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紐約時報》的文章:地球變熱了,大米也在面臨危機。
隨著地球升溫,大米有麻煩了,進而威脅到數十億人的食物與生計。有時在幼苗需要水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降雨,有時稻子需要頂部保持在水面以上,卻又有太多的降雨。海水倒灌,作物被鹽分破壞。夜晚氣溫上升,導致產量下降。
這些危險迫使世界開始尋找種植這一關鍵作物的新方法。稻農在改變耕種日歷;育苗需要尋找能忍受高溫或高鹽土壤的種子;耐受力強的古早品種重新得到使用。
在缺水的地方,全世界有許多地方面臨這一狀況,農民有意讓稻田乾涸,從而減少甲烷排放--甲烷是水田產生的一種強效溫室氣體。
氣候危機對耕種小塊田地的農民打擊尤其大,在亞洲有幾億這樣的小農。在越南沿海省份負責水利灌溉的Pham Tan Dao說,「他們必須去適應,否則無法生存。」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之一。
在中國,研究發現極端降雨在過去20年裡導致了大米產量的下降。印度因為擔心糧食不足以餵飽自己的人民,對大米出口進行了限制。在巴基斯坦,酷熱和洪水造成莊稼歉收,而在美國加州,長時間的乾旱導致許多田地休耕。
現在面臨的挑戰和50年前很不同。那時世界需要大幅提高稻米產量以應對饑荒問題。高產的雜交稻加上化肥的使用發揮了作用。在湄公河三角洲,農民開始轉向一年三熟的生產,給本國乃至國外數以百萬計的人提供糧食。
而在今天,密集耕作的體系本身也在世界各地造成了新問題。土壤蓄水層被耗盡,導致化肥使用增加,減少了稻米品種的多樣性,焚燒秸稈產生的煙霧又造成空氣污染。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氣候變化,打亂了稻米賴以生存的光照和降雨的規律。
最令人憂心的可能是,世界上一些最窮困的人口每天食用稻米,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消耗了穀粒的營養。
大米還面臨另一個氣候問題--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大約有8%來自稻米種植。這跟佔35%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排放比起來好像不算甚麼,但化石燃料可以用其它能源替代,大米則沒那麼容易替換。它是全球約30億人的主食,是印度香飯、越南河粉、西非加羅夫飯和凱瑞奧爾什錦飯等等傳統與營養的來源。
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健康科學教授Lewis H. Ziska說:「我們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刻,這是一個用較少的資源生產較多產品的問題,你如何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在氣候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你怎麼辦?」
1975年,面對戰後的饑荒,越南決定多種植水稻。這一努力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成為僅次於印度和泰國的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綠色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最珍貴的稻米產區。
然而,與此同時,湄公河被人類活動改變了。湄公河發源於中國東南部,蜿蜒流經緬甸、寮國、泰國和柬埔寨,其間被許多水壩阻斷。現在當它到達越南時,幾乎沒有淡水可以衝掉滲入內陸的海水。海平面上升帶來了更多的海水。灌溉渠變咸。隨著氣溫的升高,這個問題只會變得更糟。
灌溉主管范先生說:「我們現在承認,海水快速上漲是正常的,我們必須準備應對。」他說過去在旱季,海水侵入內陸30公里左右的地方,現在可以到達內陸70公里。
氣候變化還帶來了其他風險。你不能再指望季風季節像以前一樣在5月到來,因此研究人員發現,在乾旱年份,農民現在比平時提前10到30天播種水稻。在沿海地區,許多人在種水稻和養蝦之間輪換,因為蝦喜歡有一點鹹水。但這需要控制貪婪,60歲的稻農鄧清生說。蝦帶來了高利潤,但也帶來了高風險--疾病很容易發作。因此,在他2.8萬平米的土地上,當運河裡有淡水時,鄧清生就種水稻,當海水滲入時,他就養蝦。水稻可以凈化水質。蝦能滋養土壤。他說,「只養蝦賺錢,但是這樣比較安全。」(上面照片顯示水道左邊是養蝦區、右邊能夠種稻。)
在其他地方,農民將不得不改變種植水稻和其他主要穀物的耕作時間安排。科學家們已經在試圖幫助他們。
在Arkansas州立大學Fayetteville分校的水稻研究實驗室裡,Argelia Lorence給我們看裝滿了水稻種子的陳列櫃,一共有310個不同的品種。許多是現在很少生長的古老品種,但它們的基因擁有超能力,能讓水稻在炎熱的夜晚存活下來,炎熱的夜晚是氣候變化最嚴重的危害之一。到目前為止,她已經發現了兩個這樣的基因。它們可以用來培育新的雜交品種。她說,「我確信幾十年後,農民將需要非常不同種類的種子。」
水稻在美國很重要,它使美國南部沿海各州富裕起來,這一切都得益於非洲奴隸的勞動,他們有世代種植水稻的經驗。
現在,美國主要的水稻種植區分布在靠近Mississippi河與一個支流Arkansas河交匯處。那裡的堅硬粘土地看起來與湄公河三角洲大不相同,大片田地平整得好像煎餅一樣。工作由機器完成,農場面積有時超過8000萬平方米。
他們面對同樣的氣候變化危害--夜晚更熱、降雨不穩定。如此大量的密集化水稻種植帶來一個問題:地下水正處於危險的低水平。
來自Arkansas大學Fayetteville分校的工程學教授Benjamin Runkle進入水稻種植減少用水的研究領域。他建議Arkansas州的農民不要用以往那樣的水田來種稻米,而是讓稻田乾一點,然後來重複澆灌。哦,農民會讓他測量他們田地裡的甲烷嗎?Mark Isbell是第二代稻農,他報名參加實驗。
Runkle博士在Isbell的田地邊上豎起了一個高大的白色裝置,來測量水田中細菌所產生的氣體--有些像測試汽車駕駛員口中呼出的酒精含量。他的實驗進行了七年多,得出的結論是,通過不持續淹沒田地,農民可以減少60%以上的水稻甲烷排放。稻農都在觀看,能夠生產出相當數量的優質大米才算成功。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Tuesday, May 30, 2023
Saturday, May 27, 2023
福音主義與政治黨派
我其實分不清政治右翼和宗教右翼--他們好像就是同一批人。福音派基督教,又稱福音主義,按照維基百科,是個跨宗派的國際運動。看上去是宗教信仰性質的運動,要個人重生得救,要相信某種形式的「聖經無誤」,要傳福音等等。本文接續人類尊嚴問題的討論,討論如何面對「基督法西斯主義」、反對專制思想,是Baker博士那本書的結尾一段,但我稍微為中文讀者加了說明。
那麼耶穌教導和命令愛人如己,尋求醫治和接納,與人和睦等等是不是福音的一部份呢?當然是。可是到了2021年,活出耶穌的教導和支持川普、奉行基要主義信仰與反對民主早已毫不相干了,因為有一大批福音派信徒,相信/教導他們試圖在美國建立的上帝國度(神權政治),是與民主有衝突的。
你如果為了政治立場原因離開福音派,那你大概知道和一位基要派信徒推理爭辯是不可能的。他們不了解也不關心甚麼是慎思明辯(批判性思維),也不介意科學研究新發現,只知一味「護教」。任何討論話題似乎都會集中到拯救靈魂、活出一個基督徒生命方面--當然是按照基要主義的解經和教義認識。對他們來說,對話等於說教和勸人歸依(他們的宗派),其中聆聽和表示同情理解的成分很少。那麼怎樣團結福音派信徒來參與反對專制的運動呢?他們好像在溝通聆聽方面特別不成熟。
Baker博士建議與基要派信徒對話時,主動問某些預備好的問題,然後仔細聆聽他們的回答,還可以追問。同時當然需要留意,一旦話題轉移到勸你接受某個教義,就要馬上指出來。當你仔細聆聽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受到他們的各種擔心懼怕或罪咎感,或發覺他們能夠完全住在現實之外的奇異技巧。你的反應可能會很情緒化,但希望其中也有同情。
另外Baker博士還建議和基要主義分子談話時,要多強調跟隨耶穌和遵行耶穌教導。他們的福音信息比較強調使徒保羅的書信,要求認罪和得到赦免等等,所以他們可能會指出耶穌的教導還不是完整的好消息,爭辯重生得救必須包括接受某些對保羅和教父書信的解釋,也就是基要主義教義。然而你需要把話題拉回耶穌的教導,堅持一個大多數宗派歷來都接受的基本福音。
有一位進步派的「新興教會運動」領袖Benjamin Corey,從事政治和公共神學的寫作。他曾評論基要主義解經說,「把保羅關於婦女的一些言論解釋為永遠的禁令,而把耶穌愛仇敵的命令看為根本不可能遵守,這是他們最有趣的解經。」
你可以請福音派信徒講述他/她自己的信主過程,一起做出反思評論。這種「見證」是他們很高興分享的,你可以肯定歸主經歷對他們的重要意義,而不必把焦點放在自己是否必須承認和接受某個教義上。
下面說說令人頭疼的福音派政治立場問題。在華人教會,直到幾年前,我覺得福音派的政治立場問題並不是很明顯。我們聽見「倡導生命的」反墮胎運動,或反對同性結婚的「社會道德倫理」議題,一般都相信牧師不多問。然而我們並不了解這些教導的政治來歷。而白人教會有個把白人至上的規章法律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大多沒有擺脫過種族平等問題帶來的政治陰影。
Baker博士的Confronting Christofascism這本書花了不少篇幅強調,美國基要主義的興起和爆發,是因對於文化改變的無法適應。(甚麼種族平等?那不是失去秩序嗎?甚麼女權運動?父權制決不可撼動!)基要主義之所以能夠興旺一個世紀,正因為它能為受文化震撼的人提供一個心理逃避,和起來捍衛這世界原來狀況的集體勇氣。在這一過程中,權勢和利益成為這些守舊的人無法放棄的東西。基要主義自從誕生,就極樂意打通與政府官員交流的通道,到川普時期,從總統到內閣和白宮,基督徒以能夠影響國策為自豪。
你也許還記得,基督教右翼的成員們明明地自稱Dominionist,中文翻成基督教國教主義者,表示要以「基督教原則」(當然是指基要派的專制原則,即神權政治)治國。Dominion的意思是統治,奉上帝的名統治民眾,是再好不過的賺錢牟利機會。Baker博士指出,不光是美國的大型教會有大筆收入,根據一家國際媒體組織OpenDemocracy在2020年的一篇報道,美國各種基督徒右翼組織自2008年以來,在世界各地總共花了$2.8億,到處支持反對婦女墮胎、反對同性結婚的運動。下面是他們報導2020年這些組織在川普落選時的一些活動:
ACLJ機構由川普的個人律師Jay Sekulow帶領,與Rudy Giuliani一起,協調川普挑戰11月3日大選結果的任何訴訟案件。另外5、6名ACLJ律師是川普受到眾議院彈劾時為他辯護的律師團隊成員。
ACLJ的歐洲總部(ECLJ)在義大利政府反同性婚姻的兩個案件中,為政府提供辯護。他們還至少干預了7個在波蘭的案件,包括他們在歐洲人權法庭的案子,為保守派政府的反離婚、反墮胎政策辯護。波蘭法庭裁決畸形胎兒在不能存活的情況下仍然要禁止墮胎,支持理由是Sekulow的律師團隊提供的。
另一個駐在亞利桑那州的保守派律師事務團隊ADF,與川普政府官員有密切的人事和會晤聯繫。他們2020年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爭辯,捍衛非牟利機構允許捐款人保持匿名的教會做法。...
基要派教會持這些政治立場自然出於他們的解經。有位美國黑人哲學教授George Yancy寫道:「...我的聖經已經被化妝成末日啟示的基督教法西斯主義運動擄去了。在這個國家裡,我們到處看見戴著自私和貪權鎖鏈的事實真相與正義,這真是一群聽見卻不明白、看見卻不曉得的百姓。」
根據《宗教新聞報(RNS)》,27%的白人福音派信徒跟隨和相信匿名者Q的陰謀論。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的孫女Jerusha Dufford,還有國土安全部的高級基督徒顧問Elizabeth Neumann,前美南浸信大會的Beth Moore和Russell Moore,都曾經發言反對川普和支持他政策的信徒,但這些著名福音派領袖的聲音沒能阻止福音派長期以來背叛民主原則、以致於投靠川普和匿名者Q的潮流。
白人福音派似乎發起了法西斯主義者的聖戰。英國Independent報2021年發表評論說,匿名者Q已經和白人福音派基督徒合併,專家說結果很要命。美國一位研究極端主義和謠言的著名人士,前國會議員Denver Riggleman,說匿名者Q與白人福音派的聯繫已經轉化為另外的東西,既有彌賽亞再來,又有末日啟示的味道。他現在是社交媒體數據分析研究所NCRI的總策略師,說現在的極右平台「幾乎成了福音派陰謀論制造業。...匿名者Q所驅動的福音派信徒極端化過程,很像伊斯蘭教極端分子2001年以後試圖將美國穆斯林極端化的過程。」
半個世紀以前,恐怕很少的基要主義分子能夠想像到他們會有今天這樣的政治影響力,更不用說在總統選舉中成為一支關鍵的基本力量。Baker博士的書發掘法西斯主義和基要主義,為的是強調威權主義乃這兩樣的共同的基礎。她說法西斯主義和基要主義走到一起是相當自然的,並且它們彼此需要。2021年的J6事件似乎在繼續發酵,我們將會看到這兩個主義越來越多的深入糾纏,白人至上、反墮胎、反LGBTQ群體,這些情緒讓法西斯主義和基要主義在政治上無法區分。
法西斯主義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全世界到處一樣。它能夠在美國興起,除了福音派的基要主義信仰發揮了作用,近幾年來的白人至上主義公開抬頭更是個可惡的元凶,把美國民主制的結構破壞掉。
如果你正在從福音派威權主義的傷害中康復,或者你仍然認為自己屬於福音派,請了解醫治這傷不完全是個人事件。好幾百萬其他人帶著同樣的傷,連同世界上各種文化,受到基要主義宣教士的損害。奉上帝的名統治國家好像很吸引人,但它讓社會付出可怕的代價。你在自己纏裹傷口的同時,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用合適的形式起來反對威權主義。並且你不必單干,現在有很多資源能夠給你支持,是我們過去所沒有的。
17世紀的法國神學家、教育家和多學科的科學家Blaise Pascal曾說:人若不是出於宗教信仰,行惡從來沒有如此完全和快樂的。而公元前4世紀的Hippocrates醫生曾囑咐學生要do no harm(意思是無論你的信念多麼高尚,言行總要以不傷害為懷),基要派的信徒雖號稱跟隨耶穌,顯然需要受到提醒。仇視平等和民主,看民主選舉制度為與上帝的國作對,以至於需要動用法西斯主義的打壓手段,傷害面太大,與耶穌的教導衝突明顯。讓我們彼此勉勵,基督徒有道義上的責任,明辯真假、抵制鼓惑人心的陰謀論謠言、將敬虔聽從耶穌與接受教義分開。
那麼耶穌教導和命令愛人如己,尋求醫治和接納,與人和睦等等是不是福音的一部份呢?當然是。可是到了2021年,活出耶穌的教導和支持川普、奉行基要主義信仰與反對民主早已毫不相干了,因為有一大批福音派信徒,相信/教導他們試圖在美國建立的上帝國度(神權政治),是與民主有衝突的。
你如果為了政治立場原因離開福音派,那你大概知道和一位基要派信徒推理爭辯是不可能的。他們不了解也不關心甚麼是慎思明辯(批判性思維),也不介意科學研究新發現,只知一味「護教」。任何討論話題似乎都會集中到拯救靈魂、活出一個基督徒生命方面--當然是按照基要主義的解經和教義認識。對他們來說,對話等於說教和勸人歸依(他們的宗派),其中聆聽和表示同情理解的成分很少。那麼怎樣團結福音派信徒來參與反對專制的運動呢?他們好像在溝通聆聽方面特別不成熟。
Baker博士建議與基要派信徒對話時,主動問某些預備好的問題,然後仔細聆聽他們的回答,還可以追問。同時當然需要留意,一旦話題轉移到勸你接受某個教義,就要馬上指出來。當你仔細聆聽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受到他們的各種擔心懼怕或罪咎感,或發覺他們能夠完全住在現實之外的奇異技巧。你的反應可能會很情緒化,但希望其中也有同情。
另外Baker博士還建議和基要主義分子談話時,要多強調跟隨耶穌和遵行耶穌教導。他們的福音信息比較強調使徒保羅的書信,要求認罪和得到赦免等等,所以他們可能會指出耶穌的教導還不是完整的好消息,爭辯重生得救必須包括接受某些對保羅和教父書信的解釋,也就是基要主義教義。然而你需要把話題拉回耶穌的教導,堅持一個大多數宗派歷來都接受的基本福音。
有一位進步派的「新興教會運動」領袖Benjamin Corey,從事政治和公共神學的寫作。他曾評論基要主義解經說,「把保羅關於婦女的一些言論解釋為永遠的禁令,而把耶穌愛仇敵的命令看為根本不可能遵守,這是他們最有趣的解經。」
你可以請福音派信徒講述他/她自己的信主過程,一起做出反思評論。這種「見證」是他們很高興分享的,你可以肯定歸主經歷對他們的重要意義,而不必把焦點放在自己是否必須承認和接受某個教義上。
下面說說令人頭疼的福音派政治立場問題。在華人教會,直到幾年前,我覺得福音派的政治立場問題並不是很明顯。我們聽見「倡導生命的」反墮胎運動,或反對同性結婚的「社會道德倫理」議題,一般都相信牧師不多問。然而我們並不了解這些教導的政治來歷。而白人教會有個把白人至上的規章法律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大多沒有擺脫過種族平等問題帶來的政治陰影。
Baker博士的Confronting Christofascism這本書花了不少篇幅強調,美國基要主義的興起和爆發,是因對於文化改變的無法適應。(甚麼種族平等?那不是失去秩序嗎?甚麼女權運動?父權制決不可撼動!)基要主義之所以能夠興旺一個世紀,正因為它能為受文化震撼的人提供一個心理逃避,和起來捍衛這世界原來狀況的集體勇氣。在這一過程中,權勢和利益成為這些守舊的人無法放棄的東西。基要主義自從誕生,就極樂意打通與政府官員交流的通道,到川普時期,從總統到內閣和白宮,基督徒以能夠影響國策為自豪。
你也許還記得,基督教右翼的成員們明明地自稱Dominionist,中文翻成基督教國教主義者,表示要以「基督教原則」(當然是指基要派的專制原則,即神權政治)治國。Dominion的意思是統治,奉上帝的名統治民眾,是再好不過的賺錢牟利機會。Baker博士指出,不光是美國的大型教會有大筆收入,根據一家國際媒體組織OpenDemocracy在2020年的一篇報道,美國各種基督徒右翼組織自2008年以來,在世界各地總共花了$2.8億,到處支持反對婦女墮胎、反對同性結婚的運動。下面是他們報導2020年這些組織在川普落選時的一些活動:
ACLJ機構由川普的個人律師Jay Sekulow帶領,與Rudy Giuliani一起,協調川普挑戰11月3日大選結果的任何訴訟案件。另外5、6名ACLJ律師是川普受到眾議院彈劾時為他辯護的律師團隊成員。
ACLJ的歐洲總部(ECLJ)在義大利政府反同性婚姻的兩個案件中,為政府提供辯護。他們還至少干預了7個在波蘭的案件,包括他們在歐洲人權法庭的案子,為保守派政府的反離婚、反墮胎政策辯護。波蘭法庭裁決畸形胎兒在不能存活的情況下仍然要禁止墮胎,支持理由是Sekulow的律師團隊提供的。
另一個駐在亞利桑那州的保守派律師事務團隊ADF,與川普政府官員有密切的人事和會晤聯繫。他們2020年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爭辯,捍衛非牟利機構允許捐款人保持匿名的教會做法。...
