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0, 2024

美國自由主義的發展

本文是根據維基百科內容總結出來的,介紹自由主義在美國的歷史發展

美國的自由主義是基於個人不可剝奪權利的概念。自由主義的基本理想,包括被統治者(即人民)的同意、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宗教自由、政教分離、攜帶武器的權利、正當法律程序的權利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被美國大眾廣泛接受為自由主義的共同基礎。

美國自由主義與世界上的自由主義不同,因為美國從來沒有世襲貴族,因而沒有歐洲特有的許多階級鬥爭。根據美國哲學家Ian亞當斯的說法,「美國所有政黨都是自由主義的,而且一直都是。本質上,他們擁護古典自由主義,即一種民主化憲政加上自由市場。」這些政黨都支持資本主義私有制,分歧在於新政自由主義的影響應該有多大,還有政府角色應該有多大。

所謂新政自由主義,也叫做現代自由主義或福利自由主義,比較偏重社會公平,容許政府干預市場經濟,來照顧貧弱和勞工階級。

自從1930年代以來,美國人的「自由主義」常用來指現代自由主義,也就是支持政府監管市場經濟,擴大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大家都認為共同利益與個人自由主義可以相容,甚至更優越。

這種「現代自由主義」政治哲學體現在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以及後來約翰遜總統的大社會計劃。還有1935年的《工程進步管理法》和《社保法》,以及1964年的《民權法》和1965年的《投票權法》,都屬於現代自由主義的成就。

現代美國自由主義目前還包括同性婚姻、跨性人權利、廢除死刑、生育自主權和其它婦女權利、所有成年公民的投票權、平等民權、環境公義以及政府對公民權利的保護等議題,因為社會公平包括許多方面--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很不公平。

國家提供社會服務,例如平等的教育機會、醫療保健和交通基礎設施,目的都是履行美國憲法規定的政府責任--促進所有公民的普遍福祉。一些自稱為古典自由主義、財政保守主義的人,認可基本的自由主義理念,但反對平等對待所有人,說是經濟自由比社會平等重要,其實與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

縱看歷史,美國自由主義的根源來自18、19世紀啟蒙時代的政治理想。1787年的美國憲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即國家主權屬於人民(而不是君主),統治貴族不世襲。然而,憲法接受奴隸制,人們有不同意見,開國元勛們意識到是限制了自由,1791年通過了憲法第一修正案,明文規定了(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公民集會和請願的自由。

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憲法將「自由」擴展到更廣泛的階層。各州先後廢除了對白人男士投票的許多限制,比如必須擁有土地物業等等。1865年修改憲法廢除了奴隸制,1870年又修改憲法,將選舉權擴大到黑人(男士)。

從19世紀晚期美國制造業和服務業大發展,自由主義者開始注意到貪污腐敗和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的現象,認定是對大家自由的威脅,於是立法限制經營壟斷。

1920年代,古典意義上的自由主義(小政府、宗教自由、市場自由)與進步主義聯繫在一起,反對平等、堅持少數人自由的理念不再叫做自由主義,反而開始叫做保守主義了。到1950年代,自由主義思想成為美國主導的思想,幾乎沒有保守或反動思潮的餘地,稱為「自由共識」。

「自由共識」包括接受適度的政府福利發放,和反共產主義的國內外政策,為1960年代的肯尼迪、約翰遜總統上台,通過「大社會」立法打下基礎,並在黑人民權運動中達到高潮。

如果搞大眾福利就是搞「社會主義」,如同美國保守派所認定的,那麼我們知道很多「社會主義」是非常必要的,諸如公共醫療、公共教育、公共基礎設施...我甚至支持為貧困人群開辦公共食堂。除非你不介意門口有人討飯或病死或很多交通意外,你應該支持納稅,來支持公共服務和社區公益事業。

Monday, October 28, 2024

默想:不必崇拜英雄

本文內容是閱讀Patheos信仰論壇Kathy King的文章有感:The Insignificant Is Significant to God。因為這標題與我上周寫的基督徒「創造歷史」話題有關--不起眼人群披露社會弊病,就是參與歷史的進步。

最近幾個月的新聞陸續報導,有一些出名人物從不同的職位上辭職。King從網上查詢,看到單在德州,就有8位牧師因犯有不同的罪過而辭職,還有一位說唱歌手被捕。不過沒有人談論這些事,說不定大家都知道或參與了那些事。

路加福音8章17節:「隱祕的事沒有不顯露的,隱藏的事絕沒有不被知道的。」上帝講真理,真理永遠會獲勝,事實真相總有一天要披露。

英雄崇拜在任何一個文化中都是根深蒂固。雖然基督徒被教導不要崇拜任何人,英雄人物還是難免在心目中過分地受到尊崇,當然,你如果仔細閱讀他們的傳記,就難免失望。

King想到英雄崇拜的問題,是因為作全職母親20幾年,現在孩子全都遠走高飛了,有時間回顧思考。無論是牧師還是說唱歌手,他們曾經是人們心中的明星或榜樣,大家希望自己能像他們那樣生活。但聖經有話,提醒我們微不足道和受到藐視的人,才是上帝在耶穌裡的傑作。林前1章:

弟兄姊妹們,要記得上帝呼召你們的時候,你們是處在哪一種景況中。從人的觀點看,你們很少是聰明的,很少是有能力的,很少是有高貴地位的。上帝偏要揀選世人所認為愚拙的,來使聰明人羞愧;上帝揀選世人所認為軟弱的,來使堅強的人羞愧。上帝也揀選世人所輕視、厭惡、認為不足輕重的,來推翻一向被認為重要的,使人在上帝面前無可誇口。然而,上帝使你們得以跟基督耶穌聯合,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藉著他,我們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成為上帝聖潔的子民,並且得到自由。正像聖經上說:「誰要誇口,就該誇耀主的作為。」

我們心中的「英雄」都有缺陷。那些墮落的牧師和說唱歌手,都需要上帝的饒恕。我們這些無足輕重的人,若有甚麼可誇口的,就該歸榮耀給主,基督徒是祂手所做的工,並且這工尚未完成。

我們的小小行動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影響周圍的人。無論是養育孩童,還是幫助鄰里,我們塑造人品,塑造彼此善待的社區風氣,上帝喜悅我們團結,把祂的仁愛和公正彰顯出來。

我們看到鄰舍遭遇災害,就及時伸手援助;看到罪惡不公,就披露指點--這就是跟隨耶穌公義王。這些小事不會讓人變成明星,但上帝藉我們祝福了「鄰舍」,祝福了眼前一些需要的人。

我們從許多聖經故事中瞭解到,所有的「英雄」都有缺點。亞伯拉罕有缺點,摩西有缺點,大衛有缺點,但上帝揀選他們,不是按外貌,甚至也不是按他們的才華,乃是他們願意謙卑學習,汲取經驗教訓。

上帝看我們這些平凡人很重要,揀選我們來傳遞祂愛世人的福音。所以,我們每天所做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能夠帶來上帝的偉大和榮耀。Kathy King說,或許沒有明星事跡,但在適當的時候,上帝會讓人的作為結出果實。

不錯,如果你發現自己想要知道,自己能為神的國度做甚麼,請以上帝的榮耀福音為念,祈禱祂指引你的腳步。

(順帶說一句,川普在一些陰謀論中扮演英雄角色,甚至和基督相提並論,很多基督徒曾經買帳。)

Saturday, October 26, 2024

拒絕和平權力過渡的川普

看架式,川普如果再次當選,或落選,是打算用「奪權」方式接手政府各部門的。

Talking Points Memo(TPM媒體)消息報導,昨天眾議院監督委員會的民主黨領袖Jamie Raskin致信川普和競選搭檔萬斯,警告他們多次暗示要搞的計劃,是無視政府換屆過渡期規則的,最終可能會危及國家安全。

迄今為止,他們甚至還沒有承諾在落選時接受選舉結果,因此他們很可能不會遵循先例,參與和平權力過渡的程序。川普和萬斯兩人的整個競選活動,所基於的理念都與民主的長久性背道而馳。Raskin在信中概述了這會使美國陷入獨特危險境地的可能性。

川普競選團隊拒絕簽署這些權力和平過渡的常規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就背離了聯邦政府的既定規章,表現出漠視基本民主治理體制成功延續的態度。Raskin寫道:「如果沒有這些共識備忘錄,聯邦機構就無法與下屬員工進行安全有效的溝通,這將危及總統行政權力的有秩序轉移,並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

