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9, 2021

聖誕樹、禮物、聖誕老人

每年到了聖誕節期間,人們喜歡去買棵松柏樹,把小燈串掛上去,然後在松枝上掛些各種小藝術品,星星啊、天使啊、號角啊,隨便你喜歡的東西都可以掛,通電後顯得很堂皇熱鬧。然後「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夜悄悄到來,把提前採購和包裝好的給每個人的禮物放在樹下。12月25日那天早晨打開時,每人都有一份驚喜。

教會的領袖每年都會批評美國的聖誕節多麼俗氣和商業化,因為這些活動和紀念主耶穌的誕生沒有關係。應該擺設的應該是馬槽、聖嬰、約瑟和馬利亞、牧羊人、天使,以及東方來送禮物的三位國王才對吧,但買那些聖經故事的藝術組件來擺也很昂貴的,初代教會的信徒大概不搞。

有商業活動倒是可以促進經濟,只是挺浪費的。那些松樹從山上砍下來,擺幾個星期就丟掉?一定是有錢。今天看見一位教國際文化歷史的Thomas Adam教授介紹這些與耶穌降生無關的風俗來歷。他說擺聖誕樹和送禮物是大約1800年間開始的德國習俗,到19世紀末開始傳到歐洲其它國家,1830年代才傳到北美。

紐約有位名叫Charles Haswell的工程師和日常生活編年史家,在《一位八旬老人的回憶》中記著,1830年代,居住在Brooklyn的德國家庭用小燈和裝飾品點綴聖誕樹。Haswell對這種新奇的習俗非常好奇,於是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專門來到Brooklyn,只為了透過窗戶看這些私人住家裡面的聖誕樹。

那麼聖誕樹、蠟燭和裝飾、交換禮物的習俗是甚麼時候開始在德國出現的呢?是在1790年代末,這些新的做法完全與教會基督徒的傳統慶祝方式無關:把蠟燭放在常青樹上是受異教傳統的啟迪,因為當地人在12月21日用篝火慶祝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他們點篝火是為喚醒太陽,為它指明「回家的路」。點亮的聖誕樹其實是這些篝火的室內版本。

1799年,英國詩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首次描述了他在德國西北部某地的一個私人住宅中看到的一棵聖誕樹。到了1816年,有位德國詩人 E.T.A. Hoffmann出版了他的著名故事《胡桃夾子和老鼠王》(Nutcracker and Mouse King),這個故事中有個用蘋果、糖果和小燈裝綴的聖誕樹。

從一開始,德國全家大小就期待著彼此送禮物。禮物不是由神秘人物帶來,而是家庭成員之間公開交換的,象徵著新的平等主義的中產階級文化。

到歐洲觀光的美國人在19世紀上半葉發覺這種慶祝文化挺不錯。1835年,哈佛大學George Ticknor教授是第一個看見和參與這種聖誕慶祝活動的人--他和他12歲的女兒參加了某伯爵家族一個難忘的聖誕節慶祝活動,讚不絕口,認為這些活動對於建造國家有潛力。20年後,另外一位美國人在柏林目睹了這一德國特色的聖誕慶祝,也認為這樣的活動能夠凝聚人心。

1843年,Ticknor教授邀請了幾位社會名流朋友到波士頓家中來,參加一個有聖誕樹和禮物交換的慶祝活動。當然,德國血統的美國人早就把這一習俗帶來美國了,不過有了Ticknor教授的社會影響和對外國習俗的接納態度,聖誕樹和禮物交換的文化才開始傳播開來。

那麼聖誕老人是甚麼時候在美國出現的呢?用聖誕樹和禮物交換來慶祝聖誕的做法在開始幾十年並不盛行,大多數美國人對這種新習俗仍持懷疑態度。有些人認為他們古老的英國習俗(例如在壁爐上掛禮物的長襪)挺好,何必要改成這種德國習俗?而且必須首先創建聖誕樹農場,還需要生產裝飾品。

真正把聖誕樹融入美國流行文化的是聖誕老人。1863年美國內戰,紐約有一份談論政治的《哈珀周刊》在一月號頭版刊登了一張聖徒尼古拉訪問聯邦軍隊的圖片,是漫畫家Thomas Nast的作品,代表了聖誕老人的最初形象。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Saint Nicholas不知怎麼變成了Santa Claus,漸漸變成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大肚子白鬍須快活送禮物的老人,就是我們說的聖誕老人,。1866年,Nast精心描繪了一幅「聖誕老人和他的工作」--列舉聖誕老人的任務,從製作禮物到記錄孩子們的行為,同時還引介了聖誕老人乘坐馴鹿拉雪橇旅行的畫面。

最後,美國在1870年宣布聖誕節為聯邦假日,還在白宮第一次豎起一棵聖誕樹。當年6月,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將聖誕節、元旦、獨立日和感恩節變成聯邦僱員的假期。1889年,Benjamin Harrison總統開始每年在白宮豎立聖誕樹。到此,美國的家家戶戶都以此為時髦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