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0, 2024

比較混合動力車與電動車

本文是Michael J. Coren在《華盛頓郵報》氣候專欄所寫文章內容的翻譯:Should you buy a Plug-in Hybrid or Electric car?

我們正在進入電動車時代,但很多人仍想保留汽油發動機,於是在打算換一部新車時考慮混合動力車。在2022年電動車輛的銷售中,混合動力車佔了幾乎30%。你怎知道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比較,到底哪一樣好些?

《華盛頓郵報》氣候專欄Michael J. Coren做了一番調查計算比較,這裡我把他的文章翻成中文。他說決定買甚麼樣的車,完全要看你個人的需要和條件。

首先你要問自己,是否能夠很容易地為自己的車充電?你如果有自己的車庫,使用牆上的120伏標準插座,大概每小時可以加4到6英里車程的動力,每天晚上至少可以加50英里,大多數美國人每天駕駛並沒有超過這個數目。

假如你住公寓或必須把車子停在路邊,就要看有沒有公用的充電桩可用。充電設施的建設可能緩慢,你恐怕還是買混合動力車比較穩妥。對不大與人共享車輛的人,有人提議買電動自行車--假如你會騎自行車。

加州大學Davis分校有個插電式混合動力及電動車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Gil Tal主任說,論到能源效率,無論是哪一種車,我們看的是每加侖燃油跑多少路。某些新型號的燃油車能夠超過混合動力車,比如三菱牌Mirage每加侖能跑39英里,但多數不能。「從營運成本角度看,混合動力是一種提高能源效率的技術。」

標準的混合動力汽車使用小型電池作為汽油發動機的輔助設備,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使充電式電池,進一步提高了燃油效率。根據環保署(EPA),很多新型號的混合動力車每加侖油可行駛超過120英里。不過,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還遠遠沒有標準混合動力車多。

上班或下班,你如果插電不方便,當然就別買插電式的車了。Tal說,有些人買了這種車來卻從來不插在牆上充電,你那多幾千塊錢的購買價不是白花了嗎?

其次你要問自己,我駕駛長途嗎?如果你每天駕駛不超過200英里,又能夠插電,那麼建議你換成全電動車,既省錢又減少碳排放。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加油即可行駛比較遠的里程,但效率較低,因為它們同時配備電動和汽油兩個傳動系統。Tal說「這是一個次優的解決方案...如果你不需要[汽油]發動機,就別隨身攜帶它。」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有最大限度的靈活性:如果您需要一輛能夠處理每日長途駕駛而充電渠道有限的汽車,或需要拖拉重型貨載,那麼它們是一個務實的選擇。福特F-150 Lightning 等電動車在牽引拖車重物時,行駛里程會顯著縮短。儘管公共充電網路正在快速改善,但有些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和南部腹地幾個州,仍然落後,以致長途公路旅行充電不方便。

你如果需要上述靈活性,那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技術就會大放異彩:您能夠在不啟動汽油發動機的情況下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並且大多數時間都可以輕鬆充電。

美國人平均每天開車不到40英里。如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電池有足夠的電量來駕駛25至50英里,使得大多數行程都在全電動範圍內。一旦電池幾乎耗盡,車子運行就會像標準的混合動力。對很多家庭來說,擁有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就夠用了,而不必用一輛車在城鎮周邊,而另一輛來駕駛遠途。Tal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大部分日常活動都是電動的。」

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想要花多少錢。如果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錯,它比全電動車如何?車子的整個生命週期中,成本和性能比較,燃料、維護和獎勵措施使計算變得複雜。為計算一些最暢銷車輛的數據,本文作者Corren先生向Energy Innovation尋求幫助,那是個旨在實現能源產業脫碳的政策智庫。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全電動車相比,至少在經濟上不如全電動車。雖然燃油汽車的售價仍是最便宜的,但它現在的車主總花銷很難勝過電池電動車。在流行的SUV和混合車樣本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最昂貴的。

駕駛一部豐田RAV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十年費用,比特斯拉Model Y或大眾ID4(兩款類似的電動SUV)貴了大約$1.5萬美元,比可以快速充電的先進牌Ioniq 5也貴了$8千美元,而且先進Ioniq 5目前不符合聯邦政府$7,500美元的電動車補貼條件。即使是汽油版的RAV4也比其插電式版本便宜了約$5,500美元,差了將近40%。

如果比較維修成本,根據美國能源部(DOE)的最新數據,電動車的維護費用比較便宜,每英里6美分,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9美分,傳統汽油汽車則超過10美分。

你到底應該開什麼車?根據您居住的地方,您的每日里程可能會有所不同:近年來,加州和紐約等市場的電價飆升,尤其是在高峰時段。汽油價格也變得更加波動。其他成本,例如比較高的保險費或電動車的維修成本,可能會吃掉一些節省的成本,儘管《消費者報告》稱這些成本目前呈下降趨勢。

所以,如果你想要最低的標價,燃油車仍然是贏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在燃料和維護方面消耗你的錢,更不用講碳排放糟蹋環境了。如果您希望在五年或更長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節省費用,並且充電對你不是問題,請選擇電動。

市場上幾乎所有價位的電動車型號都提供可觀的里程、充足的性能和大量的節約。如果發動機的靈活性對你至關重要,那麼標準混合動力車,或多花一點錢購買插電式車型,即可提供您所需的功能。

從長遠來看,隨著電池技術和充電網路的改進,電動車將成為絕大多數美國人毫無疑問的經濟贏家。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會很快消失,即使是計劃到2035年逐步停止銷售大多數內燃車的加州,也會允許銷售20%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零排放」車。在截止日期之後,加州要求這種混合動力車的效率不少於每加侖50英里。

佛州讀者George Shaeffer駕駛一台Camry混合動力車,他寫道:「雖然電動車會是未來的潮流,但混合動力車現在更有意義,而且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這種車不會維持20或30年。」

Saturday, January 27, 2024

洗腦:威權主義的說教

似乎有人把接受教育一概說成是「洗腦」,於是學校老師能夠對中小學生「洗腦」。這不正確,傳授知識和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方式,分為健康和不健康兩種,而健康的不是洗腦。我以為住過某些國家地區的人當然會辨識威權洗腦現象,後來發現這是未必的,因為從健康到不健康,有時分野並不很明確。

研究邪教的Steven Hassan博士提供這方面的教育,幫助人分辨怎樣的人際關係影響是健康或不健康的。他的網站freedomofmind提供很好的資料供你參考,下面是Hanssan博士用來解釋威權主義影響(即洗腦)特色的一張幻燈片。