NBC首先得到Raskin這封信。信中提到的備忘錄是哈理斯和川普競選團都需要與白宮總務部簽署的。「我強烈敦促你們盡快簽署這份(關於權力和平過渡的)共識備忘錄,並提交你們的倫理計劃。」

簽署這項備忘錄的最後期限,總務管理局規定的是9月1日,白宮規定的是10月1日,哈理斯競選團隊按期簽署了,但川普的團隊尚未參與。Raskin在信中質疑川普團隊是否試圖規避其中關於過渡團隊籌款的規定,也就是必須報告所有私下籌集的資金,並且每人的捐款上限是$5000美元。

Raskin寫道:「看來你們不簽署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想要規避籌款規則,這些規則限制了過渡工作中的私人捐款,還要求公開報告。...你們也可能是出於厭惡其中一些道德規則,這些規則旨在防止上任政府中發生(個人與公共)利益的衝突。」

川普的過渡團隊現在已受到關於利益衝突的指控,不遵守這些規定會演變成國家安全危險。他在信中寫道:「你們最近的公開聲明,和四年前(試圖推翻選舉)的作為,讓美國人民不放心。美國人民尋求的是政府換屆過渡過程中有連續性和合法性。...新總統和新政府在上任第一天若未準備好執政,我們的敵對國家很可能會利用這種情形。」

注意:缺乏學習和閱讀能力的川普現在失智越來越嚴重,並沒有甚麼規劃能力,恐怕他只是被操縱利用。根據著名商人Cuban的說法,選上川普等於選上大富豪馬斯克--一個企圖用金錢購買權力、並且不介意搞專制的人。

Wednesday, October 23, 2024

最高法院的公信力問題

這兩年我們看到不少報導,發覺美國最高法院出了問題。這裡是一篇電視台訪談,受訪人是Georgetown大學法律教授Stephen Vladeck,內容是關於美國最高法院可能會參與干預這次大選。



Hari:最高法庭日歷開始了新的一年。我們看到它已經在聽取好幾個重要案件,大家都很關心,特別是上一法庭年度最後發佈的關於總統刑事豁免權的裁決,顯然要影響到後面的案件,甚至影響到總統大選。
Stephen:是的。我們看到前總統川普已受到提訴的四個刑事案子進程實在緩慢,不僅是華盛頓特區這個干預選舉結果的案子(最高法院據此判他大多情況下可以免於刑事訴訟),還有佛州那個拒絕歸還機密文件案(被法官Canon根據Thomas大法官的同意提示駁回),更不用說紐約那個偽造商務記錄干擾(2016)選舉案,和喬州那團夥陰謀推翻選舉案還在上訴中。眼看又一次選舉到來,那些案件一個都沒有解決,影響恐怕深遠。不僅川普11月當選或不當選會很危險,還涉及未來的總統犯罪,無人能夠調查的問題。

H:這很重要,就是哈里斯或任何未來的美國總統都可以按照同樣的權限辦。
S:對。最高法院的這個裁決的長遠影響,不僅關乎對總統進行刑事起訴的問題,還關乎總統與政府其它分支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的總統,他/她違法可以不受國會監督和傳喚,可以拒絕民事訴訟,沒有人知道最高法院這個裁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H:上星期有個關於「鬼槍」的案子,就是你如果有個立體打印機,就可以按照網絡上的圖紙,在自己家裡制造出槍枝武器,是沒有編號的。那個案子關乎那些槍是否必須有編號。說到底這案涉及槍枝管控,但旁敲側擊又不是直接的管控。
S:這個案子名義上好像是槍,其實關乎聯邦政府機構的權力。國會賦予聯邦政府機構很廣泛的權力來管控武器。問題是如何定義武器,你走進武器店,店家有經營執照,國會有權制定各種武器買賣的條件和規章,登記誰買了甚麼續列號的哪種產品等等。現在你如果買一包塑料或立體打印部件,廠家教你如何組裝,產品要不要有續列號?我們覺得最高法院當然會說應該有,但聽說有的保守派大法官居然有反對意見,你就知道這個法院往哪個方向走。

H:他們最近還準備做另外一項裁決,關乎承認性別角色的護理是否合乎憲法的問題。法庭上有哪些論點?
S: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案子。有人挑戰田納西州的一條法律,禁止為青少年提供某些跨性護理。聯邦政府反對在提供醫療護理方面單單禁止跨性人獲得護理,認為是不公平的歧視行為。跨性人和同性戀還在就業方面遇到歧視。首席大法官Roberts和大法官Gorsuch。在另一案中本來都是站在民主黨任命的大法官一邊反對歧視的,現在最高法院又在聽這個案子,我們不知道他們是會繼續確認跨性人平等生活的權利,還是搞出甚麼別的花樣。不少人十分關注。

H:最高法院常常在最後一刻忽然決定聽一個上訴案件,這個也很有趣。最近俄克拉荷馬州有個61歲的Richard Glossip因謀殺他的雇主被判了死刑,但他堅持說自己無罪,檢方還受到30年來行為不當的指控,那個案子是怎麼回事?
S:那個案子涉及兩件事,被判刑的人抗議是一件事,連州裡的總檢察長都說因為檢方行為有不當,這個案子應該重新審理。可是上訴法庭不允許重審,說是初審過程中有個環節被告沒有選。來到最高法院,這個案子本來直截了當,大家都同意初審法庭有問題,但是有幾位保守的大法官聽取案情時,硬是懷疑死刑犯Glossip重審的權利。

H:您最近在報上有篇文章,標題「最高法院是它自身的最糟敵人」,請解釋。
S:這個死刑犯重審權利的案件是個很好的例子。這兩年我們的大法官判案立場總是和任命他們的總統一致,很黨派化,每次重大案件意見看上去都是可預期的黨派6比3,而不是按司法原則。他們越是這樣,人們就越相信他們是穿黑袍的政客。

H:最近的民調發現有51%的人對最高法院有不良看法。20年前大法官還有意見一致的時候,人們相信法庭。現在只剩下一半的人對法庭還有信心,很糟糕。
S:糟糕倒不是因為判決結果,而是法庭依靠民眾信任運作的。它自身無法強制人們聽從它的判決,現在的裁決會影響到未來的案件。所以最高法院應該努力拒絕黨派品牌,允許黨派從事某些無法無天的行為。特別是川普如果重新上台,最高法院應該很擔心法治問題。

H:最高法院失去公信力,有多少成分是因為其中幾位大法官--Clarence Thomas或Samul Alito?好幾篇文章報導了他們與MAGA運動的賄賂勾結。
S:本來事情揭露出來,人們應該開始談論最高法院改革,可是人們反而忽略,造輿論說他們那些行為不算甚麼、問題不大。Thomas大法官把以前批露的財務數字修改一下完事,其他的大法官也表現得若無其事,這才讓人失去信心。這樣的法庭是無法起來面對將來濫用權力的總統州長的,他們的判決會無人執行。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最高法院為德州邊境除掉刀片刺網清除了法律障礙藉口,德州共和黨人卻公開在電視上鼓勵州長違抗法庭。這應該引起警覺才對,因為一旦有政客公開談論忽略他們所不喜歡的最高法院裁決,後果無論對誰都很糟。

H:最高法院去年11月份採納了一套行為準則,本應該修整很多我們所談問題的。
S:問題是沒有人監督執行。也許在過去兩年中,我們學到的功課是,不要信任大法官們自己會實行那些準則。大法官Elena Kagan最近公開說過幾次,建議由下級法官組成一個委員會來監管最高法院。我對那有些懷疑,也許由國會成立一個專門的督察委員會是可行的--不是說他們能把大法撤治職,但他們至少能夠調查和發表結果,至少我們不必依靠媒體來揭發。

H:這次大選很多人說恐怕要有很多法庭訴訟鬧劇上演,在各地或在聯邦層面。如果有案子告到最高法院,它會怎樣?
S:這是很令人焦慮的事,我們實在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這是個合理的問題:假如選舉結果因為某一個州無法確定勝負,好像2000年,官司來到最高法院,那麼現在這個法庭在過去幾年中的公信力變得這麼差,很多美國人不會相信它會公平斷案,這是對最高法院的最嚴厲指控。

Monday, October 21, 2024

AI、加密貨幣、數據隱私

技術監管問題是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的一個重要議題。在過去十年中,先進技術,從社交媒體演算法到大型人工智慧(AI)系統的語言模型,深刻影響了社會。無論哪個黨的總統上台,新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引發了聯邦政府監管的呼聲,因為這些技術的背後是經濟實力強大的公司。

