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投票支持了川普作總統:一位發現白人至上主義的共和黨政客,一位發覺美國防疫失策的猶太裔年輕人,一位在中美貿易戰遭受嚴重損失的農夫,一位有親屬跨性的士兵,一位意識到信念與政治號召有衝突的福音派基督徒,一位研究邪教的專家,...你可以聽聽他們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美國人爭取民主、認清獨裁鐵腕政客的紀錄片。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Monday, October 31, 2022
Saturday, October 29, 2022
轉發:政府管控社交媒體?
本文轉自Brookings政策研究所發表的文章:Social media companies and common carrier status: a primer。
Perhap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relating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with respect to social media is this: Can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b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This question is particularly timely given two recent federal appeals courts decisions. 最大的社交媒體可以當作公共運營商來監管嗎?聯邦政府與法庭意見有時相左。
If the answer is no, as the Eleventh Circuit concluded in a May ruling, then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largely free to decide which content and users to allow and prohibit from their platforms. If the answer is yes, as the Fifth Circuit concluded in September, then the government at both the federal and state level has broad authority to compel the big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to host content and users they would otherwise prefer to block. Put another way, if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they will have much less flexibility and autonomy than they have exercised to date in performing content moderation. 如果社交媒體不是公共運營商,那他們基本上自由決定禁止和允許哪些言論。如果政府可以監管他們好像監管公共運營商,那麼聯邦和州政府有權強制媒體平台提供用戶所不喜歡的內容,他們監管平台內容的自主權就要減少。
In this post, I’ll try to very briefly lay out what I think are some of the strongest arguments on either side of this issue. Before doing so, I’ll state my view up front: I think that the First Amendment should prevent government attempts to regulate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This is a view that plenty of people, including some federal appeals court judges, share. But there are also plenty of people—including some federal appeals court judges and at least one Supreme Court Justice—who do not hold that view, and their perspectives merit consideration as well. 本文作者John Villasenor是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的資深院士,要分享雙方的不同意見。
甚麼是公共運營商,甚麼不是呢?It’s helpful to start by listing some of the categories of corporate entities that everyone agrees are common carriers: the companies that operate railroads, ferries, and telephone (including cellular) systems. These companies hold themselves out to the general public as providers of transportation or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cause they are common carriers, they must provide these services withou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r in favor of particular persons, groups, or (in the case o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ntent. 大家都同意,鐵路、輪渡、電話(包括移動)系統,是公共運營,他們不可因為人群的觀點或通訊內容拒絕提供服務。
For instance, a railroad company can’t refuse to sell a ticket to a prospective passenger because it disapproves of the passenger’s political views.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can’t decline to offer service to a prospective customer because it disapproves of the content of the phone conversations it expects the customer to conduct.
By contrast, there is also universal agreement that newspapers are not common carriers. Their editors are free to decide the topics and tone of articles, and are free to accept or decline article and op-ed proposals based 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viewpoints expressed. In fact,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decisions that creates the identity of the newspaper. 相比之下,報紙不是公共運營,他們的編輯人員可以自由決定題材和文章品味,自由接受或拒絕發表某個觀點的內容。
Social media companies do multiple things, not all of which implicate debates about common carrier status. Few people would suggest t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common carriers with respect to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Rather, the common carrier question arises in relation to decisions to block people or content from social media sites. 沒有幾人提議把社交媒體平台當作公共運營公司,只在談論禁止某類人物言論時才想起是否公共運營的問題。
說社交媒體不應該當作公共運營公司的理由:Here are some arguments that people (including me) who believe t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common carriers can make: Fir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private entities that hav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to decide what content, and which users, to allow on their sites. A social media company is engaging in expressive conduct when it curates the content on its sit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romoting, suppressing, filtering, or removing posts or users. 第一,社交媒體是私營公司,在內容決定、用戶選擇方面有表達的自由,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Second, in enacting Section 230 in 1996, Congress understood that the online ecosystem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thrive if the companies hosting user-posted content perform content moderation. To promote that activity, Congress provided in Section 230(c)(2)(A) that providers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services” (which today includes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not liable for “any action voluntarily taken in good faith to restrict access to or availability of material that the provider or user considers to be obscene, lewd, lascivious, filthy, excessively violent, harassing, or otherwise objectionable, whether or not such material is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第二,230條款允許電腦互動服務的公司不必負責限制淫穢骯髒過分暴力等等不良內容。
With respect to the enumerated categories of content, U.S. law thus encourages social media companies to perform precisely the sort of content-based discrimination that is off-limits to common carriers. At the very least, this suggests that Congress did not consider “interactive computer services” to be common carriers. It could even be argued that Section 230 preempts state legislatures from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美國法律倒是鼓勵社交媒體公司對上述不良內容實行審核,至少國會沒把提供電腦互動服務當作公共運營公司。你甚至可以說230條款先行排除了社交媒體為公共營運公司。
Third, if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deemed common carriers and, as the Texas social media law addressed by the Fifth Circuit ruling would require, are (subject to certain exceptions) prevented from block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the user, that opens the door to all sorts of enormously problematic policy consequences. Some users might argue that racist speech is merely expressing a “viewpoint,” and that as a common carrier subject (in Texas) to Texas law, the social media company therefore cannot remove it or take steps to impede its propagation. Analogous assertions might be made with respect to a long list of content that a social media company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blocking, including posts promoting false medical cures, Holocaust denial, and so on. 第三,假如最大的社交媒體公司被視為公共運營商,不准阻止任何「觀點」內容,就會出現各種嚴重問題,比如任憑假藥方或陰謀論傳播,直接損害到社交媒體自身的利益。
說社交媒體應該/可以當作公共運營公司的理由(Villasenor博士不同意):Here are a few arguments in favor of the idea t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can b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caveat: I’m presenting these arguments, not agreeing with them): First, they hold themselves out to the public to provide a service enabling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In that respect, they are just a more recent techn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at previously included the telegraph, landline telephone systems, and cellular networks—all of which ar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首先,社交媒體只不過是繼先前的電報、座機電話、移動網絡等等公共營運技術之後最新的通訊技術展現。
Second, while social media companies hav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with respect to their own speech, they do not have an unconstrained right to suppress the speech of others. In this respect, they are like a telephone company. A telephone company is free to express its own views on issues it deems important. For instance, it can take public stances on proposed legislation that would impact its business. It is not free, howev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conversing over its networks to express views it disfavors. 其次,社交媒體公司雖然有自由做各種決定,他們壓制別人發言的自由不是無限的,乃要付代價。
Third, Section 230 support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a common carrier classification because it provides a liability shield through ensuring that the speech of a social media site’s users is not the speech of the company that runs the social media site. Therefore, if the government compels a social media site to host disfavored content, it is not compelling the company itself to speak, but is rather compelling the company to refrain from blocking a third party from using its infrastructure to speak. 第三,230條款保護媒體公司不因用戶言論受起訴,所以政府可以要求公司避免禁止他人發言。
A lengthier post on this issue would also discuss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holding that private entities such as shopping centers (in Pruneyard Shopping Center v. Robins in 1980), private universities (Rumsfeld v. FAIR in 2006), and cable television companies (in 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v. FCC, in 1994 and 1997) can be required to host speakers whose messages they would not otherwise choose to convey. Proponents of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argue that these rulings support their position. Opponents argue that they are distinguishable, as Pruneyard and Rumsfeld didn’t implicate the private entity’s own speech, and Turner involved broadcasting, a domain where First Amendment protections are lower. 關於私營實體,比如購物中心、私立大學、有線電視公司,是否可以被政府強制要求傳播他們不想傳播的信息,美國最高法院聽審和裁決了幾個案子,有人認為是支持了政府對社交媒體加以管控,反對的人認為情況不同。
It i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shopping centers,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able companies are not common carriers.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nonetheless able to compel them to host speakers helps underscore that common carrier status, as important as it is to determine, isn’t the whole story. Th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of non-common-carrier private entities can involve shades of gray. 那些私營實體不是公共運營公司,但政府能夠強制他們邀請不同觀點的講員,還有不少細節可討論。
In sum, there is much more to be said on this issue than can be captured in a post this short. A more extensive treatment of the justifications for and against viewing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are provid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fth and Eleventh Circuit opinions mentioned above. In addition, my UCLA colleague Eugene Volokh has recently published a law review article on this topic that goes into far more detail. UCLA Eugene Volokh教授最近就此發表了一篇更詳細的法律評論。
I’ll close by repeating my view that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would contravene the First Amendment. It would also create a cascade of problematic consequences, including making many online spaces even more toxic than they are today. But I also recognize that these companies and the services they offer don’t fit neatly into traditional categories that made it easy to distinguish who is (e.g., telephone companies) and is not (e.g., newspapers) a common carrier. 政府管控社交媒體公司會違反言論自由原則,也會產生許多有害後果。
Perhap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relating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with respect to social media is this: Can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b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This question is particularly timely given two recent federal appeals courts decisions. 最大的社交媒體可以當作公共運營商來監管嗎?聯邦政府與法庭意見有時相左。
If the answer is no, as the Eleventh Circuit concluded in a May ruling, then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largely free to decide which content and users to allow and prohibit from their platforms. If the answer is yes, as the Fifth Circuit concluded in September, then the government at both the federal and state level has broad authority to compel the big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to host content and users they would otherwise prefer to block. Put another way, if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they will have much less flexibility and autonomy than they have exercised to date in performing content moderation. 如果社交媒體不是公共運營商,那他們基本上自由決定禁止和允許哪些言論。如果政府可以監管他們好像監管公共運營商,那麼聯邦和州政府有權強制媒體平台提供用戶所不喜歡的內容,他們監管平台內容的自主權就要減少。
In this post, I’ll try to very briefly lay out what I think are some of the strongest arguments on either side of this issue. Before doing so, I’ll state my view up front: I think that the First Amendment should prevent government attempts to regulate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This is a view that plenty of people, including some federal appeals court judges, share. But there are also plenty of people—including some federal appeals court judges and at least one Supreme Court Justice—who do not hold that view, and their perspectives merit consideration as well. 本文作者John Villasenor是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的資深院士,要分享雙方的不同意見。
甚麼是公共運營商,甚麼不是呢?It’s helpful to start by listing some of the categories of corporate entities that everyone agrees are common carriers: the companies that operate railroads, ferries, and telephone (including cellular) systems. These companies hold themselves out to the general public as providers of transportation or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cause they are common carriers, they must provide these services withou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r in favor of particular persons, groups, or (in the case o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ntent. 大家都同意,鐵路、輪渡、電話(包括移動)系統,是公共運營,他們不可因為人群的觀點或通訊內容拒絕提供服務。
For instance, a railroad company can’t refuse to sell a ticket to a prospective passenger because it disapproves of the passenger’s political views.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can’t decline to offer service to a prospective customer because it disapproves of the content of the phone conversations it expects the customer to conduct.