基要派教會持這些政治立場自然出於他們的解經。有位美國黑人哲學教授George Yancy寫道:「...我的聖經已經被化妝成末日啟示的基督教法西斯主義運動擄去了。在這個國家裡,我們到處看見戴著自私和貪權鎖鏈的事實真相與正義,這真是一群聽見卻不明白、看見卻不曉得的百姓。」
根據《宗教新聞報(RNS)》,27%的白人福音派信徒跟隨和相信匿名者Q的陰謀論。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的孫女Jerusha Dufford,還有國土安全部的高級基督徒顧問Elizabeth Neumann,前美南浸信大會的Beth Moore和Russell Moore,都曾經發言反對川普和支持他政策的信徒,但這些著名福音派領袖的聲音沒能阻止福音派長期以來背叛民主原則、以致於投靠川普和匿名者Q的潮流。
白人福音派似乎發起了法西斯主義者的聖戰。英國Independent報2021年發表評論說,匿名者Q已經和白人福音派基督徒合併,專家說結果很要命。美國一位研究極端主義和謠言的著名人士,前國會議員Denver Riggleman,說匿名者Q與白人福音派的聯繫已經轉化為另外的東西,既有彌賽亞再來,又有末日啟示的味道。他現在是社交媒體數據分析研究所NCRI的總策略師,說現在的極右平台「幾乎成了福音派陰謀論制造業。...匿名者Q所驅動的福音派信徒極端化過程,很像伊斯蘭教極端分子2001年以後試圖將美國穆斯林極端化的過程。」
半個世紀以前,恐怕很少的基要主義分子能夠想像到他們會有今天這樣的政治影響力,更不用說在總統選舉中成為一支關鍵的基本力量。Baker博士的書發掘法西斯主義和基要主義,為的是強調威權主義乃這兩樣的共同的基礎。她說法西斯主義和基要主義走到一起是相當自然的,並且它們彼此需要。2021年的J6事件似乎在繼續發酵,我們將會看到這兩個主義越來越多的深入糾纏,白人至上、反墮胎、反LGBTQ群體,這些情緒讓法西斯主義和基要主義在政治上無法區分。
法西斯主義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全世界到處一樣。它能夠在美國興起,除了福音派的基要主義信仰發揮了作用,近幾年來的白人至上主義公開抬頭更是個可惡的元凶,把美國民主制的結構破壞掉。
如果你正在從福音派威權主義的傷害中康復,或者你仍然認為自己屬於福音派,請了解醫治這傷不完全是個人事件。好幾百萬其他人帶著同樣的傷,連同世界上各種文化,受到基要主義宣教士的損害。奉上帝的名統治國家好像很吸引人,但它讓社會付出可怕的代價。你在自己纏裹傷口的同時,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用合適的形式起來反對威權主義。並且你不必單干,現在有很多資源能夠給你支持,是我們過去所沒有的。
17世紀的法國神學家、教育家和多學科的科學家Blaise Pascal曾說:人若不是出於宗教信仰,行惡從來沒有如此完全和快樂的。而公元前4世紀的Hippocrates醫生曾囑咐學生要do no harm(意思是無論你的信念多麼高尚,言行總要以不傷害為懷),基要派的信徒雖號稱跟隨耶穌,顯然需要受到提醒。仇視平等和民主,看民主選舉制度為與上帝的國作對,以至於需要動用法西斯主義的打壓手段,傷害面太大,與耶穌的教導衝突明顯。讓我們彼此勉勵,基督徒有道義上的責任,明辯真假、抵制鼓惑人心的陰謀論謠言、將敬虔聽從耶穌與接受教義分開。
Thursday, May 25, 2023
政府治理和債務上限
政府債務永遠是因為稅收不夠。而且你可能同意,解決債務問題的根本在於稅務改革,而美國政府為自己設立一個「債務上限」是我們一般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好像你有張信用卡,它本來沒有什麼使用上限,你卻偏偏要給自己設立一個特別數目的「上限」--這是為了勉勵自己日後更加節約?還是要限制政府的經濟活動?--那叫做預算,與償還信用卡借款無關。
下面有一段視頻,是Anthony Davis的周末訪時事談節目,Partners for Justice機構的創建人Emily Galvin-Almanza受訪,其中談到美國債務上限與經濟問題,因為國會的共和黨議長McCarthy和民主黨的拜登總統正在就這個問題進行談判(共和黨要求降低政府預算),我記下這部分大意,但建議你觀看全部訪談。
Anthony:周五晚上的談判沒有結果,麥卡錫的談判官說雙方分歧仍然很大,沒什麼進展,該按暫停鍵了。我早就看出來,也許你不同意,共和黨人不介意談判失敗,讓美國政府的債務違約,把美國經濟壓垮,把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也帶垮,讓很多人生活艱難...你知道美國的信用評級會像上次那樣再次降低,結果是災難性的。而川普在CNN的市政廳節目中明說他希望美國的債務違約,明顯是他在那裡推波助瀾。拜登總統和他們談判是否太天真了?財務部長耶倫說6月1日是最後期限。
Emily:很難想像支持這些政客的幕後大款們真的會希望世界經濟的任何部分崩潰。不過現在是2023年,任何事都可能。我能夠認同拜登的一點,就是他永遠相信與人溝通找到共同點是可能的,他的政治生涯證明他可以在這方面引以為豪。人會很難相信,多年的協商談話對象忽然變成行動不講理性的人,如果這是個現實,那也夠嚇人的--幾百萬美國人忽然由不講理性的人來代表,他們也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我作為律師當然了解溝通談判當中有誇張、有姿態表示、有策略對話,拜登大概在是用這樣技巧談判。
A:但這種談判有必要嗎?國會必須、也有責任同意償付美國債務。其他國家借債更多,別人都不用這種談判或投票來提高債務上限。從1960年以來,共和黨執政時期提高過債務上限49次(其中川普時期3次甚麼都沒問),民主黨期間29次。但這次債務上限被當作武器了,後果會很嚴重,不應該。拜登說了,這不是你父親或祖父的共和黨了,然而他覺得自己仍然可以和恐怖分子一樣的人談判協商。
E:哈,你知道在這方面,美國遠在國際規範之外--可以說比別人落後了50年。但從某個角度,我們能看其中的掙扎到底是甚麼:一組人相信我們應該大大削減政府工作的財政預算,所以想用這個機會減少美國人所得到的各種公益服務。另一方面大家既然納稅給政府,就指望政府能辦事和提供各種服務。所以談判不必只盯著哪些服務應該砍掉,還應該看看如何照顧人口的需要,涉及到如何從最最富有的美國人課稅。這個國家最基本的分歧,是認為政府應該為百姓辦事的人,與那些認為政府應該掌控百姓的分歧,觀點互相對立,無法同意。好在其中一方的人數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希望政府能夠保障孩子們上學安全,老人不至於挨餓,社區內家庭能夠彼此援助等等。而那些希望政府少提供服務的人忘記,直接受到傷害的首先是家庭和兒童。對於一個一向注重家庭價值觀的政黨來說,一邊說家庭重要,一邊要削減家庭福利,不照顧老人和兒童,很多選民似乎沒有留意到其中的矛盾。
A:聽說大約50%的人口不關心時事,然後他們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和製造新聞,這真讓人擔心。只顧自己生活中的難處,這容易理解,但是會很容易接受暗示和被人洗腦。所以我們談到政府是為你辦事還是要掌控你,socialism(社會主義)在美國就變成了壞事,人們連socialism是甚麼都不懂就害怕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定義不清不楚,其實是個意思隨時代變化的字眼--英國是社會民主制,有免費的醫療保健,不能工作的人得到補助,上班族如果生病照付薪資,沒有每年病假天數的限制,不必帶病上班等等。對於不關心外界狀態的人來說,他們可能還以為我住在某種共產主義國家。
E:這些政治字眼對普通美國人已經失去它們本身的意義。我們的政客早就知道,懼怕就是力量。當你嚇唬別人,讓他們知道是你保護他們不受惡鬼侵犯,他們就會選你。這反映在我們的勞工政策、公共保健政策、或其他社會安全保障的提供。我的職業背景是公共辯護(為僱不起律師的人提供犯罪邊護),我總希望我們這個職業能轉變成提供囚犯更廣泛的關照和服務的行業,讓遇到生活危機的人得到我們的必要幫助而不必走上犯罪道路。讓罪犯走上健康、安全、成功的道路,不再犯罪,對社會中所有人都有好處,我們都會很開心。但我們住在一個懼怕政治的國家,很多人相信給福利是很危險的,要少給福利、要有條件,免得有人濫用機會超過你。他們相信我們需要很多警察來維護治安,但實際上我們的犯罪率並不高。很多人反對教育、反對媒體,但他們沒有自己世界的實際數據,他們的政治懼怕很容易被煽動起來。是的,我們落後於世界,但那是因為我們放棄了得到可靠資訊、認清政客謊言免受掌控的能力。
A:我們知道新聞現在是個商務活動,Fox和CNN最近顯然是被揭露出來。我們了解到媒體背後的業主--他們傾向於哪個政治黨派,然後有一大堆來路不明的自媒體跟著起鬨等等。我不知道怎樣糾正錯誤信息泛濫的問題,3.3億美國人需要一些保護和支持,但好像只有政府能做到吧?
E:你恐怕是說對了。有些新聞故意釋放惡意信息需要禁止,那些業主希望誤導,所以不告訴你真假。人們老早就知道,故事越恐怖,報紙賣得越好,所以即使沒有惡意業主,媒體組織已經有夸張傾向。現在是標題點擊賺錢,所以有政治惡意分子用的是同樣一套新聞技巧,很危險。現在有的媒體的確很認真地對待消息準確性,比如在我們公共法律辯護這一行,政府設立了公開的資料數據網站,為聳人聽聞消息的讀者提供可以核對的證據。在我們Partners for Justice機構的網站,裡面有一部分標題是Evidence,任何人想知道如何建立治安良好的社區,只要進去仔細看看各種住房、保健、參與投票等等研究報告,統統關乎治安、健康和經濟機動性。另外一件大家可以做到的事,就是拒絕或勸阻去點擊或轉發那些吸引眼球的標題,來幫助維持一個比較健康的社會。
今天我看見另一篇關於政府借債的意見調查報考:60%的美國人覺得政府借債太多(或稅收不夠?),但問到具體的行政運作時,大多數人都說政府應該花更多的錢在教育、醫療服務、治安、基礎建設等等方面,沒有哪個工作應該削減。
下面有一段視頻,是Anthony Davis的周末訪時事談節目,Partners for Justice機構的創建人Emily Galvin-Almanza受訪,其中談到美國債務上限與經濟問題,因為國會的共和黨議長McCarthy和民主黨的拜登總統正在就這個問題進行談判(共和黨要求降低政府預算),我記下這部分大意,但建議你觀看全部訪談。
Anthony:周五晚上的談判沒有結果,麥卡錫的談判官說雙方分歧仍然很大,沒什麼進展,該按暫停鍵了。我早就看出來,也許你不同意,共和黨人不介意談判失敗,讓美國政府的債務違約,把美國經濟壓垮,把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也帶垮,讓很多人生活艱難...你知道美國的信用評級會像上次那樣再次降低,結果是災難性的。而川普在CNN的市政廳節目中明說他希望美國的債務違約,明顯是他在那裡推波助瀾。拜登總統和他們談判是否太天真了?財務部長耶倫說6月1日是最後期限。
Emily:很難想像支持這些政客的幕後大款們真的會希望世界經濟的任何部分崩潰。不過現在是2023年,任何事都可能。我能夠認同拜登的一點,就是他永遠相信與人溝通找到共同點是可能的,他的政治生涯證明他可以在這方面引以為豪。人會很難相信,多年的協商談話對象忽然變成行動不講理性的人,如果這是個現實,那也夠嚇人的--幾百萬美國人忽然由不講理性的人來代表,他們也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我作為律師當然了解溝通談判當中有誇張、有姿態表示、有策略對話,拜登大概在是用這樣技巧談判。
A:但這種談判有必要嗎?國會必須、也有責任同意償付美國債務。其他國家借債更多,別人都不用這種談判或投票來提高債務上限。從1960年以來,共和黨執政時期提高過債務上限49次(其中川普時期3次甚麼都沒問),民主黨期間29次。但這次債務上限被當作武器了,後果會很嚴重,不應該。拜登說了,這不是你父親或祖父的共和黨了,然而他覺得自己仍然可以和恐怖分子一樣的人談判協商。
E:哈,你知道在這方面,美國遠在國際規範之外--可以說比別人落後了50年。但從某個角度,我們能看其中的掙扎到底是甚麼:一組人相信我們應該大大削減政府工作的財政預算,所以想用這個機會減少美國人所得到的各種公益服務。另一方面大家既然納稅給政府,就指望政府能辦事和提供各種服務。所以談判不必只盯著哪些服務應該砍掉,還應該看看如何照顧人口的需要,涉及到如何從最最富有的美國人課稅。這個國家最基本的分歧,是認為政府應該為百姓辦事的人,與那些認為政府應該掌控百姓的分歧,觀點互相對立,無法同意。好在其中一方的人數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希望政府能夠保障孩子們上學安全,老人不至於挨餓,社區內家庭能夠彼此援助等等。而那些希望政府少提供服務的人忘記,直接受到傷害的首先是家庭和兒童。對於一個一向注重家庭價值觀的政黨來說,一邊說家庭重要,一邊要削減家庭福利,不照顧老人和兒童,很多選民似乎沒有留意到其中的矛盾。
A:聽說大約50%的人口不關心時事,然後他們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和製造新聞,這真讓人擔心。只顧自己生活中的難處,這容易理解,但是會很容易接受暗示和被人洗腦。所以我們談到政府是為你辦事還是要掌控你,socialism(社會主義)在美國就變成了壞事,人們連socialism是甚麼都不懂就害怕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定義不清不楚,其實是個意思隨時代變化的字眼--英國是社會民主制,有免費的醫療保健,不能工作的人得到補助,上班族如果生病照付薪資,沒有每年病假天數的限制,不必帶病上班等等。對於不關心外界狀態的人來說,他們可能還以為我住在某種共產主義國家。
E:這些政治字眼對普通美國人已經失去它們本身的意義。我們的政客早就知道,懼怕就是力量。當你嚇唬別人,讓他們知道是你保護他們不受惡鬼侵犯,他們就會選你。這反映在我們的勞工政策、公共保健政策、或其他社會安全保障的提供。我的職業背景是公共辯護(為僱不起律師的人提供犯罪邊護),我總希望我們這個職業能轉變成提供囚犯更廣泛的關照和服務的行業,讓遇到生活危機的人得到我們的必要幫助而不必走上犯罪道路。讓罪犯走上健康、安全、成功的道路,不再犯罪,對社會中所有人都有好處,我們都會很開心。但我們住在一個懼怕政治的國家,很多人相信給福利是很危險的,要少給福利、要有條件,免得有人濫用機會超過你。他們相信我們需要很多警察來維護治安,但實際上我們的犯罪率並不高。很多人反對教育、反對媒體,但他們沒有自己世界的實際數據,他們的政治懼怕很容易被煽動起來。是的,我們落後於世界,但那是因為我們放棄了得到可靠資訊、認清政客謊言免受掌控的能力。
A:我們知道新聞現在是個商務活動,Fox和CNN最近顯然是被揭露出來。我們了解到媒體背後的業主--他們傾向於哪個政治黨派,然後有一大堆來路不明的自媒體跟著起鬨等等。我不知道怎樣糾正錯誤信息泛濫的問題,3.3億美國人需要一些保護和支持,但好像只有政府能做到吧?