幻燈片的右側列出邪教頭目的威權式思想和情緒掌控:他們要求別人絕對順從聽命和依賴領導人;他們總是煽動和利用厭惡不滿情緒,並利用人們的擔心懼怕心理。

這些邪教頭目一般都是嚴重的自戀型精神疾患者,自以為了不起的精英分子,非常重視抓權和虛張聲勢,不惜行騙,表現得好像自己才是絕對權威,有時甚至假裝那權威是從神而來。

在組織機構方面,既然擺出精英和威權架勢,自然不受甚麼法律規條拘束,不惜動用任何手段來達到維持權力地位的目的。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和他有不同的宣傳口徑與說詞,反駁一切證明他犯了錯誤的事實真相。

威權說教的目的是:控制你的行為(無論多麼荒唐都擁護他);控制你能夠得到的信息(宣傳過濾);控制你的思想(反對和否認不同的說法和解釋);控制你的情緒(保持對頭目的敬畏和對外人的憎惡與惱怒)。而健康的教育沒有這些操縱--學生永遠被告知他們是有自由去思考和探索的。

這些洗腦的結果是:聽從的信眾變得盲目,不再動任何腦筋,除掉了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甚至喪失了學習探討新鮮事物的能力。他們變得對別人使用批判、比較、質疑的能力很反感,倒打一耙說別人是被洗腦了。有位朋友聽見陰謀論就相信,無需看見任何證據或其它來源的新聞報導。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洗腦

你如果搜索互聯網,Hassan博士在油管上有一段見證,講述他自己如何陷入耶和華見證會教派被洗腦,以及後來如何脫離的經過。他介紹的步驟很實際--首先要脫離那個接受洗腦的環境,甚至幾天也是好的--你如果住在一個法西斯威權主義國家裡,甚至無法聽見外面的真實新聞,那麼你需要找機會出去見識或體驗一下,才會知道本國有些事情其實不對頭。

待在右翼社交媒體小圈子裡,屏蔽其它觀點和消息來源的人也一樣。至於我個人,脫離不健康的基要主義思維綑綁是到神學院接受了足夠裝備,視野擴大之後。

Thursday, January 25, 2024

預防下一場疾病大流行

看到這個題目,我假設自身免疫系統必須強健。不過我還是要聽聽國際專家怎麼說。MedCram好像是為醫療從業人員設計的夜校。

每年在瑞典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現在討論這個問題,顯然是因為疾病流行會大大影響到世界經濟。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下一次傳染流行的是甚麼病,暫且稱它為X病,而X病的致死率很可能會比剛剛過去的新冠病毒高20倍,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到時千萬不要像2020年那樣,很多地方發生醫療系統崩潰!

Roger Seheult醫生這個講座的重點是如何做個人預防。英國專家認為現在有了新冠疫苗技術突破,新的疫苗可以在檢測到之後100天之內開發出來,很多人不太相信。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正在檢查把mRNA技術用於對付X病的疫苗開發各環節。

參考新冠病毒的突發和傳播過程,我們對於下一次病毒流行得到很多經驗教訓。首先是在醫藥和預防方法全缺的情況下,暫時切斷公共交通,關閉營業,全體居家隔離的做法,下次還要這麼做嗎?恐怕不必。

因為現在我們知道,人群去到公園野外,或任何彼此不那麼密切接觸的地方,曬曬太陽其實不危險,大家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降低病毒傳播速度。況且,很多人對於嚴格限制交往的行政命令已經很反感了,所以下次病毒大流行一定是每一波的感染人數都更多更快,特別是那些疫苗接種率比較低的地區。

我們看到,這些地區的醫院很快就開始放棄救治某些人群,因為在大流行期間,不僅某些醫療物資缺乏,能夠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也病倒很多,比如那些必須由專業人員操控的血液透析儀不得不停,好像新冠流行期間,引起原本可避免的死傷。

另一個可以預期的X病大流行事件,是人們對某些暫缺物資的囤積和買賣--只要是聽說某藥可能對X病有效,那藥立刻就買不到了等等。還有國內和國際供應鏈受到干擾的問題--那些負責交通運輸的人員可能感染其它人、隔離、甚至死亡,所以藥店現有的存貨(比如一些常用的救命藥物)變得稀貴起來。

即使100天疫苗能夠研製出來,分發也可能是個難題,因為疾病傳播太快,疫苗和測試的需要量已經非常大,交通運輸卻可能已斷斷續續。疫苗研發生產越緩慢,這種情形越可能發生。

在困難的情形下,執法需要可能需要增強,防止人在醫院動用武力或搶劫等等,而到處施行安全檢查會讓人更不自由。

所以綜上所述,在理想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即使還沒有疫苗和藥物,標準的醫療服務不依賴供應鏈,不依賴檢測,不依賴某個藥房來分發藥物,無法囤積,需要的物資到處都有而且不昂貴,並且能夠有效阻斷某些疾病傳播方式。

我們稱此為瑞士奶酪模型--到處有孔--依靠不同的渠道、容易用後備措施填補和替換缺失。如何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呢?

首先是陽光。陽光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廣泛,不只是提供維生素D而已。你如果看美國每周的流感死亡人數,就會注意到每年日照最短的時段是死亡人數最高的時期。不僅是流感和呼吸道疾病,除了意外死亡,幾乎所有的疾病,包括心臟病、癌症、腎病、憂鬱自殺的死亡數目都在這些日照最短的時段增加。

科學家查看新冠在歐洲的流行死亡數據,想要知道到底是甚麼因素影響最大。氣溫?濕度?緯度?他們發現第一波新冠死亡出現在北部的芬蘭,然後隨著時令,希臘是歐洲大陸南端最後一個迎接死亡潮的國家--顯然緯度高的地區日照比較短,首當其衝。科學家還比較了美國、義大利、英國各地的新冠死亡率,這些國家人口的維生素D攝入量差不多,但都發現緯度越高(日照越短)的地區,死亡率越高。

結論是甚麼?很可能未來的疾病預防治療和增加自然光接觸有關。病毒的活性氧反應使人生病,而陽光幫助身體產生抗擊這種反應的線粒體,這方面有很多研究。(注意:不是要你直接曬太陽,近紅外線屬不可見光。) 2022年底有一份雙盲試驗的報告,醫生給住院的新冠患者穿LED背心,打開了近紅外線的患者平均提前4天出院--他們的血象、淋巴、氧合、肺功能都比對照組好。

科學家觀察到,人在戶外綠色空間接觸到的近紅外線劑量大大增加。這些近紅外線除了有助於新冠症狀恢復,可能對從其它一些疾病康復也有幫助,這是第21世紀以來比較新的發現,但是人們老早就觀察到,多在戶外綠蔭地區呼吸新鮮空氣能夠加速疾病康復。有一份研究報告說它還能夠預防感冒

