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談談人生的懼怕

我相信完全得到上帝醫治的人是除去了所有懼怕的人。下面有些部份是節選自Allender教授《The Cry of the Soul》一書。

懼怕是在危險、痛苦、或損失面前感到不確定和沒有把握的一種感受。懼怕感通常都是深藏在心,而一點小事就能把它激發顯露出來的。根據懼怕感的不同程度,它可以描述為緊張、擔心、焦慮、害怕、和驚恐。很多時候人爲很小的問題害怕。有的婦女可能會為家裏廚房地板不乾淨而焦慮,有的學生會在考試的前一夜擔心得睡不着覺。

人爲什麽會擔心和懼怕呢?不同的人會爲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程度的擔心懼怕。這些感受的共同點都是來源於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一個(身體或人際關係方面的)危險來臨,自己沒有辦法能力保留心所珍愛的東西,面對這個現實是讓人很痛苦的。這就引發了懼怕感。

舉個例子,一般來講女人對於離婚會有懼怕感,她會盡力按自己所具備的技巧來原諒、擔待、維持和丈夫的關係,可是她無法掌控丈夫的脾氣、缺點,也不能改變丈夫從某些負面經歷而來的消極態度。她無法命令他對自己滿意,除了禱告和尋求朋友的支持幫助以外,她是沒有辦法制止丈夫離開她的。所以離婚是一個危險,撒旦每天都會在我們的家庭中、職場上挑起困難、爭端、隔閡,其中好多事情是不能掌控、因而讓人擔心懼怕的。

Allender教授講了一個自己的例子,在夢境中反映出這類人生懼怕:他囘到學校,進入一個代數課堂,然後發現正好是期末考試,試卷上一大堆的代數符號,都是些似曾相識、卻又不得要領東西,他必須給出答案,並寫出步驟證明自己得出那些答案的正確邏輯。他開始答卷,一頁接一頁,老師走過來的時候看見他正在匆忙作答…可是最後他忽然被要求站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那一頁頁寫得密密麻麻的東西。老師拿起一頁來開始評論,他的表情變得嚴肅,他的評論也很不客氣,讓他感到無地自容。正在老師開始滔滔不絕的時候,夢就清醒過來。

這個夢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測驗/考驗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就臨到你,你甚至不知道自己進入的房間是一個課室,坐下來才知道要考試了。世界對你是有所要求的,而你並不真正具備足夠的智慧和耐力來應付。你盡力而爲,勉強得意一時,可是你知道你的某個要命的弱點早晚有一天要露餡。同時,你感到能力不足,肩上擔子越來越重,卻無一人能夠分擔你,孤單!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夢境感受。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幅無助的場面,從生到死都被別人的權威、氣質和能力轟擊,好像是沒有自由選擇的人。你不能脫離文化的束縛、家庭環境、個人經歷、人際關係、和健康因素的影響,你也不能擺脫日常基本生存的各種要求。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未知數,因而是最讓人懼怕的因素。病痛沒有什麽,死亡是大問題。爲什麽?Allender教授說是因爲人懼怕離別,死亡是讓人孤單至極的經歷,它象徵性地表達出重大理想破滅的那份絕望。

我們一方面有掌控前路的願望,另一方面討厭失敗。懼怕來源於我們的不能勝任終要顯露人前的那份不安全感。在上帝懷裏找到安全感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信任祂,不再擔心失敗。艾克曼博士指出,從健康家庭出來、或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坦然對待自己的弱點和失敗,不會擔心別人知道了就不再接納自己。而不健康的防衛卻是憤怒指責、裝假討好、冷漠退後、和打岔掩藏,把信任和袒露心扉當作危險,我們人際關係的質量降低就在於此。

上帝的安慰和醫治在於祂無條件接納我們,也希望祂所有的兒女都能彼此安慰和接納,合一如同主耶穌、天父、和聖靈,除去一切的懼怕。“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5:8)。

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錯誤的自我觀影響靈命成長

我們基督徒常常說我們是“在基督裏”,可是除非我們真正改變對自己“身份”的看法,換一個身份/自我觀,我們不可能有新的生活感受。在基督裏的身份Identity應該是在基督裏的自我觀

我八月份曾經寫過一篇怎麽對付自卑這個消極情緒,裏面有一份自我測試的問卷。自卑就是莫名其妙地輕看了自己,與是否犯過錯誤無關---好像年輕人在一個工作團隊裏不認爲自己的想法有任何價值。自卑也與自己的才幹成就無關---工作很出色的人照樣會討厭被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毛病,害怕因此被人否定掉。基督徒作爲神的兒女應該力圖擺脫這個錯誤的自我觀,有君王兒女的豁達和滿足感。

你想知道自己的自我觀是否健康嗎?蒙恩成長小組(Aphesis Groups)有下面一組問卷,幫助你用一個分數來確定。請閲讀每個陳述語句,然後選擇數字1-7填寫在各題前面。答的時候請不要按照你所知道的“應該”如何來回答,而要盡量按你的實際感覺來回答。

1 總是 2 很經常 3 經常 4有時 5 不常 6 偶爾 7從不
  1. ____縂的說來我對自己很失望。
  2. ____我常常想到自己過去的失敗、犯過的錯誤、以及曾被人拒絕的情景。
  3. ____我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和周圍的人。
  4. ____我的相貌有問題,讓我不喜歡。
  5. ____我覺得自己有缺點不能改掉。
  6. ____由於某些擔心,我常常避免參加某些社交活動。
  7. ____我傾向于追求完美。
  8. ____當我感到自己在某個重要方面可能要失敗時,我就會着急起來。
  9. ____我覺得在某些方面我必須成功。
  10. ____我不成功的時候會變得沮丧消沉。
  11. ____我不得不嚴于律己,有時太苛刻。
  12. ____我必須要達到某個標準才會有比較良好的自我感覺。
  13. ____我必須要得到某些人的肯定才會有比較良好的自我感覺。
  14. ____有人對我不友好的時候我會質疑我自己。
  15. ____我基本上是怕羞和不善于社交的。
  16. ____我總是在意自己是否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17. ____有人批評我的時候我會變得沮喪或消沉。
  18. ____我總是揣磨人家對我的想法如何。
  19. ____我避免和某些人打交道,因爲擔心他們表現出排斥。
  20. ____我經常開玩笑自貶。
分數總計:______

假如你的分數在95分以上,神給了你一個很積極、正面的自我人格意識。你很可能從神或在原生家庭裏經歷到長久穩定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這愛對你的影響很明顯。人所常見的自卑感似乎沒有折磨到你,歡喜快樂吧,因爲這類的健康自我觀是比較稀少的。

假如你的分數是在45-94之間,那麽你可能有時感到自卑或自我否定。你或許覺得周圍總是有幾個人不接納你。你需要改變對自我人格的感受,接受一個新的自我觀。

假如你的分數在44分以下,那麽你的自卑感很嚴重。你很可能對自己的人格有不少内心掙扎,或許沒有幾天日子是不受自卑感影響的。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喜樂,反倒容易怨恨、苦毒、或鬱悶。你需要換一副成熟的眼光來看自己,只有神能夠給你一個新的自我觀。你的自我價值感需要深深地得到醫治。

Friday, December 24, 2010

遵守主道和榮耀主名的關鍵

默想約翰福音17章6-10節,忽然意識到基督徒“遵守神的道”也好,“榮耀主的名”也好,都不是指行爲高大完美。這是從耶穌的禱告裏透露出來的。

6節:“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明與他們。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 關於“名”,艾克曼(Dr. David Eckman)博士說得對,它不單單是用來稱呼張三李四的,它代表了一個人全部的工作、人品、名聲。耶穌說他已經將父的名顯明(啓示)給門徒,意思不是說門徒曉得天父的名字姓甚名啥---天父無疑就是大家一貫敬拜的造物主耶和華,摩西早已報明。耶穌的意思是他已經把天父的工作、屬性、榮耀顯明給人。那榮耀就是與聖子耶穌合一相通的密切愛情,聯手同心創造、同心救贖的榮耀。那麽怎樣是榮耀主的名呢?請看第10節。

10節:“凡是我的都是你(父神)的,你(父神)的也是我的,並且我因他們(門徒)得了榮耀”。你看,耶穌把我們信徒描述為他和父神自己家的孩子,好像我們指著我們的孩子告訴朋友,“這個是我的”。耶穌還說他的榮耀已經藉著門徒彰顯出來,一個完成式。這是從何談起?當然不是說門徒的好行為已經替耶穌揚名天下!我們所希望榮耀的“主的名”,就是祂的工作做在我們這些卑微人的身上,成爲祂的真善美的計劃成全的證據。如果祂使信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安慰、支持、信任,我們的人際關係和行爲豈不改變呢?但耶穌得榮耀卻不是靠我們的行爲先變好而來的。

有的人可能會說,耶穌在第6節裏說門徒遵守了神的道(完成式),意思大概是說他們律法守得不錯吧?不可能。這單數的“道”logos肯定不是指摩西律法。耶穌接下去解釋說,信那位獨一無二的神差了耶穌基督來,這就叫作遵守神的道。