E:你恐怕是說對了。有些新聞故意釋放惡意信息需要禁止,那些業主希望誤導,所以不告訴你真假。人們老早就知道,故事越恐怖,報紙賣得越好,所以即使沒有惡意業主,媒體組織已經有夸張傾向。現在是標題點擊賺錢,所以有政治惡意分子用的是同樣一套新聞技巧,很危險。現在有的媒體的確很認真地對待消息準確性,比如在我們公共法律辯護這一行,政府設立了公開的資料數據網站,為聳人聽聞消息的讀者提供可以核對的證據。在我們Partners for Justice機構的網站,裡面有一部分標題是Evidence,任何人想知道如何建立治安良好的社區,只要進去仔細看看各種住房、保健、參與投票等等研究報告,統統關乎治安、健康和經濟機動性。另外一件大家可以做到的事,就是拒絕或勸阻去點擊或轉發那些吸引眼球的標題,來幫助維持一個比較健康的社會。
今天我看見另一篇關於政府借債的意見調查報考:60%的美國人覺得政府借債太多(或稅收不夠?),但問到具體的行政運作時,大多數人都說政府應該花更多的錢在教育、醫療服務、治安、基礎建設等等方面,沒有哪個工作應該削減。
Monday, May 22, 2023
為人類尊嚴發聲
你如果相信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類,那麼你大概相信人類是有尊嚴的。一個社會在威權主義和專制體制下,人類的尊嚴是遭到踐踏的。你如果相信自己和周遭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大概不會看見欺壓威脅的事還心安理得。因為上帝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公平正義感。
然而高舉神權政治的基要主義派信徒很少提說人類尊嚴。他們不怎麼宣講耶穌偉大的「愛鄰如己」教導需要應用在外族人身上(比如為黑人討公道),或效法祂活出人類尊嚴的生平。或許你不知道如何定義「尊嚴」,但你的尊嚴一旦遭到踐踏,你人格的每條纖維都會本能地感受到。
如何起來捍衛人類尊嚴呢?Baker博士在她的書中最後一章列出下面10條:
捍衛人們呼吸乾淨空氣、吃安全有營養食品、飲用清潔水的權利。
捍衛人們有尋求遮風避雨、安全地方居住的權利。
捍衛所有人就業和賺取足夠收入的權利。
捍衛有色人種擁有憲法保證他們的權利。
捍衛所有適齡選民,無論族裔一律平等登記投票,並選票得到公平數算的權利。
捍衛和平抗議的權利。
捍衛婦女的一切權利和她們身體自主的人格權利。
捍衛性表達少數LGBTQ群體的一切平等權利。
保護動物,仁慈關照和對待牠們。
保護環境,要求所有人尊重和關心環境。
為了面對美國文化中的「基督法西斯主義」,也就是奉基督的名搞威權、反民主,百姓必須組織起來,花時間、花精力、花錢來支持倡導上述人類尊嚴的立法,參加對不公平現狀的和平抗議,為我們感到重要的事情發聲,倡導生命、倡導所有受造物的安康和昌盛。這不是要說服人加入甚麼,而是伸張正義,活出上帝的尊嚴和形象。
我們需要提名和選舉為人類尊嚴和自然環境發聲的候選人,我們必須反對那些只顧利益集團、不把這些放在眼裡的執政者。我們需要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發言,為倡導民主的各級候選人說話。如果我們的教會支持了錯誤的教導,那麼我們還有機會在教會、小組中質疑奉上帝的名支持政治上的專制和威權,反對把自己宗派的信念強加於人的各種做法。
在我們現在這個美國民主實驗的歷史分水嶺時刻,我們急需來自各路信仰、願意抵擋專制主義誘惑和枷鎖的男女老少挺身而出。德國納粹政權在它最險惡瘋狂的時刻,有一位路德會的Dietrich Bonhoeffer牧師寫道:「在邪惡面前的靜默本身就是邪惡,上帝不會把我們當作無罪。不發言就是發言,不行動就是行動。」
Bonhoeffer牧師與很多德國基督徒一樣,對當時的德國福音派教會很反感--持反猶太和種族主義態度,高舉十字架和納粹符號,政教聯合,接受一個與納粹主義兼容的Positive Christianity教義。雖然他們的目標是成立一個統一的德國國教,但最後德國福音派教會四分五裂,各派在法律上成為不分上下而告終。Bonhoeffer牧師出版神學著作,但他以堅定抵擋納粹獨裁,包括反對希特勒屠殺猶太民族而出名。他於1943年被捕關押了一年半,之後被指控陰謀屠殺希特勒,在納粹倒台之際快速處以絞刑。
第19世紀的美國也出現不少為人類尊嚴發聲、努力讓基督教成為倡導自由的鬥士。有一位提倡社會改革的記者William Lloyd Garrison,信自然神,他創辦一個倡導廢奴的報紙The Liberator,報頭上印耶穌憐憫俯視一個奴隸的形象。Angela和Sarah Grimke是難放長大的基督徒婦女,相信蓄奴是犯罪。小說Uncle Tom's Cabin的作者Harriett Beecher Stowe在基督徒家庭長大,她三個哥哥都成為倡導廢奴的牧師。
社會活動家Dorothy Day本來是一位記者,她起來為貧窮階級倡導公平正義而出名。與神學家Peter Maurin在1933年一同創立了天主教工人運動,在紐約市號召非暴力和款待窮困的人。
法國哲學家Simone Weil的作品在歐洲大陸乃至整個英語國家廣為人知。她早年間極大地同情受剝削壓迫的人民,積極反對法西斯主義,後來歸信基督教,轉向神學研究,成為不上教會的基督徒。
進入第21世紀,一些基督教牧師成為進步派基督徒活動家,包括Al Sharpton牧師、William Barber主教,和成為參議員的黑人教會Raphael Warnock牧師。他們在媒體上批評基督徒威權主義,在憲法和民主共和的框架內帶領社會公義的運動。
Russell Moore牧師2021年離開南方浸信大會(SBC)美國最大的宗派。《大西洋報》報導說,他的離開還不是因為批評川普、得罪政客、或神學上的分歧,而是反對SBC內部對性醜聞的容忍,和滲透進入執行委員會領導層面的種族主義。
另外一位名叫Reth Moore的出色聖經教師也離開SBC,是因為對宗派領袖支持川普感到困惑。她說白人至上主義和性別歧視泛濫,使SBC變成了「撒旦的營壘」。
令人悲哀的是。大多數基督徒要麼無視民主消亡的臨到,要麼矢口否認威權主義損害人壘尊嚴。但我們所有口稱聽從耶穌教導的人必須認清「基督法西斯主義」,認清它奉上帝的名做壞事的本質。我們需要揭穿那些奉行和支使政客搞專制的人。
本文是接續Carolyn Baker博士「基督教文化戰幾個問題」一文的內容。
然而高舉神權政治的基要主義派信徒很少提說人類尊嚴。他們不怎麼宣講耶穌偉大的「愛鄰如己」教導需要應用在外族人身上(比如為黑人討公道),或效法祂活出人類尊嚴的生平。或許你不知道如何定義「尊嚴」,但你的尊嚴一旦遭到踐踏,你人格的每條纖維都會本能地感受到。
如何起來捍衛人類尊嚴呢?Baker博士在她的書中最後一章列出下面10條:
為了面對美國文化中的「基督法西斯主義」,也就是奉基督的名搞威權、反民主,百姓必須組織起來,花時間、花精力、花錢來支持倡導上述人類尊嚴的立法,參加對不公平現狀的和平抗議,為我們感到重要的事情發聲,倡導生命、倡導所有受造物的安康和昌盛。這不是要說服人加入甚麼,而是伸張正義,活出上帝的尊嚴和形象。
我們需要提名和選舉為人類尊嚴和自然環境發聲的候選人,我們必須反對那些只顧利益集團、不把這些放在眼裡的執政者。我們需要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發言,為倡導民主的各級候選人說話。如果我們的教會支持了錯誤的教導,那麼我們還有機會在教會、小組中質疑奉上帝的名支持政治上的專制和威權,反對把自己宗派的信念強加於人的各種做法。
在我們現在這個美國民主實驗的歷史分水嶺時刻,我們急需來自各路信仰、願意抵擋專制主義誘惑和枷鎖的男女老少挺身而出。德國納粹政權在它最險惡瘋狂的時刻,有一位路德會的Dietrich Bonhoeffer牧師寫道:「在邪惡面前的靜默本身就是邪惡,上帝不會把我們當作無罪。不發言就是發言,不行動就是行動。」
Bonhoeffer牧師與很多德國基督徒一樣,對當時的德國福音派教會很反感--持反猶太和種族主義態度,高舉十字架和納粹符號,政教聯合,接受一個與納粹主義兼容的Positive Christianity教義。雖然他們的目標是成立一個統一的德國國教,但最後德國福音派教會四分五裂,各派在法律上成為不分上下而告終。Bonhoeffer牧師出版神學著作,但他以堅定抵擋納粹獨裁,包括反對希特勒屠殺猶太民族而出名。他於1943年被捕關押了一年半,之後被指控陰謀屠殺希特勒,在納粹倒台之際快速處以絞刑。
第19世紀的美國也出現不少為人類尊嚴發聲、努力讓基督教成為倡導自由的鬥士。有一位提倡社會改革的記者William Lloyd Garrison,信自然神,他創辦一個倡導廢奴的報紙The Liberator,報頭上印耶穌憐憫俯視一個奴隸的形象。Angela和Sarah Grimke是難放長大的基督徒婦女,相信蓄奴是犯罪。小說Uncle Tom's Cabin的作者Harriett Beecher Stowe在基督徒家庭長大,她三個哥哥都成為倡導廢奴的牧師。
社會活動家Dorothy Day本來是一位記者,她起來為貧窮階級倡導公平正義而出名。與神學家Peter Maurin在1933年一同創立了天主教工人運動,在紐約市號召非暴力和款待窮困的人。
法國哲學家Simone Weil的作品在歐洲大陸乃至整個英語國家廣為人知。她早年間極大地同情受剝削壓迫的人民,積極反對法西斯主義,後來歸信基督教,轉向神學研究,成為不上教會的基督徒。
進入第21世紀,一些基督教牧師成為進步派基督徒活動家,包括Al Sharpton牧師、William Barber主教,和成為參議員的黑人教會Raphael Warnock牧師。他們在媒體上批評基督徒威權主義,在憲法和民主共和的框架內帶領社會公義的運動。
Russell Moore牧師2021年離開南方浸信大會(SBC)美國最大的宗派。《大西洋報》報導說,他的離開還不是因為批評川普、得罪政客、或神學上的分歧,而是反對SBC內部對性醜聞的容忍,和滲透進入執行委員會領導層面的種族主義。
另外一位名叫Reth Moore的出色聖經教師也離開SBC,是因為對宗派領袖支持川普感到困惑。她說白人至上主義和性別歧視泛濫,使SBC變成了「撒旦的營壘」。
令人悲哀的是。大多數基督徒要麼無視民主消亡的臨到,要麼矢口否認威權主義損害人壘尊嚴。但我們所有口稱聽從耶穌教導的人必須認清「基督法西斯主義」,認清它奉上帝的名做壞事的本質。我們需要揭穿那些奉行和支使政客搞專制的人。
本文是接續Carolyn Baker博士「基督教文化戰幾個問題」一文的內容。
Saturday, May 20, 2023
AI技術的危險及其規範化
人類發明了點火能夠取暖和燒煮食品,但若不能有效掌控,火就會造成很大威害。現在人工智能(AI)發明,我們再次發現必須掌控它的開發和使用。本文譯自Brookings研究院Darrell M. West院士的評論文章:Senate hearing highlights AI harms and need for tougher regulation。
5月16日,參議院的司法小組委員會就隱私、技術和法律問題召開了聽證會。Open AI的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作證,說明了生成式AI的重要性和開發它的敏感性。ChatGPT與其他公司推出的類似工具一起,通過搜索、數據分析、視頻和音頻生成,為軟件開發等等領域帶來巨大的計算能力,實現了技術的大眾化。生成式AI能夠改變人們查找信息、生成新音頻和視頻、創造新產品、以及實時對新出現事件的反應方式。
但與此同時出現了一些問題,與消費、學術專業和政策制定有關。這些問題令人擔憂,包括有害內容、虛假信息、政治偏袒、種族偏見、缺乏透明度、勞工市場衝擊和知識產權盜竊。Altman的證詞、IBM副總裁Christina Montgomery和紐約大學教授Gary Marcus的證詞解釋生成式人工智能,讓立法者有機會表達他們對AI影響社會、經濟和選舉這件事的保留意見。
West博士回顧了參議院AI聽證會的主要內容,以及對這項新興技術的後續步驟。總的來說,人們對虛假信息、有偏見的決策、隱私侵犯和AI引起失業的風險達成了廣泛共識。大多數發言者相信這些問題非常嚴重,需要採取有效的行動。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在聯邦大多數對話都相當兩極化和黨派化的時候,兩黨都經常呼籲更嚴格的監管和更多地披露AI使用情況。大多數立法委員都同意,我們需要建立比較強大的護欄,來捍衛基本的人類價值觀,特別是在下面幾個方面:
警惕出現有害後果:隨著AI在許多領域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對AI生成有害內容和令人擔憂的後果達成了廣泛共識。生成式AI擁有複雜成熟的算法,以在線提示和模板形式為普通消費者提供答案,從而允許幾乎任何人創建和傳播虛假敘事。許多人預計2024年的選舉將出現虛假信息海嘯,因為勢均力敵的選舉會激勵許多人,去組織製作虛假的視頻和音頻,使不合事實的陷害和定罪變得容易。
有幾位參議員談到了偏見、隱私洩露、以及有些任務可以由AI取代完成,一些人可能失業的問題。目前,AI的運作方式、訓練它的數據、以及它如何做出決策都缺乏透明度。許多人擔心AI會助長大規模操縱,讓人朝著扭曲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動。
小組委員會主席Richard Blumenthal擔心,「語音複製軟件」和反烏托邦混亂「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想像」。他最關心的是人們會利用虛假信息打擊別人、搞住房歧視、和搞深度仿真的視頻污陷。小組委員會高級成員Josh Hawley基於這些擔憂,抱怨「少數人的力量」掌控,強調在技術創新和道德責任之間取得平衡有必要。
制定更嚴格的披露規章:幾乎所有的立法者、外部發言人、行業領袖,都呼籲制定更嚴格的披露規章要求,這有些意外。Altman和其他證人說,我們應該提醒消費者,當生成式AI用於製作視頻和錄音帶,或構建其他類型的作品時,人們需要知道什麼是人類生成的,以及什麼來自算法。這可能會影響他們查看特定作品的方式。
獨立的監察:由於AI仍處於測試的早期階段,因此對模型結果進行外部監控非常重要。各種大型語言模型應該通過第三方進行測試,並將結果公佈。這會幫助人們了解AI的表現,以及哪些特定的應用程序可能有問題。紐約大學的Marcus注意到食品營養標籤的作用,說這類標籤可能對AI產品和服務有用。
降低AI風險的立法:IBM的Montgomery提出理由,一定要設立與風險監測有關的規章。針對不同的風險需要不同的規則,而高風險AI需要比低風險Apps有更嚴格的監督。涉及人身安全、生物醫學風險、或對特定人群造成傷害的案例需要更深入的分析、監測、測試和公眾審查。由於可能的後果可能相當可怕,因此需要對這些App進行更仔細的審查。
發放使用執照:由於有些活動非常危險,社會需要你得到許可證。駕駛汽車、打獵、捕魚或創業都屬於這類活動。聽證會上有些人詢問,發放AI許可證是否有助於減輕可能的危害,並加強技術提供商的問責制?好幾個參議員認為,只要這些規則不限制使用開源模型或限制小企業,要求申請許可證會有益處,特別是在高風險AI的應用上。
5月16日,參議院的司法小組委員會就隱私、技術和法律問題召開了聽證會。Open AI的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作證,說明了生成式AI的重要性和開發它的敏感性。ChatGPT與其他公司推出的類似工具一起,通過搜索、數據分析、視頻和音頻生成,為軟件開發等等領域帶來巨大的計算能力,實現了技術的大眾化。生成式AI能夠改變人們查找信息、生成新音頻和視頻、創造新產品、以及實時對新出現事件的反應方式。
但與此同時出現了一些問題,與消費、學術專業和政策制定有關。這些問題令人擔憂,包括有害內容、虛假信息、政治偏袒、種族偏見、缺乏透明度、勞工市場衝擊和知識產權盜竊。Altman的證詞、IBM副總裁Christina Montgomery和紐約大學教授Gary Marcus的證詞解釋生成式人工智能,讓立法者有機會表達他們對AI影響社會、經濟和選舉這件事的保留意見。
West博士回顧了參議院AI聽證會的主要內容,以及對這項新興技術的後續步驟。總的來說,人們對虛假信息、有偏見的決策、隱私侵犯和AI引起失業的風險達成了廣泛共識。大多數發言者相信這些問題非常嚴重,需要採取有效的行動。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在聯邦大多數對話都相當兩極化和黨派化的時候,兩黨都經常呼籲更嚴格的監管和更多地披露AI使用情況。大多數立法委員都同意,我們需要建立比較強大的護欄,來捍衛基本的人類價值觀,特別是在下面幾個方面:
警惕出現有害後果:隨著AI在許多領域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對AI生成有害內容和令人擔憂的後果達成了廣泛共識。生成式AI擁有複雜成熟的算法,以在線提示和模板形式為普通消費者提供答案,從而允許幾乎任何人創建和傳播虛假敘事。許多人預計2024年的選舉將出現虛假信息海嘯,因為勢均力敵的選舉會激勵許多人,去組織製作虛假的視頻和音頻,使不合事實的陷害和定罪變得容易。
有幾位參議員談到了偏見、隱私洩露、以及有些任務可以由AI取代完成,一些人可能失業的問題。目前,AI的運作方式、訓練它的數據、以及它如何做出決策都缺乏透明度。許多人擔心AI會助長大規模操縱,讓人朝著扭曲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動。
小組委員會主席Richard Blumenthal擔心,「語音複製軟件」和反烏托邦混亂「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想像」。他最關心的是人們會利用虛假信息打擊別人、搞住房歧視、和搞深度仿真的視頻污陷。小組委員會高級成員Josh Hawley基於這些擔憂,抱怨「少數人的力量」掌控,強調在技術創新和道德責任之間取得平衡有必要。
制定更嚴格的披露規章:幾乎所有的立法者、外部發言人、行業領袖,都呼籲制定更嚴格的披露規章要求,這有些意外。Altman和其他證人說,我們應該提醒消費者,當生成式AI用於製作視頻和錄音帶,或構建其他類型的作品時,人們需要知道什麼是人類生成的,以及什麼來自算法。這可能會影響他們查看特定作品的方式。
獨立的監察:由於AI仍處於測試的早期階段,因此對模型結果進行外部監控非常重要。各種大型語言模型應該通過第三方進行測試,並將結果公佈。這會幫助人們了解AI的表現,以及哪些特定的應用程序可能有問題。紐約大學的Marcus注意到食品營養標籤的作用,說這類標籤可能對AI產品和服務有用。
降低AI風險的立法:IBM的Montgomery提出理由,一定要設立與風險監測有關的規章。針對不同的風險需要不同的規則,而高風險AI需要比低風險Apps有更嚴格的監督。涉及人身安全、生物醫學風險、或對特定人群造成傷害的案例需要更深入的分析、監測、測試和公眾審查。由於可能的後果可能相當可怕,因此需要對這些App進行更仔細的審查。
發放使用執照:由於有些活動非常危險,社會需要你得到許可證。駕駛汽車、打獵、捕魚或創業都屬於這類活動。聽證會上有些人詢問,發放AI許可證是否有助於減輕可能的危害,並加強技術提供商的問責制?好幾個參議員認為,只要這些規則不限制使用開源模型或限制小企業,要求申請許可證會有益處,特別是在高風險AI的應用上。
Thursday, May 18, 2023
面對幾個基督教文化戰的問題
(本文接續前文「民主是否妨礙了「神國度」的建立」,討論反科學/反智、反納稅辦公益事業和相信陰謀論這三方面的問題。這是Carolyn Baker博士《Confronting Christofascism》最後一章的第二部分。)
當一個人不會從事批判性思維時,而且他們幾十年來相信科學與上帝作對,很多福音派信徒否認(人類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引起了)氣候變化就不奇怪。他們相信氣候科學發現的一切都是一場騙局,然而他們又盼望教會「被提」時將要出現神跡奇事,於是極端氣候引起的空前自然災害對他們來說就表明世界末日快到,或上帝用氣候變化來懲罰人類的罪惡,教會很快就要被提(離開這個世界)了。