By contrast, there is also universal agreement that newspapers are not common carriers. Their editors are free to decide the topics and tone of articles, and are free to accept or decline article and op-ed proposals based 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viewpoints expressed. In fact,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decisions that creates the identity of the newspaper. 相比之下,報紙不是公共運營,他們的編輯人員可以自由決定題材和文章品味,自由接受或拒絕發表某個觀點的內容。
Social media companies do multiple things, not all of which implicate debates about common carrier status. Few people would suggest t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common carriers with respect to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Rather, the common carrier question arises in relation to decisions to block people or content from social media sites. 沒有幾人提議把社交媒體平台當作公共運營公司,只在談論禁止某類人物言論時才想起是否公共運營的問題。
說社交媒體不應該當作公共運營公司的理由:Here are some arguments that people (including me) who believe t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common carriers can make: Fir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private entities that hav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to decide what content, and which users, to allow on their sites. A social media company is engaging in expressive conduct when it curates the content on its sit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romoting, suppressing, filtering, or removing posts or users. 第一,社交媒體是私營公司,在內容決定、用戶選擇方面有表達的自由,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Second, in enacting Section 230 in 1996, Congress understood that the online ecosystem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thrive if the companies hosting user-posted content perform content moderation. To promote that activity, Congress provided in Section 230(c)(2)(A) that providers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services” (which today includes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not liable for “any action voluntarily taken in good faith to restrict access to or availability of material that the provider or user considers to be obscene, lewd, lascivious, filthy, excessively violent, harassing, or otherwise objectionable, whether or not such material is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第二,230條款允許電腦互動服務的公司不必負責限制淫穢骯髒過分暴力等等不良內容。
With respect to the enumerated categories of content, U.S. law thus encourages social media companies to perform precisely the sort of content-based discrimination that is off-limits to common carriers. At the very least, this suggests that Congress did not consider “interactive computer services” to be common carriers. It could even be argued that Section 230 preempts state legislatures from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美國法律倒是鼓勵社交媒體公司對上述不良內容實行審核,至少國會沒把提供電腦互動服務當作公共運營公司。你甚至可以說230條款先行排除了社交媒體為公共營運公司。
Third, if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re deemed common carriers and, as the Texas social media law addressed by the Fifth Circuit ruling would require, are (subject to certain exceptions) prevented from block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the user, that opens the door to all sorts of enormously problematic policy consequences. Some users might argue that racist speech is merely expressing a “viewpoint,” and that as a common carrier subject (in Texas) to Texas law, the social media company therefore cannot remove it or take steps to impede its propagation. Analogous assertions might be made with respect to a long list of content that a social media company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blocking, including posts promoting false medical cures, Holocaust denial, and so on. 第三,假如最大的社交媒體公司被視為公共運營商,不准阻止任何「觀點」內容,就會出現各種嚴重問題,比如任憑假藥方或陰謀論傳播,直接損害到社交媒體自身的利益。
說社交媒體應該/可以當作公共運營公司的理由(Villasenor博士不同意):Here are a few arguments in favor of the idea tha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can b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caveat: I’m presenting these arguments, not agreeing with them): First, they hold themselves out to the public to provide a service enabling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In that respect, they are just a more recent techn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at previously included the telegraph, landline telephone systems, and cellular networks—all of which are regulated as common carriers. 首先,社交媒體只不過是繼先前的電報、座機電話、移動網絡等等公共營運技術之後最新的通訊技術展現。
Second, while social media companies hav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with respect to their own speech, they do not have an unconstrained right to suppress the speech of others. In this respect, they are like a telephone company. A telephone company is free to express its own views on issues it deems important. For instance, it can take public stances on proposed legislation that would impact its business. It is not free, howev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conversing over its networks to express views it disfavors. 其次,社交媒體公司雖然有自由做各種決定,他們壓制別人發言的自由不是無限的,乃要付代價。
Third, Section 230 support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a common carrier classification because it provides a liability shield through ensuring that the speech of a social media site’s users is not the speech of the company that runs the social media site. Therefore, if the government compels a social media site to host disfavored content, it is not compelling the company itself to speak, but is rather compelling the company to refrain from blocking a third party from using its infrastructure to speak. 第三,230條款保護媒體公司不因用戶言論受起訴,所以政府可以要求公司避免禁止他人發言。
A lengthier post on this issue would also discuss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holding that private entities such as shopping centers (in Pruneyard Shopping Center v. Robins in 1980), private universities (Rumsfeld v. FAIR in 2006), and cable television companies (in 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v. FCC, in 1994 and 1997) can be required to host speakers whose messages they would not otherwise choose to convey. Proponents of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argue that these rulings support their position. Opponents argue that they are distinguishable, as Pruneyard and Rumsfeld didn’t implicate the private entity’s own speech, and Turner involved broadcasting, a domain where First Amendment protections are lower. 關於私營實體,比如購物中心、私立大學、有線電視公司,是否可以被政府強制要求傳播他們不想傳播的信息,美國最高法院聽審和裁決了幾個案子,有人認為是支持了政府對社交媒體加以管控,反對的人認為情況不同。
It i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shopping centers,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able companies are not common carriers.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nonetheless able to compel them to host speakers helps underscore that common carrier status, as important as it is to determine, isn’t the whole story. The First Amendment rights of non-common-carrier private entities can involve shades of gray. 那些私營實體不是公共運營公司,但政府能夠強制他們邀請不同觀點的講員,還有不少細節可討論。
In sum, there is much more to be said on this issue than can be captured in a post this short. A more extensive treatment of the justifications for and against viewing the largest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are provid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fth and Eleventh Circuit opinions mentioned above. In addition, my UCLA colleague Eugene Volokh has recently published a law review article on this topic that goes into far more detail. UCLA Eugene Volokh教授最近就此發表了一篇更詳細的法律評論。
I’ll close by repeating my view that regulating social media companies as common carriers would contravene the First Amendment. It would also create a cascade of problematic consequences, including making many online spaces even more toxic than they are today. But I also recognize that these companies and the services they offer don’t fit neatly into traditional categories that made it easy to distinguish who is (e.g., telephone companies) and is not (e.g., newspapers) a common carrier. 政府管控社交媒體公司會違反言論自由原則,也會產生許多有害後果。
Wednesday, October 26, 2022
如何為川普禱告?
最近看見有一位牧師為前總統川普禱告,稱他為「川普總統」,可見他相信川普2020年「實際勝選」的謊言:"Oh God, we come to you in the name of Jesus, we are asking you to open the eyes of the president Trump's understanding, that he will know the time of devine intervention, he will know how to implement the devine intervention..."
你以為他會禱告國會調查委員會或法庭能夠發現川普拿那些機密文件回家屬於無罪?或者禱告他能夠找到好律師?不是,這人禱告上帝來干預。他希望上帝怎樣干預呢?好像是藉著川普來實行某種干預,而不是用雷轟擊某人一下之類的干預。
"...and you will surrounding him, Father, with none of these deep state trash, none of these rino trash, you surround him with people that you pick..." 哈,這位白人MAGA牧師說誰是trash?他講論上帝揀選的人,腦中是否有個白人形象,像他自己那樣的?所謂deep state,據陰謀論說是喜歡吃pizza和販賣兒童的一群戀童癖政客,這位牧師顯然信那一套。喜劇演員Alonzo Bodden開玩笑,說天知道deep state人們這個星期都在做甚麼,但他禱告的其實是白人老頭trash環繞川普。
RINO就是掛名的共和黨人--川普把不贊同自己惡劣行為的共和黨人都叫做RINO,而這位牧師很急切地禱告川普周圍的共和黨人都不是RINO。他衷心希望偉大領袖的周圍全都是唱讚歌的人,並且他帶領眾信徒都這麼禱告!我很難想像這些跟著禱告的基督徒會不贊同川普清除政治異己、提拔親信的任何獨裁行為。毫無疑問,旁人看見一定猜想上帝會讓那些白人老頭環繞川普世界並且捐款給他。
不過你看看川普總統當年那些內閣成員,幾乎每個願意公開發誓作證的共和黨人都從不同側面描述同一位無法無天的川普。上帝真會開玩笑,讓法庭把好幾位曾經做他重要副手的人都定罪,包括外國間諜和詐騙犯,那些人是川普自己任命的。然後川普利用總統特權赦免他們的罪,免得他們被關在牢裡。
Bodden先生說,假如上帝果真造訪他們的禱告大會(不是競選大會),難道「不可崇拜金色偶像」那條他們忘了嗎?他們把川普當作一個大肥金偶像,是聖經明文禁止的。還有一條「不可姦淫」也是川普所違反的,這位牧師豈不是要向上帝做解釋?滑稽。
但這些人也很危險,因為他們陷入一個邪教。有人會使出病態暴力,還自以為是在替天行道--他們奉上帝或川普的名殺戮開槍或行其它的惡。有人說,人類歷史上第一大死因就是為所拜的神明而殺戮,跟從邪教的人就是這麼瘋狂。
正如這位牧師奉神的名為川普所禱告的,他奉神的名為川普所收的奉獻不會用在上帝的大業,也不會真的都拿給川普或川普的律師,而是揣進自己的腰包。而且這錢不用納稅,因為信不信由你,這是個教會。你看,他帶領你禱告不是白白的,是能夠來錢。為此,他甚至小小不然兜售一下謊言也劃得來。
回到我們如何禱告的問題上,上帝能不能把壞人變成好人?理論上能,但實際上祂恐怕要藉著人的工作去影響和改變壞人,而不是變魔術。這幾年我發現有些基督徒喜歡讓上帝去變魔術,自己一個指頭都不動,我很久不做這樣的禱告了。那些利用川普為自己撈好處的牧師我就不說了,我鼓勵你在禱告的同時,也跟隨主耶穌尋求社會的公平公義,打擊虛假和罪惡,參與促進讓真相水落石出的調查行動。
你以為他會禱告國會調查委員會或法庭能夠發現川普拿那些機密文件回家屬於無罪?或者禱告他能夠找到好律師?不是,這人禱告上帝來干預。他希望上帝怎樣干預呢?好像是藉著川普來實行某種干預,而不是用雷轟擊某人一下之類的干預。
"...and you will surrounding him, Father, with none of these deep state trash, none of these rino trash, you surround him with people that you pick..." 哈,這位白人MAGA牧師說誰是trash?他講論上帝揀選的人,腦中是否有個白人形象,像他自己那樣的?所謂deep state,據陰謀論說是喜歡吃pizza和販賣兒童的一群戀童癖政客,這位牧師顯然信那一套。喜劇演員Alonzo Bodden開玩笑,說天知道deep state人們這個星期都在做甚麼,但他禱告的其實是白人老頭trash環繞川普。
RINO就是掛名的共和黨人--川普把不贊同自己惡劣行為的共和黨人都叫做RINO,而這位牧師很急切地禱告川普周圍的共和黨人都不是RINO。他衷心希望偉大領袖的周圍全都是唱讚歌的人,並且他帶領眾信徒都這麼禱告!我很難想像這些跟著禱告的基督徒會不贊同川普清除政治異己、提拔親信的任何獨裁行為。毫無疑問,旁人看見一定猜想上帝會讓那些白人老頭環繞川普世界並且捐款給他。
不過你看看川普總統當年那些內閣成員,幾乎每個願意公開發誓作證的共和黨人都從不同側面描述同一位無法無天的川普。上帝真會開玩笑,讓法庭把好幾位曾經做他重要副手的人都定罪,包括外國間諜和詐騙犯,那些人是川普自己任命的。然後川普利用總統特權赦免他們的罪,免得他們被關在牢裡。
Bodden先生說,假如上帝果真造訪他們的禱告大會(不是競選大會),難道「不可崇拜金色偶像」那條他們忘了嗎?他們把川普當作一個大肥金偶像,是聖經明文禁止的。還有一條「不可姦淫」也是川普所違反的,這位牧師豈不是要向上帝做解釋?滑稽。
但這些人也很危險,因為他們陷入一個邪教。有人會使出病態暴力,還自以為是在替天行道--他們奉上帝或川普的名殺戮開槍或行其它的惡。有人說,人類歷史上第一大死因就是為所拜的神明而殺戮,跟從邪教的人就是這麼瘋狂。
正如這位牧師奉神的名為川普所禱告的,他奉神的名為川普所收的奉獻不會用在上帝的大業,也不會真的都拿給川普或川普的律師,而是揣進自己的腰包。而且這錢不用納稅,因為信不信由你,這是個教會。你看,他帶領你禱告不是白白的,是能夠來錢。為此,他甚至小小不然兜售一下謊言也劃得來。
回到我們如何禱告的問題上,上帝能不能把壞人變成好人?理論上能,但實際上祂恐怕要藉著人的工作去影響和改變壞人,而不是變魔術。這幾年我發現有些基督徒喜歡讓上帝去變魔術,自己一個指頭都不動,我很久不做這樣的禱告了。那些利用川普為自己撈好處的牧師我就不說了,我鼓勵你在禱告的同時,也跟隨主耶穌尋求社會的公平公義,打擊虛假和罪惡,參與促進讓真相水落石出的調查行動。
Monday, October 24, 2022
擊退通貨膨漲有妙招嗎?