所以,陽光療法符合我們所說的瑞士奶酪模式。另一個符合這模的療法叫做水療,旨在激發人體的天然免疫反應,也就是生成抗體。

人除了天生的免疫系統,還有適應性的免疫系統,就是藉著疫苗接種,讓天生的免疫系統認識入侵的病原體,起來抵抗(天生的免疫系統必須「見過」一種病原,才會建立起某種中和機制來抵抗它)。天生免疫系統分泌出干擾素去中和各種病毒,是很廣譜的強大抗體。這種干擾素可以製成藥劑,比如治療(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藥。

科學家對SARS和MERS傳染病的研究發現,病人的干擾素反應在遇到病毒時延遲了,而在病重的患者血液中,一型和二型干擾素的數量比輕症患者低。人體干擾素的分泌由天然免疫系統掌控。有人研究能不能藉著注射干擾素來治療新冠或改善症狀,結果發表在NEJM雜誌。真的,結果發現無論患者是否接種過,住院或進急診室的數目減少了一半。

這個辦法依賴供應商和供應鏈,有沒有辦法能夠自然激發干擾素而不用給藥呢?科學家發現人體在39C溫度時,有10倍的干擾素被激發出來。所以泡熱水澡(或叫做水療)顯然有效。

事實上,100年前就有美國醫生這麼做,他們只是不知道人體有干擾素這個機制--還記得1918年爆發一場流感,世界上死很多人嗎?水療是他們的一個研究項目,有當時的論文為證。

Tuesday, January 23, 2024

向AI詢問加州提案的信息

自從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出來後,很多人踴躍嘗試詢問機器人各種問題。起初AI好像能夠把市面上各種新聞或專業網站提供的信息內容拿來分享,還會在陳述時說「有人說...還有人說...」,指出不同觀點,或者拒絕回答某些有爭議的政治問題,還不錯。

然後很快發現ChatGPT也會判斷消息來源屬於左翼還是右翼,但聽說它並不會辨識消息的真假,這有些令人失望。但AI聊天的開發似乎進展很快,也許現在更加完善。前天在WhatsApp通訊工具上看見一個新的icon,原來是AI提供信息搜索服務,於是決定與其聽人描述AI回答問題,不如自己嘗試一下。

問甚麼呢?加州三月初選,昨天看見選票上有個提案。加州立法院打算修改心理健康服務法(MHSA),擴大投資,建造新的康復設施,並為無家流浪的精神疾患群體蓋造房屋。發放30年債券,並動用一部分現有的MHSA資金,這需要徵得加州納稅人的同意。

我的問題:為甚麼醫學專業人員和大力倡導心理健康服務的群組不支持這個提案?根據說明,Newsom州長有個專門的委員會支持,想必和加州民主黨去年就希望建造的康復中心有關。Meta AI給我一個回答,多少讓我有些意外:他們不支持,是因為1號提案旨在廢止另一條法令,那條法令保護青少年和兒童不受conversion therapy(即試圖轉變性別角色或性取向的治療)之害。

可是選民指南沒有提conversion therapy。Meta AI解釋說,有些倡導心理健康服務的群組擔心,提案若通過,可能會為一些有害做法鋪路,對精神病患(以及LGBTQ+群體)產生不良影響。

搜索查看了一些新聞報導,似乎提案在醞釀的時候。起初並沒有關於關鎖患者、強迫他們接受治療的計劃,可是在最後幾個月忽然插進一大堆內容,是醫療服務人員所不贊成的。他們說關鎖患者的辦法很古老,但已知是無效有害。

再問問Meta AI:過往有沒有甚麼數據,說明對精神病患的強迫治療有效果?回答:這個問題複雜而有爭議。有些研究報告說在改善症狀、保證安全方面具有短期效果,而長期效果則不那麼明顯。很多醫學專家反對強迫治療,理由是破壞醫療合作關係,減少個人對治療的自主能動性。

他們主張的另外方法則是優先對自願接受治療的患者施治,與患者一同決定治療方案,倡導了解心理創傷的護理。這些方法現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因為有證據表明,注重個人的需要、尊嚴、人權是有好處的,比強迫關押好很多。

從資金募集來看,1號提案需要動用一部分現有的MHSA資金,這對於目前的心理病患醫療服務是否會有影響?納稅人需要增加繳稅,如果能解決流浪人群問題,也許大家會同意,可我們都知道,花錢未必能解決問題。那些精神或癮疾病患最需要的是醫療服務,有了房屋和設施,服務和管理跟不上還是很糟糕的。

那份選民指南把1號提案的全文,一共117個條款,全都印給我們,沒有幫助,誰能耐心全部讀懂啊?我看到提案標題時,首先的反應是「擴大投資很好」。我請Meta AI幫我總結歸納一下,新法案到底修改了甚麼內容?

回答:它提議將2004年制定的心理健康服務法(MHSA)重新命名為《行為健康服務法》,把服務項目擴大到沒有精神疾病(就是一些流浪街頭吸毒)的人。MHSA本來規定對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人徵收1%的稅作為資金,現在要求把其中30%撥給住房計劃,並將監督委員會的規模從16名投票成員增加到27名,同時發行$63.8億債券,其中$44億蓋造治療設施,$20億用於支付無家人士的住房資金。

哦,原來擴大投資不是全給心理健康服務事業?其實心理學也稱為行為科學,把吸毒成癮算為一種精神疾患也不算大錯。不過如何治療的確有爭議,強迫治療是否有效,也許應該多聽專家意見。

項目巨大,有錢投資房地產的人可能是首先得益人,其他人是否得益,就要看政府對那些行為問題的管理如何了。強行關押有行為問題的人?吸毒成癮的確需要治療,否則那些人無論住在哪裡都會是一個社會問題。

Saturday, January 20, 2024

改善睡眠的伸展運動

如果你希望改善睡眠,也許可以嘗試下面視頻所示範的幾個睡前伸展運動,增加血液循環,鬆弛肌肉:


1. 坐姿:兩臂張開相後伸展,幾秒之後兩臂向前移動,改為深深擁抱自己幾秒鐘--反復做幾次。
2. 側面伸展,先左後右,將一隻手臂張開,從旁邊移過頭頂,幾秒之後扶住頭輕輕拉,讓脖子上的筋也得到舒展。
3. 盡量扭動身軀的伸展,先向左後向右,將一隻手臂放在對側膝旁,全身轉動,將另一臂放在椅背後,停留幾秒。
4. 用手提起一個膝蓋到胸前,幾秒後向各方向轉動腳踝幾次,再把腳放在另一膝上,儘量放平,身體稍向前壓幾秒;然後換另外一邊同樣做。
5. 把一條腿伸直,腳跟著地,身體向前傾壓幾秒;另一條腿也做同樣的伸展。

祝你健康!

