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對俄國侵略烏克蘭吧,今天到處聽見烏克蘭的國歌奏響。我們教會一位從東歐來的弟兄說,很多俄國士兵被迫進入烏克蘭,去參加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要為俄國人們禱告。他在鋼琴上彈奏了這首歌,聽來雄壯有力。
據國歌信息網站稱,這首國歌起源於19世紀的烏克蘭詩歌「烏克蘭還沒有死」,這首詩歌被設置為音樂。但1922年烏克蘭成為蘇聯的一部分時,這首歌的演唱和表演受到禁止。
蘇聯解體之後,這首歌在2003年恢復了國歌地位。烏克蘭的國家議會機構批准了歌詞改動,把「烏克蘭尚未死去,她的榮耀或自由也沒有(死去)」,改成「烏克蘭的自由尚未消亡,她的榮耀也沒有(消亡)」。
當然,民主和自由是個相對的概念,恐怕沒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但我們都知道,人民選舉算數,媒體報道自由,集會和發表不同意見自由,甚至有機會協商和修改法律,遇到不公平的事件有地方起訴,挺重要。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Sunday, February 27, 2022
Friday, February 25, 2022
俄國和烏克蘭的衝突
俄國總統普京今天開始對烏克蘭進行全面攻擊,大家都搞不清楚這兩個國家及人民錯綜複雜的歷史,眾說紛紜。然而,我們所聽到的大部分內容都有些不完整,有些是錯誤的,有些反映出自身利益的有限視角。密歇根大學歷史教授Suny回答了他最近聽到的一些流行說法和問題。
西方人普遍不接受普京對俄烏歷史的看法。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讓他講述另外版本的故事?
普京認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俄國人是同一個民族,有著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但他也意識到,這些國家已成為不同的獨立國家,國際法承認,俄羅斯政府也承認。還有,他對現代烏克蘭國家的歷史形成很不滿,認為烏克蘭是俄國前領導人列寧、斯大林和赫魯曉夫決策的悲劇性產物。他還質疑烏克蘭的主權和獨特的國家性,雖然宣傳是同一個民族,但他貶低烏克蘭日益增長的國家意識。
普京可能覺得烏克蘭本質上應該對俄羅斯是友好的而不是敵對,可他又把現任的烏克蘭政府看成是非法的、具有民族攻擊性甚至法西斯主義。他反复說,國家之間維護和平關係的條件是不威脅對方國家的安全。然而這次入侵行動讓人清楚地看到,他對烏克蘭構成了最大的威脅。
普京將烏克蘭視為對俄國的既有威脅,相信它如果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進攻性武器就會被放置在更靠近俄羅斯邊境的地方,就像羅馬尼亞和波蘭那樣。
或許你可以把普京對烏克蘭的看法理解為俄國實用主義,等於說「我們創造了烏克蘭,我們可以把它帶回來。」但Suny教授相信,普京其實本來可以呼籲烏克蘭和西方,要求他們承認俄國的安全利益,並保證北約不會對俄國和烏克蘭採取進一步行動,然而他最近的入侵行動反倒將烏克蘭推向了西方的懷抱。
隨著俄國入侵,烏克蘭東部兩個省有人宣告獨立,普京立即給予承認。西方認為Donetsk和Luhansk都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俄國聲稱,包括這兩個省在內的Donbass地區在歷史上理所當然地屬於俄羅斯。
歷史告訴我們,在蘇聯時期,這兩個省都正式屬於烏克蘭。蘇聯解體後,根據國際法,前蘇聯共和國的界線成為解體後各國的界線,而且俄羅斯政府一再承認那些界線。不過,每當有土地爭端問題時,事情立即變得很複雜。
Donbass歷史上一直住著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猶太人等等。在蘇聯時期和蘇聯解體後,那裡主要住的是俄羅斯人和操俄語的人。2014年基輔舉行親西方的示威,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威脅要限制在某些地區使用俄語,Donbass的親俄反叛分子起來猛烈抵抗。鬥爭了幾個月以後,俄國的正規部隊進駐,開始了一場流血的戰爭和衝突,持續了8年到現在,造成幾千人傷亡。
為甚麼這次俄國承認Donetsk和Luhansk獨立是個重要的衝突升級呢?
因為這顯然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前奏。承認獨立等於向西方發出一個強硬信號,俄國決不退縮。它決不接受西方在烏克蘭、波蘭和羅馬尼亞進一步部署針對俄國的武器和裝備;俄國總統現在帶領他的國家進入了一場危險的預防性戰爭——一場出於焦慮的戰爭,因為未來某個時候他的國家將會受到攻擊——而結果不可預測。
《紐約時報》報導烏克蘭歷史,稱「列寧領導下的蘇聯新政府令普京先生的如此蔑視,以至於獨立的烏克蘭國現在要被粉碎。在蘇聯時代,烏克蘭語被學校取消,它的文化允許以卡通漫畫的形式存在,即穿著蓬鬆褲子跳舞的哥薩克人。」這段蘇聯壓迫烏克蘭的歷史準確嗎?
列寧的蘇聯政府在1918-1921年的烏克蘭戰爭中打贏了,趕走了外國干涉者,從而鞏固和承認了烏克蘭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USSR)。不過普京基本上是對的,列寧的政策在蘇聯帝國內促進了烏克蘭的國家地位,也正式授予烏克蘭和其他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無條件脫離聯邦的憲法權利。對普京來說,這個權利就是讓蘇聯爆裂的地雷。
然而烏克蘭語言從來沒有在蘇聯被禁止,學校是教烏克蘭語的。在1920年代,列寧主義的國家政策還積極提倡烏克蘭文化。可是到了斯大林時代,烏克蘭語言和文化開始受到大大削弱。從1930年代開始,烏克蘭人受到壓制,有一次大飢荒死了好幾百萬烏克蘭農民,還有提倡俄羅斯語言和文化的俄羅斯化,在烏克蘭加速上演。
在蘇維埃體制的嚴格範圍內,烏克蘭和蘇聯的許多其他民族一樣,成為了一個現代國家,意識到自己的歷史,掌握自己的語言,甚至允許穿著寬鬆的褲子來慶祝其民族文化。但蘇聯對烏克蘭的矛盾政策既促進了它的民族文化,又限制了其自由、主權和民族的表達。
歷史是一門既有爭議、又具顛覆性的社會科學。政府、權威人士和宣傳家常常利用和濫用歷史。但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是了解過去發生的事及其原因的手段。追尋真理可以顛覆我們方便而不準確的認知。
看來俄國和烏克蘭的衝突也屬於多語言、多文化、多理念的衝突。搞專制還是搞民主協商好?一半的百姓說這樣好,另一半說那樣好,看看壓制手段能維持多久,看看冷戰和強硬手段改換政權,在如今會出來甚麼結果?值得禱告!
西方人普遍不接受普京對俄烏歷史的看法。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讓他講述另外版本的故事?
普京認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俄國人是同一個民族,有著共同的歷史和文化。但他也意識到,這些國家已成為不同的獨立國家,國際法承認,俄羅斯政府也承認。還有,他對現代烏克蘭國家的歷史形成很不滿,認為烏克蘭是俄國前領導人列寧、斯大林和赫魯曉夫決策的悲劇性產物。他還質疑烏克蘭的主權和獨特的國家性,雖然宣傳是同一個民族,但他貶低烏克蘭日益增長的國家意識。
普京可能覺得烏克蘭本質上應該對俄羅斯是友好的而不是敵對,可他又把現任的烏克蘭政府看成是非法的、具有民族攻擊性甚至法西斯主義。他反复說,國家之間維護和平關係的條件是不威脅對方國家的安全。然而這次入侵行動讓人清楚地看到,他對烏克蘭構成了最大的威脅。
普京將烏克蘭視為對俄國的既有威脅,相信它如果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進攻性武器就會被放置在更靠近俄羅斯邊境的地方,就像羅馬尼亞和波蘭那樣。
或許你可以把普京對烏克蘭的看法理解為俄國實用主義,等於說「我們創造了烏克蘭,我們可以把它帶回來。」但Suny教授相信,普京其實本來可以呼籲烏克蘭和西方,要求他們承認俄國的安全利益,並保證北約不會對俄國和烏克蘭採取進一步行動,然而他最近的入侵行動反倒將烏克蘭推向了西方的懷抱。
隨著俄國入侵,烏克蘭東部兩個省有人宣告獨立,普京立即給予承認。西方認為Donetsk和Luhansk都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俄國聲稱,包括這兩個省在內的Donbass地區在歷史上理所當然地屬於俄羅斯。
歷史告訴我們,在蘇聯時期,這兩個省都正式屬於烏克蘭。蘇聯解體後,根據國際法,前蘇聯共和國的界線成為解體後各國的界線,而且俄羅斯政府一再承認那些界線。不過,每當有土地爭端問題時,事情立即變得很複雜。
Donbass歷史上一直住著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猶太人等等。在蘇聯時期和蘇聯解體後,那裡主要住的是俄羅斯人和操俄語的人。2014年基輔舉行親西方的示威,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威脅要限制在某些地區使用俄語,Donbass的親俄反叛分子起來猛烈抵抗。鬥爭了幾個月以後,俄國的正規部隊進駐,開始了一場流血的戰爭和衝突,持續了8年到現在,造成幾千人傷亡。
為甚麼這次俄國承認Donetsk和Luhansk獨立是個重要的衝突升級呢?
因為這顯然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前奏。承認獨立等於向西方發出一個強硬信號,俄國決不退縮。它決不接受西方在烏克蘭、波蘭和羅馬尼亞進一步部署針對俄國的武器和裝備;俄國總統現在帶領他的國家進入了一場危險的預防性戰爭——一場出於焦慮的戰爭,因為未來某個時候他的國家將會受到攻擊——而結果不可預測。
《紐約時報》報導烏克蘭歷史,稱「列寧領導下的蘇聯新政府令普京先生的如此蔑視,以至於獨立的烏克蘭國現在要被粉碎。在蘇聯時代,烏克蘭語被學校取消,它的文化允許以卡通漫畫的形式存在,即穿著蓬鬆褲子跳舞的哥薩克人。」這段蘇聯壓迫烏克蘭的歷史準確嗎?
列寧的蘇聯政府在1918-1921年的烏克蘭戰爭中打贏了,趕走了外國干涉者,從而鞏固和承認了烏克蘭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USSR)。不過普京基本上是對的,列寧的政策在蘇聯帝國內促進了烏克蘭的國家地位,也正式授予烏克蘭和其他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無條件脫離聯邦的憲法權利。對普京來說,這個權利就是讓蘇聯爆裂的地雷。
然而烏克蘭語言從來沒有在蘇聯被禁止,學校是教烏克蘭語的。在1920年代,列寧主義的國家政策還積極提倡烏克蘭文化。可是到了斯大林時代,烏克蘭語言和文化開始受到大大削弱。從1930年代開始,烏克蘭人受到壓制,有一次大飢荒死了好幾百萬烏克蘭農民,還有提倡俄羅斯語言和文化的俄羅斯化,在烏克蘭加速上演。
在蘇維埃體制的嚴格範圍內,烏克蘭和蘇聯的許多其他民族一樣,成為了一個現代國家,意識到自己的歷史,掌握自己的語言,甚至允許穿著寬鬆的褲子來慶祝其民族文化。但蘇聯對烏克蘭的矛盾政策既促進了它的民族文化,又限制了其自由、主權和民族的表達。
歷史是一門既有爭議、又具顛覆性的社會科學。政府、權威人士和宣傳家常常利用和濫用歷史。但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是了解過去發生的事及其原因的手段。追尋真理可以顛覆我們方便而不準確的認知。
看來俄國和烏克蘭的衝突也屬於多語言、多文化、多理念的衝突。搞專制還是搞民主協商好?一半的百姓說這樣好,另一半說那樣好,看看壓制手段能維持多久,看看冷戰和強硬手段改換政權,在如今會出來甚麼結果?值得禱告!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22
並非所有人受造都是男或女?
聖經說上帝「造男造女」,並且男人要離開父母,與女人「合為一體」。這些話很容易誤解為婚姻和性別表達無例外,不過你就很難理解耶穌說有「生來的閹人」是怎麼回事。「閹人」那個字有時翻成「太監」(eunuch),就更加奇怪--比如在一位女王手下的重臣,怎麼會變成太監了呢。
我們現在每人出生時都有出生證,上面指明男女性別。因為嬰兒出生時,醫生一定從外部看看生殖器的形狀來指定一個性別。但是近代醫學研究發現沒那麼簡單,單用「男」和「女」這兩個字,完全沒有抓住複雜的人體在生物學、解剖學和染色體上的變異現象。為此,呼籲取消出生證性別指定的呼聲越來越大,包括美國醫學學會最近的一個提議。
Carl Streed博士是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對那些非典型的性別表達進行了大量研究--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人、雙性人、無性人(LGBTQIA)。Frances Grimstad是哈佛大學婦產科一位特別關心跨性人和雙性人健康的醫生。他們撰文介紹了簡單指定出生性別引起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指定有錯誤的時候,或許基督徒應該關注一下。
生殖器解剖結構的例外情形頻繁發生,比我們想像的多。它每年發生在 0.1% 到 0.2% 的新生兒中--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000到8,000個嬰兒屬於這些例外。
看其它的性別特徵也未必有幫助。醫生檢查嬰兒的生殖器官,會發現生來就有陰道和睾丸這兩樣的人,還會發現生來就沒有任何性腺的人。評估一個人的雌激素和睾酮激素水平,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決定女性和男性身體的關鍵因素,但醫生發現一些有陰道的人仍然會產生大量的睾酮。所以睾酮並不是定義性別的重要指標,而且較高量的睾酮也不一定會使某人成為男性。
即使是評估染色體的數量和類型,也不能說明全部情況。我們通常期望人都有XX或XY雙性染色體,但許多人既不屬於XX、又不屬於XY類別。這些包括出生時只有一條X染色體,或有個XXY染色體的組合。我們通常所知道的XX表現女,XY表現男,是有些例外的!