英國新首相Liz Truss上台還沒有幾個星期就辭職,說明通貨膨漲沒有那麼容易對付。她承認說「我無法履行我當選時想要實行的任務。」
據說Truss辭職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她的減稅計劃,倫敦金融交易市場對減稅的反應很糟糕,因為投資人都害怕減稅要引起更大幅度的通貨膨漲了。其實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最近都在下滑,我看不出是否因為受英國的影響。Truss可能想要放棄減稅計劃,於是把財政部長解職,但還是不行,政府治理的問題越來越大。
Truss的減稅計劃是典型的保守派經濟政策,得到美國某些政客的歡呼:所有的人都減稅,最受益的是大富人。稅收既然減少,那麼政府開支應該減少吧?沒有削減開支的計劃(和川普差不多)。在經濟好的時期,需求大於供應引起物價上漲問題不大,可在通貨膨漲已經為戰爭和供應鏈問題很嚴重的時期,減稅帶來的進一步經濟刺激會使通漲惡化。現在每個國家都面臨著一個兩難境地:你想要刺激經濟和避免蕭條,但如何能夠不使通漲惡化?
這星期英國公佈了最新的通漲率:9月份物價比一年前增加了10.1%,是1982年以來增長最快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整個歐洲的食品和能源成本都上漲了。有人說俄烏戰爭引發歐洲經濟問題是在Truss上台之前就開始了,Truss的減稅計劃旨在刺激經濟發展來應對上漲的物價,但這樣做會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更大的需求,以至於物價上漲更猛。
《台灣時報》有位記者German Lopez分析說,增加的需求可以通過減少政府開支或增加其它稅收來彌補一部分,如果政府減少支出或增加其他稅收來彌補削減,那麼需求的增長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因為當政府削減開支時,無論是食品、軍事裝備還是醫療保健都有效地減少了需求,而當政府提高稅收時,人們要從口袋裡掏錢,也會減少對其它商品和服務支出和需求。
然而,Truss不僅不削減開支和增稅,還提出對不潔淨的傳統能源開發進行補助--這就要增加政府開支。英國的股市和債市對此計劃的反應是大跌,英鎊落到將近40年以來的最低點。當Truss說她要辭職以後,市場稍微回升,不過投資的人們仍然擔心英國的政局會變得不穩定。
或許我們會感到不可思議,政府為甚麼應該努力抑制經濟增長呢?但對付通貨膨漲這是必要的,各國的中央銀行加息就是這個目的--減少投資從而放緩經濟增長,減少需求從而減輕通貨膨漲。聽來痛苦,但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有好處。
1970-80年代的美聯儲就是這樣做的,大幅加息來制止物價上漲,引起一場大衰退。當時的銀行利息高達21%。目前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都在努力避免採取如此嚴厲的措施,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成功。但通漲失控的持續時間越長,「軟著陸」的目標就越難以達到。
從這個意義上,Truss的減稅計劃不僅可能惡化眼下的通貨膨漲,還可能引起將來的經濟動盪。難怪很多美國人擔心民主黨的發錢補助會引起通漲,不過他們同時打算向富人增加稅收啊。換成共和黨呢?他們打算少發低收入補助和減少老人醫療健保福利,這算是減少開支的計劃嗎?
說到底,通貨膨漲是特別難對付的。平時各黨都努力發展經濟,這時卻必須改變策略,努力讓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同時又要防範引發經濟活動太過蕭條。Truss的快速下台給了人們甚麼教訓?--誰都不要吹牛,假裝擁有甚麼經濟妙招。
現在,民主黨政府發錢補助中低收入家庭呢?大概不是刺激經濟,只是維持吃住行基本經濟活動。共和黨政府不補助他們呢?美國有儲蓄的家庭問題不大,小業主可能會比較快地開始減員降薪,迎來經濟發展的嚴冬以打擊通漲--苦的是那批沒甚麼儲蓄的低收入家庭,在美國估計佔了40%的人口。
據說Truss辭職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她的減稅計劃,倫敦金融交易市場對減稅的反應很糟糕,因為投資人都害怕減稅要引起更大幅度的通貨膨漲了。其實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最近都在下滑,我看不出是否因為受英國的影響。Truss可能想要放棄減稅計劃,於是把財政部長解職,但還是不行,政府治理的問題越來越大。
Truss的減稅計劃是典型的保守派經濟政策,得到美國某些政客的歡呼:所有的人都減稅,最受益的是大富人。稅收既然減少,那麼政府開支應該減少吧?沒有削減開支的計劃(和川普差不多)。在經濟好的時期,需求大於供應引起物價上漲問題不大,可在通貨膨漲已經為戰爭和供應鏈問題很嚴重的時期,減稅帶來的進一步經濟刺激會使通漲惡化。現在每個國家都面臨著一個兩難境地:你想要刺激經濟和避免蕭條,但如何能夠不使通漲惡化?
這星期英國公佈了最新的通漲率:9月份物價比一年前增加了10.1%,是1982年以來增長最快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整個歐洲的食品和能源成本都上漲了。有人說俄烏戰爭引發歐洲經濟問題是在Truss上台之前就開始了,Truss的減稅計劃旨在刺激經濟發展來應對上漲的物價,但這樣做會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更大的需求,以至於物價上漲更猛。
《台灣時報》有位記者German Lopez分析說,增加的需求可以通過減少政府開支或增加其它稅收來彌補一部分,如果政府減少支出或增加其他稅收來彌補削減,那麼需求的增長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因為當政府削減開支時,無論是食品、軍事裝備還是醫療保健都有效地減少了需求,而當政府提高稅收時,人們要從口袋裡掏錢,也會減少對其它商品和服務支出和需求。
然而,Truss不僅不削減開支和增稅,還提出對不潔淨的傳統能源開發進行補助--這就要增加政府開支。英國的股市和債市對此計劃的反應是大跌,英鎊落到將近40年以來的最低點。當Truss說她要辭職以後,市場稍微回升,不過投資的人們仍然擔心英國的政局會變得不穩定。
或許我們會感到不可思議,政府為甚麼應該努力抑制經濟增長呢?但對付通貨膨漲這是必要的,各國的中央銀行加息就是這個目的--減少投資從而放緩經濟增長,減少需求從而減輕通貨膨漲。聽來痛苦,但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有好處。
1970-80年代的美聯儲就是這樣做的,大幅加息來制止物價上漲,引起一場大衰退。當時的銀行利息高達21%。目前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都在努力避免採取如此嚴厲的措施,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成功。但通漲失控的持續時間越長,「軟著陸」的目標就越難以達到。
從這個意義上,Truss的減稅計劃不僅可能惡化眼下的通貨膨漲,還可能引起將來的經濟動盪。難怪很多美國人擔心民主黨的發錢補助會引起通漲,不過他們同時打算向富人增加稅收啊。換成共和黨呢?他們打算少發低收入補助和減少老人醫療健保福利,這算是減少開支的計劃嗎?
說到底,通貨膨漲是特別難對付的。平時各黨都努力發展經濟,這時卻必須改變策略,努力讓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同時又要防範引發經濟活動太過蕭條。Truss的快速下台給了人們甚麼教訓?--誰都不要吹牛,假裝擁有甚麼經濟妙招。
現在,民主黨政府發錢補助中低收入家庭呢?大概不是刺激經濟,只是維持吃住行基本經濟活動。共和黨政府不補助他們呢?美國有儲蓄的家庭問題不大,小業主可能會比較快地開始減員降薪,迎來經濟發展的嚴冬以打擊通漲--苦的是那批沒甚麼儲蓄的低收入家庭,在美國估計佔了40%的人口。
Saturday, October 22, 2022
哪些政治議題對選民最重要?
在2020年,我曾經寫過一篇基督徒應該考慮哪些道德議題的文章,今年我回顧一下,希望補充一下,究竟哪個問題是最重要的。
我很希望氣候治理、地球工程是最重要的議題,我感到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來逆轉世界末日的氣候大災難了。但我必須說,還有一項更重要的議題,必須排在環境氣候之前。選舉能夠尊重選舉結果的人上台是最重要的。那些模稜兩可,或明確表示如果他/她沒有勝選就不承認選舉結果的人,絕對不應該上來執政。他們會操控下一期選舉結果,堅持非法連任的。
這一點我已經在2020年選舉過程中看見鏡子,有些人會說假話來騙取選票。還有人在2021年以後努力推動地方立法,為「必要時」推翻下一次選舉結果能夠比較方便做準備。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圖表是9月下旬一組民意調查顯示的各類重要議題在選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大概是目前俄烏戰爭和供應鏈中斷和能源危機引起通貨膨漲,人們擔心經濟會蕭條起來,很多人把經濟發展看為最重要。聽說經濟越好,在位總統的黨會得到越多的選票,其實經濟好壞沒有多少總統的功勞,通貨膨漲也一樣--偶然不定的國內外其它因素太多了。
也許應該問的問題,不是執政黨對經濟好/壞能夠有多大功勞,而是假如經濟蕭條到來,你希望哪個黨在位當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沒有哪個政府能夠禁止企業老闆解雇員工,所以要考慮在失業的時候,哪個政府比較能夠並願意幫助你度過難關?
我很希望氣候治理、地球工程是最重要的議題,我感到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來逆轉世界末日的氣候大災難了。但我必須說,還有一項更重要的議題,必須排在環境氣候之前。選舉能夠尊重選舉結果的人上台是最重要的。那些模稜兩可,或明確表示如果他/她沒有勝選就不承認選舉結果的人,絕對不應該上來執政。他們會操控下一期選舉結果,堅持非法連任的。
這一點我已經在2020年選舉過程中看見鏡子,有些人會說假話來騙取選票。還有人在2021年以後努力推動地方立法,為「必要時」推翻下一次選舉結果能夠比較方便做準備。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圖表是9月下旬一組民意調查顯示的各類重要議題在選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大概是目前俄烏戰爭和供應鏈中斷和能源危機引起通貨膨漲,人們擔心經濟會蕭條起來,很多人把經濟發展看為最重要。聽說經濟越好,在位總統的黨會得到越多的選票,其實經濟好壞沒有多少總統的功勞,通貨膨漲也一樣--偶然不定的國內外其它因素太多了。
也許應該問的問題,不是執政黨對經濟好/壞能夠有多大功勞,而是假如經濟蕭條到來,你希望哪個黨在位當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沒有哪個政府能夠禁止企業老闆解雇員工,所以要考慮在失業的時候,哪個政府比較能夠並願意幫助你度過難關?
Wednesday, October 19, 2022
說說中國「拋售」美國債券
幾年前我就聽見小道傳聞,說中國買了多少多少美國的國庫券,等於贊助美國。中國只要拋售美國債券,就會等於打擊美國經濟等等。我當時很懷疑這個說法,美國會害怕中國拋售它的債券?
最近有消息,中國最近把它幾十年來利用貿易順差額所購買的美國債券悄悄賣了10%,大概$1000萬美元左右,也許就是為了「懲罰」美國表態支持和保護台灣、反對中國武力改變台灣海峽現狀吧。拋售美債的確會降低它的價值,不過還要看其它國家會不會跟著拋售,因為中國購買的美國政府債券只佔了美國所有發行債券的1.3%。雖然中國持有的美債數量是全世界第二,但美國可不是只靠少數幾個國家借錢給它的。再說,別的國家憑甚麼會跟著中國拋售美國債券呢?
