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一章記著說,耶穌來到彼得家,彼得母親正在生病,「耶穌上前來,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燒就退了,於是她服侍他們」 (新漢語譯本)
希臘字διακονεω在此中文翻成「服事」或「服伺」,你大概不會想到她是deacon僕人領袖。你如果看英文翻譯就各式各樣了:KJV翻成ministered,NLT解釋為prepared a meal,NET翻成began to serve,NIV翻成began to wait on,BBE翻成took care of,CJB翻成began helping,YLT翻成was ministering等等。
華人信徒一看到minister,就會聯想到教會中牧師的服事了。基督徒聖經平等會(CBE)的David Malick撰文,指出耶穌醫好彼得母親、她就起來服事的敘述,是編排在一大段演講文體中的,用了交叉對偶的結構。
A: 21-28節(屬靈)迦百農趕鬼,大家驚奇
B: 29-31節(身體)治好西門的岳母,她就起來服事
C: 32-39節(身體/屬靈)治好許多人,趕走很多鬼
B’: 40-45節(身體)治好大痲瘋病人,不照耶穌指示,到處宣揚
A’: 二章1-12節(屬靈)迦百農治好癱子,赦他罪過,大家很詫異
得到醫治後,只有西門的岳母起來服事,其他人都沒有。馬可福音的主題是「服事」,在馬可福音的中心部分,耶穌強調門徒需要服事,因為主耶穌如此服事眾人,我們要效法祂:
十章:42 於是耶穌把他們召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族人有尊為領袖的人統治他們,有大官管轄他們, 43 但在你們中間,情況卻不是這樣;你們中間無論誰要為大,就要作你們的僕役(deacon); 44 你們中間無論誰要為首,就要作大家的僕人。 45 即使是人子,也不是來受人的服侍,反而是要服侍人(deacon),還要捨去自己的生命,作許多人的贖價。」 (新漢語譯本)
有人會說,西門的岳母「服事」deacon和耶穌吩咐門徒「作僕人」deacon沒什麼關係。可是請你閱讀耶穌吩咐門徒作deacon前面的第九章,耶穌用接待和服事小孩子來說明如何作僕人領袖。西門的岳母很可能比那些門徒更知道如何照顧小孩子,或擺上一杯水。
九章:35 耶穌坐下,叫十二使徒來,對他們說:「誰想要為首的,就要作大家當中最後的,作大家的僕役(deacon)。」 36 於是耶穌領來一個小孩子,讓他站在他們中間,又把他抱起來,對他們說: 37 「無論誰因我的名接待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接待我;無論誰接待我,他不是接待我,而是接待那差遣我來的那一位。」… 41 無論誰給你們一杯水喝,是因為你們是屬基督的,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絕不會喪失他的獎賞。 (新漢語譯本)
最後這段話就是對僕人服事的描述。作牧師服事是很辛苦的,原因之一是別人對他的期望太高。有的人沒日沒夜,家都顧不上。但我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如此盡力地去服事周圍的人,而降低對牧師的期待。
順帶說一句,「贖價」我建議翻成「拯救」或「救贖」,因為那不是神付給誰的某個價錢—想想出埃及記的救贖就知道了。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Tuesday, May 30, 2017
Sunday, May 28, 2017
同性「婚姻」和信仰自由
基督徒對於同性「結婚」大不以為然。我個人覺得,只要是一對一的關係,讓他們享受與婚姻同等的法律權利是應該的。至於非要稱那為「婚姻」,或許我們只好接受,文化是演變的,婚姻的定義、字的涵義也難免隨著改變?
Civil union有人翻譯成「民事結合」,在法律上有些像加拿大的common-law marriage--不算進入婚姻,但是得到法律承認的性關係。可惜,同性戀者不願意只接受Civil union的關係認可。
今天我看到奧爾森教授的意見,感到挺合理,記在這裡,給大家參考。他認為政府不應該管轄誰算是「結婚」,只要管轄誰可以得到「民事結合」的權益就好。讓教會、猶太人會堂等等去決定誰算是「結婚」,正如他們決定誰可以按立,誰可以受洗一樣。
那麼,保守的基督徒商人,當他們實在覺得是在犯罪的事上有份時,是否有權利拒絕同性伴侶的生意呢?有些基督徒覺得為「同性婚禮」服務是犯罪,比如為同性伴侶製作婚禮蛋糕,就是在別人的罪上有份,違背他們的基督徒良心。
奧爾森教授舉例說,一個基督徒開印刷服務社,有人拿了要印的圖畫來,比如是黃色照片,或者有個基督徒提供網站設計和寄存服務(web hosting),有個顧客要在他那裡創建色情網站,法律是否要求基督徒業主必須提供服務呢?回答恐怕是肯定的。還有很多這類的例子。
假如基督徒業主必須提供這些服務,那麼再進一步,假如有位美國黑人開印刷服務社,一個顧客來要求他印製宣傳「白人至上分子」的仇恨宣傳材料,你認為這位黑人有權利拒絕為那位顧客服務嗎?從法律上他沒有這樣的保護。
奧爾森教授所舉的例子,顯然沒有基督徒去爭訟,或提出立法要求,要求給業主拒絕提供服務的權利。在這一點上,基督徒對同性戀是特別「偏心」的,你承認嗎?不在別人的罪上有份的自由,就是不讓罪人光顧你的生意的自由嗎?
同性戀伴侶得到服務的權利,比起基督徒實行宗教理念的自由,哪一樣是更加基本的呢?奧爾森教授認為,業主在雇人的時候不應該歧視同性戀,他們應該有平等受雇的機會,但教會和宗教機構應該有額外的權利,雇用他們希望雇用的人。在住房、其它必要的服務、甚至在獲得律師辯護方面,他們也不應該受到另眼看待,而應該與別人平等。
另一方面,宗教人士,無論是基督徒或穆斯林或猶太人,不應該被強制提供違背良心的服務,以致在別人的罪上有份。不過,單單為罪人提供服務不應視為在別人的罪上有份,不然基督徒就要跑到世外桃源去了。與人作生意,和助長別人的某個罪行, 比較起來是不同的。
奧爾良教授還提出,基督徒如果不想為某些人提供服務,就必須證明,提供那些服務的確違反他們的宗教信仰。--這恐怕也不容易證明呢。看看基督徒對於色情、家暴、婚外情等等行為的寬容,他們從不為這些事拒絕提供服務,你如何證明為同性伴侶服務就是違背了你的宗教信仰呢?
