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30, 2021

說說持槍自衛的權利和規條

美國法律中有不少在我這個外行看來有些奇怪的規條,實行起來似乎也不是那麼一清二楚。持槍自衛就是其中一項,當然,各州法律不太一樣。

哈佛大學一位刑事法的教授列出自衛的下面5個衡量標準,這些標準的前設是:人命關天,法律只在很狹窄的範圍內允許你奪人性命。

首先,自衛所使用的武力必須與攻擊者使用的武力相稱。例如,攻擊者若是輕輕地打受害者的手臂,受害者就不可使用致命的武力作為回應,因為不成比例。

其次,自衛僅限於迫在眉睫的傷害,攻擊者的威脅必須是立即的。例如,被毆打的人不可在離開現場後去計劃、跟蹤監視和圖謀未來的報復。那些行動不屬於自衛。

第三,決定自衛的人對於自己是否面臨死亡或嚴重人身傷害的危險評估必須合理。也就是說,主觀的恐懼是不夠的。

第四,法律不允許首先發起攻擊者使用自衛理由獲益。只有那些「手乾淨」(即無其它法律過犯)的人才能用自衛理由避免刑事責任。

最後,若能夠安全完成,一個人有義務在使用致命武力之前撤退。這重申了法律看重性命的信念,並確保致命武力是他最後的選擇。

Ronald Sullivan教授指出,近年來有些州接受一個叫做「堅守陣地」(stand your ground)的法律,把自衛標準搞得有些混亂。因為只要是在家裡,甚至在門外,就不必再理會第五條標準了,人可以直接開槍打死人。

「堅守陣地」的不合理性引起公眾注意是在2012年。在佛州有個17歲的Trayvon Martin,在附近方便店買了一包糖粒之後往家走,路上被自願在鄰舍巡邏的Zimmerman看見並報警911。雖然911接線員要求他在車裡不動,他還是追蹤這個黑人少年。最後他們是否發生了打鬥,以及誰先打誰都不知道,最後只知道Martin沒有武器但死於槍傷。Zimmerman沒有否認開槍,但說他當時是自衛,最後被判為無罪釋放。

按傳統的自衛標準,Zimmerman不該去追Martin。但根據佛州的「堅守陣地」條款,他因為是街坊巡邏隊值班,可以聲稱有權利「堅守」。雖然Martin的家也在附近,Zimmerman只要證明他合理地怕死或怕受嚴重傷害就行了。

另一最近結案的「自衛」槍擊命案也引起全國注意。17歲的Kyle Rittenhouse去年夏天開車到離家20英哩、屬於另一個州的城鎮Kenosha。在那裡有人給他一桿半自動步槍,他就去到人群示威抗議的地方,說要保護那裡的商家財產。別人看見他的步槍當然害怕,有一些搏鬥,最後兩人被他打死,第三人命大。

陪審團判定Rittenhouse為自衛,因為他最後的確可能害怕了,至少起訴律師無法完全證明他不怕。我寫過自己和法庭打交道的經歷,感到並不公允。有人指出,「持槍自衛」歷來只是白人打死黑人的權利,如果換成黑人少年,或者換成你我,為了自衛而打死人恐怕很難不被定罪。

Sunday, November 28, 2021

對付塑料回收的難題

你想過沒有?回收行業到底是怎樣處理那些罐頭和塑料瓶的呢?說它是個秘密一點都不過分,這個秘密正在把我們的海洋和地球的未來淹沒。

有一個人看見海洋中的塑料太多,就去開辦一個新業務,去把那些塑料從海裡撈出來。他發現了一些關於回收行業的秘密,決定把這些秘密拿出來仔細看看,公布於世,同時也擴展他的業務吧。

他說咱們大大低估了自己所製造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的數量。研究發現只有9%的塑料真正得到回收利用,剩下的呢?科學家估計現在每年至少有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並且越來越多。照此下去到2025年,人類每年丟進海裡的塑料會達到1700萬噸,其中美國的功勞最大。

可是我們會說,美國人都很支持塑料回收啊!怎麼會丟到海裡去了呢?美國人當然沒有直接把塑料丟到海裡去,而是運到別處去丟。當我把塑料瓶扔進回收箱時,我想像有人把它們運到一家工廠,那裡的專家團隊能夠把塑料分解熔化,做成新的塑料製品之類的。但事情遠不是這樣,美國的塑料回收簡直就是個騙局。

歷史上,你以為回收了的塑料,可能連一半都沒送到回收中心,而是直接運往海外了。美國每年向海外運送100萬噸塑料垃圾。從1990年代開始,美國將塑料垃圾運往中國,最有用的物品在那裡實際上可能會被回收。然而,其中大部分被傾倒在河流中,河流進而將塑料帶入海洋。

中國在2018年開始禁止這些垃圾進口。於是美國開始將塑料垃圾運往處理能力更差的國家。現在國際上缺乏某個統一的塑料廢物法規,也就是說,貧困國家的塑料傾倒是沒有控制的。比如菲律賓的街上到處都是塑料,連首都馬尼拉也不例外。

這些地區沒有管理自己塑料垃圾的基礎設施,更不用說處理進口垃圾了,結果塑料湧入小溪、河流和海洋。《衛報》有一項廣泛調查,發現接收美國塑料垃圾的發展中國家有70%對自己的塑料垃圾管理不當。

這很令人憤慨:美國的公司繼續大量製造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卻讓公眾以為塑料很容易回收,然後責怪那些無法應對危機的海邊窮國。下面是一段說明塑料瓶和罐頭回收的視頻。


科學家說我們必須做三件事來阻止塑料氾濫:第一從源頭上減緩海洋廢塑料;第二鼓勵收集和重新利用廢塑料;第三要幫助各國發展當地的回收基礎設施。

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為這些實際上無法消解的塑料正在製造塑料雨,把塑料帶進荒野,帶進深海,帶進我們的食物鏈。研究人員警告說,我們需要將塑料至少減產25%,同時將廢物收集和管理增加60%來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各國政府在製定全面的國際解決方案上拖延腳步,人人想知道自己能夠如何幫助。但目前問題的規模之大可能會令人癱瘓:一想到太平洋有60萬平方英里有塑料需要清理,而每年仍有數百萬磅的塑料湧入海洋,這太讓人灰心。

心理學家指出,人若覺得問題很嚴重時就什麼都不做了,不過當人注意到「小胜利」時,就比較容易去爭取成功。有位名叫Marvin Burman的德國人發起一個海洋保護項目,幫助人創造這樣的小胜利,合力為海洋帶來巨大變化。

這人發起一個搜索引擎叫作OceanHero,你用這個搜索引擎搜索互聯網,可能得到和谷歌類似的結果,但OceanHere就賺錢了。他們把賺到的錢用來在沿海貧窮國家搞塑料回收:付錢給那些撿起塑料垃圾的人,建立廢塑料處理設施等等,免得更多的塑料入海。



廣告說你每搜索5次就能從海裡回收一個塑料容器(一個小勝利),我有些懷疑,不過他們反正希望你多搜索幾次就是了。他們是不是收集和利用你的個人資料賺錢呢?我查看了一下為甚麼網頁被搜索能賺錢,原來是那些廣告商,一向不經過你的允許就在網頁設置Cookie蒐集你的個人資料,結果當然是搜索引擎公司獲利。

加州現在有新的隱私法,你每訪問一個新的網頁就有文字跳出來,通知你這個網頁使用Cookies,允許你關閉Targeting和Functionality cookies。我不知道關閉了Do not sell my data開關是否就會挫敗OceanHero的設計用意。嘿,除非你每訪問一個網站都留心設置Cookie,你大概不介意OceanHero賺點錢清理環境。

我不知道谷歌或必應這些大的搜索引擎公司是否也已經開始做這類事情,也不知道這個OceanHero公司有沒有受到甚麼問責監管,以及他們每年拿出營利的多少%去支持塑料回收。這個網頁搜索:Bookmark https://oceanhero.today/search

當然,誰都可以受到啟發,利用SEO來優化自己網頁的字眼搜索效果,然後把廣告商給你的錢投資在類似的環保事業中。但最重要的,咱們還是要立即想辦法減少塑料消費吧,並且要尋找和支持那些重新利用廢舊塑料的行業。

(搜索網上,有幾位加拿大人和歐洲公司在介紹如何將塑料瓶入海之前收回來重新利用。我還找到美國紐約城處理他們的垃圾--分類/搗碎/壓縮成大塊頭--然後運走?)

