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是Brookings政策研究院的兩位院士,Elaine Kamarck和William Galston所寫的時評:Freedom--Harris’s message to America。
共和黨人一向在喊「爭取自由」口號方面很響亮(新冠流行時期不戴口罩、不打疫苗、不禁止聚會、不信報導、政治不正確等等)。沒想到,在2024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上,「自由」的旗旘卻被民主黨人奪去了。
首先是副總統哈里斯(賀錦麗)選擇歌曲「自由」作為她的競選主題歌,在大會上播放,並在她登台之前播放。除了寫著「謝謝喬(拜登)」、「投票」或「沃爾茲教練」的標語牌外,DNC還印製了數千張標語牌供代表們揮舞,上面簡單地寫著「自由」。大會上許多講演者都以某種方式引用了這個詞。
沃爾茲州長接受副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演說尤其強調了「自由」:「自由--當共和黨人用自由這個詞時,他們意思是政府應該可以自由進入你的醫生檢查室,公司可以隨意污染你的空氣和水。而銀行可以隨意利用客戶...而我們民主黨人談論自由,指的是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創造較好生活的自由--自由做出自己的醫療保健決定等等。是的,你的孩子應該自由上學,而不必擔心在走廊裡遭到槍擊!」
自由是這次大會特別受歡迎的主題,因為在最近的政治歷史中,都是共和黨在講這個主題,這不對。沒有什麼比自由更是美國文化的DNA了,畢竟,美國的誕生是為了擺脫英王的統治而獲得自由。
羅斯福總統在1941年的國情咨文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演講之一。那時他宣告了「四大自由」:言論和表達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窮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這些原則被納入聯合國的普世人權宣言,並成為美國盟國的目標。
一代人之後,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為擺脫種族隔離和不平等壓迫而遊行,成為現代民主黨人所擁護的目標。1973年羅訴韋德案判決公佈後,民主黨人捍衛婦女的選擇自由,反對保守派限制墮胎、甚至在全國禁止墮胎的企圖。
共和黨人為自己爭取自由是在1980年代以後。從共和黨雷根總統任期開始,他們將自由的範圍縮小到市場自由和有限政府--因為他們把政府當作對自由的主要威脅。但這種將自由重新定義充其量只是半真半假--沒錯政府可能會變得具有壓迫性,但軟弱的政府也會對自由構成威脅。
除非政府能在法律框架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們對自身和財產安全的威脅,公民無法擺脫恐懼。除非政府能保護市場免受暴力、詐欺和壟斷威脅,並且保障公民免於經濟貧困,他們無法享受自由。羅斯福宣稱「有需要(未得滿足)的人不是自由人。飢餓和失業的人是獨裁政權的組成部分」,一點不錯。
儘管如此,現代民主黨人發現他們很難說服選民,他們才是自由的真正捍衛者。然後在2022年,最高法院做出裁決,推翻羅伊訴韋德案,危及全國婦女選擇墮胎的自由。結果反應驚人,這裁決一出台,人人都忽然知道該選哪個政府了!
從那時起,每個月都會有一些恐怖故事成為全國性新聞,內容是某婦女被拒絕墮胎治療,是能挽救她性命和/或生育能力的治療。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台上,有些婦女講述了自己令人心碎的故事。從那時起,已有七個州就墮胎議題進行了投票(其中好幾個州是深紅色的保守州),每個州獲勝的都是支持墮胎的立場。
(注意:不算6周內的受孕卵子流失,已知成孕的自然流產率高達20%,墮胎護理是婦女保健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可剝奪。圖示英國2022年數據,可能包括了新冠感染引起的流產。總之,墮胎權利不僅代表了拒絕在貧窮困境中生養的自由,還代表了獲得婦女保健的自由。)
墮胎議題在維吉尼亞州立法院選舉、國會中期選舉、以及許多特別選舉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24年的選票上,關於墮胎的民意測驗將出現在八個州,其中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是搖擺州,很可能會吸引許多年輕的民主黨選民參與投票。
在這種背景下,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大講墮胎問題,超過講其它任何政策,就不足為奇了。當她作加州參議員時,曾詢問當時的最高法院提名人Brett Kavanaugh,是否可以想出一項法律是控制男性身體的--當然沒有,從而指出了反墮胎的男女不平等本質。她警告人們,共和黨為剝奪婦女的生育自由而計劃頒布全國性墮胎禁令,並打算在白宮設立全國的反墮胎協調部門,她說:
「在這次選舉中,許多其它的基本自由也受到威脅--包括在我們的學校、社區和禮拜場,人們享有免受槍支暴力侵害的自由;公開、自豪地愛你所愛(同性相戀)的自由;呼吸清潔空氣、飲用乾淨水源的自由;遠離加劇碳排放和污染的自由;釋放所有受綑綁束縛者的自由;以及投票的自由。」
除了闡明自由議題,賀錦麗這場演講還有其它目標,她乾脆俐落地達到了這些目標。她對美國人民做自我介紹,作為一個生長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她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她提出「機會經濟」的理想,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機會競爭,並且一些人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其他人的失敗。
關於通貨膨脹和移民問題,是她競選的兩個潛在脆弱領域。賀錦麗承諾控制日用品和服務的通漲價格,並解決國民的住房危機;在移民問題上,她試圖扭轉川普的僵局,提醒聽眾說,川普已推翻了一項確保邊境安全的兩黨改革法案。
有些人可能驚訝,賀錦麗在國防和外交上提出強硬方針,承諾維持世界上最強大和具殺傷力的戰鬥力,保持美國在北約的領先地位,捍衛烏克蘭免受俄羅斯侵略,對抗伊朗和朝鮮,並在與獨裁政府的鬥爭中站在民主一邊。她表達了堅定的支持以色列立場,同時提到加薩居民的苦難。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尊嚴和自主決定權--看來她願意聽取多方面的意見。
總之,賀錦麗接受候選人提名的講演,將自己定位於中間偏左的拜登派民主黨人,而非桑德斯很進步的左派。講演包含了作為美國人的自豪和特權,告訴聽眾,他們有機會共同譜寫有史以來最非凡故事的新篇章,彷彿是要表明,共和黨並未壟斷愛國主義和美國獨特論的市場。她以最傳統的方式結束了演講--祈求上帝保佑美利堅合眾國。
賀錦麗的演講受到大會的熱烈歡迎,看來她有著美國歷史上相當具強爆炸性的競選勢頭。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Friday, August 30, 2024
Tuesday, August 27, 2024
降低患失智症的危險
本文內容取自專家資訊網站的文章:Dementia Is Preventable。
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對待患失智症的14種風險因素(包括視力喪失和高膽固醇),那麼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可以延遲或完全預防。這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Eric B. Larson教授和同事的一項研究發現,發表在《柳葉刀(Lancet)》醫學雜誌上。
失智症的發病在全球迅速增長,估計影響到總共5700萬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一倍。儘管高收入國家的失智症發病率正在下降,但在中低收入國家,這病的發病率卻持續上升。
《柳葉刀》失智症委員會的第三次更新報告提供了好消息:政策制定者、臨床醫生、個人和家庭現在可以雄心勃勃地致力於預防和降低失智症風險,並有證據表明可以支持患者及其照護者,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新報告確認了12種潛在的風險因素,是2017年和2020年發表的兩份報告中所確定的。再加上視力失落,和高水平低密度膽固醇(LDL通常稱為「壞」膽固醇),這兩種新的風險因素。
研究發現,認真改善這14個風險因素可能會將世界失智症的流行率降低45%。鑑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以及高收入國家的低收入人群的失智症流行率較高、健康差異和風險因素較多,改善這些人群的風險狀況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失智症發病,甚至延長這些人的壽命。
此外,報告引用的臨床試驗表明,用非藥物方法,例如根據興趣和能力從事活動,可以減少失智症相關症狀,並提高生活品質。Larson教授的研究小組包括一位普通內科醫生、一位應用社會學家和一位治療科學家,他們把工作重點放在老年人的記憶和康寧狀況。在精神病學教授 Gill Livingston 博士的領導下,他們與另外25位國際公認的失智症專家一起仔細審查了證據,得到關於預防、治療和護理的建議。
這很重要,因為全球人口的快速老化關乎人群的每個生命週期,關乎公眾和個人健康狀況,能夠改善就是勝利。鑑於失智症缺乏治癒方案,這份報告強調了預防,以及支持已診斷患者的生活品質。
Larson教授的團隊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預防計劃,可以在個人、社區和政策層面,以及從早年到中年、晚年的各生命週期中實施。預防的要點包括:
年少時,改進一般教育程度。
中年時,重視對喪失聽力、高壞膽固醇、憂鬱、大腦創傷、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酗酒的治療,還要增加活動量和禁煙。
在晚年,減少社會孤立、降低空氣污染、治療視力失喪。
根據《柳葉刀》失智症委員會的估計,這些因素加起來能夠降低45%的失智症風險。大量新研究表明,當風險因素(例如暴露於空氣污染)得到解決時,認知能力也增加,失智風險降低。
新的證據支持,在高收入國家,降低失智風險可以意味著比較健康、不失智的歲月,並縮短患者的失智時期。
目前還不清楚,上述14個風險因素對於失智是否因果關係。降低45%的風險計算是假定所有因素都會引起失智,而解決就可以消除失智。這項報告顯示了預防的重要性,以及這些因素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
這個失智研究的委員會強調,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確定其它的風險因素,還要測試臨床中風險因素的變化,為公共保健工作提供指導,評估實施和擴大支持失智症患者及其護理人員的策略。這份報告正廣泛傳播開來,對全球公共保健和研究產生影響。它可以作為臨床醫生和政策制定者的指南,並列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對待患失智症的14種風險因素(包括視力喪失和高膽固醇),那麼將近一半的失智症可以延遲或完全預防。這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Eric B. Larson教授和同事的一項研究發現,發表在《柳葉刀(Lancet)》醫學雜誌上。
失智症的發病在全球迅速增長,估計影響到總共5700萬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一倍。儘管高收入國家的失智症發病率正在下降,但在中低收入國家,這病的發病率卻持續上升。
《柳葉刀》失智症委員會的第三次更新報告提供了好消息:政策制定者、臨床醫生、個人和家庭現在可以雄心勃勃地致力於預防和降低失智症風險,並有證據表明可以支持患者及其照護者,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新報告確認了12種潛在的風險因素,是2017年和2020年發表的兩份報告中所確定的。再加上視力失落,和高水平低密度膽固醇(LDL通常稱為「壞」膽固醇),這兩種新的風險因素。
