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猜在2013年所有的宗教消息中,哪些故事會被選為今年的十大新聞?
不出所料,新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上任,是名符其實的第一大新聞,人們爭相夸贊這位原來的阿根廷的紅衣大主教Bergoglio,第一位拉丁美洲的教宗,第一位耶穌會當選的教宗,為教會帶來了新鮮、寬鬆的空氣。他選擇換了教宗的名號,不用傳統的本駕,而用方濟各Francis,是為紀念一位13世紀以接濟貧窮人著稱的聖徒。聖方濟各(Francis of Assisi)創辦了方濟會的修道院,當年要求大家都跟隨耶穌,與弟兄姐妹和眾人謙卑和睦相處,是天主教傳統中最受敬奉的聖徒之一。
方濟各教宗決定不住華麗的使徒宮教宗公寓,卻搬進了比較普通的梵蒂岡客房。他真的不擺架子,防彈車換為敞篷車,每次禮拜之前都花30分鐘開車進到人群中,向大家微笑、摸手、親吻祝福人家的嬰孩、回應向他打招呼的人。有一次一隊義工救火員遞給他一頂救火頭盔,他就戴在頭上,很酷!另一次他和一伙青少年在一起用手機自拍合影,哈哈!在洗腳節(Holy Thursday)那天,教宗為囚犯們洗腳,其中有兩位女性和兩位穆斯林!更令人驚奇的是,在77歲生日那天早晨,教宗邀請了4位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來和自己一同擘餅!有一次教宗當眾擁抱一個滿身瘤子、面部嚴重畸形的人,祝福他!這些事跡網上都有照片流傳,大大改變了基督教宗教領袖留給人的一貫嚴肅、高不可攀的印象。
上個月,方濟各教宗在信眾中看見一位坐輪椅的人,立即上前去擁抱他。那人事后告訴記者說,別人見到他都是害怕和驚奇的反應,教宗卻毫不猶豫地前來,二話不說就擁抱他,反倒讓他非常驚訝。他身上顫抖著,心裡感到大大的溫暖。有個高中生把這照片傳給班上同學看,引發討論說:好像耶穌摸長大麻風病的人,方濟各擁抱這個人,教宗真是我們每天應該如何活出福音的榜樣...
教宗近來有哪些動向呢?向同性戀的人說和解安撫的話;號召眾教會權力下放;號召扶持社會貧困階級!衷心願他下面的眾教會都因他興旺...
2013年的第二大宗教新聞是關乎前教宗本駕十六世,他是將近600年來首位主動辭退的教宗。第三大宗教新聞是同性戀平等結婚權利運動的推進。也許咱們不太服氣,這算什麼宗教新聞?不過,還是要以當時教會動員聯署上書時的理念為准吧,算為保守派信徒的一個失敗記錄?尤其在加州,恐怕人人都知道。
在我們這個世代如何作一個有影響力的基督徒呢?從今年的大事記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敞開心懷接納“異類”的人有影響力,躲進小樓自封正統不行,尤其是拒絕與現代科學對話,那就要在21世紀越來越走向邊緣化。
Biblical or not,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ideas/views of God. Even you have never entered a seminary, you have had your theology. This is a site for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and sharing their evangelical theology understandings. Christianity is not just abou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know, it is about what you FEEL! For God's love is to be felt.
Tuesday, December 31, 2013
Sunday, December 29, 2013
舒適的神學框架
人大概都差不多,喜歡鑽進一個理念的框架,越狹窄就越舒服,哈哈!那在裡面的才叫做信心,外面的叫做沒有信心--我界定的。
Friday, December 27, 2013
同性戀運動會害死兒童?
昨天觀看一個視頻,一個女牧師告誡她的會友,同性戀者會把他們的朋友都變成同性戀,不要和他們做朋友,因為靈界的力量不可低估!真是胡扯。無獨有偶,今天收到一份匿名電郵,報告了幾條“News”,標題聳人聽聞:同性戀運動會害死兒童!內容包括一份調查研究,據說結論是:同性伴侶領養兒童危害較大。
為什麼呢?信中寫道:…以下是Regnerus博士的研究發現:
給的鏈接按進去,原來News並非新聞,乃是《國度復興報》網站去年七月份的一個簡短報道。美國德州大學副教授Mark Regnerus是這項調查研究的負責人,所以從網上搜索一下,Mark Regnerus和他的Family Structure Study結果馬上出來。原來自從去年六月Regnerus的那項調查公開之后,引起軒然大波。有人大作文章,引起許多批評攻擊。
記者紛紛對Mark Regnerus進行訪談,你可以上網查看,仔細閱讀卻發現那些結論並非他本人得出。他說如果得到機會自己來寫的話,他會慎用那些標簽,什麼leisbian mother或者gay father呀?調查對象都是年輕一代的人,他們只是曾經觀察/猜測父親或母親的行為,沒有人知道那些父母是否同性戀--問題不是那樣問的--恐怕很少有人對自己的兒女提說自己的不尋常“性取向”,那個年代可不像現在。所以調查的焦點在於兒女是否知道父母的某些浪漫關係,以及家庭關係的穩定性。至於父母的同性關係對子女有怎樣的影響,收集到的數據遠不能說明某些人試圖利用它來說明的東西。
這些人怎麼不怕得罪傷害別人呢?我回信給這位不知名的傳郵人物說,請問您是誰啊?這標題太誇大啦!“23%被女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表示, 曾經與家長或成年人有性接觸。親生父母養育的兒童只有2%表示有這種經歷”。這樣的話毫無意義:兒童被自己的父母性侵犯,才會更需要被其他人領養吧?你不能替他做出“同性伴侶領養兒童,危害比異性戀領養大”的結論。請仔細閱讀一下Regnerus博士的訪談報導吧,看看Regnerus自己是如何說明的。
為什麼呢?信中寫道:…以下是Regnerus博士的研究發現:
- 同性戀家長戀童情況普遍:23%被女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表示, 曾經與家長或成年人有性接觸。親生父母養育的兒童只有2%表示有 這種經歷。…
- 性病感染嚴重:超過20%被女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及25%被男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感染性病。正常家庭的兒童只有8%感染性病。
- 自殺傾向令人震驚:24%被男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及12%被女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承認近期曾有自殺念頭。正常家庭以至單親家庭只有5%兒童曾有自殺念頭。…
給的鏈接按進去,原來News並非新聞,乃是《國度復興報》網站去年七月份的一個簡短報道。美國德州大學副教授Mark Regnerus是這項調查研究的負責人,所以從網上搜索一下,Mark Regnerus和他的Family Structure Study結果馬上出來。原來自從去年六月Regnerus的那項調查公開之后,引起軒然大波。有人大作文章,引起許多批評攻擊。
記者紛紛對Mark Regnerus進行訪談,你可以上網查看,仔細閱讀卻發現那些結論並非他本人得出。他說如果得到機會自己來寫的話,他會慎用那些標簽,什麼leisbian mother或者gay father呀?調查對象都是年輕一代的人,他們只是曾經觀察/猜測父親或母親的行為,沒有人知道那些父母是否同性戀--問題不是那樣問的--恐怕很少有人對自己的兒女提說自己的不尋常“性取向”,那個年代可不像現在。所以調查的焦點在於兒女是否知道父母的某些浪漫關係,以及家庭關係的穩定性。至於父母的同性關係對子女有怎樣的影響,收集到的數據遠不能說明某些人試圖利用它來說明的東西。
這些人怎麼不怕得罪傷害別人呢?我回信給這位不知名的傳郵人物說,請問您是誰啊?這標題太誇大啦!“23%被女同性戀者領養的兒童表示, 曾經與家長或成年人有性接觸。親生父母養育的兒童只有2%表示有這種經歷”。這樣的話毫無意義:兒童被自己的父母性侵犯,才會更需要被其他人領養吧?你不能替他做出“同性伴侶領養兒童,危害比異性戀領養大”的結論。請仔細閱讀一下Regnerus博士的訪談報導吧,看看Regnerus自己是如何說明的。
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救恩從猶太人出來
按照取代主義(supersessionism)的觀點,以色列在神的計劃中的角色已經完全被基督教會完全取代了,新約已經把上帝在舊約中的應許作廢了,基督教會已經得到了上帝所有的應許,猶太人已經不再是選民了。這樣的世界觀,按照Sam Alexander的說法,也許在某種神秘主義的意義上可以說得通,但是在道德倫理上其實是說不通的,已經造成很大的禍害,基督徒應該擺脫這種自高自大的斷言。
我們讀到羅馬書11章,論猶太人不信那一大段話,“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橄欖枝子因為不信被折下來,等等,保羅想要說明猶太人不信,是否上帝的計劃就失敗了。而我們讀約翰福音,裡面寫了不少“猶太人”如何不信,所以那卷書在歷史上就多次被用來証明,迫害猶太人是正確的。
這是一件世世代代造成深刻創傷的事,每次講“福音”,必講猶太人的不信。每次講耶穌釘十字架,演耶穌受難的電影,就有人燒猶太會堂,是否總是巧合?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關係不好不是偶然的。早期基督徒受逼迫,猶太人是陪著的,甚至損失更大。聖殿被毀時死了100多萬猶太人。後來四世紀康士坦丁建立基督教為羅馬國教時,發布了不少反猶太教的律法;七世紀在西班牙,所有拒絕受洗加入基督教的猶太人都必須離境,或宣告為奴隸,所有的7歲以上猶太兒童都必須接受基督教教育;十一世紀德國第一次十字軍戰役開始,一萬多猶太人遭到屠殺,與回教並列為敵人;十二世紀初要求猶太人為殺害基督耶穌認罪悔改,否則就趕出法蘭德斯(現在的比利時部份地區);世紀末英國爆發迫害猶太人浪潮,他們的房屋被燒,人口被殺,財物被王家沒收。十五世紀聖方濟會的修士Capistrano勸服波蘭王收回猶太人的公民權;1492年30萬猶太人因為拒絕受洗加入羅馬教會,被迫身無分文地離開西班牙,很多人遷入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那裡反倒被寬容受歡迎,然后葡萄牙的國王也做類似的事,結果20萬猶太人不願受洗而離開!十八世紀末,俄羅斯要求每個猶太人必須服兵役25年,結果許多猶太人離開;廿世紀希特勒的納粹德國開始迫害猶太人,一共屠殺了600萬。
所以,基督徒迫害猶太人超過1000年,歷史冤仇太久。我們大可以說這些都是和我們無關的歷史,但今天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關係不好,他們帶著過去的傷痛,我們有一份責任。怎樣能夠和好與得到饒恕呢?首先,Alexander說我們應該承認集體的罪,把他們當作上帝的仇敵,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傳給我們信心、讓我們理解上帝的族裔,這是罪。基督教的傳開是猶太教的一個改革運動來的,他們需要改革,和我們基督教運動需要改革一樣!
馬丁路德說了不少反猶的言論,當時影響深遠,什麼猶太人是說謊者和吸血鬼啊,猶太會堂是撒旦的賊窩,他們是個咒詛、是敗類啊等等,都是從對一些經文的錯誤理解來的。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拆除某些錯誤的神學了。聖經本身沒有說猶太人是基督徒的敵人,但歷史上我們對保羅思想的理解是扭曲的。羅馬書11章保羅是為他同胞的命運焦急,而我們用他的想法來攻擊猶太人是很荒唐的。
保羅有個難題。他知道上帝和他的選民猶太人立約,透過他們把上帝的恩典帶給世上萬國。他知道上帝是信實守約的,要與自己的子民同在,使他們成為完全。然后他遇見了復活的基督,全心地相信上帝是透過基督來實現這個同在。可惜保羅的許多同胞都不認為耶穌是彌賽亞,不相信耶穌是上帝向世人啟示祂自己的途徑,於是保羅必須解釋,這整批的人難道都被上帝撇棄了?如果上帝對以色列民沒有恩慈,憑什麼祂會對我們有恩慈呢?這是保羅試圖回答的難題:上帝的應許可靠嗎?
保羅用橄欖樹來作比喻。這樹就是上帝和以色列人立的約,這是恩典的約,不是行為的約,好像我們過去所誤解的。猶太人都滿心知道上帝的約是恩典之約,遵守十誡不是救贖和立約的前提。不過有些猶太人,就是聖經裡描寫的那些法利賽人,似乎忘記這是恩典之約,反去尋求用遵守典章來賺取上帝的拯救。這不難理解,人都傾向於靠自己,事實上,大多數的基督徒現在也是採用法利賽人的方式來靠行為賺取上帝的同在,至少實際上如此。這些信徒表現得好像我們的上帝不是一位施恩的上帝,倒是一位你必須遵守祂的規矩,否則就要被整治的上帝。
可是保羅說,那些拒絕恩典的人會被上帝折下來。我們有個恩典之約是從原先的樹干長出來的,主要是外邦人的枝子。嫁接的枝子代表那些透過活躍信心生活來投靠上帝的人,上帝尋求敞開心懷表達上帝的愛、表達上帝的創意的人。這些是嫁接到恩典之約上的枝子。所以,外邦人進入上帝的恩典之約很重要,你決不能把他們拒之門外,正如你不能把整個猶太族群拒之門外一樣!上帝的應許必須成就在所有子民身上,所以保羅堅信,其余的猶太人必然會被重新接上。這樹干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基督徒,而是上帝所賜的親近祂、表達上帝之愛的生命--基督。
(本文摘譯自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博客組文章,原文在這裡:Confessing Christianity’s Corporate Sin Against the Jewish People。)
我們讀到羅馬書11章,論猶太人不信那一大段話,“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橄欖枝子因為不信被折下來,等等,保羅想要說明猶太人不信,是否上帝的計劃就失敗了。而我們讀約翰福音,裡面寫了不少“猶太人”如何不信,所以那卷書在歷史上就多次被用來証明,迫害猶太人是正確的。
這是一件世世代代造成深刻創傷的事,每次講“福音”,必講猶太人的不信。每次講耶穌釘十字架,演耶穌受難的電影,就有人燒猶太會堂,是否總是巧合?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關係不好不是偶然的。早期基督徒受逼迫,猶太人是陪著的,甚至損失更大。聖殿被毀時死了100多萬猶太人。後來四世紀康士坦丁建立基督教為羅馬國教時,發布了不少反猶太教的律法;七世紀在西班牙,所有拒絕受洗加入基督教的猶太人都必須離境,或宣告為奴隸,所有的7歲以上猶太兒童都必須接受基督教教育;十一世紀德國第一次十字軍戰役開始,一萬多猶太人遭到屠殺,與回教並列為敵人;十二世紀初要求猶太人為殺害基督耶穌認罪悔改,否則就趕出法蘭德斯(現在的比利時部份地區);世紀末英國爆發迫害猶太人浪潮,他們的房屋被燒,人口被殺,財物被王家沒收。十五世紀聖方濟會的修士Capistrano勸服波蘭王收回猶太人的公民權;1492年30萬猶太人因為拒絕受洗加入羅馬教會,被迫身無分文地離開西班牙,很多人遷入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那裡反倒被寬容受歡迎,然后葡萄牙的國王也做類似的事,結果20萬猶太人不願受洗而離開!十八世紀末,俄羅斯要求每個猶太人必須服兵役25年,結果許多猶太人離開;廿世紀希特勒的納粹德國開始迫害猶太人,一共屠殺了600萬。
所以,基督徒迫害猶太人超過1000年,歷史冤仇太久。我們大可以說這些都是和我們無關的歷史,但今天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關係不好,他們帶著過去的傷痛,我們有一份責任。怎樣能夠和好與得到饒恕呢?首先,Alexander說我們應該承認集體的罪,把他們當作上帝的仇敵,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傳給我們信心、讓我們理解上帝的族裔,這是罪。基督教的傳開是猶太教的一個改革運動來的,他們需要改革,和我們基督教運動需要改革一樣!
馬丁路德說了不少反猶的言論,當時影響深遠,什麼猶太人是說謊者和吸血鬼啊,猶太會堂是撒旦的賊窩,他們是個咒詛、是敗類啊等等,都是從對一些經文的錯誤理解來的。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拆除某些錯誤的神學了。聖經本身沒有說猶太人是基督徒的敵人,但歷史上我們對保羅思想的理解是扭曲的。羅馬書11章保羅是為他同胞的命運焦急,而我們用他的想法來攻擊猶太人是很荒唐的。
保羅有個難題。他知道上帝和他的選民猶太人立約,透過他們把上帝的恩典帶給世上萬國。他知道上帝是信實守約的,要與自己的子民同在,使他們成為完全。然后他遇見了復活的基督,全心地相信上帝是透過基督來實現這個同在。可惜保羅的許多同胞都不認為耶穌是彌賽亞,不相信耶穌是上帝向世人啟示祂自己的途徑,於是保羅必須解釋,這整批的人難道都被上帝撇棄了?如果上帝對以色列民沒有恩慈,憑什麼祂會對我們有恩慈呢?這是保羅試圖回答的難題:上帝的應許可靠嗎?
保羅用橄欖樹來作比喻。這樹就是上帝和以色列人立的約,這是恩典的約,不是行為的約,好像我們過去所誤解的。猶太人都滿心知道上帝的約是恩典之約,遵守十誡不是救贖和立約的前提。不過有些猶太人,就是聖經裡描寫的那些法利賽人,似乎忘記這是恩典之約,反去尋求用遵守典章來賺取上帝的拯救。這不難理解,人都傾向於靠自己,事實上,大多數的基督徒現在也是採用法利賽人的方式來靠行為賺取上帝的同在,至少實際上如此。這些信徒表現得好像我們的上帝不是一位施恩的上帝,倒是一位你必須遵守祂的規矩,否則就要被整治的上帝。
可是保羅說,那些拒絕恩典的人會被上帝折下來。我們有個恩典之約是從原先的樹干長出來的,主要是外邦人的枝子。嫁接的枝子代表那些透過活躍信心生活來投靠上帝的人,上帝尋求敞開心懷表達上帝的愛、表達上帝的創意的人。這些是嫁接到恩典之約上的枝子。所以,外邦人進入上帝的恩典之約很重要,你決不能把他們拒之門外,正如你不能把整個猶太族群拒之門外一樣!上帝的應許必須成就在所有子民身上,所以保羅堅信,其余的猶太人必然會被重新接上。這樹干不是猶太人,也不是基督徒,而是上帝所賜的親近祂、表達上帝之愛的生命--基督。
(本文摘譯自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博客組文章,原文在這裡:Confessing Christianity’s Corporate Sin Against the Jewish People。)
Monday, December 23, 2013
以賽亞書中的福音
被新約書卷引用最多的書卷是詩篇,以賽亞書,和申命記。在死海古卷中,這幾卷書也是被引用最多的!因死海旁邊的昆蘭是第二聖殿時期(538 BC—AD 70)愛色尼派的大本營,他們也在盼望彌賽亞的到來。賽十33到十一10顯然是一段當時已經著名的關於以賽亞國度的預言,除了好幾卷昆蘭作品都解釋和應用這一段,那時的各種天啟文學作品(特點是用異夢、天使語言寫許多象征性的世界末日主題)和偽經作品,都充分展示了以賽亞這段經文的重要性。
另一段著名的以賽亞六章中令人敬畏的寶座和聖哉聖哉聖哉敬拜異像,也出現在各種啟示文學作品中。當然,究竟這一異像最早從哪裡來,是否來源於以賽亞書是有爭議的。以賽亞書中那四首“仆人之歌”被廣為引用,無論怎樣理解,替代受苦的角色在新約以前倒是從未歸給彌賽亞王。
馬可福音一開頭,“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預備主的道”等等,等於把整卷福音放在以賽亞書的框架中,好像在說,“福音的起頭...記在以賽亞書上”!然后他用主差遣以賽亞的話來來解釋那些看不懂,聽不明白的“外人”,用嘴唇尊敬心卻遠離主的經文來責備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用賽五的葡萄園之歌來責備那些不尊重“園主”的園戶及其惡果。賽13和34中天上萬象的描述被馬可用來描寫耶穌關於末日的預言,還用萬民禱告的殿(賽五十六)變成賊窩(耶七)來說明耶穌在聖殿的行動。
馬太和路加有些共同的資料是馬可福音所沒有的,學者們稱為遺失的Q資料。Q資料引用賽26、29、和35合在一起的句子來說明,是耶穌把好信息傳給謙卑的人或窮人,正是賽61所預言的好消息。路加比馬太發揮得更完整,使徒行傳各章借傳福音的腓利、司提反、和保羅的布道信息來說明以賽亞書的話應驗,諸如“做外邦人的光,施行救恩直到地極”等等,末了還引賽六9-10,用在那些拒絕相信保羅傳道的人身上。
約翰也引用了百姓“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回轉過來便得醫治”,以及“在曠野預備主的道路”的話,還明確引用耶路撒冷的兒女“都要蒙主教訓”享平安(賽五十四13),來說明信耶穌得平安(約六45),還指出“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五十三1)應驗了。
保羅書信對以賽亞書的引用集中在羅馬書和哥林多書,特別是羅馬書九至十一章。比如:“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或者“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盡管保羅是混合引用以賽亞書八14-15與廿八16,前者是抵擋絆腳石,后者是安放寶貴的房角基石。還有“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訪問我的,我向他們顯現”,“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等等,雖然不是逐字引述,還是傳神的。如此,保羅把以賽亞對於從被擄中得自由釋放的預言,全面應用在全地的猶太人、外邦人都在基督裡得到救贖/釋放。
致哥林多人的書信也類似:論到智慧人的智慧,聰明人的聰明,就要引用賽廿九14,說明是比不上主的智慧﹔論到說方言,就引用賽廿八11,是外邦人的嘴唇和舌頭在頌贊主﹔論到以復活來吞滅死亡,當然是以賽亞有話,主“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廿五8),就連“讓我們吃喝,因為明天就要死了”的沒有復活盼望,也是以賽亞的預言(廿二13),更不用說神吩咐光照在黑暗中的話,是加利利地的外邦百姓,他們原本是在黑暗中行走的,現在看見了耶穌基督的光,正如以賽亞所說。
希伯來書引用了不少舊約經文來論証耶穌的大祭司角色,大多不是以賽亞書,但作者使用了不少隱喻來影射以賽亞的信息。二13在引用以賽亞說:“我要倚賴他﹔又說:看哪,我與神所給我的兒女”(賽八17-18)。
其它書只有彼得前書引用先知以賽亞,方式和羅馬書差不多。啟示錄沒有直接引用,但賽六的寶座異像出現在約翰的異像中,那些描述彌賽亞的話,枝子啦,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的角色啦,是首先的又是末后的啦,保護子民不受飢渴烈日傷害啦,踹上帝烈怒的酒啦,都用在耶穌的頭上,還有新天新地。
總之,以賽亞書是基督福音的基礎。新約作者希望說明,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就是彌賽亞王!本書內容取自Isaiah In the New Testament一書。
另一段著名的以賽亞六章中令人敬畏的寶座和聖哉聖哉聖哉敬拜異像,也出現在各種啟示文學作品中。當然,究竟這一異像最早從哪裡來,是否來源於以賽亞書是有爭議的。以賽亞書中那四首“仆人之歌”被廣為引用,無論怎樣理解,替代受苦的角色在新約以前倒是從未歸給彌賽亞王。
馬可福音一開頭,“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預備主的道”等等,等於把整卷福音放在以賽亞書的框架中,好像在說,“福音的起頭...記在以賽亞書上”!然后他用主差遣以賽亞的話來來解釋那些看不懂,聽不明白的“外人”,用嘴唇尊敬心卻遠離主的經文來責備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用賽五的葡萄園之歌來責備那些不尊重“園主”的園戶及其惡果。賽13和34中天上萬象的描述被馬可用來描寫耶穌關於末日的預言,還用萬民禱告的殿(賽五十六)變成賊窩(耶七)來說明耶穌在聖殿的行動。
馬太和路加有些共同的資料是馬可福音所沒有的,學者們稱為遺失的Q資料。Q資料引用賽26、29、和35合在一起的句子來說明,是耶穌把好信息傳給謙卑的人或窮人,正是賽61所預言的好消息。路加比馬太發揮得更完整,使徒行傳各章借傳福音的腓利、司提反、和保羅的布道信息來說明以賽亞書的話應驗,諸如“做外邦人的光,施行救恩直到地極”等等,末了還引賽六9-10,用在那些拒絕相信保羅傳道的人身上。
約翰也引用了百姓“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回轉過來便得醫治”,以及“在曠野預備主的道路”的話,還明確引用耶路撒冷的兒女“都要蒙主教訓”享平安(賽五十四13),來說明信耶穌得平安(約六45),還指出“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五十三1)應驗了。
保羅書信對以賽亞書的引用集中在羅馬書和哥林多書,特別是羅馬書九至十一章。比如:“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或者“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盡管保羅是混合引用以賽亞書八14-15與廿八16,前者是抵擋絆腳石,后者是安放寶貴的房角基石。還有“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訪問我的,我向他們顯現”,“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等等,雖然不是逐字引述,還是傳神的。如此,保羅把以賽亞對於從被擄中得自由釋放的預言,全面應用在全地的猶太人、外邦人都在基督裡得到救贖/釋放。
致哥林多人的書信也類似:論到智慧人的智慧,聰明人的聰明,就要引用賽廿九14,說明是比不上主的智慧﹔論到說方言,就引用賽廿八11,是外邦人的嘴唇和舌頭在頌贊主﹔論到以復活來吞滅死亡,當然是以賽亞有話,主“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廿五8),就連“讓我們吃喝,因為明天就要死了”的沒有復活盼望,也是以賽亞的預言(廿二13),更不用說神吩咐光照在黑暗中的話,是加利利地的外邦百姓,他們原本是在黑暗中行走的,現在看見了耶穌基督的光,正如以賽亞所說。
希伯來書引用了不少舊約經文來論証耶穌的大祭司角色,大多不是以賽亞書,但作者使用了不少隱喻來影射以賽亞的信息。二13在引用以賽亞說:“我要倚賴他﹔又說:看哪,我與神所給我的兒女”(賽八17-18)。
其它書只有彼得前書引用先知以賽亞,方式和羅馬書差不多。啟示錄沒有直接引用,但賽六的寶座異像出現在約翰的異像中,那些描述彌賽亞的話,枝子啦,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的角色啦,是首先的又是末后的啦,保護子民不受飢渴烈日傷害啦,踹上帝烈怒的酒啦,都用在耶穌的頭上,還有新天新地。
總之,以賽亞書是基督福音的基礎。新約作者希望說明,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就是彌賽亞王!本書內容取自Isaiah In the New Testament一書。
Friday, December 20, 2013
過一個值得紀念的聖誕節
Amy Grant唱的聖誕節歌曲,沒有說教,不同的人會聯想到不同的事物。溫馨?惆悵?你的價值觀是甚麼?我們錯過了甚麼沒有?
Twinkling lights 閃閃聖誕燈光
A chill is in the air 一股清涼寒氣
And carols everywhere 處處聖誕音樂
Close your eyes, it's almost here 轉眼節日來臨
Candles and cards 燭光和卡片
And favorite movie scenes 喜愛的故事小景
The smell of evergreen 聖誕樹的氣味
As special as it's always been 總是那麼特別
And I have a dream or two (副歌)而我有一兩個理想
And maybe they will come true 也許會實現...
Setting our hopes on a big snow tonight 希望今晚下雪
We'll wake up to a world of white 明早醒來看見白茫茫的世界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這是個值得紀念的聖誕節
Light up the fire, play some Nat King Cole 升壁爐篝火,放聖誕老歌
Always sentimental and don't you know that 總是觸動心懷,你不知...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這是個值得紀念的聖誕節?
I know it's true 我知道這是真實的
Time doesn't stand still 時光不會停止
Many things can change 許多事情會改變
But we know some things never will 但我們知道有些東西絕不會變
The memories we share 在一起留下的記憶
The songs we always sing 我們經常同唱的歌
The mystery of life 生命的奧秘
The hopefulness this season brings 這季節帶來的盼望
And I have a dream or two (副歌)
And maybe they will come true
Setting our hopes on a big snow tonight
We'll wake up to a world of white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Light up the fire, play some Nat King Cole
Always sentimental and don't you know that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Twinkling lights 閃閃聖誕燈光
A chill is in the air 一股清涼寒氣
And carols everywhere 處處聖誕音樂
Close your eyes, it's almost here 轉眼節日來臨
Candles and cards 燭光和卡片
And favorite movie scenes 喜愛的故事小景
The smell of evergreen 聖誕樹的氣味
As special as it's always been 總是那麼特別
And I have a dream or two (副歌)而我有一兩個理想
And maybe they will come true 也許會實現...
Setting our hopes on a big snow tonight 希望今晚下雪
We'll wake up to a world of white 明早醒來看見白茫茫的世界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這是個值得紀念的聖誕節
Light up the fire, play some Nat King Cole 升壁爐篝火,放聖誕老歌
Always sentimental and don't you know that 總是觸動心懷,你不知...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這是個值得紀念的聖誕節?
I know it's true 我知道這是真實的
Time doesn't stand still 時光不會停止
Many things can change 許多事情會改變
But we know some things never will 但我們知道有些東西絕不會變
The memories we share 在一起留下的記憶
The songs we always sing 我們經常同唱的歌
The mystery of life 生命的奧秘
The hopefulness this season brings 這季節帶來的盼望
And I have a dream or two (副歌)
And maybe they will come true
Setting our hopes on a big snow tonight
We'll wake up to a world of white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Light up the fire, play some Nat King Cole
Always sentimental and don't you know that
It's gonna be a Christmas to remember
Tuesday, December 17, 2013
保羅所說的“舊人”是指甚麼?
經常聽見人們解釋信主后,信徒的內心有新人和舊人彼此相爭,我們要作選擇,讓新人贏並且成長壯大,把自己的舊人釘十字架,越來越死得透。這幅新舊人打架的圖畫是聖經給的嗎?好像與合乎經訓的信徒自我觀不合。我今天特別查閱“舊人”的前後文,要看保羅是用它指什麼。
搜索中文“舊人”,一共只有三節經文含有這個短語,其中兩處明顯是指行為,在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歌羅西書用的是過去時態: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所以保羅是把人的行為比喻作衣服,舊人是沒有歸主時穿的,新人是信主以后穿的。看來這兩套衣服不是互相打架的關係。
在以弗所書是一個吩咐:如果你們聽過他(基督)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四21-24)。看來,穿哪套衣服是可常常選擇的,不然保羅就不必吩咐了。不過,他說了這舊人是怎麼來的,哈哈請注意,原罪論在這裡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駁斥: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不是生來的!
加爾文主義的“全然敗壞論”說,人的腐敗本性都“透過一般生育方法遺傳”給亞當夏娃的后裔。這宣言是17世紀的產物,當時遺傳學尚未發展,現在只好更正,但人生來敗壞、不能行善的教義卻已經在人們頭腦中生根,於是出現了信主后“新我”和“老我”相爭的說法。但全然敗壞論在聖經中是找不到根據的,在實際生活中也不能得到印証,因為凡行為科學觀察到的都是環境塑造人的行為。罪惡的環境塑造出各種不健康的人際關係,聖經上都稱之為“罪”。
保羅還在羅馬書六章提到舊人,目的是解釋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聯合:我們的舊人和基督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這裡的舊人已死的說法也是過去式:在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已經就歸入他的死了。這可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需要天天把自己釘十字架。只有不相信自己已經與基督聯合的人,才會感到上帝並不悅納自己,而自己應該死掉。在健康快樂的家庭裏,孩子再生病、再不好,也沒有一個父母希望他死掉。我相信神的家應該是這樣一個家。
至於那個“使罪身滅絕”,中文翻譯得不好,罪身在這句子結構裡是舊人的平行描述,我認為“使罪身滅絕”應該翻譯成“使舊人作廢”。“舊人”是我們看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保羅要基督徒改變自我觀,看自己為新人。新人才是基督徒真正的“自我”,但接受這點需要信心。只有相信自己已經是住在神家中的新人,才會選擇穿上新人的衣服吧。
你是相信自己的舊人不死呢?還是相信舊人已經和基督同釘十字架?這會影響你的行為。因為你的行為一般是和你的自我觀相稱的。與神兒子聯合成為新人的自我觀會幫助你成長,所以我們可以每天求父,讓祂來幫助我們相信自己是神家中尊貴有福的兒女!
搜索中文“舊人”,一共只有三節經文含有這個短語,其中兩處明顯是指行為,在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歌羅西書用的是過去時態: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所以保羅是把人的行為比喻作衣服,舊人是沒有歸主時穿的,新人是信主以后穿的。看來這兩套衣服不是互相打架的關係。
在以弗所書是一個吩咐:如果你們聽過他(基督)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四21-24)。看來,穿哪套衣服是可常常選擇的,不然保羅就不必吩咐了。不過,他說了這舊人是怎麼來的,哈哈請注意,原罪論在這裡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駁斥: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不是生來的!
加爾文主義的“全然敗壞論”說,人的腐敗本性都“透過一般生育方法遺傳”給亞當夏娃的后裔。這宣言是17世紀的產物,當時遺傳學尚未發展,現在只好更正,但人生來敗壞、不能行善的教義卻已經在人們頭腦中生根,於是出現了信主后“新我”和“老我”相爭的說法。但全然敗壞論在聖經中是找不到根據的,在實際生活中也不能得到印証,因為凡行為科學觀察到的都是環境塑造人的行為。罪惡的環境塑造出各種不健康的人際關係,聖經上都稱之為“罪”。
保羅還在羅馬書六章提到舊人,目的是解釋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聯合:我們的舊人和基督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這裡的舊人已死的說法也是過去式:在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已經就歸入他的死了。這可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需要天天把自己釘十字架。只有不相信自己已經與基督聯合的人,才會感到上帝並不悅納自己,而自己應該死掉。在健康快樂的家庭裏,孩子再生病、再不好,也沒有一個父母希望他死掉。我相信神的家應該是這樣一個家。
至於那個“使罪身滅絕”,中文翻譯得不好,罪身在這句子結構裡是舊人的平行描述,我認為“使罪身滅絕”應該翻譯成“使舊人作廢”。“舊人”是我們看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保羅要基督徒改變自我觀,看自己為新人。新人才是基督徒真正的“自我”,但接受這點需要信心。只有相信自己已經是住在神家中的新人,才會選擇穿上新人的衣服吧。
你是相信自己的舊人不死呢?還是相信舊人已經和基督同釘十字架?這會影響你的行為。因為你的行為一般是和你的自我觀相稱的。與神兒子聯合成為新人的自我觀會幫助你成長,所以我們可以每天求父,讓祂來幫助我們相信自己是神家中尊貴有福的兒女!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聖經人名中的“巴力”
我們恐怕都已經知道,猶太教的文士在抄寫聖經時是非常慎重的,連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照抄下來,加上注解。不過,從各種古抄本的對照來看,似乎早期的抄本(公元100年以前)没有這樣鄭重。死海古卷的聖經有公元前250年抄寫的,也有公元100年抄寫的,從字母拼寫方式不同已經能夠判斷出文本抄寫的時代,和公元9-10世紀留下來的馬索拉文本(MT)相比較,有一些差異。
有一些差異似乎是故意引進的,比如早期的人名中很流行含有巴力(一個迦南神)字樣,到了寫作晚期,文士可能覺得這是崇拜巴力的遺跡,就在抄寫時改掉,要麼刪除,要麼把巴力寫成波設(boshet),意思是可恥的(shame)。
在王上十八19和25,我們讀到以利亞的故事中有“巴力的先知”,但是七十士譯本中寫的是可恥的先知,說明翻譯的人對巴力的反感,在耶十一13我們也讀到可恥的巴力。
現在仔細看人名中的“巴力”,如果我們仔細對照撒母耳記的馬索拉版本和歷代志,就發現歷代志保留了早期人名中的“巴力”元素,而撒母耳記則基本上改過來了。
第一個例子,根據士師記,基甸的別名是耶路巴力(六32,七1),在八、九兩章,都直接稱呼他耶路巴力,而不再提“基甸”。在撒母耳記中,摩西追憶往事的時候還用耶路巴力這個名字(見撒上十二11),可是在撒下十一21,作者借約押的口提說耶路巴力的時候,就把他的名字改為耶路波設了。LXX翻譯成希臘文的時候(大約公元前三世紀)還是耶路巴力,而在亞蘭文口語譯本和拉丁文譯本中(公元五世紀底翻譯)都已經改為耶路波設。
第二個例子,掃羅有第四個兒子,名字按照歷代志上是伊施巴力(見八33和九39),而撒下十四49卻沒有把伊施巴力列出來。撒下2-4章講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王、直到被殺的事件,說明他確實有第四個兒子,但是名字早已改為伊施波設,找到的死海古卷撒母耳記殘卷都寫伊施波設。
還有約拿單的一個兒子,按照歷代志的記錄,兩次寫著名字叫作米利巴力(8-9章),可是撒下所有提到他的地方都寫著米非波設(4、9、19、21章)。
另一個例子是大衛的勇士之一,軍長的統領,一次殺敵800人。按照MT版本,這位勇士的名字叫約設波設(撒下廿三8)。可是有一些希臘文抄本的音譯卻是約斯巴力或約設巴力,另一些希臘抄本寫的反映出拼寫不正確的“約設波設”的發音。在歷代志十一11,巴力的名出現在這人的名字裡,Ishbaal,只不過中文翻譯成雅朔班是看不出來的。歷代志說他殺敵300人,難道抄寫撒母耳記的MT文士除了改掉巴力,還擴大了他殺敵的人數不成?
最后一個例子是大衛在耶路撒冷生的眾子之一,按照代上十四7,名字是比利雅大,不過在代上三8和撒下五16,他的名字卻寫成以利雅大。專家猜測其中“比利”有可能是從巴力轉音來的。
(以上資料取自Tov Emanuel博士的《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比較》一書第三版,248頁列出的差異表格。)
有一些差異似乎是故意引進的,比如早期的人名中很流行含有巴力(一個迦南神)字樣,到了寫作晚期,文士可能覺得這是崇拜巴力的遺跡,就在抄寫時改掉,要麼刪除,要麼把巴力寫成波設(boshet),意思是可恥的(shame)。
在王上十八19和25,我們讀到以利亞的故事中有“巴力的先知”,但是七十士譯本中寫的是可恥的先知,說明翻譯的人對巴力的反感,在耶十一13我們也讀到可恥的巴力。
現在仔細看人名中的“巴力”,如果我們仔細對照撒母耳記的馬索拉版本和歷代志,就發現歷代志保留了早期人名中的“巴力”元素,而撒母耳記則基本上改過來了。
第一個例子,根據士師記,基甸的別名是耶路巴力(六32,七1),在八、九兩章,都直接稱呼他耶路巴力,而不再提“基甸”。在撒母耳記中,摩西追憶往事的時候還用耶路巴力這個名字(見撒上十二11),可是在撒下十一21,作者借約押的口提說耶路巴力的時候,就把他的名字改為耶路波設了。LXX翻譯成希臘文的時候(大約公元前三世紀)還是耶路巴力,而在亞蘭文口語譯本和拉丁文譯本中(公元五世紀底翻譯)都已經改為耶路波設。
第二個例子,掃羅有第四個兒子,名字按照歷代志上是伊施巴力(見八33和九39),而撒下十四49卻沒有把伊施巴力列出來。撒下2-4章講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作王、直到被殺的事件,說明他確實有第四個兒子,但是名字早已改為伊施波設,找到的死海古卷撒母耳記殘卷都寫伊施波設。
還有約拿單的一個兒子,按照歷代志的記錄,兩次寫著名字叫作米利巴力(8-9章),可是撒下所有提到他的地方都寫著米非波設(4、9、19、21章)。
另一個例子是大衛的勇士之一,軍長的統領,一次殺敵800人。按照MT版本,這位勇士的名字叫約設波設(撒下廿三8)。可是有一些希臘文抄本的音譯卻是約斯巴力或約設巴力,另一些希臘抄本寫的反映出拼寫不正確的“約設波設”的發音。在歷代志十一11,巴力的名出現在這人的名字裡,Ishbaal,只不過中文翻譯成雅朔班是看不出來的。歷代志說他殺敵300人,難道抄寫撒母耳記的MT文士除了改掉巴力,還擴大了他殺敵的人數不成?
最后一個例子是大衛在耶路撒冷生的眾子之一,按照代上十四7,名字是比利雅大,不過在代上三8和撒下五16,他的名字卻寫成以利雅大。專家猜測其中“比利”有可能是從巴力轉音來的。
(以上資料取自Tov Emanuel博士的《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比較》一書第三版,248頁列出的差異表格。)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警惕汽車保險詐騙案
有家提供保險服務的公司送來一封信,警告現在美國的汽車保險詐騙案件越來越多了,我讀后真的有些吃一驚。這恐怕是近年來的新鮮事,過去沒有聽過的。保險公司每年處理很多索賠案件,現在有些專家專門調查這些事故的真偽,據說超過一半的保險詐騙是汽車保險。有黑社會集團故意制造車禍,然后有人假裝受傷,用各種手段要求高額索賠。保險公司要求大家注意。
下面是幾種常用的方法。一種是突然插進你前面,然后猛踩煞車,造成你撞到他。然后他車上有其他乘客,都假裝受傷,向你的保險公司索賠。另一種是有雙道左轉彎的地方,你要特別注意,內轉彎不慎進入外道,遇到有心使壞的人就不讓開,而且故意撞你。還有一種情形是上高速公路的時候,你必須進入車流。你旁邊並行的車子司機向你招手,示意讓你走在前面,你信以為真往前去,結果他卻撞你。向警察提報告的時候,這人卻否認向你招過手,據說這種事情有時在停車場都會發生! 有時詐騙集團安排了撞車之后,就有人來找不幸被撞的人,或者給他打電話,請他找某個醫生去檢查,或者把車子拿到某個店去修理,甚至堅持使用某個律師,這些假服務都幫助他們自己提高索賠而已。而受害人的駕駛則被記過,保險費增高,甚至受傷殘廢,更不要說修車、報警、申報保險,訴訟和其它問題引起的許多精神壓力。
教訓?駕駛時要和前面的車輛保持一定距離;注意前面車流的剎車/減速信號;如果有撞車,數一數對方車裡的人數和聲稱受傷的人數;注意和記下對方那些人的行為;找人作見証,注意詐騙的可疑點;如果懷疑是詐騙,就要報告;找可靠的律師、醫生、修車店;保留詳細的醫療處置、修理、和法律資料;認証律師和醫生的業務資格証件。
願上帝保守你平安和給你有生活的智慧。不要問上帝為何不阻止貪心的人作惡,也許你有機會認識這樣的人,可以了解他們為甚麼損人害己。--有一點是確定的,人一旦缺乏自我價值感,就甚麼都做得出。他/她若能夠相信自己對世人、在上帝面前都是貴人,就會做出相稱的事。上帝一定樂意藉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轉變世界。
麻煩大家互相幫忙,彼此建立價值感,因為上帝的愛不是白說的。
下面是幾種常用的方法。一種是突然插進你前面,然后猛踩煞車,造成你撞到他。然后他車上有其他乘客,都假裝受傷,向你的保險公司索賠。另一種是有雙道左轉彎的地方,你要特別注意,內轉彎不慎進入外道,遇到有心使壞的人就不讓開,而且故意撞你。還有一種情形是上高速公路的時候,你必須進入車流。你旁邊並行的車子司機向你招手,示意讓你走在前面,你信以為真往前去,結果他卻撞你。向警察提報告的時候,這人卻否認向你招過手,據說這種事情有時在停車場都會發生! 有時詐騙集團安排了撞車之后,就有人來找不幸被撞的人,或者給他打電話,請他找某個醫生去檢查,或者把車子拿到某個店去修理,甚至堅持使用某個律師,這些假服務都幫助他們自己提高索賠而已。而受害人的駕駛則被記過,保險費增高,甚至受傷殘廢,更不要說修車、報警、申報保險,訴訟和其它問題引起的許多精神壓力。
教訓?駕駛時要和前面的車輛保持一定距離;注意前面車流的剎車/減速信號;如果有撞車,數一數對方車裡的人數和聲稱受傷的人數;注意和記下對方那些人的行為;找人作見証,注意詐騙的可疑點;如果懷疑是詐騙,就要報告;找可靠的律師、醫生、修車店;保留詳細的醫療處置、修理、和法律資料;認証律師和醫生的業務資格証件。
願上帝保守你平安和給你有生活的智慧。不要問上帝為何不阻止貪心的人作惡,也許你有機會認識這樣的人,可以了解他們為甚麼損人害己。--有一點是確定的,人一旦缺乏自我價值感,就甚麼都做得出。他/她若能夠相信自己對世人、在上帝面前都是貴人,就會做出相稱的事。上帝一定樂意藉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轉變世界。
麻煩大家互相幫忙,彼此建立價值感,因為上帝的愛不是白說的。
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聖徒:在基督裏有忠心
宗教改革以后的新教不大提聖徒,我們只承認大家都是基督徒,或信徒。
天主教列出無數的聖徒,不禁那些以服事眾人聞名的人死后列在其中,為主殉道者也有許多都列在其中,所以“聖徒”頭銜是信徒死后追認的榮譽。不過按照新約聖經,每個基督徒似乎都是聖徒,不必等到死後由別人來冊封。這一點,我們只要記住,聖的意思就是屬神,就不至於把聖徒和道德行為完美的人劃等號了。
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是聖徒,因為我們屬神。那些我們不太喜歡的人,他們如果屬神,也是聖徒!別不服氣。昨天我看見一個猶太基督徒解釋耶穌的話:“你們要完全,因為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他說耶穌不可能要求人完美,因為那是希臘的文化思想,把完美當作某種抽象和靜止的狀態來追求。他說耶穌其實是引用利未記十九2,“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他說馬太用teleios那個希臘字來代表聖潔是不對的,那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你們要良善,因為我是良善的。希臘人思考行為完美的問題,而希伯來人只問,我如何站在神面前?在希伯來文化中,沒錯神是超越我們理性的神,但祂更要求我們的生活反映出神的性情和神的同在。祂待人有仁慈有饒恕,所以我們也應當如此。祂信實,所以要求我們有忠誠!只有不屬於祂的人才不介意自己的行為。
以弗所書一章1節,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不是寫給某些行為完美的人,而是在耶穌基督裡有忠心的人!有忠心那個字有時候也翻譯成有信心、可靠,這個字如果用來形容神,就叫作信實。我們如果是屬神的,就該對他有忠心,而且這忠心不是某種抽象的、看不見的品質,乃是反映在生活待人處事和言談方式中的。
你是聖徒嗎?人從你身上能看到神的性情嗎?你站在神面前的時候,能夠站得住,說“我盡量效法了基督”嗎?如果你能夠點頭,上帝的恩惠和平安顯然已經歸給你。很多時候我們過份注重別人的表現就不喜樂,過份注重自己的成就也不喜樂,因為我們以為上帝要求的就是我們完美,現在是消除誤解的時候了。相信父神的仁慈體恤,接納我們為他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寶貴兒女,這是正確的自我觀問題,關乎我們的靈命成長,比相信祂的能力更重要!
