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趕上和幾個朋友一起旅遊,關於武漢冠狀肺炎的風聲已經很大了。我和先生回到家,立刻決定兩周不出門戶了--誰知道在機場和乘飛機時有沒有被感染到呢!
根據中國衛健委通報,截至1月31日24時,中國31個省和新疆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1791例,累計死亡259例,重症1795例;治癒出院243例。在過去一天內,共新增確診2102例;死亡46例,其中湖北45例。這是官方公佈的24小時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一天。
目前中國所有省份和地區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世界其他確診病例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泰國、日本、香港、新加坡、台灣、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澳門、俄羅斯、法國、美國、韓國、德國、阿聯酋、加拿大、英國、越南、意大利、印度、菲律賓、尼泊爾、柬埔寨、斯里蘭卡和芬蘭。其中泰國、台灣、德國、越南、日本、法國和美國的確診病例中涉及沒有去過中國的患者。
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美國衛生官員表示,川普政府正在實施臨時旅行限制令,禁止任何在過去14天內去過中國的外國人進入美國。--我們在機場都被問到是否在過去14天到過武漢!這條規定豁免了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和永久居民--他們可以回國。
任何在過去兩週內曾到訪湖北的美國公民都要被隔離14天,到訪過中國其他地區的美國公民則需要接受“主動入境檢查”,展開長達14天的監測和自我隔離。另據通報,美國政府將週三從武漢包機撤離的195名美國公民安置在加州一個軍事基地實施隔離,其中一人曾試圖逃離,被官員攔截。--我這次遇到幾位從中國別處來的人士,但他們來美國的時間很早、早已超過兩周。
怎樣預防呢?我覺得勤洗手可能比戴口罩管用。感冒了別往醫院跑,兩周不出門買菜購物、會客,只要觀察自己,情況不對頭就打電話通知醫生,兩周之後就安全了。大家不要慌,病毒只能借口水、飛沫傳播,只要不在近距離談話,看見旁邊的人打嚏噴,你不會被感染。戴上口罩可以防止自己傳染別人,未必能防感染。
即使感染了新的肺炎,死亡率也遠遠比不上以博拉、薩斯高。願你的身體免疫系統健壯,能夠勝過疾患。但為了他人的緣故,你一定要通知醫生、通知自己的朋友們、並自我隔離。
下面是雅虎經濟新聞「影響力」節目2月12日就新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訪談NIH總監Francis Colins博士。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Friday, January 31, 2020
Wednesday, January 29, 2020
全球「平均溫度」的測量準確嗎?
今年我決定學習環境科學,於是買到一本書,Climate Change in Practice,打算每章讀後寫一篇報告。如果我們教會有別人感興趣,我就和一組人分享,不然我也可以從電郵寄給可能有興趣的朋友。
本文是第一章讀後筆記,重點討論全球「平均溫度」這個概念。它是怎麼測量的?為甚麼很多人懷疑所得到的測量的準確度和分析結果?又是各種不同的陸地環境、又是海洋,測算的確很複雜。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地表溫度年年有起有伏,從1850年到1900年的50年間,平均線大致上持平,變化似乎不大,可從1900年開始到2015年,溫度趨勢顯然上升了,比工業化最初50年的平均溫度高了攝氏1度。但你若仔細觀察溫度是如何升高的,其中有好幾段暫時平穩、平均溫度沒有明顯升高的時期,比如1997年到2013年。這些時期的存在需要解釋,有人卻因此下結論說氣候其實不會無限變暖。
可是你判斷溫度變化,不能只看15年的紀錄,你無法因此說,看啊我們15年來暖房氣體照樣排放,算出來的各年平均溫度高高低低,卻沒有升高的趨勢。錯,到2014年和2015年,全球升溫顯然恢復常速,兩年之內連創新高溫。
有的科學家看了這15年的紀錄,覺得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2000年所推定的上升不符:IPCC預計會上升0.2攝氏度,其實只上升了0.1度;火山爆發、太陽黑子活動、測量過程受到碳排放干擾等等因素,是否讓估算不準確了?
但多數科學家認為那幾年氣候升溫暫停是受到了1997/98年一次強大的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幾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由西太平洋的高氣壓和東太平洋的低氣壓造成,它影響全球的氣溫和降雨。儘管厄爾尼諾現象從負面影響了全球,從2001到2010年,GMST平均線仍然保持了歷史最高紀錄。
令人懷疑全球「平均溫度」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那些測量點在全球分布並不均勻,有些海拔太高的地方、大氣層的外層、冰雪覆蓋的地方、海洋不同的深度,人無法前去放置測量儀器或取讀數據。1938年首次有人試圖建立全球的溫度記錄,Callendar將1880-1930年共150個觀察點的數據收集在一起,其中絕大部分數據是在北半球採集的。
現在的觀察點當然是增加了,研究人員從海洋裡、船上、飄移測量器採集數據,匯集到衛星觀察站,但仍然是北半球和溫帶地區的數據居多。圖中每個紅點代表一個氣象觀測站。
另外,地表氣溫數據的採讀會受到戰爭、內亂的影響,比如在也門的氣溫觀察站,有好幾年的數據是缺失了很多的。假如測量器的位置不好,或受到都市暖氣的影響,或測算方法不周全和改進,都會影響到地球「平均溫度」的測算。下表列出陸地氣象觀測站地點的理想位置標準,你看周圍是否有合適的地方?不是到處都行。
世界氣象組織(WMO)設定的氣象站地點的標準:
到2016年截止,這些氣象浮標已增加到3918個,收集到海水溫度、鹽度、潮流的實時數據。這些數據表明,表層700米的海水溫度上升幅度不如200米深海水溫的上升幅度大。
氣象科學家有個解釋的任務:海洋溫度是如何影響全球氣溫的呢?為甚麼熱氣都集中在那麼幾個海洋盆地?意見各種各樣。我們得到的主要功課是,上面的地表升溫圖過分簡單、技術上不夠嚴謹。最直接的氣溫觀測準確性可能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另外,地表溫度反映不出考慮山高水深複雜的立體溫度圖解。
所以,建立溫度數據圖表不容易,解釋溫度變化的現象也不容易,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和推測,理由各異。
本文是第一章讀後筆記,重點討論全球「平均溫度」這個概念。它是怎麼測量的?為甚麼很多人懷疑所得到的測量的準確度和分析結果?又是各種不同的陸地環境、又是海洋,測算的確很複雜。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地表溫度年年有起有伏,從1850年到1900年的50年間,平均線大致上持平,變化似乎不大,可從1900年開始到2015年,溫度趨勢顯然上升了,比工業化最初50年的平均溫度高了攝氏1度。但你若仔細觀察溫度是如何升高的,其中有好幾段暫時平穩、平均溫度沒有明顯升高的時期,比如1997年到2013年。這些時期的存在需要解釋,有人卻因此下結論說氣候其實不會無限變暖。
可是你判斷溫度變化,不能只看15年的紀錄,你無法因此說,看啊我們15年來暖房氣體照樣排放,算出來的各年平均溫度高高低低,卻沒有升高的趨勢。錯,到2014年和2015年,全球升溫顯然恢復常速,兩年之內連創新高溫。
有的科學家看了這15年的紀錄,覺得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2000年所推定的上升不符:IPCC預計會上升0.2攝氏度,其實只上升了0.1度;火山爆發、太陽黑子活動、測量過程受到碳排放干擾等等因素,是否讓估算不準確了?