研究發現,認真改善這14個風險因素可能會將世界失智症的流行率降低45%。鑑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以及高收入國家的低收入人群的失智症流行率較高、健康差異和風險因素較多,改善這些人群的風險狀況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失智症發病,甚至延長這些人的壽命。
此外,報告引用的臨床試驗表明,用非藥物方法,例如根據興趣和能力從事活動,可以減少失智症相關症狀,並提高生活品質。Larson教授的研究小組包括一位普通內科醫生、一位應用社會學家和一位治療科學家,他們把工作重點放在老年人的記憶和康寧狀況。在精神病學教授 Gill Livingston 博士的領導下,他們與另外25位國際公認的失智症專家一起仔細審查了證據,得到關於預防、治療和護理的建議。
這很重要,因為全球人口的快速老化關乎人群的每個生命週期,關乎公眾和個人健康狀況,能夠改善就是勝利。鑑於失智症缺乏治癒方案,這份報告強調了預防,以及支持已診斷患者的生活品質。
Larson教授的團隊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預防計劃,可以在個人、社區和政策層面,以及從早年到中年、晚年的各生命週期中實施。預防的要點包括:
根據《柳葉刀》失智症委員會的估計,這些因素加起來能夠降低45%的失智症風險。大量新研究表明,當風險因素(例如暴露於空氣污染)得到解決時,認知能力也增加,失智風險降低。
新的證據支持,在高收入國家,降低失智風險可以意味著比較健康、不失智的歲月,並縮短患者的失智時期。
目前還不清楚,上述14個風險因素對於失智是否因果關係。降低45%的風險計算是假定所有因素都會引起失智,而解決就可以消除失智。這項報告顯示了預防的重要性,以及這些因素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
這個失智研究的委員會強調,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確定其它的風險因素,還要測試臨床中風險因素的變化,為公共保健工作提供指導,評估實施和擴大支持失智症患者及其護理人員的策略。這份報告正廣泛傳播開來,對全球公共保健和研究產生影響。它可以作為臨床醫生和政策制定者的指南,並列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Sunday, August 25, 2024
中小學的科學理論課問題
實在說,我在中國大陸長大時,從來沒有遇到過反科學和反理智的教育。在美國,我最初聽見、讀到對抗進化論的「科學創造論」時,還是挺稀奇的。不過我沒有多想,作為一名已建立了一定科學常識的人,了解別人信甚麼不同的東西並沒什麼不好。並且,我接受上帝可能用進化法來創造世界。
不過我最近了解到,科學理論的教學在美國公立學校一直挺難。大約100年前,田納西州有一位教科學的老師John Scopes,因為教進化論而被定罪(你也許聽說過)。儘管他的罪在1927年被推翻,但田納西州禁止教進化理論課的法律又持續了40年。直到1968年,美國最高法院才決定,禁止教導進化論的做法違憲。
在最近的幾十年裡,反對將進化論納入科學課程的保守派或宗教團體改變了做法。他們說你如果教科學的進化論,那麼其他觀點(例如所謂的「智慧設計」)也應該同時教。
不僅是進化論。全國各地有些州的立法院正在提議或通過法律,旨在鼓勵「科學討論」,但實際上是鼓勵學生把科學理論視為缺乏研究證實,因而值得懷疑的理論。
2012年田納西州就是這麼做的--立法院批准一項法律,要求教師展示現有科學理論的「優勢」和「弱點」。至於什麼構成科學的優勢或「弱點」,他們的新法律卻沒有界定。北達科他州和俄克拉荷馬州分別於2019年和2023年也提出了類似的法案。西維吉尼亞州的一項新法律允許師生討論或回答「學生提問」,說是要「鼓勵學生思考。」
Ryan Summers是北達科他大學科學教育專業的教授,他認為以後圍繞這方面的法庭訴訟會很多。他介紹說:
20多年前有個關於智慧設計的案件,被聯邦法庭裁定為非科學,因為智慧設計缺乏可觀察可檢驗可證實的證據,乃屬於純粹的理論和邏輯推理;教智慧設計等於支持一種信仰,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禁止政府支持任何宗教信仰的條款。
公認的科學理論是迄今為止對世界如何運作的最佳解釋。它們經過了徹底的檢驗,有大量證據的支持,這些證據通常來自不同的領域。例如,支持大規模演化的證據來自化石、DNA分析和不同生物體的解剖結構比較。
科學理論是可以修正的。它們可能改變,甚至被丟棄,但它們是持久的。科學史上充滿了新證據重新解釋現有證據的例子,以及技術進步促進科學變革的往事。例如,16世紀顯微鏡的發現徹底改變了科學家看待世界的方式。
科學理論對自然界具有解釋力,例如地球引力可以藉廣義相對論來解釋。理論也具有預測能力,用於產生研究方案,正如天體物理學家兼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所總結的:「一個架構良好的理論應該能解釋一些尚未理解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可以預測先前未知的現象。一個成功的理論是能夠被實驗不斷證實的理論。」
這裡是Tyson博士關於了解科學的一段講演--了解科學幫助人認識世界,不致於因無知而受他人操控:
鑑於科學理論的這些特徵,在課堂上把科學理論介紹為未經證實、值得懷疑的討論話題,做法令人擔憂。這些新法律假設:公認的科學理論只不過是一些猜想,所以不是事實,而是可以辯論的議題。
例如2023年,蒙大拿州的一項法案禁止對「非科學事實的主題」進行科學教學--其實是將科學理論貶低為某種預感或未經證實的假設,破壞了它們作為公認理念納入中小課程的可能性。哈,原子理論可能是一種理論,但它是人們理解物質的基礎,也是所有物理科學的基礎,被實驗證實過無數次!
邀請學生在課堂上對科學進行探索、辯論或理論分析的立法,可能掩蓋其它意圖。例如俄克拉荷馬州參議院的一項法案,發起人表示希望該法律能夠「通過允許不同觀點來揭示進化論理論的問題」。
西維吉尼亞州通過的一項法律更甚,為討論科學理論的替代方案打開大門,使得非科學概念得以引入。國家科學教育中心執行董事Amanda Townley在《科學美國人》撰文,批評了西維吉尼亞州的新法律。她擔心此類法律為公立學校課堂打開錯誤觀念的大門,諸如地球是平的或水晶可以治病之類。
與其讓立法委員允準科學課堂上的教導內容,國際領先的科學教育研究員Fouad Abd-El-Khalick等專家主張,以適齡方式教中、小學生科學理論的特徵。例如,美國的科學教學標準規定,到12年級結束時,學生應該明白「科學理論是對自然世界某些方面的證實性解釋,其基礎是經過反复證實的事實」。
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並提問是對的,例如「支持該理論的證據是什麼?」或「這個理論是如何被檢驗的?」但需要注意,任何理論在被納入課程之前都應該已經獲得「科學理論」的地位。
教育學研究人員認為,中、小學教育必須為學生提供「實用水平的科學素養」,使他們能夠理解日常生活中與科學有關的問題,並做出從疫苗接種、環境保護到烘焙蛋糕、飲食健康的各種決定。獲得這種科學素養包括理解和信任科學知識,例如事實、定律和科學理論。
顯然,缺乏這種科學素養意味著一大幫人放棄科學常識,相信各種奇怪的陰謀論和迷信思想、拒絕疫苗接種、對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事實置若罔聞...
不過我最近了解到,科學理論的教學在美國公立學校一直挺難。大約100年前,田納西州有一位教科學的老師John Scopes,因為教進化論而被定罪(你也許聽說過)。儘管他的罪在1927年被推翻,但田納西州禁止教進化理論課的法律又持續了40年。直到1968年,美國最高法院才決定,禁止教導進化論的做法違憲。
在最近的幾十年裡,反對將進化論納入科學課程的保守派或宗教團體改變了做法。他們說你如果教科學的進化論,那麼其他觀點(例如所謂的「智慧設計」)也應該同時教。
不僅是進化論。全國各地有些州的立法院正在提議或通過法律,旨在鼓勵「科學討論」,但實際上是鼓勵學生把科學理論視為缺乏研究證實,因而值得懷疑的理論。
2012年田納西州就是這麼做的--立法院批准一項法律,要求教師展示現有科學理論的「優勢」和「弱點」。至於什麼構成科學的優勢或「弱點」,他們的新法律卻沒有界定。北達科他州和俄克拉荷馬州分別於2019年和2023年也提出了類似的法案。西維吉尼亞州的一項新法律允許師生討論或回答「學生提問」,說是要「鼓勵學生思考。」
Ryan Summers是北達科他大學科學教育專業的教授,他認為以後圍繞這方面的法庭訴訟會很多。他介紹說:
20多年前有個關於智慧設計的案件,被聯邦法庭裁定為非科學,因為智慧設計缺乏可觀察可檢驗可證實的證據,乃屬於純粹的理論和邏輯推理;教智慧設計等於支持一種信仰,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禁止政府支持任何宗教信仰的條款。
公認的科學理論是迄今為止對世界如何運作的最佳解釋。它們經過了徹底的檢驗,有大量證據的支持,這些證據通常來自不同的領域。例如,支持大規模演化的證據來自化石、DNA分析和不同生物體的解剖結構比較。
科學理論是可以修正的。它們可能改變,甚至被丟棄,但它們是持久的。科學史上充滿了新證據重新解釋現有證據的例子,以及技術進步促進科學變革的往事。例如,16世紀顯微鏡的發現徹底改變了科學家看待世界的方式。
科學理論對自然界具有解釋力,例如地球引力可以藉廣義相對論來解釋。理論也具有預測能力,用於產生研究方案,正如天體物理學家兼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所總結的:「一個架構良好的理論應該能解釋一些尚未理解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可以預測先前未知的現象。一個成功的理論是能夠被實驗不斷證實的理論。」
這裡是Tyson博士關於了解科學的一段講演--了解科學幫助人認識世界,不致於因無知而受他人操控:
鑑於科學理論的這些特徵,在課堂上把科學理論介紹為未經證實、值得懷疑的討論話題,做法令人擔憂。這些新法律假設:公認的科學理論只不過是一些猜想,所以不是事實,而是可以辯論的議題。
例如2023年,蒙大拿州的一項法案禁止對「非科學事實的主題」進行科學教學--其實是將科學理論貶低為某種預感或未經證實的假設,破壞了它們作為公認理念納入中小課程的可能性。哈,原子理論可能是一種理論,但它是人們理解物質的基礎,也是所有物理科學的基礎,被實驗證實過無數次!
邀請學生在課堂上對科學進行探索、辯論或理論分析的立法,可能掩蓋其它意圖。例如俄克拉荷馬州參議院的一項法案,發起人表示希望該法律能夠「通過允許不同觀點來揭示進化論理論的問題」。
西維吉尼亞州通過的一項法律更甚,為討論科學理論的替代方案打開大門,使得非科學概念得以引入。國家科學教育中心執行董事Amanda Townley在《科學美國人》撰文,批評了西維吉尼亞州的新法律。她擔心此類法律為公立學校課堂打開錯誤觀念的大門,諸如地球是平的或水晶可以治病之類。
與其讓立法委員允準科學課堂上的教導內容,國際領先的科學教育研究員Fouad Abd-El-Khalick等專家主張,以適齡方式教中、小學生科學理論的特徵。例如,美國的科學教學標準規定,到12年級結束時,學生應該明白「科學理論是對自然世界某些方面的證實性解釋,其基礎是經過反复證實的事實」。
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並提問是對的,例如「支持該理論的證據是什麼?」或「這個理論是如何被檢驗的?」但需要注意,任何理論在被納入課程之前都應該已經獲得「科學理論」的地位。
教育學研究人員認為,中、小學教育必須為學生提供「實用水平的科學素養」,使他們能夠理解日常生活中與科學有關的問題,並做出從疫苗接種、環境保護到烘焙蛋糕、飲食健康的各種決定。獲得這種科學素養包括理解和信任科學知識,例如事實、定律和科學理論。
顯然,缺乏這種科學素養意味著一大幫人放棄科學常識,相信各種奇怪的陰謀論和迷信思想、拒絕疫苗接種、對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事實置若罔聞...
Friday, August 23, 2024
憲法和基督信仰
川普先生前不久在一次聚會中對基督徒聽眾說:基督徒這次(2024年大選)都要出來投票,這是最後一次,然後你們就不用再投票了...
