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當颶風桑迪在紐約市附近登陸時,大風暴陡增,降雨7英寸,導致大範圍的洪水和停電,大家都視那場超級風暴為極為罕見的事件。雖然那種規模的風暴在靠近赤道的地區很常見,比如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沿岸,但這類風暴很少直接襲擊美國東北部。
不過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颶風引起的風暴將在中緯度地區(兩個半球緯度30到60度之間)變得更加普遍,包括紐約市、波士頓、和北京、東京以及其它在東亞和澳洲的大城市。
紐約這樣的地區不在熱帶深處,總會有颶風,但一般很少。現在氣候正在發生變化,這個規模的風暴令人意外。在氣候風險分析公司The Climate Service工作的NOAA科學家Jim Kossin博士說,颶風影響的範圍擴大意味著沿海地區更多的人、家庭和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
這些熱帶氣旋--在大西洋叫作颶風,在西太平洋叫作颱風--既然在目前的氣象條件下比較容易形成,產生這些熱帶氣旋的赤道地區可能會向兩極擴張。即使移動的緯度很小,也會引起高緯度地區暴露在氣候變化很大的危險之下。
颶風通常發源在有風且海洋表面溫度高於80華氏度的地區,這種氣候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很常見。然而,隨著全球氣溫上升,高空急流在地球上空盤旋高達9英里的強西風帶——正在中緯度地區減弱和向高緯度轉移。這就使得颶風和颱風可以在更廣的地帶範圍內形成。
根據IPCC(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年8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在過去170年中,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了2華氏度。據說到2100年,氣溫將繼續上升至少0.7度。IPCC將這一升溫現象歸因於「明確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燒。(下面這段視頻解釋了這些熱帶氣旋的形成。)
根據今年這項新的研究報告,上一次在高緯度地區形成颶風是在上新世地質時期,即530萬至260萬年前。當時的氣候特點就是高氣溫和高濃度的大氣二氧化碳。
有個研究小組根據當前的衛星觀測和地球的氣候歷史來預測未來天氣。負責的Studholme博士說,與過去300萬年的任何時候相比,21世紀的熱帶氣旋地帶很可能要佔據更廣的緯度。他說這個氣候模型的預測未必準確,因為他們所依賴的過去幾十年的全球氣候數據並不完整,觀測的結果也不確定。不過另外一位國家海洋大氣流體動力學專家家認為,這項研究中所推斷的結論是合理的。
鑑於潛在的威脅,一些城市並沒有等候。去年,紐約市應急管理部門更新了沿海風暴計劃,用新的數據更準地確定了最容易遭受颶風洪水衝擊的風險區域,並相應地改變了城內六個颶風疏散地帶的邊界。隨著氣候變化增加了颶風的頻率和強度,他們繼續教育紐約人做準備,讓他們能夠應對颶風的衝擊」。
在波士頓,人們也在加大努力,為將來可能出現的大水和暴風雨做好準備。其中一部分努力是改造帶有護堤和防洪牆的海濱公園,以便更好地監管上漲的水位,並建造一個旨在抵禦颶風和災難性洪水的新海濱公園。城市的環境、能源和開放空間負責人Mariama牧師表示,「對於颶風,我們不知道它會怎樣以及何時發生,但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低窪地區在哪裡,這就足以採取行動了。」
本文內容取自《華爾街日報》的報道Hurricane Zone Predicted to Expa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