密西根大學的Anjana Susarla教授研究信息系統和AI。她檢查今年的總統候選人,撰文寫下兩位候選人在技術監管方面的重要區別,我把大意分享一下。

所謂算法,我們現在主要是談社交媒體平台管理的自動決策--當你搜索一定的詞彙/短語,點擊一定的標題鏈接,或對別人的帖子做出一定反應,平台後面會根據你的興趣愛好,把更多的類似內容、廣告、言論推給你看見,目的是鼓勵你花更多時間在平台上瀏覽。算法後面是機器學習和AI決策,然而它最大的問題是讓你幾乎看不到什麼不同的觀點。

隨著AI的普及,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努力解決如何搞技術監管。川普與賀錦麗都談論過美國AI政策,其中一個方面是識別和解決算法帶來的危害。事實上,AI已經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在很多方面影響了你的生活。比如在貸款決策上,有些算法可能了加劇成見和歧視。--我有一份高薪工作時,信用卡公司搶著要給我信用卡,而我失業無收入時,申請那張我所需要的信用卡反而難了。

2023年11月英國舉行AI安全峰會,賀錦麗在會上談到了AI的前景,也談到了算法偏見、深度造假軟件、以及錯誤面孔識別帶來的錯誤逮捕。拜登2023年10月30日簽署了一項關於AI管理的行政令,承認AI系統可能會損害公民權利、人權以及個人福祉。同時,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等機構也採取了執法行動,以預防範算法危害。

相比之下,川普政府並未就減輕算法危害採取公開立場。川普說他希望廢除拜登總統的AI行政令。然而,最近在訪談中,川普也指出了深度造假技術的危險,以及AI系統對安全問題,說明他可能也願意應對AI逐漸增長的危險。

川普政府於2019年2月11日簽署過一份《美國AI計劃》行政令,承諾將AI研究投資增加一倍,設立技術標準,並建立第一批國家AI研究機構。這個行政令為聯邦政府使用AI制定了指南。2020年12月3日他還簽署了另一項行政令,推動在聯邦政府中使用值得信賴的AI。

拜登-賀錦麗政府也絕不落後。賀錦麗於2023年5月4日在白宮召集谷歌、微軟等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做出一系列保護個人權利的自願承諾。拜登政府的行政令包含一項重要舉措--調查超大規模通用AI模型的脆弱性,因這些模型是使用大量數據訓練的,要確定駭客風險,包括OpenAI公司流行的自動聊天ChatGPT模型,和DALL-E圖像生成模型。

反壟斷是聯邦政府監管科技業的另一種方式,包括限制併購或併購條件。

川普政府的反壟斷執法包括試圖阻止AT&T收購Time Warner。在當時的FTC提起訴訟阻止那項交易之後後,有個聯邦法官最終還是批准了這項合併。川普政府也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試圖打破谷歌在網路搜尋領域的主導地位。

拜登於2021年7月9日簽署了一項行政令,以反對主導的網路平台的反競爭壟斷,並反對收購新生競爭對手、數據匯集、不公平地爭奪注意力,以及用戶監視。拜登-賀錦麗政府已對蘋果和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

拜登-賀錦麗政府2023年發佈合併指南,概述了何時合併可被視為反競爭的規則。雖然兩屆政府都提起反壟斷案件,但拜登政府的反壟斷推動力似乎更強,因為它可能對谷歌等占主導地位的大公司進行重組,甚至策劃分拆。

現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對加密貨幣監管方法不同。川普在執政後期曾發推文支持加密貨幣監管,他的聯邦金融犯罪執法網絡也曾提出法規,要求金融公司收集用戶加密貨幣錢包的身份,但那些規定並未頒布。後來川普改變了對加密貨幣的立場,批評美國現行法律,還呼籲美國成為比特幣超級大國--原來他的競選團隊已接受加密貨幣捐款!

相比之下,拜登-賀錦麗政府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制定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限制,並採取了一系列執法行動。白宮否決了一項《21世紀金融創新和技術法案》,那項法案受到加密貨幣行業的青睞。

關於數據隱私管理,拜登的AI行政令呼籲國會通過隱私法律,但眾議院是共和黨多數,走極端而不協商。川普白宮的《美國AI倡議》行政令只是泛泛地提到隱私,呼籲維護公民自由、隱私和美國價值,並未提如何實行隱私保護。

有幾個州試圖透過立法來解決數據隱私問題。目前,全國在這方面的管理雜亂無章,缺乏全面的數據隱私立法。這就清楚地提醒我們,雖然兩位候選人都在泛泛地面對AI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但為了公共利益仍有許多監管方面的工作要做。

整體而言,拜登政府在反壟斷和技術監管方面的努力似乎與保護消費者的目標大致一致。賀錦麗會繼續堅持拜登政府的政策原則,而川普似乎不理會數據隱私管理。

Saturday, October 19, 2024

創造歷史的人有福了

Walter Brueggemann是舊約聖經教授,本文內容取自他30年前《Hope Within History》一書中的第三章。由於我發覺讀來對當今有借鑑,我決定把感受記下來。

誰是創造歷史的人呢?不是帝王、總統。雖然歷史書中經常有一串串的君王或總統名字,但他們上台之後大多在歷史中只是旁觀者。他們常常缺乏勇氣,沒有自由和遠瞻,並常常為了自身利益而充當阻撓歷史前進的人

那些不甘受苦難壓迫,起來奮戰,希望打破壟斷勢力的人,才是創造歷史的人。困苦人的患難證據總會衝破歷史的粉飾,衝破那些試圖維護壟斷利益的禁言,保留下來。批露社會弊病和罪惡現實的人有福了,粉飾太平的人阻擋歷史前進。

Brueggemann教授說,當社會看到這些苦難時,創造歷史的過程就不遠了,因為真實的歷史對社會起到提供借鑒、批評和更正的作用。除了這些聲音,時代和帝國更迭的新聞也推動歷史,為人帶來治理架構或許改善的希望。

(你現在看到甚麼苦難人群?在大城市,那些無家只好住在街上或停車場的人群,那些患有成癮、抑鬱卻沒有得到照護的人群,那些居住環境受到污染而患病卻無處求助的人群,還有很多人純粹因自己的性別角色或生理特徵與多數人的期待不同,在生活中處處遭排斥。 圖片展示了加州硅谷的貧富差距。)

口稱「上帝創造歷史」或「交託上帝」很容易--好像我們在歷史中沒有任何責任。然而上帝是藉著普通人之間的互動,來替邊緣人群發聲並完成祂的工作--比如藉著先知。Brueggemann教授說,聖經中我們稱為「歷史」的書卷其實是各位先知的傳記。他特別舉耶利米做例子--一位以流淚著名的被擄時期先知。

耶利米目睹百姓的情境,從上帝得啟示,知道猶大作為一個國家正在解體中,必須忠心傳講一個很不受歡迎的信息。然而假先知和原來的朋友都蔑視和抨擊他、關押他。他遇到政治威嚇、經濟脅迫、祭司掌控、神學教條等等,都企圖阻止他傳講上帝的信息。

上帝與困苦/邊緣人群同在,聽他們呼求,是聖經中的恆常信息,有許多詩歌為證。他們的聲音揭露、定罪、控訴那些騎在他們頭上的權勢,不住地詢問上帝何時送來解救。(耶利米是他們中的一員,不住發出哀嘆,並知道上帝注重公平道義。)

耶利米書6章13-15節,耶和華宣告說:(現中譯本2019版)他們無論地位高低都貪圖不義之財,連先知和祭司也都欺詐人民。他們看我子民的創傷為不足輕重。他們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其實問題嚴重。他們做了這可惡的事理當知恥,可是他們不知恥,不臉紅。所以,他們要跟別人一樣跌倒;我懲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一蹶不振。

先知反對既得利益群體維持現狀的意識形態,認為那是自欺欺人,是宗教麻痺,讓百姓陷入幼稚無知。耶利米抨擊權勢的虛偽,9章3節:他們隨時隨地撒謊;虛偽取代了真理,控制這地。耶和華說:我的子民一再作惡,不承認我是他們的上帝。

Brueggemann教授說:人間的君王為自己建造宮殿,然而上帝才是基督徒的大君王,祂的記號是尋求公平公義、照顧社會中的貧困人。先知宣告上帝要審判,基調卻不是絕望而是希望。耶利米說被擄的百姓蒙上帝揀選,留在猶大地區的猶太人倒是遭到祂棄絕。

縱看歷史,猶大亡國之後,這個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頑強地在其它地方承傳下來,成為基督福音發源的地方。而耶穌來了之後,祂把上帝接納和拯救萬民萬族的福音,(首先)借著散居各處的猶太人會堂,(然後)借著基督教會,...傳開了。

回到基督徒的「大使命」,我們創造歷史嗎?或是我們為自己的利益希望維持某種現狀,輕忽邊緣人群的創傷,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在我們美國的基督徒當中,很多人恐怕屬於後者。不發證件給逃難到來的中美洲移民,仇視他們是搶奪我們飯碗的人,甚至污衊他們是犯罪人群。

做一個創造歷史的人,按照Brueggemann教授的說法,就該效法我們的上帝,做秉持公正、為(婦女、性別少數派、移民等等)弱者發聲的人,為他們的緣故倡導一些政策改革。而不是虛偽地捂耳不聽困苦人的困苦,反倒怕他們佔自己的甚麼便宜,甚至不惜造謠、信謠、傳謠。

美國的福音派基督徒,作為一個群體,可以決定:要加入創造歷史的行列?還是要阻擋歷史前進?