7-8節:“如今他們知道,凡你所賜給我的,都是從你那裡來的;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耶穌爲什麽說門徒已經知道,所有的信徒(父賜給耶穌的人)都是從父那裏來的呢?Are of thee也當“屬於你”講。耶穌一再説明就是這個我們屬於父神的觀念。門徒領受了耶穌的道,意思是他們相信了他所傳的信息,一個神愛世人、拯救世人的好消息。第8節就是為説明,領受和相信就是7節中“從你那裏來”的含義。

9節耶穌特別說他接下去的禱告是為這些信徒作的禱告,不是為其他人。從耶穌禱告的基本内容來看,他主要是為門徒的心思意念的合一來禱告。他並沒有為門徒能夠好好遵守律法來榮耀主名祈求,我們從什麽時候開始這樣看重行爲的呢?看來遵守主道和榮耀主名的關鍵在於“常在基督裏”的信心。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成長:留意情緒感受

Dan B. Allender教授是基督徒心理學家。他寫了一本書The Cry of the Soul--How our emoitons reveal our deepest questions about God,專門討論人的情感和神的情感,而且是專門選聖經詩篇中一些最迷茫的字裏行間去看這些情感,很有意思。

Allender教授說我們人經常進入兩個極端,要麽感覺過份、神經敏感,對某些事情受不了,要麽缺乏感覺,該感動的事情不感動,該關心的不關心。可是Allender教授說,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就可以從自己的情緒感受裏認識神的真實屬性,因爲我們是按照神的樣式受造的。他擧了個例子:

有一個姐妹,她丈夫剛剛被公司解雇。她向朋友們提說這件事的時候臉都扭歪了,顯然心裏很痛苦。你問她對這事感覺如何,她不是描述自己的痛苦,而是盡量平靜地就事論事:“他為這家公司服務了24年,現在讓他走人是為了節省保健費用,好叫人生氣。他都54嵗了,能上哪裏去找另外一份工作呢?我怎麽能鼓勵他堅強起來呢?太不公平了”。她的聲音裏流露出困惑、憤怒、和懼怕。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這個姐妹是溫文有禮的人,但同時也是很堅決的人。她那性情退縮且有些憂鬱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都是聽從命令、做這做那。他們的夫妻關係是普通、呆板的那種。現在丈夫失去工作,就必須開始面對婚姻的掙扎了。丈夫上班時,他們有各種日常事務分心打岔,可以不去面對生活中的空虛和彼此疏遠的事實,現在就不行了。臉上扭曲的表情説明有悲嘆,表面上是失去工作、安全感、名聲的悲嘆,但深層卻是婚姻理想破滅的悲嘆:她結婚時盼望找到一個休息的地方,一個放鬆沒有懼怕的地方,夢想可以享受親密的愛情。但是她逐漸犧牲了這些理想,換成委屈求全的穩定婚姻、為孩子們將來能上大學而努力,這豈不是很基督化?現在好像連退一步的追求都要落空啦。

Allender教授說,這個姐妹如果願意敞開心門去感受,她就會發現她内心所掙扎的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問題---她會面對自己日益衰敗的婚姻,她會開始正視那些自己從來不敢面對的問題,關於丈夫、關於自己、關於神的問題。

留意自己和別人的真實感受是一個技巧,心理咨詢師必須會這個技巧。在健康的家庭裏,這個技巧是模仿來的:人們彼此留心對方的真實感受,談論那些感受,負面的情緒得到理解,正面的情緒共同分享。而在不健康的家庭裏,人們刻意訓練自己、也訓練孩子忽略和不談真實感受。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不願告訴父母自己真實感受的,可是很多人不容孩子哭泣。他們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用打岔、貶斥甚至懲罰的方式對待,而不是描述和談論那些情緒。爲什麽這樣?很可能自己小的時候是被這樣對待的。

聖父聖子聖靈之間卻是彼此完全體會情感的。在神的家裏,聖靈卻希望我們能夠認識自己真正的情緒,並學會關心他人的感受。所以,我們的團契小組應該利用流露出來憤怒、焦慮、失望等等情緒,作爲學習彼此珍惜、安慰、接納的好機會,養成新的習慣,真正體現出基督的愛。

Tuesday, December 21, 2010

Beautiful Words of Wisdom to Share

以下話語取自一組幻燈片,可惜那個用戶幻燈片網站已經不在了。

My sister shared this with me. Have a great Christmas season and may the Father's blessings richly upon whoever watch this! You can click the button on the right buttom to make it a full screen presentation.

Slide 2: Give God What’s right……not what’s left.
Slide 3: Man's way leads to hopeless end .... God's way leads to an endless hope.
Slide 4: A lot of kneeling will keep you in good standing.
Slide 5: He who kneels before God can stand before anyone.
Slide 6: In the sentence of life, the devil may be a comma, but never let him be the period.
Slide 7: Don't put a question mark where God puts a period.
Slide 8: Are you wrinkled with burden? Come to the church for a face-lift.
Slide 9: When praying, don't give God instructions. ..... just report for duty
Slide 10: Don’t wait for six storng men to take you to church.
Slide 11: We don't change God's message..... . His message changes us.
Slide 12: The church is prayer-conditioned.
Slide 13: When God ordains, He sustains.
Slide 14: Warning: Exposure to the Son may prevent burning.
Slide 15: Plan ahead - It wasn't raining when Noah built the ark.
Slide 16: Most people want to serve God, but only in an advisory position.
Slide 17: Suffering from truth decay? Brush up on your Bible.
Slide 18: Exercise daily…..walk with the Lord.
Slide 19: Never give the devil a ride...... he will always want to drive.
Slide 20: Nothing else ruins the truth like stretching it.
Slide 21: Compassion is difficult to give away, becaue it keeps coming back. .
Slide 22: He who angers you controls you.
Slide 23: Worry is the darkroom in which negatives can develop.
Slide 24: Give Satan an inch & he'll be a ruler.
Slide 25: Be ye fishers of men..... You catch them and He’ll clean them.
Slide 26: God doesn't call the qualified, He qualifies the called.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聖子向聖父禱告:榮耀永生的奧秘

福音書記載耶穌常常向父禱告,只是我以前都沒有怎麽注意,他每次和上帝說什麽呢?約翰福音17章詳細記述了耶穌臨別前的禱告内容。那時沒有錄音機,所以很可能是聖靈後來使約翰想起來的,更可能是聖靈提醒、約翰已帶領初期教會禱告了無數次的内容。

有一次,耶穌在人家見神跡而都不悔改的時候禱告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11:27)。--他好像沒有為那些人焦急傷心的樣子嘛,反倒欣賞起自己與父那不為人所知的美妙關係。

還有一次,耶穌要將拉撒路復活的時候,在打開的墳墓前,耶穌禱告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約11:41-42)。這個禱告的模式和約翰福音17章記下來的内容好像很類似。現在我們來從17章仔細看看,聖父差遣聖子到底爲什麽值得誇耀。

1-5節:“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認識你─獨一的真 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

“願你榮耀你的兒子”,耶穌用的是祈使/命令語氣。由於人與人之間説話很少用“彼此榮耀”的説法,耶穌這樣請求除了讓人想起他是神以外,有些讓人不可思議。我們懂得互相敬重,彼此擡舉,卻很少直接請求對方給自己尊榮的。而且耶穌還直接了當地表明,“使兒子也榮耀你”是目的。這使我想起中國人都是些心照不宣的高手,凡假定對方已經有共見的事情就不明講,我相信耶穌與父也是同樣。但是很可能是為了門徒的緣故,主耶穌此時大聲把同父的交流溝通禱告出來:honor your son, so that I can honor you! 抱歉翻譯不過來,中國人不這麽説話。

“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管理”二字是中文譯者加上去的,英文大多翻譯成power over,但後面那句話“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描述了這權柄或能力。權柄常常讓人聯想到管轄,但這裡power不是管轄,而是賜生命。論到“永生”,永生決不是死後才得到,而是信徒立即得到的,因爲這裡把永生描述為一個不斷認識聖父聖子的過程:“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是在基督裏、透過基督的生命。

這個我們通常翻譯成“永生”的希臘文,觀念上常和一個中文翻譯為“來世”的字聯係著。比如“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18:29-30,可10:29-30);或者“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太12:32)。

可是那個age to come並不是中國文化裏指“下一輩子”說的那個“來世”。聖經根本不支持我們文化傳統上的輪回觀念。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在耶穌時代,猶太人把歷史分爲兩段:“現在的世代”present age和“末了的世代”the age to come。現在的世代是有限的,是有一天要結束的;而末了的世代是耶和華終于來審判罪惡、救拔以色列、創建一個公義和平新世界的世代,是永遠的。初期的信徒都相信,那所盼望的末了的世代已經降臨,儘管新世代全面的祝福尚未到來,但是從耶穌降世、受死、復活開始,人們就能夠透過相信基督,受洗進入the age to come那新的世代。“永生”就是這個末後新世代的生命。所以永生不單單是永遠不死而已,更是一個彌賽亞降臨掌權的全新生命的世代。

所以門徒實際上從耶穌這個禱告確實地知道,認識天父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祂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是進入這個先知講論、衆人期盼的末後新世代生命了!他們明白(至少約翰寫下這福音書時已經明白),先知但以理所說的“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7章13-14節),就是彌賽亞(受膏者)耶穌!

耶穌的“賜永生”的權柄能力正在于此!他不是延長人的肉體生命不死,乃是把信徒帶囘天父的家,聖靈要在我們心中做工,讓我們看清這全然不同、暫新的家是何等歡喜接納我們回家,並且能夠習慣住在這家裏!

