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2, 2025

解雇統計專員:經濟問題

美國也開始走「外行領導內行」的道路?本文內容取自《衛報》上周的報導

川普解雇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專員Erika McEntarfer--一位在聯邦政府工作了幾十年的經濟學家,毫無證據地指責她「操控了」了勞工數字報告,是有意讓川普難看。然後川普提名一位堅定支持自己的EJ Antoni來代替她--一名基督教傳統基金會的經濟學家,多次被指責歪曲和誇大統計數據的人。

這件事引發華盛頓、華爾街甚至更多領域經濟學家的擔憂--美國政府的官方數據還會真實嗎?Antoni已經在呼籲BLS停止發布月度就業數據--可能是得到總統提名的主要原因。

另一位保守派智庫美國經濟研究所(AIER)的經濟學家Dave Hebert告訴《衛報》說,Antoni曾經「選擇性地呈現特定時期數據,以及歪曲坐標軸」來誇大數值,他「使過渾身解數,多次證明自己不是可靠的信息來源」。他說,Antoni一再表明自己「從根本上誤解了BLS所發布的一些數據的實際含義」。他說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人能夠「有效地領導BLS」。

7月份的美國就業報告表現平平,川普執政期間的經濟壓力進一步顯現。最近公佈的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衡量批發通漲)上漲0.9%,遠超預期,創下三年來的最大月漲幅。

Herbert說,「你支持川普總統沒有問題,但我們無法容忍這樣一個既缺乏信譽、又無法提供可信數據的黨派人士。」怎知他是黨派人士?2021年J6暴亂期間,有鏡頭拍到Antoni在國會大廈外面川普支持者人群中。不過白宮告訴NBC新聞,他只是旁觀。另外,他在社交媒體上很活躍,還經常出現在福克斯新聞、Newsmax和其它保守派媒體上,宣傳川普的政策和觀點。

2去年7月,Antoni在X上轉發一個帖子,似乎說2020年大選被偷了,還嘲諷美聯儲,稱社保、老年醫保和醫療補助都是「龐氏騙局」,經常誹謗BLS。今年3月,他稱聯邦政府裁員1萬是「一個極好的開端」。...最近幾天,觀眾還注意到他的一些廣播採訪中,背景出現一幅納粹戰艦的畫作。被問及這幅畫時,他回答說:「沒錯,光彩奪目的Bismarck號。」

然而,最讓其他經濟學家憤怒的是他對官方數據的說法。他們認為Antoni錯誤地描述BLS關於持多職工作、本土出生和外國出生工人的數據。他還試圖把BLS先前的修訂說成是拜登領導下的民主黨陰謀的一部分。Antoni去年11月就在X上說,馬斯克的GOGE需要「對BLS進行嚴厲打擊」。

另一位保守派經濟學家Stan Veuger在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工作,也告訴《華盛頓郵報》:「他完全不合格,而且黨派色彩十足。」保守派智庫Manhattan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Daniel Di Martino,先前曾批評Antoni,因為他聲稱失業率被「人為」降低了。他在X上寫道:「這表明Antoni先生不具備擔任勞動力市場數據收集和分析職位的資格--人們可以討論資歷,但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Willim Beach是川普第一任期內的BLS專員,他所參與主持的「BLS之友」機構已開始敦促參議院,評估Antoni是否適合擔任BLS時,對他進行應該做的調查。

「BLS之友」寫道:「第16任BLS專員Erika McEntarfer博士被無端解僱,以及毫無根據地將BLS就業數據定性為「虛假」和「被操縱了」,損害了公眾對BLS誠信度及其統計數據的信任。下一任局長不僅必須履行其固有的艱鉅職責,還要恢復其數據的公信度。下一任局長不僅必須履行其固有的艱鉅職責,還要恢復公眾信任,保護BLS的所有工作免受政治干預。」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Daron Acemogl也在廣播電台接受訪談,說美國政府現在這種做法,正在把經濟和政治的穩定的基礎釜底抽薪,讓經濟從政府那裡開始「潰爛」。他著書立論,認為缺乏民主的自動糾錯機制,專制國家的經濟很難長期繁榮(中國也一樣)。

Wednesday, August 20, 2025

歐洲領導人的「言外之意」

在外交上,即使你藐視某國家的領導人,也不應直接了當說出來--只有川普是個例外,他有一次在白宮和同僚一起,明明地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羞辱。

這次澤連斯基再次來和川普討論俄烏和平問題,歐洲各國領袖決定一同前往,表示支持烏克蘭。因為川普現在似乎越來越多地接受普京的說法,他們作為盟國,不放心他在白宮對待烏克蘭總統的方式。

Russell Razzaque博士是英國國立保健服務部的精神科諮詢主任。他分析了幾位歐洲領導人在白宮會晤中對川普的公開發言,以及那些話的真正含意。他說這些國家領導人每次與川普會面,都顯然是把他當成一個需要照顧的嬰孩,而不是一位同等重要的國家領導人。

川普喜歡周圍的人卑躬屈膝景仰自己,這些歐洲國家領導人禮貌圍坐,Razzaque博士說,你可以肯定他們是忍著內心的厭煩,說那些有義務該說的話,免得被川普粗暴踢出白宮。

在脅迫下講感謝讚美的話,自然不是出自真心。然而,每位領導人的言外之意都很明顯,只有川普聽不明白--他是個看不見現實、住在虛幻之中的人,剛剛被普京的阿諛奉迎哄得團團轉,就願意考慮俄國的領土提議。歐洲國家的領導人都知道,這是川普的弱點。

北約秘書長Mark Rutte:謝謝您,美國總統唐老J川普!因為您基本上與普京打破了僵局,我想是從2月份開始了第一次電話通話,到了今天的地步,如果我們搞得好,可以結束這場戰爭。我們必須結束戰爭、停止殺戮、停止破壞烏克蘭的基礎設施...我很激動,讓我們今天盡最大的努力,確保從今以後儘快走向結束戰爭。我實在要感謝您為了主的緣故領導談判,當然也要感謝我所有的歐洲同事。真正重要的是,您說您願意參與保證(烏克蘭)安全,這實在是向突破邁進了一大步。

