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5, 2014

耶穌的傳福音建教會

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我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死亡的權勢(直譯作「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這節經文談論的是大使命,耶穌說要建立自己的「教會」。不過Moen博士從一世紀猶太基督徒的視角去默想和思考,他另有一番感想,我讀了很受啟發。翻譯介紹如下:

我們需要一本新的聖經,一本詮釋福音傳播的翻譯,來講神的道。當然,你可能會爭辯說,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一本聖經。但我們對那本理解和翻譯得差遠了。

有兩個人今早出現在我家門前,要向我分享「好消息」。當我開始用希伯來文字解釋那經文時,我認為他們有些驚慌失措。其中一人喋喋不休地捍衛我們生來就是罪人的事實。他不斷指出羅馬書的一節經文:「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爭辯說我們所有人都有罪惡的本性。他不肯讀後面的一段,保羅將亞當一人的過犯和基督一人的義行相對比:「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他拒絕承認那段經文的大意並非宣告人的本性。他不管那經文實際說了什麽,只管他所相信的是什麽。

耶穌關於建立教會這句話,我不認為我們真的聽明白了。我們會先入為主地認為祂在說:「你要通過領人入教、招募同工、編排活動、植堂或增加會員來建立教會。」沒錯,我們的大使命是開拓教會,但耶穌的大使命卻和建制教會的大使命相當不一樣,他是栽培門徒!

耶穌最關心的事,就是為別人傾盡自己的生命,讓別人在當中體驗到原汁原味神的同在。耶穌要我們去貼近別人和愛他們,去建立生命對生命的聯結。祂不要那種彼此隔離、被動、等級式的世界系統的教會,祂懇求我們合一。

然而我們卻建立了機構、活動、程序、活動、學校和宣教部;又建立了耗資、耗時、耗力的建堂項目,只差沒有建立群體生活。今天的我們讓「教會」成為一個機構的總部,我們則作總裁。難怪教會一團糟--效法世界,又被這世界的體系和目標所驅動。

今天我們不知不覺用了自己的努力來達到神的目標,以便控制成果。我們美其名稱這是與神「同工」,事實不過想要神來協助我們,而不是讓祂來主導一切。「教會」喜愛掌控。不管說得有多好聽,卻認可一個被動的基督身體,接受一份專職的等級制度,以及滿足於一個只會消費享用恩典,卻不會生產增值果實的財經模式。看來,教會反映出世界的某些模式。

Moen博士幽默地諷刺地說,千萬不要讓信徒肢體得力,不要任由他們起來行動,執行神裝備他們要做的事,因為那樣就會威脅到員工的數量控制。若我們容許各人如此自由釋放,那教會就成了神的教會,不是我們的教會了。

耶穌傳福音的模式是:「來跟從我… 」(太四19)耶穌不是把某個信息傳給人,要他們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然後卻不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指南。在那跟從的模式中,基督徒佈道者必須要願意走在前面,然後他/她必須願意為跟隨者標明眼下具體該走的路。跟隨者必須學習單單聆聽和遵從領袖的指示。

還有,耶穌的要求跟從是現在時態的,馬太不是描述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而已。這是語言上強調當前的手法,表達這跟從的要求正在眼前發生。這是我們傳福音的風格嗎?Moen博士挑戰傳統說,你在跟隨著某個人,同時也在帶領著某個人嗎?你是否好像耶穌,邀請別人注意你的一舉一動,然後效法你呢?你的生活是否別人值得效法的榜樣呢?還是你傳福音不過好像玩抓人的遊戲,抓到傳給他後就遠遠地跑開?

希望我們傳福音不只是為了要成功得到一個人而已。有時我們會聽到教會領袖抱怨會眾的生命缺乏轉變。哈!也許會眾只不過是在效法他們眼睛實際所看見的一切。

結論是:按照耶穌的模式,大使命不是把要把教會以外的人帶進來。那是什麽呢?那對我們的工作焦點又有什麽影響呢?我們多數人似乎都指望加入一個按照人的模式所開辦的教會,把教會辦成一間合夥合資的企業。也許我們該停止嘗試替神做祂的工了。神要的是門徒的彼此聯結和栽培,不是決志人數。

至於Moen博士對在磐石上建立「教會」的解釋,他說耶穌不是講希臘文或英文的「教會」,而希伯來文的qehelah應該是指耶穌的彌賽亞神國降臨運動。磐石也不是別的石頭,乃是凱撒利亞腓立比的那個著名巨大磐石,一個異教拜神的地方,也是耶穌當時說話的地方。(附上視頻解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