按照聖經,很多罪讓人不能承受神的國,你無法證明「親男色」比其它的罪更應該受懲罰。何況,科學研究發現,人和動物的性別器官並非那麼整齊的一分為二--的確有些「中間灰色地帶」現象。
Civil union有人翻譯成「民事結合」,在法律上有些像加拿大的common-law marriage--不算進入婚姻,但是得到法律承認的性關係。可惜,同性戀者不願意只接受Civil union的關係認可。
今天我看到奧爾森教授的意見,感到挺合理,記在這裡,給大家參考。他認為政府不應該管轄誰算是「結婚」,只要管轄誰可以得到「民事結合」的權益就好。讓教會、猶太人會堂等等去決定誰算是「結婚」,正如他們決定誰可以按立,誰可以受洗一樣。
那麼,保守的基督徒商人,當他們實在覺得是在犯罪的事上有份時,是否有權利拒絕同性伴侶的生意呢?有些基督徒覺得為「同性婚禮」服務是犯罪,比如為同性伴侶製作婚禮蛋糕,就是在別人的罪上有份,違背他們的基督徒良心。
奧爾森教授舉例說,一個基督徒開印刷服務社,有人拿了要印的圖畫來,比如是黃色照片,或者有個基督徒提供網站設計和寄存服務(web hosting),有個顧客要在他那裡創建色情網站,法律是否要求基督徒業主必須提供服務呢?回答恐怕是肯定的。還有很多這類的例子。
假如基督徒業主必須提供這些服務,那麼再進一步,假如有位美國黑人開印刷服務社,一個顧客來要求他印製宣傳「白人至上分子」的仇恨宣傳材料,你認為這位黑人有權利拒絕為那位顧客服務嗎?從法律上他沒有這樣的保護。
奧爾森教授所舉的例子,顯然沒有基督徒去爭訟,或提出立法要求,要求給業主拒絕提供服務的權利。在這一點上,基督徒對同性戀是特別「偏心」的,你承認嗎?不在別人的罪上有份的自由,就是不讓罪人光顧你的生意的自由嗎?
同性戀伴侶得到服務的權利,比起基督徒實行宗教理念的自由,哪一樣是更加基本的呢?奧爾森教授認為,業主在雇人的時候不應該歧視同性戀,他們應該有平等受雇的機會,但教會和宗教機構應該有額外的權利,雇用他們希望雇用的人。在住房、其它必要的服務、甚至在獲得律師辯護方面,他們也不應該受到另眼看待,而應該與別人平等。
另一方面,宗教人士,無論是基督徒或穆斯林或猶太人,不應該被強制提供違背良心的服務,以致在別人的罪上有份。不過,單單為罪人提供服務不應視為在別人的罪上有份,不然基督徒就要跑到世外桃源去了。與人作生意,和助長別人的某個罪行, 比較起來是不同的。
奧爾良教授還提出,基督徒如果不想為某些人提供服務,就必須證明,提供那些服務的確違反他們的宗教信仰。--這恐怕也不容易證明呢。看看基督徒對於色情、家暴、婚外情等等行為的寬容,他們從不為這些事拒絕提供服務,你如何證明為同性伴侶服務就是違背了你的宗教信仰呢?
按照聖經,很多罪讓人不能承受神的國,你無法證明「親男色」比其它的罪更應該受懲罰。何況,科學研究發現,人和動物的性別器官並非那麼整齊的一分為二--的確有些「中間灰色地帶」現象。
Thursday, May 25, 2017
中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和風險
中國現在似乎給人一種經濟實力雄厚的印象。不過我知道它的經濟體制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並沒有培養和發揮本國人才的潛力。中國人才大量外流,到國外才可能成為出色。中國的資金現在也大量外流,為甚麼人們不信任祖國的建設發展潛力,不願投資在國內呢?恐怕是有體制問題。
穆迪公司昨天把中國發行的國家債券的信用評級降了一格,據說是因為國債的增加太快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歷來比別的國家快一大截,但是近年來,全球遇到經濟危機,影響到各國都是增長緩慢甚至停頓的情況下,中國本來也受到影響,很難維持高速發展的,但中國用借債的辦法來維持高速發展。
穆迪公司說,中國越借越多,迅速積累了龐大的債務,來維持政府所要的經濟增長速度,債務在10年裡增加了一倍,而且大有繼續這個發展傾向的樣子,是很有問題的。中國在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方面,規模遠超美國和歐洲。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中國的貨幣流通量比美國還多了70%。
高盛(Goldman Sachs)集團調查了55个國家,自1960年以來的債務增長速度相對於經濟規模的比例,發現到2015年底,在所有的信貸擴張中,中国排到了前2%(2016年中國的債務升得更高)。其它的大型信貸擴張都發生在非常小的經濟體内,其中有的基本上失去了對財政的控制力。
另外,中國的債務問題還有「影子銀行」的參與,就是讓非銀行的中介機構體來提供類似的金融服務,是一個缺乏監管的財務領域。中國在這方面的排名也是全球領先。
中國一半以上的銀行債務是提供給國有企業的貸款,而無論這些國企的債務有多沉重,銀行都繼續提供貸款,-- 很可能是不指望償還的。如果中國的房地產變得不景氣,--它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建築業和地產開發商可能就無法償還債務,這都可能對銀行構成衝擊。
政府有甚麼辦法呢?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或者(印錢)救助銀行?或者甚麼也不做,只希望債務不會進一步削弱經濟,不會在某一天引發金融危機。
本文內容大致取自紐約時報China’s Ratings Downgrade, Explained一文。
穆迪公司昨天把中國發行的國家債券的信用評級降了一格,據說是因為國債的增加太快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歷來比別的國家快一大截,但是近年來,全球遇到經濟危機,影響到各國都是增長緩慢甚至停頓的情況下,中國本來也受到影響,很難維持高速發展的,但中國用借債的辦法來維持高速發展。