(Rutte的意思是,提早達成任何協議根本不可能,這再清楚不過。因為川普說的「國家安全保障」太模糊--說到底這必須出兵烏克蘭,是個普京拒絕而川普不確定的事。普京必須簽署同意的「安全保障」,我們絕不可能在這裡同意簽署達成。美國只要繼續賣武器給我們就好,因為現在歐洲自己的武器製造能力不足,必須從美國買武器送給烏克蘭。)

歐盟主席馮德莱恩:我們歐洲作為盟友今天來到這裡。我們剛剛開了一個很棒的北約峰會,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達成貿易協定,現在我們又一起坐下來為公正持久的烏克蘭和平而努力,停止在那裡的殺戮,這實在是我們的共同利益...

(她先強調經濟,意思是提醒川普,他用關稅把世界經濟搞砸了。現在美歐的貿易流量大大減少,各項經濟指標很糟,不過歐洲還是儘量降低了關稅,希望在美國武器製造出口方面不要搞出甚麼別的亂子,就算是支持烏克蘭了。)

德國聯邦總理Friedrich Merz:我們聽說您二位今早在(華盛頓)這裡有這麼好的會面,這太有幫助啦。下一步就比較複雜了,現在道路已經開通,是您上周五(和普京)打開的。現在這個複雜的談判,坦白講我們都希望看到停火,沒有停火我們很難開下一次會議。讓我們努力給俄羅斯施壓,因為我們今天這番努力的可信度,至少要看下一步嚴肅談判之前是否停火。所以,我要強調的是停火。

(他強調停火的需要,直截了當。川普在阿拉斯加會見普京之前,說他一定首先要求停火,不然就不開新聞發布會。然而普京設法說服了川普,停火不必要,只要做成和平交易,現在川普提都不提停火了。德國總理可能覺得川普不知歷史,結束軍事衝突永遠是從停火開始--先同意臨時停火,然後談判,最後達到永久停火。)

義大利總理Giorgia Meloni:我想今天是重要的日子。三年半(俄烏開戰)以來我們沒有看到俄國有任何跡象願意對話,現在情況變了,謝謝您(川普),也謝謝(烏克蘭的)拖延,還謝謝我們(歐洲)給了烏克蘭一致的支持。因為我們若想達成和平和保證公正,我們必須團結。

(Meloni強調團結在支持這場戰爭中的重要性。美國沒有金錢方面的直接支持,但美國製造武器,歐盟和英國買去支持烏克蘭。還有馬斯克的衛星技術提供烏克蘭的通訊與互聯網,對於烏軍現在的運作很重要。所以她意思說,求求你們,請保證這一切照常運作,不要損壞烏克蘭捍衛自己的能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我必須說,坐在這裡的每個人都贊成和平,在過去幾年中我們都非常非常努力地爭取一個穩健長久的和平。這就是我們為甚麼說(俄烏美)三邊會談非常重要,因為那是唯一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過進一步看,我們需要四邊會談,因為安全保障是整個歐洲大陸的事務--這是今天我們都與烏克蘭一同來參加會議的原因。

(他意思是普京說願意會談純屬虛張聲勢,澤連斯基自從開戰就說想要會見普京,有第三方在場也行,而普京總是拒絕。現在假裝願意,好啊,你川普是他的好夥伴,看他是不是真的要談。提出包括歐洲在內的四邊會議,是因為不信任川普能辦得到--他不會做仲介調停,搞不好他會和普京結夥欺負澤連斯基,像上次那樣在白宮那個架式--確保大家彼此尊重的對話很重要。)

英國首相Keir Starmer:我們談論國家安全,不僅是談烏克蘭的安全,談的也是歐洲和英聯邦的安全,所以這個會議對於我們全體都很重要。總統先生,我們電話中談好幾次了,而現在能坐在一起,把這件事推進一步。我覺得我們今天下午若搞得好,能夠有新的進展,特別是在安全保障方面。您提出的某種類似於北約第五條原則,符合我們同盟國這幾個月前的努力--團結各國力量,表現我們在(歐洲大陸)安全方面準備好出場。現在有您和我們肩並肩,我們能夠真正踏出這歷史的一步。...

(他提了好幾次「肩並肩」--肩並肩的安全保障,意思是我們不信任川普您的一紙保證承諾,不相信俄國停火後,他們一重新進犯烏克蘭,美國就會起來捍衛。我們和我們的部隊必定是解決安全保障的一部分,讓烏克蘭知道他們有可靠的同盟--抱歉您不能自行簽字送給俄國完事。)

當然,英國首相心知肚明,現在沒有停火,川普也不可能促成停火,任何簽字都還沒有影子。按照Razzaque博士的分析,這些歐洲列強的領導人,只要求川普兩件事:美國繼續做軍火供應商;美國人的星鏈衛星技術開關繼續為烏克蘭打開。他們希望川普不要徹底坐到普京那一邊去,好言哄他繼續做(表面)盟友。他們說那些誇讚褒揚的話,諸如「若不是川普您,我們不會有今天進展」之類,都是因為希望川普把他們的話聽進去。

Monday, August 18, 2025

mRNA疫苗的安全可靠性

BioLogos是一家相信上帝用進化手段創造萬有的基督徒機構,他們去年採訪過Kizzmekia Corbett-Helaire博士,因為她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疫苗研究中心工作,對Moderna新冠疫苗的研發起了關鍵作用。NIH的前院長Francis Collins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同時受到採訪。