Wednesday, October 16, 2024

國家領導人面臨經濟難題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cently announc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hat aim to stabilize the country's economy, spur economic growth and boost confidence in the long-term viability of China's growth model. These goal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as China seeks greater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both as a destination market for China's exports and as a source for high-tech inputs. The recent moves have once again put the spotlight on the headwinds facing China's economy and Beijing's efforts to address them.
中國經濟面臨阻力,政府宣布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來應對,目的是穩定經濟,刺激經濟增長,增強人們對中國經濟模式長期可行性的信心。

In late September, China took many observers by surp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slew of monetary policies throwing a lifeline to banks, property owners and equity investors.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lowered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e as well as the lending interest rate. Mortgage holders received cuts, including for second homes, which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in the past frowned upon as they go against his mantra of "homes are for living in." Local governments received additional funding support to turn excess housing stock into affordable housing units, a government priority. Finally, the stock market received a boost through numerous measure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market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including lowering the required amount on hand for so-called margin trading. 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了存款和貸款率利,貸款買房有折扣;地方政府獲得額外資金,協助(物業主)把多餘的高端住房變成經濟適用房;提振股市價值,降低搞保證金交易所要求的手上現金數量。

In the week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s, China's stock markets responded with a burst of activity, as investors looking for quick gains spurred a rally. Much of this activity was fueled by individual retail investors, who lack many othe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particularly with the real estate market's downturn and restrictions on investing abroad. These investors are especially mobilized by policy announcements from the government, seeing them as more reliable signals on the economy than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firms or even sectors. While this makes government policy almost immediately effective, it also runs the risks of quick ups and downs if the announced measures do not ultimately seem aggressive enough to boost investor confidence over the long term.
這些舉措引起中國股市大幅波動--尋求快速發財的個人散戶投資刺激了股市上漲,因房市低迷,海外投資受限,他們沒有多少其它投資機會,並相信政府政策公告--可惜他們對長線投資信心仍然不足。

So far this seems to be what has happened with these measures. Since the initial announcement, investors and pundits have been largely disappointed with what followed, as the large package to revive the stock markets have not yet been matched by a big fiscal stimulus. A press conference hel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n Oct. 8 promised more fiscal stimulus to come, but did not provide specific details, resulting in the sharpest declines on Chinese stock markets in 27 years and erasing the gains that followed the initial announcement. A subsequent Finance Ministry press conference unveiled some policies to aid low-income people, but without any further details on any other measures, let alone the big whammy that the market demanded, leaving investors still underwhelmed.
現在投資者很失望,因為大規模財政刺激未能重振股市。發改委和財政部的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出更多沒有細節的承諾,導致股市大跌。

Some of the lackluster reaction is attributable to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mmunicates and how funding decisions work. The Finance Ministry cannot announce a massive target stimulus on its own initiative. That must come from the State Council after the decision is passed through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which has the nominal power to spend.
資金決策本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後由國務院提出,人大擁有名義上的支出權。略過人大是市場反應冷淡的原因之一。

However, there is a more fundamental challeng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ces, which is the desire to boost confidence without unleash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on the part of Chinese consumers and investors. That balancing act between raising confidence and managing expectations is especially difficult for Xi, because even as the government seek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conomic picture, Xi has refused to give into demands to liberalize, redistribute or deviate from his commitment to tech-intensive growth.
然而面臨的基本挑戰是:既要提振信心,又不能讓消費者和投資者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最難的是,習近平還拒絕屈服於市場自由化的要求。

This is because Xi doesn't just seek to achieve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He wants to do so while also ensur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he autonomy and power to drive the economy forward in line with his vision, unencumbered by the welfare demands of its citizens or the profit demands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他尋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又希望中國能自主發展,而且不想受到民眾福利和國內外投資者尋求利潤等因素的束縛。

Xi made this point in 2017, wh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defined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a period of immense global tumult. As he noted in his address to the 19th Party Congress in 2017, "what we now face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his requires that the party not only seek to maintain growth at 5 percent or above, but also that it manage and contain the nature of those "ever-growing" popular needs.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for fiscal reforms that would increase taxation and redistribute more wealth to low-income households. Xi rejects measures such as these, despite their potential laudatory effects on confidence and consumer spending, arguing that they lead to laziness and "welfarism." As a result,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loath to increase expectations that it will do more to support households through fiscal transfers. 習近平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生活需要有矛盾」。所以需要維持5%以上的增長,還要遏制「不斷增長的」民眾需求,但習近平拒絕增加稅收或重新分配給低收入家庭等等財政改革,認為會導致懶惰和「福利主義」。

Part of this is due to the historical legacies of previous stimulus packages, which haunt the current government. The stimulus offered in 2008 follow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oosted growth and employment at a critical time, but it wa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real estate bubble and local government debt spiral that followed. But the impact of that package-China's largest ever-went much further, permeating every aspect of the economy. As boom times lent a sense of confidence and opportunity, workers were emboldened to ask for more, driving up wages in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Major labor strikes in 2010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in 2014 among migrant workers demanding social security payouts tested the government in new ways.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推出的刺激措施提振了經濟增長和就業,但也造成隨之而來的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螺旋式上升,滲透到經濟的各層面。2010年和2014年兩次工人罷工推高了製造業和建築業的工資。

In 2015, Xi's administration was burned again by policies meant to channel investment into equity markets. When the government took steps to tamp down the rampant speculation that followed, the stock market crashed. The same pattern seems to be repeating itself now, as the recent market rally won't be sustained if a more consequential and detailed reform plan isn't released soon. Unlike in 2015, however, retail investors have few other options, as the property market is still declining and outsid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have been further curtailed.
2015年,政府引導資金進入股市,以至於投機行為猖獗。當政府採取措施壓制投機時,股市崩潰了。如今,同樣的模式正在重演,若無下一步詳細計劃,近期財政部搞「大水漫灌」所引起的市場反彈就不會持續。

The critical question for China going forward is whether it can renew confidence in the economy when the economic model that Xi promotes promises neither massive rewards for capital nor substantial redistribution to households. If the answer is no, then something will have to give.
關鍵問題:當習近平所推動的經濟模式既不承諾為資本帶來巨額回報,也不承諾對普通家庭進行大量的收入再分配時,中國能否重拾對經濟的信心?

Mary Gallagher is the Marilyn Keough Dean of the Keough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聖母大學國際事務系教務主任).

