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15

知識:消除宗教極端的力量

我曾說可蘭經可能有解釋的問題。為甚麼ISIS 能煽動那麼多人,卻很少聲音站出來反駁呢?其實有反對的聲音報導:全球的伊斯蘭教學者出來發表關於教義方面的聲明,宣告ISIS的恐怖主義行徑違反可蘭經教導。ISIS以外的穆斯林也團結起來組成聯合陣線。

前天,宗教新聞網報導了一位阿訇對保守的穆斯林門徒如何教導和觀點,就是不同的可蘭經解釋。Fadel Solimon是一位很傳統的穆斯林學者,現在倫敦,十幾年來培訓穆斯林如何宣傳和推廣伊斯蘭教。他說為伊斯蘭教辯護不等於為伊斯蘭教的歷史辯護。

自從巴黎恐怖襲擊以來,許多穆斯林都受到壓力,人們都把可蘭經上征服土地、擴張疆界、強迫所有的非穆斯林都歸信伊斯蘭教的經文拿來,攻擊伊斯蘭教。很多穆斯林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可蘭經上確實有那些話。中世紀的伊斯蘭教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就是這樣發展壯大起來的。

Solimon連連搖頭,認為這是對伊斯蘭教旨的誤解,他一連舉了三個歷史上的穆斯林帝國王朝,說那些不是天使:可蘭經明明說,如果鄰國違反和平條約,或他們來攻擊你,你就可以起來防衛。它沒有教導你去為財富征伐,而是要你除掉欺壓勢力,保護弱小。

據說越來越多這樣的穆斯林傳道人出現,從教內開展對話,試圖改變伊斯蘭教徒的對教理的理解,也許要算是改革家。這類對話討論大多發生在西方國家的各種穆斯林會議上,Solimon是少數幾位對廣大信眾有影響的人之一。他在土耳其宗教事務局的支持下,舉辦研習培訓班,教人如何在著名的清真寺回答遊客的各種問題。看來土耳其的穆斯林很開放。

就拿莫罕默德征伐土地,要求所有人都皈依伊斯蘭教來說,很多穆斯林國家的課本上都這麼教,所以ISIS出現的時候,穆斯林很難出來反對。但是Solimon挑戰了這些傳統理解的前設。比如丹麥報紙上出現了莫罕默德漫畫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穆斯林有義務殺死漫畫作者,因為莫罕默德曾命令把一個詩人殺死。可是Solimon說那個詩人被殺是因為他迫害了初期的穆斯林社區,所以是個存在的威脅。

Solimon說,你如果告訴年輕人來聽講座好增強信心,他們不會來,但你告訴他們來學習如何對非穆斯林談伊斯蘭教,他們就來了。他曾在2010年反駁阿蓋達組織的發言人Awlaki,那人在錄影帶中號召各地方的穆斯林都起來,殺死所有的美國人。

伊斯蘭教是否需要/能夠改革?有很多辯論。有人說,18世紀發生過的Salafi改革運動效果不好,沒有帶來積極的進步,反倒打開了罪惡之源,導致很多後來的宗教曲解。穆斯林世界需要更多的像Solimon這樣的思想家和學者,極端分子對伊斯蘭教的神學和法理都不精通。

Solimon認為糾正錯誤的解經遠不止應付恐怖主義的問題,他說極端主義常常是走向不信的第一步。有個丹麥歸信伊斯蘭教的人2005年來聽Solimon的講演,解釋為甚麼9/11事件沒有伊斯蘭教的根據。這人當時提了一堆問題,後來離開了極端主義,幫助美國和歐洲的情報機構在也門追蹤到Awlaki,用無人飛機炸死了他。

所有的極端分子恐怕都一樣,聽見公正的評論就受不了,要離開他所信的宗教。教育和研究真的很重要,知識的普及是其次。也許我們可以為穆斯林學者禱告,也為他們的影響力禱告。

Sunday, December 27, 2015

向流浪者伸出援手的基督徒

今天在本地報紙的新聞版看到一條報導,是一位基督徒興辦的非牟利組織,叫作Breakthrough Outreach/Shelters Network(BO),改裝一個大的休閒車,帶著電腦和無線網絡連接設備,滿城到處走,專門往流浪街頭的人聚集的地方去找人。他們不是發免費麵包或送防寒衣物給流浪漢,而是要給他們一個新的開始。車上的招牌:New Begging Start from Here!