那次採訪地點不是在研究室或聯邦聽證會,而是在一個差不多是教會的環境中,現場坐滿了基督徒,唱讚美詩並談論科學和信仰--這是一場見證會。

關於信使核糖核酸(即mRNA)疫苗的爭論現在再次爆發。基本事實並沒有改變:這些疫苗建立在幾十年的精心研究基礎之上,經過層層測試驗證,已保護了幾百萬人的性命。mRNA疫苗是醫學上的驚人成就,然而現在被一些錯誤信息的陰影籠罩,所以BioLogos的副主席Jim Stump特意把Corbett-Helaire博士的故事重新發表。

Corbett-Helaire博士在北卡州Hillsborough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長大。16歲那年,她在北卡大學Chapel Hill分校的一個科學實驗室找到一份工作,首次接觸到真正的科學。在那裡,她意識到「教科書上的每一個事實,都一定有人在這樣一個實驗室裡發現」。這份啟發讓她走上了獲得免疫學博士之路,然後進入NIH工作。

她的故事之所以對基督徒讀者更具吸引力,是因為她的信仰。從小在祖母家附近的一座小型浸信會教堂長大,教會是她的家,信仰是愛。這樣的成長經歷持續塑造她的世界觀與工作。上帝帶領安排了她的科學工作,並疫情期間疲憊不堪的日子裡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在疫苗研發過程中,信仰給了她「更上一層樓的信心」,因為祈禱是她整個研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0年1月初,中國爆出神秘呼吸道疾病的消息。Kizzmekia坐在沙發上,突然收到老闆寄來的電子郵件。內容是:「為2020年做好準備。」她立即開車回到華盛頓特區,開始了規劃。當時,她已在NIH研究冠狀病毒五年了,尤其是研究冠狀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刺突蛋白」。她知道,了解這種刺突蛋白是設計有效疫苗的關鍵。

SARS-CoV-2的基因序列是1月10日(星期五)上傳到網絡的,Kizzmekia的團隊立即著手準備。利用信使NRA尖端技術,他們在同一周末就設計出一個疫苗。

對於不清楚mRNA疫苗是什麼東西的人來說,首先了解疫苗的工作原理會有所幫助。傳統疫苗利用的是減毒或滅活病毒,來「告訴」身體免疫系統如何對抗病毒--這些叫作「減毒疫苗」或「滅活疫苗」。另一種常見方法是利用病毒的一小部分(通常是病毒表面的蛋白質),來觸發免疫反應--這種方法避免用完整病毒,但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培養製造大量的蛋白質。

mRNA疫苗走的是不同路線。它們不是直接注射病毒或病毒碎片,而是傳遞一組指令(即mRNA),告訴人體本身的細胞如何製造(無害的)病毒片段,例如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人體免疫系統看見這種蛋白,就學會辨識,並開始建立抗體和T細胞防禦機制。一旦真正的病毒出現,這些抗體和T細胞已預備好,去殲滅那些病毒。

所有接種了mRNA疫苗的人,身體都變成製造這種蛋白質的工廠。而且,這根本不改變人的DNA,也不會留在人體內。它比較像是一個臨時藍圖,在特定的抗體和T細胞建立後就被丟棄。

在新冠疫情爆發時,這項技術已經開發了二十多年。 Kizzmekia合作的Moderna公司主要研究mRNA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然而當疫情來襲時,事實證明,這是生產新冠抗體最快、最安全的方法(比注射減活或滅活病毒要安全)。

試驗開始時,Kizzmekia和Francis博士都希望疫苗的有效率能達到50%。如果能達到這個水平,就算是重大成功了。結果發現,疫苗的有效率超過了94%。當數據出來時,Francis流下了眼淚,不僅是因為科學成果的喜悅,也因為一年來眼睜睜看著病例數和死亡人數攀升而感到悲痛,並且因為祈禱得到回應,以及相信疫苗會起作用而感到的寬慰和感激。

詩篇第46篇:「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那一年,這節經文一直貼在Colins博士的辦公桌上。

儘管疫苗取得了成功,但這兩位科學家都對如此多的人(尤其是在美國)選擇不接種疫苗感到心碎。Colins博士援引數據,說有將近23萬的美國人如果接種疫苗,本來可能活下來。Kizzmekia開始在教會、市政廳和查經班上發言。她不僅分享數據,也為大家提供提問與交流的空間。

她說:「大多數人只是需要直接聽到消息源頭,他們想提問,也希望有人傾聽。」她的出席和見證幫助許多人彌合了科學與信仰之間的鴻溝。Kizzmekia並非一位無人認識的科學家,她是一位姊妹、一位鄰居,一位能夠直視人們的眼睛說:「這種疫苗是安全的。它之所以能到來,是因為我們因著愛,花了多年時間,為這一刻做了準備。」

這場談話不僅是為了慶祝過去的成就,更是呼籲基督徒群體採取行動。Jim Stump問兩位博士:「我們作為信徒,如何才能更好地協助和支持你們參與基督的醫治使命?」

Collins博士說:「科學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歡迎科學、慶祝科學成果,對科學家很有幫助,對彼此溝通也很有幫助。有些教會對科學家很接納,他們可以談自己的工作和心裡話,可惜並非每個教會都如此。」

Corbett-Helaire博士說:「教會能夠為我這種工作的人做些宣傳溝通。有了科學或衛生方面的溝通需要,就向科學家敞開大門,在你們教會的通告上,讓弟兄姊妹把健康提到比較優先的地位,搞講座千萬要注重事實證據。」關於mRNA疫苗,基督徒應該記住下面幾條事實:

第一,這些疫苗不是從零開始匆忙搞出來的。研究人員研發mRNA和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質已有二十年之久,到2020年COVID-19病毒爆發時,基礎已經打好。

第二,mRNA的研究很徹底。動物實驗好幾百次,多個階段的人體試驗,以及在世界各地連續不斷的數據,這疫苗的安全性紀錄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副作用很小。經過系統性收集和分析,副作用的發生率遠低於疫苗所預防疾病的症狀。例如,每10,000名年輕男性中約有1人患上一種名為心肌炎的心臟炎症,但這種疾病幾乎全是可逆轉的。