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美國人無論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大家還是相信科學的。然而後來自由派對科學的信任程度提高了,而保守派則降低了。氣候科學家Katherine Hayhoe是眾多否認氣候變化福音派信徒中值得一提的一例外。她說近年來保守派和自由派對科學的態度差距變大,剛好是共和黨人向政治右翼轉變、而反科學情緒導致有些共和黨人批判科學和批評高等教育的時候。
反疫苗運動、否定氣候變化、抗議幹細胞研究工作等等,根源都是謠言傳播和對科學的不信任。很多福音派信徒在家裡教自己孩子(homeschool)智慧設計論,即相信宇宙不可能自然進化而來,一定有上帝直接干預,以及地球年齡年輕(6000-10000年)的創造論。他們還警告孩子,那些幹細胞和疫苗研究活動,都是人想要扮演上帝角色的例子。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我們看到無數的福音派基督徒嘲笑病毒是騙人,或是政府用來阻擋基督徒聚會的藉口,或相信這個病的危害和感冒差不多,被左翼自由派誇大了。很多信徒拒絕打疫苗,他們當中以男性白人居多。有的基督徒宣布接受疫苗就等於接受「獸的印記」--就是聖經啟示錄所預言末日將要發生的,敵基督要求人人都接受一個身體印記才可做買賣和生存(--只有反科學思維才會這樣回答錯誤/可疑的解經)。
這批人還喜歡隨便給倡導公益福利的人贈送「社會主義」帽子--注意,他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並不是號稱「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主張公有制或計劃經濟那些真正的極左政治路線,他們只是反對多納稅給政府。
福音派的信徒以壓倒性的多數支持里根總統的trickle-down(相信讓富人發財窮人自然受益)政策。好像耶穌從來沒有教導過似的。他們即使出身貧窮打工族,還是接受經濟平等好像無產階級專政的說法,而且相信爭取種族平等會導致白人階級的極端主義。關心自己家人和教會其他人是可以的,但不信的外人,特別是有色人種,他們不配得到博愛。
1964年美國出版一本短文集,編者故意將書名定為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提倡理性上的自私倫理,拒絕一切形式的犧牲。看來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從中學到了。他們把自己打扮得虔誠,屈服於一切對自己有益的政策,不同情任何人,不欣賞與別人平等,不打算為民主而戰。1930年代納粹德國那些唱歌求上帝派一位元首的賢慧白人基督徒婦女,2016年再現於美國的MAGA人群中,投降川普,並於2020年(看見川普種種罪行之後)顯得更加堅定。
約翰遜總統曾說:「只要你能說服最底層的白人,相信自己比最最優秀的黑人還強,他就不會注意到你在偷他的錢包。給他看到有人更低下,他就會把所有的錢都掏給你。」事實不幸被他說中了。
敬虔的國家主義和陰謀論在川普執政期間攪在一起了,不知為何陰謀論對很多福音派基督徒有吸引力。深懂教義、缺乏批判性思維技巧的人的特點,就是不會對聽見的消息,特別是對牧師說的話,去核查或做點調查研究。
Oklahoma大學的社會學教授Samuel Perry說,福音派信徒比別人更容易相信陰謀論其實不奇怪。他們住在社會中,但是消息是閉塞的。有位記者Kaleigh Rogers撰文探討為甚麼這些人更容易相信匿名者Q的陰謀論,他說:
匿名者Q的敘事,就是川普這一沒人理解、沒人相信、然而打美好仗的孤獨勇士,特別得到基督徒的認同,因為他們感到自己就是在打美好的仗,卻不被理解和受到傷害的人。
Roger認為基督徒與相信和跟隨匿名者Q的人有個基本共同點:他們多次經歷到預言不應驗、遭到失望打擊的情形,要持守信心和基督徒有些類似--啟示錄的預言不應驗,然而他們仍然能夠重新解釋字句以持守信心。
陰謀論對基要主義派的信徒特別有吸引力,他們的「我們--他們」排外思想,和自古總是相信自己受到逼迫的觀念,讓他們特別容易期待那些其實並不存在的逼迫到來。(其實對於不信那一套《啟示錄》解經預言的人來說,那些對「被提」和「獸」的期待倒很像一套陰謀論。)
這世界不明白我們;這世界被魔鬼欺騙;逼迫基督徒是魔鬼的工作--實際上,很多基督徒把受逼迫當作一種榮譽勳章,因為讓他們能夠跟隨耶穌、使徒和很多初期教會殉道者的腳步--真是害人不淺的想法。(難怪有人把川普犯罪受調查和審判與耶穌釘十字架相提並論。)
我們怎樣面對文化中這些格格不入、甚至不惜政治暴力的基督徒思想呢?由於信奉這套思想的人接受基督徒威權主義思想,屬於政治上的極右派,1970年有位基督教神學家用「基督法西斯主義」Christofascism來代表他們的理念。因為有因果關係,有人乾脆把基督法西斯主義解釋為基要主義。從個人角度來面對這個主義的確困難,但發起和推動一個政治運動,將文化從威權主義邊緣拉回來並不那麼難。
若想在美國文化中建立一個反對法西斯主義的營壘,需要一群決心爭取社會公義的人。這對受過基要主義思想洗腦和傷害的人可能尤其難。很多人從宗派操控打壓中掙扎生存下來,也許不想參與政治討論或政治行動。那一點問題都沒有,你需要把自己得到醫治放在首位。但你若感到可以站起來參與,你首先需要知道有個障礙:任何形式的威權主義都是人奉了上帝的名去做的。法西斯主義者要你繼續相信,反對他們就是抵擋上帝的旨意。
美國在1950年代到處捕抓「共產黨」的紅色恐慌時期,有個Joseph McCarthy參議員聲稱有大量的共產黨員、蘇聯間諜和同情共產主義的人滲透進了美國聯邦政府、大學、電影業等等地方,可他從來沒有能夠為他聳人聽聞的指控提出可靠證據。他的手段坑害了很多人的生活和名譽,而為他辯護的律師後來成為川普的顧問。雖然蘇聯斯大林的威權主義黑暗手段害人不淺,麥卡錫主義的威權手段並沒有好一點。
川普是一位新法西斯分子,他若連任成功就會在美國推行一套徹底鎮壓異己、任用親信的專制鐵腕政策,而且會改變法律、決不下台。他們拚命想要推翻2020年拜登當選的結果,甚至不惜策劃暴力闖國會和殺害保守派的基督徒副總統與天主教議長的J6事件。那些支持川普的基要派信徒可能根本不知道,J6事件差一點變成革命暴動,美國民主制度幾乎被成功推翻。
還有,那些參與暴亂的人還在,那些國會中支持甚至幫助他們的政客還在。很多人仍然相信川普實際上已成功連任,而拜登並非真正合法當選的總統,他只是「偷竊」了選舉結果。這些人相信接受威權主義、接受白人至上主義、以征服婦女和LGBTQ群體為主旨的陰謀論,甚至要回到南北戰爭時期的對立,盼望實現基要主義派的神權統治。
川普執政4年的結果和J6暴亂,讓美國坐在一個民主和專制道路的叉路口,一個得到宗教右翼支持的政黨徹底投降了法西斯主義。我們不知道拜登當總統這幾年是否能克服壓制選民立法的問題、白人至上主義、槍枝管控災害、和外來的世界經濟困難,但我們知道有良知的人在這場搏鬥中不能再袖手旁觀等候一位強人出現了。宗教右翼支持贊助了基督法西斯主義政治運動,正如長老會Chris Hodges牧師書中所說的,「美國的法西斯主義運動不會掛納粹徽章和穿棕色襯衫,而是會舉基督的十字架和美國國旗。」
你如果放眼看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一些從民主開放走向專制威權主義的例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蛻變都是從小小縫隙逐漸擴大的過程。匈牙利的Viktor Orban2010年上台就是一個法西斯運動越來越受歡迎,逐漸發展的結果。在其他國家像巴西、菲律賓、白俄羅斯、伊朗、沙地阿拉伯,我們都看到威權主義逐漸興起的過程。
有兩位研究法西斯主義現代發展階段的教授,Timothy Synder和Jason Stanley,以及其他研究威權主義政府興起的學者都同意,美國正處一個重要關口,人民需要警醒做出抉擇。
美國文化中的「愛國主義」到底是甚麼?可能很多基要派的基督徒都以為就是做一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追求自由。他們心目中的「自由」,就是能夠挑選教會、能夠宣講福音和在學校中禱告。現在有不少基督徒還把自由理解為戴口罩不受強迫或有權持槍等等。無論是在家上學還是從去公立學校,大多數高中畢業生不完全明白創立美國憲法的意圖。
Baker博士發現深入學習美國歷史對於她日後擺脫基要主義思想很有益,因為真實的歷史除掉很多關於「自由」、「民主」、「上帝與國家」的錯誤概念。她高度建議大家都學習歷史,學習美國種族主義的根源,使美國白人能夠從所沾染的種族主義染缸中得醫治。
當我們發掘美國歷史時,就會發現開國元勳們遠遠不完美。他們大多是蓄奴的白人奴隸主,很多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然而在18世紀末期,他們居然拚湊出一個運行了兩個半世紀的政府形式。
如今到了2021年,我們差一點失去了他們所建立的這個不完美的民主制度。我們的危險不光來源於法西斯威權理念這口深井,還因為氣候災害和政治分歧,恐怕真的會讓這套體系和西方文明崩潰。
J6國會暴亂並不是一起孤立事件。你如果仔細聽國會中共和黨人的聲音,他們似乎大多不相信川普真的落選了。至少有一半的州還在制定新法令,要打擊一些人參選的機會和權利,並且最終希望廢棄選舉制--如果能設立支持白人至上、禁止全國墮胎、奉上帝的名壓制LGBTQ群體的永久領導人,誰還需要靠選舉上台?有這樣的絕對權力能夠讓所有的立法和司法為他服務。
結論是:如果我們真正了解和珍惜現有民主和她的脆弱性,就一定要參與鞏固和捍衛民主的政治活動。(美國的文化需要調整和改變。)
當一個人不會從事批判性思維時,而且他們幾十年來相信科學與上帝作對,很多福音派信徒否認(人類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引起了)氣候變化就不奇怪。他們相信氣候科學發現的一切都是一場騙局,然而他們又盼望教會「被提」時將要出現神跡奇事,於是極端氣候引起的空前自然災害對他們來說就表明世界末日快到,或上帝用氣候變化來懲罰人類的罪惡,教會很快就要被提(離開這個世界)了。
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美國人無論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大家還是相信科學的。然而後來自由派對科學的信任程度提高了,而保守派則降低了。氣候科學家Katherine Hayhoe是眾多否認氣候變化福音派信徒中值得一提的一例外。她說近年來保守派和自由派對科學的態度差距變大,剛好是共和黨人向政治右翼轉變、而反科學情緒導致有些共和黨人批判科學和批評高等教育的時候。
反疫苗運動、否定氣候變化、抗議幹細胞研究工作等等,根源都是謠言傳播和對科學的不信任。很多福音派信徒在家裡教自己孩子(homeschool)智慧設計論,即相信宇宙不可能自然進化而來,一定有上帝直接干預,以及地球年齡年輕(6000-10000年)的創造論。他們還警告孩子,那些幹細胞和疫苗研究活動,都是人想要扮演上帝角色的例子。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我們看到無數的福音派基督徒嘲笑病毒是騙人,或是政府用來阻擋基督徒聚會的藉口,或相信這個病的危害和感冒差不多,被左翼自由派誇大了。很多信徒拒絕打疫苗,他們當中以男性白人居多。有的基督徒宣布接受疫苗就等於接受「獸的印記」--就是聖經啟示錄所預言末日將要發生的,敵基督要求人人都接受一個身體印記才可做買賣和生存(--只有反科學思維才會這樣回答錯誤/可疑的解經)。
這批人還喜歡隨便給倡導公益福利的人贈送「社會主義」帽子--注意,他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並不是號稱「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主張公有制或計劃經濟那些真正的極左政治路線,他們只是反對多納稅給政府。
福音派的信徒以壓倒性的多數支持里根總統的trickle-down(相信讓富人發財窮人自然受益)政策。好像耶穌從來沒有教導過似的。他們即使出身貧窮打工族,還是接受經濟平等好像無產階級專政的說法,而且相信爭取種族平等會導致白人階級的極端主義。關心自己家人和教會其他人是可以的,但不信的外人,特別是有色人種,他們不配得到博愛。
1964年美國出版一本短文集,編者故意將書名定為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提倡理性上的自私倫理,拒絕一切形式的犧牲。看來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從中學到了。他們把自己打扮得虔誠,屈服於一切對自己有益的政策,不同情任何人,不欣賞與別人平等,不打算為民主而戰。1930年代納粹德國那些唱歌求上帝派一位元首的賢慧白人基督徒婦女,2016年再現於美國的MAGA人群中,投降川普,並於2020年(看見川普種種罪行之後)顯得更加堅定。
約翰遜總統曾說:「只要你能說服最底層的白人,相信自己比最最優秀的黑人還強,他就不會注意到你在偷他的錢包。給他看到有人更低下,他就會把所有的錢都掏給你。」事實不幸被他說中了。
敬虔的國家主義和陰謀論在川普執政期間攪在一起了,不知為何陰謀論對很多福音派基督徒有吸引力。深懂教義、缺乏批判性思維技巧的人的特點,就是不會對聽見的消息,特別是對牧師說的話,去核查或做點調查研究。
Oklahoma大學的社會學教授Samuel Perry說,福音派信徒比別人更容易相信陰謀論其實不奇怪。他們住在社會中,但是消息是閉塞的。有位記者Kaleigh Rogers撰文探討為甚麼這些人更容易相信匿名者Q的陰謀論,他說:
匿名者Q的敘事,就是川普這一沒人理解、沒人相信、然而打美好仗的孤獨勇士,特別得到基督徒的認同,因為他們感到自己就是在打美好的仗,卻不被理解和受到傷害的人。
Roger認為基督徒與相信和跟隨匿名者Q的人有個基本共同點:他們多次經歷到預言不應驗、遭到失望打擊的情形,要持守信心和基督徒有些類似--啟示錄的預言不應驗,然而他們仍然能夠重新解釋字句以持守信心。
陰謀論對基要主義派的信徒特別有吸引力,他們的「我們--他們」排外思想,和自古總是相信自己受到逼迫的觀念,讓他們特別容易期待那些其實並不存在的逼迫到來。(其實對於不信那一套《啟示錄》解經預言的人來說,那些對「被提」和「獸」的期待倒很像一套陰謀論。)
這世界不明白我們;這世界被魔鬼欺騙;逼迫基督徒是魔鬼的工作--實際上,很多基督徒把受逼迫當作一種榮譽勳章,因為讓他們能夠跟隨耶穌、使徒和很多初期教會殉道者的腳步--真是害人不淺的想法。(難怪有人把川普犯罪受調查和審判與耶穌釘十字架相提並論。)
我們怎樣面對文化中這些格格不入、甚至不惜政治暴力的基督徒思想呢?由於信奉這套思想的人接受基督徒威權主義思想,屬於政治上的極右派,1970年有位基督教神學家用「基督法西斯主義」Christofascism來代表他們的理念。因為有因果關係,有人乾脆把基督法西斯主義解釋為基要主義。從個人角度來面對這個主義的確困難,但發起和推動一個政治運動,將文化從威權主義邊緣拉回來並不那麼難。
若想在美國文化中建立一個反對法西斯主義的營壘,需要一群決心爭取社會公義的人。這對受過基要主義思想洗腦和傷害的人可能尤其難。很多人從宗派操控打壓中掙扎生存下來,也許不想參與政治討論或政治行動。那一點問題都沒有,你需要把自己得到醫治放在首位。但你若感到可以站起來參與,你首先需要知道有個障礙:任何形式的威權主義都是人奉了上帝的名去做的。法西斯主義者要你繼續相信,反對他們就是抵擋上帝的旨意。
美國在1950年代到處捕抓「共產黨」的紅色恐慌時期,有個Joseph McCarthy參議員聲稱有大量的共產黨員、蘇聯間諜和同情共產主義的人滲透進了美國聯邦政府、大學、電影業等等地方,可他從來沒有能夠為他聳人聽聞的指控提出可靠證據。他的手段坑害了很多人的生活和名譽,而為他辯護的律師後來成為川普的顧問。雖然蘇聯斯大林的威權主義黑暗手段害人不淺,麥卡錫主義的威權手段並沒有好一點。
川普是一位新法西斯分子,他若連任成功就會在美國推行一套徹底鎮壓異己、任用親信的專制鐵腕政策,而且會改變法律、決不下台。他們拚命想要推翻2020年拜登當選的結果,甚至不惜策劃暴力闖國會和殺害保守派的基督徒副總統與天主教議長的J6事件。那些支持川普的基要派信徒可能根本不知道,J6事件差一點變成革命暴動,美國民主制度幾乎被成功推翻。
還有,那些參與暴亂的人還在,那些國會中支持甚至幫助他們的政客還在。很多人仍然相信川普實際上已成功連任,而拜登並非真正合法當選的總統,他只是「偷竊」了選舉結果。這些人相信接受威權主義、接受白人至上主義、以征服婦女和LGBTQ群體為主旨的陰謀論,甚至要回到南北戰爭時期的對立,盼望實現基要主義派的神權統治。
川普執政4年的結果和J6暴亂,讓美國坐在一個民主和專制道路的叉路口,一個得到宗教右翼支持的政黨徹底投降了法西斯主義。我們不知道拜登當總統這幾年是否能克服壓制選民立法的問題、白人至上主義、槍枝管控災害、和外來的世界經濟困難,但我們知道有良知的人在這場搏鬥中不能再袖手旁觀等候一位強人出現了。宗教右翼支持贊助了基督法西斯主義政治運動,正如長老會Chris Hodges牧師書中所說的,「美國的法西斯主義運動不會掛納粹徽章和穿棕色襯衫,而是會舉基督的十字架和美國國旗。」
你如果放眼看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一些從民主開放走向專制威權主義的例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蛻變都是從小小縫隙逐漸擴大的過程。匈牙利的Viktor Orban2010年上台就是一個法西斯運動越來越受歡迎,逐漸發展的結果。在其他國家像巴西、菲律賓、白俄羅斯、伊朗、沙地阿拉伯,我們都看到威權主義逐漸興起的過程。
有兩位研究法西斯主義現代發展階段的教授,Timothy Synder和Jason Stanley,以及其他研究威權主義政府興起的學者都同意,美國正處一個重要關口,人民需要警醒做出抉擇。
美國文化中的「愛國主義」到底是甚麼?可能很多基要派的基督徒都以為就是做一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追求自由。他們心目中的「自由」,就是能夠挑選教會、能夠宣講福音和在學校中禱告。現在有不少基督徒還把自由理解為戴口罩不受強迫或有權持槍等等。無論是在家上學還是從去公立學校,大多數高中畢業生不完全明白創立美國憲法的意圖。
Baker博士發現深入學習美國歷史對於她日後擺脫基要主義思想很有益,因為真實的歷史除掉很多關於「自由」、「民主」、「上帝與國家」的錯誤概念。她高度建議大家都學習歷史,學習美國種族主義的根源,使美國白人能夠從所沾染的種族主義染缸中得醫治。
當我們發掘美國歷史時,就會發現開國元勳們遠遠不完美。他們大多是蓄奴的白人奴隸主,很多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然而在18世紀末期,他們居然拚湊出一個運行了兩個半世紀的政府形式。
如今到了2021年,我們差一點失去了他們所建立的這個不完美的民主制度。我們的危險不光來源於法西斯威權理念這口深井,還因為氣候災害和政治分歧,恐怕真的會讓這套體系和西方文明崩潰。
J6國會暴亂並不是一起孤立事件。你如果仔細聽國會中共和黨人的聲音,他們似乎大多不相信川普真的落選了。至少有一半的州還在制定新法令,要打擊一些人參選的機會和權利,並且最終希望廢棄選舉制--如果能設立支持白人至上、禁止全國墮胎、奉上帝的名壓制LGBTQ群體的永久領導人,誰還需要靠選舉上台?有這樣的絕對權力能夠讓所有的立法和司法為他服務。
結論是:如果我們真正了解和珍惜現有民主和她的脆弱性,就一定要參與鞏固和捍衛民主的政治活動。(美國的文化需要調整和改變。)
Monday, May 15, 2023
活在職位之外
很多人把自己的身分綁定在職位上,這會比較容易遇到困難的。本文轉載自《華爾街日報》生活版文章:別再逢人就說自己的職業了。
無論是在宴會上、教會裡,還是足球比賽的場地外,你可能很快就會被問到: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好像談論天氣那麼隨便。
有些人好像抓住救生筏一樣抓住職場頭銜的話題,深信自己之所以值得交談,就是因為有這些頭銜。還有的人不假思索地拋出這個問題,或許是因為工作佔據了人們太多時間,以至於很多人已想不起其它話題了?