不少流浪漢是很難幫助的,吸毒和有家不回,做工不負責任,幾天就會被老闆解雇。車上的BO的義工苦口婆心地勸他們戒毒,幫助他們和戒毒機構聯絡,教他們怎樣上網查找工作機會,甚至協助他們申請工作。「咱們可以幫你找到各種工作,給你新的衣服和用品,可你若不能保持那份工作就沒有用了。」

結果,他們就在車上幫助願意接受幫助的人開電郵帳號,教他們怎樣聯絡戒毒機構。BO的發起人Karen Addato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婦女,很善於勸說和聯絡,也不強迫誰。她自己一無所缺,可是有兩個兄弟在街頭流浪,一個酗酒而死,另一個吸毒很嚴重。她覺得自己雖未能幫助自己的兄弟,總還可以幫助其他一些人。起初她送食物給流浪漢吃,可是她有一次帶了捲餅去,就看見一些人把她給的三明治丟掉,要吃她的捲餅。

嗯,他們的主要問題不是餓。我們這裡不是缺糧的非洲埃賽俄比亞。供應他們,讓他們流浪也能生存,這不好。我們應該幫助他們離開街頭生活才對。Addato完全改變了援助策略,她需要幫助他們戒毒,鼓勵他們做工。於是她把自己積蓄的錢捐出來,申請更多的基金來購買更多的車輛,連絡有關的政府部門來幫助他們,甚至開始給流浪漢蓋低收入房。

她和政府機構配合,給流浪漢登記,領取食物券和提供醫療保險;有個學區經常把沒有住房的低收入家庭介紹給Addato;聖荷西的一位市政委員也寫信支持她募款。...

這樣的工作很不容易,令人佩服。BO這樣的機構值得教會效法,這也是一項有意義的救援活動

Thursday, December 24, 2015

平安夜的默想詩詞

這篇譯自降臨節默想。詩比較不容易翻譯。我體會到作者想要表現的意境,第一幅畫可能是沒有醫療保險、但即將臨產的孕婦。她們可能沒有車子,不然不會在醫院門外等候。第二幅畫是普通人辛勤做工謀生,起早出去賣麵包。基督的降臨就好像溫暖的太陽開始照射冰涼的大地,教會是神所揀選救贖的一群,基督的光照在她的身上,委任她照顧更多的有需要的人。

默想經文:...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路加福音二章6-7節)

大圓肚子的婦女在醫院門外等候。
她們身懷六甲,寶寶很快就要出生,
她們的T恤衫幾乎脹破。
必須到陣痛開始之後才能獲准入院?
該不是先到先產吧?

勤勞的蜥蝪查找蠕動的蟲,
到處尋覓早餐。
一個人騎車經過,
背包中裝了幾十個麵包。

太陽從它的眼中揉去最後的夜渣,
一腳試圖跨上冰涼的大地。
鳥兒發出贊同的齊唱,
牠們每天演奏這一套運動,
從不覺老套厭煩。
太陽斗膽,升上高天,
它一定找得到那發抖的靈魂來照耀。

當太陽把溫暖的手放在她的背上,
那被選召者的肩膀就放鬆,
授任她偉大的事工終於開始,
生養眾多的兒女…

禱告:神啊,在你的寶貴世界中,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今天,願那些被遺忘、生活在懼怕中的人,被基督的聯結所堅固。

詩詞的原文列在這裡給你參考,歡迎指正:
Rotund-bellied women mill outside hospital doors. They wait, their bodies so great with babies soon to be born, their T-shirts nearly burst. Will they gain admittance only after they go into hard labor? Is it first-come, first-delievered?
Industrious lizards, alert for sluggish insects, dart about in search of breakfast. A man bicycles by, carrying dozens of bread loaves in his panniers.
The sun rubs the last crumbs of night from its eyes and sets a tentative foot on the cool ground. A chorus of birds shouts its approval. They play this game every day, the birds and the sun, but it never gets old. And the sun, emboldened, ascendant, never fails to find a shivering soul to shine on.
The chosen one's shoulders relax when the sun lays a warm hand on her back, ordaining her to begin at last her mighty ministries of birthing and mothering.

Monday, December 21, 2015

穆斯林和我們信同一位神?

