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8, 2014

聖經無誤:託名作品的問題

上次我稍微介紹了2013年福音派神學學會(ETS)關於聖經無誤的爭論。一派主張,只要加上詳盡的定義,可以保留聖經無誤的說法,另一派主張改用聖經可信。本文接續介紹Ben Withrington、John Frame和 D. A. Carson之間的那篇關於聖經無誤的對話。

聖經無誤和聖經的文學體裁是甚麼關係呢?Ben認為不看各卷文體,一律死板抽象地看為“神的話語”,對於理解聖經無誤沒有幫助。聖經中有虛構的故事,我們稱為比喻。聖經真理可以透過各種文體來表現。其中有沒有神話呢?有些學者說,那些舊約中提到的拉哈比海怪或大蛇(中文有時翻譯為鱷魚或大魚等等)就是神話,Ben認為神話也可以用來表現真理。

託名作品是否可以當作一種不同的文體呢?彼得後書是託名寫作的嗎?Carson曾經寫書大力斥責:託名寫作就是故意欺騙讀者。現在有人提出,是否可能當時的人都知道那是託名寫作的,照樣被接納為權威正典的經書?Carson認為,你若真能夠證明,當時是那種眾所週知的接納情形,那麼託名作品可以當作傳達真理的一個文體,但你證明不來,現在所有的證據都否定。第二聖殿時期有許多託名寫作的啟示文學,卻找不到託名寫作的信件,所以彼得後書不是託名作品。

John提出傳道書的例子,作者自稱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但有些很保守的聖經教師都說那不合歷史事實。Carson回答說,他們一樣要有理由,為甚麼猶太人會接納它為非所羅門的作品,不然說傳道書是託名作品就是某種陷阱,讓人無法為聖經無誤辯護。

Ben:有一個陷阱我們都常常落入,就是假設一卷書是固定某一位作者寫給某些聽者的。現在越來越多的新約研究發現,古代近東的謄寫文士,在希臘羅馬世界裏,為別人寫東西時都有不同的自由度去發揮。所以我們談論聖經作者和聽者,應該問一個歷史的問題:作者和他的代筆文士之間有多大的限定關係?

Carson:這我同意,不過這很危險。“我─(代筆)寫這封信的德圖─問候你們”,這話出現在保羅寫的羅馬書,對現代人是無法想像的,一定要經過同意。如果我同意讓別人替我表達甚麼,但發現他的說話風格不同,若我自己就會換個說法,我可不願因他的話受責怪。結果有人發現保羅書信中有些地方風格很像路加的筆法,就猜測路加作過保羅的文書,但你沒有辦法證明。所以最好小心,不說為好。

Ben:對的。我認為說到底應該問的是“這文獻是否出自這位得到啟示的人”,而不是問“這措辭是否他的措辭”?如果路加真的為保羅寫信,我認為沒有問題。但未必像Carson說的,每句話都經過他同意了。路加與保羅合作,保羅書信反映了保羅的思想,這是最重要的。

Carson不同意Ben,他說保羅親筆簽字代表保羅寫了那信,不要說是路加寫出保羅的思想。回到託名作品的問題,Carson不接納託名寫作,但如果有人接受託名寫作,仍相信寫的是真理,那是否與聖經無誤的理念衝突呢?

Ben:不同的人對於無誤有不同的概念。文學體裁只是其中一個區域。你無法要求所有人都接受你對託名作品的性質定論,故意欺騙或甚麼,若不接受你的看法就是不信聖經無誤。我們應該先看歷史情形,再看神學推論。 我若遇到一位接受聖經有託名作品,但仍堅持聖經每句都是真理的人,我能說“你的無誤論包容太寬了,不夠狹窄”?