但多數科學家認為那幾年氣候升溫暫停是受到了1997/98年一次強大的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幾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由西太平洋的高氣壓和東太平洋的低氣壓造成,它影響全球的氣溫和降雨。儘管厄爾尼諾現象從負面影響了全球,從2001到2010年,GMST平均線仍然保持了歷史最高紀錄。
令人懷疑全球「平均溫度」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那些測量點在全球分布並不均勻,有些海拔太高的地方、大氣層的外層、冰雪覆蓋的地方、海洋不同的深度,人無法前去放置測量儀器或取讀數據。1938年首次有人試圖建立全球的溫度記錄,Callendar將1880-1930年共150個觀察點的數據收集在一起,其中絕大部分數據是在北半球採集的。
現在的觀察點當然是增加了,研究人員從海洋裡、船上、飄移測量器採集數據,匯集到衛星觀察站,但仍然是北半球和溫帶地區的數據居多。圖中每個紅點代表一個氣象觀測站。
另外,地表氣溫數據的採讀會受到戰爭、內亂的影響,比如在也門的氣溫觀察站,有好幾年的數據是缺失了很多的。假如測量器的位置不好,或受到都市暖氣的影響,或測算方法不周全和改進,都會影響到地球「平均溫度」的測算。下表列出陸地氣象觀測站地點的理想位置標準,你看周圍是否有合適的地方?不是到處都行。
世界氣象組織(WMO)設定的氣象站地點的標準:
- 不在市中心,但有電源的地區。
- 在地方市政規劃中得到確認,防止日後在附近建設新的樓房或公路。
- 不在公路附近。
- 至少維持環境100年不變。
- 與周圍環境一致,4000-5000平方米範圍內無窪地、空地、山坡、突岩等。
- 不受地勢、海岸線、特別的風口、氣流或任何微氣候的影響。
- 不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包括受洪水河道、大暴風、電擊、塌陷、高水位的影響。
- 不靠近建築物、鐵路、牆、河邊、大型人工水利工程、或任何發熱的地方。
- 觀察站地面不可鋪設瀝青、水泥、石頭,倒該有青草、雜草等自然覆蓋物。
- 安裝在一個盒子之內的測量設備不會受建築物、樹等等陰影的影響。
- 離開任何障礙物的距離至少是其高度的2倍遠,最好是4倍以上。
- 要求地處視野寬廣,看見天空和周圍鄉村。
- 必須是寬敞平地、可有至少25米方圓。
- 技師、學生、有關人員能夠方便讀取數據。
- 周邊沒有體育活動。
- 周邊沒有農業或風景灌溉地區。
- 氣象測量站要乾淨整潔,沒有垃圾。
- 安全穩妥的地方,沒有盜賊等等破壞。
- 氣象測量站要有清晰的高空照片、地圖、或衛星形象等等資料。
到2016年截止,這些氣象浮標已增加到3918個,收集到海水溫度、鹽度、潮流的實時數據。這些數據表明,表層700米的海水溫度上升幅度不如200米深海水溫的上升幅度大。
氣象科學家有個解釋的任務:海洋溫度是如何影響全球氣溫的呢?為甚麼熱氣都集中在那麼幾個海洋盆地?意見各種各樣。我們得到的主要功課是,上面的地表升溫圖過分簡單、技術上不夠嚴謹。最直接的氣溫觀測準確性可能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另外,地表溫度反映不出考慮山高水深複雜的立體溫度圖解。
所以,建立溫度數據圖表不容易,解釋溫度變化的現象也不容易,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和推測,理由各異。
Thursday, January 23, 2020
婆婆得安息了
1985年我和先生辦理結婚的時候,不巧公公剛剛過世。那時全家很悲痛,婆婆跑去南昌哥哥家小住,她沒有心情操辦婚事。我當時正在辦理出國手續,先生可能是因為心情不好,當時我倆差一點吹掉。
後來我們還是決定在我出國之前結婚,然後從武漢去到南昌看望婆婆。那時我聽不太懂南昌話,可是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還一起玩麻將,婆婆一定感受到家人安慰。我們一起合影的時候,婆婆說她最喜歡我這個媳婦,我才不信。我感覺給家裡添麻煩了。
1990年我已經完成學業找到工作,先生在維多利亞大學拿到一筆獎學金要讀博士,我們決定把婆婆接來同住,希望她出國能開心一些。不過我高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婆婆一來我和先生的關係就有些緊張。
他在母親面前對我說話聲音就要大一些,所以我對婆婆不滿起來。其實後來回想起來,那不是婆婆的錯。而且我後來還意識到,每次我和先生關係緊張的時候,婆婆從來不插嘴說三道四,表示偏向兒子之類的,這使我相當感恩。
我們同住7、8年,與婆婆時不時要起誤會摩擦。我生完孩子到處跑,還照常洗澡等等,不聽她的月子忠告。婆婆燒菜比較鹹,我多次試圖說服她少放鹽,她有幾次好像乾脆沒放鹽,因為她告訴我她吃不出來不放鹽和少放鹽的區別。我後來明白了,我燒的菜她一定都覺得沒有味道,不過她不再說了--真抱歉,她老人家忍讓我多年,後來燒菜的確沒那麼鹹了。
我常常為婆媳關係禱告。她不高興的時候並不和我吵,但臉色不好看。有時禱告好幾個月之後,婆婆才告訴我她為甚麼不高興,我才有機會解釋,多數時候是我的東北話有的字眼她覺得沒禮貌。
我老二兩歲時我開始回到職場,我上班時婆婆留在家裡帶兩個小孩。我決定拿錢給她作為報酬,因為如果把孩子託付給別人帶本來也是要付錢的,為甚麼自己的婆婆辛辛苦苦就該是白白的?沒想到婆婆很不高興,說我把她當作外人。我要和她解釋,說付的托兒費可以在年終報稅時拿回來,等於加拿大政府拿錢給她,她這才安下心來。但我完全領受了婆婆願意白白為子女做家事的心意。
婆婆有時願意和我到教會去看看。我告訴她信主的好處—主要是有平安和滿足,有時勸她也信。她搖搖頭說,我們家的人都不信那個。她告訴我她的母親信佛吃齋一輩子,命很苦。我說信基督不同,有特別的福。
她有一次對我說,你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看出你為人很好。我不知她是不是在說我對別人好,對她不夠好?不過我不問,那一陣子我們關係還不錯。
我們搬到美國時,婆婆不喜歡這裡的氣候,決定搬去溫哥華女兒家裏住。離開的時候,我對她說,媽妳這些年在我這裡幫了我不少忙。她說,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原來老人家這麼容易知足,我早該多說幾句這樣的話!
後來婆婆來美國幾次,每次都和我們住一段。孩子漸漸長大,白天上學,婆婆一定要主動幫忙做飯。我和婆婆關係最好的時候是她最後一次來美國的時候,大約在2011年。我的兩個孩子都上大學去了,我改行作文字翻譯,工作時間靈活,可以天天陪伴婆婆在家附近走路,教她說幾句英文。
那時婆婆已經將近90高齡,但腿腳還很好,但有一次迷失了方向,兩個多小時後才打聽自家街路的名字找回來,讓我吃一驚,為她慶幸不已。和鄰居或路人打交道,她那幾句英文派了好幾次用場呢,包括有一次到鄰居家打電話給我,我真為她驕傲。
我們一起走路的時候就聊天,我抱怨先生的不是,她就同意我,說兒子好傻呀。我多次告訴她,遇到甚麼事不順心就試試禱告,凡事別著急,她也多次答應了。我記得她誇獎第三個兒媳,說她願意照顧養老,以後要回到中國和他們同住。我說好啊,你有加拿大政府每月發的養老金,走到哪裡就把福氣帶到哪裡,可以報答那照顧你的人。她喜歡這話。
我和婆婆一起數算福氣,又勸她多寫字,特別是把心裏話寫下來。但我想她回到加拿大恐怕忘了我說的話,有一段時間甚至不知為甚麼很生我的氣,我女兒也勸不來。還好她2015年來參加我大女兒婚禮時,好像已經不太生氣了。在她最後的日子裡,女兒說她所記得的是:她很有福分,是上帝賜給的。
我最近一次與婆婆通視頻時是她去世前的幾天,謝謝我大女兒,提示我打視頻。那時她說話都已經不能大聲,但還特意很用力、聲音非常清楚地對我說,你們很有福!真是感謝她老人家的祝福,婆婆顯然得到了上帝的祝福,她的一生辛勤做工,帶來很多果效。我為她讚美感謝主!現在她已得到安息,希望她的兒孫都起來稱她為有福。
中國人喜歡把人的離世說成永別,我們基督徒不認為這是永別,乃是將來還要相會的。不光信徒將來要在天上相會,所有人的愛心都要被上帝記念,大多數的人際關係都會得到修補和饒恕,因為上帝顧念我們的有限和卑微。認識祂、心裡依靠祂走正直道路的人有福了,婆婆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被上帝眷顧的人。我相信她現在已經和公公團聚了--聖經上沒有說這些事,但我相信上帝的仁慈,遠遠超過我們對祂的認識。
禱告:慈愛的天父上帝,鑒查人心、賞賜良善、恩待困苦人的主,我們來到你面前,感謝你在婆婆身上浩大的恩典。她的一生雖然有艱難困苦的日子,你卻四圍環繞,保佑了她和她所操心的每個孩子,逐一滿足了她的每個心願。你使她延年長壽、福杯滿溢。雖然有疾患、你仍然使她壽終正寢,坐在床上安然離去,何等的安慰!我們為此感謝讚美你。求你恩待婆婆的每一個兒孫和親屬,親自安慰,給他們信心。我們的人生雖然可能是苦短,你的恩典慈愛卻超過我們的能力,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行在我們身上,如同行在天上。阿門!