有些人把他這話的意思理解為,他如果上台,到下次選舉時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了,就不勞你們辛苦為競選(弊病)操心了。但你如果知道那個共和黨的2025權力過渡計劃,就知道他意思是美國的民主制度將要根本革除,換成專制了(專制政權操控選舉法律和結果很容易,不勞選民投票)。
前不久共和黨主政的路州通過新法令,公立學校所有教室都必須掛摩西十誡,這顯然違反聯邦憲法的言論和信仰自由條款。民主黨眾議員Jamie Raskin是法學教授,他搞法學普及講座,回顧美國革命時期獨立宣言、美國憲法的來歷,駁斥美國是白人基督徒的國家,因而新教聖經的權威高於憲法等等謬論。
美國革命受歐洲自由主義和宗教改革運動影響,其領導人Thomas Jefferson、主張廢奴的科學家公共知識分子Benjemin Franklin、拒絕蓄奴的John Adams總統、James Madison等等都是啟蒙主義的積極分子,起來反對幾個世紀以來各英語殖民地政府強加給自己人民的神權治理和宗教迷信。他們反對天主教和新教之間血腥的宗教戰爭(和穆斯林世界的什葉派-遜尼派之爭差不多),反對異端裁判所和審巫婆等等宗教迫害那一套,希望把中世紀的宗教黑暗時期甩在身後,而進入現代民主啟蒙時期。難怪這些開國元勳要提出政教分離的憲法原則了。
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沒有提到「上帝」,但提到了「造物主」。宣言的主旨是:造物主賦予人生命和追求快樂的自由,這是不可剝奪的權利。政府治理的合法原則只有一條,就是在人民自治、人民同意--也就是說,治理的權力不是哪個神明或哪個教會賜給你的,乃是自我管理的人民同意讓你治理(一段時期)。
根據維基百科,美國憲法於1787年9月在費城制憲會議上獲得代表的批准,並在此後不久為當時13個州的特別會議所批准。1788年,美國憲法正式生效。根據這部憲法,美國成為一個由各個擁有主權的州所組成的聯邦國家,同時也有個聯邦政府來為聯邦的運作而服務。
憲法中的all men,我們現在當然都會理解成「所有男女民眾」(而不只是男人),於是就有了獨立宣言中的「人人受造平等」觀念,和「自由平等民主」為合法治理原則的基本主題,直接與上帝教會賦權君王治理的概念對抗。
Madison是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主要作者。他在1785年就提出了著名的「紀念與諫言」,敦促維吉尼亞州立法院否決一項為基督教傳播提供政府資助的提案,而通過Jefferson的宗教自由法案。他提出「良心自由」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主張把信仰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決定,政府不得規定你奉獻納稅給哪個教會或按哪種方式禱告。國會在1791年採納了憲法的第一修正案。
看來,以為美國憲法是高舉某個信仰(天主教、新教、或猶太教),或參與反對過其它某些宗派某些做法,是個誤會。粉飾過的美國歷史並不幫助基督徒汲取歷史教訓向前邁進。
思考:上帝是否掌管歷史?你相信祂如何能夠帶領你、並藉著你賜福萬民?我相信普世價值是存在的:不欺壓、不殘害、不自大、以憐憫恩慈對待所有人、團結鄰舍、打擊罪惡不公平舊俗...你說呢?
上帝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願我們都學習謙卑。
有些人把他這話的意思理解為,他如果上台,到下次選舉時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了,就不勞你們辛苦為競選(弊病)操心了。但你如果知道那個共和黨的2025權力過渡計劃,就知道他意思是美國的民主制度將要根本革除,換成專制了(專制政權操控選舉法律和結果很容易,不勞選民投票)。
前不久共和黨主政的路州通過新法令,公立學校所有教室都必須掛摩西十誡,這顯然違反聯邦憲法的言論和信仰自由條款。民主黨眾議員Jamie Raskin是法學教授,他搞法學普及講座,回顧美國革命時期獨立宣言、美國憲法的來歷,駁斥美國是白人基督徒的國家,因而新教聖經的權威高於憲法等等謬論。
美國革命受歐洲自由主義和宗教改革運動影響,其領導人Thomas Jefferson、主張廢奴的科學家公共知識分子Benjemin Franklin、拒絕蓄奴的John Adams總統、James Madison等等都是啟蒙主義的積極分子,起來反對幾個世紀以來各英語殖民地政府強加給自己人民的神權治理和宗教迷信。他們反對天主教和新教之間血腥的宗教戰爭(和穆斯林世界的什葉派-遜尼派之爭差不多),反對異端裁判所和審巫婆等等宗教迫害那一套,希望把中世紀的宗教黑暗時期甩在身後,而進入現代民主啟蒙時期。難怪這些開國元勳要提出政教分離的憲法原則了。
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沒有提到「上帝」,但提到了「造物主」。宣言的主旨是:造物主賦予人生命和追求快樂的自由,這是不可剝奪的權利。政府治理的合法原則只有一條,就是在人民自治、人民同意--也就是說,治理的權力不是哪個神明或哪個教會賜給你的,乃是自我管理的人民同意讓你治理(一段時期)。
根據維基百科,美國憲法於1787年9月在費城制憲會議上獲得代表的批准,並在此後不久為當時13個州的特別會議所批准。1788年,美國憲法正式生效。根據這部憲法,美國成為一個由各個擁有主權的州所組成的聯邦國家,同時也有個聯邦政府來為聯邦的運作而服務。
憲法中的all men,我們現在當然都會理解成「所有男女民眾」(而不只是男人),於是就有了獨立宣言中的「人人受造平等」觀念,和「自由平等民主」為合法治理原則的基本主題,直接與上帝教會賦權君王治理的概念對抗。
Madison是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主要作者。他在1785年就提出了著名的「紀念與諫言」,敦促維吉尼亞州立法院否決一項為基督教傳播提供政府資助的提案,而通過Jefferson的宗教自由法案。他提出「良心自由」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主張把信仰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決定,政府不得規定你奉獻納稅給哪個教會或按哪種方式禱告。國會在1791年採納了憲法的第一修正案。
看來,以為美國憲法是高舉某個信仰(天主教、新教、或猶太教),或參與反對過其它某些宗派某些做法,是個誤會。粉飾過的美國歷史並不幫助基督徒汲取歷史教訓向前邁進。
思考:上帝是否掌管歷史?你相信祂如何能夠帶領你、並藉著你賜福萬民?我相信普世價值是存在的:不欺壓、不殘害、不自大、以憐憫恩慈對待所有人、團結鄰舍、打擊罪惡不公平舊俗...你說呢?
上帝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願我們都學習謙卑。
Tuesday, August 20, 2024
政客到年齡都該退休
我去年翻譯過一篇關於老頭老太國家領導人的報導和評論。Matthew J. Wolf-Meyer教授是美國歷史和醫學人類學家。他花了好幾年時間研究美國成年人通常(若能)選擇賺取更高薪資,就不減少工作時間的狀況,下面是他最近在專家資料網站發表的一篇報告文章的主要內容:Why don’t more politicians retire?
拜登總統和前總統川普在政界人士中並非唯一進入老年仍繼續工作的例子。在國會中,嬰兒潮世代的眾議員(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最多,將近議員總數的一半;而在參議院中,這個年齡層的人佔了三分之二。
總而言之,這些議員已經有資格從聯邦僱員退休制度獲得全額退休福利,但他們繼續工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中也有四位超過65歲以上。在美國65歲以上的人當中,約有五分之一仍在工作。老年人在勞動力中的比例正在上升,目前搞不清楚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自願賺取高薪,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晚年福利沒有保障而不能停下來。
Wolf-Mayer教授相信,拜登在多年公共服務後決定退休,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機會思考超過65歲繼續工作的問題。特別是在擔任重要職務的情況下,老年領導人會讓社會面臨什麼危險。
也許政客們不承認,但在許多職業中,由於製造業和計算技術的進步,現在需要比較少的工作時間,就能達到與一個世紀前相同的勞動力產出。然而,儘管效率有所提高,但幾乎沒有人減少工作時間。根據政府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大多數美國全職員工每週工作大約40小時。
然而,許多歐洲人的工作時間比較短,假期比較長,從政府獲得比較豐厚的退休福利。歐盟國家廣泛支持比65歲更早的退休政策。在美國,退休年齡非但不提前,反倒延後了:1960年以後出生的人,聯邦退休年齡從65歲上升到67歲;而退休後能夠領取的社保福利,如果延遲越多開始領,則每月金額增加越多。
經濟學家Dora Costa在她的《退休的演變》一書中說,設定退休年齡的慣例出現在20世紀初,根據預期壽命及養老金和社保制度建立時的計算。老年人在65歲之後繼續工作會為社會帶來好處,包括集體的知識交流傳遞和職場經驗。
人們經常爭辯晚年工作的好處。在某些情況下,研究發現有些人在65歲之後從工作中獲得好處,讓人在晚年保持活躍對於保持健康很重要。但也有幾個缺點,都和老年健康有關。例如,常規疾病可能會對老化的身體產生巨大影響。當人超過65歲時,從傷害和疾病中恢復的時間可能比年輕人長。這可能意味著員工在較長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有些人的認知能力可能幾乎不會下降,但另一些人則會逐漸變得老年癡呆。
可惜,如果人們不自願退休,要弄清楚誰真正應該退休是很難的,因為認知測試並不那麼可靠。例如,聽力測試難免只觀察人的記憶力如何,不會評估人們聽見理解的能力;許多測驗其實是觀測人們的性格,而不是評估他們的認知能力--某些性格類型的人能夠掩蓋他們的認知變化;
此外,評估人員與被測試者的互動會影響到結果偏差。除非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明顯影響到他與人互動的能力,認為某人必須退休的想法往往是基於能力主義的假設。
將某人需要退休與否建立在他們認為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工作,會帶來不必要的偏見。Wolf-Mayer教授認為,設定強制的退休年齡比較好,確保公職人員順利退休。許多65歲以上的美國人繼續工作,是因為他們無法退休。生活成本高、人壽預期等等因素,超過他們所能領取的社保福利支持。在美國,65歲以上成人的貧窮率遠高於歐洲。
和那些窮人不同,所有美國政客和公務員在年滿65歲或不久後都可以自由地停止工作,因為他們受益於聯邦僱員退休制度和聯邦僱員的節儉儲蓄計劃。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可以作為其他人的榜樣。
現在,儘管他們能夠退休而基本上沒有財務問題,但這些領導人和政府員工中的許多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留在工作崗位上。如果美國對所有聯邦僱員實行強制退休年齡,至少可以讓這些美國人免於隨年齡增長而面臨的心智能力的對話。
拜登的退休決定提供美國人一個集體考慮退休年齡的機會。
拜登總統和前總統川普在政界人士中並非唯一進入老年仍繼續工作的例子。在國會中,嬰兒潮世代的眾議員(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最多,將近議員總數的一半;而在參議院中,這個年齡層的人佔了三分之二。
總而言之,這些議員已經有資格從聯邦僱員退休制度獲得全額退休福利,但他們繼續工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中也有四位超過65歲以上。在美國65歲以上的人當中,約有五分之一仍在工作。老年人在勞動力中的比例正在上升,目前搞不清楚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自願賺取高薪,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晚年福利沒有保障而不能停下來。
Wolf-Mayer教授相信,拜登在多年公共服務後決定退休,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機會思考超過65歲繼續工作的問題。特別是在擔任重要職務的情況下,老年領導人會讓社會面臨什麼危險。