那麼如果不是為了報復,中國為甚麼要拋售美國債券呢?另一種解釋是中國試圖減少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依賴。俄國自從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受到國際制裁之一就是俄國幾家大銀行被踢出國際貨幣結算體系,使他們無法與很多國際進行貿易。中國反對制裁莫斯科,但他們必須小心查看:如果侵犯台灣會受怎樣的類似制裁?
一方面,制裁使俄國三分之二的外匯儲備被西方凍結,大大減少了國際貿易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盧布交易只能轉換到其他外幣結算系統,與中國和不多的幾個國家結算,還能夠搞一部分貨物直接交換。俄國找到中國龐大經濟這一救命稻草。中國如果步俄國後塵悍然發動戰爭受制裁,是否也問題不大呢?
問題是俄國經濟僅為中國經濟的十分之一,所以情況未必有那麼好。根據《台北時報》的分析,第一你想要備戰而不依賴美元,你的美元卸載速度穩步進行,似乎不夠快,第二你賣掉美元之後將一半換成開曼群島和百慕大這些非美元證券,難道不是為避稅?你賣美元債券最後只是減少了最安全穩妥的外匯儲備而已。
中國的$3萬多億外匯儲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國際貿易順差、外來的直接投資(FDI)、外債。後面兩項進帳後實際上取用的是人民幣來搞建設,但外資要求提取或債務到期時必須能夠償付得出來。
自從1980年代以來,北京接受西方資本的FDI多達$1.6萬億,又註冊了$1.5萬億的中國政府外債,其中短期美元債務佔了53%,多達$8000萬億。這樣,中國的$3萬億外幣儲備中,有$2.3萬億是美元,如果遭到凍結,只有$7000萬億是美元以外的國家財富儲備,與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的儲量多不了多少。
國際貨幣組織建議國家外幣存儲量的最佳值是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0%。中國所報告的GDP是$17萬億,在它經濟最好的時期,中國的貿易順差每年帶來$4000億的儲備,為其一帶一路工程、援外項目帶來資金。現在,北京和它的西方貿易關係越來越緊張,優惠的國際貿易模式快要結束了。
那麼,中國的$7000億外匯儲備能維持多久呢?它需要進口石油、芯片、數據處理器、鐵礦石、牲口飼料等等,來維持最低水平的經濟活動,每年大約在$6000-7000億美元之間。若沒有一個穩定的貿易順差來源,中國就要削減國外支出。自從2020年,中國首次大幅調整了外匯儲備值。
既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主要是借來的錢和剝削性的貿易活動利潤,中國與西方長久脫鉤就會對中國產生兩個後果:傳統貿易順差的喪失,和隨著供應鏈重新定位帶來的FDI外流趨勢。
隨著外資離開中國,以及外債到期的臨近,中國只好動用外匯儲備。迄今為止,美國債券是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安全避風港,所以只好動用美國國債,否則難以滿足它的基本進口需要,並難以履行借用外債的義務。
動用外匯儲備不會讓中國的外匯儲備忽然崩潰,但第一張牌已經從下面抽掉了。中國可能會繼續兌現和取用所持有的美國債券,但其外匯儲備庫卻會很快縮減。
最近有消息,中國最近把它幾十年來利用貿易順差額所購買的美國債券悄悄賣了10%,大概$1000萬美元左右,也許就是為了「懲罰」美國表態支持和保護台灣、反對中國武力改變台灣海峽現狀吧。拋售美債的確會降低它的價值,不過還要看其它國家會不會跟著拋售,因為中國購買的美國政府債券只佔了美國所有發行債券的1.3%。雖然中國持有的美債數量是全世界第二,但美國可不是只靠少數幾個國家借錢給它的。再說,別的國家憑甚麼會跟著中國拋售美國債券呢?
那麼如果不是為了報復,中國為甚麼要拋售美國債券呢?另一種解釋是中國試圖減少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依賴。俄國自從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受到國際制裁之一就是俄國幾家大銀行被踢出國際貨幣結算體系,使他們無法與很多國際進行貿易。中國反對制裁莫斯科,但他們必須小心查看:如果侵犯台灣會受怎樣的類似制裁?
一方面,制裁使俄國三分之二的外匯儲備被西方凍結,大大減少了國際貿易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盧布交易只能轉換到其他外幣結算系統,與中國和不多的幾個國家結算,還能夠搞一部分貨物直接交換。俄國找到中國龐大經濟這一救命稻草。中國如果步俄國後塵悍然發動戰爭受制裁,是否也問題不大呢?
問題是俄國經濟僅為中國經濟的十分之一,所以情況未必有那麼好。根據《台北時報》的分析,第一你想要備戰而不依賴美元,你的美元卸載速度穩步進行,似乎不夠快,第二你賣掉美元之後將一半換成開曼群島和百慕大這些非美元證券,難道不是為避稅?你賣美元債券最後只是減少了最安全穩妥的外匯儲備而已。
中國的$3萬多億外匯儲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國際貿易順差、外來的直接投資(FDI)、外債。後面兩項進帳後實際上取用的是人民幣來搞建設,但外資要求提取或債務到期時必須能夠償付得出來。
自從1980年代以來,北京接受西方資本的FDI多達$1.6萬億,又註冊了$1.5萬億的中國政府外債,其中短期美元債務佔了53%,多達$8000萬億。這樣,中國的$3萬億外幣儲備中,有$2.3萬億是美元,如果遭到凍結,只有$7000萬億是美元以外的國家財富儲備,與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的儲量多不了多少。
國際貨幣組織建議國家外幣存儲量的最佳值是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0%。中國所報告的GDP是$17萬億,在它經濟最好的時期,中國的貿易順差每年帶來$4000億的儲備,為其一帶一路工程、援外項目帶來資金。現在,北京和它的西方貿易關係越來越緊張,優惠的國際貿易模式快要結束了。
那麼,中國的$7000億外匯儲備能維持多久呢?它需要進口石油、芯片、數據處理器、鐵礦石、牲口飼料等等,來維持最低水平的經濟活動,每年大約在$6000-7000億美元之間。若沒有一個穩定的貿易順差來源,中國就要削減國外支出。自從2020年,中國首次大幅調整了外匯儲備值。
既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主要是借來的錢和剝削性的貿易活動利潤,中國與西方長久脫鉤就會對中國產生兩個後果:傳統貿易順差的喪失,和隨著供應鏈重新定位帶來的FDI外流趨勢。
隨著外資離開中國,以及外債到期的臨近,中國只好動用外匯儲備。迄今為止,美國債券是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安全避風港,所以只好動用美國國債,否則難以滿足它的基本進口需要,並難以履行借用外債的義務。
動用外匯儲備不會讓中國的外匯儲備忽然崩潰,但第一張牌已經從下面抽掉了。中國可能會繼續兌現和取用所持有的美國債券,但其外匯儲備庫卻會很快縮減。
Monday, October 17, 2022
勸說親友都去投票
本文內容取自環保網站Earth Day的文章 5 Things To Tell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Who Are Reluctent to Vote。我很希望能把積極支持環保的人選上來,可是環保似乎在很多候選人心目中並不重要,他們在競選時提都不提。我們當然有許多其他問題亟待需要解決,流浪問題啊,精神病管理啊,各種權利啊,民主制度改進啊...
選舉是民主制度最根本的方面:能夠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把不稱職的選下去,把敢指出真相的選上來,他們沒有被某些利益集團收買,能夠聽見你我這種無權無勢人的聲音,是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和完善的保障。因為我們都知道,有些國家不遺餘力把當權者繼續執政當作第一政治大事,是很有問題的。他們要麼操控選舉過程,要麼非法強權留任,是民主國家所不能容許的。
聖經裡說了民主體制問題嗎?沒有。但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你如果以為耶穌是一位不講公平公義的獨裁,那就大錯特錯,他有萬民跟隨,因為聽見他們的聲音--他不是某個少數派的狹隘君王。
美國人有各種理由不參加投票。第一個理由是選舉團制度帶來的:我這區是深紅或深藍(紅指共和黨,藍指民主黨),我在這裡是少數派,所以我投的票沒用,不會把我所寄望的人選上來或選下去。但你應該知道,任何地方選舉都有一些紅藍票數不相上下的職位,或非黨派職位,會直接影響氣候環保政策的立法。比如教育局長或那些學區委員,他們認為環保教育有多重要、願花多少錢投資在教師培訓和中小學環保設施?去看看他們的競選網頁,必要時打電話詢問,最好要求公開的回答。
第二個理由是不認識、不了解那些候選人,他們好像都不關心我所關心的事,或者我不太相信他們的承諾。的確,很多人沒有興趣在兩個「壞人」中選一個稍微好點的。但是好人壞人沒有那麼絕對,撇開政策不談,你或許還是可以看出誰比較願意聆聽和協商,特別是你就某項方針政策試圖與他們聯絡過,或看見地方媒體對他們的報導。
第三個理由是工作或別的事情太忙,選舉那天沒功夫去投票。在絕大多數州,你可以利用郵寄選票提前投票,但你要特別留意本州所規定的郵寄選票的期限。
第四個理由是相信選舉系統被操縱了,它的主要部分有缺陷!無論左翼右翼,恐怕都有人對自己州的選舉制度很失望。但是想想看,你如果徹底棄權,情況就會好轉嗎?恐怕只會變得更糟糕。
美國各地的投票和計票本身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是安全穩妥準確的,很多舉報和不滿是圍繞著選民壓制問題,比如用欺騙和宣傳讓某些群組的人無法參與或不方便參與投票。美國在2020年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參加了投票,你的參與可以減少選民受壓制的效應。
第五個不參加投票的理由是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票而已,不會影響大局。可是當很多人都和你一樣有這個想法時,影響就很大了。很多時候選票上有一些提案要求選民表態是否同意,仔細閱讀這些法案,和朋友們議論這些法案,聽聽別人同意和不同意的理由,檢查這些法案實施起來會不會破壞環境等等,集思廣益再表態還是很值得的。
選舉是民主制度最根本的方面:能夠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把不稱職的選下去,把敢指出真相的選上來,他們沒有被某些利益集團收買,能夠聽見你我這種無權無勢人的聲音,是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和完善的保障。因為我們都知道,有些國家不遺餘力把當權者繼續執政當作第一政治大事,是很有問題的。他們要麼操控選舉過程,要麼非法強權留任,是民主國家所不能容許的。
