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9, 2025

基督徒反對「帝國」

「帝國」是個帶有貶意的字眼。嚴格說來,歷史上的帝國是指一種形式的政府,權柄集中在一個單一源頭,比如皇帝,他統治多個疆域和民族。從這個意義上,美國的政體是「三權分立」,各方互相制衡,雖然對世界上很多國家有影響力,但不是「帝國」。

從聖經神學角度上看,「帝國」常常界定為一個政治實體,一個尋求掌控人的生活方方面面,包括思想、願望、以及敬拜哪位神明和如何敬拜等等。這樣說來,高舉個人自由、貿易自由、經商自由的美國,其價值觀也與「帝國」大有衝突。

美國是因反對大英帝國而組成的。最初來到美洲大陸定居的一批(操英文的)不列顛人是為尋求避難--他們相信大英帝國強迫他們選擇,是要上帝?還是要政府?在相信福音呼召信徒抵抗「帝國」的基督徒中,他們既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後一批。

從出埃及的時候開始,聖經就展示一個上帝百姓的歷史,是從埃及帝國解救出來歷史,以及以色列一時被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羅馬帝國打敗的歷史。詩篇中有大量哀歌,唱被帝國征服或被帝國擄去外地之後的生活景況。

耶穌的生平、釘死、復活是在羅馬帝國統治的歷史框架中--他出生時要按羅馬皇帝的稅法登記戶口;他行神蹟是在羅馬官員面前;他釘十字架是羅馬帝國的威權命令;他的墳墓由羅馬兵丁看守(儘管無用,還是被他復活離開)!初期教會在帝國治下,信徒屢屢遭到拘捕、關進監獄、受折磨、被驅逐,都為禁止使徒們傳「耶穌已復活」的道。

羅馬帝國在教會歷史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出現在福音書和希伯來書,還在很多新約書信中。保羅花了很多功夫告訴他所建立和愛護的教會:無論羅馬帝國如何想要掌控信徒生活的每個方面,基督才是信徒首先的忠信對象。

在保羅書信寫作年代,羅馬帝國的神觀是「將羅馬文明連結在一起的理念」。羅馬皇帝(凱撒)們在死後都尊為神明,但從耶穌降生時的奧古斯都開始,皇帝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也是神--他們權力來自神明,那些不承認凱撒是神的人要付出代價,甚至於死。

然而保羅在書信中告訴小亞細亞的眾教會,信徒不拜任何人為神明。保羅本人是羅馬公民,但他不住地提醒基督徒,他們實際上是上帝國度的公民(腓立比書3章)。

我們在聖經中看到,上帝呼召我們抵抗不公義的帝國,這個信息對當前仍然有用。我們可以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各種帝國因素--政府啦,商業啦,全球經濟啦,或者乾脆就說我們的工作環境好啦--我們需要記住自己是上帝的兒女,我們要把全部的生活、忠信、委身只留給上帝。

作天國公民與作地上某國公民或社團成員常會有衝突,但最重要的,「無論是生還是死,我們屬於上帝。」

近年來的美國福音派基督徒是否在價值觀上有些變化?特別是當川普希望取消權力制衡搞無法無天的鐵腕暴力治理時,醒悟過來表示不再支持他的基督徒我看似乎不夠多。

這些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在川普總統(可能是為了稀土資源)叫喊吞併加拿大,或威脅軍事占領格林蘭或巴拿馬時,居然還為那些帝國說詞/行徑開脫!他們對於掌控剝奪婦女和其他邊緣人群生活權利方面顯然也不以為意,明明地不讓人尊重上帝所創造的多元文化,反對各族平等包容的經營政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