穆迪公司說,中國越借越多,迅速積累了龐大的債務,來維持政府所要的經濟增長速度,債務在10年裡增加了一倍,而且大有繼續這個發展傾向的樣子,是很有問題的。中國在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方面,規模遠超美國和歐洲。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中國的貨幣流通量比美國還多了70%。
高盛(Goldman Sachs)集團調查了55个國家,自1960年以來的債務增長速度相對於經濟規模的比例,發現到2015年底,在所有的信貸擴張中,中国排到了前2%(2016年中國的債務升得更高)。其它的大型信貸擴張都發生在非常小的經濟體内,其中有的基本上失去了對財政的控制力。
另外,中國的債務問題還有「影子銀行」的參與,就是讓非銀行的中介機構體來提供類似的金融服務,是一個缺乏監管的財務領域。中國在這方面的排名也是全球領先。
中國一半以上的銀行債務是提供給國有企業的貸款,而無論這些國企的債務有多沉重,銀行都繼續提供貸款,-- 很可能是不指望償還的。如果中國的房地產變得不景氣,--它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建築業和地產開發商可能就無法償還債務,這都可能對銀行構成衝擊。
政府有甚麼辦法呢?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或者(印錢)救助銀行?或者甚麼也不做,只希望債務不會進一步削弱經濟,不會在某一天引發金融危機。
本文內容大致取自紐約時報China’s Ratings Downgrade, Explained一文。
Tuesday, May 23, 2017
參觀猶太人的會堂
在猶太人的安息日,我們去他們的會堂,參觀他們的妥拉禮拜(Torah Service)。我們10點鐘到的時候,會堂裡面已經坐了很多人,大家在吟唱。門口有人遞給每位來客一個禮拜程序本和一本聖經,並且拿了一疊蓋在頭上的小帽,讓各人任選一頂來用。
入座之後,翻到大家正在吟唱的那一頁,原來都是一些禱告和讚美的詞句。吟唱的是希伯來文,但左邊一頁是英文,所以不懂希伯來文的也能知道大家吟唱的內容是甚麼。下面是一段為所有猶太人的禱告,翻譯出來大概如下:
願那位祝福我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撒拉、利百加、拉結、和利亞的神,祝福這整個會眾,也祝福所有屬神的會眾(all holy congregations):祝福他們、他們的兒女、他們的家族、和一切屬他們的,也祝福那些為禱告而同心建造會堂的人,以及那些進入會堂禱告的人,還有那些奉獻金錢支付暖氣電燈…(各種禮拜祈福用品)和捐助窮人的人。祝福所有熱心參與這群體需要和以色列地需要的人。願那聖者報答他們,除去他們的病痛,醫治他們,並饒恕他們的過犯。願神祝福他們一切賢達的努力得到昌盛,祝福全體以色列民昌盛。讓我們說:阿門。
然後他們作為美國人,這個國家禱告,為世界和平禱告,為個人禱告。為個人的禱告我翻出來如下:
Avinu Malkeinu(我們的父我們的王),用和平祝福我家,教導我們欣賞和珍惜生活,幫助我們從彼身上找到滿足。救我們脫離紛爭和嫉妒,不讓我們遭遇小人和敵對。願自私驕傲不至分裂我們,願我們為彼此感到的自豪團結我們,幫助我們不斷地更新彼此相愛的心。在你妥拉(教導)的光中,給我們、給以色列民、給所有各處你的兒女健康、成就、和睦、平安、和喜樂。阿門。
看來,猶太人把自己的會堂當作全體以色列民的一部份,這個意識很強。他們的孩子在整個禮拜過程中是很自由的,可以隨便起身出去,可以跑到前面,去拉正在宣布事情的父親,父親只好把孩子抱起來,並不影響繼續說話。安息日不能做別的勞動,全家到會堂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將來無論走到哪裡,猶太人的會堂給他們一個歸屬感。
他們花了不少時間輪流讀聖經,都是用吟唱的方式。他們讀的是一大卷的經卷,展開到他們要讀的那部份,利未記21章到23章!有一位執事宣布下面一段由某某人、某某人等等來讀,那幾位就上台去,有的小孩子也參與了。
讀完了聖經有一位拉比上去講道,他說妥拉供給猶太人生活的技巧,所以學習妥拉很重要。--那些利未記經文?的確,在經文下面的註腳有不少英文的解經和應用。比如為甚麼身體有缺陷的人不能供祭司職份呢?可能是不想引起前來敬拜者的注意力分散,破壞聖殿的完美敬拜形象,因為完美的神配得完美的敬拜。我估計近視眼之類的問題不算缺陷,不會引起敬拜者的注意力分散嘛。
我們去參觀的那一周剛好是孩子們的某個學習週期結束,家長們把孩子領到神的面前。每個家庭都一一上前,給自己的孩子讀一段經文,然後應用經文來囑咐和勉勵孩子。完畢時父母大多想要當眾親他們的孩子一下,可是頭幾個孩子都躲開跑掉,大家嗤嗤地笑,後面幾家就乾脆放棄不作這個姿態了。
有一位父親帶領三位成年女兒到會堂,也勉勵她們。其中一位發言,說出自己對猶太教的掙扎:為甚麼一定要信一個宗教?但是發現妥拉很寶貴,這個群體很重要,結論是:她屬於這裡。
禮拜中還有一個環節,是問大家最近有甚麼值得感恩的事,分享出來讚美神。一共有十幾人紛紛在他們的座位上分享,說出他們對神感謝的事。
還有一個環節,是請所有生病的到前面那裏,告訴一位拉比為哪一樁禱告,他就為每一位舉手作簡短的祝禱。他說的是希伯來文,我聽不懂。
中午聚餐,我們都受到邀請留下來參加。由於他們不能在安息日烹調,這些都是在前一天預備好的。我覺得猶太人的文化有很多與亞洲相似。但他們是地道的現代美國人,在一個越來越數字化的時代,安息日放棄使用一切的電子通訊工具,專心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讀經和禱告,真是難得。
我在餐桌上問一位女執事,那麼長的經文,大家如何知道吟唱的調子,能夠齊聲吟唱呢?她跑去拿來一本希伯來聖經,指給我看字下面的那些小點點和向上、向下的小彎鉤,原來是好像注音一樣標在那裡!
