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9, 2021

基督信仰:群體的盼望和使命

默想彼得前書1章(中標譯本):

1-2節: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致那些蒙揀選,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細亞、亞細亞、比提尼亞寄居的人,就是按照父神的預知,藉著聖靈分別為聖,以致順從耶穌基督,又蒙他寶血所灑的人:願恩典與平安多多地加給你們!

3-5節:願頌讚歸於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他照著自己極大的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人中的復活,使我們重生,得著永生的盼望,得著不會朽壞、不會玷污、不會衰殘、保存在天上的繼業;你們藉著信,在神的大能中蒙保守,以至於那預備好要在末世顯現的救恩。

6-9節:為此,你們歡欣跳躍,但如今必須在種種試煉中暫時憂傷,好讓你們的信仰經過考驗,就比那被火煉過仍然會朽壞的金子更加寶貴,能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被看為是可以得著稱讚、榮耀和尊貴的。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愛他;雖然如今看不到他,卻信他,並且懷著無法描述、充滿榮耀的喜樂而歡欣跳躍,因為你們正在領受你們信仰的結果,就是靈魂的救恩。

彼得在卷首言明,這是一封寄給離開猶太地區移居在各地的基督徒「家書」。第2節中的「分別為聖」,和合版翻成「得以成聖」,不知你的感受如何,我總感到分別為聖歸給神是一個對於神與人立約的描述,也是對於「神揀選人」的描述。對於華人信徒來說,既被接納為兒女自然要有相稱的行為,就是「以致順從」的意思。如何順從呢?看看耶穌的仁慈公正,效法他。看看耶穌反對宗教和政治領袖的假冒為善,揭穿和革除社會陰暗陋習。思考愛鄰如己的教誨,為弱勢邊緣群體伸張正義!

彼得還提到一件事,我一定要順帶再說一次:信徒是蒙耶穌寶血所灑--是潔淨過了的人。請別自動聯想替死代罰的個人神學理論。從摩西五經我們知道,祭司被按立受職時必須獻贖罪祭,還要把祭牲的血撢灑在身上。這是行潔淨的禮,不是祭牲替甚麼人死了。彼得說,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蒙耶穌寶血所灑的人,預備承接神聖的職分。彼得後面在第2章的確提到基督徒群體是神的君尊祭司國度,當然不能忘記潔淨的禮儀--make atonement

我們常常忘記,這裡講論的分別為聖也好,順從也好,在社會中伸張公義也好,是群體的使命,不是講基督徒個人行為或個人得救。你大概早已同意,個人在脫離罪惡體制束縛上根本就無能為力!一個被聖靈分別為聖的群體,順從耶穌基督王,祂降臨世界要帶來神的公義和慈愛給世人,所以我們跟隨祂,使受欺壓、被藐視的人得自由。

甚麼是我們「永生的盼望」?我再次被主提醒,恐怕不是個人將來會脫離一個希臘或中華式的「地獄」,而是在基督的新世代有分,跟隨基督參與神國的公義大業,宣揚神那真實的愛、揭露虛謊和罪惡害人的圖謀。所以別想當然,以為那「不會朽壞、不會玷污、不會衰殘、保存在天上的繼業」是可以在今生抄手閒逛耍嘴皮中等候而來。其實有的版本翻成「活的盼望」比較好。

要記住馬太福音25章的耶穌教訓,很多人會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沒有服事你呢?」耶穌告訴我們,那些不以照顧別人貧困需要為念的教會,沒有「永生」。--原來他早已說了如何預備好獲得末世救恩。我們如果故意選擇不參與這些社會群體的服事,就只好無窮無盡地認罪,強調自己無能為力了。「永生」是一種品質的生命,是神的那種活潑生命。

6-9節指出如今的種種試煉,都是在考驗我們的信仰。美國有不少基督徒感受到現在就是「末世」了,但他們不理會窮人、外族人、性少數群體有甚麼掙扎,也不把其他宗派的信仰傳統當作兄弟教會解經不同--他們沒有「充滿榮耀的喜樂」,是不是因為信仰沒有結果,靈魂沒有得救呢?

前幾天看見有人著書,反對「南方」的福音主義,就是把福音個人化。可惜美國教會大多仍然奉行一套奴隸主可以接受的福音--把種族平等、社會公義從耶穌福音中剔除,把涉及政治表態的行動當作和信仰理念無關。是嗎?你所信的耶穌不關心警察暴力或黑人性命,以至於你也不關心、不表態了?

再好好思考一下吧。

Monday, April 26, 2021

補贖:福音不排拒種族公義

雅虎新聞登出消息:「保守派基督教牧師著書,發起關於種族補贖的辯論」。記者採訪了該書的兩位作者,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社會見證,記在這裡。

為了曾經的不公正奴隸制度,為了現仍存在的體制性種族壓迫,補贖黑人(Reparation)!人們通常馬上會問:誰應該得到補償?誰出錢補償?因為raparation這個字讓人首先想到出錢賠償。《Reparations: A Christian Call for Repentance and Repair》這本書的兩位作者認為,那些「如何」並不是最重要。他們說號召基督徒起來面對種族壓迫的問題,促使大家下定決心行動,這才是補贖的最重要步驟。

回答那些「如何」的問題挺複雜,但大家首先需要同意一起來努力,共同尋找解決辦法。目前美國的基督徒,包括保守派的福音派,本來應該積極參與探討這個問題,卻常常大力反對提這個話題。有些比較主流的教會倒是已經開始接受關於「補贖」的觀點。

