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0, 2020

共和黨的「社會主義」政策

美國人把政府多抽稅、多辦事,諸如在聯邦層面制定企業的環保政策,叫作「社會主義」--他們的「社會主義」不是中國人所想的,中國式暴力革命實現公有制。共和黨人喜歡攻擊民主黨人搞「社會主義」,但今天看見USA Today報的小型企業專欄寫手Steven Strauss一篇觀點文章,列舉了兩項共和黨的「社會主義」政策,挺有趣,要記下來。

首先,聯邦政府有個補貼農民的計劃,今年因為貿易戰和病毒大流行的政府補貼,據說美國農夫獲利達到七年最高。去年政府花了220億,今年花了460億,幾乎等於農民收入的40%,來干預農業市場。有個加圖研究所指出,97%的農夫家庭收入都超過美國的中位數,其中白人農夫佔了95%。

其次,聯邦政府有個保險計劃,專門給那些容易遭受洪水災害的地區提供帶補貼的保險。2017年這個政府計劃損失了160億美金,被國會銷帳。今年到3月份為止,該計劃已經累積了200億。

上面這兩項政策是哪些地區受惠呢?大多在佛州、路州、德州這些共和黨執政的地區。如果是民主黨搞「社會主義」呢?做法會完全不同。他們會花錢加強國稅局,支持他們多去追討富人欠繳的稅務。還會要求那些從聯邦得到資助很多、自己的稅收卻不夠用的州,調整自己的稅收和公益政策,為老百姓做點實事。

比如共和黨人執政的密西西比,他們每年上繳聯邦的稅款比聯邦資助給他們的錢少190億,然而他們的謀殺犯罪率和嬰兒死亡率是全美最高,同時他們家庭收入的中位數卻是全美最低。管它說是甚麼主義,這不是需要改革嗎?

我贊成政府補助農夫,保證糧食和副產品價格穩定嘛。而補助洪水災害或許相當於救災努力?如果對於重建卓有成效,我希望西北部各州的大火也獲得類似的補助。令人不以為然的是:共和黨為甚麼要反對民主黨搞補助?他們看見不同的群體有需要嘛!

Monday, December 28, 2020

歌曲分享:Stand by Me

這首歌最初是1960年代的黑人福音歌曲,是在困難中向天父上帝唱的。後來很流行,情境卻似乎改成了男女愛情嚮往--你或許從某些油管頻道的動畫配圖看出來。但其實我要聽的主要是後面的伴奏。



我遇到這首歌是在一份初學鋼琴的教材裡。那位從網上授課的教師用這首歌教學生如何彈奏和弦,原來很多歌曲都是按照一套反覆進行的固定和弦韻律來伴奏的。在這首4/4的曲子裡,固定的和弦伴奏是C-C-Amin-Amin-F-G-C-C,當然,演奏的人可以根據這套和弦變出各種伴奏花樣來。

還有一首詩歌是眾教會在聖誕節之後的禮拜天所唱,我很喜歡。從網上找到了:Jesus the Light of the World,也是首黑人福音歌曲,但比較有鄉村音樂的味道。



耶穌是世界的光,然而他說有許多人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其中包括不少口口聲聲稱主的人(馬太福音25章31-46節)。美國長老會原則上支持和號召跟從耶穌馬太25章的教導,但實際上仍有不少動員的功夫要做。

Sunday, December 27, 2020

競選:大眾的公平心理

本文內容取自密西根大學管理組織系David M. Mayer教授的文章:The psychology of fairness

各州選舉團的代表已經投票,確認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是拜登以306票對232票勝選。他的普選票數總共比川普多了700萬票。

但是,好幾個新的公眾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約四分之三的共和黨人不信任選舉結果。有一項針對24,000名美國人的單獨調查也證實了這一發現,說將近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對選舉的公正性缺乏信心,超過80%的共和黨人擔心發生了欺詐、不准、偏差和違法行為。此外,川普提起將近60宗訴訟,指控各種形式的選舉舞弊,都被各級法院駁回,其中包括兩項由美國最高法院來評判的訴訟。

當然,對於失望的結果懷疑其公平性,這種現象不只是共和黨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的傾向。

當選舉結果符合人想要的結果時,他們往往傾向於相信結果是公平的。例如人若申請升職並獲得升職時,他們很可能認為是自己應得的。但如果他們沒有獲得晉升,很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這時做出決定的過程就顯得至關重要,有人可能會看這個過程是否真的沒有偏見、前後一致、和符合道德倫理。

為此人們一定要了解一點「公平心理學」(psychology of fairness),公平的過程通常都很重要。

研究人員一再發現,當人們相信決定過程公平時,他們對於不喜歡的結果反應會比較好。失望歸失望,他們還是會繼續相信體制、接受決定。這叫做「公平過程效應」:公平的過程有減輕對所不喜歡結果做出負面反應的傾向。

反過來,Mayer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做一項研究,發現這一效應有個很重要的警示。他們發現,當某人感到某個不喜歡的結果意義太重大,以至於似乎是否定了人作為一個群體的自我觀(identity),或影響到他們的個人價值觀時,他們傾向於尋找過程中的缺陷,來表明結果是不公平的。

在第一組研究中,我們告訴180名大學生,政府很快就要限制他們的言論自由了,請他們發表意見。我們操控這個過程,預先告訴一半學生政府關於限制言論自由的計劃,而告訴另一半學生,不會有限制。我們還告訴學生他們有機會在一個公共論壇發表意見,或者沒有那個機會。

然後,我們要評估政府限制言論自由的決定是否違反了學生作為大學一員的人格和個人價值觀。我們發現當學生感到他們的社會自我觀或人格受到了否定時,儘管有機會在公共論壇表達意見,仍會視失去言論自由的結果為不公平。換句話,對於感到自我觀受到了否定的人來說,有機會發聲和過程是否公平的關係不大或沒有關係。