我進去的時候沒有留意那個擺在門口的小小告示牌,結果用手機照了一些相。最後差不多結束時,才有一個人告訴我照相要到外面,不能在禮堂內。真抱歉!不敬了。不過另外一位表示理解,他說他們的青少年來到會堂,偶爾也有帶了iPad進來的。
入座之後,翻到大家正在吟唱的那一頁,原來都是一些禱告和讚美的詞句。吟唱的是希伯來文,但左邊一頁是英文,所以不懂希伯來文的也能知道大家吟唱的內容是甚麼。下面是一段為所有猶太人的禱告,翻譯出來大概如下:
願那位祝福我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撒拉、利百加、拉結、和利亞的神,祝福這整個會眾,也祝福所有屬神的會眾(all holy congregations):祝福他們、他們的兒女、他們的家族、和一切屬他們的,也祝福那些為禱告而同心建造會堂的人,以及那些進入會堂禱告的人,還有那些奉獻金錢支付暖氣電燈…(各種禮拜祈福用品)和捐助窮人的人。祝福所有熱心參與這群體需要和以色列地需要的人。願那聖者報答他們,除去他們的病痛,醫治他們,並饒恕他們的過犯。願神祝福他們一切賢達的努力得到昌盛,祝福全體以色列民昌盛。讓我們說:阿門。
然後他們作為美國人,這個國家禱告,為世界和平禱告,為個人禱告。為個人的禱告我翻出來如下:
Avinu Malkeinu(我們的父我們的王),用和平祝福我家,教導我們欣賞和珍惜生活,幫助我們從彼身上找到滿足。救我們脫離紛爭和嫉妒,不讓我們遭遇小人和敵對。願自私驕傲不至分裂我們,願我們為彼此感到的自豪團結我們,幫助我們不斷地更新彼此相愛的心。在你妥拉(教導)的光中,給我們、給以色列民、給所有各處你的兒女健康、成就、和睦、平安、和喜樂。阿門。
看來,猶太人把自己的會堂當作全體以色列民的一部份,這個意識很強。他們的孩子在整個禮拜過程中是很自由的,可以隨便起身出去,可以跑到前面,去拉正在宣布事情的父親,父親只好把孩子抱起來,並不影響繼續說話。安息日不能做別的勞動,全家到會堂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將來無論走到哪裡,猶太人的會堂給他們一個歸屬感。
他們花了不少時間輪流讀聖經,都是用吟唱的方式。他們讀的是一大卷的經卷,展開到他們要讀的那部份,利未記21章到23章!有一位執事宣布下面一段由某某人、某某人等等來讀,那幾位就上台去,有的小孩子也參與了。
讀完了聖經有一位拉比上去講道,他說妥拉供給猶太人生活的技巧,所以學習妥拉很重要。--那些利未記經文?的確,在經文下面的註腳有不少英文的解經和應用。比如為甚麼身體有缺陷的人不能供祭司職份呢?可能是不想引起前來敬拜者的注意力分散,破壞聖殿的完美敬拜形象,因為完美的神配得完美的敬拜。我估計近視眼之類的問題不算缺陷,不會引起敬拜者的注意力分散嘛。
我們去參觀的那一周剛好是孩子們的某個學習週期結束,家長們把孩子領到神的面前。每個家庭都一一上前,給自己的孩子讀一段經文,然後應用經文來囑咐和勉勵孩子。完畢時父母大多想要當眾親他們的孩子一下,可是頭幾個孩子都躲開跑掉,大家嗤嗤地笑,後面幾家就乾脆放棄不作這個姿態了。
有一位父親帶領三位成年女兒到會堂,也勉勵她們。其中一位發言,說出自己對猶太教的掙扎:為甚麼一定要信一個宗教?但是發現妥拉很寶貴,這個群體很重要,結論是:她屬於這裡。
禮拜中還有一個環節,是問大家最近有甚麼值得感恩的事,分享出來讚美神。一共有十幾人紛紛在他們的座位上分享,說出他們對神感謝的事。
還有一個環節,是請所有生病的到前面那裏,告訴一位拉比為哪一樁禱告,他就為每一位舉手作簡短的祝禱。他說的是希伯來文,我聽不懂。
中午聚餐,我們都受到邀請留下來參加。由於他們不能在安息日烹調,這些都是在前一天預備好的。我覺得猶太人的文化有很多與亞洲相似。但他們是地道的現代美國人,在一個越來越數字化的時代,安息日放棄使用一切的電子通訊工具,專心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讀經和禱告,真是難得。
我在餐桌上問一位女執事,那麼長的經文,大家如何知道吟唱的調子,能夠齊聲吟唱呢?她跑去拿來一本希伯來聖經,指給我看字下面的那些小點點和向上、向下的小彎鉤,原來是好像注音一樣標在那裡!
我進去的時候沒有留意那個擺在門口的小小告示牌,結果用手機照了一些相。最後差不多結束時,才有一個人告訴我照相要到外面,不能在禮堂內。真抱歉!不敬了。不過另外一位表示理解,他說他們的青少年來到會堂,偶爾也有帶了iPad進來的。
Sunday, May 21, 2017
詩歌分享:主的呼喚
今天在禮拜中唱這首詩歌,很有共鳴。
我一呼喚你的名,你就會跟隨我?你要去未曾去過之處,從此被改變?
你要讓我的愛被人看見,讓我的名被人知道?你要在我裡面,讓我的生命在你裡面成長?
我一呼喚你的名,你就會撇下你自己?你會眷顧好人、歹人,從此被改變?
你的生命若吸引人或可驚,你會冒敵意的盯視?你要在我裡面,讓我聽你心禱告?
我一呼喚你的名,你就要讓盲人看見?你會釋放受綑綁者得自由,從此被改變?
你會親近痲瘋病者去潔淨,甚至在無人看見時?你要在我裡面,承認我對你的意義?