在遠離辦公室的時間裡,許多人在別人眼中仍然會首先和職業畫上等號。甚至你出門遊玩探險,需要考慮當下安全問題,還會有人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如果都不談工作會怎樣呢?起初會有點不適應而已。
Jon Levy張羅了幾次晚餐,大家一起做飯和吃飯。按照要求,在90分鐘的時間內,客人們不能談論各自的職業。一些客人來了之後有些緊張,也不喝酒,只是與人談論一些無聊話題,例如名字如何拼寫。但最後,這群人好像變成了一幫經常露營的老友。Levy說,一同準備晚餐本身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壓力,加上不能重複熟諳的「你是做什麼工作的」老套劇本,賓客之間反而建立起一種親密感。
Levy說,在很多社交場合中,表面似平看不出來,其實都有彼此地位的較量。如果不去觸碰職業話題,每個人都可以做精彩的自己。難免還是有人會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此時Levy喜歡開個玩笑,比如說他的工作是做熱帶飲品裡的那種小裝飾傘,這就讓人放下戒備,敞開心懷。
有時候,讓人知道自己的工作反倒勾起地位的比較,影響繼續交往。這就是把一個人的價值與頭銜畫等號的缺點。一名博客製作人說,在社交媒體上單單談論工作,會讓人失去自己的生活和樂趣。
Rahway刪除了已積累約五千粉絲的Twitter主賬號,除領英LinkedIn外,還把所有個人檔案中涉及職場經歷的內容統統刪掉。她說,不管是在網絡中還是現實世界,不需要每一刻都以「播客製作人Ashley」的身份示人,這種感覺很自由。儘管如此,她還是擔心這樣會放棄一些機會,因為她不再高調地宣傳自己的成績,也不再把社交媒體和自己的生活當做一塊廣告牌,上面好像寫著「請來雇我」。
這些年來,Kate Bernyk曾經一見人就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因為她希望別人問她這個問題。Bernyk的職業是給維權組織和政府做公關,這份工作符合她的個性,也能讓人另眼相看。得到這份工作後,她患上了焦慮症,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她選擇了辭職。後來她找到一份職位較低、薪水較少的工作,她突然發現自己有了閒暇時間。於是她學起了刺繡,開始獨自旅行,還寫起了個人隨筆。
如今和人見面,她會問「你平常都做些什麼」,或是「你的快樂源泉是什麼」。她說「我必須在工作之餘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有話可聊」。
讓你的職業成為你的個人名片,這本身並不是件壞事。說出自己的頭銜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影響力,同時帶給自己驕傲與自信。家住佛州Port Orange的Alicia Smyth在航空業工作,她很樂於談論自己的工作,因為工作帶給她一些成就感。Smyth說她是家中的第一個大學畢業生。
然而,很少有什麼工作是鐵飯碗,尤其是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許多科技圈的人曾把自己公司的名字--Facebook、Google等等--當作成功的代名詞,他們的父母也會在朋友面前驕傲地提起兒女所在的公司,但恰恰也是這批人,如今面臨著裁員。
他們覺得以前的僱主好像背叛了他們,為工程負責人和產品經理提供指導的Jen Dary說。公司曾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並讓他們相信整個公司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可後來,許多員工被隨意踢開,往往只一封公事公辦的電子郵件就解僱了。
Dary說,對於以後的新工作,希望工作關係不再像以往那麼親密。即便是留下來的員工,當企業的光環褪去後也會有一種漂泊感。她建議做自我介紹時,可以先從自己的愛好與家庭說起,最後再把工作話題一帶而過。比如說「我平時...我是藉著...賺錢養家的」。你總是可以選擇告訴別人,「我不只是有工作這一面」。
Ed Baldwin來自Iowa,十年前曾被突然解僱,之後他就改變了自我介紹方式,不再提及他的頭銜和公司名稱,只是說自己做的是哪個領域。Baldwin說,不要被那些東西束縛住了。無論是高管職位帶來的聲望,還是擁有職場密友圈而帶來的自在感,都會輕而易舉地煙消雲散。他說「這就是綁定太深的危險」。
無論是在宴會上、教會裡,還是足球比賽的場地外,你可能很快就會被問到: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好像談論天氣那麼隨便。
有些人好像抓住救生筏一樣抓住職場頭銜的話題,深信自己之所以值得交談,就是因為有這些頭銜。還有的人不假思索地拋出這個問題,或許是因為工作佔據了人們太多時間,以至於很多人已想不起其它話題了?
在遠離辦公室的時間裡,許多人在別人眼中仍然會首先和職業畫上等號。甚至你出門遊玩探險,需要考慮當下安全問題,還會有人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如果都不談工作會怎樣呢?起初會有點不適應而已。
Jon Levy張羅了幾次晚餐,大家一起做飯和吃飯。按照要求,在90分鐘的時間內,客人們不能談論各自的職業。一些客人來了之後有些緊張,也不喝酒,只是與人談論一些無聊話題,例如名字如何拼寫。但最後,這群人好像變成了一幫經常露營的老友。Levy說,一同準備晚餐本身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壓力,加上不能重複熟諳的「你是做什麼工作的」老套劇本,賓客之間反而建立起一種親密感。
Levy說,在很多社交場合中,表面似平看不出來,其實都有彼此地位的較量。如果不去觸碰職業話題,每個人都可以做精彩的自己。難免還是有人會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此時Levy喜歡開個玩笑,比如說他的工作是做熱帶飲品裡的那種小裝飾傘,這就讓人放下戒備,敞開心懷。
有時候,讓人知道自己的工作反倒勾起地位的比較,影響繼續交往。這就是把一個人的價值與頭銜畫等號的缺點。一名博客製作人說,在社交媒體上單單談論工作,會讓人失去自己的生活和樂趣。
Rahway刪除了已積累約五千粉絲的Twitter主賬號,除領英LinkedIn外,還把所有個人檔案中涉及職場經歷的內容統統刪掉。她說,不管是在網絡中還是現實世界,不需要每一刻都以「播客製作人Ashley」的身份示人,這種感覺很自由。儘管如此,她還是擔心這樣會放棄一些機會,因為她不再高調地宣傳自己的成績,也不再把社交媒體和自己的生活當做一塊廣告牌,上面好像寫著「請來雇我」。
這些年來,Kate Bernyk曾經一見人就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因為她希望別人問她這個問題。Bernyk的職業是給維權組織和政府做公關,這份工作符合她的個性,也能讓人另眼相看。得到這份工作後,她患上了焦慮症,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她選擇了辭職。後來她找到一份職位較低、薪水較少的工作,她突然發現自己有了閒暇時間。於是她學起了刺繡,開始獨自旅行,還寫起了個人隨筆。
如今和人見面,她會問「你平常都做些什麼」,或是「你的快樂源泉是什麼」。她說「我必須在工作之餘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有話可聊」。
讓你的職業成為你的個人名片,這本身並不是件壞事。說出自己的頭銜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影響力,同時帶給自己驕傲與自信。家住佛州Port Orange的Alicia Smyth在航空業工作,她很樂於談論自己的工作,因為工作帶給她一些成就感。Smyth說她是家中的第一個大學畢業生。
然而,很少有什麼工作是鐵飯碗,尤其是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許多科技圈的人曾把自己公司的名字--Facebook、Google等等--當作成功的代名詞,他們的父母也會在朋友面前驕傲地提起兒女所在的公司,但恰恰也是這批人,如今面臨著裁員。
他們覺得以前的僱主好像背叛了他們,為工程負責人和產品經理提供指導的Jen Dary說。公司曾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並讓他們相信整個公司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可後來,許多員工被隨意踢開,往往只一封公事公辦的電子郵件就解僱了。
Dary說,對於以後的新工作,希望工作關係不再像以往那麼親密。即便是留下來的員工,當企業的光環褪去後也會有一種漂泊感。她建議做自我介紹時,可以先從自己的愛好與家庭說起,最後再把工作話題一帶而過。比如說「我平時...我是藉著...賺錢養家的」。你總是可以選擇告訴別人,「我不只是有工作這一面」。
Ed Baldwin來自Iowa,十年前曾被突然解僱,之後他就改變了自我介紹方式,不再提及他的頭銜和公司名稱,只是說自己做的是哪個領域。Baldwin說,不要被那些東西束縛住了。無論是高管職位帶來的聲望,還是擁有職場密友圈而帶來的自在感,都會輕而易舉地煙消雲散。他說「這就是綁定太深的危險」。
Saturday, May 13, 2023
民主妨礙了「神國度」的建立?
有位理論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說:「我寧願問沒有答案的問題,不願有不可質疑的標準答案。」美國基要主義的特點,正是要提供一系列的標準答案,任何質疑的聲音都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美國的「憲法之父」James Madison說:「政教分離的目的是防止歐洲那種長期的血淋淋戰爭不在美洲大陸發生。」我竟然不知道這話。本文譯自Carolyn Baker博士《Confronting Christofascism》一書的最後一章。(由於篇幅長,我會把內容分成兩、三、甚至四篇博文。)
德國不光是現代法西斯主義的誕生地,還給了我們馬丁路德的生命傳奇--他相信政治領導人的權力是上帝給的。我們現在回顧1930年代的德國,詢問為甚麼當時的德國人會接受希特勒和納粹黨,將來會不會有一天,人們不知道為甚麼幾百萬美國白人基督徒會兩次選川普當總統,又支持現在共和黨的新納粹政策呢?
有一位波蘭記者D.L. Mayfield撰文「The Good White Christian Women of Nazi Germany」,指出有一首歌當時很流行--求上帝派一位元首,藉上帝的道來改變我們的厄運等等。很多德國人喜歡這首歌,歡迎希特勒的到來,因為相信德國需要上帝派一位強人來打擊共產主義的威脅。Mayfield說良好的基督徒婦女都支持納粹主義,因為對他們有益,似乎也加強了帶來人生意義目的的價值觀。他們相信上帝掌管一切,祝福了他們的文化和領導人特別偉大,外人和外國勢力必須服從,不然就要根除,為的是讓德國人能夠保護自己。
這情形和美國2016年川普上台前後有些類似。人們害怕有色人種,害怕合法的墮胎,害怕同性婚姻會和異性婚姻平等相待。事實上,美國的福音派基督徒變成了由懼怕所驅動的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同性戀恐懼的群體,遠離了耶穌的教導。假如懼怕是真,那麼相當一部份福音派信徒現在到了失去理性思維分析的地步。他們以為需要起來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敢於挺身而出,反對這些偏執態度的基督徒屈指可數。
基要主義本身其實經不起理性推敲。第19世紀對文化改變的懼怕引起了美國基要主義思潮的爆發。雖然新教反對羅馬天主教會威權主義很高尚,卻很快發展成屬靈的情緒化政治威權主義。路德和加爾文堅持嚴格的父權制,用他們的出色理智建立了一套破壞和詆毀人性的神學,直到今天。然而基督徒的故事從第一世紀開始就浸淫在專制思維之內。
當我們閱讀馬太、馬可、路加福音書的時候,我們看到耶穌並沒有想要把自己從世界剝離,他乃在世界中生活和行憐憫,廣泛接納邊緣群體,勇敢行公義。約翰福音是幾十年後寫的,描繪了一位在世界中但不屬於這世界的耶穌,並說他是唯一的道路,要求門徒必須「從上面生/重生」等等(福音派喜歡取用支持自己神學的翻譯)。
一位進步派的方濟會牧師Richard Rohr在2021年出版一本書,The Universal Christ。書中說得好:「我們現在是敬拜耶穌,而不是跟隨他走他的道路。我們把耶穌變成只是一個宗教,而不是邁向與上帝合一等等,這一改變把我們帶進一個歸屬和相信的宗教,而不是一個人生轉變的宗教。」
猶太人基本上拒絕接受基督徒(耶穌是主)的信息,但使徒們把這個信息傳遍羅馬帝國,那些敬拜多神的pagan都接受。不過基督福音很快就從教義上排斥了其他神明。(被指責為叛教的)歷史學家Bart Ehrman曾經指出:
基督徒相信他們的宗教是唯一正確的宗教,凡不屬於他們宗教的人會下地獄。而且基督徒還認為自己是聽從耶穌教導的愛,愛鄰如己包括了不要鄰舍將來下地獄,所以他們必須看見自己的錯誤信念而悔改,來相信你所信的。...他們認為自己對救恩的理解最正確,堅持說服別人同意,所以認定自己正確成為基督徒的既得利益,越多人同意他們的正確性,他們就越發相信自己真的正確,於是基督教會的宣教動力有著很特別的用意。
一個人如果決心相信這種威權主義,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從事批判性思維,就是清楚運用理性來決定相信甚麼的能力。從事批判性思維的人經常會: 了解理念之間的邏輯關係;辨認、建構、評估各種論點;看出推理中的不連貫和一般性錯誤;按條例解決問題;辨認各種想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反思自己信念和價值觀的理由。
種族主義的根源是祖上遺傳的。大多數美國白人並非有意識地支持種族主義,乃是在生活中藉著白人特權和習俗成為根深柢固的理念。按維基百科,「白人特權是某些社會中對白人有益、對其他人不利的特權,特別是在政治、經濟方面。」白人想到自己祖先的時候很少考慮他們是否壓迫過有色人種。即使你生在北方,有個主張廢奴的白人祖先,你仍然受到白人至上主義的影響,參與得到了其中的利益。基督教的基要主義理念是男性白人建立的,很多基督徒參與過南北戰爭。
有位記者在網上發表過一篇訪談文章,White Evangelical Racism Has Always Been a Political Power Grab,說種族主義是福音主義正宗的基本原材料。接受訪談的Anthea Butler提到他們在(廢奴之後的)重建時期引用聖經捍衛奴隸制,把男性黑人說成威脅高尚白人婦女的人,福音派信徒和教會常將黑人私刑處死等等歷史,顯明1970年代基督徒右翼從政治上組織起來,其實是對消除種族隔離和結束種族通婚禁令的第一個回應。Butler認為從那次的勢力合併開始,福音主義準確來說就不再是個宗教稱號,而是政治稱號了。
美國福音派教會並非沒有有色人種,的確有很多非白人的基督徒。不過他們幾乎沒有例外地全盤接收福音派世界觀,以至於不再有力量糾正種族主義。因為他們的焦點沒有放在種族公平、結束貧困、或反對社會不公義現象--這些都是有色族裔社區所面對的嚴重問題。有色人種教會的福音宣教和他們的白人同伴一樣,是以傳(個人得救)福音,與其它重生得救信徒聯誼為目的。正如Butler所強調的,是白人在福音派圈子中有權勢。
舉例說明這一現實:福音派的美國黑人牧師Jesse Lee Peterson最近接受一位白人右翼婦女訪談,說「我們必須記住白人歷史,不然就不會有美國」,他還抨擊性表達少數派的LGBTQ慶祝驕傲月,說「沒有一個基督徒應該參加同志驕傲的慶祝,他們應該禱告那些人悔改,克服自己的墮落,回到天父面前。上帝不喜悅祂的兒女容讓這些」。Peterson牧師還表示不相信100年前Oklahoma州發生過白人攻擊黑人社區的Tulsa種族屠殺事件,說「黑人不講真話」。
拉丁裔的福音派基督徒也值得一提,他們大多是政治上的保守派,其中很多人在2016年和2020年支持川普上台。包容多族的Sojourner雜誌在2019年有篇文章說他們的教會領袖「在政治上處於兩難地步,川普政府的政策和川普言論不分青紅皂白,說愛犯罪的拉丁移民侵略了美國,直接打擊了拉丁裔年輕貧窮的福音派信徒。他們相信自己是上帝所愛的兒女,直接挑戰被邊緣化、非人性化和醜化對待的邪惡做法。然而他們的重要領袖支持川普,支持拉美國家的威權主義領導人,相信那些打擊上帝最軟弱兒女的政客做的是上帝的工作。」
美國白人支持神權政治--當然只是某一個教派能夠橫行。川普執政4年讓人看到一個無力治理又隨意怠慢法治的政府,美國歷史上從來沒見過如此多不夠資格的人被任用。川普討厭規章制度,用他的初期高級顧問Steve Bannon臭名昭著的話說,「解構行政國家」是他們壓倒一切的目標。班農是一名新法西斯分子,倡導白人至上,對於建設民主共和制度沒有興趣,專制獨裁才是最理想的政府。川普內閣充滿了像Pompeo、Betsy DeVos、Mike Pence、Ben Carson和Robert Redfield這些「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們的工作目標和班農區別不大,要在各部門解構政府,用神權政治來取代,號稱讓上帝治理。
有一位作者Kevin Phillips曾經寫書警告讀者關於「神的權柄」治理的危險。他相信那是將石油政治、基要主義神學、(金錢驅動的)經濟金融化,三樣合一的神權政治。他可能作夢都沒想到10年之後川普就能夠開展實現到這個程度。
不過問題是:基要派信徒每天等候教會「被提」那天的到來,他們為甚麼要上帝來治理政府呢?很簡單,神權治理會加速末日預言的實現和信徒被提。他們常教導信徒在思想和言行中等候那一天。而且即使這世界不維持太久,他們仍堅持這世界應該是個理想地方--排斥異族、禁止墮胎、懲罰LGBTQ性表達少數派的群體。
激進的右翼牧師Greg Locke在2020年宣告「永生神和基督耶穌的教會沒有理由不治理這個國家,那些真正跟隨基督耶穌的人(應該)用暴力奪取它」。他的神權政治之夢到底是甚麼樣子我們不清楚,但反烏托邦科幻電視連續劇《使女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些提示。
事實上,也許很多基要派基督徒有意無意中等候「教會被提」已經越來越不耐煩了,既然對這個世界不滿意沒有化為參與改革的行動,所盼望的神權治理太久不出現就疲勞了。有個積極支持川普上台的新使徒改革宗(NAR),大力倡導神權政治取代民主,號召在宗教、家庭、教育、政府、媒體、文藝娛樂和商務七大領域交給上帝治理。(如何交給上帝?當然是交給基督徒,讓他們扮演上帝角色。)
其實關於信徒被提和地上的神國度,有不少解經方面的爭議。有一篇洛桑運動文獻試圖評估NAR教會和成功神學,作者Martin Ocana引用了一個例子來說明:
民主的所有表達形式,永遠是使徒國度的一個障礙。有人甚至在教會中說「良好的專制比差近的民主好」,我們可以合理地說,NAR若有機會治理,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把自己的「神權政治」理念強加給社會整體。他們如果清清楚楚地宣布要得到一個「使徒世界政府」倒好些,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取代「神的國」。他們的立場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應,這些反應從各種角度看是有道理的。
Ocana最後總結說,「...我們看到NAR是一場現代的宗教運動,有著偉大的政治雄心。為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NAR不惜使用神的國這樣的隱喻--在他們看來神的國有個地方和有屬世的內容--NAR的目標是在地上建立神的國,他們相信這件事是能做到的,而使徒們和他們的(政治)運動在其中佔了優勢。」
換句話說,民主妨礙了基要主義者和神權政治的靈恩發揮,必須做出犧牲,讓神的國度能夠建立。到2021年上半年止,共和黨不再相信民主,它簡直就是和美國的民主實驗槓上了,而這個黨受到自認為福音派的信徒壓倒性支持。很多人捉摸不透這場政治運動的實質,說「美國不可能變成法西斯獨裁統治」,人們相信2021年1月6日(J6)發生的「只是一次性事件,我們會繼續往前的」。果真?