在第二組研究中,我們詢問277位在職的成人,他們對於所遇到的求職或晉升過程,結果是否如意,以及過程是否公平。如前所述,在結果不如意的情況下,一個客觀公平的過程並沒有改進那些感到人格或價值觀受了否定者關於公平的感受。他們反而傾向於說過程有問題,他們懷疑自己所提供的信息沒有得到考慮。

所申請的東西沒有得到,這件事很影響這些調查參與者的自我觀,以至於他們會找到理由,把客觀公平的過程看成有問題。他們感到懷疑那個過程是很必要的。

這些發現和其它的調查研究結果一致。當人們有著強烈的道德倫理立場和判斷時,確定過程和結果是否公平,主要是由結果是否如意來決定,而不是由客觀上過程是否公平來決定。

舉個例子,一個支持婦女墮胎權利的人,對於一個在墮胎診所放炸彈而不定罪,會比那些反墮胎的人更加感到聽審過程不公平。同樣,對於一個提供晚期墮胎的醫生受審,他若被判定無罪,反對婦女有墮胎權利的人會比支持婦女有墮胎權利的人更多地感到不公平。當你深深關注一件事,而結局卻不合你意時,你就越發質疑那個過程。

那怎麼辦呢?如果大家都是對兩黨政治流派嚴肅、是非感強烈、價值觀明確的人群,也許最終結果總要傷害到一些人的社會自我觀並不奇怪--他們堅決不相信自己會錯。這次是支持共和黨的人士,他們會感到原本公平的過程可能是出了問題,儘管客觀實際上找不到出差錯的證據。

當然,感到價值觀和自我人格受到否定,因而說選舉過程不公平的原因不止是共和黨。比如在確認大法官Brett Kavanaugh時,民主黨人傾向於相信他的聽證確認過程不公正。

既然所有人都可能掉在這一偏見陷阱裡,我們有幾件事可以做。首先是領袖們要認定並告訴大家,過程是合法的。比如決定增加或減少每周遠程工作的天數,領導層一定要在所有層面清楚說明,作這一決定有個公平合理的過程。

其次,邀請不偏不倚的人至關緊要。在面臨道德難題時,人們常常會得到一個結論--人必定為自己利益著想。心理學家把這叫做「動機道德推理」,所以找個中立的人比較能夠準確地評估。

第三,減少人感到與其他人隔離孤立起來的機會。不貶低嘲笑,可以減少對方覺得被操控或被偏待的感覺。

人們常常都會在他們的人格和價值觀問題上得不到希望的結果,所以不容自己隨便質疑客觀過程的合理合法性很重要。總而言之,被別人證明自己信錯了是件難過的事,但是大大方方地說「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比固執為某個爭執丟棄友好關係強多了。

Friday, December 25, 2020

不同意時如何做到不爭辯

本文內容是一位美籍印度裔屬靈默想大師Deepak Chopra受媒體採訪的談話內容。他說為了化解不同意見的衝突,人們可以用不爭辯的方式來表示不同意

第一種方法是考慮不作聲。一般來說,討論不同意見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某種協商,而不是說服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比如你在病毒大流行9個月後仍看見人故意不戴口罩,你不必和他討論。但你可能氣得夠嗆--做點深呼吸讓自己安靜吧。

我覺得這個方法要看是對誰。對平時彼此比較敞開心懷的朋友我很難做到不作聲。對無關緊要的陌生人,很多人都會做到不理睬。另外,我平時如果發言沒有聽見回應,我常會自動當作對方的負面反應,而不會當作積極的反應。

第二種方法是快快地聽。別忙著解釋自己的立場,而是試圖去了解對方的思路、對方的生活經歷和人際關係、以及對方認為重要的事,了解對方為甚麼會提出那樣的問題。

我覺得比較需要了解對方的恐怕是保守的右翼人士,因為很多左翼人士是從右翼轉變過來的,他們不是不了解右翼的想法,而是刻意選擇拒絕那些想法。我懷疑更多的人若是了解左翼的思想緣由,恐怕也會轉向左翼。

第三種方法是設法理解對方的價值觀。Chopra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之一,彼此有衝突的人都談談自己的父母和童年時代。這樣可以發現對方的核心信念從哪裡來,超越當下衝突的話題。

第四種方法是在回應對方之前有所停頓。太快的條件反射式的反應,一般來說不是用討好或發怒來操縱,就是用冷漠固執或扮演受害來操縱對方。你如果停頓一下就可能超越本能反應,用洞見、直覺、啟發、創意、理想、更高目的、或選擇用真誠來回答。

第五種方法是避免黑白式思維。認為對方沒有贊同就等於反對,這常常並不正確,反而引起衝突升級。很多事情都很複雜,可能有多方面的視角和考量,不能簡單地定論為是與非、或正義與邪惡。在這種情況下,你或許能找到雙方都同意的原則。

Tuesday, December 22, 2020

轉發:俄國的惡意網絡襲擊

本文轉自微軟新聞網技術專欄的報導:Microsoft head calls SolarWinds hack 'act of recklessness'

Earlier this year, hackers compromised software made by a cybersecurity company you might not have heard of. The infiltration led to a massive malware campaign that's now affecting US federal agencies as well a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security firm and news reports. 對美國聯邦機構的大規模惡意軟件活動是從今年早些時候對SolarWinds的駭客襲擊開始的。

The hacked company, SolarWinds, sells software that lets an organization see what's happening on its computer networks. Hackers inserted malicious code into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software, called Orion. Around 18,000 SolarWinds customers installed the tainted updates onto their systems, the company said. SolarWinds生產的軟件Orian幫助用戶監測電腦網絡。駭客在軟件更新版本中插入了惡意編碼,被1萬8千客戶安裝。

The compromised update process has had a sweeping effect, the scale of which keeps growing as new information emerges. Based on newspaper reports, the company's statements and analysis from other security firms, a Russian intelligence agency reportedly carried out a sophisticated attack that struck several US federal agencies and private companies including Microsoft. 是一家俄國情報機構的作為,攻擊到好幾個聯邦機構,以及包括微軟在內的私營公司。