Carson:我會要求嚴格一點。彼得後書提起耶穌登山變相的彼得經歷,反覆強調這是親眼見到的,不是聽說的故事,若一個人說這正是託名作品的特點,誰看見都知道這不是彼得寫的,只是奉彼得的名寫的,那我認為這人根本不相信聖經無誤,他的歷史知識也很差勁,我不會要他在我的神學院教書。

Ben:你要不要他在神學院教書是一碼事,你要不要他加入我們這樣的學會是另一碼事。我們中間有很多非神職人員和神職人員,還有教授們。

加入ETS者必須每年簽署信仰告白:The Bible alone, and the Bible in its entirety, is the Word of God written and is therefore inerrant in the autographs. God is a Trinity, Father, Son, and Holy Spirit, each an uncreated person, one in essence, equal in power and glory.

Sunday, April 27, 2014

詩歌分享:盡情的敬拜

生命河靈糧堂教會的敬拜是很高質量的,充滿了活躍真實的情感,建議你前往參觀學習。只是她的詩歌大多獻給耶穌,唱給聖靈的也不少。獻給天父的太少啦,恐怕在祂面前太拘謹,呵呵。



耶穌 聖潔公義救主
彰顯神的智慧能力
祢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滿有豐富無窮的恩典

耶穌 權柄統管萬有
配得 榮耀 尊貴 頌讚
我以心靈誠實盡情敬拜
坐在寶座上深愛我的主

舉起我的心來敬拜祢
用生命來回應祢的愛
哦 ! 我的主 讓我單單在乎祢
盡情地敬拜祢

Thursday, April 24, 2014

奇妙的策士:神在策劃奇蹟

以賽亞書九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有人指出,Pele-yoetz這個中文翻譯為“奇妙策士”的希伯來文有個問題。Pele的意思不是形容詞奇妙,而是個名詞“奇蹟”或神蹟。Yoetz也不是一個名詞諮詢師或策士,乃是一個主動分詞“他在計劃”,這個字只有其被動分詞ya’otz才是諮詢師counselor的意思。

Moen博士指出,其實以賽亞是在告訴人嬰孩的名字,不是在翻譯那名字的意思。嬰孩的全名是Pele-yoetz-el-gibbor-Abi-ad-sar-shalom,這名字的意思與其翻譯成“奇妙的策士...”,不如讀成“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在策劃一個奇蹟”。猶太教正統派認為這名字的意義是,希西家王被西拿基立的軍隊圍困時,將得到神的奇妙解救,如此翻譯剛好支持他們的理解。

看來差別很大呢!為甚麼要把主動分詞的奇蹟諮詢/計劃翻譯成奇妙的諮詢者呢?因為我們看出來嬰孩是指耶穌。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福音書的作者沒有引用這句話來說明關於耶穌的預言應驗呢?馬太只用了以賽亞書第七章的“童女生子名叫以馬內利”來描述預言應驗,可是我們現在每個基督徒都能看出,引用九章這句經文更妙。--這裡是一處靠神學而非靠語法引導翻譯的例子。我猜想和三一論的形成有關:拿不準耶穌是神,就看不見這嬰孩是奇妙的策士...

Moen博士認為,這句話猶太人的理解是對的,基督徒的理解也是對的。對於那些當日聽見預言的百姓來說,他們應該明白意思,不然為甚麼要對他們宣講呢?然而這話也可以用來指耶穌。神是有智慧的,祂完全能夠用同一句經文教導不止一樣事物。

Monday, April 21, 2014

馬太福音談主的兩次降臨

中文翻譯為降臨的那這個字在新約中其實是個常用動詞ginomai,意思一般是發生、出現、成就、或生成等等。所以它雖然有34次翻譯成降臨,意思卻可能是表徵性的,未必是真的從天上降下來。比如“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耶穌教門徒如何禱告父神,與其理解成等著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國度,遠不如理解為要盡心努力促成一個國度的實現來得合理。