作者Kwon牧師在華盛頓特區牧會,與另一作者Thompson牧師都屬於美國長老會的一個宗派(PCA),持有非常保守的神學--這個宗派在民權運動中因反對黑人平權而從長老會(PCUSA)分離出來。他們兩位現在出來談論種族補贖,多少讓人覺得意外。但Thompson牧師說,他倆只不過是敞開心懷讀了一些黑人文學和他們的神學著作,看到自己的信仰傳統有盲點,錯失了福音中的某些重要因素--其實美國教會應該看到,無論在國家或在社區層面,種族補贖是個合理的要求。

Kwon牧師補充說,「或許你可以說,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是要把reparation這個字贖回來,賦予它適當的意義,幫助人們了解其中的道德倫理涵意,而不是被這個字嚇跑。」由於這本書的讀者對象群是保守教會的會友,所以這一任務挺艱鉅。

星期四,第一位有重要有影響力的牧師表態,把書中能肯定的都肯定了,最後還是給出不贊成補贖的理由--Kevin DeYong在北卡Matthews的一間教會作主任牧師,也屬於PCA宗派。Thompson牧師估計一定還有其他人會參與討論,有人會從右翼說這樣的討論是發瘋,還有人會從左翼批評這書擴大目標,沒把矛頭對準政府。

書中說,Reparations這個名詞是基督徒的獨特觀念,因為是從信心出發,尋求從破碎中修復,要求「捨棄自己利益的愛」,沒有屬靈資源是不可能的。作者相信他們的屬靈資源來自與神的相交和聯結。

Kwon牧師說,「補償的目的不是要懲罰過犯,而是要修復損傷害,那才是真正的倫理重點。我想我們一定要把這一點搞清楚。」

兩位作者認為,種族公正不僅對於基督徒個人非常重要,對於基督徒在美國獨特歷史情境下的見證也特別重要。他們毫無保留地用「白人至上主義」來責備很多福音派白人基督徒一提就炸鍋的事。

他們在引言中寫道,「基督教會在美國所執行的使命,是世界上最長久的白至至上主義秩序之一。為了讓這使命有意義,教會必須認真對待這一社會和歷史情境。我們的希望是,讓白人至上和補贖這種詞彙,現在是如此陌生和令人尷尬,將來有一天會成為教會習以為常的基本呼召,如同我們目前習慣了悔改和好的呼召一樣。」

總的來說,該書的前半部分是定義,提出需要補贖的理由。根據非裔美國人的尊嚴、權力、財富如何被剝奪,並受損傷直到如今的情況,主張國家一定要誠實面對這段歷史。本書的後半部分提出賠償和修復的理由,但沒有深說細節。正如Thompson牧師所說的,該書旨在號召基督徒、眾教會、基督教研究學府,出來帶領這場對話,特別是在各地基層。

該書的最後一章提出了一些切實的建議。比如在實際發錢給黑人的時候,支持贊助藝術家去描繪比較真實的美國歷史;由教會出資贊助,在低收入社區中設立便宜的諮詢服務和領袖培訓;以及其他形式的政治投票或參選的協助諮詢。

兩位作者的論點是,沒有馬丁路德金牧師所說的「人願意服從那別人無法強制的律」,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政府所能做到的種族公義是有限的,換句話,個人必須用意志來接受這項修補工作,修補白人至上造成的損害。

該書沒有花甚麼篇幅討論政府的解決方案。不過Thompson牧師說他會從某種「真理和好委員會」的意見出發,倡導某種形式的政府補贖。「真理和好委員會」是Thompson牧師借用的詞彙,一個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後設立的重建委員會。

眾議院的司法委員會這個月通過了一項關於補贖的法令。這條法令也沒有提出甚麼特別的解決方案,只是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研究這個問題,拜登總統也支持。Thompson相信這表示美國的「真理和好委員會」快要成立了,呼籲支持。

DeYoung牧師總的說來不同意作者給出的神學、歷史、實踐理由。他說書中所定義的補贖不明確,太寬泛,所以幾乎永遠不可能實現。他在改革宗神學院教授系統神學,是一位全國出名的講演家,出版著作。他的回應給人看到意見分歧到底在哪裡,在於對基督教基本信仰的理解。

DeYoung牧師寫道,「Kwon和Thompson呼籲美國的基督教會接受補贖,因為那是忠誠信主的基督徒在這個文化中的使命,是關鍵的神學和倫理要求--我發現這是模棱兩可、行不通、且缺乏說服力的。」

Thompson和Kwon代表了福音派裡的一個角落,他們在閱讀和解釋聖經以及理解信仰的核心教義方面與進步派基督徒有顯著的不同。然而他們也相信,僅僅對聖經作狹義的神學解釋是不夠的。保守派的福音派對基督教福音的含義需要有比以往更寬廣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忠實於聖經和正統。 Thompson說,「基督徒的聖經和基督信仰的故事比代罰神學寬多了,遠遠不止於耶穌償付了我的罪債而已。」

他批評DeYoung是以某種方式繼承和提倡「南方」的福音主義,就是把福音私有化。馬丁路德金博士在伯明翰監獄寫信批評過個人得救的福音信仰,這套信仰傳統是不規範的,無論你是縱觀基督教歷史還是橫看世界各地,這套信仰傳統唯獨在美國被視為正統和規範。

Thompson牧師說,「我們現在所辯論的,不只是反對白人至上,還要反對一種庇護白人至上的福音主義。當我們談論耶穌福音時,這種福音主義限定我們的話題內容,不許包括社會公義。傳福音原來是個文化工程,可是我們一直把它當作一個神學工程,現在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了。」

弟兄姊妹們,你們的意見如何?你的耶穌不在意種族公義、黑人性命嗎?我早就看見有人把個人得救的福音說成是「奴隸主的神學」

Saturday, April 24, 2021

Read《The Color of Compromise》

This book is written by Dr. Jemar Tisby, a black historian.