有一次我和人辯論上帝的全能,我說假如一個人過高估計上帝的能力,卻低估了他的良善,好像那些相信雙重預定論的基督徒,另一人過高估計上帝的良善,卻低估上帝的能力,以為祂不能制止惡人行惡或愚人辦蠢事,將來站在上帝面前受審判的時候,上帝會宣告誰為義呢?我認為真正屬神的人對上帝有忠心,決不會低估上帝的良善。
天主教列出無數的聖徒,不禁那些以服事眾人聞名的人死后列在其中,為主殉道者也有許多都列在其中,所以“聖徒”頭銜是信徒死后追認的榮譽。不過按照新約聖經,每個基督徒似乎都是聖徒,不必等到死後由別人來冊封。這一點,我們只要記住,聖的意思就是屬神,就不至於把聖徒和道德行為完美的人劃等號了。
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是聖徒,因為我們屬神。那些我們不太喜歡的人,他們如果屬神,也是聖徒!別不服氣。昨天我看見一個猶太基督徒解釋耶穌的話:“你們要完全,因為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他說耶穌不可能要求人完美,因為那是希臘的文化思想,把完美當作某種抽象和靜止的狀態來追求。他說耶穌其實是引用利未記十九2,“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他說馬太用teleios那個希臘字來代表聖潔是不對的,那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你們要良善,因為我是良善的。希臘人思考行為完美的問題,而希伯來人只問,我如何站在神面前?在希伯來文化中,沒錯神是超越我們理性的神,但祂更要求我們的生活反映出神的性情和神的同在。祂待人有仁慈有饒恕,所以我們也應當如此。祂信實,所以要求我們有忠誠!只有不屬於祂的人才不介意自己的行為。
以弗所書一章1節,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不是寫給某些行為完美的人,而是在耶穌基督裡有忠心的人!有忠心那個字有時候也翻譯成有信心、可靠,這個字如果用來形容神,就叫作信實。我們如果是屬神的,就該對他有忠心,而且這忠心不是某種抽象的、看不見的品質,乃是反映在生活待人處事和言談方式中的。
你是聖徒嗎?人從你身上能看到神的性情嗎?你站在神面前的時候,能夠站得住,說“我盡量效法了基督”嗎?如果你能夠點頭,上帝的恩惠和平安顯然已經歸給你。很多時候我們過份注重別人的表現就不喜樂,過份注重自己的成就也不喜樂,因為我們以為上帝要求的就是我們完美,現在是消除誤解的時候了。相信父神的仁慈體恤,接納我們為他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寶貴兒女,這是正確的自我觀問題,關乎我們的靈命成長,比相信祂的能力更重要!
有一次我和人辯論上帝的全能,我說假如一個人過高估計上帝的能力,卻低估了他的良善,好像那些相信雙重預定論的基督徒,另一人過高估計上帝的良善,卻低估上帝的能力,以為祂不能制止惡人行惡或愚人辦蠢事,將來站在上帝面前受審判的時候,上帝會宣告誰為義呢?我認為真正屬神的人對上帝有忠心,決不會低估上帝的良善。
Monday, December 9, 2013
Ken Davis的幽默:重要指示
乘坐飛機的時候,每個座位前面都有一份在緊急情況下應該如何做的重要指示卡,乘客登機以后就要被提醒去閱讀一遍。萬一飛機失事,坐在幾個緊急出口附近的乘客都必須起來,按照說明用力打開一個小門,所以航班都盡量安排年輕力壯的男乘客坐在那裡,叫做緊急出口排的座位exit row。大家一入座就要先閱讀一份重要指示,萬一發現自己不合適可以更換座位...
Ken一本正經地舉著一份指示卡,不知道是哪家航空公司印的,說:這玩意兒是誰寫的?我諸字念給你們聽,...你猜第一行寫著什麼?“如果你坐在緊急出口排,而你不能閱讀這張卡片的話...”,叫人都笑岔了氣--這指示卡還預備給不認字的人看?
Ken還接著發揮,...這得勞駕你們有的人互相轉告一下,因為有人不懂這有什麼好笑。--你如果不能讀這張卡片,你就不會讀“你不能閱讀這張卡片的話”!你決不會看到有人讀了指示卡就站起來找服務員,說“我需要更換座位,因為我不能讀這張卡片上的指示”!
不過,現在來美國旅游的中國人中恐怕有不認識英文的,對他們來說這卡的確設計得太笨,不能幫助他們在不懂英文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哈哈!對我們華人來說,美國人的現代電話廣告恐怕也是很愚蠢的,有人竟想出如何用電腦自動撥打這些電話,誰會理睬那些自動錄音的廣告啊?This is your credit card company...我一聽見就掛掉。
不過,我們有些牧者經過神學裝備以後,倒有些像坐在緊急出口排的位置,卻沒有讀懂重要指示的人。他們用自己頭腦中早已過時的資料來教導聖經或論斷別人是“新派”,而不會站起來說:我需要更換座位...
Ken一本正經地舉著一份指示卡,不知道是哪家航空公司印的,說:這玩意兒是誰寫的?我諸字念給你們聽,...你猜第一行寫著什麼?“如果你坐在緊急出口排,而你不能閱讀這張卡片的話...”,叫人都笑岔了氣--這指示卡還預備給不認字的人看?
Ken還接著發揮,...這得勞駕你們有的人互相轉告一下,因為有人不懂這有什麼好笑。--你如果不能讀這張卡片,你就不會讀“你不能閱讀這張卡片的話”!你決不會看到有人讀了指示卡就站起來找服務員,說“我需要更換座位,因為我不能讀這張卡片上的指示”!
不過,現在來美國旅游的中國人中恐怕有不認識英文的,對他們來說這卡的確設計得太笨,不能幫助他們在不懂英文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哈哈!對我們華人來說,美國人的現代電話廣告恐怕也是很愚蠢的,有人竟想出如何用電腦自動撥打這些電話,誰會理睬那些自動錄音的廣告啊?This is your credit card company...我一聽見就掛掉。
不過,我們有些牧者經過神學裝備以後,倒有些像坐在緊急出口排的位置,卻沒有讀懂重要指示的人。他們用自己頭腦中早已過時的資料來教導聖經或論斷別人是“新派”,而不會站起來說:我需要更換座位...
Saturday, December 7, 2013
如何為基督信仰辯護
有個印度教徒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她感覺自己和上帝有很好的聯結感,每時每刻都同在,可是有基督徒不相信她,對她宣告說上帝不認識她。結果Ambaa給了好幾條理由她為什麼搞不懂基督教,請您看看應該怎樣回答:
第一,她搞不清楚為什麼人做錯了事必須殺牲獻祭。(其實所有非猶太背景的基督徒也搞不清楚,中世紀發明的代罰/滿足理論企圖解釋這一點。)然后2000年前有個叫作耶穌的人被用最野蠻的方式殺害一次,以后人就不再需要獻祭了--為什麼你的上帝非要聞到血腥味才會饒恕呢?
第二,她覺得聖經就是一本古老的書,那些作者們各懷有不同的政治目的,他們大多也沒有親自遇見過耶穌,寫出來的東西怎麼就能被奉為最高權威?明明有不同的人把聖經解釋為不同的意思,有人用它傳播慈愛,可也有人用它為戰爭、仇恨、排斥找理由。信仰完全從一本書來,可是這書既不會澄清自己,也不會隨環境給你新的指示,這不會出問題嗎?
第三,因為耶穌已經被殺,所以上帝對所有承認耶穌十字架的人都能繞恕,不管你的行為如何都不會有嚴重后果,這很奇怪。
第四,慈愛和繞恕的上帝竟然定罪所有人的靈魂都下永遠的地獄,因為人沒有能按照他要求的來生活。然后為了避免下地獄,人都要來順服一個喜怒無常的上帝。結果,這位上帝給人的印象是小氣、幼稚、巧妙操控、消極對抗、好像一位很糟糕的家長。聲稱給人有自由意志,可是人果真運用這個自由意志就會下地獄?
Ambaa說真正的上帝不是這樣的。真正的上帝不需要我們給他什麼,因為他已經是完全的。他愛我們因為創造本身就是出於愛,並且由愛來維系。他不需要動物的血或者人的血獻祭才繞恕。Ambaa覺得自己在上帝面前並不像個頑皮孩子需要低頭認錯,而是像親愛的朋友一同過日子。全文在這裡,您可以參考。
看來她不理解的是那些把耶穌血淋淋的死當作信仰最重要部份的宗派,其實強調耶穌是復活的主才是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可惜我翻看教科書尋找耶穌復活作王,這主題卻落在我們系統神學的框架之外!我們會覺得印度教很奇怪,沒有道理,可是人家從外面看,也會覺得基督教很奇怪,沒有道理。我曾經寫過一些研經筆記,質疑代罰理論,這理論把獻祭解釋為平息上帝忿怒,或祭牲代替人受刑罰,可是摩西五經從來沒有這樣介紹獻祭。我們都是見怪不怪的啦。
“耶穌為我們死”,是因為他的「血」從禮儀上潔淨我們歸耶和華為聖,而不是替我們承受上帝的刑罰。上帝的救贖遠遠不止是免去地獄刑罰,乃是給我們新的、可以信靠他而生活的未來。我會回答上面第一個問題說:摩西時代的殺牲獻祭不單是為罪過,其它任何非道德方面的不潔也需要獻祭。人不能隨自己的意來到神面前,這是當時以色列百姓已經明白的敬拜文化語言。鄰國諸神各有不同的獻祭潔淨規矩,不恭守就可能招致禍患,何況敬拜以色列至高的上帝。在新約中,耶穌打開一條人通往上帝的道路,方式和舊約獻祭類似。上帝的羔羊被殺,這在聖經中並沒有與罪受刑罰聯系在一起,代罰其實是誤解。
關於第二個問題,除了聖經,歷史上的教會有制定正典和解釋聖經的更高權威,關於聖經有不同的解釋,我們有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作參考,是教會大公會議所確立的正統信仰。第三個問題是針對某些宗派的“惟獨信心”的教義,我同意是容易誤導的,因為稱義的確有將來時態的用法,上帝審判是要看人的行為的。第四個問題完全是來自錯誤的加爾文神學,我已經發現找不到聖經根據。不瞞您說,我對這位印度教朋友的屬靈經歷很有興趣,願意多聽她分享哩!
第一,她搞不清楚為什麼人做錯了事必須殺牲獻祭。(其實所有非猶太背景的基督徒也搞不清楚,中世紀發明的代罰/滿足理論企圖解釋這一點。)然后2000年前有個叫作耶穌的人被用最野蠻的方式殺害一次,以后人就不再需要獻祭了--為什麼你的上帝非要聞到血腥味才會饒恕呢?
第二,她覺得聖經就是一本古老的書,那些作者們各懷有不同的政治目的,他們大多也沒有親自遇見過耶穌,寫出來的東西怎麼就能被奉為最高權威?明明有不同的人把聖經解釋為不同的意思,有人用它傳播慈愛,可也有人用它為戰爭、仇恨、排斥找理由。信仰完全從一本書來,可是這書既不會澄清自己,也不會隨環境給你新的指示,這不會出問題嗎?
第三,因為耶穌已經被殺,所以上帝對所有承認耶穌十字架的人都能繞恕,不管你的行為如何都不會有嚴重后果,這很奇怪。
第四,慈愛和繞恕的上帝竟然定罪所有人的靈魂都下永遠的地獄,因為人沒有能按照他要求的來生活。然后為了避免下地獄,人都要來順服一個喜怒無常的上帝。結果,這位上帝給人的印象是小氣、幼稚、巧妙操控、消極對抗、好像一位很糟糕的家長。聲稱給人有自由意志,可是人果真運用這個自由意志就會下地獄?
Ambaa說真正的上帝不是這樣的。真正的上帝不需要我們給他什麼,因為他已經是完全的。他愛我們因為創造本身就是出於愛,並且由愛來維系。他不需要動物的血或者人的血獻祭才繞恕。Ambaa覺得自己在上帝面前並不像個頑皮孩子需要低頭認錯,而是像親愛的朋友一同過日子。全文在這裡,您可以參考。
看來她不理解的是那些把耶穌血淋淋的死當作信仰最重要部份的宗派,其實強調耶穌是復活的主才是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可惜我翻看教科書尋找耶穌復活作王,這主題卻落在我們系統神學的框架之外!我們會覺得印度教很奇怪,沒有道理,可是人家從外面看,也會覺得基督教很奇怪,沒有道理。我曾經寫過一些研經筆記,質疑代罰理論,這理論把獻祭解釋為平息上帝忿怒,或祭牲代替人受刑罰,可是摩西五經從來沒有這樣介紹獻祭。我們都是見怪不怪的啦。
“耶穌為我們死”,是因為他的「血」從禮儀上潔淨我們歸耶和華為聖,而不是替我們承受上帝的刑罰。上帝的救贖遠遠不止是免去地獄刑罰,乃是給我們新的、可以信靠他而生活的未來。我會回答上面第一個問題說:摩西時代的殺牲獻祭不單是為罪過,其它任何非道德方面的不潔也需要獻祭。人不能隨自己的意來到神面前,這是當時以色列百姓已經明白的敬拜文化語言。鄰國諸神各有不同的獻祭潔淨規矩,不恭守就可能招致禍患,何況敬拜以色列至高的上帝。在新約中,耶穌打開一條人通往上帝的道路,方式和舊約獻祭類似。上帝的羔羊被殺,這在聖經中並沒有與罪受刑罰聯系在一起,代罰其實是誤解。
關於第二個問題,除了聖經,歷史上的教會有制定正典和解釋聖經的更高權威,關於聖經有不同的解釋,我們有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作參考,是教會大公會議所確立的正統信仰。第三個問題是針對某些宗派的“惟獨信心”的教義,我同意是容易誤導的,因為稱義的確有將來時態的用法,上帝審判是要看人的行為的。第四個問題完全是來自錯誤的加爾文神學,我已經發現找不到聖經根據。不瞞您說,我對這位印度教朋友的屬靈經歷很有興趣,願意多聽她分享哩!
Thursday, December 5, 2013
笑料:還好有我們這派
下面這個漫畫取自新約教授McKnight的博客,畫的是一個宗派的加入會友學習班。介紹本宗派本教會的來歷一般是這種課程的一部份。偏偏這個宗派相信除了他們以外,別人都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於是,講員指著那長長的教會歷史發展的末端介紹說,我們在這裡,...千年的解經謬誤終於得到糾正啦。
哈哈,太夸張!美國人的教會才介紹宗派歷史,華人教會也許會感到還是省略為妙。
凡相信自己是最正統的,大都批判天主教和東正教,無視人家佔了三分之二的基督徒人口和淵遠流長的傳統。但越是排斥別人的教會,往往越不會興旺起來的。
哈哈,太夸張!美國人的教會才介紹宗派歷史,華人教會也許會感到還是省略為妙。
凡相信自己是最正統的,大都批判天主教和東正教,無視人家佔了三分之二的基督徒人口和淵遠流長的傳統。但越是排斥別人的教會,往往越不會興旺起來的。
Tuesday, December 3, 2013
聖經為何反對同性戀行為?
假如你有個朋友有同性戀的掙扎,他/她會告訴你嗎?如果告訴了你,你會怎樣對待呢?批評?不再理睬?你怎樣表達你的基督之“愛”呢?前次我聽見兩位同性戀朋友作見證,她們異口同音地說,得到接納和愛護是促使轉變的最重要動力。實在說,女同性戀恐怕都差不多:和男性的關係很惡劣,無法信任他們,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是女人,無知地被男人欺負。她們童年的不幸帶來深刻的無價值感,所以從來沒有想到要保護和珍惜自己。她們需要在新的環境中重新培育,這決不是批評同性戀行為是“罪”就能解決的。
論到同性戀,有些人以為聖經上已經明明白白地說了,沒有什麽好爭議的。--上帝說了,我相信,其它的甭談。不錯,聖經中有些段落的確很反對同性關係。不過我們是否也應該看看這些聖經的前後文的場合與當時的文化環境呢?聖經並不是一部律法條文或審判官可以參考的百科全書,聖經是上帝和人立約的指南:和以色列人立約,和教會立約。所以討論聖經反對同性戀,就應該討論聖約和當時的性觀念這兩樣主要背景。
首先,聖經提到同性行為(雖然不多)是在討論立約的行為規範。聖經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要求並非:“這是律法,去執行吧”,而是“上帝救贖了這民,出於感恩,贖民的行為標誌應該如此這般”。上帝呼召亞伯蘭;和亞伯蘭立“約”;亞伯蘭成為亞伯拉罕;摩西律法是立約成員的行為要求。上帝是因為救贖了這民,所以才為他們頒布十誡,或叫做十條保證(Commitments),出埃及記20章和申命記。也就是說,救贖導致立約所要求的行為,其中包括利未記十八章:…不可與男人茍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等等...
所以,新約教授Scot McKnight說,與上帝立約的關係是這條律法的場合。它不是某種從人的屬性和社會行為作出的哲學推理。基督徒的“道德倫理”不是思想家投票表決出來的,而是上帝的子民向立約的主表達忠誠的行為,這些行為完全是從上帝的靈和上帝的恩典而來。這些行為也不是以色列的憲法權利,或只是治理應許之地的規條而已。這些行為是得救的百姓被囑咐靠信心生活在群體中的責任。
其次,這條同性行為的律法適用於一般的性行為。那時的性觀念和現代西方的性觀念有很大差別,現代人把性主要看為樂趣,而在聖經中,性與婚姻、生孩子、養孩子、群體的信心都有解不開的關系。不談婚姻、不談生養孩子的性行為就成了純粹的感覺樂趣,基督徒越允許這些觀念的分離,就越沒有資格談任何形式的性道德。換句話,性行為天然地帶有責任:對個人、對配偶、對家庭、對社團的責任,統統拴在一起。讀聖經的律法而不看到這些責任就是不得要領。
如果性行為涉及婚姻和生養孩子的責任,那麽淫亂和離婚的律法就有道理了。淫亂和離婚不行,是因為把性行為和婚姻分離了,也把養育孩子和婚姻分離了。如此同性行為的問題正在這裏:我們若不接受性行為是為婚姻生養設立,樂趣只是隨帶的,而以為性行為單單是為樂趣,那對持有傳統信心的基督徒來說就不合法了。其實新約時代也一樣,“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通常是在某些偶像崇拜的場合發生,所以是加倍的罪惡。
看來,把一切的摩西律法都解釋成上帝對所有人的要求是有問題的。只有從上帝領受恩典的人,才願意用行為來規範自己,表達出對和他立約的上帝的忠誠。我們無須用摩西律法作為定罪其他人的理由,反而是恩典才帶來拯救。
論到同性戀,有些人以為聖經上已經明明白白地說了,沒有什麽好爭議的。--上帝說了,我相信,其它的甭談。不錯,聖經中有些段落的確很反對同性關係。不過我們是否也應該看看這些聖經的前後文的場合與當時的文化環境呢?聖經並不是一部律法條文或審判官可以參考的百科全書,聖經是上帝和人立約的指南:和以色列人立約,和教會立約。所以討論聖經反對同性戀,就應該討論聖約和當時的性觀念這兩樣主要背景。
首先,聖經提到同性行為(雖然不多)是在討論立約的行為規範。聖經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要求並非:“這是律法,去執行吧”,而是“上帝救贖了這民,出於感恩,贖民的行為標誌應該如此這般”。上帝呼召亞伯蘭;和亞伯蘭立“約”;亞伯蘭成為亞伯拉罕;摩西律法是立約成員的行為要求。上帝是因為救贖了這民,所以才為他們頒布十誡,或叫做十條保證(Commitments),出埃及記20章和申命記。也就是說,救贖導致立約所要求的行為,其中包括利未記十八章:…不可與男人茍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等等...
所以,新約教授Scot McKnight說,與上帝立約的關係是這條律法的場合。它不是某種從人的屬性和社會行為作出的哲學推理。基督徒的“道德倫理”不是思想家投票表決出來的,而是上帝的子民向立約的主表達忠誠的行為,這些行為完全是從上帝的靈和上帝的恩典而來。這些行為也不是以色列的憲法權利,或只是治理應許之地的規條而已。這些行為是得救的百姓被囑咐靠信心生活在群體中的責任。
其次,這條同性行為的律法適用於一般的性行為。那時的性觀念和現代西方的性觀念有很大差別,現代人把性主要看為樂趣,而在聖經中,性與婚姻、生孩子、養孩子、群體的信心都有解不開的關系。不談婚姻、不談生養孩子的性行為就成了純粹的感覺樂趣,基督徒越允許這些觀念的分離,就越沒有資格談任何形式的性道德。換句話,性行為天然地帶有責任:對個人、對配偶、對家庭、對社團的責任,統統拴在一起。讀聖經的律法而不看到這些責任就是不得要領。
如果性行為涉及婚姻和生養孩子的責任,那麽淫亂和離婚的律法就有道理了。淫亂和離婚不行,是因為把性行為和婚姻分離了,也把養育孩子和婚姻分離了。如此同性行為的問題正在這裏:我們若不接受性行為是為婚姻生養設立,樂趣只是隨帶的,而以為性行為單單是為樂趣,那對持有傳統信心的基督徒來說就不合法了。其實新約時代也一樣,“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通常是在某些偶像崇拜的場合發生,所以是加倍的罪惡。
看來,把一切的摩西律法都解釋成上帝對所有人的要求是有問題的。只有從上帝領受恩典的人,才願意用行為來規範自己,表達出對和他立約的上帝的忠誠。我們無須用摩西律法作為定罪其他人的理由,反而是恩典才帶來拯救。
Saturday, November 30, 2013
男女平等:教會落在後面?
也許北美的華人教會早就該更新重男輕女神學了,解經的時候把產生聖經的文化和聖經所倡導的新價值分開來看。我兩年前寫過幾篇關於女人講道和在教會服事的解經研究筆記,可供您參考。
歷史教授Mimi Haddad博士說,歷史上每次教會更新和改變自己的神學觀念時,都帶來重要的社會變革。比如哥白尼關於行星軌道的發現迫使教會改變了地球中心的教義,從此認定科學帶來的挑戰不會影響信徒的基本信仰,使得科學大大發展;宗教改革針對當時的贖罪卷體系大聲疾呼,要求信徒回到聖經的信息,註重基督完成的救贖;最初提倡廢除奴隸制的信徒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聖經中的信息,挑戰大家一向持有的不平等責任賦予論(Ascriptivism),強調人人受造平等;近年來,主張男女平等的信徒從聖經整卷信息全面挑戰了女人比男人次等,所以在教會、在家中、在社會上必須服從男人權威的傳統觀念。
Haddad博士說,歷次的宗教改革有如下的共同特征:改革家先從研討聖經入手, 發掘出更深的聖經含義,揭露出過往的觀念誤區和錯誤,起初都被看成某種離經叛道,經過彼此探討,多方禱告,並且有關的討論擴展到多個國家,慢慢贏得尊重,傳統神學逐漸調整讓步,最後得到廣大信眾的接納而帶來社會變革的。
就中國的男女平等問題來說,19世紀初新教的馬禮遜來華宣教帶來不小的正面影響。那時中國多妻制很流行,主要是因為重男輕女、傳宗接代思想,當時社會還有女人裹腳、作童養媳、女嬰被棄等等陋習。馬禮遜起初幾十年的宣教果效都很小,因為清朝實行對外封閉的政策,封建社會的習俗也是男女授受不親,女信徒少而又少。到1844年第一所宣教士創辦的女子學校,才真正開始提高女子的教育水平有所突破,1874年宣教士開始提倡放腳,到處成立不纏足協會,可是直到1902年才由慈禧太後下詔,勸漢人婦女不再纏足。
隨著婦女文化知識水準提高,大批“新女性”進入社會各種行業,她們參與教會服事的倒是增加不多,許多“Bible Women”在教會中的地位遠遠比不上牧師或其他不受薪人員。盡管如此,進入20世紀,教會仍然興起了好幾位婦女布道家,對中國教會的崛起和復興有重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余慈度和蔡蘇娟。倪柝聲就是聽余慈度布道信主的,可惜倪弟兄後來卻教導婦女必須蒙頭,不可教導。在中國教會興起的過程中,婦女的領袖地位完全沒有得到肯定。
就當時中國婦女低下的地位而言,女復興家和布道家如此為神所用和受到廣泛接納,是空前的。為什麽呢?首先,來華宣教士有許多女性,不少還是單身,她們充分發揮恩賜,和男宣教士肩並肩地在家庭之外平等服事,成為“新女性”的榜樣。其次,女子教育和神學教育給女信徒成長的機會。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毛主席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著名口號,很多婦女進入各行各業工作,經濟上的獨立不再成為問題。盡管這段時期教會受到無神論流行思想的排擠,發展不多,到文革結束以後,教會卻出人意外地大大興旺起來。對於男女平等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人來說,教會,尤其是家庭教會,接納女牧師的事奉成為理所當然。
事實上,教會中的女信徒比男信徒多得多,女牧師更方便照顧她們。廣大家庭教會亟需大批工人來牧養教會,成熟的姐妹進入領袖地位沒有任何攔阻,她們辛勤工作,得到許多短期和長期的顯著果效。
有好幾億中國人出國到世界各地,許多人去到當地的華人教會,成為基督徒。香港和臺灣的教會在男女平等方面已經邁出大步,臺灣浸信會94年決議可以按立女牧師,香港宣道會是99年,長老會和循道會老早就按立女牧師了,教會中的女執事、女長老、女傳道人、女牧師很平常。
但是來到北美,一個廣泛接納男女平等價值的社會,華人教會,特別是福音派的華人教會,女牧師卻非常稀少,很多教會也不按立女長老,這是不是很荒唐、很落後?為什麽會如此呢?這些華人教會受到支持他們的宗派影響。大多數北美的華人教會都屬於福音派,據說許多隸屬美南浸信會和宣道會,這兩個是不按立女牧師的宗派。
許多“獨立”教會,大約占了總數的40-50%,是從倪柝聲的“地方聚會所”,或Plymouth弟兄會來的。這些宗派允許婦女在宣教工場發揮自己的恩賜,但是回到母會就要放下領袖身段,實行很難講得通的雙重標準。女人只可以教導年輕人和兒童,難道宣教工作和兒童工作是次等工作?另外,華人教會只接納從最保守的神學院受訓出來的人,也構成華人教會的現狀。
其實,耶穌接納馬利亞作女門徒,保羅也問候女使徒猶尼安,上帝已經按照當時人所能夠明白和接受的程度,引導人走上男女平等之路!教會反倒過份地傳統和保守就落在後面,是不應該的。
歷史教授Mimi Haddad博士說,歷史上每次教會更新和改變自己的神學觀念時,都帶來重要的社會變革。比如哥白尼關於行星軌道的發現迫使教會改變了地球中心的教義,從此認定科學帶來的挑戰不會影響信徒的基本信仰,使得科學大大發展;宗教改革針對當時的贖罪卷體系大聲疾呼,要求信徒回到聖經的信息,註重基督完成的救贖;最初提倡廢除奴隸制的信徒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聖經中的信息,挑戰大家一向持有的不平等責任賦予論(Ascriptivism),強調人人受造平等;近年來,主張男女平等的信徒從聖經整卷信息全面挑戰了女人比男人次等,所以在教會、在家中、在社會上必須服從男人權威的傳統觀念。
Haddad博士說,歷次的宗教改革有如下的共同特征:改革家先從研討聖經入手, 發掘出更深的聖經含義,揭露出過往的觀念誤區和錯誤,起初都被看成某種離經叛道,經過彼此探討,多方禱告,並且有關的討論擴展到多個國家,慢慢贏得尊重,傳統神學逐漸調整讓步,最後得到廣大信眾的接納而帶來社會變革的。
就中國的男女平等問題來說,19世紀初新教的馬禮遜來華宣教帶來不小的正面影響。那時中國多妻制很流行,主要是因為重男輕女、傳宗接代思想,當時社會還有女人裹腳、作童養媳、女嬰被棄等等陋習。馬禮遜起初幾十年的宣教果效都很小,因為清朝實行對外封閉的政策,封建社會的習俗也是男女授受不親,女信徒少而又少。到1844年第一所宣教士創辦的女子學校,才真正開始提高女子的教育水平有所突破,1874年宣教士開始提倡放腳,到處成立不纏足協會,可是直到1902年才由慈禧太後下詔,勸漢人婦女不再纏足。
隨著婦女文化知識水準提高,大批“新女性”進入社會各種行業,她們參與教會服事的倒是增加不多,許多“Bible Women”在教會中的地位遠遠比不上牧師或其他不受薪人員。盡管如此,進入20世紀,教會仍然興起了好幾位婦女布道家,對中國教會的崛起和復興有重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余慈度和蔡蘇娟。倪柝聲就是聽余慈度布道信主的,可惜倪弟兄後來卻教導婦女必須蒙頭,不可教導。在中國教會興起的過程中,婦女的領袖地位完全沒有得到肯定。
就當時中國婦女低下的地位而言,女復興家和布道家如此為神所用和受到廣泛接納,是空前的。為什麽呢?首先,來華宣教士有許多女性,不少還是單身,她們充分發揮恩賜,和男宣教士肩並肩地在家庭之外平等服事,成為“新女性”的榜樣。其次,女子教育和神學教育給女信徒成長的機會。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提倡男女平等,毛主席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著名口號,很多婦女進入各行各業工作,經濟上的獨立不再成為問題。盡管這段時期教會受到無神論流行思想的排擠,發展不多,到文革結束以後,教會卻出人意外地大大興旺起來。對於男女平等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人來說,教會,尤其是家庭教會,接納女牧師的事奉成為理所當然。
事實上,教會中的女信徒比男信徒多得多,女牧師更方便照顧她們。廣大家庭教會亟需大批工人來牧養教會,成熟的姐妹進入領袖地位沒有任何攔阻,她們辛勤工作,得到許多短期和長期的顯著果效。
有好幾億中國人出國到世界各地,許多人去到當地的華人教會,成為基督徒。香港和臺灣的教會在男女平等方面已經邁出大步,臺灣浸信會94年決議可以按立女牧師,香港宣道會是99年,長老會和循道會老早就按立女牧師了,教會中的女執事、女長老、女傳道人、女牧師很平常。
但是來到北美,一個廣泛接納男女平等價值的社會,華人教會,特別是福音派的華人教會,女牧師卻非常稀少,很多教會也不按立女長老,這是不是很荒唐、很落後?為什麽會如此呢?這些華人教會受到支持他們的宗派影響。大多數北美的華人教會都屬於福音派,據說許多隸屬美南浸信會和宣道會,這兩個是不按立女牧師的宗派。
許多“獨立”教會,大約占了總數的40-50%,是從倪柝聲的“地方聚會所”,或Plymouth弟兄會來的。這些宗派允許婦女在宣教工場發揮自己的恩賜,但是回到母會就要放下領袖身段,實行很難講得通的雙重標準。女人只可以教導年輕人和兒童,難道宣教工作和兒童工作是次等工作?另外,華人教會只接納從最保守的神學院受訓出來的人,也構成華人教會的現狀。
其實,耶穌接納馬利亞作女門徒,保羅也問候女使徒猶尼安,上帝已經按照當時人所能夠明白和接受的程度,引導人走上男女平等之路!教會反倒過份地傳統和保守就落在後面,是不應該的。
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感恩修殿節的歌
今年的猶太人修殿節期(Hanukkah)特別早,第一天剛好落在美國的感恩節(Thanksgiving),所以你可以同時慶祝兩個節日,問候一下猶太人朋友。這裏是一首風趣的歌曲,Thanksgivvukkah,看看這位猶太拉比的演唱。
Hanukkah, Oh Hanukkah -- I wish you'd remember 修殿節啊修殿節—我盼望你會記得
That you shouldn't be here til the end of December 你一般應在12月底才到來
You're falling on Thanksgiving, who knows what to eat? 可你落在感恩節,到底该喫啥?
Apple sauce and latkes on a turkey's white meat 蘋果醬和馬鈴薯餅,配一塊火雞白肉
(副歌)The pilgrims play dreidel 美國新移民玩希伯來字母方陀螺
It's the craziest thing that we've heard 所聽過的最離奇的事
You just couldn't wait 你都等不及
Oy - we can't keep it straight 字母Oy咱們分不清
And now Thanksgivukkah's a word.現在感恩節和修殿節成了一個字
Hanukkah, Oh Hanukkah -- there's no one still living修殿節啊修殿節—
Who's lit their Menorah right on Thanksgiving 他們沒有人活著在感恩節點燃燭臺
We all love both days and don't want to choose, 兩個節我們都喜歡,不願只選其一
So, Thanksgivvukkah it is for American Jews. 所以,美國猶太人慶祝Thanksgivvukkah
(副歌)The pilgrims play dreidel
It's the craziest thing that we've heard
You just couldn't wait
Oy - we can't keep it straight
And now Thanksgivukkah's a word.
感恩節是美國新移民所設立的節日,而修殿節是猶太人的感恩歡慶節,也叫做光明節,8天中每天要多點燃一枝燈燭,喫特別的食物--馬鈴薯餅和Matzo丸子湯,玩陀螺--那種猶太人玩的dreidel。他們在會堂中會念這樣的頌讚詞:We kindle these lights because of the wondrous deliverance You performed for our ancestors. During these 8 days of Hanukkah, these lights are sacred; we are not to use them but to behold them, so that their glow may rouse us to give thanks for Your wondrous act of deliverance. 所以,這是個感謝救恩,頌讚上帝赐生命供養我們生活的日子。
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靈性健康與身體健康
Spirituality是個不容易翻譯的字,暫且容我把它翻成靈性。有人這樣定義人的靈性:靈性是一種感覺,一種和神連接的感覺,神就是人所追尋的生命終極意義源頭。對靈性的描述通常包括:了解認識自己,和信仰同一位神的群體建立聯結感,和造物主所造的大自然建立和諧關係。所以“靈性”不僅僅是基督教的名詞,其它宗教也用這個字來表達和他們所相信的某種higher power的聯結,為追求人生意義和滿足感,得到科學所無法解答的答案。
宗教信仰可以說是生活的一種途徑,包括群體生活和與他人聯結,有一套人生哲理,常常要做一些服事,遵循一些傳統、禮儀、和操練。2001年,Mayo診所發表一項調查報告,90%的人相信有神或神明,94%認為靈性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96%的醫生相信良好的靈性是健康的一個因素。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靈性生活很影響健康。
靈性好(being spiritual)未必直接和一個宗教信仰挂鉤。也就是說,虔誠信教的人未必找到和神的聯結感,不過很多信的人的確得到靈性上的幫助。
2000年,美國的《心理健康雜志》發表了一項涉及12萬6千人的綜合分析研究報告,一共包括了42項調查研究。報告說,將認真敬虔的宗教人士和不那麼敬虔的人相比,疾病存活率高了29%。虔誠信徒的血壓比較低,比較經常運動,吃比較健康的食物,比較能夠成功地戒煙和戒酒,也比較傾向於定期檢查身體。另外他們也比較接受和面對死亡,不那麼憂郁和焦慮,比較少地吸毒,甚至較少自殺。
另外一項調查對5286個成人進行追蹤28年,結果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雜志上:那些每周至少參加一次宗教活動的人士比其它人的疾病死亡率降低了23%。這一結果刨除了年齡、性別、族裔、教育程度、體重指數等等因素。
還有一個長達23年之久的追蹤報告,對一萬多以色列男人進行調查,發現Orthodox猶太人(最保守最傳統的猶太教宗派),比起不敬拜上帝的人來,心臟病發作少了20%。這項報告也刨除了年齡、血壓、膽固醇、吸煙、糖尿病、和體重指數可能引發的風險。
為什麼敬虔拜神的人,或說靈性感受比較好的人會在健康方面有優勢呢?一個很可能的因素是因為他們有很強的社會支持網絡。追求靈性會傾向於增加盼望,更容易滿足,心態比較平和及傾向於樂觀。這些因素都導致對體內的“壓力荷爾蒙”起到抵消的作用。
科學家得到結論,敬虔人很可能比較不容易生病,因為他們有事可以禱告。信心的禱告就能排解自己的負擔和焦慮。憂郁的人比其他人發心臟病的幾率高了40,比其余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60%,因為憂鬱症常常都伴隨著絕望。雖然敬虔有信心的人仍然會患憂鬱症,仍然需要藥物和醫生的幫助,但他們康復的機會大多了。
本文的數據取自《身體自愈科學》課程的第19課,所有的調查報告都沒有把基督信仰放在其它信仰之上,此注。也許您早就聽說這些資料,不過我鼓勵您追求靈性上的健全感覺。
宗教信仰可以說是生活的一種途徑,包括群體生活和與他人聯結,有一套人生哲理,常常要做一些服事,遵循一些傳統、禮儀、和操練。2001年,Mayo診所發表一項調查報告,90%的人相信有神或神明,94%認為靈性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96%的醫生相信良好的靈性是健康的一個因素。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靈性生活很影響健康。
靈性好(being spiritual)未必直接和一個宗教信仰挂鉤。也就是說,虔誠信教的人未必找到和神的聯結感,不過很多信的人的確得到靈性上的幫助。
2000年,美國的《心理健康雜志》發表了一項涉及12萬6千人的綜合分析研究報告,一共包括了42項調查研究。報告說,將認真敬虔的宗教人士和不那麼敬虔的人相比,疾病存活率高了29%。虔誠信徒的血壓比較低,比較經常運動,吃比較健康的食物,比較能夠成功地戒煙和戒酒,也比較傾向於定期檢查身體。另外他們也比較接受和面對死亡,不那麼憂郁和焦慮,比較少地吸毒,甚至較少自殺。
另外一項調查對5286個成人進行追蹤28年,結果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雜志上:那些每周至少參加一次宗教活動的人士比其它人的疾病死亡率降低了23%。這一結果刨除了年齡、性別、族裔、教育程度、體重指數等等因素。
還有一個長達23年之久的追蹤報告,對一萬多以色列男人進行調查,發現Orthodox猶太人(最保守最傳統的猶太教宗派),比起不敬拜上帝的人來,心臟病發作少了20%。這項報告也刨除了年齡、血壓、膽固醇、吸煙、糖尿病、和體重指數可能引發的風險。
為什麼敬虔拜神的人,或說靈性感受比較好的人會在健康方面有優勢呢?一個很可能的因素是因為他們有很強的社會支持網絡。追求靈性會傾向於增加盼望,更容易滿足,心態比較平和及傾向於樂觀。這些因素都導致對體內的“壓力荷爾蒙”起到抵消的作用。
科學家得到結論,敬虔人很可能比較不容易生病,因為他們有事可以禱告。信心的禱告就能排解自己的負擔和焦慮。憂郁的人比其他人發心臟病的幾率高了40,比其余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60%,因為憂鬱症常常都伴隨著絕望。雖然敬虔有信心的人仍然會患憂鬱症,仍然需要藥物和醫生的幫助,但他們康復的機會大多了。
本文的數據取自《身體自愈科學》課程的第19課,所有的調查報告都沒有把基督信仰放在其它信仰之上,此注。也許您早就聽說這些資料,不過我鼓勵您追求靈性上的健全感覺。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減輕精神壓力的妙法
當你發現自己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如何疏解呢?上帝所造的人體是一團奇妙的化學反應機制,不良的體內化學環境導致疾病,平衡健康的化學環境抵抗疾病的發生或發展。而精神壓力(stress)是導致體內化學失衡的一項重大因素。長期的精神壓力不僅可能引起憂鬱症,很多其它疾病(據說大多數的疾病),都與stress有關。
右邊這個圖能夠幫助你衡量自己的精神/情緒狀態。你今天大多數時間是正面情緒居多呢,還是負面情緒居多?是很興奮呢,還是很放松?如果感受太多的負面情緒,就需要想辦法疏解,免得生病。如果已經生病,疏解負面情緒能夠幫助你恢復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你的健康是握在自己手裏的,不是運氣!
如何消解負面情緒呢?禱告和請人為自己禱告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要再試圖靠自己了,你如果有辦法靠自己,你早就萬事大吉了。請人為你禱告是需要溝通和分享的,這對很多人可能是障礙,他們寧願神不知鬼不覺地自己把問題解決,報喜不報憂成了一種很難放下來的習慣性防衛,這是另外的話題。本文取自Mimi Guarneri醫生的《身體自愈科學》課程的第13課。她教人如何用深呼吸法調整植物神經系統活動和體內的化學成分,達到疏解負面情緒的效果。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難相處的人,很棘手的事,涉及自己利益的危機。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但是如何看待和反應卻是可以掌控的。當負面思想忽然占據心頭的時候,Guarneri醫生說,你要設法take a time out,就是離開/出去一下,坐下來深呼吸幾次。吸氣的時候使你心律加快,呼出的時候心律降低。有規律地呼吸幾次,就起到穩定你的植物神經系統的作用,爭取呼5秒鐘、吸5秒鐘,再呼5秒、吸5秒...這個過程會立即干擾你原本的壓力生理反應,立即達到調節放松的效果。
在深呼吸的基礎上,Guarneri建議加上心思意念來幫助,叫做heart focused breath。也就是在作深呼吸時想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念頭或畫面,比如你的嬰孩或孫兒?或你所喜愛的小貓小狗?或者某個特別的地方?抓住那個良好感覺之後,持守20秒鐘,讓那感覺環繞包圍自己全身。感覺好些時再動腦筋,想對策,就減少在壓力下說錯辦錯的機會。
焦慮stressful的時候作深呼吸,感到事情應付不過來的時候作深呼吸,要不要現在就試試?願和你同在的主有機會幫助你!
右邊這個圖能夠幫助你衡量自己的精神/情緒狀態。你今天大多數時間是正面情緒居多呢,還是負面情緒居多?是很興奮呢,還是很放松?如果感受太多的負面情緒,就需要想辦法疏解,免得生病。如果已經生病,疏解負面情緒能夠幫助你恢復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你的健康是握在自己手裏的,不是運氣!
如何消解負面情緒呢?禱告和請人為自己禱告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要再試圖靠自己了,你如果有辦法靠自己,你早就萬事大吉了。請人為你禱告是需要溝通和分享的,這對很多人可能是障礙,他們寧願神不知鬼不覺地自己把問題解決,報喜不報憂成了一種很難放下來的習慣性防衛,這是另外的話題。本文取自Mimi Guarneri醫生的《身體自愈科學》課程的第13課。她教人如何用深呼吸法調整植物神經系統活動和體內的化學成分,達到疏解負面情緒的效果。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難相處的人,很棘手的事,涉及自己利益的危機。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但是如何看待和反應卻是可以掌控的。當負面思想忽然占據心頭的時候,Guarneri醫生說,你要設法take a time out,就是離開/出去一下,坐下來深呼吸幾次。吸氣的時候使你心律加快,呼出的時候心律降低。有規律地呼吸幾次,就起到穩定你的植物神經系統的作用,爭取呼5秒鐘、吸5秒鐘,再呼5秒、吸5秒...這個過程會立即干擾你原本的壓力生理反應,立即達到調節放松的效果。
在深呼吸的基礎上,Guarneri建議加上心思意念來幫助,叫做heart focused breath。也就是在作深呼吸時想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念頭或畫面,比如你的嬰孩或孫兒?或你所喜愛的小貓小狗?或者某個特別的地方?抓住那個良好感覺之後,持守20秒鐘,讓那感覺環繞包圍自己全身。感覺好些時再動腦筋,想對策,就減少在壓力下說錯辦錯的機會。
焦慮stressful的時候作深呼吸,感到事情應付不過來的時候作深呼吸,要不要現在就試試?願和你同在的主有機會幫助你!
Sunday, November 17, 2013
猶太信徒所接受的「獻祭」意義
A. J. Moen博士是寫Today’s Word 靈修材料的一位猶太人基督徒,他為大家解釋聖經中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意義,為基督徒帶來新的亮光。您猜猶太人怎樣看待聖經中的獻祭?是消除上帝的憤怒嗎?不,獻祭是來到上帝面前親近祂、事奉祂的路徑!潔淨和饒恕才是上帝給人提供獻祭禮儀的主要目的。不消說Moen博士駁斥了代罰理論(PST)。下面一段是關於利未記一章2節的解釋和評論,當日的標題是:「來同在」,登載在2009年7月的《Today’s Word》。
如果你們中間有人把供物獻給耶和華,就要從牛群羊群中獻家畜為供物。(利未記1:2)
供物——你認為神憤怒嗎?似乎許多信仰的宗教人士都把神看成是一位發怒的審判官。他從高天往下看,因為邪惡的世界,就處罰那些做錯事的人。然而他似乎瞄不準,導至許多不好的事也發生在好人身上。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活該受處罰,神是在提醒我們在處在不聖潔的狀態吧?
把神想成這樣是個悲劇性的錯誤。神是發狂,卻不是氣瘋了。他是瘋狂,才會樂意為那些已經拒絕他的恩惠的人而死。那並不是正常的作為!然而,神瘋狂是對我們生氣嗎?如果我們知道希伯來字「供物」(korban)的涵義,就絕不會誤解神了。為什麼呢?因為korban 出自動詞karav,意味著「親近」。
是的,獻祭物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悅一位發怒的神,而是親近他,被他的愛吸引。獻祭表現出神要我們親近他、享受他的同在。這與獻給假神的祭物是完全相反的。從希伯來人的觀點,「祭物」是一份與神相交的邀請,而不是要安撫神的怒氣。 藉機想一想,你對耶穌的犧牲理解多少?多少次人家告訴你,耶穌的死是為了平息神對罪所發的義怒?那種神學告訴我們,神是非常、非常地憤怒。憤怒到一個程度,以致於祂自己兒子死了,才能消掉這份的怒氣。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屬於外邦偶像崇拜者的想法。
耶穌的犧牲,是神所能做出的最大膽的一份邀請,這份邀請為了讓我們能得到生命,是神保證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能夠成就的方法。因為這份邀請,神讓我們得以親近他。耶穌的十字架是吸引人親近神的最高記號。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值得留意——懇求的人能夠選擇。獻祭物是在自願的條件下,神指示我們可以如何親近他,也容許我們選擇是否要親近他。要平息怒火,可以發號施令;但邀約,就只能用請求。
偉大榮耀的神打開了一條通往他的心的道路。那是一條憐憫、恩慈和饒恕的路徑。我們必須選擇接受他的邀請,來親近他。神不是憤怒,他只是在等候我們。
如果你們中間有人把供物獻給耶和華,就要從牛群羊群中獻家畜為供物。(利未記1:2)
供物——你認為神憤怒嗎?似乎許多信仰的宗教人士都把神看成是一位發怒的審判官。他從高天往下看,因為邪惡的世界,就處罰那些做錯事的人。然而他似乎瞄不準,導至許多不好的事也發生在好人身上。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活該受處罰,神是在提醒我們在處在不聖潔的狀態吧?