主啊當你呼喚我的名,你的召喚何其真實!讓我轉身跟隨你,從此被改變。
在你的伴隨下,我要到你的愛和腳步出現之處,這樣我就在你裡面成長,你在我裡面。
親愛的朋友,主呼喚你了嗎?
我一呼喚你的名,你就會跟隨我?你要去未曾去過之處,從此被改變?
你要讓我的愛被人看見,讓我的名被人知道?你要在我裡面,讓我的生命在你裡面成長?
我一呼喚你的名,你就會撇下你自己?你會眷顧好人、歹人,從此被改變?
你的生命若吸引人或可驚,你會冒敵意的盯視?你要在我裡面,讓我聽你心禱告?
我一呼喚你的名,你就要讓盲人看見?你會釋放受綑綁者得自由,從此被改變?
你會親近痲瘋病者去潔淨,甚至在無人看見時?你要在我裡面,承認我對你的意義?
主啊當你呼喚我的名,你的召喚何其真實!讓我轉身跟隨你,從此被改變。
在你的伴隨下,我要到你的愛和腳步出現之處,這樣我就在你裡面成長,你在我裡面。
親愛的朋友,主呼喚你了嗎?
Thursday, May 18, 2017
傳福音的突破:不脫離文化
本文是另外一篇《宣教心視野》課程的學習筆記,讀Donald A. McGavran所寫的第101章。他出生於印度,因為他的父母在印度宣教,後來他創立了富勒神學院的世界宣教學院(現稱「跨文化研究院」)。他談論傳福音的策略,如何能夠在新的族群中建立大批的教會呢?別要求接受福音的人脫離他/她本族的文化習俗。
這使我想到最明顯的例子,一個穆斯林歸主,就必須脫離他/她本家本族的文化!生來就處在一個環境中,不能選擇不作穆斯林,難道不是文化,而非要說是宗教信仰不可?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難以對同胞傳福音,原因值得思考。
如何將萬民引向基督?McGavran院長提出7條基本原則,每條原則後面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獻、例證支持,我在此記下來作以後的參考。
第一條是你出去作跨文化宣教,目標不應該只是建立一個教會,而要致力於建立一連串在增長、在向周圍同族人傳遞福音的教會。只有本地人能活出跟隨耶穌的榜樣,帶領別人接受主。
第二條是集中向一個群體傳福音,比如知識分子?比如餐館業的工人?這樣的聚會能夠帶給人歸屬感。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族群來說,建立基督徒的群體歸屬感很重要。
第三條是鼓勵初信歸主的人和家人親友同胞保持良好關係,不要以為因著信仰被家人唾棄是應該有的作主門徒的代價。--哈,我過去就是這樣以為的。可穆斯林是否有辦法接受了主仍然作文化上的穆斯林呢?或是我們不許他們這樣做?
第四條是鼓勵群體決志歸向基督。西方的基督徒肯定覺得決志必須是個人的,前次我介紹過Vincent J. Donovan神父寫的親身經歷,非洲部落的頭人不容他只為其中一部份合格的人施洗,而要為部落全體的人施洗!其實華人何嘗不希望「隨大流」?要求人信主後明顯與眾不同是很逆我們華人文化的。
第五條是期盼源源不絕地有人接受主。初信的人告訴周圍親友的可能性最大,我初信的幾年中,曾經影響了很多中國大陸學人及家屬對基督信仰、對教會的看法,因為我告訴他們我為甚麼信,以及我發現信主後的「新大陸」,其中很多人同意來嘗試基督信仰。
第六條是幫助和勉勵信徒,努力實現他們文化中的高尚價值觀,讓人看見就歸榮耀給他們所跟隨的基督。很多價值觀本來就是普世性的,愛心體諒啊,饒恕團結啊,誠實,正義,謙虛啊等等,未信的人也會尊敬,你對他們就有良好的影響。
第七條是從一開始就強調信徒都是弟兄姊妹,大家彼此平等。雖然因為社會制度,信徒可能屬於不同的階級,但是大家都要努力順服基督。
這使我想到最明顯的例子,一個穆斯林歸主,就必須脫離他/她本家本族的文化!生來就處在一個環境中,不能選擇不作穆斯林,難道不是文化,而非要說是宗教信仰不可?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難以對同胞傳福音,原因值得思考。
如何將萬民引向基督?McGavran院長提出7條基本原則,每條原則後面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獻、例證支持,我在此記下來作以後的參考。
第一條是你出去作跨文化宣教,目標不應該只是建立一個教會,而要致力於建立一連串在增長、在向周圍同族人傳遞福音的教會。只有本地人能活出跟隨耶穌的榜樣,帶領別人接受主。
第二條是集中向一個群體傳福音,比如知識分子?比如餐館業的工人?這樣的聚會能夠帶給人歸屬感。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族群來說,建立基督徒的群體歸屬感很重要。
第三條是鼓勵初信歸主的人和家人親友同胞保持良好關係,不要以為因著信仰被家人唾棄是應該有的作主門徒的代價。--哈,我過去就是這樣以為的。可穆斯林是否有辦法接受了主仍然作文化上的穆斯林呢?或是我們不許他們這樣做?