Friday, November 26, 2021

牛油果的幾種簡單吃法

牛油果又翻成「鱷梨」,大概因為形狀有點像梨。它真的含有比較高的油,但也有挺高的可溶性食物纖維,吃起來沒有多少特別的味道。下面視頻介紹幾種吃法。



1. 夾在三明治裡:烤兩片麵包,把熟透的牛油果切開,把果肉挖出來壓碎,摸在麵包上,撒一點鹽和黑胡椒,以及任何你喜歡的調味料,或你可以很有創意地加番茄片和炒熟的雞蛋等等。

2. 和其它水果一起打成冰沙:除了牛油果,可加的水果包括藍莓、香蕉、桃子、橘子、(冰凍過的)芒果等等(不能吃的核或籽要先去掉)。切成小塊,加些杏仁奶和蜂蜜,用攪打器打勻。一次吃不完的部分可以收在寬口瓶中放入冰箱。

3. 做成雞肉沙拉:切成小塊的牛油果、熟雞肉、生菜、芹菜、西紅柿等等,加些檸檬汁、鹽、黑胡椒拌勻。做好的沙拉還可以夾在兩片烤麵包之間吃。或者你也可以不用雞肉,而加洋蔥、香菜或其它調味食材,拌入橄欖油和香醋(balsamic vinegar)。

4. 做成鱷梨醬(guacamole):用兩個牛油果,取出果肉,紅洋蔥切成丁,半個檸檬擠出汁來,加點鹽。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用叉子搗碎,或用攪拌器攪勻就成了。

順便提一下,牛油果買來後不必存放在冰箱裡,因為它們需要在室溫下放幾天才能夠徹底熟透(按時稍微發軟)。如果牛油果已經熟透你還不打算立即吃,或者已經切開,那你可以放在冰箱一、兩天。(桃、李、櫻桃也類似,熟透變軟之前不必放在冰箱內。)

(其他不必存放在冰箱裡的食物還包括香蕉、烤麵包、胡桃南瓜、面製蛋糕、巧克力、咖啡、整根的黃瓜、大蒜、蜂蜜、各種辣醬、各種瓜、洋蔥、花生醬、馬鈴薯、西紅柿,食用油除了牛油果油和芝麻油,其它都不值得放在冰箱內佔位置,香菜和其它調味草最好在室溫下插在玻璃水瓶裡保鮮。)

Tuesday, November 23, 2021

甚麼是基督教國家主義?

多數人恐怕都不知道甚麼是「基督教國家主義」--Christian Nationalism。這是一個學術研究圈子裡的概念,2016年以後開始在保守派基督徒圈子裡流行起來。有位國際事務的教授Paul D. Miller把美國的基督教國家主義定義為:「相信美國是由基督教起家的,政府應該採取積極措施來保持這種狀態。」

有兩位社會學家,Andrew Whitehead和Samuel Perry,使用六條標準來定義基督教國家,包括聯邦政府應該宣布美國是基督教國家,以及美國的成功是「上帝計劃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甚麼好事情,加上「主義」二字就貶值了。

很多人批評基督教國家主義,積極提倡它的人其實並不容易找。或許「基督教國家主義」就是個貶義詞,為了批判而造出來。它聽起來像是基督教某個正統派的美好理想,實際上若真實現了,別的宗派/宗教信徒會感到很淒慘可怕。

事實上,基督教所相信的人人受造平等、上帝賦予人的權利不可剝奪的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可以稱為基督教國家主義的信條,讓人想起林肯當年著名的蓋茲堡講演內容。現在看,只要你不排除某些族裔或宗派,不給非基督徒顏色看,乃提倡人人平等自由,基督教國家這觀念還挺不錯的。

不過,現在提起「基督教國家主義」,意義一般都是負面的,Samual Goldman教授認為這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美國的宗教更加多樣化了,除了原來的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以外,穆斯林、印度教徒和其他宗教與文化的族裔越來越多。早先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曾受其他白人的排斥,人們對於美國是否能變成真正的「共和國」一度很懷疑。隨著歷史進展,愛爾蘭人得到完全接納,Judeo-Christian heritage或基督教國家主義沒有將他們排除在外。可惜這個歷史沒有在其他族裔來到美國時重演。

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對宗教信仰在社會生活中的期待和尊敬變少了。早年間宗教領袖的社會影響比較大--神職人員多少影響美國社會的道德操守,甚至影響到立法。無論是不冷不熱的信眾,或是非信徒,都很敬重牧師。不過到20世紀中葉,天主教會的善行和社會影響開始超過了新教。最近50年來,保守派看教會信德從不完美到越發下降,而進步派批評教會對過往的罪(包括教會內的種族主義)睜一眼、閉一眼。

還有一個原因最重要,就是保守派基督教試圖擴大政治勢力和奪取權力。有了川普這樣的總統樂意坐鎮,明目張膽地盤算如何推翻民主選舉結果,阻擋政敵上台,不惜煽動民眾闖國會。很多人打著基督教標語口號參加暴亂,基督教廣播電台主持人公開宣傳了「基督教國家主義」,支持用政治暴力推翻政治上的「敵人」。

基督教國家主義的危險不在於要求信徒宣揚信仰,或要求國家接受上帝審判。問題是惡人可以假裝虔誠,親自出去執行判決,他們可以堅持自己有權利凌駕於他人之上,這就違反和破壞了憲法秩序。

Sunday, November 21, 2021

加爾文主義與福音何干?

許多人和我一樣,信耶穌是因為體驗到上帝的恩惠慈愛眷顧,不是因為深奧的加爾文主義神學帶來甚麼啟迪。實話說,有人把解釋加爾文五條要義的書拿給我看時,我並沒有看出來這五條要義和福音有甚麼關係。

我曾寫過一篇筆記,關於「全然敗壞論」(第一條要義)並不合乎聖經,那是加爾文主義的第一條要義。後來我又寫一篇關於「有限救贖論」的問題,討論耶穌替信徒死,以致個人得救那套理論的缺點。

既然加爾文主義的五條要義被我推敲和反駁了其中兩條,今天我看見有個人撰文駁斥加爾文主義每一條,就仔細看看。他說加爾文主義那幾條哲理與福音完全對立,是有害的!--不是從聖靈而來的啟示,難怪我讀了不受感動。

按照西敏斯特信條(第6章4點)所描述人的全然敗壞:「由於本源腐敗,我們完全不願意行善,不能行善,並且被改造成為一切良善的反面,又全心傾向一切邪惡的事,就不斷行惡犯錯...」但我們實際上應該牢記神諸多的恩惠,做蒙祂所愛的兒女。羅馬書8章: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人就不被定罪了。因為賜生命的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裏從罪和死的律中把你釋放出來。...全然敗壞的教義徹底否認了基督耶穌轉化生命、釋放人自由的能力

加爾文神學的第二條要義是神「無條件揀選」祂想要拯救的人,其主要根據是羅馬書第9章,其中提到「...不靠人的意願,也不靠人的努力,只靠神的憐憫」等等。保羅多麼希望能夠勸服他的猶太同胞都相信耶穌是神所派來的彌賽亞王!然而西方的神學家戴著哲學眼鏡,從中抽出幾句話,看見保羅描寫的是哲理神,談論的是哲學議題:解釋神所揀選的猶太民族為甚麼大多不信耶穌是基督,進而發揮成神拯救人無需他們自己情願。

這與福音書呼籲悔改的許多話,和新約書信中許多的勸勉吩咐相牴觸。如果神不理會人的自由意志,那祂何必懇切地勸?傳基督耶穌的福音給人也不必要了,我們知道連人都可以用電腦指令操縱機器人或機械臂,神自然也能如此發令。從人性來說,你不可能一邊相信神主導一切,一邊積極傳福音好像神完全沒有參與--那會造成人格分裂吧?或是受訓變為虛假。

加爾文神學的第三條要義是「有限救贖論」,是第二條擴展發揮的結果,強調藉耶穌釘十字架只為信徒。也就是說神只救某些人,卻命定其餘的人下地獄。彼得後書3章9節明明說,主「不願有一人滅亡,卻願人人都悔改」,怎會故意只揀選某些人,卻任憑另一些人滅亡呢?相信這條教義的人,頭腦中神的形象很糟。很多教會聲稱他們相信「溫和的」加爾文主義,意思就是不信這條指向「雙重預定論」的極端主義教義,只信其它四條。

「不可抗拒的恩典」是加爾文主義的第四條要義,意思是神拯救人的旨意和作為絕不會被人成功阻撓。這條教義與許多人的體驗並不相符,不過出於種種原因,神學家們大多不去辯駁。從邏輯上講,你如果相信人全然敗壞,無法選擇遵行神的旨意,一個人信從耶穌這件事,自然就成了100%神的作為,他/她若曾經有過任何「抗拒」的想法或行動,顯然都是沒有成功。

但事實上,使徒行傳7章記著一位基督徒,在殉道之前指責那些不信的猶太人「時常抗拒聖靈」。人的確能夠「拒絕神的恩典」--如果你拒絕接受某種「死後脫離地獄進天堂」的狹隘救恩定義,或者拒絕加爾文那種把神的恩典劃分為一般恩典和特別救贖恩典的做法,那麼陽光雨露這樣的恩典當然不可抗拒,而加爾文對救恩的定義卻是可以抗拒的。

加爾文神學的最後一條要義叫作「聖徒堅忍」,也是一個抽象的哲學命題,試圖解釋如果神無條件揀選,神的恩召又不可抗拒,為甚麼有的信徒後來會離開基督信仰?這條要義說,那些後來轉離的人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相信。--哦,看你如何定義「真正相信」吧,或者看你轉離的是甚麼教條?