The book gave me quite a shock, probably because I did not know enough about American church history. My impression of American church was godly people seeking to hold on to the truth of Jesus’ teachings and spread God’s love to all people. Although my view was already changing based on the Christian response during last summer’s Black Lives Matter protests, this book was still a shock.

In this book author Dr. Jemar Tisby presents the history of how churches, especially white protestant churches, established systemic racism with slavery and racial injustice. For example, in the Colonial era, European settlers considered themselves to be “Christians” and African/indigenous people “heathens”. These terms suggest that culture was what divided Europeans from non-Europeans. However, churches made laws that ensured baptism would not change an enslaved person’s social status, they also develop “slave codes” that ensured children of enslaved mothers were born into slavery. White Europeans used the term heathen to dehumanize non-white, non-Europeans, they talked about civilizing others. Little changed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war. Black men served in the war and fought for American independence from British imperialism, but were not granted the same liberties and equity as white men in the newly independent United States. Following the war some white Christians even came to believe that slavery allowed them to care for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enslaved Africans more adequately.

Views on slavery caused splits in churches. Methodists split over slaveholding bishops; Baptists split over slaveholding missionaries; Presbyterians split over “Christ and Caesar” issue, i.e., whether Christians should be involved with politics, or show a stance on slavery. The 48 Presbyteries separated from PC(USA) were all in southern states that advocated for each state’s right to decide the legality of slavery.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PCUS) was formed on the belief that slavery should not only be permitted but may be something positive. During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a theologian of PCUS, G.T. Gillespie, argued “segregation is one of nature’s universal laws” citing various biblical passages.

Fast-forward to the BLM movement of today. Generally speaking, white Christians have not responded well enough to the need for police to treat black people equally. Yes, more white Christians joined the protests, but there was still pushback and too much silence from leadership. For many black brothers and sisters within white Christian organizations, Christian love seems suddenly to disappear when the subject of the BLM movement comes up and demands an immediate and loving response.

Now Christians need to know what to do. Dr. Tisby suggests ARC (Awareness,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of racial justice. This year he published another book on these “how-to”s, but the ideas were introduced here:

Awareness is to educate: watch documentaries about the raci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diversify social media feeds by following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ose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outlooks and access websites and podcasts created by them;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information about topics instead of asking a black friend to explain.

Relationship is to pursue meaningful friendships: have deeper conversations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race or ethnicity, to really know their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join a group or club, to hang out and do something together.

Commitment is to act: willing to address the systemic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racism; write a blog post or a sermon, teach a Sunday school class, host a forum, write a song or a poem; join an organization that advocates for racial and social justice, or donate money; speak with candidates for local elected office, ask for their views and what policies they advocate.

There are other actions white churches can take including support for reparations and the removal of confederate monuments, learning from the black church leaders, or starting a new seminary that gears towards justice and the needs of the black students.

Maybe we can go through Dr. Tisby’s new book on “How to Fight Racism” together in a group.

Thursday, April 22, 2021

世界地球日新聞轉發:氣候峰會

本文內容轉自台灣《工商時報》的報道。這一視訊會議由美國總統拜登主持,率先提出美國要在2030年以前減少碳排放50%以上。中國大陸習近平主席也做出承諾,要爭取在206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也就是碳排放量與碳吸收量相當。

美國總統拜登主導召開的線上全球氣候峰會,在22號「世界地球日」登場,拜登除宣示美國2030年前減碳50%以上,2035年前實現發電淨零碳排,也將施壓其他國家加碼減碳對付氣候變遷。

台北時間周四晚間8時揭幕的全球氣候峰會為期2天,採視訊方式進行,40國領袖共襄盛舉,近來與美國關係緊張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俄國總統普丁也確定與會。

拜登趁此全球商討如何積極減少碳排放的場合,宣布美國的減碳新目標,務使2030年排碳量,較2005年減少50%到52%。

拜登政府新設的減碳幅度,幾乎是前總統歐巴馬主政時期的2倍,奧巴馬要求2025年前的排碳量,須比2005年少26%至28%。蘋果、強生、沃爾瑪等美國企業巨頭,都為50%減碳目標背書。

拜登周四在峰會上指出:「這是具決定性的10年,我們必須下定決心避免氣候危機帶來的最糟後果。」

根據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limate Action Tracker)分析,美國若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未來10年須減碳57%到63%。

拜登的減碳努力也包括制定乾淨電力標準(Clean Electricity Standard),務求2035年前達成發電淨零碳排,提升建築的能源效率,減少運輸部門的碳排放。

美國財長耶倫周三在國際金融協會(IIF)演說時即透露,拜登總統擘劃雄心勃勃的抗暖化策略,要讓美國轉型為淨零碳排的經濟體,動員整個政府部門達成此目標。

不過這幾十年來,美國氣候政策隨著政權更迭常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多國領導人因而對拜登的氣候承諾持質疑態度。像小布希時期拒認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川普總統退出奧巴馬主導於2015年締結的《巴黎氣候協定》。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及眾多開發中國家,長期以來對於歐美要求他們在對抗氣候變遷上有更積極的作為,多半持抗拒態度,指控富國這數十年來工業化過程中,毫無節制排放溫室氣體才是禍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間出席由美國總統拜登主持的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時表示,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並提出人與自然作為生命共同體的六個堅持。