第四,施打疫苗體現了我們對鄰舍的愛。當每個人都接種疫苗時,它尤其能保護我們當中的弱勢群體--嬰兒、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中說,照顧這些人就是照顧主耶穌。

我們知道還會有再一場病毒大流行爆發。我們現在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但可以確定,虛假資訊和不信任仍將是公眾討論話題的一部分。所以,教會的角色可能很重要,它不僅是祈禱和敬拜的聖地,更應是一個尊崇真理的地方,即使真理披著實驗室的白大褂。

我們的信念是,如果要在這個世界實踐基督的醫治使命,我們就需要信靠上帝賜給我們的工具和恩賜,這包括疫苗和科學。當然,這也包括科學家,他們見證出「科學是好的」!讓我們都來努力,確保他們的工作不至於徒勞。

本文內容取自BioLogos網站,Are mRNA Vaccines Safe?

Friday, August 15, 2025

國會議員炒股票的問題

本文是根據財經分析媒體TheStreet的報導:Treasury secretary sends blunt message。

國會長期以來有個惡名,就是議員們關心當選後能夠中飽私囊,而不解決美國民眾最棘手問題。比如他們有權主動買賣股票,而那些股票的價格可能會因某些立法和支出決策而飆升或下跌。

許多人相信民選官員不應該搞股票交易,另一些人則開始利用公開發布的信息決定自己的投資。聽說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是華盛頓最受關注的活躍投資人,但她不是唯一買賣公司股票的人,兩黨議員都這麼做。

本週,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就國會議員持有公司股票發表強烈言論,明確點名民主黨的眾議員、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參議員Ron Wyden。

國會股票交易問題聽說很普遍,令人擔憂很久了。根據競選法律中心2021年的一項調查數據,53%的國會議員持有公司股票,只有7%的議員沒有任何股票或共同基金,而使用了合格盲目信託(阻止他們了解自己的投資情況)的議員只有2%。這些結果包括了議員、他們的配偶和成年兒女。

佩洛西的丈夫掌管家裡的投資。他們的交易披露受到密切關注,部分原因是她丈夫對高科技股票進行了高瞻遠矚的期權投資,而他們的投資組合去年在國會的表現遠非最佳。

有個金融分析平台Unusual Whales,追蹤國會議員的買賣交易,任何超過$1,000美元的投資都會在45天內提交報告。他們發現,2024年標普500指數回報率接近25%,然而民主黨議員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31%,主要得益於科技股,而共和黨議員的平均回報率為26%,主要得益於金融股和能源、貴金屬、農產品等等大宗商品。

在2024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十名議員中,佩洛西只是第10名,得到70.9%。第一名是北卡一位共和黨議員,得到149%!投資回報超過一倍的共有五名議員--其中兩位共和黨人,三位民主黨人。

前兩天,財政部長Bessesnt在X上面發帖說,「I am pushing for a ban on single-stock trading in Congress...」,意思他要推動禁止議員炒股票的立法。當然,他用民主黨的佩洛西和Ron Wyden做攻擊靶子,而不提去年炒股回報最高前十名中有6名共和黨人:「Public service should be about serving the people, not getting rich.」說得很對。

過去幾年中,國會對於這類提案的支持並不堅決,以致於至今尚未成為法律。現在Bessent部長支持,他能否促成切實可行的立法仍「有待觀察」。政府倫理辦公室指出,Bessent部長自己尚未完全撤離自己所持有的$10億投資。他回答說,自己已經撤離90%,還有些農地會在年底之前賣掉。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失智的總統終於遭反對

Heather Cox Richardson(簡寫HCR)教授是一位傑出的歷史學教授,她出版多本書籍,探索內戰後美國的種族、勞工和政治交匯問題。她評論和分析美國歷史和政治問題很有洞見,下面是她的一段視頻時事分析。



川普的老年失智症狀早就很明顯,只是有一批人故意忽略這件事,要選他重新上台。HCR說,您如果還懷疑川普有沒有失智,可以查看他答記者問的表現就知道--沒有人知道他想說甚麼--那還是有人幫他準備上鏡頭呢,任何略知失智症患者的人都會立即看出問題。

HCR還指出,同時萬斯副總統總是在休假,遠離川普周邊,還在公布Epstain(已故戀童癖罪犯)文檔問題上起推波助瀾作用。(由於川普是Epstain眾所周知的多年好友,你幾乎可以肯定他不肯公布那些文件的原因,是怕顯露自己的骯髒罪惡。)萬斯有點像是背後插刀,試圖得到那些為此不滿的川普選民支持?恐怕是為川普出局做準備吧。

川普想要把白宮的一角建成9萬平方呎的舞廳,不少人很反對。HCR說你別太擔心,那個巨大工程從設計得到建築師批准至少要兩年,整個過程會特別困難。現有的白宮占地5萬5千平方呎,她猜想這個巨大工程好像許多其它川普事務,諸如將白宮到處鍍金、將花園草地換成石塊地面擺上咖啡桌和太陽傘等等,只是要讓川普高興。他去忙著搞房地產重新設計...那些他喜歡的事...那天和一位建築師在白宮屋頂上視察不奇怪。

川普喜歡營造一種甚麼都是他說了算的強硬形象。然而,他實際上非常不得人心--這次上台後他搞的每一項政策,支持率都日益下降,英文underwater的意思是贊成的人數目少於不贊成的人,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前所未有地開始積極參與反對--不表態的人開始表態。

HCR舉商業家和企業家的例子:自從川普把勞工統計局的統計學家專員解雇,僅因為她如實報告了5、6、7月份不好的就業數據,工商業人士對川普的反應非常不好。這些數字是整個團隊在各州繁瑣的紀錄而來,不像川普所指控的--數據由她自己杜撰出來。