你看,最後這兩條教義模稜兩可,誰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表示贊同或否認。順便說一下,加爾文這五條要義,每一條都要靠另外幾條的支撐,堪稱典型的自圓其說/環形推理。中國教會曾經跟著西方教會接受加爾文派為最正統、而亞米念派哲學解釋為另類甚至「異端」的觀念,有些教會特別認真,其實經不起仔細推敲。

我認為第五條最糟糕的是演繹出「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教義。無論你覺得反正不會失去救恩,就縱容胡做非為/消極懶惰的行為,還是相信自己拿到天堂保險就自高自大,藐視他人,這條教義攔阻人跟隨耶穌行公義、好憐憫,在信徒的實際生活中害人不淺。

無論我怎麼看,加爾文主義和基督耶穌的福音似乎不沾邊,只有矛盾。

Friday, November 19, 2021

對付認知扭曲的問題

患有焦慮症的人,如果承認自己的焦慮屬於病態,就會去看醫生,就會被心理輔導醫師告知自己的認知扭曲問題。無論是一場球賽失手怪自己不已,還是談戀愛不成功希望死掉,這類認知扭曲的問題在於把生活的某一小部分當作自己的整個世界,需要改換視野才能糾正過來。

你面對生活如果負面思想和念頭太多,或許就應該自我檢查,看看是否受到認知扭曲的影響。下面是某人列出的17個認知扭曲跡象,供你參考。

1. 如果某件事很複雜,褒貶不一,就放大看這件事的負面,忽略不看其正面。
2. 講過多的「應該...」或「一定要...」。
3. 用情緒推理,把你的感受當作事實。
4. 把一次體驗過度概括,得到一般結論。
5. 在講論或分享的時候,使用不準確或誇張的語言給別人貼標籤。
6. 否認自己說過的意思,指責別人無緣無故地攻擊你。
7. 運用極端的非白即黑式思維方法(扣大帽子),不考慮有情形複雜的灰色地帶。
8. 傾向於在尚未了解全部資料之前,太快下結論。
9. 過濾信息--相信負面評論過於相信正面評論--和第1條類似,是第1條的結果。
10. 假定所發生的事情、所說的話語都是專門針對著你來的。
11. 使用雙重標準衡量事物:如果是我做這件事,和別人做這件事相比,會有不同的意見--一般是理解自己的事出有因,而別人值得批評。
12. 錯誤地假定社會一定對所有人都已經很「公道」--有人遇到不公平一定是有理由(比如他/她自己有過犯等等)--不知道自己有盲點。
13. 假定一些完全無法人為掌控的事發生是因為自己或別人犯錯。
14. 被動等候別人作出改變,不考慮自己能夠主動改變。
15. 凡事都是別人的錯誤,自己因為種種原因決不認錯。
16. 相信努力工作總有回報,所有的自我犧牲和和妥協都必有好結果。
17. 你以為你的成功是自己的功勞,而遇到挫折不是因為自己有責任。

當然,並非所有患焦慮症的人都顯示上述所有跡象。昨天我看見一位基督徒分析教會中的現象,提到一些令人認知扭曲的神學教導。想到過去幾年福音派教會的種種政治表現,以及許多負面思想和念頭的存在,認為她說得一針見血,在此記下來。

比如那個聖經中「人人都犯了罪」的教導,被發揮成「全然敗壞論」,就讓人很容易忘記「基督在我裡面、我有神的形象、我是神所喜愛的兒女」。人若對自己的看法這麼負面,很難有動力去伸張公義和施憐憫給需要的人。

又比如那些「應該」和「一定要」,常常讓人徒添罪惡感、羞愧感、和恐懼,還喜歡指責別人。可是牧師講道常常用,還訓練基督徒都會用。然而你若多參與教會服事一點,就難免發現很多「應該」的事情都沒有實際發生,原來只是虛偽而已。

那些不是善就是惡、不是聖潔就是罪過的非白即黑式思維,讓基督徒特別喜歡拿「有罪」的大帽子,送給性少數群體,或送給尋求墮胎的女孩(男孩無事)等等。

基督徒使用雙重標準的現象也常常觀察得到,當然不是故意的,而是大多沒有意識到。比如耶穌說不要離婚,新約說不要姦淫,弟兄姊妹中沒有人主張立法禁止離婚,或者剝奪姦淫者參加聚會的權利,因為知道不現實。但是對於同性相戀的現象就不問三七二十一,提倡立法禁婚,或斥為該下地獄的罪。其實聖經並未把「作孌童與親男色」列為比其它罪更嚴重。

否認社會的法律、文化、習俗有不公義,認為教會無需參與和倡導社會公義,故意將神的救恩做個人化處理,是某些宗派的特點--這是上面列出的第12條。

第13條:遇見患難或自然災害就喜歡說是上帝在懲罰某些罪惡。第14條:指出罪過、要求悔改被認為是最典型的基督徒見證,自己似乎完全不能伸手幫扶甚麼。

第15條:若有人指出他們的解經錯誤或神學謬誤,很少聽見他們說「我搞錯了,我還以為...」,或「原來如此,我不知道」,或「我需要再仔細看看」,或「對不起,我現在更正一下...」。

基督徒的第16條表現在他們的政治態度上,把自己的優越階級地位或經濟處境當作自己努力的結果,斥責某些遇到困難或受到壓迫的不幸族裔或群組是「不夠努力、不找工作」等等。這種態度的根源是相信神命定了一切,包括很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罪惡文化和體制,與第12條同出一輒。

基督徒在第17條上有些矯枉過正,雖然鑑於他們的第16條態度,你可能懷疑他們只是耍嘴皮而已:一切成功都是神的作為或祝福,一切失敗才是自己的責任--至少牧師是這樣教的。如果在教會中只是學會了虛偽的辭令,別人恐怕是看得出來的。

Tuesday, November 16, 2021

說說化石燃料補貼

COP26終於達成協議,各國政府都必須開始削減對化石燃料的補貼。所謂補貼,就是政府降低化石燃料能源生產成本、提高能源生產利潤、或降低能源消費者價格的行動。

最明顯的補貼是直接出資和減免稅務,但也有許多其它活動可以算作補貼,比如擔保最優惠利率的貸款、價格控制、政府以低於市場價格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土地和水資源、提供研究開發的資金等等。

取消這些補貼很緊迫,因為人類必須迅速減少允許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希望能將全球溫度保持在巴黎協定的1.5度升溫限制以下(目前已經比工業革命前升溫1.1度,並正以更快速度升溫)。但全球目前已在開發的資源中,碳含量已經超過限制,即使我們不開發任何新的化石燃料資源,都已很難保持目標了,何必繼續把公共資金用於補貼?

政府對化石能源的支持使得一整套依賴這些能源的基礎設施和投資建立起來,等於讓危害公共健康的碳排放生活被「鎖定」,以至於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向其它能源過渡變得更難。

化石燃料補貼本質上是降低開發化石能源的成本,因此,它們的實際成本不僅藉著氣候改變和環境污染首先影響到窮人,而且用來補貼它的公共資金本來可以用於其他用途,比如社會公益、衛生保健、清潔能源的研發、補助窮人的能源需要、或其它重要領域。

每年各國政府到底花了多少錢來補貼化石能源?不算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有關的軍事衝突等等其它開支,總共至少補貼$7,750-10,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每年因油價而異,但始終保持在幾千億美元。有人計算出2015年的補貼,相當於每分鐘高達$1000萬美元。

根據國際石油交換組織Oil Change International(OCI)的最新報告,G20政府(包括世界上許多最發達國家)每年用於化石燃料生產(包括勘探、開采和開發)的補貼,高達$4440億美元。他們在2017年10月估算美國每年用於勘探和開採的補貼有$205億,但另有可靠估算的結果是$100-520億不定,不算政府為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付出的救災和醫療服務代價。

這麼高的補助怎樣削減呢?2009年奧巴馬政府與G20國家提議終止對「低效」化石能源的補貼,結果多年來效果不大。2016年,G7政府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敦促所有國家在2025年以前消除低效補貼,並為一些國家淘汰低效能源創造條件。

2018年有了一個向逐步取消補助的方向努力的獨特機會--中國承諾與其他G20國家合作,要確定一個淘汰低效化石能源補助的日子,還要「嚴格控制對國內外高污染和高排放項目的投資」。但一次又一次,化石燃料公司成為改革和減少補助的主要障礙,世界各國的決策人無不受到束縛。

科學計算的結果很清楚,我們有太多的石油、天然氣(美其名「天然」,其實是甲烷)、煤氣,燒起來若沒有補貼就太昂貴了。各國政府每年拿幾千億賦稅人的錢去支撐化石能源公司,繼續開採和釋放更多的CO2。

OCI呼籲國際領導人在2020年之前終止對(低效)化石燃料的補貼,從2009年開始,G20每年都表示贊同,到2015年,全世界190個國家再表決心,將全球升溫限制住。G7領導人在2016年彼此敦促--讓我們起來,努力在2025年以前淘汰對化石能源進行補貼的做法。「現在我們需要持續對政府施壓。」下面這個視頻就是OCI在2016年製作的。


繼續用公共資金補貼化石燃料工業是個不負責任的浪費。今年在COP26國際行動協商會議上,將近40個國家和機構同意終止對國外化石能源產業的補貼,其中包括對國際化石能源項目融資最多的美國、加拿大、德國。很多低收入國家也加入了,說明他們都相信化石能源並非發展的必要途徑,投資在清潔能源才是必要。