Monday, October 14, 2024

專家談國家領導人的精神健康

曾有專家仔細記錄,並在播客中舉例解釋了川普的失智症。我介紹過他們的一次講解,讓大家能對失智症有所了解。

James Merikangas醫生是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臨床教授、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研究顧問。他9月底參加了世界精神健康聯盟舉行的大會,專題是國家領導人的精神健康,並作為「危險狀況」專題小組的成員發言。以下是他的發言。



我對於今天前面三位的發言,以及發表的文章沒有甚麼補充。我只是想從個人角度談談我國普遍流行的無知問題。我說「無知」現在是個流行病,因為大約有4000萬人相信川普的謊言。正如Gillan博士和另外幾位指出的,人們會相信這些謊言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歷史。人們沒有閱讀希特勒的回憶錄。

聽說川普把這本回憶錄放在床頭桌上,沒有人知道他(這個從來不閱讀的人)是不是真的讀,但他的確有這本書。而且根據可靠的消息來源,甚至我們很多人也知道,他效法希特勒很出色。希特勒每天傳播很多假話,強迫人們從廣播裡聽他。你如果聽過希特勒演講,就知道他很有口才--你無須聽懂他在說甚麼,但那份激昂情緒是很感人的。

而川普是個從娛樂圈子出來的人,他不是政客,不是哲學家,乃是個演藝人。當然你如果想想他的能力,就樂不起來了。

另外一件事,是我1962年7月目睹一次核爆炸。當時我的航空母艦在太平洋上,我作為武器官站在飛機甲板,看見一枚裝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射向天空100英里,在地球的大氣層外爆炸,沒有聲音,但有一個小時左右整個太平洋都照亮了。我們封鎖了從日本到夏威夷的整個無線電通訊--那是美國上一次放地面核彈。

所以一般來說,我擔心這個擁有核彈按鈕的人--吹噓他的按鈕比金正恩的大--會做出甚麼事來。我們還沒有談所有其它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包括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可能還有南非、法國和英國,只要有一顆核彈爆炸,我們連它從哪裡來都不知道(就完結了)。所以我們必須由頭腦清楚和可靠的人,還有今天前面幾位提到的因素,來做國家領導。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話傳出去,就是我們不能靠這個人(來掌管任何重要的事)。

有人說了,我們不能遠遠地診斷別人。我堅決不同意。因為我們作為法醫精神科醫生,人們經常打電話給我們,要求我們根據死亡證書和病歷,根據對監獄等等有關人員的訪談,在沒有對精神病患作漫長檢查的情況下作出診斷,一般來說我們還是能夠作的。

(川普)這人已經過許多次這樣的診斷,我今天不給他作出新的診斷,我只需要接受他是病態說謊者;他不很聰明;顯然也正像各位所指出的,他的智力正在退化。如果你想要閱讀他在自己的聚會上所說的話,他不講甚麼有道理的話,而且情形比先前還糟。一開始時情況已經不好,而現在出現認知障礙的跡象

大眾媒體大講拜登的認知障礙,可他相對來說症狀輕微,而且多少和他歷來的口吃有關。媒體不知為何倒不怎麼談川普的認知障礙。Fox新聞因為說謊遭到起訴,罰款將近$8億,然而他們仍在經營,仍在說謊。媒體影響人的想法:看Rachel Maddow節目的人和看Hanity節目的人想法不同,因為Hanity誤導別人,我要怪他們患上的‌「無知」病。

所以,今天我在精神科或神經科方面沒有甚麼話要加。我檢查過川普,我和Bandy Lee醫生在他作總統的時候試圖掃描他的大腦,開了掃描訂單送到白宮。川普拿著那張訂單,就可以在華盛頓特區內任何一座醫院完成掃描,很方便。可川普不知為何不想去做,他不想讓我看他的大腦掃描。我一般看大腦掃描來確診。

不能看腦掃描,但我們還是能夠確實地知道裡面大概有甚麼問題。川普先生,這個優待仍然有效,您如果願意掃描大腦,我會很高興幫您解讀。(鼓掌)

Saturday, October 12, 2024

奧巴馬的助選講演

奧巴馬的講演風格既幽默又有號召力。本文是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的一篇報告翻譯,很多風趣味道難以用中文表達出來。

前總統奧巴馬前兩天對那些猶豫要不要選哈里斯作總統的黑人男士有話說,似乎因為哈里斯是女士,他們對這次大選投票不積極。他說為此不參加這次投票是「不可接受的」。他說:你想要袖手旁觀,或支持一個歷來誹謗你的人?因為你認為那代表了男人和力量?

奧巴馬認為這個問題並不像某些人想的那麼複雜,而且往往可以歸結為性別歧視:「我對你的各種理由和藉口有意見!--我是直接與男士們交談了--好吧,你只是不想選一位女總統而已,而你拿出其它種種原因。」(白人和其他族裔恐怕也類似。)

根據CNN的報道,哈里斯在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前,就致力於敦促黑人選民支持拜登。一位了解競選內幕的人說,黑人和西班牙裔男士今年不想參加投票的傾向令人擔憂。他們如果坐在家裡沙發上觀望,就等於把票投給川普。

奧巴馬上面這番話是在匹茲堡的哈里斯競選辦公室,向一小群選民發表的。當晚在一個大型聚會上,奧巴馬對川普發出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公開批評。他說共和黨受到了有毒人物的束縛,川普上週散佈關於颶風災害救援的謊言,標誌著他嚴重糟蹋美國人給他的信任。

「在人們最絕望和最脆弱的時刻故意欺騙他們--我的問題是,什麼時候這(在美國)變得可以了?」他指出川普關於聯邦政府拒向受災嚴重的「共和黨地區」提供援助,或「把援助資金拿給無證移民」等等謠言。有人開始鼓掌,奧巴馬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我現在不尋求掌聲!」他加重語氣質問川普一夥(散佈謠言的共和黨人),「這是什麼時候變得可以了?我們為什麼要遷就這些?」

奧巴馬抨擊川普而表揚哈里斯,說川普預兆了一個危險且日益骯髒的國家前景。他一直喜歡嘲笑和批評川普,而這次卻異常尖銳且刺透心腹。他說:如果你有個家人行為這樣,你可能仍然愛他們,但你會告訴他們「這有問題」,而且你不會讓他負責任何事情。...然而,當川普撒謊或欺騙,或完全無視憲法時,當他稱美國傷兵戰俘為「敗將」或同胞為「害蟲」時,就有人為他找藉口。

話題轉到總統競選,很多選民擔心川普重返白宮,而另一些選民沒有怎麼關注選舉活動,奧巴馬呼籲大家行動起來。「無論你是興奮還是害怕,是充滿希望還是沮喪或是任何情況,都不要只是坐在沙發上期待最好結果。要起來投票。放下手機,帶上你的朋友和家人,來投票給哈里斯。」

奧巴馬還試圖反駁川普競選的一個核心論點,就是說他川普代表了一股脫離陳規舊習的力量。他說「「我了解人們為何希望改變現狀。我就是那個最希望改變的人。我理解人們感到沮喪,覺得我們本該做得更好,但我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有人相信川普帶來的改變會對你有利。」

奧巴馬在通篇演講中,將川普形容為獨特地貪婪和兩面派。他說,川普的稅收計劃是贈送「億萬富翁和大公司」。他承諾在外貿上徵收嚴厲的關稅,等於為徵收「銷售稅」說美言,會使一般家庭每年損失幾千美元。

奧巴馬對於川普把強勁的經濟歸功自己也很氣憤,他說那是不合歷史的胡言亂語:「是的,2017年川普上任時經濟挺好,那是因為這是我(給他留下)的經濟好,不是他做了甚麼。我花了八年時間清理前屆共和黨總統留給我的爛攤子。為了防止大家記憶模糊,我提醒大家,他除了大幅減稅(增加赤字)之外什麼也沒做。」

奧巴馬的結論:川普的那些承諾,要不是極度虛假,就是簡單得危險。--如果你要求川普詳細闡述他那些「概念」(而不是計劃),他只有一個回答。無論問題是什麼,住房、醫療保健、教育、賬單費用,他唯一的答案就是去指責移民。

Wednesday, October 9, 2024

為地球降溫的爭議

隨著全球溫度記錄連續數月被打破,以及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天氣災害越來越嚴重,咱們可能會以為任何能夠阻止全球暖化的技術都會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但追求地球工程有很大的分歧--試圖扭轉氣候變遷爭議很大。專家資料網站決定在他們的《對話周刊》播客中,用兩集來探討這些爭論。

在第一集,節目主持人與研究不同地球工程技術的科學家進行交談,他們解釋了工程理由。在第二集,他們特別採訪了發起「太陽輻射管理」地球工程的科學家。

Hugh Hunt和他的同事Shuan Fitzgerald是英國劍橋大學氣候修復中心的領頭人,他們把地球工程當作「創可貼」,來為人類贏得時間」。他說大力削減碳排放,同時對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大規模(捕獲)清除,能夠在2300年左右將溫度降1.5攝氏度,回到工業革命之前的氣溫水平--這麼慢的速度,北極冰層已經融化,南極冰川會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這些倡導地球工程的人相信,除了減碳除碳之外,還可以同時考慮進行太陽輻射管理。

其它的技術研究項目評估還包括增加北極冰蓋--看看是否可以在北極的冬季「種植」更多的海冰。有一家叫做Real Ice的英國公司,從2024年初開始在加拿大北部進行試點研究。他們將不同體積的海水泵到海冰上,要評估這對冰層增厚有多大幫助,以及冰層增厚的機制。