我今天讀到Patheos論壇有兩個人介紹同一本書:Allah—A Christian Response,耶魯大學教授Miroslave Volf著。兩個人都表揚這本書,但回應是不同的。進步派的Benjamin Corey介紹了書中的基本要點,希望讀者了解後不再那麼堅持保守的立場,幫助我們團結和改善與廣大穆斯林的關係,一起來反對伊斯蘭教中的極端主義。

福音派的Scot McKnight也介紹了這場辯論,因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的是否同一位神,是個嚴肅的神學問題。他同意基督徒和穆斯林可以努力學著彼此相愛,達到和平共處,但他不大同意作者Volf立場,即認為兩個宗教信的是同一位神。

Volf根據甚麼說阿拉和耶和華是同一位神呢?從歷史上看,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從亞伯拉罕的後裔出來,都聲稱自己敬拜的是亞伯拉罕的神。Volf不否認三個宗教對這位神的理解和描述是相當不同,但是對同一對象的描述不同,不等於描述的是不同對象。很多基督徒相信基督教和猶太教敬拜的是同一位神,在同樣的理由下,為甚麼不能說伊斯蘭教敬拜的也是這位神?或者說,為甚麼不說基督教不同的宗派敬拜的都是不同的神?這是個好問題,我從來沒有想過。

至於神的名,「阿拉」是阿拉伯文的「神」,所有講阿拉伯文的基督徒都稱神為「阿拉」。如果伊斯蘭教誕生在別的文化中,他們就會用別的字稱呼神。所以你如果硬說神和阿拉不同,那我們也不能敬拜「神」,乃應該按照希伯來發音,敬拜Elohim或「以羅伊」?所以,最好說穆斯林對這位獨一的造物之主有不同的理解,是用不同的方式去拜祂。

那麼McKight為甚麼不同意呢?他先指出Volf的著作獻詞寫著,穆斯林和基督徒敬拜著同一位神,他神召會的牧師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這樣教他了。--不過Volf的書是他自己研究的結果發表,不是神召會牧師的影響,他以本書獻給父親,不應該降低這書本身的分量。

McKight總結出Volf的主要論點:基督徒如果正確理解和執行愛神、愛人的命令,就必然成為社會多元主義者,意思是接納所有的人為鄰舍。McKight對於一些人把穆斯林的基本信仰也說成是愛神愛人表示懷疑。他說基督教的確是以愛神和愛人如己為基本,伊斯蘭教也信一神論,但僅此而已。

McKight同意Volf最後的結論,神呼召我們愛穆斯林為鄰舍,甚至連敵人也要愛。還有耶穌講的讓稗子和麥子一起長的比喻,不要急著把稗子拔掉等等,都支持我們應該能夠和穆斯林和平共處的觀點。他說Volf對比了教會歷史上對待穆斯林的三種方式,值得借鑑。一種是派十字軍征伐,另一種是研究可蘭經,把對方當作認識神不完全的人,尋求和平對話。

第三種據說是馬丁路德的方式,Volf不以為然,就是相信穆斯林敬拜的是同一位真神,但是他們在神的震怒之下。我現在已經發現,認為信徒仍是罪人,神饒恕他們過犯的程度和沒有得救的人相比差不多,這樣的神觀很有問題。路德所謂的「同一位same」其實不同(not identical),只是「類似similar」而已。

類似在哪裡?一、都認為只有一位神,祂是獨一的主。二、這位獨一的神創造了萬有。三、神是榮耀和無形的,人眼看不見。四、神是良善的,祂愛世人。Volf提出,相信這位神不等於敬拜祂,因為敬拜不僅僅是禮儀上的,更是生活上的(McKight同意Volf的這一點)。

Volf還提出,神命令人要愛神和愛人如己,伊斯蘭教的聖訓中也有類似的強調—不愛鄰舍如同愛你自己就不叫作有信心。所以,這些教訓反映出同一位神的本質,基督徒和穆斯林都會同意這些是神的正確描述。但是McKight提出三點我們對神不同的描述,不能說明這是同一位神:

一、耶穌基督是神降世為人。二、這位獨一的神透過釘十字架和復活的耶穌基督來啟示祂自己。三、這位神是透過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來啟示給人的。這些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不接受,所以不能說大家信的是同一位神。你的意見如何?

Saturday, December 19, 2015

「注重細節」的好處

我曾經在一家軟件公司作中級主管幾年,常被同事評論為有detail oriented的優點,意思是提出或商議各種計畫方案的時候,會同時考慮執行過程的細節。但我心裡很清楚,我其實並不是所謂的「注重細節」,乃是典型的圖畫思維:每個動詞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幅圖畫或影像,大多有動作的主體,也有受到影響的客體。一般來說,女性的圖畫思維能力比男性好,或叫作想像力。

但我們現在的文化多少有點貶低想像力,把想像的東西當作不太現實的東西。其實,想像力強的人常常會覺得缺乏想像力的人推理能力很差。你看到一件事不會立即想到它的後果情形,也不在意前面的過程,有時不是很糟糕嗎?我昨天看到一則笑話,正好說明這個問題。

一個小女孩,我猜想只有三、四歲,給她爸爸敬茶。她媽媽從外面購物回來,丈夫很得意地讓她看,孩子會敬茶了!於是這孩子馬上給媽媽也敬茶。可是這位媽媽並沒有誇獎孩子,她轉頭對丈夫說,你想過沒有,這孩子所能夠拿到的水只有馬桶中的水?