全球公共資金監督會經理Laurie van der Burg說,這個倡議如果得到強有力的實施,那麼每年這些國家至少可以將$241億美元的公共資金從化石燃料工業拿出來,投入清潔能源建設,同時帶動更大的私人資金流入。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影響,簽署方必須努力履行所承諾的任務,還要勸服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加入--這三個國家總共為化石燃料提供了46%的公共資金。「這一承諾必須意味著不再為化石燃料的基礎設施提供新的融資,並且這些資金必須完全轉移到對氣候行動和經濟損失的融資。簽署方還必須在OECD、G7和G20等多邊論壇的其他政策過程中,於2022年底前結束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國際公共融資的承諾。」

本文內容取自OCI網站的文章Fossil Feil Subsidies Overview

Sunday, November 14, 2021

資本主義:窮人住不起房的問題

注意:這個標題不是說「買不起」,而是說「住不起」。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可即使在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美國就已面臨很多人住不起房的危機。

Covid讓這個問題顯得更嚴重,因為有幾百萬人失業而無法準時繳房租。雖然政府有禁令不准驅逐房客,臨時阻止了許多人立即失去住房,緊急的租金補助也幫助了一些人,現在大多數驅逐禁令已經撤去,很多人又開始面臨失去住房的危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白宮和各地立法委員以及其他人大力提倡多多建造廉價房屋,改革土地使用的規章--比如廢除某些地帶只允許建造獨家院落式住房的規定等等。

可是有一位研究都市政策的Alex Schwartz教授不以為然。他說多建房的確對快速上漲的房價會有緩解,但這對那些住房需要最大的群組不會有太大幫助。部分原因是美國並不缺乏出租的房屋,問題在於美國有幾百萬人的生活收入太過低了,支付不起市場價格的住房。

怎樣叫作付得起?美國人大都接受,用少於30%的月收入支付房租是合理的,而現在全國有45%的租戶用超過30%的月收入來租房。其中大約一半人(970萬)用超過月收入的50%來支付房租,極大地影響了其它的基本生活需要。他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年收入不到$2萬,論到住不起房的危險,他們首當其衝。詳情請看圖表。

算一下就知道,年收入$2萬的人每個月能夠支付$500(30%的月薪),但美國2019年的租金中位數是$1097,租得起的租戶的年收入不少於$43,880。能夠以$500租到住房是極難的,並且有些年收入超過$2萬的也占到了一些最低租金的房屋,令很多收入最低的人不能不面臨高租金。

這個問題不只是影響少數幾個高消費城市。從住房最貴、空房率最低的城市像紐約和舊金山,到住房最便宜、到處都是空閒房屋的城市像 Cleveland和Memphis,全美國都有同樣的問題。

就拿Cleveland來說,房租中位數是$725美金,其中27%的租戶用他們月收入超過一半的錢來付房租。在舊金山,房租中位數是$1,959,有18%的租戶用掉他們月收入超過一半的錢付房租。這兩個城市都有超過一半的「極低收入」租戶用一半以上的月薪付房租。

事實上,Schwartz教授說,沒有一個州的全職最低時薪工人--無論住在大都市區或小郡--能夠按「公平市場價格」負擔得起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所指定的兩居室房屋。即使是最小、最基本的住房單元,收入極低的人也往往負擔不起。例如在紐約市,若在捐贈的土地上建造一套帶共用浴室的225平方英尺公寓,所需的最低租金是$1,170 美元,收入為$46,800美元的家庭可以負擔得起,但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還是遙不可及。

美國住房負擔能力危機的核心是:建造和出租運營成本超過了低收入租戶的承受能力。美國2018年出租單元的每月運營成本(物業稅、維修、記帳等等)平均是$439美元,不包括貸款及其費用。換句話,即使房東將租金定為支付成本所需的最低費用--無利潤--大多數極低收入家庭仍然負擔不起--除非他們獲得租金補貼。

看來,彌補或消除這些租戶的負擔能力與住房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是這些低收入家庭的唯一出路。美國已經有個法案補貼低收入家庭,讓他們只支付30%的月收入給房主,其餘的部分用政府發給的代金券支付。但這個法案運作得不成功,雖然受助人覺得還不錯,很多房東感到吃虧而退出計劃(後來申請受助的人變成要等候8-10年)。

現在民主黨提出大大擴展住房補貼計劃,但所預算的5年$240億美元,Schwartz教授說只夠補貼25%需要補貼的家庭,仍然有好幾百萬家庭必須繼續承當沉重的住房負擔。參考加拿大的情況,或許美國人應該用稅務優惠的辦法鼓勵低收入家庭共享居住空間--院落、洗衣、泊車、儲藏、甚至廚房設施等等。

我是1998年從加拿大來美國的。我在加拿大作了多年的窮學生,可是從來沒有發愁租房,養育孩子和與老人同住都有Tax credits。換句話,加拿大政府用減免稅務的方法幫助了很多窮人,沒有聽說富人區或窮人區,更不用說他們為所有居民(包括非公民)提供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我不是說在加拿大沒有人住不起房,但他們在照顧窮人方面比美國人好了很多。

美國各地的政府不能說沒有想辦法解決問題,至少加州是把這個問題放在議事日程上的。比如有人提出為那些住在街頭的人製作小房屋,至少比他們自己的破爛臨時帳篷好看些、遮風雨遮得好些,或者讓那些住在車裡的人夜晚能夠「安全」在某些停車場過夜。

但我聽說有些人不願住在政府安排的臨時旅館房間,原因不清楚。還聽說附近的房主常提NIMBY抗議--不歡迎政府在自家附近幫助那些需要的人,但不反對在別處蓋造,主要似乎是擔心自家房價在賣的時候發現掉下來。很明顯,照顧社會中最窮的人屬於公益事業,不賺錢、只虧損,所以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動力!

沒有人希望看見有人在眼前凍死、餓死、病死,有人甚至不喜歡看見有關的報道,所以除了挺身而出作個好撒瑪利亞人去開辦慈善事業,最好的辦法就是納稅讓政府派人去照顧了--有人把這叫作「社會主義」,但請注意這是沒有改變私有財產制度的,所以叫「社會主義」是不對的。我建議美國人向加拿大、西歐、北歐國家學習,照顧窮人。

...或許美國人應該考慮改變窮富隔離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白人,若願意把一個房間或出租房中的一部分租給窮人就好,或者和年邁的父母住在一起,至少在他們尚能自理、需要的照顧還不太多時期,他們應該為此得到政府的稅務優惠。降低出租房屋的稅務是降低住房每月運營成本最快捷的辦法!我想不通:徵稅為甚麼不向大富翁徵?他們比別人多出來的收入不是降低了稅率,就是利用其它稅務漏洞不繳稅!

所有願意同時也為窮人服務的醫生也應該受到政府的某些優惠--現在很多醫生覺得為窮人服務吃虧些,所以謝絕服務機會!--美國的資本主義搞過頭了,結果只好往貧富越來越懸殊的方向走,很多社會難題無法解決--主耶穌也不會贊成

Friday, November 12, 2021

逮捕勒索軟件駭客

無論是誰,遇上任何惡意軟件和病毒駭客都會很惱火,如果又被勒索金錢,就更可惡。勒索軟件阻斷人訪問自己的電腦文檔,有時擅自將你的硬盤統統加密,然後受害者必須按指定的方式繳納贖金,才能夠取回對自己電腦的控制權。勒索軟件的駭客可能住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本文內容取自科技網誌Gizmodo的報道:Arrest of REvil Ransomware Hacker

現在全球正在打擊勒索軟件的團伙犯罪,美國法務部前幾天宣布逮捕了一名駭客,據稱與REvil集團有關,沒收了大約$610萬美元的贖款。 在新聞發布會上,法務部官員宣布了逮捕Yaroslav Vasinskyi的細節:他是一名22歲的烏克蘭人,據稱與REvil有關聯,他最近前往波蘭,在波蘭被國際執法行動小組拘捕。現在美國官員正在要求把他引渡到美國的聯邦法院,起訴書已啟封。

REvil曾對美國著名企業團體進行駭客攻擊。根據公布的法庭文件,Vasinskyi在去年7月協助REvil對全球IT供應商Kaseya進行大規模攻擊,影響到全球幾百家企業。

法務官員還宣布對28歲的俄羅斯人Yevgeniy Polyanin提出指控,他「對多名受害者進行REvil勒索軟件攻擊」,其中包括2019年在德州的一次重大攻擊。被沒收的$61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是Polyanin使用勒索軟件得到的贖金,他現在仍逍遙法外。

這兩名駭客現在面臨同樣的指控:「串通謀劃與計算機有關的欺詐活動、對受保護的計算機造成了實質性損壞,還串謀洗錢」。如果罪名成立,他們可能會被判無期徒刑。

對這兩人提出指控標誌著國際當局對勒索軟件黑社會進行了比較廣泛的鎮壓。在法務部的新聞會上,歐洲刑警組織也同時宣布最近逮捕了一共7名勒索軟件嫌疑人,其中5名據說是REvil的成員。美國國務院最近還懸賞$1500萬美元,獎勵任何能夠提供線索、導致逮捕更多REvil成員的人。