中文翻譯成降臨的地方,英文常常翻譯为為來到(come)。“來到”未必是從上方來,而降臨就難免給華人讀者帶來方向的印象。比如the Son of Man will come in the glory of his Father with his angels,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來,意思就是出現,而且未必是指在天上的基督第二次來,因為馬太福音16章你接下去讀,耶穌談到“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緊接著17章開頭就記了耶穌在三個門徒面前登山顯榮的事。耶穌當然是說那三個門徒在沒嘗死味以前看見了人子“降臨”,然而他不是從上面下來,也不是第二次來,只是顯現給門徒看見了他在神國度裏的容光—臉面明亮,衣裳潔白如光,又有律法和先知人物顯現同耶穌說話等等。記住,這叫做看見了人子降臨。

到了24章,耶穌又詳細談了他降臨的事件,我們可以仔細看看,那些描述是否一定在談論尚未發生的主再來?一開始,主耶穌顯然是在預言聖殿被毀的事件--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不被拆毀了。於是門徒問: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這世代的終結有甚麼預兆呢?和合本把“這世代的終結”翻譯為“世界的末了”,但那個字不是世界cosmos,而是描述時間的世代。想想也對,只有時代可以有終結,世界的末了是甚麼情形呢?

隨後耶穌斬釘截鐵地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34節)。成就了沒有?聖殿在四十年後被毀了!人子降臨的事件呢?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人子出現的時候從東到西大家一齊看見,這倒沒有甚麼,有人指出“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很可能翻譯不當。英文coming on the clouds,我們怎麼知道出現在雲端不是說耶穌復活得了榮耀呢?事實上耶穌升天的時候,門徒們都看見他從雲端上不見了!但是我們需要處理29節: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這是象徵性語言嗎?聖經學者指出,這句話是採用了以賽亞書中的語言,所以很可能是象徵性的說法,比如描述各種政治勢力的衰敗?由於聖殿或耶路撒冷被毀對於神的子民意義嚴重,說成變天毫不誇張,何必非要按字面理解為宇宙星係解體不可呢?至於接下來的“人子兆頭顯在天上”,以及號筒招聚選民等等,恐怕都必須一同作象徵化處理。難道耶穌復活得榮耀這件事沒有把從東到西凡屬於神的都招聚了來嗎?

接下去耶穌提到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惟獨父知道。如果“那日子”指的是耶穌末後再來的日子,那麼人子会在想不到的时刻再來: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37-41節)。也許從這段話開始,耶穌開始講的降臨才是主的第二次再來,既然無人能預先知道,和聖殿被毀就無直接關係,和人子被高舉得榮耀也無直接關係。但“那日子/時辰”也可能仍然指聖殿被毀,耶穌說他不知道聖殿何時被毀?

總之,馬太24章的釋經很困難,因為聖殿被毀的預言和主再來的預言混在一起,話題不知是從何處開始轉移過去的,預備等候主再來成為後面25章的內容: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審判萬民。我們肯定不能把這兩個事件當作同一個事件,否則“這世代還沒有過去就要成就”的說法就不可理解了。

本文參考了丁道爾的聖經注釋

Friday, April 18, 2014

“為我們的罪而死”是甚麼意思?

這是受難節應該思考的問題。耶穌不僅替眾人死了,而且替眾人死而復活了!林後五14-15: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對於仍然相信PST(代罰)救贖論的弟兄姊妹,大家應該問,保羅為甚麼說“眾人就都死了”,而不是說“眾人就不必死了”呢?他為甚麼說耶穌是“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呢?顯然不是說我們就不必復活了。今天讀到一篇論及這問題的文章,是生命之道教會的牧師Brian Zahnd寫的。他解釋得很好。他說十字架體現出人類罪惡冒犯神到極點,也展示出神的慈愛饒恕到極點。以下我把大意翻譯過來分享,英文原文在這裏:How Does “Dying for Our Sins” Work?你也可以聽他的講道,解釋該亞法大祭司的替罪羊說法來由,很符合歷史。

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這是基督信仰最基本的認信。但這句話到底是甚麼意思呢?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這句話的含意絕不能縮減為單指耶穌替我們受了罪的懲罰而已。那個代罰式的救贖理論不足夠說明十字架,而且令人對父神起反感,好像祂是接受殘酷的嬰孩祭,否則不能滿意的外邦神。那個必須把自己兒子釘十字架才受安撫的神不是耶穌的阿爸父!