聖經裡說了民主體制問題嗎?沒有。但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你如果以為耶穌是一位不講公平公義的獨裁,那就大錯特錯,他有萬民跟隨,因為聽見他們的聲音--他不是某個少數派的狹隘君王。
美國人有各種理由不參加投票。第一個理由是選舉團制度帶來的:我這區是深紅或深藍(紅指共和黨,藍指民主黨),我在這裡是少數派,所以我投的票沒用,不會把我所寄望的人選上來或選下去。但你應該知道,任何地方選舉都有一些紅藍票數不相上下的職位,或非黨派職位,會直接影響氣候環保政策的立法。比如教育局長或那些學區委員,他們認為環保教育有多重要、願花多少錢投資在教師培訓和中小學環保設施?去看看他們的競選網頁,必要時打電話詢問,最好要求公開的回答。
第二個理由是不認識、不了解那些候選人,他們好像都不關心我所關心的事,或者我不太相信他們的承諾。的確,很多人沒有興趣在兩個「壞人」中選一個稍微好點的。但是好人壞人沒有那麼絕對,撇開政策不談,你或許還是可以看出誰比較願意聆聽和協商,特別是你就某項方針政策試圖與他們聯絡過,或看見地方媒體對他們的報導。
第三個理由是工作或別的事情太忙,選舉那天沒功夫去投票。在絕大多數州,你可以利用郵寄選票提前投票,但你要特別留意本州所規定的郵寄選票的期限。
第四個理由是相信選舉系統被操縱了,它的主要部分有缺陷!無論左翼右翼,恐怕都有人對自己州的選舉制度很失望。但是想想看,你如果徹底棄權,情況就會好轉嗎?恐怕只會變得更糟糕。
美國各地的投票和計票本身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是安全穩妥準確的,很多舉報和不滿是圍繞著選民壓制問題,比如用欺騙和宣傳讓某些群組的人無法參與或不方便參與投票。美國在2020年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參加了投票,你的參與可以減少選民受壓制的效應。
第五個不參加投票的理由是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票而已,不會影響大局。可是當很多人都和你一樣有這個想法時,影響就很大了。很多時候選票上有一些提案要求選民表態是否同意,仔細閱讀這些法案,和朋友們議論這些法案,聽聽別人同意和不同意的理由,檢查這些法案實施起來會不會破壞環境等等,集思廣益再表態還是很值得的。
Saturday, October 15, 2022
與極端主義和政治暴力做鬥爭
耶穌教我們這樣禱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要多念前半句,而社會地位低的人已經在拚命禱告後半句。在社會公平公義的事情上,很多保守派的基督徒兩眼一抹黑。我介紹過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PLC)的工作,是個與極端主義作戰的律師陣營,本文是一個延續介紹。
自從2017年白人至上主義者在Charlottesville聚集反對移除一座李將軍紀念雕像以來,極端主義最近幾年在美國似乎越來越厲害了。有一些民選官員接受各種陰謀論,包括川普2020勝選,但結果被偷。SPLC和Tulchin研究所最近搞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孳生白人國家主義的種族「大替換」理論已經進入主流政治,以至於引起越來越多的槍擊暴力。
那麼SPLC的工作是否毫無成就呢?他們最近有一份報告列舉了一些工作進展。民主黨的拜登上台作總統,他的內閣政府明確表態,決心要對付國內恐怖主義威脅,這當然是最根本的進展起點。但2017年那次示威引起的暴力衝突,加上醒目的新納粹右翼「團結」口號,這股暗流開始引起了公眾的廣泛注意--這顯然是進展,媒體很大的功勞--國家情報機構、聯邦調查局和總統法務部紛紛採取行動防範。
美國過去除了法庭起訴和判刑以及勒令賠償,沒有多少辦法對付國內恐怖主義分子,由於受害者家屬大多沒錢請律師,暴力案件經常不了了之。2017年的Charlottesville官司推動成立了Integrity First for America非牟利平等民權律師組織,專門受理種族主義和其它不公義、不平等案件,並多次勝訴。有這樣的組織坐陣當然是一大進展。
SPLC還把在美國各地移除南方邦聯將軍的紀念碑和雕像--那些一百年前豎立起來象徵了種族仇恨的「文物」--作為反對洗腦的手段。他們還爭取為9個美軍基地更名--徹底移除那些將軍的名字,這些的確不能說不是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進步。(下面這段視頻介紹了一所軍事院校進行的改革。)
國會為J6政治暴亂事件成立了調查委員會,他們今年一些列的公開聽證會成功展示了一系列的有力證據,所有的證人都是前總統川普內部圈子的共和黨人,為他的連任一手策畫贊助了企圖推翻2020大選的多環節違法事件,國會暴亂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這是揭發政治暴力真相的最有效步驟。
在預防仇恨犯罪的前沿,2020年聯邦調查局將8300多個仇恨犯罪事件紀錄在案,是2001年以來最高的數字。襲擊黑人社群的犯罪增加了42%,襲擊亞裔社群的犯罪增加了64%。2021年5月,國會通過一項Covid仇恨犯罪法案,聯邦調查局也把美國國內的仇恨犯罪威脅提高到優先地位,這些回應的行動很有進步,美國的民主和平等權利意識提高了。
當然,我們現在仍然不斷發生有人因極端主義受害的事,我們嫌進展太慢。這就要求大家都起來,面對社會不公義的事發聲。
自從2017年白人至上主義者在Charlottesville聚集反對移除一座李將軍紀念雕像以來,極端主義最近幾年在美國似乎越來越厲害了。有一些民選官員接受各種陰謀論,包括川普2020勝選,但結果被偷。SPLC和Tulchin研究所最近搞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孳生白人國家主義的種族「大替換」理論已經進入主流政治,以至於引起越來越多的槍擊暴力。
那麼SPLC的工作是否毫無成就呢?他們最近有一份報告列舉了一些工作進展。民主黨的拜登上台作總統,他的內閣政府明確表態,決心要對付國內恐怖主義威脅,這當然是最根本的進展起點。但2017年那次示威引起的暴力衝突,加上醒目的新納粹右翼「團結」口號,這股暗流開始引起了公眾的廣泛注意--這顯然是進展,媒體很大的功勞--國家情報機構、聯邦調查局和總統法務部紛紛採取行動防範。
美國過去除了法庭起訴和判刑以及勒令賠償,沒有多少辦法對付國內恐怖主義分子,由於受害者家屬大多沒錢請律師,暴力案件經常不了了之。2017年的Charlottesville官司推動成立了Integrity First for America非牟利平等民權律師組織,專門受理種族主義和其它不公義、不平等案件,並多次勝訴。有這樣的組織坐陣當然是一大進展。
SPLC還把在美國各地移除南方邦聯將軍的紀念碑和雕像--那些一百年前豎立起來象徵了種族仇恨的「文物」--作為反對洗腦的手段。他們還爭取為9個美軍基地更名--徹底移除那些將軍的名字,這些的確不能說不是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進步。(下面這段視頻介紹了一所軍事院校進行的改革。)
國會為J6政治暴亂事件成立了調查委員會,他們今年一些列的公開聽證會成功展示了一系列的有力證據,所有的證人都是前總統川普內部圈子的共和黨人,為他的連任一手策畫贊助了企圖推翻2020大選的多環節違法事件,國會暴亂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這是揭發政治暴力真相的最有效步驟。
在預防仇恨犯罪的前沿,2020年聯邦調查局將8300多個仇恨犯罪事件紀錄在案,是2001年以來最高的數字。襲擊黑人社群的犯罪增加了42%,襲擊亞裔社群的犯罪增加了64%。2021年5月,國會通過一項Covid仇恨犯罪法案,聯邦調查局也把美國國內的仇恨犯罪威脅提高到優先地位,這些回應的行動很有進步,美國的民主和平等權利意識提高了。
當然,我們現在仍然不斷發生有人因極端主義受害的事,我們嫌進展太慢。這就要求大家都起來,面對社會不公義的事發聲。
Wednesday, October 12, 2022
俄國宣傳機器在美國
自從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打響,現在似乎吞併了烏克蘭東部一些領土,美國政府支持和援助烏克蘭的決心和行動越來越強。如果說起初川普還有一些同情俄羅斯的聲音,現在新聞界已經沒有挺俄的聲音了。不過,最近我聽說美國的右翼媒體一直在替俄國說話或者傳他們的謠言,大概是我沒看見他們的報導和評論而已。
今天我看見一個人評論此事,說俄國人開玩笑,主張俄國攻打比如阿拉斯加,然後在那裏搞公投,俄國很歡迎他們加入俄聯邦。美國其餘的州會為此起來攻打阿拉斯加嗎?按照一些人的想法,美國聯邦大概應該拱手讓俄國吞併那些被侵略的州,正如他們認為烏克蘭應該拱手出讓東南地區。(照片是2018年在Ohio: 有人穿印著親俄口號的T-恤衫。)
有人列出20條福克斯新聞網幾個人每天晚上播放的新聞評論中的俄羅斯宣傳內容,我記在這裡。你們經常看福克斯新聞的人可以對照核實一下,或許你從中共的微信傳聞也看到類似信息論調。
今天我看見一個人評論此事,說俄國人開玩笑,主張俄國攻打比如阿拉斯加,然後在那裏搞公投,俄國很歡迎他們加入俄聯邦。美國其餘的州會為此起來攻打阿拉斯加嗎?按照一些人的想法,美國聯邦大概應該拱手讓俄國吞併那些被侵略的州,正如他們認為烏克蘭應該拱手出讓東南地區。(照片是2018年在Ohio: 有人穿印著親俄口號的T-恤衫。)
有人列出20條福克斯新聞網幾個人每天晚上播放的新聞評論中的俄羅斯宣傳內容,我記在這裡。你們經常看福克斯新聞的人可以對照核實一下,或許你從中共的微信傳聞也看到類似信息論調。
- America is marching into a world war. 不是俄羅斯在搞戰爭升級,是美國引起了他們的行動。
- Lower the temperature. 俄羅斯既然做出核威脅,北約組織要趕快降低調門。
- Putin is invincible. 普京不會後退,他也不擔心政治地位不穩定,特別是在年輕人紛紛離開的情況下。
- Submit to any nuclear threat. 普京的核威脅可怕,我們要趕快負責任停手。
- Helping Ukraine just prolongs the suffering. 送武器給烏克蘭不會打敗俄國,只會延長戰爭苦難。
- Give peace a chance. 抵抗侵略者叫作「主戰」,妥協和談就是支持和平。
- Helping Ukraine costs too much. 援助烏克蘭代價太高。
- Sanctions hurt us, not Russia. 制裁引起自己物資短缺,俄羅斯不怕制裁。
- Split the difference. 不講誰對誰錯,俄烏各打50大板就好。
- Russia only wants part of Ukraine. 烏克蘭東部有不少人本來就親俄,何必為那塊地盤冒核戰之險?
- The war is an attack on Putin. 是拜登政府為政治原因要找機會推翻普京政權,所以美俄談判就可結束戰爭。
- Ukraine is just like Iraq. 當年美國侵略伊拉克要推翻侯賽因政權,現在俄國侵犯烏克蘭是一樣,何必將普京妖魔化?