說共和黨已向民主宣戰恐怕不是誇張,說J6事件直接圖謀要推翻美利堅共和制度也不算猜錯,那些試圖實行暴亂的人繼續在各地重新審核2020年的大選結果,這些鬧劇不是為推翻下次選舉結果是甚麼?多地引進壓制選民的立法又是怎麼回事?一個運動在繼續醞釀,不是準備除掉一部份美國憲法是甚麼?
也許你會說你不想投入政治黨派爭議,但你如果沒看到自己已經積極捲入基要主義信仰,就不知道你已經捲入政治,在基督法西斯主義鬥爭中願意犧牲民主,以建立神在地上的國度。這裡不是說你在縱容基督法西斯主義,但美國的基要主義,早在宗教右翼或川普總統之前,就在積極用盡各種辦法勸人加入他們。J6之後記者採訪,有一位參與暴亂的基要派信徒說:「上帝告訴我,讓教會怒吼吧。」
反過來,對於一些人來說,努力消除基要主義對民主的影響和攻擊倒是令人感受到醫治康復和自由。(若知後面如何,且看下回分解--面對幾個基督教文化戰的問題。)
美國的「憲法之父」James Madison說:「政教分離的目的是防止歐洲那種長期的血淋淋戰爭不在美洲大陸發生。」我竟然不知道這話。本文譯自Carolyn Baker博士《Confronting Christofascism》一書的最後一章。(由於篇幅長,我會把內容分成兩、三、甚至四篇博文。)
德國不光是現代法西斯主義的誕生地,還給了我們馬丁路德的生命傳奇--他相信政治領導人的權力是上帝給的。我們現在回顧1930年代的德國,詢問為甚麼當時的德國人會接受希特勒和納粹黨,將來會不會有一天,人們不知道為甚麼幾百萬美國白人基督徒會兩次選川普當總統,又支持現在共和黨的新納粹政策呢?
有一位波蘭記者D.L. Mayfield撰文「The Good White Christian Women of Nazi Germany」,指出有一首歌當時很流行--求上帝派一位元首,藉上帝的道來改變我們的厄運等等。很多德國人喜歡這首歌,歡迎希特勒的到來,因為相信德國需要上帝派一位強人來打擊共產主義的威脅。Mayfield說良好的基督徒婦女都支持納粹主義,因為對他們有益,似乎也加強了帶來人生意義目的的價值觀。他們相信上帝掌管一切,祝福了他們的文化和領導人特別偉大,外人和外國勢力必須服從,不然就要根除,為的是讓德國人能夠保護自己。
這情形和美國2016年川普上台前後有些類似。人們害怕有色人種,害怕合法的墮胎,害怕同性婚姻會和異性婚姻平等相待。事實上,美國的福音派基督徒變成了由懼怕所驅動的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同性戀恐懼的群體,遠離了耶穌的教導。假如懼怕是真,那麼相當一部份福音派信徒現在到了失去理性思維分析的地步。他們以為需要起來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敢於挺身而出,反對這些偏執態度的基督徒屈指可數。
基要主義本身其實經不起理性推敲。第19世紀對文化改變的懼怕引起了美國基要主義思潮的爆發。雖然新教反對羅馬天主教會威權主義很高尚,卻很快發展成屬靈的情緒化政治威權主義。路德和加爾文堅持嚴格的父權制,用他們的出色理智建立了一套破壞和詆毀人性的神學,直到今天。然而基督徒的故事從第一世紀開始就浸淫在專制思維之內。
當我們閱讀馬太、馬可、路加福音書的時候,我們看到耶穌並沒有想要把自己從世界剝離,他乃在世界中生活和行憐憫,廣泛接納邊緣群體,勇敢行公義。約翰福音是幾十年後寫的,描繪了一位在世界中但不屬於這世界的耶穌,並說他是唯一的道路,要求門徒必須「從上面生/重生」等等(福音派喜歡取用支持自己神學的翻譯)。
一位進步派的方濟會牧師Richard Rohr在2021年出版一本書,The Universal Christ。書中說得好:「我們現在是敬拜耶穌,而不是跟隨他走他的道路。我們把耶穌變成只是一個宗教,而不是邁向與上帝合一等等,這一改變把我們帶進一個歸屬和相信的宗教,而不是一個人生轉變的宗教。」
猶太人基本上拒絕接受基督徒(耶穌是主)的信息,但使徒們把這個信息傳遍羅馬帝國,那些敬拜多神的pagan都接受。不過基督福音很快就從教義上排斥了其他神明。(被指責為叛教的)歷史學家Bart Ehrman曾經指出:
基督徒相信他們的宗教是唯一正確的宗教,凡不屬於他們宗教的人會下地獄。而且基督徒還認為自己是聽從耶穌教導的愛,愛鄰如己包括了不要鄰舍將來下地獄,所以他們必須看見自己的錯誤信念而悔改,來相信你所信的。...他們認為自己對救恩的理解最正確,堅持說服別人同意,所以認定自己正確成為基督徒的既得利益,越多人同意他們的正確性,他們就越發相信自己真的正確,於是基督教會的宣教動力有著很特別的用意。
一個人如果決心相信這種威權主義,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從事批判性思維,就是清楚運用理性來決定相信甚麼的能力。從事批判性思維的人經常會: 了解理念之間的邏輯關係;辨認、建構、評估各種論點;看出推理中的不連貫和一般性錯誤;按條例解決問題;辨認各種想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反思自己信念和價值觀的理由。
種族主義的根源是祖上遺傳的。大多數美國白人並非有意識地支持種族主義,乃是在生活中藉著白人特權和習俗成為根深柢固的理念。按維基百科,「白人特權是某些社會中對白人有益、對其他人不利的特權,特別是在政治、經濟方面。」白人想到自己祖先的時候很少考慮他們是否壓迫過有色人種。即使你生在北方,有個主張廢奴的白人祖先,你仍然受到白人至上主義的影響,參與得到了其中的利益。基督教的基要主義理念是男性白人建立的,很多基督徒參與過南北戰爭。
有位記者在網上發表過一篇訪談文章,White Evangelical Racism Has Always Been a Political Power Grab,說種族主義是福音主義正宗的基本原材料。接受訪談的Anthea Butler提到他們在(廢奴之後的)重建時期引用聖經捍衛奴隸制,把男性黑人說成威脅高尚白人婦女的人,福音派信徒和教會常將黑人私刑處死等等歷史,顯明1970年代基督徒右翼從政治上組織起來,其實是對消除種族隔離和結束種族通婚禁令的第一個回應。Butler認為從那次的勢力合併開始,福音主義準確來說就不再是個宗教稱號,而是政治稱號了。
美國福音派教會並非沒有有色人種,的確有很多非白人的基督徒。不過他們幾乎沒有例外地全盤接收福音派世界觀,以至於不再有力量糾正種族主義。因為他們的焦點沒有放在種族公平、結束貧困、或反對社會不公義現象--這些都是有色族裔社區所面對的嚴重問題。有色人種教會的福音宣教和他們的白人同伴一樣,是以傳(個人得救)福音,與其它重生得救信徒聯誼為目的。正如Butler所強調的,是白人在福音派圈子中有權勢。
舉例說明這一現實:福音派的美國黑人牧師Jesse Lee Peterson最近接受一位白人右翼婦女訪談,說「我們必須記住白人歷史,不然就不會有美國」,他還抨擊性表達少數派的LGBTQ慶祝驕傲月,說「沒有一個基督徒應該參加同志驕傲的慶祝,他們應該禱告那些人悔改,克服自己的墮落,回到天父面前。上帝不喜悅祂的兒女容讓這些」。Peterson牧師還表示不相信100年前Oklahoma州發生過白人攻擊黑人社區的Tulsa種族屠殺事件,說「黑人不講真話」。
拉丁裔的福音派基督徒也值得一提,他們大多是政治上的保守派,其中很多人在2016年和2020年支持川普上台。包容多族的Sojourner雜誌在2019年有篇文章說他們的教會領袖「在政治上處於兩難地步,川普政府的政策和川普言論不分青紅皂白,說愛犯罪的拉丁移民侵略了美國,直接打擊了拉丁裔年輕貧窮的福音派信徒。他們相信自己是上帝所愛的兒女,直接挑戰被邊緣化、非人性化和醜化對待的邪惡做法。然而他們的重要領袖支持川普,支持拉美國家的威權主義領導人,相信那些打擊上帝最軟弱兒女的政客做的是上帝的工作。」
美國白人支持神權政治--當然只是某一個教派能夠橫行。川普執政4年讓人看到一個無力治理又隨意怠慢法治的政府,美國歷史上從來沒見過如此多不夠資格的人被任用。川普討厭規章制度,用他的初期高級顧問Steve Bannon臭名昭著的話說,「解構行政國家」是他們壓倒一切的目標。班農是一名新法西斯分子,倡導白人至上,對於建設民主共和制度沒有興趣,專制獨裁才是最理想的政府。川普內閣充滿了像Pompeo、Betsy DeVos、Mike Pence、Ben Carson和Robert Redfield這些「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們的工作目標和班農區別不大,要在各部門解構政府,用神權政治來取代,號稱讓上帝治理。
有一位作者Kevin Phillips曾經寫書警告讀者關於「神的權柄」治理的危險。他相信那是將石油政治、基要主義神學、(金錢驅動的)經濟金融化,三樣合一的神權政治。他可能作夢都沒想到10年之後川普就能夠開展實現到這個程度。
不過問題是:基要派信徒每天等候教會「被提」那天的到來,他們為甚麼要上帝來治理政府呢?很簡單,神權治理會加速末日預言的實現和信徒被提。他們常教導信徒在思想和言行中等候那一天。而且即使這世界不維持太久,他們仍堅持這世界應該是個理想地方--排斥異族、禁止墮胎、懲罰LGBTQ性表達少數派的群體。
激進的右翼牧師Greg Locke在2020年宣告「永生神和基督耶穌的教會沒有理由不治理這個國家,那些真正跟隨基督耶穌的人(應該)用暴力奪取它」。他的神權政治之夢到底是甚麼樣子我們不清楚,但反烏托邦科幻電視連續劇《使女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些提示。
事實上,也許很多基要派基督徒有意無意中等候「教會被提」已經越來越不耐煩了,既然對這個世界不滿意沒有化為參與改革的行動,所盼望的神權治理太久不出現就疲勞了。有個積極支持川普上台的新使徒改革宗(NAR),大力倡導神權政治取代民主,號召在宗教、家庭、教育、政府、媒體、文藝娛樂和商務七大領域交給上帝治理。(如何交給上帝?當然是交給基督徒,讓他們扮演上帝角色。)
其實關於信徒被提和地上的神國度,有不少解經方面的爭議。有一篇洛桑運動文獻試圖評估NAR教會和成功神學,作者Martin Ocana引用了一個例子來說明:
民主的所有表達形式,永遠是使徒國度的一個障礙。有人甚至在教會中說「良好的專制比差近的民主好」,我們可以合理地說,NAR若有機會治理,他們的最終目的是把自己的「神權政治」理念強加給社會整體。他們如果清清楚楚地宣布要得到一個「使徒世界政府」倒好些,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取代「神的國」。他們的立場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應,這些反應從各種角度看是有道理的。
Ocana最後總結說,「...我們看到NAR是一場現代的宗教運動,有著偉大的政治雄心。為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NAR不惜使用神的國這樣的隱喻--在他們看來神的國有個地方和有屬世的內容--NAR的目標是在地上建立神的國,他們相信這件事是能做到的,而使徒們和他們的(政治)運動在其中佔了優勢。」
換句話說,民主妨礙了基要主義者和神權政治的靈恩發揮,必須做出犧牲,讓神的國度能夠建立。到2021年上半年止,共和黨不再相信民主,它簡直就是和美國的民主實驗槓上了,而這個黨受到自認為福音派的信徒壓倒性支持。很多人捉摸不透這場政治運動的實質,說「美國不可能變成法西斯獨裁統治」,人們相信2021年1月6日(J6)發生的「只是一次性事件,我們會繼續往前的」。果真?
說共和黨已向民主宣戰恐怕不是誇張,說J6事件直接圖謀要推翻美利堅共和制度也不算猜錯,那些試圖實行暴亂的人繼續在各地重新審核2020年的大選結果,這些鬧劇不是為推翻下次選舉結果是甚麼?多地引進壓制選民的立法又是怎麼回事?一個運動在繼續醞釀,不是準備除掉一部份美國憲法是甚麼?
也許你會說你不想投入政治黨派爭議,但你如果沒看到自己已經積極捲入基要主義信仰,就不知道你已經捲入政治,在基督法西斯主義鬥爭中願意犧牲民主,以建立神在地上的國度。這裡不是說你在縱容基督法西斯主義,但美國的基要主義,早在宗教右翼或川普總統之前,就在積極用盡各種辦法勸人加入他們。J6之後記者採訪,有一位參與暴亂的基要派信徒說:「上帝告訴我,讓教會怒吼吧。」
反過來,對於一些人來說,努力消除基要主義對民主的影響和攻擊倒是令人感受到醫治康復和自由。(若知後面如何,且看下回分解--面對幾個基督教文化戰的問題。)
Thursday, May 11, 2023
你相信哪些媒體?