把神想成這樣是個悲劇性的錯誤。神是發狂,卻不是氣瘋了。他是瘋狂,才會樂意為那些已經拒絕他的恩惠的人而死。那並不是正常的作為!然而,神瘋狂是對我們生氣嗎?如果我們知道希伯來字「供物」(korban)的涵義,就絕不會誤解神了。為什麼呢?因為korban 出自動詞karav,意味著「親近」。
是的,獻祭物的目的不是為了取悅一位發怒的神,而是親近他,被他的愛吸引。獻祭表現出神要我們親近他、享受他的同在。這與獻給假神的祭物是完全相反的。從希伯來人的觀點,「祭物」是一份與神相交的邀請,而不是要安撫神的怒氣。 藉機想一想,你對耶穌的犧牲理解多少?多少次人家告訴你,耶穌的死是為了平息神對罪所發的義怒?那種神學告訴我們,神是非常、非常地憤怒。憤怒到一個程度,以致於祂自己兒子死了,才能消掉這份的怒氣。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屬於外邦偶像崇拜者的想法。
耶穌的犧牲,是神所能做出的最大膽的一份邀請,這份邀請為了讓我們能得到生命,是神保證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能夠成就的方法。因為這份邀請,神讓我們得以親近他。耶穌的十字架是吸引人親近神的最高記號。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值得留意——懇求的人能夠選擇。獻祭物是在自願的條件下,神指示我們可以如何親近他,也容許我們選擇是否要親近他。要平息怒火,可以發號施令;但邀約,就只能用請求。
偉大榮耀的神打開了一條通往他的心的道路。那是一條憐憫、恩慈和饒恕的路徑。我們必須選擇接受他的邀請,來親近他。神不是憤怒,他只是在等候我們。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關於聖經無誤的芝加哥宣言
也許你已經聽說過了,福音派的基督徒有一份關於聖經無誤的宣言/信條,1978年通過,存於達拉斯神學院。英文和中文在網上都找得到許多份。不過你可能從來沒有仔細讀過它吧?我剛剛才仔細看了一遍,不禁有一些問題,想要評論一下。這個年頭我們看見老生常談的文字都不耐煩去考究,不過林榮華教授說,仔細看看才知道大家掙扎著想要相信/不信的內容是什麽。有道理。
芝加哥信條一共有19條認定和否定的語句,互相對照著說明這些信條。我看的是由姚錦燊和劉灝明所翻譯的中文版,也對照了英文原稿。總的來說,比起很多神學著作的翻譯,這份宣言的中譯質量相當不錯,但我還是覺得有些地方可以更加清楚。比如第一條,上帝權威的話語似乎應該翻譯為上帝權威的道,因為單數Word的意思和眾數的words是不同的。Words是那些字句,Word卻是基督來要向人啟示的神自己。我相信無誤的是Word,不是那些words。
又比如第二條的“議會”(councils)應該翻譯為“大公會議”,因為沒有人會覺得否認不知名的議會權威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明文否認教會歷史上的大公會議,否認那些會議所制定的信條和決議的權威性,很多人都會再想一想。芝加哥信仰宣言的第一條說,“我們否認聖經的權威是由教會、傳統,及其他出自人的東西而來的”。
說的是“聖經權威”,實質核心是“聖經無誤”的問題。你也許會想,何必要否認教會和傳統呢?若沒有教會,猶太教的傳統也高舉舊約的權威啊。“聖經的權威”在現代意義是非凡的,但已經和初期教會所理解的“神的話語”不同了。那時連哪些書卷屬於權威正典都還沒有確定,如果大家對教會中所閱讀的一切書卷都視為比教會傳統還權威,那教會就沒有權力擯棄一些次經、偽經、和其它使徒的信件了,也沒有權力確定正典了。甚至到了馬丁路德改教的時候,路德還極力主張把好幾卷新約書卷從正典地位拿下來呢,他實在不把那幾卷書看為神權威的、沒有錯誤的話語。不是路德離經叛道,他們那個時代看待聖經就是和現在的基要主義派不同。聖經無誤的教義是18、19世紀經過多方辯論的結果,其實是比較新的教會傳統,這宣言又何苦要處心積慮地否定一切人的傳統呢?
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圍繞這個題目有兩個概念是我們經常混淆的。一是說聖經的絕對可靠性,叫做infallible,包括了沒有錯誤這個觀念。另一就是inerrant,意思是字句都無誤。芝加哥大會認為哪一份抄本是無誤的呢?按照第六條的說明,是聖經的“原稿”無誤。Down to the very words of the original是神所默示的無誤話語。中文翻譯的“包括它的原稿”沒有突出神那無誤的默示到底是什麽。如果只是原稿無誤,那麽就是承認抄本、譯本會有誤嘍?我的問題是,既然原稿已經找不到,那Inerrancy的教義有什麽實際意義呢?不如認定一個更加廣義的Infallibility就好,修改定義,除掉其中狹窄的Inerrancy的意思。
宣言的第四條認定,神是以人類的語言作祂啟示的工具。人的語言會有錯誤,怎麽辦呢?這一條進一步否認人類的文化和語言因受罪惡的影響,會阻礙神啟示的工作。也就是宣告說,神借著我們相信是全然敗壞的人,寫出了全然無誤的聖經。這合理嗎?如果這是可能的,抄寫的人也破壞了神的工作是不是?後面第九條進一步否認人的偏見和謬誤會混入神的啟示,使信息遭到過任何破壞。
第五條認定神在聖經中的啟示是漸進的,同時否認在新約聖經完成之後,還有進一步的權威性(規範性)的啟示。我的問題是:初期教會是怎樣知道新約的權威寫作已經完成了沒有呢?他們在敬拜的時候閱讀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舊約,其中也包括一些次經和偽經書卷,還閱讀各位使徒和長老的書信,卻很可能沒有閱讀《啟示錄》,其中寫著那書不能再添加和刪減的話。
啟示錄在操希臘文的東方教會沒有被抄傳保留下來,反倒是操拉丁文的西方教會在大公會議將它列為正典的最後一卷,他們手上只有啟示錄的拉丁譯本。所以我們今天的英文《啟示錄》,是從殘缺不全的希臘文抄本補加拉丁譯本的內容而來。怪不得路德認為它不權威,東方教會以為完成的啟示,在正典確定的時刻從西天而降!那怎麽會比其它一些大家所認識的教父所寫的東西更有權威呢?西方教父相信拔摩島的約翰就是使徒約翰,東方教父恐怕不那麽認為。我不是說啟示錄中沒有好的教導能激勵當時的教會,但是論到“權威”,這些書卷的權威是教會賦予的,與教會傳統密切相關。
第七條很有趣,基本上是說聖經作者得到啟示的過程是個奧秘,largely a mystery to us,決不是通常的寫作。可是後面那句話又否認聖經作者是得到某種忽然的啟發頓悟,或他們得到默示時的意識是某種巔峰狀態,a heighten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of any kind。這是不是否定了前面那句話所認定的奧秘呢?後面的第八條似乎強調了這個否定,說聖經作者的寫作的確是透過自己的風格、個性、知識寫出來的。
第十五條有一句話我沒有讀懂:我們否認以耶穌 站在人性地位說話和受到人性限制為理由,就可以不接受他論及聖經的話。We deny that Jesus' teaching about Scripture may be dismissed by appeals to accommodation or to any natural limitation of His humanity. 誰否認耶穌論聖經的話呢?耶穌難道否定過舊約的權威嗎?即使我們把某些話理解成他否定了摩西律法,神的兒子也有充分的權威吧?
第十六條認定聖經無謬誤的教義是歷代教會所一向持守的信仰,這可不合歷史。咱們所說的聖經字句無誤是18世紀以後才發展起來的。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它的諸多信息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有益,與相信抄本/譯本的字句都無誤其實差遠了。
第十九條就相信聖經的“絕對權威”(其實是相信字句無誤吧?)和得救的關係作了宣告:我們否認必須這樣認信才得著救恩,可是我們更否認拒絕了聖經無誤的信仰不會對信徒和教會產生什麽嚴重後果。We deny that such confession is necessary for salvation. However, we further deny that inerrancy can be rejected without grave consequences,諸位以為這是什麽意思?不認信原稿字句無誤的嚴重後果是什麽呢?
芝加哥信條一共有19條認定和否定的語句,互相對照著說明這些信條。我看的是由姚錦燊和劉灝明所翻譯的中文版,也對照了英文原稿。總的來說,比起很多神學著作的翻譯,這份宣言的中譯質量相當不錯,但我還是覺得有些地方可以更加清楚。比如第一條,上帝權威的話語似乎應該翻譯為上帝權威的道,因為單數Word的意思和眾數的words是不同的。Words是那些字句,Word卻是基督來要向人啟示的神自己。我相信無誤的是Word,不是那些words。
又比如第二條的“議會”(councils)應該翻譯為“大公會議”,因為沒有人會覺得否認不知名的議會權威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明文否認教會歷史上的大公會議,否認那些會議所制定的信條和決議的權威性,很多人都會再想一想。芝加哥信仰宣言的第一條說,“我們否認聖經的權威是由教會、傳統,及其他出自人的東西而來的”。
說的是“聖經權威”,實質核心是“聖經無誤”的問題。你也許會想,何必要否認教會和傳統呢?若沒有教會,猶太教的傳統也高舉舊約的權威啊。“聖經的權威”在現代意義是非凡的,但已經和初期教會所理解的“神的話語”不同了。那時連哪些書卷屬於權威正典都還沒有確定,如果大家對教會中所閱讀的一切書卷都視為比教會傳統還權威,那教會就沒有權力擯棄一些次經、偽經、和其它使徒的信件了,也沒有權力確定正典了。甚至到了馬丁路德改教的時候,路德還極力主張把好幾卷新約書卷從正典地位拿下來呢,他實在不把那幾卷書看為神權威的、沒有錯誤的話語。不是路德離經叛道,他們那個時代看待聖經就是和現在的基要主義派不同。聖經無誤的教義是18、19世紀經過多方辯論的結果,其實是比較新的教會傳統,這宣言又何苦要處心積慮地否定一切人的傳統呢?
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圍繞這個題目有兩個概念是我們經常混淆的。一是說聖經的絕對可靠性,叫做infallible,包括了沒有錯誤這個觀念。另一就是inerrant,意思是字句都無誤。芝加哥大會認為哪一份抄本是無誤的呢?按照第六條的說明,是聖經的“原稿”無誤。Down to the very words of the original是神所默示的無誤話語。中文翻譯的“包括它的原稿”沒有突出神那無誤的默示到底是什麽。如果只是原稿無誤,那麽就是承認抄本、譯本會有誤嘍?我的問題是,既然原稿已經找不到,那Inerrancy的教義有什麽實際意義呢?不如認定一個更加廣義的Infallibility就好,修改定義,除掉其中狹窄的Inerrancy的意思。
宣言的第四條認定,神是以人類的語言作祂啟示的工具。人的語言會有錯誤,怎麽辦呢?這一條進一步否認人類的文化和語言因受罪惡的影響,會阻礙神啟示的工作。也就是宣告說,神借著我們相信是全然敗壞的人,寫出了全然無誤的聖經。這合理嗎?如果這是可能的,抄寫的人也破壞了神的工作是不是?後面第九條進一步否認人的偏見和謬誤會混入神的啟示,使信息遭到過任何破壞。
第五條認定神在聖經中的啟示是漸進的,同時否認在新約聖經完成之後,還有進一步的權威性(規範性)的啟示。我的問題是:初期教會是怎樣知道新約的權威寫作已經完成了沒有呢?他們在敬拜的時候閱讀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舊約,其中也包括一些次經和偽經書卷,還閱讀各位使徒和長老的書信,卻很可能沒有閱讀《啟示錄》,其中寫著那書不能再添加和刪減的話。
啟示錄在操希臘文的東方教會沒有被抄傳保留下來,反倒是操拉丁文的西方教會在大公會議將它列為正典的最後一卷,他們手上只有啟示錄的拉丁譯本。所以我們今天的英文《啟示錄》,是從殘缺不全的希臘文抄本補加拉丁譯本的內容而來。怪不得路德認為它不權威,東方教會以為完成的啟示,在正典確定的時刻從西天而降!那怎麽會比其它一些大家所認識的教父所寫的東西更有權威呢?西方教父相信拔摩島的約翰就是使徒約翰,東方教父恐怕不那麽認為。我不是說啟示錄中沒有好的教導能激勵當時的教會,但是論到“權威”,這些書卷的權威是教會賦予的,與教會傳統密切相關。
第七條很有趣,基本上是說聖經作者得到啟示的過程是個奧秘,largely a mystery to us,決不是通常的寫作。可是後面那句話又否認聖經作者是得到某種忽然的啟發頓悟,或他們得到默示時的意識是某種巔峰狀態,a heighten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of any kind。這是不是否定了前面那句話所認定的奧秘呢?後面的第八條似乎強調了這個否定,說聖經作者的寫作的確是透過自己的風格、個性、知識寫出來的。
第十五條有一句話我沒有讀懂:我們否認以耶穌 站在人性地位說話和受到人性限制為理由,就可以不接受他論及聖經的話。We deny that Jesus' teaching about Scripture may be dismissed by appeals to accommodation or to any natural limitation of His humanity. 誰否認耶穌論聖經的話呢?耶穌難道否定過舊約的權威嗎?即使我們把某些話理解成他否定了摩西律法,神的兒子也有充分的權威吧?
第十六條認定聖經無謬誤的教義是歷代教會所一向持守的信仰,這可不合歷史。咱們所說的聖經字句無誤是18世紀以後才發展起來的。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它的諸多信息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有益,與相信抄本/譯本的字句都無誤其實差遠了。
第十九條就相信聖經的“絕對權威”(其實是相信字句無誤吧?)和得救的關係作了宣告:我們否認必須這樣認信才得著救恩,可是我們更否認拒絕了聖經無誤的信仰不會對信徒和教會產生什麽嚴重後果。We deny that such confession is necessary for salvation. However, we further deny that inerrancy can be rejected without grave consequences,諸位以為這是什麽意思?不認信原稿字句無誤的嚴重後果是什麽呢?
Monday, November 11, 2013
食物療法的科學
上帝對人體的設計和供應奇妙又安全,康復過程又沒有副作用。本文內容摘譯自Mimi Guarneri博士的自愈科學課程《The Science of Natural Healing》第三課。
誰都知道好的營養能夠防病。現在是到了改變大魚大肉=好營養的舊觀念的時候了,因為大量不同的蔬菜/水果才是好營養。要吃有機(沒有汙染)的自然食物,不要油炸或燒烤!吃得不對或偏食就造成營養素缺乏或被毒物侵襲。按照Gurneri博士的說法,很多慢性病都不需要吃藥,只要知道應該吃什麽飲食就行了。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的病理似乎都有遺傳基因缺陷的因素。但是近年來的新興科學在營養基因學和藥物基因學上的研究發現,遺傳基因對於人健康的影響遠遠不如環境的影響大。營養和環境直接影響你的基因表達方式和你的健康狀況。這有些像早年間我們說的內因--外因辯證原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說到底,生病的原因是外因和內因是缺一不可的,很難說哪個更重要。但是因為遺傳基因是個我們自己掌控不了的因素,而營養和食物是我們自己大致可以掌控的因素,咱們不如說是外因更重要。外因主要包括精神壓力和飲食習慣,精神壓力越大,身體抵抗毒素和疾病的能力就越受壓抑。
人類基因一共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都有一個從父親來,另一個從母親來。我們的表觀基因組(epigenome)是我們自己一生從成孕到死亡的歷史,也是我們的遺傳限定因素和環境交叉的結果。
表觀基因組研究的權威人士Randy Tirtle說,有些基因似乎比另一些基因更敏感,胚胎的基因能夠被環境打上烙印。研究人員用一種黃色肥胖小鼠做試驗,這種小鼠很容易生癌、糖尿病、和肥胖癥。如果給懷孕的小鼠補充鋅元素和維生素B12,鼠媽媽就生出完全正常的瘦瘦的棕色小鼠,或者很多正常的小鼠,不易生病,活得久些。這說明吃的東西不僅影響我們自己的表觀基因,還影響下一代。媽媽懷孕期間吃什麽會把影響胚胎,為胚胎打上信息的印記—叫做表觀記號。糖尿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癥、過敏性體質、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某些癌腫,都和這些信息印記有關。但這些疾病的發病必須有環境因素,我們如何生活極大地影響我們是否發病。
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來自植物的植化素都已被證明是能夠影響表觀基因的,例如維生素B6(niacin)、B2(riboflavin)、鋅(zinc)、鐵、與紅酒素(resveratrol)。我們每天都從食物攝入各種營養,這些食物在我們的小腸被吸收,進入血液和身體的各種細胞,食物中的營養分解後,坐在表觀基因之上,告訴表觀基因把某種特別的基因開啟或關閉,就表達出不同的蛋白質。
科學家研究那些基因相同的孿生子,研究他們的基因環境,發現孿生子並不總是生一樣的病,比如可能一個生癌,另一個不生。2008年的一份《內科醫學》雜誌發表過一篇關於一種肥胖基因的研究報告,發現有個刻意生活在原始環境,拒絕現代文明的族群中沒有人肥胖。他們不開車,每天走很多路,肥胖基因被體力活動踏扁了。還有不少研究發現,長期的精神壓力是眾所周知的風險因素,引起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有人評估壓力和老化對染色體端粒的影響,測量58位婦女的端粒的長度,發現精神壓力最大的婦女,她的端粒長度最短。
什麽是營養基因學呢?就是研究營養和基因的關係的一門新興學科。ApoE是一種基因型,醫生總是測量心臟病人的ApoE。ApoE有三種:ApoE2、ApoE3、和ApoE4。多數人生來都是E3型,而E4型的人容易發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癥。那些具有E2型基因的人合適用高脂肪的飲食,但那些E4型的人則最好用低脂肪的飲食,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該吃同樣的飲食。營養學家現在都在營養基因學領域受訓,因為以後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基因來建議一個人該吃什麽食物,該補充什麽維生素或藥物。
另一門新興學科是藥物基因學,專門研究藥物和基因的互動關系,醫生們已經開始把這方面研究資料用在臨床診治了。比如Satins是一類降膽固醇的藥。有一項驗血專門測試基因,能告訴你使用了statins類藥物會不會引起問題,因為有些人用了這類藥就有肌肉痛、骨頭痛的問題。如果知道會引起這些問題就要考慮用其它的非satins類的降血脂藥物。
誰都知道好的營養能夠防病。現在是到了改變大魚大肉=好營養的舊觀念的時候了,因為大量不同的蔬菜/水果才是好營養。要吃有機(沒有汙染)的自然食物,不要油炸或燒烤!吃得不對或偏食就造成營養素缺乏或被毒物侵襲。按照Gurneri博士的說法,很多慢性病都不需要吃藥,只要知道應該吃什麽飲食就行了。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的病理似乎都有遺傳基因缺陷的因素。但是近年來的新興科學在營養基因學和藥物基因學上的研究發現,遺傳基因對於人健康的影響遠遠不如環境的影響大。營養和環境直接影響你的基因表達方式和你的健康狀況。這有些像早年間我們說的內因--外因辯證原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說到底,生病的原因是外因和內因是缺一不可的,很難說哪個更重要。但是因為遺傳基因是個我們自己掌控不了的因素,而營養和食物是我們自己大致可以掌控的因素,咱們不如說是外因更重要。外因主要包括精神壓力和飲食習慣,精神壓力越大,身體抵抗毒素和疾病的能力就越受壓抑。
人類基因一共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都有一個從父親來,另一個從母親來。我們的表觀基因組(epigenome)是我們自己一生從成孕到死亡的歷史,也是我們的遺傳限定因素和環境交叉的結果。
表觀基因組研究的權威人士Randy Tirtle說,有些基因似乎比另一些基因更敏感,胚胎的基因能夠被環境打上烙印。研究人員用一種黃色肥胖小鼠做試驗,這種小鼠很容易生癌、糖尿病、和肥胖癥。如果給懷孕的小鼠補充鋅元素和維生素B12,鼠媽媽就生出完全正常的瘦瘦的棕色小鼠,或者很多正常的小鼠,不易生病,活得久些。這說明吃的東西不僅影響我們自己的表觀基因,還影響下一代。媽媽懷孕期間吃什麽會把影響胚胎,為胚胎打上信息的印記—叫做表觀記號。糖尿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癥、過敏性體質、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某些癌腫,都和這些信息印記有關。但這些疾病的發病必須有環境因素,我們如何生活極大地影響我們是否發病。
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來自植物的植化素都已被證明是能夠影響表觀基因的,例如維生素B6(niacin)、B2(riboflavin)、鋅(zinc)、鐵、與紅酒素(resveratrol)。我們每天都從食物攝入各種營養,這些食物在我們的小腸被吸收,進入血液和身體的各種細胞,食物中的營養分解後,坐在表觀基因之上,告訴表觀基因把某種特別的基因開啟或關閉,就表達出不同的蛋白質。
科學家研究那些基因相同的孿生子,研究他們的基因環境,發現孿生子並不總是生一樣的病,比如可能一個生癌,另一個不生。2008年的一份《內科醫學》雜誌發表過一篇關於一種肥胖基因的研究報告,發現有個刻意生活在原始環境,拒絕現代文明的族群中沒有人肥胖。他們不開車,每天走很多路,肥胖基因被體力活動踏扁了。還有不少研究發現,長期的精神壓力是眾所周知的風險因素,引起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有人評估壓力和老化對染色體端粒的影響,測量58位婦女的端粒的長度,發現精神壓力最大的婦女,她的端粒長度最短。
什麽是營養基因學呢?就是研究營養和基因的關係的一門新興學科。ApoE是一種基因型,醫生總是測量心臟病人的ApoE。ApoE有三種:ApoE2、ApoE3、和ApoE4。多數人生來都是E3型,而E4型的人容易發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癥。那些具有E2型基因的人合適用高脂肪的飲食,但那些E4型的人則最好用低脂肪的飲食,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該吃同樣的飲食。營養學家現在都在營養基因學領域受訓,因為以後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基因來建議一個人該吃什麽食物,該補充什麽維生素或藥物。
另一門新興學科是藥物基因學,專門研究藥物和基因的互動關系,醫生們已經開始把這方面研究資料用在臨床診治了。比如Satins是一類降膽固醇的藥。有一項驗血專門測試基因,能告訴你使用了statins類藥物會不會引起問題,因為有些人用了這類藥就有肌肉痛、骨頭痛的問題。如果知道會引起這些問題就要考慮用其它的非satins類的降血脂藥物。
Friday, November 8, 2013
牧師也會患憂鬱症
我第一次聽說牧師也會患憂鬱症是幾年前,那時我參加了一個心理健康和個人靈命成長的培訓課程。準確地說,我是為那位講員把講義翻譯成中文。他說牧師也有成癮的問題,最被教會接納的成癮方式是工作狂,牧師逃避家庭中的各種難題和壓力,忽略自己的感受,去埋頭教會工作,服侍眾人!
由於憂鬱症是長期精神壓力的結果,很不容易覺察,所以大多數人患了憂鬱症以後並不知道,仍然繼續承擔許多責任,直到崩潰。崩潰說得好聽一點叫做burn out,我們通常以為只是疲倦而已,不止呢。Burn out的底下其實是憂鬱症,可以說是憂鬱症的英文俗稱,描繪出人的精力“燒盡了”這個嚴重的臨床憂鬱症的事實。憂鬱症的癥狀除了身體和精神倍感疲憊,還可能睡不著覺,當然也有人變的貪睡,提不起精神,工作熱忱消失,失去興趣和動力、把責任看為負擔;容易忘記事情,甚至忘記重要的事情,增加或減少食欲,因而增加或減少體重;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斷失誤增加;閲讀理解能力下降等等。
憂鬱症患者在發病的時候,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一般會更頻繁地發怒、説謊、打岔、或冷漠退縮和中止交流溝通。他們很容易發怒或緊張,常常伴有莫明其妙的頭疼、心跳、或其它不適。當然,作牧師的恐怕不好在教會裏對同工發怒,只好裝假或打岔,在家裏師母就吃虧了,又不好和別人說什麽。由於患憂鬱症的人價值感常常很低落,他們感到必須證明自己仍然有價值、仍然很能幹、沒有出錯等等,他們的許多擔心懼怕都疊在一起了。...牧師和其他人其實是一樣的,教會卻大多指望牧師/師母有超人的表現,這些都是對牧師缺乏支持的標誌。請問你一句話:你們的長執會發現牧師患憂鬱症,大腦失靈、頻頻出錯的時候,是會讓他請辭呢?還是會給他休假,讓他去看醫生,接受輔導?我見過,牧師犯錯就請辭,管他是什麽原因!
我在一份《神國》雜誌上看到一位牧師分享他與憂鬱症的奮戰,我覺得這位牧師很了不起,他的教會也很了不起。Zinn牧師說在每張牧師按立證書旁,都應掛一個牌子“當心,牧會可能會要了你的命”!一個患了憂鬱症的牧師在無力處理問題,無人可以傾吐,而神也似乎對這些掙扎視若無睹的時候,就感到死掉倒好,何必讓人知道自己不行,名聲掃地,精神病院...太難堪啦。可是,有信心照樣會得憂鬱症,憂鬱症是長期沒有管理好精神壓力,以致生理出了問題,大腦失靈了。
Zinn牧師說,作牧師都有很多壓力,教會生活和牧養的服事有時還需要為別人保守秘密,而我們都訓練自己掩飾壓力,忽略壓力,讓這些壓力長年累月地侵蝕自己的身體健康,侵蝕神經系統,侵蝕自信心和情緒健康,鑄成疾病。這是很糟糕的事情。他提出牧師要設定界限、避免過勞,我認為很值得分享,不僅給牧師,也給所有的教會領袖做參考:
要分派任務,而不是一手包辦;學會對那幾位占據太多時間、需要額外恩典對待的會友說“不”。總之,不要忽略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要把不正常和不適看作正常!
我們應該悔改,從注重表現轉為注重人。一個興旺的健康的教會應該是很多人參與的教會,但是要記住,每個參與的人都很有限。我認為彼此關懷是教會中最大的服事,不需要頭銜和什麽特別的能力。在我們現在的情況下每個人每周只要撥出半小時給一人打個電話,不單單關心這人的屬靈表現,更關心這人的人際關係和所遇到的壓力,這個教會的風氣恐怕就很吸引人了。何必要等著牧師、長老、執事來關懷和牧養呢?基督的愛臨到我們,我們如果感受到了,分享一點給人就是服事了。這是對牧者最好的支持。
由於憂鬱症是長期精神壓力的結果,很不容易覺察,所以大多數人患了憂鬱症以後並不知道,仍然繼續承擔許多責任,直到崩潰。崩潰說得好聽一點叫做burn out,我們通常以為只是疲倦而已,不止呢。Burn out的底下其實是憂鬱症,可以說是憂鬱症的英文俗稱,描繪出人的精力“燒盡了”這個嚴重的臨床憂鬱症的事實。憂鬱症的癥狀除了身體和精神倍感疲憊,還可能睡不著覺,當然也有人變的貪睡,提不起精神,工作熱忱消失,失去興趣和動力、把責任看為負擔;容易忘記事情,甚至忘記重要的事情,增加或減少食欲,因而增加或減少體重;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斷失誤增加;閲讀理解能力下降等等。
憂鬱症患者在發病的時候,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一般會更頻繁地發怒、説謊、打岔、或冷漠退縮和中止交流溝通。他們很容易發怒或緊張,常常伴有莫明其妙的頭疼、心跳、或其它不適。當然,作牧師的恐怕不好在教會裏對同工發怒,只好裝假或打岔,在家裏師母就吃虧了,又不好和別人說什麽。由於患憂鬱症的人價值感常常很低落,他們感到必須證明自己仍然有價值、仍然很能幹、沒有出錯等等,他們的許多擔心懼怕都疊在一起了。...牧師和其他人其實是一樣的,教會卻大多指望牧師/師母有超人的表現,這些都是對牧師缺乏支持的標誌。請問你一句話:你們的長執會發現牧師患憂鬱症,大腦失靈、頻頻出錯的時候,是會讓他請辭呢?還是會給他休假,讓他去看醫生,接受輔導?我見過,牧師犯錯就請辭,管他是什麽原因!
我在一份《神國》雜誌上看到一位牧師分享他與憂鬱症的奮戰,我覺得這位牧師很了不起,他的教會也很了不起。Zinn牧師說在每張牧師按立證書旁,都應掛一個牌子“當心,牧會可能會要了你的命”!一個患了憂鬱症的牧師在無力處理問題,無人可以傾吐,而神也似乎對這些掙扎視若無睹的時候,就感到死掉倒好,何必讓人知道自己不行,名聲掃地,精神病院...太難堪啦。可是,有信心照樣會得憂鬱症,憂鬱症是長期沒有管理好精神壓力,以致生理出了問題,大腦失靈了。
Zinn牧師說,作牧師都有很多壓力,教會生活和牧養的服事有時還需要為別人保守秘密,而我們都訓練自己掩飾壓力,忽略壓力,讓這些壓力長年累月地侵蝕自己的身體健康,侵蝕神經系統,侵蝕自信心和情緒健康,鑄成疾病。這是很糟糕的事情。他提出牧師要設定界限、避免過勞,我認為很值得分享,不僅給牧師,也給所有的教會領袖做參考:
要分派任務,而不是一手包辦;學會對那幾位占據太多時間、需要額外恩典對待的會友說“不”。總之,不要忽略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要把不正常和不適看作正常!
我們應該悔改,從注重表現轉為注重人。一個興旺的健康的教會應該是很多人參與的教會,但是要記住,每個參與的人都很有限。我認為彼此關懷是教會中最大的服事,不需要頭銜和什麽特別的能力。在我們現在的情況下每個人每周只要撥出半小時給一人打個電話,不單單關心這人的屬靈表現,更關心這人的人際關係和所遇到的壓力,這個教會的風氣恐怕就很吸引人了。何必要等著牧師、長老、執事來關懷和牧養呢?基督的愛臨到我們,我們如果感受到了,分享一點給人就是服事了。這是對牧者最好的支持。
Tuesday, November 5, 2013
我們的運作不良(本性?)
我的朋友Cathy寫了下面這詩,相當準確地描述了我們籠統稱為“罪”的東西,非常精彩!那些喜歡談論“全然敗壞論”或者“原罪/罪性”的人應該參考。這人際關係版本的“罪”和“罪的轄制”,遠比抽象的“罪性”更令人心服口服!我們的心理輔導和家庭治療師天天用各種方法,請人面對自己的和別人的真實問題--罪。只是他們不像牧師一樣用罪這個詞,他們用運作不良(dysfunction)那個詞。英文原稿在這裏,我把它翻譯成中文,願你也受到鼓勵:
我們談論運作不良的家庭,
不健康的依附關係…
情感虐待…
身體虐待…
不饒恕…
卑鄙暗算…
那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
然而,我也幹同樣的事,
我父母這樣做…
他們的父母也這樣做...
也許我學會了不去那樣地謾罵,
也許我學會了和我的孩子說“我愛你”,
也許我學會了不對我的孩子說“你這個小壞蛋”,
然而在我的骨子裏,我可能仍是到處運作不良的
很破碎的碎片…
我的孩子天天被其他成人圍繞,
整天之久…
那些人本身都是運作不良,
他們教給孩子我不想要孩子學會的東西,
因為他們自己都是運作不良...
然而我的孩子從我學,
也學會了一些我不想讓自己孩子學會的東西,
因為我也是運作不良的...
所以我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會
看見說謊…
看見憎恨…
看見虛偽…
看見破碎關係的現實…
看見大人的行為好像不懂事的兒童!
但我這一塌糊塗生活的目的,
不是作一個聖人…
不是培養一個聖人…
而是愛—以及教導我的孩子去愛—一個破碎的運作不良的世界,
接受救主那100%的健康情感的愛!
我總是會運作不良,
我盼望有一天
我將會住在一個
沒有眼淚…
沒有欺負和虐待…
沒有自私…
沒有憎恨的地方。
但是現在,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上帝的國已經開始但尚未完全。
我仍然住在我的運作不良世界中,
我的孩子每天住在這個世界中,讓我的心破碎...
這運作不良也有我自己的一份!
可是,在這亂七八糟、破碎和愚蠢的世界中,
有美善…
有恩惠…
有天堂的一瞥,
如果我們尋找,我們就會找到;
如果我麽尋求解答,我們就會成為答案的一部分!
神的國降臨了,
現在,
求主幫助我...
做我所能做的部分,
讓我的世界和我孩子的世界成為更美好!
其實,羅列運作不良的現象,所有那些溝通不良,嫉妒,無端猜疑等等,都應該算!我們每個人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都一同變為無用(運作不良)。
我們談論運作不良的家庭,
不健康的依附關係…
情感虐待…
身體虐待…
不饒恕…
卑鄙暗算…
那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
然而,我也幹同樣的事,
我父母這樣做…
他們的父母也這樣做...
也許我學會了不去那樣地謾罵,
也許我學會了和我的孩子說“我愛你”,
也許我學會了不對我的孩子說“你這個小壞蛋”,
然而在我的骨子裏,我可能仍是到處運作不良的
很破碎的碎片…
我的孩子天天被其他成人圍繞,
整天之久…
那些人本身都是運作不良,
他們教給孩子我不想要孩子學會的東西,
因為他們自己都是運作不良...
然而我的孩子從我學,
也學會了一些我不想讓自己孩子學會的東西,
因為我也是運作不良的...
所以我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會
看見說謊…
看見憎恨…
看見虛偽…
看見破碎關係的現實…
看見大人的行為好像不懂事的兒童!
但我這一塌糊塗生活的目的,
不是作一個聖人…
不是培養一個聖人…
而是愛—以及教導我的孩子去愛—一個破碎的運作不良的世界,
接受救主那100%的健康情感的愛!
我總是會運作不良,
我盼望有一天
我將會住在一個
沒有眼淚…
沒有欺負和虐待…
沒有自私…
沒有憎恨的地方。
但是現在,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上帝的國已經開始但尚未完全。
我仍然住在我的運作不良世界中,
我的孩子每天住在這個世界中,讓我的心破碎...
這運作不良也有我自己的一份!
可是,在這亂七八糟、破碎和愚蠢的世界中,
有美善…
有恩惠…
有天堂的一瞥,
如果我們尋找,我們就會找到;
如果我麽尋求解答,我們就會成為答案的一部分!
神的國降臨了,
現在,
求主幫助我...
做我所能做的部分,
讓我的世界和我孩子的世界成為更美好!
其實,羅列運作不良的現象,所有那些溝通不良,嫉妒,無端猜疑等等,都應該算!我們每個人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都一同變為無用(運作不良)。
Monday, November 4, 2013
蒙頭與不蒙頭的權力
這兩天參加了一個關乎基督徒婦女參與教會事奉的大會,感到很興奮,有一股大開眼界的新鮮空氣。主辦機構是基督豐榮團契、美國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和Women of Wonder三家合辦的。我首先要把這段保羅關於蒙頭的解經寫下來分享,是聽了劉秀嫻博士的講座以後又自己仔細查看的結果。
林前十一2-16節是一段難以理解、不知該如何應用的經文,講女人蒙頭的問題。劉博士指出,這段話說的是,猶太女人有權力蒙頭,而希臘女人有權力不蒙頭!在保羅時代,猶太人和希臘羅馬人關於蒙頭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有人觀察大量的一世紀希羅肖像,注意到希臘和羅馬男人一般不蒙頭,只在領導宗教儀式就要在頭上披一塊布,而女人一般都留長發,平時束成髻子在後面,是不蒙頭的。但她們在參加葬禮、婚禮、和宗教儀式時把頭髮披下來,有時還蒙頭。對於希羅女人來說,在公眾場合不蒙頭並非羞辱。然而蒙頭是猶太女人的習俗,還有敘利亞和阿拉伯女人,平常家居都有蒙頭的習慣,表示無瑕疵和順服等等,猶太男人決不蒙頭。
這樣,哥林多教會的猶太人和希臘人在一起敬拜的時候肯定就會出現問題了。猶太人認為女人不蒙頭是不成體統的,他們會認為外邦婦女來到教會不像樣子嗎?而希臘人來到教會是否覺得猶太男人禱告不蒙頭是不敬呢?而保羅是為誰辯護呢?
“…我稱讚你們,因你們凡事記念我,又堅守我所傳給你們的。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這話裏的“頭”我們傳統上都認為是權柄次序在上的意思,還有人建議是生命源頭的意思,可是本處經文的前後文並不是在談權威轄管。那個希臘字kephale的用法,有人研究得到結論,說此字常常代表了“優秀”、“傑出”、“卓越”等等意思,在這裏更可能是指榮耀的主體。這樣理解就與後文第7節連接得很完好:(猶太)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所以劉博士指出,頭總是作代表的,祝福、毀謗、喜樂、羞辱等等都是落在“頭”上,所以4-7節那幾句話應該是在談猶太人如何看榮耀和羞辱。
後面8-9節談的是男女的創造次序,11-12節也談男女的出生次序,都為解釋為什麼猶太人的男人不蒙頭,而女人要蒙頭:因為她是丈夫的榮耀!最氣人的是第10節的翻譯,“因此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當在頭上有權柄”。本來在頭上有權柄或能力的意思並不太清楚,have power/authority/right on her head是什麼?翻譯的人只好自行說明。英文版本有的翻成over her head,有的翻成she is under...,大多把那蓋頭解釋為某種象徵或記號。應該在頭上有權力的記號?還是不懂,干脆加上“順服”才懂!於是中文翻譯就變成了“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這其實剛好把原文的意思搞反了。本來保羅說的是女人應當有權力決定自己蒙頭不蒙頭,一下子就被讀成服在別人的權柄之下了!
13-15節的問話:你們自己審察,女人禱告神,不蒙著頭是否合宜?那句話中的“你們”并不是陰性的。保羅要麽是問希腊男人,要麽是問全體,女人禱告蒙頭與否,請你們自己酌量!你們的女人沒有蒙頭,但有長髮,和蓋頭是同樣作用。她們猶太女人的蓋頭就相當你們希臘女人的長髮啊!
最後第16節保羅想要說的是:不要把你們自己的文化和想法強加在另一個民族的文化上!這大段話的重點是:女人可以在公共場所禱告和講道,但要尊重你的文化,不要讓別人絆倒。你有權管理自己的頭髮。男人也一樣。保羅在這裡根本沒有質疑女人能否講道的問題!
知道了,我現在把這段信息重述。前文保羅談論信徒的自由和良心,到第十章末尾的結論是:不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十一章接著說,你們要效法我...咱們現在來談談敬拜和生活的問題,先談談蒙頭的事!你們如果聽我,那我願意你們知道教會的榮耀:基督是各人的榮耀;男人是女人的榮耀;神是基督的榮耀。對猶太男人來說,禱告或是講道,你們知道蒙頭就是羞辱自己,對猶太女人來說,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頭就是羞辱,因為不蒙著頭就像剃了頭。猶太男人為什麼不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因為起初先造的是男人,女人是為男人造的,使男人有榮耀。
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頭髮呢(林前六3)!因此,女信徒為天使的緣故,她們應該在頭髮上有權力和自由決定自己的頭。只是男女是平等的,女人雖然有權蒙頭或不蒙頭,你們還是要照各人的文化觀念追求神的榮耀。大家都要自己鑑查,看女人禱告不蒙頭是否合宜。你們希臘人的本性豈不告訴你們嗎?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而女人有長頭髮,乃是她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不要再辯駁了,我們沒有那些規矩,神的眾教會也沒有。你們都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的族裔文化上!
林前十一2-16節是一段難以理解、不知該如何應用的經文,講女人蒙頭的問題。劉博士指出,這段話說的是,猶太女人有權力蒙頭,而希臘女人有權力不蒙頭!在保羅時代,猶太人和希臘羅馬人關於蒙頭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有人觀察大量的一世紀希羅肖像,注意到希臘和羅馬男人一般不蒙頭,只在領導宗教儀式就要在頭上披一塊布,而女人一般都留長發,平時束成髻子在後面,是不蒙頭的。但她們在參加葬禮、婚禮、和宗教儀式時把頭髮披下來,有時還蒙頭。對於希羅女人來說,在公眾場合不蒙頭並非羞辱。然而蒙頭是猶太女人的習俗,還有敘利亞和阿拉伯女人,平常家居都有蒙頭的習慣,表示無瑕疵和順服等等,猶太男人決不蒙頭。
這樣,哥林多教會的猶太人和希臘人在一起敬拜的時候肯定就會出現問題了。猶太人認為女人不蒙頭是不成體統的,他們會認為外邦婦女來到教會不像樣子嗎?而希臘人來到教會是否覺得猶太男人禱告不蒙頭是不敬呢?而保羅是為誰辯護呢?
“…我稱讚你們,因你們凡事記念我,又堅守我所傳給你們的。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這話裏的“頭”我們傳統上都認為是權柄次序在上的意思,還有人建議是生命源頭的意思,可是本處經文的前後文並不是在談權威轄管。那個希臘字kephale的用法,有人研究得到結論,說此字常常代表了“優秀”、“傑出”、“卓越”等等意思,在這裏更可能是指榮耀的主體。這樣理解就與後文第7節連接得很完好:(猶太)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所以劉博士指出,頭總是作代表的,祝福、毀謗、喜樂、羞辱等等都是落在“頭”上,所以4-7節那幾句話應該是在談猶太人如何看榮耀和羞辱。
後面8-9節談的是男女的創造次序,11-12節也談男女的出生次序,都為解釋為什麼猶太人的男人不蒙頭,而女人要蒙頭:因為她是丈夫的榮耀!最氣人的是第10節的翻譯,“因此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當在頭上有權柄”。本來在頭上有權柄或能力的意思並不太清楚,have power/authority/right on her head是什麼?翻譯的人只好自行說明。英文版本有的翻成over her head,有的翻成she is under...,大多把那蓋頭解釋為某種象徵或記號。應該在頭上有權力的記號?還是不懂,干脆加上“順服”才懂!於是中文翻譯就變成了“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這其實剛好把原文的意思搞反了。本來保羅說的是女人應當有權力決定自己蒙頭不蒙頭,一下子就被讀成服在別人的權柄之下了!
13-15節的問話:你們自己審察,女人禱告神,不蒙著頭是否合宜?那句話中的“你們”并不是陰性的。保羅要麽是問希腊男人,要麽是問全體,女人禱告蒙頭與否,請你們自己酌量!你們的女人沒有蒙頭,但有長髮,和蓋頭是同樣作用。她們猶太女人的蓋頭就相當你們希臘女人的長髮啊!
最後第16節保羅想要說的是:不要把你們自己的文化和想法強加在另一個民族的文化上!這大段話的重點是:女人可以在公共場所禱告和講道,但要尊重你的文化,不要讓別人絆倒。你有權管理自己的頭髮。男人也一樣。保羅在這裡根本沒有質疑女人能否講道的問題!