後來我們還是決定在我出國之前結婚,然後從武漢去到南昌看望婆婆。那時我聽不太懂南昌話,可是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還一起玩麻將,婆婆一定感受到家人安慰。我們一起合影的時候,婆婆說她最喜歡我這個媳婦,我才不信。我感覺給家裡添麻煩了。
1990年我已經完成學業找到工作,先生在維多利亞大學拿到一筆獎學金要讀博士,我們決定把婆婆接來同住,希望她出國能開心一些。不過我高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婆婆一來我和先生的關係就有些緊張。
他在母親面前對我說話聲音就要大一些,所以我對婆婆不滿起來。其實後來回想起來,那不是婆婆的錯。而且我後來還意識到,每次我和先生關係緊張的時候,婆婆從來不插嘴說三道四,表示偏向兒子之類的,這使我相當感恩。
我們同住7、8年,與婆婆時不時要起誤會摩擦。我生完孩子到處跑,還照常洗澡等等,不聽她的月子忠告。婆婆燒菜比較鹹,我多次試圖說服她少放鹽,她有幾次好像乾脆沒放鹽,因為她告訴我她吃不出來不放鹽和少放鹽的區別。我後來明白了,我燒的菜她一定都覺得沒有味道,不過她不再說了--真抱歉,她老人家忍讓我多年,後來燒菜的確沒那麼鹹了。
我常常為婆媳關係禱告。她不高興的時候並不和我吵,但臉色不好看。有時禱告好幾個月之後,婆婆才告訴我她為甚麼不高興,我才有機會解釋,多數時候是我的東北話有的字眼她覺得沒禮貌。
我老二兩歲時我開始回到職場,我上班時婆婆留在家裡帶兩個小孩。我決定拿錢給她作為報酬,因為如果把孩子託付給別人帶本來也是要付錢的,為甚麼自己的婆婆辛辛苦苦就該是白白的?沒想到婆婆很不高興,說我把她當作外人。我要和她解釋,說付的托兒費可以在年終報稅時拿回來,等於加拿大政府拿錢給她,她這才安下心來。但我完全領受了婆婆願意白白為子女做家事的心意。
婆婆有時願意和我到教會去看看。我告訴她信主的好處—主要是有平安和滿足,有時勸她也信。她搖搖頭說,我們家的人都不信那個。她告訴我她的母親信佛吃齋一輩子,命很苦。我說信基督不同,有特別的福。
她有一次對我說,你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看出你為人很好。我不知她是不是在說我對別人好,對她不夠好?不過我不問,那一陣子我們關係還不錯。
我們搬到美國時,婆婆不喜歡這裡的氣候,決定搬去溫哥華女兒家裏住。離開的時候,我對她說,媽妳這些年在我這裡幫了我不少忙。她說,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原來老人家這麼容易知足,我早該多說幾句這樣的話!
後來婆婆來美國幾次,每次都和我們住一段。孩子漸漸長大,白天上學,婆婆一定要主動幫忙做飯。我和婆婆關係最好的時候是她最後一次來美國的時候,大約在2011年。我的兩個孩子都上大學去了,我改行作文字翻譯,工作時間靈活,可以天天陪伴婆婆在家附近走路,教她說幾句英文。
那時婆婆已經將近90高齡,但腿腳還很好,但有一次迷失了方向,兩個多小時後才打聽自家街路的名字找回來,讓我吃一驚,為她慶幸不已。和鄰居或路人打交道,她那幾句英文派了好幾次用場呢,包括有一次到鄰居家打電話給我,我真為她驕傲。
我們一起走路的時候就聊天,我抱怨先生的不是,她就同意我,說兒子好傻呀。我多次告訴她,遇到甚麼事不順心就試試禱告,凡事別著急,她也多次答應了。我記得她誇獎第三個兒媳,說她願意照顧養老,以後要回到中國和他們同住。我說好啊,你有加拿大政府每月發的養老金,走到哪裡就把福氣帶到哪裡,可以報答那照顧你的人。她喜歡這話。
我和婆婆一起數算福氣,又勸她多寫字,特別是把心裏話寫下來。但我想她回到加拿大恐怕忘了我說的話,有一段時間甚至不知為甚麼很生我的氣,我女兒也勸不來。還好她2015年來參加我大女兒婚禮時,好像已經不太生氣了。在她最後的日子裡,女兒說她所記得的是:她很有福分,是上帝賜給的。
我最近一次與婆婆通視頻時是她去世前的幾天,謝謝我大女兒,提示我打視頻。那時她說話都已經不能大聲,但還特意很用力、聲音非常清楚地對我說,你們很有福!真是感謝她老人家的祝福,婆婆顯然得到了上帝的祝福,她的一生辛勤做工,帶來很多果效。我為她讚美感謝主!現在她已得到安息,希望她的兒孫都起來稱她為有福。
中國人喜歡把人的離世說成永別,我們基督徒不認為這是永別,乃是將來還要相會的。不光信徒將來要在天上相會,所有人的愛心都要被上帝記念,大多數的人際關係都會得到修補和饒恕,因為上帝顧念我們的有限和卑微。認識祂、心裡依靠祂走正直道路的人有福了,婆婆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被上帝眷顧的人。我相信她現在已經和公公團聚了--聖經上沒有說這些事,但我相信上帝的仁慈,遠遠超過我們對祂的認識。
禱告:慈愛的天父上帝,鑒查人心、賞賜良善、恩待困苦人的主,我們來到你面前,感謝你在婆婆身上浩大的恩典。她的一生雖然有艱難困苦的日子,你卻四圍環繞,保佑了她和她所操心的每個孩子,逐一滿足了她的每個心願。你使她延年長壽、福杯滿溢。雖然有疾患、你仍然使她壽終正寢,坐在床上安然離去,何等的安慰!我們為此感謝讚美你。求你恩待婆婆的每一個兒孫和親屬,親自安慰,給他們信心。我們的人生雖然可能是苦短,你的恩典慈愛卻超過我們的能力,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行在我們身上,如同行在天上。阿門!
Tuesday, January 21, 2020
人類犯罪糟蹋環境
墨西哥城的空气几乎每天都很糟,雾霾好像从四面八方进城。有很多新工厂白天黑夜冒黑烟,上班交通阻塞嚴重,車尾吐出藍色的陰霾。有時候你能看到婦女兒童乘坐敞篷汽車後面,汽車排出的廢氣煙塵迎面撲鼻。
這城一共兩千萬人口,大多使用丙烷氣罐取暖燒飯,不少丙烷罐甚至漏氣。人們早晨上班要戴口罩,免得空氣嗆人。現在家用車輛每周有一天不可開去上班。
更糟糕的是,市政府過量利用地下水,而市內有1400萬人口缺乏自來水。水管到處漏,下水道破舊不堪,以至於整個城市每年下沉,墨西哥城恐怕未來不卜。人啊人,神給的資源,管理不善。
人尋求了解神的奧秘,舊約聖經描寫很多。迦南人、埃及人、巴比倫人,他們的神觀都曾影響希伯來人。聖經作者利用古時各種文學體裁,常常加上創意,把詩詞、頌歌、故事、禱告、歷史、法律,變成獨特的希伯來人信仰和智慧,並成為基督徒思想的基礎。本章是從舊約聖經得出的基督教「人論」。
希伯來人的「人觀」似乎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從日常生活體驗,知道人既能行善、又能作惡,既是神的尊貴形象、又卑微像「蟲」,既能與星宿一同讚美神,又會可悲地背棄神的聖約。他應該治理一切,然而他不知未來、籌畫自己的道路時需要依靠神。
聖經記了無數人犯罪悖逆的故事,同時也描寫愛情,比如米甲愛大衛,或雅歌所唱的愛情。這些人性現象對環境有甚麼影響呢?首先既然是神的形象,本當效法神,眷顧愛惜治理一切受造物,維護萬有的生態。
人研究學習、發展科學和各種治理的工具,可惜人因自私和罪惡,使得自己的生活環境只有利用和破壞,越來越糟糕混亂。在過去的兩百年內,我們的工業發展大大損害了環境,我們所創造出來的科學工具測量到水、空氣、土壤的成分污染,現已嚴重影響到大氣層和海洋生態。上帝賜給我們共享的天地資源極不公平地被某些貪得無厭者佔有,而不少人掙扎生存。
天地之間的萬有都屬於創造的主耶和華,而且祂在自己的選民中間安營,他們走正直的道路就是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他們觀看星宿、大水、草場、穀物,甚至看見母親撫育她吃奶的嬰孩,都會默想神的作為而讚美祂,大自然教導他們神的智慧。人遭難呼求神就在這些環境裡,神拯救祂的百姓,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給他們新的機會、新的心。
我們既有管家治理的職分,顯然應該珍惜和照顧好神給我們使用經管的大地和萬有生態,讓子孫後代都能享受神的恩福。希伯來人和世上許多族裔一樣,相信土地是神給我們用的,不可以私自買賣,不可以污穢糟蹋。我們現在對海洋、土壤、空氣的隨意污染顯然得罪創造的主,必須悔改,教導兒女愛護環境,搶救我們所住的地球,以及救我們自己。
關於神是創造萬有的主,舊約反覆強調。我們是祂的兒女,祂好像慈母養育我們。神又是顧念窮乏人的神,垂聽他們的呼求。但是我們糟蹋環境,現在似乎已經無法挽回,真是痛心。然而我們的盼望是希望人們醒悟過來、立即行動起來悔改。
本文接續前文《生態環保神學》。
這城一共兩千萬人口,大多使用丙烷氣罐取暖燒飯,不少丙烷罐甚至漏氣。人們早晨上班要戴口罩,免得空氣嗆人。現在家用車輛每周有一天不可開去上班。
更糟糕的是,市政府過量利用地下水,而市內有1400萬人口缺乏自來水。水管到處漏,下水道破舊不堪,以至於整個城市每年下沉,墨西哥城恐怕未來不卜。人啊人,神給的資源,管理不善。
人尋求了解神的奧秘,舊約聖經描寫很多。迦南人、埃及人、巴比倫人,他們的神觀都曾影響希伯來人。聖經作者利用古時各種文學體裁,常常加上創意,把詩詞、頌歌、故事、禱告、歷史、法律,變成獨特的希伯來人信仰和智慧,並成為基督徒思想的基礎。本章是從舊約聖經得出的基督教「人論」。
希伯來人的「人觀」似乎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從日常生活體驗,知道人既能行善、又能作惡,既是神的尊貴形象、又卑微像「蟲」,既能與星宿一同讚美神,又會可悲地背棄神的聖約。他應該治理一切,然而他不知未來、籌畫自己的道路時需要依靠神。
聖經記了無數人犯罪悖逆的故事,同時也描寫愛情,比如米甲愛大衛,或雅歌所唱的愛情。這些人性現象對環境有甚麼影響呢?首先既然是神的形象,本當效法神,眷顧愛惜治理一切受造物,維護萬有的生態。
人研究學習、發展科學和各種治理的工具,可惜人因自私和罪惡,使得自己的生活環境只有利用和破壞,越來越糟糕混亂。在過去的兩百年內,我們的工業發展大大損害了環境,我們所創造出來的科學工具測量到水、空氣、土壤的成分污染,現已嚴重影響到大氣層和海洋生態。上帝賜給我們共享的天地資源極不公平地被某些貪得無厭者佔有,而不少人掙扎生存。
天地之間的萬有都屬於創造的主耶和華,而且祂在自己的選民中間安營,他們走正直的道路就是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他們觀看星宿、大水、草場、穀物,甚至看見母親撫育她吃奶的嬰孩,都會默想神的作為而讚美祂,大自然教導他們神的智慧。人遭難呼求神就在這些環境裡,神拯救祂的百姓,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給他們新的機會、新的心。
我們既有管家治理的職分,顯然應該珍惜和照顧好神給我們使用經管的大地和萬有生態,讓子孫後代都能享受神的恩福。希伯來人和世上許多族裔一樣,相信土地是神給我們用的,不可以私自買賣,不可以污穢糟蹋。我們現在對海洋、土壤、空氣的隨意污染顯然得罪創造的主,必須悔改,教導兒女愛護環境,搶救我們所住的地球,以及救我們自己。
關於神是創造萬有的主,舊約反覆強調。我們是祂的兒女,祂好像慈母養育我們。神又是顧念窮乏人的神,垂聽他們的呼求。但是我們糟蹋環境,現在似乎已經無法挽回,真是痛心。然而我們的盼望是希望人們醒悟過來、立即行動起來悔改。
本文接續前文《生態環保神學》。
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建構生態環保的神學?