他們將海水抽到約4,000平方公尺的積雪之上,到五月,他們返回測量那個區域的海冰厚度,對比沒有泵水的海冰。他們發現這樣做的結果使冰層增厚了50厘米。Real Ice打算在即將到來的北極冬季進行更多的實驗,以測試這種製冰技術各種排列方式對海冰生成的影響。

這些積極研究探討的科學家們還辯論地球工程的潛在風險和好處。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地球與大氣科學助理教授Ben Kravitz花費大量時間建立數學模型,模擬各種太陽地球工程的潛在影響。有一種稱為平流層氣溶膠注入的技術,是在平流層高處釋放二氧化硫顆粒,讓陽光遇到這些顆粒時發生反射,離開地球而不是進入大氣層。

所有對地球工程的氣候模擬都發現,自然科學研究也證實,地球工程並不能取代減少排放。然而總的來說,大多數人相信搞一點地球工程是有幫助的。

然而Kravitz說,當你了解地球工程的社會影響時,「事情開始變得複雜糟糕」。他研究太陽能地球工程所涉及的各種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風險,也擔心部署這些技術可能對糧食安全和人民生計有很大影響。

他說:「我們必須記住,氣候變遷會造成很多風險。地球工程完全可能減輕一些風險,而增加另一些風險,甚至引入新的風險。如果人們要我們做出明智決定,那麼我們確實需要仔細算好。」

除了在平流層高處釋放二氧化硫顆粒,另一種方法是嘗試從船尾噴灑鹽水來照亮海上的雲層。這兩樣都屬於太陽輻射修正(SRM)法,是一種太陽地球工程,旨在用陽光反射來減少進入地表的太陽能,幫助扭轉全球暖化。

儘管SRM近年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投資,但它仍然是個有爭議的想法,有些人認為這是危險的。《對話周刊》第二集採訪了反對SRM工程的研究人員,讓他們解釋為什麼應該擔心。你可以點擊聽取英文全部內容。

Chukwumerije Okereke是英國Bristol大學全球治理與公共政策的教授,也是西非的奈及利亞Alex Ekwueme聯邦大學氣候變遷與發展中心聯合主任。近年來,他以批評太陽能地球工程技術出名,認為這些工程未經測試,有風險,甚至可能會加劇氣候變遷。

他提出的一大風險是,一旦SRM技術開始使用,然後停止使用,任何冷卻效果都會逆轉。他還擔心企業會試圖利用非洲作SRM的試驗場地。Okereke說,你若想幫助非洲,可以大力投資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成熟的風能和太陽能,擴大非洲氣候融資等等。

2024年2月,內羅畢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提出的一項法案的人,要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來研究SRM的好處和風險。Okereke成功推動反對的力量, 一些非洲國家都起來響應,以至於這提案被撤回。Okereke說:人們會說「讓我們研究一下風險和利益吧」,然後慢慢使研究合法化,最終使這項技術的測試和使用合法化。

現在,試圖進行太陽能地球工程實驗的公司和研究人員遇到現實世界的阻力。有家美國新創公司在墨西哥的北下加州進行未經授權的實驗,以至於墨西哥在2023年禁止了太陽能工程。

2021年,瑞典政府在北極圈附近測試太陽能地球工程技術,遭到包括原住民群體在內的反對,而被政府阻止。擬議的測試是在SCoPEx項目旗下進行,由兩位哈佛大學的教授領導。2024年3月,哈佛大學宣布這個項目即將結束,這個SRM技術將用於其它的用途。

2021年一群學者齊聚一堂,推動一項全球不使用太陽能地球工程的協議。荷蘭Wageningen大學的全球環境治理Aarti Gupta教授是其中之一。Gupta認為,現在還沒有一個能夠管理全球規模太陽地球工程所需的複雜管理安排,甚至想像不出來它是甚麼樣子的--必須既合法又有效,而且能夠在幾十年和幾個世紀內保持穩定,且允許民主決策。

Gupta和Okereke一樣,呼籲世界各國都來簽署不使用地球工程技術的公開信,他擔心用太陽能地球工程會很危險。他說:當我們一天到晚談論降低二氧化碳和SRM是個大問題,但我們根本無法承擔那種風險。

Monday, October 7, 2024

極端天氣衝擊美國大陸

颶風Helene(海倫)作為4級重大風暴9月26日深夜在佛州登陸,其破壞性影響範圍超過500英里,美國東南部幾乎辨認不出來了。這是繼2005年颶風Katrina登陸美國本土之後的第二大致命颶風。

一個星期了,有些遭受風暴襲擊的社區仍處於斷電狀態,官員們正在努力恢復電力、部署援助、營救倖存者並尋找受害者。到美聯社這篇新聞10月5日發稿時,至少已有215人被確認死亡,許多人仍然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繼續。

海倫登陸時風速是140英里/小時,直接襲擊佛州Big Bend地區,27日凌晨向內陸西北方向移動,淹沒了喬州、南卡、北卡、維吉尼亞和田納西的部分地區,強度從四級降為熱帶風暴,但破壞力不減。空前的降雨總量和風暴潮水所經之地,橋樑、道路、房屋和企業都成為廢墟,搜救的需求非常迫切。

風暴潮(storm surge)是風暴期間海水水位的異常上升,以水位高於正常預測潮汐的高度來衡量。根據國家氣象局的初步報告,佛州部分地區的風暴潮高度超過地面15英尺。風暴潮也衝擊了Tampa灣,達到7.2英尺,打破了去年創下的4.56英尺紀錄(見圖示)。海倫在東南部逗留了好幾天,於9月30日前往東北部。

海倫和另一個風暴氣候系統一起,為北卡州帶來了超過30英寸的降雨,造成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局部洪水。北卡西部的French Broad河在海倫肆虐期間暴漲到24.67英尺,打破了1916年創下的23.1英尺紀錄。這些風暴還在喬州引發了歷史性的11英寸降雨。

另外,在這場風暴中,喬州、北卡州、南卡州、維州和西維州一共報告了20多起龍捲風。根據國家氣象局,9月27日,北卡州Rocky Mount市龍捲風造成15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嚴重。北卡州北部的Mount Mitchell海拔約7,000英尺,那裏的陣風時速高達106英里。

在登陸美國之前,海倫在Yucatan半島附近形成,向北穿過墨西哥灣,襲擊了古巴、加勒比海地區和墨西哥海岸線社區。當它奔美國而來時,政府官員們開始留意風暴強度和緊急影響的警告。

拜登總統在9月24日就批准了佛州的緊急狀態令,並批准了好幾個州的緊急聯邦援助請求。北卡和喬州的州長都提前警告居民,在颶風登陸時可能會出現「災難性」洪水。

10月3日,北卡州長Roy Cooper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北卡的損失程度是「絕對災難」,可能需要幾十億美元來修復。「我們需要確保當重建北卡州西部交通運輸時,能夠讓它的抗災能力更強。」緊急救援人員和公民義工現正在不斷努力,向受災地區的人提供食物和水,由於整個地區的道路、州際公路和橋樑被摧毀,使運送變得很困難。

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他們動員了超過6,300名國民警衛隊成員「支持颶風海倫後的救災和修復工作」。拜登還直接部署了多達1000名現役士兵,去增援北卡州的國民警衛隊。

這類極端天氣事件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眼下,另外一個風暴系統Milton已在墨西哥灣形成,預計它向東移動,會在幾天內以4級颶風形式再次登陸佛州西岸,並橫掃整個佛州半島。州長已經動員居民提前對Milton做出應急準備。

隨著赤道附近的大西洋水域溫度越來越高,引起越來越猛烈的氣旋--因為氣溫越高,空中包含的水蒸汽越高。三年前我曾經解釋過一次,為甚麼原本「百年不遇」的極端天氣會頻繁再現,您可以參考。

Saturday, October 5, 2024

大選與台灣政策

本文是Brookings研究所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紹:How would the Trump or Harris administration approach Taiwan。文章作者是研究亞洲政策的院士Richard Bush和Ryan Hass。

現在美國公眾對外交政策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烏克蘭和以色列,即便如此,台灣很可能在未來四年內成為一個引起總統關注的問題。北京似乎有意加大對台灣的壓力,以實現統一,台灣人民則不接受被統一,乃致力於維持現狀。選民需要了解川普或哈里斯(賀錦麗)政府應對台海和平與穩定的政策差異,因兩位候選人對台灣問題的態度很不同。