也許政客們不承認,但在許多職業中,由於製造業和計算技術的進步,現在需要比較少的工作時間,就能達到與一個世紀前相同的勞動力產出。然而,儘管效率有所提高,但幾乎沒有人減少工作時間。根據政府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大多數美國全職員工每週工作大約40小時。
然而,許多歐洲人的工作時間比較短,假期比較長,從政府獲得比較豐厚的退休福利。歐盟國家廣泛支持比65歲更早的退休政策。在美國,退休年齡非但不提前,反倒延後了:1960年以後出生的人,聯邦退休年齡從65歲上升到67歲;而退休後能夠領取的社保福利,如果延遲越多開始領,則每月金額增加越多。
經濟學家Dora Costa在她的《退休的演變》一書中說,設定退休年齡的慣例出現在20世紀初,根據預期壽命及養老金和社保制度建立時的計算。老年人在65歲之後繼續工作會為社會帶來好處,包括集體的知識交流傳遞和職場經驗。
人們經常爭辯晚年工作的好處。在某些情況下,研究發現有些人在65歲之後從工作中獲得好處,讓人在晚年保持活躍對於保持健康很重要。但也有幾個缺點,都和老年健康有關。例如,常規疾病可能會對老化的身體產生巨大影響。當人超過65歲時,從傷害和疾病中恢復的時間可能比年輕人長。這可能意味著員工在較長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有些人的認知能力可能幾乎不會下降,但另一些人則會逐漸變得老年癡呆。
可惜,如果人們不自願退休,要弄清楚誰真正應該退休是很難的,因為認知測試並不那麼可靠。例如,聽力測試難免只觀察人的記憶力如何,不會評估人們聽見理解的能力;許多測驗其實是觀測人們的性格,而不是評估他們的認知能力--某些性格類型的人能夠掩蓋他們的認知變化;
此外,評估人員與被測試者的互動會影響到結果偏差。除非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明顯影響到他與人互動的能力,認為某人必須退休的想法往往是基於能力主義的假設。
將某人需要退休與否建立在他們認為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工作,會帶來不必要的偏見。Wolf-Mayer教授認為,設定強制的退休年齡比較好,確保公職人員順利退休。許多65歲以上的美國人繼續工作,是因為他們無法退休。生活成本高、人壽預期等等因素,超過他們所能領取的社保福利支持。在美國,65歲以上成人的貧窮率遠高於歐洲。
和那些窮人不同,所有美國政客和公務員在年滿65歲或不久後都可以自由地停止工作,因為他們受益於聯邦僱員退休制度和聯邦僱員的節儉儲蓄計劃。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可以作為其他人的榜樣。
現在,儘管他們能夠退休而基本上沒有財務問題,但這些領導人和政府員工中的許多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留在工作崗位上。如果美國對所有聯邦僱員實行強制退休年齡,至少可以讓這些美國人免於隨年齡增長而面臨的心智能力的對話。
拜登的退休決定提供美國人一個集體考慮退休年齡的機會。
Sunday, August 18, 2024
科學家談緩解氣候變化
蘇格蘭的數據科學家Hannah Ritchie博士說,目前沒有一個重大的環境問題是完全無解決方案的,我們可以樂觀一些。
許多人都以為地球狀況已到了末日,氣候變遷是人們無法解決和克服的問題。但牛津大學Ritchie博士說,現實不是那樣的。她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世界變化數據,能夠找到解決所有重大環境問題的例子。由於新的科技發展,人類福祉可以不必再影響環境了,我們目前正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歷史位置。
Ritchie博士是線上科技出版網站Our World in Data的副總編。她說地球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增加。而人類引起溫室氣體釋放的活動主要是這四類:電能源(25%)、交通(14%)、食品業(24%)、建造(21%)。在這四個方面做出改造,是解決氣候問題的主要目標。
首先,人類的能源系統需要改造成低碳/清潔能源,離開依賴化石燃料的發電--轉為利用太陽能、風能、水電、地熱、核電等等供電方式。但是,不少人以為大片的太陽能板、風力發電場要佔用很多土地資源。Ritchie教授說,你若看看實際數據,世界上目前的耗電總量,我們需要利用不到1%的土地,就可以全部換成太陽能電源。
至於風力發電,大概用5%的土地,但實際上根本不影響農耕或其它利用,安裝一個風力渦輪機占用的地方是很小很小的。如果只考慮節省土地,那麼核電是最佳選項,不到0.1%的土地面積就足夠供電全世界。
還有很多人擔心我們沒有足夠的鋰、銅、以及多種稀土礦來為電網除碳,但你如果看數據,我們顯然是有充分礦產的。最重要的是,已知的礦產存儲量從來不是靜止不變,乃是隨時間增多的。還有人擔心開採這些礦產會破壞環境,但你應該和現在的化石燃料開採對環境的衝擊相比,每年開採150億噸化石燃料,以及利用它們發電,對環境破壞極大。
如果替代能源的生產成本太高,競爭不過化石燃料能源,那麼能源還是無法轉換。好消息是,最近10年以來,風、太陽、核電成本都快速下降,甚至比煤和氣都便宜了,不僅長期經濟效益好,而且立即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所以,現在低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切換進行得越快越好。
其次,交通運輸引起的碳排放大約佔了CO2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以汽車和大卡車為主,加上鐵路、郵寄、航空。減少這方面碳排放的主要方式是少開車、多走路或騎自行車、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電動車輛也不錯,雖然電動車輛的電池製造過程排放了大量CO2,但是車子一旦開始啟用,一般兩年就撈回其生產碳排放的本錢,其餘的駕駛歲月比汽油或柴油車減碳能力好了不知多少。有人說車輛充電時你用的未必是清潔能源啊,對,可隨著技術發展,能源會越來越清潔的。(最近我注意到本地天氣預報已在通知人們,哪些時間段的能源是比較清潔的。)
有人說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購買和駕駛內燃機的車輛啊,然而銷售數據告訴我們,全世界燃燒汽油的車輛的銷售最高峰是2018年,現在的銷售以電動車為主。
第三,食品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幾乎相當於發電的碳排放,其中最主要的排放源頭是大片土地(大約世界可居住地的一半面積)用在畜牧業,這些牧場排放比CO2更厲害的甲烷和笑氣(即一氧化二氮)。
如何減少這方面的溫室氣體排放呢?一是大大增加產能,讓每公頃土地更加高產;二是鼓勵人們改變飲食結構,也就是減少肉類的攝取,因為肉類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比植物性食品高多了,以牛肉、羊肉、奶製品為首;最後就是少浪費食品,因為沒有用掉的食品去到垃圾場,最終會排放出生產過程中所有封存起來的碳。
最後,一個主要的碳排放源頭是建築和製造業。生產製造任何物品都需要用電能源,我們知道如果使用清潔或可再生能源,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排放問題。但有些材料,比如水泥,會有更直接的排放。我們拿石灰石,加很高的高溫,這個過程有個副產品就是二氧化碳。怎樣減少這個生產過程所釋放的CO2呢?
一個辦法是少用水泥,在蓋造房屋的水泥中添加其它替代材料,另一個辦法是在CO2排放出口用碳捕獲技術,大大減少釋放進入大氣層的CO2。我們可以把碳捕獲的固體產品放回水泥中(有讓水泥更堅固的作用),或者安全封存在地下。
還有的公司在嘗試另一種水泥技術,就是不用石灰石做原材料,改用不含碳的硅酸鈣,因而不會釋放CO2。這些將水泥製造過程除碳的重要技術,成本必須降下來,才有可能成為大規模可行。
Ritchie博士稱自己是「緊急樂觀主義者」--不是盲目假定一切都會自然地好起來,而是相信在大家的努力協作之下,問題可以很快得到緩解和控制,讓人類發展進步不至於和環境保護有衝突。
我們的制度允許我們設置經濟發展的政策;我們的智能和學識、技術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我們願意把注意力投入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所以我們有機會靠著努力去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
許多人都以為地球狀況已到了末日,氣候變遷是人們無法解決和克服的問題。但牛津大學Ritchie博士說,現實不是那樣的。她回顧幾個世紀以來的世界變化數據,能夠找到解決所有重大環境問題的例子。由於新的科技發展,人類福祉可以不必再影響環境了,我們目前正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歷史位置。
Ritchie博士是線上科技出版網站Our World in Data的副總編。她說地球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增加。而人類引起溫室氣體釋放的活動主要是這四類:電能源(25%)、交通(14%)、食品業(24%)、建造(21%)。在這四個方面做出改造,是解決氣候問題的主要目標。
首先,人類的能源系統需要改造成低碳/清潔能源,離開依賴化石燃料的發電--轉為利用太陽能、風能、水電、地熱、核電等等供電方式。但是,不少人以為大片的太陽能板、風力發電場要佔用很多土地資源。Ritchie教授說,你若看看實際數據,世界上目前的耗電總量,我們需要利用不到1%的土地,就可以全部換成太陽能電源。
至於風力發電,大概用5%的土地,但實際上根本不影響農耕或其它利用,安裝一個風力渦輪機占用的地方是很小很小的。如果只考慮節省土地,那麼核電是最佳選項,不到0.1%的土地面積就足夠供電全世界。
還有很多人擔心我們沒有足夠的鋰、銅、以及多種稀土礦來為電網除碳,但你如果看數據,我們顯然是有充分礦產的。最重要的是,已知的礦產存儲量從來不是靜止不變,乃是隨時間增多的。還有人擔心開採這些礦產會破壞環境,但你應該和現在的化石燃料開採對環境的衝擊相比,每年開採150億噸化石燃料,以及利用它們發電,對環境破壞極大。
如果替代能源的生產成本太高,競爭不過化石燃料能源,那麼能源還是無法轉換。好消息是,最近10年以來,風、太陽、核電成本都快速下降,甚至比煤和氣都便宜了,不僅長期經濟效益好,而且立即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所以,現在低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切換進行得越快越好。
其次,交通運輸引起的碳排放大約佔了CO2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以汽車和大卡車為主,加上鐵路、郵寄、航空。減少這方面碳排放的主要方式是少開車、多走路或騎自行車、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電動車輛也不錯,雖然電動車輛的電池製造過程排放了大量CO2,但是車子一旦開始啟用,一般兩年就撈回其生產碳排放的本錢,其餘的駕駛歲月比汽油或柴油車減碳能力好了不知多少。有人說車輛充電時你用的未必是清潔能源啊,對,可隨著技術發展,能源會越來越清潔的。(最近我注意到本地天氣預報已在通知人們,哪些時間段的能源是比較清潔的。)
有人說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購買和駕駛內燃機的車輛啊,然而銷售數據告訴我們,全世界燃燒汽油的車輛的銷售最高峰是2018年,現在的銷售以電動車為主。
第三,食品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幾乎相當於發電的碳排放,其中最主要的排放源頭是大片土地(大約世界可居住地的一半面積)用在畜牧業,這些牧場排放比CO2更厲害的甲烷和笑氣(即一氧化二氮)。
如何減少這方面的溫室氣體排放呢?一是大大增加產能,讓每公頃土地更加高產;二是鼓勵人們改變飲食結構,也就是減少肉類的攝取,因為肉類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比植物性食品高多了,以牛肉、羊肉、奶製品為首;最後就是少浪費食品,因為沒有用掉的食品去到垃圾場,最終會排放出生產過程中所有封存起來的碳。
最後,一個主要的碳排放源頭是建築和製造業。生產製造任何物品都需要用電能源,我們知道如果使用清潔或可再生能源,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排放問題。但有些材料,比如水泥,會有更直接的排放。我們拿石灰石,加很高的高溫,這個過程有個副產品就是二氧化碳。怎樣減少這個生產過程所釋放的CO2呢?