知道了,我現在把這段信息重述。前文保羅談論信徒的自由和良心,到第十章末尾的結論是:不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十一章接著說,你們要效法我...咱們現在來談談敬拜和生活的問題,先談談蒙頭的事!你們如果聽我,那我願意你們知道教會的榮耀:基督是各人的榮耀;男人是女人的榮耀;神是基督的榮耀。對猶太男人來說,禱告或是講道,你們知道蒙頭就是羞辱自己,對猶太女人來說,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頭就是羞辱,因為不蒙著頭就像剃了頭。猶太男人為什麼不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因為起初先造的是男人,女人是為男人造的,使男人有榮耀。
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頭髮呢(林前六3)!因此,女信徒為天使的緣故,她們應該在頭髮上有權力和自由決定自己的頭。只是男女是平等的,女人雖然有權蒙頭或不蒙頭,你們還是要照各人的文化觀念追求神的榮耀。大家都要自己鑑查,看女人禱告不蒙頭是否合宜。你們希臘人的本性豈不告訴你們嗎?男人若有長頭髮,便是他的羞辱,而女人有長頭髮,乃是她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不要再辯駁了,我們沒有那些規矩,神的眾教會也沒有。你們都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的族裔文化上!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萬聖夜談地獄
今天是“萬聖夜”(Halloween),又到了trick-or-treat的日子,大小孩子穿著鬼怪服裝,在夜幕降臨時挨家討糖果,所以我借機再談談地獄觀念。我曾總結過一篇耶穌關於地獄的教導,本文取自Patheos信仰對話網站,聖經與文化專欄。
Lewis曾說過,但凡關於魔鬼和地獄的想法,人們有兩種錯誤:第一種是否認和不信,第二種是對於撒旦及其爪牙的某種過多的不健康興趣,後者在美國基要派和福音教會中大大流行。每年一到萬聖節期間就大搞另類聚會,叫做地獄樓(一種huanted attractions)或審判樓。
地獄樓大多在美國東北部和北部的一些州。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和十一、二歲的孩子,每年十月份都排很久的隊,花錢去受驚嚇一場,算是很奇怪的一種娛樂性福音活動。這個題材的活動有很多花樣:乘坐稻草車去地獄一遊,一個由鬼魔導遊的墓地瀏覽,一個恐怖的火車之旅等等。這些表演有三樣是共同的,一是許多小短劇,都是些令人毛骨聳然的死亡造型和可怕的刺激場面,好像肥皂劇一樣。有吸煙引起的癌症死亡,有學校槍殺案,有青少年自殺,有撞車、殘殺式的墮胎、同性戀青少年死於愛滋病等等,各種家庭悲劇:家暴、離婚、性虐待(包括亂倫)等等。二是這些短劇的目的是表現聖經中所說“罪的工價乃是死”,不僅是這個世界的身體死亡,還有在地獄中的永遠刑罰。
地獄一般是個漆黑的、煙氣彌漫、氣味難聞的房間,用高強閃光燈照射在尖叫著的受折磨靈魂上。三是聽見耶穌的呼召,有時候一個人扮演耶穌親自出現在眼前,請那些懼怕的人來相信他。
這樣的活動有商業的一面,幾千教會每年都需要很多專門的材料和資源才搞得成地獄樓。Colarado有家公司專為牧師出版各種資料,教人如何在青少年的福音活動中建立各種恐怖小景,最後來到耶穌面前。只要花幾百塊錢就可以辦了。
神學歷史教授Timothy George說,這些關於地獄的短劇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講解所不知道的東西,落入了最糟糕的神學試探,就是聖經中沒有講而隨意發揮。神學應該在啟示的範圍之內來作,可是現代的地獄樓所表演的,有90%是臆測,不是聖經所說的。他說我們不排除有些年輕人可能從這種鬼故事中找到了真正的信心,可他們所得到的總的說來是一個扭曲的福音。那些肆意做這類表演的人隨便切割,拿著一些嚴肅的、有永恒後果的事情給人洗腦。George教授嚴重懷疑,這種做法連老撒旦都不會生氣,因為它知道,接受主而不做門徒培訓是沒有實際效果的福音,這些娛樂式的傳福音,很少(如果不是沒有)帶來真正的生命回轉。
Lewis曾說過,但凡關於魔鬼和地獄的想法,人們有兩種錯誤:第一種是否認和不信,第二種是對於撒旦及其爪牙的某種過多的不健康興趣,後者在美國基要派和福音教會中大大流行。每年一到萬聖節期間就大搞另類聚會,叫做地獄樓(一種huanted attractions)或審判樓。
地獄樓大多在美國東北部和北部的一些州。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和十一、二歲的孩子,每年十月份都排很久的隊,花錢去受驚嚇一場,算是很奇怪的一種娛樂性福音活動。這個題材的活動有很多花樣:乘坐稻草車去地獄一遊,一個由鬼魔導遊的墓地瀏覽,一個恐怖的火車之旅等等。這些表演有三樣是共同的,一是許多小短劇,都是些令人毛骨聳然的死亡造型和可怕的刺激場面,好像肥皂劇一樣。有吸煙引起的癌症死亡,有學校槍殺案,有青少年自殺,有撞車、殘殺式的墮胎、同性戀青少年死於愛滋病等等,各種家庭悲劇:家暴、離婚、性虐待(包括亂倫)等等。二是這些短劇的目的是表現聖經中所說“罪的工價乃是死”,不僅是這個世界的身體死亡,還有在地獄中的永遠刑罰。
地獄一般是個漆黑的、煙氣彌漫、氣味難聞的房間,用高強閃光燈照射在尖叫著的受折磨靈魂上。三是聽見耶穌的呼召,有時候一個人扮演耶穌親自出現在眼前,請那些懼怕的人來相信他。
這樣的活動有商業的一面,幾千教會每年都需要很多專門的材料和資源才搞得成地獄樓。Colarado有家公司專為牧師出版各種資料,教人如何在青少年的福音活動中建立各種恐怖小景,最後來到耶穌面前。只要花幾百塊錢就可以辦了。
神學歷史教授Timothy George說,這些關於地獄的短劇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講解所不知道的東西,落入了最糟糕的神學試探,就是聖經中沒有講而隨意發揮。神學應該在啟示的範圍之內來作,可是現代的地獄樓所表演的,有90%是臆測,不是聖經所說的。他說我們不排除有些年輕人可能從這種鬼故事中找到了真正的信心,可他們所得到的總的說來是一個扭曲的福音。那些肆意做這類表演的人隨便切割,拿著一些嚴肅的、有永恒後果的事情給人洗腦。George教授嚴重懷疑,這種做法連老撒旦都不會生氣,因為它知道,接受主而不做門徒培訓是沒有實際效果的福音,這些娛樂式的傳福音,很少(如果不是沒有)帶來真正的生命回轉。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歌曲:我知誰掌管明天
這是一首信心之歌,願我們每個神的兒女每天都能從心底唱出來,彼此鼓勵。
一.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
每時刻安然度過
我不求明天的陽光
因明天或轉陰暗
我不為將來而憂慮
因我知主所應許
今天我必與主同行
祂深知前途光景
(副歌)
許多事明天將臨到
許多事難以明瞭
但我知主掌管明天
祂必要領我向前
二.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
或遭遇貧苦飢餓
那看顧麻雀的恩主
必隨我時刻看顧
我前程雖經歷水火
或快樂或有災禍
但我主引導我路途
祂寶血將我塗抹
(副歌)
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賴特:《新約與神的子民》
賴特(N.T. Wright)所寫的《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一書已經翻譯成中文了!陳濟民院長和曾思瀚博士都為中文版寫了序言。陳院長表揚了賴特在新約神學和歷史研究中的貢獻,特別提到Wright本人所說的話:我告訴學生們,我教他們的起碼有20%是錯的,但我並不知道那20%是什麽。這話聽來可能有點怪,但陳院長指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有20%是錯的,應該求神幫助我們謙卑,並帶著分辨的心不斷學習。我舉雙手贊成這話。
下面內容是從曾教授為本書寫的序言取出:重新認識教會在上帝故事中的位置。
賴特大概是21世紀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他的貢獻不單在新約聖經神學的領域,還有對歷史耶穌與保羅的探索。他對教會一般信徒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他一直活躍在教會圈子,在英國聖公會的講臺上擔任主教,因此能夠平衡學術研究和廣大非學術世界。本書是賴特眾多作品和寫作中迄今最具影響的著作,我想向華人世界引介。
《新約與神的子民》一書寫於1992年,是賴特其他所有著作(包括對耶穌和保羅的研究)的基礎。雖然本書如此晚才出現在華人世界,我們還是必須好好消化此書,這樣才能享受賴特營養均衡的豐富筵席,不會只是去吃一些七零八碎的零食。華人世界對賴特的誤解,多半源自不認識(或不夠努力去認識)他的理論和神學基礎。那些批評賴特的人士,未經消化、理解、反省,就對賴特大肆攻擊,他們整整落後了二十幾年。結果,喧嚷的多是些毫無根據、錯誤、誤導的訊息。
認真閱讀本書,才能全面認識賴特,而不是用他作品的一些零碎片段來支撐我們的議論。更重要的是,賴特這本書影響了神學。他的聖經神學創造出一個符合歷史的大框架(metanarrative),使我們在詮釋新約的時候,可以把新舊約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賴特如何引導讀者追尋故事與世界觀的真理?他乃是借著故事,以敘事的方法來建構聖經神學。當賴特這樣做的時候,他是盡其所能地避免以過度的命題方式來建構聖經神學。為了建立他的基礎,他使用眾多的資料來源,重新建構第一世紀上帝百姓的世界觀。他得到的圖畫是一幅包含了許多分岔的豐富拼圖,而不是堅持某種劃一的看法。
賴特的描繪是始於對世界觀的討論。要建立這個必要的整體故事,先得闡釋“基督信仰”的世界觀。賴特一方面拒絕無神論的世界觀,另一方面拒絕自然神論的世界觀。賴特把這個故事類比為五幕戲劇:創造、墮落、以色列、耶穌、以及新約作為第五幕戲的起頭部分。
賴特講述這個故事,是把猶太教安插在希臘羅馬世界裏。這一步驟對於追溯基督教如何從被擄之後的猶太教演化出來很重要。他所描繪的猶太世界,不是一團和氣的某種理想世界,而是多元的猶太教、各種黨派之間關系緊張的世界。第二聖殿時期的研究並不常被華人世界註意,其中的黨派之爭可能相當激烈。與此同時,他們的宗教信仰又常常使他們與羅馬人起沖突。這幅畫面可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無憂無慮的世界,這種不安不快的狀態爆發了公元70年的猶太革命。猶太人的信仰基礎是在聖殿敬拜獨一的真神,這位神呼召他們與外邦人分別出來,生活在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下。神掌管歷史,會讓以色列復興,這是大有盼望的。
根據賴特,基督教的故事建構在上述基礎之上。這幅重建的畫面不是把猶太教和基督教截然分開,而是使教會緊緊地連結於以色列救恩歷史。故事的重構,顯示在新約故事與其它猶太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基督教是猶太教的再生。
對華人教會許多較少思考的讀者來說,賴特的著作似乎就是回到歷史上遙遠的地方,但實際上復雜得多。傳統上神學都是化為命題處理,現今采取故事進路卻剛好可以補充。其實故事也具有命題的成分。賴特指出整體性的架構,有助於澄清本來難以解釋的細節,只是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來支撐。這樣的努力幫助讀者超越“確定”與“懷疑”的張力。華人教會傾向於追尋並宣告絕對的“確定”答案,不喜歡發問或被問,並且認為有標準答案是理所當然,這是因為西方宣教士創立華人教會的時候,把西方基要主義對抗世俗現代主義的模式也帶來了。我們全盤接受了基要主義,深信不疑,發展成今日的華人教會。賴特在這方面,不論是在牧養上還是在知識上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從靈命塑造的角度看,過於確定或過於懷疑對信心都沒有幫助。擺脫確定論,信心使信徒一步步走向對神的信靠。擺脫了懷疑論,信心使信徒忠實地尋求神。
重要的是,賴特的聖經故事框架蘊含基督教的倫理:我們在世上的身份,應該是這故事的體現。本書是講述《新約與神的子民》的故事,很多人不理會這些嚴肅的主題,但假如上帝的故事是從創造、墮落、以色列、到基督,這就是我們的故事,那麽世人應該能從我們的生活看見這故事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演繹出來。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是否在世上具有能見度?當教會為世人有目共睹時,究竟是否為好的見證,能夠領人歸主,把原本不在上帝故事中的那些人帶進來?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處理的重要議題。
下面內容是從曾教授為本書寫的序言取出:重新認識教會在上帝故事中的位置。
賴特大概是21世紀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他的貢獻不單在新約聖經神學的領域,還有對歷史耶穌與保羅的探索。他對教會一般信徒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他一直活躍在教會圈子,在英國聖公會的講臺上擔任主教,因此能夠平衡學術研究和廣大非學術世界。本書是賴特眾多作品和寫作中迄今最具影響的著作,我想向華人世界引介。
《新約與神的子民》一書寫於1992年,是賴特其他所有著作(包括對耶穌和保羅的研究)的基礎。雖然本書如此晚才出現在華人世界,我們還是必須好好消化此書,這樣才能享受賴特營養均衡的豐富筵席,不會只是去吃一些七零八碎的零食。華人世界對賴特的誤解,多半源自不認識(或不夠努力去認識)他的理論和神學基礎。那些批評賴特的人士,未經消化、理解、反省,就對賴特大肆攻擊,他們整整落後了二十幾年。結果,喧嚷的多是些毫無根據、錯誤、誤導的訊息。
認真閱讀本書,才能全面認識賴特,而不是用他作品的一些零碎片段來支撐我們的議論。更重要的是,賴特這本書影響了神學。他的聖經神學創造出一個符合歷史的大框架(metanarrative),使我們在詮釋新約的時候,可以把新舊約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賴特如何引導讀者追尋故事與世界觀的真理?他乃是借著故事,以敘事的方法來建構聖經神學。當賴特這樣做的時候,他是盡其所能地避免以過度的命題方式來建構聖經神學。為了建立他的基礎,他使用眾多的資料來源,重新建構第一世紀上帝百姓的世界觀。他得到的圖畫是一幅包含了許多分岔的豐富拼圖,而不是堅持某種劃一的看法。
賴特的描繪是始於對世界觀的討論。要建立這個必要的整體故事,先得闡釋“基督信仰”的世界觀。賴特一方面拒絕無神論的世界觀,另一方面拒絕自然神論的世界觀。賴特把這個故事類比為五幕戲劇:創造、墮落、以色列、耶穌、以及新約作為第五幕戲的起頭部分。
賴特講述這個故事,是把猶太教安插在希臘羅馬世界裏。這一步驟對於追溯基督教如何從被擄之後的猶太教演化出來很重要。他所描繪的猶太世界,不是一團和氣的某種理想世界,而是多元的猶太教、各種黨派之間關系緊張的世界。第二聖殿時期的研究並不常被華人世界註意,其中的黨派之爭可能相當激烈。與此同時,他們的宗教信仰又常常使他們與羅馬人起沖突。這幅畫面可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無憂無慮的世界,這種不安不快的狀態爆發了公元70年的猶太革命。猶太人的信仰基礎是在聖殿敬拜獨一的真神,這位神呼召他們與外邦人分別出來,生活在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下。神掌管歷史,會讓以色列復興,這是大有盼望的。
根據賴特,基督教的故事建構在上述基礎之上。這幅重建的畫面不是把猶太教和基督教截然分開,而是使教會緊緊地連結於以色列救恩歷史。故事的重構,顯示在新約故事與其它猶太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基督教是猶太教的再生。
對華人教會許多較少思考的讀者來說,賴特的著作似乎就是回到歷史上遙遠的地方,但實際上復雜得多。傳統上神學都是化為命題處理,現今采取故事進路卻剛好可以補充。其實故事也具有命題的成分。賴特指出整體性的架構,有助於澄清本來難以解釋的細節,只是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來支撐。這樣的努力幫助讀者超越“確定”與“懷疑”的張力。華人教會傾向於追尋並宣告絕對的“確定”答案,不喜歡發問或被問,並且認為有標準答案是理所當然,這是因為西方宣教士創立華人教會的時候,把西方基要主義對抗世俗現代主義的模式也帶來了。我們全盤接受了基要主義,深信不疑,發展成今日的華人教會。賴特在這方面,不論是在牧養上還是在知識上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從靈命塑造的角度看,過於確定或過於懷疑對信心都沒有幫助。擺脫確定論,信心使信徒一步步走向對神的信靠。擺脫了懷疑論,信心使信徒忠實地尋求神。
重要的是,賴特的聖經故事框架蘊含基督教的倫理:我們在世上的身份,應該是這故事的體現。本書是講述《新約與神的子民》的故事,很多人不理會這些嚴肅的主題,但假如上帝的故事是從創造、墮落、以色列、到基督,這就是我們的故事,那麽世人應該能從我們的生活看見這故事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演繹出來。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是否在世上具有能見度?當教會為世人有目共睹時,究竟是否為好的見證,能夠領人歸主,把原本不在上帝故事中的那些人帶進來?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處理的重要議題。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生命在於運動
我們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恐怕都忘記這句名言。特別是患了重病、身體軟弱的時候。其實,頭疼發燒的時候不是不能到陽光下做體操,或做一些其它的深呼吸運動的,事實上,活動一下加快痊愈。即使是患了癌症,治療很辛苦,各種形式的運動仍然會抑制癌腫生長,對增強治療果效有幫助。以下資料摘譯自Santa Barbra Issels Integrative Oncology的網站,供您參考。
堅持運動或開始運動對於癌症治療大有幫助,其益處包括:改善生活品質,增加體能,減少疲憊,降低焦慮,增加自尊和自信等等。你需要一個比較強壯的體魄,運動給你提供一個工具,讓你感覺好一些。如果再加上正確、良好的營養,你會發現你很久沒有感覺那麽好了。
當然,無論你是在治療期間還是在緩解期間,開始每天鍛鍊之前總要先問問醫生,這很重要。他/她能夠針對你的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哪一種運動會對你比較好。有效的常規運動是健康的良好基礎的重要部分,不僅改善你當下的健康,也改善你未來的健康!
有人甚至提出,鍛練就是你所尋找的“靈丹妙藥”,不僅抑制各種慢性疾病的發展,甚至阻擋癌腫的蔓延。身體的活動給你的思想和身體提供一個幾乎是萬能的保健藥品。鍛練身體會促進免疫系統的健康,增強精神促進體力的積極作用,減輕精神壓力,控制體重等等。常常讓身體有足夠的活動是防癌和降低癌症復發機會的有效方法之一。
你知道上帝給你預備的身體免疫系統比很多醫藥都更有效嗎?除非你過份地忽略它的需要,無知地允許過多的毒素積存在身體裡,它是很不容易敗退下來的!
堅持運動或開始運動對於癌症治療大有幫助,其益處包括:改善生活品質,增加體能,減少疲憊,降低焦慮,增加自尊和自信等等。你需要一個比較強壯的體魄,運動給你提供一個工具,讓你感覺好一些。如果再加上正確、良好的營養,你會發現你很久沒有感覺那麽好了。
當然,無論你是在治療期間還是在緩解期間,開始每天鍛鍊之前總要先問問醫生,這很重要。他/她能夠針對你的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哪一種運動會對你比較好。有效的常規運動是健康的良好基礎的重要部分,不僅改善你當下的健康,也改善你未來的健康!
有人甚至提出,鍛練就是你所尋找的“靈丹妙藥”,不僅抑制各種慢性疾病的發展,甚至阻擋癌腫的蔓延。身體的活動給你的思想和身體提供一個幾乎是萬能的保健藥品。鍛練身體會促進免疫系統的健康,增強精神促進體力的積極作用,減輕精神壓力,控制體重等等。常常讓身體有足夠的活動是防癌和降低癌症復發機會的有效方法之一。
你知道上帝給你預備的身體免疫系統比很多醫藥都更有效嗎?除非你過份地忽略它的需要,無知地允許過多的毒素積存在身體裡,它是很不容易敗退下來的!
Monday, October 21, 2013
自閉症患者的苦惱
你認識家裏有特殊需要兒童的人嗎?我讀一個朋友的博客常常很受啟發教育,因為她的兒子有特殊的需要。她看見和思考很多我們不看不想的事情,也分享其他人的有關文章。以下是一位家長為自己孩子所寫的感受:請你想想看…
想想你出生的時候,人家很挑剔地研究你、評估你整個人。你說話的方式、行為舉止、你的人格都被看成有問題,需要糾正,那是什麽感覺?想想假如是你從小被人當著你面談論,好像你聽不見他們說話似的,你即使有時不完全聽得懂,卻知道那些話的背後隱藏的情緒,失望、擔心、憤怒等等,只是你並不明白是為什麽,你會有什麽感受?然後再想想,如果你實際上明白他們所說的每句話、每個字,只是不會講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什麽感受?如果你從小長大,相信自己的存在讓別人不自在、痛苦、和憂傷,你會有什麽感覺?
想想看,假如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光線、或聲音、或觸摸、氣味、味道,某些別人不在意、你卻受不了的東西折磨,還有時你能夠強烈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能量場,卻覺得困惑和受不了,你在艱難困苦中哭泣的時候,別人卻發怒,告訴你其實什麽事情都沒有,不要再哭,你會是什麽感覺?想想你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的字眼說出你的感受時,別人誤解你,向你發怒,告訴你說話的聲調不對,或太大聲太小聲,你盡量按照人家指示的方式說話,可是無論你怎麽努力,你說得總是不太“正確”,那是什麽感覺!
試著想像一下,假如你鼓足勇氣和別人說話,僅僅被嘲笑、不理睬、或讓你走開,你是什麽感覺。你也想要有好朋友和他要好,或到別的小朋友家過夜,可是你總沒有機會。不管你怎麽努力,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玩,你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你想要表示友好的姿態總是被人看做敵意。你看別人互相捶了肩膀之後總是哈哈大笑,可到你這麽做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們帶你到校長辦公室去挨批評,甚至校長威脅要把你開除。你會感覺如何?你想參與別人的談話,可是你一開口,別人就都不講話,還很驚訝地瞪著你,甚至有人煩惱和生氣,你會感覺如何?
試想一下,如果讓你開心的東西別人都嘲弄,或者拿走不讓你開心,你是什麽感覺?比如你喜歡跳上又跳下,這個動作能讓你安靜下來,可是你卻為此遭到斥責,你感到希奇有趣的東西別人都覺得奇怪而嘲笑,然後你又不會組織字句來解釋或抗議,你會是什麽感覺?或者你能夠說出來,卻引起別人不高興,威脅要懲罰你,比如那有權柄在你以上的人說,如果不乖就要送你去住精神病院,只是你根本不記得應該怎樣叫做乖?花一分鐘真的想想那個感受吧!想想看需要幫助是怎樣的滋味,必須依賴那些傷害你、背叛你、對你生氣的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健康的人最好學習體諒別人的難處,全文可讀http://www.huffingtonpost.com所載的文章。
想想你出生的時候,人家很挑剔地研究你、評估你整個人。你說話的方式、行為舉止、你的人格都被看成有問題,需要糾正,那是什麽感覺?想想假如是你從小被人當著你面談論,好像你聽不見他們說話似的,你即使有時不完全聽得懂,卻知道那些話的背後隱藏的情緒,失望、擔心、憤怒等等,只是你並不明白是為什麽,你會有什麽感受?然後再想想,如果你實際上明白他們所說的每句話、每個字,只是不會講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什麽感受?如果你從小長大,相信自己的存在讓別人不自在、痛苦、和憂傷,你會有什麽感覺?
想想看,假如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光線、或聲音、或觸摸、氣味、味道,某些別人不在意、你卻受不了的東西折磨,還有時你能夠強烈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能量場,卻覺得困惑和受不了,你在艱難困苦中哭泣的時候,別人卻發怒,告訴你其實什麽事情都沒有,不要再哭,你會是什麽感覺?想想你最後終於找到合適的字眼說出你的感受時,別人誤解你,向你發怒,告訴你說話的聲調不對,或太大聲太小聲,你盡量按照人家指示的方式說話,可是無論你怎麽努力,你說得總是不太“正確”,那是什麽感覺!
試著想像一下,假如你鼓足勇氣和別人說話,僅僅被嘲笑、不理睬、或讓你走開,你是什麽感覺。你也想要有好朋友和他要好,或到別的小朋友家過夜,可是你總沒有機會。不管你怎麽努力,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玩,你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你想要表示友好的姿態總是被人看做敵意。你看別人互相捶了肩膀之後總是哈哈大笑,可到你這麽做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們帶你到校長辦公室去挨批評,甚至校長威脅要把你開除。你會感覺如何?你想參與別人的談話,可是你一開口,別人就都不講話,還很驚訝地瞪著你,甚至有人煩惱和生氣,你會感覺如何?
試想一下,如果讓你開心的東西別人都嘲弄,或者拿走不讓你開心,你是什麽感覺?比如你喜歡跳上又跳下,這個動作能讓你安靜下來,可是你卻為此遭到斥責,你感到希奇有趣的東西別人都覺得奇怪而嘲笑,然後你又不會組織字句來解釋或抗議,你會是什麽感覺?或者你能夠說出來,卻引起別人不高興,威脅要懲罰你,比如那有權柄在你以上的人說,如果不乖就要送你去住精神病院,只是你根本不記得應該怎樣叫做乖?花一分鐘真的想想那個感受吧!想想看需要幫助是怎樣的滋味,必須依賴那些傷害你、背叛你、對你生氣的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健康的人最好學習體諒別人的難處,全文可讀http://www.huffingtonpost.com所載的文章。
Friday, October 18, 2013
怎樣叫作“耶和華與他同在”?
在網上看到一位靈恩教會牧師的文章,我看還不錯。我們在聖經中常常讀到“耶和華/主與某人同在”這樣的字樣。“同在”真是一個抽象的、看不見的事情嗎?讓我們來看看聖經到底是怎樣描述主的同在的。
撒上十八12-14是一個交叉對偶結構,重點描寫的將掃羅和大衛對比,並且指明耶和華和誰同在。在中心13節,掃羅和大衛這兩人是分開的。
12:掃羅懼怕大衛;因為耶和華離開自己,與大衛同在。
13:所以掃羅使大衛離開自己,立他為千夫長,他就領兵出入。
14:大衛做事無不精明,耶和華也與他同在。
Warnock牧師從聖經前後文一共總結出10點同在的標記,第9條我改了一下,和你分享,請您看看是不是這樣。我估計有人會說這是“成功神學”,批評的人也歡迎您提出不同的解釋。怎樣知道耶和華與你同在呢?
一、上帝賜給你成功。你看,大衛做千夫長和領兵出入,做事無不精明,就是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當然你也許可以辯論說,大衛做事精明在先,耶和華與他同在是後來的,但中文翻譯為“也”的那個連接符號,表明這兩件事是同時觀察到的,不是不相幹的湊巧。創卅九的約瑟更明顯,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並且連他主人都看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想必那時的人見誰興旺發達都會得出結論,耶和華與那人同在!希西家王也類似,列王記作者寫道: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十八7)。
二、別人喜歡你,稱讚你。我們看到,列王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描寫民眾愛戴大衛。眾百姓和掃羅的臣僕無不喜悅啦,婦女們歡喜打鼓、歌唱舞蹈啦,等等。
三、有人不喜歡你和怕你。這些人大多出於嫉妒和不服氣,就像掃羅。
四、上帝給你很多恩惠來顯明他的喜悅。比如約瑟,耶和華與他同在,向他施恩,也就是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
五、別人信任你。約瑟得到主人的信任,在困境中也得到司獄的信任,後來得到法老的信任等等,都是在印證上帝的同在。
六、你有響亮的名聲。比如約書亞,聖經上說耶和華與約書亞同在,他的聲名就傳揚遍地(書六27)。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人家的事工有大名聲,就評頭品足,不相信是神和他們同在。
七、旁邊的人,特別是家人,和你一同分享益處。喇合得救不是她自己而已,挪亞也一樣,上帝的施恩往往臨到不僅僅是一個人,乃是所有這人所在意和掛心的人。
八、上帝堅立你所說的話。聖經上記著,耶和華與年輕的撒母耳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甚至全以色列都知道耶和華立他為先知了。(撒上三)。若沒有上帝為他成就,百姓憑什麽要聽年輕的撒母耳呢?
九、有神跡奇事伴隨著你。聖經人物所經歷的都很神奇,你如果也經歷到許多奇妙的事,那就表明上帝的同在!
十、在新約中,上帝與你同在的一個重要標記就是,大批的人跟著你信主。比如徒十一21節,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當然,我們不能反過來說,凡沒有上述任何一樣的就沒有主和他同在。願主和你同在!
撒上十八12-14是一個交叉對偶結構,重點描寫的將掃羅和大衛對比,並且指明耶和華和誰同在。在中心13節,掃羅和大衛這兩人是分開的。
12:掃羅懼怕大衛;因為耶和華離開自己,與大衛同在。
13:所以掃羅使大衛離開自己,立他為千夫長,他就領兵出入。
14:大衛做事無不精明,耶和華也與他同在。
Warnock牧師從聖經前後文一共總結出10點同在的標記,第9條我改了一下,和你分享,請您看看是不是這樣。我估計有人會說這是“成功神學”,批評的人也歡迎您提出不同的解釋。怎樣知道耶和華與你同在呢?
一、上帝賜給你成功。你看,大衛做千夫長和領兵出入,做事無不精明,就是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當然你也許可以辯論說,大衛做事精明在先,耶和華與他同在是後來的,但中文翻譯為“也”的那個連接符號,表明這兩件事是同時觀察到的,不是不相幹的湊巧。創卅九的約瑟更明顯,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並且連他主人都看見“耶和華使他手裡所辦的盡都順利”。想必那時的人見誰興旺發達都會得出結論,耶和華與那人同在!希西家王也類似,列王記作者寫道: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十八7)。
二、別人喜歡你,稱讚你。我們看到,列王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描寫民眾愛戴大衛。眾百姓和掃羅的臣僕無不喜悅啦,婦女們歡喜打鼓、歌唱舞蹈啦,等等。
三、有人不喜歡你和怕你。這些人大多出於嫉妒和不服氣,就像掃羅。
四、上帝給你很多恩惠來顯明他的喜悅。比如約瑟,耶和華與他同在,向他施恩,也就是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
五、別人信任你。約瑟得到主人的信任,在困境中也得到司獄的信任,後來得到法老的信任等等,都是在印證上帝的同在。
六、你有響亮的名聲。比如約書亞,聖經上說耶和華與約書亞同在,他的聲名就傳揚遍地(書六27)。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人家的事工有大名聲,就評頭品足,不相信是神和他們同在。
七、旁邊的人,特別是家人,和你一同分享益處。喇合得救不是她自己而已,挪亞也一樣,上帝的施恩往往臨到不僅僅是一個人,乃是所有這人所在意和掛心的人。
八、上帝堅立你所說的話。聖經上記著,耶和華與年輕的撒母耳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甚至全以色列都知道耶和華立他為先知了。(撒上三)。若沒有上帝為他成就,百姓憑什麽要聽年輕的撒母耳呢?
九、有神跡奇事伴隨著你。聖經人物所經歷的都很神奇,你如果也經歷到許多奇妙的事,那就表明上帝的同在!
十、在新約中,上帝與你同在的一個重要標記就是,大批的人跟著你信主。比如徒十一21節,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當然,我們不能反過來說,凡沒有上述任何一樣的就沒有主和他同在。願主和你同在!
Tuesday, October 15, 2013
談談全然敗壞的教義
什麽是聖經真理呢?是教義嗎? “人人都犯了罪”必須發揮成“全然敗壞論”才是聖經真理嗎?今天我要來討論一下全然敗壞論的聖經根據,特別要您看看幾處不支持全然敗壞的內容。哈哈,哪壺不開提哪壺!
先看這句,保羅有一句稱贊弟兄的話: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羅十五14)。這可與偉大的西敏斯特信條6章5點抵觸:這種人性的敗壞,亦留在重生之人身上,直到今生的終結。可是您認為保羅會支持這全然敗壞論?
希西家在生病的時候對主痛哭說: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王下廿3)。他顯然不認為自己全然敗壞,也不認為生病是因罪受到懲罰等等。
詩篇中歌唱,且不說大衛唱“論到世上的聖民(屬神的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十六3),他也聲稱自己追求良善(卅八20),並且無論誰唱那詩,都受到鼓勵,在任何環境中都追求良善。這和咱們西敏斯特信條所念的形成鮮明對照:“由於本源腐敗,我們完全不願意行善,不能行善,並且被改造成為一切良善的反面,又全心傾向一切邪惡的事,就不斷行惡犯錯”(第6章4點)。
大家認為這合乎事實嗎?聖經根據我看了,羅五6、七18、八7和西一21等等。無非提到人的軟弱、身不由己、體貼肉體、不能服神的律法、有許多惡行等等,其實用“人人都犯了罪”就可以概括。我的感覺不是這樣糟,有很多人都很善良,包括不信的人。盡管罪孽壓頭,仍然努力追求向善,互相勉勵。大衛有詩篇唱: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一四四篇12節)。這哪裡有全然敗壞論的影子呢?
亞伯拉罕向上帝為所多瑪求情的對話很有意思: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我很佩服亞伯拉罕的信心,他相信上帝的良善!他相信上帝行公義,也就是說祂不會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人都當作全然敗壞而剿滅。這可與西敏斯特信條沖突!其中15章4點寫著:任何小罪都不會因為小而不被定罪,同樣,任何大罪都不會因為大而使誠心悔改的人不獲赦免。(“定罪”的意思被加爾文主義者解釋為上帝要判人下地獄。)只是,聖經中明明說有不致於死的罪!
現在談談亞伯拉罕所提到的“義人”,其中我們後來知道是包括了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他為什麽會被稱為義?也許我們可以猜測,亞伯拉罕每次獻祭敬拜的時候,羅得都跟著一起獻一份。不過聖經上沒有寫。聖經只寫了主的使者去拜訪所多瑪時,他主動接待他們,並且不容鎮上的人對客人胡作非為。
加爾文主義者怎麽解釋羅得的稱義呢?他們說他當然是認罪悔改和表示願意信靠上帝了,也叫做重生了。亞伯拉罕,希西家王,詩篇作者都是“重生”的,因為一個未重生的人是與神為敵的,由於上述聖經人物沒有與上帝為敵,所以可以確定是重生了。也許您會覺得有些好笑,這不是環形推理嗎?到底是根據行為斷定一個人有沒有重生,還是根據他是否已重生來知道他能否行善?可是重生據說必須建立在悔改認罪的基礎之上,只有重生的人才能信主,所以咱們的加爾文主義者就必須證明,羅得和亞伯拉罕都曾經認罪請求過上帝赦免。這很難吧?不怕,只要有信心,從經文中自然領會這個意思,不用聖經作者明文說。哈哈!
很好,羅得的行為證明他已經重生,如果重生就標誌著被上帝接納,那羅得被上帝接納的事別的宗派不用重生的教義也可以同意。咱們不必繞一大圈來證明人的全然敗壞。人的全然敗壞論不是福音的必要部分,我們完全可以從修復關係的角度談福音。我不是說重生的教義錯,但它決不是得到救恩的全部途徑。
有人認為不提人的全然敗壞就不能傳真正的福音,這人應該提出聖經的例子,比如使徒和耶穌使用了全然敗壞論來佈道等等,您恐怕找不到。我看了兩處聖經:一處天使告訴尚未信主的哥尼流,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後來彼得也確認,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你想哥尼流在信主前是向誰禱告呢?反正主聽見了!第二處是保羅在雅典的佈道信息,沒有告訴人他們拜偶像是罪,勸人認罪,反倒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那罪。這和咱們很多人心目中的“正統做法”形成鮮明對照--告訴他們神不會白白饒恕過犯!
其實使徒傳福音的例子中是找不到從談論罪來切入話題的樣本的,更不要說全然敗壞論。偏偏我們現在有人喜歡攻擊別人,認為不認罪就不算信,信了也是信的假福音。他們為什麼要堅持那麼狹隘的神學呢!他們高舉教義,不看聖經。但人人都犯了罪,需要上帝的饒恕,也需要他人的饒恕,這就可以介紹耶穌的福音了,並不需要多說。
先看這句,保羅有一句稱贊弟兄的話: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羅十五14)。這可與偉大的西敏斯特信條6章5點抵觸:這種人性的敗壞,亦留在重生之人身上,直到今生的終結。可是您認為保羅會支持這全然敗壞論?
希西家在生病的時候對主痛哭說: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王下廿3)。他顯然不認為自己全然敗壞,也不認為生病是因罪受到懲罰等等。
詩篇中歌唱,且不說大衛唱“論到世上的聖民(屬神的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十六3),他也聲稱自己追求良善(卅八20),並且無論誰唱那詩,都受到鼓勵,在任何環境中都追求良善。這和咱們西敏斯特信條所念的形成鮮明對照:“由於本源腐敗,我們完全不願意行善,不能行善,並且被改造成為一切良善的反面,又全心傾向一切邪惡的事,就不斷行惡犯錯”(第6章4點)。
大家認為這合乎事實嗎?聖經根據我看了,羅五6、七18、八7和西一21等等。無非提到人的軟弱、身不由己、體貼肉體、不能服神的律法、有許多惡行等等,其實用“人人都犯了罪”就可以概括。我的感覺不是這樣糟,有很多人都很善良,包括不信的人。盡管罪孽壓頭,仍然努力追求向善,互相勉勵。大衛有詩篇唱: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一四四篇12節)。這哪裡有全然敗壞論的影子呢?
亞伯拉罕向上帝為所多瑪求情的對話很有意思: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我很佩服亞伯拉罕的信心,他相信上帝的良善!他相信上帝行公義,也就是說祂不會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人都當作全然敗壞而剿滅。這可與西敏斯特信條沖突!其中15章4點寫著:任何小罪都不會因為小而不被定罪,同樣,任何大罪都不會因為大而使誠心悔改的人不獲赦免。(“定罪”的意思被加爾文主義者解釋為上帝要判人下地獄。)只是,聖經中明明說有不致於死的罪!
現在談談亞伯拉罕所提到的“義人”,其中我們後來知道是包括了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他為什麽會被稱為義?也許我們可以猜測,亞伯拉罕每次獻祭敬拜的時候,羅得都跟著一起獻一份。不過聖經上沒有寫。聖經只寫了主的使者去拜訪所多瑪時,他主動接待他們,並且不容鎮上的人對客人胡作非為。
加爾文主義者怎麽解釋羅得的稱義呢?他們說他當然是認罪悔改和表示願意信靠上帝了,也叫做重生了。亞伯拉罕,希西家王,詩篇作者都是“重生”的,因為一個未重生的人是與神為敵的,由於上述聖經人物沒有與上帝為敵,所以可以確定是重生了。也許您會覺得有些好笑,這不是環形推理嗎?到底是根據行為斷定一個人有沒有重生,還是根據他是否已重生來知道他能否行善?可是重生據說必須建立在悔改認罪的基礎之上,只有重生的人才能信主,所以咱們的加爾文主義者就必須證明,羅得和亞伯拉罕都曾經認罪請求過上帝赦免。這很難吧?不怕,只要有信心,從經文中自然領會這個意思,不用聖經作者明文說。哈哈!
很好,羅得的行為證明他已經重生,如果重生就標誌著被上帝接納,那羅得被上帝接納的事別的宗派不用重生的教義也可以同意。咱們不必繞一大圈來證明人的全然敗壞。人的全然敗壞論不是福音的必要部分,我們完全可以從修復關係的角度談福音。我不是說重生的教義錯,但它決不是得到救恩的全部途徑。
有人認為不提人的全然敗壞就不能傳真正的福音,這人應該提出聖經的例子,比如使徒和耶穌使用了全然敗壞論來佈道等等,您恐怕找不到。我看了兩處聖經:一處天使告訴尚未信主的哥尼流,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後來彼得也確認,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你想哥尼流在信主前是向誰禱告呢?反正主聽見了!第二處是保羅在雅典的佈道信息,沒有告訴人他們拜偶像是罪,勸人認罪,反倒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那罪。這和咱們很多人心目中的“正統做法”形成鮮明對照--告訴他們神不會白白饒恕過犯!
其實使徒傳福音的例子中是找不到從談論罪來切入話題的樣本的,更不要說全然敗壞論。偏偏我們現在有人喜歡攻擊別人,認為不認罪就不算信,信了也是信的假福音。他們為什麼要堅持那麼狹隘的神學呢!他們高舉教義,不看聖經。但人人都犯了罪,需要上帝的饒恕,也需要他人的饒恕,這就可以介紹耶穌的福音了,並不需要多說。
Sunday, October 13, 2013
耶穌:房角石和絆腳石的隱喻
耶穌是講故事的高手。他講了不少故事給那些不信他的法利賽人與文士聽,然後影射他們說:“經上記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甚麼意思呢?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路廿17-18)。昨天遇到一個人看不懂耶穌說的這句話,於是決心查考一番,在這裡作一個報告。
首先談談場合,耶穌講的故事涉及信不信神兒子的問題。葡萄園的園主不被園戶接待,園戶不僅不把應當給的奉上,反而狂妄地殺了園主的兒子。馬可、馬太、路加都引用了詩篇一一八篇22-23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然後各自用不同的筆觸來加以說明解釋。除了三位福音書作者,彼得和保羅也一字不差地引用了這兩節經文,應用在耶穌身上,請看 彼前二6-8和羅九33。這說明這首著名的彌賽亞詩從基督信仰的初期就為廣大信徒所熟悉,相信是應驗在耶穌身上的一首詩歌。
羅馬書大概是這幾卷新約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保羅並沒有提房角的頭塊石頭,只提到絆腳的石頭。九章31-33節: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甚麼緣故呢?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裏保羅混合引用了以賽亞書八14-15與廿八16,但他引用的不是MT版本,乃是LXX版本。我把LXX版本的經文列在下面。
賽八14-15的英文翻譯:if anyone trusts in him, he shall be to thee for a sanctuary; and ye shall not come against him as against a stumbling-stone, neither as against the falling of a rock: but the houses of Jacob are in a snare, and the dwellers in Jerusalem in a pit. 中文意思即“凡信靠他的人,祂(萬軍之耶和華)必成為你們的聖所,你們必不致於抵擋祂如同抵擋一塊絆腳石,或如同抵擋一塊掉下的石頭。但雅各家卻在圈套中,耶路撒冷的居民卻住在坑中”。比較就知道,LXX這句話的寫法和MT是相反的:MT是寫主必然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石,把他們絆倒,而LXX是寫信靠主的人必不致於如此。兩個版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大致一樣:拒絕信靠的人,或抵擋的人,必要絆倒、跌碎或被砸爛。
賽廿八16的英文翻譯:Therefore thus says the Lord, even the Lord, Behold, I lay for the foundations of Zion a costly stone, a choice, a corner-stone, a precious stone, for its foundations; and he that believes on him shal,l by no means be ashamed. 意即,“我為錫安安放一塊所選擇、所寶貴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你查看以賽亞書這句話,主耶和華在這裏說他為錫安安放的是寶貴的房角基石,而不是絆腳石啊,保羅怎麽可以把房角石改成絆腳石呢?--因為他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對於拒絕相信倚靠耶穌的以色列人來說,按照另一段經文賽八15,就是抵擋絆腳石。
彼得也引用了賽廿八16,說不定是受到保羅話的影響,他開始把房角石和絆腳石放在一起談論,或是試圖解釋保羅的話。彼前二6: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接著解釋道,“所以,他(指主耶穌)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是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意思耶穌對信的人是房角基石,對不信的人就成了絆腳石。
根據馬可記載,耶穌引用了詩一一八之後就問聽者“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可十二10-11)?馬可指出,祭司長和文士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意思他們聽懂,知道耶穌對這經文的應用:他含蓄地宣告了自己的彌賽亞角色,以及暗示他們抵擋了上帝的兒子,日後要受到審判。
馬太的記錄和馬可大致一樣,但中間多了兩句耶穌說的話。廿一章42-45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除了43節是進一步將所引的經文直接應用在不信的聽者身上,44節還引用了以賽亞書八章15節。路加也一樣,他記下耶穌的反問,“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是甚麼意思呢?然後解釋:“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廿16-18)。馬太和路加所引用的賽八15都是LXX,因為只有LXX提到抵擋落下的石頭,結果當然是砸得稀爛。
馬太和路加所提“掉在那石頭上”跌碎卻有點蹊蹺,因為賽八15寫的是在石頭上絆倒,不是掉在石頭上。我仔細看了希臘原文,原來是中文翻譯的問題。Pipto的確有從高處落下的意思,但從直立忽然倒下也是這個字,雖然英文都是fall on something,中文對前者要翻譯成掉在某處,對後者卻要翻譯成被某物絆一倒。我想路加和馬太的中文都應翻譯成:凡絆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
從我們今天的情形來看,對於信的人來說,耶穌是教會群體的房角石/基石,但對於不信的人來說,由於我們不是猶太人,所以恐怕談不上“絆倒”。耶穌被大祭司、文士、法利賽人棄絕,是他們所丟棄的石頭,也成了他們和一切拒信的猶太人的絆腳石。我相信馬太、馬可、路加都是這個意思,保羅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時也是這個意思。只有彼得前書的作者是泛泛地談論信與不信,可能將保羅的話應用到不信的外邦人身上。不過考慮到早期的宣教並非到外邦人中間去開布道會,乃是在猶太人會堂傳復活的耶穌是彌賽亞,彼得書信中“不信”的人恐怕還是指猶太教徒--他們不信耶穌是彌賽亞。
首先談談場合,耶穌講的故事涉及信不信神兒子的問題。葡萄園的園主不被園戶接待,園戶不僅不把應當給的奉上,反而狂妄地殺了園主的兒子。馬可、馬太、路加都引用了詩篇一一八篇22-23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然後各自用不同的筆觸來加以說明解釋。除了三位福音書作者,彼得和保羅也一字不差地引用了這兩節經文,應用在耶穌身上,請看 彼前二6-8和羅九33。這說明這首著名的彌賽亞詩從基督信仰的初期就為廣大信徒所熟悉,相信是應驗在耶穌身上的一首詩歌。
羅馬書大概是這幾卷新約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保羅並沒有提房角的頭塊石頭,只提到絆腳的石頭。九章31-33節: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甚麼緣故呢?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這裏保羅混合引用了以賽亞書八14-15與廿八16,但他引用的不是MT版本,乃是LXX版本。我把LXX版本的經文列在下面。
賽八14-15的英文翻譯:if anyone trusts in him, he shall be to thee for a sanctuary; and ye shall not come against him as against a stumbling-stone, neither as against the falling of a rock: but the houses of Jacob are in a snare, and the dwellers in Jerusalem in a pit. 中文意思即“凡信靠他的人,祂(萬軍之耶和華)必成為你們的聖所,你們必不致於抵擋祂如同抵擋一塊絆腳石,或如同抵擋一塊掉下的石頭。但雅各家卻在圈套中,耶路撒冷的居民卻住在坑中”。比較就知道,LXX這句話的寫法和MT是相反的:MT是寫主必然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石,把他們絆倒,而LXX是寫信靠主的人必不致於如此。兩個版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大致一樣:拒絕信靠的人,或抵擋的人,必要絆倒、跌碎或被砸爛。
賽廿八16的英文翻譯:Therefore thus says the Lord, even the Lord, Behold, I lay for the foundations of Zion a costly stone, a choice, a corner-stone, a precious stone, for its foundations; and he that believes on him shal,l by no means be ashamed. 意即,“我為錫安安放一塊所選擇、所寶貴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你查看以賽亞書這句話,主耶和華在這裏說他為錫安安放的是寶貴的房角基石,而不是絆腳石啊,保羅怎麽可以把房角石改成絆腳石呢?--因為他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對於拒絕相信倚靠耶穌的以色列人來說,按照另一段經文賽八15,就是抵擋絆腳石。
彼得也引用了賽廿八16,說不定是受到保羅話的影響,他開始把房角石和絆腳石放在一起談論,或是試圖解釋保羅的話。彼前二6: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接著解釋道,“所以,他(指主耶穌)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又是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意思耶穌對信的人是房角基石,對不信的人就成了絆腳石。
根據馬可記載,耶穌引用了詩一一八之後就問聽者“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可十二10-11)?馬可指出,祭司長和文士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意思他們聽懂,知道耶穌對這經文的應用:他含蓄地宣告了自己的彌賽亞角色,以及暗示他們抵擋了上帝的兒子,日後要受到審判。
馬太的記錄和馬可大致一樣,但中間多了兩句耶穌說的話。廿一章42-45節:“…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除了43節是進一步將所引的經文直接應用在不信的聽者身上,44節還引用了以賽亞書八章15節。路加也一樣,他記下耶穌的反問,“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是甚麼意思呢?然後解釋:“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廿16-18)。馬太和路加所引用的賽八15都是LXX,因為只有LXX提到抵擋落下的石頭,結果當然是砸得稀爛。
馬太和路加所提“掉在那石頭上”跌碎卻有點蹊蹺,因為賽八15寫的是在石頭上絆倒,不是掉在石頭上。我仔細看了希臘原文,原來是中文翻譯的問題。Pipto的確有從高處落下的意思,但從直立忽然倒下也是這個字,雖然英文都是fall on something,中文對前者要翻譯成掉在某處,對後者卻要翻譯成被某物絆一倒。我想路加和馬太的中文都應翻譯成:凡絆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
從我們今天的情形來看,對於信的人來說,耶穌是教會群體的房角石/基石,但對於不信的人來說,由於我們不是猶太人,所以恐怕談不上“絆倒”。耶穌被大祭司、文士、法利賽人棄絕,是他們所丟棄的石頭,也成了他們和一切拒信的猶太人的絆腳石。我相信馬太、馬可、路加都是這個意思,保羅在論證以色列人的不信時也是這個意思。只有彼得前書的作者是泛泛地談論信與不信,可能將保羅的話應用到不信的外邦人身上。不過考慮到早期的宣教並非到外邦人中間去開布道會,乃是在猶太人會堂傳復活的耶穌是彌賽亞,彼得書信中“不信”的人恐怕還是指猶太教徒--他們不信耶穌是彌賽亞。
Thursday, October 10, 2013
LXX:新約作者所讀的聖經
上個月我寫了一篇介紹七十士譯本的文章。本文內容取自Peter Enns博士的文章Bible of the First Christians翻譯過來。他的訪談式介紹更加完整。
在新約成書之前,最早的基督徒所讀的聖經(即新約作者和初期教會所讀的聖經)是舊約的一個希臘文譯本,我們一般把那個譯本叫做七十士譯本(LXX)。想想看,新約作者不是讀希伯來版本的舊約,而是讀一個翻譯本,並且是很不完美的翻譯!
就在上帝預備要向人啟示他自己,要告訴世人耶穌基督的福音的時候,他應該安排使用原文的聖經啊,免得翻譯有錯誤或失落了什麽,是不是?那是咱們的想法。或許上帝對於準確的詞匯或語法沒有那麽嚴格的要求?