耶穌的死其實也不是神能夠饒恕罪人的必要條件,好像神原本不能夠饒恕似的。耶穌所顯明的神正是饒恕的愛,不是非靠公義就不能成交的進行愛的買賣的神。是神掌管一切,不是某個抽象的“公義”掌管一切。當我們說“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意思不是說神要求把祂兒子殺了才能夠饒恕。有人談論“滿足神的憤怒”,好像神有一桿秤,能夠量出多少折磨痛苦的死能夠換多少饒恕一樣,沒有道理。基督耶穌絕非從父神的手中把我們救出來!

那麼怎樣理解耶穌釘十字架這件事呢?首先,那是一場災禍,是用不公義的私刑處死一個清白的人,使徒們都是這樣描述的。在使徒行傳裏,彼得說是“你們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二章),又說“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了”(三章),還有“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他復活”(五章)。司提反在殉道之前也說“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七章)。

聖經很清楚,不是父神殺耶穌,不是父神在懲罰罪惡。耶穌被獻為祭,僅僅是在父神願意差祂兒子進入我們的罪惡體制的意義上,目的是徹底暴露它的罪惡,然後提供一條全然不同的路徑,把世界救贖出來。耶穌的犧牲不是要使一個憤怒的神滿意,不是還甚麼罪債給一個隸屬在“公義”之下的次等神。

我建議如此理解“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我們粗暴地向耶穌犯了罪,但耶穌向我們顯明神的心意,饒恕我們。“父啊,饒恕他們”由耶穌口中出來,一如既往地顯露出父神的心腸。我們在十字架上粗暴地得罪了耶穌,耶穌承當了,因這些罪而死了,把這些罪帶到墳墓裏,第三天復活,對新的世界開口講的第一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

當我說“我們”都粗暴地向耶穌犯了罪,我意思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支持了這世界中的暴力權勢體系,是這些政治體系和宗教體系處死了耶穌。從十字架事件我們看到亞當夏娃譴責的傾向,還有該隱謀殺的能力,我們人類這些罪惡在各各他全面體現,以致殺害了神的兒子!神沒有要求耶穌死,是我們。我們的罪惡體系還害死了無數其他的人。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十字架不是要安撫一位鬼怪的神,十字架是一位仁慈的神顯明出來。在十字架上我們發現神寧願死都不殺他的仇敵,神在基督裏承受了人的罪行,又轉變成饒恕。十字架不是神為了饒恕人而加在基督身上,十字架是神在基督裏忍耐了罪惡且饒恕。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在十字架上看見神的愛與饒恕是何等地長闊高深。

十字架既醜惡又美麗,醜得像人的罪惡一樣,美得像神的愛。然而,最終贏的是神的慈愛與饒恕。

Thursday, April 17, 2014

回顧生活感受的益處

我晚上出去走路,因為我把走路當作一項鍛練身體的任務。我在路上看到很多東西,頭腦中就聯想到更多東西,都是某種反思,不寫下來也就如煙雲過去。現代的人過分忙碌,沒有時間反思回顧。這種情況讓人難以成長。

現在天黑得晚,墨西哥人吃完晚飯就一夥人在門口和鄰居聊天,有的領孩子出去散步或逛商店,有的到教會去作晚禮拜。我路上經過兩家天主教會,都是人陸續進去的時候,裡面傳出詩歌音樂的聲音。我不禁好奇,到底是甚麼因素把人們帶到教會去呢?顯然是有某種需要,只有主能供應。華人教會晚上作禮拜的很少,大多是團契聚會。參加團契聚會能夠滿足另外的需要,比如團結友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同等等。