習近平表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習近平重申,中國將在2030年前碳達峰,並推動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談及國際合作,習近平指出,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他們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此外,中國歡迎美方重返多邊氣候治理進程,中美日前共同發布「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中國期待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

習近平指出,中國將碳達峰和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正在製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

中國也將嚴控燃煤發電,於「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此外,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婁議定書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弟兄姊妹們你們讀這篇文章感受如何?要不要切切地為這件事禱告?中國領導人說話總是帶有某種說大話、空話的味道。我查了一下甚麼是「碳達峰」,原來是他們承諾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意思就是他們的碳排放量還要繼續增長,只不過增長速度要降下來,並在2030年以前達到碳排放的最大峰值,然後才開始減碳。

他們現在還在到處興建煤發電站,當然無法把碳排放立即降下來!天知道他們能用甚麼魔術在前面9年不立即減碳,而能在後面的30年內達到碳中和。OK,他們「正在製定...計劃」,八字還沒有一撇。

當然,美國也正在製訂計劃,所有的關注都放在實現減碳的詳細具體方案的發表,據說拜登政府「雄心勃勃」。至於你和我,我們也有不少事可以做。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美國人需要立即改變許多消費習慣,隨時考慮環境保護!

Monday, April 19, 2021

Progressive與Liberal的區别

本文內容取自浸信會歷史和倫理神學家Roger E. Olson教授的博客文章,Who is A "Progressive Christian"? 因為他和一家出版商就這個問題辯論很長時間了。現在沒有基督徒自稱為Liberal的,他們都用Progressive來描述自己。

第20世紀和21世紀的自由派神學家很多,Olson教授讀他們出版的書,都是稱自己的神學方法為Liberal(自由派)的。不過他所遇到的很多年輕一代傾向於自由派神學的基督徒,都自稱為Progressive。他們只不過是要用「進步派」這個標籤表明自己支持LGBT性少數派參與教會生活,或支持婦女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可以按立為牧師長老並教導等等「非傳統保守派觀點」。

Olson教授指出,「自由派」是一種信仰傳統,而「進步派」不是。自由派的基督徒有甚麼明顯標記呢?首先他們信仰的是「自然神」--一位創造之後就再不干預人類歷史的神。其次他們強調神的無所不在,過於強調祂的超越性。第三是把聖經叫做「我們人的神聖故事」,帶給人啟發亮光而已。

第四,「自由派」看基督不是道成肉身的神,而只是人的榜樣。第五,「得救」就是人的靈戰勝了肉體,因為向善,人與神的關係改善了。第六,相信基督徒的信仰符號(耶穌或十字架等)有能力改變一個人,即使他不太知道耶穌。

第七,相信普救論(沒有地獄),只要信有神就好。第八,相信生活倫理比教義重要,因為教義經常隨時代文化而變。第九,改造社會,解放貧困和受壓迫的人就是跟隨和見證主。

第十,相信一個沒有神蹟,沒有道成肉身,沒有耶穌復活,耶穌生平沒有醫病趕鬼的基督信仰。

Olson教授認為,真正的自由派基督徒對於神學發展是有不小的貢獻,但否認了太多的基督教信仰傳統成分,最後幾乎等於不信,因為它徹底切斷了與合乎聖經、歷史上正統基督信仰的核心聯繫,簡直相當於一個新的宗教。它的信仰好像伊斯蘭教、猶太教一樣,承認耶穌是個不尋常的人,甚至在檔次上超過其他的先知、救主,但仍然與其他人沒有本質的區別。

奧爾森教授發覺現在許多自稱為進步派的基督徒並不贊同自由派上面10個方面的觀點,他們只是感覺自己離開了基要主義的保守福音教會和家庭所持守的信念,並不清楚自己從神學上要歸到哪一派教會。他們會去看看思想比較自由開放的教會,卻不很了解自由派的傳統。

或許有些進步派的信徒把基督教信仰的嬰孩和基要主義思想的洗澡水一同潑掉了,他們可能以為除了基要派就只剩下自由派,別無選擇了,而進步派就好像是個中轉站。奧爾森教授說,你沒有必要那麼想,你不必繼續向左走到自由派那裏去。

我對於上面列出的第七、第八、第九條是傾向於接受的。我不會堅稱沒有地獄,但我有一些解經方面的理由去質疑,你如果搜索我的博客,有一些筆記可以供你參考;我還感到不少基要主義的教義不值得捍衛,生活倫理見證更加重要;而改造社會,解放貧困和受壓迫的人至少是基督徒見證的一個重要部分。你說呢?

Saturday, April 17, 2021

個人主義文化攔阻了種族和好

本文是接續閱讀黑人歷史學者Tisby博士的《顏色妥協》一書,隨筆記下的先知性震撼信息。第10章解析的是「種族和好」運動目前所遇到阻礙。「種族和好」是美國黑人教會在平權運動以後發展起來的神學,旨在繼續與傳統的種族主義作戰。(你可以點擊鏈接簡單了解種族和好的神學。)

Tisby博士說,白人的福音派有一套文化工具,還有政治,來對付種族和好的呼聲。這就是他們把福音「個人主義」化的結果。他說有一本書《Divided by Faith》介紹了這套「文化工具包」,教人如何理解美國的種族問題。可使用這套文化工具包卻不經意地保存了他們說要改善的種族問題。

第一件工具的名稱叫作 accountable individualism,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能夠獨立自主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與社會架構和制度無關。--這個看法的問題在於否認社會體制架構環境對人的塑造浸淫作用。

第二件工具叫作關係主義,relationalism,強調人際關係遭到了破壞,帶來種族張力。罪進入世界,破壞了人際關係,結果也破壞了種族關係。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個人。你認為如何?你如果和黑人沒有互動關係,是否就代表你對黑人沒有成見?