“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聖天父所托付聖子的事不是別的,就是來把你我帶囘家,也叫做神的國度,或稱爲“永生”的暫新品質的生活。由於耶穌成全了這個使命,話題可以回到“榮耀”。耶穌完成的是榮耀使命,他竟為此誇耀,以我們為他的榮耀!“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意思要把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人也帶進他的榮耀。我們需要何等的信心來接受啊!

我曾經寫過一篇博客,什麽是神的榮耀?神的榮耀就是祂那手拉手、心連心的聯結與合一的可羡關係。進入神的榮耀不是未來的事情,而是從信基督的時候就開始了,可是身在世界、心住基督,不住地被祂醫治和更新卻仍有許多的挑戰!願我們都時時尋求祂的榮耀,讓祂的榮耀可以透過我們彰顯,也就是說,我們彼此之間也能顯出神那彼此聯結相通、敞開心懷的愛心來。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父神是否離棄了十字架上的耶穌?

這個問題有爭議。我們常聽見的是肯定的回答,但否定的回答也有其道理。本文參考了Maurice Barnett的文章Did the Father Abandon Jesus on the Cross

關於聖父離棄了十字架上的耶穌的説法是根據:

一、歸算理論:當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所有人的所有罪都歸算到耶穌身上。聖父對於人類的罪極其憤怒,所以當聖子在十字架上背負這些罪的時候,天父無法忍受,掩面不看他,一時割斷了平時那密切相處的心連心關係---這就是耶穌替世人擔當的最大刑罰:靈魂與父隔絕的死亡。

馬可記載說,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叫: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可15:34)?---這句話證明歸算理論是對的。Barnett說這是一個環形推理:父神爲什麽離棄他呢?因爲耶穌這樣叫喊。耶穌爲什麽叫喊呢?因爲我們的罪都歸算在耶穌身上,父神離棄了他。(我看見一處聖經註釋說,不這樣理解就無法解釋耶穌的這句話。)

二、耶穌肉身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是作爲一個完全的人,他為了能夠救贖人類,必須經歷人所經歷的一切痛苦,包括靈魂與神隔絕的痛苦,稱爲“靈死”。怎知耶穌靈死了呢?因爲耶穌的喊叫證明父神離開了他。

關於歸算的理論,聖經上的有關教導只有一處經文---林後5章21節:神使那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聖經學者N.T. Wright有篇關於“什麽是成爲神的義”的文章,卻認爲耶穌“替我們成爲罪”應該翻成“替我們成爲贖罪祭”,而成爲神的義在那節經文裏的意思應該理解為:成爲神的公義作爲的具體體現,即信實的神透過基督與人立約、拯救世人,我們成爲神所差遣的使者。

父神到底離棄了耶穌沒有?明確否定的經文有兩處。Barnett認爲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那句叫喊不但不證明父神離棄了耶穌,反倒證明耶穌是基督,因爲耶穌引用了詩篇22篇的第一句話,來提醒人那篇詩裏的全部内容。

約翰福音8章28-29節: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you shall know that I AM,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祂沒有留下我獨自一人(否定的過去時態意思是祂從來未曾留下我獨自一人),因為我常做祂所喜悅的事”。

這是耶穌第一次告訴猶太人,他被舉起來(即釘在十字架上)以後,差他降世為人的父沒有撇棄他。“與我同在”在希臘原文裏有個強調的語氣,應該翻譯成“祂親自與我同在”,又由於是現在主動語態,所以意思是這同在持續不斷。耶穌“常做父神所喜悅的事”也是用現在時態、表示持續不斷的。事實上前面(16節)談到判斷人的時候,耶穌也說“我不是獨自一人,而是差我來的父和我在一起”。現在時態的“不是獨自一人”意味著聖父和耶穌的同在一處是個恆常的狀態。

耶穌這番話是在聖殿對猶太人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講的,一群想要殺害他的人。他特意告訴他們父神從未離棄過,而會持續不斷地“與我同在”,而且在他們把他釘十字架以後,必然會知道耶穌的身份。

第二處是約翰福音16章32節:“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

這一次是上十字架之前對門徒講的。他預言他們都要分散、無人和他在一起時,“父與我同在”。又是個現在時態,表示持續不斷的情景。門徒分散的這段時間當然包括了耶穌釘十字架的時間,他們直到耶穌復活才又聚集。然而耶穌說“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Barnett認爲這兩處經文清楚反駁了父神離棄了十字架上的耶穌一說。

還有,“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基督”二字是譯者加上去的,英文you will know that I am he也一樣,he是加上去的。耶穌意思說你們那時就知道我是誰了---I AM。

“我是”(I AM)的希伯來文發音是耶和華,是上帝告訴摩西祂的名(出3:14)。“I am that I am”中文翻譯為“我是自有永有的”,但上帝對摩西說的話從希伯來文直譯卻是:我就是那位“我是”…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位“我是”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穌生平好幾次宣告說“我是”,這次他對猶太人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是為了説服他們信他。

在以賽亞書48章12-19節,聖子耶和華發話:我是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現在,主耶和華差遣我和祂的靈來(has sent me是完成式,意即祂已經差遣了我)…。

問題是,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如何能讓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知道祂是耶和華神呢?他們顯然確定耶穌不是神,因爲馬太記載他們戲弄的話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太27:42)。如果耶穌“爲什麽離棄我”的喊叫證明天父真的離開了耶穌,又怎麽能夠向他們證明“我是”神或基督呢?只能證實他們自己已有的想法是正確的吧?他只是一個人而已。

但耶穌是喊叫的是詩篇22篇第1節。Barnett說這篇詩會讓文士和法利賽人知道他是神。沒有別的東西能夠説服猶太人,只有聖經上的話。Wheaton神學院的院長Oliver Buswell曾說,在新約時代,一個人如果引述舊約一個段落的第1節,就等於引述那段落的整篇。所以Barnett認爲,耶穌的門徒一定明白,耶穌喊叫的意思是:“請回想詩篇22篇”!

福音書的作者引用了詩篇22篇中的好幾節經文來證明舊約的應驗。看看猶太人對挂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說的譏誚話(應驗了7-8節),再看看“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的一切描述(應驗了16-17節),還有兵丁分耶穌的外衣和為他的内衣掂鬮(應驗了18節),那些猶太人會好像照鏡子一樣從詩中看見自己。

如果看的是整篇的詩,那麽這篇詩的主題不是詩人被神抛棄,而是感恩的讚美:我要將你(耶和華)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尋求耶和華的人必要讚美祂,…主所行的事必傳與後代,…這些讚美正是耶穌降世為人的使命,和他為世人所成就的義行---拯救。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就知道他是神所差来的基督了。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有求必應的喜樂天父

曾在網上看見一個人blog about他請求會見布什總統的經過。這人是個普通的美國公民,希望能親自認識一下總統。根據宣傳報道,布什很親切友好,不過這人認爲小布什給一些人留下智力不高的印象。一通電話打到白宮,說要會見總統,接綫生二話不説,很有禮貌地為他接通了scheduling office。結果人家請他正式寫封信説明自己的目的和意願,用電傳或郵寄送到白宮的scheduling office。這位老美真夠直率的,在信中講自己對布什總統的印象,説,…民主平等嘛,我這個普通公民應該可以和人民選出來的領袖會面。…好親自體驗您的智力、熱情、幽默感、和領導力。

第一次電傳如石沉大海。經過電話追問,人家終于確認收到了第二次的電傳。過了幾天,白宮來信,裏面套話連篇,所有政治家的辦公室給公民寫信大概都是一樣味道的:Unfortunately, we have had to make some difficult decisions(艱難的決定) regarding the President's schedule. It is with sincere regret (真心的遺憾)that we must decline(謝絕) your invitation. I want to assure you, however, that your letter received every consideration.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拒絕接見就拒絕唄,偏偏假裝“您的信經過了我們全面的考慮”。這人較真,鄭重其事地電傳回答說,誤解了吧?我沒有要求立即見啊,總統現在忙,明年後年都行啊,我很樂意耐心等待。架不住繼續查詢,白宮來了電話:來信收到了,總統現在沒空,我們會繼續看總統是否可能有空給你,但不保證。又經兩個回合的溝通和拒絕,這人最後放棄了,勸人說:去找點更有價值的事情做吧,獻個血啦,鍛煉鍛煉身體什麽的。

在神的國度裏可不像這樣。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6章告訴門徒,凡屬他的人都可以馬上、直接、立即地進到永生的父神面前,所有的想法都受到祂的高度重視。由於耶穌和聖父之間有著不尋常的密切結合,所有屬於耶穌的人,所有屬於葡萄樹的枝子,都獲准享有耶穌本人所享有的、那種即刻面對面溝通的特權。特別是當他們“奉耶穌的名求”的時候,也就是意識到自己歸屬祂、記念祂榮耀時,天父就立即歡迎他們,甚至無論求什麽都會得到。

23-24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甚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我們的神是喜樂滿足的神,祂多麽希望將這喜樂滿足與祂所有的兒女分享!不像美國總統辦公廳把平頭百姓的小小願望當作不值,耶穌顯然把我們的喜樂滿足當作很重要的一件事。

