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8, 2010

以心理、精神、靈性健康為目標的家

怎樣是成功的父母?有很多朋友提起青少年的孩子就搖頭。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有我們的問題,孩子有孩子的問題。昨天我和我19嵗的大女兒有些溝通,我說大人都應付自己的壓力不暇,總有忽略孩子情緒的時候。

傅立德牧師(Rev. Wendell Friest) 在中華福音神學院(華神)及中華信義神學院(信神)教授“心理輔導”課程。久聞大名,如雷灌耳,今天終于有機會去聼他的座談會。座談的題目是:在美的亞裔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成長得健康。他果然講得很好。他或許應該在亞裔父母中作一些普及教育方面的工作。

傅牧師採用家庭系統的治療理念作心理輔導。這套理念的基礎是Dr. Murray Bowen于1940’s到1950’s建立起來的。那時的心理學風行弗洛伊德的理論,即認爲人的行爲心理來源於個人。Dr. Bowen的家庭系統理念挑戰了當時的這一精神治療的主流觀念,認爲第一,若要了解一個人的情緒及其行爲,不能不全方位地看他的生活環境和過往經歷;第二,一個人的行爲不僅僅是他/她本人的個性、喜好、和抉擇,人際關係有一套普遍規律可循,研究了解這些human’s relationship system的原則有助於從認知上幫助人的改變行爲上的抉擇。

家庭系統療法(或許也可翻譯為家族療法)的研究發現,所有的不良人類行爲都與不良的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有直接聯係,而治療則需要致力於消除運作不良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用脫離不健康的關係依附模式,或者用建立另外的健康關係等等方法,來達到對成人治療矯正的效果。從聖經角度來看,人人都犯了罪的情形產生了大量的不健康人際關係和不健康心理。在不醒悟、不悔改的情形下,這些不健康的習性是代代沿襲、甚至愈演愈烈的。人需要回到造物主面前,領受神的關愛,也學習彼此關愛,逐步醫治過去傷害引起的犯罪問題。我相信三一神是一個溫暖的家,超過任何人所知道的健康家庭,進入這個偉大的家庭,親自享受天父的接納和關照,是我們在世間從未有過的美好經歷,值得追求!難怪現在的基督徒心理專業輔導人員好像大都喜歡採納家庭系統的理念。

亞裔父母大多過分地關心孩子學業成績,以後進入哪個大學等等,給孩子們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我讀我孩子的博客,他們半開玩笑地用Asian來形容家長和家長的朋友們。後來我從孩子了解到,Asian主要形容兩方面的特質,一是注重孩子的學業(academic-driven),二是節儉吝嗇(stingy)。傅牧師說,亞裔父母的期待和目標需要調整,從孩子進名牌大學改爲孩子健康、快樂、有動力。在名牌大學裏卻心情憂鬱、放棄信仰、甚至精神崩潰算什麽成功?給孩子那麽大的壓力沒有好處。如果家長以孩子的心理、精神、靈命健康為主要目標,自然會避免很多衝突。

論到教養方法,傅立德牧師說咒罵和羞辱孩子是最無效的辦法,應該學一些兒童發展心理,不然等於訓練他使用防衛。憂鬱的年輕人可能帶幾種不同的面具,其中一種面具是沒有任何興趣和動力。這和艾克曼(David Eckman)博士的説法一樣:打罵、羞辱、或者忽略,都會毀掉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令他/她的自我觀消極,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退縮不前,或不善於建立深遠值當的真正友誼。孩子們如果以爲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價值和接納是用表現來賺取的,那麽培養出來的是律法主義式的道德,與聖經所教導的格格不入。傅立德牧師說,那些快樂、健康、信心火熱的年輕人有個共同特點:他們感到家人是喜悅他們的!你要學會對孩子表達說:你是我的孩子,我一看見你就喜歡你,和你的優點、缺點無關!孩子先感受到你的深深喜愛,你再引導他/她克服各種缺點。這個次序很重要,是健康家庭的標誌。