簡而言之,人類是多樣性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分類是不完整和不准確的。性別在是一個範疇之內,而不是「兩種尺寸適合所有人」。多達1.7%的美國人口(即超過500萬美國人)呈現雙性特徵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特徵。
那些在出生時就被指定為女或男的雙性人可能會在身體和心理的醫療護理上受到傷害。有時醫生會進行手術,將身體安排成男或女。例如縮小那些生來陰蒂比較大的人,但接受這種兒童手術的人成年後會遭受疼痛和性交困難。
此外,政府有時會限制具有雙性特徵的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例如,在澳大利亞,他們不能結婚,因為政府曾裁定雙性人(不被視為100% 男性或100% 女性的人)不能合法結婚。私營實業也經常這麼做。國際奧林匹克委會用激素水平的臨界值來確定誰參加女子運動,結果一些運動員被禁止參加。 有些人的自我性別認同和政府文件上所指定的不同,還會面臨歧視、騷擾或暴力。
現在各州政府已開始承認性別的多樣性。儘管還有一些限制,有些州開始允許人們改變自己出生證上的性別。醫藥處置也在發生變化,例如一些兒科中心已停止對性別發育在意料之外的新生兒進行手術。儘管如此,整個社會這方面的調整適應速度要慢得多。
從臨床醫生的角度看,他們是力圖準確的。證據表明,出生證上的男和女兩個選項並不合乎科學現實。不寫定「男」或「女」,嬰兒父母會了解,指定出生性別,比起孩子日後的健康快樂來說,重要性差多了。
下面一段視頻解釋甚麼是雙性人,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問題。
怎麼樣?你在生活中一定見過他們,但你不會注意他們。昨天我還在超市看見一位收銀員,看起來是個大胖女人,說話卻是男人的聲音口氣。無論他說自己是男還是女,我都會尊重,也絕不會想到要禁止他們進哪個廁所。
我們現在每人出生時都有出生證,上面指明男女性別。因為嬰兒出生時,醫生一定從外部看看生殖器的形狀來指定一個性別。但是近代醫學研究發現沒那麼簡單,單用「男」和「女」這兩個字,完全沒有抓住複雜的人體在生物學、解剖學和染色體上的變異現象。為此,呼籲取消出生證性別指定的呼聲越來越大,包括美國醫學學會最近的一個提議。
Carl Streed博士是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對那些非典型的性別表達進行了大量研究--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人、雙性人、無性人(LGBTQIA)。Frances Grimstad是哈佛大學婦產科一位特別關心跨性人和雙性人健康的醫生。他們撰文介紹了簡單指定出生性別引起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指定有錯誤的時候,或許基督徒應該關注一下。
生殖器解剖結構的例外情形頻繁發生,比我們想像的多。它每年發生在 0.1% 到 0.2% 的新生兒中--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000到8,000個嬰兒屬於這些例外。
看其它的性別特徵也未必有幫助。醫生檢查嬰兒的生殖器官,會發現生來就有陰道和睾丸這兩樣的人,還會發現生來就沒有任何性腺的人。評估一個人的雌激素和睾酮激素水平,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決定女性和男性身體的關鍵因素,但醫生發現一些有陰道的人仍然會產生大量的睾酮。所以睾酮並不是定義性別的重要指標,而且較高量的睾酮也不一定會使某人成為男性。
即使是評估染色體的數量和類型,也不能說明全部情況。我們通常期望人都有XX或XY雙性染色體,但許多人既不屬於XX、又不屬於XY類別。這些包括出生時只有一條X染色體,或有個XXY染色體的組合。我們通常所知道的XX表現女,XY表現男,是有些例外的!
簡而言之,人類是多樣性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分類是不完整和不准確的。性別在是一個範疇之內,而不是「兩種尺寸適合所有人」。多達1.7%的美國人口(即超過500萬美國人)呈現雙性特徵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特徵。
那些在出生時就被指定為女或男的雙性人可能會在身體和心理的醫療護理上受到傷害。有時醫生會進行手術,將身體安排成男或女。例如縮小那些生來陰蒂比較大的人,但接受這種兒童手術的人成年後會遭受疼痛和性交困難。
此外,政府有時會限制具有雙性特徵的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例如,在澳大利亞,他們不能結婚,因為政府曾裁定雙性人(不被視為100% 男性或100% 女性的人)不能合法結婚。私營實業也經常這麼做。國際奧林匹克委會用激素水平的臨界值來確定誰參加女子運動,結果一些運動員被禁止參加。 有些人的自我性別認同和政府文件上所指定的不同,還會面臨歧視、騷擾或暴力。
現在各州政府已開始承認性別的多樣性。儘管還有一些限制,有些州開始允許人們改變自己出生證上的性別。醫藥處置也在發生變化,例如一些兒科中心已停止對性別發育在意料之外的新生兒進行手術。儘管如此,整個社會這方面的調整適應速度要慢得多。
從臨床醫生的角度看,他們是力圖準確的。證據表明,出生證上的男和女兩個選項並不合乎科學現實。不寫定「男」或「女」,嬰兒父母會了解,指定出生性別,比起孩子日後的健康快樂來說,重要性差多了。
下面一段視頻解釋甚麼是雙性人,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問題。
怎麼樣?你在生活中一定見過他們,但你不會注意他們。昨天我還在超市看見一位收銀員,看起來是個大胖女人,說話卻是男人的聲音口氣。無論他說自己是男還是女,我都會尊重,也絕不會想到要禁止他們進哪個廁所。
Monday, February 21, 2022
揭開匿名者Q的神秘面紗
根據科技媒體Engadget的報道,機器學習軟件可能已經識別出那位這兩年在社交媒體上興風作浪、散佈陰謀論的匿名者Q,現在只差當事人親口承認了。
這件事最初是《紐約時報》的記者去追蹤調查歸納發表出來的。有兩個獨立的語言鑑識學家團隊在調查,他們分別是瑞士和法國的研究人員。這兩個研究團隊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論。
他們說有一位南非的軟件開發人員Paul Furber,是Q背後的原始作者。他是最早引起人們注意陰謀論的人之一。然後亞利桑那有個Ron Watkins,最初是與Furber合作,最終接管了那個帳戶。注意,這個名叫Ron Watkins的人今年正在競選美國國會議員哦!
瑞士的研究團隊是OrphAnalytics初創公司的兩名研究人員,他們使用軟件把Q的文字分解為一定的序列模式。然後他們追踪這些序列的重複頻率。與此同時,法國團隊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來尋找Q寫作中的模式。這兩種技術大體上都屬於一種叫作stylometr的方法,旨在分析文字中可測量、有一致性和重複出現的寫作模式。為了避免混淆。這兩個研究團隊把分析對象限制在社交媒體帖子上。他們通過測試所有其他可能的作者,發現Furber和Watkins的寫作最突出地與Q的文字相似。
他們對這一識別結果很有把握。法國團隊的計算語言學家Florian Cafiero和Jean-Baptiste Camps告訴《泰晤士報》,他們的軟件正確識別Furber文字的概率高達98%,而正確識別出Watkins文字的概率達到99%。Cafier博士說:「起初的大部分Q文字都是Furber寫的,但幾個月之內,Ron Watkins的簽名增加了,Paul Furber減少了,之後完全消失。」
他們使用的機器學習軟件曾經用來識別《Harry Potter》的作者 J.K. Rowling,她曾經用另外的筆名撰寫2013年的一部犯罪小說《杜鵑的呼喚》。更廣泛地說,執法機構已經成功地在各種刑事案件中使用了stylometr來破案,包括FBI用它證明Ted Kaczynski就是那名多次郵寄炸彈的恐怖分子。
Juola博士是曾經參與辨認《杜鵑的呼喚》作者的專家,她接受採訪,認為這兩個團隊的獨立分析發現是可信且有說服力的,因為顯示出相同的模式。不過Furber和Watkins都否認寫過匿名者Q的信息。Watkins說「我不是Q」,而Furber說他只是受到Q信息的影響而改變了文字風格。
語言學專家對Furber的說法認為難以相信,因為他們分析的Furber推特帖子是從匿名者Q信息出現的最初日子。2017年Furber發出的第一個帖子:「睜眼看看,你的政府中許多人崇拜撒旦。」
下一步怎樣呢?有關的研究人員對《泰晤士報》記者說,他們希望拆穿了Q可以消除一些匿名者Q陰謀論對人的誘惑。現在陰謀論在社交媒體上如火如荼,深刻影響到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生活。雖然自從2020年底以後,Q沒有發甚麼信息,人們並沒有放棄關於追蹤「深層政府」陰謀的熱情。
這件事最初是《紐約時報》的記者去追蹤調查歸納發表出來的。有兩個獨立的語言鑑識學家團隊在調查,他們分別是瑞士和法國的研究人員。這兩個研究團隊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論。
他們說有一位南非的軟件開發人員Paul Furber,是Q背後的原始作者。他是最早引起人們注意陰謀論的人之一。然後亞利桑那有個Ron Watkins,最初是與Furber合作,最終接管了那個帳戶。注意,這個名叫Ron Watkins的人今年正在競選美國國會議員哦!
瑞士的研究團隊是OrphAnalytics初創公司的兩名研究人員,他們使用軟件把Q的文字分解為一定的序列模式。然後他們追踪這些序列的重複頻率。與此同時,法國團隊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來尋找Q寫作中的模式。這兩種技術大體上都屬於一種叫作stylometr的方法,旨在分析文字中可測量、有一致性和重複出現的寫作模式。為了避免混淆。這兩個研究團隊把分析對象限制在社交媒體帖子上。他們通過測試所有其他可能的作者,發現Furber和Watkins的寫作最突出地與Q的文字相似。
他們對這一識別結果很有把握。法國團隊的計算語言學家Florian Cafiero和Jean-Baptiste Camps告訴《泰晤士報》,他們的軟件正確識別Furber文字的概率高達98%,而正確識別出Watkins文字的概率達到99%。Cafier博士說:「起初的大部分Q文字都是Furber寫的,但幾個月之內,Ron Watkins的簽名增加了,Paul Furber減少了,之後完全消失。」
他們使用的機器學習軟件曾經用來識別《Harry Potter》的作者 J.K. Rowling,她曾經用另外的筆名撰寫2013年的一部犯罪小說《杜鵑的呼喚》。更廣泛地說,執法機構已經成功地在各種刑事案件中使用了stylometr來破案,包括FBI用它證明Ted Kaczynski就是那名多次郵寄炸彈的恐怖分子。
Juola博士是曾經參與辨認《杜鵑的呼喚》作者的專家,她接受採訪,認為這兩個團隊的獨立分析發現是可信且有說服力的,因為顯示出相同的模式。不過Furber和Watkins都否認寫過匿名者Q的信息。Watkins說「我不是Q」,而Furber說他只是受到Q信息的影響而改變了文字風格。
語言學專家對Furber的說法認為難以相信,因為他們分析的Furber推特帖子是從匿名者Q信息出現的最初日子。2017年Furber發出的第一個帖子:「睜眼看看,你的政府中許多人崇拜撒旦。」
下一步怎樣呢?有關的研究人員對《泰晤士報》記者說,他們希望拆穿了Q可以消除一些匿名者Q陰謀論對人的誘惑。現在陰謀論在社交媒體上如火如荼,深刻影響到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生活。雖然自從2020年底以後,Q沒有發甚麼信息,人們並沒有放棄關於追蹤「深層政府」陰謀的熱情。
Friday, February 18, 2022
海平面上升1尺如何影響美國
本文內容是根據亞利桑那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Jianjun Yin博士的介紹資料而寫。
海平面將在未來30年內上升1英尺左右,這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份最新報告說的。海平面上升會大大增加美國東部和南部墨西哥灣/大西洋沿岸相當地區的洪水威脅。
NOAA說美國應該準備迎接全球升溫、陸地下沉而海平面比現在上升10-12英吋的情形。根據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現狀,這樣的結局已經很難避免。
佛州海邊的邁阿密現在每個月漲大潮時就發大水--不必颶風到來,也不必颳大風--居民已經感到很討厭了。漲大潮就是太陽月亮在相對地球一定位置時的現象。到2050年,1尺的海面上升會引起更大的破壞,NOAA估計那時中等規模以上的洪水會比現在增加10倍。若不採取重大調整,那些大潮的海水就會頻繁湧入街道,中斷沿海的基礎設施,包括中斷供應鏈和經濟基本要道港口。
高漲的海洋還會把海水帶到比較遠的內陸地區。到本世紀末,看世界各國能夠削減多少溫室氣體排放,海面可能會比現在上升2尺左右。尹教授解釋了引起這個危險的兩個因素。
一個因素是海洋升溫。大氣層中積累的溫室氣體使白天地球吸收的太陽熱量越來越無法全部在夜晚散發到宇宙空間,而地表的多餘的熱量絕大部分被海洋吸收,引起海洋升溫,特別是上層海水升溫。升溫的海水分子運動加快,於是佔據的空間膨脹,引起海面升高,我們看見大水沖進上陸地。