為什麽用羅馬數字LXX(70)來代表這個譯本呢?傳說主前三世紀,有72個文士在72天之內奇跡般地翻譯出摩西五經。但事實上,有些書卷是主前三世紀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翻譯的,有些書卷則很晚,恐怕到主後二世紀才在巴勒斯坦地區翻譯出來。有的書卷,比如撒母耳記或耶利米書,不是從標準的希伯來版本翻譯成的,而是從不同的版本而來。
另外,大多數人以為LXX所含的書卷和我們手上的一樣,可實際上LXX還包括了不少希臘文寫成的書卷。也就是說,那些書卷不是從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翻譯的。我們後來把那些經卷叫做“次經”,可是所有那些經文都對於希臘化的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發展起過重大作用。新教的信徒不知道那些書卷損失太大了。
所以,LXX實際上並不只是“舊約的翻譯本”,那是很不準確的說法。另外,起初LXX只是指摩西五經,可是到了主後三、四世紀,俄立金等等教父已經用LXX來指所有的希伯來文聖經書卷翻譯本了,即現在我們所知道的舊約希臘譯本。
這件事為什麽重要呢?因為對於起初幾個世紀的基督徒來說,舊約就是LXX譯本,而不是我們現在的神學院和大學所集中研討的標準希伯來文舊約(MT馬索拉文本)。並且,初代的基督徒把LXX當作神所默示的!怪不得我們注意到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的時候,很多都是從LXX的字句而來,而不是從MT的舊約而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總以為LXX只不過是MT的翻譯而已。
如果初代教會的聖經是LXX,那麽這個很重要的歷史細節對於歷史學家也很重要。希臘文聖經是猶太人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為什麽我們不研究和發掘LXX呢?咱們只是把它當作MT的一個翻譯版本,什麽時候希伯來文看不懂,就參考一下希臘文譯本,不然的話可能根本不知道LXX。自從發現了死海古卷,大量的研究和比較發現,那些文學結構不同的LXX書卷其實是從比MT更早期的一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也就是說,MT似乎是在LXX文本的基礎之上有神學和文學的發展。
怎麽知道呢?舉一個例子,大衛和歌利亞戰鬥的故事,LXX比MT短了一半,少了很多細節,比如大衛給哥哥送食物,和聽見歌利亞挑戰時的反應,以及詢問除掉歌利亞的報答等等。另外還有大衛和約拿單結盟,以及掃羅受到邪靈攪擾的事,都不在LXX版本之內。顯然不是翻譯文士不慎遺漏了這些情節,乃是這些情節尚未寫出來的時候,就被翻譯成希臘文了。 另一個例子:耶利米書31章27-34節那段預言,MT版本強調,盡管以色列民不聽從,神仍然向他們信實。32節說,“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意思我雖然向他們保持忠信,他們卻背約。可是在LXX版本中(這段話編排在38章),我們卻讀到:“因為他們不守我的約,我就不理他們”。結果,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的是LXX的經文,說“因為他們不恆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八9),來強調神在舊約中“不理”悖逆不信的猶太人。
所以,我們宗教改革之後的新教信徒,雖然自認為是尊重希伯來文的MT舊約,把希臘原文的經卷都列為次經,卻並沒有那麽真正關注這些經文的早期版本,是不是呢?初期教會奉LXX為神的啟示,到第五世紀耶柔米要把LXX翻譯成拉丁文的時候,他發現LXX和MT版本不同,於是決定采用MT的原文來作為拉丁教會的“第一正典”,從此開始和LXX分道揚鑣。到了改教時期,新教把拉丁教會的“第二正典”徹底擯棄,現在只有東正教仍然持守完整的LXX的希臘版本為最高權威。
從1947年發現死海古卷,新教的聖經學者才開始留意新約和那些次經/偽經書卷的歷史環境和源頭。經文鑒別學發現LXX原來並不是翻譯文士的胡亂修改,MT版本原來也沒有像耶柔米所想的那麽“原始”,比起LXX,只是作過了大量編輯修改的一個版本而已。
關於新約作者如何引用LXX,而不是引用MT來寫作的例子,可看《When God Spoke Greek》一書。
在新約成書之前,最早的基督徒所讀的聖經(即新約作者和初期教會所讀的聖經)是舊約的一個希臘文譯本,我們一般把那個譯本叫做七十士譯本(LXX)。想想看,新約作者不是讀希伯來版本的舊約,而是讀一個翻譯本,並且是很不完美的翻譯!
就在上帝預備要向人啟示他自己,要告訴世人耶穌基督的福音的時候,他應該安排使用原文的聖經啊,免得翻譯有錯誤或失落了什麽,是不是?那是咱們的想法。或許上帝對於準確的詞匯或語法沒有那麽嚴格的要求?
為什麽用羅馬數字LXX(70)來代表這個譯本呢?傳說主前三世紀,有72個文士在72天之內奇跡般地翻譯出摩西五經。但事實上,有些書卷是主前三世紀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翻譯的,有些書卷則很晚,恐怕到主後二世紀才在巴勒斯坦地區翻譯出來。有的書卷,比如撒母耳記或耶利米書,不是從標準的希伯來版本翻譯成的,而是從不同的版本而來。
另外,大多數人以為LXX所含的書卷和我們手上的一樣,可實際上LXX還包括了不少希臘文寫成的書卷。也就是說,那些書卷不是從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翻譯的。我們後來把那些經卷叫做“次經”,可是所有那些經文都對於希臘化的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發展起過重大作用。新教的信徒不知道那些書卷損失太大了。
所以,LXX實際上並不只是“舊約的翻譯本”,那是很不準確的說法。另外,起初LXX只是指摩西五經,可是到了主後三、四世紀,俄立金等等教父已經用LXX來指所有的希伯來文聖經書卷翻譯本了,即現在我們所知道的舊約希臘譯本。
這件事為什麽重要呢?因為對於起初幾個世紀的基督徒來說,舊約就是LXX譯本,而不是我們現在的神學院和大學所集中研討的標準希伯來文舊約(MT馬索拉文本)。並且,初代的基督徒把LXX當作神所默示的!怪不得我們注意到新約作者引用舊約的時候,很多都是從LXX的字句而來,而不是從MT的舊約而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總以為LXX只不過是MT的翻譯而已。
如果初代教會的聖經是LXX,那麽這個很重要的歷史細節對於歷史學家也很重要。希臘文聖經是猶太人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為什麽我們不研究和發掘LXX呢?咱們只是把它當作MT的一個翻譯版本,什麽時候希伯來文看不懂,就參考一下希臘文譯本,不然的話可能根本不知道LXX。自從發現了死海古卷,大量的研究和比較發現,那些文學結構不同的LXX書卷其實是從比MT更早期的一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也就是說,MT似乎是在LXX文本的基礎之上有神學和文學的發展。
怎麽知道呢?舉一個例子,大衛和歌利亞戰鬥的故事,LXX比MT短了一半,少了很多細節,比如大衛給哥哥送食物,和聽見歌利亞挑戰時的反應,以及詢問除掉歌利亞的報答等等。另外還有大衛和約拿單結盟,以及掃羅受到邪靈攪擾的事,都不在LXX版本之內。顯然不是翻譯文士不慎遺漏了這些情節,乃是這些情節尚未寫出來的時候,就被翻譯成希臘文了。 另一個例子:耶利米書31章27-34節那段預言,MT版本強調,盡管以色列民不聽從,神仍然向他們信實。32節說,“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意思我雖然向他們保持忠信,他們卻背約。可是在LXX版本中(這段話編排在38章),我們卻讀到:“因為他們不守我的約,我就不理他們”。結果,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的是LXX的經文,說“因為他們不恆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八9),來強調神在舊約中“不理”悖逆不信的猶太人。
所以,我們宗教改革之後的新教信徒,雖然自認為是尊重希伯來文的MT舊約,把希臘原文的經卷都列為次經,卻並沒有那麽真正關注這些經文的早期版本,是不是呢?初期教會奉LXX為神的啟示,到第五世紀耶柔米要把LXX翻譯成拉丁文的時候,他發現LXX和MT版本不同,於是決定采用MT的原文來作為拉丁教會的“第一正典”,從此開始和LXX分道揚鑣。到了改教時期,新教把拉丁教會的“第二正典”徹底擯棄,現在只有東正教仍然持守完整的LXX的希臘版本為最高權威。
從1947年發現死海古卷,新教的聖經學者才開始留意新約和那些次經/偽經書卷的歷史環境和源頭。經文鑒別學發現LXX原來並不是翻譯文士的胡亂修改,MT版本原來也沒有像耶柔米所想的那麽“原始”,比起LXX,只是作過了大量編輯修改的一個版本而已。
關於新約作者如何引用LXX,而不是引用MT來寫作的例子,可看《When God Spoke Greek》一書。
Monday, October 7, 2013
爭議:這些是健康食品嗎?
我發現研討有爭議的事物滿有意思,看看兩邊說法如何,決定哪一個說法比較有道理,增長知識。前次我看了關於保羅神學“新觀”的爭議,覺得新鮮的視角講出了比較多的解經道理,而反對的一方只是維護教理,並未對新觀提出的解經問題作出有效的回答。現在我閱讀關於健康食品的介紹,發現有些食品應否列為健康也有爭議。
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吃好幾千種的食品,有一個網站選了125種食品列為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WH Foods),都是些天然的、在食品市場和廚間最普通的烹調用料,營養豐富,便宜,又不致給人太多的卡路裏能量。不過有些食品也許不適合所有的人,列在下面:
牛肉、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雞蛋、茄屬蔬菜(各色燈籠椒、辣椒、茄子、馬鈴薯、西紅柿)、花生、海洋植物、蝦、豆制品(黃豆、醬油、豆腐)、金槍魚(Tuna)、麥子。這些食物之所以有爭議,大都出於這些原因:(1)對某些人可能含有毒性;(2)可能引起不良反應;(3)生產過程可能引起無法修補的環境汙染和破壞。
就拿蝦來舉例吧。世界各國很多文化都食用蝦,特別是容易捕到蝦的地區。蝦是相當不錯的食品,至少是12種營養素的來源,包括了蛋白質、硒、蝦青素的結合。不過,蝦中有一種蛋白質比較容易引起不正常的過敏反應,也就是讓身體免疫系統沒有必要地大量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抗體。所以,蝦一向被美國的保健管理部門CDC列為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那些對蝦過敏的人應該避免吃蝦。
除了有人對蝦過敏,過去10年中人工養殖蝦大量上市。人工養蝦過程出現過的問題包括,有些養殖場出現病毒和寄生蟲問題,30-40%的人工養殖蝦生病死亡。使用抗生素則引起抗生素殘留在蝦中,成為另一種汙染,還有水銀汙染問題。當然,並非每個人工養蝦場都有這些問題,但許多人寧願不吃蝦。
由於食物來源包括了從泰國、厄瓜多爾、印尼、印度、越南、中國、墨西哥進口,近年來進口量增加。目前美國人所食用的蝦90%來自這些國家的養殖場。為建立這些養殖場常常都涉及到摧毀紅樹林,引起環境不平衡,一些美國人為了這些破壞環境的因素而杜絕吃蝦。
其它有爭議的食品也是類似的問題,傾向於在某些人引起不良食物反應啦,傾向於受到汙染啦,傾向於引起有些人所關心的環境破壞啦等等。請您自己酌量,確定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
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吃好幾千種的食品,有一個網站選了125種食品列為The World’s Healthiest Foods(WH Foods),都是些天然的、在食品市場和廚間最普通的烹調用料,營養豐富,便宜,又不致給人太多的卡路裏能量。不過有些食品也許不適合所有的人,列在下面:
牛肉、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雞蛋、茄屬蔬菜(各色燈籠椒、辣椒、茄子、馬鈴薯、西紅柿)、花生、海洋植物、蝦、豆制品(黃豆、醬油、豆腐)、金槍魚(Tuna)、麥子。這些食物之所以有爭議,大都出於這些原因:(1)對某些人可能含有毒性;(2)可能引起不良反應;(3)生產過程可能引起無法修補的環境汙染和破壞。
就拿蝦來舉例吧。世界各國很多文化都食用蝦,特別是容易捕到蝦的地區。蝦是相當不錯的食品,至少是12種營養素的來源,包括了蛋白質、硒、蝦青素的結合。不過,蝦中有一種蛋白質比較容易引起不正常的過敏反應,也就是讓身體免疫系統沒有必要地大量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抗體。所以,蝦一向被美國的保健管理部門CDC列為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那些對蝦過敏的人應該避免吃蝦。
除了有人對蝦過敏,過去10年中人工養殖蝦大量上市。人工養蝦過程出現過的問題包括,有些養殖場出現病毒和寄生蟲問題,30-40%的人工養殖蝦生病死亡。使用抗生素則引起抗生素殘留在蝦中,成為另一種汙染,還有水銀汙染問題。當然,並非每個人工養蝦場都有這些問題,但許多人寧願不吃蝦。
由於食物來源包括了從泰國、厄瓜多爾、印尼、印度、越南、中國、墨西哥進口,近年來進口量增加。目前美國人所食用的蝦90%來自這些國家的養殖場。為建立這些養殖場常常都涉及到摧毀紅樹林,引起環境不平衡,一些美國人為了這些破壞環境的因素而杜絕吃蝦。
其它有爭議的食品也是類似的問題,傾向於在某些人引起不良食物反應啦,傾向於受到汙染啦,傾向於引起有些人所關心的環境破壞啦等等。請您自己酌量,確定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
Sunday, October 6, 2013
書目:關於癌症的病理及治療
本書目取自癌腫輔助/另類治療的一個宣傳網站www.cancertutor.com。總的說來,人的免疫系統為什麼不敷用而生癌了呢?你的精神壓力和抑鬱恐怕被壓制過太久,或者你吃進過多有害的東西(比如甜食和紅肉),缺乏某些必要的營養素來供應免疫系統的健康。
Four Women Against Cancer, by Alan Cantwell Jr., M.D.
This book about Dr. Virginia Livingston, M.D., and those women who worked with her, by Dr. Alan Cantwell, is mainly about the evidence that microbes cause cancer. Scientists have known a microbe causes cancer for over 100 years!! This book mentions at least four times that the microbe which causes cancer is inside the cancer cells.
The Cancer Microbe - The Hidden Killer in Cancer, AIDS, and Other Immune Diseases,by Alan Cantwell Jr., M.D.
《癌變微生物》goes into detail about the microbe that causes cancer.
The Body Electric - Electromagnetism and the Foundation of Life, by Robert O. Becker, M.D., et. al.
《人體電磁》One of the classic books on the electrical systems in the body and on the healing process. This book is good for reducing pain and healing bones.
Cancer - Cause, Cure and Cover-up, by Ron Gdanski
This book explains how fungal DNA affects human DNA in cancer patients and how cancer forms in tissue. It refers to The Body Electric many times.
The Blood and its Third Element, by Antoine Bechamp
One of the great minds in theoretical biology - his classic book.
The Germ That Causes Cancer, by Doug A. Kaufmann, et. al.
A book on how fungus (actually it is a pleomorphic bacteria多形菌 which at times is the size of a fungus蘑菇) is related to cancer.
Cancer & Natural Medicine - A Textbook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by John Boik
This book is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reverting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It contains a lot of references to research studies. It also mentions a dozen substances that are known (in test tube) to revert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thus proving it can be done.
Cancer and Vitamin C, by Ewan Cameron, M.D. and Linus Pauling, PhD (two time Nobel Prize winner)
One of many books on Vitamin C and cancer. For those who want to read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related to cancer, how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involving a two-time Nobel Prize winner!!
Herbal Medicine, Healing & Cancer -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y Donald R. Yance, Jr., C.N., M.H., A.H.G., et. al.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classic book on herbs and cancer.
DMSO - Nature's Healer, by Dr. Morton Walker
The classic book on DMSO(dimethyl sulfoxide一種藥用助劑).
同志們!如果我們知道生癌的原因,治療就有希望和方向啦,我們可以避免單單治標而不治本。
Four Women Against Cancer, by Alan Cantwell Jr., M.D.
This book about Dr. Virginia Livingston, M.D., and those women who worked with her, by Dr. Alan Cantwell, is mainly about the evidence that microbes cause cancer. Scientists have known a microbe causes cancer for over 100 years!! This book mentions at least four times that the microbe which causes cancer is inside the cancer cells.
The Cancer Microbe - The Hidden Killer in Cancer, AIDS, and Other Immune Diseases,by Alan Cantwell Jr., M.D.
《癌變微生物》goes into detail about the microbe that causes cancer.
The Body Electric - Electromagnetism and the Foundation of Life, by Robert O. Becker, M.D., et. al.
《人體電磁》One of the classic books on the electrical systems in the body and on the healing process. This book is good for reducing pain and healing bones.
Cancer - Cause, Cure and Cover-up, by Ron Gdanski
This book explains how fungal DNA affects human DNA in cancer patients and how cancer forms in tissue. It refers to The Body Electric many times.
The Blood and its Third Element, by Antoine Bechamp
One of the great minds in theoretical biology - his classic book.
The Germ That Causes Cancer, by Doug A. Kaufmann, et. al.
A book on how fungus (actually it is a pleomorphic bacteria多形菌 which at times is the size of a fungus蘑菇) is related to cancer.
Cancer & Natural Medicine - A Textbook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by John Boik
This book is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reverting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It contains a lot of references to research studies. It also mentions a dozen substances that are known (in test tube) to revert cancer cells into normal cells, thus proving it can be done.
Cancer and Vitamin C, by Ewan Cameron, M.D. and Linus Pauling, PhD (two time Nobel Prize winner)
One of many books on Vitamin C and cancer. For those who want to read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related to cancer, how about a "double-blind" study involving a two-time Nobel Prize winner!!
Herbal Medicine, Healing & Cancer -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y Donald R. Yance, Jr., C.N., M.H., A.H.G., et. al.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classic book on herbs and cancer.
DMSO - Nature's Healer, by Dr. Morton Walker
The classic book on DMSO(dimethyl sulfoxide一種藥用助劑).
同志們!如果我們知道生癌的原因,治療就有希望和方向啦,我們可以避免單單治標而不治本。
Monday, September 30, 2013
醫囑:No Supplement or Herbs!
標題翻譯過來就是:不准吃維生素營養品或保健草藥!你可能覺得莫名其妙,問這醫生治的是什麼病啊?回答:New Orleans兒童醫院腫瘤科的醫生團隊,正在按照他們所接受的正規醫學培訓,死板地執行他們的癌症治療方案:兩個回合的化療—手術—再幾個回合的化療。為什麼不准吃維生素或營養品呢?怕把病人身上的癌細胞滋養了!
我的外甥在預備作手術之前停止了化療,他得到的醫囑中就有上面這句話,叫人看了都生氣。發明化療的醫生曾經探討過維生素B(folic acid)在對抗腫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發現減少維生素B能夠減緩腫瘤的生長,那麼可推斷,添加它必定就促進腫瘤生長嘍。這大概就是腫瘤科醫生反對維生素的全部理由吧。可是為什麼不單單限定幾種維生素就好呢?為什麼不問青紅皂白,要禁止所有的營養保健品?難道他們不懂得病人的營養狀況好壞會影響自身康復速度這個常識嗎?我真懷疑有人是不安好心的,他們不敢反對病人吃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嘛。
事實上,由於化療,病人的腸胃道已經大大受損了,他們能夠吃下肚的食物很有限。那些必須用嗎啡止痛的病人也同樣犯噁心,如果他們“一頓”只能夠喝2個盎司的流質,你不給他們營養的精華嗎?何況化療已暫告一段落,我們曾親眼看著醫生拼命用糖鹽水要幫他把進入體內的化療毒藥盡快沖出去,為什麼不准使用抗氧化劑,比如用維生素C來保護身體器官免受毒害呢?有不少實驗和見証都說明,補充營養素對於配合化療有益無損,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了一些試驗報告,醫生怎麼不看呢?
在醫生團隊中其實有營養師來訪。她本來是贊同家屬為孩子添加營養品的,可是一聽見主治醫生那不尋常的醫囑,立刻支唔退去,說請再去詢問醫生吧!我們不了解這家醫院的體制運作,這位營養師會去和主治醫面質嗎?只覺得醫院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並不怎麼好。骨外科醫生指望加護病房幫助病人每天坐起一陣,並鍛鍊肺活量,有的當班護士大概是嫌麻煩,没有嚴格遵醫囑辦。--病人那條腿痛,就讓他躺著吧。
事實上,腫瘤是免疫系統失敗的症狀,從西醫來看,生在身體不同部位的癌是不同的疾病,但是從中醫來看,所有腫瘤都是同一個原因:不是缺乏某種營養素,以致身體免疫功能受損,就是某種毒素在體內積存過多,免疫系統招架不來了。一個癌腫的生成要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最后釀成森林大火一樣的災害。滅火是否可能呢?困難,但並非不可能!補充營養,停止進食毒素,增加運動,消除憂郁心結(比如憤怒或懼怕),與上帝和好,改換精神面貌,全面更新生活態度和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是治愈的關鍵。本來腫瘤醫生該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可惜很多西醫注目腫瘤,不關心其它。
教訓:下次有人需要治療癌腫,千萬要尋找那注意綜合治療的醫生。不要因為驚慌就胡亂投醫,不要過份相信醫生的方案都是為病人的好處著想,倒應耐心尋找提供comprehensive/integrative cancer treatment的腫瘤科醫生。不然落在某些醫生的手裡,你連說不的機會都沒有!他說我們都是這樣治的,並不問你的意見。我不知道住在醫院裡,不吃他們按時送來的supplement(magnesium)行嗎?你不吃飯他們不會為你灌進去,不吃“藥”就不行了。你的選擇是怎麼吃,吞藥片還是打碎攪在水中喝,你必須吃醫生開的supplement,不許吃其它,真是荒唐!這時咱們真的除了拼命禱告是束手無策的:禱告和醫生能够溝通,禱告副作用之下仍然不影響進食,禱告那缺乏營養的身體能夠有力量儘快恢復,等等神蹟。
似乎國內的癌腫治療還先進一些,至少在大城市如此,看一位網友分享抗癌心得,醫生鼓勵患者補充營養,以便為治療保駕護航。可貴。
我的外甥在預備作手術之前停止了化療,他得到的醫囑中就有上面這句話,叫人看了都生氣。發明化療的醫生曾經探討過維生素B(folic acid)在對抗腫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發現減少維生素B能夠減緩腫瘤的生長,那麼可推斷,添加它必定就促進腫瘤生長嘍。這大概就是腫瘤科醫生反對維生素的全部理由吧。可是為什麼不單單限定幾種維生素就好呢?為什麼不問青紅皂白,要禁止所有的營養保健品?難道他們不懂得病人的營養狀況好壞會影響自身康復速度這個常識嗎?我真懷疑有人是不安好心的,他們不敢反對病人吃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嘛。
事實上,由於化療,病人的腸胃道已經大大受損了,他們能夠吃下肚的食物很有限。那些必須用嗎啡止痛的病人也同樣犯噁心,如果他們“一頓”只能夠喝2個盎司的流質,你不給他們營養的精華嗎?何況化療已暫告一段落,我們曾親眼看著醫生拼命用糖鹽水要幫他把進入體內的化療毒藥盡快沖出去,為什麼不准使用抗氧化劑,比如用維生素C來保護身體器官免受毒害呢?有不少實驗和見証都說明,補充營養素對於配合化療有益無損,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了一些試驗報告,醫生怎麼不看呢?
在醫生團隊中其實有營養師來訪。她本來是贊同家屬為孩子添加營養品的,可是一聽見主治醫生那不尋常的醫囑,立刻支唔退去,說請再去詢問醫生吧!我們不了解這家醫院的體制運作,這位營養師會去和主治醫面質嗎?只覺得醫院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並不怎麼好。骨外科醫生指望加護病房幫助病人每天坐起一陣,並鍛鍊肺活量,有的當班護士大概是嫌麻煩,没有嚴格遵醫囑辦。--病人那條腿痛,就讓他躺著吧。
事實上,腫瘤是免疫系統失敗的症狀,從西醫來看,生在身體不同部位的癌是不同的疾病,但是從中醫來看,所有腫瘤都是同一個原因:不是缺乏某種營養素,以致身體免疫功能受損,就是某種毒素在體內積存過多,免疫系統招架不來了。一個癌腫的生成要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最后釀成森林大火一樣的災害。滅火是否可能呢?困難,但並非不可能!補充營養,停止進食毒素,增加運動,消除憂郁心結(比如憤怒或懼怕),與上帝和好,改換精神面貌,全面更新生活態度和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是治愈的關鍵。本來腫瘤醫生該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可惜很多西醫注目腫瘤,不關心其它。
教訓:下次有人需要治療癌腫,千萬要尋找那注意綜合治療的醫生。不要因為驚慌就胡亂投醫,不要過份相信醫生的方案都是為病人的好處著想,倒應耐心尋找提供comprehensive/integrative cancer treatment的腫瘤科醫生。不然落在某些醫生的手裡,你連說不的機會都沒有!他說我們都是這樣治的,並不問你的意見。我不知道住在醫院裡,不吃他們按時送來的supplement(magnesium)行嗎?你不吃飯他們不會為你灌進去,不吃“藥”就不行了。你的選擇是怎麼吃,吞藥片還是打碎攪在水中喝,你必須吃醫生開的supplement,不許吃其它,真是荒唐!這時咱們真的除了拼命禱告是束手無策的:禱告和醫生能够溝通,禱告副作用之下仍然不影響進食,禱告那缺乏營養的身體能夠有力量儘快恢復,等等神蹟。
似乎國內的癌腫治療還先進一些,至少在大城市如此,看一位網友分享抗癌心得,醫生鼓勵患者補充營養,以便為治療保駕護航。可貴。
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3
上帝從埃及召出祂兒子以色列
以前讀到馬太說的“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據說是舊約某部份的應驗,左右對照,總有些不太理解。現在讀一本《新約詮釋導介》,拿這個作例子解釋,總算明白了。以下是有關的筆記。
新約作者對舊約的闡釋方法主要是來自猶太拉比的解經方法,一共可以分為五類:一是意譯,好像亞蘭文聖經,基本上是用淺顯易懂的口語來重述經文;二是詮釋,由“輕”論“重”,以經解經,從特定經文推出一般法則等等;三是用先知預言解釋當代時事,昆蘭群體首創的方法;四是寓意解經,從字句中讀出深層的象征意義;五是預表,過去的聖經故事預表了現在。
馬太說小耶穌全家逃到埃及,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然后他們離開埃及回來的時候,應驗了先知何西阿的話,“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11章1節)。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是在追憶往事而不是在預言未來,另外文中的“兒子”是指以色列,而不是指彌賽亞王,馬太的思路是怎樣轉到耶穌預言的應驗上呢?
有好幾個原因。首先,七十士譯本(LXX)把何十一1的“兒子”翻譯成“嬰孩”,讓人容易聯想到和耶穌誕生有關;其次猶太拉比對經文的詮釋,常常把關於大衛的詩篇應用在全以色列民身上,或者用在未來的彌賽亞時期(Age to come),大衛是預表彌賽亞的,這樣的詮釋和預表就給重新解釋何十一1打下了基礎。
另外,民數記24章7-8節,LXX譯本寫的與希伯來文本MT不同:...必有一人從他(以色列)的子孫而出,他要統治多國...上帝把他領出埃及...。這巴蘭作的歌不是聽起來很像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嗎?原來馬太是用民廿四7-8解釋了何十一1,指出這事是成就在耶穌身上的。何西阿書十一章的主要信息看來是拯救,而不是像好多人所理解的審判!
總歸說來,馬太的解經是把舊的傳統賦予新的意義,在耶穌是彌賽亞的亮光之下看到上帝應許的應驗!這裡我們隱約看到一個大的神學框架,上帝召祂的兒子以色列出埃及,預表了上帝從世界中召出祂的教會,這是透過耶穌彌賽亞王死而復活來實現的。這再次提醒我們,基督王道成肉身的工作,目的和重點在於他的復活和得勝作王。
新約作者對舊約的闡釋方法主要是來自猶太拉比的解經方法,一共可以分為五類:一是意譯,好像亞蘭文聖經,基本上是用淺顯易懂的口語來重述經文;二是詮釋,由“輕”論“重”,以經解經,從特定經文推出一般法則等等;三是用先知預言解釋當代時事,昆蘭群體首創的方法;四是寓意解經,從字句中讀出深層的象征意義;五是預表,過去的聖經故事預表了現在。
馬太說小耶穌全家逃到埃及,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然后他們離開埃及回來的時候,應驗了先知何西阿的話,“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11章1節)。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是在追憶往事而不是在預言未來,另外文中的“兒子”是指以色列,而不是指彌賽亞王,馬太的思路是怎樣轉到耶穌預言的應驗上呢?
有好幾個原因。首先,七十士譯本(LXX)把何十一1的“兒子”翻譯成“嬰孩”,讓人容易聯想到和耶穌誕生有關;其次猶太拉比對經文的詮釋,常常把關於大衛的詩篇應用在全以色列民身上,或者用在未來的彌賽亞時期(Age to come),大衛是預表彌賽亞的,這樣的詮釋和預表就給重新解釋何十一1打下了基礎。
另外,民數記24章7-8節,LXX譯本寫的與希伯來文本MT不同:...必有一人從他(以色列)的子孫而出,他要統治多國...上帝把他領出埃及...。這巴蘭作的歌不是聽起來很像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嗎?原來馬太是用民廿四7-8解釋了何十一1,指出這事是成就在耶穌身上的。何西阿書十一章的主要信息看來是拯救,而不是像好多人所理解的審判!
總歸說來,馬太的解經是把舊的傳統賦予新的意義,在耶穌是彌賽亞的亮光之下看到上帝應許的應驗!這裡我們隱約看到一個大的神學框架,上帝召祂的兒子以色列出埃及,預表了上帝從世界中召出祂的教會,這是透過耶穌彌賽亞王死而復活來實現的。這再次提醒我們,基督王道成肉身的工作,目的和重點在於他的復活和得勝作王。
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吃大蒜的防癌作用
對於我們沒有生病,或者不知道自己已經生病的人來說,很多理論都是相信而不付諸實踐的。比如說,我知道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所以培養我的孩子們養成晚上刷牙的習慣,可是我自己呢?經常不是忘記就是懶惰。
現在來說說吃大蒜。我們恐怕早就風聞大蒜防癌甚至治癌的功用,特別是能夠“逆轉”胃腸道方面的各種癌!前次我轉發了一篇關於吃醋泡大蒜逆轉癌腫的驗方,有不少人表示不信。對自己的健康很有信心的人大多不會增加大蒜的進食量,何況大蒜的吃法比較單調,除了可以放在菜裡炒出香味,只能腌制,有點麻煩。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氣味,結果市場上就提供各種大蒜的膠囊和片劑作為保健品,讓人可以不至於因大蒜味而卻步。
大蒜如何能夠防/治癌腫呢?這方面的調查研究總結資料不多,但是從一些實驗來看,至少有下面幾個發現。首先是大蒜的殺菌抗菌作用:有人專門調查了大蒜和大蒜產品裡各種成分結構,證實了大蒜對於“淋病奈瑟菌”的抗菌功用,發表在2005年的《植物療法研究》雜志。
其次是它能夠阻止致癌物質在體內轉化代謝成型:有人研究食物帶來的一種抑制癌腫的化學成分(氫硫基合成分子sulphydryl compounds),發現大蒜很有效,有關的報告文章1992年就發表在一份德國雜志Cancer Letters。第三,大蒜能夠抑制並中止致癌物質在體內的“生物激活”過程,對於大蒜與致癌物質的反應關係,《實驗醫學和生物學進展》雜志2001年有一篇專門的研究報告。
第四,大蒜能夠增強人體的DNA修復能力:東歐有人為了觀察人體的適應反應,先用誘變劑處理人體的纖維細胞,再施用大蒜提取液,發現大蒜提取液有抗癌變和修復DNA的作用,報告發表在當地的《遺傳基因》雜志。第五,大蒜能夠減少細胞增殖,促進細胞死亡,這對於快速增長的變異細胞是很好的抑制。有人在美國的頂級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過一篇區域調查報告,是關於蔥蒜類蔬菜與前列腺癌患病風險之間聯系,也肯定了大蒜的抗癌效果。
有人以為自己不需要防癌嗎?如果你已經生過癌,那你最好防癌,以免它復發,如果你還沒有遇到癌腫災害,你最好先下手為強,建立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大蒜作為可食用的健康植物之一,真的是上帝給我們的眾多寶貴禮物之一!祂的創造都是美好,只是我們必須遵照祂的設計來保持健康,不能等到生病才迷信醫生,這也是信心。
更多有關資料可以參考美國癌腫研究院的網站文章:Garlic and Cancer Prevention。
現在來說說吃大蒜。我們恐怕早就風聞大蒜防癌甚至治癌的功用,特別是能夠“逆轉”胃腸道方面的各種癌!前次我轉發了一篇關於吃醋泡大蒜逆轉癌腫的驗方,有不少人表示不信。對自己的健康很有信心的人大多不會增加大蒜的進食量,何況大蒜的吃法比較單調,除了可以放在菜裡炒出香味,只能腌制,有點麻煩。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氣味,結果市場上就提供各種大蒜的膠囊和片劑作為保健品,讓人可以不至於因大蒜味而卻步。
大蒜如何能夠防/治癌腫呢?這方面的調查研究總結資料不多,但是從一些實驗來看,至少有下面幾個發現。首先是大蒜的殺菌抗菌作用:有人專門調查了大蒜和大蒜產品裡各種成分結構,證實了大蒜對於“淋病奈瑟菌”的抗菌功用,發表在2005年的《植物療法研究》雜志。
其次是它能夠阻止致癌物質在體內轉化代謝成型:有人研究食物帶來的一種抑制癌腫的化學成分(氫硫基合成分子sulphydryl compounds),發現大蒜很有效,有關的報告文章1992年就發表在一份德國雜志Cancer Letters。第三,大蒜能夠抑制並中止致癌物質在體內的“生物激活”過程,對於大蒜與致癌物質的反應關係,《實驗醫學和生物學進展》雜志2001年有一篇專門的研究報告。
第四,大蒜能夠增強人體的DNA修復能力:東歐有人為了觀察人體的適應反應,先用誘變劑處理人體的纖維細胞,再施用大蒜提取液,發現大蒜提取液有抗癌變和修復DNA的作用,報告發表在當地的《遺傳基因》雜志。第五,大蒜能夠減少細胞增殖,促進細胞死亡,這對於快速增長的變異細胞是很好的抑制。有人在美國的頂級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過一篇區域調查報告,是關於蔥蒜類蔬菜與前列腺癌患病風險之間聯系,也肯定了大蒜的抗癌效果。
有人以為自己不需要防癌嗎?如果你已經生過癌,那你最好防癌,以免它復發,如果你還沒有遇到癌腫災害,你最好先下手為強,建立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大蒜作為可食用的健康植物之一,真的是上帝給我們的眾多寶貴禮物之一!祂的創造都是美好,只是我們必須遵照祂的設計來保持健康,不能等到生病才迷信醫生,這也是信心。
更多有關資料可以參考美國癌腫研究院的網站文章:Garlic and Cancer Prevention。
Sunday, September 22, 2013
猶太人會堂的敬拜頌詞
昨天是星期六,猶太人的安息日。當然,他們的日子是從頭一天晚上天黑開始算的。桌上有一本猶太人會堂用的敬拜頌詞,是希伯來文,有英文翻譯。隨手打開,剛好是一篇Sabbath早晨的一篇。對我來說,這幾天一直都有些坐立不安,拼命禱告,我發現這一篇非常安慰。我要拿給我那正在勇敢抗癌的外甥看!以下是從中抄寫下來的,我把它翻譯成中文。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可以看看,和我們的頌讚很相似對嗎?一直到現在,至高的真神、造物之主都是猶太人的救贖主!
Blessed is the One who spoke and the world came to be. Blessed is the One!
Blessed is the One who continually authors creation.
Blessed is the One whose word is dee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decreeds and fulfills.
Blessed is the One who is compassionate towards the worl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is compassionate towards all creatures.
Blessed is the One who rewards the reverent;
blessed is the One who exists for all time, ever-enduring.
Blessed is the One who redeems and saves; blessed is God’s Name!
With songs of praise, we extol You and proclaim Your sovereignty,
for You are the source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One God, Life of the universe, praised and glorious Ruler, Your Name is eternal!
Blessed are You, Adonai, Sovereign who is glorified through praise.
贊美那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的主,贊美他!
贊美那創作不止的主。
贊美那“道”成了作為,命定又成就的主。
贊美那憐憫世人、也憐憫所有受造之物的主。
主賞賜敬畏他的人,他永遠長存、永遠不變,我們贊美他。
贊美那救贖又拯救的主,贊美神的名!
我們唱詩頌贊你,宣告你的至高主權,因為你是宇宙中生命的源頭。
獨一的神,宇宙的生命,受頌揚和榮耀的宇宙統治者,你的名是永遠的!
我們頌贊你,主啊,你是我們借著頌贊所榮耀的至高主!
Blessed is the One who spoke and the world came to be. Blessed is the One!
Blessed is the One who continually authors creation.
Blessed is the One whose word is dee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decreeds and fulfills.
Blessed is the One who is compassionate towards the world;
blessed is the One who is compassionate towards all creatures.
Blessed is the One who rewards the reverent;
blessed is the One who exists for all time, ever-enduring.
Blessed is the One who redeems and saves; blessed is God’s Name!
With songs of praise, we extol You and proclaim Your sovereignty,
for You are the source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One God, Life of the universe, praised and glorious Ruler, Your Name is eternal!
Blessed are You, Adonai, Sovereign who is glorified through praise.
贊美那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的主,贊美他!
贊美那創作不止的主。
贊美那“道”成了作為,命定又成就的主。
贊美那憐憫世人、也憐憫所有受造之物的主。
主賞賜敬畏他的人,他永遠長存、永遠不變,我們贊美他。
贊美那救贖又拯救的主,贊美神的名!
我們唱詩頌贊你,宣告你的至高主權,因為你是宇宙中生命的源頭。
獨一的神,宇宙的生命,受頌揚和榮耀的宇宙統治者,你的名是永遠的!
