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5, 2011

日常對話中的情緒描述和安慰

描述情緒是個基本的溝通技巧,特別是對負面情緒的描述。健康和成熟的人看到負面情緒時會描述出來,詢問對方是否有這個情緒,而不是跳起來作出反應。我記得我有説話急躁的時候,我女兒就會說,you are so stressed out,意思她看出我有精神壓力,為我指出來。在中文大概應該是“説話這樣沖--是不是有什麽壓力了”?

好幾次聼見人說中國人不善表達情感。沒錯中國人彼此不怎麽說“我愛你”這樣令人肉麻的話,哈哈!不過中國人有很多別的方法表現出關心、愛惜的情意。在健康的家庭裏,你可能常聽見:

“別着急”,“不用擔心”,“不必介意”,“不要緊的”,“沒事兒”,“不怕的”,“沒有問題”這類話既描述出對方表露出來的懼怕,同時又給與安慰。很多事本來沒有什麽大不了,大都是人自己在緊張掛慮,所以我們平時應該留意操練多說這類的話。

“嗨,我都不知道這事叫你這麽…”,一面描述出對方的難過、着急、生氣等等感受,一面充分表達出理解對方的感覺,不用説別的話都有很大的安慰。

“千萬別不高興”是另一個安慰,即描述了對方的情緒,也帶有退讓的姿態。

“生氣啦”?“你怕…嗎”?“看,你不樂意了吧”?“你是不是討厭…”?用問話來描述對方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而又不是一口咬定。很多人都能從這樣的問話裏聼出關心的味道,知道自己的感受被對方看重。

“...和你説話呢,你怎麽這麽不耐煩/生氣”,或者“你怎麽不理人”都是描述對方情緒、並詢問緣由的適當方式。只是要注意口吻,不要做出生氣非常的樣子就好。

在負面情緒的自我描述方面,有“我最煩…”,“看,你一…我就上火”,“你看我怎麽這麽…呢”?“別提讓我有多…了”,“我越看越…”,“哎呀我的媽呀”等等,聼者要注意其中表達的情緒,不要當作針對自己來的。很多人不習慣聼見人家表達出來的情緒,一聽見就想指責或逃避。你要訓練自己,記住要把這類情緒表達當作很珍貴的資訊information。

“對不起”,“不好意思,讓你…了”,“都是我不好”都表示出内疚。

“你爲什麽不…呢?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是表示不滿意,但同時關心要知道對方的理由,對方的回答很可能消除你的某些誤會呢。

“得了/算了”表示不耐煩,回應包括“你是不是不耐煩了”?“你是不是…”大多數時候是句很適當的問話,一方面描述你的觀察和感覺,另一方面防止自己想當然地作出反應。很多人不問,直接假定對方是不耐煩,因而按照對方不耐煩來作出反應。但實際上很多人被這樣一問時,會立即反省自己,調整態度,甚至請你原諒。

“我巴不得/恨不得…”,“我可不想…”或者“我要是…就好啦”表示願望,適當的回應包括“我知道了,你希望…對不對”?要具體地、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解釋和描述出來。說出來並不代表非要答應什麽不可,只是告訴對方你明白了他/她的心情而已。

表示同情呢?要看對方所講的事情來回應,“我的天啊”,“哎呦”,“可不是嗎”?“嗨”,“這麽…啊”!進入對方講述的情節,感受對方當時的情緒。

“不夠意思”是比較委婉的指責,指情意方面的虧欠。“啊,我忘了”應理解為真誠的歉意,不要不信任而拒絕接受。想想看自己也有忘記事情的時候,被人不相信有什麽感覺?

聼人説話時如果有什麽解釋,請盡量不要打斷對方,要等對方說完再發言。

你在家裏常聽見類似的話嗎?如果是,那麽你家的人際關係環境是比較健康的,你可能也會比較自然的對人這樣說話。重視別人的情緒感受是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還有什麽話沒有列在這裡的?請大家幫忙補充。

8 comments:

  1. Thank you for listing so many good oral communication ways for us to learn. From my own experience as a parent/teacher, I came to realize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eaching/parenting style(in most cases). The former assumes that children/students are usually wrong and try to pick their errors, while the latter uses more encouraging languages to correct errors, such as...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ut it can be better if... The latter way preserves self-esteem while accomplishes the goal.

    ReplyDelete
  2. Exactly. Wrong assumption adapts in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yles. Thanks!

    ReplyDelete
  3. 中国人对孩子表示喜爱是这样的: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拍一拍,看着他/她的眼睛说,“好孩子,我喜欢你”,最好同时点头微笑!要不然就说“你还不错”也行,哈哈!

    ReplyDelete
  4. 对啦,注意别把孩子的表现和“你不错”拴在一起。要学会在孩子表现不怎么好,他已经很失望的情况下说“我喜欢你”,而且给他一个真实的理由,诸如“你很用心”,“你很负责”等等。

    ReplyDelete
  5. “...和你説話呢,你怎麽這麽不耐煩/生氣”,或者“你怎麽不理人”都是描述對方情緒、並詢問緣由的適當方式。只是要注意口吻,不要做出生氣非常的樣子就好。

    ReplyDelete
  6. You may want to read:

    "注重感覺,壓制理智?
    回應《舉目》「理性主義的背後」
    " (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op_psychology/feeling_vs_rational.htm)

    ReplyDelete
  7. Hi Lois,您批判的那篇文章原載在這裡:大陸信徒的情結

    ReplyDelete
  8. 一篇不錯的文章分享:
    要對話才會靠近。
    http://blog.udn.com/oyt0915/19664189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