- The “elite class” is pushing us into war. 專家和媒體告訴我們的都錯,其實沒人知道烏克蘭的戰況。
- This is another Russia hoax. 不要相信美國的情報官員,正如他們調查俄國支持川普是個騙局,現在對俄國的指責是另一騙局。
- America is coercing Ukraine to fight. 4月份烏克蘭本來想要和談,但是美國和英國阻撓了。
- Ukraine is manipulating us. 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是狡猾的。
- Ukraine is a spoiled parasite. 烏克蘭獲得西方軍援好像收受福利無止境。
- Ukraine is pushing us to start a nuclear war. 說澤連斯基要求美國「先發制人」發動核戰。
- Ukraine is an arm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澤連斯基不是獨立的國家領導人,而是美國民主黨的一個傀儡。
- As Ukraine’s sponsors, we should force Zelensky to settle. 是美國主持贊助了烏克蘭戰爭,所以應該能迫使烏克蘭妥協和結束戰爭。
Monday, October 10, 2022
TPD:美國教育改革的關鍵
TDP即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意思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本文內容取自Brookings政策研究所發表的文章,Teachers Can Change the World。更多有關教育的文章請訪問他們的網站。
美國的幾百萬兒童最近開學了,這個新學年對很多孩子來說是新冠以後的第一次,6200萬教師要歡迎和教導他們。10月5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所以我們要仔細看看教師工作。
教師是正規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優質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貢獻者。世界銀行2018年的一份評估報告發現,教師的知識、教學實踐和課堂一貫是影響學生的重要源頭。教師通常會花大量時間來了解和幫助兒童,甚至幫助兒童的家人。他們的努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成功和康寧。
師資很昂貴,支付教師工資和福利是所有政府教育預算中最大的項目,在美國約佔教育總預算的7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標準是將政府全部預算的15%用於教育,然而美國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雖然教師對教育成功至關重要,今年秋天美國面臨嚴重的師資短缺,教師流失嚴重。
師資短缺和備課不足的原因很複雜,主要原因包括學校條件和教師政策,以及教師的社會地位、招聘方式和人口的族裔成分,還有保留師資的挑戰性,師資培訓和在職發展。在很多地方,教學是一種低收入的職業,被視為易進易出、非技術性的工作。新冠大流行增加了教師現有的壓力,結果很多教師出於對健康憂慮、社會不尊重、缺乏專業自主權和倦怠等等原因而考慮離職。
優質的專業教師發展非常重要,當下最緊迫的兩個問題是:(1)招聘、培養和留住足夠數量的合格教師;(2)改進教育方式,為教師提供持續有效的專業發展機會。
上述第一個問題特別複雜,需要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比如教師職業的不公平的低落地位、工作條件經常不穩定、以及缺乏晉昇機會。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改變整個教育系統,包括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職業的整體財務改善,和教育基金捐助者的關系,以及長期以來的文化和性別觀念。坦白說,這些任務好像讓人應接不暇。
第二個問題比較好辦:需要為所有教師設計和提供高水準的教師專業發展(TPD),讓他們能夠長進和學習更多、跟上最新知識並成功教學,幫助兒童在21世紀學習和成長。
不斷增加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對於兒童的茁壯成長至關重要。美國需要大規模改善TPD,才能夠改善全體人口的教育和學習程度,讓優良的教師留在這個行業裡更久,為目前正在開發和實施的許多前景美好的教育創新的成功做出貢獻。
教育創新包括利用教學新科技、基礎性的語文算術、以及社會情感發展,每一項都需要修正改善教學做法。TPD還為公平教學、包容性教導和教材提供了重要機會、直接滿足和協助所有學生建立他們積極的人生目標。
然而,教育改革者很難跨地區為整個國家設計和提供TPD。與普及教育中心百萬學習項目合作的每個合作夥伴,幾乎全都面臨更廣泛擴展師資培訓的挑戰。即使他們的倡議重點不在於師資的培訓、準備和資助,大規模實施這些倡議也會面臨挑戰——包括能力、費用、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挑戰。所以很明顯,教育改革必須考慮如何成功、有效和公平地推廣TPD,這並不容易。
20年來,師資教育和專業發展領域學到了很多東西,小規模的師發展工作可以做得很好。然而這些研究、理論和最佳實踐通常並未能轉化為大規模的高質量、具有成本效益的TPD。
第一,從小規模轉化為大規模不會自動發生。確認和培養足夠數量的教師指導很難,他們必須熟悉當地情況並能夠持續提供針對特別情況的面對面指導或輔導,這是關鍵。
第二,高質的TPD價格昂貴,但省錢的TPD效果通常會很快消失或被現有的體系淹沒。數量和質量往往有衝突,「混合」模式可能為實現某種平衡提供一個機會。
第三,制定政策的人,尤其是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層面,不容易找到將TPD付諸實踐的證據和良好信息。人們常常會以為教師出勤等於教師學習,任何TPD計劃都會自動改善,或以為高質量的TPD很簡單,這些都不符合實際。
第四,人們會以為利用新技術就能夠解決TPD擴展的挑戰,但技術不會使不良的教師變好。事實上,使用技術會使TPD計劃執行得更糟,比如新技術使參與的教師感到沮喪或疏離,或有些人沒有或不知如何使用新技術。
第五,評估TPD的方法通常不足。多數的大規模TPD計劃都是看教師出勤人數、參與者反饋調查或培訓結束時的快速自我報告來評估,這很難看出培訓是否對師生產生了積極影響和果效,也很難鼓勵對TPD質量或不同教導模型進行比較研究。
那麼如何推進TPD呢?設計、調整和擴展高質TPD並不簡單,但至關重要。因此,我們Brookings政策研究所的Millions Learning項目決定把TPD當作重點領域,提供大規模持久、有效的師資發展,這要求教師了解自身特點和現代的成人學習理論,不斷嘗試創新培訓模式,包括面對面輔導和項目學習,以及智慧使用新技術。它還需要小心研究、與其它TPD團體和政府展開合作,以及長期堅持下去。
我們在Millions Learning盼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展這樣一個項目。美國有許多出色的TPD工作和團隊,我們希望與他們合作,在他們嘗試不同的擴展策略時與他們一起學習,並支持他們改善美國教育的能力。我們相信教師可以改變世界——我們希望為這一不可或缺的目標做出貢獻。
美國的幾百萬兒童最近開學了,這個新學年對很多孩子來說是新冠以後的第一次,6200萬教師要歡迎和教導他們。10月5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所以我們要仔細看看教師工作。
教師是正規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優質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貢獻者。世界銀行2018年的一份評估報告發現,教師的知識、教學實踐和課堂一貫是影響學生的重要源頭。教師通常會花大量時間來了解和幫助兒童,甚至幫助兒童的家人。他們的努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成功和康寧。
師資很昂貴,支付教師工資和福利是所有政府教育預算中最大的項目,在美國約佔教育總預算的7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標準是將政府全部預算的15%用於教育,然而美國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雖然教師對教育成功至關重要,今年秋天美國面臨嚴重的師資短缺,教師流失嚴重。
師資短缺和備課不足的原因很複雜,主要原因包括學校條件和教師政策,以及教師的社會地位、招聘方式和人口的族裔成分,還有保留師資的挑戰性,師資培訓和在職發展。在很多地方,教學是一種低收入的職業,被視為易進易出、非技術性的工作。新冠大流行增加了教師現有的壓力,結果很多教師出於對健康憂慮、社會不尊重、缺乏專業自主權和倦怠等等原因而考慮離職。
優質的專業教師發展非常重要,當下最緊迫的兩個問題是:(1)招聘、培養和留住足夠數量的合格教師;(2)改進教育方式,為教師提供持續有效的專業發展機會。
上述第一個問題特別複雜,需要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比如教師職業的不公平的低落地位、工作條件經常不穩定、以及缺乏晉昇機會。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改變整個教育系統,包括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職業的整體財務改善,和教育基金捐助者的關系,以及長期以來的文化和性別觀念。坦白說,這些任務好像讓人應接不暇。
第二個問題比較好辦:需要為所有教師設計和提供高水準的教師專業發展(TPD),讓他們能夠長進和學習更多、跟上最新知識並成功教學,幫助兒童在21世紀學習和成長。
不斷增加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對於兒童的茁壯成長至關重要。美國需要大規模改善TPD,才能夠改善全體人口的教育和學習程度,讓優良的教師留在這個行業裡更久,為目前正在開發和實施的許多前景美好的教育創新的成功做出貢獻。
教育創新包括利用教學新科技、基礎性的語文算術、以及社會情感發展,每一項都需要修正改善教學做法。TPD還為公平教學、包容性教導和教材提供了重要機會、直接滿足和協助所有學生建立他們積極的人生目標。
然而,教育改革者很難跨地區為整個國家設計和提供TPD。與普及教育中心百萬學習項目合作的每個合作夥伴,幾乎全都面臨更廣泛擴展師資培訓的挑戰。即使他們的倡議重點不在於師資的培訓、準備和資助,大規模實施這些倡議也會面臨挑戰——包括能力、費用、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挑戰。所以很明顯,教育改革必須考慮如何成功、有效和公平地推廣TPD,這並不容易。
20年來,師資教育和專業發展領域學到了很多東西,小規模的師發展工作可以做得很好。然而這些研究、理論和最佳實踐通常並未能轉化為大規模的高質量、具有成本效益的TPD。
第一,從小規模轉化為大規模不會自動發生。確認和培養足夠數量的教師指導很難,他們必須熟悉當地情況並能夠持續提供針對特別情況的面對面指導或輔導,這是關鍵。
第二,高質的TPD價格昂貴,但省錢的TPD效果通常會很快消失或被現有的體系淹沒。數量和質量往往有衝突,「混合」模式可能為實現某種平衡提供一個機會。
第三,制定政策的人,尤其是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層面,不容易找到將TPD付諸實踐的證據和良好信息。人們常常會以為教師出勤等於教師學習,任何TPD計劃都會自動改善,或以為高質量的TPD很簡單,這些都不符合實際。
第四,人們會以為利用新技術就能夠解決TPD擴展的挑戰,但技術不會使不良的教師變好。事實上,使用技術會使TPD計劃執行得更糟,比如新技術使參與的教師感到沮喪或疏離,或有些人沒有或不知如何使用新技術。
第五,評估TPD的方法通常不足。多數的大規模TPD計劃都是看教師出勤人數、參與者反饋調查或培訓結束時的快速自我報告來評估,這很難看出培訓是否對師生產生了積極影響和果效,也很難鼓勵對TPD質量或不同教導模型進行比較研究。
那麼如何推進TPD呢?設計、調整和擴展高質TPD並不簡單,但至關重要。因此,我們Brookings政策研究所的Millions Learning項目決定把TPD當作重點領域,提供大規模持久、有效的師資發展,這要求教師了解自身特點和現代的成人學習理論,不斷嘗試創新培訓模式,包括面對面輔導和項目學習,以及智慧使用新技術。它還需要小心研究、與其它TPD團體和政府展開合作,以及長期堅持下去。
我們在Millions Learning盼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展這樣一個項目。美國有許多出色的TPD工作和團隊,我們希望與他們合作,在他們嘗試不同的擴展策略時與他們一起學習,並支持他們改善美國教育的能力。我們相信教師可以改變世界——我們希望為這一不可或缺的目標做出貢獻。
Saturday, October 8, 2022
AI:衛星監測協助救災
本文內容取自專家資料網站New satellite mapping with AI can quickly pinpoint hurricane damage,由Connecticut大學兩位環境和遙感專家撰寫。
颶風Ian在佛州南部的大片地區留下了異常的破壞。除了有明顯的地面報告,還有衛星數據,我們的空間和環境分析師團隊能夠用一種新的方法,快速提供一個罕見的全州損失圖。
我們用的是風暴前的衛星圖像和來自四個衛星傳感器的實時圖像,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創建一個災害監測系統,能夠以30米的分辨率繪製出破壞圖,並且不斷地更新數據。
這是未來更快、更有針對性的災難監測系統的一個快照,最終可能會部署在全美國范圍。
衛星技術已被用在識別洪水、野火、山體滑坡和其他災害的高風險區域,並確定這些災後損失。但大多數使用衛星識別的方法都要依賴對最新圖像的視覺評估,一個個社區去看。人工智能如何能夠協助發現損害呢?
我們的技術自動將風暴前的圖像與實時的衛星圖像進行比較,以便在大範圍內快速發現異常。這些異常可能是沙子或水出現在本來不該是沙子或水的地方,或者嚴重損壞的屋頂與風暴前的外觀不符。我們用黃色標出每個有明顯異常的區域。
Ian橫掃佛州五天之后,整個南部地圖到處都顯示出黃色的警報多邊形,發現損壞的準確率大約是84%。
颶風或龍捲風這樣的自然災害通常會在地表留下大面積的光譜變化,也就是說,光線的折射方式在房屋、地面或水上的反射改變。我們的算法比較這些反射率的差異,不僅發現濕度或亮度的變化,還能發現變化的總強度。由於颶風的破壞,通常亮度的增加都與暴露的沙子或裸露的土地有關。
我們使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來分析預測「干擾率」--一個衡量自然災害對地表影響的數字。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將災害測繪自動化,一旦收到衛星發佈的數據,就能立即算出整個州的全面狀態。這個人工智能系統使用四顆衛星所發佈的數據:NAS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所運營的Landsat 8、Landsat 9,以及歐盟的Sentinel 2A、Sentinel 2B。
近年來,帶來破壞性洪水的極端風暴在全世界越來越頻繁地發生。雖然救災小組可以靠飛機和無人機來監查小區域的損失,但在颶風和其他熱帶氣旋災害中很難及時看到全局。現在這個系統能夠免費使用政府製作的圖像來查看全局,但目前的一個缺點是這些圖像的時間延遲,這些圖像通常要在災難發生幾天后才會公開發佈。
美國現在正致力於開發對整個美國本土的將近實時的監測,為下一次自然災害及時提供最新的地貌信息做準備。
颶風Ian在佛州南部的大片地區留下了異常的破壞。除了有明顯的地面報告,還有衛星數據,我們的空間和環境分析師團隊能夠用一種新的方法,快速提供一個罕見的全州損失圖。
我們用的是風暴前的衛星圖像和來自四個衛星傳感器的實時圖像,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創建一個災害監測系統,能夠以30米的分辨率繪製出破壞圖,並且不斷地更新數據。
這是未來更快、更有針對性的災難監測系統的一個快照,最終可能會部署在全美國范圍。
衛星技術已被用在識別洪水、野火、山體滑坡和其他災害的高風險區域,並確定這些災後損失。但大多數使用衛星識別的方法都要依賴對最新圖像的視覺評估,一個個社區去看。人工智能如何能夠協助發現損害呢?
