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4, 2025

洪水預警系統與反應

今年7月4日,一場暴雨引起德州Guadalupe河猛漲20多英尺高,引起沿途很多夏令營和村落突然被淹沒或沖走。那個地區剛好沒有建立起充分的預警機制,但即使預警系統運作良好,每次都有一些人不理會。

不消說,任何預警系統的有效性都靠人的反應。德州大學技術信息政策研究所的Keri K. Stephens教授研究緊急通訊,發現僅僅向人們提供技術資訊和數據,往往不足以有效地傳達危險信息並促使他們採取行動。

她的團隊研究洪水危險的警告溝通。他們發現,經歷過洪水的人對危險的認知比較高,而沒有經歷過洪水的人群常常不了解各種洪水危險,例如風暴潮和山洪暴發。雖然緊急救援人員經常組織理論演習和教育--這對人們的緊急準備非常重要--但只有少數社區積極參與預警演習。

用甚麼樣的信息來傳達洪水危險?人們需要收到這些信息。為此,Stephens教授的團隊與德州水資源開發委員會合作開發,幫助當地防洪官員整理和優先處理有關洪災的資料,以便他們能夠與當地社區分享最重要的信息。

NAOO平常用的信息有「Turn Around Don’t Drown」,鼓勵人別趟水、別上橋,立即尋找避洪場所,雖然很有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同樣的反應。新開發測試的信息有「Keep Your Car High and Dry」等等,是特別針對那些通常自覺無所不能、卻又不想自己車子受損的年輕人。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但這反映出我們瞭解洪水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面向--接收信息者如何做決策--取得了進展。

研究人員進行大眾訪談,經常聽到人的反應:「又是山洪警報。我們經常收到這種警報--它從來都沒在我的地段發生。」這種揭示了洪水預警系統中的一個根本挑戰:當人們聽到「洪水警報」時,他們往往會聯想到其它的事,而且對洪水事件的過往體驗也會影響到人們反應。有些人將洪水警報等同於水位監測所觸發的警報技術基礎設施,另一些人則想到手機警報、特定地區的通知系統、甚至是警車呼叫器。

除了電子通訊之外,許多社區的預警仍然透過普通的人際聯絡發布。應急管理人員會直接與大型企業和機構協調,分享信息說:「嘿,約翰,今晚一定要派人守著國家氣象局的警報和河流。」這種以人為本的方法與日本的社區報警系統類似,可以直接確認是否警報已收到--這是大眾媒體和手機系統無法保證的,尤其是在斷電和手機訊號塔故障期間。

研究發現,有效的預警信息需要包含五個關鍵要素:清晰的危險描述、特定位置資訊、可操作的指導、時間提示和可靠的來源。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的綜合公共警報和預警系統的信息清楚,叫做IPAWS,可協助當局快速起草有效的預警信息,是個全國性的基礎設施。

IPAWS雖然功能強大,但也有局限性:並非所有緊急管理人員都接受過使用培訓,而且資料可能會送達必要的預警區域以外。此外,許多舊款手機缺乏最新功能,因此可能無法接收很多預警信息。

可以補充IPAWS的有社區的選擇加入系統。這些系統可以由社區或當地機構運營,讓居民註冊接受本區通知。但人們必須知道這些系統的存在,願意分享電話號碼,並記得更新資訊。社交媒體平台增加了溝通管道,緊急管理人員越來越多地使用社交媒體,來分享最新動態。這些社交媒體往往只覆蓋某個族裔,而且並非每個人都會定期查看社交媒體。

關鍵在於多管齊下,多方警告。研究發現,人們需要多次警告才能培養緊迫感。而最有效的策略很簡單:把消息告訴另一個人。人際網絡有助於確保信息傳遞,並能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前自然災害中心主任Dennis Mileti說:「無線緊急警報系統很快,媽媽更快。」

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FEMA和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專業和研究人員越來越擔心的是,人們因收到太多警告而忽略警告。然而,我們在這方面的的經驗數據有限。

這裡有個兩難困境:官員有義務向處於危險中的人們發出警告,但頻繁的警告可能會使接收者變得麻木。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人們認為警告是否與己無關對行為的影響。當人們會駕車駛入可能被洪水淹沒的區域時,這種區別尤其重要。

總之,有效緊急通訊的關鍵,在於打造能夠引起特定受眾共鳴的訊息,並建構與科技系統相輔相成的社交網路。如何在美國和國際上有效地做到這一點,還在研究之中。將行為洞察應用於各級通訊預警系統的設計也至關重要,此外,不僅要測試技術,還要測試整個端到端系統--從威脅識別到社區回應。

最後,在嘗試覆蓋盡可能多的人群時,在多個溝通管道是一項重要策略。科技能夠支持人類決策,但不能取代人類決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