第三件工具叫作anti-structuralism,相信種族問題不應歸根於社會架構或制度,不然就是轉移罪咎的根源問題。問題根源是個人做了錯誤抉擇,所以要向個人問責,不能怪政策運作或種族隔離等等有問題。

黑人基督徒同意個人一定要信耶穌才能罪得赦免,不過他們更加認識到體制和政策的力量。他們相信體制不改變,種族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

有一項調查發現,62%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將黑人的貧困問題歸咎於缺乏動力,而黑人基督徒只有31%同意這個觀點。27%的白人基督徒把貧富差距歸咎於種族歧視,而72%的黑人都認為種族偏見歧視是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看來華人看世界和黑人比較相似,和白人差別比較大。我曾經讀過一本詳細討論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至少在觀察環境事物影響方面,華人比較不會幻想自己有多少個人獨立自主作決定的能力。

Thursday, April 15, 2021

民權運動中的普通基督徒

我們一般談論1950-60年代的民權運動,只談幾個出名的,馬丁路德金、葛培理、或有色人種促進會等等。葛培理牧師在民權運動中是個溫和派,雖然不反對,但也談不上積極支持種族平等。本文談談那時的普通基督徒,就是那些沒參加任何遊行、每星期天上教會、全家飯前禱告、努力賺錢養家的人,他們沒看到自己的信仰和行為有甚麼衝突,內容取自Tisby博士的《顏色妥協》一書第8章。

歷史學者Kevin Kruse出過一本書《White Flight》,詳細描寫了1950年代的亞特蘭大鄰舍之間的故事:

住Kirkwood城區的人有70%基督徒,一個號稱「太忙沒功夫恨」的城區。不過,教會的牧師和長老積極敦促會友不賣房給黑人。他們大聲呼籲會友「保持Kirkwood為白人區,維護我們的教會和我們的家」。當這一努力失敗,有一、兩家黑人搬來之後,很多白人居民開始搬走。教會也關門,搬到全部是白人的市郊。

學校是另一個爭奪的地盤。那些決心維護種族隔離的基督徒一想到白人女孩要和黑人男孩一起長大,可能會談戀愛和結婚,生出棕色的孩子,心裡就不是滋味。他們開始建立私立學校,因為公立學校必須允許種族融合,私立學校政府管不著。

1972年有一份報告,發現這些新成立的學校,校名很多都帶了Christian或Church字樣。大多數城市都有基督教會在取消種族隔離的運動中參與了建立新學校。

有一本自傳《Blood Done Signed My Name》,記下了比較進步的衛理公會白人牧師宣講種族公平和消除隔離的信息,卻受到拒絕的往事。很多時候他們必須選擇是宣講上帝的道,還是討人歡喜?他們需要得到會眾的經濟支持,所以很多時候也就避開話題了。

福音派的基督徒當年對於馬丁路德金是甚麼反應呢?當然沒有反對他的平等權利主張--他們基本上沒有反應,a silent majority,但反對他所帶領的遊行抗議,因為這些抗議活動中出現了暴亂現象,他們發聲要求嚴厲打擊犯罪。在平權運動呼籲公平,希望聽見、看見教會支持的時候,他們的表現卻好像瞎子一樣,沒看見受傷倒在耶利哥路上的人(路加福音10章)。

今天的福音派與當年有些類似是嗎?對黑人性命寶貴的呼聲沒有反應,對發生的砸店搶貨反倒有反對的聲音,好像譴責那受傷倒在耶利哥路上的人阻礙交通--這和馬丁路德金牧師當年所批評的白人溫和派很像,不是嗎?

Tuesday, April 13, 2021

加州:空前乾旱的2021年

4月份本來是加州樹叢增生發旺的季節。聖何西州立大學有個專門研究野火的交叉學科中心,常常要定期上山去測量植被乾燥程度。今年他們看到一個極不尋常的現象:山頂灌木叢中應該出現的季節性嫩枝全缺!

研究中心的Craig Clements教授把這一「奇景」拍了照分享,說今年缺少雨水,已經嚴重影響了灌木叢的「活性燃料」濕度。4月份的FMC值本來是全年最高的,今年這裡居然採不到樣本,是因為樹叢乾燥?或是因為氣溫不正常?