美國總檢察長Merrick Garland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勒索軟件威脅了眾多的美國利益實體:「這些攻擊針對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執法機構、醫院、學校、市政當局和各種規模的企業。法務部正在與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不遺餘力地識別任何地方使用勒索軟件進行攻擊的任何人,將他們繩之以法。」

他把Vasinskyi描述為受到指控,是「重大、影響廣泛」駭客襲擊的肇事者。美國和烏克蘭沒有引渡條約,聯邦調查局局長Christopher Wray表示很高興這個人跑去能夠引渡的波蘭。

著名的Kaseya駭客攻擊發生在去年美國獨立日周末,使用的就是REvil勒索軟件,感染了Kaseya的客戶服務軟件之後,接續感染了公司的大約1500家商業客戶都受到勒索。

法務部副部長Lisa Monaco說:「我們給勒索軟件罪犯傳達的信息很明確:如果你侵害美國的商業群體,我們就會找到你,REvil勒索軟件組織到處攻擊世界各地的公司和重要基礎設施,今天我們宣布反擊。」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21

硅谷新技術:實行大氣層碳清除

我曾經介紹過一次「地球工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啟用,來比較迅速地阻止全球氣候升溫甚至降溫。今年的COP26再提這個話題,氣候工程的專家Peter Fiekowsky發表講演和回答有關地球工程的問題,大概是因為環境惡化實在太快,其它一切的減碳和適應項目幾乎都來不及了。搜索一下FieKowsky,找到一個他前年在COP25參與的關於氣候「恢復」的答問,回答了不少問題,一共不到半小時,決定翻譯介紹一下。



研討會由科學家氣候警告基金會(Scientists Warning)的Stuart Scott和Regina Valdez主持,嘉賓除了Fiekowsky,另一位前沿科學家是Peter Wadhams。下面我用Q代表兩位主持人的發言,F和W分別代表Fiekowsky和Wadhams。

簡介: 今天的嘉賓是Peter Fiekowsky博士,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的學生,現在是氣候恢復基金會的主席。還有Peter Wadhams博士,他是劍橋大學的榮譽教授,現在在義大利一所大學任教。這個人乘坐核潛艇跑到北極冰帽底下做研究40年--他不是從衛星上看北極,憑這我覺得他就該得諾貝爾獎。他2016年出版一本書《A Farewell to Ice》,迄今已翻成8種語言。今天我們要談的題目是「氣候恢復」。

Q:甚麼是「氣候恢復」?它和這次COP大會上別人談的話題有甚麼不同?

F:氣候恢復的目標是給我們的後代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能夠(在某種意義上)和我們年輕時一樣,健康地生存下來。明確地說,就是讓他們有一個二氧化碳含量低到一定程度的大氣層,和人類過去能夠長期生存下來的環境差不多。也就是說,在205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保持在萬分之三以內的濃度,讓我們對於人類繼續生存下去能夠很有把握。

Q:那麼這和這次COP全體大會上別人正在協商的內容有甚麼不同?

F:大會的注意力現在主要集中在如何實現「淨零排放」,這個目標如果在1970年代是很好的,那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還不太高,人類生存沒有問題。現在隨著溫室氣體的濃度增高,我們需要從大氣層中除掉它們了。但是政策還沒有調整過來,我們仍然在向淨零排放的方向努力:談論減少排放,就是mitigation,緩和破壞的速度;談論氣候適應,就是climate adaption,致力於在變化的氣候下生存下來;我們這裡談的是氣候恢復,climate restoration是凳子的第三條腿,要從大氣中除去那些攔阻地球散熱的溫室氣體(也叫做「負排放」),爭取恢復到人類和物種生存所要求的環境。

Q:我們這段時間內是不是一直在欺騙自己呢?其實減少排放、mitigation 根本不夠吧?

W:也許只是氣候恢復技術還沒有興起,人們不知道大氣中的CO2可以人工捕獲和移除,只知道減少排放,甚至有人連減少碳排放都感到沒有必要,因為人的本性是不願意改變生活方式。現在其實負排放在技術上已經可行了,但需要將價格降低。我們知道有一部分CO2能夠在大氣層中存留3萬年--太久了,等於越累積越多,濃度不會自然減少,結果任何排放都會讓氣候越來越暖。如果我們減少排放,那麼只是減緩了氣候變暖的速度而已,氣候仍然在變暖。所以唯一解決辦法是將大氣中的碳盡快移除,降低CO2的水平。

F:對我來說,老了是覺得有些受騙。我參與氣候工作只有6年,我讀大學的時候談論氣候問題就再清楚不過,知道工業釋放CO2進入大氣層無法不累積增加和影響氣候,人類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必然要做清潔環境的工作,我以為這工作隨便誰都能做。沒想到別人都不知道這個明顯的發現。...正如Wadhams說的,科學家不知道如何可能將CO2從大氣層中移除,以為不可能,然而工程師知道能夠做,他們不知道科學家正在討論這個需要,不然只要琢磨如何擴大規模和降低價格、提高效率就可以了。後來我搬到硅谷,成為比較有工程師頭腦的人,才發覺我們若想要做是可以做到的。現在我又意識到搞這種氣候改造工程需要改造文化,需要各國聯合協作...所以我今天來到這裡,聽見大家在談論降低排放到淨零,沒有人想說這是個謊言...

Q:不是謊言,但是個不完整的實際--我們的確必須盡快達到零排放。

F:對了。謝謝!我自己考慮零排放問題很多年,後來才發覺受到了誤導,人類正往無法繼續生存下去的方向前進,年輕人告訴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這樣,我們才轉過來考慮氣候恢復問題,因為人類和各種生物需要一個沒有這麼多溫室氣體的環境,這很重要。

Q:能夠把二氧化碳從空氣中移除的概念很好,但我們能不能避免那麼大的難題和冒險,只用某些小工具讓人能夠在住處附近捕獲和清除二氧化碳?我聽說甲烷是另一種很厲害的溫室氣體,這幾年多多釋放進入大氣層,能不能也做些小規模的甲烷捕獲和清除呢?或是甲烷與二氧化碳的情形完全不同?

W:我想甲烷的情況不同。甲烷的影響極其嚴重,但時間很短。比如我們發現甲烷在北冰洋水下排放,會在地球升溫方面造成巨大災難,但它10年後就會從大氣層中自行氧化消失,不像二氧化碳,若不清除,有一部分CO2會永遠存留在大氣層中。

Q:所以從外行人看,清除二氧化碳就好像使用空氣清潔過濾器來潔淨空氣,我的理解對嗎?

F:你最好看看大自然過去的清潔過程和方式。我們這個星球大氣層中的CO2含量曾一度達到現在的10倍--大自然自行清除了相當一部分CO2,現在有99%是存放在石灰石中,很多也存在石油和煤炭中--當然我們又把那些礦石開採利用,把碳重新釋放回去--我們現在需要把大氣中的碳拿掉,用正如我們所演示的方法,很簡單地生成石灰石。好像蛤蜊做殼,其中含有幾乎一半的CO2--我們可以仿照蛤蜊製做合成的石灰石,來代替我們修路蓋房所需要的石頭。美國硅谷的公司已經準備很快就興建第一個工廠了,我們有個合理預算,前景令人興奮。

W:我完全同意。但是論到這項技術的財務來源,這仍然只是解決了問題的一部分。我們每年釋放400億噸的CO2進入大氣層,必須都清除掉,才談得上開始將大氣層中的CO2成分降低。這就把碳清除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業開拓--不只是巨大,將CO2從大氣層和海洋中清除是最大的工業商機(美國能源部已經把它提到議事日程上)。但這工程之大,不可能完全自付盈虧,需要全球增稅來支付開發所需要的費用。我們清除每噸碳大概淨花費是$40,但如果我們能夠提高效率,用更便宜的代價就更好,但我們還是要藉著繳稅的辦法來支付。這樣做的利益是不讓環境遭受那麼大的破壞。

Q:現在我鼓勵大家仔細看看昨天的會議錄影,談論海洋牧場,是我們商業中稱為「成本中心」的項目--必須花錢營運,但不直接牟利--但海洋牧場有很大潛力成為利潤來源,因為比起所花的錢,它的出產很多。

F:對不起我打斷一下,我的觀點和Wadhams博士不太相同。我認為我們可以在碳捕獲過程做到營利。能夠得到政府資金當然好,但現在的政治環境無法預料,希望我的兒孫和你的兒孫不要坐等政府出錢去做碳清除。昨天我們都看到了,我們只花$250萬左右就可以從大氣層捕獲8000萬噸碳,假定技術會越來越改進,我是樂觀的,一定能夠在2050年之前把大氣層中多餘的碳都捕獲移除,並有商務營利。所以政府可以制定安全規章,商業界可以供應海洋恢復所需要的飼料,同時滿足我們的建設發展需要。

Q:這麼好,那我為甚麼還沒有人聽見人把氣候恢復當作一回件事呢?