在過去幾十年中,海面上升的原因40%是因為水溫上升。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是海洋,總共吸收了超過90%的大氣層多餘熱量,都是溫室氣體引起的。
另一個因素是陸地上的冰川融化。山地冰川和極地冰蓋快速減少,比大自然生成它們的速度還快。冰川融化的水最後總是流向海洋的,增加海洋的總共水量。大約50%的海面上升是過去幾十年冰川融化造成的。
目前,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儲存有大量的冰凍水,如果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會升高200英尺,也就是60-70米——相當於自由女神雕像的高度。氣候改變還會引起海上的冰山融化,不過那不會影響海水體積和海平面高度。
即使碳排放穩定下來,海水仍會在相當一段時期繼續上升。各海岸地區上升的速度也不會一樣,有些地形條件會讓海水上升快些,比如有些陸地因為抽取地下水發生沉降,這些地區的海水更容易進入內陸。
根據NOAA的報告,在美國東部海岸和南部墨西哥灣沿岸,海水上升的危險高於其他地區,而西海岸和夏威夷的危險預計比較低。右圖是西海岸加州灣區的海水上升示意,東部的情況是更嚴重的。
美國有40%的人口住在海岸線附近,美國的相當大一部分經濟建設也靠近海岸。所以,海面上升將會對美國造成衝擊,上升越快,衝擊越大。
海平面將在未來30年內上升1英尺左右,這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份最新報告說的。海平面上升會大大增加美國東部和南部墨西哥灣/大西洋沿岸相當地區的洪水威脅。
NOAA說美國應該準備迎接全球升溫、陸地下沉而海平面比現在上升10-12英吋的情形。根據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現狀,這樣的結局已經很難避免。
佛州海邊的邁阿密現在每個月漲大潮時就發大水--不必颶風到來,也不必颳大風--居民已經感到很討厭了。漲大潮就是太陽月亮在相對地球一定位置時的現象。到2050年,1尺的海面上升會引起更大的破壞,NOAA估計那時中等規模以上的洪水會比現在增加10倍。若不採取重大調整,那些大潮的海水就會頻繁湧入街道,中斷沿海的基礎設施,包括中斷供應鏈和經濟基本要道港口。
高漲的海洋還會把海水帶到比較遠的內陸地區。到本世紀末,看世界各國能夠削減多少溫室氣體排放,海面可能會比現在上升2尺左右。尹教授解釋了引起這個危險的兩個因素。
一個因素是海洋升溫。大氣層中積累的溫室氣體使白天地球吸收的太陽熱量越來越無法全部在夜晚散發到宇宙空間,而地表的多餘的熱量絕大部分被海洋吸收,引起海洋升溫,特別是上層海水升溫。升溫的海水分子運動加快,於是佔據的空間膨脹,引起海面升高,我們看見大水沖進上陸地。
在過去幾十年中,海面上升的原因40%是因為水溫上升。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是海洋,總共吸收了超過90%的大氣層多餘熱量,都是溫室氣體引起的。
另一個因素是陸地上的冰川融化。山地冰川和極地冰蓋快速減少,比大自然生成它們的速度還快。冰川融化的水最後總是流向海洋的,增加海洋的總共水量。大約50%的海面上升是過去幾十年冰川融化造成的。
目前,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儲存有大量的冰凍水,如果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會升高200英尺,也就是60-70米——相當於自由女神雕像的高度。氣候改變還會引起海上的冰山融化,不過那不會影響海水體積和海平面高度。
即使碳排放穩定下來,海水仍會在相當一段時期繼續上升。各海岸地區上升的速度也不會一樣,有些地形條件會讓海水上升快些,比如有些陸地因為抽取地下水發生沉降,這些地區的海水更容易進入內陸。
根據NOAA的報告,在美國東部海岸和南部墨西哥灣沿岸,海水上升的危險高於其他地區,而西海岸和夏威夷的危險預計比較低。右圖是西海岸加州灣區的海水上升示意,東部的情況是更嚴重的。
美國有40%的人口住在海岸線附近,美國的相當大一部分經濟建設也靠近海岸。所以,海面上升將會對美國造成衝擊,上升越快,衝擊越大。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22
從加拿大卡車司機學功課
加拿大的卡車司機搞反對疫苗政策的抗議,不是一兩天,乃到了嚴重阻礙本地交通和工商貿易活動的地步。有些人似乎乾脆就是為了反政府而參與,我挺驚訝:他們有意見難道沒有地方提出和協商嗎?看來有點像美國,在野黨想要阻撓和干擾執政黨,到了不顧道義和不擇手段的地步。
他們能停工不上班,讓發動機在街頭不熄火取暖和長按喇叭,吃喝玩樂,當然是得到了雄厚的經濟支持。美國有些政客也挺支持,公開表示美國的卡車司機也可以搞類似的活動來干擾經濟和政治。據說相當美國人捐獻了相當的資金,只不過已被阻斷,不能送達加拿大,募款技術平台給的理由是對當地干擾破壞太大。
美國也是有人試圖組織類似的卡車車隊的,主張「自由」嘛,隨便想做甚麼就做甚麼的自由,只是迄今尚未成功。只不過他們組織這類活動必須從線上聯絡,有些外國做坊也插手,越南啦,孟加拉啦,羅馬尼亞啦等等都一湧而上,支持美國人搞車隊。臉書立即發現一批外國帳戶,都是有利可圖。
臉書說那些公司很多是最近改了名字,採用和Trucker、Freedom、Convoy(車隊)有關的字樣,吸引那些在美國有興趣搞類似活動的人。有些網頁還列出販賣支持川普、反對疫苗令等等字樣商品的鏈接。這些帳號後面都有真人,並不是假帳號,原來是外國人想利用機會賺錢。
反對政府的行政令並不違反Meta(臉書)的政策,但他們會監控情況。他們已刪除多個宣傳匿名者Q內容的群體--顯然他們在煽動反政府宣傳上發揮了作用,還有那些從世界各地發送垃圾詐騙郵件的帳號。
一位發言人對科技媒體Engadget說「我們不住地看到騙子抓住任何醒目的熱點話題,包括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來行騙。在過去的一周裡,我們刪除了多個垃圾詐騙郵件發送者的群組和頁面,他們用計在內容來源上誤導人,根據內容吸引人的程度,藉廣告和點擊量驅使人們去訪問平台以外的網站賺錢。」
這次加拿大的「自由車隊」抗議活動吸引了各式各樣的極右翼個人和團體,包括加拿大的「匿名者Q女王」。在多倫多和全國其他城市,警方告誡醫護人員不要在公共聚會場合穿工作服。同樣的抗議活動還堵塞了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重要過境點,促使拜登政府催促加拿大聯邦政府採取行動。
根據NBC報道,臉書、Telegram等等社交媒體公司都看到那些人在呼籲,在3月5日去華盛頓特區和洛杉磯匯合抗議行動,其中涉及類似於2016年俄國干擾總統大選的那種國外支持。這次社交媒體公司吸取了2016年的教訓吧?容許經濟受干擾以至於大亂,有些人是撈到好處,可多數人是會遇到困難的。
不出所料,加拿大的卡車司機「自由車隊」是保守派的基督徒興風作浪的結果。據媒體報告,不僅照片上有「上帝祝福卡車司機」字樣的標語,喇叭宣傳他們的干擾阻塞活動是「愛」,他們的臨時食品攤和卡車門上,到處都是聖經經文和十字架,和美國耶利哥遊行的那些人類似。這就看出是超過了卡車司機的組織規模。
可能右翼的基督徒也利用了卡車司機的「自由車隊」來謀大事吧?只是我挺懷疑,破壞經濟生活能夠爭取到別人聽你發言的權利嗎?恐怕人人都要同情那遭到經濟損失的人們了。在我看,加拿大這種反政府的示威成功,在於不用暴力。沒有槍枝棍棒,沒有破壞商店的行為(雖難免與當地人起衝突爭辯),支持的人跑去附近街區支搭帳篷、供應各種需要和表示團結。
他們能停工不上班,讓發動機在街頭不熄火取暖和長按喇叭,吃喝玩樂,當然是得到了雄厚的經濟支持。美國有些政客也挺支持,公開表示美國的卡車司機也可以搞類似的活動來干擾經濟和政治。據說相當美國人捐獻了相當的資金,只不過已被阻斷,不能送達加拿大,募款技術平台給的理由是對當地干擾破壞太大。
美國也是有人試圖組織類似的卡車車隊的,主張「自由」嘛,隨便想做甚麼就做甚麼的自由,只是迄今尚未成功。只不過他們組織這類活動必須從線上聯絡,有些外國做坊也插手,越南啦,孟加拉啦,羅馬尼亞啦等等都一湧而上,支持美國人搞車隊。臉書立即發現一批外國帳戶,都是有利可圖。
臉書說那些公司很多是最近改了名字,採用和Trucker、Freedom、Convoy(車隊)有關的字樣,吸引那些在美國有興趣搞類似活動的人。有些網頁還列出販賣支持川普、反對疫苗令等等字樣商品的鏈接。這些帳號後面都有真人,並不是假帳號,原來是外國人想利用機會賺錢。
反對政府的行政令並不違反Meta(臉書)的政策,但他們會監控情況。他們已刪除多個宣傳匿名者Q內容的群體--顯然他們在煽動反政府宣傳上發揮了作用,還有那些從世界各地發送垃圾詐騙郵件的帳號。
一位發言人對科技媒體Engadget說「我們不住地看到騙子抓住任何醒目的熱點話題,包括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來行騙。在過去的一周裡,我們刪除了多個垃圾詐騙郵件發送者的群組和頁面,他們用計在內容來源上誤導人,根據內容吸引人的程度,藉廣告和點擊量驅使人們去訪問平台以外的網站賺錢。」
這次加拿大的「自由車隊」抗議活動吸引了各式各樣的極右翼個人和團體,包括加拿大的「匿名者Q女王」。在多倫多和全國其他城市,警方告誡醫護人員不要在公共聚會場合穿工作服。同樣的抗議活動還堵塞了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重要過境點,促使拜登政府催促加拿大聯邦政府採取行動。
根據NBC報道,臉書、Telegram等等社交媒體公司都看到那些人在呼籲,在3月5日去華盛頓特區和洛杉磯匯合抗議行動,其中涉及類似於2016年俄國干擾總統大選的那種國外支持。這次社交媒體公司吸取了2016年的教訓吧?容許經濟受干擾以至於大亂,有些人是撈到好處,可多數人是會遇到困難的。
不出所料,加拿大的卡車司機「自由車隊」是保守派的基督徒興風作浪的結果。據媒體報告,不僅照片上有「上帝祝福卡車司機」字樣的標語,喇叭宣傳他們的干擾阻塞活動是「愛」,他們的臨時食品攤和卡車門上,到處都是聖經經文和十字架,和美國耶利哥遊行的那些人類似。這就看出是超過了卡車司機的組織規模。
可能右翼的基督徒也利用了卡車司機的「自由車隊」來謀大事吧?只是我挺懷疑,破壞經濟生活能夠爭取到別人聽你發言的權利嗎?恐怕人人都要同情那遭到經濟損失的人們了。在我看,加拿大這種反政府的示威成功,在於不用暴力。沒有槍枝棍棒,沒有破壞商店的行為(雖難免與當地人起衝突爭辯),支持的人跑去附近街區支搭帳篷、供應各種需要和表示團結。
Monday, February 14, 2022
文件阻塞下水管道會怎樣?
據說有川普當政時的白宮職員,老早就懷疑川普常常把文件從廁所冲掉,因為他們常常要請水管工來處理阻塞的下水道。現在有多方證人談論這件事,為此有記者好奇用電話訪談了一家管道工公司,難道冲下馬桶真的是銷毀文件的好辦法?(川普矢口否認他這樣做,本文內容取自整理過的訪談記錄。)
Q:您聽說川普銷毀文件的做法了嗎?您有甚麼反應?
A:我好像看見報道了,起初沒有注意。您再傳給我時,我仔細看了,覺得挺可笑的。一般小孩子才做這種事,不想讓父母看見的成績單啊,老師的批評字條啊,以為從馬桶冲掉就沒事了。但不管用的,這種事情總是立即被發現。
Q:紙張從馬桶沖下去會怎樣呢?
A:隨便哪個管道工都會告訴你,千萬不要把嬰兒抹布啊厚紙巾之類的東西冲進馬桶。所以打印紙啊卡片啊都不行,因為冲不下去,要麼塞在馬桶裡,要麼冲進去一段,結果更糟,可能不光那一個廁所阻塞,搞不好整棟樓的廁所都阻塞。
Q:為甚麼會冲不下去?
A:馬桶下面一般都有一段S形狀的彎曲管道,是專門用來防止大塊東西冲下管道的。如果有東西堵在那裡,你或許可以用一根螺旋鑽把它拉出來,萬一拉不出來,推進去更深就很糟糕。那你就必須先把馬桶從地上卸下來,把管道拆下來,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需要把地磚掀開,把那截管道鋸下來。
Q:從管道裡取出來的紙張,如果上面印著甚麼機密,還能夠閱讀嗎?
A:那要看是甚麼樣的紙。如果是那種吸水用的厚紙巾,那會變成紙團,而嬰兒抹布會溶成一塊,比較厚實的打印紙還是能夠讀的,從管道裡拿出來看,字都清清楚楚,只是可能因為掛著銹渣變得又髒又臭。我絕對看見過拿出來還能讀的紙張。
Q:你意思若紙上有政府機密,這不是銷毀的好辦法?
A:不是好辦法。一來阻塞馬上就被發現,需要立即修理,二來你的文件其實並沒有被銷毀。
Q:馬桶阻塞影響到整棟樓的機會大嗎?白宮會立即為下水道的文件提起注意吧?
A:那要看受阻馬桶在樓內的位置。所有的下水管道都在某個區域匯集,若阻塞的馬桶是在最後一段管道,那不會影響別的廁所運作,不然就會影響到其它的廁所。
Q:你估計白宮的下水管道是怎樣的狀況?
A:白宮最初建造時可能用的是木頭管道,從圓木鑿的。之後可能改裝成油焦紙管道,二戰時期都是用那種管道。現在一般下水管道使用的標準材料是聚氯乙烯(PVC)合成管道,白宮大概也不例外。PVC管道不容易腐爛,特別是如果維護得好。但假如他們的管道是鑄鐵的,現在我們很多家庭仍然有鑄鐵的管道,那麼管道會開始腐爛生鏽,粗糙的管壁很容易將東西掛住。
Q:修理這些要花多少錢?
A:單單把馬桶移開,將一個下水道攝像頭放進去探測阻塞位置,在普通家庭一下子就超過$6、7百美金。你如果講白宮的承包工,又需要治安許可,修理的又不是一般的馬桶,在最順利的情況下也要$1500。如果他們需要打開樓板,用電鑽或切管道,換好管道再重新修復樓板,恐怕就要花一、二十萬。
Q:紙張引起馬桶阻塞的事很頻繁嗎? A:一般阻塞馬桶的東西,嬰兒抹布和厚紙巾數量最多。女用衛生巾一看就沖不下去,很少有人丟進水裡。倒是人們把牙線丟進馬桶常常引起阻塞。一般你看不到政府文件丟在馬桶裡,不過凡事都有個開頭吧,哈!