有些人有很多抱怨牢騷,有些人過分忙碌,有些人總是焦慮和擔心,嗨!我們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為甚麼。比如一肚子不滿的人,你為甚麼不滿?或許你可以列舉一系列的原因,說明你的不滿是有道理的,但我的意思是,為甚麼這些事務會使你不滿?不要想當然,很可能換一個人就沒有你的感受,你要找到你自己的獨特原因。找到原因之後繼續刨根挖底,為何如此呢?從甚麼時候開始如此的呢?連續如此問上三、五次,你可能會有新收穫。

問自己為何會有這種那種想法或感受,評估一下這想法的好處和壞處,它如何影響了你的人際交往或行為?能不能改變?為甚麼不能改變?等等,你會有長進的。疲勞怠倦嗎?懼怕或焦急嗎?孤單嗎?麻木和缺乏喜樂嗎?面對自己觀察一番,問問到底是為甚麼,願主的靈幫助你除去負面情緒!

這是一個心理治療的基本功,可以學習操練、能夠幫助自己在各方面成長的。要知道,情緒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我們自己的信息!學會留心觀察別人的情緒也會更深入地了解他們。

Wednesday, April 16, 2014

耶稣是全世界於我

這首歌為甚麼這樣熟悉!它使我懷念起母親,因為我小的時候常聽母親唱這歌,有幾句歌詞印象最深...你可以按這裡聆聽和下載

1 耶稣是全世界於我
生命喜乐珍宝
祂是我的随时力量
离祂我必跌倒

当我愁苦来就耶稣
无人似祂 如此安抚
使我欢欣 解我心忧
祂是我友

2 耶稣是全世界於我
急难之时良友
恩上加恩难以计算
因我向祂祈求

祂赐日光又施甘霖
祂使禾田金谷丰盈
日光甘霖 大好收成
祂是我友

3 耶稣是全世界於我
我要忠诚待祂
祂之於我何等诚实
我又何忍负祂

步祂后尘我可安心
仰望十架时刻儆醒
跟随祂行或夜或明
祂是我友

4 耶稣是全世界於我
此外我无爱慕
我信靠祂时刻靠祂
无论遇福遇祸

得此良友慰此一生
与祂亲近喜乐日增
永生喜乐 无穷无尽
祂是我友

Sunday, April 13, 2014

幫助你勝過邪惡勢力的真理

Neil Anderson做輔導基督徒的工作。他寫過一些書,來幫助人本著聖經,除去各樣的綑綁,得著自由。其中有個很出名的七步驟。我相信這些步驟能夠幫助很多對神有信心的人—特別是如果你有某些心靈的綑綁應該除去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詳細可閱讀他寫的《擊開捆鎖--勝過消極思想、乖僻情緒、慣性罪行》那本書。

Anderson認為相信和宣告某些教義對於得到自由很重要。這些教導幫助人以新的眼光看待生活,除去對邪靈和撒旦的懼怕:

我承認只有一位又真又活的神,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唯有祂配得一切尊貴讚美和敬拜。祂是創造者,也是萬物的起點和終點。(不用害怕其它的假神勢力。)

我承認耶穌基督是彌賽亞,曾經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相信他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將一切執政掌權的擄來,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我的王已經誇勝。)

我相信神已經證明祂對我的愛,因為當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為我死。我相信父神救了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遷到祂愛子的國裏。我在愛子裏得蒙救贖,罪過得以饒恕。(我已被神接納和被祂潔淨。)

我相信我現在是神的孩子,並且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我相信我得救世本乎恩,也因著信。這并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得,也不是出於行為。(因父神的恩典,我和基督現在是聯合為一的。)

