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第二次上台後,有一條行政命令標題《推動美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to promote AI literacy and proficiency among Americans,意思要促進美國人學習/掌握/提升使用AI的能力--這成了國家的優先事項。
這引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問題:AI literacy究竟是什麼?誰需要它?如何周全且負責地在民眾中實現AI掃盲?(台灣話常把literacy說成素養,--增加某方面素養就是增加那方面的知識。)
大眾對AI的了解有多少,或AI素養,影響深遠,遠超國家「在這場技術革命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雄心,甚至遠超行政命令中所說的培養「有AI技能的勞動力」目標。缺乏基本的AI常識,民眾就無法充分理解許多生活領域的平台算法和決策:政府服務、隱私、貸款、醫療保健、新聞推介等等,甚至會將社會未來的重要方面拱手讓給少數幾個跨國公司。
那麼,教育機構如何能夠幫助個人、工作人員、家長、創新者、求職者、學生、雇主和公民,來了解和使用/抵制AI呢?普渡大學公共政策科學家Daniel S. Schiff教授,和兩名慕尼黑工業大學的AI掃盲教育研究人員一起,探討發掘這個課題。
按照一個大家都承認的定義,AI素養是指「一系列的能力,讓人能夠比較、鑑別、評估AI技術;有效地與AI溝通和協作;並在線上、家庭和職場一AI為工具」。這不是某種編程能力--為聊天機器人寫提示之類的技巧。用AI寫軟件編碼雖然可能有趣和重要,但從長遠看,AI素養不能限於滿足雇主的最新需要。
或許,制定一個AI素養的全面定義沒有必要,甚至並不是個好主意,因為變數太多,對決定組織性、教育性、政策考量沒有幫助。
需要AI掃盲的是誰?Schiff教授說每個人都需要,包括使用AI的員工和學生,以及正在努力應對AI影響的公民。如今,社會各行各業都與AI息息相關,但人們並不總是能察覺。
每個人究竟需要了解多少,以及如何去了解AI,是個更棘手的問題。辦幾次快速的人力資源培訓班就夠了嗎?或是我們需要將AI融入中小學課程,並提供大學課程證書和實作研習班?研究人員還有很多東西未知,因此需要衡量工具,來比較不同訓練方法的有效性。
儘管兩黨都越來越同意,AI素養至關重要,但對於如何真正了解人們的AI素養(相當於衡量AI知識水平),卻很少共識。研究人員關注的領域各不相同,例如技術或道德技能,或關注不同群體(例如企業經理和學生),甚至專注於某個子領域,比如生成式AI領域--大家用不同的尺度去衡量自己所關注的領域。
最近有一項綜述報告,找到十幾份旨在衡量一個人AI素養的問卷,其中絕大多數靠受訪者的自我報告式回答,諸如「我對使用AI充滿信心」等等。此外,目前還缺乏測試來檢驗這些問卷是否適用於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
此外,生成式AI的興起還暴露出一些差距和挑戰:在AI本身如此活躍的情況下,建立某個穩定的方法來衡量AI素養是否可能?
在Schiff教授的研究合作中,他們嘗試解決其中一些問題,特別是建立客觀的AI知識評估。比如用全面統計分析測試過的多項選擇問卷,來確保衡量AI素養的準確性。迄今,他們已經在美國、英國和德國測試過,發現這種問卷在三個國家都有一致性且公平。
創建可靠可行的測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展望未來,僅僅要人做自我報告恐怕不足以了解不同群體的現狀,以及了解他們需要哪些支持。
各國政府、大學和業界怎樣努力提升人們的AI素養呢?芬蘭於2018年推出「Elements of AI」系列叢書,希望能普及AI知識。愛沙尼亞有個「AI飛躍」計劃。與Anthropic和OpenAI合作,為幾萬名學生和幾千名教師提供AI工具。中國目前要求從小學開始每年至少接受8小時的AI教育,比美國新頒布的總統令更進一步。在大學層面,普渡大學和賓州大學開設新的AI碩士課程,旨在培養未來的AI領導人。
雖有這些努力,但這些舉措仍有對AI素養的理解模糊和認識不斷發展的問題。它們還面臨如何衡量有效性的挑戰,以及不太知道哪些教學方法真正有效。此外,在教育的公平性方面也存在問題。例如,如何讓教育惠及學校、社區、特定人群和資源緊張或不足的企業。
下一步,Schiff教授的研究實驗團隊根據一些初步經驗,提出採取一些謹慎措施,因為AI素養關乎掌握這項技術的社會和倫理層面。
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應該使用清晰可靠的測試,來追蹤不同年齡層和不同社區的進展。大學和公司可以先嘗試新的教學,然後透過獨立的組織去分享比較有效的方法。同時,教育工作者需要適當的培訓和資源,而不僅僅是要他們額外授課,才能將AI引入課堂。由於機會分配不均,資源匱乏的學校和社區特別需要建立合作,才能讓每個人都受益。
至關重要的是,實現廣泛的AI普及教育恐怕比普及數字和媒體教育更難。因此,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教育和研究投入大量資金,而不是削減開支。
人們普遍認為,AI素養很重要,無論是為了提升對AI的信任和採用,還是為了讓公民能夠接受AI挑戰,或塑造AI未來。Schiff教授的研究團隊認為,謹慎對待AI素養與對待AI本身一樣,特別重要,一定要避免炒作,或過度關注在技術層面。正確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準備好,成為「未來勞動大軍中積極負責的參與者」,並讓美國人能夠「在日益數字化的社會中蓬勃發展」,正如總統行政令所呼籲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