我們頌贊你,主啊,你是我們借著頌贊所榮耀的至高主!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3
走向健康之路的21天
我的外甥正在與一種骨癌搏鬥。他剛做完手術,從麻醉中醒來,又疼痛、又發燒。我們拼命禱告他能盡快開始進食,醫生沒有給他任何飲食限制,只是他現在痛得不想吃。本文內容取自《Beating Cancer with Nutrition》一書,目的是鼓勵所有面對和經歷過癌症治療的人:你的手中其實握有走向健康的的主動能力,願你知道上帝對你的奇妙創造,並且他非常樂意得到你的信任!這書講的是“21天”抗癌,但也許你應該把它當作21個步驟,有些步驟可以很快完成,另一些步驟困難一點,這些供你參考。
第一天:培養樂觀與盼望的心靈。看哪,你的身體有許多部分到現在都是運作正常的,比如聰明和健康的大腦可以判斷和思考,健康的腎臟幫助你排除進入體內的毒素和廢物。感恩的心很重要。請你回顧思想,把一切能夠想到的、值得感恩的事件都擺出來。
你生活的優先次序是什麽?自從診斷發現生癌之後,你的生活優先次序改變了嗎?若是改變了,是變得更好一些嗎?癌癥現在可能危脅到你的生存,但是否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警鐘,讓我們注意一些更重要的事。我們所有的人都有一天會死,問題是什麽時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這“什麽時候”的問題顯得更加緊迫,但我們都應該記住,承認生命的有限很重要。生命是寶貴的,千萬不要浪費。很多人每天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忙忙碌碌,用很多時間牽掛一些毫不重要的細節,對生活中最要緊的事反而忘記。
你現在要怎樣做?請看重你的使命,享受和珍惜你的朋友、家庭,每天沈浸在你所喜歡的美景、音樂、玩笑等等之中,和你的造物主和好(無論你對higher power是怎樣理解的)。人們一直在與癌症搏鬥,但是怕死並不是生存的一個理由,你想人們在你的葬禮中會說什麽?“看!我覺得她在動”?沒有那樣的事。從今開始,你可以更新你的目標感,用合宜的眼光看待人生真正有意義的事,建立一個“能夠擊打癌腫”的心態,並尋找一個病中的夥伴,比如一個你所愛的人?或一個家人,能夠支持你到底,在你泄氣的時候鼓勵你。要有熱忱。Enthusiasm一字來自希臘文,原來含有心裏受到神的啟發的意思。你的喜樂、熱忱、感恩、為他人著鄉`的態度,能夠成為一個流通的渠道,把神加給你的生命力分享給人。
第二天:收集知識和資料,以便有智慧作出關於治療的抉擇。你的醫生可能已經對你有個治療的計劃,但他/她的治療方法對你來說可能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可能不是最好的療法。你需要發掘一下,看自己還有什麽其它的選擇沒有。現在的世界是一個比較容易查找資料的時代,你可以到網絡上花一個鐘頭去收集一些資料,看還有誰可能會幫你治療你的這種癌,記下電話號碼去詢問。誰會是你最好的主治醫生?越多的知識就越能幫助你作出正確的抉擇。
有一類療法叫做免疫治療法,開發和利用你的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幫助擊打癌腫,可以作為主要的或輔助的療法,你可以搜尋一些有關的資源,調查各種免疫治療法的有效性,以及你是否能夠找到提供這些療法的醫生。有些腫瘤科的醫生對輔助性的另類治療不開放,另一些比較開放,你應該盡量尋找思想開放、愿意從事綜合治療(Comprehensive Cancer Treatment)的醫生,他們相信營養補充對病人的重要性。
第三天:認識“營養協作”的力量。什麽是營養協作(synergism)呢?就是一種營養加另一種營養合起來的果效大於兩種營養分別的果效疊加。你不能指望哪一種營養是抗癌的神槍手,因為你的身體需要50種基本營養,再加上幾百種其它的寶貴營養來正常運作。只有進食全面健康的食物,才能提供足夠的各種營養,然後補充少數幾樣你食譜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就成。
這就好像問“一部車子最重要的部件是什麽”?有人會答“發動機”。好,給你一臺發動機,看你能不能把它開回家!健康的身體和車子一樣,由許多重要的部件組成,但這些部件無法單獨運作。建造房屋的時候,所有原材料都必須在合適的時間按量送到工地才行,人體也一樣,健康運作需要正確的營養素在正確的時候按正確的比例聚集,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健壯有力、能夠打敗癌腫的機器,其中稍微差一點都不能達到你的目標。
第四天:把癌腫餓死。癌腫靠糖份養生。科學家把癌腫稱為“專性的葡萄糖代謝細胞”(obligate glucose metabolizer),所以你可以用降低癌腫所需要的燃料來減緩它的生長。吃一大堆甜水和甜食會引起很多疾病,包括癌腫。所以,又想抗癌又吃甜食,就好像一面企圖撲滅森林大火,一面有人在旁邊往樹木上澆油。不吃甜食,反而多運動來消耗掉一部分血糖,癌腫就開始挨餓和停止生長。你可以補充大量的桂皮來幫助穩定血糖,補充鉻chromium與鎂magnesium。
第五天:避免營養不良。癌腫很浪費營養。超過40%的病人其實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隨之而來的營養不良。癌腫產生一種化學成分讓人減少食欲,卻增加卡里路的需要量,結果很多病人體重開始下降,營養不良是無法讓身體免疫系統有效發揮功能、戰勝癌細胞的。你的免疫系統是你擊殺癌細胞的大軍。你如果不能吃固體食物,可以試試把蔬菜水果打成漿來喝,得到那些身體急需的營養。
全部內容請閱讀《Beating Cancer with Nutrition》一書。我相信上帝的創造和預備,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祂最奇妙的創造之一。可是,我們不能一邊禱告上帝行神跡,一邊繼續吃各種有害食品和保持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第一天:培養樂觀與盼望的心靈。看哪,你的身體有許多部分到現在都是運作正常的,比如聰明和健康的大腦可以判斷和思考,健康的腎臟幫助你排除進入體內的毒素和廢物。感恩的心很重要。請你回顧思想,把一切能夠想到的、值得感恩的事件都擺出來。
你生活的優先次序是什麽?自從診斷發現生癌之後,你的生活優先次序改變了嗎?若是改變了,是變得更好一些嗎?癌癥現在可能危脅到你的生存,但是否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警鐘,讓我們注意一些更重要的事。我們所有的人都有一天會死,問題是什麽時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這“什麽時候”的問題顯得更加緊迫,但我們都應該記住,承認生命的有限很重要。生命是寶貴的,千萬不要浪費。很多人每天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忙忙碌碌,用很多時間牽掛一些毫不重要的細節,對生活中最要緊的事反而忘記。
你現在要怎樣做?請看重你的使命,享受和珍惜你的朋友、家庭,每天沈浸在你所喜歡的美景、音樂、玩笑等等之中,和你的造物主和好(無論你對higher power是怎樣理解的)。人們一直在與癌症搏鬥,但是怕死並不是生存的一個理由,你想人們在你的葬禮中會說什麽?“看!我覺得她在動”?沒有那樣的事。從今開始,你可以更新你的目標感,用合宜的眼光看待人生真正有意義的事,建立一個“能夠擊打癌腫”的心態,並尋找一個病中的夥伴,比如一個你所愛的人?或一個家人,能夠支持你到底,在你泄氣的時候鼓勵你。要有熱忱。Enthusiasm一字來自希臘文,原來含有心裏受到神的啟發的意思。你的喜樂、熱忱、感恩、為他人著鄉`的態度,能夠成為一個流通的渠道,把神加給你的生命力分享給人。
第二天:收集知識和資料,以便有智慧作出關於治療的抉擇。你的醫生可能已經對你有個治療的計劃,但他/她的治療方法對你來說可能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可能不是最好的療法。你需要發掘一下,看自己還有什麽其它的選擇沒有。現在的世界是一個比較容易查找資料的時代,你可以到網絡上花一個鐘頭去收集一些資料,看還有誰可能會幫你治療你的這種癌,記下電話號碼去詢問。誰會是你最好的主治醫生?越多的知識就越能幫助你作出正確的抉擇。
有一類療法叫做免疫治療法,開發和利用你的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幫助擊打癌腫,可以作為主要的或輔助的療法,你可以搜尋一些有關的資源,調查各種免疫治療法的有效性,以及你是否能夠找到提供這些療法的醫生。有些腫瘤科的醫生對輔助性的另類治療不開放,另一些比較開放,你應該盡量尋找思想開放、愿意從事綜合治療(Comprehensive Cancer Treatment)的醫生,他們相信營養補充對病人的重要性。
第三天:認識“營養協作”的力量。什麽是營養協作(synergism)呢?就是一種營養加另一種營養合起來的果效大於兩種營養分別的果效疊加。你不能指望哪一種營養是抗癌的神槍手,因為你的身體需要50種基本營養,再加上幾百種其它的寶貴營養來正常運作。只有進食全面健康的食物,才能提供足夠的各種營養,然後補充少數幾樣你食譜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就成。
這就好像問“一部車子最重要的部件是什麽”?有人會答“發動機”。好,給你一臺發動機,看你能不能把它開回家!健康的身體和車子一樣,由許多重要的部件組成,但這些部件無法單獨運作。建造房屋的時候,所有原材料都必須在合適的時間按量送到工地才行,人體也一樣,健康運作需要正確的營養素在正確的時候按正確的比例聚集,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健壯有力、能夠打敗癌腫的機器,其中稍微差一點都不能達到你的目標。
第四天:把癌腫餓死。癌腫靠糖份養生。科學家把癌腫稱為“專性的葡萄糖代謝細胞”(obligate glucose metabolizer),所以你可以用降低癌腫所需要的燃料來減緩它的生長。吃一大堆甜水和甜食會引起很多疾病,包括癌腫。所以,又想抗癌又吃甜食,就好像一面企圖撲滅森林大火,一面有人在旁邊往樹木上澆油。不吃甜食,反而多運動來消耗掉一部分血糖,癌腫就開始挨餓和停止生長。你可以補充大量的桂皮來幫助穩定血糖,補充鉻chromium與鎂magnesium。
第五天:避免營養不良。癌腫很浪費營養。超過40%的病人其實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隨之而來的營養不良。癌腫產生一種化學成分讓人減少食欲,卻增加卡里路的需要量,結果很多病人體重開始下降,營養不良是無法讓身體免疫系統有效發揮功能、戰勝癌細胞的。你的免疫系統是你擊殺癌細胞的大軍。你如果不能吃固體食物,可以試試把蔬菜水果打成漿來喝,得到那些身體急需的營養。
全部內容請閱讀《Beating Cancer with Nutrition》一書。我相信上帝的創造和預備,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祂最奇妙的創造之一。可是,我們不能一邊禱告上帝行神跡,一邊繼續吃各種有害食品和保持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3
神秘的十二小先知書卷
本文內容取自《死海古卷聖經》一書,作者將古抄本和我們手上所印刷出版的最正確版本加以對比和評論。
我總是猜想,十二小先知書卷和大先知書一樣,先各自成書,再由某人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但是誰在甚麼時候收集了這些書卷的呢?他是憑什麽標準來編排這些書卷的次序呢?按寫作時間嗎?可是從現存的各種古抄本看,這些書卷總是在一起,即十二卷看為一卷,卷名為“十二小先知”,沒有分開獨立存在的抄本。
死海古卷中一共找到10卷小先知書,其中8卷在昆蘭的洞穴找到,抄寫時間大約是主前150年到主前25年。有3個殘卷只剩下一卷書的一小部分,所以看不出書卷次序;從7卷保存比較多經文的古殘卷來看,小先知書的次序似乎大都和傳統的馬索拉版本一樣,只有一卷次序不同。特別有意思的是,有一卷翻譯成希臘文的小先知書,次序也是按照希伯來書卷經文:從約珥書到彌迦書,而不是按希臘文聖經的次序。學者還發現,最古老的一個抄本把《約拿書》排在瑪拉基書後面,而且肯定不在十二卷的前半部分,倒似乎是十二篇中的最後一篇。
許多證據表明,東方教會傳統所相信的希臘譯本的經文已經很系統地在希伯來文本中得到修改。死海古卷所找到的經文抄本是某種希臘版本和希伯來版本的混合:以希伯來版本為主,但有一些字句和七十士譯本一致,還有一些地方與MT和LXX都不相同,出現獨立的讀法。(不算那些母音拼寫方面的差異。)
在猶太人起義時所占據的死海附近洞穴中,人們找到不多的聖經抄本,其中就包括小先知書及其解釋文獻(pesher)。從這些pesher我們了解到,當時的猶太人經常用一些實際政治局勢來解釋這些小先知書卷,認為是預言的應驗等等,並且這些pesher似乎與經文預言本身一樣當作權威。在聖經中,但以理“講解”夢就是pesher這個字。死海古卷中一共有15卷已知的pesher,其中有6卷是解釋小先知書的:兩卷解釋何西阿書,另外幾卷解釋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和西番雅書。
比如何西阿書,除了有解釋的pesher,還被死海古卷中的好幾份文獻引用,像二章15和18節,是上帝對以色列的應許;第三章所描述的神和大衛王再來,以色列無君王、無首領的情形,被一份昆蘭社團(愛色尼派)理解為預言他們中間那位“公義的教師”死後的情形;四16形容以色列像“倔強悖逆的母牛”也被引用,來指當時那些不接受昆蘭社團信仰的猶太人;五10中“挪移地界”的首領也是指那些人,他們操控律法—可能是描述法利賽派,而8節的“角”和“號”被另一份文獻用寓意法解釋為律法書的前面兩卷,說這書卷在末世已被背道的人拒絕了。令人好奇的是,這樣的解經與pesher的其余部份竟也共存,因為何西阿書似乎主要是被理解為被擄前發出的關於以色列被擄的預言。
我總是猜想,十二小先知書卷和大先知書一樣,先各自成書,再由某人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但是誰在甚麼時候收集了這些書卷的呢?他是憑什麽標準來編排這些書卷的次序呢?按寫作時間嗎?可是從現存的各種古抄本看,這些書卷總是在一起,即十二卷看為一卷,卷名為“十二小先知”,沒有分開獨立存在的抄本。
死海古卷中一共找到10卷小先知書,其中8卷在昆蘭的洞穴找到,抄寫時間大約是主前150年到主前25年。有3個殘卷只剩下一卷書的一小部分,所以看不出書卷次序;從7卷保存比較多經文的古殘卷來看,小先知書的次序似乎大都和傳統的馬索拉版本一樣,只有一卷次序不同。特別有意思的是,有一卷翻譯成希臘文的小先知書,次序也是按照希伯來書卷經文:從約珥書到彌迦書,而不是按希臘文聖經的次序。學者還發現,最古老的一個抄本把《約拿書》排在瑪拉基書後面,而且肯定不在十二卷的前半部分,倒似乎是十二篇中的最後一篇。
許多證據表明,東方教會傳統所相信的希臘譯本的經文已經很系統地在希伯來文本中得到修改。死海古卷所找到的經文抄本是某種希臘版本和希伯來版本的混合:以希伯來版本為主,但有一些字句和七十士譯本一致,還有一些地方與MT和LXX都不相同,出現獨立的讀法。(不算那些母音拼寫方面的差異。)
在猶太人起義時所占據的死海附近洞穴中,人們找到不多的聖經抄本,其中就包括小先知書及其解釋文獻(pesher)。從這些pesher我們了解到,當時的猶太人經常用一些實際政治局勢來解釋這些小先知書卷,認為是預言的應驗等等,並且這些pesher似乎與經文預言本身一樣當作權威。在聖經中,但以理“講解”夢就是pesher這個字。死海古卷中一共有15卷已知的pesher,其中有6卷是解釋小先知書的:兩卷解釋何西阿書,另外幾卷解釋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和西番雅書。
比如何西阿書,除了有解釋的pesher,還被死海古卷中的好幾份文獻引用,像二章15和18節,是上帝對以色列的應許;第三章所描述的神和大衛王再來,以色列無君王、無首領的情形,被一份昆蘭社團(愛色尼派)理解為預言他們中間那位“公義的教師”死後的情形;四16形容以色列像“倔強悖逆的母牛”也被引用,來指當時那些不接受昆蘭社團信仰的猶太人;五10中“挪移地界”的首領也是指那些人,他們操控律法—可能是描述法利賽派,而8節的“角”和“號”被另一份文獻用寓意法解釋為律法書的前面兩卷,說這書卷在末世已被背道的人拒絕了。令人好奇的是,這樣的解經與pesher的其余部份竟也共存,因為何西阿書似乎主要是被理解為被擄前發出的關於以色列被擄的預言。
Sunday, September 15, 2013
同一幅圖畫,不同的描述
我相信上帝啟示給人的是圖畫真理,人用筆寫下來。創世記二章2節:“到第七日,神完成了(祂所做的工)…”。可是在七十士譯本和撒瑪利亞五經,我們卻讀到“到第六日,神完成了…”。神到底是在第六日還是第七日完工的呢?如果是第七日完工,那麽祂是清早完工?還是上午或下午完工的呢?我們都相信祂第七天沒有做工,所以說祂第六天完工比較準確是嗎?畢竟,聖經強調的是他第七天歇工休息了。於是學者們相信,有些文士是在抄寫或翻譯的時候作了修改,以免有人對上帝在第七天是否做工發生疑問。
假如我告訴你,我今天休假,因為我完成了一個工程項目,老板早就答應我,一完工我就可以休假。你卻不斷地追問說,是今天幾點鐘開始休假啊?或是昨晚上完工的啊?我恐怕會對你這麽摳字眼很不耐煩,你不為我休假而高興,倒是咬文嚼字!語言的功能常常都以表意為重,很多時候是靠對方心領神會的。當然如果你是我的老板,這麽問可能涉及薪水的計算,那另當別論。可惜不少人對上帝的“話語”就是這個態度,說來認真,其實不得要領。
撒母耳記上二章17節講到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這(兩個)年輕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很重,因為他們(讓人)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可是在一份死海古卷中,學者們卻找到和LXX譯本一樣的經文,“這(兩個)年輕的,罪在耶和華面前很重”。括號中的字是中文對眾數“年輕人”的解釋,不按前後文說出是兩人就不清楚。這是中文的特點,模棱兩可的語言反讓人生疑。學者們相信,MT版本“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是後來的文士為明確解釋而加的,“人”字也是為進一步表達“年輕的”而加,因為死海古卷中的經文沒有這些字樣。東方語言主要是為描述圖畫,補充說明是最好的方式來澄清事實,這一點恐怕希伯來語更像漢語,考究字眼是大可不必的。順告,他二人的“罪”是單數的,表明不宜敬拜的状態,而不是“罪性”嚴重,或前後文所描寫的種種行為。
接下去有兩句話也很有意思:(以利)聽見他兩個兒子待以色列眾人的事,又聽見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他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我們在死海古卷的經文中發現沒有“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那句話,學者認為MT文士加那句話的目的大概是要增加以利兒子的罪,讓故事中以利問話“這樣的事”所指的更明確。其實以上兩處若沒有添加的經文也讀得通,人們看到前文關於“搶”祭肉的描述,自然明白兩個壞蛋如何得罪耶和華,正如LXX版本所寫的。有時增加的評論和描述反而未必突出同樣的重點:以利的兒子即使沒有和婦人茍合,他們的罪也一點都不輕。可是會幕門前怎麽會有婦人伺候呢?聖經別處都沒有提過。我們只看到祭司以利在耶和華殿的門框旁邊,坐在自己的位上(撒上一9),或者小撒母耳清早起來去開殿門(三15),沒有婦人在那裏伺候啊?
再舉個例子。撒母耳記上十四章18-19節,掃羅在打仗的時候想要求問耶和華。MT版本說,掃羅要祭司亞希亞把神的約櫃拿來(you bring near the God’s Ark)。在中文裏,如果是約櫃,當然要“運”來,因為我們頭腦中的圖畫應該是幾個人擡,可是希伯來原文是單數人稱的命令句,亞希亞怎麽能自己把約櫃拿來呢?再看LXX版本,原來掃羅是要求他把以弗得拿來,就是掛在祭司胸前的那塊胸牌。關於那個神聖的物品,LXX經文說,“那時他帶了神的以弗得在以色列人中”,而且你如果注意到第3節,以弗得當時是穿在亞希亞身上的。回到19節,亞希亞聽命尚未“拿來”(約櫃),掃羅卻聽見非利士營中的喧嚷,於是對那祭司說:停手吧!
能夠立即停手的應該不是擡運約櫃,而是拿以弗得,上面有烏陵土明,況且大衛多次用來求問耶和華(廿三9、卅7)。學者們推測是MT的文士將“以弗得”改為“約櫃”,也許是覺得用以弗得來求問神不大合適,但更可能是想故意把掃羅描寫得不敬重約櫃。無論如何,亞希亞穿著以弗得的事還留在故事中,耐人尋味,作者的用意恐怕是將掃羅來對比大衛。
文本比較讓人能夠了解編輯改動的目的,或許也回答一些疑難問題。比如若有人問你“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你除了回答不知道,還可以告訴他LXX版本中沒有那句話。如果聖經沒有給我們一幅比較完整的圖畫,那麼我們就不能夠從中得到甚麼功課。
假如我告訴你,我今天休假,因為我完成了一個工程項目,老板早就答應我,一完工我就可以休假。你卻不斷地追問說,是今天幾點鐘開始休假啊?或是昨晚上完工的啊?我恐怕會對你這麽摳字眼很不耐煩,你不為我休假而高興,倒是咬文嚼字!語言的功能常常都以表意為重,很多時候是靠對方心領神會的。當然如果你是我的老板,這麽問可能涉及薪水的計算,那另當別論。可惜不少人對上帝的“話語”就是這個態度,說來認真,其實不得要領。
撒母耳記上二章17節講到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這(兩個)年輕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很重,因為他們(讓人)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可是在一份死海古卷中,學者們卻找到和LXX譯本一樣的經文,“這(兩個)年輕的,罪在耶和華面前很重”。括號中的字是中文對眾數“年輕人”的解釋,不按前後文說出是兩人就不清楚。這是中文的特點,模棱兩可的語言反讓人生疑。學者們相信,MT版本“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是後來的文士為明確解釋而加的,“人”字也是為進一步表達“年輕的”而加,因為死海古卷中的經文沒有這些字樣。東方語言主要是為描述圖畫,補充說明是最好的方式來澄清事實,這一點恐怕希伯來語更像漢語,考究字眼是大可不必的。順告,他二人的“罪”是單數的,表明不宜敬拜的状態,而不是“罪性”嚴重,或前後文所描寫的種種行為。
接下去有兩句話也很有意思:(以利)聽見他兩個兒子待以色列眾人的事,又聽見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他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我們在死海古卷的經文中發現沒有“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那句話,學者認為MT文士加那句話的目的大概是要增加以利兒子的罪,讓故事中以利問話“這樣的事”所指的更明確。其實以上兩處若沒有添加的經文也讀得通,人們看到前文關於“搶”祭肉的描述,自然明白兩個壞蛋如何得罪耶和華,正如LXX版本所寫的。有時增加的評論和描述反而未必突出同樣的重點:以利的兒子即使沒有和婦人茍合,他們的罪也一點都不輕。可是會幕門前怎麽會有婦人伺候呢?聖經別處都沒有提過。我們只看到祭司以利在耶和華殿的門框旁邊,坐在自己的位上(撒上一9),或者小撒母耳清早起來去開殿門(三15),沒有婦人在那裏伺候啊?
再舉個例子。撒母耳記上十四章18-19節,掃羅在打仗的時候想要求問耶和華。MT版本說,掃羅要祭司亞希亞把神的約櫃拿來(you bring near the God’s Ark)。在中文裏,如果是約櫃,當然要“運”來,因為我們頭腦中的圖畫應該是幾個人擡,可是希伯來原文是單數人稱的命令句,亞希亞怎麽能自己把約櫃拿來呢?再看LXX版本,原來掃羅是要求他把以弗得拿來,就是掛在祭司胸前的那塊胸牌。關於那個神聖的物品,LXX經文說,“那時他帶了神的以弗得在以色列人中”,而且你如果注意到第3節,以弗得當時是穿在亞希亞身上的。回到19節,亞希亞聽命尚未“拿來”(約櫃),掃羅卻聽見非利士營中的喧嚷,於是對那祭司說:停手吧!
能夠立即停手的應該不是擡運約櫃,而是拿以弗得,上面有烏陵土明,況且大衛多次用來求問耶和華(廿三9、卅7)。學者們推測是MT的文士將“以弗得”改為“約櫃”,也許是覺得用以弗得來求問神不大合適,但更可能是想故意把掃羅描寫得不敬重約櫃。無論如何,亞希亞穿著以弗得的事還留在故事中,耐人尋味,作者的用意恐怕是將掃羅來對比大衛。
文本比較讓人能夠了解編輯改動的目的,或許也回答一些疑難問題。比如若有人問你“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你除了回答不知道,還可以告訴他LXX版本中沒有那句話。如果聖經沒有給我們一幅比較完整的圖畫,那麼我們就不能夠從中得到甚麼功課。
Saturday, September 14, 2013
七十士譯本的聖經有何不同?
七十士譯本(LXX)是從希伯來文翻譯的希臘文聖經,是新約作者們所閱讀的經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希伯來文聖經是猶太人所認為權威的馬索拉版本(MT),已經翻譯成許多其它文字,包括亞蘭文、拉丁文、敘利亞文。這幾種語言的譯本都翻譯得很早,和我們手上的MT版本對照,差別是很少的。
但是LXX譯本很不一樣,除了語言不同以外,還有一系列其它的重要差異。由LXX重構的希伯來原文(B*)明顯不是MT文本,而是指向一個不同的版本。我們現在說明如下:
摩西五經(妥拉):這一部分的B*總的來說是希伯來文的直譯。B*的各卷其實並沒有什麽文字特征,不過B*的妥拉部分有大量的“協調化修改”添加,類似於撒瑪利亞五經版本(SP)。人們常常把協調化修改當作SP的典型特征,但LXX的這部分經文才真正有更多的協調化修改呢,-- 各卷的協調化修改都比SP多了一、兩倍!在創世記和申命記中,LXX經文的協調化是非常突出的,當然SP和MT也看得到有協調化的修改。這些協調化修改有許多是與SP相同的,令人感到LXX的這些經文是從某種共同的抄本發展出來的。協調化修改通常都是後期的妥拉抄寫文士添加了字詞,同時LXX含有“早期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知道某文本是另一文本的晚期修改,是因為能夠找到邏輯上的修改原因。
創世記:LXX和MT有一些編輯方面的不同。SP和B*版本與MT及其它譯本相比,在族譜描述部分(5章、11章)都很系統地有不同寫法:每一代生兒子的年齡都比MT所記的晚,典型的數字是晚了100年,而各代的壽命卻和MT所記大致相同。另外31章46-52節,雅各和拉班堆石為證那一段記述,B*的次序稍微不同。在眾人堆聚了石堆又吃喝之後,到底是拉班先宣告“這石堆作你我中間的證據”,然後命名那地方呢?還是反過來,先給出那石堆的希伯來名字,拉班後說那句話?似乎前者的B*版本更合乎故事的情理,只是更突出了拉班對於立約的主動姿態,可能屬於較早的版本。
出埃及記:LXX、M+、和SP版本對於建造會幕的第一次描述(在25-31章)相當一致,但35-40章的平行描述卻在次序和內容上相當不同,主要差別是在祭司的服飾方面。B*先描述祭司的服飾,而有些部分是沒有的,有幾處多了一些細節,B*與M+屬於不同的編輯版本。
民數記:LXX和MT有一些編輯方面的不同。B*有添加,有刪減,有不同的文字次序,看出LXX版本就許多細節做了積極的文學編輯。比如第二章7節、14節、20節、22節、29節的支派名字前面都加了“挨著安營的是…”字樣。而B*在9章22-23節則比較簡短,沒有“無論”多久的短語等等。在支派次序方面,B*把迦得排在瑪拿西的後面,而M+把迦得列在流便和西緬的後面,比較不合理。
約書亞記:LXX有許多增減、次序調換、和神學差異。這些特征反映出本卷書與MT是不同的編輯發展階段,有時是 比較早的階段。例如,LXX有很多地方都沒有MT的修飾性描述,像一1的摩西,LXX沒有“耶和華的仆人”字樣,一15也是,我們讀到簡單的一句“那時才可以回你們所得之地,就是摩西所給你們的”。LXX在另外一些地方比MT寫得長,比如約書亞記末尾,在廿四33節之後,LXX接下去多了一大段話,大意是說,那天以色列的後裔擡著神的約櫃走了一圈;某人作了祭司直到他死,葬在某處;然後以色列人拜起鄰國的神來,耶和華把他們交在摩押某王手裏,他就統治他們18年。--這些話都分散在士師記的2與3章。
在約書亞記第8-9章,LXX和M+版本有不同的故事次序。LXX的記述的次序是:先征服艾城(八1-29),然後綜述鄰國的反應(九1-2),跟著記載築壇事件(八30-35),最後寫基遍人用計求生(九3-27)。另外,LXX似乎把有些句子修改得合乎摩西律法的要求。
撒母耳記上下:LXX和M+有經文和文學編輯的差異,同樣屬於不同的編輯發展階段,有時顯然是比較早的階段。比如哈拿之歌和16-18章大衛與歌利亞爭戰的故事,LXX的經文在許多地方相當簡短,我們發現從16章到18章,M+的88節經文中有39節不在 LXX版本中,其中包括17章大衛來到陣前,聽見歌利亞罵陣,他與哥哥和旁邊人的對話,直到被帶到掃羅面前的那一大段(12-31節),以及掃羅在大衛殺死歌利亞之後,詢問“那少年人是誰”的那段(55-58節)。有人說翻譯的文士恐怕是故意跳過這些句子不翻譯,以便解決希伯來文故事情節中的問題,另有人說LXX所翻譯的希伯來原文就是代表了一個與M+不同的文學版本。後來在昆蘭古卷中發現有一個希伯來文抄本,和B*很接近,證明LXX的翻譯文士並非自由地刪除了一些句子。
列王記上下:LXX和M+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比撒母耳記還顯著。LXX除了比較簡短,有增有減,還有故事次序的不同和列王年代系列的差異,可能算是希臘文聖經書卷中差異最大的。比如LXX的列王卷三2章35節比M+版本多出一大段話,講述所羅門的智慧和財富;16章28節也多出一大段話,講述南國猶大王約沙法的活動;還有12章24節更多出一大段穿插講述耶羅波安的故事來,情節和11、12、14章各處所載一樣。這些修改要麽是把較早期的MT內容重寫了,要麽是文士加插的解經註釋被當作正文抄傳下來了。另外,LXX列王卷三的20章和21章次序是調換的,亞哈王和王後耶洗別先奪鄰舍葡萄園,再與亞蘭王爭戰,而不是爭戰“這事以後”才發生,等等。 以賽亞書:LXX版本似乎常常偏離M+去做大量的解經,但它所要解釋的部分和M+版本卻沒有多大區別。
(全文發表在我的經文鑑別學博客。)
但是LXX譯本很不一樣,除了語言不同以外,還有一系列其它的重要差異。由LXX重構的希伯來原文(B*)明顯不是MT文本,而是指向一個不同的版本。我們現在說明如下:
摩西五經(妥拉):這一部分的B*總的來說是希伯來文的直譯。B*的各卷其實並沒有什麽文字特征,不過B*的妥拉部分有大量的“協調化修改”添加,類似於撒瑪利亞五經版本(SP)。人們常常把協調化修改當作SP的典型特征,但LXX的這部分經文才真正有更多的協調化修改呢,-- 各卷的協調化修改都比SP多了一、兩倍!在創世記和申命記中,LXX經文的協調化是非常突出的,當然SP和MT也看得到有協調化的修改。這些協調化修改有許多是與SP相同的,令人感到LXX的這些經文是從某種共同的抄本發展出來的。協調化修改通常都是後期的妥拉抄寫文士添加了字詞,同時LXX含有“早期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知道某文本是另一文本的晚期修改,是因為能夠找到邏輯上的修改原因。
創世記:LXX和MT有一些編輯方面的不同。SP和B*版本與MT及其它譯本相比,在族譜描述部分(5章、11章)都很系統地有不同寫法:每一代生兒子的年齡都比MT所記的晚,典型的數字是晚了100年,而各代的壽命卻和MT所記大致相同。另外31章46-52節,雅各和拉班堆石為證那一段記述,B*的次序稍微不同。在眾人堆聚了石堆又吃喝之後,到底是拉班先宣告“這石堆作你我中間的證據”,然後命名那地方呢?還是反過來,先給出那石堆的希伯來名字,拉班後說那句話?似乎前者的B*版本更合乎故事的情理,只是更突出了拉班對於立約的主動姿態,可能屬於較早的版本。
出埃及記:LXX、M+、和SP版本對於建造會幕的第一次描述(在25-31章)相當一致,但35-40章的平行描述卻在次序和內容上相當不同,主要差別是在祭司的服飾方面。B*先描述祭司的服飾,而有些部分是沒有的,有幾處多了一些細節,B*與M+屬於不同的編輯版本。
民數記:LXX和MT有一些編輯方面的不同。B*有添加,有刪減,有不同的文字次序,看出LXX版本就許多細節做了積極的文學編輯。比如第二章7節、14節、20節、22節、29節的支派名字前面都加了“挨著安營的是…”字樣。而B*在9章22-23節則比較簡短,沒有“無論”多久的短語等等。在支派次序方面,B*把迦得排在瑪拿西的後面,而M+把迦得列在流便和西緬的後面,比較不合理。
約書亞記:LXX有許多增減、次序調換、和神學差異。這些特征反映出本卷書與MT是不同的編輯發展階段,有時是 比較早的階段。例如,LXX有很多地方都沒有MT的修飾性描述,像一1的摩西,LXX沒有“耶和華的仆人”字樣,一15也是,我們讀到簡單的一句“那時才可以回你們所得之地,就是摩西所給你們的”。LXX在另外一些地方比MT寫得長,比如約書亞記末尾,在廿四33節之後,LXX接下去多了一大段話,大意是說,那天以色列的後裔擡著神的約櫃走了一圈;某人作了祭司直到他死,葬在某處;然後以色列人拜起鄰國的神來,耶和華把他們交在摩押某王手裏,他就統治他們18年。--這些話都分散在士師記的2與3章。
在約書亞記第8-9章,LXX和M+版本有不同的故事次序。LXX的記述的次序是:先征服艾城(八1-29),然後綜述鄰國的反應(九1-2),跟著記載築壇事件(八30-35),最後寫基遍人用計求生(九3-27)。另外,LXX似乎把有些句子修改得合乎摩西律法的要求。
撒母耳記上下:LXX和M+有經文和文學編輯的差異,同樣屬於不同的編輯發展階段,有時顯然是比較早的階段。比如哈拿之歌和16-18章大衛與歌利亞爭戰的故事,LXX的經文在許多地方相當簡短,我們發現從16章到18章,M+的88節經文中有39節不在 LXX版本中,其中包括17章大衛來到陣前,聽見歌利亞罵陣,他與哥哥和旁邊人的對話,直到被帶到掃羅面前的那一大段(12-31節),以及掃羅在大衛殺死歌利亞之後,詢問“那少年人是誰”的那段(55-58節)。有人說翻譯的文士恐怕是故意跳過這些句子不翻譯,以便解決希伯來文故事情節中的問題,另有人說LXX所翻譯的希伯來原文就是代表了一個與M+不同的文學版本。後來在昆蘭古卷中發現有一個希伯來文抄本,和B*很接近,證明LXX的翻譯文士並非自由地刪除了一些句子。
列王記上下:LXX和M+有文學編輯上的差異,比撒母耳記還顯著。LXX除了比較簡短,有增有減,還有故事次序的不同和列王年代系列的差異,可能算是希臘文聖經書卷中差異最大的。比如LXX的列王卷三2章35節比M+版本多出一大段話,講述所羅門的智慧和財富;16章28節也多出一大段話,講述南國猶大王約沙法的活動;還有12章24節更多出一大段穿插講述耶羅波安的故事來,情節和11、12、14章各處所載一樣。這些修改要麽是把較早期的MT內容重寫了,要麽是文士加插的解經註釋被當作正文抄傳下來了。另外,LXX列王卷三的20章和21章次序是調換的,亞哈王和王後耶洗別先奪鄰舍葡萄園,再與亞蘭王爭戰,而不是爭戰“這事以後”才發生,等等。 以賽亞書:LXX版本似乎常常偏離M+去做大量的解經,但它所要解釋的部分和M+版本卻沒有多大區別。
(全文發表在我的經文鑑別學博客。)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3
信念與健康
我本人沒有受過正式的醫學訓練。聽說西醫比較注重疾病的病理和治療,而中醫比較注重調理全人的健康水平。中國的醫科培訓要求所有的學生,無論將來是從事哪一專科,都掌握一定的中醫知識。作參考也好、借助某些療法也好,並沒有排斥的態度,可是美國西醫的某些專科醫生卻好像對中醫持高度懷疑態度,接受中醫理念的醫生至少現在還是少數。
我說的是癌症治療,西醫傳統療法包括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加上開刀。有些醫生對於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食物、維他命、及其它草藥進補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另一些醫生則堅決反對患者服用任何食物以外的補品,理由是他們不曉得那些“食品”是否會對治療過程有負面的幹預。畢竟,那些東西的提取制作過程是可質疑的,又不清楚所有的成分,產品沒有規範等等。某些人說某東西好,比如能夠保護胃腸道系統,或促進它受化療傷害以後的恢復,我們只有一些見證,沒有嚴謹的、大規模的研究調查,而且醫生已經有證據,某些維生素或補充劑確實會幹擾西醫的某些治療,起到保護癌腫的效果。
沒有人喜歡化療,主要是副作用太大,顯然對身體產生其它危害。而且研究已經證實,化療會促使身體產生一種叫作WNT16B的蛋白質,增加對於治療的“耐受性” ,也就是說,WNT16B使原來對你行之有效的治療不再那麽有效,也使癌腫蔓延得更加頑強。我猜想癌科的醫生是知道這些的,可是在新的對策出現之前,他們只能遵循舊路來治療。治療某種癌的標準和原則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卻是一個結果可以預測、有可靠統計數據、到目前為止最有效的療法。
現在來談談信念。一個人生癌標誌著他的免疫系統已經失敗。您相信西醫的傳統療法是迄今為止最為可靠和有效的療法嗎?很多醫生相信如此。但我相信Andrew Weil醫生的治療理念,透過積極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借助信仰來對付精神壓力,得到所需要的平安和喜樂,與上帝和好,是提高生活品質和修復自身免疫系統的最有效步驟。根據目前的腫瘤醫學,我們仍然不能依靠醫生。那麼依靠自己嗎?當然不行,我們只能依靠上帝,相信祂的恩慈和帶領。我曾經見證過,知道自己生病決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只有最愚蠢的人才對自己施行愚民政策,諱疾忌醫。但是假如知道自己生病的反應是驚慌和急亂投醫,那就無益了。好的信念給人健康的心理,這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有些癌科醫生對癌症的另類治療持開放態度。醫生從原則上恐怕都相信人體對疾病有天然的免疫力,在遭到病毒攻擊或受傷時能夠自愈。但是論到治療疾病,你是積極地幫助身體恢復它自然愈合的能力呢?還是積極用外力協助它擊敗病毒感染之類的敵人?完全受信念指使。化療嚴重打擊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這是眾所周知的問題。假如你的口腔內有一個部位潰爛了,你是擦酒精呢?還是添加一點有關的維生素?你的眼睛近視了,你是改進用眼衛生、開始積極鍛煉眼睛的聚焦能力呢?還是配一副眼鏡幫助你達到20/20的視力?前者會使你的視力有所改進,但你必須接受自己那不夠完美的視力,而後者使你的視力完美,而你的視力卻繼續下降,使所要求的鏡片度數越來越深!我的眼醫接受和提供視力操練療法,算是近視眼的另類處置,他給我配的眼鏡只達到20/60的視力,容我繼續操練眼睛的聚焦能力,不然我的眼鏡深度早就達到500度了。我這幾年戴的都是275度的眼鏡。生了癌的人需要除去擔心懼怕,格外在意自身免疫能力的修復。
你聽說過癌症的免疫療法嗎?Weil醫生推薦這個療法,您可以搜索這療法對各種癌治療的有效性。請你記得,按照傳統西醫,每一種不同的癌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對別人有效的療法未必對你也有效,除非你患的是同一種癌。但是按照中醫或其它另類觀點,每一種癌都是同一個問題: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太多另一些毒素,以致免疫系統的運作節節失敗的結果。
我相信上帝和他的奇妙創造,人體的免疫功能系統是他最奇妙的創造之一。很多環境不良引起的毛病都會自愈,但積極除去病因是相當重要的。吃大量的動物蛋白質,一天到晚緊張和生氣,這些都是致病的重要途徑。以為吃維生素和滋補品可以代替健康平衡的食物營養攝入和鍛煉,不相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除病的重要手段,迷信醫生的處方和手術刀,這些對自己的健康都沒有益處。很多另類療法教你怎樣管理和緩解自己心中受到的恒久壓力,可我們如果願意培養對上帝慈愛照管的信心,排解精神壓力還是比較容易的。祝您健康!
我說的是癌症治療,西醫傳統療法包括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加上開刀。有些醫生對於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食物、維他命、及其它草藥進補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另一些醫生則堅決反對患者服用任何食物以外的補品,理由是他們不曉得那些“食品”是否會對治療過程有負面的幹預。畢竟,那些東西的提取制作過程是可質疑的,又不清楚所有的成分,產品沒有規範等等。某些人說某東西好,比如能夠保護胃腸道系統,或促進它受化療傷害以後的恢復,我們只有一些見證,沒有嚴謹的、大規模的研究調查,而且醫生已經有證據,某些維生素或補充劑確實會幹擾西醫的某些治療,起到保護癌腫的效果。
沒有人喜歡化療,主要是副作用太大,顯然對身體產生其它危害。而且研究已經證實,化療會促使身體產生一種叫作WNT16B的蛋白質,增加對於治療的“耐受性” ,也就是說,WNT16B使原來對你行之有效的治療不再那麽有效,也使癌腫蔓延得更加頑強。我猜想癌科的醫生是知道這些的,可是在新的對策出現之前,他們只能遵循舊路來治療。治療某種癌的標準和原則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卻是一個結果可以預測、有可靠統計數據、到目前為止最有效的療法。
現在來談談信念。一個人生癌標誌著他的免疫系統已經失敗。您相信西醫的傳統療法是迄今為止最為可靠和有效的療法嗎?很多醫生相信如此。但我相信Andrew Weil醫生的治療理念,透過積極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借助信仰來對付精神壓力,得到所需要的平安和喜樂,與上帝和好,是提高生活品質和修復自身免疫系統的最有效步驟。根據目前的腫瘤醫學,我們仍然不能依靠醫生。那麼依靠自己嗎?當然不行,我們只能依靠上帝,相信祂的恩慈和帶領。我曾經見證過,知道自己生病決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只有最愚蠢的人才對自己施行愚民政策,諱疾忌醫。但是假如知道自己生病的反應是驚慌和急亂投醫,那就無益了。好的信念給人健康的心理,這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有些癌科醫生對癌症的另類治療持開放態度。醫生從原則上恐怕都相信人體對疾病有天然的免疫力,在遭到病毒攻擊或受傷時能夠自愈。但是論到治療疾病,你是積極地幫助身體恢復它自然愈合的能力呢?還是積極用外力協助它擊敗病毒感染之類的敵人?完全受信念指使。化療嚴重打擊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這是眾所周知的問題。假如你的口腔內有一個部位潰爛了,你是擦酒精呢?還是添加一點有關的維生素?你的眼睛近視了,你是改進用眼衛生、開始積極鍛煉眼睛的聚焦能力呢?還是配一副眼鏡幫助你達到20/20的視力?前者會使你的視力有所改進,但你必須接受自己那不夠完美的視力,而後者使你的視力完美,而你的視力卻繼續下降,使所要求的鏡片度數越來越深!我的眼醫接受和提供視力操練療法,算是近視眼的另類處置,他給我配的眼鏡只達到20/60的視力,容我繼續操練眼睛的聚焦能力,不然我的眼鏡深度早就達到500度了。我這幾年戴的都是275度的眼鏡。生了癌的人需要除去擔心懼怕,格外在意自身免疫能力的修復。
你聽說過癌症的免疫療法嗎?Weil醫生推薦這個療法,您可以搜索這療法對各種癌治療的有效性。請你記得,按照傳統西醫,每一種不同的癌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對別人有效的療法未必對你也有效,除非你患的是同一種癌。但是按照中醫或其它另類觀點,每一種癌都是同一個問題: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太多另一些毒素,以致免疫系統的運作節節失敗的結果。
我相信上帝和他的奇妙創造,人體的免疫功能系統是他最奇妙的創造之一。很多環境不良引起的毛病都會自愈,但積極除去病因是相當重要的。吃大量的動物蛋白質,一天到晚緊張和生氣,這些都是致病的重要途徑。以為吃維生素和滋補品可以代替健康平衡的食物營養攝入和鍛煉,不相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除病的重要手段,迷信醫生的處方和手術刀,這些對自己的健康都沒有益處。很多另類療法教你怎樣管理和緩解自己心中受到的恒久壓力,可我們如果願意培養對上帝慈愛照管的信心,排解精神壓力還是比較容易的。祝您健康!
Tuesday, September 10, 2013
轉載:原文解經的重要性
我本人的原文程度是很差的,剛剛能夠讀懂解經書。不過我學到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用觀察前後文的方法來了解一個我不懂的字的意思,是最可靠的方法學習。你甚至不要迷信神學辭典。有些編得不好的神學辭典把編者自己的神學觀念寫進詞條哩。以下文章取自《蔡昇達的神學園地》,我認為很棒。
不成熟的原文解經,有時候是比起完全不用原文來解經,破壞力更大,因為聽者在不懂原文的情況底下,無法分辨你所說的是否是正確的,只會因為你懂原文,而他不懂,而傾向信任你的解釋。
我想最常見的錯誤的原文解經,就是把幾個有類似意義的原文單字作出過於鮮明的區別。最氾濫的例子應該就是「愛」。希臘文表達「愛」的單字有好幾個。有人指出,復活後的耶穌問彼得是否愛祂(約21:15-17)用的是agapao這個字,可是彼得回答時所用的字,卻是另外一個字,phileo。於是有一些人拿這個差別來作文章,說耶穌問彼得是否能夠用無私的愛來愛祂,可是彼得自知沒辦法,所以只能說,他只能夠用一般的愛來愛祂。可是如果詳細查考這兩個希臘文單字出現的其他地方,會發現,這兩個單字的意義,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別。常常被誤解為「無私的愛」或是「聖愛」的agapeo,正是聖經說「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提後4:10)所用的字。
另外一個類似的錯誤,就是logos和rhema的誤解。趙鏞基牧師所寫的《第四度空間》中引用艾倫賽得博士說:「logos是“上帝已說的話”,rhema則是“上帝正說的話"。」或許是受到趙牧師的影響,現今許多華人教會,就把logos當成是聖經,而rhema就是神現今會對信徒所說的話。意思就是說,信徒不能夠只有聖經,還要追求神直接的啟示。有些比較極端的教導,甚至會主張rhema的重要性高過logos。問題是,雖然logos和rhema的確有所區別,但並不是如同現今許多教會所宣稱的那樣。
Logos在希臘的哲學中的意義,指的是這個世界的「理」和「律」,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卻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在約翰福音中,作者指出,這個logos,其實就是基督自己(1:1),所以把logos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成為神自己。可是logos還有另外一個常用到的意義,就是人所說的「話」。比如使徒行傳2:40:「彼得還用許多話(logos)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Logos的這個意義其實跟rhema就是類似的。換句話說,聖經所記載的話可以被稱為logos,也可以被稱為rhema。
趙鏞基牧師說:「羅馬書10章17節告訴我們,用來建立信心的材料,不僅是研讀上帝的話語而已:“信道是從聽道而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這節經文中的“道”不是logos,而是rhema。信心明確地來自rhema。」問題是這節經文中所出現的rhema,並不是被翻譯成「道」,而是「基督的話」中的「話」。這節經文所說的「信」(道),其來源並不是rhema,而是「聽」(道)。意思就是,要信之前,就要先聽到。而要聽,是聽誰?是聽基督所說的話。這節經文並不能用來說明人要建立信心一定需要神直接的啟示。相反的,則是很明確的指出,人的信仰需要建立在基督的話上面。而基督的話在哪裡記載呢?就是聖經的四福音中。所以結論還是回到傳統的理解:信仰是建立在聖經上面。這不是說神今天不會對我們說話。神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也同樣會透過聖靈的光照和啟示對我們直接說話。但是我們並不需要把這個概念拿半調子的希臘文知識來包裝起來。無論是聖經的話,還是聖靈今天對我們說的話,都可以稱為logos,也可以稱為rhema。
另外一種常犯的錯誤,就是把一個單字拆開來理解。無論是哪種語言,都不允許把這種解釋方式當成是常態。有時候這個方式是可以解釋的通的,但是有時候卻不能這樣解釋。英文的butterfly,意思是「蝴蝶」。但是沒有人會認真的把這個字拆開,變成butter+fly,然後說這個字意思是「會飛的奶油」。希臘文也是一樣。有些人會把ekklesia(「教會」)這個字拆開來,變成ek+klesia,意思就是「召出」。台灣的聚會所,就落入這樣的錯誤中,所以自稱為「召會」,以為這個翻譯比起「教會」更加符合原文。事實上,ekklesia原本的意思是「集會」(尤其是討論公共事務的社區會議),是日常生活就會用到的詞,而不是專有名詞,只是被基督徒拿來特別指信徒的聚集而已,跟ek+klesia並沒有關連。所以,下次如果你聽到有人說:「聖經中的某某字,原文是xxx,然後xxx可以拆成兩個字,合起來意思就是ooo,所以這就是xxx的意思。」,你需要很謹慎的分辨是否這樣解釋是正確的。
最後一個我想要在這裡討論的錯誤,就是太過於注重原文的分析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線索,比如歷史背景或是上下文。我舉一個今天我看到的例子。這篇文章說,方言的恩賜,已經於第一世紀晚期就消失了。理由是什麼呢?林前13:8提到方言終必停止。那麼是什麼時候停止呢?作者就把精神集中在「停止」這個字上面,提出許多希臘文文法的解釋,然後說原文的意思是說,方言會在目的達成的時候就停止。那麼什麼時候方言會達成目的呢?作者引用早期教父的話,來說方言在教父時代就已經停止了,所以證實方言已經沒有作用了。
這樣迂迴的論證,完全忽略了經文的上下文。第八節說,先知講道之能,方言,還有知識都會停止。如果方言在第一世紀就消失,那麼先知講道之能什麼時候會停止呢?知識呢?第十節又說:「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這有限的是指什麼呢?就是指上文提到的先知講道之能等等。「那完全的來到」是指什麼呢?就是主耶穌第二次再來。所以如果我們把林前13:8-12念一次,就可以曉得,方言終必停止的時間,就是主耶穌再來的時間。這個理解根本就不需要用到原文的知識。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要學原文,就不要只學一點花拳繡腿,作半桶水就滿足。
不成熟的原文解經,有時候是比起完全不用原文來解經,破壞力更大,因為聽者在不懂原文的情況底下,無法分辨你所說的是否是正確的,只會因為你懂原文,而他不懂,而傾向信任你的解釋。
我想最常見的錯誤的原文解經,就是把幾個有類似意義的原文單字作出過於鮮明的區別。最氾濫的例子應該就是「愛」。希臘文表達「愛」的單字有好幾個。有人指出,復活後的耶穌問彼得是否愛祂(約21:15-17)用的是agapao這個字,可是彼得回答時所用的字,卻是另外一個字,phileo。於是有一些人拿這個差別來作文章,說耶穌問彼得是否能夠用無私的愛來愛祂,可是彼得自知沒辦法,所以只能說,他只能夠用一般的愛來愛祂。可是如果詳細查考這兩個希臘文單字出現的其他地方,會發現,這兩個單字的意義,並沒有很明顯的區別。常常被誤解為「無私的愛」或是「聖愛」的agapeo,正是聖經說「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提後4:10)所用的字。
另外一個類似的錯誤,就是logos和rhema的誤解。趙鏞基牧師所寫的《第四度空間》中引用艾倫賽得博士說:「logos是“上帝已說的話”,rhema則是“上帝正說的話"。」或許是受到趙牧師的影響,現今許多華人教會,就把logos當成是聖經,而rhema就是神現今會對信徒所說的話。意思就是說,信徒不能夠只有聖經,還要追求神直接的啟示。有些比較極端的教導,甚至會主張rhema的重要性高過logos。問題是,雖然logos和rhema的確有所區別,但並不是如同現今許多教會所宣稱的那樣。
Logos在希臘的哲學中的意義,指的是這個世界的「理」和「律」,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卻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在約翰福音中,作者指出,這個logos,其實就是基督自己(1:1),所以把logos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成為神自己。可是logos還有另外一個常用到的意義,就是人所說的「話」。比如使徒行傳2:40:「彼得還用許多話(logos)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Logos的這個意義其實跟rhema就是類似的。換句話說,聖經所記載的話可以被稱為logos,也可以被稱為rhema。
趙鏞基牧師說:「羅馬書10章17節告訴我們,用來建立信心的材料,不僅是研讀上帝的話語而已:“信道是從聽道而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這節經文中的“道”不是logos,而是rhema。信心明確地來自rhema。」問題是這節經文中所出現的rhema,並不是被翻譯成「道」,而是「基督的話」中的「話」。這節經文所說的「信」(道),其來源並不是rhema,而是「聽」(道)。意思就是,要信之前,就要先聽到。而要聽,是聽誰?是聽基督所說的話。這節經文並不能用來說明人要建立信心一定需要神直接的啟示。相反的,則是很明確的指出,人的信仰需要建立在基督的話上面。而基督的話在哪裡記載呢?就是聖經的四福音中。所以結論還是回到傳統的理解:信仰是建立在聖經上面。這不是說神今天不會對我們說話。神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也同樣會透過聖靈的光照和啟示對我們直接說話。但是我們並不需要把這個概念拿半調子的希臘文知識來包裝起來。無論是聖經的話,還是聖靈今天對我們說的話,都可以稱為logos,也可以稱為rhema。
另外一種常犯的錯誤,就是把一個單字拆開來理解。無論是哪種語言,都不允許把這種解釋方式當成是常態。有時候這個方式是可以解釋的通的,但是有時候卻不能這樣解釋。英文的butterfly,意思是「蝴蝶」。但是沒有人會認真的把這個字拆開,變成butter+fly,然後說這個字意思是「會飛的奶油」。希臘文也是一樣。有些人會把ekklesia(「教會」)這個字拆開來,變成ek+klesia,意思就是「召出」。台灣的聚會所,就落入這樣的錯誤中,所以自稱為「召會」,以為這個翻譯比起「教會」更加符合原文。事實上,ekklesia原本的意思是「集會」(尤其是討論公共事務的社區會議),是日常生活就會用到的詞,而不是專有名詞,只是被基督徒拿來特別指信徒的聚集而已,跟ek+klesia並沒有關連。所以,下次如果你聽到有人說:「聖經中的某某字,原文是xxx,然後xxx可以拆成兩個字,合起來意思就是ooo,所以這就是xxx的意思。」,你需要很謹慎的分辨是否這樣解釋是正確的。
最後一個我想要在這裡討論的錯誤,就是太過於注重原文的分析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線索,比如歷史背景或是上下文。我舉一個今天我看到的例子。這篇文章說,方言的恩賜,已經於第一世紀晚期就消失了。理由是什麼呢?林前13:8提到方言終必停止。那麼是什麼時候停止呢?作者就把精神集中在「停止」這個字上面,提出許多希臘文文法的解釋,然後說原文的意思是說,方言會在目的達成的時候就停止。那麼什麼時候方言會達成目的呢?作者引用早期教父的話,來說方言在教父時代就已經停止了,所以證實方言已經沒有作用了。
這樣迂迴的論證,完全忽略了經文的上下文。第八節說,先知講道之能,方言,還有知識都會停止。如果方言在第一世紀就消失,那麼先知講道之能什麼時候會停止呢?知識呢?第十節又說:「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這有限的是指什麼呢?就是指上文提到的先知講道之能等等。「那完全的來到」是指什麼呢?就是主耶穌第二次再來。所以如果我們把林前13:8-12念一次,就可以曉得,方言終必停止的時間,就是主耶穌再來的時間。這個理解根本就不需要用到原文的知識。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要學原文,就不要只學一點花拳繡腿,作半桶水就滿足。
Sunday, September 8, 2013
歌曲:耶穌領我
今天是主日,我和妹妹兩人在家裡敬拜主。我們唱詩、禱告、讚美。下面這首歌是母親在世時常常在家裡大聲唱的聖詩之一,她總是一邊唱一邊做家事,所以這是我們從小聽慣非常熟悉的一首歌。現在唱來格外親切。
英文歌詞並沒有提到耶穌,但中文翻譯為了配合發音長短的不同,把He,Lord,God都寫成耶穌。我仔細對照的時候就被提醒,我們是神的兒女,其實是天父上帝藉著耶穌和差派聖靈來天天引導我們的。我們雖然遇到困苦艱難的路,也不害怕!因為在我們眼中的世界裡,有慈愛上帝的引領。
He leadeth me: O blessed thought!