第四條是鼓勵群體決志歸向基督。西方的基督徒肯定覺得決志必須是個人的,前次我介紹過Vincent J. Donovan神父寫的親身經歷,非洲部落的頭人不容他只為其中一部份合格的人施洗,而要為部落全體的人施洗!其實華人何嘗不希望「隨大流」?要求人信主後明顯與眾不同是很逆我們華人文化的。
第五條是期盼源源不絕地有人接受主。初信的人告訴周圍親友的可能性最大,我初信的幾年中,曾經影響了很多中國大陸學人及家屬對基督信仰、對教會的看法,因為我告訴他們我為甚麼信,以及我發現信主後的「新大陸」,其中很多人同意來嘗試基督信仰。
第六條是幫助和勉勵信徒,努力實現他們文化中的高尚價值觀,讓人看見就歸榮耀給他們所跟隨的基督。很多價值觀本來就是普世性的,愛心體諒啊,饒恕團結啊,誠實,正義,謙虛啊等等,未信的人也會尊敬,你對他們就有良好的影響。
第七條是從一開始就強調信徒都是弟兄姊妹,大家彼此平等。雖然因為社會制度,信徒可能屬於不同的階級,但是大家都要努力順服基督。
Tuesday, May 16, 2017
Saturday, May 13, 2017
N.T. Wright 談「地獄」
Wednesday, May 10, 2017
家裡的第一次美國人團契聚會
五年了,我所參加禮拜的美國人教會沒有團契。我的意思是:沒有那種有聚餐、有屬靈分享的聚會。最近,我決心用夏天時間來開放家庭,每兩周一次,周五晚上邀請他們來家聚會!做個簡單的中國飯菜,飯後出題目給大家分享。提前放出口風,大家反應似乎不錯,於是決定立即開始。
過去參加小組團契都是和華人在一起,不必解釋,這次只有我一人是華人,邀請時需要詳細描述聚會形式。不過我現在有條件,能夠花點時間在家裡搞聚會,邀請這些美國的弟兄姊妹見識一下不同文化的教會活動有好處。
我知道有很多人忌口不吃某些食物,Gluten 啦,sodium 啦,奶製品啦,所以特意留心,買了一些Glute free的食品,預備了蔬菜可以拌沙拉油,免得有人不能吃米和麵。
停車:我家門口車道上只可停兩部車。我們隔壁剛好有個停車場,卻到處都有牌子注明為那家機構專用,違者拖車伺候。我跑了幾次去找管理人員,最後終於確認,周五晚上我的客人來停兩小時是沒有問題的。太好了,感謝主!
提前寫了邀請信,挑了教會中比較熟悉的人,星期六晚上電郵了三十幾個人。星期天毅然到前面再邀請一次,說是「歡迎所有人」。其實,若全都來了我家地方是不夠的!結果,教會中舉辦另一個事件,在時間上與我的邀請時間衝突。於是有人來告知這次不能來參加的原因。沒問題,感謝主他們都有興趣,下次吧!
不過,因為來客中可能有幾個小孩子,大人聚會的時候,他們怎麼辦呢?查看了我女兒房間裡的壁櫥,果然還有幾套圖版遊戲在那裡。左顧右盼,那一大紙盒的舊雜誌拿給孩子們剪圖比賽?把那個照相機交給孩子們?對了,乖就有獎品!
最後,大概有十幾人確定要來,趕快收拾一下房間,清潔地面,算好時間預備飯食。本來想要炒飯的,後來乾脆不炒了,燒兩個菜吃白米飯。時間沒算好,大家都來到的時候,我的菜還沒燒好。只好謝飯請吃,我接著再補第二個菜。
有幾人沒有按預期來到,包括小孩子沒有來,另外有三位臨時出現,不錯!有一位老人家聚會結束後在我家彈了半小時琴;另一位老人家丈夫過世不久,這次有人送她來,感到很開心,結束時我當然送她回家;照顧她的姊妹從太平洋島嶼來,見證說大家都是同一位神,同感一靈,能夠有機會彼此相愛,彼此服事,要感謝主。
我出了好幾個題目給大家選擇分享:1. 分享你的家庭或你的文化;2. 分享你信主的經歷或參加教會的經歷;3. 分享你的喜好、熱心追求的東西、或理想;4. 分享近來的經歷神的見證;5. 分享你最近讀的好書。好幾位分享了自己如何遇見了另一半,還有幾位分享如何找到這間教會,等等,可惜因時間關係,我要求每人只講5分鐘。
有人帶來甜點,聚會完提出來分享甜點,真不錯。而我卻把salad和cheese忘光了,沒有拿出來!總結:美國人不要拿碗和筷子給他們,要預備餐盤和叉子;美國人寧可光腳,不穿你預備的拖鞋,下次要吩咐他們穿襪子來?他們比較喜歡米飯,似乎不喜歡包子。
過去參加小組團契都是和華人在一起,不必解釋,這次只有我一人是華人,邀請時需要詳細描述聚會形式。不過我現在有條件,能夠花點時間在家裡搞聚會,邀請這些美國的弟兄姊妹見識一下不同文化的教會活動有好處。
我知道有很多人忌口不吃某些食物,Gluten 啦,sodium 啦,奶製品啦,所以特意留心,買了一些Glute free的食品,預備了蔬菜可以拌沙拉油,免得有人不能吃米和麵。
停車:我家門口車道上只可停兩部車。我們隔壁剛好有個停車場,卻到處都有牌子注明為那家機構專用,違者拖車伺候。我跑了幾次去找管理人員,最後終於確認,周五晚上我的客人來停兩小時是沒有問題的。太好了,感謝主!
提前寫了邀請信,挑了教會中比較熟悉的人,星期六晚上電郵了三十幾個人。星期天毅然到前面再邀請一次,說是「歡迎所有人」。其實,若全都來了我家地方是不夠的!結果,教會中舉辦另一個事件,在時間上與我的邀請時間衝突。於是有人來告知這次不能來參加的原因。沒問題,感謝主他們都有興趣,下次吧!
不過,因為來客中可能有幾個小孩子,大人聚會的時候,他們怎麼辦呢?查看了我女兒房間裡的壁櫥,果然還有幾套圖版遊戲在那裡。左顧右盼,那一大紙盒的舊雜誌拿給孩子們剪圖比賽?把那個照相機交給孩子們?對了,乖就有獎品!