25-29節:“時候將到,我不再用比喻(諺語/picture language/proverbs/veiled language)對你們說,乃要將父明明的告訴你們。…我從父出來,到了世界;我又離開世界,往父那裡去”。門徒說:如今你是明說,並不用比喻(同上)了。耶穌是神子降世、完成了使命!門徒終于聼明白了。約翰清楚地告訴我們,神子耶穌的使命就是把父所喜愛的兒女帶囘這一親密無間的家,來享受祂的喜樂。很有意思,我們常常覺得神拯救我們是為了讓我們做工,可是耶穌不是這樣說的。

爲什麽呢?“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求父。父自己愛你們,因爲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是從父出來的”(約16:26-27)。這句話引起我的注意。何曾幾時,我們不少人頭腦中父神的形象就是:祂很遙遠,和我們很生分,對我們不太關心;你必須有很好的理由來向祂懇求,加上祂自己兒子的血,才能從祂換取一些恩惠。不止一兩個人告訴我,還是耶穌比較親近好説話,禱告找耶穌就行。還有一些宗派的信徒大概覺得耶穌也挺遙遠,最好還是透過一些聖徒來求,他們更好説話一些。你看美國總統比上帝不知差了多少等級,見他都那麽難嘛。

其實,最偉大的基督徒就是那些按照字面全盤相信和接受耶穌應許的人---奉耶穌的名求。人如果把他們當作王宮裏的侍臣,專門在王面前為我們說好話的,他們可能會說:金鑾殿的門是開著的呀,你怎麽不自己進去和阿爸講呢?耶穌門徒沒有這樣的誤解,他們從耶穌的這番話中瞥見天門裏面的樣式,祂是何等地敞開接納信祂的人:

30節:現在我們曉得你凡事都知道,…因此我們信你是從神出來的。

既然相信,太好啦,不過自家人不說外話,還是要預備好先有一段憂愁喪膽的經歷。耶穌說:“現在你們信嗎?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1-33)。

總而言之,我們不需要有罪咎感、無價值感、挫敗感、和怨恨,耶穌認爲我們在他裏面放心、有平安很重要。我們會失敗,但聖父愛聖子,是我們的堅固後盾!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分娩的憂愁和喜樂

其實人是不怕吃苦、也不怕冒險的,但是必須認爲有價值,而且必須得到理解支持。我默想約翰福音16章,就決定把分娩的經歷寫出來,因爲主耶穌用婦人分娩來形容暫時的苦楚和哀號。

由於種種原因,我生孩子很晚,生老大的時候已經叫作“高齡初產”。不過,我那時總的身體狀況好極了,比我年輕一些的時候還好,是主的恩典。我的家庭醫生鼓勵我說,年齡不算什麽,健康狀況才重要,所以我先生和我都對於盼望頭一個孩子到來非常興奮。

我是深夜裏開始陣痛,並且在沒有多少其它徵兆的情況下忽然先破了羊水的。當時跑到廁所,掉出來的水多得令我吃驚,源源不絕,不知怎麽辦好,因爲根本不能用衛生巾來臨時防護一下。根據書上的描述,初產一般都要花很長時間讓子宮口慢慢打開。我的陣痛既不頻繁又不厲害,分娩一定還早,可是這些水讓我不安。我先生和我都沒有辦法去睡覺。到了早上4點多鐘打電話給醫生(做接生真是辛苦),醫生說既然破了水,你天亮以後到醫院裏去待產吧,不要在家裏等。

我吃了早餐以後才讓先生把我送去醫院的,他那時還在讀博士學位,所以還照常去學校。生孩子是女人的事,男人幫不上忙,到時等著抱孩子,他心裏不知有多美。我呢,在醫院裏一整天無事可做,陣痛既不頻繁又不厲害。醫院給產婦穿的褂子很單薄,中午又不給我吃正經的飯,因爲醫生恐怕我需要做剖腹產手術,所以吩咐只給我吃“流質”的食物。我在那兒不住地後悔:來醫院太早啦,在家裏暖暖和和地好好吃頓中飯多好!焉知飯食不會增加我的體能,加快分娩的速度呢?

到晚上10點鐘多,大概5分鐘陣痛一次,還是痛得不厲害,看樣子離分娩還早哩,還不到進產房的時候。我先生來了也沒有他坐下休息的地方,那裏還有其他產婦,他只好隔一會兒就進進出出一下。我這時幾乎是盼著那強有力的宮縮能夠趕快出現,痛也不怕。監測嬰兒心跳的機器指示出寶寶的心律大約在每分鐘150次左右,可是我和我先生注意到那個數字偶爾降到八十幾次。告訴醫生以後,他建議我立刻做剖腹產手術,理由是羊水破了24小時就有感染的危險,對孩子不好,必須要在24小時之内生,而且心律表示孩子已經很不舒服了。我半信半疑,覺得還可以等,不過我可不希望寶寶生病,所以同意了。

那時我先生剛好不在旁邊,醫護人員的動作極其迅速,15分鐘之内一切安排就緒。還好他們找到了我先生,讓他來到手術室,這樣在我開刀的時候就有一只手可以拉住。他們下第一刀的時候,不知爲什麽麻醉劑沒有完全起作用,我叫了出來。醫生不相信地問我是不是肚子上感到有壓力,我說不是壓力,是刀戳得痛了。他又試了一下,我又叫一聲,麻醉師趕緊調整了一下。後來孩子順利地拿出來,抱到旁邊一張桌子上,好幾個人圍著擦洗乾淨,包好,交給我抱,又給我先生抱。我先生簡直是樂得合不攏嘴。我們的寶寶臉上白白淨淨,睜開眼睛看著這個新的世界和其中的人,可愛極了。她在我的懷裏幾秒鐘就開始嘰嘰歪歪,可是好像一到爸爸的手上、聽見他的聲音就特別地安靜!這使他特別得意。

我老二出生是順產的,因爲我禱告神要求順產。這次我還特別學了如何用呼吸法來控制疼痛,很靈驗的。陣痛一來,立即改用很短很淺的呼吸就不痛,或是可以忍受的那種痛吧。可是使用淺呼吸對旁邊的人有壓力,他們以爲你一定是因爲非常痛才那樣呼吸。結果醫生問我要不要用麻醉劑來help,我本來應該拒絕的,並不那麽痛嘛,可是人在那個時候好像頭腦也不大清楚,聽見help就說好啊,結果麻醉針挂上以後,不知爲何呼吸法就不靈了!還記得我頭一次產科麻醉出現問題吧?這第二次又出現問題,麻醉劑不為我止痛!而且麻醉還有個副作用:你再也不知什麽時候應該push了。沒有打麻藥時你知道陣痛開始就用力協助一下,我深深感到上帝的智慧,即使疼痛也是個莫大的恩典!

主耶穌用婦人生産來比喻生離死別時的苦楚和盼望。他事先安慰門徒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翰福音16章16-22節)。門徒們不曉得耶穌三天以後就會復活,所以一定要為耶穌的十字架之死而痛哭、哀號。但我的體驗告訴我,因爲對那要出生的孩子有莫大的盼望,所以我感到痛是可以忍受、甚至可盼的事。我們也應該因著對主帶我們回到溫暖有愛的家這件事有榮耀的盼望,有主的理解和支持,患難和痛苦就容易忍受多了。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從耶和華那裏來的惡魔?

今天主日學的時候讀到撒母耳記上16章: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有惡魔從耶和華那裡來擾亂他。掃羅的臣僕對他說:“現在有惡魔從神那裡來擾亂你。我們的主可以吩咐面前的臣僕,找一個善於彈琴的來,等神那裡來的惡魔臨到你身上的時候,使他用手彈琴,你就好了”。…引起一段有趣的討論。

“耶和華那裡”怎麽會有惡魔呢?我們都知道祂是全善的主宰。更有甚者,我們腦海中可能出現一幅畫:耶和華差遣一個惡魔到掃羅那裏去,也就是說,惡魔是受到了命令去的。不過,仔細想這句話,從耶和華那裏來未必等於受祂差遣,焉知惡魔不是自行跑去掃羅那裏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好幾種。一種說掃羅不聽從神,他是罪有應得,受到耶和華的懲罰,所以惡魔的確是受到了神的差遣。另一種說那個“惡魔”不應該翻譯成“惡魔”,因爲“靈”字可有多種意思,其中一個意思是人的精神、秉性或態度,這裡可能是指掃羅自己的消極負面的靈佔了上風,所以惡魔應該是壞心,或是掃羅自己的惡劣精神,根本不是從神來的。

第三種考慮人類語言的普遍特徵,我認爲最有道理。無論哪一種語言,都有一些習慣用法是你不能按照字面較真的,特別是一些形象化的語句。比如中文隨便舉例,某人説話“三言兩語”,形容説話簡短,但你真去數算恐怕決不止三兩個詞句。你說某人“吉星高照”,他豈是真的走到哪裏都有一顆星星跟著,有光照在身上呢?所以這裡的“從耶和華來”,恐怕按當時希伯來人的表達意即耶和華允許來而已。

我以前誤以爲聖經上的話字字都必須照字面理解,後來了解到這是未必的。比如,詩歌體裁應該按照詩歌的意境來對待,寓言則需要理解為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說話有時誇張,有時摻假,你必須體會聖經作者所要表達的故事人物的情緒,才能準確理解聖經所要教誨的。再説,照字面理解聖經時也得照原文的字面,不宜按照翻譯過的字面。