我選擇靠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我不靠肉體,因為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我穿戴神的全副軍裝,且立志在信心上堅守而抗拒惡者。(我是有保護的,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耶穌擁有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也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我相信撒旦和牠的魔鬼都服在基督裏的我以下,因我是基督身體中的一份子。因此我可以抵擋魔鬼,而且我奉主耶穌的名命令魔鬼離開我。(我因為我的王,可以抵擋魔鬼在我身上的作為。)

我相信離了基督,我甚麼都不能做,所以我宣稱對祂的依靠,我選擇常在基督裏面,方能多結果子,榮耀神。我向撒旦宣告耶穌是我的主,我也拒絕任何撒旦在我生命中假冒的恩賜或作為。(撒旦若是給了我甚麼異能,我選擇為基督放棄那些。)

我相信真理必叫我得自由,而且在光明中行是相交的唯一途徑。因此我藉著將所有心意奪回,使它完全順服基督,來抵擋撒旦的欺騙。我宣稱聖經是獨一的權威,我選擇憑愛心說誠實的話。(在光明中行就是向神誠實敞開,向神的其他兒女誠實敞開。新教不強調信“大而公之教會”,只好宣稱“聖經是獨一的權威”,心理效應也差不多。神的權威是透過聖經行使、也透過教會在地上行使出來的。)

我選擇把我的身體獻上當作義的器皿,一個聖潔屬神的活祭,並且以神活潑的話來更新心意,才能查驗何為神的良善純全旨意。(我每天有重要的抉擇要作。)

我求天父以祂的聖靈充滿我,引領我進入一切的真理,加添力量給我的生命,使我能順著聖靈而行,不放縱肉體的情慾。我的舊人已經與基督一同釘十字架,現在選擇與聖靈同行。(祈求聖靈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

我棄絕一切自私的目標而選擇愛的最終目標。我選擇順服那最大的誡命,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的神,並且也要愛人如己。(我決心學習以愛神愛人為最高的價值。)

我認為一切不健康的思想、情緒、和行為,都不能單靠驅除邪靈來勝過,必須學會并記得使用健康的思想模式、情緒模式、行為模式和關係模式。

Thursday, April 10, 2014

復活節聖週的傳統

我過去以為只有天主教有許多節期和禮儀,後來了解到東正教也很重視各種傳統。最後我來到一個長老會參加敬拜,發現也同樣!這不是受難節和復活節又要到了嗎,教會發出聖週(Holy Week)的活動公告。鑑於華人教會的弟兄姊妹大多不太知道這些基督教的傳統,在此介紹一下很值得。

所謂聖週就是復活節的前一週,從Palm Sunday開始,即棕枝主日。根據《福音書》記載,耶穌於此日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樹枝、歡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禮遇。據說棕枝象徵了得勝。我們教會的主日崇拜是10點半開始。今年教會通告大家,在棕枝主日那天,我們的敬拜要從停車場開始:下車不忙著進入禮拜堂,每人發給一枝棕櫚樹枝等候。到了時間,大家列隊一同從停車場走進去,一邊走一邊唱讚美詩和揮舞棕枝,在禮拜堂內把棕枝擺放在中間的走道上,好像當年的耶路撒冷百姓為耶穌鋪設棕枝“地毯”一樣,然後開始崇拜。

星期四是Maundy Thursday,這日是主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的日子。我們教會每年都在一起分享簡單的晚餐,以湯羹和麵包為主。晚上6點45分大家集中到副堂,先舉行洗腳禮,然後有些像pot luck。吃完後大家在一起唱詩和領受聖餐,回顧與思想主耶穌和門徒們在一起的最後晚餐,以及要臨到的猶大賣主等等事件。去年我參加了,有十來鍋不同風味的湯鍋擺在桌子上,我希望每樣都嘗嘗,可是沒有辦法,一下子就吃得太飽了。也許今年我也供應一鍋湯!

