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7, 2022

為何會有人支持俄烏戰爭?

我上次記下一小段歷史,解釋普京的發動戰爭論調如何與美國右翼基督徒的論調類似。這次是《USA Today》兩名記者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導。他們觀察到美國國會無論左右,幾乎全體一致地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京,只是仍有相當的一小撮人居然把普京看成英雄戰士。

這些人是誰呢?其中有出名的右翼白人至上主義分子Nick Fuentes,常在他的Telegram社交媒體頻道滔滔不絕地談論普京。他的侵略戰爭在匿名者Q陰謀論的聊天室也是個熱門話題,俄羅斯在那裡受到讚賞。有些保守派的著名人士也發言支持俄國戰爭,Candace Owens宣傳普京口中的烏克蘭,還發推說「俄國人的性命也是命」--連俄羅斯駐美大使館都轉發她的帖子。

為甚麼美國支持俄國戰爭的是極右派呢?有位俄國專家,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主席Andrew Weiss說是因為普京一向為歐洲和美國的極右派領袖栽培提供支持贊助。難怪那些領袖會鸚鵡學舌,宣傳克里姆林宮的觀點。

美國的極右派與普京和俄國有個共同的敵人:西方的自由價值觀,和所謂的掌控了經濟命脈和媒體的「精英集團」。Weiss說這樣的講法幫助俄羅斯,讓他們表現得好像所有人都同意似的。但這是一種手段,在沒有迴聲室的情況下創建迴聲室。

大西洋理事會數字取證研究實驗室有位研究極端主義的院士Jared Holt。他說前總統川普常常對普京表示個人敬佩,因為普京善於利用某些保守派對西方自由價值觀的蔑視。現在川普下台,很多支持川普的人仰望普京來對付他們的文化敵人。

Holt博士說,「在比較廣義的挺川普運動中,一些極右翼集團開始把川普視為自己的代表,與他們所認為的社會弊病作鬥爭。他們把普京也是看為對抗那類力量的代表。」

有家軟件公司Zignal Labs專門跟蹤和分析網上各種說法的趨勢,很多支持戰爭的說法都毫無根據--比如聲稱美國資助烏克蘭的生物武器實驗室,或有演員在偽造戰爭事件等等--但這些說法現在都取得了社交媒體上的一定關注。

美國的極右翼有許多和普京論調類似的說法。一名叫Eric Striker的白人民族主義播客人Joseph Jordan聲稱,那名在烏克蘭婦幼醫院爆炸事件中受傷的孕婦其實是位Instagram上的名人。有些附屬於QAnon的Twitter和Telegram賬戶都傳播了支持俄國政府的陰謀論,那些陰謀論已被揭穿。

每天都有新的陰謀論跳出來,都是俄羅斯為他們國內聽眾和烏克蘭親俄派製造出來的。這些東西也傳到美國,包括俄國官方媒體宣傳拜登總統兒子,與那位著名的大慈善家Soros在烏克蘭資助生物實驗室等等。

這有甚麼危險呢?情報和保安公司The Soufan Group的全球傳播主管Stephanie Foggett說,俄羅斯的宣傳可以在極端主義渠道之外找到接受他們說法的聽眾:「極右翼利用新冠大流行的機會進入主流媒體傳播,擴大了他們對匿名者QA和反疫苗追隨者的吸引力。現在的陰謀論生態系統非常非常成熟,煽風點火相當容易。」

研究極端主義的學者說,普京和他的俄羅斯戰爭助長了人們的一個看法,就是一個鐵腕人物能夠為一群人拯救世界--特別是如果這群人利用了身分認同政治,就是人們把政黨看作為某個種族、性別、或宗教謀利益的團體,很危險。

普京長期以來一直煽動對LGBTQ+群體的攻擊。他通過了嚴厲的反對「同性戀宣傳」的法律,最近又將性別表達不規范的現象抨擊為好像Covid-19流行病。這一點川普很讚賞,用「反覺醒」來形容,即anti-woke。美國的極右派從普京身上看到了一個能夠重塑世界秩序、拒絕同性戀權利等等自由價值觀的強人--正如上次那篇歷史介紹說的。

Cynthia Miller-Idriss的研究室專門探討兩極分化和極端主義。她說由鐵腕強人來抵制西方自由主義的想法很吸引人,諸如提出反對女權分子,反對性少數派,大男人主義等等強硬主張,一個人說了算有多好!

普京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還指責西方試圖「取消」俄羅斯。對一些美國人來說,烏克蘭的武裝衝突和美國的文化爭戰是關乎同一個問題。難怪他們支持俄國發動戰爭。這很危險。Miller-Idriss說他們是把自己的社會焦慮投射到俄烏戰爭中了。

當然,並非所有的極右分子都支持普京,站在他那一邊。有些新納粹和白人至上分子反對普京,是因為他誓言要除掉烏克蘭的「納粹化」傾向--其實普京是說謊,為侵犯烏克蘭造輿論而已,烏克蘭總統是猶太族裔,哪裡會用納粹手段呢?有個美國的新納粹網站宣布支持烏克蘭,理由是烏克蘭本來歡迎白人至上分子在那裏搞組織,被俄國攻佔就會破壞這個目標。

有位研究人員Kesa White追踪白人至上主義分子和團體。她還注意到網上還流傳了另一個說法,說普京正在促成「白人種族滅絕」。意思是多年來白人在世界各地已經被有色人種不成比例地殺害,為的是破壞全球白人至上主義,而普京的戰爭殺害更多的白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