那些看上去很樂意順隨川普得工商業巨頭們現在害怕了,他們開始公開地表示不同意。一個說「我覺得現在實在沒辦法雇人」,另一個說「我雇人趕快又炒掉了」,還有一個說「那些小本生意受關稅衝擊實在很大」。這些人好久都沒有這樣發言了,他們似乎願意先把關稅損失吃掉,要看川普到底如何再說。

8月7日關稅終於來了。他們現在開始說,「我們無法雇人,我們虧錢了,...我們付貸款有問題了,我想我們恐怕該裁員了」等等。我們從工商新聞讀到這些,雖不是政治抱怨,但意味著「這屆政府不理會我們」。媒體也開始反映出來這些情況。

昨天的川普新聞發布會,MSNBC一邊直接播放他的發言,一邊用旁邊字幕顯示實際的數據,表示川普在說謊--華盛頓特區的犯罪率目前很低而不是升高等等。媒體老早就可以做這類實時的真相核查,但現在他們才開始,等於明明地告訴大家:這個川普早已脫離現實,住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講他自己的愛樂之城(別認真)。

我們還看到各州的民主黨人開始起來抵制他,比如德州的立法委員抵制他重新劃分選區、剝奪代表席位的要求,並且他們得到其它州的金融和交通支持。因為這關乎美國的民主選舉大事。

還有加州州長紐森,今天嘲諷川普,寫公開信給他:您指示共和黨主政的德州重新劃分選區,好多得幾個國會席位。您試試看那麼做,我們就把加州選區也重新劃分,把您所贏的那幾個席位抵銷。我們還有其它幾個民主黨主政的州都可以重新劃分選區,一定會在您這場遊戲中贏過您。

有個漫畫家Mike Luckovich今天畫了一幅漫畫:一個共和黨大象舉一桿槍,一個民主黨驢子舉兩桿槍,標題是重新劃分選區之鬥。大象說:「等等,你們平時不是帶一把小刀來嗎?(有個老玩笑說民主黨總是帶把刀參加槍戰)」這次紐森州長和民主黨人帶了兩桿槍,而川普只有一桿槍。

美國每十年搞一次人口普查,隨後劃分一次選區。2025年是在兩次人口普查中間,民主黨人一向主張各州都搞非黨派的選區劃分,然而這次民主黨人和紐森州長說,我們希望大家用一樣的規則,但你們如果這次非要對選舉搞操縱破壞不可,我們奉陪。若你們住手,我們一定住手。...

HCR還提到這星期五,8月15日,有個在全國各地發起的National Day of Rush-Hour Resistance,以華盛頓特區為「主要」抗議場所,很多天橋、橋樑和交通要道會出現橫幅標語宣傳人群,呼籲人們BE BRAVE WITH US. WE’LL STAND WITH YOU,意思是抗議川普搞獨裁行徑。查看一下,我附近好幾個城市都列出具體的時間地點。你也可以查看你所在的城市,在哪裡可能會於交通繁忙時段遇到抗議。

我對於川普試圖廢掉環保局的工作,比如撤銷對車輛排放的要求標準,很氣憤。國會制定規章,他怎麼可以一個人說撤就撤呢!為這類事情,越多人表示抗議越好。

Monday, August 11, 2025

增強毅力的大腦營養素

Joe Risser醫生在治療、診斷和行為改變策略方面進行開創性研究。他現在是臨床研究部的主任,研究數據涵蓋15,000多家美國社區診所,這些診所服務的是弱勢群體。

Risser醫生畢生致力於研究心理韌性(即「毅力」),以及它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深刻聯繫。在這場TEDx講演中,Risser醫生介紹了關於BDNF的開創性研究,分享了兩位非凡人士的故事。

一出場,Risser醫生就伏在地上,表演了1分鐘的「平板支撐」。一邊說:你要堅持60秒鐘的平板支撐--腹肌和腰肌緊繃,雙臂痠痛,心裏數算呼吸次數,你必須堅持下去...或許你的身體開始發抖,你心裏希望儘快結束,但你告訴自己只剩下...秒鐘了...你終於堅持到底...Risser醫生跳起來說:你現在能夠為自己感到自豪。

然而你60秒不停下,5分鐘不停下,1小時不停下,2小時不停下來,最後堅持支撐了10小時10分鐘10秒鐘--這就是創造歷史上最久平板支撐紀錄的George Hood。Risser醫生說他8年前遇到George,當時的平板支撐世界紀錄是5小時--這個人就是毅力的化身,他目光尖銳,汗流洽背,你從他臉上看到艱苦,他的身體感受到能量消耗,但他不停下來。

後來Risser醫生問他是怎樣做到的,他的回答令人驚訝。George說,做平板支撐有90%是靠精神努力的。他把注意力放在房間裏的對談,決意從周圍的人那裡汲取能量。

我們通常都認為毅力是內心的頑強精神,來幫助人取得不尋常的成就,比如骨折還是完成馬拉松賽跑等等。然而毅力不光是靠意志力,它是有生物源頭的。迄今為止,我們發現毅力最強的生物指標,是一種蛋白質,叫作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即BDNF)。

你可以把BDNF看作大腦的養料。這種蛋白質幫助大腦神經元細胞生長、保持健壯、更有效地彼此溝通。這種蛋白質對人的記性和應付困難時所需要的心理彈性特別重要。

很多東西能夠增加你的BDNF,包括陽光、藍莓、抗憂鬱藥物。然而,運動對於增加BDNF最有效,比如平板支撐,也許是增加心理韌性的最好運動。Risser醫生說,「我是聖地牙哥分校的臨床教授,有預防醫學系的證書,做臨床研究超過40年。」
很多Risser醫生所照顧的許多患者,臨床上叫作medically destitute,意思他們平時缺醫少藥。他們有的四十幾歲就患心臟病或中風,還有的二十幾歲就遇到可怕的意外事故,落下殘障,以至於無法就業,甚麼都不能做,還有長期疼痛陪伴,相當絕望。