所謂FMC值,就是fuel-moisture content(燃料濕度),測量植物中水分和可燃材料的比率,指示出植物的可燃性。研究人員先秤一秤「濕」樣本,放24小時之後再秤一秤。他們常常剪取Chamise新長出的嫩尖枝芽作樣本,因為Chamise是加州最常見的灌木,可今年居然找不到那些生機盎然的淺綠色嫩枝。當然他們也從另一種灌木取樣本。

當FMC值高的時候,意味著植物種的水分比較大,野火不容易把植物點著或傳播開來。FMC植低是因為植被乾燥,甚至已死,野火就很容易燒起來和快速傳開。

加州一般每年有兩個接連的雨季,分別在1月份和3月份。現在剛剛過了第二個雨季,Santa Cruz山間的FMC值卻低得要命。加州的水資源部門報告說,2020-2021這個冬天創下第三個雨水最少的紀錄,4月份水位應該是最高的時候,這裡水庫的存水量現在只有總容量的一半。

Clements教授說,他們的實驗室管理著三個FMC測量場地--Santa Cruz山間的Umunhum峰,17號公路所穿越的Scotts Valley,還有Los Gatos城背後那些山丘地帶,包括Blackberry Hill。這三個場地是美國燃料濕度數據庫的一部分。這一數據庫於2001年建立起來,是研究和掌控野火的工具。各救火部門,包括Calfire和美國森林部,都要使用每年4月份收集的數據,而今年的測量結果全都很慘淡。

在Blackberry Hill採集和積累的數據是最連貫可靠的,他們4月2日在那裡採到Chamise樣本算出令人驚訝的數字。本來這個地區4月份的平均FMC值是137%,上次加州從2012年到2016年經歷一次大乾旱,得到FMC值的最低紀錄115%,而今年是97%。

去年加州的野火季節是最嚴重的,8月份的雷電風暴到處點火,一共發生了超過一萬處的野火,燒了420萬英畝林地,相當於全加州陸地面積的4%還多。Clements擔心今年的情況會同樣糟糕。他說今年只要沒有雷電事件就好,不然我們的樹木狀況是不如去年的。


本文內容取自舊金山灣區的媒體報導:California's wildfire research center makes scary discovery。有些基督徒喜歡在遭遇自然災害時說別人是受上帝懲罰。可是這種風涼話最好別說,你如果不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就是糟蹋上帝的創造,有人「受懲罰」就成了必然的事,並且實際上你有責任。

Saturday, April 10, 2021

抗疫:再談提高最低時薪

去年新冠大流行開始不久,所有商家和辦事部門都關門。還好副食品、藥店以及許多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銷售和交通運輸都照常營運,郵遞員照常送郵件,蔬菜和肉類生產也沒有停頓。很多能夠改成在家上班的人都感激地說,這些essential workers(基本工人)是我們的英雄,應該加薪。因為他們冒險,讓我們安全。將他們比做戰時的士兵很恰當,立功應該受獎。

當時有一位經濟政策研究院的院士Molly Kinder提出由聯邦政府出錢,給這些基本工人(全美國大約有5000萬)增加臨時補貼,因為他們很多都是賺最低時薪的。我們都知道有些州的最低時薪非常低,不夠自己吃住。...不消說,後來國會沒有通過甚麼指定的款項發給這些前線「英雄」--有些老闆發了一些風險補助,免費提供了個人保護用品,或為多餘的清潔和隔離檢查時間支付工資,但很多都沒有。

一晃過了一年,今年各級政府收到大筆聯邦補助款項,有機會幫助這些基本工人了,因為他們的工作條件仍屬於感染危險最大,沒有比去年改進多少。Kinder博士提出,補助那些中、低工資的一線工作人群或許是好機會了。畢竟,他們的危險工作讓所有的人都享受到好處,而且比較危險的工作本來應該付比較高的薪資。相信很多美國人都會贊成給這些一線人員發風險補助。



上面這個視頻展示了一線工作人員的需要。雖然去年聯邦政府沒有在風險補助政策作出有力的決策,還是有三個州拿出了資金,使今年的聯邦政策有所借鑑。

賓州六個行業的老闆們從8月到10月可以從政府申請,每小時補貼$3美元,每個雇員每月最高可得到$1200的風險補助。得到補助的行業是醫療保健服務、社會救濟團體、食品製作工業、公共交通、保安服務、和清潔工,時薪$20美元以下的工人。這些補助很受歡迎,但據說只有10%的公司申請得到了這些補貼。

佛蒙特州也拿出資金給2020年春季在一線工作的人員作為補助,他們是寫張$1200支票給夠資格領的人。誰夠資格呢?除了賓州所補助的那些行業,還有輔助老年生活的機構、餐飲服務、藥品和零售商店,凡時薪低於$25美金的都有資格。甚至有些利潤很高的大型連鎖商店居然也得到了補貼,致使最後資金不夠,不少小商店沒有得到補助。

鑒於這幾個州的經驗,Kinder博士提出地方政府補助低收入基本工人的幾條原則。

一是聯邦提出指南方針,州和都市地方政府貫徹,由企業雇主提供補助。

二是在理想情況下,這些風險補助應該能夠追溯到去年3月,也就是補發所有的抗疫戰士,包括冬季很多一線基本工作人員都還沒有機會打疫苗的時期。

三是將補貼集中發給最低工資的人,特別是那些時薪在$15美金以內的人,比如每小時補貼$2元,或者其它適當的當地標準。

四是補貼範圍應該廣泛,但不應包括利潤豐厚的大公司財團--那些公司的雇主,像Dollar General、CVS、Home Depot、Target、Lowe’s、Walmart等等,應該自己掏腰包補貼員工。這些商店在疫情中生意更加興隆,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

本文是根據布魯金斯政策研究所Molly Kinder博士的文章Time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boost pay for frontline essential workers內容寫成。

Thursday, April 8, 2021

南方基督徒「失去的大業」

南方邦聯的那些州在南北戰爭中失敗。他們的黑奴都被解放,開始了一個「重建」的紀元。黑人大批進入政界,開展商務,尋找在奴隸買賣中失散的家人等等,你可以想像南方的白人感受。他們在重建時期大搞種族隔離,建立種族差異不提,他們用「失去的大業」(The Lost Cause)來蓋括形容他們的軍事失敗和徹底改變的生活方式。