On Saturday, President Donald Trump floated on Twitter the idea that China might be behind the attack. Trump, who didn't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suggestion of Chinese involvement, tagged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who had earlier said in a radio interview that "we can say pretty clearly that it was the Russians that engaged in this activity." 川普說也許是中國的襲擊。

US national security agencies issued a joint statement Wednesday acknowledging a "significant and ongoing hacking campaign" that's affecting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t's still unclear how many agencies are affected or what information hackers might have stolen so far, but by all accounts the malware is extremely powerful. According to analysis by Microsoft and security firm FireEye, both of which were also infected with the malware, it gives hackers broad reach into impacted systems. 根據微軟和FireEye保安公司,受襲擊情況相當嚴重。

On Thursday, Politico reported that system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the 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were also affected. Also on Thursday, Microsoft said it had identified more than 40 customers that were targeted in the hack. 國家能源部與核子安全部門以及40多家客戶這次也受到了攻擊。More information is likely to emerge about the hack and its aftermath.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SolarWinds hack:

How did hackers sneak malware into a software update? Hackers managed to access a system that SolarWinds uses to put together updates to its Orion product, the company explained in a filing with the SEC. From there, they inserted malicious code into otherwise legitimate software updates. This is known as a supply-chain attack, because it infects software while it's being assembled. 駭客設法訪問了SolarWinds的客戶軟件更新系統,叫作供應鏈襲擊。

It's a big coup for hackers to pull off a supply-chain attack, because it packages their malware inside a trusted piece of software. Instead of having to trick individual targets into downloading malicious software with a phishing campaign, the hackers could rely on seve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companies to install the Orion update at SolarWinds' prompting. 供應鏈襲擊相當於實現了政變之後,打擊一切與之有信任關係的國內外實體。

The approach is especially powerful in this case becaus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around the world reportedly use the Orion software.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tainted software update, SolarWinds' vast customer list became potential hacking targets. 世界上有幾十萬公司和政府部門使用SolarWinds的Orion軟件。

Which government agencies were infected with the malware? According to reports from Reuters, The Washington Post an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malware affected the US Homeland Security, State, Commerce and Treasury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Politico reported on Thursday that nuclear programs run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the 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were also targeted. 國土安全部、能源部下面的核武器部門、國家核子安全管理局都屬於襲擊目標。

It's still unclear what information, if any, was stolen from the federal agencies, but the amount of access appears to be broad.

Though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have acknowledged the hacks to news sources, there's no official confirmation that other specific federal agencies have been hacked. However, the US 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 put out an advisory urging federal agencies to mitigate the malware, noting that it's "currently being exploited by malicious actors." 其他聯邦部門尚未確認襲擊。美國網絡安全局CISA促請採取減輕損害的措施,因惡意分子正在利用所攻破的漏洞。

In a statement Thursday, President-elect Joe Biden said his administration will "make dealing with this breach a top priority from the moment we take office." 當選的拜登說他的政府一上台就會首先處理這事。

Why is the hack a big deal? In addition to gaining access to several government systems, the hackers turned a run-of-the-mill software update into a weapon. That weapon was pointed at thousands of groups, not just the agencies and companies that the hackers focused on after they installed the tainted Orion update. 將運行的軟件更新系統變為武器,指向幾千個公司和部門。

Microsoft president Brad Smith called this "an act of recklessness" in a wide-ranging blog post that explored the ramifications of the hack. He didn't directly attribute the hack to Russia, but described its previous alleged hacking campaigns as proof of an increasingly fraught cyber conflict. 俄國在網絡衝突中的肆意行動。

"This is not just an attack on specific targets," Smith said, "but on the trust and reliability of the world's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advance one nation's intelligence agency." He went on to call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to limit the creation of hacking tools that undermine global cybersecurity. 微軟號召國際合作,限制駭客工具的開發。

Former Facebook cybersecurity chief Alex Stamos said on Twitter that the hack could lead to supply-chain attacks becoming more common. However, he questioned whether the hack was anything out of the ordinary for a well resourced intelligence agency. 臉書網絡安全官說,供應鏈襲擊可能會更多地發生,俄國情報部門說不定早就在做。

Were private companies or other governments hit with the malware? Yes. Microsoft confirmed Thursday that it found indicators of the malware in its systems, after confirming Sunday that the breach was affecting customers of its cybersecurity services. A Reuters report also said that Microsoft's own systems were used to further the hacking campaign, but Microsoft denied this claim to news agencies. On Wednesday, the company began quarantining the versions of Orion known to contain the malware, in order to cut hackers off from its customers' systems. 私營的微軟也發現其網絡安全服務遭襲。路透社說微軟被駭客用於進一步攻襲,微軟否認--他們已開始隔離Orion惡意版本,切斷它對顧客系統的訪問。

FireEye also confirmed last week that it was infected with the malware and was seeing the infection in customer systems as well.

Other than FireEye and Microsoft, it isn't clear which of SolarWinds' private sector customers saw malware infections. The company's customer list includes large corporations, such as AT&T, Procter & Gamble and McDonald's. The company also counts governments and private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as customers. FireEye says many of those customers were infected. 除了FirEye,SolarWinds的私營客戶還包括AT&T、P&G、McDonald's,不知這些公司是否看到惡意感染。

What do we know about Russian involvement in the hack? Unnamed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have reportedly told news outlets that a hacking group widely believed to be a Russian intelligence agenc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lware campaign. SolarWinds, cybersecurity firms and US government statements have attributed the hack to "nation-state actors" but haven't named a country directly. 美國政府官員告訴媒體,這次惡性網絡活動的幕後是俄國情報機構。

In a statement on Facebook, the Russian embassy in the US deni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larWinds hacking campaign. "Malicious activ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space contradict the principles of the Russian foreign policy, national interests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the embassy said, adding, "Russia does not conduct offensive operations in the cyber domain." 俄國大使館否認了指控。

Nicknamed APT29 or CozyBear, the hacking group named by news reports has previously been blamed for targeting email systems at the State Department and White House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 It was also named by US intelligence agencies as one of the groups that infiltrated email systems at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in 2015, but the leaking of those emails isn't attributed to CozyBear. (Another Russian agency was blamed for that.) 新聞報告中所指控的駭客群組APT29曾被控攻擊白宮和國務院的電郵系統,還於2015年滲透到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電郵系統。