星期五是受難節(Good Friday)。教會決定再次參加每年一度的本市東區的跨宗派紀念活動:中午12點鐘在Alum Rock公園集合,行走十字架受苦道路,一路走,一路在各站停下來默想和禱告。當然禱告詞都是事先印好的,各種人物演劇式的分享也分給大家看,免得有跟在人群後面聽不清楚的。由於手冊都是英文,我感到有些來不及看,聽也不太清楚。去年我向主辦教會要求把資料拿回家看,他們允許了,所以我知道那些資料是很有回味意義的。更多詳情可看我去年寫的博客。

從公園回來,下午3點鐘在教會有受難節的禮拜,共同紀念十字架道路,耶穌所走過的。

星期六是Holy Saturday,我們會在晚上7點鐘舉行復活夜的崇拜,再次反思和預備心來迎接復活。去年我們的禮堂點燃兩排明亮的蠟燭,崇拜最後來到後院。今年我們要在後院的花木叢之間的空白場地舉行,反思從亞當到耶穌釘十字架,其間發生的7件大事。崇拜的主旨是點燃燭光,禱告等待耶穌按祂所應許的復活。

如果你住在這附近,並且願意安排時間來觀摩,歡迎參考Foothill長老會的網頁。或者你可以搜索一下你家附近的長老會或聖公會或路德會網站,看看他們的聖週活動安排。

Monday, April 7, 2014

轉載:賴特談“聖經權威”

本文選自Wright博士著作的翻譯—《神話語的力量》,校園出版社發表一部份在網上給讀者試讀,真的很精采,建議大家去買來看。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聖經權威:三一的神以特別的方式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

保羅和耶穌都說,一切權柄皆出於神。耶穌復活之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那就更加引人注目。當約翰高聲宣揚太初有道(the Word)的時候,接下來的高潮不是道成了聖經,而是道成了肉身。在那封寫給希伯來人的信裏,作者熱切地說起過去神透過聖經對人說話,然而卻更堅定地說,現在神終於透過祂的親生兒子對人說話了。正因為上面這些話全部出自聖經,所以聖經如果真有權威的話,那麼聖經很權威地指向自身之外的事物:神把那原屬於自己的、永遠的、真正的權柄,如今託付給了耶穌基督。

因此,聖經權威這個說法雖然很常聽見,但其實并不是乍看之下那麼簡單。或許這也是為甚麼近來有些辯論不太有幫助的原因。

同樣的問題在其它領域也有,不論標語也好,口號也罷,都是為複雜的論述找個簡稱而已。而在基督教神學裏,就常常會把這樣的片語當作隨身書(portable stories)來使用,把聖經裏關於神,耶穌,教會,世界的長篇敘述打包塞進手提箱,方便隨身攜帶。比方說贖罪(atonement),在聖經裏很少出現,出現較多的是“彌賽亞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或是“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之類的話。但要探討贖罪這個題目,那麼用一個片語來談,當然要比每次重複那許多句子方便得多,前提是贖罪這字“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句子,跟手提箱一樣。但你不能忘了,手提箱的目的是到了新的地方可以打開拿出來用。

但可惜太多人在辯論聖經權威這個題目的時候,就像拿著還沒有打開的手提箱彼此互毆。現在是該把手提箱打開,把這些教義簡稱攤出來,好好檢查一下的時候了。畢竟,擱在箱子裏頭這麼多年,有些可能都發霉了。拿出來晾晾,甚至熨一下,肯定只會有好處的。

一旦把聖經權威從手提箱拿出來,我們就會發現,這個說法若要在基督教信仰中有任何意義,一定得從“託付或中保的角度”來看待才行。這個權威是神自己所擁有,也是復活主,神的兒子耶穌,以馬內利所擁有的。換言之,聖經權威的意義必須是“神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因此我們應該問的是:神/耶穌的權柄到底是甚麼?而聖經在其中的角色為何?聖靈呢?還有很重要的,這權柄又是如何有效運作的?而這些又和教會領袖,長執的權柄是否有關?如何相關?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還有另一道難題得先處理。因為問題不僅是聖經宣告了所有權柄都屬乎神,都在耶穌裏并藉由聖靈啟示出來,問題出在聖經本身,因為聖經整體和內容都是故事,雖然裡頭含有各式各樣的誡命,卻不是一堆規定,也不是真理教義手冊。