川普一直對支持台灣的好處表示懷疑,而他第一任內的政府官員則傾向於支持台灣。川普在外交政策上經常採取交易方式--尋找談判籌碼,比如關注貿易平衡、夥伴國的國防支出或入境投資。此外,川普喜歡說自己的強硬名聲會阻止潛在對手挑戰美國和盟友。

相比之下,賀錦麗在外交事務上比較系統化。她強調保護美國盟友和夥伴安全承諾的可信度,以及禁止使用武力奪取領土等等原則的重要性。在拜登-哈里斯執政期間,美國也對台灣採取了深化經濟關係、加強安全合作以及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的政策。鑑於副總統權力有限,我們預測賀錦麗政府對台灣,最有可能與拜登政府保持連續性。

美國國會在美台關係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國會經常努力確保行政部門在對待台灣的問題上反映美國人民的價值觀。一旦兩岸發生衝突,國會理論上將擁有憲法特權來決定是否正式宣戰,但目前尚不清楚國會是否會在台海衝突時宣戰。

近年來,國會議員與台灣領導人進行了密切接觸,也通過了多項有關台灣的立法,其中許多立法都建議或擴大總統表示支持台灣的權力。所以,總統和他/她的政府仍是對台政策的主要推動者。本研究報告認為,國會將會繼續積極支持台灣,但哪位候選人在大選中獲勝,將影響美國未來四年對台灣的立場。

長期以來,美國對台海兩岸發出一系列警告和保證--警告北京不要用武力或脅迫來實現統一,也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警告台北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引發大陸武力反應的政治步驟,又保證美國在任何情況下不會犧牲台灣利益。

華盛頓堅稱台海分歧應依照台灣人民的意願和平解決--台灣人民可以藉民主制度表達意願--然而美國沒有任何具體方案或時間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美國的首要利益。隨著時間推移,美國的政策不斷調整,以應對那個地區和平與穩定遇到的威脅,美國始終把維護平衡、防止衝突放在最優先的地位。

川普2016年競選時,公開懷疑盟友價值,擔心結盟關係可能會讓美國不自主地陷入衝突。對支持他的人來說,這反映出他願意打破傳統觀念並把美國放在首位。而批評他這態度的人說,這反映川普出對美國力量來源和在世界舞台影響力的無知。

川普最初試圖利用與台北的接觸來獲得針對北京的籌碼,然而適得其反,川普與蔡英文通話引起北京拒絕與他進行任何接觸,直到他重申「一個中國」政策。2017年4月,川普邀請習近平訪問海湖莊園,然後表示再次接到台灣領導人電話之前,會先與習近平磋商。根據前國家安全顧問John Bolton,川普在任期內試圖討好習近平,鼓勵習近平在新疆建立集中營,並對北京鎮壓香港行為不做強烈反應...他暗示台灣與中國相比是不重要的。

川普總統是近代史上最懷疑保衛台灣好處的人之一,然而他的政府內閣卻在加強與台灣關係方面最有前瞻性--川普政府的安全官員孜孜不倦地努力加強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例如修改了對台軍售的審批程序--國防部擴大並深化了與台灣的安全關係,增加了軍售。在印太戰略文件中,川普白宮將對台目標描述為「使台灣能夠制定有效的非對稱防禦戰略和能力,這將有助於確保其安全、免於脅迫、復原力以及按照自己的方式與中國接觸的能力」。

拜登從競選時就表達了對中國的強硬立場,譴責中共在新疆和香港的行為,誓言堅定捍衛台灣。他批評川普發動中美貿易戰,認為是對美國農場、工廠造成了經濟損害,破壞了就業機會並提高了物價。拜登總統一直強調盟友和合作夥伴對增強美國在世界舞台影響力的重要作用。他也重視國內外民主機構的合作和共同價值觀。他的就職典禮首次正式邀請台灣代表作為正式嘉賓出席,隨後還派遣兩名官員作為私人特使前往台灣。

拜登政府一開始就確保台灣得到支持,以解決供應鏈瓶頸問題,特別是半導體晶片。在COVID-19導致的工廠關閉後,重新開放美國工廠生產線需要這些晶片。台灣企業大幅提高產量,以協助克服短缺問題,這增進了美台關係,建立了台灣是美國福祉的貢獻者,而不只是接受安全保護的形象。

拜登政府努力恢復對台政策的跨部門協調。川普政府末期的政策審議變得越來越不按規矩,各部門自主行動並發表與台灣有關的聲明,而不經國家安全部門的協調。拜登政府第一年,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對台海未來衝突的預測多次公開相互矛盾。後來拜登政府任命官員,以解答中國可能使用武力的問題,強調擴大和深化美台關係,支持台灣獲得安全、繁榮和尊重。國防部長奧斯汀通告所有高級將領,台海衝突「既不是迫在眉睫,也不是不可避免」。拜登是第一位發誓保衛台灣的在任總統,並首次確定台灣有資格獲得總統授權的軍援,從而向台灣轉移了高達$3.45億美元的防禦物品。

拜登政府為深化美台關係,還敦促美國州長和市長與台灣同行之間的聯誼。十八州已在台灣設立或計劃設立辦事處,以促進貿易、旅行、旅遊和投資。拜登政府還強調共同價值觀是深化關係的理由。雙方領導人都強調了對民主、法治、個人權利和反對獨裁主義的承諾,包括一起參與民主峰會。

回顧起來,川普對台灣安全問題的支持傾向於象徵性意義,而他對盟國和國際安全夥伴關係表示的蔑視態度讓人質疑美國承諾的可靠性,這對台灣產生了負面影響。相比之下,拜登政府採取比較全面、連貫和協調的方式來支持台灣,包括動員全世界對台灣的支持。

賀錦麗到目前為止,表示重視遵守國際法、規則和規範。她的外交政策聲明堅持重要原則,包括不得以武力重新劃定國界。2022年9月賀錦麗訪問日本Yokosuka海軍基地時表示,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並且美國會「支持台灣的自衛,這符合我們的長期政策」。

在今年5月的一次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辦的活動中,賀錦麗的國家安全顧問Phil Gordon強調了台灣政策的連續性:「我們對維持台灣現狀有興趣,我們不支持台獨,我們希望台海和平穩定。我們不斷向中國傳達訊息,他們也不該對破壞台灣的政治現狀打主意。」

賀錦麗對捍衛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人權一貫直言不諱,她相信美國從全球盟友和合作夥伴網絡中獲益。事實上,在擔任副總統期間,她在亞洲的大部分活動都在盟國--會見了美國所有五個亞洲盟友的領導人,並以副總統身份訪問了其中四個國家。賀錦麗還在2022年洪都拉斯總統就職典禮上會見了台灣當時的副總統賴清德,現任總統。

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8月份訪問北京,被問到賀錦麗對中國的觀點,說「賀錦麗副總統是拜登外交政策團隊的核心領導成員,參與了印太總體戰略的設計和執行,負責管理美中關係。她有機會接觸習主席和李總理接觸。她同意拜登總統的觀點,即管理這場競爭,使其不會演變成衝突或對抗,這一點至關重要。她還認為,保持高層開放的溝通管道是實現負責任管理的方式。」

北京預期在下一屆美國總統任期內加大對台灣的壓力,邁向控制台灣的目標,然而台灣民選領導人和公眾沒有興趣接受這樣的結果。為實現統一台灣,中共首要的是軍事建設,其次是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努力,即「非暴力脅迫」--迫使台灣人民接受某種形式與PRC的聯盟。北京正在努力雙管齊下,一來大力投資軍事能力以應對台灣的突發事件,二來加強網絡、執法、海岸警衛隊和統戰能力,以削弱台灣人民的意願。

美國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壓力有何反應,對台灣的未來至關重要。川普不常公開談論台灣,但每次他都重申對台灣的不滿,認為他們是利用美國。比如抱怨台灣沒有為美國的保護支付足夠的費用,而台灣「竊取」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等等。共和黨的2024年政綱與先前不同,根本未提台灣--沒有傳統的承諾。

如果當選,川普對台灣可能會像保險公司對待少付保費的客戶,要求他們多購買美國的國防裝備、增加對美國的投資,或是堅持要求他們增加自身國防開支等等。另外川普也會從有些顧問那裏聽到,他應該把台灣視為美國福祉的基礎。例如他挑選的副總統萬斯就認為,美國應該取消對烏克蘭的支持,將把更多的重點放在保衛台灣。歸根結底,川普的台灣政策會難以預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決於川普選擇誰來擔任負責的職位。