More recently, the US, UK and Canada have identified the group as responsible for hacking efforts that tried to access 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 vaccine research. 最近,美國、英聯邦、加拿大還指證他們企圖訪問關於COVID-19疫苗的研究信息。

Sunday, December 20, 2020

危機之年看關於環保的好消息

年底是回顧的時機。今天看見一位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教授,Maximilian Auffhammer列出今年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10個「好消息」。他是教「可持續發展學」的。我在這裡記下來,日後可以參考,看他說得是否真確。

1. 拜登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當選美國終統。他們的競選團隊能夠將氣候變化和新能源經濟當作競選的一個重要主題,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政客響應了美國公眾這方面的呼聲。他們有雄心勃勃的行動計劃,若實行就會對於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帶來的問題產生深遠影響。

2. 中國設定了氣候目標。他們一向有目標,卻沒有相關的經濟活動,比如最近有記者報告說他們還在到處建立新的煤電站,這怎麼可能實現碳中和呢?不過另有消息說,中國現在因為煤炭緊缺,各地常有生活斷電。Auffhammer博士相信中國這次很認真。中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如果認真起來就相當了不起。

3. 可再生能源,諸如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以及其能量儲蓄,成本越來越便宜,不斷地邁向市場上最便宜能源的地位。我們看到世界各地都是這個情形。最後需要攻克的就是電網供電的貯藏,看上去也是大有希望。

4. 煤發電量正在減少,唱一曲天鵝終曲吧,點燃最後一隻雪茄菸,讓我們歡慶。美國的煤碳生產仍然得到政府的津貼,然而還是無法與其它能源競爭,在過去一年中一落千丈。

5. 車輛製造商都追求高效能燃油。奧巴馬政府建立了很高的碳排放標準,川普政府橫加打擊--看來製造商們仍然不願意生產那種一時降低標準的車輛。他們相信車輛碳排放標準最後還是要統一在高標準。

6. 企業碳排放的社會代價進展了。奧巴馬時代每噸二氧化碳排放徵收$42作為補償,川普政府將其降低為$1至$7,並且停止一切的有關研究。但「未來資源與加州氣候影響」實驗室的人員仍然推動了必要的研究,讓新政府能夠即時上馬,投入運作。

7. 有很大的一部分溫室氣體,我們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現在有新的衛星技術能夠讓人檢測到石油井、天然氣井、和運輸管道架構上小小的甲烷泄漏,對於發現問題和未來的有效規章管理很重要。

8. 汽油內燃發動機要完結了,我們可以為它唱天鵝終曲。美國人都喜歡汽車,但現在電動與汽油合用的車子比較受歡迎了。只要電動車輛的價格能降下來,造型更加完美,人們就會大量購買使用。加州和歐洲國家已經設下規章:汽車製造商必須在2035年以前設法把電動車的價格降下來。

9. 大卡車一向以耗油高著名,而且用的是柴油,對環境和健康損害很大,特別影響到在黑人社區和窮人社區。現在加州有了新的環保政策,要求所有使用柴油的運輸大卡車和輪船,都必須在一定限期之內設法減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10. 2020年發生的病毒流行暴露出一些社會問題,連經濟學家都終於明白了,經濟效益不單單是利潤,還要關注社會公平的機會和權利。有人說他們是不是明白得太晚了,但經濟學科如何衡量經濟,會直接影響到政府的環保政策。

Auffhammer博士說,「是的,2020年太糟了。 但讓我們感到安慰的是,今年發生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要讓我們為地上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好的未來。」

Friday, December 18, 2020

快快地聽:大選的那些訴訟案

今天看見一節經文,是The Message版本的雅各書翻譯,別有風味:Post this at all the intersections, dear friends: Lead with your ears, follow up with your tongue, and let anger straggle along in the rear. 聽起來好像是警告朋友:凡事先聽後說,別被怒氣拖著跑,倒要讓怒氣落在後面。

很好,現在為了「挺川普」還是「反川普」,基督徒弟兄姊妹之間簡直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沒有人(其實是沒有政治右翼的基督徒)想要聽自己不想聽的東西,看自己不想看的東西,斥為「媒體宣傳」--他們總是抱怨主流媒體不報道/故意隱瞞那些他們信以為真的小道消息。

查看合和本的經文,原來是「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那段忠告。拒絕看一切主流媒體怎能快快地聽?難道社交媒體傳言和小道消息、陰謀論反而是沒有偏見的嗎?2020年大選發生的事可以寫一部小說了,下面這家媒體歸納綜述得不錯,是12月12日的報導。

川普在敗選後在各州一共發起了五十幾宗訴訟案,抱怨有大規模舞弊現象發生,主要目的是想推翻選舉結果。可是在法庭上,他的律師起訴的都是些過程、設備方面的問題。那些案件因為證據不足等等原因,有的自己撤訴,有的被法官駁回。不多的案件得到機會聽訟,也被法官因為證人不可信之類的理由而判輸。



迄今為止,各州選舉團已經投票,正式認證拜登當選,川普仍然叫嚷有舞弊而不肯認輸。川普在搖擺州的這些訴訟案還剩下五個。一個是賓州共和黨告他們接受郵寄選票延長了期限。另一個案子是在亞利桑那州,控告計票過程將不合法的選票也數進去了,投票機也有問題。不知這兩個案子的法官在拖延甚麼,其它州的類似案子都結了,川普團隊輸得一塌糊塗。其他三個沒有結案的訴訟不在搖擺州。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民主:再談選舉團的代表投票

關於美國的選舉團制度,上次我寫過一篇關於其來歷的筆記,我說它是個半吊子民主體制,需要改革了,供你參考。今天的內容取自紐約時報記者David Loenhardt的一篇剖析評論。

