麽。然後他們去所多瑪,到羅得家裏去。整個故事都透露著很新奇、很真實的氣息。最重要的是,亞伯拉罕和撒拉在一個生命的轉折點上,通過謙卑接待陌生人,發現接待和服侍的是耶和華--他應許撒拉將要生一個兒子。

經文關於這三人的描述,其數格的變化是相當突出的:

18:2:(亞伯拉罕)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站在面前。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眾數)
18:3: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單數)
18:4: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接下去都是眾數)
18:8:…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吃了。

你剛剛以爲是三位,忽然又回到一位。正要想著是一,又見是三位的光輝。猶太教傳統和早期教父都把亞伯拉罕所接待的“人”解釋為神的顯現。早期教父加帕多家的三傑都是把這個故事理解為神的道(Logos)彰顯,即那位談話的就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後來奧古斯丁則把這個故事解釋為三一的神彰顯,但強調三個位格是合一的。隨著教會對三一論奧秘的理解加深,把創世記18章亞伯拉罕所接待的那幾位客人解讀為三一神的化身逐漸得到廣泛接納,這是必然的。

基督教的三一聖像圖解因此也隨著這段神學歷史演變,即從聖子顯現轉化為三一神的顯現。起初的三一圖只是中間那位天使頭上有光環,他比另外兩位天使更爲崇高和威嚴---只有他具備神的屬性。因爲舊約的神顯現一直都被理解為聖道的顯現(即聖子),亞伯拉罕所接待的也不例外。在以賽亞書6章,以賽亞看見坐在寶座上、又與之對話的那一位,早先的教父也是理解為聖子基督,到後來東方教父和西方的奧古斯丁才將之伸展,理解成為三一神的異像。

這其中有些基督論方面的爭議,涉及道成肉身的事件是否可以算為神的所有三個位格的事件。 Bobrinskoy教授認爲亞伯拉罕接待聖子的聖像,即使可以理解為他接待三一神的聖像,也應該是在第二個層次的預表延伸的意義上,因爲聖父和聖靈只能用象徵性的層次來表達。

公元十五世紀的俄羅斯人Rublev繪製了一幅著名的三一聖像,内容題材就是亞伯拉罕在幔利橡樹那裏接待耶和華,但是畵中充滿了符號象徵。畵中居中的那位與另外兩位不再有重要性方面的區別,亞伯拉罕與撒拉也不見了,背景和桌子都縮減為永恒宴會的符號。在Rublev的“三一神”聖像中,父、子、聖靈無限親切地邀請觀畵者,加入這一神聖的友好圈子,進入神的聯結契通。(communion很難翻譯,中文的“聖餐”反映不出那個團結連心的精神。)或講在三一神的“聖餐桌”前,我們受邀來體會神的友好接待,存著敬畏和愛戴的心進入與神的密切關係中,此乃非“紀念說”的聖餐意義。(海外華人教會的聖餐大都持“紀念說”,即聖餐的意義是紀念主。)Bobrinskoy教授認爲左面那位代表聖父、右面那位代表聖靈等等解説都沒有太大意義,因爲這個聖像不能當作嚴格意義上的三一神像,傳統上聖父和聖靈實在是沒有人形圖解的,他們從來沒有成爲人的樣式,所有一直是無法描述的。

然而,這個聖像有個特別的地位:它是個象徵的形象,因爲它描繪出舊約中基督的降臨,聖父和聖靈一切的豐盛都是在他裏面的。對這個聖像有多種不同的註解,縂的來説,從象徵的形式和顔色,你能看出中間的那位天使有聖子道成肉身的屬性:紅色的衣服(血、君王),手伸向聖餐杯,生命樹等等。

三一聖像的實際意義主要不在於亞伯拉罕在幔利橡樹接待了誰,主要是它描繪了父、子、聖靈那同心聯結的愛,以及三一神對於信徒敞開心懷的無限接納。在三一神永恒的對話裏,涉及了我們每一個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人,祂邀請我們進入那永恒的友愛圈子。

(本文取自《The Mystery of the Trinity --Trinitarian Experience and Vision in the Biblical and Patristic Tradition》一書翻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