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0, 2022

書介:《Winners Take All》

這本書名的意思是「贏家通吃」。意思是得勝者把所有的好處全都拿去,不會分一些給其他人。下面是這書的封底介紹:

本書作者Anand Giridharadas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的鍍金時代的內幕。在那裏,只要不威脅社會秩序,不影響他們的地位,有錢有勢的人大可以參與爭取平等和公義的鬥爭。他們將自己塑造為窮人的救世主形象,大力獎勵樂意維持現狀的「思想領袖」;他們不斷尋求行更多的善,但永遠不會尋求減少傷害。

作者提出的問題很難回答。比如,為什麼我們最嚴重的問題應該由未經選舉產生的上層社會來解決,而不通過公共體制來解決?公共體制已經被遊說和逃稅腐蝕了。Giridharadas的开创性调查已经在最富有的人和他们上層人物中引起了一場大醒悟,一項迫切需要的醒悟,它指向這樣的解答方案:与其靠著得勝者剩下的物資過活,我们必须進行艰苦的民主工作,來建造更强大、比較平等的制度,真正地改变世界。--也就是呼籲精英和普通公民行動起來。


從亞馬遜讀者評論看,在將近2000名評論者中,72%的讀者為這本書評了5星級,16%評的4星級,只有3%評說不好,給1顆星。我猜想大多說不好的人看了封底介紹都不想購買和閱讀這本書,因此沒有參與評論。下面我選幾篇得到很多人贊同的評論放在這裡給你參考。

第一位讀者是一名多年來為一個龐大社區公益項目到處從私人的基金會尋求贊助的人。他擔任社區高級項目官員將近12年,幽默地用標題中「慈善家幫助你站立在自己的膝頭上」,意思你不會站立起來,而是必須永遠求人。他說這個標題總結了他自己對慈善事業的理解,是《贏家通吃》的主題之一。

他同意作者所描述的另一個擔憂,就是美國人極其嚴重地放棄了公共部門對所有人基本需求的責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從里根總統以來,非常富有的人,以及他們所僱用的把關人和他們的政治盟友,故意限制政府公共部門的生存能力。他說實際上,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自20世紀初Rockefeller和Carnegie創建第一批大型基金會以來,限制政府的工作就已經以各種方式完成。

這位讀者相信,富人利用慈善事業,以及整個非營利部門,想要防止公共部門變得強大,但公共部門至少是某種形式的社會民主。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慈善家和慈善機構如何保持自己已有的權力關係,限制民主公共部門的有效功能,這位讀者會願意幫他買這本書。他說我們必須解決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精英的主導地位,採用民主、公共的替代方案,作者在《贏家通吃》中闡述得非常出色,既勇敢又文雅。

第二位得到很多讚許的讀者給這本書打了4星級。他提到這書的副標題--The Elite Charade of Changing the World。他說這本書其實主要不是寫企業家和投資人負起社會責任使命去改變世界,讓多人得益,避免僅僅為謀取利潤而發展。這本書講的改變是精英帶動市場經濟,並對贏家安全的社會變化。然後他把書的內容做了一番小結式的報告評論如下。

本書作者Giridharadas一針見血地談論了美國不斷增長的經濟不平等問題。這書在一開頭就說「當最近幾十年來改變的果實落下時,那很幸運的一群幾乎全攬。」問題出在哪裡?精英帶動市場經濟,確保對贏家安全。那些每年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精英們都相信這一套,社會變化要確保贏家安全。《紐約時報》評得不錯,這些人不會去推動體制變動,只會強化目前的不平衡經濟現實。他們在達沃斯年會閒逛,順便重複講些大道理。Giridharadas把這這些人叫做MarketWorld。

MarketWorld是一股上升的權力精英,同時尋求成功致富和尋求行善,既改變世界,同時又從保持現狀中獲利。這些人在慈善、學術、媒體、政界和智囊團的世界中,由開明商人和他們的合作夥伴組成。Giridharadas還批評了精英咨詢公司,比如McKinsey那類,他們宣傳的價值觀都是市場的,講論解決問題的機會,不講製造了那些問題是誰的責任。

這位讀者對作者的一些想法不太贊同。他說作者區分公共知識分子(好)和思想領袖(壞),好像前者主要是沒受商業影響的學者,而後者因MarketWorld的價值觀、鉤子、準線和墜子而墮落了--這恐怕太簡單化了。以為大公司沒有涉足和影響學術界是幼稚的。另外他覺得作者把擁有全世界一半財富的八位百萬或億萬富翁當作靶子不好。那些科技和金融的巨頭和首富都在試圖解決經濟不平等的問題,你怎能指望他們會去遊說政府立法減少經濟不平等呢?然而作者抱怨他們不去做這樣的遊說。

《贏家通吃》這本書的前提是,這些能夠行善的首富在美國經濟中發號施令並主導政治辯論。作者意思如果這些人能夠為真正的社會變革而努力,經濟不平等就會迅速縮小。然而這位讀者不同意這是事實,他說美國的大多數富人都是保守的共和黨人,他們沒有假裝自己是變革推動者,他們在美國社會中發揮的力量遠遠超過達沃斯那一套。 在當今的政治辯論中,傳統基金會及其右翼智囊團和基督教右翼機構在製定聯邦和州政府政策方面的權力比作者所說的「開明精英」要大得多。

哈,這位讀者顯然不知道他所列舉的這些共和黨和保守派機構都是開明精英的一部分,在國會遊說要盡力確保精英安全的一群。看來他也有滿清楚的政治黨派意識,同意作者對民主黨的柯林頓總統加劇了經濟不平等問題的指責。諸如他廢除了控制通用銀行參與商業投機的Glass-Steagall法案,引起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無數人失去房屋、工作。

總之,美國幾十年來沒有一位總統採取了任何顯著步驟來解決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問題。奧巴馬總統好多了,但他也聘請同一批經濟顧問,不許引起經濟衰退的投機銀行受起訴,不過問國會兩黨都喜歡討好工業和金融財團的問題。

那麼,誰能夠帶領社會走向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是問題的癥結,正如作者所見:「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改革是由民選並負責的政府領導,還是由聲稱了解我們最大利益的富人精英來領導,這是最關鍵的。」這些富人如何出於好意並不重要,如果他們不積極努力提高遺產稅和所得稅,不把私人資金排除在政治之外,不願提供全民免費醫療保健,不努力選舉致力於為多數人服務的人,那麼他們就是問題的一部分。他們所做的任何其他事情都不能成為解決方案。對此這位讀者非常「阿門」。

這位讀者還摘選了其他一些讀者對本書的評論列出來,大概都是他所贊同的。有位讀者指出作者很小心地不去冒犯別人--他在兩個層面上寫作,巧妙委婉,但最終是毀滅性的,容易諷刺而不容易改良。還有位讀者評論這本書是對現代富人的挑釁式批評:拿魚給饑餓的人,自我感覺良好,又得到免稅待遇--而這些都是症狀,不是原因嘛。另外一位讀者說這本書「新鮮而重要」,Giridharadas批評共益企業(B Corp是個追求擴大效益的企業認證)活動,呼籲不要只喊口號,搞表面的認證,實際卻堅持不公平的常態。

2 comments:

  1. 公共部門的撥款來自政府的稅收, 如何使上層富人的納稅成為政府財源的主力, 值得廣泛探討.

    ReplyDelete
    Replies
    1. 你這個問題是美國的獨特問題,其他的富裕發達國家都沒有這個問題。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