Q:您見過的最奇怪的從馬桶丟棄的物品是甚麼?
A:幾年前有個警察部門打電話來。他們的特工隊逮到毒品販賣集團的住址,可是到達時他們把很多裝在小塑料袋中的贓物沖進馬桶,阻塞了。我們去把馬桶移開,把攝像頭放進去,標出毒品所在的管道位置。然後我們打開地板,把那段管道割取出來,警察得到所有的證據。另外一次,有個小孩把他爸爸的錢包丟進馬桶沖下去了,那個錢包裡有很多錢。可惜我們雖能把大部分的錢都拿出來,那些錢他們卻實在不想用了。他們當時意思好像希望能用那些錢支付我們的工錢...我起誓,那錢再多我都不要。請用其它的現金或支票支付。
Q:您說的很多時候是小孩子搞出這種馬桶阻塞事件,有大人這麼做的嗎?
A:從來沒有。
Q:您聽說川普銷毀文件的做法了嗎?您有甚麼反應?
A:我好像看見報道了,起初沒有注意。您再傳給我時,我仔細看了,覺得挺可笑的。一般小孩子才做這種事,不想讓父母看見的成績單啊,老師的批評字條啊,以為從馬桶冲掉就沒事了。但不管用的,這種事情總是立即被發現。
Q:紙張從馬桶沖下去會怎樣呢?
A:隨便哪個管道工都會告訴你,千萬不要把嬰兒抹布啊厚紙巾之類的東西冲進馬桶。所以打印紙啊卡片啊都不行,因為冲不下去,要麼塞在馬桶裡,要麼冲進去一段,結果更糟,可能不光那一個廁所阻塞,搞不好整棟樓的廁所都阻塞。
Q:為甚麼會冲不下去?
A:馬桶下面一般都有一段S形狀的彎曲管道,是專門用來防止大塊東西冲下管道的。如果有東西堵在那裡,你或許可以用一根螺旋鑽把它拉出來,萬一拉不出來,推進去更深就很糟糕。那你就必須先把馬桶從地上卸下來,把管道拆下來,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需要把地磚掀開,把那截管道鋸下來。
Q:從管道裡取出來的紙張,如果上面印著甚麼機密,還能夠閱讀嗎?
A:那要看是甚麼樣的紙。如果是那種吸水用的厚紙巾,那會變成紙團,而嬰兒抹布會溶成一塊,比較厚實的打印紙還是能夠讀的,從管道裡拿出來看,字都清清楚楚,只是可能因為掛著銹渣變得又髒又臭。我絕對看見過拿出來還能讀的紙張。
Q:你意思若紙上有政府機密,這不是銷毀的好辦法?
A:不是好辦法。一來阻塞馬上就被發現,需要立即修理,二來你的文件其實並沒有被銷毀。
Q:馬桶阻塞影響到整棟樓的機會大嗎?白宮會立即為下水道的文件提起注意吧?
A:那要看受阻馬桶在樓內的位置。所有的下水管道都在某個區域匯集,若阻塞的馬桶是在最後一段管道,那不會影響別的廁所運作,不然就會影響到其它的廁所。
Q:你估計白宮的下水管道是怎樣的狀況?
A:白宮最初建造時可能用的是木頭管道,從圓木鑿的。之後可能改裝成油焦紙管道,二戰時期都是用那種管道。現在一般下水管道使用的標準材料是聚氯乙烯(PVC)合成管道,白宮大概也不例外。PVC管道不容易腐爛,特別是如果維護得好。但假如他們的管道是鑄鐵的,現在我們很多家庭仍然有鑄鐵的管道,那麼管道會開始腐爛生鏽,粗糙的管壁很容易將東西掛住。
Q:修理這些要花多少錢?
A:單單把馬桶移開,將一個下水道攝像頭放進去探測阻塞位置,在普通家庭一下子就超過$6、7百美金。你如果講白宮的承包工,又需要治安許可,修理的又不是一般的馬桶,在最順利的情況下也要$1500。如果他們需要打開樓板,用電鑽或切管道,換好管道再重新修復樓板,恐怕就要花一、二十萬。
Q:紙張引起馬桶阻塞的事很頻繁嗎? A:一般阻塞馬桶的東西,嬰兒抹布和厚紙巾數量最多。女用衛生巾一看就沖不下去,很少有人丟進水裡。倒是人們把牙線丟進馬桶常常引起阻塞。一般你看不到政府文件丟在馬桶裡,不過凡事都有個開頭吧,哈!
Q:您見過的最奇怪的從馬桶丟棄的物品是甚麼?
A:幾年前有個警察部門打電話來。他們的特工隊逮到毒品販賣集團的住址,可是到達時他們把很多裝在小塑料袋中的贓物沖進馬桶,阻塞了。我們去把馬桶移開,把攝像頭放進去,標出毒品所在的管道位置。然後我們打開地板,把那段管道割取出來,警察得到所有的證據。另外一次,有個小孩把他爸爸的錢包丟進馬桶沖下去了,那個錢包裡有很多錢。可惜我們雖能把大部分的錢都拿出來,那些錢他們卻實在不想用了。他們當時意思好像希望能用那些錢支付我們的工錢...我起誓,那錢再多我都不要。請用其它的現金或支票支付。
Q:您說的很多時候是小孩子搞出這種馬桶阻塞事件,有大人這麼做的嗎?
A:從來沒有。
Saturday, February 12, 2022
教會中反智主義的問題
甚麼是反智主義?周學信教授教歷史,討論過一些這方面的問題。下面是他舉的一些例子,如果你在教會時間久了大概也聽過見過:
「只要研讀聖經就夠了,不需要再閱讀其它書籍!所謂的屬靈書籍,全都是人寫的,充斥著人的思想,不是來自於神的啟示。」
「帶我信主的教授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他對我說,他成為基督徒以後,就再也不碰世俗的文學作品了,只讀與聖經相關的書。」
「服事神不需要滿腦的知識,只要經驗就夠了。不用想太多,只要好好去感覺、領受就行。」
「朋友邀請我一起去神學院修課,但是教會的長老對我說,神學會使人驕傲、自我膨脹。」
華盛頓特區三一論壇(Trinity Forum)的資深院士 Os Guinness,將反智主義定義為「傾向於將真理打折扣、輕看心智生活(life of the mind)的態度」。
有位歷史學家說了,反智主義未必等同於「愚昧」,乃是以厭惡和懷疑的態度看待心智生活。也就是說,反智主義真正反對的不是人的智能本身——智慧只要是用在務實方面就可接受。他們真正反對的,是人針對觀念進行反思--他們認為反思是浪費時間的。
周教授說,反智主義傾向使教會過分強調行動,而難以進行比較廣泛和深刻的思考。我記得我在神學院讀書時,有一次曾經和幾位同學一起到中西部地區參加短期佈道隊,回來我從實際工作角度進行了一些神學上的反思,得到一些沒有讀神學時不可能有的洞見。那次我的反思沒有得到接納--教會不歡迎那些報喜之外的意見。
基督教學者Charles Malik 1980年在惠頓學院講演,說我們傳福音其實有兩項工作:拯救靈魂和拯救心智。他警告說教會在拯救心智方面正退後到危險的地步:「美國基督教福音派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反智主義……那些急著從大學畢業,好開始賺錢,或去教會事奉,或去傳福音的人,都未能體認到,能夠花數年的時間,悠遊自在地與過去偉大的心智和靈魂對話,去催化、磨練、拓展思考的能力,是多麼珍貴...」--Malik博士鼓勵大學生好好花幾年時間使用心智來認識主和服事主。
強烈質疑理智的傳統,可以回溯至17世紀末的虔誠主義。當時盛行的的虔誠主義,從正面來說,是堅守聖經、反對冷漠的形式主義和儀式化傳統,強調真實的個人體驗,鼓勵信徒活出祭司的身分,促使人更熱切地尋求上帝。然而從負面看,太過個人化的福音信息產生了主觀主義和情感主義,為反智主義的推廣開了口子--個人體驗最重要,歷史和傳統就不重要了,社會中其他階級、其他種族得到同樣的自由和公平也不重要了。
周教授認為聖潔運動、基要主義和五旬節運動原本是扎根在健全的神學基礎上,只是後來在心智生命的處理上走岔了路,我是不同意的。將福音中的社會公義部分扔掉,失去的不光是平衡的心智生命發展,更是用扭曲的解經和經院哲學教義完全取代了受教於世界的開放心胸。這就是後來的反智主義禍根,周教授在2011年就認為,主的教會看似就要被反智主義浪潮吞噬了(全文請點擊鏈接閱讀)。2020年我們看到他說對了。
歷史學家Nathan Hatch形容說:「福音派在基督徒學識的觀點上所受基要主義傳統的影響,就如同毛主席文化大革命對中國人的影響--兩者均促使一個代人完全與學術的主脈斷交,以至於要重新(與學術界)接軌,成了……棘手的工作。」
另一位歷史學家Richard Hofstadter利用社會心理學知識解釋美國的反智主義現象。他說反智主義觀念始於一個幾乎沒有爭議的命題,即宗教信仰主要不是靠邏輯或學識來傳播的。由此可衍生出:宣道的最佳人選...是那些沒有學問的無知之士。再推下去就可得到:愚昧人所擁有的智慧和真理,必定優於那些學識與教養兼具的知識分子。這樣一來,就得到「學識和教養其實不利於信仰傳播」的結論。原來反智主義是這樣擴展成信徒愚化的。
第19世紀美國有好幾位福音派領袖對信徒心智生活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包括芬尼和慕迪。這些大佈道家到處演講和領人歸主和帶動復興,卻以自己沒有神學裝備為傲。於是他們所崇尚的虔誠主義、基要主義和復興主義,都助長了主觀及反智的觀點。在宣教士的影響下,華人教會也同樣接受了這樣的反智觀念。
這種反智的態度和文化,總是在尋求聖經佐證,為顯得比較正當與合理化。然而這些「聖經佐證」,雖然眾多,實際上卻被扭曲了原意。比如引用哥林多前書,斥責「屬世智慧」或「字句叫人死」來反對讀書,自誇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好像聖經很讚賞無學識似的。
可惜教會常拿經文,支持虔誠主義的反智立場,抨擊知識智能的追求。周學信博士批評華人教會這些質疑現代學識的教導。因為許多基督徒深信,他們內在的主觀經歷,應該凌駕在批判、思考與理性判斷之上。聖靈既是生命與真理的源頭,那麼操練思考、閱讀及學識便不甚重要。有人甚至逕自刪除了「盡意」愛神的命令。
我想若不是這些反智和愚化風氣在教會裡這麼盛行,恐怕就不會有那麼多基督徒在2022年盲目相信那些小道傳播的荒唐陰謀論和崇拜川普了。
「只要研讀聖經就夠了,不需要再閱讀其它書籍!所謂的屬靈書籍,全都是人寫的,充斥著人的思想,不是來自於神的啟示。」
「帶我信主的教授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他對我說,他成為基督徒以後,就再也不碰世俗的文學作品了,只讀與聖經相關的書。」
「服事神不需要滿腦的知識,只要經驗就夠了。不用想太多,只要好好去感覺、領受就行。」
「朋友邀請我一起去神學院修課,但是教會的長老對我說,神學會使人驕傲、自我膨脹。」
華盛頓特區三一論壇(Trinity Forum)的資深院士 Os Guinness,將反智主義定義為「傾向於將真理打折扣、輕看心智生活(life of the mind)的態度」。
有位歷史學家說了,反智主義未必等同於「愚昧」,乃是以厭惡和懷疑的態度看待心智生活。也就是說,反智主義真正反對的不是人的智能本身——智慧只要是用在務實方面就可接受。他們真正反對的,是人針對觀念進行反思--他們認為反思是浪費時間的。
周教授說,反智主義傾向使教會過分強調行動,而難以進行比較廣泛和深刻的思考。我記得我在神學院讀書時,有一次曾經和幾位同學一起到中西部地區參加短期佈道隊,回來我從實際工作角度進行了一些神學上的反思,得到一些沒有讀神學時不可能有的洞見。那次我的反思沒有得到接納--教會不歡迎那些報喜之外的意見。
基督教學者Charles Malik 1980年在惠頓學院講演,說我們傳福音其實有兩項工作:拯救靈魂和拯救心智。他警告說教會在拯救心智方面正退後到危險的地步:「美國基督教福音派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反智主義……那些急著從大學畢業,好開始賺錢,或去教會事奉,或去傳福音的人,都未能體認到,能夠花數年的時間,悠遊自在地與過去偉大的心智和靈魂對話,去催化、磨練、拓展思考的能力,是多麼珍貴...」--Malik博士鼓勵大學生好好花幾年時間使用心智來認識主和服事主。
強烈質疑理智的傳統,可以回溯至17世紀末的虔誠主義。當時盛行的的虔誠主義,從正面來說,是堅守聖經、反對冷漠的形式主義和儀式化傳統,強調真實的個人體驗,鼓勵信徒活出祭司的身分,促使人更熱切地尋求上帝。然而從負面看,太過個人化的福音信息產生了主觀主義和情感主義,為反智主義的推廣開了口子--個人體驗最重要,歷史和傳統就不重要了,社會中其他階級、其他種族得到同樣的自由和公平也不重要了。
周教授認為聖潔運動、基要主義和五旬節運動原本是扎根在健全的神學基礎上,只是後來在心智生命的處理上走岔了路,我是不同意的。將福音中的社會公義部分扔掉,失去的不光是平衡的心智生命發展,更是用扭曲的解經和經院哲學教義完全取代了受教於世界的開放心胸。這就是後來的反智主義禍根,周教授在2011年就認為,主的教會看似就要被反智主義浪潮吞噬了(全文請點擊鏈接閱讀)。2020年我們看到他說對了。
歷史學家Nathan Hatch形容說:「福音派在基督徒學識的觀點上所受基要主義傳統的影響,就如同毛主席文化大革命對中國人的影響--兩者均促使一個代人完全與學術的主脈斷交,以至於要重新(與學術界)接軌,成了……棘手的工作。」
另一位歷史學家Richard Hofstadter利用社會心理學知識解釋美國的反智主義現象。他說反智主義觀念始於一個幾乎沒有爭議的命題,即宗教信仰主要不是靠邏輯或學識來傳播的。由此可衍生出:宣道的最佳人選...是那些沒有學問的無知之士。再推下去就可得到:愚昧人所擁有的智慧和真理,必定優於那些學識與教養兼具的知識分子。這樣一來,就得到「學識和教養其實不利於信仰傳播」的結論。原來反智主義是這樣擴展成信徒愚化的。