W:我同意這是個問題。我講課,學生們都知道氣候變化、氣候恢復,他們就問,為甚麼我們都沒聽說這件事?年輕人充滿熱情,有逆轉氣候變化的理想,但他們不知道碳的捕獲清除是可能的,他們沒聽見人說。所以我們需要廣泛宣傳這件事,讓眾人知道這一減碳的另外途徑,而且是現在就必須著手做的,不然氣候就在走向災難。而我們如果現在就能降低空中的CO2成分,即使無法降到萬分之三,情況也會有所改善,救我們自己。

Q: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沒聽說這些工程,也沒有人去做...你的學生也沒聽人說。大家都知道氣候問題,卻沒人知道解決問題是有方案的--這太讓人沮喪了,甚至可能會導致冷漠,以至於甚麼也不做。所以我的問題是為甚麼沒有人在做?

F:也許我和我們的機構是頭一次用「氣候恢復」這樣的名詞,但我們是有宣傳的。但我感到這很像是皇帝新衣服的故事,二、三十年前的我作為19、20歲年輕人覺得清除碳是很明顯必須做的事,但沒有人談它--所以我假定那些大教授不去考慮這件事,他們大概是有甚麼理由,於是我也不想出面提倡碳清除,免得讓自己尷尬。現在我64歲了,提出我們該做卻沒有做的事也不怕尷尬了。我和聯合國的領袖談,他們很歡迎這個概念,但他們現在還很難開始對公眾宣傳甚麼。公眾需要開始談碳清除,年輕人需要開始談,宗教領袖需要開始談--聯合國需要同儕審核過的研究文章,而同儕審核需要技術權威發話,而普通人談論起來不需要--這就變成要靠Greta Thunberg和那些願意談論的總統或總理競選人了。

Q:我要問一個比較複雜、包括多方面的問題:我們真的能夠恢復氣候嗎?它到底涉及哪些過程?用這些碳合成材料搞建設真的自然嗎?如果你們二位能夠給我們列出來,聽眾會很願意了解這些技巧,以及它們是否安全和有人應用。

W:我想我們可以恢復氣候,但若想把大氣中的碳降到工業革命以前的狀況,工作量很大,我們往大氣中加了太多的CO2,積存起來了。我們現在每年捕獲清除的碳必須大大超過每年釋放出去的碳,才能夠慢慢恢復原來的大氣層狀態。要看我們願意花多少精力去做,還要看我們對於減少排放有多認真。如果我們每年排放4000萬噸CO2,那我們必須先把這些碳清除,才談得上更多地降低大氣CO2成分。但如果我們每年只排放2000萬噸,我們的基準清除任務就減少一半,於是可以較快地開始降低大氣CO2。我們每年的排放減得越多,就越快開展降低大氣層CO2到某個水平的工作。

F:讓我也來回應一下這部分問題。我作為一名工程師是比較樂觀的,如果我要建造一個產品,我需要準確知道我的產品,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還是建築物,將會怎樣用我的產品。如果是建築物,我需要知道它建在哪裡,作甚麼用途,以及它甚麼時候需要我的產品。你指定了需要之後,才開始尋找資源。對於氣候恢復工程來說,缺的是沒有人指定究竟誰在何時、何處需要甚麼。當我們發現在2030年之前,把CO2降到萬分之三是有辦法做到且在經濟上完全可行的,我作為一名物理學家,看到的所有數據,你應該相信我的眼力。當然我有時會搞錯,但我們能夠把CO2清除出去。恢復冰川和冰塊要花很長時間,所以世界看上去會不再一樣,但我的研究給我們很多理由,相信人類能夠生存下去。

W:是的人類能夠生存,但是環境不再那麼好。CO2的水平如果能夠開始降下來而不是越來越快地逐年升高,那麼我們就走對了,就有理由對未來樂觀一些,就會啟發人們去做得更好。CO2這條上升的指數曲線必須轉過方向朝下走,我們才有把握恢復氣候到工業革命之前的水平,無論需要多麼久,我們才能說我們挽救了地球和環境,讓我們去應付其它的問題。

Q:持積極態度,盡力而為很好。我仍然想要問,我們能不能成功--我們怎樣衡量成功?你曾說CO2降下來,冰帽能夠自己重新建立,那麼永久凍土呢?一旦解凍豈不是永遠沒有了嗎?怎樣叫做恢復成功?

F:清除和降低CO2從某個意義上是個機械性的方法。你檢測大氣中有多少CO2,然後走捕獲清除的過程,直到你得到所需要的CO2水平--我們都同意大約在萬分之2.8是對人最好的。甲烷,正如Wadhams博士說能夠自行消除;恢復北極冰我們可能有辦法做,特別是在CO2達到一個安全水平之後,但今天我們沒有時間詳談。我們應該能夠加速冷卻北極,重建冰帽。

Q:時間剩下不多,現在請二位回答:人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制定政策的人應該做甚麼?COP國際協商應該怎樣朝氣候恢復得方向努力?你們有甚麼呼籲?

W:我想行動必須是最高級國家首腦的。如果我的學生說沒有聽見人談論碳清除,那麼政府部門和部長們、聯合國官員們,他們缺乏氣候恢復的意識是個大問題。他們知道了就會比較好地推動這些項目的進展,而不必等候氣候慢慢停止變化。所以儘快讓他們都知道碳清除和氣候恢復很重要,他們能夠批准資金,對新舊方法做更多的必要研究,提高新技術的效率,推廣實現項目。這樣才能夠推動IPCC更加認真地對待氣候恢復工程--他們現在仍然把重點放在減少碳排放,結果那個1.5攝氏度的目標,若不大規模利用碳清除,我認為是無法實現的。

F:作為氣候恢復基金會的創建人,現在的關鍵是讓年輕人和宗教領袖和政治領袖來設定目標。我們現在已經有技術,也募集了資金--情況只會越來越好--但我們必須有人說「皇帝沒有穿衣服」,我們需要領導人,特別是需要年輕人出來說「讓人類生存和繁榮是我們的工作」。一旦人們承當了這個目標,在2050年以前將CO2降到萬分之三以內是會發生的,因為這裡有1萬人來參加COP25大會,我們把結果放在網上,人們知道到哪裡找。

Sunday, November 7, 2021

貧窮國家如何應付氣候變化

本文內容取自環境網站Grist的文章:Poor countries need 5 to 10 times more funding

這個月在蘇格蘭召開的第26屆國際氣候行動協商會議(COP26)充分顯示出不平等。100多年來,像美國、德國、英聯邦這樣的富裕國家毫無顧忌地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而現在世界上有些最窮的地方,對氣候變化一點都沒有貢獻,正在被升高的海面一塊一塊吞沒,農田越來越頻繁地被乾旱摧毀,森林被野火燒毀,城鎮被罕見的大水破壞。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合作全靠富裕國家來承認和糾正了,但他們做得非常不夠。12年前在COP15,發達國家曾經承諾,在2020年之前達到每年贊助貧窮國家$1000億,購買清潔能源,建造氣候適應項目。氣候適應項目包括在一些地方建造海牆、加高基礎設施、或遷離海岸,在另一些地方減少用水、循環使用水資源、或栽植抗乾旱的莊稼。為了適應,貧窮國家需要建立天氣變化的提前預報系統,要裝修對付熱浪來襲時的冷氣設備,要加強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等等。

今年有報告出來,$1000這個贊助目標並沒有達到。況且,贊助的金錢大約75%都用在了發展清潔能源和減少碳排放,而用在發展氣候適應項目的資金只有$200億。發展中國家目前的公共資金遠遠不夠,他們需要5到10倍的資金才能夠把氣候適應項目做起來,也就是說,在2030年之前,他們每年大概需要高達到$3000億的資金,並且更多地投資在氣候適應方面。

貧窮的易受氣候變化災害影響的國家希望投入氣候適應項目的資金與投入減少碳排放的資金各占一半,因為他們受災的機會比成為碳排放大國的機會要大。但美國似乎沒有聽見,拜登總統這次宣布,到2024年美國每年要拿出$30億來贊助發展中國家的氣候適應項目,只相當於美國國際氣候資金的26%,而不是50%。

對發達國家來說,我們以為減碳特別重要,因為減碳的結果全球受益。我們減碳速度越快,世界上建立氣候適應項目的需要越少。但這是個誤解,因為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氣候變化之災對世界衝擊巨大的地步了。幫助比較貧窮的國家降低當下極端氣候的危害,可以幫助減緩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或帶來氣候難民危機。

幫助貧窮國家發展氣候適應項目還有另外一個挑戰,就是吸引個體投資參與。建立太陽能場,自然比修造防洪設施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因而吸引個體投資戶。

很多富裕國家還提供了不少氣候貸款,而不是直接的補助金。這些貸款是指望有回報的,而氣候適應項目一般沒有甚麼利潤回報。根據聯合國商務合作發展組織,2019年有71%的公共氣候資金是貸款。

聯合國的氣候適應項目報告還指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有了資金不能保證那錢會用在氣候適應項目上。他們發現世界上只有26%的國家對資金用途有一套監督和評估系統,而只有8%的國家實際完成了評估。氣候適應項目的效益到底如何?是否真的減少了損失?有100多名研究人員審核各種氣候適應項目的報導,在4萬8千篇文章中,只有1700篇記錄了項目的實際完成,只有58篇文章分析研究這些氣候適應項目的是否達到了減少損失的目的。