傅牧師提到另一個具體的管教方法是,常常對孩子說,我以你為榮!不要等孩子成績好才這樣講,要在他努力的時候就講:“你如此努力,我以你為榮”。據説有的亞裔家長認爲表揚孩子太多就會讓他/她驕傲不進步,但事實是,你揪住缺點打擊他們的士氣,沒有鼓勵,他們反而不會進步。艾克曼博士說,鼓勵和安慰應該是白白的禮物,不應該是賺取的。在健康的家庭裏,家長會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安慰,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或許亞裔的家長首先要給自己減低壓力,自己壓力很大的人很難不給別人壓力的。

傅牧師還提了一些和孩子建立友好關係的具體辦法,和孩子出去吃冰淇淋啦,帶他們去他們喜歡的餐廳吃飯啦,購物邀請他們參與啦等等。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信任你的孩子,尊重他們,按照年齡盡量讓他們作選擇。沒有信任就沒有尊重,一天到晚對他們表示“你還不懂事”,就是不信任。傅牧師怎樣表示體諒他小女兒的心情呢?替她描述出來:“你對…很失望”?“你看不見…覺得很悶”?“你希望…”?這是很好的示範。談過以後,孩子的壞情緒就自行消解了,因爲發現你是理解體諒的。透過溝通來安慰和原諒,你常常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們就能學會在遇到人際關係方面難處的時候,採用平和溝通的辦法來化解衝突和達到原諒。(我的另外一篇博文描述了怎樣的家庭是健康的家庭。)

如果我們的孩子心理和精神、靈性很健康(健康的重要標記之一是愉快開心),長大了以後與我們溝通順暢,建立了好的情誼,我們就是成功的父母啦。聼傅牧師這麽說的時候,我就好高興,因爲我這兩個孩子都很快樂。我注意到,她們常用和睦的話語將不同的意見想法說出來,聼你的指點,也有禮貌地與你申辯!感謝主的恩典,因爲主多麽希望醫治安慰我們,給我們能力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如果我們裏面有平安喜樂,那麽遲早會流溢出來,讓周圍的人也得醫治。

5 comments:

  1. 在健康的家庭裏,各人視他人的感受比自己的願望更重要,所以原則上,孩子的感受比你希望他“成才”的願望更重要。我們的神對我們正是這樣,可惜好多人不信祂對我們有那麽nice!可是那只是因爲他們沒有見過這麽nice的父親。

    請讀“注重表現過於注重人”,内中提到我的父親是很nice的,他信任我,不把我的成績看得太重。

    ReplyDelete
  2. Many people instinctively believe a stern God, most likely because their own earthly father was stern. So, don't be too stern to your child. :)

    ReplyDelete
  3. 建立教會是同樣的原則,因爲教會本來應該是一個屬靈的大家庭,神是父親不是說說而已。應該學會彼此表達說:你是我的姐妹/兄弟,天父愛你,我也喜歡你,我看見你就歡喜高興!與你的表現無關。

    ReplyDelete
  4. 這文章寫得很好,但仍然缺乏上帝真理的光照。

    如果我的家只是這樣,心理學已經可以做到了(我的二個兒子就是已經這樣在台灣長大的;他們都已經三十多歲,也結了婚。),我幹嘛信耶穌?
    我信耶穌,因我知道:上帝真理比心理學大、大、大多了。

    我念台大化工系,知道物理、化學等科學的建立,單論這400多年已經夠多了,遑論四千年前米所波大米亞的純金已經達四個九的純度,或是古埃及人及許多民族及文化的天文學、工程學,煉金術演變為化學技術。心理學相比之下,現在只是嬰兒期。心理學(正確經得起檢驗的)很偉大,但還只是嬰兒期而已,我們就看到很多經不起檢驗的。所以,不需要過度誇大。這篇文章也只是寫出一小部份事實而已。心理學從嬰兒期跨步,還有許多路要走呢!加油!

    ReplyDelete
  5. 華神、信神找傅立德牧師(Rev. Wendell Friest)教授“心理輔導”課程,如果"只有"本文所論及的這樣水準,華神、信神和傅立德牧師需要悔改。
    我相信:華神、信神和傅立德牧師一定還有許多高出本文所論的。因為我所知所做的,就已經高出本文所論及的水準。
    所以,我就等候有人寫出聖經裡上帝所啟示及默示的水準。

    唐崇榮牧師《為人父母,為人師表》http://www.ccgn.nl/boeken02/zrx/wrfmwrsb/index.htm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