Thursday, January 18, 2024

2025項目:更多細節

幾個月前我介紹過川普競選網站所發表的「2025項目」原則,其改變民主制度、排除異己、安插親信的特色讓人瞠目結舌。由於「2025項目」手冊有將近1000頁,很少人真的去下載閱讀,華人更少。我看見有人懷疑說,這些媒體是否在污衊川普?

本文從維基百科的有關英文條目取材,稍微加以註釋,比較完整地展示了這個公開的「陽謀」。不知為何,至今尚無人把這個詞條翻成中文。你若不放心我的翻譯,可以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22024年大選如果是共和黨獲勝,他們打算重塑聯邦政府各部門,這一計劃叫做「2025項目」。2022年,這個項目招募幾萬名保守派人士到華盛頓特區,要取代其所謂「深層政府」的現有聯邦公務員,以進一步實現下一屆共和黨總統的目標。

儘管參與制定2025項目的人不能宣傳某個特定的總統候選人,但他們中有不少人與川普的2024年競選活動有密切聯繫。他們有個行政理論(叫「單一行政理論」),提出美國總統就職後立即對各行政部門擁有絕對權力,能夠快速接管這些部門。

2025項目的制定是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牽頭,與大約八十個合作夥伴機構共同完成,其中將近一半從Leonard Leo獲得來歷不明的捐款贊助,包括Charlie Kirk領導的Turning Point USA、Conservative Partnership研究所(前幕僚長Mark Meadows是資深合夥人)、Center for Renewing America(川普任命的前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Russell Vought領導)、前川普高級顧問Stephen Miller領導的America First Legal。

2025項目所設想的政府變革很廣,特別是在經濟和社會政策以及聯邦政府機構的角色方面。其中提議削減美國司法部(DOJ)的資金,解散聯邦調查局(FBI)和國土安全部(DHS),以及取消內閣教育部和商務部。《華盛頓郵報》報道說,2025項目包括立即援引《叛亂法》,部署軍隊進行國內鎮壓,並指示DOJ追捕川普的政治對手。2025項目總監、前川普政府官員Paul Dans去年9月表示,他們正在組建一支新的大軍,準備與深層政府作戰。

這一計劃主要包括一本政策建議書,附帶一個人事資料庫,歡迎提交資料,還有一個線上課程,說是總統行政學院,以及一份製定過渡計劃的指南。這四個方面配合,完全是要走威權主義獨裁道路,破壞現行的法治和權力制衡體系,連一些保守派和共和黨人都批評。

傳統基金會從1981年以來,每次總統選舉期間都會發布新版的政策建議書《領導力授權》。2025項目是2022年傳統基金會主席Kevin Roberts制定的,幾百位保守派人士參與了撰寫,號稱政策大全(policy bible),2023年4月發表,比以都往早。

在前言部分,Kevin Roberts寫道:「文化馬克思主義在我們的體制中長征,如今已來到現實。聯邦政府龐然大物變成武器,反對美國公民和保守價值觀,自由和解放受到前所未有的圍困。」(我所了解的馬克思主義是政治暴力實現財產公有制,和這人說的完全對不上號。)

2023年11月,川普提出一個類似的計劃,就是創建一個聯邦資助「美國學院」,提供線上課程並授予排除某種「Woke或聖戰主義」的免費學位,還會透過對主要大學的捐贈/徵稅來資助。川普聲稱大學「將學生變成了共產主義者、恐怖分子和許多不同程度的同情者」。

這項目顯然是由川普驅動的,他最熱心的內部忠誠分子Johnny McEntee是2025項目的高級顧問。川普的2024年競選團隊說,Agenda47是川普第二屆的官方計劃。有兩名競選團高級官員後來發表聲明,又發佈備忘錄,試圖使川普的競選與來歷不清楚的外部團體的計劃保持距離,但項目的很多部分的確反映出川普自己的話,他們並沒有否認那些團體。

根據Axios媒體報道,川普打算一上台就聘用那些出名的狂熱MAGA鬥士,出來追捕政府中和媒體中的「陰謀家」,提訴他們(首先是拜登「犯罪家庭」)看有甚麼刑事或民事案件,把法庭變成政治工具,報復所有起訴、定罪或反對過川普的人。

關於墮胎政策:2025項目宣告說,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有義務重新審核和撤回對兩款早期墮胎藥的使用,疾病防控中心(CDC)也需要更新關於生育和避孕的公共信息,各州要準確報告墮胎的數量、胎齡、原因、母親居住州以及墮胎方法。

關於人口普查時的公民問題: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規定,各州的總人口必須包括所有人,而不只是公民。但川普政府希望在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順便問問是否公民,可能是想要對付「非法移民」。

氣候政策:2025項目沒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傳統基金會的能源和氣候主任Diana Furchtgott-Roth反倒建議美國人應該多用天然氣(比如甲烷--一個氣候科學家日益關注的問題)。2025項目藍圖包括廢除《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為清潔能源技術提供$3700億資金)、關閉美國能源部貸款辦公室、從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議程中消除氣候變遷考慮、鼓勵盟國使用化石燃料,還有支持北極鑽探,並宣稱聯邦政府有開發化石燃料的義務,否認二氧化碳排放有害人類健康,從而阻止聯邦政府監管溫室氣體的排放。總之,這一項目否認氣候變化及其應付策略的必要性。

擴大總統權力:2025項目要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所有部門置於總統的直接掌控下,取消除DOJ、聯邦通訊委員會、貿易委員會等等機構的獨立性。這些都是基於「單一行政理論」的最大化版本,相信美國憲法第二條將行政權力僅僅授予總統。川普曾在2019年說,美國憲法第二條賦予他「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權利」。2018年他聲稱可以解僱當時受命調查他的特別檢察官Robert Mueller--實際上,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這類主張「單一行政理論」的言論就在共和黨內重新流行起來了。

鎮壓政治對頭:根據《華盛頓郵報》2023年11月的報道,川普第二次就職之後的「當務之急」,是啟動《叛亂法》,部署軍隊鎮壓國內一切不服的人。這計劃由助手Jeffrey Clark領導,他是「美國復興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任務包括指示DOJ追捕那些川普的政治對手或他認為不忠的人。消息報導出來後,傳統基金會發言人否認2025項目有啟動《叛亂法》或追捕政敵的內容。

在整個文件中,DOJ、環保署、美國國際開發署都有的未提名的聯邦工作人員被稱為各自部門的「激進左派的理論家」/「活動家」,讓人擔憂。2023年12月,Fox新聞主持人Sean Hannity兩次詢問川普,能否保證不濫用總統權力來尋求對他人的報復,川普半開玩笑回答「除了第一天」。

性別角色和性表達的權利:論到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DHHS),2025項目呼籲廢除「對性取向、性別角色認同、跨性禁止歧視」的規定,把學校中適齡開展的性教育叫做「對兒童傳播色情和跨性意識」,主張一律取締,並監禁那些製作、傳播教材的人和公司,把他們登記為性犯罪。

人事政策:2025項目建立了一個人事資料庫,使用問卷來篩選可能的招募人員是否會遵守這個項目所主張的議程,看他們在政府部門裡對川普主義是否會認同。傳統基金會打算到2024年底,將這個資料庫擴充到2萬人員,準備接管許多部門的專業人士工作--這些人本來是不隨著總統換屆而更換的。

政教分離政策:2025項目的重點是基督教國家主義,目標之一是拆除憲法第一修正案所製定的政教分離政策,讓基督教信仰在社會中享有特權地位。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確保社會生活的每個部分都明確體現基督教信仰。

2025項目沒有註明基督教信仰指的是哪個宗派,但傳統基金會把自己的福音派基要主義當作最為正統的教派,大概沒有設想過其它教派也可以對福音派咄咄逼人。專制--你聞到法西斯主義的血腥味了嗎?請你再仔細看看,2024年選誰上台?