最後,大概有十幾人確定要來,趕快收拾一下房間,清潔地面,算好時間預備飯食。本來想要炒飯的,後來乾脆不炒了,燒兩個菜吃白米飯。時間沒算好,大家都來到的時候,我的菜還沒燒好。只好謝飯請吃,我接著再補第二個菜。
有幾人沒有按預期來到,包括小孩子沒有來,另外有三位臨時出現,不錯!有一位老人家聚會結束後在我家彈了半小時琴;另一位老人家丈夫過世不久,這次有人送她來,感到很開心,結束時我當然送她回家;照顧她的姊妹從太平洋島嶼來,見證說大家都是同一位神,同感一靈,能夠有機會彼此相愛,彼此服事,要感謝主。
我出了好幾個題目給大家選擇分享:1. 分享你的家庭或你的文化;2. 分享你信主的經歷或參加教會的經歷;3. 分享你的喜好、熱心追求的東西、或理想;4. 分享近來的經歷神的見證;5. 分享你最近讀的好書。好幾位分享了自己如何遇見了另一半,還有幾位分享如何找到這間教會,等等,可惜因時間關係,我要求每人只講5分鐘。
有人帶來甜點,聚會完提出來分享甜點,真不錯。而我卻把salad和cheese忘光了,沒有拿出來!總結:美國人不要拿碗和筷子給他們,要預備餐盤和叉子;美國人寧可光腳,不穿你預備的拖鞋,下次要吩咐他們穿襪子來?他們比較喜歡米飯,似乎不喜歡包子。
Sunday, May 7, 2017
保持宣教果效的四個策略
對於「短宣」的果效,我們大概都不希望人走茶涼一場空。其實若沒有本地工人的長期努力,「短宣」撒下的種籽幾乎是注定沒有結果的。救災也好,到貧窮地區宣教也好,如何能夠得到長遠的果效呢?
Samuel Voorhies教授在國際宣明會做非洲救援工作27年,他寫的《宣教心視野》第95章總結了四種策略。本文是又一篇學習筆記。
策略一:搞經濟發展。提供金錢、物質、或技術,都不如想辦法幫助貧窮地區的人自立更生,發展生產。近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貸給貧窮國家,條件就是他們必須同意作出「體系調整」,即structural adjustment,也就是借著調整國家的預算和稅收、削減政府開支、放鬆貨幣和經濟政策、促進貿易流通等等方法,來發展經濟。
宣教士去這些國家為窮人提供訓練,給他們小本金錢,讓他們養雞賣蛋啦,養牛賣奶啦,就是基於這個策略。我覺得是很好的。
第二個策略是推動政治改革,因為從國際貿易和政策上,本國自身必須允許這些小本生意成功發展,除掉不公平、不平等的制度等等,有時和政府官員的利益起衝突。宣教士必須支持本地人搞改革,這些人從心靈上得到教導和釋放,勇敢去影響政府的運作。
第三個策略是救援。戰爭啦,飢荒啦,自然災害啦,都給人造成極大的困難,需要立即得到暫時的緩解。這種策略不可久用,免得引起有害的依賴,削減了發展生產的驅動力。
基督徒有時以為利用救援機會可以傳福音信息,對方不信就不發給他救援物資,不是很快就領一大批人信主了嗎?不可!理由很簡單,你的救援物資必須是無條件提供的,正如基督無條件地提供人救恩。你不可用救援物資換取自己領人歸主的人數,自欺欺人。
第四個策略是全面的基督化轉變。Voorhies提出轉化的10項原則,包括人的尊嚴價值、尊重和了解本地文化、相信受援助的人能夠貢獻和決定自己的前途、相信人比技術重要等等。詳細請看他的英文全文。
Samuel Voorhies教授在國際宣明會做非洲救援工作27年,他寫的《宣教心視野》第95章總結了四種策略。本文是又一篇學習筆記。
策略一:搞經濟發展。提供金錢、物質、或技術,都不如想辦法幫助貧窮地區的人自立更生,發展生產。近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貸給貧窮國家,條件就是他們必須同意作出「體系調整」,即structural adjustment,也就是借著調整國家的預算和稅收、削減政府開支、放鬆貨幣和經濟政策、促進貿易流通等等方法,來發展經濟。
宣教士去這些國家為窮人提供訓練,給他們小本金錢,讓他們養雞賣蛋啦,養牛賣奶啦,就是基於這個策略。我覺得是很好的。
第二個策略是推動政治改革,因為從國際貿易和政策上,本國自身必須允許這些小本生意成功發展,除掉不公平、不平等的制度等等,有時和政府官員的利益起衝突。宣教士必須支持本地人搞改革,這些人從心靈上得到教導和釋放,勇敢去影響政府的運作。
第三個策略是救援。戰爭啦,飢荒啦,自然災害啦,都給人造成極大的困難,需要立即得到暫時的緩解。這種策略不可久用,免得引起有害的依賴,削減了發展生產的驅動力。
基督徒有時以為利用救援機會可以傳福音信息,對方不信就不發給他救援物資,不是很快就領一大批人信主了嗎?不可!理由很簡單,你的救援物資必須是無條件提供的,正如基督無條件地提供人救恩。你不可用救援物資換取自己領人歸主的人數,自欺欺人。
第四個策略是全面的基督化轉變。Voorhies提出轉化的10項原則,包括人的尊嚴價值、尊重和了解本地文化、相信受援助的人能夠貢獻和決定自己的前途、相信人比技術重要等等。詳細請看他的英文全文。
Thursday, May 4, 2017
CityTeam: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原先我只知道CityTeam供給無家可歸的人吃飯。昨天這位名叫Hermie的人來給我們講教會倍增的題目,我才知道CityTeam有個號稱Disciple Making Movement (DMM)的活動,就是遵照主耶穌的大使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這個活動做到了他們所服事的窮人中間?用了不同的宣教策略?劇我所知,傳統的傳福音不做窮人的工作—我們做學生工作,我們的信息給小康階級…至於窮困、沒機會受教育的人,你如何告訴他/她神對他們有個美好的計畫呢?
Hermie是南非長大的白人,他了解窮人的情形。1999年Mermie搬到美國,2001年開始加入CityTeam的服事,2006年開始接觸到DMM的原則,於是決心把CMM帶到北加州的灣區。
現在,在許多義工和忠心的捐款人幫助下,CityTeam在51個國家每年培訓和裝備無數的當地領袖,去愛神、並向鄰舍伸出援手。
CityTeam本來就是協助滿足本地需要的團隊。在聖荷西、舊金山、和奧克蘭等地,他們提供熱飯、臨時住所,幫助人恢復正常的生活,建立一些癮疾治療的中心,還提供衣物、清潔用品等等。這些是他們首先做的事工。
作為基督徒,CityTeam當然尋找機會來使人作主的門徒。他們培訓個人和教會,成為有效作工、能培訓更多門徒的人。根據他們的網站介紹,從1994年開始,CityTeam開始和基督徒領袖合作,藉著CityTeam的平台,在各國興起很多新的教會,無數的人信了主。
CityTeam的工作宣言很簡潔,我把它翻譯過來:為了順服耶穌基督的教導,我們要愛神、愛鄰舍,在我們本地的社區和全世界,去使人作帶領門徒的人(go make disciple makers)。
這句工作宣言認為,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一定會成長為愛鄰舍。因為每個人都是神所造的,都值得幫助,都能夠成為順服主、愛神的門徒。CityTeam刻意要成為人可以在那裡服事主、奉獻捐助的地方,並且得到裝備去愛鄰舍,讓他們成為門徒。
或許更多的華人信徒能夠更多地與CityTeam合作,為他們作outreach工作,進入窮人的社區,參與和建立Discovery Bible Study Groups,造就那些能夠帶領和影響其他人的人?