一個辦法是少用水泥,在蓋造房屋的水泥中添加其它替代材料,另一個辦法是在CO2排放出口用碳捕獲技術,大大減少釋放進入大氣層的CO2。我們可以把碳捕獲的固體產品放回水泥中(有讓水泥更堅固的作用),或者安全封存在地下。
還有的公司在嘗試另一種水泥技術,就是不用石灰石做原材料,改用不含碳的硅酸鈣,因而不會釋放CO2。這些將水泥製造過程除碳的重要技術,成本必須降下來,才有可能成為大規模可行。
Ritchie博士稱自己是「緊急樂觀主義者」--不是盲目假定一切都會自然地好起來,而是相信在大家的努力協作之下,問題可以很快得到緩解和控制,讓人類發展進步不至於和環境保護有衝突。
我們的制度允許我們設置經濟發展的政策;我們的智能和學識、技術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我們願意把注意力投入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所以我們有機會靠著努力去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
Friday, August 16, 2024
猴痘:全球衛生緊急事件
根據美聯社最近的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剛剛宣告,mpox在非洲增加傳播是一個全球衛生緊急狀況,因為這一病毒最終會跨越國界。
WHO的總幹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譚德塞)宣布這項消息是在召開緊急會議之後。非洲疾病防控中心(CDC)剛剛宣布,mpox成為非洲大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今年非洲已有1萬4千多個病例,死亡人數到昨天為止攀升到524人,超過了去年全年總數。
Mpox也稱為猴痘,1958年首次發現,當時是猴子中爆發了疾病。直到最近,大多數人類病例都是在中非和西非,人與受感染動物有密切接觸之後發現的。迄今為止,96%的病例在剛果。但科學家們擔心,隨著病毒變異,猴痘的新版本會比較容易在人際之間傳播了。
猴痘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症狀比較輕微,包括發燒、發冷和身體疼痛。病情較嚴重的人可能會在臉部、手部、胸部和陰部出現病變。2022年,猴痘病毒首次被證實是藉著性行為傳播,在全球70多個先前未通報猴痘的國家引發了疫情。
引起擔憂的是病例數目急劇增加。上週,非洲CDC報告稱,目前至少有13個非洲國家出現了猴痘,與去年同期相比,病例增加了160%,死亡人數上升了19%。
今年早些時候有科學家報告,剛果的一個礦鎮出現了一種新型猴痘,能夠導致多達10%的患者死亡,並且可能比較容易傳播。與先前的猴痘不同,新的變異病變主要不在胸部、手和腳上,而是在陰部有輕微症狀。這意味著人們可能會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情況下傳染他人。
世衛組織說,四個東非國家(布隆迪、肯尼亞、盧旺達和烏干達)最近首次發現了猴痘,都與剛果的疫情有關。譚德塞表示,人們擔心這種疾病會在非洲其它地區進一步傳播。2022年,在象牙海岸和南非,衛生當局報告了第二種危險性較低的猴痘,但蔓延迅速,波及全球。
WHO宣布緊急狀況,目的是促使捐助機構和各國採取行動。然而世界的反應不一。
非洲CDC總幹事Jean Kaseya博士表示,他們宣佈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的目的是「動員體制,協調集體意志和資源,迅速、果斷採取行動」。他呼籲非洲的國際夥伴提供協助,並認為非洲不斷增加的病例數量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Michael Marks說:「當前的控制策略顯然不起作用,我們需要更多資源。如果(宣告全球緊急事件)能夠釋放這些資源,那麼我們需要。」
非洲目前的疫情與2022年的疫情有所不同。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爆發期間,絕大多數病例是男同性戀和男雙性戀,病毒主要透過包括性行為在內的密切接觸傳播。然而現在,剛果15歲以下兒童目前佔猴痘病例的70%以上,並佔死亡人數的85%--這就急需引起重視了。
在召開緊急會議之前,譚德塞表示,官員們正在應對多個國家爆發的多起MPOX疫情,這些疫情具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和不同的風險程度」。他說:「阻止這些疫情的爆發需要有針對性的全面應對措施。」
剛果兒童救助會主任Greg Ramm表示,他們特別擔心猴痘在東部擁擠的難民營中傳播,現在有345,000名兒童「擠在不衛生的帳篷裡」。他說,在營養不良、麻疹和霍亂的壓力下,剛果的衛生系統已經「崩潰」。
Emory大學傳染病專家Boghuma Titanji博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剛果猴痘在兒童中感染比例如此之高。她說可能是因為兒童比較容易感染這種病毒,或有其它社會因素,例如過度擁擠和接觸染病的父母。
如何阻止猴痘傳播呢?在富裕國家可以使用疫苗、進行治療,以及說服人們避免危險的密切接觸行為。2022年猴痘在幾十個國家爆發,現已基本上得到遏制。然而在非洲,幾乎沒有任何疫苗或治療。
倫敦Michael Marks教授說,免疫接種包括天花疫苗可能會有所幫助。「我們需要大量的疫苗供應,以便為高風險群體接種」,包括生活在疫情爆發區的兒童和成人。剛果正在就可能的疫苗捐贈進行談判,並已從英國和美國獲得了一些財政援助。
世衛組織已從其緊急基金中撥出$145萬美元,用於支持非洲的猴痘應對工作,但還需要$1500萬美元的資金贊助。
WHO的總幹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譚德塞)宣布這項消息是在召開緊急會議之後。非洲疾病防控中心(CDC)剛剛宣布,mpox成為非洲大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今年非洲已有1萬4千多個病例,死亡人數到昨天為止攀升到524人,超過了去年全年總數。
Mpox也稱為猴痘,1958年首次發現,當時是猴子中爆發了疾病。直到最近,大多數人類病例都是在中非和西非,人與受感染動物有密切接觸之後發現的。迄今為止,96%的病例在剛果。但科學家們擔心,隨著病毒變異,猴痘的新版本會比較容易在人際之間傳播了。
猴痘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症狀比較輕微,包括發燒、發冷和身體疼痛。病情較嚴重的人可能會在臉部、手部、胸部和陰部出現病變。2022年,猴痘病毒首次被證實是藉著性行為傳播,在全球70多個先前未通報猴痘的國家引發了疫情。
引起擔憂的是病例數目急劇增加。上週,非洲CDC報告稱,目前至少有13個非洲國家出現了猴痘,與去年同期相比,病例增加了160%,死亡人數上升了19%。
今年早些時候有科學家報告,剛果的一個礦鎮出現了一種新型猴痘,能夠導致多達10%的患者死亡,並且可能比較容易傳播。與先前的猴痘不同,新的變異病變主要不在胸部、手和腳上,而是在陰部有輕微症狀。這意味著人們可能會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情況下傳染他人。
世衛組織說,四個東非國家(布隆迪、肯尼亞、盧旺達和烏干達)最近首次發現了猴痘,都與剛果的疫情有關。譚德塞表示,人們擔心這種疾病會在非洲其它地區進一步傳播。2022年,在象牙海岸和南非,衛生當局報告了第二種危險性較低的猴痘,但蔓延迅速,波及全球。
WHO宣布緊急狀況,目的是促使捐助機構和各國採取行動。然而世界的反應不一。
非洲CDC總幹事Jean Kaseya博士表示,他們宣佈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的目的是「動員體制,協調集體意志和資源,迅速、果斷採取行動」。他呼籲非洲的國際夥伴提供協助,並認為非洲不斷增加的病例數量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Michael Marks說:「當前的控制策略顯然不起作用,我們需要更多資源。如果(宣告全球緊急事件)能夠釋放這些資源,那麼我們需要。」
非洲目前的疫情與2022年的疫情有所不同。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爆發期間,絕大多數病例是男同性戀和男雙性戀,病毒主要透過包括性行為在內的密切接觸傳播。然而現在,剛果15歲以下兒童目前佔猴痘病例的70%以上,並佔死亡人數的85%--這就急需引起重視了。
在召開緊急會議之前,譚德塞表示,官員們正在應對多個國家爆發的多起MPOX疫情,這些疫情具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和不同的風險程度」。他說:「阻止這些疫情的爆發需要有針對性的全面應對措施。」
剛果兒童救助會主任Greg Ramm表示,他們特別擔心猴痘在東部擁擠的難民營中傳播,現在有345,000名兒童「擠在不衛生的帳篷裡」。他說,在營養不良、麻疹和霍亂的壓力下,剛果的衛生系統已經「崩潰」。
Emory大學傳染病專家Boghuma Titanji博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剛果猴痘在兒童中感染比例如此之高。她說可能是因為兒童比較容易感染這種病毒,或有其它社會因素,例如過度擁擠和接觸染病的父母。
如何阻止猴痘傳播呢?在富裕國家可以使用疫苗、進行治療,以及說服人們避免危險的密切接觸行為。2022年猴痘在幾十個國家爆發,現已基本上得到遏制。然而在非洲,幾乎沒有任何疫苗或治療。
倫敦Michael Marks教授說,免疫接種包括天花疫苗可能會有所幫助。「我們需要大量的疫苗供應,以便為高風險群體接種」,包括生活在疫情爆發區的兒童和成人。剛果正在就可能的疫苗捐贈進行談判,並已從英國和美國獲得了一些財政援助。
世衛組織已從其緊急基金中撥出$145萬美元,用於支持非洲的猴痘應對工作,但還需要$1500萬美元的資金贊助。
Tuesday, August 13, 2024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笑料
Dry Bar Comedy節目是有些像獨口相聲的喜劇表演,在美國很受歡迎。下面這段我覺得很好笑,如果英文不是您的第一語言,您的講話口音又很重、那麼也會感到好笑。雖然可笑,有些意境無法完全描述出來。
Vien Phommachanh的父母是柬埔寨移民。Vien談他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課程,為他的父母製做喜劇節目等等。您如果希望開懷大笑一下,這段影片一定會讓您從頭笑到尾。