他們把戰前的白人描繪成善良、愛國、緊密團結的基督徒群體。按他們的說法,南方人所要的只不過是維持原有的田園詩歌一般的文明生活,可惜被盛氣凌人、目中無神的北方人侵犯。他們的攻擊打亂了一個安逸穩定的社會。北方人呼籲奴隸解放,邀請聯邦政府侵入鄉村小鎮,以至於南方人不得不起來上戰場。他們並非邪惡嗜血要征服黑人,而是生活受到外來威脅時要維護尊嚴的自然反應。

直到現在,「失去的大業」敘事仍然發揮了一種「另類歷史」的作用,每每引起關於紀念雕像、南方邦聯和旗幟、南北戰爭、奴隸制的辯論。有一本書《Baptized in Blood》不光描寫了南北戰爭的政治方面,還摻入了基督教教義,展示出基督徒共同經歷的患難,是萬鈞之上帝用南北戰爭懲罰了他們,因為他們忘記上帝的奇妙供應,要提醒他們回到那起初的愛,蒙召過聖潔的生活。這是失去大業的屬靈意義。當然,這聖潔生活沒有包括廢除奴隸制,或允許黑人享受民權。1915年有一部電影The Birth of A Nation出爐,題材也是「失去的大業」。

Tisby博士認為這「失去的大業」假說對在重建時期剝奪黑人平等自由的權利起了不小的作用。他說當然不是所有的南方白人戰後都為遣散黑奴而悲傷,但很多神職人員和教會領袖對於聖經允許奴隸制的信念堅定未變。「失去的大業」背後是白人至上,幫助南方教會的基督徒建立和接受種族隔離、歧視、甚至KKK針對黑人的恐怖主義為新的正常生活。

「失去的大業」理念中充滿了聖徒、魔鬼、敬拜禮儀、和象徵符號,推崇這理念的人奉南方邦聯將領Robert E. Lee為最傑出和最值得敬重的人物,他代表了勇敢俠義大有男子氣概的基督教會。有一位南方邦聯的軍牧R. Lin Cave也頌揚李將軍為「尊崇一切聖物」。當時還有一位傳道人乾脆宣佈李將軍「專心建立了一份信仰」,他的南方邦聯是最典型的為上帝打聖戰的基督教邦聯。

戰爭結束後,南方的婦女在正面歌頌和紀念「失去的大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們成立了The United Daughters of the Confederacy,與幾個另外的組織一起,專門募款、政治遊說、到處立紀念碑和紀念館。他們推進這方面的宣傳很成功,在北卡的各公共場所一共建立了140多個紀念雕像,在德州建立了180個,在南方、北方的其他地方也有好幾百個。這些紀念碑和雕像大多是1900-1920年間,Jim Crow時代種族衝突最嚴重的時期建立起來的。在1950-1960年代,又冒出了一大批邦聯旗和圖像。

歷史學家Fitzhugh Brundage寫道,美國各地1000多座紀念物的豎立,是南方白人與幾個北方人同心協作的結果,目的很清楚:表示反對黑人擁有和行使政治權利。這些紀念碑不僅紀念南方邦聯的將士,還把白人至上刻進南方北方各地的公共場所。

還有其他跡象,表明基督徒不斷地與種族主義同謀:好幾個南方州的基督教會經常慶祝一個「南方邦聯紀念日」,Confederate Memorial Day。牧師在這天講道讚美邦聯的英雄人物,祈禱上帝祝福"the Old South",募款的組織在宗派報刊上登廣告要修造紀念碑。南北戰爭結束後,在南方各州的公共場合,到處可以看到基督徒與南方邦聯的聯繫。

我不住在南方州,所以不知道現在南方基督徒的態度。不過我看見有人把那些邦聯的紀念碑當作「歷史文物」,不贊成拆除的說法。今天我才知道,原來那些紀念碑是政治疾風暴雨的產物,算不得文物。想必黑人權勢不夠,看見那些支持奴隸制的標記立起來,敢怒不敢言而已。

南方敬虔白人的生活秩序既被打亂,他們仍然相信上帝必然修理或救贖這件事。隨後他們用種種方法極力阻擋黑人投票,因為他們相信,不容黑人投票是上帝救贖的方式之一,要把他們認為顛倒了的黑白重新顛倒過來。...

或許你沒聽說過「失去的大業」,但你一定聽說了「回歸」到某個偉大的建國初期的敬虔時代--同一條思路。其實從白人以外的族裔視角看,當時大英帝國殖民的基督徒有許多欠缺,一個遵行主道的偉大美國尚待建立

Tuesday, April 6, 2021

南北戰爭的緣起

本文內容取自Tisby博士寫的《The Color of Promise》一書第5章。因為我聽說在某些基督徒圈子內,這個問題好像有爭議,南北戰爭打起來不是因為南方那幾個州想要維護甚至擴展奴隸制到其它州?