這位媽媽顯然是個用圖像思維的人,她不滿足於看到小孩子會模仿大人敬茶的動作,她會立即想像孩子會如何來做,那個過程恐怕更重要。我讀這個笑話的時候,頭腦中馬上會想孩子敬的是冷茶還是熱茶,如果小孩子搆不著家裡的水龍頭,就更搆不著家裡的爐灶了,她不可能會端熱茶。她家的茶葉和茶杯茶壺大概是放在小茶几上,讓她可以「泡茶」。

不止一次,我們這個小教會有人邀請我來做我不懂怎樣做的事—比如作一個小組委員會的執行主席,我因為想像不出自己如何能知道每次開會的議事日程,只能婉拒。在家裡也一樣,我先生要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必然會先想像細節,然後可能會提出問題。昨天他提出中午從車站接女兒回家的時候,把我們認識的另一位女孩子「順便」接來玩。那孩子和我女兒大致同齡,家裡給我們送過大禮,我先生總想著回報人家。可我馬上就想到客人來了如何招待她一下午的問題,就反對他所安排的「順便」。當然他堅持我也不至於強硬反對,我才不介意他自己領那孩子「到附近去爬山」或甚麼,我反正是要和到家的女兒噓寒問暖聊天的,下午大家也實在需要休息。我只是不喜歡顯出冷落客人。

我讀聖經也是有意充分利用想像力的。我研讀了猶大王瑪拿西亞瑪謝的故事,又仔細考究掃羅王其人,還替使徒保羅寫過個人見證,很多細節非常有趣。我建議你也試試,用圖像思維來閱讀能夠幫助你明白聖經中很多真理,也能幫助你提出很多問題去進一步追究。

除了圖像思維能力普遍比較強,婦女的某些特點,比如同時辦理好幾樣頭緒的能力,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你如果容許她們發揮,是領導力的重要成分。天生就願意承認自己需要依賴別人的資源和幫助,不但不是軟弱的表現,在我看反而是自由和勇敢。不像很多男性領導,口中說是依賴團隊,其實很容易變成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我剛介紹過女經濟學專家耶倫,一位突破了傳統形象的領袖。她所領導的美聯儲是充分依賴市場經濟數據分析計算,來決定貨幣政策的。她又能夠耐心教大家一點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

「注重細節」並不能完全描述出圖畫思維的特徵,因為用圖畫思維的人也完全可以忽略很多不重要的細節。那些曾經和我在網上探討神觀的人大概都知道,我一概不理會個人攻擊式的情緒化發言。耶倫回應別人的公開信時,介紹了她頭腦中的科學宏觀經濟圖畫給我們,卻忽略了別人話中有話的不敬行為。我認為她好棒!

Thursday, December 17, 2015

女經濟學專家耶倫

去年年底,經濟學家雜誌發表了一個名單,列舉25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美國中央銀行行長,現任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耶倫(Janet Yellen)不在其中!

猶太裔的耶倫在美國第一流學府從事經濟學研究,任教宏觀經濟學,兩次榮獲傑出教學獎。她曾經擔任柯林頓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後來成為美聯儲成立100年以來第一位女性的主席,在此之前還擔任了好幾年的美聯儲副主席。耶倫的丈夫也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家,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她怎麼沒有列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當中呢?搞錯了吧!有個華爾街日報的記者仔細看那25人的名單,發現其中沒有一位女性。他評論說,你怎麼衡量「影響力」?就算耶倫的經濟研究工作只是受到重視,並沒有開創甚麼吧,但她的對經濟學者象牙塔之外的影響,即使不是頭一名,難道也不屬於前面幾名?

看看那列出來的25名經濟學家,排列得很奇怪。那個排第一名的是位研究社會醫療保健體系的經濟學家,新聞界根本不知道他的卓越性,直到出來一部視頻錄影片,他在其中發表言論,把通過奧巴馬的全民健保法怪罪在美國選民的身上,這才被人所知。對於不贊同他意見的人來說,這算甚麼影響力!Ben Casselman是從媒體報導看影響力的,他說那位排第25名的舊金山聯儲CEO雖然也是很重要的經濟學家,計算排名時不知是否和另一個很出名的同名人物搞混了。

這種排名多少都會有點主觀武斷,有辯論的餘地,但不應該太出格呀!耶倫顯然比25位中的好幾位都有更大的影響力,計算排行卻沒有把她排上,不止一個人說大概是衡量尺度有問題。其實,在經濟學領域,女經濟學者受到性別歧視的現象據說是很突出的。有調查發現,她們發表的學術文章不少,卻沒有得到獲得同樣成就的男同行所得的敬重,還領比較低的薪水。其它的學術領域情況都好多了。(這使我想到神學界,著書立說的婦女大有人在,教會給誰「神學家」的稱號了?)