相比之下,賀錦麗展現為一位系統化的思想家。她是訓練有素的律師,可能不會像拜登那樣公開承諾保衛台灣。但她在外交政策上表現出一致的思維主線--會優先考慮加強與盟友和夥伴的關係,強調反對藉武力奪取領土的原則。賀錦麗會受到自己公開發言的約束,以原則為指南,並重點關注美國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利益。

此外,民主黨的2024年綱領強調了盟友和夥伴的重要性,特別是防止中國脅迫鄰國或推翻國際規則。該綱領也強調維護台海現況的重要性。

Wednesday, October 2, 2024

一次環境污染的教訓

本文內容轉自環境工程專家Andrew J. Whelton在資訊網站The Conversation的撰文:Toxic chemicals from Ohio train derailment lingered

2023年2月,一列火車在俄亥俄州East Palestine鎮脫軌,裝滿危險物資的車廂破裂,引發化學火災。這場災難引起世界關注,兩個州的州長敦促疏散事故現場一英里。燃燒的化學物質發出刺鼻氣味。

三天後,在Norfolk南方鐵路公司的催促下,100萬磅氯乙烯從受損車廂釋放出來並點燃燒掉。聯邦調查人員後來結論,露天燃燒並引起黑蘑菇雲是不必要的,但為時已晚,有害化學物質散佈到俄州和賓州上空。

As 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I and my colleagues are often asked to assist with public health decisions after disasters by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communities. After the evacuation order was lifted, community members asked for help. 疏散令解除後,Andrew Whelton博士等環境專家應政府要求,協助做災後公共衛生決策。

In a new study, we describe the contamination we found, along with problems with the response and cleanup that, in some cases, increased the chances that people would be exposed to hazardous chemicals. It offers important lessons to better protect communities in the future. 新的研究報告描述了污染和處理方面的問題。

How chemicals get into homes and water: When large amounts of chemicals are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the air can become toxic. Chemicals can also wash into waterways and seep into the ground, contaminating groundwater and wells. Some chemicals can travel below ground into nearby buildings and make the indoor air unsafe. 空氣會變得有毒。化學物質也會衝入水道並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水井,從而進入建築物,使室內空氣也變得不安全。

Air pollution can find its way into buildings through cracks, windows, doors and other portals. Once inside, the chemicals can penetrate home items like carpets, drapes, furniture, counters and clothing. When the air is stirred up, those chemicals can be released again. 空氣污染可以從門縫、窗縫進入室內,隨即滲透和藏入地毯、窗簾、家具、櫃檯和衣服等家居用品中。

Evacuation order lifted, but buildings were contaminated: Three weeks after the derailment, we began investigating the safety of the area near 17 buildings in Ohio and Pennsylvania.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air pollution occurred in the 1-mile evacuation zone and a shelter-in-place band another mile beyond that. But the chemical plume also traveled outside these areas. 出軌事故3周後調查附近17棟建築物,污染最集中的地方是一英里內的疏散區和一英里外的就地避難區。

In and outside East Palestine, evidence indicated that chemicals from the railcars had entered buildings. Many residents complained about headaches, rashes and other health symptoms after reentering the buildings. At one building 0.2 miles away from the derailment site, the indoor air was still contaminated more than four months later. 疏散令解除後,許多居民重新進入樓房出現頭痛、皮疹等等症狀。有一棟樓,四個月後室內空氣仍然污染。

Nine days after the derailment, sophisticated air testing by a business owner showed the building’s indoor air was contaminated with butyl acrylate and other chemicals carried by the railcars. Butyl acrylate was found above the two-week exposure level, a level at which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出軌事故9天時,一位空氣測試技術業主測到樓內空氣受火車化學物質的污染,水平高於某個標準,應採取措施保護人體健康。

When rail company contractors visited the building 11 days after the wreck, their team left after just 10 minutes. They reported an “overwhelming/unpleasent odor” even though their government-approved handheld air pollution detectors detected no chemicals. This building was located directly above Sulphur Run creek, which had been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the spill. Chemicals likely entered from the initial smoke plumes and also rose from the creek into the building. 事故發生11天時,鐵路公司承包工進入這樓,僅10分鐘他們報告有刺鼻的氣味,但他們手持政府批准的污染探測器卻沒有測到任何東西。

Our tests weeks later revealed that railcar chemicals had even penetrated the business’s silicone wristband products on its shelves. We also detected several other chemicals that ma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spill. Weeks after the derailment, government officials discovered that air in the East Palestine Municipal Building, about 0.7 miles away from the derailment site, was also contaminated. Airborne chemicals had entered that building through an open drain pipe from Sulphur Run. 幾周後的測試結果顯示,有害物質甚至滲入貨架上的硅膠腕帶產品中。附近一座市政大樓也測到空氣污染,空中毒氣會從開放式排水管進入樓房。

More than a month after the evacuation order was lifted, the Ohi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cknowledged that multiple buildings in East Palestine were being contaminated as contractors cleaned contaminated culverts under and alongside buildings. Chemicals were entering the buildings. 疏散令撤消一個多月後,俄州環保署承認,由於承包工清理樓底和旁邊受污染的涵洞,鎮上多棟建築物正受到污染,化學物質正在進入樓房。

Contaminated water can cause contaminated air: The creek that flowed through town became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the spill. More than 43,000 fish died downstream, and chemicals traveled 270 miles (435 kilometers) down the Ohio River. As tainted water flowed downstream, light chemicals like butyl acrylate naturally left the creek and entered the air by a process called volatilization. 被污染的溪水流過435公里進入俄亥俄河,引起4萬3千多條魚死亡,並且有害的化學物質揮發,進入大氣成為空氣污染。

Unnaturally however, the equipment used for cleaning the creeks also transferred chemicals from the water into the air. Residents near aeration equipment, which injects air into water, in part to help fish survive, complained of odors entering their homes and experiencing health problems. Our study shows the chemicals in the air may have been up to 2 to 25 times higher near these aerators. 用於清潔過濾溪水的設備把水中有害化學物質送入空中,影響到向水曝氣的設備運作,附近居民聞到氣味並出現健康問題。

Over the four-month study period, rain and the actions of contractors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water flow also stirred up the creeks, releasing more chemicals into the air. 四個多月的研究期間,降雨以及承包工活動也攪動小溪,將更多的化學物質釋放到空中。

Steps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in future disasters: As with past disasters, what happened in East Palestine offers many lessons for communiti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 for communities to demand an exposure pathway diagram immediately after a chemical incident occurs. An illustration can help the community recognize potential threats, whether from the air or from culverts beneath their buildings, and see where testing and guidance are needed. 這次環境污染事故給我們很多教訓。其中最重要的是,社區立即需要毒氣暴露的路徑圖,無論是空中還是樓底涵洞,讓人看到哪裡需要測試和指導。

Monitoring the health of people exposed to the chemicals is also crucial. Because so many people became ill in and around East Palestine, and because testing overseen by government agencies did not pinpoint the exact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illnesses, we recommend long-term medical monitoring for those affected. 建議對受到影響的人進行長期醫療監測。

People closest to the disaster site – those who lived in, worked in or visited buildings that became contaminated – likely experienced the greatest exposures. Railroad workers, government workers, cleanup workers, visitors and residents in Ohio and Pennsylvania were among those reporting health problems. Norfolk Southern and one contractor were cited for failing to protect workers from exposure. 俄州和賓州的鐵路工人、政府工作人員、清潔工人、遊客和居民都報告了健康問題。Norfolk南方鐵路公司和一名承包工因未能保護工人而受到指控。

Indoor building contamination can be a long-term problem. Just like with wildfire smoke, affected buildings need to be professionally cleaned because the chemicals can remain for months. Building exteriors also need to be decontaminated. Chemicals may continue to release from surfaces into the air. 室內污染需要專業清潔,因化學物質可能存留幾個月。樓外也需要淨化,免得毒氣繼續釋放,進入大氣。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better methods and evidence-based policies to rapidly identify chemical exposures.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onths after approving the use of handheld air testing devices to screen homes, determined that those chemical detectors could not have reliably alerted to butyl acrylate at all levels that 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 Not all the chemicals spilled were monitored for in buildings. 我們還需要開發比較好的技術來快速識別化學品接觸。已經批准使用的手持式空氣檢測設備不能可靠地發出警報,有些洩漏的化學品在室內沒有進行監測。

For complex disasters, we recommend calling in experts from outside the responding agencies and companies involved to provide the needed specialized expertise. 召集外面響應機構的專家與涉事公司的專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