Vien Phommachanh的父母是柬埔寨移民。Vien談他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課程,為他的父母製做喜劇節目等等。您如果希望開懷大笑一下,這段影片一定會讓您從頭笑到尾。
Sunday, August 11, 2024
解決城市無家人口問題
硅谷的Destination: Home機構致力於解決本地的無家可歸人口問題。今天收到他們的通訊報告,我把大致內容放在這裡。你如果住在硅谷並關心這件事,請查閱他們的網站。
人人都需要有個安全睡覺的地方,但每天晚上仍有成千上萬的人被迫在戶外尋找遮蔽。這麼多人無家可歸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這一區缺乏比較便宜的住房。這是社會自己造成的危機,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鄰居。他們已經夠難,原則上,我們(有房住的人)不應該讓這些人的生存更艱難。
雖然是這個實際情況,社會對無家可歸人士的反應很糟。我們假裝沒看見他們,沒想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解決甚麼難題,倒是傾向於把他們和小偷罪犯畫等號,來提防他們。
最近有個Johnson訴Grants Pass的案子,最高法院的裁決是,地方政府可以對無家人士在公共土地上露營進行民事或刑事處罰。於是很多人呼籲對無家可歸人士採取積極執法行動。
雖然懲罰性措施不同--從開罰單或逮捕,到禁止和清除社區中大片無家人士臨時帳棚--這些措施都有效地將無家可歸定為違法,受到影響的以有色人種居多。我所居住的聖荷西最近似乎也打算採取強行拆除流浪者帳篷的行動了。
無家人口帶來的諸多問題是城市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他們需要安全保護,也需要生活上的支持。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比較好地解決無家人口問題呢?在硅谷的Destination:Home,一個致力於與各方利益相關者合作的機構,幫助解決與無家人口有關的眾多問題--他們以各種方式對社區的影響很大,必須解決。
當我們考慮共同利益而採取行動解決社區問題時,必須專注於有效的策略。我們希望所採取的措施能夠引導我們前進而不是倒退,並確保那些無家可歸的鄰居在生活上不至於更艱難。
無論政府打算採取甚麼行動,原則上,Destination:Home希望確保任何對待無家人士的措施:
* 以公平、尊嚴和同情為基礎;
* 精心安排,避免加劇他們所面臨的難題;
* 避免將流浪街頭的生活與犯罪活動混為一談;
* 關注無住房人士的健康和安全問題,提供他們與別人相同程度的保護;
* 在執行任何強硬驅趕措施之前。優先考慮尋找流浪人士,向他們伸出援手;
* 保證他們現已獲得的服務和住房援助不受影響;和
* 聽取那些體驗過無家生活人士的意見。
這些原則比較照顧全局,希望政府官員能夠聽取,為社區所有成員(包括無家人士)創建比較強大有效的解決方案。
下一步,大家的目標應該是幫助我們的社區開闢最有效、最人道的解決問題途徑。透過與(政府、屋主、租客)各方幾個月的協商接觸,硅谷Destination:Home正在深入研究三個關鍵的重點領域:
為當地司法轄區制定最佳做法:藉培訓和技術援助,Destination:Home為政府合作夥伴機構提供替代策略,既解決無家人口問題,又不將他們定為刑事犯罪。
為無家人口提供法律支持和資源:現在,逮捕無家人士讓他們幾乎沒有選擇,無法獲得任何幫助和指導。因此,Destination:Home正在與專家合作,為面臨刑事案件和罰款/違規的無家人士提供法律辯護診所、代理以及其它直接的援助。
倡導深思熟慮的公共政策決策:Destination:Home也將在上述工作基礎上闡明他們自己的政策立場,大聲疾呼,支持所有防止將室外居住定罪的合理建議,同時反對一些讓社會倒退的短視措施。
Destination:Home打算在9月4日舉行網路研討會,鼓勵公眾參與這些努力。他們將在會議上揭示加州最近的將流浪定為刑事犯罪的問題,並分享如何使硅谷社區受益的有效和人道主義策略。
這個網路研討會是他們希望開展的廣泛集體努力開端,領導團體包括各方面(政府、私人、屋主和租戶、治療機構、以及由有過無家生活體驗的人),確保多方合作,反對不分青紅皂白、把社區中的無家人口定為違法犯罪人員的做法。
人人都需要有個安全睡覺的地方,但每天晚上仍有成千上萬的人被迫在戶外尋找遮蔽。這麼多人無家可歸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這一區缺乏比較便宜的住房。這是社會自己造成的危機,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鄰居。他們已經夠難,原則上,我們(有房住的人)不應該讓這些人的生存更艱難。
雖然是這個實際情況,社會對無家可歸人士的反應很糟。我們假裝沒看見他們,沒想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解決甚麼難題,倒是傾向於把他們和小偷罪犯畫等號,來提防他們。
最近有個Johnson訴Grants Pass的案子,最高法院的裁決是,地方政府可以對無家人士在公共土地上露營進行民事或刑事處罰。於是很多人呼籲對無家可歸人士採取積極執法行動。
雖然懲罰性措施不同--從開罰單或逮捕,到禁止和清除社區中大片無家人士臨時帳棚--這些措施都有效地將無家可歸定為違法,受到影響的以有色人種居多。我所居住的聖荷西最近似乎也打算採取強行拆除流浪者帳篷的行動了。
無家人口帶來的諸多問題是城市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他們需要安全保護,也需要生活上的支持。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比較好地解決無家人口問題呢?在硅谷的Destination:Home,一個致力於與各方利益相關者合作的機構,幫助解決與無家人口有關的眾多問題--他們以各種方式對社區的影響很大,必須解決。
當我們考慮共同利益而採取行動解決社區問題時,必須專注於有效的策略。我們希望所採取的措施能夠引導我們前進而不是倒退,並確保那些無家可歸的鄰居在生活上不至於更艱難。
無論政府打算採取甚麼行動,原則上,Destination:Home希望確保任何對待無家人士的措施:
* 以公平、尊嚴和同情為基礎;
* 精心安排,避免加劇他們所面臨的難題;
* 避免將流浪街頭的生活與犯罪活動混為一談;
* 關注無住房人士的健康和安全問題,提供他們與別人相同程度的保護;
* 在執行任何強硬驅趕措施之前。優先考慮尋找流浪人士,向他們伸出援手;
* 保證他們現已獲得的服務和住房援助不受影響;和
* 聽取那些體驗過無家生活人士的意見。
這些原則比較照顧全局,希望政府官員能夠聽取,為社區所有成員(包括無家人士)創建比較強大有效的解決方案。
下一步,大家的目標應該是幫助我們的社區開闢最有效、最人道的解決問題途徑。透過與(政府、屋主、租客)各方幾個月的協商接觸,硅谷Destination:Home正在深入研究三個關鍵的重點領域:
這個網路研討會是他們希望開展的廣泛集體努力開端,領導團體包括各方面(政府、私人、屋主和租戶、治療機構、以及由有過無家生活體驗的人),確保多方合作,反對不分青紅皂白、把社區中的無家人口定為違法犯罪人員的做法。
Friday, August 9, 2024
幽默英國人眼中的川普
這個名叫Nate White的英國作家最近寫了一段話描述前總統川普,被人到處轉發,認為是滿有洞見的傑作。我在這裡試著翻成中文,看能不能把文中的幽默表達出來。(當然,川普本人沒有幽默感,不會欣賞這段話。)
White先生想要回答的是這個問題:「為甚麼有些英國人不喜歡川普?」他說:
唐老川普缺乏一定的人品,是我們英國傳統一向所看重的。比如他沒有品級、沒有風度、沒有冷靜、沒有信譽、沒有熱情、沒有風趣、沒有和氣、沒有智慧、沒有心機、不敏感、不自知、不謙虛、不褒揚、不優雅。
滑稽的是,他的前任奧巴馬先生偏偏在這些方面得到特別豐富的恩賜。所以對我們來說,這些鮮明的反差讓川普先生的侷限一覽無餘,特別尷尬。
我們喜歡開懷大笑,川普雖然也可笑,但他從不會說幽默巧妙輕鬆自嘲的話。我不是談他的講演修辭,乃是說他實在從未講過稍微風趣一點的話。這對英國人來說特別彆扭,因為我們覺得缺乏幽默幾乎就是降低了人格。但在川普那裏,他似乎連甚麼是開玩笑都不懂。他的玩笑只是一些粗魯的評論,無知的侮辱,隨意的肆虐。
川普從來不笑,只會挖苦和嘲笑,好像一個見人就怕的惡魔。不僅會說冷酷和無禮的罵人話,還像一套編排好的機器人算法,包括了那些小偏見和下意識的髒話之類,話中絕無任何細膩複雜微妙的層次深度,所有問題都擺在表面。美國人或許覺得說話這麼直截了當很新鮮,我們不這麼看--英國人會覺得這人沒有內在深度、沒有靈魂。
在英國,我們傳統上是站在大衛一邊,而不是站在巨人歌利亞那邊。我們的英雄是些勇敢卻不佔優勢的人,而不是欺人過甚的強者。川普既不勇敢又不「佔下風」,他剛好相反,他甚至不是寵壞了的富家子弟或貪吃的肥貓,乃更像是一隻又肥又白的毛蟲,享有特權的土豪一名。更糟糕的是,他在一切的事情上最不饒人,我們英國人把這種人叫作霸凌(除非他是在一群霸凌當中,那時他就忽然變成一個哭哭啼啼的小夥伴)。
我們行事為人都有一套不成文的基本規矩準則,然而川普打破一切條例。他向下打拳,是一般正人君子不該做、不會做、也不可能做的,趁人不防踢打小腹要害。他特別喜歡踢那些弱勢或無聲的人--當他們落難時踢他們,知道他們無處告狀。
所以,美國有個顯著的少數派(大約三分之一人口?)看見川普這些言行,說「沒錯,他就是我這等人」,實在令人困惑。對英國人來說這是個不小的問題,因為我們覺得美國人應該是比我們還友好才對--他們大多很友好。然而川普是個你不用特別敏銳的觀察力,就看得出來幾個缺點毛病的人。
特別令英國人驚訝困惑的是,他那些錯誤是毫無藏匿擺出來的,沒有人能說看不見。你沒法讀他發的那些推文或聽他說一、兩句話而看不見他所掉進的深淵--一個將沒有藝術的隨機雜碎轉變成巧妙扭曲造型藝術的陷阱。
他裝模作樣,是發表狗屁的高級作家,他的缺陷都支離破碎,連毛病都有毛病,等等。天知道世界上一直有很多愚蠢的人,不少人很煩人。但愚蠢到如此煩人的地步,或煩人到如此愚蠢程度很少見。川普讓尼克森顯得值得信賴,讓布什顯得聰明。
事實上,如果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博士決定製造一個完全由人類缺陷組裝而成的怪物,他就會製造一個川普。然後他會後悔不已,抓起自己的大把頭髮,痛苦地尖叫:「我的上帝...我...創造了什麼?」如果做笨蛋是個電視節目,那麼川普就是這麼一套連續劇。
White先生想要回答的是這個問題:「為甚麼有些英國人不喜歡川普?」他說:
唐老川普缺乏一定的人品,是我們英國傳統一向所看重的。比如他沒有品級、沒有風度、沒有冷靜、沒有信譽、沒有熱情、沒有風趣、沒有和氣、沒有智慧、沒有心機、不敏感、不自知、不謙虛、不褒揚、不優雅。
滑稽的是,他的前任奧巴馬先生偏偏在這些方面得到特別豐富的恩賜。所以對我們來說,這些鮮明的反差讓川普先生的侷限一覽無餘,特別尷尬。
