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in Hufford寫了一本《The Misunderstood God》,列舉了不少基督徒對上帝的誤解。從網上搜索作者名字,他有個事工The Free Believer’s Network。以下是書中第10章關於憤怒的上帝那一部分摘譯而來。其它的誤解還包括上帝吹毛求庛、操縱人、嫉妒、高不可及、驕傲、愛攻擊、以自我為中心、翻舊賬、降災禍、定人的罪、情感疏遠、靠不住、對我們失望和漠不關心。
愛是不輕易發怒(not easily provoked to anger)。不僅不輕易發怒,事實上愛也不輕易發任何情緒。愛不是變化多端,乃是永不止息。你不會一下子從快樂滿足變成憤怒、憂鬱、或討厭,因爲愛是穩定和實在的情緒,並且不受別人的控制。
好多容易被孩子惹怒的父母常說那是因爲他們愛孩子。他們也惹孩子的氣。既然發怒證明了愛,於是乎有些人長大成了惹別人發怒的好手,他們以愛挑釁出名。我們的社會成了破碎的人彼此試驗愛心的社會,不僅相信愛是容易被惹怒變臉,而且我們以此為能動力。這有點像我們中國的“打是親,罵是愛”的觀念,不少婦女陷在一個挨欺負、受侮辱的男女關係裏,據説男人的行爲越瘋狂沒有自制,她們越感到被愛,簡直到了成癮的地步。有些受虐的婦女承認,她們故意提丈夫不開的那一壺,好得到那個不良反應,因爲那是她們唯一明白的“愛”。
我們看神也是透過這副眼鏡。我們向上帝發出挑戰,為要讓祂聼我們禱告。事實上很多基督徒好像覺得若不挑戰祂,上帝根本不會理睬。我們希望上帝好像可以用一個遙控器來控制的上帝,一按動某個按鈕祂就跳起來投入行動。好多人一輩子都在捉摸如何來操控神,比如在禱告中引用聖經,或者格外仁慈助人什麽的,好得到自己所想望的。
我們很多人都被教導上帝是位很容易被惹怒的神。祂好像一座火山等著爆發,一不小心就被觸動。我們把聖經中關於人在神面前不幸死亡的段落拿來,斷章取義作爲證據,然後拿著上帝憤怒的大棒子威脅一些膽敢停止聚會或想犯罪的人。這根棒子好像一片黑云,無論你走到哪裏都跟隨著你。
我們不但相信上帝是憤怒的,我們還依賴祂的憤怒,免得人走偏。不然誰還有動力追求聖潔呢?很多基督徒靠著懼怕上帝的刑罰來汲取克服壞習性的能力,你和他們講上帝的恩典信息時,他們頓感失去了動力源頭,唯恐下面不知做出什麽來。對上帝的懼怕成爲一片膠,把教會制度粘在一起。如果哪項事工以消除對神的懼怕為主要目標,常常不得支持。令人驚訝的是,不少信徒一聼見上帝的聖潔就害怕起來。
你一犯罪上帝就被觸怒,這是個非常錯誤的信息。然後很多人就是因爲這個懼怕而成爲信徒。我們讓基督信仰建立在懼怕地獄的基礎上,好像上帝給我們一份不敢拒絕的禮物:不回頭就燒死!假如今天基督徒忽然發現地獄的門已經關閉,有多少人還會選擇和神建立一份關係呢?有不少人要麽把上帝看為懷有敵意、愛發怒,要麽看祂很憂鬱。聖靈常為我們所做的錯事傷痛,為我們哭泣等等,我們說祂很敏感sensitive。
我們日常生活中描述兩种人很敏感。一個人如果很容易被觸犯叫作很敏感,你在這種人附近要小心翼翼;另外一種人對別人的需要很敏感,是和第一種人完全相反的敏感。可惜很多基督徒把聖靈的敏感描述為第一種---祂動不動就擔憂,我們暗暗承認自己不知道讓聖靈擔憂了多少次。
可是,聖靈的敏感是第二種敏感,祂對你的實際需要很敏感。祂無所不知,可是祂等候最恰當的時候用最恰當的語言向你發話。信不信由你,祂是很不容易受傷害的,因爲祂是高度穩健、有安全感的。你無法輕易地惹祂生氣或使祂悲傷,因爲愛是不輕易發怒。上帝不會利用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你的婚姻作爲工具來操控你,叫你表現得更佳的那個能力是來自關係。你的信心透過愛的關係來看就變得美麗,你與從前不再一樣,因爲是天父的掌上明珠。--弟兄們也一樣,要記得天父不是輕易發怒的那種父親,乃是耐心作示範的那種良父。
關於亞倫的兩個兒子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而死的事,聖經上其實並沒有說是因上帝發怒,只是人都這樣體會。從耶和華面前發出來燒滅人的是火不是怒氣。歡迎閲讀祭司袍上的鈴鐺有何目的一文。
ReplyDelete因爲人是上帝創作的藝術品,即使一個沒有另一個好,對自己的藝術品上帝也不會發怒,上帝想做的無非是把那個沒做好的藝術品修補好一點而已,對嗎?即使打入地獄,也只不過是爲了回爐,重新再做一遍,所以上帝不是“不輕易發怒”,而是根本就不會發怒,對嗎?
ReplyDelete哈哈,上帝不搞回爐。佛教相信輪回轉世,基督教只關心人的靈魂是否選擇回家享受安息,還是繼續不幸漂流。
ReplyDelete歡迎參閲上帝為怎樣的事發怒一文。
ReplyDeletePsychologically speaking, this kind of God is not attractive to be a friend: "I am perfect, you don't come along my way? I am angry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