Tuesday, January 16, 2024

那不是耶穌/聖經的教導

基督教國家主義不是基督教,理由我介紹過一次。今天看見有位喜劇演員John Fugelsang,談論基督耶穌教導過甚麼,沒有教導過甚麼,說得很是,對保守派的基督徒是個提醒(如果他們肯聽的話)。下面是他的話,我減去了一些幽默玩笑。



我母親是一位修女,在非洲馬拉威做護士照顧麻瘋病人。我父親是一位方濟會修士,在Brooklyn給一群天主教男孩上歷史課。我從小景仰耶穌,只差一點就成為基督徒,最後還是決定不要這個標籤了。

基督教在美國受到攻擊。一群號稱是基督徒的人一向在攻擊它。他們積極努力地抵擋反對基督,反對他所教導的一切。

如果講完美,每位蓄奴的基督徒總統都不是基督徒...你如果吹毛求疵,每個基督徒都可能因為任何原因不是基督徒。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位,他死在十字架上。

他是第一位無罪被處死的棕皮膚出名人物--美國右翼那些藐視南部邊境移民的基督徒要注意了,聖經書卷不只是《利未記》和《啟示錄》(教導反對同性暴力),更不是《Left Behind》世界末日小說序列,耶穌按聖經記載是一位極端的和平主義者,花時間和病人、罪人在一起。

他不是美國公民,從來不講英文,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反對歛聚財富,反對(石頭)打死罪人,反對假冒為善的公開禱告...沒錯耶穌有時禱告舉目望天,不過他從來沒有提過反對同性戀,從來不提墮胎,從來沒說窮人是因為懶惰,從來沒有為富人減稅而鬥爭,從來沒說某些情況下可以實施酷刑...

對了,我們想他是長頭髮(這個未必正確),但絕對是個棕皮膚、周遊各地召集無家人士的自由派巴勒斯坦移民,是反對羞辱、沒有槍械的猶太人,這些都寫在聖經中,如果你真相信的話。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不少基督徒以為手能拿蛇而不受害是聖經的字面應許,而「愛仇敵」只是象徵性的寓意說法。...在未信的人來看,這太假冒為善了。福音派基督徒也許應該聽聽Fugelsang的講道

Saturday, January 13, 2024

將壓力化為能量

你遇到壓力是甚麼反應?你的情緒反應關乎你對周圍世界的看法。負面情緒對健康有很大的害處,你如果願意,也許可以學著如何很快地緩和負面情緒。本文內容取自Mimi Guarneri醫生的《自然療法》課程的第14課。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到The Great Courses網站去觀摩這門課的全部內容。

通常,人無法控制周圍世界,無法控制甚麼事情發生,但能夠控制對事件的看法和感受,以至於壓力荷爾蒙的釋放反應不同。注意,這是研究發現所的:不是環境和事件引起健康問題,而是人對外部狀況的心理和情緒反應。

有一項調查,讓大學生觀看關於德蕾莎修女各種活動的電影--服事病人和照顧窮人等等,測量他們的IgA抗體水平。大約92%的學生觀看影片後,他們的IgA水平升高了,也就是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受到影響增強了。然而,另外8%的學生看完電影,他們的IgA水平下降了。

然後,研究人員請這些學生看一張照片,寫一個關於情侶的故事--那張照片中只有一男一女坐在公園長椅上的背影。那些IgA抗體水平升高的學生們,從照片講述的大多是有關求婚和結婚的故事。然而,那8%的抗體下降的人,他們講述關乎不信任、操控和遺棄的故事。換句話,他們看待很多事情都是負面的,甚至聲稱不喜歡德蕾莎修女。

研究人員調查學生去年生病的紀錄,證實那些對德蕾莎修女電影有負面反應的學生病得比較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對周圍情況的觀感影響健康。下圖列出人遇到壓力時的各種反應,左邊是負面反應,右邊是正面反應,上邊是激動,下邊是鬆懈。你在壓力下大多感受到甚麼反應?

對周圍困難和壓力的觀感反應也許很難控制,當你發現自己體驗到負面思想和負面情緒時,知道如何很快地轉移念頭很重要--能夠轉移念頭就能夠轉移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反應。

研究發現,一般來說樂觀看待世事的人比較長壽。感受積極的情緒能夠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使人擁有更多的認知彈性,更多的創造力,擁有積極情緒能使人更好地解決問題,甚至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績效。

感受消極情緒的人應該嘗試寫感恩日記,每天晚上寫下自己可以感激的事--開始感受得到愛護和理解,從積極情緒中得到健康上的好處。每次面臨壓力或遇到負面感受時,要立即設法消除負面想法和感受--暫停一下,坐下來深呼吸幾次,免得說出或做出什麼令人後悔的事情。

下面詳細解釋一下這種深呼吸,或叫作聚焦心臟(heart-focused breathing)的呼吸。呼吸控制著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做深呼吸時,人的心率會增加,而在呼出時,心率會降低。週而復始、有節奏的呼吸能夠很快穩定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就是不受意志操控的那部分生理系統。

要想做聚焦心臟的呼吸,首先就是必須暫停正在做的任何事--將自己從有壓力的情況中解脫出來。大多數人一般用肺部的上三分之一來呼吸。而深呼吸持續五秒,跟著呼出五秒。一旦開始,這種呼吸就會中斷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反應,所以你應該會立即感到比較放鬆。

接下來,將注意力集中到心臟--想像你正在用心臟來吸氣和呼氣。也許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幾分鐘後就會變得比較自然。這種心臟呼吸就是吸氣五秒,吐氣五秒。如果第一次做時感到困難,就把右手放在心臟部位,或者把左手也疊加在右手上面,你還可以嘗試閉上眼睛再開始深深吸氣和呼氣。練習之後,你就會睜眼閉眼都能夠做到深呼吸--任何時候感到壓力時就這樣做。