故事怎麼可能會有權威呢?假如某位司令官走進營房,一開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那大概阿兵哥都會糊塗了;又或是某秘書想要張貼出遊啟事,但上頭沒寫時間,反而講了個小故事,那些人員是不會知道何時該報到的。所以乍看之下,權威和故事好像不太能湊在一塊兒。但再深思,如果這位司令官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戰士們知道過去幾週以來的進展和動態,讓他們進入狀況,或者那位秘書嘗試用一個忽視安全的悲劇故事做公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我們就會發現,故事其實是可以帶有某種權威的,甚至有時比單單發號施令還有效。此外,故事還能以其它方式改變人的思想行為。

聖經正是用這種方式來影響人并行使權柄。因此如果想要讓聖經發揮出神原初設計應有的效果,那麼教會就必須要照著聖經來讀聖經,不能斷章取義變出別的花樣來才行。

Saturday, April 5, 2014

歌曲分享:全然向你

這首歌很好聽,唱出了在主裏享受新生和歡唱的心情。



當讚美的旋律響起,我的心全然向你,
當聖靈的恩膏滿溢,我的靈不再封閉。
讚美的輕泉如春雨沐浴,我心中的喜樂川流不息,
讚美的音符如雪花飄逸,心中的暖流冉冉升起。
我要開口向你讚美稱謝,永永遠遠讚美不停,
永永遠遠稱謝不已,我要欣然向你獻上自己,
一生一世獻上自己,一生一世腳步不離。

Thursday, April 3, 2014

符合聖經的男人形象是甚麼?

在美國的文明社會,男女平等嗎?有個一天到晚和性犯罪的受害者及罪犯打交道的美國警官說,我們的社會需要重新改造對男人的期望,以及作為男人有甚麼含意。目前我們的社會多少接受這個為自然:男人的性思想很多,他們受造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教會中有個男孩很粗魯地盯著女孩,這女孩就要因服裝不檢點被勸。如果是女孩或婦女被強暴,大家就難免會問:她為何會允許自己落入某種情形?--男孩就是男孩,他比較無辜,而女孩搞不好就是個女試探。

這還不說,男孩子長大成人,就相信自己比女孩子更擅長做領袖和作決定。在教會中,男人的行為和角色是一類,女人的行為和角色是另一類,好像有個模子似的。大家都擁護教會領袖以男性為主導,這是否扭曲了基督的身體呢?結果許多教會不是說我們應該起來推翻男權主義,反倒倡導更好地執行男權主義,也許是說我們的男人要更像基督吧?

神讓男人轄制,所以男人要治理,很美好。但,合乎聖經的男人就是我們所想的嗎?在外賺錢,經濟獨立,結婚養家,在家裏是剛硬和做決定的人?Tim Krueger指出,請看耶穌,每個男人應該效法的:他沒有結婚或養孩子,放棄家業去服事神,成為經濟上必須依靠他人的人,甚至依靠婦女們的供應(見路加福音八章3節)。也許他很果決,可他在眾人面前哭。一天到晚和一些不名譽的人混在一起,何等屬神的人!總之,耶穌并不合現代人心目中理想的男人形象。

符合聖經的男人形象應該如何?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也許我們應該甩掉男權主義的眼鏡,看看耶穌,看看新約聖經,看看實際生活。讓我們接受耶穌所留下的男性模式,建立天國的價值觀,深深地在真實世界中努力耕耘。希望當我們如此做的時候,世人就更加知道和體驗神的榮耀和豐富。

(本文是讀了Mutuality雜誌一篇文章的分享,推薦大家訂閱,并支持Christians for Biblical Equality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