不久前,有個人寫公開信給耶倫,質問美聯儲怎麼還未決定上調利率。這人從銀行儲蓄戶得不到利息收入著眼,分析一番不提息的壞處,提出耶倫應該和她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丈夫坐下商量該怎麼辦。信中無視耶倫的學術能力和成就,到處都是揶揄諷刺,很不尊重。別人指出,耶倫即使需要幫助,也不必找她丈夫啊,她手下有幾百名經濟學博士為她工作。而且,她丈夫肯定會首先承認自己不是貨幣政策的權威。

大概因為那人是代表了消費者發問,過了三個星期,耶倫寫了一封很得體的公開回應。她沒有理會和丈夫坐下來商議的奇怪建議,卻認真簡明地解釋了美國的貨幣寬鬆政策,為甚麼有必要保持低利率。--首先,低利率是一場財政危機之後,隨之而來的嚴重不景氣的後果,在經濟未恢復之前,銀行是無法支持高利率貸款和儲蓄的。這並不是貨幣政策一意孤行的結果。

其次,全世界在2007和2008年面臨了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財政危機,美國失業率高達10%。這時,中央銀行大力把利率降到幾乎為零,使無數的美國家庭和企業比較容易借貸,不僅間接幫助支撐了房屋價格和公司股票的價格,更直接促進了大件商品的購買和生產,結果逐漸降低了失業率。總的來說,降息使美國人民,特別是低收入和中間收入的人得益。

耶倫解釋說,假如美聯儲沒有大力果斷地把利率降下來,更多的企業會破產倒閉,失業率會增加,更多的人會因為付不起房貸,房屋被銀行拍賣或廉價收回,叫作foreclosure,房地產和股市都不會恢復。沒錯,人們的銀行存款能夠多得一點利息,但很難彌補他們的房屋掉價和退休金投資的損失。…這些話連我都明白了:退休的人不能靠銀行儲蓄來支撐他們的失業兒孫的生活。所有人都容易借錢、又被鼓勵花錢、投資、和發展生產才是恢復經濟的正途。

至於甚麼時候可以開始恢復正常的銀行利率,耶倫說她和她的同事指望勞工市場的改善顯得更穩定,消費品價格指標和生產價格指標需要平衡到某個程度,美聯儲才能安全地開始用提息來縮減通貨膨脹。昨天耶倫正式宣布了美國中央銀行近10年以來的首次加息,成功地結束了美國中央銀行實行貨幣寬鬆政策的時段。佩服!

現在美國指望人民繼續增加消費,增加企業投資和發展,來達到繼續恢復經濟。他們不是靠意識型態上的愛國號召,乃是採取實際的政治經濟政策來鼓勵人民的生計發展,這資本主義也不錯哈--我從耶倫學到的。

Tuesday, December 15, 2015

四種「福音派」

福音派」是個非基督徒不大聽說的詞,但基督徒對這個字也未必了解。David Gushee博士在宗教新聞網介紹了四種不同的福音派基督徒。

第一種是注重福音派教義、以捍衛他們所理解的傳統真理為己任。這些教義的福音派最反對真理的妥協,像耶穌是神的兒子,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身體復活等等。別看這些神學性的信仰宣言對於信徒生活並沒有直接影響,他們用此界定誰是基督徒,誰是「自由派」。

第二種是宣教士。他們的信仰生活以傳揚基督徒的信息為主要焦點,要周圍的人知道和相信耶穌基督是主,有的還到世界各地去講道和服事。他們奉主耶穌的名服務世人,最擔心人死時還沒聽到福音。

第三種決心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基督教導活出基督徒的生命,非常認真。他們注重從行為上彰顯神對人的愛,最擔心自己做得不好,不合乎神對人的道德倫理要求。

第四種是政治的福音派,主張和提倡用基督徒的價值觀影響世界。他們組織政治遊說,選舉某些特定的黨派。在美國,大多數的白人政治福音派都支持很保守的共和黨,每到選舉就出現。但也有進步的白人福音派,以及有色人種的福音派,持有不同的政治理想。他們最關心的是誰當選,以及公共政策和立法。

其實,哪一種福音派都好,但都要小心,別走得太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