如果你有一個問題想要解決但無法解決,請做幾次聚焦心臟的呼吸,同時也想一些能引發積極情緒的事。記住一個特別的地方、或喜愛欣賞的人,比如自己的孩子、孫子或小狗。不只是想像,要確實去感受喜悅感激之情,把這種良好感受保持20秒鐘,然後把這些感受輔射給自己和周圍的人。添加正面情緒感受的力量能夠改善人的認知,增加思考靈活性,並幫助做決定。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思緒分散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要沮喪,而要堅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然後重新嘗試感受關懷、愛護和欣賞情緒。

如果你遇到無法用心思頭腦解決的問題,基督徒得到勸誡是安靜下來祈禱,但你若能做聚焦心臟的呼吸,你的自主神經系統能夠很快安靜下來。

Thursday, January 11, 2024

飲用水中的微塑料

我報告過塑料泛濫的問題,微塑料已經隨著風雨吹到最偏僻的原始森林和永久動土。現在水中發現大量微塑料,各大媒體最近都報告了,本文譯自CNN報導:瓶裝水中的微塑料

有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商店出售的瓶裝水含有的微塑料太多,比以前估計的多10到100倍,而且是顯微鏡看不到的奈米級微粒。這些塑料的平均寬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的千分之一,因此能夠從消化道或肺組織進入血液,將潛在有害的化學合成化物質分佈到全身和細胞中。

根據這項新研究,一公升水(相當於兩瓶標準尺寸的瓶裝水)平均含有24萬塑料顆粒,七種塑料都有,其中90%是奈米塑料,其餘是微米塑料。塑料顆粒的尺寸在5毫米到1微米之間的是微米塑料,更小的是奈米塑料。(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奈米。)

賓州大學Behrend分校可持續發展研究主任Sherri Mason說,這項研究發現真的令人震驚,它強化了專家長期以來的建議,就是使用玻璃或不銹鋼容器喝水,來減少塑料包裝帶來的健康危害:「人們不知道塑料顆粒會從食品容器上脫落,進入沙拉、奶酪等等商品,幾乎好像人體不斷脫落皮膚細胞。」

Mason曾在2018年搞過一項研究,首次在9個國家、11個不同品牌的瓶裝水中檢測到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那次Mason發現每公升受污染的水中平均含有10個比人類頭髮還寬的塑料顆粒,以及300個更小的顆粒。然而,五年前科學家還沒有辦法分析這些微小顆粒,也無法發現是否還有更多的小東西。Mason博士說:「我們不是不知道奈米塑料的存在,我們只是沒法分析它們。」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一種新技術,能夠檢測、數算和分析瓶裝水中奈米粒子的化學結構,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他們發現,在美國銷售的三個流行品牌的瓶裝水,水中塑料顆粒的實際數量不是每公升3百個,而是每公升11到37萬個,甚至更多。

大學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的環境化學家嚴北戰教授也是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說這項新技術實際上能看到水中數百萬個奈米顆粒,可能屬於「無機、有機和其它一些塑料顆粒,不是我們所研究的七種主要塑料類型」。

「光明未來健康嬰兒」是一個由非營利組織、科學家和捐助者組成的聯盟,致力於減少出生前後嬰兒的健康風險。它的研究主任Jane Houlihan說,這項創新技術為進一步研究打開了大門,以更好地了解塑料對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人類廣泛接觸微小的塑料顆粒,造成的風險很大程度上未經研究。...嬰兒和幼兒可能面臨最大的風險,因為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往往更容易受到毒物的影響。」

專家們說,奈米塑料最令人擔憂,這是因為微小顆粒能夠侵入主要器官中的單一細胞和組織,可能干擾細胞過程,並沉積會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例如PFAS和重金屬。Mason說:「這些化學物質會被帶到人的肝臟、腎臟和大腦,甚至穿過胎盤,進入未出生孩子的體內。」

Phoebe Stapleton是Rutgers大學藥理學和化學副教授,也參加了這項研究。她研究懷孕小鼠,母老鼠攝入或吸入塑膠顆粒24小時後,鼠胎兒的大腦、心臟、肝臟、腎臟和肺部就發現了塑料化學物質。她說迄今微米塑料和奈米塑料在人類的血液、糞便、胎盤和肺組織中被發現。

除了可能攜帶化學物質和有毒金屬,塑料聚合物本身是否對人體有害尚無很多研究。Mason說這是一個新的前沿領域:「我們過往了解化學聚合物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力非常有限,因為一直無法檢測。現在有了這種方法,我們可以開始研究。」

CNN聯繫了國際瓶裝水協會,請他們對這一研究結果做出回應。協會的一位發言人藉電子郵件告訴CNN:「這種新方法需要科學界的全面審查,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用來開發標準測量環境中塑料的方法。...現在缺乏科學共識,媒體報導會不必要地嚇唬消費者。」(商家總不歡迎任何督察。)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的化學教授魏敏介紹說,檢測識別瓶裝水中顆粒的新方法,是用一種修改的激光技術,叫作Raman散射顯微鏡(SRS),來測量顆粒的分子振動以分析其化學組成。SRS用第二個激光把第一個訊號放大上千倍,從而在幾微秒之內清楚檢測到奈米顆粒。但是只看見顆粒還不夠,你怎麼知道那是不是塑料呢?我們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出塑料識別的方法,這個算法目前能夠識別出七種類型的常見塑料--PA、PP、各種聚乙烯(PE)、有機玻璃(PMMA)、PVC、PS、PET。

化學博士生錢乃新說:「有其它研究發現,瓶裝水中的大部分微塑料將來自塑料瓶(通常由PET塑料製成)本身的洩漏。...然而我們發現一瓶水中實際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塑料,而且尺寸不同--PET 顆粒較大,而其他顆粒則小到200奈米。」研究發現,反覆打開和關閉瓶蓋、擠壓瓶子或使水瓶受熱(例如留在汽車中),會使PET塑料顆粒脫落。

研究工作還有很多:既然能夠辨識奈米塑料,就可能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比如,萬一瓶裝水中漂浮的奈米塑料不是來自瓶子本身,那麼它們從哪裡來?研究小組正在探討一種假設,就是奈米塑料可能來自水源,也可能淨化處理過程中某些環節帶來污染。

另一個重要問題:瓶裝水和自來水相比,哪個奈米塑料和化學殘留物較少?嚴北戰教授說:「多項研究報告說,自來水中的微塑料含量較低。因此,若能降低共同水源的污染,估計自來水中奈米塑料的含量也會降低。」

塑料聚合物和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人體細胞,那些東西會留下來對細胞功能造成嚴重破壞,或是身體能夠把它們成功排泄出去?Stapleton教授說:「我們知道這些微粒正在進入人體,也知道更多的細小粒子正在進入細胞,但我們不知道它們最終跑到哪裡,以及它們在做什麼。...我們不知道這些顆粒是否或如何能夠再次排出體外。」