O words with heavenly comfort fraught(擔憂)!
Whate'er I do, where'er I be,
still 'tis God's hand that leadeth me.
Refrain He leadeth me, he leadeth me,
by his own hand he leadeth me;
his faithful follower I would be,
for by his hand he leadeth me.
Sometimes mid scenes of deepest gloom(困苦),
sometimes where Eden's bowers bloom(興盛),
by waters still, o'er troubled sea,
still 'tis his hand that leadeth me.
Lord, I would clasp thy hand in thine,
nor ever murmur nor repine(抱怨);
content, whatever lot I see,
since 'tis my God that leadeth me.
And when my task on earth is done,
when by thy grace the victory's won,
e'en death's cold wave I will not flee,
since God through Jordan leadeth me.
英文歌詞並沒有提到耶穌,但中文翻譯為了配合發音長短的不同,把He,Lord,God都寫成耶穌。我仔細對照的時候就被提醒,我們是神的兒女,其實是天父上帝藉著耶穌和差派聖靈來天天引導我們的。我們雖然遇到困苦艱難的路,也不害怕!因為在我們眼中的世界裡,有慈愛上帝的引領。
He leadeth me: O blessed thought!
O words with heavenly comfort fraught(擔憂)!
Whate'er I do, where'er I be,
still 'tis God's hand that leadeth me.
Refrain He leadeth me, he leadeth me,
by his own hand he leadeth me;
his faithful follower I would be,
for by his hand he leadeth me.
Sometimes mid scenes of deepest gloom(困苦),
sometimes where Eden's bowers bloom(興盛),
by waters still, o'er troubled sea,
still 'tis his hand that leadeth me.
Lord, I would clasp thy hand in thine,
nor ever murmur nor repine(抱怨);
content, whatever lot I see,
since 'tis my God that leadeth me.
And when my task on earth is done,
when by thy grace the victory's won,
e'en death's cold wave I will not flee,
since God through Jordan leadeth me.
Friday, September 6, 2013
從死海古卷認識聖經
在耶稣時代,即基督教起源和拉比猶太教發源的時期,並沒有一本“聖經”。在那段時期的聖經是什麽呢?從後來發現的死海古卷我們知道了很多有關當時“聖經”的資料。
我們可以說當時是有“聖經”的,因爲那些猶太人所視爲神聖的書卷,是他們宗教的基礎,是猶太教徒各種活動的最高權威,可以被認爲是聖經。可是那時並沒有一本猶太教民衆和領袖特別公認的、辯論後確定下來的一列正典書卷清單,讓人知道哪些書卷是具有至高永遠的權威,哪些書卷無論是多麽崇高、有用、和爲人稱道,都不屬于正典。
不同的宗教群體都在不同的時間規範了自己的正典。所有的猶太人都承認“律法書”(即妥拉),絕大多數也會承認“先知書”是正典的一部分,這也在新約聖經中反映出來。太七12、路十六16、羅三21都提到“律法和先知”,但“先知”書到底包括了哪些書卷卻不清楚,並沒有統一的定見。在路加福音廿四章,耶稣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這句話顯然表明當時的人把詩篇和律法先知書相提並論,奉爲上帝的聖言。
死海古卷中所抄寫的許多的經(Scriptures)極大地幫助我們了解當時是怎樣情形。“聖經”,或更准確地說是那時的“經文”,是一些不同的書卷scrolls的集合,每一卷中含有一、兩卷書。然而人似乎找不到當時關于哪些希伯來書卷屬于或不屬于“正典”的重要討論。有迹象表明,古昆蘭的猶太人顯然把其中一些書卷當作神聖的經文,其中包括了以諾一書。
以諾一書最後並沒有納入猶太教的正典,不過很接近了,因爲有些昆蘭的文献顯然已經把它當作權威。這卷書中的話也被新約的猶大書作者引用,說起以諾的預言(14-15節),並且埃塞俄比亞的基督徒也一向敬重這卷書。
在沒有發現死海古卷之前,以諾一書流傳下來的抄本可以分爲五個部分:1-36章包括一個引言,和墮落天使同人類女子交合的故事;37-71章描寫了最後的公義審判和一個稱爲“人子”的角色;72-82章是詳細描寫天文宇宙,一年364天的陽曆曆法;83-90章是以諾的夢中異像;91-107章是以諾寫的信,說明上帝最後將要賞善罰惡。
昆蘭古卷比較注重第一部分(巨人篇),它的第三部分(曆法篇)也長了不少,另一方面第二部分(人子篇)好像沒有包括在昆蘭古卷中。這卷書是個謎,因爲以諾本人就是個謎,聖經中說“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五24)。新約解釋說,“以諾因著信,被接去(天上),不至於見死”(希十一5)。這讓人很好奇,認定以諾一定是了解上帝對以色列的詳細計劃,並且親自經歷到了。
以諾一書的作者利用了民衆的這一強烈興趣,寫下了從天使、宇宙、日曆、到以色列問題的作品,歸在以諾這一聖經中的英雄角色名下。學者們把這種托名的文學手法的作品稱爲“僞經”,僞經寫作能夠達到吸引興趣的目的。
昆蘭洞穴中一共找到20卷以諾一書的亞蘭文抄本,和創世記一樣多。盡管我們不知道更早的抄本是怎樣的,也不知它的寫作時期,但是關於它原稿的語言現在總算沒有爭議了,從前我們不知道原稿是希臘文?希伯來文?還是亞蘭文?現在似乎可以定論了,是亞蘭文。
另外,人們一直搞不清楚耶稣的“人子”頭銜是從哪裏來的,現在發現昆蘭古卷中的以諾書並沒有“人子篇”,有人猜測那一部分的以諾一書是受了新約影響,很晚才寫成的,而不是反過來作新約的來源。
我們可以說當時是有“聖經”的,因爲那些猶太人所視爲神聖的書卷,是他們宗教的基礎,是猶太教徒各種活動的最高權威,可以被認爲是聖經。可是那時並沒有一本猶太教民衆和領袖特別公認的、辯論後確定下來的一列正典書卷清單,讓人知道哪些書卷是具有至高永遠的權威,哪些書卷無論是多麽崇高、有用、和爲人稱道,都不屬于正典。
不同的宗教群體都在不同的時間規範了自己的正典。所有的猶太人都承認“律法書”(即妥拉),絕大多數也會承認“先知書”是正典的一部分,這也在新約聖經中反映出來。太七12、路十六16、羅三21都提到“律法和先知”,但“先知”書到底包括了哪些書卷卻不清楚,並沒有統一的定見。在路加福音廿四章,耶稣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這句話顯然表明當時的人把詩篇和律法先知書相提並論,奉爲上帝的聖言。
死海古卷中所抄寫的許多的經(Scriptures)極大地幫助我們了解當時是怎樣情形。“聖經”,或更准確地說是那時的“經文”,是一些不同的書卷scrolls的集合,每一卷中含有一、兩卷書。然而人似乎找不到當時關于哪些希伯來書卷屬于或不屬于“正典”的重要討論。有迹象表明,古昆蘭的猶太人顯然把其中一些書卷當作神聖的經文,其中包括了以諾一書。
以諾一書最後並沒有納入猶太教的正典,不過很接近了,因爲有些昆蘭的文献顯然已經把它當作權威。這卷書中的話也被新約的猶大書作者引用,說起以諾的預言(14-15節),並且埃塞俄比亞的基督徒也一向敬重這卷書。
在沒有發現死海古卷之前,以諾一書流傳下來的抄本可以分爲五個部分:1-36章包括一個引言,和墮落天使同人類女子交合的故事;37-71章描寫了最後的公義審判和一個稱爲“人子”的角色;72-82章是詳細描寫天文宇宙,一年364天的陽曆曆法;83-90章是以諾的夢中異像;91-107章是以諾寫的信,說明上帝最後將要賞善罰惡。
昆蘭古卷比較注重第一部分(巨人篇),它的第三部分(曆法篇)也長了不少,另一方面第二部分(人子篇)好像沒有包括在昆蘭古卷中。這卷書是個謎,因爲以諾本人就是個謎,聖經中說“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五24)。新約解釋說,“以諾因著信,被接去(天上),不至於見死”(希十一5)。這讓人很好奇,認定以諾一定是了解上帝對以色列的詳細計劃,並且親自經歷到了。
以諾一書的作者利用了民衆的這一強烈興趣,寫下了從天使、宇宙、日曆、到以色列問題的作品,歸在以諾這一聖經中的英雄角色名下。學者們把這種托名的文學手法的作品稱爲“僞經”,僞經寫作能夠達到吸引興趣的目的。
昆蘭洞穴中一共找到20卷以諾一書的亞蘭文抄本,和創世記一樣多。盡管我們不知道更早的抄本是怎樣的,也不知它的寫作時期,但是關於它原稿的語言現在總算沒有爭議了,從前我們不知道原稿是希臘文?希伯來文?還是亞蘭文?現在似乎可以定論了,是亞蘭文。
另外,人們一直搞不清楚耶稣的“人子”頭銜是從哪裏來的,現在發現昆蘭古卷中的以諾書並沒有“人子篇”,有人猜測那一部分的以諾一書是受了新約影響,很晚才寫成的,而不是反過來作新約的來源。
Wednesday, September 4, 2013
乘車與駕車的悲歡
我出國頭5年都是搭別人的車。那時搭車一點不安全的感覺都沒有,也不會挑剔別人駕車技術好壞。記得第一次有留學生考到駕駛執照、買到一部舊車的時候,那人興奮得不得了,提出帶我出去兜風。好哇,我欣然同意。我立即注意到這人過分留意別人是否超車,以及他是否正在超越別人。太年輕的人大概都有這種心理素質吧,不過他駕駛又快又穩。
後來我為了預備寶寶出生,決定學會駕駛。當時花三百元報名上了駕駛學校,聽了10小時課講解如何注意安全,又實際練習了10個小時。課程結束時教練帶我去路考,很冤枉,在小考場中轉來轉去的時候錯過一個停車牌,還沒有上路就被告知不及格了。只好又約那位教練帶我又練兩小時,第二次通過了。
手裏拿著新的駕駛執照,立即就開始教我先生開車。記得練車過程遇到過好多次危險,他嫌我嚷的太厲害,可我真不是故意要嚷的,我遇到危險大概就是那種反應。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開車過一個小橋,他速度過快,方向盤也沒有把正,我一邊叫減速,並且立即用手去稍微扶他的方向盤一下,否則就沖到路基下面撞到人家的院子和房屋了!當他以高速沿正確路線沖過去以後,我們又發生一次口角。不過事情很快過去,畢竟我在陪他練車。
後來我先生拿到駕照,他開車、我乘車的時候多少總有點不放心。教訓是:太太不宜教先生開車,你給他解釋從課堂聽到的安全知識,比如不要離前面的車子“太近”,不要高速地從旁邊的緩行車旁邊超過去、免得有人會忽然換線擋在你前面等等,他好像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他應該自己去聽課。有些東西我們覺得是常識,沒上課也會了解,不對。現在的視頻教學很有效,展示各種危險行車,你想要忘掉都不行!
該減速的時候要早早放掉油門,遠遠就開始輕踩剎車。可是我先生不知從哪裏得到信息,說總踩剎車對那個部件的損耗會大些,結果他總是等到近了才用些力來剎車。總歸說來,他那個工程師頭腦在駕駛的時候,總是清楚意識到怎樣保護輪胎、方向盤、和剎車,而不照顧乘客的舒適,甚至有時不留意安全。那次他遭遇車禍就是因為在冰上駕駛,聽見右輪胎刮柏油路邊的聲音,想要把車頭偏一下換到路中央的位置,結果整部車滑到對面車道,迎頭撞上對面一部車,幸好大家速度都已經很慢。最近年紀大了,情形更糟一些,當然我自己的駕駛技術恐怕也變得糟一些了,因為常常被已經學會開車的孩子指出來。
現在我乘坐孩子駕駛的車感覺還好,雖然有時還想要告誡她們一些開車的哲學,總的來說還是感覺安全的。因為我自己的駕車風格是不慌不忙,開長途車的時候總是被我女兒嫌慢。老了,尤其開那些彎彎曲曲的山路,我為什麽要非要開到限速牌規定的速度不可呢?看不清楚或看不遠時我一定把速度減下來,決不會超速。反正我注意到,我開長途車的時候,所有的乘客都愛打瞌睡,這大概說明我駕車安全,哈哈!
到我犯困的時候,就要請我先生來駕車,很糟糕,他駕駛的時候我不敢睡覺!太危險啦。我極力控制自己不做聲,可偶爾還是免不了要給意見,結果總是遭到斥責。他開車時我只好一路拼命禱告!上次他心血來潮,要試驗如何用Cruise control,結果即使看到前面有輛車比我們慢很多,他也不減速,也不提早換道,而是靠旁邊線沒有車而換線來避免撞車!這還不說,黃昏降臨,他一度拒絕打開車頭燈,說是天還亮不必照明。我說這不是為了照明,是為了讓別人更容易看見你呀,可人家自有主張!我覺得他開車不出事故是偶然,出事故是必然。果然,10年中只出兩次車禍已經很不錯,另外還至少遇到兩次重大危險,其中一次是女兒告訴我的。
開遠途總要輪流,輪到我駕駛的時候還三番兩次被我先生挖苦,好像我是故意跟在人家大卡車的後面緩行。可我早就在等機會換線了,抱歉我和你不同!他的話怎麼那麼多呢?--其實他的話不算多,我雖然極力控制,話恐怕也不算少啦!
後來我為了預備寶寶出生,決定學會駕駛。當時花三百元報名上了駕駛學校,聽了10小時課講解如何注意安全,又實際練習了10個小時。課程結束時教練帶我去路考,很冤枉,在小考場中轉來轉去的時候錯過一個停車牌,還沒有上路就被告知不及格了。只好又約那位教練帶我又練兩小時,第二次通過了。
手裏拿著新的駕駛執照,立即就開始教我先生開車。記得練車過程遇到過好多次危險,他嫌我嚷的太厲害,可我真不是故意要嚷的,我遇到危險大概就是那種反應。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開車過一個小橋,他速度過快,方向盤也沒有把正,我一邊叫減速,並且立即用手去稍微扶他的方向盤一下,否則就沖到路基下面撞到人家的院子和房屋了!當他以高速沿正確路線沖過去以後,我們又發生一次口角。不過事情很快過去,畢竟我在陪他練車。
後來我先生拿到駕照,他開車、我乘車的時候多少總有點不放心。教訓是:太太不宜教先生開車,你給他解釋從課堂聽到的安全知識,比如不要離前面的車子“太近”,不要高速地從旁邊的緩行車旁邊超過去、免得有人會忽然換線擋在你前面等等,他好像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他應該自己去聽課。有些東西我們覺得是常識,沒上課也會了解,不對。現在的視頻教學很有效,展示各種危險行車,你想要忘掉都不行!
該減速的時候要早早放掉油門,遠遠就開始輕踩剎車。可是我先生不知從哪裏得到信息,說總踩剎車對那個部件的損耗會大些,結果他總是等到近了才用些力來剎車。總歸說來,他那個工程師頭腦在駕駛的時候,總是清楚意識到怎樣保護輪胎、方向盤、和剎車,而不照顧乘客的舒適,甚至有時不留意安全。那次他遭遇車禍就是因為在冰上駕駛,聽見右輪胎刮柏油路邊的聲音,想要把車頭偏一下換到路中央的位置,結果整部車滑到對面車道,迎頭撞上對面一部車,幸好大家速度都已經很慢。最近年紀大了,情形更糟一些,當然我自己的駕駛技術恐怕也變得糟一些了,因為常常被已經學會開車的孩子指出來。
現在我乘坐孩子駕駛的車感覺還好,雖然有時還想要告誡她們一些開車的哲學,總的來說還是感覺安全的。因為我自己的駕車風格是不慌不忙,開長途車的時候總是被我女兒嫌慢。老了,尤其開那些彎彎曲曲的山路,我為什麽要非要開到限速牌規定的速度不可呢?看不清楚或看不遠時我一定把速度減下來,決不會超速。反正我注意到,我開長途車的時候,所有的乘客都愛打瞌睡,這大概說明我駕車安全,哈哈!
到我犯困的時候,就要請我先生來駕車,很糟糕,他駕駛的時候我不敢睡覺!太危險啦。我極力控制自己不做聲,可偶爾還是免不了要給意見,結果總是遭到斥責。他開車時我只好一路拼命禱告!上次他心血來潮,要試驗如何用Cruise control,結果即使看到前面有輛車比我們慢很多,他也不減速,也不提早換道,而是靠旁邊線沒有車而換線來避免撞車!這還不說,黃昏降臨,他一度拒絕打開車頭燈,說是天還亮不必照明。我說這不是為了照明,是為了讓別人更容易看見你呀,可人家自有主張!我覺得他開車不出事故是偶然,出事故是必然。果然,10年中只出兩次車禍已經很不錯,另外還至少遇到兩次重大危險,其中一次是女兒告訴我的。
開遠途總要輪流,輪到我駕駛的時候還三番兩次被我先生挖苦,好像我是故意跟在人家大卡車的後面緩行。可我早就在等機會換線了,抱歉我和你不同!他的話怎麼那麼多呢?--其實他的話不算多,我雖然極力控制,話恐怕也不算少啦!
Saturday, August 31, 2013
Ken Davis: 別問我答不上來的問題
Very funny。他在講男女的溝通模式不同,常常互相聽不懂。
別說一家人如此,其它地方,包括教會,都差不多。哈哈!這就是創世記11章所說的,言語彼此不通的情形。我曾經寫過一個關於口音/嘴唇的筆記,其實是不明白彼此言語的內容。
別說一家人如此,其它地方,包括教會,都差不多。哈哈!這就是創世記11章所說的,言語彼此不通的情形。我曾經寫過一個關於口音/嘴唇的筆記,其實是不明白彼此言語的內容。
Friday, August 30, 2013
撒但是上帝的差役?
差役的意思就是被差遣者。上帝差遣了撒但嗎?我曾思考過“從耶和華那裏來的惡魔”攪擾掃羅是怎麽回事,結論是:從耶和華那裡來不必理解成祂差遣來,最合理的理解是祂允許而已。近來看到有人辯論上帝主權,堅持說撒但只不過是上帝的差役或工具而已,不禁想要再查考一下,看看聖經裏到底是怎麽說的。
在舊約聖經中搜索撒旦,這個字只出現在歷代誌、約伯記、和撒迦利亞書中。但如果搜索希伯來文的撒但,其它的書卷也有這個字,但是都翻譯成敵人、仇敵、反對、抵擋等等,是個普通名詞,不是一個專門的名字。我懷疑這個字如果沒有定冠詞是否都不該翻譯成撒但,結果發現歷代誌中那個起來攻擊以色列人、唆使大衛數點百姓的就是個沒有帶定冠詞的“敵人”而已。所以也許我理解得不對,專用名字前面一般是不用定冠詞的。
約伯記中的撒但都帶了定冠詞,明顯是某個特定的仇敵或對抗者,作者說他是上帝的“眾子”之一,意思他是個天使。撒迦利亞書三章中那位控告約書亞、或者和他作對的撒但也有定冠詞。舊約中一共就提這麽多次“撒但”。從詩歌或故事情節看可以是一個專用名字,但也可以簡單理解成某個特定的敵人。從經文本身來看,上帝沒有差派他們,最多說是允許。所以把撒但說成是上帝的差役絕對是後來的神學發展,現在來看新約。
新約的“撒但”顯然從希伯來文音譯。先看馬可的說法,因為他寫的福音書和某些保羅書信可能成書最早。耶穌禁食40天的時候,魔鬼前來,有一番對話,那個撒但前面有定冠詞。可是人們在談論撒但的時候顯然不需要加定冠詞,比如耶穌說,撒但怎麽能趕出撒但呢?那裏都沒有定冠詞,意味著“撒但”在新約時代可能已經是一個特殊的名字。也許凡帶定冠詞的撒但都應該翻譯/理解成“這個撒但”。
馬太福音的中文版特別說明撒但是魔鬼的別名(太四10),但我查看信望愛聖經資源網站的原文,那句括號中的說明並沒有在原文中,所以我看不到“別名”的意思,很可能是解釋撒但已經成為一個專用名字,但也可能是在對希臘人解釋撒但名字的希伯來原意。啟示錄則兩次說明魔鬼又叫作撒但。馬太還把魔鬼稱為“那試探人的”,被耶穌引用經文來對付:不可試探主你的神。路加也一樣,說那個從天墜落在地的撒但,它擁有一個與基督不同的國度。至於約翰提到進入賣主猶大心的那個撒但,完全是同樣的理解,撒但從靈界影響人的靈。
這觀念也反映在保羅的書信中:賜平安的神將撒但踐踏,撒但趁機勝過信徒,撒但攔阻我們到你們那裏去,有的人轉去隨從撒但等等。總之,新約中的撒但發音是從希伯來文來,但意思已經超過了原文中的控告者/敵對者。一方面這個敵對者的地位似乎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他是否受上帝差遣並不明顯。值得考慮的只有一句,就是保羅提到他肉體上的一根刺,“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這句話雖然不是說上帝差遣了撒但來給保羅這根刺,但“免得我過於自高”倒是好像上帝的旨意。可是,保羅這樣的說法同樣可以理解為上帝允許,或者祂把壞事變為好事的能力。
這個敵對者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特定的靈界對象魔鬼撒但的呢?根據英文的維基百科,在一些兩約之間寫作的偽經和末日啟示文學中,賽十四12中的巴比倫王“明亮之星”被解釋為一個墮落的天使長撒但:“明亮之星”的希臘譯文字是金星,即通常可以在早晨清楚看到的一顆行星,而好幾個外邦神的名字都是早晨之子,Lucifer則是後來拉丁文的譯音。結果Lucifer就變成了撒但墮落前的天使名字,從金星假神,經過對以賽亞書十四章的解經,轉化為描述魔鬼撒但墮落天使了。
照今天的眼光看,明明是巴比倫王被形容為明亮之星早晨之子,為什麼要說那段經文是描寫撒但?很勉強嘛,但是早期很多教父接受偽經和天啟文學為聖經,特別是在大公正典確立之前。我猜想這些偽經天啟文學作品是主前2、3世紀受波斯/希臘文化的影響的產物,不是說觀念有多麽錯誤,上帝在聖經之外的確啟示一些道理,但是魔鬼撒但是否受上帝差遣做那些壞事,恐怕要仔細研究那些作品之後才知道,而且研究結果僅作參考。
在舊約聖經中搜索撒旦,這個字只出現在歷代誌、約伯記、和撒迦利亞書中。但如果搜索希伯來文的撒但,其它的書卷也有這個字,但是都翻譯成敵人、仇敵、反對、抵擋等等,是個普通名詞,不是一個專門的名字。我懷疑這個字如果沒有定冠詞是否都不該翻譯成撒但,結果發現歷代誌中那個起來攻擊以色列人、唆使大衛數點百姓的就是個沒有帶定冠詞的“敵人”而已。所以也許我理解得不對,專用名字前面一般是不用定冠詞的。
約伯記中的撒但都帶了定冠詞,明顯是某個特定的仇敵或對抗者,作者說他是上帝的“眾子”之一,意思他是個天使。撒迦利亞書三章中那位控告約書亞、或者和他作對的撒但也有定冠詞。舊約中一共就提這麽多次“撒但”。從詩歌或故事情節看可以是一個專用名字,但也可以簡單理解成某個特定的敵人。從經文本身來看,上帝沒有差派他們,最多說是允許。所以把撒但說成是上帝的差役絕對是後來的神學發展,現在來看新約。
新約的“撒但”顯然從希伯來文音譯。先看馬可的說法,因為他寫的福音書和某些保羅書信可能成書最早。耶穌禁食40天的時候,魔鬼前來,有一番對話,那個撒但前面有定冠詞。可是人們在談論撒但的時候顯然不需要加定冠詞,比如耶穌說,撒但怎麽能趕出撒但呢?那裏都沒有定冠詞,意味著“撒但”在新約時代可能已經是一個特殊的名字。也許凡帶定冠詞的撒但都應該翻譯/理解成“這個撒但”。
馬太福音的中文版特別說明撒但是魔鬼的別名(太四10),但我查看信望愛聖經資源網站的原文,那句括號中的說明並沒有在原文中,所以我看不到“別名”的意思,很可能是解釋撒但已經成為一個專用名字,但也可能是在對希臘人解釋撒但名字的希伯來原意。啟示錄則兩次說明魔鬼又叫作撒但。馬太還把魔鬼稱為“那試探人的”,被耶穌引用經文來對付:不可試探主你的神。路加也一樣,說那個從天墜落在地的撒但,它擁有一個與基督不同的國度。至於約翰提到進入賣主猶大心的那個撒但,完全是同樣的理解,撒但從靈界影響人的靈。
這觀念也反映在保羅的書信中:賜平安的神將撒但踐踏,撒但趁機勝過信徒,撒但攔阻我們到你們那裏去,有的人轉去隨從撒但等等。總之,新約中的撒但發音是從希伯來文來,但意思已經超過了原文中的控告者/敵對者。一方面這個敵對者的地位似乎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他是否受上帝差遣並不明顯。值得考慮的只有一句,就是保羅提到他肉體上的一根刺,“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這句話雖然不是說上帝差遣了撒但來給保羅這根刺,但“免得我過於自高”倒是好像上帝的旨意。可是,保羅這樣的說法同樣可以理解為上帝允許,或者祂把壞事變為好事的能力。
這個敵對者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特定的靈界對象魔鬼撒但的呢?根據英文的維基百科,在一些兩約之間寫作的偽經和末日啟示文學中,賽十四12中的巴比倫王“明亮之星”被解釋為一個墮落的天使長撒但:“明亮之星”的希臘譯文字是金星,即通常可以在早晨清楚看到的一顆行星,而好幾個外邦神的名字都是早晨之子,Lucifer則是後來拉丁文的譯音。結果Lucifer就變成了撒但墮落前的天使名字,從金星假神,經過對以賽亞書十四章的解經,轉化為描述魔鬼撒但墮落天使了。
照今天的眼光看,明明是巴比倫王被形容為明亮之星早晨之子,為什麼要說那段經文是描寫撒但?很勉強嘛,但是早期很多教父接受偽經和天啟文學為聖經,特別是在大公正典確立之前。我猜想這些偽經天啟文學作品是主前2、3世紀受波斯/希臘文化的影響的產物,不是說觀念有多麽錯誤,上帝在聖經之外的確啟示一些道理,但是魔鬼撒但是否受上帝差遣做那些壞事,恐怕要仔細研究那些作品之後才知道,而且研究結果僅作參考。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轉發:宣教日引與靈修
我發現萬民福音使團編寫的《宣教日引》是一份很不錯的刊物。它除了介紹基督徒在許多國家地區做的宣教工作,告訴人每日如何為不同的事工代禱,還有一些小資料,比如七月份介紹了穆斯林的齋戒月,邀請大家每天為不同地方的穆斯林禱告,並且有原文聖經的簡單介紹,給人一些新的讀經亮光。以下關於衛星電視宣教就是8月29日的一篇。
土耳其曾經是基督教的搖籃,是啟示錄七教 會的所在地方,但今天卻成為伊斯蘭教的堡壘。不過由於一個充滿活力的女人,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伊西克•阿布拉(Isik Abla)是一位土耳其女基督徒,她負責製作土耳其文的基督教衛星電視節目,該節目的觀眾非常多,越來越受到歡迎。2012年2月,她的網站的點擊量達到255,000次,一些訪問者來自瑞典、中國、日本等遠離中東 的國家。國際土耳其網路(International Turkish Network)的一份報告說,這是 土耳其人開始覺醒的證據,許多穆斯林開始在心裡接受耶穌基督。伊西克的觀眾來電談話節目名叫“道路、真理、生命”(The Way, The Truth, and The Life),討論一些敏感的屬靈問題。有一次,伊西克感到神希望她討論鬼附這個敏感問題。剛開始伊西克覺得很緊張,但這節目的觀眾電話數量比任何 其他節目都要多。伊西克與一位女觀眾談話長達兩個多小時,告訴她如何驅除污鬼。在隨後的節目中,這位女觀眾再次打來電話,說她有一種被拯救、被醫治的感覺。
下面是Isik Abla的見證,growing up in a Muslim family, knowing how worthless as a woman, accepting/enduring man's abusive behaviors as norms, until seeing a different life style to know there is a hope of total redemption from the pains, because women are beautiful and loved by God the creator:
禱告:天父,感謝您在土耳其保留屬主的人,也透過這些人,在土耳其這土地上 用各種管道為您作見證、與人分享福音。也感謝您讓真理能透過影視的管道,讓許多人聽見。祈禱伊西克的節目再次點燃土耳其各地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也祈禱這節目能供應當地信徒靈裡的需要,使教會能成長。奉主的名求,阿們。
每日讀經部分是采用Moen博士Today’s Word Devotional翻譯過來的。研究創世記四章1節: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就是得的意思),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Meon博士分好幾天仔細介紹夏娃說的那句話,每個希伯來字匯的含義。他介紹了“得到”那個字qanah,可以有多重意思,然後引導大家思考。這裏她為什麽要說是“藉著耶和華的幫助”(et YHWH)呢?她是怎麽“得到”這第一個孩子的呢?因為qanah又是購買的意思,Meon博士看出這句話有討價還價的意思,夏娃幾乎是說,我藉著耶和華購得一個男子。她怎麽不提她的丈夫呢?
而且,句中沒有幫助那個字,介詞et表明後面跟著的耶和華才是受詞,所以翻譯成藉著…的幫助也許並不太對,她是不是和神交涉,想要得到一個代替亞當的男人呢?亞當開始行使管轄,夏娃則利用他來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新對象,但這可能嗎?總之,亞當夏娃喫了禁果後最大的問題是關係破碎了。
聯想:現在我們每個人仍然抗拒神給我們的角色;世界仍然四分五裂;統治權仍然是個課題。然而我們從夏娃那裏學會了——當我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後 果,沒有選擇尋求神的面,也不醫治破碎的關係,我們的下場就每況愈下。神不受我們操縱,祂已經為我們提供一條解脫之道,是藉著認罪和悔改才能直通其道。不管是亞當或夏娃看似都沒有走這一步,他們的生命就越來越差了。你怎麼處理破碎的世界這悲劇呢?是用買賣的方式來重返伊甸的嗎?
更多的宣教日引請看Mission Pathway的網站,也請您記得為出版事工禱告。
土耳其曾經是基督教的搖籃,是啟示錄七教 會的所在地方,但今天卻成為伊斯蘭教的堡壘。不過由於一個充滿活力的女人,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伊西克•阿布拉(Isik Abla)是一位土耳其女基督徒,她負責製作土耳其文的基督教衛星電視節目,該節目的觀眾非常多,越來越受到歡迎。2012年2月,她的網站的點擊量達到255,000次,一些訪問者來自瑞典、中國、日本等遠離中東 的國家。國際土耳其網路(International Turkish Network)的一份報告說,這是 土耳其人開始覺醒的證據,許多穆斯林開始在心裡接受耶穌基督。伊西克的觀眾來電談話節目名叫“道路、真理、生命”(The Way, The Truth, and The Life),討論一些敏感的屬靈問題。有一次,伊西克感到神希望她討論鬼附這個敏感問題。剛開始伊西克覺得很緊張,但這節目的觀眾電話數量比任何 其他節目都要多。伊西克與一位女觀眾談話長達兩個多小時,告訴她如何驅除污鬼。在隨後的節目中,這位女觀眾再次打來電話,說她有一種被拯救、被醫治的感覺。
下面是Isik Abla的見證,growing up in a Muslim family, knowing how worthless as a woman, accepting/enduring man's abusive behaviors as norms, until seeing a different life style to know there is a hope of total redemption from the pains, because women are beautiful and loved by God the creator:
禱告:天父,感謝您在土耳其保留屬主的人,也透過這些人,在土耳其這土地上 用各種管道為您作見證、與人分享福音。也感謝您讓真理能透過影視的管道,讓許多人聽見。祈禱伊西克的節目再次點燃土耳其各地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也祈禱這節目能供應當地信徒靈裡的需要,使教會能成長。奉主的名求,阿們。
每日讀經部分是采用Moen博士Today’s Word Devotional翻譯過來的。研究創世記四章1節: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就是得的意思),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Meon博士分好幾天仔細介紹夏娃說的那句話,每個希伯來字匯的含義。他介紹了“得到”那個字qanah,可以有多重意思,然後引導大家思考。這裏她為什麽要說是“藉著耶和華的幫助”(et YHWH)呢?她是怎麽“得到”這第一個孩子的呢?因為qanah又是購買的意思,Meon博士看出這句話有討價還價的意思,夏娃幾乎是說,我藉著耶和華購得一個男子。她怎麽不提她的丈夫呢?
而且,句中沒有幫助那個字,介詞et表明後面跟著的耶和華才是受詞,所以翻譯成藉著…的幫助也許並不太對,她是不是和神交涉,想要得到一個代替亞當的男人呢?亞當開始行使管轄,夏娃則利用他來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新對象,但這可能嗎?總之,亞當夏娃喫了禁果後最大的問題是關係破碎了。
聯想:現在我們每個人仍然抗拒神給我們的角色;世界仍然四分五裂;統治權仍然是個課題。然而我們從夏娃那裏學會了——當我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後 果,沒有選擇尋求神的面,也不醫治破碎的關係,我們的下場就每況愈下。神不受我們操縱,祂已經為我們提供一條解脫之道,是藉著認罪和悔改才能直通其道。不管是亞當或夏娃看似都沒有走這一步,他們的生命就越來越差了。你怎麼處理破碎的世界這悲劇呢?是用買賣的方式來重返伊甸的嗎?
更多的宣教日引請看Mission Pathway的網站,也請您記得為出版事工禱告。
Sunday, August 25, 2013
保羅歸主:復活的耶穌是王
Conversion這個字的意思很難完全翻譯到位。我喜歡把它翻譯成“歸主”,因為含有改變信仰的味道。基督徒通常把從異教徒到基督徒的轉變叫做conversion,而且新教的信徒通常用“決志信主”來理解conversion,本人就曾經把conversion-ism翻譯成“決志主義”,意思是過分強調一個“決志禱告”在歸主過程中的作用。不過,仔細看保羅的“歸主”,其實並不是改變信仰。他只是轉變了對原來信念的認識--承認耶穌是基督。
我曾寫過一篇“保羅的獨白”,其中用見證的形式敘述了保羅歸主的過程。聖經中多次提及保羅忽然改變心意、從迫害基督徒轉變為基督福音宣教士的經過。單單使徒行傳中就講了三次:一次是路加的記錄(9章),兩次是路加寫下的保羅自述(22章和26章),另外保羅自己在書信中也講過兩次(加拉太書1章和林前15章)。總歸說來,保羅從迫害教會的猶太教徒轉變為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他已經從死裏復活,被神榮耀。
但是,保羅信主後一直都堅信自己所侍奉的仍然是他祖宗所侍奉的神。保羅一直說自己是猶太人,他從未聲稱自己曾經改變了信仰。他也沒有說出或寫下認罪“悔改”的字句,比如為曾經逼迫信徒表示痛心等等。在這個意義上,保羅的“歸主”和我們所理解的“歸主”不同。保羅歸主的最重要因素是:承認耶穌是復活的主,已在天上作王掌權,而我們都與基督有份,成為上帝的新造,是因上帝的信實!
有的人會說,提前一章不是認罪悔改的話嗎?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保羅甚至承認自己是罪魁。你的確可以把它讀成認罪悔改,不過那段話的重點,我理解是頌贊主的恩典。恩典就是神施恩給不配的人,如果保羅強調的是自己悔改了,就像我們一些弟兄姐妹在受洗見證中講的,那麽主的施恩是不是就有了某種理所當然的味道呢?何況保羅還明明講了自己為什麽蒙了憐憫:不信不明白的時候做的事。可能有的人會說保羅是為自己的罪開脫,不信不明白就該蒙憐憫?對,現在我從很多經文知道了,我們所信的就是這樣一位主!
在加一章,保羅也提到自己逼迫殘害教會,你也可以把那段話讀成認罪後悔,但是還需要戴上一副神學眼鏡,過濾掉一些信息才行。因為保羅不僅說自己極力逼迫殘害教會,還說自己在猶太教中比許多同齡的人“更有長進”和“更熱心”。保羅說自己是從母腹中就被神分別出來了,不是歸主以後才分別出來的。他在論證他的使徒資格,為什麽比那些要求外邦人行割禮、入猶太教的人更有權利說話:為上帝熱心是他一貫的心志。正是他的熱心促使他去逼迫殘害教會的!這是保羅的每一個讀者都知道的事實。
有的人研究保羅,說根據羅馬書第7章,他很可能因為實在無法守全猶太教的律法而信仰崩潰了,還有人說保羅很可能患有認知失調症。什麽是認知失調呢?父母明明虐待自己,卻相信父母很愛自己;自己明明自知是得罪了神,卻認定神是接納自己的,等等,即經驗與信念不同。然而,我們從聖經中找不到保羅認知失調、終於醒悟過來的證據。
保羅的個人經歷幫助我們了解他寫的信件:他把重點放在復活的主和參與“在基督裏”的重要性;他把耶穌復活當作所應許的新世代(new age)的開始;耶穌不僅是彌賽亞王,還是第二位的亞當,是上帝新創造的起首;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皆因耶穌已經得榮耀,是全人類的主!
我曾寫過一篇“保羅的獨白”,其中用見證的形式敘述了保羅歸主的過程。聖經中多次提及保羅忽然改變心意、從迫害基督徒轉變為基督福音宣教士的經過。單單使徒行傳中就講了三次:一次是路加的記錄(9章),兩次是路加寫下的保羅自述(22章和26章),另外保羅自己在書信中也講過兩次(加拉太書1章和林前15章)。總歸說來,保羅從迫害教會的猶太教徒轉變為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他已經從死裏復活,被神榮耀。
但是,保羅信主後一直都堅信自己所侍奉的仍然是他祖宗所侍奉的神。保羅一直說自己是猶太人,他從未聲稱自己曾經改變了信仰。他也沒有說出或寫下認罪“悔改”的字句,比如為曾經逼迫信徒表示痛心等等。在這個意義上,保羅的“歸主”和我們所理解的“歸主”不同。保羅歸主的最重要因素是:承認耶穌是復活的主,已在天上作王掌權,而我們都與基督有份,成為上帝的新造,是因上帝的信實!
有的人會說,提前一章不是認罪悔改的話嗎?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保羅甚至承認自己是罪魁。你的確可以把它讀成認罪悔改,不過那段話的重點,我理解是頌贊主的恩典。恩典就是神施恩給不配的人,如果保羅強調的是自己悔改了,就像我們一些弟兄姐妹在受洗見證中講的,那麽主的施恩是不是就有了某種理所當然的味道呢?何況保羅還明明講了自己為什麽蒙了憐憫:不信不明白的時候做的事。可能有的人會說保羅是為自己的罪開脫,不信不明白就該蒙憐憫?對,現在我從很多經文知道了,我們所信的就是這樣一位主!
在加一章,保羅也提到自己逼迫殘害教會,你也可以把那段話讀成認罪後悔,但是還需要戴上一副神學眼鏡,過濾掉一些信息才行。因為保羅不僅說自己極力逼迫殘害教會,還說自己在猶太教中比許多同齡的人“更有長進”和“更熱心”。保羅說自己是從母腹中就被神分別出來了,不是歸主以後才分別出來的。他在論證他的使徒資格,為什麽比那些要求外邦人行割禮、入猶太教的人更有權利說話:為上帝熱心是他一貫的心志。正是他的熱心促使他去逼迫殘害教會的!這是保羅的每一個讀者都知道的事實。
有的人研究保羅,說根據羅馬書第7章,他很可能因為實在無法守全猶太教的律法而信仰崩潰了,還有人說保羅很可能患有認知失調症。什麽是認知失調呢?父母明明虐待自己,卻相信父母很愛自己;自己明明自知是得罪了神,卻認定神是接納自己的,等等,即經驗與信念不同。然而,我們從聖經中找不到保羅認知失調、終於醒悟過來的證據。
保羅的個人經歷幫助我們了解他寫的信件:他把重點放在復活的主和參與“在基督裏”的重要性;他把耶穌復活當作所應許的新世代(new age)的開始;耶穌不僅是彌賽亞王,還是第二位的亞當,是上帝新創造的起首;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皆因耶穌已經得榮耀,是全人類的主!
Friday, August 23, 2013
啟示錄到底給人什麼信息?
我在年初時曾寫過一篇關於啟示錄的神學和解經問題的文章。其中指出很多現代聖經學者的看法:啓示錄的那些圖像和字句並非按次序發生的歷史或歷史預言。為什麽呢?就拿揭開七印、天使吹響七號、傾倒上帝大怒的七碗、打開天上書卷的過程(6-16章)來說吧,第六章開第六印的時候,日頭變黑、天上的星辰都墜落到地上了。然而到了第八章吹號的時候,日月星辰仍然在天上沒有墜落,再次被擊打。同樣,第一位天使吹號的時候,一切的青草都被燒了(八7),可是到了第五位天使吹號的時候,地上的草和各樣植物還在,上帝吩咐不可傷害(九4)。
啟示文學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不同於先知預言。現在我手上有一本美利堅合眾長老會出版的查經資料《Horizons Bible Study》,介紹如何了解啟示錄信息的許多資料,覺得可以分享一點。拔摩島的約翰看到那些異象,好像從天上觀察羅馬帝國人間,為當時的信徒揭示出問題所在,並帶來盼望。我們如果不明白約翰這信帶給當時信徒的意義,恐怕就不明白這卷書對今天的意義。如果信徒僅僅把這些異象當作未來要發生之事的預告,那麽這些篇章除了引起懼怕以外,可能就沒有其它的意義了。
…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不知道你會不會問,誰給了那“騎馬的”權柄,允許他從地上奪去太平呢?從加爾文神學的上帝主權預定來解釋,大概是上帝,可是你怎知這不是描寫人間政治的情形呢?六章9-11節明顯是指為道被羅馬帝國殺害的信徒,“什麽時候有公道”的問題正是當時所有信徒的問題,恐怕現在也有信徒問這個問題!回答:再過片時。也許我們應該把那些災難的幻景當作是警告,而不是按字面理解的歷史性先知預言。
啟示錄七章有個14萬4千人以色列人“受印”,十四章有個14萬4千人的唱詩班,這讓很多基督徒擔心:是不是世界上只有這麽多人得救啊?你如果堅持字面解經,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正如這卷書充滿了符號象征語言,14萬4千是一個象征性的數目。所有的上帝子民,沒有人能數得過來(七9),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敬拜,這才是真實世界的寫照。“沒有沾染婦女,原是童身”的一群人仍然是象征性的說辭,而不是天主教的神父而已--他們是“羔羊”無論往哪裏去都堅定跟隨的人,約翰特別提到他們不說謊言,沒有瑕疵。我認為“沒有瑕疵”未必是個人道德完美,乃是形容與主關係的完美。
十二章有個婦人懷孕、產痛、生子,以及和龍爭戰的異象。據說那是個當時流行的一個神話故事,約翰把它作了基督化的處理。羅馬人一向喜歡用神話故事來講述他們自己的歷史,他們在大街上用雕像、勝利凱旋紀念碑等等來刻畫一些偉大的征服故事,每個人都知道那些男女神仙的爭戰和勝利。這裏約翰就利用了太陽神阿波羅的故事帶給信徒極大的鼓勵和盼望。羅馬皇帝都喜歡拜阿波羅,因為他們把自己與阿波羅認同,從而作帝國的主。約翰為讀者講這個故事,卻闡明耶穌是主,阿波羅或皇帝都不是主。他要幫助信徒在患難中看到自己在上帝大計劃中的位置,耶穌已經透過他的死和復活一次性地永遠得勝了。
利用神話故事來談論上帝,今天很多人會覺得不自在,但是我們應該記得,當時啟示錄的讀者會立即聯系自己的情形而明白其中的信息。約翰利用阿波羅出生的故事講基督,有點像一些牧師利用《Harry Potter》或《星球大戰》裏的場景來傳遞基督信仰的題材。現代的信徒大多不把世界看成天使、龍、和一個擬人化撒旦之間的爭鬥結果,但是在啟示文學中,神的勢力和邪惡的勢力經常被擬人化,或以天使形象來表達,天上發生的事件大多代表了地上的事件,反之亦然。
有人說,啟示錄的15-16章是約翰有意用以色列民的出埃及故事作影射,說明上帝聽見他子民的呼求,要降災給羅馬帝國,而主耶穌就是第二個摩西,至終把百姓引到新的的應許之地,生命得醫治和新自由。這樣的理解也未必是不可的。約翰顯然用巴比倫大城來代表羅馬帝國和一切沒有公正的帝國,他用擬人手法把巴比倫描繪成一個大淫婦。“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十八4),第二次的出埃及隱約可見。第一個巴比倫殘暴地摧毀了耶路撒冷,第二個巴比倫在讀者眼前再次摧毀了耶路撒冷。約翰的信息是,上帝定會審判祂百姓的敵人!