幾年前我介紹過如何評估各種消息的可靠性,但是這幾年仍然有不少基督徒缺乏慎思明辨的習慣,聽信謠言,甚至受到陰謀論煽動,相信美國民主和法治體制已經崩潰,政府需要被推翻等等。本文再提這個話題,因為現在消息來源很多,在鮮花毒草共存的環境中,相信甚麼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Media literacy,谷歌的中文翻譯是「媒體素養」,但我把它直接描述為「對媒體的辨識能力」。因為這關乎對媒體機構的信任,有一家專門從事線上民意調查的機構YouGov最近發表一篇數據報告,我在這裡介紹一下,請你留意一些趨勢。他詢問人們對各媒體機構的信任程度,把結果按照參加者的黨派顯示出來,然後列出互相抵消之後的結果。
他們發現哪些媒體機構是最受信任的呢?天氣預報頻道名列第一,PBS公共廣播電台名列第二,然後是BBC英國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Forbes》第五名,美聯社排到第六,第七是ABC,第八是USA Today,然後有CBS第九,路透社第十。
也許有人會對這個結果驚奇,但這是歷來可追蹤的事。或許有人很關心Fox排在第幾名,他們排在散佈謠言的右翼媒體NewsMax和OAN之後!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人們關注與自身直接相關的消息--這很標準,一點都不驚奇。天氣預報頻道和PBS是在預料之中,純屬專業人士意見報告,或是關於公眾人物在何時何處說過甚麼,以及關於人們反應的報告,不褒不貶。
BBC為甚麼排名這麼高?據說是因為他們的口音。信不信由你,美國人一般來說相信正宗的英國口音,一聽就覺得有學識和風度。這恐怕和BBC的實際報導內容關係不大,而是演講方式令人信服。
至於華爾街日報和福布斯,主要報導金融動向的刊物,自然也報告各種新聞事件,因為新聞影響經濟活動,和黨派無關。人們關心和相信他們,你看,這兩個媒體機構的評級比美聯社還高。
接下去的五個媒體機構並非純粹的新聞報告,他們各有各的偏見,有時那些偏見還挺明顯的。不過比起很多其它報導,這幾個媒體還算是新聞比較多,一般避免太過偏激的評論或描述。
這樣說來,人們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消息,而且如果願意的話,也能夠區分哪些消息是客觀報導,哪些是別人的觀點/意見--這10家評出來最受信任的媒體機構很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Fox為甚麼會被評得那麼差呢?他們居然落在NewsMax和OAN的後面。也許是人們對NewsMax和OAN這兩個機構不太了解,他們的報導準確性顯然也很差,只是人們不太知道吧。Fox是很多人知道的頻道,很多人不喜歡,顯然對他們的某些做法提出了質疑。人們有時會根據自己的印象聽說來評級,那不反映出對媒體的辨識能力。
但從人們對前五名的評級你可以看出來,共和黨人幾乎對甚麼都不太相信,除非消息明顯支持和傳遞共和黨的信息和明顯不客觀。我們不想批評他們不顧實際、只顧感覺,只注意自己的觀點是否得到支持,但問卷調查發現這是真的--他們表示基本上誰都不信,除非是他們願意聽見的消息。或說對每個媒體機構,他們信的人數減去不信人數,結果幾乎總是負值。
知道了這個,那我們怎麼辦?連那些假裝分不清客觀事實和觀點的共和黨人,他們其實都能分得清。這是調查結果告訴我們的。也許以後不要再迎合他們,把他們的話題當事實(諸如民主黨主張開放邊境,或加強槍枝管控不會減少大規模槍擊之類)。
有些新聞頻道喜歡報導「雙方觀點」,其實沒有必要,因為有一方並不真的相信自己的說詞,他們自己的YouGov問卷調查結果很清楚--他們知道客觀事實和觀點的區別,只是拒絕接受事實真相而已。不要再把他們的觀點當作事實了。你如果坐下來仔細看看,這再清楚不過。
至於《華爾街日報》和《福布斯》,他們的傾向比較特別,他們的文章和報導是為某個特別的讀者群寫的--好像一個大俱樂部,你也許不在其中。這個大俱樂部的人不僅看到競爭能夠推動社會進步,還看到若希望更多地造福社會,單靠競爭不夠,人們需要倡導合作與利他精神--經濟學家們有不少研究,詳細可以參看國際開發政策中心(GDPC)的網站文章,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
美國人相信他們的報導,超過相信美聯社,這也許有些令人意外。但你如果希望美國社會走向更多合作而不是更加競爭,那就需要努力學習。因為大多數的媒體寫作,是為習慣了競爭意識的讀者群。本文內容大部份取自那位時事評論人士Beau的一篇短講。
Media literacy,谷歌的中文翻譯是「媒體素養」,但我把它直接描述為「對媒體的辨識能力」。因為這關乎對媒體機構的信任,有一家專門從事線上民意調查的機構YouGov最近發表一篇數據報告,我在這裡介紹一下,請你留意一些趨勢。他詢問人們對各媒體機構的信任程度,把結果按照參加者的黨派顯示出來,然後列出互相抵消之後的結果。
他們發現哪些媒體機構是最受信任的呢?天氣預報頻道名列第一,PBS公共廣播電台名列第二,然後是BBC英國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Forbes》第五名,美聯社排到第六,第七是ABC,第八是USA Today,然後有CBS第九,路透社第十。
也許有人會對這個結果驚奇,但這是歷來可追蹤的事。或許有人很關心Fox排在第幾名,他們排在散佈謠言的右翼媒體NewsMax和OAN之後!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人們關注與自身直接相關的消息--這很標準,一點都不驚奇。天氣預報頻道和PBS是在預料之中,純屬專業人士意見報告,或是關於公眾人物在何時何處說過甚麼,以及關於人們反應的報告,不褒不貶。
BBC為甚麼排名這麼高?據說是因為他們的口音。信不信由你,美國人一般來說相信正宗的英國口音,一聽就覺得有學識和風度。這恐怕和BBC的實際報導內容關係不大,而是演講方式令人信服。
至於華爾街日報和福布斯,主要報導金融動向的刊物,自然也報告各種新聞事件,因為新聞影響經濟活動,和黨派無關。人們關心和相信他們,你看,這兩個媒體機構的評級比美聯社還高。
接下去的五個媒體機構並非純粹的新聞報告,他們各有各的偏見,有時那些偏見還挺明顯的。不過比起很多其它報導,這幾個媒體還算是新聞比較多,一般避免太過偏激的評論或描述。
這樣說來,人們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消息,而且如果願意的話,也能夠區分哪些消息是客觀報導,哪些是別人的觀點/意見--這10家評出來最受信任的媒體機構很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Fox為甚麼會被評得那麼差呢?他們居然落在NewsMax和OAN的後面。也許是人們對NewsMax和OAN這兩個機構不太了解,他們的報導準確性顯然也很差,只是人們不太知道吧。Fox是很多人知道的頻道,很多人不喜歡,顯然對他們的某些做法提出了質疑。人們有時會根據自己的印象聽說來評級,那不反映出對媒體的辨識能力。
但從人們對前五名的評級你可以看出來,共和黨人幾乎對甚麼都不太相信,除非消息明顯支持和傳遞共和黨的信息和明顯不客觀。我們不想批評他們不顧實際、只顧感覺,只注意自己的觀點是否得到支持,但問卷調查發現這是真的--他們表示基本上誰都不信,除非是他們願意聽見的消息。或說對每個媒體機構,他們信的人數減去不信人數,結果幾乎總是負值。
知道了這個,那我們怎麼辦?連那些假裝分不清客觀事實和觀點的共和黨人,他們其實都能分得清。這是調查結果告訴我們的。也許以後不要再迎合他們,把他們的話題當事實(諸如民主黨主張開放邊境,或加強槍枝管控不會減少大規模槍擊之類)。
有些新聞頻道喜歡報導「雙方觀點」,其實沒有必要,因為有一方並不真的相信自己的說詞,他們自己的YouGov問卷調查結果很清楚--他們知道客觀事實和觀點的區別,只是拒絕接受事實真相而已。不要再把他們的觀點當作事實了。你如果坐下來仔細看看,這再清楚不過。
至於《華爾街日報》和《福布斯》,他們的傾向比較特別,他們的文章和報導是為某個特別的讀者群寫的--好像一個大俱樂部,你也許不在其中。這個大俱樂部的人不僅看到競爭能夠推動社會進步,還看到若希望更多地造福社會,單靠競爭不夠,人們需要倡導合作與利他精神--經濟學家們有不少研究,詳細可以參看國際開發政策中心(GDPC)的網站文章,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
美國人相信他們的報導,超過相信美聯社,這也許有些令人意外。但你如果希望美國社會走向更多合作而不是更加競爭,那就需要努力學習。因為大多數的媒體寫作,是為習慣了競爭意識的讀者群。本文內容大部份取自那位時事評論人士Beau的一篇短講。
Monday, May 8, 2023
水資源的開發治理和賺錢
有人能賺錢是一股強大的經濟動力,但我常說美國的資本主義搞過頭了,意思是有人賺得過多,甚至到了坑別人的地步。本文內容取自Grist環保網站與《Reno Gazette-Journal》合作的報導--The Water Brokers--A small Nevada company,這裡說的是內華達一家經營水資源的公司Vidler。
2021年,美國西部在多年持續大旱之後,科羅拉多河水位太低,連地下水都變少了,附近一些地方的政府開始停發蓋房許可,衝擊到美國最大的地產開發商DR Horton--他們蓋造房屋時必須開始考慮水源了。
2021年4月,DR Horton花$2.91億錢買了內華達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Vidler,是專門經營水資源使用權的--在邊遠農村買地鑽井找水源,然後把使用權輸送賣到遠處大城市邊緣的地產開發商,一種用稀缺的水投機的行為。Vidler的商業模式很賺,美國西部接二連三有類似的公司發跡,都是Vidler幹將的功勞--汲取山溝野地的地下水源生態,推動城市擴建,賣房給終有一天會發現水源不穩固的用戶。因為那些小小的含水地層經不起抽取引流,在氣候變化時率先為西部地區長期大規模乾旱做貢獻是必然的。
內華達南部城市Mesquite的自來水公司經理Kevin Brown,拒絕Vidler開拓運水管道,從遠處運水到新城區的工程項目,他決定節省全城用水,儘量回收利用廢水。因為他認識到遠程運水所支持的城市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西部大多數州的水,無論流經誰的地盤都是公共財產。個體和公司可以為某個特別目的去申請其餘水的使用權,但他們必須說服州政府其中的有益用途。同樣,擁有水權的公司或個體可以把這些權利賣給或租給水資源的終端用戶。如此,經濟水的人就找到發財賺利的機會。
Vidler最初開礦和引渠蓄水的時候並沒有甚麼確定的用戶買主,1979年Colorado州最高法院裁定這樣做不合法,成為先例,幾個其它州也紛紛採用類似的裁決,免得水資源的價值被投機操縱。15年之後,Vidler隧道被John Hart買去。他住在部分依靠Colorado河供水的San Diego附近,看到在房地產持續繁榮的情況下,水資源只會越來越有價值。許多陷入困境的農民將他們的灌溉土地出售給開發商,開發商將灌溉用水重新用於供應新房和高爾夫球場。只要西部人口繼續增加,水價也會上漲--經營水權是不錯的投資。
Tricky,充當水權經紀人是可以的,投機操縱水資源卻不可。Hart所經營的Vidler算是他PICO地產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問題是他不怎麼精通水資源法,也不怎麼懂水文和水利工程。但是1997年他從地方政府部門認識和挖來一位聰明精幹的專家Timian-Palmer。有了PICO的現金,Timian-Palmer和一小群內華達州的律師和工程師開始著手翻賣水:購買科羅拉多州一條河流沿岸的農業用水權,賣給丹佛地區的開發商。他們在亞利桑那、愛達荷、內華達和新墨西哥州購買了幾万英畝的農場和牧場,要麼是將水權賣給城市公用事業單位,再租回給農民,要麼將土地賣給開發商--公司在幾年後實現了五倍的利潤。
當開發商可以把灌溉的田地休耕,把水泵入一個地區和發電廠,從而推動進一步的住房擴建。有位記者Marc Reisner寫書描述做宣傳,後來做了Vidler的政治顧問,相信他們的項目可以促進增長,同時避免建設有害的新水庫和水壩。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比如在在加州和亞利桑那州,Vidler選擇把收購的水資源保存在「地下儲存設施」中,直到其價值上升才賣。通常使用此類水庫的城市居民和農民會試圖將水儲存起來,以便在乾旱年份使用,但Vidler的目標是從水價上漲獲利。Vidler的高管在2004年的一份財務報表中說,「鳳凰城周邊城市的持續增長」和「米德湖水位較低」,這兩樣都「可能會增加對水的需求」。
沒有人指責Vidler的這些交易違法,但他們的經營策略實際違反了1979年最初的Vidler裁決中確立的反投機原則。Vidler若想獲得新的水權,就必須為它想要的每個水源確定一個「有益用途」。他們會告訴州監管機構,希望使用那些水權來供應發電廠、郊區開發項目或農場。然而在自己的財務報表中,他們明確寫下等候水權資產增值和開發現金流動的目標。
在滿足「有益用途」方面,Vidler也是盡量試探法律邊界的,希望州政府的要求不是太嚴格。這是資本主義的最危險因素之一。還好有民主和法治,不然在1999年,Vidler差一點成功申請到把偏遠Sandy Valley小鎮的地下水用25英里管道翻山越嶺輸送給Primm地產開發商的計劃。
Sandy Valley居民靠自己的淺井供水,聽見這個項目計劃都氣壞了,到公聽會上強烈抗議。最後在2006年,一位法官終於判定Vidler未能證明「有益用途」,州政府不該批准那個項目--還不說Primm的開發計劃八字連一撇都沒有呢,Vidler純屬眼光「遠大」,為候機發財而蓄水。總而言之,Vidler的法律和水文專家Timian-Palmer知道,美國西部水源不夠,公司手中的水權會越來越值錢。
2000年代初全國房地產市場興旺,Vidler不斷拓展,開始在內華達州的偏遠地區尋找無人認領的地下水,而不只是買賣已在使用的水權。它鑽新井將水帶到地表,建造新的基礎設施將水輸送到大城市,並賣給開發商和水務公司。只要Vidler能夠以高於開發和運輸的成本的價格出售新水源,公司就盈利。同時因為氣候引發了特大乾旱,Colorado河水下落很多,尋找未開發的水源顯得緊迫。
新的地下水抽取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才能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而建設基礎設施以輸送地下水可能需要更久。 Hart和Timian-Palmer是西部僅有的擁有資金和專業知識來拓展此類項目的人。Lincoln郡是美國人口最稀少、但擁有大量未開發的地下水的地方之一,距離賭城Vegas只有一小時車程。Vidler與這個大型鄉村郡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嘗試實現引水開發。
1980年代後期,Las Vegas強大的自來水公司申請了Lincoln郡幾乎所有未使用的水,並提議修建一條管道來運水。當Vidler出現並表示要投資幾百萬尋找和抽取地下水,同時提出能夠保護這些資源不受Las Vegas需求衝擊時,郡裡有的官員很高興,不過交換條件是Vidler將獲得賣水的一半收益。當時有自然資源保護人士出來大聲疾呼,說私營的Vidler正在接管公共資源,要開採Lincoln郡的水資源以牟利。有位非牟利組織的生物生態學家Patrick出頭對Vidler提起訴訟。
Lincoln-Vidler合作是假定Las Vegas能夠向南擴展50英里到Lincoln。這在2000年代房地產鼎盛時期看似乎是可能的,有些地產開發商已經對這個項目表示很有興趣--利用Lincoln郡的水供應新屋。有一位Whittemore先生2005年同意從Vidler購買1000英畝英尺的水權,然後花了十多年在Lincoln開發建造,鼓吹有朝一日將建成擁有16萬戶人家的沙漠大都市。他的確設法在那裏建造了一個高爾夫球場,至今孤零零地有個招牌立在路邊曠野,但監管部門並沒有批准他的項目。
2000年代初,Timian-Palmer在快速發展的Reno也採取過類似的策略,從一小時車程以外的某個地區買地下水,建造遠程管道,最後想要在山裡搞建設的計劃沒有成功,因為他們遇到了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動盪,建築商和開發商取消了所有的郊區計劃,不再需要水。
房地產市場從大衰退中反彈後,Vidler在接下來十年常常遇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公司花大錢在西部開發新的水資源,支付鑽探測試井和申請水權的費用,卻無法為新水資源找到買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監管機構開始質疑增長的邏輯。房地產市場復甦,長期乾旱卻席捲整個西部地區,主要水庫已經見底,許多農村社區的水井開始乾涸。這種短缺開始引發人們對過度依賴地下水的擔憂,Vidler發現自己面臨法院和監管機構的新阻力--他們拼命反擊、起訴、遊說,致力於推進那些項目。
在搶奪水權方面Vidler顯得很勇猛。它曾經在新墨西哥州花大價錢申請在一個偏遠地區抽取地下水,但他們提出的新開發項目會導致含水層的水位下降,危及現有的住宅水井。2017年當地居民將Vidler告上法庭,試圖阻止他們的項目,幾位主管只好出庭作證。但人們發現Vidler在誇大「有益用途」,含糊其辭或者根本還沒有計劃。兩年後,法院終於駁回了Vidler的水權申請,裁定該項目可能會導致該地區居民的水資源流失,並且與新墨西哥州的水資源保護目標相衝突。
Vidler在2008年至2022年期間向內華達州的政治候選人捐贈了超過$27.5萬美元,Vidler的執行副總裁Hartman成為內華達州立法機構的固定成員,遊說數十項水費法案,你如果對西部水資源與資本家的鬥爭有興趣,可以繼續閱讀Grist的報導全文,並從新聞中關注他們。
2021年,美國西部在多年持續大旱之後,科羅拉多河水位太低,連地下水都變少了,附近一些地方的政府開始停發蓋房許可,衝擊到美國最大的地產開發商DR Horton--他們蓋造房屋時必須開始考慮水源了。
2021年4月,DR Horton花$2.91億錢買了內華達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Vidler,是專門經營水資源使用權的--在邊遠農村買地鑽井找水源,然後把使用權輸送賣到遠處大城市邊緣的地產開發商,一種用稀缺的水投機的行為。Vidler的商業模式很賺,美國西部接二連三有類似的公司發跡,都是Vidler幹將的功勞--汲取山溝野地的地下水源生態,推動城市擴建,賣房給終有一天會發現水源不穩固的用戶。因為那些小小的含水地層經不起抽取引流,在氣候變化時率先為西部地區長期大規模乾旱做貢獻是必然的。
內華達南部城市Mesquite的自來水公司經理Kevin Brown,拒絕Vidler開拓運水管道,從遠處運水到新城區的工程項目,他決定節省全城用水,儘量回收利用廢水。因為他認識到遠程運水所支持的城市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西部大多數州的水,無論流經誰的地盤都是公共財產。個體和公司可以為某個特別目的去申請其餘水的使用權,但他們必須說服州政府其中的有益用途。同樣,擁有水權的公司或個體可以把這些權利賣給或租給水資源的終端用戶。如此,經濟水的人就找到發財賺利的機會。
Vidler最初開礦和引渠蓄水的時候並沒有甚麼確定的用戶買主,1979年Colorado州最高法院裁定這樣做不合法,成為先例,幾個其它州也紛紛採用類似的裁決,免得水資源的價值被投機操縱。15年之後,Vidler隧道被John Hart買去。他住在部分依靠Colorado河供水的San Diego附近,看到在房地產持續繁榮的情況下,水資源只會越來越有價值。許多陷入困境的農民將他們的灌溉土地出售給開發商,開發商將灌溉用水重新用於供應新房和高爾夫球場。只要西部人口繼續增加,水價也會上漲--經營水權是不錯的投資。
Tricky,充當水權經紀人是可以的,投機操縱水資源卻不可。Hart所經營的Vidler算是他PICO地產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問題是他不怎麼精通水資源法,也不怎麼懂水文和水利工程。但是1997年他從地方政府部門認識和挖來一位聰明精幹的專家Timian-Palmer。有了PICO的現金,Timian-Palmer和一小群內華達州的律師和工程師開始著手翻賣水:購買科羅拉多州一條河流沿岸的農業用水權,賣給丹佛地區的開發商。他們在亞利桑那、愛達荷、內華達和新墨西哥州購買了幾万英畝的農場和牧場,要麼是將水權賣給城市公用事業單位,再租回給農民,要麼將土地賣給開發商--公司在幾年後實現了五倍的利潤。
當開發商可以把灌溉的田地休耕,把水泵入一個地區和發電廠,從而推動進一步的住房擴建。有位記者Marc Reisner寫書描述做宣傳,後來做了Vidler的政治顧問,相信他們的項目可以促進增長,同時避免建設有害的新水庫和水壩。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比如在在加州和亞利桑那州,Vidler選擇把收購的水資源保存在「地下儲存設施」中,直到其價值上升才賣。通常使用此類水庫的城市居民和農民會試圖將水儲存起來,以便在乾旱年份使用,但Vidler的目標是從水價上漲獲利。Vidler的高管在2004年的一份財務報表中說,「鳳凰城周邊城市的持續增長」和「米德湖水位較低」,這兩樣都「可能會增加對水的需求」。
沒有人指責Vidler的這些交易違法,但他們的經營策略實際違反了1979年最初的Vidler裁決中確立的反投機原則。Vidler若想獲得新的水權,就必須為它想要的每個水源確定一個「有益用途」。他們會告訴州監管機構,希望使用那些水權來供應發電廠、郊區開發項目或農場。然而在自己的財務報表中,他們明確寫下等候水權資產增值和開發現金流動的目標。
在滿足「有益用途」方面,Vidler也是盡量試探法律邊界的,希望州政府的要求不是太嚴格。這是資本主義的最危險因素之一。還好有民主和法治,不然在1999年,Vidler差一點成功申請到把偏遠Sandy Valley小鎮的地下水用25英里管道翻山越嶺輸送給Primm地產開發商的計劃。
Sandy Valley居民靠自己的淺井供水,聽見這個項目計劃都氣壞了,到公聽會上強烈抗議。最後在2006年,一位法官終於判定Vidler未能證明「有益用途」,州政府不該批准那個項目--還不說Primm的開發計劃八字連一撇都沒有呢,Vidler純屬眼光「遠大」,為候機發財而蓄水。總而言之,Vidler的法律和水文專家Timian-Palmer知道,美國西部水源不夠,公司手中的水權會越來越值錢。
2000年代初全國房地產市場興旺,Vidler不斷拓展,開始在內華達州的偏遠地區尋找無人認領的地下水,而不只是買賣已在使用的水權。它鑽新井將水帶到地表,建造新的基礎設施將水輸送到大城市,並賣給開發商和水務公司。只要Vidler能夠以高於開發和運輸的成本的價格出售新水源,公司就盈利。同時因為氣候引發了特大乾旱,Colorado河水下落很多,尋找未開發的水源顯得緊迫。
新的地下水抽取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才能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而建設基礎設施以輸送地下水可能需要更久。 Hart和Timian-Palmer是西部僅有的擁有資金和專業知識來拓展此類項目的人。Lincoln郡是美國人口最稀少、但擁有大量未開發的地下水的地方之一,距離賭城Vegas只有一小時車程。Vidler與這個大型鄉村郡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嘗試實現引水開發。
1980年代後期,Las Vegas強大的自來水公司申請了Lincoln郡幾乎所有未使用的水,並提議修建一條管道來運水。當Vidler出現並表示要投資幾百萬尋找和抽取地下水,同時提出能夠保護這些資源不受Las Vegas需求衝擊時,郡裡有的官員很高興,不過交換條件是Vidler將獲得賣水的一半收益。當時有自然資源保護人士出來大聲疾呼,說私營的Vidler正在接管公共資源,要開採Lincoln郡的水資源以牟利。有位非牟利組織的生物生態學家Patrick出頭對Vidler提起訴訟。
Lincoln-Vidler合作是假定Las Vegas能夠向南擴展50英里到Lincoln。這在2000年代房地產鼎盛時期看似乎是可能的,有些地產開發商已經對這個項目表示很有興趣--利用Lincoln郡的水供應新屋。有一位Whittemore先生2005年同意從Vidler購買1000英畝英尺的水權,然後花了十多年在Lincoln開發建造,鼓吹有朝一日將建成擁有16萬戶人家的沙漠大都市。他的確設法在那裏建造了一個高爾夫球場,至今孤零零地有個招牌立在路邊曠野,但監管部門並沒有批准他的項目。
2000年代初,Timian-Palmer在快速發展的Reno也採取過類似的策略,從一小時車程以外的某個地區買地下水,建造遠程管道,最後想要在山裡搞建設的計劃沒有成功,因為他們遇到了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動盪,建築商和開發商取消了所有的郊區計劃,不再需要水。
房地產市場從大衰退中反彈後,Vidler在接下來十年常常遇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公司花大錢在西部開發新的水資源,支付鑽探測試井和申請水權的費用,卻無法為新水資源找到買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監管機構開始質疑增長的邏輯。房地產市場復甦,長期乾旱卻席捲整個西部地區,主要水庫已經見底,許多農村社區的水井開始乾涸。這種短缺開始引發人們對過度依賴地下水的擔憂,Vidler發現自己面臨法院和監管機構的新阻力--他們拼命反擊、起訴、遊說,致力於推進那些項目。
在搶奪水權方面Vidler顯得很勇猛。它曾經在新墨西哥州花大價錢申請在一個偏遠地區抽取地下水,但他們提出的新開發項目會導致含水層的水位下降,危及現有的住宅水井。2017年當地居民將Vidler告上法庭,試圖阻止他們的項目,幾位主管只好出庭作證。但人們發現Vidler在誇大「有益用途」,含糊其辭或者根本還沒有計劃。兩年後,法院終於駁回了Vidler的水權申請,裁定該項目可能會導致該地區居民的水資源流失,並且與新墨西哥州的水資源保護目標相衝突。
Vidler在2008年至2022年期間向內華達州的政治候選人捐贈了超過$27.5萬美元,Vidler的執行副總裁Hartman成為內華達州立法機構的固定成員,遊說數十項水費法案,你如果對西部水資源與資本家的鬥爭有興趣,可以繼續閱讀Grist的報導全文,並從新聞中關注他們。
Saturday, May 6, 2023
詩歌:Here in This Place
星期天我們教會唱這首詩歌,意思是要聚集敬拜了。從網上找到,還是新冠開始大流行,人人禁足居家的時候,各人唱了錄了,用合成工具製作的合唱詩歌呢。是的,在屬靈的意義上我們是同在一處敬拜的。
Thursday, May 4, 2023
轉發:AI會比人類聰明嗎?
