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ra Klein是一名美國政治評論員和記者。他以寫博客出名,因為他對美國一系列政策分析很深入。這段視頻是他對當下共和黨人政治立場的分析和評論,我把他說的主要內容寫下來--他批評當下國會的不作為。
這幾年網上的右翼媒體很喜歡給政治左翼起綽號--叫NPC,就是Non-Player Charactor的簡寫。這個詞是從電子遊戲來的,指遊戲中那些電腦編程控制的自動人物/角色,並沒有自己的思維,因而不會臨時想起來要做甚麼。馬斯克就很喜歡貼這類沒有特徵、只有自由派口號的面孔形象,來挖苦政治左翼--他們以為自己能夠自由思考,其實思想和言論是受控制的。
這類諷刺也不是毫無道理,政治上的自由派有時會附和別人,有時太擔心得罪人,有時又對體制過於不滿(希望改變)等等,但NPC挖苦的主要目的是自我慶賀--右翼保守派常常顯得過分願意得罪婦女啦少數族裔啦等等--我想說甚麼就說甚麼,即便是招人討厭或損失金錢,so be it!他們不相信體制,否定很多傳統價值,乃相信各種陰謀論。
這簡直成了川普主義右翼的記號:我們不順從舊框框,乃是尋求言論自由的黨!Klein評論說,這正是美利堅所需要的--活動玩家,而不是被編了程的NPC!來到2025年,美國政治的確出現了很要命的NPC問題,不過他說這次不是左翼了。
實在說,川普政府這次做的事,或他說他想要做的事,早就在談論了。政府的規章程序太多,雇用或解雇一個民政辦事人員是很困難的;即使DEI政策的目標很好,很多做法並沒有達到目的,有的還反而把問題搞得更糟了--沒有人去好好檢查一下,拋棄不好的做法;對USAID進行審計是應該的,也許改用現金資助某些機構,或直接提供醫護支持,好過現行的某些援助方式;是的,政府的貨物採購管理軟件,或電子服務的維護,都出奇地繁瑣...
這些問題的存在早就出名,媒體在選舉之前就嚷嚷很久了。現在馬斯克的DOGE突然進來亂砍,你可以怪民主黨人,他們沒能夠早早開始多投入精力,認真解決政府效率問題。比如一個加油站要建電動車充電器,需要領$73萬嗎?拜登政府為建充電器撥款$750億,到他任期結束時只建了幾百個充電站,效率太差。這恐怕是川普能夠勝選的部分原因。
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看這還沒有雞蛋價格重要。但是人們覺得政府不行的時候,承諾改變的黨就比捍衛制度的黨有吸引力了。馬斯克說這次選舉授權共和黨大改,他不全錯--不然共和黨不會在川普當選時同時贏得國會兩院。共和黨掌控兩院,即使無民主黨人贊成,立下幾條新法律不是不可能。何況一月份有個民調,顯示54%的民主黨人希望他們的國會代表能與川普協商立法。
可一個月後,二月份的民調發現,有65%的選民希望自己的國會代表全力反對川普所做的任何改變。這說明川普在一個月內燒掉了不少政治資本,為甚麼呢?如果川普想要改變政策,他應該通過國會。國會能夠利用各種權力,搞很大的改革,而不必像現在這樣,處處被法庭判為不合法和叫停。
他們要的不是政策改變--他們不想一字一句地檢查USAID,找出哪些做法好用,哪些應該廢除。他們不想花功夫思考新的民政服務規章,在道德倫理、獨立性、隨機應變之間找到平衡點--川普要的是權力,結果他們試圖拆毀我們的治理系統,而不是改變法律。
他們找到系統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把著火的賽博卡車(馬斯克的一個品牌車)從那裏開過去,這個薄弱環節就是國會。川普政府可以奪取國會權力的原因,就是他們把國會中的共和黨人變成了放棄行動責任的NPC。
國家系統的薄弱環節,可以追溯到國父起草憲法的時代--麥迪遜認識到人能夠治理他人,無法治理自己,所以人民需要組構有互相獨立的三個國家權力分支,每個分支都維護自己的權利,來彼此制衡。