中國長江上游地區有個著名的三峽地區,中國政府在那建造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峽大壩,據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從籌建時專家們就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是政治掛帥,工程建成了,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古今很多中國詩人寫三峽的詩,無不感嘆。有一位現代詩人說:若問我為何住此青山,我微笑不語,我心安寧。現在政府決定淹沒這整個區,他們要造一座壩,為此要毀掉13座城、140個鎮、1352個村莊。但我家祖祖輩輩住在這裡,不知道別的地方。看我們的家園、寶塔、甚至祖墳和林子,被長江渾水淹沒,多難過!我們100萬人必須遷移,不知到何處安家。抱怨者很快不能再抱怨,無數一流科學家反對,說破壞環境,有人為此坐牢,我心不安寧。
基督教沒有一個大公的環境神學,它正在建構中,需要根據聖經源頭來建立。有位天主教的神學教授Brennan Hill試圖建構環境神學,本篇筆記取自他的著作Christian Faith and the Environment第1章,你我可以作為參考。
我們現在有最好的經文考證學,幫助我們了解作者原意而解經,適當應用在生態問題上。同時,我們可以誠實評估,聖經觀點對環境是否不夠保護?甚至有損生態維持?
這種新的神學方法允許人向超越的神敞開,卻無需「以人為中心」。承認神的恩典是存在和可見的,致力於敞開心懷參與神在世界上的作為,環境神學希望能夠讓人從受造物意識到神的美善、尊貴、和祂的神聖,激勵人對神的創造更加在意和用心。
最重要的是,環境神學將人的生命與神所造的其它生物,甚至於大地本身聯結起來。它所抱持的信念是,創造的主將自己延伸到萬物,叫人到處可以體驗祂。環境神學鼓勵信徒把自己看為所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大於這世界。它挑戰信徒,特別是西方基督徒,那一直以人為世界主宰的思想。
環境危機要求我們有這樣的一套神學,來轉變我們的心思意念,看重一切受造物的價值和完整生態,激勵人去尊重和維護它。這套神學必定要求公正對待所有人,以及公平分配和使用大地資源。
環境神學堅決主張為貧窮和受壓迫的人謀利益。它深深關注濫用資源的問題和利益被剝奪的問題,致力於人人得到解放。這是一套為一切生命來抗爭的神學,為普世都有權享用乾淨空氣和水而鬥爭。它倡導一個健康合適居住的地球,一個安全不受破壞的世界。
這一新興的神學將基督徒信仰和道德價值觀與環境問題聯繫起來。它要把信仰傳統和生態聯結在一起,在現代環境問題的亮光下,提出合理的基督教義和道德傳統的新解釋。同時,這一神學認真尋求關於生態的準確科學數據,並認識到有個世界教會,對不同的教會宗派和其它宗教信仰與價值觀持開放態度。
環境神學是有包容性的神學,聆聽不同性別、種族、民族的聲音,重視國家利益。它能夠聆聽大地,甚至聆聽宇宙,來尋求關於周圍環境的指引。
古今很多中國詩人寫三峽的詩,無不感嘆。有一位現代詩人說:若問我為何住此青山,我微笑不語,我心安寧。現在政府決定淹沒這整個區,他們要造一座壩,為此要毀掉13座城、140個鎮、1352個村莊。但我家祖祖輩輩住在這裡,不知道別的地方。看我們的家園、寶塔、甚至祖墳和林子,被長江渾水淹沒,多難過!我們100萬人必須遷移,不知到何處安家。抱怨者很快不能再抱怨,無數一流科學家反對,說破壞環境,有人為此坐牢,我心不安寧。
基督教沒有一個大公的環境神學,它正在建構中,需要根據聖經源頭來建立。有位天主教的神學教授Brennan Hill試圖建構環境神學,本篇筆記取自他的著作Christian Faith and the Environment第1章,你我可以作為參考。
我們現在有最好的經文考證學,幫助我們了解作者原意而解經,適當應用在生態問題上。同時,我們可以誠實評估,聖經觀點對環境是否不夠保護?甚至有損生態維持?
這種新的神學方法允許人向超越的神敞開,卻無需「以人為中心」。承認神的恩典是存在和可見的,致力於敞開心懷參與神在世界上的作為,環境神學希望能夠讓人從受造物意識到神的美善、尊貴、和祂的神聖,激勵人對神的創造更加在意和用心。
最重要的是,環境神學將人的生命與神所造的其它生物,甚至於大地本身聯結起來。它所抱持的信念是,創造的主將自己延伸到萬物,叫人到處可以體驗祂。環境神學鼓勵信徒把自己看為所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大於這世界。它挑戰信徒,特別是西方基督徒,那一直以人為世界主宰的思想。
環境危機要求我們有這樣的一套神學,來轉變我們的心思意念,看重一切受造物的價值和完整生態,激勵人去尊重和維護它。這套神學必定要求公正對待所有人,以及公平分配和使用大地資源。
環境神學堅決主張為貧窮和受壓迫的人謀利益。它深深關注濫用資源的問題和利益被剝奪的問題,致力於人人得到解放。這是一套為一切生命來抗爭的神學,為普世都有權享用乾淨空氣和水而鬥爭。它倡導一個健康合適居住的地球,一個安全不受破壞的世界。
這一新興的神學將基督徒信仰和道德價值觀與環境問題聯繫起來。它要把信仰傳統和生態聯結在一起,在現代環境問題的亮光下,提出合理的基督教義和道德傳統的新解釋。同時,這一神學認真尋求關於生態的準確科學數據,並認識到有個世界教會,對不同的教會宗派和其它宗教信仰與價值觀持開放態度。
環境神學是有包容性的神學,聆聽不同性別、種族、民族的聲音,重視國家利益。它能夠聆聽大地,甚至聆聽宇宙,來尋求關於周圍環境的指引。
Wednesday, January 15, 2020
新約作者引用舊約
這學期重溫一門課《新約中的舊約》,討論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經文的問題。為甚麼呢?每當我們讀到「經上說」,或「這就應驗了經上的話」,若真去翻看所引用的舊約經文,常常是不明白的。
比如馬太2章說約瑟把全家帶到拿撒勒住在那裡,是應驗了某個先知的話,救主「將稱為拿撒勒人」。可是舊約中並沒有一個地方叫作「拿撒勒」,也沒有宣告過任何人將要稱為拿撒勒人,連次經和偽經中都找不到這樣的話。(或許「拿撒勒人」接近「拿細耳人」諧音,馬太要形容耶穌受聖靈感動而行。)
如何瞭解新約作者的用意呢?舊約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新約作者所說的話是甚麼關係?林教授介紹我們閱讀《Three Views on the NT Use of OT》這本書,書中提出圍繞這一核心問題的五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我記在這裡。
第一個問題,所引的舊約經文是否有個更圓滿的、超過字面的意思?甚至是當時作者也沒有領悟到的意思?如果神是至高的經文啟示者,祂難道不能夠在字裡行間隱藏更多的意思?