我們的技術自動將風暴前的圖像與實時的衛星圖像進行比較,以便在大範圍內快速發現異常。這些異常可能是沙子或水出現在本來不該是沙子或水的地方,或者嚴重損壞的屋頂與風暴前的外觀不符。我們用黃色標出每個有明顯異常的區域。
Ian橫掃佛州五天之后,整個南部地圖到處都顯示出黃色的警報多邊形,發現損壞的準確率大約是84%。
颶風或龍捲風這樣的自然災害通常會在地表留下大面積的光譜變化,也就是說,光線的折射方式在房屋、地面或水上的反射改變。我們的算法比較這些反射率的差異,不僅發現濕度或亮度的變化,還能發現變化的總強度。由於颶風的破壞,通常亮度的增加都與暴露的沙子或裸露的土地有關。
我們使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來分析預測「干擾率」--一個衡量自然災害對地表影響的數字。這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將災害測繪自動化,一旦收到衛星發佈的數據,就能立即算出整個州的全面狀態。這個人工智能系統使用四顆衛星所發佈的數據:NAS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所運營的Landsat 8、Landsat 9,以及歐盟的Sentinel 2A、Sentinel 2B。
近年來,帶來破壞性洪水的極端風暴在全世界越來越頻繁地發生。雖然救災小組可以靠飛機和無人機來監查小區域的損失,但在颶風和其他熱帶氣旋災害中很難及時看到全局。現在這個系統能夠免費使用政府製作的圖像來查看全局,但目前的一個缺點是這些圖像的時間延遲,這些圖像通常要在災難發生幾天后才會公開發佈。
美國現在正致力於開發對整個美國本土的將近實時的監測,為下一次自然災害及時提供最新的地貌信息做準備。
Wednesday, October 5, 2022
天文學家趣談社會進步
Neil deGrasse Tyson是一位美國的天文學家,從哈佛大學和德州大學畢業,寫過很多科普書籍。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書《Starry Messenger: Cosmic Perspectives on Civilization》用宇宙觀來解釋很多地上的時事問題。其中有一句話大意是說,我們都從自己以為是真或希望是真的視角出發播種仇恨,互相扔手榴彈而不是一起喝啤酒,幾乎完全不理會事實和意見有甚麼區別。下面是他就這本書接受記者採訪。
問:您現在出版這本書,希望大家思考甚麼問題?
答:這本書在我心裡好幾十年了。從中學時代我就常聽見大人談話中有很多荒謬的前提和結論,都是缺乏批判性和多面性思維。人們彼此辯論,其實如果從更高層面看,他們有很多能夠彼此同意的觀點,或許發現雙方都錯而一起醒悟--達到進步。
問:對,人類自古以來都在彼此辯論:哪個信仰比較正確?這是很古老的問題。
答:美國的確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個偉大試驗--無論你自己所認定的真理是甚麼,你不能要求別人非接受你的想法不可,這就讓宗教各派在這個國家中都有個自己的發展空間,這很了不起。不過我把真理分為三個部分:很多宗教把信仰看為真理,我不想奪去任何信徒的真理,所以這一部分叫做「個人真理」。它對人很重要--只要你別在權力擴大時制定法律把你的信仰強加於人就好。鑑於這個國家的多元化,我們應該欣賞百花齊放。另一部分真理是「政治真理」,基本上是一個信念被重複無數次的結果--人的大腦有這個功能,接受重複宣傳的東西為真。而科學真理是你可以藉著試驗、觀察、反複證實的事實,一旦確立,無論別人信不信都是真理,所以也叫做「客觀真理」。
問:你的書中說,客觀真理不在宗教信仰之內,不是靠領袖威權建或者說服力建立起來的,更不是藉著不斷重複變出來的。否認客觀真理的就是科學文盲,不是受理念管束。我想你這話很重要,請解釋一下好嗎?
答:科學很善於分析錯綜複雜的事物,分析和證實之後就知道這個可行那個行不通,或發現大家都同意的事未必正確等等。人都喜歡跟從領袖,讓領袖替我們思考,但了解到科學真理就不行了。我想說的是,人們彼此辯論,其中是有前提或邏輯漏洞的,你的思想需要開放一點,不能只認定我是你非,而需要承認大家都可能搞錯,或許能夠找到新的共同立場,大家一起去喝啤酒。兩位科學家彼此辯論就有這個不成文的特點:或者我是你非,或者你是我非,或許我們兩方都錯--這是辯論雙方的共識。所以我們不會爭辯至死,而會尋找到更多的數據來決定觀念的是非。
問:我可以猜測科學家如果承認錯誤會發生,事情會變化,沒有一個人或系統能夠百分之百準確,那麼人遲早會在辯論時搞錯,對嗎?
答:學校沒有教科學方法,學校課本上都印著詞彙表要學生背記,然後考試,然後學別的。沒有人教你甚麼叫做科學,它如何與為何進行,你為甚麼可以相信它,以及怎樣叫做相信科學。你必須學到一個程度,就相信科學家說的話,而不信其他人一廂情願的不同說法。
問:你抓住了倫理問題,有不同的思想體系。歷史上出現很多信仰體系,大多訴求於某個更高的能力或神,創造了這個倫理。請問有沒有一個人類之外的倫理體系,存在於星球宇宙之間?
答: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說,無論我們現今社會大家同意保留甚麼共同的道德倫理(順便提一下,人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倫理,歷史上有段時期我作為黑人在美國只會是個奴隸),這道德倫理是按照理性辯論不斷進化的。因為人們總是在辯論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問:地上有沒有永遠不變的道德倫理?
答:我不知道,但如果人以為某些東西是永遠的,一般都不是好跡象,因為你會抓住它不放,而世界卻繼續運轉和變化。我記得早年間的星期日報紙有婦女專欄,談論女人在家裡做的一切事,煮飯購物等等,幾十年沒有人提過意見,婦女在家是大家都接受的倫理道德。直到1970年代經過了整個民權運動,才有人提出婦女進入職場的權利問題。所以我不接受有甚麼信念會永遠不變。人們在成長,文明在進步,那些珍貴的理念是人們不斷總結歸納出來的感受,但裡面可能有漏洞,你的思想需要開放一些。我這本書只有200頁,你們可以看看。
問:你的書中還談論了生理呢!為甚麼我們探討這方面的理解很重要?
答:對,是在身體和思維那一章。想想看,我們每天必須判斷甚麼是正常,甚麼是不正常。我們必須互相比較,模範房屋、模範人物和自己比較,不一樣就是不正常嗎?我有身體殘障,我不能做很多人能做的事,就是不正常嗎?你沒有辦法這樣判斷。舉個例子,紐約Yankees隊的棒球投手Jim Abbott只有一隻手,生來沒有手臂,你能說他殘缺不正常?不要這樣,因為我們各自有特色,你不能因為我不會算術或不會畫畫就算不正常。天文學家將整個宇宙中的恆星分類,這顆很奇怪,那顆是一般等等嗎?不。
問: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空前的先進技術時代,然而很多人愚蠢地相信那麼多的謠言和錯誤信息。我們看見空前多的宇宙星系,最遠的仙女座星系,你寫過在200萬光年以外,現在能看見更多,你解釋一下那些對我們地球社區的人有甚麼影響?
答: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偉大視角,從20世紀中葉開始向我們啟示出來,我們身體的任何可追蹤的原子,都會在恒星中心燃燒淨盡,然後爆炸四散成為原始星雲,再構成帶著行星的星河體系,其中有帶著地球的太陽。所以我們不僅僅是活在這個宇宙當中,而且這個宇宙活在我們身體當中,這是天文學給人類文明的禮物,很接近於人的靈性。你看見浩瀚天空就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並且你說宇宙很大也可能是個絕對真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身體成分和那些星星的成分一樣。這不是做詩而已,我們是實際上的星塵,獲得了意識來思考宇宙的範圍。我們越看見和走向那不斷移動的地平線,越看見周圍世界展開了無限的宇宙變局事件。
問:您現在出版這本書,希望大家思考甚麼問題?
答:這本書在我心裡好幾十年了。從中學時代我就常聽見大人談話中有很多荒謬的前提和結論,都是缺乏批判性和多面性思維。人們彼此辯論,其實如果從更高層面看,他們有很多能夠彼此同意的觀點,或許發現雙方都錯而一起醒悟--達到進步。
問:對,人類自古以來都在彼此辯論:哪個信仰比較正確?這是很古老的問題。
答:美國的確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個偉大試驗--無論你自己所認定的真理是甚麼,你不能要求別人非接受你的想法不可,這就讓宗教各派在這個國家中都有個自己的發展空間,這很了不起。不過我把真理分為三個部分:很多宗教把信仰看為真理,我不想奪去任何信徒的真理,所以這一部分叫做「個人真理」。它對人很重要--只要你別在權力擴大時制定法律把你的信仰強加於人就好。鑑於這個國家的多元化,我們應該欣賞百花齊放。另一部分真理是「政治真理」,基本上是一個信念被重複無數次的結果--人的大腦有這個功能,接受重複宣傳的東西為真。而科學真理是你可以藉著試驗、觀察、反複證實的事實,一旦確立,無論別人信不信都是真理,所以也叫做「客觀真理」。
問:你的書中說,客觀真理不在宗教信仰之內,不是靠領袖威權建或者說服力建立起來的,更不是藉著不斷重複變出來的。否認客觀真理的就是科學文盲,不是受理念管束。我想你這話很重要,請解釋一下好嗎?
答:科學很善於分析錯綜複雜的事物,分析和證實之後就知道這個可行那個行不通,或發現大家都同意的事未必正確等等。人都喜歡跟從領袖,讓領袖替我們思考,但了解到科學真理就不行了。我想說的是,人們彼此辯論,其中是有前提或邏輯漏洞的,你的思想需要開放一點,不能只認定我是你非,而需要承認大家都可能搞錯,或許能夠找到新的共同立場,大家一起去喝啤酒。兩位科學家彼此辯論就有這個不成文的特點:或者我是你非,或者你是我非,或許我們兩方都錯--這是辯論雙方的共識。所以我們不會爭辯至死,而會尋找到更多的數據來決定觀念的是非。
問:我可以猜測科學家如果承認錯誤會發生,事情會變化,沒有一個人或系統能夠百分之百準確,那麼人遲早會在辯論時搞錯,對嗎?
答:學校沒有教科學方法,學校課本上都印著詞彙表要學生背記,然後考試,然後學別的。沒有人教你甚麼叫做科學,它如何與為何進行,你為甚麼可以相信它,以及怎樣叫做相信科學。你必須學到一個程度,就相信科學家說的話,而不信其他人一廂情願的不同說法。
問:你抓住了倫理問題,有不同的思想體系。歷史上出現很多信仰體系,大多訴求於某個更高的能力或神,創造了這個倫理。請問有沒有一個人類之外的倫理體系,存在於星球宇宙之間?
答: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說,無論我們現今社會大家同意保留甚麼共同的道德倫理(順便提一下,人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倫理,歷史上有段時期我作為黑人在美國只會是個奴隸),這道德倫理是按照理性辯論不斷進化的。因為人們總是在辯論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問:地上有沒有永遠不變的道德倫理?