今年大選如果看計票結果是挺清楚的,但是川普反覆說有大規模舞弊,不肯認輸。他用了各種辦法來推翻選舉結果,都不成功。12月14日是各州選舉團代表投票的日子。 我們已知川普贏了238張選舉團票,而拜登贏了306張,勝選。但川普今年的行徑給我們看到,這個選舉團制度是有漏洞的,威脅到美國民主選舉。

說有威脅是因為兩個主要理由,第一個理由大家比較熟悉:選舉團今年比過往更容易否定贏了普選票數的人,因為政治上的兩極分化,使更多的州一面倒地支持某個候選人。於是有不少政客感到幫助自己支持的競選人上台比尊重全國的選舉民意還重要。

今年輸了普選票數的川普差一點又贏了選舉團作總統。如果川普在每個州再多得0.7%的票數,他的普選票數仍然一敗塗地,但269張選舉團票數就要歸他了,與對手拜登票數相當。在那種情況下,國會就可以決定由誰勝選了,他們或許可以不顧選舉票數,直接幫助川普連任。

試想一下,那不是等於剝奪了許多美國人的選舉權嗎?

選舉團構成威脅的第二個理由更糟糕。學者們說,美國憲法允許各州隨意委派他們的選舉團的代表,他們在投票時無須參考州裡的普選票數,看是誰勝選。(這方面的問題有人寫書介紹。)

比如一個州可以通過法律,說選舉團的代表可以自行決定哪位候選人是國家利益的最佳代表。或者,州立法委員可以在選舉之後提出干預,只要聲稱選民意願不清楚就行。 幾年前這些或許聽起來還很古怪,現在已經不是那麼古怪了。

在今年的大選過程中,在任的共和黨總統敗選,而他一直在為了連任企圖推翻選舉結果。這還不說,國會中90%的共和黨成員遲遲不明確承認誰是真正勝選的人。有18個州的高級官員和一多半的眾議院共和黨成員居然還支持一個試圖翻轉選舉結果的訴訟。

這些事表示美國的兩黨領袖中有不少人願意放下民主傳統,來支持一個權力搶奪的行動,就是有政治學家所稱憲法上的強硬路線(constitutional hardball)。

有些觀察家相信,一旦川普離開總統職位,情況就會好轉。將來各州的選舉團過程會照樣是一個沉悶的技術細節,忠實可靠地根據普選票數把選票投給勝選者。但另外有些人就不那麼把握了。

北卡大學的Zeynep Tufekci在大西洋報撰文說,「選舉規矩說變就變。這次的選舉合法性遭到質疑和攻擊,選舉規則就在我們眼前改變了。」--我想他的意思是將來必須要調整選舉規則了。

Sunday, December 13, 2020

卸任美國總統的生活

以下內容取自World Atlas網站的介紹,10 Rules that Former Presidents Have to Follow After Leaving Office

10. 不在交通公路上駕駛。這是出於保安的考量,卸任總統只能在私人的農牧場和大莊園這類地方駕駛。

9. 訪問華盛頓特區的時候,鼓勵住在總統特別公寓。從那裡到白宮只要走一分鐘,而且保安設施齊備,設有專為特工預備的樓下住宿區。

8. 權力移交期間的6個月得到金錢贊助,去建立新的辦公室、雇用人員,以及安排任何商務政務需要的資金等等。一個總統即使是辭職下任,也有這些待遇。

7. 作為一個智慧資源,或許有時能提供有用的政治諮詢,卸任總統會繼續定期地得到國家安全報告,以便了解當前的事務。

6. 卸任總統有個義務,為外交目的而到世界各國旅行,代表美國作點文化友好交流。好像一位和平使者,去增進國家關係。為此他們每年可以得到100萬美金的經費呢,他們的配偶也會得到50萬。他們也有權利使用美國的外交護照,免去在某些國家申請簽證的麻煩。

5. 自從1955年通過總統圖書館法案之後,卸任總統還可以設立一個在自己名下的圖書館。由於總統在任期間的一切行動和工作都屬於一種公共服務,他們留下的一切文件信函和其它的文字,都是重要的國家歷史的一部分。前總統的圖書館一般都對公眾開放,其開幕典禮也帶著公共關係的意義。他們還可以選擇死後埋葬在圖書館的院落園區。

4. 卸任總統和他的家人都享有一份永久的特工保安服務。他們可以選擇受保護到甚麼程度,但很少有完全謝絕這種保護的。他們的兒女受都到完全的特工保護,直到16歲。這個花費有多少是保密的。

3. 可以享有國葬的權利。如果卸任總統自己沒有作決定,他的家人可以決定是否為他舉行國葬。若是選擇國葬,一切的禮儀過程都要按照既定的國葬規格方式,由國務院管理。一場國葬是國家的一個政治事件,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和重要公眾人物通常都會出席。

2. 作總統是一份政府工作,享有政府的醫療保健福利。卸任總統若希望保留這個福利,就必須註冊成為一名聯邦雇員至少五年,不然就要失去這項福利。

1. 享有終生退休金,作為旅行、辦公職務、保安費用之外的生活補貼。這是一個每月固定的錢數,每年按通脹率稍作調整。1953年杜魯門總統離任時基本上兩手空空,那時才制定的這項卸任總統退休金政策,來維持美國總統職位的尊嚴。

Friday, December 11, 2020

毒品戰中的種族動機--書介

也許你聽說過「毒品戰」War on Drugs。根據歷史網站,這是指一項1970年代美國政府發起的政策,通過對吸毒販毒者大幅度增加量刑,來制止非法毒品的使用、運輸、和貿易。當時大麻被列入第一類非法毒品,其實大麻毒性和致癮性比香菸和酒差多了。

民權律師及法學教授作者Michelle Alexandar,在The New Jim Crows這本書中說,這場毒品戰的實施模式,其實與奴隸制和廢奴後的吉姆克勞種族法令一致,專門針對黑人定罪,並確保他們出獄後難以重新融入社會,只是不明提種族而已。

「吸毒」不屬於暴力犯罪,也不屬於財產犯罪。實施毒品戰以後的30年內,美國的犯罪人口從30萬增加到200萬,其中大部分增長是毒品罪。美國每10萬人口的監禁人數從161人變成750人,是當今德國的8倍。