第二個問題,怎樣理解「預表」為好?和「更圓滿的意思」差不多,所謂舊約所預表的事物,其實就是舊約作者未必知道或想要表達、但新約作者得了啟示。
第三個問題,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經文時,他們考慮經文的語境嗎?有三種不同的觀點:考慮了,斷章取義不考慮,或把舊約作者的寫作意圖與神的寫作意圖區分開—與第二個問題相關。
第四個問題,新約作者是否運用了當時猶太人時髦的解經方法?昆蘭古卷、猶太史官、或後來的拉比著作中似乎有很多類似的解經方法--無論是「字面法」、猶太拉比的「米大示」解經法、「別沙」直接應用法、或寓意法--有些合理,有些卻很像是憑空發揮的應用。
第五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仿效第二聖殿時期新約作者的方式詮釋舊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從舊約經文推衍出新的意思?有的學者認為他們的解經沒問題,我們可以仿效他們,而有的認為新約作者有著獨特的權柄和歷史角色可以那樣解經,而我們不可。
第五個問題的折衷的立場是:無論何時代都要根據人們對某種解經方法的接納程度來採用—彼時可以的解經方法,現時不被接受就不要採用。神在各時代用不同的方式給人啟示,是人所能夠明白的。
對上述五個問題,學者們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彼此辯論,但他們都同意新約作者有幾個前設:
經上的話在耶穌身上成就了。
救恩成就的日子已經臨到。>
「一人代表眾人」法可解釋舊約預表。
以色列的歷史模式可解釋對應的新約事件。
舊約經文已開始實現,然而尚未完全實現。
關於新約引用舊約,總的說來可以把新約和舊約的關係簡單歸納如下三種觀點。每種觀點都要圍繞上述五方面的考慮來檢討:
Walter Kaiser相信,新約和舊約經文具有同樣的意思、並有一致的指涉對象。也就是說,新約作者具備權威,引用舊約經文時正確表達了作者原意,因舊約經文超越時空。
Darrel Bock相信,新約和舊約經文具有同樣的意思、但處境不同、指涉對象不同。換句話說,新約作者按照神的啟示,合理、正確、多面地應用了舊約,是舊約作者未必領悟到的。
Peter Enns相信,新約作者領會到舊約經文更圓滿的含意—耶穌是舊約故事的總結/目標,他們看明並寫下心意與舊約作者一致的話。
神在基督耶穌裡啟示人來更認識祂,我們要學習如何應用神的話語來跟隨耶穌王。
比如馬太2章說約瑟把全家帶到拿撒勒住在那裡,是應驗了某個先知的話,救主「將稱為拿撒勒人」。可是舊約中並沒有一個地方叫作「拿撒勒」,也沒有宣告過任何人將要稱為拿撒勒人,連次經和偽經中都找不到這樣的話。(或許「拿撒勒人」接近「拿細耳人」諧音,馬太要形容耶穌受聖靈感動而行。)
如何瞭解新約作者的用意呢?舊約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新約作者所說的話是甚麼關係?林教授介紹我們閱讀《Three Views on the NT Use of OT》這本書,書中提出圍繞這一核心問題的五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我記在這裡。
第一個問題,所引的舊約經文是否有個更圓滿的、超過字面的意思?甚至是當時作者也沒有領悟到的意思?如果神是至高的經文啟示者,祂難道不能夠在字裡行間隱藏更多的意思?
第二個問題,怎樣理解「預表」為好?和「更圓滿的意思」差不多,所謂舊約所預表的事物,其實就是舊約作者未必知道或想要表達、但新約作者得了啟示。
第三個問題,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經文時,他們考慮經文的語境嗎?有三種不同的觀點:考慮了,斷章取義不考慮,或把舊約作者的寫作意圖與神的寫作意圖區分開—與第二個問題相關。
第四個問題,新約作者是否運用了當時猶太人時髦的解經方法?昆蘭古卷、猶太史官、或後來的拉比著作中似乎有很多類似的解經方法--無論是「字面法」、猶太拉比的「米大示」解經法、「別沙」直接應用法、或寓意法--有些合理,有些卻很像是憑空發揮的應用。
第五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仿效第二聖殿時期新約作者的方式詮釋舊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從舊約經文推衍出新的意思?有的學者認為他們的解經沒問題,我們可以仿效他們,而有的認為新約作者有著獨特的權柄和歷史角色可以那樣解經,而我們不可。
第五個問題的折衷的立場是:無論何時代都要根據人們對某種解經方法的接納程度來採用—彼時可以的解經方法,現時不被接受就不要採用。神在各時代用不同的方式給人啟示,是人所能夠明白的。
對上述五個問題,學者們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彼此辯論,但他們都同意新約作者有幾個前設:
Walter Kaiser相信,新約和舊約經文具有同樣的意思、並有一致的指涉對象。也就是說,新約作者具備權威,引用舊約經文時正確表達了作者原意,因舊約經文超越時空。
Darrel Bock相信,新約和舊約經文具有同樣的意思、但處境不同、指涉對象不同。換句話說,新約作者按照神的啟示,合理、正確、多面地應用了舊約,是舊約作者未必領悟到的。
Peter Enns相信,新約作者領會到舊約經文更圓滿的含意—耶穌是舊約故事的總結/目標,他們看明並寫下心意與舊約作者一致的話。
神在基督耶穌裡啟示人來更認識祂,我們要學習如何應用神的話語來跟隨耶穌王。
Sunday, January 12, 2020
政教分離與教會免稅
最近一期《今日基督教》雜誌的封面有個醒目標題,談論教會免稅的政治問題。我想起基督徒總是把奉獻給教會得到稅務利益當作理所當然,於是仔細看了歷史學博士Paul Matzko所寫的這篇分析報告,把要點記在這裡。你可以點擊此文鏈接閱讀他的報告。
照說基督徒禱告、敬拜、作善工,應該在社區內很受歡迎。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參加青少年團契,小孩子來參加暑期聖經學校,多建立幾個新教會不是對社區很好嗎?
可是從市政管理角度看,教會不納稅是個問題。城市需要花錢雇用警察隊伍、防火、辦學,這些都屬於需要花錢的公益事業。家家戶戶住在城市裡都要繳稅,為甚麼教會不作任何貢獻?
教會享受地方政府機構所受的一切保護和利益,大概是增加了市政負擔的。市政府靠稅收運作,於是缺錢時自然不歡迎建立新的教會,他們喜歡用區劃法律條文(zoning laws)作藉口來攔阻新教會的蓋造。
很少的案例是政府人員因為反對教會的教導而阻撓開設新教會,據說大多是因為教會的免稅特權而不歡迎。當然,教會有聯邦法律作後盾,這些法律保護宗教自由,而且教會與其他公益組織一樣,不必繳稅。
Matzko博士把這種教會不受社區歡迎的情形描述為「代價」,是免稅特權所帶來的。耶穌要我們計算跟隨主的代價,為甚麼現在要算?因為民主黨總統初選有人被問到這件事。
「如果教會反對同性婚姻,他們是否應該放棄免稅特權?」保守的基督徒主張同性戀者必須和異性結婚,要麼不結婚。另外,任何人不得宣告自己跨性,大人小孩無論外表舉止和內心如何與異性相似,一概不承認他們跨性。這就違反了LGBT人士的人權,有人主張撤去堅持這些教導的教會免稅特權。
縱看歷史,美國教會的免稅特權是從18世紀開始的,承襲了歐洲的國教傳統—國家所認可與支持的宗派不必付稅,而且靠公眾納稅來支持。伴隨著這樣的建制特權,是政府對教會有一定的控制,而且影響了教會的生命力。
於是有人起來主張政教分離,大概是因為那時是天主教會得到免稅特權吧。後來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使新教人數大大增長,成為政府認可的宗派,教會在稅務上也得到了優惠的待遇,成為宗教上的建制派。
教會免稅不是沒有人反對過,只是不成功。今天很多基督徒認為免稅是當然的,失去免稅地位會是個損失,誰主張教會納稅都是邪惡,都要與之作鬥爭。他們憂慮教會不免稅的情形。
美國稅務局(IRS)的法律,從1970年代起,就認定任何機構如果搞種族歧視,就要失去免稅的優惠地位,這恐怕是基督徒倫理所接受的政策。但遇到具體利害關係的問題,基督徒似乎很容易站錯立場。
1983年,有一所基督教大學為維護種族隔離政策,免稅地位受到稅務局挑戰,他們為這件事打官司。當時他們不接受黑人學生入學,除非這些黑人已經結婚,理由是要杜絕異族學生之間的戀愛結婚機會。校方本著憲法所保障的言論和信仰自由,相信聖經杜絕異族通婚。
關於異族不通婚的解經和應用是另外話題,長話短說,學校沒有打贏那場官司。法庭說,結束種族隔離是政府的首要利益,可以違反宗教自由。從這時起,基督徒維護某些「信仰」,就要冒失去免稅特權的危險。
在我看這是很糟糕的見證,基督徒本來不應該站在歷史的反面,維護不平等制度,倒應該積極起來為受壓迫的族群爭利益才對。你能想到美國教會因基督的緣故起來為別人爭取平等權利的例子嗎?很難。
恰恰相反,為了維持免稅特權,基督教政治右翼發起草根運動,把學校堅持種族隔離說成是「信仰自由」--我們不能因為堅持信仰自由而失去免稅特權!