Risser醫生說,「我決不是說做平板支撐能夠解決這些患者的問題,但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研究,來了解這種運動可能為他們帶來的益處。關於毅力和BDNF的概念,對我來說太吸引人了。我們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它能夠幫助人忍受那些難以承受的傷痛。」

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對於平板支撐和毅力的相關性還有很多問題,沒有人在做平板支撐運動時研究BDNF,然而他們發現,提高BDNF水平的最有效運動,是那些要求精神努力的運動。

你如果做過平板支撐,就知道這個姿勢很快就開始要求你使用意志力量去堅持了。Risser醫生說,我們從George Hood已經學到了,平板支持可能是提高大腦BDNF水平的最有效率的運動。「你們看,毅力不僅是平板支撐要用,BDNF也不只是一個理論,它有科學支持」。

2005年在科學月刊《Hippocampus》上登過一篇文章,描寫一篇動物實驗研究,說消耗大量體能的活動(比如連續游泳)所產生的BDNF數量,少於要求專注動腦的活動(比如走迷宮)所產生的BDNF。而在人身上,像瑜珈這樣的活動,既要身體努力又要精神集中,產生出我們所測到的最高水平的BDNF。

目前Risser醫生正在設計一項研究,看看平板支撐是否能緩解疼痛。他的一位患者Daniel,患有一種很少見的複雜局部疼痛症候群(CRPS)--那是最疼痛的病之一,沒有已知的療法。有位患者說,最輕微的水滴在他腳上,會讓他感到是滾燙的鉛。Daniel的一隻手臂有這樣的痛,但他設法用手臂做平板支撐超過9個小時。現在我們有證據,BDNF是解決方案的重要一部分。

2024年8月,《實驗神經生物學》雜誌上出現另外一篇文章,標題「Modulation of BDNF by Physical Execises」,意思是藉體育鍛鍊來調節BDNF。他們發現,體育鍛鍊將大腦的BDNF數量增加一倍。

Risser醫生做這篇TEDx講演,目的就是要提高公眾在這方面的認識--知道體育活動、BDNF、改進生活品質,是可以進一步研究的。BDNF在研究領域不是熱門,他要讓它變得熱門起來,因為有許多患者需要。

Risser醫生給聽眾一個挑戰:下次你發覺自己需要毅力時,做一分鐘平板支撐。不能撐在地上的話就撐在牆上(或椅子上、樓梯上),短短一分鐘,可能會改變你。

Friday, August 8, 2025

使政府效能降低的解僱

《The New Republic》雜誌報導了一條關於政府招聘的消息

看來白宮已經認定,馬斯克的DOGE(政府效能部)有些人是解僱錯了。根據CNN前幾天的報道,美國國家氣象局已獲準招聘幾百名員工,其中包括450名氣象學家、水文學家和雷達技術人員,來取代那些被DOGE解僱的員工。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一位官員接受CNN採訪,透露這次招聘還包括126名先前已獲批准的「一線重要任務」人員的空缺。NOAA近期的人手不足還表現在德州洪水事件,當地的國家氣象局(NWS)的人員遭到削減,使他們在洪水來臨時不堪重負--未能事先在當地通報,造成至少120人死亡,其中包括35名兒童。

NOAA的DOGE裁員終止了超過550人的合同,使員工總數降為不到4000人,人們擔憂美國在颶風高峰期間將面臨嚴重的人手不足。這次招聘的新員工可能是有一些是老員工重新聘用。

NWS的僱員聽說重新招聘消息是在周一的全體員工會議上。據CNN的報道,那些因突然裁員而被要求加班加點、承擔更多責任的員工,在證實同事的失業的確毫無意義時,非常憤怒。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NWS官員告訴CNN:「我們本來有工作熟練的人,再培訓一批新員工要花多少錢/時間!」

這並不是馬斯克精簡聯邦政府機構的努力最近被作廢的唯一例子。人事管理辦公室剛剛向員工發布一份備忘錄,宣布終止馬斯克極具爭議的電郵動議--該動議要求聯邦僱員每周記錄自己的工作成就。

起初,馬斯克和川普幾乎形影不離,川普為DOGE所有對聯邦機構的非法破壞活動撐腰,直到兩人因為川普那項「大而美麗的預算法案」鬧翻。所有的電動車公司(包括馬斯克的特斯拉牌),都在預算法案中失去補助,而煤碳和石油化工業倒是獲得政府資金支持。

Wednesday, August 6, 2025

到教會搜捕無證移民?



川普總統是個沒有信仰的人。現在,他讓他的國土安全部(DHS)/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人員常常到宗教場所或附近搞突然搜查。他們持步槍破門而入,把正在做禮拜的人找出來問話,拘捕帶走。

教會不只是一個做禮拜的地方,它可能還是個服務社區的地方--舉辦英語學習班、提供公民權利常識課、婚姻諮詢等等活動。ICE上述行徑引起民憤,他們聯合起來提起訴訟,由美國法律機構Democracy Forward領頭。

參與的原告包括路德會、浸信會、貴格會Society of Friends(現在是跨宗派機構)等等,在麻州一個聯邦法庭,要求法官立即發令,在舉行聽證之前暫時禁止這種非法行為。

訴狀開門見山:三十幾年來,聯邦政府限制ICE進入敬拜場所和其它敏感地方,認識到ICE可以在不剝奪人們敬拜/禱告權利的情況下執法。...然而這次川普政府突然放棄這一長久以來的原則,從1月20日他宣誓就職那天就開始...攻擊教會,讓ICE人員自行決定是否到敬拜場所去執行任務,結果...越來越多的「執法」行動發生在教會或附近。

訴狀第6段舉例:上個月,ICE人員在洛杉磯一間教會前面抓獲一個人,其間對一位牧師揮舞步槍;在同一城市,他們拘捕一位送小孫女去教會學校的爺爺;在俄立根州一間教會的院子裡拘捕一個人;在加州兩處天主教的樓內分別進行拘捕...