聊天機器人ChatGPT剛出籠的時候,很多人都去註冊一個帳號,試著問它一些問題,比如一位朋友去問它各種媒體的政治傾向--來決定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相信其報導。不過我發現這款聊天機器人目前很多時候只是總結別人發表的評論而已--它似乎能夠分辨與事實有衝突的言論,並接受指令拒絕回答某類問題。
英國的著名計算機科學家Geoffrey Hinton博士有人工智能(AI)「教父」之稱,幾天前辭去在Google的職務。他警告稱,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大的危險。在給《紐約時報》的一份聲明中,Hinton博士坦言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後悔。
Hinton博士在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方面的開創性研究,為當前的人工智能系統,如谷歌的Bard聊天機器人和微軟的ChatGPT鋪平道路。這位認知心理學家及計算機科學家告訴BBC,聊天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比人類更聰明。下面是他回答BBC記者問的內容片段。
有些東西人們無論如何是要探索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已經發現AI工作得比幾年前預期還好,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降低它繼續發展的長期風險,不讓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反過來控制我們?
(記者:讓我們來談談這些風險,因為您說您擔心壞人掌握這項技術。您最擔心這項技術會被利用來做甚麼?)
很多事情人們已經談過,比如可以利用它來生成大量的虛假內容文本,讓人得到非常有效的垃圾郵件機器人。它還可以被威權主義領導人利用來操控選民,諸如此類。但我說的還不是這些,我要說的是當這些智能技術變得比人還聰明時,就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
最近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正在開發的智慧類型,和我們所擁有的智慧類型非常不同。這些數字系統不是生物系統,它們有許多相同的權重副本和模型副本,每個副本都可以單獨學習和立即分享知識,就好比有一萬個人,只要一個人學會新東西,所有人就自動都學會,這就是為甚麼聊天機器人會比任何人知道得都多。
(記者:您說過,我們還不確切知道人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那麼您怎麼會知道機器人的確會超越人類智慧?)
我們並不知道。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像SPT-4這樣的東西,它所擁有的常識超過了一個人,而且是遠遠超過。在推理方面它沒那麼厲害,但它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推理。考慮到它進步的速度,我們預計情況會很快好轉,所以我們需要擔心。目前據我所知,它還不比我們聰明。但我假定那一天是快要到來了。
英國的著名計算機科學家Geoffrey Hinton博士有人工智能(AI)「教父」之稱,幾天前辭去在Google的職務。他警告稱,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大的危險。在給《紐約時報》的一份聲明中,Hinton博士坦言對現在的工作感到後悔。
Hinton博士在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方面的開創性研究,為當前的人工智能系統,如谷歌的Bard聊天機器人和微軟的ChatGPT鋪平道路。這位認知心理學家及計算機科學家告訴BBC,聊天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比人類更聰明。下面是他回答BBC記者問的內容片段。
有些東西人們無論如何是要探索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已經發現AI工作得比幾年前預期還好,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降低它繼續發展的長期風險,不讓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反過來控制我們?
(記者:讓我們來談談這些風險,因為您說您擔心壞人掌握這項技術。您最擔心這項技術會被利用來做甚麼?)
很多事情人們已經談過,比如可以利用它來生成大量的虛假內容文本,讓人得到非常有效的垃圾郵件機器人。它還可以被威權主義領導人利用來操控選民,諸如此類。但我說的還不是這些,我要說的是當這些智能技術變得比人還聰明時,就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
最近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正在開發的智慧類型,和我們所擁有的智慧類型非常不同。這些數字系統不是生物系統,它們有許多相同的權重副本和模型副本,每個副本都可以單獨學習和立即分享知識,就好比有一萬個人,只要一個人學會新東西,所有人就自動都學會,這就是為甚麼聊天機器人會比任何人知道得都多。
(記者:您說過,我們還不確切知道人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那麼您怎麼會知道機器人的確會超越人類智慧?)
我們並不知道。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像SPT-4這樣的東西,它所擁有的常識超過了一個人,而且是遠遠超過。在推理方面它沒那麼厲害,但它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推理。考慮到它進步的速度,我們預計情況會很快好轉,所以我們需要擔心。目前據我所知,它還不比我們聰明。但我假定那一天是快要到來了。
Monday, May 1, 2023
全球航運的碳排放問題
本文是田納西大學商務學Don Maier教授在專家資訊網站發表的文章內容:Global shipping is under pressure to stop its heavy fuel oil use fast。
現在商店裡賣的大部分衣服和小器件都曾裝在海運集裝箱中漂洋過海。船舶運載了世界80%以上的貿易貨物,但船舶大多燒重硫燃料--是引起氣候變化的驅動因素。
貨船的發動機效率是越來越高的,但海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減少碳排放的壓力。歐盟立法機構達成協議,要求在2050年將航運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降低80%,並要求航運公司為自己船舶排放的溫室氣體支付費用;負責監管國際航運的聯合國機構國際海事組織也計劃在今年夏天加強其氣候戰略。希望是在2050年將航運排放量減少50%;拜登總統最近表示,美國將要推動2050年實現零排放的最新目標。
航運業想要擺脫化石燃料是很難的,一個原因是經濟考慮,另一個原因是目前船舶的使用壽命一般都只有十幾年,不算太陳舊。
現在建造一艘新船大約要一年半,而且仍然用幾年前的技術,就是使用化石燃料油運行。如果船舶公司開始使用氫、甲醇和氨等等替代燃料的船舶,那麼還要面臨另一個挑戰:目前只有少數港口具備提供這些燃料的基礎設施。
這些情況促使船舶公司繼續使用老技術,以維持經濟效益。那麼,2050年實現零排放的嚴格目標能夠實現嗎?右圖示出2021年世界上航運碳排放最高的10個國家,以二氧化碳公噸為計量單位。你看,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俄國第四。
航運業未必不想朝著清潔燃料的方向發展,但他們的船舶資產在購買時考慮了比較長的使用壽命,而且考慮了替代燃料尚未得到廣泛使用的情況。現在正在建造的是可以使用雙燃料的船舶:用液化天然氣(LNG)、甲醇運行,甚至氫燃料也即將啟用。這些雙燃料船舶可以隨時切換成使用替代燃料運行。但迄今為止,對於大多數建造商家或買家來說,這種船舶的訂購數量還不能滿足經濟需要。
如果比較航運燃料的成本,根據國際能源署2019年的分析報告,化石燃料仍然是最便宜的,其次是液化甲烷。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例如甲醇和氫燃料,造價仍然明顯高於燃料油或液化天然氣,但好消息是,這些產品的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已開始下降。專家預計,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會隨著產量增加而下降。
那麼,比較嚴格的法規和碳排放價格能不能有效地推動航運業變革呢?答案是:施加一點壓力可能會有所幫助,但壓力太大、進展太快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航運公司一般不希望標準規則很快改變,這和其它行業一樣。近年來有一些公司已投資數百萬美元購買新船,現在他們得到通知,這些新的船可能不符合新標準。
拿歐盟的減碳協議來說,他們擔心是否所有可能的情形都考慮了。比如,如果歐盟的排碳規定比其他國家嚴格,這會影響到一些船舶不准許在歐洲航線上使用,因為開往歐洲航線的任何船隻都必須符合這些排放標準。假如歐洲的產品需求增大,他們能夠使用的船隻可能會不夠。
航運業很快就會發生燃料變化,但這些變化也必須讓航運公司和他們的客戶不至於受太大的財務損失。經濟學家估計,2050年減排50%的成本會從$1萬億美元到比較現實的$3萬億美元以上,而完全脫碳的成本更高。其中許多成本將轉嫁給承租人、托運人和最終的消費者--也就是你我。
船舶公司現在用多種選擇來減少排放。一種是在船體上塗較高質量的油漆,以減少船體與水之間的摩擦,這個辦法已經使用了至少10年。降低摩擦力,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增加,從而減少排放。
另一種方法是減速。如果船舶運行速度比較高,發動機就會消耗較多的燃料和增加碳排放,所以托運人會使用慢航。大多數時候,船隻在靠近岸邊時會放慢速度,以減少在港口城市造成煙霧的排放,而在公海上,船舶會恢復正常速度。
還有一種方法在美國和歐洲常見,就是船舶發動機在港口關閉並接通港口電力,叫作cold ironing,可以避免燒更多的船上燃料而影響空氣質量。洛杉磯和長灘港口一直關注船隻產生的煙霧問題,所以大力推動港口的電氣化。對於航運公司來說,這也節省了他們自己的燃料。
這些聽起來很簡單的辦法使船舶在減少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還不夠。國際海事組織(IMO)設定更高的排放目標會不會進一步迫使航運業改進呢?
Don Maier教授以前在航運業工作,他說航運業是幾個世紀前興起的非常古老的行業。近年來,該行業已投資幾百萬美元建造採用最有效技術的新船。當IMO開始要求所有在全球貿易中使用的船舶從燒重燃料轉向低硫燃料時,儘管改造成本高且耗時,航運業都轉向符合規定的要求。許多航運公司通過安裝船舶發動機的「洗滌器」來遵守過濾排放,並建造了使用低硫燃油的新船。
現在,業界被告知標準再次發生變化。商品運輸會遵循IMO的新規定,但船舶公司也需要對投資新技術有信心。他們會反擊和表示不滿,但他們仍會這樣做,因為在一定程度上,IMO是支持海運業的。
回到生活現實中,我現在對於購買那些飄洋過海而來的小小便宜(塑料)商品已經很不安。上週我先生買了一個逗小貓的玩具,不說那些塑料包裝,兩天之內那些細碎的人造纖維商品就被抓散了,真不如去折一根草或樹枝來逗貓。
現在商店裡賣的大部分衣服和小器件都曾裝在海運集裝箱中漂洋過海。船舶運載了世界80%以上的貿易貨物,但船舶大多燒重硫燃料--是引起氣候變化的驅動因素。
貨船的發動機效率是越來越高的,但海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減少碳排放的壓力。歐盟立法機構達成協議,要求在2050年將航運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降低80%,並要求航運公司為自己船舶排放的溫室氣體支付費用;負責監管國際航運的聯合國機構國際海事組織也計劃在今年夏天加強其氣候戰略。希望是在2050年將航運排放量減少50%;拜登總統最近表示,美國將要推動2050年實現零排放的最新目標。
航運業想要擺脫化石燃料是很難的,一個原因是經濟考慮,另一個原因是目前船舶的使用壽命一般都只有十幾年,不算太陳舊。
現在建造一艘新船大約要一年半,而且仍然用幾年前的技術,就是使用化石燃料油運行。如果船舶公司開始使用氫、甲醇和氨等等替代燃料的船舶,那麼還要面臨另一個挑戰:目前只有少數港口具備提供這些燃料的基礎設施。
這些情況促使船舶公司繼續使用老技術,以維持經濟效益。那麼,2050年實現零排放的嚴格目標能夠實現嗎?右圖示出2021年世界上航運碳排放最高的10個國家,以二氧化碳公噸為計量單位。你看,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俄國第四。
航運業未必不想朝著清潔燃料的方向發展,但他們的船舶資產在購買時考慮了比較長的使用壽命,而且考慮了替代燃料尚未得到廣泛使用的情況。現在正在建造的是可以使用雙燃料的船舶:用液化天然氣(LNG)、甲醇運行,甚至氫燃料也即將啟用。這些雙燃料船舶可以隨時切換成使用替代燃料運行。但迄今為止,對於大多數建造商家或買家來說,這種船舶的訂購數量還不能滿足經濟需要。
如果比較航運燃料的成本,根據國際能源署2019年的分析報告,化石燃料仍然是最便宜的,其次是液化甲烷。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例如甲醇和氫燃料,造價仍然明顯高於燃料油或液化天然氣,但好消息是,這些產品的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已開始下降。專家預計,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會隨著產量增加而下降。
那麼,比較嚴格的法規和碳排放價格能不能有效地推動航運業變革呢?答案是:施加一點壓力可能會有所幫助,但壓力太大、進展太快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航運公司一般不希望標準規則很快改變,這和其它行業一樣。近年來有一些公司已投資數百萬美元購買新船,現在他們得到通知,這些新的船可能不符合新標準。
拿歐盟的減碳協議來說,他們擔心是否所有可能的情形都考慮了。比如,如果歐盟的排碳規定比其他國家嚴格,這會影響到一些船舶不准許在歐洲航線上使用,因為開往歐洲航線的任何船隻都必須符合這些排放標準。假如歐洲的產品需求增大,他們能夠使用的船隻可能會不夠。
航運業很快就會發生燃料變化,但這些變化也必須讓航運公司和他們的客戶不至於受太大的財務損失。經濟學家估計,2050年減排50%的成本會從$1萬億美元到比較現實的$3萬億美元以上,而完全脫碳的成本更高。其中許多成本將轉嫁給承租人、托運人和最終的消費者--也就是你我。
船舶公司現在用多種選擇來減少排放。一種是在船體上塗較高質量的油漆,以減少船體與水之間的摩擦,這個辦法已經使用了至少10年。降低摩擦力,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增加,從而減少排放。
另一種方法是減速。如果船舶運行速度比較高,發動機就會消耗較多的燃料和增加碳排放,所以托運人會使用慢航。大多數時候,船隻在靠近岸邊時會放慢速度,以減少在港口城市造成煙霧的排放,而在公海上,船舶會恢復正常速度。
還有一種方法在美國和歐洲常見,就是船舶發動機在港口關閉並接通港口電力,叫作cold ironing,可以避免燒更多的船上燃料而影響空氣質量。洛杉磯和長灘港口一直關注船隻產生的煙霧問題,所以大力推動港口的電氣化。對於航運公司來說,這也節省了他們自己的燃料。
這些聽起來很簡單的辦法使船舶在減少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還不夠。國際海事組織(IMO)設定更高的排放目標會不會進一步迫使航運業改進呢?
Don Maier教授以前在航運業工作,他說航運業是幾個世紀前興起的非常古老的行業。近年來,該行業已投資幾百萬美元建造採用最有效技術的新船。當IMO開始要求所有在全球貿易中使用的船舶從燒重燃料轉向低硫燃料時,儘管改造成本高且耗時,航運業都轉向符合規定的要求。許多航運公司通過安裝船舶發動機的「洗滌器」來遵守過濾排放,並建造了使用低硫燃油的新船。
現在,業界被告知標準再次發生變化。商品運輸會遵循IMO的新規定,但船舶公司也需要對投資新技術有信心。他們會反擊和表示不滿,但他們仍會這樣做,因為在一定程度上,IMO是支持海運業的。
回到生活現實中,我現在對於購買那些飄洋過海而來的小小便宜(塑料)商品已經很不安。上週我先生買了一個逗小貓的玩具,不說那些塑料包裝,兩天之內那些細碎的人造纖維商品就被抓散了,真不如去折一根草或樹枝來逗貓。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