第19世紀美國有好幾位福音派領袖對信徒心智生活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包括芬尼和慕迪。這些大佈道家到處演講和領人歸主和帶動復興,卻以自己沒有神學裝備為傲。於是他們所崇尚的虔誠主義、基要主義和復興主義,都助長了主觀及反智的觀點。在宣教士的影響下,華人教會也同樣接受了這樣的反智觀念。
這種反智的態度和文化,總是在尋求聖經佐證,為顯得比較正當與合理化。然而這些「聖經佐證」,雖然眾多,實際上卻被扭曲了原意。比如引用哥林多前書,斥責「屬世智慧」或「字句叫人死」來反對讀書,自誇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好像聖經很讚賞無學識似的。
可惜教會常拿經文,支持虔誠主義的反智立場,抨擊知識智能的追求。周學信博士批評華人教會這些質疑現代學識的教導。因為許多基督徒深信,他們內在的主觀經歷,應該凌駕在批判、思考與理性判斷之上。聖靈既是生命與真理的源頭,那麼操練思考、閱讀及學識便不甚重要。有人甚至逕自刪除了「盡意」愛神的命令。
我想若不是這些反智和愚化風氣在教會裡這麼盛行,恐怕就不會有那麼多基督徒在2022年盲目相信那些小道傳播的荒唐陰謀論和崇拜川普了。
Wednesday, February 9, 2022
門徒使命:回應主耶穌的召喚
這是美國長老會《Glory To God》詩歌第721首:Lord, You Have Come to the Lakeshore。據說是1970年代西班牙宗教復興時期最流行的詩歌。它鼓勵唱的人成為離開自己的船隻和魚網跟隨耶穌的人,學習愛人如己,然後成為使徒將這愛帶給別人。
當然,人受到種種侷限束縛,有時感到無法去「愛」,甚至不懂得甚麼是愛。但基督釋放了我們,使我們得自由(加5:1)。是的,愛需要自由--消除擔心懼怕。
弟兄(姊妹)們,你們蒙召是為了得自由,只是不可用這自由給肉體一個機會,而是要藉著愛彼此服事(加5:13)。換句話,愛的本質和方式是以他人為念,那種只顧自己面子好看的「愛」可能是虛假的。
Monday, February 7, 2022
短劇:從三一神得醫治
《小屋》(The Shack)是William P. Young寫的一部小說,內容是關於一位基督徒的心靈創傷因著遇見三一神而開始得到醫治,因為聖天父、耶穌、聖靈的仁慈和高超實在令他意外,完全打破過往的成見,於是得到安慰。我大約在2009年看了這本書,當時決定取其中一小段翻成中文,把這位令人意外的上帝用短劇形式介紹給我的主日學學生。最近收拾舊文件,發現了這篇十幾年前寫的作品,特此存檔。
劇中角色:天父Papa、聖子耶穌Jesus、聖靈Spirit、信徒Believer、旁白Narrator,我下面分別用P、J、S、B、N來代表。由於我寫的是中文短劇,有些人名地名改寫為華人比較熟悉的內容。但我盡量表達了我所領會的英文意境。
N:XX是個基督徒,他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創傷。在一次苦難中,他沒有感受到上帝的愛心看顧。現在,有人給他寄來一張字條,邀請他到這個荒山野嶺來與神共同度幾天假。這人署名「阿爸」。XX非常疑惑,因為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曾經是XX的辛酸地。
B:大概不會是上帝親自給我寫這麼一個紙條吧?從來沒聽說上帝用這種方式找人談話的。這個地方本來我是不想再來的,說不定是有人惡作劇哩。不過我實在好奇,所以我來了--還帶了一把刀,以防萬一。現在,這裡真的有個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別墅呢!你們想上帝真的會在裡面嗎?(看看一扇門)我應該敲門嗎?照說上帝無所不知,祂應該知道我來到這裡了。--也許祂會自己出來招呼我?(等了片刻)也許我應該直接走進去做自我介紹?說「我是XX,是您邀請我來這裡嗎?」明知故問,怪怪的。我應該怎樣稱呼祂呢?父親大人?萬軍之主?或上帝先生?也許我應該俯伏在祂腳前拜祂才對--這個嘛(搓手),我需要醞釀一下情緒--你們說呢?(舉手要敲門,門忽然打開,P很親熱地跑出來,用手臂攬住B,口裡呼喚B的大名)
P:喲!XXX,你可算是來了!你看看,我天天盼著能這麼面對面見你呢!你今天來真是太好了,嗨呀我的寶貝,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歡你!快進來!要不要把外衣脫下來,我幫你掛起來?喲,你怎麼還帶把刀來了?這萬一傷到誰呢?
B:(很感動,擦擦眼睛,對觀眾)這是誰呀?從哪裡冒出來這麼一個喜歡我的親戚?(脫下外套)
S:(用唱歌的聲音)給我來。(用兩個指頭把刀和衣服拿走,又轉回用把小刷子清掃一下B的臉,J從後面探頭向B微笑)
B:你們這裡有多少人啊?(P、J、S對視而開心地笑)
P:沒有別人,就我們一個。請你放心,我們就足夠招待你享受的了。好啦,我們都認識你,可是我們得向你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這裡看家和做飯的,你可以管我叫阿爸。不少人都管我叫阿爸父。
B:甚麼?(對這個大胖女人的形象很驚訝也很困惑)咦?你不是...我意思你就是天父上帝,那個阿爸父?P:是的。(笑咪咪等著B說話)
J:還有我。我是這裡的修理工,我喜歡做手工活,你問這兩位就知道了。其實我也和祂倆一樣,喜歡做飯和栽種園子的。
B:你看起來好像個中東人,是阿拉伯人嗎?
J:阿拉伯家族是我的遠房兄弟,其實我是希伯來人,我來自猶大家族。
B:那麼,你是耶穌?J:對啦,你可以叫我耶穌,事實上大家都叫我耶穌。
B:(對觀眾)這簡直是不可思議,我今天不是在作夢吧?
S:我是Spirit,除了做其它事情,我還是園丁。(展開雙臂轉圈做個誇張的動作)
B:那你們到底誰是上帝?P、J、S:(齊聲)我是。
P:好啦XX,別站在那裡張口結舌地,來和我聊聊吧,我一邊做飯咱倆可以談話。(停頓)你要是不想談話,那麼想做甚麼都行,房後池塘邊有個小花園,去散步、去採花也行。(拍拍J的肩膀,對B)不過要小心,有的花草有毒哦。(P和S轉身離開)
J:(開心地對B咧嘴笑)祂真是好棒,讓人如沐春風是不是?
B:(搖頭)我是發瘋了不是?我能相信上帝好像這麼一位風趣的大胖女人嗎?
J:祂是很奔放的!動不動就出其不意來一、兩招,專門喜歡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給你個驚喜。祂安排的時辰總是恰到好處。
B:是嗎?(搖頭)那麼我現在該做甚麼呢?
N:在神的家裡應該有如何的表現呢?這是很多基督徒所關心的。
J:照你高興,完全自由。沒有甚麼事是指望你非做不可的。(停頓一下)我正在那個棚子裡做一件木工活,歡迎你來觀看;Spirit在園子裡,你可以去看祂做事。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去釣魚、划船、散步、採花,或是進去和阿爸談話。
B:我覺得好像...我應該進去和祂談話吧?
J:(變得嚴肅起來)噢,XX,不要因為覺得你有義務而去找祂談,那種姿態在這裡沒有用的。你要滿心願意才好。
B:謝謝你耶穌。(停頓,面向觀眾)嗯,我想我還是要去和這位阿爸談談為好。(走到門旁,怯生生地)上帝...
P:我在廚房,XXX。順著聲音來找我。(從耳朵上摘下耳機)
B:請問您在聽甚麼音樂?P:你真想知道?B:(好奇地)當然。
P:聽《遠方的惡夢》,這些人在他們的作品裡唱出了自己的心聲。--這一集還沒有出來呢,事實上這些孩子尚未出生呢。
B:是嗎?遠方的惡夢?聽來不像是聖樂。
P:噢,當然不是聖樂。它有點像福建的民間小調,節奏很美。
B:上帝聽民間小調?我還以為你只聽奚秀蘭唱的聖詩,或是哈利路亞聖樂團的彌賽亞詩歌,...你懂我的意思,那些...比較基督化的教會音樂。
P:知道你的意思。我告訴你,XX,你不用打著燈籠到處去找我,我甚麼都聽。不僅聽音樂本身,而且聽那些音樂背後的心思情感。對了,我的眼目注意那些東西。
N:言歸正傳,現在XX需要正式地和上帝談談。
B:嗯,您知道,稱呼您為阿爸對我來說有點勉強。
P:(故作驚奇狀)噢是嗎?我當然知道,我早就知道。不過我要你告訴我,為甚麼你會覺得困難?(停頓)你是不是覺得這麼叫太隨便了?或許因為我用一個媽媽的樣子向你顯現,你覺得不習慣?或是怎麼回事?
B:嘿嘿,問題不小。P:或許是你自己的爸爸不好?B:(倒抽一口冷氣)我也不大確定是怎麼回事。P:你若願意,XXX,我可以作你從來沒有過的爸爸。
B:但願如此。(停頓一下)不過那次我女兒遭罪受苦時你好像沒有照顧她...
P:XX,真是好抱歉!(擦擦眼睛)...我知道你現在還不能明白這件事,不過她是我特別寵愛的孩子,還有你,你也是我特別寵愛的,所以我特別請你來,想醫治你心裡那塊創傷,醫治我們之間的關係。親愛的孩子,沒有某個簡單答案能把你的傷痛一下子就除淨,要有的話,我現在就用上啦。如果你希望我用一根魔術棍在你頭上揮一揮,或是給你注射一些化學藥品,讓你一下子就感覺好起來,...那些都不是解決創傷的好辦法。人生的創傷是要用愛來醫治的,人生是要花時間的,良好的信任關係要慢慢培養。
B:(對觀眾)我的天哪,我差一點落到譴責上帝的地步。
P:XX,雖然男女都源於我的性情,但我本身既不是男也不是女。假如我選擇用一個男人或女人的形象向你顯現,那是因為我愛你。對我來說,用一個女人的樣式想你顯現,然後要你稱呼我為阿爸,正式為了消除你的某種成見,免得你很容易落入自己那些不正確的宗教信念裡。(趨前好像告訴一個秘密)告訴你吧,假如我用一個大鬍子白人胖老頭的形象向你顯現,那肯定只會加固你的宗教框框和老套。
B:(對觀眾)哈哈,今天我到這裡來,還差那麼一點就覺得自己是發瘋了!我知道上帝是個靈,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不過實話說了吧,上帝的形象在我頭腦中還真是個白人,男的。
P:你對於接受我作你的父親總是有困難,對嗎?
B:那您為甚麼總要強調您是一位父親呢?我看您好像最喜歡這樣來啟示自己。
P:這個嘛,有很多理由。有些理由很深奧。現在讓我先這麼說吧:自從人類與我的關係破裂之後,他們一旦損壞,就變得不知如何作真正慈愛的父母,而真正的好父親比好母親更稀少。別誤解,好的父親母都親很重要,但我必須強調作父親,因為太缺了!
B:(停頓)換個話題吧。您知道我會來,對吧?P:當然知道。
B:那麼我是否可以自由地不來呢?難道我沒有選擇的自由嗎?
P: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你喜歡要多深入的答案呢?你相信你現在可以自由地離開對嗎?B:我想是的。不對嗎?
P:你當然可以自由離開!我對抓個囚犯來談話沒興趣。你現在的確可以從這個門走出去,回家,或找你的朋友們去玩。就因為我知道你為了好奇心不會現在離開,這就減少了你離開的自由嗎?(停頓)或許再深入一點,我們可以談談甚麼是自由。自由就是你想幹甚麼就允許你幹甚麼?我們可以討論你生活中所有影響你和你自主做抉擇的因素--你的家庭習俗與傳統?你自己特別的DNA素質?或你自己的病態心理帶來的種種規條與綑綁?或社會與文化給你的壓力?那些廣告和宣傳...自由到底是甚麼?只有我可以釋放你自由,但自由絕不是強加給你的。
B:不懂。我不明白您說的是甚麼意思。
P:我知道你不明白。我剛才不是說了嗎?你現在還不會明白,但你以後會明白。現在,你連自由是個漸進過程都不知道。(拉起B的手)XX,真理會讓你得自由,而真理是有個名字的:他現在就在那個木工作坊裡。所有一切都關乎耶穌,而獲得自由的過程就在與他交往中進行。
B:您怎麼總是好像知道我的感覺呢?
P:(看看釘痕的雙手)千萬不要以為我兒子選擇上十字架沒有讓我們付出昂貴的代價。愛總是留下顯著的痕跡,我們當時都在一起。
B:都在十字架上?等等,您那時沒有離開嗎?他當時大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P:你誤會了。無論他當時感覺如何,我根本沒有離開他。
B:您敢說您沒有離棄他?我不信。
P:別忘了,故事沒有在他被離棄的感覺上結束。他越過了那一關,把自己完全交託在我的手裡,多麼動人!(停頓)其實,我和你所想像的不同。鳥兒受造會飛,牠若是站在地上不飛,那是在牠會飛的侷限之內,不是反過來。而你呢?受造是會感受到愛的,假如你在生活中不怎麼感受到蒙愛,那是在你感受的侷限之內,不說明你不懂得怎樣是蒙愛。B:(低頭沉思)有道理。
P:XX,傷痛有時好像把我們的翅膀拔掉,讓我們不能飛。時間久了不解決那創傷,你幾乎會忘記你原來曾經是會飛的。我和你不同,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我的翅膀不會被拔掉。
B:那很好。可對我有甚麼幫助?!