黑人占了美國總人口的13%,但監獄人口的40%是他們。根據2001年的數據,大約三分之一的男性美國黑人進過監獄。自從1980年代以來,美國黑人因偷竊和暴力的拘捕減少了,他們被拘捕的原因集中為與毒品相關的罪。在聯邦監獄中,毒品囚犯佔了46%。而在各州的監獄中,16%與毒品相關。

或許人會以為毒品囚犯中黑人居多,是因為他們的吸毒者比較多,不是的。黑人沒有比白人更多地販毒和吸毒,他們只是更多地被搜查,判刑時被監禁更多的年頭。

毒品戰使用的口號是「嚴厲打擊犯罪」。從1960年代Barry Goldwater參議員,和1971年尼克松上台時開始,就有政客們巧妙地利用南方白人的擔心懼怕,故意操縱。尼克松總統的幕僚長說過:「你要面對黑人問題的現實--關鍵是要制定一套體制,暗暗地承認黑人問題。」

這是奴隸制和吉姆克勞法令的歷史重複。毒品戰是新的吉姆克勞法令,為吸引和安撫低層白人的種族感受而設立--他們希望確保自己不至於處在美國社會階梯的底層。(保護自己的社會地位似乎是人的本能。)

這個政治議題很快衍生出一大批利益相關群體,都能從反對「販毒」和大規模監禁的體制受益,並且不必有意識地利用種族偏見。受益於這個體制的群體包括:
  • 執法人員,因為逮捕「販毒」分子而得到聯邦撥款
  • 政客,主張嚴厲打擊犯罪來吸引選民,得到政治支持(包括柯林頓和奧巴馬)
  • 私人監獄系統(得到經費關押8%的毒品犯)
  • 媒體,報導聳人聽聞的毒品犯罪消息增加閱讀量,不斷製造黑人吸毒販毒的刻板形象

Alexander倒不是要譴責執法機構和其他利益團體有意識地搞種族主義,而是說這套體系建立了一種關於犯罪分子的公共輿論--他們大多是男性黑人。這就讓人不知不覺地有偏見,何況有許多人得益。

為達到壓迫黑人族群,這套新的吉姆克勞法運作如下:
  • 利用毒品戰口號來逮捕大批男性黑人。一方面為上述眾人提供經濟上的好處,另一方面從法律上保護執法和公檢人員不受起訴。
  • 法律規定,只要不明提種族,行動上的種族偏見是允許的。並且法律保護警察攔車盤問搜查黑人,只要種族不是唯一的因素,任何其它可能的原因都算是正當攔車理由。
  • 如果陪審員挑戰警察的任意蠻橫行為,律師只要說那不是明確的種族主義,就可以駁回。
  • 給黑人的量刑不成比例地重,而且限制他們的律師有效辯護。例如在2010年以前,5克可卡因(黑人用)和500克粉末可卡因(白人用)判同樣的最少5年監禁。所以白人因毒品被捕的危險小很多。
  • 毒品犯人出獄後繼續面臨各種制裁—因「犯罪」紀錄無法申請住房、申請福利、被剝奪就業機會、選舉權等等。這就攔阻了他們重新進入社會,促使他們走上重新販毒和其他犯罪道路。

結果,毒品戰把黑人推入一個犯罪系統,很難拔出來。他們更頻繁地被逮捕、被判重刑,而且出獄後繼續受到歧視對待,留在貧困中。而且,他們的孩子處於嚴重的惡劣環境中,也傾向於類似地進入犯罪系統,惡性循環不止。

陰險的是,由於目前這個體系不是一個明確的種族偏見體系,大家都假定這和種族無關。傑出的黑人出現,像奧巴馬當選總統,大家以為低種姓問題不復存在了。結果輿論上大家都相信那些罪犯是自己選擇犯罪生活,不是被體制偏待的。況且,不少黑人的確支持嚴厲打擊犯罪。

若想要結束新的吉姆克勞法,Alexander爭辯說公眾輿論必須扭轉。大家需要有這樣的共識:毒品戰製造了一個低種姓族群,必須徹底拆除。她提出搞宣傳教育,因為單憑政策去硬性規定入學或打工的黑人名額是不行的。

下面這個紀錄片紀錄了黑人如何藉著各種政策,包括宣告「毒品戰」,將美國黑人的相當一部分投入監獄,影響他們的一生、家庭、子女。

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

緩解氣候變化:將地球人工降溫?

本文內容譯自雅虎新聞科學專欄的介紹

甚麼是地球工程?隨著釋放進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引起冰帽溶解、到處洪水氾濫、夏季熱浪和乾旱時期越來越長、原始森林越來越頻繁的空前破壞力大火和颶風,隨著氣候變化帶來越來越多的災害,有些氣象科學家越來越相信,減緩或阻擋地球生物滅亡的唯一希望,是人工干預。科學家正在開發干預全球自然系統的可能方法,來抵消氣候變暖的趨勢。

地球工程從1960年代就開始談論了,那時美國科學家建議把幾十億高爾夫球一樣的白色物體放入海洋,來反射太陽光、遮蔽地表,干預地球升溫的過程。當時科學界廣泛認為這類做法既天真、又危險。但這幾年我們看到,我們能用人工減少全球升溫幅度的機會快速降低了,無論是陽光反射,還是地表遮蔭,海洋已加快了碳吸收的速度。現在我們正在認真考慮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

今年10月份,有一家非牟利機構SilverLining出了300萬美元,支持哥倫比亞大學環境氣候法律系的地球工程研究。那裡的Michael Gerrard教授說,我把地球工程比作化學治療--如果別的方法都不行了,就來試一試。

最可行的建議是甚麼?他們正在研究的是:人是否能夠把反射陽光的氣溶膠顆粒射進入10公里以外上空的大氣平流層,模仿火山灰雲造成的冷卻效果。1991年,菲律賓有一座火山爆發,噴出的硫酸鹽顆粒進入大氣層,直接阻擋了一部分太陽輻射,引起全球平均溫度在接下去的兩年降了0.6攝氏度。