教會的反應--這是侵犯第一修正案賦予人們的憲法權利,違反宗教自由的法律...這些既定的規章制度,怎麼可以用一個行政命令,隨便說改就改呢?

Popok律師說,這種事不僅在地區法院會很快被禁止,在第一巡迴上訴法院也幾乎肯定是勝訴的。然後可能會在10月份上訴到偏向右翼的最高法院,那時大法官們會怎樣裁決?我們就要拭目以待了。

Monday, August 4, 2025

打擊西半球犯罪團夥

Vanda Felbab-Brown博士是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負責「非政府武裝分子」倡議和布魯金斯研究系列、「北美芬太尼災情」和「合成鴉片類藥物的全球蔓延」等項目,並參與負責「非洲安全倡議」。她的研究領域是非法經濟對美國及世界各地安全問題的影響,例如毒品貿易和野生動物販運、犯罪團夥、腐敗等等。她撰寫的多部有關著作,曾在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就這些問題進行實地考察。

她最近在國會作證。本文是她在聽證會的開場聲明內容,發表在Brookings網站The Conversation

跨國犯罪組織(TCO)對美國和西半球各國政府和社會構成重大威脅。日益猖獗的致命合成毒品販運到美國和世界各地、拉丁美洲犯罪集團的暴力活動、以及TCO活動拓展到許多其它合法與非法經濟領域,使這些威脅達到新高度。

TCO不斷演變和調整,以應對執法策略,同時利用政治環境。在法治薄弱、腐敗猖獗、治安力量不負責任、社會大眾缺乏合法社會經濟機會的地區,危險的犯罪集團尤其有機會作案。Felbab-Brown博士首先概述了西半球犯罪團夥的三個主要趨勢,然後描述了一些在那裡活動的主要犯罪集團,最後提出核心政策建議。

第一個主要趨勢,是犯罪集團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展,現在的影響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例如,摩西哥的Sinaloa販毒集團和JNG販毒集團(CJNG),他們是一些非法毒品的主要批發供應商,不僅在墨西哥和美國活動,業務範圍還擴大到拉丁美洲,甚至到加拿大、歐洲、非洲、亞洲、澳洲。他們引發兇殺案,經常煽動地方的犯罪集團,為販毒路線和樞紐、毒品生產、獲取其他非法商品的管道、以及貪腐網絡而發生暴力衝突。

第二個主要趨勢,是TCO的經濟活動日益多元化,除了販毒以外,還涉及多種合法經濟活動。墨西哥販毒集團已經控制了墨西哥的合法和非法漁業、農業、採礦業、酒類和香菸零售業等等經濟體。他們日益參與漁業、盜獵和野生動物販運,為他們從亞洲購買生產芬太尼的化學原料提供便利。每年,這兩個國家有數萬人死於芬太尼過量。隨著合成鴉片類藥物在世界其他地區(例如歐洲,甚至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反毒品市場不斷擴張,這項威脅正在蔓延。

第三個主要趨勢,是全球毒品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合成革命」,改變了犯罪模式,也增加了執法部門和公共衛生部門面臨的挑戰。這在美國和加拿大尤為顯著,每年有幾萬人死於芬太尼過量。2023年5月以來,用於逆轉藥物過量和治療鴉片問題的藥物增加,美國因藥物過量死亡的人數大幅下降。但此類藥物的保險覆蓋範圍縮小,可能會使死亡人數再次飆升。除了合成鴉片,合成的其它毒品也被犯罪集團散播到世界各地,包括歐洲、拉丁美洲、非洲。這些致命毒品在(當地)合成之前,一般都是廣泛使用、合法貿易的化學品。

許多犯罪集團在西半球活動。犯罪集團在各國正發生顯著的分化。然而在拉丁美洲,這種分化很少削弱犯罪團夥的勢力,倒是常常加劇犯罪暴力。拉丁美洲的兇殺率、強迫失蹤和其他掠奪性暴力事件比其它地區高出一到兩個數量級。

Felbab-Brown博士提出打擊西半球各TCO的全面多層面的策略:

1. 集中目標,打擊和起訴犯罪集團的中間運作層行動--他們的金融贊助人、洗錢者、重要的後勤運輸人員以及保安副手。在法治框架內嚴格運作的有效執法政策是這一策略的核心要素。犯罪集團更換這些重要的中層推手,尤其是在大多數人一次性逮捕,比更換一名高層頭目難得多。

2. 認識到大規模監禁吸毒和販毒者是不解決問題的,其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大量低層罪犯湧入監獄,往往使監獄變成罪犯大學。事實上,許多毒販本人就吸毒,他們透過販賣或分享毒品來維持毒癮並建立社交網。

3. 打擊販運毒品以外的非法活動。當今勢力強大的TCO活動已經多元化,涉足各種非法和合法經濟領域。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同時需要大力打擊這些TCO的非法伐木、採礦、野生動物販運、人口走私和販運,不讓他們接管合法經濟的營運。培養一支能力強、資源充足的執法隊伍,專門從事反盜獵、反野生動物販運等等非法經濟活動,將為摧毀犯罪團夥帶來多方益處。

4. 減少政治貪腐和裙帶關係,建立非黨派的獨立司法體系。系統性地起訴各級政府中犯罪集團的政治和商業支持者及庇護者,是成功打擊犯罪集團的根本。這反過來又需要建立有效、非黨派化的檢察和司法體制,免得受政治干預和犯罪集團的滲透。建立強大的獨立監督機制,加強透明問責制度,鼓勵新聞調查和發表的自由,對反腐敗會很有效。