P:你知道我為甚麼說我和你不同嗎?B:不知道,我不是上帝,您是上帝。
P:不完全對。我是人常說的聖潔完全的那一位,問題是好多人極力想要理解我是如何聖潔完全,他們把自己的最好版本拿出來,乘上N次方,將他們想得出來的良善都加在一起,其實一共也沒有多少,把這些良善的圖畫堆在一起稱為上帝。其實我遠遠超過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版本--我在你們所能理解的範圍之外。
B:抱歉我不明白這些抽象的話。P:不過我還是希望人能認識我。
B:你在講耶穌對嗎?這是要教我甚麼是「三位一體」的神,是不是?
P:(笑起來,拍B的肩膀)也對,但這不是在課堂裡。這是個實地駕駛課,你在學開飛機,我是教練。你知道,作上帝有個好處,就是不受侷限--完全滿意是我的常態。我就是我。B:(對觀眾指著P)祂倒是滿意享受自己。
P:我們創造你本來是為和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滿足喜樂的,可是亞當選擇走他自己的路,結果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與其把世界統統拆掉,我們決定挽起袖子進入這個爛泥潭,結果耶穌完成了一件修整的工作。B:Okay...?
P:耶穌選擇生活得完全像人,他選擇時時刻刻住在地上,所以他的名字叫以馬內利,意思上帝要與你們同在。
B:可是耶穌行了不少神蹟,醫病啊,讓人從死裡復活啊,那不是都證明耶穌是上帝嗎?我的意思,他超過了平常的人。
P:不對,那些都證明耶穌是完全的人。B:為甚麼?
P:XX,我能飛,人不會飛。耶穌是個完全的人。他從來沒有用上帝的屬性做甚麼事,他只是靠著我,按我所希望每個人都有的對我信賴和依靠來生活。他是相信我的慈愛和良善到極點的人。
B:如此他就能夠醫治瞎子?
P:他相信我的生命和能力在他裡面,並透過他行事。他選擇借助我的能力。
N: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人認識父、子、聖靈是要花時間的,這是個有趣的經歷。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藉著基督,在聖靈的幫助下漸漸了解父神向祂兒女的一片心腸。...
劇中角色:天父Papa、聖子耶穌Jesus、聖靈Spirit、信徒Believer、旁白Narrator,我下面分別用P、J、S、B、N來代表。由於我寫的是中文短劇,有些人名地名改寫為華人比較熟悉的內容。但我盡量表達了我所領會的英文意境。
N:XX是個基督徒,他在成長過程中受過創傷。在一次苦難中,他沒有感受到上帝的愛心看顧。現在,有人給他寄來一張字條,邀請他到這個荒山野嶺來與神共同度幾天假。這人署名「阿爸」。XX非常疑惑,因為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曾經是XX的辛酸地。
B:大概不會是上帝親自給我寫這麼一個紙條吧?從來沒聽說上帝用這種方式找人談話的。這個地方本來我是不想再來的,說不定是有人惡作劇哩。不過我實在好奇,所以我來了--還帶了一把刀,以防萬一。現在,這裡真的有個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別墅呢!你們想上帝真的會在裡面嗎?(看看一扇門)我應該敲門嗎?照說上帝無所不知,祂應該知道我來到這裡了。--也許祂會自己出來招呼我?(等了片刻)也許我應該直接走進去做自我介紹?說「我是XX,是您邀請我來這裡嗎?」明知故問,怪怪的。我應該怎樣稱呼祂呢?父親大人?萬軍之主?或上帝先生?也許我應該俯伏在祂腳前拜祂才對--這個嘛(搓手),我需要醞釀一下情緒--你們說呢?(舉手要敲門,門忽然打開,P很親熱地跑出來,用手臂攬住B,口裡呼喚B的大名)
P:喲!XXX,你可算是來了!你看看,我天天盼著能這麼面對面見你呢!你今天來真是太好了,嗨呀我的寶貝,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歡你!快進來!要不要把外衣脫下來,我幫你掛起來?喲,你怎麼還帶把刀來了?這萬一傷到誰呢?
B:(很感動,擦擦眼睛,對觀眾)這是誰呀?從哪裡冒出來這麼一個喜歡我的親戚?(脫下外套)
S:(用唱歌的聲音)給我來。(用兩個指頭把刀和衣服拿走,又轉回用把小刷子清掃一下B的臉,J從後面探頭向B微笑)
B:你們這裡有多少人啊?(P、J、S對視而開心地笑)
P:沒有別人,就我們一個。請你放心,我們就足夠招待你享受的了。好啦,我們都認識你,可是我們得向你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這裡看家和做飯的,你可以管我叫阿爸。不少人都管我叫阿爸父。
B:甚麼?(對這個大胖女人的形象很驚訝也很困惑)咦?你不是...我意思你就是天父上帝,那個阿爸父?P:是的。(笑咪咪等著B說話)
J:還有我。我是這裡的修理工,我喜歡做手工活,你問這兩位就知道了。其實我也和祂倆一樣,喜歡做飯和栽種園子的。
B:你看起來好像個中東人,是阿拉伯人嗎?
J:阿拉伯家族是我的遠房兄弟,其實我是希伯來人,我來自猶大家族。
B:那麼,你是耶穌?J:對啦,你可以叫我耶穌,事實上大家都叫我耶穌。
B:(對觀眾)這簡直是不可思議,我今天不是在作夢吧?
S:我是Spirit,除了做其它事情,我還是園丁。(展開雙臂轉圈做個誇張的動作)
B:那你們到底誰是上帝?P、J、S:(齊聲)我是。
P:好啦XX,別站在那裡張口結舌地,來和我聊聊吧,我一邊做飯咱倆可以談話。(停頓)你要是不想談話,那麼想做甚麼都行,房後池塘邊有個小花園,去散步、去採花也行。(拍拍J的肩膀,對B)不過要小心,有的花草有毒哦。(P和S轉身離開)
J:(開心地對B咧嘴笑)祂真是好棒,讓人如沐春風是不是?
B:(搖頭)我是發瘋了不是?我能相信上帝好像這麼一位風趣的大胖女人嗎?
J:祂是很奔放的!動不動就出其不意來一、兩招,專門喜歡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給你個驚喜。祂安排的時辰總是恰到好處。
B:是嗎?(搖頭)那麼我現在該做甚麼呢?
N:在神的家裡應該有如何的表現呢?這是很多基督徒所關心的。
J:照你高興,完全自由。沒有甚麼事是指望你非做不可的。(停頓一下)我正在那個棚子裡做一件木工活,歡迎你來觀看;Spirit在園子裡,你可以去看祂做事。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去釣魚、划船、散步、採花,或是進去和阿爸談話。
B:我覺得好像...我應該進去和祂談話吧?
J:(變得嚴肅起來)噢,XX,不要因為覺得你有義務而去找祂談,那種姿態在這裡沒有用的。你要滿心願意才好。
B:謝謝你耶穌。(停頓,面向觀眾)嗯,我想我還是要去和這位阿爸談談為好。(走到門旁,怯生生地)上帝...
P:我在廚房,XXX。順著聲音來找我。(從耳朵上摘下耳機)
B:請問您在聽甚麼音樂?P:你真想知道?B:(好奇地)當然。
P:聽《遠方的惡夢》,這些人在他們的作品裡唱出了自己的心聲。--這一集還沒有出來呢,事實上這些孩子尚未出生呢。
B:是嗎?遠方的惡夢?聽來不像是聖樂。
P:噢,當然不是聖樂。它有點像福建的民間小調,節奏很美。
B:上帝聽民間小調?我還以為你只聽奚秀蘭唱的聖詩,或是哈利路亞聖樂團的彌賽亞詩歌,...你懂我的意思,那些...比較基督化的教會音樂。
P:知道你的意思。我告訴你,XX,你不用打著燈籠到處去找我,我甚麼都聽。不僅聽音樂本身,而且聽那些音樂背後的心思情感。對了,我的眼目注意那些東西。
N:言歸正傳,現在XX需要正式地和上帝談談。
B:嗯,您知道,稱呼您為阿爸對我來說有點勉強。
P:(故作驚奇狀)噢是嗎?我當然知道,我早就知道。不過我要你告訴我,為甚麼你會覺得困難?(停頓)你是不是覺得這麼叫太隨便了?或許因為我用一個媽媽的樣子向你顯現,你覺得不習慣?或是怎麼回事?
B:嘿嘿,問題不小。P:或許是你自己的爸爸不好?B:(倒抽一口冷氣)我也不大確定是怎麼回事。P:你若願意,XXX,我可以作你從來沒有過的爸爸。
B:但願如此。(停頓一下)不過那次我女兒遭罪受苦時你好像沒有照顧她...
P:XX,真是好抱歉!(擦擦眼睛)...我知道你現在還不能明白這件事,不過她是我特別寵愛的孩子,還有你,你也是我特別寵愛的,所以我特別請你來,想醫治你心裡那塊創傷,醫治我們之間的關係。親愛的孩子,沒有某個簡單答案能把你的傷痛一下子就除淨,要有的話,我現在就用上啦。如果你希望我用一根魔術棍在你頭上揮一揮,或是給你注射一些化學藥品,讓你一下子就感覺好起來,...那些都不是解決創傷的好辦法。人生的創傷是要用愛來醫治的,人生是要花時間的,良好的信任關係要慢慢培養。
B:(對觀眾)我的天哪,我差一點落到譴責上帝的地步。
P:XX,雖然男女都源於我的性情,但我本身既不是男也不是女。假如我選擇用一個男人或女人的形象向你顯現,那是因為我愛你。對我來說,用一個女人的樣式想你顯現,然後要你稱呼我為阿爸,正式為了消除你的某種成見,免得你很容易落入自己那些不正確的宗教信念裡。(趨前好像告訴一個秘密)告訴你吧,假如我用一個大鬍子白人胖老頭的形象向你顯現,那肯定只會加固你的宗教框框和老套。
B:(對觀眾)哈哈,今天我到這裡來,還差那麼一點就覺得自己是發瘋了!我知道上帝是個靈,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不過實話說了吧,上帝的形象在我頭腦中還真是個白人,男的。
P:你對於接受我作你的父親總是有困難,對嗎?
B:那您為甚麼總要強調您是一位父親呢?我看您好像最喜歡這樣來啟示自己。
P:這個嘛,有很多理由。有些理由很深奧。現在讓我先這麼說吧:自從人類與我的關係破裂之後,他們一旦損壞,就變得不知如何作真正慈愛的父母,而真正的好父親比好母親更稀少。別誤解,好的父親母都親很重要,但我必須強調作父親,因為太缺了!
B:(停頓)換個話題吧。您知道我會來,對吧?P:當然知道。
B:那麼我是否可以自由地不來呢?難道我沒有選擇的自由嗎?
P: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你喜歡要多深入的答案呢?你相信你現在可以自由地離開對嗎?B:我想是的。不對嗎?
P:你當然可以自由離開!我對抓個囚犯來談話沒興趣。你現在的確可以從這個門走出去,回家,或找你的朋友們去玩。就因為我知道你為了好奇心不會現在離開,這就減少了你離開的自由嗎?(停頓)或許再深入一點,我們可以談談甚麼是自由。自由就是你想幹甚麼就允許你幹甚麼?我們可以討論你生活中所有影響你和你自主做抉擇的因素--你的家庭習俗與傳統?你自己特別的DNA素質?或你自己的病態心理帶來的種種規條與綑綁?或社會與文化給你的壓力?那些廣告和宣傳...自由到底是甚麼?只有我可以釋放你自由,但自由絕不是強加給你的。
B:不懂。我不明白您說的是甚麼意思。
P:我知道你不明白。我剛才不是說了嗎?你現在還不會明白,但你以後會明白。現在,你連自由是個漸進過程都不知道。(拉起B的手)XX,真理會讓你得自由,而真理是有個名字的:他現在就在那個木工作坊裡。所有一切都關乎耶穌,而獲得自由的過程就在與他交往中進行。
B:您怎麼總是好像知道我的感覺呢?
P:(看看釘痕的雙手)千萬不要以為我兒子選擇上十字架沒有讓我們付出昂貴的代價。愛總是留下顯著的痕跡,我們當時都在一起。
B:都在十字架上?等等,您那時沒有離開嗎?他當時大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P:你誤會了。無論他當時感覺如何,我根本沒有離開他。
B:您敢說您沒有離棄他?我不信。
P:別忘了,故事沒有在他被離棄的感覺上結束。他越過了那一關,把自己完全交託在我的手裡,多麼動人!(停頓)其實,我和你所想像的不同。鳥兒受造會飛,牠若是站在地上不飛,那是在牠會飛的侷限之內,不是反過來。而你呢?受造是會感受到愛的,假如你在生活中不怎麼感受到蒙愛,那是在你感受的侷限之內,不說明你不懂得怎樣是蒙愛。B:(低頭沉思)有道理。
P:XX,傷痛有時好像把我們的翅膀拔掉,讓我們不能飛。時間久了不解決那創傷,你幾乎會忘記你原來曾經是會飛的。我和你不同,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我的翅膀不會被拔掉。
B:那很好。可對我有甚麼幫助?!
P:你知道我為甚麼說我和你不同嗎?B:不知道,我不是上帝,您是上帝。
P:不完全對。我是人常說的聖潔完全的那一位,問題是好多人極力想要理解我是如何聖潔完全,他們把自己的最好版本拿出來,乘上N次方,將他們想得出來的良善都加在一起,其實一共也沒有多少,把這些良善的圖畫堆在一起稱為上帝。其實我遠遠超過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版本--我在你們所能理解的範圍之外。
B:抱歉我不明白這些抽象的話。P:不過我還是希望人能認識我。
B:你在講耶穌對嗎?這是要教我甚麼是「三位一體」的神,是不是?