這個干預太陽輻射的方案需要派遣很多飛機,到20公里高空去撒硫酸鹽氣溶膠。根據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的估算,如果我們能在2035年之前用高空郵輪丟6萬次反光顆粒,那麼可以削減升溫0.3攝氏度。

還有甚麼別的好辦方法?另外一個想法是用水泵將海水抽到空中形成小水滴,希望能使海面更明亮,從而更能夠反射陽光。澳大利亞正在出資研究,希望這種明亮的霧氣能夠把水溫降低,拯救周圍海域已損壞的大堡珊瑚礁群。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看是否能用船隻把鹽顆粒泵入北極霧,幫助逐漸融化的北極冰帽重新凍結。還有研究人員琢磨是否能把鐵播種在海裡來刺激海藻生長,因為已知海藻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迄今為止,控制太陽輻射量從科學上看似乎是最佳方案。康奈爾大學工程系的Douglas MacMartin說,「我們100%確知地球可以用阻擋太陽輻射來冷卻。」

那麼為何現在還不著手做?干涉大自然過程是有風險的。地球氣象系統相當複雜,所以氣候改變對環境衝擊很大,從颶風更頻繁登陸到野火加劇,干擾氣候的一個因素可能引起危險的意外漣漪效應結局。

比如兩年前,《自然》雜誌稱地球工程為「古怪和令人不安」。阻擋太陽光會不會影響亞洲的雨季反常?20億人靠時雨收穫莊稼。或者海水的酸鹼度會不會被改變?為了地球工程在政治上可行,科學家必須說服普通人,計算的風險是值得的。去年哈佛大學想要發送一個氣球到某地的高空,散發一點碳酸鈣,測試那些顆粒是否能阻擋一些陽光。但是公眾反對的呼聲太大,試驗只好暫停。

安全因素是唯一的考量嗎?那不是唯一的。有些人擔心地球工程會允許企業的碳排放無限制照常進行,從長遠來說,人類必須放棄礦石燃料。如果只靠地球工程而不削減碳排放,牛津大學獲諾貝爾獎的Raymond Pierrehumbert教授說,就好像跳樓時希望在落地前發明出反地心引力工具一樣。

大多數科學家的立場如何?迄今全球實現削減碳排放目標的成績太糟,很多專家重新考慮地球工程。比起全球升溫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15年花20億來開發太陽能工程不算貴。今年3月,澳大利亞有個科學團隊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地球工程的試驗。他們使用100個噴頭將鹽水噴入空中,來增強現有的雲層。理論上,1000個噴頭就能夠挽救整片大堡珊瑚礁群不至於死掉。

哈佛大學David Keith教授說,「人們擔心過度依賴技術修復是有道理的,但是甚麼也不做就更糟糕,我們回頭看,如果早早使用了地球工程技術,本來能夠挽救自然界中幾百萬生物不至於死於熱浪。

將空氣中的碳吸出來?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協調委員會(IPCC)說,全世界必須在2100年之前從空氣中吸除1兆噸的碳,才能避免地球升溫超過1.5攝氏度。有人建議「碳捕獲」:直接從工業設施電站排放的氣體中除掉二氧化碳,或從大氣層中清除所有的溫室氣體。

世界上至少有19個大規模捕獲CO2的項目在進行,人們從火電站或天然氣電站的煙囪中捕獲碳。2017年在德州一個火電站設立了這樣一個項目,但今年5月關閉了,因為只捕獲了17%的碳排放,沒有達到預期的捕獲33%。碳捕獲項目需要安裝一個管道,將空中捕獲的碳貯存在地下深處,很昂貴。有一家初創公司Stripe,讓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出錢參與碳捕獲。公司的Nan Ransohoff告訴記者說,「這是個硬件問題,是基礎設施和科學問題,要花很長時間來開發碳移除技術,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好。」

Sunday, December 6, 2020

再談主流媒體的「偏見」

本文是雅虎新聞的資深政治專欄記者Jon Ward訪談記者Matthew Sheffield的小結。如果你有時間,下面podcast是雅虎新聞的一個廣播節目The Long Game,全長50分鐘。這位嘉賓說主流媒體的確會有偏見,但是右翼社交媒體的報告更有偏見。



2005年,出身於一個極端保守教派的Matthew Sheffield創立了一個傑出的保守派基督徒網站NewsBusters,目的是指出主流媒體的自由派偏見。不過最近10年來,他發現有偏見的不光是別人,自己也有偏見,於是開始為矯正自己的錯誤而做工。

Sheffield說他發現的問題是:大多數保守派基督徒以為,記者工作的目的就是搞黨派政治鬥爭,於是他們要為右翼建立起制衡的宣傳。至於所報導的是否屬於事實真相,越來越無關緊要了。比如最近許多支持川普的群眾停止收看保守的Fox新聞網,因為該網還不夠盲從。他們轉去收看願意重複川普謊言、說這次大選被偷的媒體網絡,既不懷疑,也不查核事實。

Sheffield說:「你如果看保守派媒體業的歷史,凡有些規模的和現存的,個個都是為了傳播和宣傳某個特別的政治觀點而誕生,無一例外。但你若看主流媒體,許多就不是這樣。」

他在推特上說,他過往有10年時間都在抱怨那些媒體精英對保守派觀點如何地「不公正」。現在雖然仍然可以那麼說,但他看到自己原來「錯過了重要的語境條件」(missing the context),就是右派更加有偏見。

Sheffield最初到《華盛頓觀察家報》做在線編輯工作,離開以後才發覺「美國保守派不了解新聞記者的目標」,他說「我不知道新聞記者應該描繪和反映現實」。因為他看到「真正的媒體報告機構」與他第一份報社工作標準不同,後者創立的目的本身就帶著固有的黨派成見,並以那些成見為指導準則。

Sheffield寫道,對於保守派媒體的記者來說,任何能夠傷害「左派」的消息都是真的,連事實查核都不必。他們甚至以堅持右派觀點、支持共和黨為己任,如此方能與所認定的「自由派偏見」做針鋒相對的反應。他們大多沒有經過記者的專業培訓,也沒有驗證核實自己這派文章的願望。

