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9, 2023

那些民意調查有多可靠?

假如我告訴你,最近有個民意調查發現,62%的人不喜歡冰淇淋,你的反應如何?有三類反應:1是認為不可能,2是相信結果大致正確,3是覺得既然多數人不喜歡冰淇淋,或許自己也應該不喜歡。其實還有第4種反應:這項調查結果有些奇怪,我要問幾個問題。

在總統選舉的問題上,民調結果有時候錯得很離譜。比如自從川普受到刑事起訴幾個月以來,他在共和黨得到的支持率反而上升--在最好的情況下,人們堅定不移繼續支持他,怎會有不那麼堅決的人在他受檢控之後反倒更加支持他當總統呢?

1. 你需要看問題是怎麼問的,有的問題中含有某種暗示。要記得,一次民調只代表某些民眾在某時就某個問題的看法,好像一個歷史鏡頭,你無法從中了解這個問題的歷史趨勢。你最好多看幾家調查機構發表的結果,互相比較。

2. 你最好了解一下,出錢搞調查的都是甚麼人,特別是那些你沒聽說過的調查機構。有些假消息告訴你民意調查如此這般,其實不告訴你調查數據的來源,或不給你詳細調查報告說明的鏈接。

3. 仔細看看調查報告,調查對象是甚麼樣的人?問卷中字句如何?多少人回應了問卷?所給的答案選項是否合理完整?舉例來說,有個問題是「你在下次選舉中打算投誰的票?」這個問題假定回應者一定會去投票,但有些人因為某些原因參加投票的興趣並不大,於是他們的「打算」其實意義不大。

4. 細看有多少人參與回應了問卷,你希望了解越多人口的觀點,比如美國人民對某事的意見,你的樣本數目需要越大,抽樣範圍需要越廣,不然調查結果沒有意義。

5. 人們回答問卷的方法,常常代表了不同群體中不同性格的人。假如是電話調查,有些調查機構只打固定電話(用戶以老年人為主),不打手機。再說,絕大多數人不接陌生人的電話,所以願意接聽回答的恐怕只是某些族裔某些觀念的人群。假如是放在網上的問卷,那麼人必須能夠上網且願意點擊鏈接回答問題,這些人一般都有很強烈的觀點,他們甚至轉發鏈接,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都來參與。假如是在投票當日詢問調查,某些群體為某些政治原因不願意報告自己投了誰的票,所以調查結果也不可能準確。

6. 留意進行調查的時間段,因為情況和資訊變遷,人的觀點會改變,舊的調查結果不再有很大意義。

7. 留意「誤差範圍」,即margin of error,一個調查若沒有這個資訊,很可能調查方法有問題。

8. 儘量找到問卷調查的抽樣方法是否隨機。比如你調查1500人的觀點,不能只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鄰居同事來回答問卷,那恐怕不帶表典型的當地人口各階層。除非你的目標是調查某個年齡段、某族裔、某性別的人對某問題的想法。

9. 留意看還有多少百分比的人尚未決定、或不知如何回答某個問題。特別是關於選舉的問題,如果很多人尚未決定,那麼調查結果是沒有意義的。若一份問卷沒有給人機會表示尚未決定,那麼結果是沒有用的。

10. 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調查結果,不要妄自推論到聳人聽聞的結果。比如關於年輕一代人的宗教信仰,有調查發現36%的千禧年時代年輕人不屬於任何特定的宗教,於是有人結論宗教正在死亡。可是還有64%的人仍然信一個宗教啊!而且那些說自己不屬於任何宗教的人中,有三分之二說自己仍然相信一個神明。你看數據很容易被人拿去操弄歪曲哈。

本文內容取自Cindy Otis的True Or False一書第18章:Polling and Other Fake Stat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