P:(笑起來,拍B的肩膀)也對,但這不是在課堂裡。這是個實地駕駛課,你在學開飛機,我是教練。你知道,作上帝有個好處,就是不受侷限--完全滿意是我的常態。我就是我。B:(對觀眾指著P)祂倒是滿意享受自己。
P:我們創造你本來是為和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滿足喜樂的,可是亞當選擇走他自己的路,結果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與其把世界統統拆掉,我們決定挽起袖子進入這個爛泥潭,結果耶穌完成了一件修整的工作。B:Okay...?
P:耶穌選擇生活得完全像人,他選擇時時刻刻住在地上,所以他的名字叫以馬內利,意思上帝要與你們同在。
B:可是耶穌行了不少神蹟,醫病啊,讓人從死裡復活啊,那不是都證明耶穌是上帝嗎?我的意思,他超過了平常的人。
P:不對,那些都證明耶穌是完全的人。B:為甚麼?
P:XX,我能飛,人不會飛。耶穌是個完全的人。他從來沒有用上帝的屬性做甚麼事,他只是靠著我,按我所希望每個人都有的對我信賴和依靠來生活。他是相信我的慈愛和良善到極點的人。
B:如此他就能夠醫治瞎子?
P:他相信我的生命和能力在他裡面,並透過他行事。他選擇借助我的能力。
N: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人認識父、子、聖靈是要花時間的,這是個有趣的經歷。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藉著基督,在聖靈的幫助下漸漸了解父神向祂兒女的一片心腸。...
Saturday, February 5, 2022
氣候變暖:為何暴風雪更大?
今年1月波士頓有一場空前的暴風雪,整座城埋在將近2英尺的雪中。這並不意外,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天氣記錄顯示,1990年以後東北地區最大的10場雪——其中有7場降在波士頓和紐約,其中2015年波士頓有一場大雪深達9英尺半(見右圖片)。
與此同時,從1800年代後開始,大西洋中部和東北部的冬季已經升溫大約4華氏度(2.2攝氏度)。為甚麼氣候變暖反而讓暴風雪更多更嚴重呢?大氣科學家Michael A. Rawlins博士解釋了其中的物理定律和理論。我記下作為一個科學普及資料--記得川普做總統時還問過一次。
首先,比較暖的空氣比冷空氣能夠容納的水分更多。你可以把大氣層想像成海綿:氣溫每增加1華氏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就會增加大約4%--這物理定律叫作「Clausius-Clapyron」關係。這樣,增加的大氣水分就加強了水循環的強度。
美國東北部和大西洋中部的春、夏、秋、冬除了總降水量都增加,多餘的水分還引發極端天氣事件--比如更強的颶風和暴雨洪水。最近幾十年來,美國東北部某些地區降水量增加了50%以上,因為整個地區冬季的平均氣溫從過去的22華氏度增加到最近30年來的平均26華氏度。最近幾個冬天,氣溫更是超過了30華氏度。由於仍然低於冰點,那裡的風暴帶來的不是傾盆大雨,而是大雪。
其次是海洋變暖的作用,海洋吸收了超過90%的額外太陽輻射熱量,大西洋的海水比正常溫度高。從60年前開始測量以來,海洋現在包含了空前的熱能,北上的洋流使冰川溶化,大西洋南部溫暖的海水向北環流(AMOC)的速度放緩,引起大西洋北部的西歐一帶降溫。
最近的研究發現北極變暖,北極海冰和積雪減少正在影響極地渦旋。北極渦旋是北極上空10-30英里平流層中一股強烈的西風帶,這風包圍了一大片極冷的空氣。當北極相對變暖時,極地渦旋會變弱,比較容易拉長或「伸展」,使極冷的空氣向南傾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極地渦旋的拉伸事件顯著增加,導致一些地方出現天氣極其惡劣的冬季。
問題是,北極放大、北方的變暖加劇,會在極地渦旋受干擾期間將冷空氣送到美國東海岸,於是冷空氣在那裡與大西洋西部比較溫暖潮濕的空氣相互作用。最近的極地渦旋拉伸事件就是帶來歷史性暴風雪的關鍵因素。
根據全球氣候模型預測,隨著氣候變暖,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會增加極端的降雪事件。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如西歐,隨著氣溫升高和水文循環的加劇,冬季降暴風雨將多於降暴風雪。
對於北美東海岸以及亞洲北部,冬季氣溫預計仍將足夠冷,風暴足以帶來大雪——至少到本世紀中葉。然而氣候模型預測,在本世紀下半葉,更多的風暴會產生大雨,極端大雪將會變得比較罕見。
陡然增加的東北嚴重冬季風暴是氣候變暖所預期的表現。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災害的危險增加,這是美國必須預備好的。
與此同時,從1800年代後開始,大西洋中部和東北部的冬季已經升溫大約4華氏度(2.2攝氏度)。為甚麼氣候變暖反而讓暴風雪更多更嚴重呢?大氣科學家Michael A. Rawlins博士解釋了其中的物理定律和理論。我記下作為一個科學普及資料--記得川普做總統時還問過一次。
首先,比較暖的空氣比冷空氣能夠容納的水分更多。你可以把大氣層想像成海綿:氣溫每增加1華氏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就會增加大約4%--這物理定律叫作「Clausius-Clapyron」關係。這樣,增加的大氣水分就加強了水循環的強度。
美國東北部和大西洋中部的春、夏、秋、冬除了總降水量都增加,多餘的水分還引發極端天氣事件--比如更強的颶風和暴雨洪水。最近幾十年來,美國東北部某些地區降水量增加了50%以上,因為整個地區冬季的平均氣溫從過去的22華氏度增加到最近30年來的平均26華氏度。最近幾個冬天,氣溫更是超過了30華氏度。由於仍然低於冰點,那裡的風暴帶來的不是傾盆大雨,而是大雪。
其次是海洋變暖的作用,海洋吸收了超過90%的額外太陽輻射熱量,大西洋的海水比正常溫度高。從60年前開始測量以來,海洋現在包含了空前的熱能,北上的洋流使冰川溶化,大西洋南部溫暖的海水向北環流(AMOC)的速度放緩,引起大西洋北部的西歐一帶降溫。
最近的研究發現北極變暖,北極海冰和積雪減少正在影響極地渦旋。北極渦旋是北極上空10-30英里平流層中一股強烈的西風帶,這風包圍了一大片極冷的空氣。當北極相對變暖時,極地渦旋會變弱,比較容易拉長或「伸展」,使極冷的空氣向南傾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極地渦旋的拉伸事件顯著增加,導致一些地方出現天氣極其惡劣的冬季。
問題是,北極放大、北方的變暖加劇,會在極地渦旋受干擾期間將冷空氣送到美國東海岸,於是冷空氣在那裡與大西洋西部比較溫暖潮濕的空氣相互作用。最近的極地渦旋拉伸事件就是帶來歷史性暴風雪的關鍵因素。
根據全球氣候模型預測,隨著氣候變暖,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會增加極端的降雪事件。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如西歐,隨著氣溫升高和水文循環的加劇,冬季降暴風雨將多於降暴風雪。
對於北美東海岸以及亞洲北部,冬季氣溫預計仍將足夠冷,風暴足以帶來大雪——至少到本世紀中葉。然而氣候模型預測,在本世紀下半葉,更多的風暴會產生大雨,極端大雪將會變得比較罕見。
陡然增加的東北嚴重冬季風暴是氣候變暖所預期的表現。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災害的危險增加,這是美國必須預備好的。
Thursday, February 3, 2022
對付人口老齡化問題
勞動力老齡化現在是個全球性的問題,公司和雇員需要改變工作的樣式。有一本新出版的書The Super Age: Decoding Our Demographic專門討論人口老齡化將要帶來的經濟問題,作者是Bradley Schurman。書中說,當前我們看到世界上的兩大趨勢--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壽命延長--這兩樣快要撞車了。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在未來10年裡,我們75歲及以上的勞動力預計要增長 96.5%,而同時16至24歲的勞動力預計要減少7.5%。對於其他的人來說,勞動力數量是穩定的。 到2050年,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將超過65歲,比2019年高10%。在美國,有五個州的65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了他們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特拉華州、佛羅里達州、緬因州、佛蒙特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作者Schurman說,這情形對職場的影響很大,加上公司有時要被迫裁員或有人退休,大量老年工人離開對雇主確實是額外壓力。「我們現在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思考上班的問題」。雅虎財經的理財專欄記者Kerry Hannon去採訪他,做了報導。下面我把主要內容記下來,或許其他人也有興趣。
Q:你書中說現在是工人的黃金時代,你為甚麼這麼說?
S:因為每年出生的人數逐漸下降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勞動力將要開始減少。但我們需要工人來製造產品、提供服務和納稅。因此我們進入這個超級時代,65歲以上的人口比18歲以下的多,這將要創造市場條件,增加對所有年齡段工人的需求。但因為勞動力供應降低,工人將能夠談判以獲得更大的福利和要求更高的薪水。
Q:那麼雇主能夠怎樣調整他們招聘工人的方式呢?
S:雇主現在必須認真審視他們如何招聘,不然就輸了。你必須注意現代紀元新的業務特色,必須為得到新的人才而競爭,通過薪水和福利來支持員工,給他們分娩和看護假,還有其它靈活變通性來照顧需要,這是每個工人都喜歡的東西。還要爭取藉著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來增強當前的勞動生產能力。雇主必須想辦法延長所僱用的幾乎每個人的工齡。
Q:你建議如何能夠延長工人的工齡?
S:一種方法是把工作場所設計得更好,另一件大事是教育。現在雇主需要把工人視為資產。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工人視為相對的一次性使用的工具,得到你想要的之後就扔掉。現在這些工人是一種資產,而且是擁有大量價值的資產,你要盡可能長時間地保留這些資產。但只有在工作場所具有包容性、熱情友好、並且讓其中的工人感到完全適應時代,他們才會願意留下來。
Q:你大力推動老中青勞動力並肩共進。雇主如何做到這一點?
S:以前我們也在工作場所不同程度地推動過工人多樣性的問題。我們努力在種族上、性別上讓我們的工人融合。現在女性和LGBTQ工人已在職場克服了很多障礙,對公司發展業務有益。不同年齡的人同工,也能夠壯大業務。老年人更多地從事創收的工作,能夠促進更多的消費,繳納更多的稅金,這些都對健康的經濟有益。最終說來,這要產生比較好的產品和比較優的服務項目。
然而,最大需要克服的挑戰之一,是溝通的問題,因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說話方式不同。嬰兒潮一代往往喜歡面對面交談。他們喜歡接電話,而往往在使用Slack等平台時遇到問題。而年輕人喜歡數字技術,喜歡電子交流。他們喜歡發短信和在Slack上到處快速獲取信息。因此雇主需要設法讓他們更好地溝通,也需要進行投資,以確保那些沒有在這些技術中成長的人能夠掌握這些技術。這很重要。
Q:從你的研究看,工作場所發生的最大變化必須是什麼?
S:我們需要不再講「退休」了,而要鼓勵人們更久地留在職場。現在的問題是,大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退休儲蓄還不到$5,000美元,有太多的人生活離不開薪水。這問題很嚴重。政府在這方面能夠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企業了解歷史上被忽略群體的價值。例如英國支持年齡多樣性的職場--你若想與政府簽訂業務合同,必須展示工人的年齡多樣性,就像展示種族和性別的多樣性一樣。
但針對年齡歧視制定立法並不真正解決讓老年工人繼續工作的問題。而且在美國,年輕人也受到相似的年齡歧視。我們不能只關注老年歧視,卻忽視年輕歧視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要建設一個比較好的平等未來,就必須比較全面地考慮。
Q:對老年工人來說,最大的收穫應該是什麼?
S:員工必須擺脫資歷能給你帶來任何好處的心態。現實是生活是一場馬拉松,它從來都不是衝刺。在你的職業生涯中,總會遇到一些令人心痛的事,要準備好,你一定會遇到一個雇主請你離開,而且會是因為你的年齡,因為年齡歧視普遍存在。
你不能固步自封,倒要不斷學習,了解最新資料,參與重要事務,保持聯絡和活躍,專注於在每個環節都創造高質量的工作產品,如此保持領先。年齡歧視總會不時出現,但你若起來反抗它,年齡歧視就會少抬頭。
其實教會似乎也有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很多年輕的基督徒自從離開自己長大的教會踏入大學和社會,並沒有參與另外一個教會,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不過據我個人的觀察,那些年輕人不來增添你人數和貢獻你骨幹力量的教會,恐怕在建制上和屬靈操練上固步自封,排斥思想開放,搞「年輕歧視」。歡迎老牧師繼續工作仍然不怎麼解決問題。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在未來10年裡,我們75歲及以上的勞動力預計要增長 96.5%,而同時16至24歲的勞動力預計要減少7.5%。對於其他的人來說,勞動力數量是穩定的。 到2050年,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將超過65歲,比2019年高10%。在美國,有五個州的65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了他們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特拉華州、佛羅里達州、緬因州、佛蒙特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作者Schurman說,這情形對職場的影響很大,加上公司有時要被迫裁員或有人退休,大量老年工人離開對雇主確實是額外壓力。「我們現在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思考上班的問題」。雅虎財經的理財專欄記者Kerry Hannon去採訪他,做了報導。下面我把主要內容記下來,或許其他人也有興趣。
Q:你書中說現在是工人的黃金時代,你為甚麼這麼說?
S:因為每年出生的人數逐漸下降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勞動力將要開始減少。但我們需要工人來製造產品、提供服務和納稅。因此我們進入這個超級時代,65歲以上的人口比18歲以下的多,這將要創造市場條件,增加對所有年齡段工人的需求。但因為勞動力供應降低,工人將能夠談判以獲得更大的福利和要求更高的薪水。
Q:那麼雇主能夠怎樣調整他們招聘工人的方式呢?