歷史學家一直在辯論怎麼看待這件事。美國的右翼政治組織Moral Majority就是保守派基督徒為此建立起來的,他們感到被要求進步的文化思想孤立起來了,希望藉著大力宣傳,讓更多的人與他們認同,成為主流思想,而不至於--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好像逆流中的孤島」。
失去信仰自由對基督徒是不得了的事,無數的基督徒被煽動起來了,沒有人考慮如此艱苦捍衛垂死的白人至上主義秩序,是否會導致失去上帝的祝福? 2008年,那所最初打官司的基督教大學終於為當年的種族主義政策道歉了,其他搞種族隔離的教會和學校可沒有這麼好。誇張地宣布失去了信仰自由,別人沒有聽見反對的聲音。信徒們忘了,當年南方設法搞種族隔離的Jim Crow法律,用的就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口號。
所以,那些堅持不承認LGBT人士應該得到婚姻法保護的基督徒要注意了,你的信仰自由和別人的生活自由有衝突,你該怎麼辦?別忘了別人納稅,而你的信仰享受免稅哦--你的信仰為社區別人帶來益處嗎?
照說基督徒禱告、敬拜、作善工,應該在社區內很受歡迎。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參加青少年團契,小孩子來參加暑期聖經學校,多建立幾個新教會不是對社區很好嗎?
可是從市政管理角度看,教會不納稅是個問題。城市需要花錢雇用警察隊伍、防火、辦學,這些都屬於需要花錢的公益事業。家家戶戶住在城市裡都要繳稅,為甚麼教會不作任何貢獻?
教會享受地方政府機構所受的一切保護和利益,大概是增加了市政負擔的。市政府靠稅收運作,於是缺錢時自然不歡迎建立新的教會,他們喜歡用區劃法律條文(zoning laws)作藉口來攔阻新教會的蓋造。
很少的案例是政府人員因為反對教會的教導而阻撓開設新教會,據說大多是因為教會的免稅特權而不歡迎。當然,教會有聯邦法律作後盾,這些法律保護宗教自由,而且教會與其他公益組織一樣,不必繳稅。
Matzko博士把這種教會不受社區歡迎的情形描述為「代價」,是免稅特權所帶來的。耶穌要我們計算跟隨主的代價,為甚麼現在要算?因為民主黨總統初選有人被問到這件事。
「如果教會反對同性婚姻,他們是否應該放棄免稅特權?」保守的基督徒主張同性戀者必須和異性結婚,要麼不結婚。另外,任何人不得宣告自己跨性,大人小孩無論外表舉止和內心如何與異性相似,一概不承認他們跨性。這就違反了LGBT人士的人權,有人主張撤去堅持這些教導的教會免稅特權。
縱看歷史,美國教會的免稅特權是從18世紀開始的,承襲了歐洲的國教傳統—國家所認可與支持的宗派不必付稅,而且靠公眾納稅來支持。伴隨著這樣的建制特權,是政府對教會有一定的控制,而且影響了教會的生命力。
於是有人起來主張政教分離,大概是因為那時是天主教會得到免稅特權吧。後來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使新教人數大大增長,成為政府認可的宗派,教會在稅務上也得到了優惠的待遇,成為宗教上的建制派。
教會免稅不是沒有人反對過,只是不成功。今天很多基督徒認為免稅是當然的,失去免稅地位會是個損失,誰主張教會納稅都是邪惡,都要與之作鬥爭。他們憂慮教會不免稅的情形。
美國稅務局(IRS)的法律,從1970年代起,就認定任何機構如果搞種族歧視,就要失去免稅的優惠地位,這恐怕是基督徒倫理所接受的政策。但遇到具體利害關係的問題,基督徒似乎很容易站錯立場。
1983年,有一所基督教大學為維護種族隔離政策,免稅地位受到稅務局挑戰,他們為這件事打官司。當時他們不接受黑人學生入學,除非這些黑人已經結婚,理由是要杜絕異族學生之間的戀愛結婚機會。校方本著憲法所保障的言論和信仰自由,相信聖經杜絕異族通婚。
關於異族不通婚的解經和應用是另外話題,長話短說,學校沒有打贏那場官司。法庭說,結束種族隔離是政府的首要利益,可以違反宗教自由。從這時起,基督徒維護某些「信仰」,就要冒失去免稅特權的危險。
在我看這是很糟糕的見證,基督徒本來不應該站在歷史的反面,維護不平等制度,倒應該積極起來為受壓迫的族群爭利益才對。你能想到美國教會因基督的緣故起來為別人爭取平等權利的例子嗎?很難。
恰恰相反,為了維持免稅特權,基督教政治右翼發起草根運動,把學校堅持種族隔離說成是「信仰自由」--我們不能因為堅持信仰自由而失去免稅特權!
歷史學家一直在辯論怎麼看待這件事。美國的右翼政治組織Moral Majority就是保守派基督徒為此建立起來的,他們感到被要求進步的文化思想孤立起來了,希望藉著大力宣傳,讓更多的人與他們認同,成為主流思想,而不至於--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好像逆流中的孤島」。
失去信仰自由對基督徒是不得了的事,無數的基督徒被煽動起來了,沒有人考慮如此艱苦捍衛垂死的白人至上主義秩序,是否會導致失去上帝的祝福? 2008年,那所最初打官司的基督教大學終於為當年的種族主義政策道歉了,其他搞種族隔離的教會和學校可沒有這麼好。誇張地宣布失去了信仰自由,別人沒有聽見反對的聲音。信徒們忘了,當年南方設法搞種族隔離的Jim Crow法律,用的就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口號。
所以,那些堅持不承認LGBT人士應該得到婚姻法保護的基督徒要注意了,你的信仰自由和別人的生活自由有衝突,你該怎麼辦?別忘了別人納稅,而你的信仰享受免稅哦--你的信仰為社區別人帶來益處嗎?
Thursday, January 9, 2020
創世記10:1-29對照歷代誌上1:4-23
此是接續前文介紹聖經古卷的考證。
聖經內經常包含同一內容單元出現在不同書卷—通常是某一較晚時期書卷的作者引用或抄寫某一早期書卷內容,我們稱為「平行」經文。我們可以從平行經文看到,後期的希伯來文拚寫傾向於加助音字母,來幫助讀音知道如何發音。
這裡舉一個實例:創10章的列國誌同時又記在歷代誌下1章。我把馬索拉版本的創世記經文中文翻譯列在這裡,並標出與歷代誌經文拼寫有差別的地方。
這裡的列國誌文本問題我曾於2013年介紹過,即「閃到底有幾個兒子」一文,你可以在那裡仔細對照希伯來字母。
聖經中其它的大段平行經文還包括:詩篇18篇與撒母耳記下22章;詩篇14篇與詩篇53篇;以斯拉記2章與尼希米記7章6-72節;耶利米書52章與列王記下24章至25章結束;以賽亞書36章至38章8節與列王記下18章13節至20章11節。
聖經內經常包含同一內容單元出現在不同書卷—通常是某一較晚時期書卷的作者引用或抄寫某一早期書卷內容,我們稱為「平行」經文。我們可以從平行經文看到,後期的希伯來文拚寫傾向於加助音字母,來幫助讀音知道如何發音。
這裡舉一個實例:創10章的列國誌同時又記在歷代誌下1章。我把馬索拉版本的創世記經文中文翻譯列在這裡,並標出與歷代誌經文拼寫有差別的地方。
這裡的列國誌文本問題我曾於2013年介紹過,即「閃到底有幾個兒子」一文,你可以在那裡仔細對照希伯來字母。
聖經中其它的大段平行經文還包括:詩篇18篇與撒母耳記下22章;詩篇14篇與詩篇53篇;以斯拉記2章與尼希米記7章6-72節;耶利米書52章與列王記下24章至25章結束;以賽亞書36章至38章8節與列王記下18章13節至20章11節。
Tuesday, January 7, 2020
Forward: It is Time To Decide
What is Christianity going to mean? And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Christian?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by a Catholic sister Rebecca Bratten Weiss, but I shorten it a little, click here to read the whole. It expresses an opinion that I tend to agree, go ahead make your decision for Christ.
And here we are. Possibly on the brink of yet another unjust, futile, and destructive war. Those wh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not calling the shots right now, because to anyone paying attention it is blindingly obvious that our militaristic involvement in the middle east, far from bringing peace and democracy, has caused radical destabilization. The violence and upheaval in Afghanistan, Iran, Iraq, and Syria are our fault.
Yet instead of owning our failures, we continue to envision ourselves as the good guys ready to march in bearing freedom to the oppressed.
We also seem to have forgotten that, for all our excessive military spending, we are not very good at winning wars.
People who just a few days ago had never heard of Qasem Soleimani are applauding his (illegal) assassination, clamoring about what a bad person he was.
The people who told us we must vote for Donald Trump because he is “pro-life,” and who assured us that he would avoid entanglement in unecessary foreign conflicts, are now praising him for having authorized a war crime, and for promising to follow it with further war crimes. There is no logic here, no consistency. When Trump said he could shoot a man on Fifth Avenue and get away with it, he was, for once, not lying.
Yet where are our religious leaders? Our churches are plastered with posters warning about the evils of abortion, adjuring us to pray for and respect life. Priests and pastors violate the churches’ tax-exempt policies regularly, in telling us we must vote for the Republicans to save the babies; but when it comes to anything else suddenly we mustn’t “get political.” The bishops are quick to rush in and silence a theologian who questions the ban on women’s ordination; why are they saying nothing to the Christians who scorn the Gospel teachings in their lust for violence? Why are they not standing up against the powers of greed and hatred?
