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 2010

世界觀與神學信念的形成

這篇文章參考了N.T.Wright的文章Romans and the theology of Paul和Robert E. Webber的《Ancient-Future Faith》。

在所有的社會和社會階層裏,人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叫做世界觀的東西,也就是看待事物的一組假定。比如是否有神,以及神是怎樣的神。你用什麽符號來象徵神?關於神的理念如何影響人的行爲?神話寓言故事中的道德教訓,以及對基本人生問題的理解。基本的人生問題包括:我有何獨特(who am I)?我與世界上其他人的關係如何?人生有什麽問題?怎樣能夠解決那些問題?

這些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就好像房子的根基,人生一切的現實都是透過這些格子來看的,可是這些基本假定的東西是否正確,人們則很少去注意和反省。事實上,世界觀是從娃娃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當然不是用講演的辦法灌輸給他/她,而是透過你關注的方式,和你與他/她溝通的方式傳遞的。世界觀是感受,而未必是理念。
在不健康的家庭裏,家長除了不明講,幾乎用盡了一切辦法,讓他們的孩子了解他/她並沒有任何可欣賞、可發揮的獨特之處,然後到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就奇怪,這孩子怎麽沒有志氣呢?怎麽不聼我的話呢?或許他們早就該料到啦。

心理咨詢師常常都發現,他們必須糾正來訪者錯誤的自我觀,比如一個滿聰明的孩子何苦那麽悲觀失望?因爲這些關於世界的基本感受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處事爲人,即別人看得見、也注意得到的東西。我們看到的一方面是人的目標和動機,另一方面是人的信念。

我有個朋友說,他母親是個基督徒,常常斥責孩子們不讀經、不禱告,可是她給孩子們的感覺是沒有平安,一天到晚緊張兮兮的,趕著做這做那,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面子活兒”給別人看的,好像上帝一點都沒有照顧她,又很容易發怒。我相信這位母親大概不會明言教導孩子說,上帝不照顧或很少照顧人,或者上帝愛發怒,可是她一切的生活言談舉止中都缺乏喜樂感恩的心態表達,好像什麽都必須自己來掌控,又唯恐祂發怒。她對孩子們的不少責罰都是因爲這個。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們,可能知道上帝愛他們,也相信祂有能力幫助他們,但總是不確定祂是否肯幫助自己。他們會感到上帝可親近、好説話嗎?會為享受到這份愛情而感恩嗎?當然不。如果母親的世界觀是感到自己很孤單,不得不面面俱到,並且有很多義務(其中不少義務是上帝加給她的),這個世界觀的感受毫無疑問會傳遞給孩子們。而在信念的層面上,她的神觀就是上帝的慈愛與祂的嚴厲並駕齊驅:祂要求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祂對人的“慈愛”卻沒有具體的生活圖畫。她無法把蒙愛的感受時常描述出來,也很難把這個知識傳遞給人。

我想我們很多人恐怕都落在世界觀和信念的衝突之間。通常一些嚴肅的神學辯論都是在信念的層面上,而不在世界觀感受的層面。結果辯論雙方很可能各自使用不同的坐標參照系統,無法達成共識。感受到上帝關照和器重的人和感受不到的人辯論,很有going no where的感覺。“神學”作爲一個研究科目,辯論正是在這個可見的層面,談對神或眾神或世界的不同觀念,可是這些信念與個人世界觀的假設是個有機、互動的關係,所以出現不少方法的問題。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不同的結論,引起爭辯。

現代化紀元(1750-1980)崇尚推理,大家都使用邏輯和經驗主義的方法來研究神學。自由派否認基督信仰有任何超自然性,聖經所記載的一切神蹟都一定有更合理的解釋;而保守派則是處處尋求證明,用聖經證明自己信念的正確。神學明擺著是打開天窗說亮話,討論關於神的信念。不過你要是零零碎碎地研究,聖經還是到處不協調。做微觀式的解經,不看上下文,好把某個教義證明推導出來,這個方法不會推翻自己的信念。另一個方法是除了看段落和字句,還看書卷的總體思想,參考歷史上別人的研究和別人意見,比較不容易,而且還可能證明自己已有的觀念有錯誤!很多人不喜歡,但是新約聖經學者T.N. Wright主張看文章總體來評估一個人的解經。

健康的世界觀是假定人人會出錯,而且出錯了也不要緊,糾正過來就是。可是很多作父母的表現得好像出錯天就會塌下來一樣,要麽兇兇地教訓一頓,要麽叫你喫不了兜著走,把後面的機會沒收。他們的世界觀大概不是上帝確定各人的天賦、價值,恐怕也不是父母確定孩子的價值,而是各人(包括小孩子)必須在行爲表現上證明自己的能力、價值。可以我們每個人稍想就知道,試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人生是個勞苦擔重擔的人生,也是和基督福音相反的人生。

艾克曼博士(Dr. David Eckman)把這組世界觀的假設稱爲價值觀。我想我們應該先反省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感受,再從聖經中檢查自己的神學信念,看看我們是否培養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感受神的愛惜和器重。

6 comments:

  1. Every parents shape their child's world. My dad spanked me, but he verbally affirmed me of my beauty(inner and outward) many times. I cannot remember a time that he would rebuke me of my shared thoughts/feelings. And I cannot remember a time that I had to lie or hide something from him.

    Now I realize how lucky I was to have such a dad. Actually, if God is not as good as I expected of Him, I wouldn't have to believe in Him. But God turns out more than I expected, so I have every reason to be excited about Him!

    ReplyDelete
  2. 基督徒的父母恐怕要逆文化环境的潮流,有意识地不让孩子的表现掌控自己对他/她的爱的情意表达。

    ReplyDelete
  3. 我是在找神學資料,找到這裡
    謝謝你的分享~
    想問問有機的關係,有機神學是什麼意思呢 ?

    謝謝
    ck

    ReplyDelete
  4. CK你好!聼過“漸進啓示”的説法嗎?意思神給人的啓示是逐步的,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我猜想有機(oganic)神學是類似的概念,形容神學觀念是逐步發展、變得越來越清晰的,好像植物自然生長。亞伯拉罕顯然不知道以色列被擄時代的神學思想,而耶穌的門徒也不用“三位一體”這樣的教會時代名詞來描述神。

    ReplyDelete
  5. 謝謝你的解答。bookmark 了這頁但不見了,剛好才找到。

    想問有沒有書本可介紹有關有機神學的資料呢 ?

    謝謝。新年蒙恩。
    ck

    ReplyDelete
  6. CK,你恐怕找不到專門的資料,資料应该都在神學歷史方面的著作中。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