這個活動做到了他們所服事的窮人中間?用了不同的宣教策略?劇我所知,傳統的傳福音不做窮人的工作—我們做學生工作,我們的信息給小康階級…至於窮困、沒機會受教育的人,你如何告訴他/她神對他們有個美好的計畫呢?
Hermie是南非長大的白人,他了解窮人的情形。1999年Mermie搬到美國,2001年開始加入CityTeam的服事,2006年開始接觸到DMM的原則,於是決心把CMM帶到北加州的灣區。
現在,在許多義工和忠心的捐款人幫助下,CityTeam在51個國家每年培訓和裝備無數的當地領袖,去愛神、並向鄰舍伸出援手。
CityTeam本來就是協助滿足本地需要的團隊。在聖荷西、舊金山、和奧克蘭等地,他們提供熱飯、臨時住所,幫助人恢復正常的生活,建立一些癮疾治療的中心,還提供衣物、清潔用品等等。這些是他們首先做的事工。
作為基督徒,CityTeam當然尋找機會來使人作主的門徒。他們培訓個人和教會,成為有效作工、能培訓更多門徒的人。根據他們的網站介紹,從1994年開始,CityTeam開始和基督徒領袖合作,藉著CityTeam的平台,在各國興起很多新的教會,無數的人信了主。
CityTeam的工作宣言很簡潔,我把它翻譯過來:為了順服耶穌基督的教導,我們要愛神、愛鄰舍,在我們本地的社區和全世界,去使人作帶領門徒的人(go make disciple makers)。
這句工作宣言認為,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一定會成長為愛鄰舍。因為每個人都是神所造的,都值得幫助,都能夠成為順服主、愛神的門徒。CityTeam刻意要成為人可以在那裡服事主、奉獻捐助的地方,並且得到裝備去愛鄰舍,讓他們成為門徒。
或許更多的華人信徒能夠更多地與CityTeam合作,為他們作outreach工作,進入窮人的社區,參與和建立Discovery Bible Study Groups,造就那些能夠帶領和影響其他人的人?
Monday, May 1, 2017
洛桑信约:基督徒的社會責任
洛桑信約(The Lausanne Covenant)是第二屆世界福音洛桑會議的宣言,也是赴會者在主面前所立的信約:為福音齊心努力。本文是信約的第5章,全文共15章,請閱讀洛桑大會網站。
我們確信,上帝是全人類的創造者及審判者,所以我們應當共同負擔起祂對人類社會的公義及和好的關注,以及對那些受各種壓迫的人的自由的關注。
因為每個人都是按上帝的形像造的,不論種族、宗教、膚色、文化、階層、性別或年齡,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尊嚴,所以應當受到尊重及服事,而不應受到剝削。我們在此表示懺悔, 因我們忽略了社會關懷,有時認為佈道與社會關懷是互相排斥的。
儘管與人和好並不等同於與上帝和好,社會關懷也不等同於佈道,政治解放也不等同於救恩,我們還是確信:福音佈道和社會政治關懷都是我們基督徒的責任。因為這兩方面是我們在神論和人論的教義上,以及我們對鄰舍的愛和對基督的順服的必要體現。
救恩的信息也包含對各種形式的疏離、壓迫及歧視的審判。無論何處有罪惡與不公正的事,我們都要勇敢地斥責。當人們接受基督時,他們就得以重生,進入祂的國度;他們不僅必須努力在這不義的世界中彰顯上帝的公義,還要傳揚祂的公義。
我們所宣告的救恩應當在個人生命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改變我們。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看來,不關心、不參與社會公義事業,縱容歧視的言論和現象,美其名為憎恨罪惡,其實洛桑世界宣教大會早就指出錯誤了。北美的華人教會怎麼好像都不知道呢?除了反對墮胎,一點都不肯參與社會關懷。那些生下來落在貧困中的孩子如果生命是寶貴的,怎麼不見伸出援手呢?
我們確信,上帝是全人類的創造者及審判者,所以我們應當共同負擔起祂對人類社會的公義及和好的關注,以及對那些受各種壓迫的人的自由的關注。
因為每個人都是按上帝的形像造的,不論種族、宗教、膚色、文化、階層、性別或年齡,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尊嚴,所以應當受到尊重及服事,而不應受到剝削。我們在此表示懺悔, 因我們忽略了社會關懷,有時認為佈道與社會關懷是互相排斥的。
儘管與人和好並不等同於與上帝和好,社會關懷也不等同於佈道,政治解放也不等同於救恩,我們還是確信:福音佈道和社會政治關懷都是我們基督徒的責任。因為這兩方面是我們在神論和人論的教義上,以及我們對鄰舍的愛和對基督的順服的必要體現。
救恩的信息也包含對各種形式的疏離、壓迫及歧視的審判。無論何處有罪惡與不公正的事,我們都要勇敢地斥責。當人們接受基督時,他們就得以重生,進入祂的國度;他們不僅必須努力在這不義的世界中彰顯上帝的公義,還要傳揚祂的公義。
我們所宣告的救恩應當在個人生命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改變我們。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看來,不關心、不參與社會公義事業,縱容歧視的言論和現象,美其名為憎恨罪惡,其實洛桑世界宣教大會早就指出錯誤了。北美的華人教會怎麼好像都不知道呢?除了反對墮胎,一點都不肯參與社會關懷。那些生下來落在貧困中的孩子如果生命是寶貴的,怎麼不見伸出援手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