我們喜歡開懷大笑,川普雖然也可笑,但他從不會說幽默巧妙輕鬆自嘲的話。我不是談他的講演修辭,乃是說他實在從未講過稍微風趣一點的話。這對英國人來說特別彆扭,因為我們覺得缺乏幽默幾乎就是降低了人格。但在川普那裏,他似乎連甚麼是開玩笑都不懂。他的玩笑只是一些粗魯的評論,無知的侮辱,隨意的肆虐。
川普從來不笑,只會挖苦和嘲笑,好像一個見人就怕的惡魔。不僅會說冷酷和無禮的罵人話,還像一套編排好的機器人算法,包括了那些小偏見和下意識的髒話之類,話中絕無任何細膩複雜微妙的層次深度,所有問題都擺在表面。美國人或許覺得說話這麼直截了當很新鮮,我們不這麼看--英國人會覺得這人沒有內在深度、沒有靈魂。
在英國,我們傳統上是站在大衛一邊,而不是站在巨人歌利亞那邊。我們的英雄是些勇敢卻不佔優勢的人,而不是欺人過甚的強者。川普既不勇敢又不「佔下風」,他剛好相反,他甚至不是寵壞了的富家子弟或貪吃的肥貓,乃更像是一隻又肥又白的毛蟲,享有特權的土豪一名。更糟糕的是,他在一切的事情上最不饒人,我們英國人把這種人叫作霸凌(除非他是在一群霸凌當中,那時他就忽然變成一個哭哭啼啼的小夥伴)。
我們行事為人都有一套不成文的基本規矩準則,然而川普打破一切條例。他向下打拳,是一般正人君子不該做、不會做、也不可能做的,趁人不防踢打小腹要害。他特別喜歡踢那些弱勢或無聲的人--當他們落難時踢他們,知道他們無處告狀。
所以,美國有個顯著的少數派(大約三分之一人口?)看見川普這些言行,說「沒錯,他就是我這等人」,實在令人困惑。對英國人來說這是個不小的問題,因為我們覺得美國人應該是比我們還友好才對--他們大多很友好。然而川普是個你不用特別敏銳的觀察力,就看得出來幾個缺點毛病的人。
特別令英國人驚訝困惑的是,他那些錯誤是毫無藏匿擺出來的,沒有人能說看不見。你沒法讀他發的那些推文或聽他說一、兩句話而看不見他所掉進的深淵--一個將沒有藝術的隨機雜碎轉變成巧妙扭曲造型藝術的陷阱。
他裝模作樣,是發表狗屁的高級作家,他的缺陷都支離破碎,連毛病都有毛病,等等。天知道世界上一直有很多愚蠢的人,不少人很煩人。但愚蠢到如此煩人的地步,或煩人到如此愚蠢程度很少見。川普讓尼克森顯得值得信賴,讓布什顯得聰明。
事實上,如果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博士決定製造一個完全由人類缺陷組裝而成的怪物,他就會製造一個川普。然後他會後悔不已,抓起自己的大把頭髮,痛苦地尖叫:「我的上帝...我...創造了什麼?」如果做笨蛋是個電視節目,那麼川普就是這麼一套連續劇。
Tuesday, August 6, 2024
AI時代的事實核查
人工智能(AI)工具顯著增長,使得快速編撰故事變得容易,於是讀者確定新聞來源或文章是否真實可靠就變複雜了。例如,今年早些時候,有人分享一篇關於以色列總理Benjamin Netanyahu的精神科醫生自殺的文章,好像真的一樣,最後發現是AI將一個2010年諷刺作品重寫。
這種問題很普遍。2021年Pearson研究所/美聯社民意調查發現「95%的美國人認為錯誤訊息的傳播是個問題」,他們在研究如何能降低全球衝突的機會。
Boise州立大學圖書館系教授Tracy Bicknell-Holmes的團隊,專門教學生如何驗證文章準確性的各種方法,以對抗越來越多的錯誤訊息。這些方法可以歸納為停頓、調查、尋找、追蹤(SIFT),以及評估消息來源的目的、相關性、客觀性、可驗證性、專業性和新穎性(P.R.O.V.E.N.)和橫向閱讀。
橫向閱讀是一種藉著開啟新瀏覽器視窗進行搜尋,並查閱其它來源的方法。它涉及對來源進行交叉查核,而不是一味向下滾動頁面。以下是基於上述方法的五種技巧,可以幫助讀者辨別新聞消息的真假:
1. 搜索作者或組織的名字:檢查本人或機構的網頁,以及相關的資訊,比如其他人對此有何評論?是否有任何危險跡象讓人質疑其可信度?搜尋有關團體的ABout部分,誰是其董事會成員?他們的使命?是否非營利組織?這些資料通常是為了積極宣傳該組織。
P.R.O.V.E.N.評估中有個「專長」部分,要讀者檢視作者的資歷和隸屬關係,這人是否擁有與該主題相關的高級學位或專業知識?他們還寫了其它什麼東西?誰資助該組織?他們若有隸屬關係,那些隸屬關係是否有潛在的利益衝突?他們的寫作是否偏向某一特定觀點?你若找不到這些信息,恐怕就不要太相信這位作者或機構。
2. 使用良好的搜索技能:熟悉您常用的網頁瀏覽器,看有哪些可用的搜尋技巧。比如搜尋關鍵字而不是搜索完整句子,以及限制網域搜索的名稱(例如搜索「.org」、「.gov」、「.edu」等等)。還有一個好辦法是將兩個或多個單字放在引號中一起搜尋,按單字和次序搜索,例如搜索「Pizzagate conspiracy」,能夠找到比較多的相關結果。
《自然》雜誌上有一篇文章,介紹研究人員的發現:「77%的假消息標題或網址搜索查詢,在前十個結果中至少返回一個不可靠的新聞連結」。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識別相關標題中的關鍵概念,然後搜索那個關鍵字。例如有消息標題「影片顯示邁阿密購物中心的外星人--引發關於入侵的指稱」,讀者可以搜尋「外星人入侵」和邁阿密(購物中心)。
3. 驗證來源:核實信息的原始來源。所引用、解釋或引述的資料是否準確?原始資料中有相同的事實或陳述嗎?普渡大學在職成年人的線上培訓課程建議,查看「容易找到、容易訪問且不過時」的消息來源,也適用於對新聞報道的引文和參考文獻。課程還建議檢查原始研究報告或數據的準確性。SIFT方法呼應了這一點,即「追蹤到原始的前後文」--你不能假設他人的報告總是準確。
4. 使用事實查核網站:例如搜尋InfluenceWatch.org、Poynter.org、Politifact.com或Snopes.com,以驗證所傳聞的事。這些網站的事實查核人員對你聽到的消息準確性有什麼結論?Harvard Jennedy學院發現,事實查核網站之間的結論「高度一致」,所以他們的文章「在公眾眼中的可信度」增強了。
5. 停頓並反思:停下來看看你所讀的內容是否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認知研究》雜誌上有一篇文章指出,那些引起強烈情緒的新聞標題,常常會增加人們「相信假消息」的傾向。
有一項線上調查發現,「停頓反思」想想標題是真是假的簡單做法,可能會阻止人們分享虛假信息。這項調查表明,暫停降低分享意願的總效果儘管並不強(以6分制計算,只降低0.32分),但研究人員仍然認為這能減少社交媒體上假新聞的傳播。
了解如何識別和檢查錯誤信息是成為負責任公民的重要部分。隨著AI變得越來越普遍,這項技能變得更加重要。
這種問題很普遍。2021年Pearson研究所/美聯社民意調查發現「95%的美國人認為錯誤訊息的傳播是個問題」,他們在研究如何能降低全球衝突的機會。
Boise州立大學圖書館系教授Tracy Bicknell-Holmes的團隊,專門教學生如何驗證文章準確性的各種方法,以對抗越來越多的錯誤訊息。這些方法可以歸納為停頓、調查、尋找、追蹤(SIFT),以及評估消息來源的目的、相關性、客觀性、可驗證性、專業性和新穎性(P.R.O.V.E.N.)和橫向閱讀。
橫向閱讀是一種藉著開啟新瀏覽器視窗進行搜尋,並查閱其它來源的方法。它涉及對來源進行交叉查核,而不是一味向下滾動頁面。以下是基於上述方法的五種技巧,可以幫助讀者辨別新聞消息的真假:
1. 搜索作者或組織的名字:檢查本人或機構的網頁,以及相關的資訊,比如其他人對此有何評論?是否有任何危險跡象讓人質疑其可信度?搜尋有關團體的ABout部分,誰是其董事會成員?他們的使命?是否非營利組織?這些資料通常是為了積極宣傳該組織。
P.R.O.V.E.N.評估中有個「專長」部分,要讀者檢視作者的資歷和隸屬關係,這人是否擁有與該主題相關的高級學位或專業知識?他們還寫了其它什麼東西?誰資助該組織?他們若有隸屬關係,那些隸屬關係是否有潛在的利益衝突?他們的寫作是否偏向某一特定觀點?你若找不到這些信息,恐怕就不要太相信這位作者或機構。
2. 使用良好的搜索技能:熟悉您常用的網頁瀏覽器,看有哪些可用的搜尋技巧。比如搜尋關鍵字而不是搜索完整句子,以及限制網域搜索的名稱(例如搜索「.org」、「.gov」、「.edu」等等)。還有一個好辦法是將兩個或多個單字放在引號中一起搜尋,按單字和次序搜索,例如搜索「Pizzagate conspiracy」,能夠找到比較多的相關結果。
《自然》雜誌上有一篇文章,介紹研究人員的發現:「77%的假消息標題或網址搜索查詢,在前十個結果中至少返回一個不可靠的新聞連結」。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識別相關標題中的關鍵概念,然後搜索那個關鍵字。例如有消息標題「影片顯示邁阿密購物中心的外星人--引發關於入侵的指稱」,讀者可以搜尋「外星人入侵」和邁阿密(購物中心)。
3. 驗證來源:核實信息的原始來源。所引用、解釋或引述的資料是否準確?原始資料中有相同的事實或陳述嗎?普渡大學在職成年人的線上培訓課程建議,查看「容易找到、容易訪問且不過時」的消息來源,也適用於對新聞報道的引文和參考文獻。課程還建議檢查原始研究報告或數據的準確性。SIFT方法呼應了這一點,即「追蹤到原始的前後文」--你不能假設他人的報告總是準確。
4. 使用事實查核網站:例如搜尋InfluenceWatch.org、Poynter.org、Politifact.com或Snopes.com,以驗證所傳聞的事。這些網站的事實查核人員對你聽到的消息準確性有什麼結論?Harvard Jennedy學院發現,事實查核網站之間的結論「高度一致」,所以他們的文章「在公眾眼中的可信度」增強了。
5. 停頓並反思:停下來看看你所讀的內容是否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認知研究》雜誌上有一篇文章指出,那些引起強烈情緒的新聞標題,常常會增加人們「相信假消息」的傾向。
有一項線上調查發現,「停頓反思」想想標題是真是假的簡單做法,可能會阻止人們分享虛假信息。這項調查表明,暫停降低分享意願的總效果儘管並不強(以6分制計算,只降低0.32分),但研究人員仍然認為這能減少社交媒體上假新聞的傳播。
了解如何識別和檢查錯誤信息是成為負責任公民的重要部分。隨著AI變得越來越普遍,這項技能變得更加重要。
Sunday, August 4, 2024
川普J6干預選舉案進展
也許大家都知道司法部特別檢察官Jack Smith,對川普拒絕接受2020年選舉結果,用各種手段試圖干擾選舉過程的罪行,在華盛頓特區提出四項指控,得到當地12人組成的大陪審團贊同,開庭審理川普關於「阻撓官方(權力移交程序)和試圖詐騙美國(人民)」的種種罪行,包括在搖擺州搞假選舉團代表選票等等,拒絕和平的權力移交。法官是Tanya Chutkan。
川普律師聲稱他這些行徑應該免罪,被巡迴上訴法庭駁回,卻在最高法院得到那些保守派大法官的同情,判他幾乎完全免罪。但最高法院把案子發回初審法庭,讓法官確定川普有哪些罪行屬於或不屬總統的「官方權力/官方公務」。(在上訴期間,Chutkan法官對這個案件是暫停審理的。)
雖然耽延了半年,Chutkan法官的動作很快。她發布裁決,認定聯邦特別檢察官Smith是合法檢控,要求檢方和辯方律師在8月16日法庭會面,提出案件進行的程序方式並開始聽取證詞,看哪些證據應被「官方權力/公務」豁免權略過。大陪審團提出這個案子的四項指控,每項都有好幾十頁的證據,哪些屬於「非官方行為」而不受豁免權保護?