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前,一共發生了五件事,好像政治統一的堤壩破裂,迎來了血淋淋的南北戰爭。

第一件事是1850年國會通過逃奴法令。之前,奴隸逃到自由區域時仍是奴隸,必須回到主人那裏,但執行不力,因為經常遇到不支持、不配合的人。立法委員為了滿足南方各蓄奴州的訴求,通過逃奴法令,規定自由的人如果不協助把奴隸送回主人那裏就要受到高額罰款。奴隸主只要把狀子交給一名聯邦法警,他們就提供把逃奴抓獲交回的服務。由於逃跑的人在法庭沒有權利申訴,這條法令在全國範圍內有效保護甚至擴展了蓄奴制度。

第二件事是四年後兩個新的州加入聯邦,1854年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令容許新的州自行決定是否允許蓄奴。結果這兩個州立刻成了爭奪/反對蓄奴權利的戰場。一個支持蓄奴的政客宣布勝選,但反蓄奴派說他舞弊,單方宣布把選舉結果作廢,引起不斷的武力爭鬥。--算是南北戰爭的前哨戰吧。

第三件事是1857年聯邦最高法院聽訟一個案子。有個名叫Dred Scott的黑人為自己的自由提出上訴,他在自由州服侍自己的主人,主人卻不允許他贖回自己和妻子、女兒的自由。結果大法官們以7比2判他敗訴,理由是黑人檔次低,不能與白人享有同等的權利爭訟。這個宣判將被奴役的黑人關在法院門外,他們不能藉著訴訟爭取自由。

支持廢除奴隸制的人很失望,開始採取極端手段,於是發生了第四件事,John Brown起來發動武裝暴動搶奪軍械。但是他們很快就被鎮壓,Brown本人也被抓捕,施以絞刑。

第五件事就是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他的政治承諾是限制蓄奴的擴展,南方蓄奴州立即開始公開談論脫離聯邦甚至打仗。其實林肯早已言明他遠遠不是主張種族平等。林肯總統有一次請了五位黑人領袖到白宮,商議把自由的黑人送到非洲的利比里亞,或中美洲的海地或巴拿馬。殖民到遠方去大概是個不必面對白人至上問題的最簡單辦法。

南方那幾個州起來要脫離聯盟,領頭的是南卡。他們宣告的理由是那些非蓄奴州都假定有權利決定不接受「我們的家政規矩」,並且拒絕我們15個州的「個人財產擁有權利」--他們把奴隸看為個人財產,把蓄奴看為憲法所保護的權利。

密西西比第二個宣布脫離聯盟,他們在蓄奴問題上立場更明確:「我們的立場是徹底認同奴隸制--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質利益。」奴隸是個人財產的原則,在密西西比成為支持蓄奴的經濟理由,因為作為勞工「只有黑人族類能夠承受熱帶日光的暴曬」。

南北戰爭在南卡打響之後,1861年4月又有四個州加入了脫離聯盟的陣線,國家正式分裂為南北兩個聯邦。Tisby博士指出,國家分裂的背後是教會分裂,因為美國教會三個最有影響力的宗派--衛理公會、浸信會、長老會,各為基督徒是否可以蓄奴,蓄奴的基督徒是否可以受到按立或作宣教士,基督徒是否可以參與「政治」這類問題,起了極大的神學衝突,引致教會分裂了。

Saturday, April 3, 2021

一首棕櫚節的詩歌

上星期天我們的線上教會唱這首讚美詩。All Glory, Laud, and Honor《榮耀頌讚歸主名》這首西歐風格的聖詩很古老很優美,據說是一位拉丁詩人大主教神學家寫的詞,第17世紀就在德國演唱了。

Thursday, April 1, 2021

A Note on Critical Race Theory

看見這個名詞好幾次了,有不少人在反駁,似乎很有爭議,或許我可以翻成「種族差異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尋求解釋種族差異的來由。下面這個視頻對此觀點作了簡短的解釋。



甚麼是CRT的觀點呢?按照大不列顛百科全書Britannica的定義,Race, instead of being biologically grounded and natural,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and that race, as socially constructed concept, functions as a means to mainta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hite population that constructed it. According to CRT, racial inequality emerges from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legal differences that white people create between "races" to maintain elite white interest in labor markets, politics, and as such create the circumstances that give rise to poverty and criminality in many minority communities.

翻譯過來,種族差異理論CRT是一種(學術)觀點,認為種族並非基於生理而自然劃分出來的,乃是白人社會建構出來的觀念,用來維護白人利益。按照CRT,種族不平等是從社會、經濟、法律地位的不同而產生的,白人建立了這些「種族」的區別,來維持白人精英在勞工市場和政治上的勢力和地位,並造成很多少數族裔社群的貧困、犯罪情形。

這個理念在高等教育中似乎是主流思想,大多數學府都教,目的是認識到問題存在,好尋求種族平等進步。它顯然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說年輕人被「洗腦」了。

今天讀一本書《The Color of Compromise》,是黑人基督徒歷史學者Jemar Tisby寫的。裡面提到1667年(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維吉尼亞州立法,受洗的奴隸不改變社會地位。那些立法委員是美國聖公會人士,號召奴隸主放心大力向奴隸們傳福音,為他們施洗。因為在英國的習俗是,基督徒不可以奴役其他基督徒,而維吉尼亞州那時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有了這條法令,維吉尼亞的白人基督徒就不擔心因為福音傳播而失去黑奴了--這算是一個證明CRT為真的例子吧。

反對批評CRT的意見我也聽了一個。大概就是說那是個Garbage理論,如何有害,學校不該教,因為真理具有排它性。諸如我們不在課堂上教2+2=5,或者猶太人大屠殺從未發生等等,因為不符合事實,反對的意見說學校不該給孩子用左派意見「洗腦」。最近有新聞,說某些立法委員正準備在某州提出禁止教導CRT的法令。如果成功,你認為這個法令是否證明了CRT是假的和錯的?我看剛好相反。

6月17日Update: 這裡有個視頻我覺得說得很中肯,這人試圖回答美國是不是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這人的結論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