毫無疑問,憲法有意設立國會的權力在三個政府分支中為最大:僅有國會可以掌控國家稅收和資金使用;國會可以推翻總統的否決;國會可以彈劾聯邦法官、內閣官員,甚至彈劾總統。為甚麼?因為參議員是各州選的,眾議員是按地理分區選的,假定他們代表了全國各地每個區域的特別利益,所以權力永遠是分開的,無法搞中央集權。
起草憲法的國父很正確,可是他們搞錯一件事:他們從來沒想到國會可以分成黨派。多年來他們的設想也基本上行的通,因為每個政黨都不是鐵板一塊,地區太廣,議員們總有不同的主張、不同的意識形態理念。
不錯我們兩黨制很久了,但我們的兩黨差不多等於四個黨。在第20世紀,民主黨其實可以分成我們現在的自由派,和南方試圖維護種族隔離的一派;共和黨也分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保守派,和北方黨內的自由派。所以咱們可以真確地說,當你說你屬於共和黨或民主黨時,我們不知道你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1973年,民主黨的喬拜登參議員反對墮胎合法化,而共和黨的尼克松總統提倡全民健保和創建環保局--很多政策都常有兩黨的支持。
1964年的平權法案通過,沒錯是由一名民主黨的總統推動起來的,但國會中的共和黨人的支持才是這項立法通過的關鍵。當尼克松總統扣押國會撥款時,國會1974年起來通過一個法令,捍衛國會兩黨的預算權力,眾議院只有6人投反對票,而參議院無人反對。當水門事件開始暴光時,勸說總統辭職的是國會中的共和黨人。
那時是那時,來到2025年,川普剛上台就扣押國會已經分派的資金,冒然藐視國會幾乎全數通過的授權法令。他還試圖清除國會設立的各種機構...只有法庭對川普還是個障礙,國會兩院現在都不做為。國會中的共和黨人贏了這期選舉,本來應該立法支持川普的改革(這不等於支持他搶奪權力),然而他們現在都選擇「躺平」,放棄國會權力變成NPC了--他們不是不能捍衛國會權力,乃是不要做出行動。
我們看到的是,憲法結構崩潰,和兩黨制的國家化--現在如果是民主黨多數掌管國會,那麼他們會制衡川普總統,但現在是共和黨多數,所以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現在要看是哪個政黨掌控國會,以及那個政黨如何行動-是政黨之間在爭權力,而不是與需要制衡的另外兩個權力機構爭權。
2005年,布什總統提名最高法院人選,請參議院公正徹底審查一下資格,當時共和黨人控制參議院,認為她不合格/不可靠,勸她辭退了。然而,現在的共和黨人卻不會對川普總統有任何制衡行動。川普提名的那些顯然不合格的內閤成員,儘管參議院的共和黨人明知他們不合格,不想投贊成票,但川普提前給他們施壓,結果最後還是紛紛低頭屈膝--有個億萬富翁馬斯克太厲害,揚言誰敢不贊成川普提名的人,誰就會在下次選舉時在選區內遇到馬斯克厚金支持的其他候選人。
對於民主體制來說,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地奇怪:一個人可以隨意揮舞金錢大棒,來施加自己的政治影響,並能讓人害怕到這個程度。
一個能夠聽見反對聲音的政府是比較強大的。馬斯克用他的錢來威脅國會裡共和黨人的不同聲音,來支持川普所做的一切,讓川普現在看起來好像一個強人。然而將來他提名的那些重要官員失敗時,人們為那些災難責怪川普,或者財政部的支付系統遭到破壞、耽誤運行時,經濟一時陷入混亂,整個國家看起來就會弱得多。
在短期內,沒有人反對讓你顯得強大,然而從長遠看,成功才讓你顯得強大。共和黨若能展示它過往所聲稱的價值觀就很棒--願意捍衛自己的權力、不信任體制內的權威、樂意辯論那些當權者不願辯論的問題--可惜我們現在從一個不作為的NPC國會看不到這些。共和黨人現在都以服事川普的野心為要,國會變得靜悄悄,大家等著法庭去判決。
也許法庭還能夠運作,但體制設計不是這樣的,我們的體制失敗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