(本文參考了Did God send an evil spirit upon Saul? by Dr. Miller)

羅馬書的歷史背景和主題脈絡

(本文從N.T. Wright的Romans and the Theology of Paul一文摘譯。)

保羅和羅馬書的必要歷史和神學背景是第二聖殿時期(從以斯拉到希律)的猶太教。那時猶太教文化的象徵(symbols)集中表達在聖殿、律法書、土地、和猶太民族意識,透過節期、禁食、宗派、祭物、家常禁忌、和習俗把這些象徵帶入日常生活。所有能夠找得到的第二聖殿時期的文字資料,都與以色列的歷史狀況有關,即猶太人處於一個放逐外邦的心態(回歸了仍是外國人統治,以賽亞和其他先知所預言的神的應許尚未實現),人們企盼著出埃及式的解救。猶太人的基本世界觀大致是:我們是以色列人,造物主的真正子民。我們在我們的土地上(或者從我們的土地上被分散了),我們的神還沒有把我們完全歸回,祂應許過的,到那一天我們神的公義要在外邦人身上彰顯出來。

這是那時期大多猶太人的世界觀,或許不同的階層有所修改,產生很多不同的目標和意向,也產生多少是定型了的神學核心觀念。一些猶太人決心好好敬拜他們的神,甚至超過摩西律法對自己所要求的;另一些猶太人圖謀用政治甚至軍事手段來促進回歸。神學上呢?相信獨一的真神,並且以色列被祂揀選,祂將要在審判中站在以色列一邊,稱她為義。以色列的天職和造物主對世界的計劃有關,上帝呼召亞伯拉罕來解決亞當的問題,這正是以賽亞書40-55章的中心思想。

在猶太文字作品中,注重點特別地落在“神的義”上,神的義總是指造物主自己的公義作爲或品質,不是指從祂而來或因祂而有的道德行爲方面的義。我們總是從有關的猶太文學作品中看到,神的義就是指祂與人信實立約的義,其中包括造物主伸張正義。立約的觀念本身總是包括相信祂站在自己一邊,會替自己申冤,會拔除邪惡和不公,這些都直接涉及整個世界的命運。

Wright認爲保羅的基督教神學正是從這套猶太人思想體系開始的:這位創造和立約的神,祂要在末了為以色列成就公義,這公義已在歷史中成就在耶穌身上。不是成就在以色列國,乃是成就在耶穌一個人,他在外邦人手裏受難,神站在他一邊,將他從死裏復活---這件事本身就可促使猶太的思想家想到,耶穌似乎一人擔當了以色列的命運,以某种方式代表了以色列國。你如果把這個認識加入初期信徒對耶穌彌賽亞身份的神學理解,以及保羅自己對這個“代表”主題的解釋,就可看出保羅正是如此相信,且將這作爲他整個神學的重心。那位創造和立約的神,將祂聖約的目的計劃成就在以色列的代表---彌賽亞耶穌身上了。

所以我們應該從羅馬書看到,造物主和以色列打交道、和世界打交道的神學故事,保羅以基督和聖靈為重心將它重新講述一遍。

羅馬書的主題脈絡

我們當然盡量不要把羅馬書當作保羅的系統神學著作,不過記住保羅在這卷書裏辯論的是什麽問題還是很要緊的。我認爲羅馬教會起初大多由住在首都的、成爲基督徒的猶太人組成。後來在革老丟皇帝于主後49年驅逐猶太人,留下來的信徒無疑不少是從前拜偶像或信異教而歸主的人,這些外邦人的基督徒不像加拉太教會的人對遵守猶太律法那麽熱心,反倒傾向于屈從羅馬異教的社會壓力,與猶太人劃清界限,説不定用革老丟的驅逐法令機會來表明自己不是猶太人。主後54年革老丟死後,猶太人囘到羅馬,你大概可以想到教會的領袖肯定不是那麽興奮激動。儘管不是所有的猶太基督徒都對守猶太律法熱心,儘管羅馬教會大多是分散的小組形式,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信徒的分歧和張力還是不可避免的。

單單這些内部的分歧並不足以説明羅馬書的整個内容,只能説明14-15章的内容。我認爲這封信最可能的背景和神學主題是保羅的宣教策略引起的張力。他希望以羅馬作爲地中海西部的宣教基地,正如他已安提阿為地中海東部的宣教基地。安提阿教會曾經堅持(至少有一次,可能從此)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分開,這等於在保羅背後插刀,削弱他宣教的神學基礎。加拉太書2章所記的那個著名的“安提阿事件”反映出保羅的立場---堅決反對任何猶太信徒比外邦信徒優越的心理。

保羅在羅馬很可能面臨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與安提阿問題相反的反猶太教問題。將羅馬作爲新的宣教基地總是有這個新的危險,後來第二世紀興起的馬吉安主義也顯示出來,當地的反猶太情緒太甚,不僅會導致外邦信徒孤立猶太信徒,而且排斥任何有猶太人參與的宣教事工。所以,羅馬書強調福音要給“先是猶太人,后是希臘人”,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如何能夠堅持平等,既不重蹈猶太優越感的覆轍,又不給否定舊約上帝的馬吉安主義留機會?Wright認爲這就是導致保羅寫羅馬書,有我們看到的大綱和辯論細節的原因。

保羅採用的策略是,解釋他自己對於聖約的新鮮理解,就是神給亞當問題的原始答案。神到底給亞當後裔什麽應許?實際如何實現?保羅用來描述這個主題的具體名詞在1章17節是:耶穌的福音啓示出神的義(即祂那守約施慈愛的信實)。

爲了讓羅馬教會能夠了解他的宣教策略,保羅需要展示一個關於“神的義”的大面積地圖,在其上他可以標示出羅馬的位置。在這個亮光中他可以談及其它問題,其中包括教會内部反映出來的對猶太人態度的問題。

所以,羅馬書的主導綫是一場重要的辯論,學者們都越來越同意,不僅僅是前8章,而且一直辯論到11章。辯論的很大一部份是設定討論的條件,以便面臨實質問題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上。辯論一完成,保羅就開始轉到12-16章的話題。這些事情很重要:比如15章7-13節,你們要彼此接納云云,很有資格作整卷羅馬書的總結,而不僅是從14章到15章6節一個段落的總結。

羅馬書1-11章的條理完全可以按照猶太人的聖約思想來理解,當然,聖約中對將來的盼望原則上已經在彌賽亞耶穌身上實現了,現在正由聖靈全面貫徹執行。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不是“自己責備自己”

關於聖靈的要在門徒心裏做的工作,主耶穌親自告訴我們最多,其中最顯著的描述為“保惠師”這個頭銜。保惠師(comforter/counselor/helper)無論怎麽翻譯,並非一個定罪的角色。“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一切話”(約14:26)。祂如何能夠進入我們的内心呢?這個顯然不必我們操心,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we can do to welcome or stop Him。“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15:26)。

約翰福音16章5-15節是一大段描述聖靈的話,不知為什麽,我一直對“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印象最深,而對接下去的三句説明解釋的話卻理解不深。我在神學院讀書的時候,有門課專門研讀約翰福音這卷書,仍然沒有注意這個細節。

聖靈叫世人“自己責備自己”,通常理解為叫世人feel guilty,好像沒有什麽其它的經文來支持,不過歡迎大家提出來,我可以去研讀。我自己多年來對聖靈的體驗是,祂常常提醒我很多事情,甚至為某事極其後悔,卻不是guilty。

我後來注意到聖經串珠註釋本有小字解釋:較貼近原文的譯法是“就要為罪、為義、為審判而指控世人”,新譯本對這節經文就翻譯成“指證世人的罪”。又看了幾個英文版本,大多是convict the world of sin, and of the righteousness, and of judgment的意思。KJV用reprove代替convict,用小字説明也可翻譯成convince,看來是讓人明白錯誤的意思。比如耶穌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那個“指錯”就是這個字。

指証convict是個法庭用語,叫人聯想到是非的審判,但人們日常經常要為別人指出錯誤的,起碼你教育孩子必須指出他/她的錯誤對嗎?順便提一下,有人用駡人的方法指出錯誤,不駡人就不知道如何溝通,我們當知道那效果是很差的---很多人、很多時候指出錯誤都不駡人。我的老師、我的父母不曾用罵的方法糾正我,聖靈也並不用這個方法指出錯誤。可是我發現在有些人的詞彙裏,“批評指正”就叫作“罵”。

聖靈要向世人指出什麽呢?三件事。第一是指出他們不信的罪(約16:9)。由於後面有個“自己責備自己”的誤解,很多信徒誤以爲聖靈是叫信徒知道自己的罪過。不錯聖靈是提醒我們的不是,可是卻不定罪,因爲第一位保惠師基督耶穌已經為我們死,祂現在是我們的大祭司,隨時除去我們過去、現在、將來一切的過犯,而聖靈時時提醒和告訴我們,有哪些過犯耶穌又為我們洗淨了。我們的反應應該是認罪和全然感恩。何況,這節經文的主語是“世人”,是“他們”。並且,不是叫他們知道自己有一切的罪過,而僅僅是那一樁“不信”耶穌的罪。聖經有其它多處經文指出,所有的罪都可赦免,只有不信神兒子的罪是不可赦免的。

