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9, 2019

書介:The Next Evangelicalism

Soong-Chan Rah博士是芝加哥North Park神學院的教授,給學生上“教會增長和傳福音”的課程。他寫的這本書《下一波福音運動》有個副標題—Freeing the Church from Western Cultural Captivity,意思是美國教會的神學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太大了,需要擺脫,才能夠進入福音運動的下一個發展階段。

Rah教授是小時候隨父母從南韓移民來美國的。來了不久就經歷到父母離異,多虧一個南韓移民的教會支持和鼓勵了他們的家庭,讓他完全體驗到上帝的真實。這本身他從親身觀察經歷寫下了作為少數族裔基督徒所看到的美國福音運動。

頭一樁觀察是:北美各城到處留下的宏偉大教堂歷史遺蹟,星期天卻沒有多少人在裡面作禮拜。那些容納千人的大禮堂閒置起來,不多的白人老太太利用樓裡的一個小房間聚會就行了。還有一些教堂乾脆改建作其它用途。可在這些教堂附近,總有不少移民教會租用一個不大的空間,舉行非英語或雙語傳譯的崇拜聚會,其中很多亞裔大學生和留學生。

白人教會規模越來越小,哀嘆衰落,非白人的教會卻興旺起來。這反映出美國的人口變化,然而北美的白人教會卻留戀往日光景。在1900年,世界的基督徒人口有82%分佈在歐洲和北美,而到2005年,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基督徒占了世界基督徒總數的60%--歐洲和北美的基督徒只占了39%。

移民人口把他們的基督信仰帶進了美國,然而他們的基督徒領袖名字,卻在沒有按照比例出現在美國的神學院教授、福音派神學家、各種特會的講員名單中—他們總好像是外人。

第二樁觀察是關於神學院和教會狀況的錯誤評估。很多地方的福音教會都假定,信徒進了神學院就很可能會失落信心--無論那間神學院有多好,知識不會幫助靈性成長,而神學院所在的地區說不定還是個教會靈性死氣沉沉的地方,去到那些地方本身就很危險。

Rah教授用波士頓作例子,說明他看到的情況根本不同。麻州的波士頓被看作“後基督教”地區,然而那裡的教會一直在興旺發展,而且根據2000-2006年間的數據,是教會出席率增長最大的地區。那幾年間波士頓一共建立了98個新教會。

回顧波士頓的歷史,從1970年的200間教會發展到2000年的412間,所增加的幾乎都是少數族裔和移民社區的非英語或雙語教會,其中單單海地移民的教會就有50多間,哪裡有靈性死亡的跡象呢?

第三樁觀察是在教會的公共見證方面,Rah教授說波士頓有個黑人牧師的“10點聯盟”組織,有效遏制了波士頓地區的青少年暴力活動。另外,波士頓的海地教會幫助當地的療養院服務員爭取公平待遇,因為很多海地人做那方面工作。但是有一次,一群基督徒從德州來到波士頓,專門為這城禱告,可能是聽說波士頓的白人教會關於衰敗的報告吧?他們不瞭解波士頓其它族裔的教會。

縱看歷史,Rah教授說美國的福音運動比較準確地反映出西方的價值觀、文化、社會思潮--強調個人道德和責任,卻不是移民基督徒看待基督信仰的主要視角,宣講或應對物質消費主義的信息,顯然也不是大多數移民教會的側重點。

歷史上,神學家喜歡用“教會被擄”來形容教會受到某種外力的轄制:路德說羅馬天主教不明白恩典和信心的教義,被禮儀擄去啦,史鮑爾牧師說福音教會被(靠自己努力的)伯拉糾主義擄去啦等等。或許現在可以說,美國教會被西方文化擄去了,損害到福音傳播。

其實更準確地說,是白人文化,因為黑人教會的神學和運作不同,顯然沒有包括在“西方文化”中,也沒有傳開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