那兩項關於阻撓選舉程序的指控,屬於總統的官方公務或權力嗎?很多在J6國會暴亂中搗蛋破壞的人並沒有接觸假的選舉團認證文件,他們已經判刑,川普卻是他們的首領,策畫在各州偽造選舉團假文件--這是Smith指控的核心內容--那些作為顯然不屬總統的官方公務,可以受檢控。
Jack Smith要站在法官面前,呈上原起訴書,根據法官對官方公務和權力的判決,來確定是否需要重新起訴。如果需要重新起訴,那麼他就必須重新召集一個大陪審團,花幾個星期呈現罪證,這個案子至少會再延遲一個月,才會有新的起訴書放在審判官面前--前後的審理相當於延誤了一年,這是可能發生的最壞情形。
在川普律師提出總統絕對豁免權上訴之前,有好幾項要求銷案的動議,都因上訴而懸吊未決,Chutkan法官現在決定「無裁決」撤銷那些動議,意思他們可以在未來適當時機重新提出這些動議--現在連哪些行為屬於「非官方公務」都還沒搞清嘛,庭審內容肯定不再是兩年前所提訴的那四項了。
「請各方送上你們關於總統豁免權裁決的意見簡報日程!」特別檢察官會說「給我們兩星期:檢方一星期,然後辯方一星期,8月份把這件事辦完?」川普律師會說「還是2025年下半年吧?」Chutkan法官需要做出最後決定,估計她不會推遲太久,根據她以往審理風格,或許會用9月份一整個月來讓雙方律師爭辯最高法院豁免權裁決對此案的影響,完成評估。
雖然不會在選舉之前定案,這些評估過程要把大陪審團看到的證據擺在美國人民面前。如果今年11月份當選的總統不是川普,而是賀錦麗(看她的競選勢頭很強),那麼這一案件的審理無論怎樣上訴和拖延,最後還是要得到審理。
川普律師聲稱他這些行徑應該免罪,被巡迴上訴法庭駁回,卻在最高法院得到那些保守派大法官的同情,判他幾乎完全免罪。但最高法院把案子發回初審法庭,讓法官確定川普有哪些罪行屬於或不屬總統的「官方權力/官方公務」。(在上訴期間,Chutkan法官對這個案件是暫停審理的。)
雖然耽延了半年,Chutkan法官的動作很快。她發布裁決,認定聯邦特別檢察官Smith是合法檢控,要求檢方和辯方律師在8月16日法庭會面,提出案件進行的程序方式並開始聽取證詞,看哪些證據應被「官方權力/公務」豁免權略過。大陪審團提出這個案子的四項指控,每項都有好幾十頁的證據,哪些屬於「非官方行為」而不受豁免權保護?
那兩項關於阻撓選舉程序的指控,屬於總統的官方公務或權力嗎?很多在J6國會暴亂中搗蛋破壞的人並沒有接觸假的選舉團認證文件,他們已經判刑,川普卻是他們的首領,策畫在各州偽造選舉團假文件--這是Smith指控的核心內容--那些作為顯然不屬總統的官方公務,可以受檢控。
Jack Smith要站在法官面前,呈上原起訴書,根據法官對官方公務和權力的判決,來確定是否需要重新起訴。如果需要重新起訴,那麼他就必須重新召集一個大陪審團,花幾個星期呈現罪證,這個案子至少會再延遲一個月,才會有新的起訴書放在審判官面前--前後的審理相當於延誤了一年,這是可能發生的最壞情形。
在川普律師提出總統絕對豁免權上訴之前,有好幾項要求銷案的動議,都因上訴而懸吊未決,Chutkan法官現在決定「無裁決」撤銷那些動議,意思他們可以在未來適當時機重新提出這些動議--現在連哪些行為屬於「非官方公務」都還沒搞清嘛,庭審內容肯定不再是兩年前所提訴的那四項了。
「請各方送上你們關於總統豁免權裁決的意見簡報日程!」特別檢察官會說「給我們兩星期:檢方一星期,然後辯方一星期,8月份把這件事辦完?」川普律師會說「還是2025年下半年吧?」Chutkan法官需要做出最後決定,估計她不會推遲太久,根據她以往審理風格,或許會用9月份一整個月來讓雙方律師爭辯最高法院豁免權裁決對此案的影響,完成評估。
雖然不會在選舉之前定案,這些評估過程要把大陪審團看到的證據擺在美國人民面前。如果今年11月份當選的總統不是川普,而是賀錦麗(看她的競選勢頭很強),那麼這一案件的審理無論怎樣上訴和拖延,最後還是要得到審理。
Friday, August 2, 2024
移民到來=美國受審判?
我介紹過一次下面這位Ed Trevors牧師的短講--大聲疾呼川普不是某些陰謀論或油管「牧師」所稱讚的彌賽亞--你不要因為一個人說話好像牧師、自稱是牧師就相信他,總要查看他的來歷。
好,現在有這麼一位在網上講道的Joel Webbon「牧師」(查看網站找不到他們教會的歷史),宣稱美國已改變,他不再認識這個國家了--比如進入商店,裡面的人群膚色、口音、甚至語言、文化都不同了等等,和他長大時的美國不一樣。(或許你會問,這人是否離開美國很多年,回來看見變化。)
...說來說去,Webbon不是說他看到了甚麼罪惡行徑,乃是這些人群外表的改變說明美國受到上帝的懲罰,所以祂讓各種文化人等都來到美國--他們住在你的社區,在Costco購物,到加油站加油--這說明美國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這使人想到舊約時代的思想,當以色列的百姓不討上帝喜悅時,祂就讓外敵侵犯以色列境內,或把百姓分散/擄到遙遠外邦的事。所以Webbon大概是說,他在Costco看見外邦人種族裔,就說明是白人受到了上帝懲罰,等於被驅逐到了外邦。
那麼別人馬上會問,美國犯了甚麼罪需要受上帝懲罰呢?這裡Webbon沒有說,但你可以猜想得到他這個品牌的基督徒會相信甚麼。他會指出性道德墮落啊,允許同性戀結婚現啊,那些變裝皇后在公眾場合的表演啊,那些其它宗教信徒敬拜「別神」的各種行為啊等等--他們大都不是基督徒。
想當年以色列百姓如何得罪了他們的上帝?不是因為他們中間有外邦人寄居,乃是他們不遵守上帝的誡命,轉去敬拜別人的神--若遵守了,他們就不會彼此惡待,且惡待住在他們中間的客旅(外人)。他們的首領就會關照本族和外族的窮苦人,而不是欺壓剝削他們,社會中就會比較有公平道義,國家也會繁榮--正如俗話說的「潮漲船高」。
所以,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外邦人的神帶來甚麼繁榮或災難,也不是別人沒有照我們的要求、我們的方式來敬拜我們的上帝。上帝懲罰祂自己的百姓,祂懲罰那些號稱遵從祂的信徒,如果Webbon說美國受懲罰,或加拿大受懲罰,那不是因為我們中間有新的族裔、新的語言、新的文化和宗教,倒該反思我們自己如何得罪了上帝。
是否我們沒有實行與這地原住民簽訂的公約?我們的上帝很重視遵守承諾的。或是否我們對窮人照顧得不好?現在人越來越多,財富越來越集中在相對越來越少的富人家裡,社區中越來越多的人勉強過活,上帝是否為此對我們這些聲稱跟隨公義王耶穌的人發怒?
看來,你如果對於在Costco商店遇到那些和你長相不同、信仰不同、甚至行為在你看來有些奇怪的人就煩躁,或看見新搬來的鄰居不是你同族裔的人就害怕,那只說明你自己有問題,不說明上帝發怒或甚麼。
回到聖經,聖經吩咐你要照顧寄居在你們社區的外人,不是擔心害怕他們,而是照顧他們,給他們機會發揮,歡迎他們帶來的食品,結交新的朋友,欣賞和評論他們的文化藝術,為他們出現在你的生活圈子裡而感謝上帝,因為他們為你打開眼界來了解世界,或上帝借他們向你彰顯了祂的大能。如果我感到很悲哀,為看見這些新的人群而悲哀,那只是表明我自己的問題--我的包容和忍耐能力、我的心思意念、我與人與神的關係、我對上帝的理解。
讓我們回到創世記,上帝說,讓我們按我們的形象造人。我們在Costco遇到的奇怪面孔和人群,他們也是上帝的面孔,也是祂按自己的形象所造。上帝讓那些人搬來我鄰舍之間,我感到不自在,我是否錯過了甚麼?我無法接受這些人是上帝按祂形象的創造,讓我禱告:求主幫助我。
好,現在有這麼一位在網上講道的Joel Webbon「牧師」(查看網站找不到他們教會的歷史),宣稱美國已改變,他不再認識這個國家了--比如進入商店,裡面的人群膚色、口音、甚至語言、文化都不同了等等,和他長大時的美國不一樣。(或許你會問,這人是否離開美國很多年,回來看見變化。)
...說來說去,Webbon不是說他看到了甚麼罪惡行徑,乃是這些人群外表的改變說明美國受到上帝的懲罰,所以祂讓各種文化人等都來到美國--他們住在你的社區,在Costco購物,到加油站加油--這說明美國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這使人想到舊約時代的思想,當以色列的百姓不討上帝喜悅時,祂就讓外敵侵犯以色列境內,或把百姓分散/擄到遙遠外邦的事。所以Webbon大概是說,他在Costco看見外邦人種族裔,就說明是白人受到了上帝懲罰,等於被驅逐到了外邦。
那麼別人馬上會問,美國犯了甚麼罪需要受上帝懲罰呢?這裡Webbon沒有說,但你可以猜想得到他這個品牌的基督徒會相信甚麼。他會指出性道德墮落啊,允許同性戀結婚現啊,那些變裝皇后在公眾場合的表演啊,那些其它宗教信徒敬拜「別神」的各種行為啊等等--他們大都不是基督徒。
想當年以色列百姓如何得罪了他們的上帝?不是因為他們中間有外邦人寄居,乃是他們不遵守上帝的誡命,轉去敬拜別人的神--若遵守了,他們就不會彼此惡待,且惡待住在他們中間的客旅(外人)。他們的首領就會關照本族和外族的窮苦人,而不是欺壓剝削他們,社會中就會比較有公平道義,國家也會繁榮--正如俗話說的「潮漲船高」。
所以,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外邦人的神帶來甚麼繁榮或災難,也不是別人沒有照我們的要求、我們的方式來敬拜我們的上帝。上帝懲罰祂自己的百姓,祂懲罰那些號稱遵從祂的信徒,如果Webbon說美國受懲罰,或加拿大受懲罰,那不是因為我們中間有新的族裔、新的語言、新的文化和宗教,倒該反思我們自己如何得罪了上帝。
是否我們沒有實行與這地原住民簽訂的公約?我們的上帝很重視遵守承諾的。或是否我們對窮人照顧得不好?現在人越來越多,財富越來越集中在相對越來越少的富人家裡,社區中越來越多的人勉強過活,上帝是否為此對我們這些聲稱跟隨公義王耶穌的人發怒?
看來,你如果對於在Costco商店遇到那些和你長相不同、信仰不同、甚至行為在你看來有些奇怪的人就煩躁,或看見新搬來的鄰居不是你同族裔的人就害怕,那只說明你自己有問題,不說明上帝發怒或甚麼。
回到聖經,聖經吩咐你要照顧寄居在你們社區的外人,不是擔心害怕他們,而是照顧他們,給他們機會發揮,歡迎他們帶來的食品,結交新的朋友,欣賞和評論他們的文化藝術,為他們出現在你的生活圈子裡而感謝上帝,因為他們為你打開眼界來了解世界,或上帝借他們向你彰顯了祂的大能。如果我感到很悲哀,為看見這些新的人群而悲哀,那只是表明我自己的問題--我的包容和忍耐能力、我的心思意念、我與人與神的關係、我對上帝的理解。
讓我們回到創世記,上帝說,讓我們按我們的形象造人。我們在Costco遇到的奇怪面孔和人群,他們也是上帝的面孔,也是祂按自己的形象所造。上帝讓那些人搬來我鄰舍之間,我感到不自在,我是否錯過了甚麼?我無法接受這些人是上帝按祂形象的創造,讓我禱告:求主幫助我。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