缺乏評估怎能知道你所援助的項目好不好呢?我們必須填補氣候適應的空缺,必須數算不可避免或沒能夠避免的房屋及設施的受災規模,很多國家沒有像美國的聯邦緊急救災管理部門這樣的機構來幫助災後重建。最落後的國家連救災基金都沒有,每次都依靠另外的國際的人道主義援助,氣候行動網絡的高級顧問 Harjeet Singh說,富裕國家必須考慮在這方面承當更多的義務。

歷史上,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對援助災害損失很抵觸,每次國際氣候談判期間都試圖把這個問題排除在議程之外,因為有承認賠償責任的嫌疑。但這次的COP26要改變了,有幾個國家宣布成立一個新的委員會,探討他們的國家是否實際上可能有權利從污染大國討還損失。同一天,蘇格蘭成為第一個承諾為受災小國提供提供救災資金的國家,儘管金額很小——只有 140 萬美元——Singh說這是一個突破:

「這是一種具體的方式來表明世界與現在正在受苦難的人民站在一起。」

Friday, November 5, 2021

中小學教育和「家長權利」

說起基督徒家長有權掌控自家孩子的教育,應該多多參與和影響公立學校的教育方針,我深有體驗。我孩子上中小學的時候,我也挺緊張,擔心學校教導的價值觀不對頭,把孩子帶壞了。我去學校圖書室做義工,參加對教材的預覽會...其實並沒有看到甚麼特別出格的地方需要反對。

最近弗吉尼亞州選州長,聽說教育問題變成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很多家長反對學校告訴孩子美國的種族主義歷史,擔心把白人抹黑?我看見電視台採訪家長,感覺那位反對學校「教導CRT」的家長似乎不知所云。我曾經介紹過種族差異理論(CRT)供你參考。現在這個CRT顯然被一些「聰明」人從反面利用,當作政治工具了。為甚麼這麼說呢?

美國有些獲獎的經典小說寫種族主義題材,比如Toni Morrison的《寵兒》描寫黑奴在白人家庭裡的故事,裡面有挨打受欺壓的情節。還有攻擊基督教神權政治的題材,比如Margaret Atwood寫的《使女的故事》,幻想重建主義者的理想實現--婦女無地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選為「使女」,為權貴生孩子等等。這類書一向有些人看不順眼,希望列為禁書,但恐怕沒人願意像納粹黨一樣明目張膽地反對平權和焚燒書籍。現在共和黨人想出一個好辦法來禁止一些他們不喜歡的書籍了:從孩子閱讀入手,把學校的歷史和價值觀教育變成「家長權利」的問題。

弗吉尼亞州那位民主黨州長競選人很直白地說:「我不認為家長應該告訴學校該教啥和不該教啥。」這下完了。他怎麼不捍衛言論自由,捍衛學校老師展示美國歷史上蓄奴和種族隔離真相的自由呢!

再說了,CRT現在好像已變成人人似懂非懂又害怕的禁忌話題。那位接受電視台訪談的媽媽說得不錯:中小學沒有教甚麼CRT,孩子們不懂那些,他們讀的是歷史而已--哥倫布到美洲大陸以後殺了很多原住民,抱歉那是段不光榮的種族主義歷史,但孩子們應該知道!

問題就在這裡:允許或不允許教甚麼內容之爭,實質上是各族是否平等之爭,是那些性別少數群體是否應該和其他人一樣受到公平對待之爭,而右翼人士似乎拒絕接受別人有同等權利的觀念。

有一位記者提出,這些爭議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方面:宗教右翼團體煽動、組織、資助這些爭論,真正的目的是反對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持暗昧態度,因為他們相信應該培養孩子成為順服聽話的人。打著「家長權利」的牌子,他們就把對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敵意公開流露出來了。因為反思歷史,特別是醜惡的歷史,能夠教導孩子進行批判性思維,激發理性上的好奇心,對這些右翼基督徒的家長很擔心。

「愛家協會」的保守派基督徒作者、心理學家James Dobson寫了《勇於管教》那本書,提出對孩子施行體罰是聖經教導,目的是教孩子絕對順服權威,而家長絕對有權利這樣做。有一位記者覺得這方面報導太少,決定去查考福音派基督徒圈子關於體罰的歷史,當然找不到甚麼值得報告的東西--基督徒家長都接受Spanking是可以的。這裡的關鍵問題不是可以不可以或好不好,而是上升到了「家長權利」的問題,因為美國各州法律都允許家長Spanking。

在學校的教育體制內,孩子們得到不同的信息:體罰是錯誤的,孩子自己有權利獨立思考。這就和基督教保守派的理念起了衝突,可以被政治右翼黨派利用,來攻擊公立學校的教育。他們抓住一個家長們不太知道的名詞CRT,來強調歷史課和文學課中讀到的美國種族主義現象,或生理課中介紹的性少數現象,都沒有經過家長們的「允許」。

一些基督徒家長希望孩子們無條件接受家長權威、接受父權傳統和白人至上傳統的價值觀沒有反映在公共教育的內容中,這些白人要抗議。然而華裔家長要不要跟著抗議?應該先充分認識,再好好思考一下--我們的孩子不了解美國的種族主義歷史根源,或不了解近代科學對於性別的研究發現,真的好嗎?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方法是個很重要的人生技巧,每個人遲早都要學會,早早學會可以避免很多被欺騙或被洗腦的彎路。你的孩子如果有自己的主見,說明他/她在學習,應該為之感謝主、繼續禱告主的帶領才對吧?假如孩子們讀了《寵兒》,發覺白人至上思想的受害者是有人性的,就對生活現狀引發疑問,希望改進,那是好事。你如果揮舞「家長權利」的大棒,奪去他們思考的機會,那很可惜。要知道,你不可能把孩子一輩子栓在自己身邊來控制他/她的思想,他們總有一天要飛出家門,你卻失去裝備他們的機會。

我相信多數家長並不反對教孩子生理差別,但我們不能藉著不准閱讀來過分地保護孩子。咱們的家長權利和孩子的受教育權利起衝突怎麼辦?恐怕家長放下權利比較安全。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學校所教的可能有偏見以及我們的理由嘛,相信他們自己會判斷,別把孩子們當作沒有頭腦的笨蛋。

Salon媒體的記者們認為孩子們有權利知道美國的真實歷史(否認美國有種族主義屬於偏見),有權利學習批判性思維的技巧,有權利閱讀和欣賞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開闊視野,更有權利了解基本的生理保健常識,包括性少數現象。而現在他們的這些權利受到威脅。順便提一下,佛州很多家長為了政治的原因不肯打疫苗,為此他們不允許孩子打疫苗也成了家長權利的一部分,依我看也活像是剝奪孩子的保持健康的權利。

或許我們會覺得這些記者有他們的「左翼」偏見,但是與其針鋒相對來堅持「家長權利」和掌控孩子思想,不如開誠布公和孩子討論和分享自己的擔心吧。

Wednesday, November 3, 2021

美國神學中的極端主義

上次我記下一篇關於美國右翼政治開始走極端的分析評論文章。怎樣是極端呢?我認為就是放棄少數服從多數的政治民主協商過程,提倡用政治暴力威脅甚至除掉對手。今天看見另一篇媒體評論,對美國的基督教神學評頭品足,發人深省,決定再記下來。

社會在不斷地變化和進步,新的政策和政治立場不斷出現,這些本來都應該扎根於現實生活的需要。不過,現在美國有不少政治「文化戰」並不怎麼和現實生活有關,倒好像是為政治而政治。比如2016年福音派基督徒忽然接受川普,願意選他作總統,其實是文化戰的結果,後來不知怎麼反對疫苗也成了文化戰的一部分,搞得號稱「倡導生命」的基督徒都否認新冠危機和疫苗有效,十分莫名其妙。現在基督徒家長對於公立學校的歷史課教學似乎也被煽動起了懷疑,他們真的否認美國歷來有種族主義?最近越來越極端,向反民主的方向走,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一個小組仔細研究反民主輿論如何興起。Rachel Tabachnick是這個小組的一名骨幹,她最近接受Salon媒體的訪談,談了至少三個很重要的現象。

第一是德州反墮胎法B8,這法律並不定罪尋求墮胎的婦女,卻獎勵自願告發的人,監督那些協助墮胎的醫務人員。第二是出現比較多的干擾或破壞政府治理的事件,諸如公然委派代表一黨的官員來監管選舉事務,或共和黨主政的州政府對抗國家的Covid公共衛生政策,好像川普的風格。第三是少數服從多數的規矩被削弱,少數派會認為他們有權利指責當選的政治對手「搞獨裁」。

聖經中有些轄治主義思想太極端,現代人已經不大接受,比如用石頭打死之類的刑法。但另一些轄治主義思想卻是反民主的基礎,我們應該了解這些思想,不然文化問題就會妨礙推進民主的平等、公義等等很多政治經濟問題。

Cari Jackson曾是公理會(Congregationalist)的牧師,是這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她說反墮胎的人對自己所使用的神學框架並沒有充分的認識--他們不了解對方的神學框架解經視角--環境不同神會要求人怎樣做的問題。