啟示文學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不同於先知預言。現在我手上有一本美利堅合眾長老會出版的查經資料《Horizons Bible Study》,介紹如何了解啟示錄信息的許多資料,覺得可以分享一點。拔摩島的約翰看到那些異象,好像從天上觀察羅馬帝國人間,為當時的信徒揭示出問題所在,並帶來盼望。我們如果不明白約翰這信帶給當時信徒的意義,恐怕就不明白這卷書對今天的意義。如果信徒僅僅把這些異象當作未來要發生之事的預告,那麽這些篇章除了引起懼怕以外,可能就沒有其它的意義了。
…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不知道你會不會問,誰給了那“騎馬的”權柄,允許他從地上奪去太平呢?從加爾文神學的上帝主權預定來解釋,大概是上帝,可是你怎知這不是描寫人間政治的情形呢?六章9-11節明顯是指為道被羅馬帝國殺害的信徒,“什麽時候有公道”的問題正是當時所有信徒的問題,恐怕現在也有信徒問這個問題!回答:再過片時。也許我們應該把那些災難的幻景當作是警告,而不是按字面理解的歷史性先知預言。
啟示錄七章有個14萬4千人以色列人“受印”,十四章有個14萬4千人的唱詩班,這讓很多基督徒擔心:是不是世界上只有這麽多人得救啊?你如果堅持字面解經,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正如這卷書充滿了符號象征語言,14萬4千是一個象征性的數目。所有的上帝子民,沒有人能數得過來(七9),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敬拜,這才是真實世界的寫照。“沒有沾染婦女,原是童身”的一群人仍然是象征性的說辭,而不是天主教的神父而已--他們是“羔羊”無論往哪裏去都堅定跟隨的人,約翰特別提到他們不說謊言,沒有瑕疵。我認為“沒有瑕疵”未必是個人道德完美,乃是形容與主關係的完美。
十二章有個婦人懷孕、產痛、生子,以及和龍爭戰的異象。據說那是個當時流行的一個神話故事,約翰把它作了基督化的處理。羅馬人一向喜歡用神話故事來講述他們自己的歷史,他們在大街上用雕像、勝利凱旋紀念碑等等來刻畫一些偉大的征服故事,每個人都知道那些男女神仙的爭戰和勝利。這裏約翰就利用了太陽神阿波羅的故事帶給信徒極大的鼓勵和盼望。羅馬皇帝都喜歡拜阿波羅,因為他們把自己與阿波羅認同,從而作帝國的主。約翰為讀者講這個故事,卻闡明耶穌是主,阿波羅或皇帝都不是主。他要幫助信徒在患難中看到自己在上帝大計劃中的位置,耶穌已經透過他的死和復活一次性地永遠得勝了。
利用神話故事來談論上帝,今天很多人會覺得不自在,但是我們應該記得,當時啟示錄的讀者會立即聯系自己的情形而明白其中的信息。約翰利用阿波羅出生的故事講基督,有點像一些牧師利用《Harry Potter》或《星球大戰》裏的場景來傳遞基督信仰的題材。現代的信徒大多不把世界看成天使、龍、和一個擬人化撒旦之間的爭鬥結果,但是在啟示文學中,神的勢力和邪惡的勢力經常被擬人化,或以天使形象來表達,天上發生的事件大多代表了地上的事件,反之亦然。
有人說,啟示錄的15-16章是約翰有意用以色列民的出埃及故事作影射,說明上帝聽見他子民的呼求,要降災給羅馬帝國,而主耶穌就是第二個摩西,至終把百姓引到新的的應許之地,生命得醫治和新自由。這樣的理解也未必是不可的。約翰顯然用巴比倫大城來代表羅馬帝國和一切沒有公正的帝國,他用擬人手法把巴比倫描繪成一個大淫婦。“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十八4),第二次的出埃及隱約可見。第一個巴比倫殘暴地摧毀了耶路撒冷,第二個巴比倫在讀者眼前再次摧毀了耶路撒冷。約翰的信息是,上帝定會審判祂百姓的敵人!
Tuesday, August 20, 2013
他们不是嬉笑的“童子”!
以利亞升天之後,以利沙獲得了極大的聖靈感動,治好了耶利哥的水質。他住在耶利哥,和一班先知門徒在一起,可是討厭他的人也大有人在。
聖經裏有個故事: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王下二23-25)。
這個故事恐怕絆倒很多人--上帝好狠哪。第一,那些“童子”的話是什麼意思我們不清楚,第二,以利沙憑什麼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導致42個“童子”被母熊殺死?然後他竟若無其事地走掉?丁道爾的聖經註釋給我一些啟發,我決定查考一下翻譯成“童子”的這個字。
從信望愛聖經資源網站找到這節經文,nahar那個字的希伯來Strong 碼是5288。字典歸納說,這個字在英文聖經的欽定本中76次翻譯成young man,54次翻譯成servant,44次翻譯成child,33次翻譯成lad(即青年小夥子)等等。也就是說,這個字雖然可能用來指小孩子,但也可能只是指年輕人。如果很多仆人都是nahar(我懷疑大部分的人購買奴隸都要年輕力壯的),那麼nahar就很可能不是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所想像的一群不懂事、在一起唱歌謠、不慎冒犯了先知的小孩子。這個字的翻譯必須看上下文來決定到底是不是小孩子。
故事說,有些“童子”從城裏出來戲笑他。我們不知道當時的伯特利城有多大,幾萬人?幾千人?或只有幾百人。如果是個大城市,那麼幾十個人能夠一起出城的恐怕就不是小孩子。如果是小的城鎮,幾十個孩子聚集在一起規模似乎又太大了--那時不像現在有公共的學校或公共圖書館,有的話規模也很小。
再看看他們說的“禿頭的上去吧”這句話,除了“禿頭的”是很沒有禮貌的話,可以當作個人侮辱以外,我想到“上去吧”可能是挑釁他像以利亞一樣升天上去--一個深表不歡迎的姿態。以利沙那時是個受到民眾極大注意的人,正在往伯特利走,還沒有進城,這群人就迎著來了,譏誚他應該像他師傅一樣升天上去。他們為什麼對以利沙敵意這樣大?
伯特利要算是北國以色列的宗教中心,別忘了那裏有個立國時所造的金牛犢,目的是讓百姓不必上耶路撒冷的聖殿去敬拜。所以,這個城的人對以利沙表示不歡迎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原因。他們決不是無知的小孩子!如果是您是以利沙的話,遇到這群人會有什麼反應呢?也許您的修養比他好,會靠主壓抑住怒氣,不理睬這班人,但是聖經告訴我們說以利沙發火了。他看出他們對上帝的敵對,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了他們。
且慢,故事說以利沙“回頭看見他們”。也就是說這群人本來應該是在他的面前,從城裏迎著來,又戲笑他和挑釁的,可是以利沙咒詛他們的直接原因,是“回頭”看見他們!顯然以利沙已經背轉準備離開了,這群人卻繼續跟在後面。他們也許以為以利沙很好收拾,可以輕而易舉地幹掉?那一群狂妄的人數目有多少我們不知道,不過他們很可能有個錯覺,以為人多勢眾就可以為所欲為,出手攻擊?以利沙畢竟是獨自一人嘛。
接下去聖經作者寫道,“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這裏的“童子”是真正的小孩子yeled那個字。有人考察證實,一直到中世紀,那地方確實是個經常有熊出沒的地方。而且42顯然不是他們的全部人數,有人說42在猶太人文化中代表了某種特別的嚴肅意義,所以列王記作者故意寫這個數目,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留給我們很多想像的空間:那些人到底數目有多少在一起?他們會不會企圖追打以利沙?
甚至那個“於是”表示的也只是結果,不表示準確的時間。其實我們並不知道是不是立即在以利沙眼前發生的。熊撕裂42個小孩子用了多長時期也不清楚,作者使用了一種模糊寫意的手法,完全可以故意給讀者留下這樣的印象,即後來的兩只母熊多次出擊伯特利兒童的事件是以利沙遭戲笑的直接和立即結果,顯出上帝與他同在及對祂敵人的大能。
總而言之,這個故事決不是小孩子無辜戲笑反遭害的故事。其實我們所能夠確知的只是:以利沙從那個金牛城上迦密山去了一趟,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其間他在金牛城遇到並處理了一起相當於異教的聚眾示威抗議事件。
聖經裏有個故事: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王下二23-25)。
這個故事恐怕絆倒很多人--上帝好狠哪。第一,那些“童子”的話是什麼意思我們不清楚,第二,以利沙憑什麼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導致42個“童子”被母熊殺死?然後他竟若無其事地走掉?丁道爾的聖經註釋給我一些啟發,我決定查考一下翻譯成“童子”的這個字。
從信望愛聖經資源網站找到這節經文,nahar那個字的希伯來Strong 碼是5288。字典歸納說,這個字在英文聖經的欽定本中76次翻譯成young man,54次翻譯成servant,44次翻譯成child,33次翻譯成lad(即青年小夥子)等等。也就是說,這個字雖然可能用來指小孩子,但也可能只是指年輕人。如果很多仆人都是nahar(我懷疑大部分的人購買奴隸都要年輕力壯的),那麼nahar就很可能不是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所想像的一群不懂事、在一起唱歌謠、不慎冒犯了先知的小孩子。這個字的翻譯必須看上下文來決定到底是不是小孩子。
故事說,有些“童子”從城裏出來戲笑他。我們不知道當時的伯特利城有多大,幾萬人?幾千人?或只有幾百人。如果是個大城市,那麼幾十個人能夠一起出城的恐怕就不是小孩子。如果是小的城鎮,幾十個孩子聚集在一起規模似乎又太大了--那時不像現在有公共的學校或公共圖書館,有的話規模也很小。
再看看他們說的“禿頭的上去吧”這句話,除了“禿頭的”是很沒有禮貌的話,可以當作個人侮辱以外,我想到“上去吧”可能是挑釁他像以利亞一樣升天上去--一個深表不歡迎的姿態。以利沙那時是個受到民眾極大注意的人,正在往伯特利走,還沒有進城,這群人就迎著來了,譏誚他應該像他師傅一樣升天上去。他們為什麼對以利沙敵意這樣大?
伯特利要算是北國以色列的宗教中心,別忘了那裏有個立國時所造的金牛犢,目的是讓百姓不必上耶路撒冷的聖殿去敬拜。所以,這個城的人對以利沙表示不歡迎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原因。他們決不是無知的小孩子!如果是您是以利沙的話,遇到這群人會有什麼反應呢?也許您的修養比他好,會靠主壓抑住怒氣,不理睬這班人,但是聖經告訴我們說以利沙發火了。他看出他們對上帝的敵對,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了他們。
且慢,故事說以利沙“回頭看見他們”。也就是說這群人本來應該是在他的面前,從城裏迎著來,又戲笑他和挑釁的,可是以利沙咒詛他們的直接原因,是“回頭”看見他們!顯然以利沙已經背轉準備離開了,這群人卻繼續跟在後面。他們也許以為以利沙很好收拾,可以輕而易舉地幹掉?那一群狂妄的人數目有多少我們不知道,不過他們很可能有個錯覺,以為人多勢眾就可以為所欲為,出手攻擊?以利沙畢竟是獨自一人嘛。
接下去聖經作者寫道,“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這裏的“童子”是真正的小孩子yeled那個字。有人考察證實,一直到中世紀,那地方確實是個經常有熊出沒的地方。而且42顯然不是他們的全部人數,有人說42在猶太人文化中代表了某種特別的嚴肅意義,所以列王記作者故意寫這個數目,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留給我們很多想像的空間:那些人到底數目有多少在一起?他們會不會企圖追打以利沙?
甚至那個“於是”表示的也只是結果,不表示準確的時間。其實我們並不知道是不是立即在以利沙眼前發生的。熊撕裂42個小孩子用了多長時期也不清楚,作者使用了一種模糊寫意的手法,完全可以故意給讀者留下這樣的印象,即後來的兩只母熊多次出擊伯特利兒童的事件是以利沙遭戲笑的直接和立即結果,顯出上帝與他同在及對祂敵人的大能。
總而言之,這個故事決不是小孩子無辜戲笑反遭害的故事。其實我們所能夠確知的只是:以利沙從那個金牛城上迦密山去了一趟,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其間他在金牛城遇到並處理了一起相當於異教的聚眾示威抗議事件。
Monday, August 19, 2013
死海古卷中的撒母耳記
本文來自《The Dead Sea Scrolls Bible》一書的介紹,更多關於古代聖經抄本比較和分析的資料請參考我的另一個博客網站:聖經文本的鑒別/比較。
撒母耳記上和下在古卷中其實被當作同一卷書來對待的。死海古卷中找到的撒母耳記讓學者大開眼界。昆蘭4號洞中發現的撒母耳記4QSama保存相當完好。一年以後,1953年大家都曉得了,這古卷中和我們所知道的傳統馬索拉文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昆蘭一共找到四卷撒母耳記:一卷在1號洞,三卷在4號洞。這些手稿雖然有一些錯誤,卻也保存下來大量好的(比較高超的)原稿解讀,能夠幫助澄清不少馬索拉文本(MT)中模糊不清或錯誤的地方哩。不過我們應該指出,4號洞的第2份抄本4QSamb與希臘文七十士譯本(LXX)所翻譯的文字接近多了,而不同於馬索拉文本,抄寫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50年,乃是昆蘭洞穴最古老的抄本之一。還有4QSama,抄寫於公元前50年左右,雖然有很多地方也和LXX一致,不同於MT,卻顯然是從歷代誌作者寫作時所參考的那類文本而來。
死海古卷撒母耳記的許多不同讀法大大改進了我們對傳統MT的理解:有一些是字或短語的不同,有一些是整句話在MT遺漏,或整句話作為補充材料加上。也許我們可以說,最突出的例子是4QSama中的撒上11章起首的地方,有一段話長達三行半,從我們的聖經中缺失了2000年!現在的英文新修訂標準版(NRSV)已經把這段話恢復起來,而1970年出版的新美國聖經(NAB)早已在註腳中說明有這段話的存在。這段話描寫了亞捫王拿轄在約旦河外剜所有以色列民右眼的暴行,4QSama成為這文本現存的最古老見證。一世紀後半葉的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曾在他所寫的《猶太古史》中曾提到這些細節,可見當時他所閱讀的希臘文舊約文本中曾記有這段故事。怪不得拿轄剛一到來的時候,雅比人趕快請求立約和歸順(撒上十一章1節)!
死海古卷撒母耳記的發現使學者們大大改變了對LXX譯本的看法。傳統上,人們看到LXX與MT不同的地方總是以為,是LXX翻譯文士們的翻譯風格太自由了,或者他們幹脆就是寫錯。現在人們知道,LXX譯本雖然也和MT文本一樣含有抄寫的錯誤,但它確是根據一個不同的希伯來文本,就如於死海古卷找到的一些抄本,忠實翻譯出來的。
希伯來文本鑑別專家Tov博士舉了不少例子,用列表的方式加以分析。我翻譯了撒上一22-28故事的對比結果,歡迎參考。
撒母耳記上和下在古卷中其實被當作同一卷書來對待的。死海古卷中找到的撒母耳記讓學者大開眼界。昆蘭4號洞中發現的撒母耳記4QSama保存相當完好。一年以後,1953年大家都曉得了,這古卷中和我們所知道的傳統馬索拉文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昆蘭一共找到四卷撒母耳記:一卷在1號洞,三卷在4號洞。這些手稿雖然有一些錯誤,卻也保存下來大量好的(比較高超的)原稿解讀,能夠幫助澄清不少馬索拉文本(MT)中模糊不清或錯誤的地方哩。不過我們應該指出,4號洞的第2份抄本4QSamb與希臘文七十士譯本(LXX)所翻譯的文字接近多了,而不同於馬索拉文本,抄寫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50年,乃是昆蘭洞穴最古老的抄本之一。還有4QSama,抄寫於公元前50年左右,雖然有很多地方也和LXX一致,不同於MT,卻顯然是從歷代誌作者寫作時所參考的那類文本而來。
死海古卷撒母耳記的許多不同讀法大大改進了我們對傳統MT的理解:有一些是字或短語的不同,有一些是整句話在MT遺漏,或整句話作為補充材料加上。也許我們可以說,最突出的例子是4QSama中的撒上11章起首的地方,有一段話長達三行半,從我們的聖經中缺失了2000年!現在的英文新修訂標準版(NRSV)已經把這段話恢復起來,而1970年出版的新美國聖經(NAB)早已在註腳中說明有這段話的存在。這段話描寫了亞捫王拿轄在約旦河外剜所有以色列民右眼的暴行,4QSama成為這文本現存的最古老見證。一世紀後半葉的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曾在他所寫的《猶太古史》中曾提到這些細節,可見當時他所閱讀的希臘文舊約文本中曾記有這段故事。怪不得拿轄剛一到來的時候,雅比人趕快請求立約和歸順(撒上十一章1節)!
死海古卷撒母耳記的發現使學者們大大改變了對LXX譯本的看法。傳統上,人們看到LXX與MT不同的地方總是以為,是LXX翻譯文士們的翻譯風格太自由了,或者他們幹脆就是寫錯。現在人們知道,LXX譯本雖然也和MT文本一樣含有抄寫的錯誤,但它確是根據一個不同的希伯來文本,就如於死海古卷找到的一些抄本,忠實翻譯出來的。
希伯來文本鑑別專家Tov博士舉了不少例子,用列表的方式加以分析。我翻譯了撒上一22-28故事的對比結果,歡迎參考。
Saturday, August 17, 2013
以賽亞書:聖潔的含義
我曾經檢查過摩西五經中的聖潔觀,發現和道德的關係不像以前所想的那麼密切。我不知道聖潔/神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向今天這樣道德化的。由於聖潔和公義常常聯繫在一起,對聖潔的誤解就帶來了對公義的誤解。但聖經中(特別是舊約中)神的公義主要並不是賞善罰惡之意,而是祂的信實守約的拯救行動。現在我搜索以賽亞先知書中的“聖”,發現用法和摩西五經中的用法基本相同,歸納如下。
1.聖就是崇高偉大:以色列的聖者就是以色列的至高者。
賽6:3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賽5:16惟有萬軍之耶和華因公平而崇高,聖者神(the holy God)因公義顯為聖。(平行說明的詩句中“聖者神”對應萬軍之耶和華,公平對應公義,崇高對應聖。)
2.聖的即屬於神的:聖山、聖殿、聖日、聖所等等,分別為聖就是把自己分別出來,專門做服事神的工作。例如:
賽23:18她(推羅)的貨財和利息要歸耶和華為聖,必不積攢存留;因為她的貨財必為住在耶和華面前的人所得,使他們吃飽,穿耐久的衣服。(這些財物要歸耶和華為聖意思全部都要歸給神,讓祭司和其他聖殿服侍的人員使用。)
賽66:17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進入園內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吃豬肉和倉鼠並可憎之物,他們必一同滅絕;這是耶和華說的。(那些許願作拿細耳人的,本來要在一定時期內歸耶和華為聖,卻玷汙自己,沒有敬拜神。)
賽65:3-5這百姓時常當面惹我發怒;在園中獻祭,…他們器皿中有可憎之物做的湯;且對人說: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百姓不按規矩潔凈自己和敬拜神,卻自以為是被特殊揀選和屬神的民。)
賽66:17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進入園內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吃豬肉和倉鼠並可憎之物,他們必一同滅絕;這是耶和華說的。(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是指許願作拿細耳人的人,這裡說他們的行為不像拿細耳人。)
3.聖民就是屬神的子民:關係第一,行為第二。
賽62:11-12看哪,耶和華曾宣告到地極,對錫安的居民說:你的拯救者來到。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人必稱他們(錫安的居民)為聖民,為耶和華的贖民;你也必稱為被眷顧、不撇棄的城。(聖民即主所救贖的民,因為他們已被揀選、屬於神,所以永遠被眷顧,這裏沒有提行為道德。)
賽4:3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汙穢洗去,又將耶路撒冷中殺人的血除淨。那時,剩在錫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冊上記名的,必稱為聖。(他們立約有份,屬於神,所以主必稱他們為“聖”。)
賽6:13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意思是聖民的數目剩下不多。)
賽63:18-19你的聖民不過暫時得這產業;我們的敵人已經踐踏你的聖所。我們好像你未曾治理的人,又像未曾得稱你名下的人。(這是向主抱怨的話,聖民不像聖民:聖殿被外邦人踐踏,百姓不像被神治理,不像是稱為神的名下的子民。)
我的結論是:聖潔的意思主要不是道德完美,正如我前次研經得到的心得。神要求我們聖潔,主要意思是要求我們牢記,自己是屬於至高神的子民,在祂的盟約之內,身份高貴。為此,行為相稱才是合宜,這就帶來了道德方面的要求。
1.聖就是崇高偉大:以色列的聖者就是以色列的至高者。
賽6:3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賽5:16惟有萬軍之耶和華因公平而崇高,聖者神(the holy God)因公義顯為聖。(平行說明的詩句中“聖者神”對應萬軍之耶和華,公平對應公義,崇高對應聖。)
2.聖的即屬於神的:聖山、聖殿、聖日、聖所等等,分別為聖就是把自己分別出來,專門做服事神的工作。例如:
賽23:18她(推羅)的貨財和利息要歸耶和華為聖,必不積攢存留;因為她的貨財必為住在耶和華面前的人所得,使他們吃飽,穿耐久的衣服。(這些財物要歸耶和華為聖意思全部都要歸給神,讓祭司和其他聖殿服侍的人員使用。)
賽66:17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進入園內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吃豬肉和倉鼠並可憎之物,他們必一同滅絕;這是耶和華說的。(那些許願作拿細耳人的,本來要在一定時期內歸耶和華為聖,卻玷汙自己,沒有敬拜神。)
賽65:3-5這百姓時常當面惹我發怒;在園中獻祭,…他們器皿中有可憎之物做的湯;且對人說: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百姓不按規矩潔凈自己和敬拜神,卻自以為是被特殊揀選和屬神的民。)
賽66:17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進入園內跟在其中一個人的後頭,吃豬肉和倉鼠並可憎之物,他們必一同滅絕;這是耶和華說的。(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是指許願作拿細耳人的人,這裡說他們的行為不像拿細耳人。)
3.聖民就是屬神的子民:關係第一,行為第二。
賽62:11-12看哪,耶和華曾宣告到地極,對錫安的居民說:你的拯救者來到。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人必稱他們(錫安的居民)為聖民,為耶和華的贖民;你也必稱為被眷顧、不撇棄的城。(聖民即主所救贖的民,因為他們已被揀選、屬於神,所以永遠被眷顧,這裏沒有提行為道德。)
賽4:3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汙穢洗去,又將耶路撒冷中殺人的血除淨。那時,剩在錫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冊上記名的,必稱為聖。(他們立約有份,屬於神,所以主必稱他們為“聖”。)
賽6:13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意思是聖民的數目剩下不多。)
賽63:18-19你的聖民不過暫時得這產業;我們的敵人已經踐踏你的聖所。我們好像你未曾治理的人,又像未曾得稱你名下的人。(這是向主抱怨的話,聖民不像聖民:聖殿被外邦人踐踏,百姓不像被神治理,不像是稱為神的名下的子民。)
我的結論是:聖潔的意思主要不是道德完美,正如我前次研經得到的心得。神要求我們聖潔,主要意思是要求我們牢記,自己是屬於至高神的子民,在祂的盟約之內,身份高貴。為此,行為相稱才是合宜,這就帶來了道德方面的要求。
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壞念頭叫人下地獄?
耶穌在他著名的登山寶訓中有句話,讓很多人都把新約對子民的律法要求理解為比舊約更高、更嚴格的道德要求。太五27-28:“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這對男人來說,豈不是連受試探都叫作犯罪啦?而且後面似乎還提到地獄刑罰,耶穌那麽沒有憐憫嗎?
這是誤解。中文翻譯為“動淫念”的那個動詞epithumeo,英文一般都翻譯成lust after。Lust after是很強烈的措詞,很討厭的行為,大多數女人都會逃避。也就是說,英文的翻譯才是準確的:出於極大的渴望和貪戀,這人處心積慮,積極安排和預備行動,要達到姦或淫的目的,才不是僅僅動一個念頭而已!也許他尚未成功,主耶穌說這人心裏已經犯姦淫了。
我從新約中搜索了這個字epithumeo,一共出現16次,從前後文看,全都表達出極大的渴望和動力,決不僅僅是念頭。下面舉幾個例子:
耶穌說對眾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epithumeo)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耶穌指的是許多人盼望彌賽亞降臨,兩眼望穿都沒有見到。許多先知多次預告、信的人(義人)所渴想的彌賽亞,現在來了,就在你們眼前傳神國的福音(太十三17)。耶穌還論到將來門徒巴不得盼望主降臨的情形:日子將到,你們巴不得看見人子的一個日子,卻不得看見(路十七22)。巴不得就是epithumeo。在約翰的啟示錄中,約翰形容人們在患難中的日子,人要求死,決不得死;“願意”死,死卻遠避他們(啟九6)。這個願意也是求之不得的深刻意願,決不是過一刻鐘能夠忘記的。
在浪子的故事中,epithumeo翻譯成“恨不得”:浪子淪落到給人打工,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路十五)。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裏,拉撒路天天在財主門口,要得(epithumeo)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饑(路十六21)。所以,您如果體驗過饑腸轆轆的感覺,大概就知道epithumeo是什麽了,即使不能立即去找吃的,也會念念不忘這件事,決不是一閃而過的念頭!
Epithumeo 還常常翻譯成“貪”:貪圖財物、貪戀惡事等等,說明渴望的東西是不良的。如果渴望的東西是好的,這個字就相應地翻譯為羨慕、願望等等。比如: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提前三1);或者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希六11)。
綜上所述,epithumeo是很大的情緒。把epithumeo翻譯成只是動一個念頭很誤導,讓我們對上帝的形象誡命有個錯誤的認識。我曾寫過一篇關於聖經中“地獄”的字義研究筆記,其中提到“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這句話的“全身丟在地獄(欣嫩谷)裏”,應該理解成容讓自己完全陷於作惡的光景,而不是將來被上帝丟進什麽地方。
這是誤解。中文翻譯為“動淫念”的那個動詞epithumeo,英文一般都翻譯成lust after。Lust after是很強烈的措詞,很討厭的行為,大多數女人都會逃避。也就是說,英文的翻譯才是準確的:出於極大的渴望和貪戀,這人處心積慮,積極安排和預備行動,要達到姦或淫的目的,才不是僅僅動一個念頭而已!也許他尚未成功,主耶穌說這人心裏已經犯姦淫了。
我從新約中搜索了這個字epithumeo,一共出現16次,從前後文看,全都表達出極大的渴望和動力,決不僅僅是念頭。下面舉幾個例子:
耶穌說對眾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epithumeo)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耶穌指的是許多人盼望彌賽亞降臨,兩眼望穿都沒有見到。許多先知多次預告、信的人(義人)所渴想的彌賽亞,現在來了,就在你們眼前傳神國的福音(太十三17)。耶穌還論到將來門徒巴不得盼望主降臨的情形:日子將到,你們巴不得看見人子的一個日子,卻不得看見(路十七22)。巴不得就是epithumeo。在約翰的啟示錄中,約翰形容人們在患難中的日子,人要求死,決不得死;“願意”死,死卻遠避他們(啟九6)。這個願意也是求之不得的深刻意願,決不是過一刻鐘能夠忘記的。
在浪子的故事中,epithumeo翻譯成“恨不得”:浪子淪落到給人打工,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路十五)。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裏,拉撒路天天在財主門口,要得(epithumeo)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饑(路十六21)。所以,您如果體驗過饑腸轆轆的感覺,大概就知道epithumeo是什麽了,即使不能立即去找吃的,也會念念不忘這件事,決不是一閃而過的念頭!
Epithumeo 還常常翻譯成“貪”:貪圖財物、貪戀惡事等等,說明渴望的東西是不良的。如果渴望的東西是好的,這個字就相應地翻譯為羨慕、願望等等。比如: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提前三1);或者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希六11)。
綜上所述,epithumeo是很大的情緒。把epithumeo翻譯成只是動一個念頭很誤導,讓我們對上帝的形象誡命有個錯誤的認識。我曾寫過一篇關於聖經中“地獄”的字義研究筆記,其中提到“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這句話的“全身丟在地獄(欣嫩谷)裏”,應該理解成容讓自己完全陷於作惡的光景,而不是將來被上帝丟進什麽地方。
Tuesday, August 13, 2013
新博客:聖經文本鑑別比較
我已經對聖經文本比較作了一些介紹,最近新開了一個博客站,專門翻譯和收集聖經文本鑑別比較方面的基本知識。您如果有興趣,可以查閱和提出建議。
文本比較是聖經研究學科的一個重要部份,中文的有關資料在網上完全找不到,是不應該的,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有關的基礎資料庫。承蒙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Emanuel Tov博士準許,我的主要資料來源將是他的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Hebrew Bible一書。
這段時間翻譯的資料包括:
詩篇14和53篇是同一首詩
聖經的文本差異是怎麼來的
不同版本的希伯來聖經
希伯來文千年發展演化的證據
文士的抄寫特徵之一:訂正
昆蘭古卷的文士拼寫更正
歡迎您的評論和指正。
文本比較是聖經研究學科的一個重要部份,中文的有關資料在網上完全找不到,是不應該的,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有關的基礎資料庫。承蒙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Emanuel Tov博士準許,我的主要資料來源將是他的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Hebrew Bible一書。
這段時間翻譯的資料包括:
詩篇14和53篇是同一首詩
聖經的文本差異是怎麼來的
不同版本的希伯來聖經
希伯來文千年發展演化的證據
文士的抄寫特徵之一:訂正
昆蘭古卷的文士拼寫更正
歡迎您的評論和指正。
Friday, August 9, 2013
Paul Washer:基督徒尚未得救?
一年前有人拿這個年輕牧師的講道視頻給我看,問我是否同意他所講的。我看了以後,覺得有一點很贊同:那些過份重視一個決志禱告的做法的確誤導人,甚至對信徒的靈命成長有害。凡是熱衷於舉手人數,或在個人談話中勉強人家做一個決志禱告,然後宣佈為得救的做法,都難免炫耀欺騙之嫌。
可是這個信息的其餘部份呢?關於什麼叫作悔改,他意思好像是行為完全,不然你日後還是會下地獄。說到底,信了耶穌之後,還是行為道德才使人得救?
這個信息最大的問題是:耶穌不是要救我們脫離撒旦的罪惡權勢,乃是要救我們脫離父神的地獄,但祂救贖不成功的時候是我們自己的過錯!--悔改得不夠。
Tuesday, August 6, 2013
舊約是神所默示的,要教導!
今天讀曾思瀚博士的《Right Text, Wrong Meaning》那本書,仔細看新約中關於“神的默示”是怎麽講,很有收獲。保羅有一句著名的話:“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是在提摩太後書第三章。為了看這句話的意思,我按照曾博士的指引,把整章都仔細讀了一遍。有關的段落是從10節開始的。
10:但你已經服從(跟隨)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
11: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
12: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13: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14: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
15: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由於這段話起初有個“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前面在講些什麽。總歸說來,前面9節描寫的是一些行為敗壞、假裝敬虔、名義上是基督徒、實際上抵擋真道的人,保羅說他們很愚昧,眾人最終是要看穿他們的。然後保羅話鋒一轉,“但你(提摩太)已經跟隨了我(保羅)的教導…”。順帶說一下,和合本翻譯成“順服”的那個字其實不太貼切,因為順服保羅的教導、品行等等還可以說得通,跟著並列的11節,保羅所遇到的逼迫就不可能是順服的對象了。觀察那個字在新約裏的其它用法,應該是跟隨、遵循、追蹤腳步的意思。因為保羅是提摩太的榜樣,我們可以說他也是一切牧者的榜樣。
12節好像是講所有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人,但我相信保羅是指他那個時代的情形,即基督徒會受到逼迫。13節只是作對比:作惡的和迷惑欺騙人的越來越甚,遲早要暴露出是假基督徒。我注意到,保羅在這裏沒有吩咐提摩太去指責和揭露那些人呢!他們“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怎麽能讓他們繼續下去,還自稱是基督徒呢?
14節轉入正題,提摩太從小讀聖經,他是跟誰學的呢?他母親是猶太人,父親不是猶太人,所以提摩太一定是跟母親和外祖母學的,保羅在一章五節提過她們二位的信心。如果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比如聽見五旬節從耶路撒冷回來的人傳道而相信耶穌就是所盼的彌賽亞,那麽她們教給小提摩太的一定是舊約聖經和其中一切的應許。曾博士指出,15節的“聖經”那個字與16節的“聖經”是不同的字。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保羅所說的聖經是指舊約聖經,很可能是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那時的新約各卷應該是尚未完成,至少還沒有匯集起來成為公認有權威的聖書。
如果用圖畫來表示區別,那麽15節的“聖經”(holy gramma)是許多的字句和書卷,不同時代寫下來和傳下來的。而16節的“聖經”(all graphay)是個整體概念,是從上帝而來。--“聖經”都是神的默示,就是這個單數的、整體的聖經。
那麽保羅為什麽沒有說聖經書卷的具體字句是“神的默示”呢?那些舊約的字句讓人有得救的智慧!而且,曾博士說“神的默示”是個保羅杜撰出來的字,前面幾個字母是“神” theo,後面跟著pneustos“呼吸的/靈感的”,是高度抽象的形容詞。所以保羅這話應當理解為,舊約完全是神的工作,是神的道(the Word of God),對於教訓、責備、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教導舊約的目的是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看來我們不能輕看舊約,倒要多講解舊約才對。這句話並不能用來證明和支持“字句無誤”的教義,凡作聖經文本編輯、比較、訂正、翻譯工作的人都了解那個教義的荒謬。我相信保羅針鋒相對的是那些無視猶太教的傳統道德教導的人,他們利用基督的恩典來胡作非為。保羅大聲疾呼:屬神的人行各樣的善事才符合神的心意,要教導(舊約)聖經,因為其中指示出我們所敬拜的是怎樣一位神:公正仁義的神要求祂的子民行為正直!
10:但你已經服從(跟隨)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
11: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
12: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13: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14: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
15: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由於這段話起初有個“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前面在講些什麽。總歸說來,前面9節描寫的是一些行為敗壞、假裝敬虔、名義上是基督徒、實際上抵擋真道的人,保羅說他們很愚昧,眾人最終是要看穿他們的。然後保羅話鋒一轉,“但你(提摩太)已經跟隨了我(保羅)的教導…”。順帶說一下,和合本翻譯成“順服”的那個字其實不太貼切,因為順服保羅的教導、品行等等還可以說得通,跟著並列的11節,保羅所遇到的逼迫就不可能是順服的對象了。觀察那個字在新約裏的其它用法,應該是跟隨、遵循、追蹤腳步的意思。因為保羅是提摩太的榜樣,我們可以說他也是一切牧者的榜樣。
12節好像是講所有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人,但我相信保羅是指他那個時代的情形,即基督徒會受到逼迫。13節只是作對比:作惡的和迷惑欺騙人的越來越甚,遲早要暴露出是假基督徒。我注意到,保羅在這裏沒有吩咐提摩太去指責和揭露那些人呢!他們“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怎麽能讓他們繼續下去,還自稱是基督徒呢?
14節轉入正題,提摩太從小讀聖經,他是跟誰學的呢?他母親是猶太人,父親不是猶太人,所以提摩太一定是跟母親和外祖母學的,保羅在一章五節提過她們二位的信心。如果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比如聽見五旬節從耶路撒冷回來的人傳道而相信耶穌就是所盼的彌賽亞,那麽她們教給小提摩太的一定是舊約聖經和其中一切的應許。曾博士指出,15節的“聖經”那個字與16節的“聖經”是不同的字。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保羅所說的聖經是指舊約聖經,很可能是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那時的新約各卷應該是尚未完成,至少還沒有匯集起來成為公認有權威的聖書。
如果用圖畫來表示區別,那麽15節的“聖經”(holy gramma)是許多的字句和書卷,不同時代寫下來和傳下來的。而16節的“聖經”(all graphay)是個整體概念,是從上帝而來。--“聖經”都是神的默示,就是這個單數的、整體的聖經。
那麽保羅為什麽沒有說聖經書卷的具體字句是“神的默示”呢?那些舊約的字句讓人有得救的智慧!而且,曾博士說“神的默示”是個保羅杜撰出來的字,前面幾個字母是“神” theo,後面跟著pneustos“呼吸的/靈感的”,是高度抽象的形容詞。所以保羅這話應當理解為,舊約完全是神的工作,是神的道(the Word of God),對於教訓、責備、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教導舊約的目的是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看來我們不能輕看舊約,倒要多講解舊約才對。這句話並不能用來證明和支持“字句無誤”的教義,凡作聖經文本編輯、比較、訂正、翻譯工作的人都了解那個教義的荒謬。我相信保羅針鋒相對的是那些無視猶太教的傳統道德教導的人,他們利用基督的恩典來胡作非為。保羅大聲疾呼:屬神的人行各樣的善事才符合神的心意,要教導(舊約)聖經,因為其中指示出我們所敬拜的是怎樣一位神:公正仁義的神要求祂的子民行為正直!
Saturday, August 3, 2013
信心何必與近代科學衝突?
有一位姐妹寫信給我。她是一位從事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專業人士,去年信了主,開始固定參加教會的各種聚會。她很喜歡弟兄姐妹之間友善相處的氣氛,可是出現一個問題。由於之前她受訓於心理專業,了解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溝通,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一些基本規律,在教會聽到人的罪性方面的講論和教導就徹底搞糊塗了。那個神學上的人性全然敗壞論,還有惟獨恩典的說教,號稱來自聖經,似乎否認人的一切可造就性和善行,和她原來相信自己從事的學生工作是崇高助人的信念完全相背,到底什麼是真理呢?難道相信聖經就要否定一切嗎?
“過去在心理學中,我總認為人性是善的,是出於防衛才做壞事的(薩提亞的理論),但基督卻說人的罪性,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兩者之間掙扎,教會裏的人是無法理解的。包括很多家庭系統理論中的相互影響,似乎在神的眼裏都有了不同的認識,究竟哪個是對的,我很糊塗,也很孤獨。每次查經我都追問,但得到的答案也僅僅是簡單的罪性啊,墮落啊,很難回答我的問題。所以我一直在追問人性本身的問題”。
作為一個了解一些基本心理常識的人,我太了解這種情形了。教會中的教導和外面世界的實際情況反差過大,大家好像很迷信。我分享了一點自己的研經結果:很多東西不是聖經裏直接說的,而是人去解釋出來的。而且,很多時候是不看前後文的解釋!
我們關於“罪性”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基督哪裡說過人的“罪性”?西方人看一切都從個體特性的角度去看,所以喜歡研究人的罪性、神的屬性之類,尋找和總結哲學規律。而東方人(包括猶太人和中國人),看世界是從關係和地位著眼的,恐怕想都沒有想過把個人的狀況研究到那個地步。所以,人在神面前的“罪”對東方人來說未必是行為,更不是內心的特性,而主要是一種地位或狀態。我認為摩西把一種不適宜來到上帝面前的狀態,即不潔凈的狀態,叫做罪,所以舊約中總是描述要先獻祭除罪、作禮儀潔凈後才敬拜。
對於當時文化的人來說,獻祭恐怕是百姓所能夠明白的唯一的敬拜語言。鄰國百姓就是如此,無論敬拜哪位神,都必定遵循一定的潔凈禮儀,因為他們都相信犯了神的禁忌會招致禍患。到了新約時期,耶穌來了,我們相信耶穌獻上自己為祭,一次性地潔凈了所有信徒,除去了“罪”所帶來的與神之間隔閡,以致罪不再是一個攔阻我們到神面前的東西,只有不信是一個攔阻。
華人教會是西方宣教士來傳福音的果子,所以不自覺地戴上了西方哲學的眼鏡。很多人覺得基督教很“洋”,怪怪的,就是因為有個人主義的眼鏡:得救是個人的,注重是非過於注重關係等等,不合華人的文化。還有一個解經方法的問題,東西方教會都一樣,華人當然也是跟著這個傳統:把一句話從聖經中抽出來,不看上下文,解釋說是這個意思那個意思,但你如果仔細看上下文,就會發現經文本身不是那個意思。“人人都是罪人”的信念就是個典型例子,我寫了筆記,歡迎指教。
聖經是說人人都犯了罪,意思我們都不完美,但不是說我們本性墮落之類。該隱和神的關係不好,但是上帝並沒有把他當作不可救藥,乃是找他談話,吩咐他克服。這樣的例子很多。有時候教會把某些不合實際的教義當作聖經裏的教導,好像勉強每人都提一顆拉開了弦的手榴彈,不動腦筋則罷,一動腦筋思考就出現麻煩。很多年輕人離開教會,恐怕原因就是如此,他們的疑問無法得到解答,因為相當多的教會沒有為年輕人(或任何人)提供一個可以安全探討真理的環境,大家的思想好像被裝入一種狹隘的盒子,對一些重要的問題只能迷信和裝聾作啞,很不健康。
“過去在心理學中,我總認為人性是善的,是出於防衛才做壞事的(薩提亞的理論),但基督卻說人的罪性,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兩者之間掙扎,教會裏的人是無法理解的。包括很多家庭系統理論中的相互影響,似乎在神的眼裏都有了不同的認識,究竟哪個是對的,我很糊塗,也很孤獨。每次查經我都追問,但得到的答案也僅僅是簡單的罪性啊,墮落啊,很難回答我的問題。所以我一直在追問人性本身的問題”。
作為一個了解一些基本心理常識的人,我太了解這種情形了。教會中的教導和外面世界的實際情況反差過大,大家好像很迷信。我分享了一點自己的研經結果:很多東西不是聖經裏直接說的,而是人去解釋出來的。而且,很多時候是不看前後文的解釋!
我們關於“罪性”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基督哪裡說過人的“罪性”?西方人看一切都從個體特性的角度去看,所以喜歡研究人的罪性、神的屬性之類,尋找和總結哲學規律。而東方人(包括猶太人和中國人),看世界是從關係和地位著眼的,恐怕想都沒有想過把個人的狀況研究到那個地步。所以,人在神面前的“罪”對東方人來說未必是行為,更不是內心的特性,而主要是一種地位或狀態。我認為摩西把一種不適宜來到上帝面前的狀態,即不潔凈的狀態,叫做罪,所以舊約中總是描述要先獻祭除罪、作禮儀潔凈後才敬拜。
對於當時文化的人來說,獻祭恐怕是百姓所能夠明白的唯一的敬拜語言。鄰國百姓就是如此,無論敬拜哪位神,都必定遵循一定的潔凈禮儀,因為他們都相信犯了神的禁忌會招致禍患。到了新約時期,耶穌來了,我們相信耶穌獻上自己為祭,一次性地潔凈了所有信徒,除去了“罪”所帶來的與神之間隔閡,以致罪不再是一個攔阻我們到神面前的東西,只有不信是一個攔阻。
華人教會是西方宣教士來傳福音的果子,所以不自覺地戴上了西方哲學的眼鏡。很多人覺得基督教很“洋”,怪怪的,就是因為有個人主義的眼鏡:得救是個人的,注重是非過於注重關係等等,不合華人的文化。還有一個解經方法的問題,東西方教會都一樣,華人當然也是跟著這個傳統:把一句話從聖經中抽出來,不看上下文,解釋說是這個意思那個意思,但你如果仔細看上下文,就會發現經文本身不是那個意思。“人人都是罪人”的信念就是個典型例子,我寫了筆記,歡迎指教。
聖經是說人人都犯了罪,意思我們都不完美,但不是說我們本性墮落之類。該隱和神的關係不好,但是上帝並沒有把他當作不可救藥,乃是找他談話,吩咐他克服。這樣的例子很多。有時候教會把某些不合實際的教義當作聖經裏的教導,好像勉強每人都提一顆拉開了弦的手榴彈,不動腦筋則罷,一動腦筋思考就出現麻煩。很多年輕人離開教會,恐怕原因就是如此,他們的疑問無法得到解答,因為相當多的教會沒有為年輕人(或任何人)提供一個可以安全探討真理的環境,大家的思想好像被裝入一種狹隘的盒子,對一些重要的問題只能迷信和裝聾作啞,很不健康。
Monday, July 29, 2013
見證和認識基督的父神
今天我看到一篇見證,是一位姐妹講述她認識主的過程,可是這篇見證似乎把天主教當作異端。
她最初信主是姨媽告訴她有一位天主。這位姐妹顯然不知道天主教裏的天主和新教裏的上帝是同一位。她第一次到天主教的禮拜堂,很緊張,怕不被接納。後來又發現自己不喜歡“告解”那個聖禮,她不曉得告解即認罪,反倒覺得是極大的折磨。後來姨媽帶她瞻仰了一些神跡,看見畫中的手指會動等等,因為很多信徒迷信,認為看見就是主特別的接納和賜福。
最後她遇到一位新教的基督徒,有更大的平安與親和力。又聽講道認識到自己罪的問題,了解到應該認罪。以及在一次生病中祈求蒙應允,體驗到極大的喜樂。於是每天無休止地讀聖經,感到被主愛環繞。這位姐妹特別對比了天主“有惡必罰”的嚴厲形象,認為她外婆家的那些親人至今不認識主。可是,這位姐妹顯然不知道,新教裏也有不少信徒以為耶穌的天父上帝很嚴厲,自己只配服事,不配蒙愛的。
最近在網上遇到另外一位姐妹,問我怎樣隨時禱告,除掉人際關係中的懼怕。我寫了一個示範給她:慈愛的天父,現在我面前遇到的這個人,我怕他/她使我生病/受損…,或者說,父啊我怕我搞不好,為他/她帶來壞運氣,我害怕的原因是…。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應該注意些什麽?或者你能夠把我保護起來?求求你幫我除掉這個怕…
這位姐妹似乎很驚訝,說可以這樣禱告嗎?原來和父親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上帝是這樣一位良父,而不是每個人嚴厲的審判官,如果弟兄姐妹還不知道這一點,你告訴他/她不是大好消息嗎?他固然需要用信心接受,但我們有責任傳這個福音:耶穌是主,父神是世界的王!他來醫治我們啦。
她最初信主是姨媽告訴她有一位天主。這位姐妹顯然不知道天主教裏的天主和新教裏的上帝是同一位。她第一次到天主教的禮拜堂,很緊張,怕不被接納。後來又發現自己不喜歡“告解”那個聖禮,她不曉得告解即認罪,反倒覺得是極大的折磨。後來姨媽帶她瞻仰了一些神跡,看見畫中的手指會動等等,因為很多信徒迷信,認為看見就是主特別的接納和賜福。
最後她遇到一位新教的基督徒,有更大的平安與親和力。又聽講道認識到自己罪的問題,了解到應該認罪。以及在一次生病中祈求蒙應允,體驗到極大的喜樂。於是每天無休止地讀聖經,感到被主愛環繞。這位姐妹特別對比了天主“有惡必罰”的嚴厲形象,認為她外婆家的那些親人至今不認識主。可是,這位姐妹顯然不知道,新教裏也有不少信徒以為耶穌的天父上帝很嚴厲,自己只配服事,不配蒙愛的。
最近在網上遇到另外一位姐妹,問我怎樣隨時禱告,除掉人際關係中的懼怕。我寫了一個示範給她:慈愛的天父,現在我面前遇到的這個人,我怕他/她使我生病/受損…,或者說,父啊我怕我搞不好,為他/她帶來壞運氣,我害怕的原因是…。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應該注意些什麽?或者你能夠把我保護起來?求求你幫我除掉這個怕…
這位姐妹似乎很驚訝,說可以這樣禱告嗎?原來和父親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上帝是這樣一位良父,而不是每個人嚴厲的審判官,如果弟兄姐妹還不知道這一點,你告訴他/她不是大好消息嗎?他固然需要用信心接受,但我們有責任傳這個福音:耶穌是主,父神是世界的王!他來醫治我們啦。
Subscribe to:
Posts (Atom)