答:我不知道,但如果人以為某些東西是永遠的,一般都不是好跡象,因為你會抓住它不放,而世界卻繼續運轉和變化。我記得早年間的星期日報紙有婦女專欄,談論女人在家裡做的一切事,煮飯購物等等,幾十年沒有人提過意見,婦女在家是大家都接受的倫理道德。直到1970年代經過了整個民權運動,才有人提出婦女進入職場的權利問題。所以我不接受有甚麼信念會永遠不變。人們在成長,文明在進步,那些珍貴的理念是人們不斷總結歸納出來的感受,但裡面可能有漏洞,你的思想需要開放一些。我這本書只有200頁,你們可以看看。
問:你的書中還談論了生理呢!為甚麼我們探討這方面的理解很重要?
答:對,是在身體和思維那一章。想想看,我們每天必須判斷甚麼是正常,甚麼是不正常。我們必須互相比較,模範房屋、模範人物和自己比較,不一樣就是不正常嗎?我有身體殘障,我不能做很多人能做的事,就是不正常嗎?你沒有辦法這樣判斷。舉個例子,紐約Yankees隊的棒球投手Jim Abbott只有一隻手,生來沒有手臂,你能說他殘缺不正常?不要這樣,因為我們各自有特色,你不能因為我不會算術或不會畫畫就算不正常。天文學家將整個宇宙中的恆星分類,這顆很奇怪,那顆是一般等等嗎?不。
問: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空前的先進技術時代,然而很多人愚蠢地相信那麼多的謠言和錯誤信息。我們看見空前多的宇宙星系,最遠的仙女座星系,你寫過在200萬光年以外,現在能看見更多,你解釋一下那些對我們地球社區的人有甚麼影響?
答: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偉大視角,從20世紀中葉開始向我們啟示出來,我們身體的任何可追蹤的原子,都會在恒星中心燃燒淨盡,然後爆炸四散成為原始星雲,再構成帶著行星的星河體系,其中有帶著地球的太陽。所以我們不僅僅是活在這個宇宙當中,而且這個宇宙活在我們身體當中,這是天文學給人類文明的禮物,很接近於人的靈性。你看見浩瀚天空就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並且你說宇宙很大也可能是個絕對真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身體成分和那些星星的成分一樣。這不是做詩而已,我們是實際上的星塵,獲得了意識來思考宇宙的範圍。我們越看見和走向那不斷移動的地平線,越看見周圍世界展開了無限的宇宙變局事件。
Monday, October 3, 2022
聖詩分享:讚美天父
一首優美的讚美詩,這星期我們教會在唱:Praise Ye The Father。上帝為甚麼值得頌讚?不僅僅是因為祂大有能力,更因為祂對人有仁慈。
Praise ye the Father, His power is everlasting;
Praise ye the Father, Give thanks for all His benefits;
Sing forth your praises, Let everyheart be joyful;
Praise ye the Father, Great Ruler, kind and merciful!
Praise be to Him, Who hath shown His mighty power.
Let every voice sound His praise with exulting strains of gladness!
Great is the Lord, Let His name be praised forever;
Come ye forth with your hearts attuned to sing,
Arise and praise ye the Father;
Glory to the Father! To the great and mighty Ruler!
Glory to the Father, Who alone hath the power to save!
Loudly let the chorus swell! Loudly let the tuneful anthem ring!
Love and joy be now in every thankful heart, Oh, praise thee the Lord!
找到中文演唱的這首詩歌,你可以點擊觀看。
Praise ye the Father, His power is everlasting;
Praise ye the Father, Give thanks for all His benefits;
Sing forth your praises, Let everyheart be joyful;
Praise ye the Father, Great Ruler, kind and merciful!
Praise be to Him, Who hath shown His mighty power.
Let every voice sound His praise with exulting strains of gladness!
Great is the Lord, Let His name be praised forever;
Come ye forth with your hearts attuned to sing,
Arise and praise ye the Father;
Glory to the Father! To the great and mighty Ruler!
Glory to the Father, Who alone hath the power to save!
Loudly let the chorus swell! Loudly let the tuneful anthem ring!
Love and joy be now in every thankful heart, Oh, praise thee the Lord!
找到中文演唱的這首詩歌,你可以點擊觀看。
Saturday, October 1, 2022
德州的州長候選人辯論
民主黨人難得與共和黨人直接對話--我從新聞中看到的大多是各自發表意見。這次我看見德州辯論就很有興趣,辯論故意選一個沒有觀眾在場的禮堂進行,可能是避免那些合法持槍的人忽然發怒開槍?很好,候選人辯論,其他人最好自己在家裡判斷。本文內容是根據當地報紙的報導:Texas governor’s debate。
怎樣處理美墨邊境大批移民湧入的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意見分歧最大。目前在任的Abbott州長搞一個Operation Lone Star邊防特遣行動,還在沒有任何協調接待的情況下,將合法申請了避難的中美洲移民用大巴送到別的州去。他說這麼多移民來到美國主要是拜登的人道接納政策不好--他形容為「邊境開放」--然後指稱競選對手O’Rourke會繼續採用拜登路線,支持邊境開放。
O’Rourke則說你那個$40億美金的Operation Lone Star不管用,那些從外地來部隊在邊境並不能拘捕,反倒有人自殺或自己人誤傷,你自己已經決定不再往那裡砸錢了。你花那麼多錢把移民送到別的州不是演戲是甚麼?直會引起不滿,不會減少要求入境的移民數量。我們應該做的是動員邊境地區自願兵,把錢用來發展和滿足當地企業與勞工市場等等。
Abbott州長說,你們民主黨治理的邊境城市El Paso也送走很多移民,你怎麼不說呢?O'Rourke回答,那是完全不同的移民安置輸送計劃,聯邦是有補助的,請不要拿蘋果和橘子比較。你用「侵略」來形容移民問題很不負責,引起暴力襲擊事件!
Abbott州長已經給我留下不良印象:他宣傳說O'Rourke是一位主張撤資警力的候選人,但實際上人家做市政議員時又給警察加薪水,又增加警力預算,現在他又一次表明,我會加強執法,增加警力培訓資金。在O'Rourke的競選網站,我看到他要把警察基金用在培訓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戒毒治療、住房補助、青少年服務和犯罪預防項目上。
德州的另外一個大問題是槍枝管制問題,因為槍擊案連連發生。共和黨的Abbott故意不採取任何管控措施,反倒反對「紅旗」舉報警告,立法允許未經培訓的年輕人在公共場合無執照持槍。而民主黨的O'Rourke則大力抨擊這些做法,主張立法將戰爭殺人武器AR-15、AK-47槍枝從德州民眾手中清除。不過最近他不再強調沒收槍枝了,只說有效改進槍枝管制非常重要。
Abbott呢,堅持說持槍是憲法賦予的絕對權利,不可限制。不過鑑於很多槍擊犯都有神經病,用犯案作為尋死的途徑,他認為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研討和計劃學校保安、精神保健、警察培訓、武器安全這些事就好。他在辯論中說其他措施,包括提高購槍年齡,設立紅旗舉報機制等等,未必能夠防止槍擊案發生,但一定會妨礙擁槍權。
這次辯論還涉及墮胎權。Abbott州長去年簽署了美國最嚴厲的反墮胎法案--德州8號法案說,除非聯邦法律允許,德州醫生只要聽得到胎心(一般在懷孕6周左右)就禁止墮胎了,並且任何人都可以對幫助婦女墮胎的醫生提起訴訟,有望得到$1萬美金的獎勵。別人問州長,這對於強姦致孕的婦女是否太殘忍了,答曰她有6周可以墮胎啊,但很多婦女在懷孕6周時並不知道自己懷孕。州長還吹噓他能夠藉著逮捕和關押徹底消除街上的強姦犯--但很多強姦犯其實都是受害婦女所認識的人,並不是街上不認識的人,他能夠把誰關押多久呢?
O'Rourke大力抨擊州長的政策,說那些強姦犯比婦女擁有更多的權利--他們可以起訴和告發受害者從而得到$1萬元。
辯論還談到德州的電力網問題。由於德州與其他州的電網沒有連結,去年2月德州經歷到一場特別寒冷的冬季風暴,有些地區斷電很久,總共死亡人數達到246人。這件事被很多人批評為治理不當,州長在這次辯論中說問題都解決了,下次再有冬季風暴不會出問題。
怎樣處理美墨邊境大批移民湧入的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意見分歧最大。目前在任的Abbott州長搞一個Operation Lone Star邊防特遣行動,還在沒有任何協調接待的情況下,將合法申請了避難的中美洲移民用大巴送到別的州去。他說這麼多移民來到美國主要是拜登的人道接納政策不好--他形容為「邊境開放」--然後指稱競選對手O’Rourke會繼續採用拜登路線,支持邊境開放。
O’Rourke則說你那個$40億美金的Operation Lone Star不管用,那些從外地來部隊在邊境並不能拘捕,反倒有人自殺或自己人誤傷,你自己已經決定不再往那裡砸錢了。你花那麼多錢把移民送到別的州不是演戲是甚麼?直會引起不滿,不會減少要求入境的移民數量。我們應該做的是動員邊境地區自願兵,把錢用來發展和滿足當地企業與勞工市場等等。
Abbott州長說,你們民主黨治理的邊境城市El Paso也送走很多移民,你怎麼不說呢?O'Rourke回答,那是完全不同的移民安置輸送計劃,聯邦是有補助的,請不要拿蘋果和橘子比較。你用「侵略」來形容移民問題很不負責,引起暴力襲擊事件!
Abbott州長已經給我留下不良印象:他宣傳說O'Rourke是一位主張撤資警力的候選人,但實際上人家做市政議員時又給警察加薪水,又增加警力預算,現在他又一次表明,我會加強執法,增加警力培訓資金。在O'Rourke的競選網站,我看到他要把警察基金用在培訓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戒毒治療、住房補助、青少年服務和犯罪預防項目上。
德州的另外一個大問題是槍枝管制問題,因為槍擊案連連發生。共和黨的Abbott故意不採取任何管控措施,反倒反對「紅旗」舉報警告,立法允許未經培訓的年輕人在公共場合無執照持槍。而民主黨的O'Rourke則大力抨擊這些做法,主張立法將戰爭殺人武器AR-15、AK-47槍枝從德州民眾手中清除。不過最近他不再強調沒收槍枝了,只說有效改進槍枝管制非常重要。
Abbott呢,堅持說持槍是憲法賦予的絕對權利,不可限制。不過鑑於很多槍擊犯都有神經病,用犯案作為尋死的途徑,他認為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研討和計劃學校保安、精神保健、警察培訓、武器安全這些事就好。他在辯論中說其他措施,包括提高購槍年齡,設立紅旗舉報機制等等,未必能夠防止槍擊案發生,但一定會妨礙擁槍權。
這次辯論還涉及墮胎權。Abbott州長去年簽署了美國最嚴厲的反墮胎法案--德州8號法案說,除非聯邦法律允許,德州醫生只要聽得到胎心(一般在懷孕6周左右)就禁止墮胎了,並且任何人都可以對幫助婦女墮胎的醫生提起訴訟,有望得到$1萬美金的獎勵。別人問州長,這對於強姦致孕的婦女是否太殘忍了,答曰她有6周可以墮胎啊,但很多婦女在懷孕6周時並不知道自己懷孕。州長還吹噓他能夠藉著逮捕和關押徹底消除街上的強姦犯--但很多強姦犯其實都是受害婦女所認識的人,並不是街上不認識的人,他能夠把誰關押多久呢?
O'Rourke大力抨擊州長的政策,說那些強姦犯比婦女擁有更多的權利--他們可以起訴和告發受害者從而得到$1萬元。
辯論還談到德州的電力網問題。由於德州與其他州的電網沒有連結,去年2月德州經歷到一場特別寒冷的冬季風暴,有些地區斷電很久,總共死亡人數達到246人。這件事被很多人批評為治理不當,州長在這次辯論中說問題都解決了,下次再有冬季風暴不會出問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