Jackson牧師自己來自一個保守派教會,了解保守信徒的世界觀。她說基督徒都受教從非常個人化的角度來看世界,比如不應該繳稅--繳稅讓有些人可以不工作,讓一些生活方式與我們不同的人可以生活--這種觀點不新鮮,但聖經中的轄治主義思想讓信徒特別容易接受這類觀點。

宗教信仰與文化是高度交叉的。若想了解反墮胎思想,就要求我們同時也了解反對選舉、反對移民、反對監獄改革、反對平等薪酬等等。這些思想同出一輒--就是轄治別人和反對別人繁榮興盛起來。Jackson牧師說,「但我所理解的神祝福所有人,願意所有人繁榮興盛。」

轄治主義神學是「新使徒改革宗教會」的領袖C. Peter Wagner倡導起來的。這個宗派在美國的影響力最近很大,我介紹過。他的聖經根據是啟示錄1章6節 ,把單數的basileian(國度)翻成眾數,意思就成了「祂已使我們成為君王和祭司」,頓時好像每個基督徒都身命非凡,有榮耀和權勢去管轄,不必再談平等。

這位Wagner牧師為轄治主義提出定義,他的原話翻成中文就是:「Dominion關乎控制、關乎統治、關乎威權和征服。它是在講社會——換句話,天堂裡講的價值觀要在地上體現出來。Dominion意味著居首不居尾,也意味著以王的身份治理。」 1997年有一本書《Eternal Hostility》出版,從副標題看是分析神權與民主衝突的問題,作者Frederick Clarkson為Dominionism下的定義是:「一個不理會神學觀點、方法、時間的神權理念,相信神呼召基督徒在社會的各方面施行治理,掌控政治和文化體制。」

將近50年來,轄治主義還有另外一個分支:基督教重建主義,他們為政治右翼提供組織策略。重建主義的神學大亨是基要主義的Rousas John Rushdoony,他的女婿Gary North是個豐產的政治策略家和網絡宣傳家。基督教重建主義者尋求在生活的所有領域把政府置於摩西律法之下,按照North的解釋,包括把墮胎的婦女和建議她們墮胎的人公開處決。

Rushdoony建立了一整套關於神權治理的神學,把舊約律法中的所有條款都用上,包括應該治死的35條過犯。不過他們並不真的相信神權政治能夠在未來實現,讓這類思想影響政治的是獨特的加爾文主義與奧地利經濟學派混合。奧地利學派建基於私有財產制度,反對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走典型的個人所有與資本主義道路。重建主義派如此用聖經維護資本主義,對政治的影響就很大了。

40多年來,重建主義者大力寫作,攻擊解放神學和社會福音,也攻擊許多其他沒有接受他們政治主張的基督教宗派。他們相信無拘無束的資本主義是神所命定,激烈地反對國家主義,為當下宗教的極端右翼提供了基礎和戰略藍圖。他們寫書批判公共教育,攻擊給窮困的人提供社會安全網是「社會主義」做法,批評很多政府職能機構。

Tabachnick介紹說,重建主義在美國不是唯一(當然也不是第一個)干預或主張廢除政府治理的源頭,但目前人們所學到的一切質疑或削弱政府治理活動合法性的內容都來自重建主義。這種基督徒對政治的干預或介入從2020年以後變得特別明顯和重要。

重建主義有個「下級有權利和責任對抗皇上」的法律教義,叫做lesser magistrate,我沒見有人翻成中文。藉著這個教義,地方政府可以干預或廢除聯邦政府的行政命令,下級可以違命。他們說得很神聖,不光可以破壞政府事務,還建立了一套新秩序的藍圖。

Rushdoony把基要主義者最討厭、最害怕的東西打包,說這是communism,那是socialism...,你不用全部接受,你可以選擇你需要的這裡一點、那裡一塊,政治右翼的教會領袖就是這樣做的。比如聖經上那些該死的罪,Rushdoony說是聖經標準,很多跟隨他的人不願表示支持。有位帶領反墮胎運動的長老會的神學家Francis Schaeffer,公開介紹下級官員可以對抗聯邦上級的概念,卻不同意Rushdoony把摩西律法搬到現代來。

政治右翼對抗聯邦政府的歷史很長,特別是19世紀在維護奴隸制的事情上,然後捍衛南方Jim Crow種族隔離法令。馬丁路德金牧師在他著名的「我有一個夢」講演中,特別提到阿拉巴馬州長「嘴唇滴下干預和廢除的話語」,指的就是他抵擋聯邦政府的政策。

有一本歷史書記著,其實宗教右翼在1973年並沒有反對墮胎合法化。他們當時反對的是1971年的一個法令,威脅那些堅持種族歧視的(基督教)院校要失去稅免資格。後來在反墮胎運動中,他們轉過來扮演廢奴主義英雄,提出不同的歷史敘事來為抵擋聯邦政策甚至為搞分裂找理由。

敢於與上級聯邦權威「獨裁」對抗的下級法官是英雄,重建主義者找到聖經根據,用在各種受大眾歡迎的法律或政策上,包括讓墮胎合法化。很多用暴力反對墮胎的人都用重建主義的教導做理由,宣傳重建的主將North卻反對謀殺協助墮胎的醫生,以爭取大眾支持為重。但只要他不反對Lesser magistrate的原則,採取暴力就可以有道義上的理由。

在lesser magistrate教義下,墮胎合法化的法律是個「專制」,法官有責任聽從上帝抵制它--接受重建主義的基督徒大法官自然不會明說。德州最新的反墮胎B8法令違反婦女的人權,卻允許隨便人都有機會成為抗的lesser magistrates且得到獎勵,這種奇怪的法律卻沒有像別的法律一樣,在最高法院至少暫時受到阻止。

Lesser magistrates教義不只用在反墮胎。有位牧師Matthew Trewhella在2013年寫書解釋Lesser Magistrates教義,他現在到處在電台和網絡上講演,說要會見州立法院委員和檢察長,要抵制口罩令和新冠疫苗令--這種抵制聯邦政府權威的Lesser Magistrates觀念還可以用在抗爭聯邦的救災、環保、土地管理等等機構。

Trewhella不是創新,《Eternal Hostility》那本書裡對他早有描述,反對繳稅也是類似的理由,他只是一名到處撒下重建主義種籽的人之一。他們相信人的權利是神給的,不是政府給的。所以,任何與他們的解經有衝突的權利都是人本主義的產品,是人的法律不是神的法律。基督教重建主義從一開始就把人權與神賦予的權利對立起來。

基督教的教義既然是「一切權能都屬於神」,自然「人權」不必放在眼裡。Lesser magistrates的教義說:權柄、能力從神而來,不是從人而來,人民想要甚麼權利是無所謂的,無論他們通過了甚麼法律,如果這些法律反對神,也是無所謂的。有甚麼政策重建主義者不喜歡?那些都是「專制」--由他們說了算。

還有一位T. Robert Ingram牧師也出版一本書《基督徒抵抗神學》,解釋人權和神權的衝突,還貶低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說那只不過是政府的工具,用來「保護那些煽動暴動與叛亂的人,以及那些微妙攻擊道德和習俗的人」。他把持反對意見的權利稱為「不是合法主張地要擁有甚麼或做甚麼,而是顛倒是非、稱善為惡、稱惡為善」。至於抵擋權威的權利,聖經中沒有,那都是「人權」錯誤教義所發明。--我都被他搞糊塗了,下級到底有權還是無權對上級政府持反對意見?

Ingram牧師把南北戰爭解釋為:「北方激進分子以自由人權為名煽動北方人民發動內戰……如果說他們並沒有摧毀整個南方秩序,他們至少確實摧毀了其龐大而高效的種植園經濟。 」難怪重建主義把民權運動看為藐視傳統、法律、習俗、以及那些維持南方北方種族之間和平秩序的東西。他們60年代把民權分子當作暴力攻擊對象是可想而知的。

Tabachnick解釋說,這種對人權觀念的攻擊在當今的宗教右派論述中隨處可見。Jackson牧師告訴Salon記者說,從憲法和人權法案來談人文主義和人文主義框架很重要,轄治主義那些人會看成違背神的旨意,因為人文主義在他們眼中是與神作對。我們不同意的人讀了卻會說,這些法律為我們指出了神要我們走的方向。

如果我們嚴肅對待這場爭論,就會明白對於轄治主義分子來說,做違法的事根本沒有問題,只要他們認為是「神的旨意」,只要有所謂Lesser magistrates的讚許就好。這種重建主義道理支持了當今很多右翼極端主義亂象活動,包括毫無根據地宣稱2020大選發生過大規模舞弊--他們反正認為這種民主選舉的政府不合神的律法。

重建主義的目標是拆除現有秩序,重建一個合乎聖經律法的新社會。儘管這種神權治理美國的理想永遠不會實現,了解重建主義對右翼基督徒在理念、策略、做法上的影響還是很重要--知道他們為甚麼會把反政府的行動神聖化。

基督教重建主義的政治理念叫作Libertarianism,主張政府對自由市場和私人生活給予最小干預。Tabachnick說,這種神權主導的自由主義思想對於茶黨和一些年輕的自由主義者很有吸引力,但其中很多人恐怕並沒有想到,把現有的秩序拆毀之後要怎樣呢?政府不能夠設立甚麼統一政策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