離開《華盛頓觀察家報》之後,Sheffield到正規的《國會山報》新聞網監管民意調查方面的工作,也做過《沙龍報》的記者。他正在寫一部回憶錄,回顧自己的猶他州虔誠摩門教大家庭背景,父親在街頭彈吉他、發單張,以及自己現在成為「不可知的無神論者」--相信一切宗教都是錯誤,但無法確實證明無神。

至於他最初創立的右翼NewsBusters(意思是「新聞剋星」),早已有人接管,繼續揭發主流媒體的「偏見」,很興旺受歡迎。Sheffield認為主流媒體對於保守派選民不夠關注,他們有幾千萬人,不是可悲可憎,而是受到誤導。左翼媒體對他們的嘲笑和排拒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Sheffield勸所有持左翼右翼意識形態的美國公眾,千萬不要縮進自己所習慣的信息泡沫中不出來。「你如果不知道對方的理由,就會錯過直面他們的機會,說明你對信息交流不認真,你的觀點沒有傳達出來,對方不知道。還有,如果你從來沒有體驗過這樣的時刻--一聽見某個信息就意識到自己可能搞錯或做錯了--你不太對頭。」

哈,左翼如果不知道右翼的道理,聽聽他們的爭辯,反之亦然,很好。但我懷疑很多左翼了解右翼的道理,他們有意地選擇拋棄那些道理。而右翼常常屬於發展「初階」,不願打破自己的教條和框框去聽「海外奇談」,只選擇聽圈內人的答疑解釋,堅信自己不會搞錯,他們更需要改換視角。(關於基督徒信心之路上的不同階段,詳見我的上一篇文章。)

Friday, December 4, 2020

不同類型和階段的基督徒

今天看見一個人把現代的基督徒分類,覺得挺有趣。其實懂得分類很重要,免得人因為不接受某一類基督徒的觀點就把整個信仰拒絕了。當然,你不必完全接受這個人的分階段法。

美國的主流媒體似乎就不懂這個,他們只認得政治右翼的「福音派」基督徒。其實正如媒體的類型各種各樣,從最保守(右翼)到最自由(左翼)都有,基督徒也是如此。

在最右翼的有南美浸信大會、佈道家葛培理的兒子富蘭克林、基督徒心理學家多布森、副總統彭斯、等等基要主義分子。對這些人來說,連Liberty基督教大學都太過自由了。越傾向於右翼的基督教,婦女的權利--從決定生育到接受按立--越少。

溫和的中間派包括衛斯理派,和天主教會。當然,天主教中也有不少很左和很右的基督徒。而左翼的基督徒則包括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我曾去參加他們紀念第一批黑奴賣到美國400周年的活動),主張窮困平等權利的威廉巴伯二世牧師,出版暢銷書籍的路德會女牧師Nadia Bolz-Weber等等。

美國有這些不同派別的基督徒,說明基督徒不是鐵板一塊,更不都是媒體所知道的「福音派基督徒」。結果,大家讀同一本聖經,理解完全不同。總地說來,右翼的信徒傾向於注重個人的罪與得救,而左翼的信徒把聖經的信息看為基督徒無條件的愛與包容。

很多基督徒用聖經來為自己的觀點辯護,而不是讓聖經來改變自己,因為他們不能夠修改自己版本的基督教。James Fowler博士寫了一本書,把基督徒的信仰分成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他說我們對上帝的理解是隨著成長而不斷進步的。比如,第一階段的基督徒看見一位凶暴懲罰的上帝,而第三階段的基督徒可能更加向教會忠心,過於向上帝忠心。

Fowler博士的說得挺深刻:人們只有在經過了一個信心階段之後,才能夠完全了解那個階段,而處在那個階段之內是很難了解的,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去領會,更不要說同意尚未達到的階段了。

於是,第三階段的基督徒假定自己是「真正的基督徒」,無法理解更複雜或細膩的信仰類型。人類對上帝的理解過程可以從猶太人的聖經看出來,進入基督的豐盛是後面的階段。起初上帝在園子中行走,後來上帝懲罰、祂要求人獻祭、祂不可知,然後人可以藉著耶穌和聖靈認識上帝。

雖然聖經給我們看到人對於上帝的了解可以增長,但人們只注意上帝的某些特質,這是因為他們的信心從來沒有進步到超越某個階段的地步。

有些人來到比較複雜的信仰階段。比如,第五階段是一個人預備好來深入研究社會潛意識的階段,研究那些從父母承傳下來、有力塑造我們行為和反應的禁忌和標準。我們會反省這些,準備和與自己不同的人或團體建立新的聯結關係,願意超越自己的神靈和部落禁忌。

第五階段的信徒看見生活的悖論,知道真理有許多個層面。而達賴喇嘛、盧雲、方濟各教宗--他們在信仰的最高階段--第六階段。

辯論性取向、槍枝、資本主義、聖經等等分裂基督徒的觀點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人們都在自說自話,聽不進別人的發言--我們的信心都還沒發展到明白事物的地步。

怎麼辦呢?第四、五、六階段的基督徒要明白第三、二、一階段基督徒的盲點。有些人就是不明白,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作基督徒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來作。教導初階段的基督徒明白聖經有不同的理解方式,這很重要。成熟階段的基督徒要活出他們的信仰,不能單單反對初階的思維方法。

馬太福音22章:「老師,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最大的,且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也如此,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書的總綱。」--只有第六階段的信徒可以了解和活出耶穌的這段教導。

Wednesday, December 2, 2020

2020年基督降臨節

“Advent” means “coming” or “arrival.” During the season of Advent, we celebrate Christ’s coming into the world and watch with expectant hope for his coming again. So this is a hopeful time.

今年我們有更大的理由盼望公義的主--基督是上帝給我們的最大禮物。--並且,感謝主我們還遠遠地看見了疫苗...


另外一個有關當下疫情的幽默:我們的主降臨,他還能找到房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