第二,“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約16:10),這句話的意思肯定不是叫世人知罪,更不是叫信徒知罪。但因爲前面提到“罪”後面提到“審判”,我們讀這句話時常常把它忽略,或者猜想它一定和稱義有關。不錯是稱義,但卻不是講信徒,而是講耶穌自己被父神稱義:上帝馬上要把他接到榮耀裏去,宣告受膏和悅納,世人就不再看見他。聖靈向世人指出的是這件事:耶穌降世是上帝的公義作爲,然後上帝稱他為義,也要稱所有信他的人爲義。我們若了解聖父聖子的關係就該知道,“我往父那裏去”是一句無限自豪的話。我們的親人安息主懷的時候不能這樣說,恐怕多少是因爲自己對那份關係的質量不太有把握。耶穌卻是凱旋而歸,他知道聖靈要為他作見證,門徒也要為他作見證。公義的神就是要把信基督的人帶囘祂慈愛的家中!這是聖靈所要向世人指証的--神的悅納。

第三,耶穌這裡不是說所有人都要因爲自己的罪受審判,而是說“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约16:11)。受審判的完成式表明審判已經發生,其結果影響至説話的時刻,也意味著永遠有效。這世界的王是指撒旦,他已經受了審判,或者說已經被定罪了。那些要把耶穌釘十字架的人只是他的工具而已,聖靈要讓世人知道,撒旦的權勢已經被挫敗了。

綜上所述,聖靈不是簡單地要定世人的罪,或者叫他們知罪,更不是要讓信徒常常產生罪咎感。聖靈要向世人傳講一個福音,祂會和門徒一起來做。後面幾節經文告訴我們,這些門徒當時還不能領會聖靈這榮耀的工作,但聖靈會在耶穌離開之後來引導他們,告訴他們更多的細節。“祂要榮耀我,因為祂要將我要說的告訴你們”(約16:14-15現中譯本)。

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與主同甘苦、共命運

這篇是默想約翰福音14-17章的繼續,請看前面一篇感受神的愛與彼此相愛

有人恨惡你過嗎?我想我是被人家恨惡過的。我有一次給別人提意見,恰巧是和那人關係不怎樣的時候,可是意見又很重要,不能不說,結果這人後來處處拿小鞋給我穿。其實被人恨惡並不要緊,有幾個人能在世上做到八面玲瓏?你只要還有人理解支持就好。事實上主耶穌就提前告訴門徒,遇到被人恨惡甚至迫害的時候不必介意,因爲有主支持作後盾,我們是和祂聯合才遭遇如此的,基督門徒的命運與祂緊密相連!

約翰福音15章18-20節:世人若恨你們,你們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

這可真是同甘苦、共命運!為了一個家業、同一目標,一起被人家恨惡嗎?沒有什麽,受得了!孤孤單單就完全不行啦。早些年我先生經常因爲我是基督徒而挖苦我,我可沒有怎麽得罪他。所以我牢記21節耶穌這句話,“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父)”,一點都不難過。我不屬世界,我屬主!我明白不是我先生和我這個人有什麽過不去,而是這世界總體上來說和基督過不去。這樣想對我們的夫妻關係很有幫助。

約15:22:“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我常常為聽見福音不信的人惋惜,希望他們或許只是一時不信,日後還是會改變心意來信從愛他們的神。但耶穌說:“恨我的,也恨我的父。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行神跡),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連我與我的父,他們也看見也恨惡了。這要應驗他們律法上所寫的話,說:他們無故的恨我”。説來有意思,我的兩個孩子因爲看見爸爸總是為了耶穌而惱恨生氣不開心,就都急切地要信主。那時候她倆都還很年幼,真讓我喜出望外。現在想來,她們是看見爸爸發怒就害怕,所以斷定不信是不好的。聰明孩子!

約15:26-27:“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耶穌話鋒一轉,提起見證的事來。聖靈要來在人的心裏作見證,門徒也要向人作見證,包括你和我!我想若不是為了作見證,世界不會恨我們的。作見證是誰的主謀?聖靈!說起我在家裏的見證,我可不是一天到晚給我先生講道,事實上我沒有什麽機會。可是不知爲什麽,他一天到晚都不忘記我是個基督徒,動不動就挑釁我的信仰,找茬兒說教會或基督徒的不是。而且從來都沒有什麽具體的人或事情,都是空空泛泛的,比如要罵總統的時候就罵基督徒,火上加油地說是基督徒選出來的總統等等。

約16:1-4:“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not be in doubt)。…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提前告訴的目的不是威嚇,而是叫他們到時候安心,都在主的預料之中嘛。我送女兒上學前班的時候,起初總要告訴她那裏是什麽樣子的,有很多玩具、阿姨很友好、喜歡她、媽媽會離開不在,何時會來接她回家等等。我的女兒還是會緊張,不願意我離開。但是我自己體會這個世界對她是安全的,也要她有同樣的體驗。回想起來,我在教會裏常常允許這個那個弟兄姐妹把孩子抱來抱去玩,大家都好喜歡她,而我卻忙團契裏的事,和別人談話,不知道她感到有多緊張哩,我並沒有提前告訴她什麽嘛。主耶穌卻很周到,再三告訴門徒世界會是怎樣,以及為什麽是這樣。這樣到時他們就可以想起來,大大減少遇到困難時的沮喪。

Tuesday, December 7, 2010

咨詢輔導的藝術

首先聲明,我本人不是專門受訓的心理輔導人士。我學過聖經輔導那門課,具體說叫做“勸誡式”輔導,也學過其它的一些根據聖經注重身心靈全人需要的輔導心理知識,閲讀了一些關於聖靈工作和内在醫治的書籍,學了一些溝通和聆聽的技巧原則,最重要的,我在神學教授艾克曼博士那裏學到一整套基督徒生命改變的原理,了解到什麽樣的心理是健康的心理。不消說,三一神那注重關係的特質和樣式(我們受造的樣式),是最健康、最讓人滿足喜樂的樣式。聽聞福音能夠讓人回到慈愛的造物主那裏,心靈得醫治。

我敢說,我們是因爲對神了解得太少啦,所以自己沒有得到安慰醫治,也不大會模仿祂的樣式(效法基督),去勸解別人。你聼過一句俗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們對神常是那樣的,哈哈!沒辦法,局限啊。比如覺得祂一定很專制啦,不通情達理啦,祂對我們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啦,都屬此類。

關於安慰和輔導別人,弟兄姊妹之間可能常常做。不過如果我們希望有效果,最好了解一點基本常識。我因爲多次隨著國際家庭倫理研究中心的專家團到北京,培訓各大學在職的心理咨詢中心工作人員、班主任、和學生輔導員,所以對心理咨詢和家庭治療的原則稍有了解。首先,咨詢師本人需要有那個精神頭兒和興趣來認識當事人,聆聽他/她的故事,理解對方的情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來訪者的問題都不是單單他/她自己的毛病。不是這人成長的過程中家庭人際關係不良,就是這人曾經經歷過很不幸的事件,導致精神失調或人際關係失控。咨詢師若是沒有那個耐心去理解當事人的故事,或者為自己的其它事情煩躁不安,就無法聆聽和為他/她找到問題癥結。

從這一點來説,傳福音或分享你的信仰需要同樣的藝術---花時間和精力去深入了解你的福音朋友,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給他們講解福音。

第二,咨詢師不可以先入爲主地對來訪者有成見,一旦有成見就不宜接受個案,應該轉介其他人去幫助。無論對方是什麽問題---成癮、憂鬱、同性戀、婚姻出軌,你如果在聼取對方故事之前就已經知道如何給他/她建議或意見,那麽你就不適合輔導這人,因爲效果一定不佳。

在聖經裏,上帝先赦免和接納罪人,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在人的心裏做工,讓我們認清和學習一些原來沒有意識到、也不會的事情。

第三,咨詢師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和溝通弱點,你容易信任別人嗎?選擇在心境平和、精神壓力不大的時候輔導別人。如果自己處於焦躁不安而不知道,就會被動地對自己的消極情緒作出反應,影響咨詢,不能幫助別人。你如果了解自己是不輕易信任的人,就能心裏有數,知道自己的懷疑未必正確。

90年代初,意大利的大腦研究人員發現猴子觀看人喫花生的時候,大腦的反應和它自己實際在吃是一模一樣的。这个現象引起了一系列大腦镜像神經元系統的研究。原來这些神经元帮助人感受他人的經歷,诸如(1)模仿另一人的動作,(2)推測另一人的意圖,(3)解讀話語的含義,以及(4)解讀另一人的情绪状態。神經元系統告訴我們,上帝設計人的大腦的結構是要讓每人都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他人的情緒。神經科醫生Daniel Stern说:“我们的神经系统的…構造精妙,能夠感受他人的神經系統活動,好像我們自己身临其境一样”。他們把两个好朋友并排放在不同的腦波磁共振成像儀中,二人談話時的腦波活動很類似,可見二人不仅在想同樣的事,他們還感受經歷到相同的體驗。但是焦虑和情感麻木的人,研究人員从他們的腦波图像可以看出,他們無法體驗到另外一个人的情緒感受。

所以坦然平和的心態是有效輔導或幫助别人的基本要求。基督徒如果自己還沒有體驗到上帝的平安和滿足喜樂,就無法見證福音的好處,幫助別人。基督徒自己處於高度精神壓力之下時,也不宜就別人的困擾和難題發表意見,企圖“幫助”人家認識和接受自己的意見,因爲你無形中給別人的很可能是更多的壓力。我曾經寫過一篇博客:牧養關懷的有力工具,可以供你參考。

Monday, December 6, 2010

感受神的愛與彼此相愛

提到上帝的誡命,我們腦子裏恐怕都會想到摩西五經裏記載的繁多律例典章,其中包括著名的西奈山十誡。可是對於基督徒來説,全部的摩西律法已經被耶穌歸納為兩點:一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二是要愛人如己。愛神是個看不見、很難衡量的東西,因爲是在心中,但愛人如己卻是別人可以印證的。事實上耶穌告訴我們:你們如果體會到神的愛,那麽就彼此相愛吧!