5. 追究執法人員的責任。他們的執法活動都必須嚴格遵守法治、正當程序、公民自由和人權的原則。打擊犯罪有時會淪為對某些群體搞政治壓迫的手段,根據站不住腳的指控實施法治,淪為威權主義的工具,攻擊所有公民。在許多國家,這種無法無天的警察力量已成為頭號罪犯,重新瓜分犯罪地盤。

6. 精心設計和實施全面、可持續的社會經濟政策,讓這些政策幫助解決犯罪根源問題。加強政府與本地邊緣化群體的連結,這能削弱當地居民與犯罪集團之間聯繫,並增強國家能力。

7. 警惕與犯罪集團談判的陷阱。談判可能減少犯罪暴力,但Felbab-Brown博士有一篇報告詳細說過,除非這類談判能夠藉法庭認罪協議等方法瓦解犯罪集團,這種談判充滿風險,甚至會壯大犯罪集團。

8. 認定外國恐怖組織(FTO)是一把雙面刃,既會帶來額外工具,也存在陷阱。它並不會自動擴大美國軍事行動的權限,也不會增加額外的經濟制裁、反洗錢和金融情報工具。但能夠提高情報收集的優先級,還可以促使對惡性和危險犯罪集團採取優先起訴行動。認定FTO還會限制美國外交政策選擇(例如把哈瑪斯指定為FTO),使得美國難以支持當地的民眾,也難以提供所需要的培訓。

Friday, August 1, 2025

上帝的形象在AI時代

上帝的形象在AI時代與過往有甚麼不同嗎?《今日基督教》的主編Russell Moore在本期有篇文章挺有趣,我把主要內容記在這裡。

他說自己在20年前(2000年代),帶了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到暑期聖經班去。他當時在美南浸信會神學院教基督徒倫理課,期末考試時給學生出題,要他們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問題。

他請學生想像一名未來的曾孫Joshua,是參加美南浸信(未來改了名稱)大會的一名牧師。在這個想像的未來中,Joshua牧師與一個名叫Aiden的小男孩坐下來談話--他夏天來到教會參加營會,想要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基督徒--他願意改過信耶穌,死後上天堂。

這裡有個陷阱:Aiden完全是製造出來的怪人--身體是複製出來的,思想是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模型。學生們要回答的問題是,你會勸Joshua牧師怎樣做?和他一起探討古老的「如何得救」問題嗎?神愛世人,叫「一切信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包括了Aiden嗎?

那次期末考題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之間的對話,他們傾向於把倫理難題當作其它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一樣對待。Moore教授對他們給出答案的理由不怎麼感興趣,而特別注意他們如何把聖經和福音整合到一個沒有既往口號的場合。

現在,那些學生離抱曾孫的時候還遠著呢,然而我們已經來到一個歷史轉折時代,人工智能(AI)的進步可能引起一場社會變革,類似於人類識字掃盲所引起的世界變化。Joshua牧師尚未出生,Aiden卻已到來。

Moore教授說,認真探討AI恐怕會引起類似於很多面對期末考題他的學生的反應--當作未來主義的科學幻想。我們沒有預備好迎接AI的根源,不是對AI聊天機器人了解得不充分,而是對「人是甚麼」了解得不充分。

我們時代的危機,是把人的生命降格為一股信息數據流。甚至有些科技先鋒認為,把人的思維上傳到一個數字雲端儲存,就可以實現永生。有個Douglas Rushkoff是媒體理論家,他把這種思想叫做「相信我們可以靠編碼把自己從亂局中引出來」。他是假定在編碼世界中,任何尚未編碼的東西都最後都能編存為數字光盤那麼容易的格式,並轉成影視媒體文檔。

基督徒對於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受造,當然有獨特的看法。問題是現代基督徒談起這種獨特性,無意中也好像和世人一樣,在談論機器。

比如我們討論,人的哪一部分帶有上帝的形象?或說我們人在道德上和其它生物不同,要有問責--不錯,但聖經告訴我們,宇宙中還有天使,也有問責。或者我們講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是獨特的,那也對,但假如人愛上了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呢?

也許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把理性思考和推論能力當作上帝形象的最重要部分。然而,智能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伊甸園中的蛇也被描述為「狡猾」或「詭詐」,保羅還提過魔鬼的「詭計」。

在創世記之後,希伯來聖經中沒有進一步界定甚麼是「上帝的形象」。這個觀念直到新約才又出現,保羅說,基督是那看不見的上帝的形象。耶穌道成肉身,像我們一樣有血有肉--他加入我們的受造和苦難中,為的是讓我們從死亡的綑綁下得釋放(希伯來書2章)。

Moore教授解釋說,一切受造物,按羅馬書8章,都承認人類象徵了上帝作王:「被造之物都熱切盼望、熱切等待著神的兒女顯現出來」...而藉著有血有肉的耶穌,這事成就了:他能夠吩咐五餅二魚的分子結構聽從倍增,令眾人吃飽,還能夠吩咐風浪平靜,事情就這樣成了...這些神蹟證明基督已(代表神的兒女)為王。

保羅還提過受造之物顯出上帝那看不見的屬性,也就是「上帝形象」的鏡子。羅馬書1章說的,不是從宇宙秩序得到哲學推論,而是說藉著所造之物「明明可知」,因為上帝已經向人顯明了。我們人的本性,會感讚世界之謎,這些受造之物激發我們認識到,在可見之物的背後,一定有我們所看不見的臨在或勢力或奧秘。

AI時代的教會必須認識到,做人不是一些表面可見的現象而已。那些可秤可量、可以上傳下載、可用技術編排操控的東西背後,有生命的奧秘。在一個智能機器的時代,僅僅認識到這一點,就是個良好開端。

世人總喜歡問,人生的意義是甚麼?這其實是開始詢問:作為「人」到底是甚麼意思?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期末考試題。聊天機器人或許能給一個答案,但那是不夠的,我們恐怕還是要問創造我們的上帝。

在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詢問上帝夠奇怪的。(我懷疑很快會有人培訓出一個冒充上帝的聊天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