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代和波斯王古列打敗了巴比倫帝國,吞併了它所有的地盤,包括幼發拉底大河以外的疆域--猶大。公元前538年,古列發令允許從猶大被擄到巴比倫的百姓回到家園,那年有些人回去了。第二波回歸潮是在公元前520年左右(有些人留在巴比倫建立了猶太人社區,沒有回去)。如此大約200年,猶大和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的治理之下,直到希臘帝國興起征服波斯。聖經很多書卷就在這段時期內編輯整理成書。
波斯人對屬下臣民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可能是因為巴比倫地盤太大的緣故。所以國家改朝換號對百姓來說屬於天高皇帝遠,那時的《傳道書》反映出官僚作風、司法不公、亂七八糟的時代。5章7節:「你看見政府壓迫窮人,不以公道對待他們,不尊重他們的權利,你用不著驚奇。每一個官員都有比他地位高的在保護他,而他們都受更高級官員的保護。」你如果看《以斯帖記》,一齣荒唐喜劇,波斯王很昏庸可笑,女英雄主角能夠從大壞蛋哈曼手中把猶太人救出來。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連同歷代誌上下卷,都在這段時期寫成。有些小先知書可能也在同一歷史階段寫成,比如哈該書和撒迦利亞書,因為卷中提及這階段中的一些歷史人物。
第二批猶太人回歸由所羅巴伯帶領,他是新上台的大利烏王所任命的猶大省長,大祭司約書亞同他一起。根據歷代誌的家譜,所羅巴伯似乎是大衛的後裔,所以有些被擄的猶太人可能希望他能夠成為一位真正的王,脫離波斯權勢重新獨立--但是沒有,猶太歷史再也沒有提到他。
那些跟隨所羅巴伯回到猶大的群眾發現猶大住了很多人,有些人沒有被擄離開猶大,以東人和其他外族人都在這裡安家,這些「本地人」與回歸的猶太人不和睦,特別是有些回歸的人有自己的一套理想主義規條。這些都在以賽亞書最後一部份反映出來,還有哈該書和撒迦利亞。回歸的人花了很長時間才重新修好了聖殿和耶路撒冷城牆,而且並非每人都對修建成果滿意。
後來,波斯王亞達薛西派(酒政)顧問尼希米作為省長回到猶大,「精通耶和華誡命和以色列律例的」祭司以斯拉是差不多同時回去的。我們在以斯拉記9章讀到他譴責民眾與異族通婚,認為是引起上帝忿怒的罪惡。
不過以斯拉禱告中提到的「你藉你僕人眾先知所吩咐的...不可把你們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也不可為你們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我們不知道哪些先知說了這些話,他可能只是復述摩西五經中(祭司P來源)的話--再次反證了「聖經無誤論」。按聖經學者共識,摩西五經的P來源是較晚的文字編輯部份,但成為上帝權威妥拉(Torah意思是律法教導)的一部份。
尼希米記8章寫了另一個重要事件:祭司以斯拉在眾人面前大聲閱讀摩西律法,可見當時正在建立聖經的權威性。學者無法證實公眾閱讀這件事的歷史性,但至少反映出聖經作者的堅決態度。男女老少能站五、六個小時聆聽誦讀和講解--這裡講解聖經的時代已經開始了,這些解釋反映在接下去的文士追憶、認罪和禱告中。
他們把聖經看為一系列的歷史功課。比如上帝創造的結論是「唯獨你是耶和華」,亞伯拉罕「在你面前心裡誠實,你就與他立約...且應驗了你的話」,因為「你是公義的」等等,引用很多摩西五經中的字句。用經文來回顧歷史,結果首領、利未人、祭司都重新鄭重起誓畫押,遵守律例典章,每年奉獻聖殿。
波斯最後被希臘帝國征服,它廣闊的地盤包括猶大也開始歸希臘,但亞歷山大死得太快,之後希臘被他手下幾位將軍瓜分。在接下去一個世紀中,猶大屬於佔領埃及領地的Ptolemaios將軍的朝廷,直到公元前201年才被另一位希臘將軍的後裔Seleucids奪去。Seleucids統治敘利亞及其東邊的一大片領土,和Ptolemies朝廷一樣,是徹頭徹尾的希臘文化。
希臘的城市自治特色擁有群組公民時常聚會的制度,把民眾分成較小單元,現在留下來的猶太會堂和基督教會傳統就是那時建立。日常事務交給市政委員會,大劇場提供娛樂或開會的地方,體育館培訓男運動員、練習和文化軍事訓練場所等等。
毫無疑問,很多猶太人歡迎這種希臘式治理,完全沒有強制性和排外性,他們希望能把這種形式的治理帶回家園。但另一些猶太人不歡迎完全希臘化的做法,有自己的經文聖書,何必要學習希臘詩詞和哲學!再說體育館那種地方,男運動員是完全赤裸的,受過割禮豈不是會遭到嘲笑?
猶太人之間這種衝突在Seleucids接管後更加嚴重,公元前175年爆發了武裝衝突。按照馬加比書的記載,耶路撒冷的Jason大祭司修建希臘式體育館,甚至在聖殿裡建造奧林匹克亞宙斯神的祭壇,並開始迫害猶太教徒,沒收和焚燒妥拉抄本,禁止割禮等等。學者們說但以理書要在這個背景下來讀,因為但以理書最後六章(7-12章),似乎直接反映出這個時期Seleucid皇帝Antiochus四世的宗教迫害。
本文內容取自James Kugel的《How To Read The Bible》一書第35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