約翰福音15章7-17節是另一個交叉對偶結構,再一次突出了耶穌關於彼此相愛的教導:

7上:你們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吩咐成爲一家人)
   7下: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應許聼禱告)
      8: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
         9: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耶穌愛)
            10: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遵守命令)
               11: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耶穌的喜樂)
                  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吩咐成爲一家人)
               13:我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耶穌的愛心)
            14-15: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遵守吩咐)
         16上: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耶穌揀選)
      16中:我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
   16下: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應許聼禱告)
17: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吩咐成爲一家人)

這個Chiastic structure 以互相内住式的聯合的關係開始,以彼此相愛的吩咐結束,層層對稱。耶穌用應允祈求作爲強大後盾,要支持門徒結果子。爲什麽結果子很重要?因爲天父將祂自己的榮耀和我們的果子聯係起來!這果子屬於神的家,在世人面前見證父子聖靈合一工作的果效。耶穌前面一段話談了不結果子的問題,強調我們必須看自己像枝子生長在樹上一樣與他聯合,方能結果子。

看來我們結的果子是個不得了的事情,但耶穌並不是單單盯著我們的行爲表現,而是強調他對我們那主動的愛與揀選。他重復地說,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會常住在我的愛裏,就是我的朋友了。耶穌希望我們多結果子,他談到他給的喜樂和愛心,用這些環繞著彼此相愛的命令。這忽然使我想到,我們之間彼此相愛是對神最大的感恩!是神先愛了我們,我們心裏如果感受到了這份愛,如何回應呢?耶穌告訴我們:彼此相愛,這就是神家裏的人的樣式!它好像一塊試金石,讓人看出我們裡面的喜樂和愛心。所以,我們若是已經體會到神的愛,那麼就彼此相愛,來傳遞這愛吧。

Sunday, December 5, 2010

欣賞不同聲部的和諧歌唱

昨天美福神學院又有一些同學畢業,我自告奮勇參加唱詩以示恭賀,所以提前到會場練習合唱。一般的歌譜上都有四個聲部,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通常大衆齊唱的都是第一聲部,唱不上去就降八度唱。如果有人能夠唱其它聲部,合唱的效果就大不一樣。近年來我的嗓子有點老化吧,有的高音唱不上去了,有時還會把某個半高不低的音唱走調兒,所以好幾次大合唱都學著唱第二聲部,發現其樂無窮。這次我又參加了女低音的聲部。

一般來説女低音比較不容易唱。首先你跟人家唱得不一樣:不是說每個音階都不一樣,不過大部分是不一樣的。其次因爲唱的人少,合的時候一不注意就跟著第一聲部唱跑了,我一定得站在一個會唱女低音的姐妹旁邊,耳朵一邊聼她,眼中一邊看五綫譜上那些豆芽菜的位置,口中一邊跟隨她。其實我看五綫譜是個半桶水,找到起頭的音以後,按照熟悉的節奏大概知道往高唱還是往低唱,所以隨著唱還行,可那個譜子拿囘家以後單獨唱就怎麽也不會了。上次有人幫忙,我把女低音聲部的簡譜寫下來了,好回家自己練習,結果發現好難聼啊,平平淡淡,好像念經。我猜想唱第三聲部和第四聲部感覺可能也差不多。真是配角啊,必須和其它聲部一起唱才好聽,而我們何必要求每個聲部都必須很好聽呢?

我的兩個女兒都很會彈鋼琴,她們受訓如何嚴格地按照五綫譜來表達音樂的意境。她們常常在教會兒童主日學的時候司琴,也在英文堂的主日敬拜團隊裏彈奏。她們最怕的是沒有時間提前練習,我問爲什麽一定要提前好幾天拿到歌譜,那些譜子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啊。我女兒告訴我,因爲司琴不能簡單地照著聖詩歌曲的五綫譜來彈---那聼起來太單調,你必須在曲子裏自行加插一些過渡音符和諧音,特別是有拖長音的地方。你要figure out怎樣加聼起來才順暢,然後在練習的時候記住。加插的音符因爲沒有寫在所彈奏的五綫譜上,所以要練習纔能記熟。孩子們功課很忙,預備這些要抽空,所以不喜歡在最後兩三天得到一份任務通牒。看來,那些不起眼的過渡音階在增加音樂美感上作用不小哩。

一部合唱裏如果只有一個聲部,那叫作齊唱。齊唱不如合唱好聽。可是合唱的幾個聲部如果分開來聼,除了第一聲部能表達出一部份歌曲的意境,其它都不行。同樣,那些過渡音階只不過是重復的和絃(chord)而已,單獨拿出來聼也很單調,表達不出個所以然。有個話叫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上帝的創造就是花樣繁多,祂創造的人各式各樣,每個人都是獨特無以取代的,配合起來才是傲人的美景。

看同一件事,同一本書,每個人感想都不同。這並不是壞事,但是對於心理不甚健康的人來説,意見感想不同是個大問題,不能容許,非要辯論出個是非名堂來。這是何苦?我想每個人從一個角度出發看事物,分享看法,很可能會片面。可是大家接納,理解為一個角度或一個經歷的意見不行嗎?不必批評論斷吧。

分享和別人不同的意見是要些勇氣的,只有在健康的溝通環境裏,你才不擔心會因爲說錯被打棍子。我少年的時候,直截了當地在家裏講任何心裏話都不用擔心挨駡或吃虧,我的父母和我交換意見的方式總是相當地坦率友好,現在想來是很難得的健康環境。後來在學校和社會上,學會在很多情況下閉口不言,因爲那時提倡全民上下統一口徑,聼一個調子,現在看來這並不健康。

基督徒如果是上帝所醫治釋放的人,那麽教會群體應該以彼此的接納和理解為上帝榮耀彰顯的記號,因爲三一神的家就是以救贖、原諒、接納為特徵的。在接納的環境裏,每一種不同意見都可以成為一個和諧的伴音。

Friday, December 3, 2010

生長在基督這棵葡萄樹上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天父怎樣辦理不結果子的枝子”。由於“剪去”那個字又可以翻譯成“擡起來”,又因爲把枝子擡起來以後它才可能結果子,我覺得天父十有八九要醫治那些屬於基督但不結果子的“枝子”,所以主張把它翻譯成擡起來。

今天我又注意到天父怎樣辦理那些結果子的枝子---修理乾淨,英文是purge或prune,即修剪--這和前面辦理不結果子的枝子方式差不多嘛。我特意查了一下修理乾淨那個希臘字καθαιρω,新約裏只出現兩次,另外一次是在希伯來書10章2節,翻譯成潔淨:敬拜的人良心已經被潔淨。所以BBE的版本把約15:2翻譯成every branch which has fruit he (Father) makes clean, so that it may have more fruit. 不管是修剪還是清理,做在結果子的枝子上,就無人懷疑這枝子有失去救恩的危險,有意思。

繼續默想約翰福音,現在進入15章。前面一大段(14章)耶穌正在介紹三一神家裏那合一的愛,父、子、聖靈何等地張開膀臂要與門徒們聯合為一,耶穌希望門徒因爲感受到這份接納而安心。現在話題轉成:作爲神家裏的人不結果子的問題。誰都知道神是榮耀的,所以進入祂家馬上就會有個表現問題。耶穌在此再三交代,結果子的關鍵在於不斷地作爲枝子留在基督這棵葡萄樹上。這是一幅生命聯結和成長的圖畫,是“我父”的栽培工作,並非是枝子能做什麽。耶穌再三說枝子離開了葡萄樹自己就不能做什麽。

我看到1-6節又是一個交叉對偶結構(Chiastic structure),這段話中心思想強調的是“常住在我裏面”的吩咐。不遵守吩咐的後果,耶穌說是不能結果子。約翰福音15章1-6節:

1: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
   2上:凡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擡起來(不結果子)
      2下: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多結果子)
         3: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屬於我)
            4:你們要常在我裡面,否則就不能結果子
         5上: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屬於我)
      5中:常在我裡面的,這人就多結果子;(多結果子)
   5下: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不結果子)
6: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沒有栽培)

“住”這個動詞也當作“留下”remain講,所以住在基督裏也就是存留在基督裏。和合本常常把這字翻譯成“常在”,也滿適當的。恐怕還是有人會問,怎麽住在基督裏呢?這和主耶穌說的回家類似,別忘了信徒已經被神接納為親親密密一家人。我主張你每天頭腦中默想這幅畫面:

想象基督這棵大葡萄樹:上面有不少枝子,你是其中一小枝。你長在樹上很安全,鳥獸都不會來把你折斷。無論颳風下雨、太陽曝曬,你每天從樹上汲取養料,慢慢成長。萬一長得不好,園丁會親自幫你修理乾淨。樹上的養分甘甜,時時刻刻令你心滿意足!你天天都屬於基督,牢牢地、但是輕輕松松地連在這樹上,這就叫做住在基督裏。你只要注意每天有沒有得到養分就好,不必注意什麽時候才長出別人看得見的果子來!