One need not be a Christian pacifist to oppose this war, but I do think that this is a time for Christian pacifism to make a comeback. We need to stand in the tradition of anti-violence from Jesus to St. Francis to Dorothy Day.
War is always horrible. It always involves evil. It leaves terrible scars. And anti-violence is not passivity. It is not a refusal to take a stand. It requires passionate and determined involvement, often heroic courage.
And in this case, taking a stand also means taking a stand about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our Christian faith. We have a choice about what our faith tradition is going to become, how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look back on this time, and how those who preach Jesus chose to act.
Is Christianity a religion of empire and nationalism, or “might makes right” of walls and guns and flags and bombs and borders?
We know that Christians persecuted Jews and waged “holy wars.” Christians killed one another over interpretations of doctrine. Colonization and enslavement of indigenous peoples happened at the hands of Christians, under the eyes of Christian leaders. Slave owners and slave traders went to worship on Sundays and their pastors did not turn them away.
But Christianity was also the religion of the early church in which all were equal, the religion of the great saints who gave to the poor and cared for the sick. While the slavers prayed in their respectable white churches, the enslaved cried out to God for justice. Christianity has been a source of comfort for the afflicted, with its assurance of a God who is present not with the wealthy and powerful but with the “least of these.”
Which Christianity are we going to be?
And here we are. Possibly on the brink of yet another unjust, futile, and destructive war. Those wh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not calling the shots right now, because to anyone paying attention it is blindingly obvious that our militaristic involvement in the middle east, far from bringing peace and democracy, has caused radical destabilization. The violence and upheaval in Afghanistan, Iran, Iraq, and Syria are our fault.
Yet instead of owning our failures, we continue to envision ourselves as the good guys ready to march in bearing freedom to the oppressed.
We also seem to have forgotten that, for all our excessive military spending, we are not very good at winning wars.
People who just a few days ago had never heard of Qasem Soleimani are applauding his (illegal) assassination, clamoring about what a bad person he was.
- Our government has a record of lying in order to get us involved in wars in oil-rich countries.
- These wars have been unsuccessful, doing more harm than good.
- The strike that killed Soleimani was illegal, unauthorized by congress – a war crime.
- For Catholics, or any moralists who care about just war doctrine, the strike failed to meet any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a just war.
The people who told us we must vote for Donald Trump because he is “pro-life,” and who assured us that he would avoid entanglement in unecessary foreign conflicts, are now praising him for having authorized a war crime, and for promising to follow it with further war crimes. There is no logic here, no consistency. When Trump said he could shoot a man on Fifth Avenue and get away with it, he was, for once, not lying.
Yet where are our religious leaders? Our churches are plastered with posters warning about the evils of abortion, adjuring us to pray for and respect life. Priests and pastors violate the churches’ tax-exempt policies regularly, in telling us we must vote for the Republicans to save the babies; but when it comes to anything else suddenly we mustn’t “get political.” The bishops are quick to rush in and silence a theologian who questions the ban on women’s ordination; why are they saying nothing to the Christians who scorn the Gospel teachings in their lust for violence? Why are they not standing up against the powers of greed and hatred?
One need not be a Christian pacifist to oppose this war, but I do think that this is a time for Christian pacifism to make a comeback. We need to stand in the tradition of anti-violence from Jesus to St. Francis to Dorothy Day.
War is always horrible. It always involves evil. It leaves terrible scars. And anti-violence is not passivity. It is not a refusal to take a stand. It requires passionate and determined involvement, often heroic courage.
And in this case, taking a stand also means taking a stand about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our Christian faith. We have a choice about what our faith tradition is going to become, how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look back on this time, and how those who preach Jesus chose to act.
Is Christianity a religion of empire and nationalism, or “might makes right” of walls and guns and flags and bombs and borders?
We know that Christians persecuted Jews and waged “holy wars.” Christians killed one another over interpretations of doctrine. Colonization and enslavement of indigenous peoples happened at the hands of Christians, under the eyes of Christian leaders. Slave owners and slave traders went to worship on Sundays and their pastors did not turn them away.
But Christianity was also the religion of the early church in which all were equal, the religion of the great saints who gave to the poor and cared for the sick. While the slavers prayed in their respectable white churches, the enslaved cried out to God for justice. Christianity has been a source of comfort for the afflicted, with its assurance of a God who is present not with the wealthy and powerful but with the “least of these.”
Which Christianity are we going to be?