S:雇主現在必須認真審視他們如何招聘,不然就輸了。你必須注意現代紀元新的業務特色,必須為得到新的人才而競爭,通過薪水和福利來支持員工,給他們分娩和看護假,還有其它靈活變通性來照顧需要,這是每個工人都喜歡的東西。還要爭取藉著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來增強當前的勞動生產能力。雇主必須想辦法延長所僱用的幾乎每個人的工齡。
Q:你建議如何能夠延長工人的工齡?
S:一種方法是把工作場所設計得更好,另一件大事是教育。現在雇主需要把工人視為資產。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工人視為相對的一次性使用的工具,得到你想要的之後就扔掉。現在這些工人是一種資產,而且是擁有大量價值的資產,你要盡可能長時間地保留這些資產。但只有在工作場所具有包容性、熱情友好、並且讓其中的工人感到完全適應時代,他們才會願意留下來。
Q:你大力推動老中青勞動力並肩共進。雇主如何做到這一點?
S:以前我們也在工作場所不同程度地推動過工人多樣性的問題。我們努力在種族上、性別上讓我們的工人融合。現在女性和LGBTQ工人已在職場克服了很多障礙,對公司發展業務有益。不同年齡的人同工,也能夠壯大業務。老年人更多地從事創收的工作,能夠促進更多的消費,繳納更多的稅金,這些都對健康的經濟有益。最終說來,這要產生比較好的產品和比較優的服務項目。
然而,最大需要克服的挑戰之一,是溝通的問題,因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說話方式不同。嬰兒潮一代往往喜歡面對面交談。他們喜歡接電話,而往往在使用Slack等平台時遇到問題。而年輕人喜歡數字技術,喜歡電子交流。他們喜歡發短信和在Slack上到處快速獲取信息。因此雇主需要設法讓他們更好地溝通,也需要進行投資,以確保那些沒有在這些技術中成長的人能夠掌握這些技術。這很重要。
Q:從你的研究看,工作場所發生的最大變化必須是什麼?
S:我們需要不再講「退休」了,而要鼓勵人們更久地留在職場。現在的問題是,大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退休儲蓄還不到$5,000美元,有太多的人生活離不開薪水。這問題很嚴重。政府在這方面能夠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企業了解歷史上被忽略群體的價值。例如英國支持年齡多樣性的職場--你若想與政府簽訂業務合同,必須展示工人的年齡多樣性,就像展示種族和性別的多樣性一樣。
但針對年齡歧視制定立法並不真正解決讓老年工人繼續工作的問題。而且在美國,年輕人也受到相似的年齡歧視。我們不能只關注老年歧視,卻忽視年輕歧視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要建設一個比較好的平等未來,就必須比較全面地考慮。
Q:對老年工人來說,最大的收穫應該是什麼?
S:員工必須擺脫資歷能給你帶來任何好處的心態。現實是生活是一場馬拉松,它從來都不是衝刺。在你的職業生涯中,總會遇到一些令人心痛的事,要準備好,你一定會遇到一個雇主請你離開,而且會是因為你的年齡,因為年齡歧視普遍存在。
你不能固步自封,倒要不斷學習,了解最新資料,參與重要事務,保持聯絡和活躍,專注於在每個環節都創造高質量的工作產品,如此保持領先。年齡歧視總會不時出現,但你若起來反抗它,年齡歧視就會少抬頭。
其實教會似乎也有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很多年輕的基督徒自從離開自己長大的教會踏入大學和社會,並沒有參與另外一個教會,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不過據我個人的觀察,那些年輕人不來增添你人數和貢獻你骨幹力量的教會,恐怕在建制上和屬靈操練上固步自封,排斥思想開放,搞「年輕歧視」。歡迎老牧師繼續工作仍然不怎麼解決問題。
Tuesday, February 1, 2022
爭取性別公平的10個名詞
英文Justice應該翻成「公平」,但是現在大家大都把它翻成「公義」。在聖經中,希伯來文tsadek,希臘文dikaios,你如果看前後文,它一般就是形容行事公平和講求公道的意思,未必是講人或上帝的品格完美。本文標題Gender Justice,我暫且翻成「性別公平」,是指無論性別如何,是否跨性,都得到公平對待。
根據調查統計,美國成人中有0.6%人口感到自己跨性了。由於千年習俗的原因,許多文化都有重男輕女、或藐視甚至剝奪跨性人就業、就醫機會的現象。所以如果按傳統,他們算是生來倒霉(其實是不幸),其他人需要通過教育和立法等等手段, 為這些人爭取公平的對待。
今天看見一份宣傳男女平等解釋聖經的雜誌《Mutuality》,把一些相關的名詞列出來詳細說明,覺得挺好,有必要寫在這裡做些知識普及。
第一個名詞是Privilege,中文一般翻成「特權」。意思是你的政治、經濟、社會優越地位、各種權利是生來就有的,不是你自己賺取的。特權有很多種,比如在美國,白人比其他人更有種族優越性,使得讀書和就業、創業容易很多。又比如在幾乎所有的國家,女人都在享用資源、得到照顧等等方面處於不利地位,因為男人特權體制幾乎是全球接受的。再比如身體有殘障的人,才會深刻體會到社會文化給其他人許多機會和特權,是殘障人所沒有的。
第二個名詞是Power,我翻成「勢力」。勢力和特權通常互相關聯,但兩者不太一樣。特權是不公正體制的結果,而勢力是讓你能夠欺負別人不受懲罰的某種社會接納,比如你認為自己有權利對某些人持有偏見,並且歧視對待他們。勢力是個相對的觀念:如果女人在某個行業勢力很小,那麼男人在那裡的勢力就大得不成比例。
第三個名詞是System Injustice,體制性的不公平。意思是有組織有系統地壓迫、歧視、剝削另一個群組的人。法律規定你可以這樣的做法,社會價值觀也接受,你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這種壓迫、歧視或剝削的存在。比如父權體制是一套社會、經濟、政治勢力,有法律、習慣做法和價值觀輿論的支持,給男人權利來支配財產和資源,給他們比較高的社會地位。
第四個名詞是-ism,某某主義。一個名詞加上一個-ism,社會、經濟、政治上的不公平現象,以及大眾心理上對另一個群組的偏見就成了體制性的。這種偏見體制用勢力來高舉特權和阻撓壓制邊緣群體,比如種族主義是基於人的族裔所產生的歧視偏見,性別歧視是根據性別特徵而來的社會、政治、經濟偏見,階級主義是根據經濟差別而來的歧視對待,民族中心主義是根據自己的標準和價值觀高舉一個文化和論斷另一文化為次等。
上面這些主義統統是靠著勢力來實行不公平制度的,沒有勢力的話,人的偏見和觀念就沒有份量--那些指責黑人是種族主義的屬於倒打一耙。另外,儘管你未必意識到這些主義的存在,這不妨礙你從這些體制性的主義裡受益,也不妨礙你在看見不公平現象時視若無睹,好像個同謀。
第五個名詞Intersectionality,交叉性。各種不同的壓迫體制是互相交叉的,我們無法單單考察和拆除其中一個。也就是說,一個人或一個群組很可能經歷到不同方式的各種壓迫和邊緣化。不知道你的體驗如何,我作為亞裔職業女性,是需要咬牙克服一系列障礙才能取得一些成績的。連在教會或教會機構服事都遇到過不少框框和束縛--當然我一般都順服,這不等於沒有某些遺憾。
第六個名詞Feminism或Christian Feminism,女權主義。倡導婦女在社會、政治、經濟上與男人平等的理念,基督徒女權還倡導在家、在教會、在世界上有屬靈方面的平等。男女應該有同等的價值、權利、機會。
第七個名詞Womanism,是黑人的女權主義。這是因為黑人感到女權主義那個名詞完全以白人為中心,不歡迎和包括黑人婦女的視角,也不關心她們的獨特需要。黑人婦女同時經歷了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是很多爭取男女平等的白人女權主義者所沒有留意到的。非洲婦女、穆斯林婦女、拉丁裔婦女、原住民婦女也有類似的名詞來代替Feminism。
第八個名詞Colorblindness,色盲心態。我們基督徒相信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有同等價值,所以可以對一切的種族差別不介意。但這種心態讓有特權的人看不見其他人的特殊困難處境,也不欣賞其他人的獨特優點。這種心態是一種拒絕承認自己特權地位的心態。
第九個名詞是Ally,盟友。這是認識到自己的特權,卻選擇一同為周遭那些沒有特權的人發聲,與他們同心爭取他們權益的人。他們比較聆聽受壓迫群體的聲音,願意學習利用自己的權益來使別人得益處。
第十個名詞是Agency,自主發聲伸張正義的人。比如婦女,通常體制觀念下都認為是比較軟弱和需要男人保護,人們傾向於把她們遇到不公平視為受害。但雖然受害她們仍然有能力為自己和為一群人發言。婦女可以選擇為改造不公平的社會體制架構,特別是為反對性別歧視方面的不合理規章發言。受害者不能單單做受害者,他們仍然有權柄和獨立自主性,上帝仍然給他們智慧和反思能力與知識。
願上帝幫助我們,改善不公平的體制與規章。因為我們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祂的秉性是公平治理,廣施仁慈!
根據調查統計,美國成人中有0.6%人口感到自己跨性了。由於千年習俗的原因,許多文化都有重男輕女、或藐視甚至剝奪跨性人就業、就醫機會的現象。所以如果按傳統,他們算是生來倒霉(其實是不幸),其他人需要通過教育和立法等等手段, 為這些人爭取公平的對待。
今天看見一份宣傳男女平等解釋聖經的雜誌《Mutuality》,把一些相關的名詞列出來詳細說明,覺得挺好,有必要寫在這裡做些知識普及。
第一個名詞是Privilege,中文一般翻成「特權」。意思是你的政治、經濟、社會優越地位、各種權利是生來就有的,不是你自己賺取的。特權有很多種,比如在美國,白人比其他人更有種族優越性,使得讀書和就業、創業容易很多。又比如在幾乎所有的國家,女人都在享用資源、得到照顧等等方面處於不利地位,因為男人特權體制幾乎是全球接受的。再比如身體有殘障的人,才會深刻體會到社會文化給其他人許多機會和特權,是殘障人所沒有的。
第二個名詞是Power,我翻成「勢力」。勢力和特權通常互相關聯,但兩者不太一樣。特權是不公正體制的結果,而勢力是讓你能夠欺負別人不受懲罰的某種社會接納,比如你認為自己有權利對某些人持有偏見,並且歧視對待他們。勢力是個相對的觀念:如果女人在某個行業勢力很小,那麼男人在那裡的勢力就大得不成比例。
第三個名詞是System Injustice,體制性的不公平。意思是有組織有系統地壓迫、歧視、剝削另一個群組的人。法律規定你可以這樣的做法,社會價值觀也接受,你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這種壓迫、歧視或剝削的存在。比如父權體制是一套社會、經濟、政治勢力,有法律、習慣做法和價值觀輿論的支持,給男人權利來支配財產和資源,給他們比較高的社會地位。
第四個名詞是-ism,某某主義。一個名詞加上一個-ism,社會、經濟、政治上的不公平現象,以及大眾心理上對另一個群組的偏見就成了體制性的。這種偏見體制用勢力來高舉特權和阻撓壓制邊緣群體,比如種族主義是基於人的族裔所產生的歧視偏見,性別歧視是根據性別特徵而來的社會、政治、經濟偏見,階級主義是根據經濟差別而來的歧視對待,民族中心主義是根據自己的標準和價值觀高舉一個文化和論斷另一文化為次等。
上面這些主義統統是靠著勢力來實行不公平制度的,沒有勢力的話,人的偏見和觀念就沒有份量--那些指責黑人是種族主義的屬於倒打一耙。另外,儘管你未必意識到這些主義的存在,這不妨礙你從這些體制性的主義裡受益,也不妨礙你在看見不公平現象時視若無睹,好像個同謀。
第五個名詞Intersectionality,交叉性。各種不同的壓迫體制是互相交叉的,我們無法單單考察和拆除其中一個。也就是說,一個人或一個群組很可能經歷到不同方式的各種壓迫和邊緣化。不知道你的體驗如何,我作為亞裔職業女性,是需要咬牙克服一系列障礙才能取得一些成績的。連在教會或教會機構服事都遇到過不少框框和束縛--當然我一般都順服,這不等於沒有某些遺憾。
第六個名詞Feminism或Christian Feminism,女權主義。倡導婦女在社會、政治、經濟上與男人平等的理念,基督徒女權還倡導在家、在教會、在世界上有屬靈方面的平等。男女應該有同等的價值、權利、機會。
第七個名詞Womanism,是黑人的女權主義。這是因為黑人感到女權主義那個名詞完全以白人為中心,不歡迎和包括黑人婦女的視角,也不關心她們的獨特需要。黑人婦女同時經歷了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是很多爭取男女平等的白人女權主義者所沒有留意到的。非洲婦女、穆斯林婦女、拉丁裔婦女、原住民婦女也有類似的名詞來代替Feminism。
第八個名詞Colorblindness,色盲心態。我們基督徒相信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有同等價值,所以可以對一切的種族差別不介意。但這種心態讓有特權的人看不見其他人的特殊困難處境,也不欣賞其他人的獨特優點。這種心態是一種拒絕承認自己特權地位的心態。
第九個名詞是Ally,盟友。這是認識到自己的特權,卻選擇一同為周遭那些沒有特權的人發聲,與他們同心爭取他們權益的人。他們比較聆聽受壓迫群體的聲音,願意學習利用自己的權益來使別人得益處。
第十個名詞是Agency,自主發聲伸張正義的人。比如婦女,通常體制觀念下都認為是比較軟弱和需要男人保護,人們傾向於把她們遇到不公平視為受害。但雖然受害她們仍然有能力為自己和為一群人發言。婦女可以選擇為改造不公平的社會體制架構,特別是為反對性別歧視方面的不合理規章發言。受害者不能單單做受害者,他們仍然有權柄和獨立自主性,上帝仍然給他們智慧和反思能力與知識。
願上帝幫助我們,改善不公平的體制與規章。因為我們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祂的秉性是公平治理,廣施仁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