然而,新技術非常適合分析人體組織樣本,應該很快就會提供一些答案。魏敏教授說:「如果你看原始數據,它實際上是一系列圖像。我們有足夠數據可以顯示微粒子是否已經進入某種類型細胞,然後我們就能夠精確定位。」

「光明未來健康嬰兒」的Houlihan主任說,在科學家探索這些問題的同時,人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接觸塑料。「我們可以避免吃盛在塑料容器中的食物飲料。我們可以穿天然布料的衣服,購買天然材料製成的消費品,...我們可以盤點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在可行的情況下尋找替代品。」

Tuesday, January 9, 2024

說說最高法院的改革

美國正面臨司法危機--很多人因各種原因對一些重要案件交給最高法院裁決持不信任態度。整個法院制度從上到下顯然需要改革,以保護民主和保障老百姓的權利。現在最高法院即將開始新的一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改變。「民主案卷(DD)」新聞是個專事報導與選舉權問題有關消息的網站,其撰稿人Rakim Brooks律師是正義聯盟(AFJ)機構的主席。

下面是Democracy Docket創辦人Marc Elias與Rakim Brooks律師討論/解釋司法機構和改革的問題,我把要點翻成中文記在這裡。

Elias:很高興您能夠上這個節目,談論一些重要話題。請先介紹一下你們的機構Aliance for Justice好嗎?您是怎樣涉入這方面工作的?
Brooks:我當然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AFJ是我的前任Nan Aaron在1979年里根政府時期創建,做這方面工作超過40年了。我是在讀法學院的時候開始認真思考我們的法庭組成,以及他們做甚麼樣裁決的問題。那時我就很想推動改變法庭組成,對在聯邦法庭指任更多的進步派法官特別有負擔。於是我受邀加入AFJ的董事會,並在他們尋找接任主席時很快有幸接任。

E:讓我們從美國最高法院開始說。他們的問題從道德倫理到大法官選拔任命過程,黨派問題多多,尚未開始判案,公眾已經看到人治多於公平法治。我們這些關注法庭的人已經掛慮很久了,你從哪裡開始改革?
B:我會從現已引起公眾注意的問題開始,也就是由於法院組成所引起的缺乏公道裁決法治形象。Alito大法官喜歡說,國會沒有權柄給最高法院制定行為規範,但這是美國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傳統的重要部份。

E:還有Thomas大法官收禮物不報告也不迴避對方案件,引起關注,您怎麼看?
B:腐敗的法庭還不如沒有法庭。他的問題太明顯,難怪人們不信任他。AFJ發起了最大的簽名請願活動,要他辭職。

E: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法庭制度,我們美國實行的是「對手制度」,也就是雙方爭辯,而假定法官與雙方都沒有任何關聯,只根據法律規條判斷。
B:一點不錯,就好像雙方打比賽,裁判不應該和其中一方是酒伴,不然人們知道了就會懷疑裁決。

E:那下面我們應該怎麼辦?大家主意不少:給大法官規定任期,要求他們遵守一定行為規範,改變大法官篩選方式,等等。
B:是的,但Thomas大法官應該先辭職。最高法院顯然應該有行為準則。現在九位大法官,除了Kagan大法官以外,都從低級法庭上來,都遵守過起碼的法官行為規範沒有抗議,所以最高法院起碼應該有同樣的道德要求。關於限定大法官的任期,華盛頓總統設立了限制任期的好榜樣,後來國會確認這有智慧。現在我們人人都該問,任何職位我們願意讓一個人或一組人佔據好幾十年,超過任何總統?有人建議大法官最多在位18年,我看比較合理。

E:現在我們談談實質性問題,您是最早的這方面法學研究權威。上一屆有兩個重要案子涉及民主權利,結果還好,但很多其它案子結果很糟。現在人們對好幾個重要案件即將送到最高法院很擔心,你這幾個月有甚麼辦法?
B:現在六位保守派大法官的觀點都是1980年代人們的智慧,進入21世紀,與大多數現代美國人格格不入。

E:1980年代兩個黨派都還有關選舉權的共識,我們現在退後很多。最高法庭向黨派化方向移動,是否六位保守派大法官今後就要代表任命他們的共和黨利益了呢?
B:希望這不是永久情形。我們都知道推選大法官很嚴格,有個Federal Society(FS),要確保從不同角度思考法理的獨立「非正統」法官不至於加入。所以提名巡迴法院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基本條件是屬於這組織--正是我們所擔心的。

E:每年幾百個案件,絕大多數都在地區法庭和中級巡迴法庭解決,來到聯邦最高法庭的案件只有60-70。拜登任命了一大批下級法官,這對於美國司法轉變的重要性是甚麼?
B:在拜登任命這些法官之前,很多人不知道,川普和Mitch McConnell就已開始改變我們的法律系統了,他們在全國各地任命了230多位下級法官--你如果擔心川普任命的三位最高大法官,那麼他任命的下面那批法官同樣沒有經過公眾審視。這些人在他們的FS圈子裡彼此相識,形成一套奇怪的法律理論,一有機會就推行。現在AFJ司法進步派運動大力協助拜登政府,要把情況扭轉回來,重建法院的公信力。我們不光在數量上要創紀錄,更要在質量上超過他們,比如任命ACLU(而不是FS)律師到聯邦法庭。其中很多都曾為種族、階級、性別的公平自由爭辯,更好地代表了美國憲法精神。

E:媒體報導法官背景時常犯一個錯誤,就是看他們是否從那些知名代表大型企業的律師事務所出來。請您說說為甚麼不同背景、不同視角的法官很重要好嗎?
B:好的。沒有一位法官精通所有方面的法律,他們常常彼此聽取意見,避免錯判。聯邦法官經常是政府律師或檢察官出身,了解企業法規,而經常缺乏保護勞工的工會視角,環保視角--雖然有一大堆這些方面的法律。還有保護生育避孕醫療結婚權利的法律,過去二十年很多案件涉及到,我們的聯邦法官卻幾乎沒有體驗過保護這些權利的工作,因而使那些法律沒能完全起到其保護人權的作用。拜登政府任命法官時考慮了這些因素。

E:是的,拜登政府和參議院多數派領袖Schumer在這方面的確很有功勞,成功任命了140多位聯邦法官。參議院在提名過程中有個奇怪的程序叫做blue slip,很多人不知道它。您可否介紹一下,那是怎麼一回事?
B:Blue slip有點像個小型程序阻撓:總統想要任命一位法官到某地區法院或巡迴法庭,參議院給那州的參議員機會,決定是否要阻撓。如果他們想要阻撓,就扣壓「藍紙條(其實沒有真正的紙條)」表示不推薦。結果民主黨總統提名的法官,參議院一般只能確認民主黨執政州的法官,因為共和黨執政州的參議員一般不願繳回藍紙條,讓總統無法任命那些地區的法官。這是個古老的參議院程序,憲法沒有規定必須遵守,但有人濫用這機會阻撓對手黨提名。國會的黑人代表會議曾提出抗議。