Saturday, January 4, 2020
聖經的訂正和改動
你試過用手抄寫別人的長篇手稿嗎?有時訂正和改動是必要的。本文接續前文,介紹聖經古卷的考證工作。
文字無論古今,每次抄傳大多出錯。現代寫作過程從稿件到付印出版,時間比較短,人工抄寫出錯的機會也比較少。但古代的希伯來文/亞蘭文聖經寫在蒲草紙上和皮革上,每一份要抄寫很長時間才完成,出錯的機會很高,直到印刷術出現。
抄寫錯誤的英文術語是corruptions,造成的原因很多:早期的希伯來文字體不同,改字體時期的抄本出錯比較多;皮革和蒲草紙的表面不平整;形狀類似的字母被混淆;早先的希伯來文沒有元音,抄寫的文士有時要猜,同一組輔音配不同的元音表達的是不同的詞意;字句之間界限不明,讀時偶爾會把前一個字的最後一個字母歸給後面那個字;後面的文士看不懂前面文士寫的訂正,等等。
抄寫錯誤,加上文士的各種有意訂正,在所有的希伯來-亞蘭聖經文字見證中都很明顯,包括我們現在稱為馬索拉的中古時期聖經及其前身抄本(Proto-Masoretic)。
不瞭解聖經考證的人可能以為馬索拉經文是沒有抄寫錯誤的版本,因為猶太人對馬索拉經文和法典的抄傳過程非常仔細,據說連總字數都數過了,一個字母都不多也不少,怎會出錯或修改呢!然而儘管他們的精確,寫下來或念出來的馬索拉經文還是含有錯誤、改動、和刪除。
最重要的是,公元6至10世紀的馬索拉文士們和他們對聖經的法典註釋書Talmud,在聖經成書的晚期作了貢獻。在他們之前,抄傳下來的經文已經包括很多抄寫誤差,所以他們再敬虔和仔細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所以猶太人抄寫聖經和法典的馬索拉文士,精心保存和傳下了一部本來已有抄寫錯誤的文獻。Emanuel Tov博士寫的《希伯來經文考證》一書列舉了各種例子來說明這些抄錯的地方,你可以參考我的經文考證博客。
有人考證中古世紀抄寫的相似信件,發現字體相似的字母(d和r,w和y)有時互相替換,該寫d時寫了r,或該寫w時寫了y,或反過來,結果不難看出哪個是正確或原來的寫法,而另一個是抄寫錯誤。聖經也同樣,拿昆蘭曠野的許多聖經古卷的抄本與馬索拉經文對照,就有不少這種類似字母替換的現象。
馬索拉經文的另外一些錯誤不是對照發現的,而是有些字句細節出問題。比如撒母耳記上13章1節,抄本寫的字面直譯似乎是“掃羅作王的時候是一歲,作以色列王二年”。這話顯然有問題。有個版本的編者註明,希伯來原文裡沒有年數,那個“二”不是整個數字,只是某個數字的一部分。
這裡顯然是個原文有錯漏的情況,結果七十士希臘文譯本(LXX)的一個後期抄本在掃羅年齡那裡添加了一個比較合理的“三十”,有個敘利亞譯本添的是“二十一”,還有個近代的英文版寫“五十”等等,後面的抄本/版都樂得有個數字在那裡可參考。
再舉一個例子士師記16章2節,中文大多翻成“有人告訴迦薩人…”,但希伯來原文模模糊糊說的好像是“向迦薩人如下…”,只有副詞,沒有說話的動作。而翻譯的版本比如LXX,大多加了動詞“告訴”,還有的版本翻成“迦薩人聽說…”,不然意思不清楚。
再給你一個訂正的例子。耶利米書27章1節是這一章的標題,希伯來原文是:“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開始執政的時候,有這話從耶和華那裡臨到耶利米,說…”。然而這一章講述的是西底家王時代的故事,所以提“約雅敬”是不正確的。
學者們可以合理地猜測,這句標題是書捲成書比較晚時添加的。文士可能參看前一章的標題,錯誤地抄過來了。於是有不少版本自行把這個明顯的錯誤糾正過來,並加了註腳。
文字無論古今,每次抄傳大多出錯。現代寫作過程從稿件到付印出版,時間比較短,人工抄寫出錯的機會也比較少。但古代的希伯來文/亞蘭文聖經寫在蒲草紙上和皮革上,每一份要抄寫很長時間才完成,出錯的機會很高,直到印刷術出現。
抄寫錯誤的英文術語是corruptions,造成的原因很多:早期的希伯來文字體不同,改字體時期的抄本出錯比較多;皮革和蒲草紙的表面不平整;形狀類似的字母被混淆;早先的希伯來文沒有元音,抄寫的文士有時要猜,同一組輔音配不同的元音表達的是不同的詞意;字句之間界限不明,讀時偶爾會把前一個字的最後一個字母歸給後面那個字;後面的文士看不懂前面文士寫的訂正,等等。
抄寫錯誤,加上文士的各種有意訂正,在所有的希伯來-亞蘭聖經文字見證中都很明顯,包括我們現在稱為馬索拉的中古時期聖經及其前身抄本(Proto-Masoretic)。
不瞭解聖經考證的人可能以為馬索拉經文是沒有抄寫錯誤的版本,因為猶太人對馬索拉經文和法典的抄傳過程非常仔細,據說連總字數都數過了,一個字母都不多也不少,怎會出錯或修改呢!然而儘管他們的精確,寫下來或念出來的馬索拉經文還是含有錯誤、改動、和刪除。
最重要的是,公元6至10世紀的馬索拉文士們和他們對聖經的法典註釋書Talmud,在聖經成書的晚期作了貢獻。在他們之前,抄傳下來的經文已經包括很多抄寫誤差,所以他們再敬虔和仔細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所以猶太人抄寫聖經和法典的馬索拉文士,精心保存和傳下了一部本來已有抄寫錯誤的文獻。Emanuel Tov博士寫的《希伯來經文考證》一書列舉了各種例子來說明這些抄錯的地方,你可以參考我的經文考證博客。
有人考證中古世紀抄寫的相似信件,發現字體相似的字母(d和r,w和y)有時互相替換,該寫d時寫了r,或該寫w時寫了y,或反過來,結果不難看出哪個是正確或原來的寫法,而另一個是抄寫錯誤。聖經也同樣,拿昆蘭曠野的許多聖經古卷的抄本與馬索拉經文對照,就有不少這種類似字母替換的現象。
馬索拉經文的另外一些錯誤不是對照發現的,而是有些字句細節出問題。比如撒母耳記上13章1節,抄本寫的字面直譯似乎是“掃羅作王的時候是一歲,作以色列王二年”。這話顯然有問題。有個版本的編者註明,希伯來原文裡沒有年數,那個“二”不是整個數字,只是某個數字的一部分。
這裡顯然是個原文有錯漏的情況,結果七十士希臘文譯本(LXX)的一個後期抄本在掃羅年齡那裡添加了一個比較合理的“三十”,有個敘利亞譯本添的是“二十一”,還有個近代的英文版寫“五十”等等,後面的抄本/版都樂得有個數字在那裡可參考。
再舉一個例子士師記16章2節,中文大多翻成“有人告訴迦薩人…”,但希伯來原文模模糊糊說的好像是“向迦薩人如下…”,只有副詞,沒有說話的動作。而翻譯的版本比如LXX,大多加了動詞“告訴”,還有的版本翻成“迦薩人聽說…”,不然意思不清楚。
再給你一個訂正的例子。耶利米書27章1節是這一章的標題,希伯來原文是:“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開始執政的時候,有這話從耶和華那裡臨到耶利米,說…”。然而這一章講述的是西底家王時代的故事,所以提“約雅敬”是不正確的。
學者們可以合理地猜測,這句標題是書捲成書比較晚時添加的。文士可能參看前一章的標題,錯誤地抄過來了。於是有不少版本自行把這個明顯的錯誤糾正過來,並加了註腳。
Wednesday, January 1, 2020
聖經古卷:無數的文字見證
我們現在擁有至少兩千年前的聖經殘卷,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和亞蘭文寫在皮革和莎草紙殘卷上,還有中古世紀無數的希伯來文和其它文字的手抄本,將經文抄傳下來,後來用印刷技術代替手抄,形成現代各種版本、各種語言文字的聖經。
這些手抄本和古卷成為聖經的“文字見證”,即textual witnesses。所有的這些文字見證互相比較,多少都有些差別。我們沒有一份手抄本能夠稱為聖經的“原稿“,所以聖經研究有一項必要的任務,就是研究所有的文字資料,考證他們之間的差異,分析這些差異。
中文一度把聖經的文字考證研究工作textual criticism翻譯成“聖經批判”或“聖經批評”,非常誤導人,所以我決定翻譯和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工作。幾年前我曾零星翻譯了一些經文考證的例子,你可以去看我另外一個有關的博客站—聖經的文本比較。
不光是各種不同的文字見證需要鑒別考證,就是馬索拉版本的希伯來-亞蘭文聖經本身,也顯出不同的文字見證。所有的古抄本和中世紀抄本的經文,甚至印刷的版本,都能看到文字差別,這是因為抄本有不同的來源。下面我們來仔細看看不同的版本。
我們都以為印刷的版本一定都沒有任何差異,至少同一時期內印出來的應該是同一版本吧。可惜實際並非如此,不同版本的馬索拉經文印出來,是因為源自不同的手抄本,或不同抄本的綜合彙編。
而且,這些不同的印刷版本不光反映出不同的抄本,還反映出編者的不同觀點,另外有的版本還含有一定的印刷錯誤。所以,現存的古卷沒有一本是和另外一本在細節上是完全一致的,除非是電子拍照。
多數版本的聖經在後續印刷中繼續出現差異,而且並不告知讀者在哪裡修訂過了。比如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列寧格勒手抄本,產生出不同版本的馬索拉BH和BHS印刷版。
最初的BHS版本是從BH的第三修訂版而來,一共花了十年功夫,分為二十幾冊由不同的人編訂而成,相信是最忠實於原抄本的了,連明顯的文士抄寫錯誤都沒有訂正。可是過了幾年,1984年再印的BHS又更改了,而且後來發現其中仍然有錯誤。
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文字抄寫的差異很小,幾乎不影響文字的意思。下面給你一些例子說明最常見的不同馬索拉版本聖經的差異。
本文是接續上週開始的關於經文考證的學術研究介紹一文,未完待續。
這些手抄本和古卷成為聖經的“文字見證”,即textual witnesses。所有的這些文字見證互相比較,多少都有些差別。我們沒有一份手抄本能夠稱為聖經的“原稿“,所以聖經研究有一項必要的任務,就是研究所有的文字資料,考證他們之間的差異,分析這些差異。
中文一度把聖經的文字考證研究工作textual criticism翻譯成“聖經批判”或“聖經批評”,非常誤導人,所以我決定翻譯和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工作。幾年前我曾零星翻譯了一些經文考證的例子,你可以去看我另外一個有關的博客站—聖經的文本比較。
不光是各種不同的文字見證需要鑒別考證,就是馬索拉版本的希伯來-亞蘭文聖經本身,也顯出不同的文字見證。所有的古抄本和中世紀抄本的經文,甚至印刷的版本,都能看到文字差別,這是因為抄本有不同的來源。下面我們來仔細看看不同的版本。
我們都以為印刷的版本一定都沒有任何差異,至少同一時期內印出來的應該是同一版本吧。可惜實際並非如此,不同版本的馬索拉經文印出來,是因為源自不同的手抄本,或不同抄本的綜合彙編。
而且,這些不同的印刷版本不光反映出不同的抄本,還反映出編者的不同觀點,另外有的版本還含有一定的印刷錯誤。所以,現存的古卷沒有一本是和另外一本在細節上是完全一致的,除非是電子拍照。
多數版本的聖經在後續印刷中繼續出現差異,而且並不告知讀者在哪裡修訂過了。比如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列寧格勒手抄本,產生出不同版本的馬索拉BH和BHS印刷版。
最初的BHS版本是從BH的第三修訂版而來,一共花了十年功夫,分為二十幾冊由不同的人編訂而成,相信是最忠實於原抄本的了,連明顯的文士抄寫錯誤都沒有訂正。可是過了幾年,1984年再印的BHS又更改了,而且後來發現其中仍然有錯誤。
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文字抄寫的差異很小,幾乎不影響文字的意思。下面給你一些例子說明最常見的不同馬索拉版本聖經的差異。
- 書卷排列的次序不同:歷代志、智慧文學各卷、詩篇等等在不同版本中的相對位置不同。
- 章段的劃分不同:聖經分章是比較晚期抄本的做法。例如耶利米書30章最後一節25節,在有的版本中是31章的第1節。分章不同反映出編者對經文的理解不同。
- 經文的安排不同:原文或是詩詞或是散文,我們看到的文體是根據編者對經文的理解而定。有的版本把整卷的箴言和約伯記,或有些人物說的話,展現為詩詞,看出編者的解經不同。
- 經節的劃分不同:比如摩西十誡,有的版本把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誡歸在一節,另外的版本把它們分為四節。
- 單個字母或詞的不同:單個字母不同造成的細節差別一般不大,但偶爾有整個詞是不同的。比如箴言8章16節,有的版本寫“地上的審判官”,另外的版本寫“公義的審判官”。
- 發音或重音不同:不同的元音或重音符號寫在不同位置,會影響到意思不同,比如把眾數的“你們”理解為單數的“你”。
- 馬索拉文本的註解不同:我們現代的聖經版本包括了馬索拉文本中的Qure註解(不念出來的字),和Sebirin註解(可能是抄寫文士的說明)。
- 基於同一抄本的不同版本:由於馬索拉文本是手抄的,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於是不同的編者就讀成不同的字。
- 由於印刷錯誤引入的差異:早期和晚期版本都有印刷錯誤。最早的印刷版本RB1和RB2包括了很多字甚至句子的遺漏、重複錯誤。後面的版本也多次引進印錯字母的錯誤。
本文是接續上週開始的關於經文考證的學術研究介紹一文,未完待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