Thursday, December 2, 2010

世界觀與神學信念的形成

這篇文章參考了N.T.Wright的文章Romans and the theology of Paul和Robert E. Webber的《Ancient-Future Faith》。

在所有的社會和社會階層裏,人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叫做世界觀的東西,也就是看待事物的一組假定。比如是否有神,以及神是怎樣的神。你用什麽符號來象徵神?關於神的理念如何影響人的行爲?神話寓言故事中的道德教訓,以及對基本人生問題的理解。基本的人生問題包括:我有何獨特(who am I)?我與世界上其他人的關係如何?人生有什麽問題?怎樣能夠解決那些問題?

這些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就好像房子的根基,人生一切的現實都是透過這些格子來看的,可是這些基本假定的東西是否正確,人們則很少去注意和反省。事實上,世界觀是從娃娃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當然不是用講演的辦法灌輸給他/她,而是透過你關注的方式,和你與他/她溝通的方式傳遞的。世界觀是感受,而未必是理念。
在不健康的家庭裏,家長除了不明講,幾乎用盡了一切辦法,讓他們的孩子了解他/她並沒有任何可欣賞、可發揮的獨特之處,然後到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就奇怪,這孩子怎麽沒有志氣呢?怎麽不聼我的話呢?或許他們早就該料到啦。

心理咨詢師常常都發現,他們必須糾正來訪者錯誤的自我觀,比如一個滿聰明的孩子何苦那麽悲觀失望?因爲這些關於世界的基本感受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處事爲人,即別人看得見、也注意得到的東西。我們看到的一方面是人的目標和動機,另一方面是人的信念。

我有個朋友說,他母親是個基督徒,常常斥責孩子們不讀經、不禱告,可是她給孩子們的感覺是沒有平安,一天到晚緊張兮兮的,趕著做這做那,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面子活兒”給別人看的,好像上帝一點都沒有照顧她,又很容易發怒。我相信這位母親大概不會明言教導孩子說,上帝不照顧或很少照顧人,或者上帝愛發怒,可是她一切的生活言談舉止中都缺乏喜樂感恩的心態表達,好像什麽都必須自己來掌控,又唯恐祂發怒。她對孩子們的不少責罰都是因爲這個。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們,可能知道上帝愛他們,也相信祂有能力幫助他們,但總是不確定祂是否肯幫助自己。他們會感到上帝可親近、好説話嗎?會為享受到這份愛情而感恩嗎?當然不。如果母親的世界觀是感到自己很孤單,不得不面面俱到,並且有很多義務(其中不少義務是上帝加給她的),這個世界觀的感受毫無疑問會傳遞給孩子們。而在信念的層面上,她的神觀就是上帝的慈愛與祂的嚴厲並駕齊驅:祂要求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祂對人的“慈愛”卻沒有具體的生活圖畫。她無法把蒙愛的感受時常描述出來,也很難把這個知識傳遞給人。

我想我們很多人恐怕都落在世界觀和信念的衝突之間。通常一些嚴肅的神學辯論都是在信念的層面上,而不在世界觀感受的層面。結果辯論雙方很可能各自使用不同的坐標參照系統,無法達成共識。感受到上帝關照和器重的人和感受不到的人辯論,很有going no where的感覺。“神學”作爲一個研究科目,辯論正是在這個可見的層面,談對神或眾神或世界的不同觀念,可是這些信念與個人世界觀的假設是個有機、互動的關係,所以出現不少方法的問題。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不同的結論,引起爭辯。

現代化紀元(1750-1980)崇尚推理,大家都使用邏輯和經驗主義的方法來研究神學。自由派否認基督信仰有任何超自然性,聖經所記載的一切神蹟都一定有更合理的解釋;而保守派則是處處尋求證明,用聖經證明自己信念的正確。神學明擺著是打開天窗說亮話,討論關於神的信念。不過你要是零零碎碎地研究,聖經還是到處不協調。做微觀式的解經,不看上下文,好把某個教義證明推導出來,這個方法不會推翻自己的信念。另一個方法是除了看段落和字句,還看書卷的總體思想,參考歷史上別人的研究和別人意見,比較不容易,而且還可能證明自己已有的觀念有錯誤!很多人不喜歡,但是新約聖經學者T.N. Wright主張看文章總體來評估一個人的解經。

健康的世界觀是假定人人會出錯,而且出錯了也不要緊,糾正過來就是。可是很多作父母的表現得好像出錯天就會塌下來一樣,要麽兇兇地教訓一頓,要麽叫你喫不了兜著走,把後面的機會沒收。他們的世界觀大概不是上帝確定各人的天賦、價值,恐怕也不是父母確定孩子的價值,而是各人(包括小孩子)必須在行爲表現上證明自己的能力、價值。可以我們每個人稍想就知道,試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人生是個勞苦擔重擔的人生,也是和基督福音相反的人生。

艾克曼博士(Dr. David Eckman)把這組世界觀的假設稱爲價值觀。我想我們應該先反省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感受,再從聖經中檢查自己的神學信念,看看我們是否培養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感受神的愛惜和器重。

Wednesday, December 1, 2010

回家的喜樂

現在的婦女分娩大多是在醫院裏,孩子生下來以後住兩三天才回家。我生老大的時候因爲是剖腹產,所以又多住了兩三天。加拿大的醫院條件很好,飲食是由專門的營養師按各人的不同需要安排的,護理人員溫和有禮,給每個產婦做示範,怎樣在餵奶之後給嬰兒拍一拍,讓她打嗝出來,怎樣知道該換尿布了,怎樣給嬰兒洗澡,等等。不過,我相信沒有一個產婦是不盼著回家的。

從約翰福音14章25-31節,我們可以看出耶穌要講的重點:我們如果愛耶穌,那麽一定為他回到父那裏去而歡喜,爲什麽呢?“因為父是比我大的”!怎知這句話是全段的重點呢?因爲我發現它是另外一個交叉對偶結構的中心。我反復思考,爲什麽聖父比聖子大就該歡喜呢?忽然明白過來,因爲就好像是人回家,並且是英雄凱旋歸來!家因爲比人“大”,所以帶來歸屬感,當然我這個“大”的感覺可能是滿主觀的。這裡耶穌扣住“家”的主題又強調了一次,他正在向門徒詳細介紹神這個家的樣式。

根據“西敏寺簡明教理問答”第六條,三位一體神有如下定義:“神有個三位格,就是聖父、聖子及聖靈,他們都是同一個神,其本質如—、能力無異、榮耀亦相同” (the same in substance, equal in power and glory)。這個教義可能會叫人誤以爲父、子、聖靈在工作上和角色上一模一樣,但三一的神在任何行動中都是不同角色同心協作的關係(有興趣者請閲讀不同位格的共同行動那篇文章)。好像三一神蓋房子:你設計,我施工,還有一位製造和供應原材料,哪一位能力不足都不成。但你若說這三者的能力或權力都相同,則不算是領會了最關鍵的概念。況且耶穌不僅在這裡明明地說“父比我大”,他還說過奉差遣的不能大於差他的人(約13:16),而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父所差來的。無論耶穌是認爲父比自己重要也好,或是他愛父的名過於自己的地位,他告訴門徒父是在自己之上的。但如果人爲此認爲聖子在地位或權能上不及聖父,那就錯了。

人類由於罪的污染,看上下級的關係為不平等,尤其是我們受到封建文化熏陶的人,一聽見丈夫是頭這類的詞就聯想到權威,而不是先想到頭與身體的和諧,或是頭對身體的顧念和體恤。僕人領袖的觀念在我們的頭腦中恐怕也是多多打折扣的,我們怎麽也無法相信耶穌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吧?主耶穌卻顯然認爲父比子大這個事實不會影響父子相愛、平等、同心、和彼此榮耀的關係,他總是以談及父神、榮耀父神為最大的喜樂,他如果不囘到父那裏去,怎能把門徒帶囘父家呢?現在他馬上要完成使命,差不多是歸心似箭了!但他多麽希望門徒與他一同喜樂,爲此他反復地安慰和交待。

約翰福音14章25-31節中的交叉對偶結構:

25:我還與你們同住的時候,已將這些話對你們說了(愛我和遵守我道的問題)
   26:聖靈要將一切我對你們所說的事指教你們
      27-28上:我留下平安給你們,你們不要憂愁膽怯,我還要回來(安慰)
         28下: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
      29: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安慰)
   30: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
31:我愛父,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聖子愛和遵守聖父的榜樣)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真正的友誼,描述值當的關係是怎樣的。天父希望與我們建立的正是那個品質的關係:你不必忽略或壓抑你的負面情緒感受,而是得到理解、接納、重視、和安慰;比起你所有的朋友,天父永遠不會太忙沒有時間聼你傾訴;祂非常擔待你的軟弱,常常原諒你的過犯;並且格外地爲了幫助和照顧你而不嫌麻煩,祂甚至差派基督降世為人,並且現在找到了你,多麽值得喜樂!我現在終于體會到這件事,三一的神因爲找到了你和我而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