E:這個只是本州參議員能夠阻撓本州法官的任命,他們不能阻撓其它州對嗎?
B:對,可很多人像我一樣跨州搬遷,他們總有親屬住在那些無法任命進步派法官的地區,選舉權、人權都受到法官斷案的直接影響。我們看到共和黨任命的法官來裁決選舉權案件,他們的裁決有時還好,但我們願意看到有捍衛人權的法官參加裁決,而他們總是被藍紙條阻撓。

E:您來自共和黨執政的南卡州,那裡的法院同意聽審一個極其重要的案件,即劃分選區對黑人不公平,令他們減少國會代表的問題。在威斯康辛州,共和黨主政的立法院揚言要彈劾一位剛剛當選的檢察長。北卡州的共和黨一成為多數,立刻廢除民主黨執政時立下的選舉權法令。你們AFJ對各州法律系統能去促進改革嗎?
B: 各州法律系統一向還是基本上獨立司法、維護正義的,不是那麼黨派化。但這兩年是瘋狂時期,聯邦最高法院做出黨派榜樣,恐怕下級法院也要受到影響。這些事情在10年前人們是無法想像的。我們希望下一位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能夠把這情形挽回。

Saturday, January 6, 2024

不會忘懷的除舊迎新

新年我們每年都過,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年?對我來說,是2021年。疫苗剛剛出來,每人都希望儘快告別病毒流行、居家簡出、很多人死亡、很多人發瘋的日子。



令人意外的是,後來美國有很多人不相信多年的科學研究成果,拒絕疫苗!

Thursday, January 4, 2024

希望、行動vs末世厄運論

四位有遠見人士分享他們對未來的看法,敦促聽眾思考自己的行為如何能夠影響後代。他們都相信樂觀和積極參與的力量是克服悲觀論調的重要工具,一起強調同理心、跨世代思考和多元化的未來,鼓勵共同建立更美好的明天。



第一位是Kevin Kelly,1993年與他人共同創辦了《連線》雜誌,並擔任執行主編7年。他的最新著作《Inevitable》被《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列為暢銷書;他還是頗受歡迎的Cool Tools網站創始人,20年來專門審核評論各種新工具;1984-1990年間擔任非正統新聞《全球評論》的出版商和編輯,由訂閱者支持;是駭客大會(Hacker's Conference)的聯合創始人;1985年參與過開創銀行線上服務。

Kelly先生發明了一個新名詞Protopia,意思是追求逐漸的社會進步--既不是追求一個解決一切問題的烏托邦社會,也不是等候一個徹底崩潰的反烏托邦社會。

第二位是Peter Schwartz,一位國際知名的未來學家和商業策略家,專門與企業、政府和機構合作,進行情景或環境規劃,也就是分析、模擬各種可能的變化因素,協助做重要決策。通過建立煥然一新的未來視角,在不斷變化的不確定世界中制定穩健策略。

Schwartz先生作為Salesforce的資深副總裁,負責機構的策略對話。他強調的是情景規劃的重要性,強調對未來的好奇心和鼓勵協作面對挑戰。也許有人會批評情景規劃太多理論和幻想因素,但這種規劃和預備好過拱手讓末世悲觀主義佔上風。

第三位是Ari Wallach,Columbia大學的兼職副教授,教授創新、人工智慧和公共政策的未來。他是實用的未來學家,也是Longpath Labs的執行董事,主要鼓勵從長遠觀點看問題。

Wallach先生著書《長路:成為我們未來的偉大祖先》,還是PBS《未來簡史》系列節目的創作者和主持人,擔任過很多機構的顧問,包括財富100強公司、美國國務院、福特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等等。他的TED演講已被觀看260萬次,譯成21種語言。

第四位是Tyler Cowen,George Mason大學經濟學主任教授,並擔任該大學Mercatus中心的主任。他撰寫熱門的經濟學部落格「Marginal Revolution」,也創辦線上教育平台,經營一個名為「與泰勒談話」的播客系列,最新著作《人才:如何識別世界各地的能動力、創意和贏家》是與創投家Daniel Gross合著。

Tuesday, January 2, 2024

關閉和改造加州監獄

我記得2020年選舉時,加州選票上有個民意測驗:廢除司法過程中的「保釋金」制度,改成根據風險評估來決定嫌犯是否該在庭訊前拘押--多數人表示不贊成。

不過加州多年來致力於減少監獄人口--2006年加州各種大小包括私營監獄,關押人數達到最高,總共16.5萬人,而目前的加州監獄人口是9.5萬出頭。

(注意:關押人數多不等於犯罪率高,只告訴你量刑輕重;而關押人數少也不等於犯人都在監外做案。加州犯罪率請看圖,2002年之前是FBI數據,2003-2022年是加州刑事司法統計數字。你如果比較各州犯罪率,加州在全國並不算名列前茅。)

監獄人口既然減少,關閉一些監獄是應該的。聽說那些營利的私人監獄,靠政府的監獄資金養活相關的服務行業,關閉的阻力重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關押一個人是很昂貴的,加州現在每個囚犯每年需要$10.6萬,都用納稅人的錢支付,關閉、合併監獄可以節省很多。

從去年到今年,儘管有人抗議、遊說和訴訟,加州還是成功按計劃關閉了四個監獄。現在囚犯人數仍在下降,加州立法分析辦公室(LAO)在2月發過一份報告,說可以在2027年之前再關閉五個監獄。

今年3月有報導,說Newsom州長計劃花$2000萬,把加州灣區關押3300名囚犯的著名San Quentin監獄改造成一個教育康復中心,減少出獄人員重複犯罪的設施。對此支持監獄改革的人歡呼,主張廢除監獄的人反對,說那是擺給人看的。

開拓的確不容易。設計這一改造項目的委員會包括犯罪受害人士、先前的犯人、學術界人士,要把監獄改造成囚犯康復的典範。計劃雄心勃勃,加州立法機構後來為這個項目撥了多少錢不清楚,目前進展如何也不清楚。

有人會說,這幾年加州關閉監獄,犯罪率上升了,豈不是因果關係?未必。事實上,這幾年全國各州的犯罪率都上升了,可能和病毒大流行,許多人居家上網精神上脫離現實有關。加州人口基數大,各種因素可能導致犯罪率變化幅度比其它州大。2023年的犯罪率數據還沒有出來,有報告說種種跡象表明已恢復到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